CN103140778A -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0778A
CN103140778A CN2011800473599A CN201180047359A CN103140778A CN 103140778 A CN103140778 A CN 103140778A CN 2011800473599 A CN2011800473599 A CN 2011800473599A CN 201180047359 A CN201180047359 A CN 201180047359A CN 103140778 A CN103140778 A CN 103140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e particles
organic fine
mentioned
diffusing layer
glar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73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0778B (zh
Inventor
古井玄
儿玉崇
本田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40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0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性膜,其防眩性优异,同时可适当地防止面眩光的发生和对比度的降低。一种防眩性膜,其为具有透光性基材与漫射层的防眩性膜,该漫射层在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该防眩性膜的特征在于:上述漫射层含有有机微粒(A)、有机微粒(B)、和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将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A)的含量设为CA、平均粒径设为RA、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A、将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B)的含量设为CB、平均粒径设为RB、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B时,满足下述式(1)、式(2)和式(3)。ΔAB 式(1)RA>RB式(2)CA/RA 3<CB/RB 3 式(3)。

Description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眩性膜、该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场发射显示器(FED)、触摸屏、电子纸、平板电脑等图像显示装置中,通常在最外表面设置用于防止反射的光学层叠体。这样的防反射用光学层叠体由于光的漫射、干涉而抑制像的映入(映り込み)或使反射率降低。
作为防反射用光学层叠体之一,已知有在透明性基材的表面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而成的防眩性膜。该防眩性膜可利用表面的凹凸形状使外部光发生漫射,防止外部光的反射或像的映入所致的可见性的降低。
作为现有的防眩性膜,例如已知有下述类型:通过凝聚性二氧化硅等粒子的凝聚而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类型;在树脂中添加有机填料,在层表面形成基于有机填料的凹凸形状的类型;或者在层表面层叠具有凹凸的膜而转印凹凸形状的类型;等等。
但是,对于这样现有的防眩性膜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都是通过防眩层的表面形状的作用来得到光漫射和防眩作用的。为了提高防眩性,需要增大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但若凹凸形状增大,则涂膜的雾度值(浊度值)上升、产生褪色,与此相伴,具有透过鲜明度降低这样的问题。
另外,对于现有类型的防眩性膜来说,在例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情况下,在背光源等来自背面的透过光通过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性膜时,还具有由于其表面凹凸形状的作用而产生扰乱显示像素的“面眩光(面ギラ)”(以由于一闪一闪的亮度差所致的“闪烁”的形式被眼睛观察到)之类的问题。
为了防止产生这样的面眩光,例如有使与构成防眩性膜的粘合剂树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粒子进行内部漫射的方法。
在使其进行内部漫射来防止面眩光的情况下,需要增大构成防眩性膜的粘合剂树脂与粒子的折射率差、或增加粒子的添加量。
但是,在这样的防止面眩光的方法中,粘合剂树脂与粒子存在界面,基于粘合剂树脂与粒子的折射率差,在界面发生反射,具有所得到图像的对比度降低这样的问题。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策略,已知有例如使用在中心部和表层部使折射率缓慢不同的多层粒子、或使用折射率中具有梯度的粒子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另外还已知有例如通过使用在粒子表面设置厚度为100nm左右的中间折射率层(中间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处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与粒子的折射率之间)的粒子来降低在粒子与粘合剂界面的反射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但是,这样的粒子非常昂贵,并且,由于其制造方法的原因,难以对粒子的粒径进行控制、难以增大粒子表层与内部的折射率差,具有难以增大内部漫射这样的问题。
另外还尝试了通过以特定混合比例添加两种粒径或折射率不同的粒子来谋求面眩光、对比度和褪色的改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4、5、6、7、8),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并未对有助于表面凹凸形状的粒子与有助于内部漫射的粒子的粒径、混合比例、折射率等进行综合考虑,因而尚未得到防眩性、对比度、面眩光优异的防眩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207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79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788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19642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4006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8-12283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9-3331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9-2714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性膜、该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应用了该防眩性膜的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该防眩型膜的防眩性优异、同时可适当防止面眩光的发生和对比度的降低。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防眩性膜,其为具有透光性基材与漫射层的防眩性膜,该漫射层在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该漫射层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该防眩性膜的特征在于:上述漫射层含有有机微粒(A)、有机微粒(B)、和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将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A)的含量设为CA、平均粒径设为RA、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A、将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B)的含量设为CB、平均粒径设为RB、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B时,满足下述式(1)、式(2)和式(3)。
ΔAB      式(1)
RA>RB        式(2)
CA/RA 3<CB/RB 3 式(3)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粘合剂成分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或低聚物。
并且优选至少上述有机微粒(A)具有粘合剂成分浸渗而形成的浸渗层。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为具有透光性基材与漫射层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该漫射层在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该漫射层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在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涂布含有有机微粒(A)、有机微粒(B)和粘合剂成分的涂布液,使其干燥形成涂膜,使该涂膜固化,而形成上述漫射层的工序;将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A)的含量设为CA、平均粒径设为RA、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A、将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B)的含量设为CB、平均粒径设为RB、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B时,满足下述式(1)、式(2)和式(3)。
ΔAB      式(1)
RA>RB        式(2)
CA/RA 3<CB/RB 3 式(3)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偏振片,其为具备偏振元件而成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偏振元件的表面具备本发明的防眩性膜。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在最外表面具备本发明的防眩性膜、或者本发明的偏振片。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具有透光性基材与漫射层,该漫射层在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表面具有凹凸形状。
上述透光性基材优选具备平滑性、耐热性,机械强度优异。作为形成上述透光性基材的材料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三乙酸纤维素、二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环烯烃、或者聚氨酯等热塑性树脂,从机械强度的方面考虑,优选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从不会扰乱偏振光的方面考虑,优选三乙酸纤维素。
上述透光性基材优选以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富于柔软性的膜状体形式来使用,根据要求固化性的使用方式,也可以使用这些热塑性树脂的板、或者也可以使用玻璃板的板状体。
上述透光性基材为膜状体的情况下,作为其厚度,优选为20μm~300μm,更优选的上限为200μm、下限为30μm。透光性基材为板状体的情况下,可以为超过上述的厚度的厚度。
另外,对于上述透光性基材来说,在其上形成防眩层时,为了提高粘接性,除了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氧化处理等物理或者化学性处理之外,还可预先涂布增粘剂或者被称为底漆的涂料。
上述漫射层在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含有有机微粒(A)、有机微粒(B)、和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
这样的漫射层可如下形成:在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涂布含有有机微粒(A)、有机微粒(B)和粘合剂成分的涂布液,使其干燥形成涂膜,使该涂膜固化,从而形成该漫射层。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于所谓“粘合剂成分”,由于其通过电离射线固化而成为聚合物膜,因而其包括全部的能够成为该聚合物膜基本结构的结构单元的分子。即,其为不仅包括单体,还包括低聚物、预聚物等树脂成分的概念。
此处,作为防眩性膜的漫射层,一直以来已知其含有以往主要形成表面凹凸的较大微粒与主要表现出内部漫射的较小微粒。为了使用具备含有这样两种微粒的漫射层的防眩性膜来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对比度,需要抑制漫射层的反射,但迄今为止,漫射层的反射是以漫射层表面的反射的方式被观察到。
本发明人对于漫射层的反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漫射层中,所含有的微粒稀疏地存在,在厚度方向几乎没有重合,因而漫射层的反射为表面的反射与所含有的内部微粒的反射之和,该内部微粒的反射根据其粒径、添加量和相对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来确定。进一步还发现,为了降低面眩光,添加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大的微粒是有效的。
本发明人对所发现的这些技术思想进行考虑,考察了主要形成表面凹凸的较大微粒与主要表现出内部漫射的较小微粒在漫射层中所应有的形态,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漫射层中所含有的有机微粒(A)为主要发挥出在该漫射层的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作用的微粒,并且上述漫射层中所含有的有机微粒(B)为主要发挥出在漫射层中产生内部漫射的作用的微粒。
在含有这样的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的漫射层中,将上述有机微粒(A)的含量设为CA、平均粒径设为RA、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A,将上述有机微粒(B)的含量设为CB、平均粒径设为RB、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B时,满足下述式(1)、式(2)和式(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在漫射层中的折射率是指各有机微粒的平均折射率。
ΔAB      式(1)
RA>RB        式(2)
CA/RA 3<CB/RB 3 式(3)
上述式(1)表示有机微粒(B)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大于有机微粒(A)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本发明的防反射膜通过在漫射层中含有满足这样的式(1)与后述的式(2)、并且满足后述的式(3)的有机微粒(A)与有机微粒(B),可使漫射层的内部漫射效果增高、防止面眩光的效果和对比度优异。
另外,作为包含在上述漫射层中之前的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的折射率的测定方法,可以通过例如贝克法、最小偏向角法、偏向角解析、模态-线(モード·ライン)法、椭圆偏振法等进行测定。另外,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可以如下得到:从形成漫射层的涂布液中去掉微粒,涂布该不含有微粒的涂布液、进行干燥、固化,得到仅粘合剂成分的固化膜,利用Abbe折射计对该固化膜进行测定,从而得到该折射率。
另外,作为上述漫射层中的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的折射率的测定方法,将有机微粒或有机微粒的碎片(かけら)、或者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碎片以某种形态从所制作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中取出,对取出物可同样地使用上述各方法。此外,可使用相移式激光干涉显微镜(FK光学研究所制造的相移式激光干涉显微镜或溝尻光学工业所制造的双光束干涉显微镜等)来测定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与有机微粒(A)和与有机微粒(B)的折射率差。
另外,上述粘合剂成分含有后述的(甲基)丙烯酸酯与其以外的树脂的情况下,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指的是不包括有机微粒的所含有的全部树脂成分所形成的固化物的平均折射率。
另外,利用微粒在漫射层的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情况下,与该微粒数目相对应地形成表面凹凸形状(凸部),面眩光的问题是由于漫射层表面的凹凸形状而引起的。
即,图像(映像)光自图像侧透过漫射层入射至表面的凹凸形状(凸部)时,该凹凸形状使图像光发生折射,向观察侧射出。此时,如图1(a)所示,若漫射层表面的凹凸形状(凸部)具备不带有特异点的平滑倾斜,则如图1(b)所示,射出光的漫射分布平滑,不会辨认出亮度变化,不会产生面眩光的问题。
但是,若如图2(a)所示,在上述漫射层的表面凹凸形状(凸部)存在特异点,在该特异点的前后出现向同一方向射出的图像光,则在本应为平滑的漫射分布强度的表面仅在某一角度θ射出非常强的光。
此时,本来应向比角度θ稍大或稍小角度射出的图像光也以角度θ射出,因而在比角度θ稍大或稍小的角度射出的图像光减少。其结果,如图2(b)所示,在显示出平滑的亮度变化的凸部上,在稍小于(大于)角度θ的角度急剧变暗、在角度θ急剧变亮,进一步地,在稍大于(小于)角度θ的角度再次急剧变暗,之后,恢复到初期的平滑的亮度变化;通过该现象的产生,产生了马赫效应,出现面眩光的问题。
与此相对,若上述漫射层含有有助于内部漫射的微粒,则该微粒的内部漫射作用使得入射到漫射层中的图像光发生漫射。并且,即使在漫射层的表面凹凸形状(凸部)上具有上述特异点,以角度θ向同一方向射出的图像光也变弱,同时向着相比于角度θ稍小或稍大的角度射出的图像光增加。
其结果,即使在漫射层的表面凹凸形状(凸部)上具有特异点,也可以抑制角度θ方向的图像光的增加、同时还可抑制角度θ附近射出的图像光的减少,维持了本来的平滑的亮度变化,因而,可适当地抑制面眩光的发生。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技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为了得到充分抑制了面眩光的发生的防眩性膜,需要使得由有助于漫射层的内部漫射的微粒(有机微粒(B))的数目确定的内部漫射点的数目多于由有助于漫射层表面凹凸形状的形成的微粒(有机微粒(A))的数目确定的表面凹凸(凸部)的数目。
另外,图1(a)为示意性示出透过无面眩光的漫射层的图像光在漫射层表面发生折射的样子的截面图,图1(b)为示出了图1(a)中所示的图像光的亮度与漫射角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另外,图2(a)为示意性示出透过有面眩光的漫射层的图像光在漫射层表面发生折射的样子的截面图,图2(b)为示出了图2(a)中所示的图像光的亮度与漫射角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上述式(2)表示有机微粒(A)的平均粒径大于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为了由有机微粒(A)形成漫射层的表面凹凸形状、由有机微粒(B)产生漫射层的内部漫射作用,上述式(2)为必要条件。
上述式(3)表示,在上述漫射层中,上述有机微粒(B)的数目多于上述有机微粒(A)的数目。
即,假设上述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均为球体,设其在漫射层中的粒子数分别为NA、NB,并且比重分别为WA、WB时,NA、NB分别如下来求得。
NA=CA/[(4/3)×π×(RA/2)3×WA]
NB=CB/[(4/3)×π×(RB/2)3×WB]
另外,有机微粒(A)、有机微粒(B)的比重(WA、WB)可以看做
Figure BDA00002987465400071
并且NB>NA,因而,由
CB/[(4/3)×π×(RB/2)3×WB]>CA/[(4/3)×π×(RA/2)3×WA]
导出CA/RA 3<CB/RB 3
在不满足该式(3)的情况下,使用了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图像显示装置无法充分抑制显示图像的面眩光。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由于上述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均为有机微粒,因而如后所述,能够在这些有机微粒中形成粘合剂成分浸渗而成的浸渗层,可以适当地得到充分满足上述式(1)~(3)的漫射层的对比度等进一步得到提高的防眩性膜。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优选至少有机微粒(A)具有粘合剂成分浸渗而形成的浸渗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有机微粒(B)也可以形成粘合剂成分浸渗而形成的浸渗层。下面以有机微粒(A)中具有上述浸渗层的情况对其理由进行说明。
上述有机微粒(A)中的浸渗层是以粘合剂成分与构成有机微粒(A)的材料相混合的状态形成的。即,对于上述有机微粒(A),在中心部维持未形成浸渗层的状态的折射率(即,包含在漫射层中之前的有机微粒(A)(下面称为有机微粒(a))的折射率);另一方面,在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界面附近,具有与该固化物的折射率相近的折射率。其结果,在与粘合剂的折射率差得到了维持的中心部,漫射性能得以维持,同时有机微粒(A)的反射率降低。进一步地,具有上述浸渗层的有机微粒(A)与漫射层的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密合性极为优异。
另外,通过使上述有机微粒(A)具有上述浸渗层,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对于防眩程度相对于温湿度变化的经时变化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耐湿热性)。据推测这是经下述机理进行改善的。
即,据推测,在迄今为止的含有有机微粒的防眩性膜中,若进行耐湿热性试验,则侵入到漫射层中的水分对有机微粒与粘合剂树脂的界面所具有的应变起作用,引起该应变的增大、缓和、微小裂纹的发生等,由此引起防眩性经时变化(雾度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该应变在粒径大的有机微粒中显著。
但是,若如本发明的有机微粒(A)那样具有浸渗层,则可推测,上述有机微粒(A)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界面的应变减少,因而抑制了上述应变的增大、缓和、微小裂纹的发生等。
进一步地,如后所述,上述浸渗层为上述粘合剂成分和/或溶剂使有机微粒(a)发生溶胀而适当地形成的层,因而上述有机微粒(A)为极富于柔软性的微粒。因此,尽管在上述漫射层的表面在对应于该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的位置形成了凸部,但能够使该凸部的形状为平缓的形状。
即,本申请中最适宜的形态为满足式(1)~(3)、且漫射层使用了具有浸渗层的有机微粒的防眩性膜。
另外,关于这一点,在下文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作为构成上述有机微粒(A)的材料,优选可被后述的粘合剂成分和/或溶剂溶胀的材料。具体地说,可以举出例如聚酯树脂、苯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烯烃树脂、或者它们的共聚物等,其中适于使用交联(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另外,所谓(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此处,对于基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树脂和(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的有机微粒,在利用通常已知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时,均可使用(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树脂作为材料。
另外,对于上述有机微粒(A),在核-壳型微粒中存在核中使用由(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形成的微粒的聚苯乙烯微粒、以及相反地在核中使用由苯乙烯树脂形成的微粒的聚(甲基)丙烯酸微粒。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关于(甲基)丙烯酸微粒、苯乙烯微粒和(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的区别,通过微粒所具有的特性(例如折射率)最接近于哪个树脂来进行判断。例如,若微粒的折射率小于1.50,则可将其视作(甲基)丙烯酸微粒;若微粒的折射率为1.50以上、小于1.59,则可将其视作(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微粒;若微粒的折射率为1.59以上,则可将其视作苯乙烯微粒。
作为上述交联(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例如下述得到的均聚物、共聚物是适宜的:使用过硫酸等聚合引发剂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等交联剂,利用悬浮聚合法等使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丙烯腈等丙烯酸系单体进行聚合,得到该均聚物、共聚物。
作为上述丙烯酸系单体,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得到的交联丙烯酸类树脂是特别适宜的。另外,通过对后述的粘合剂成分和/或溶剂带来的溶胀的程度进行调整,能够控制浸渗层的厚度,因而优选预先改变交联的程度以使粘合剂成分的浸渗量为优选的范围。
作为上述有机微粒(A)的平均粒径RA,例如为0.5μm~15.0μm的范围、且小于漫射层的厚度是适宜的。特别是为1.0μm~10.0μm的范围是更为适宜的。上述粒径若小于0.5μm,则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有时不充分;超过15.0μm或为漫射层的厚度以上时,应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而成的显示器的图像可能会粗糙、画质降低。
另外,对于上述平均粒径,在包含在漫射层中之前为单独有机微粒(A)的测定,可通过库尔特计数法以重均径的形式来计测。另一方面,在包含在漫射层中之后为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的平均粒径的测定,在漫射层的透射光学显微镜观察中,以10个有机微粒(A)的最大径的平均值的形式求出。或者在其不适合的情况下,上述平均粒径为如下值:在穿过有机微粒(A)中心附近的截面的电子显微镜(优选TEM、STEM等透射型)观察中,以任意相同种类选择30个(由于不明确是粒子的哪一部位的截面,因而增加了n数)以大致相同等级的粒径被观察到的有机微粒(A),测定其截面的最大粒径,以其平均值的形式计算出的值为该平均粒径。由于均可从图像进行判断,因而可以利用图像解析软件进行计算。
另外,后述有机微粒(B)和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也可同样地进行测定。
另外,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的浸渗层为上述粘合剂成分从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的外表面向其中心浸渗而形成的层。另外,上述浸渗层为粘合剂成分中的低分子量成分、即主要是单体发生浸渗而形成的层,作为高分子成分的粘合剂成分的聚合物、即聚合物或低聚物难以浸渗。
上述浸渗层例如可通过利用显微镜(STEM等)对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的截面进行观察来判定。
另外,对于浸渗到上述浸渗层中的粘合剂成分,可以是构成的全部成分发生了浸渗,也可以是构成的成分的一部分发生了浸渗。
另外,上述浸渗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01μm~1.0μm。若小于0.01μm,则未能充分得到通过形成上述浸渗层所得到的效果;若超过1.0μm,则有机微粒(A)的内部漫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有时不能充分得到防止面眩光的效果。上述浸渗层平均厚度更优选的下限为0.1μm、更优选的上限为0.8μm。通过处于该范围内,可以进一步发挥出上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浸渗层的平均厚度是指在防眩性膜的截面电子显微镜(优选TEM、STEM等透射型)照片中观察到的有机微粒(A)的截面中的浸渗层厚度的平均值。具体地说,对于上述漫射层的截面,利用电子显微镜,在3000~5万倍下,对一定存在有1个以上具有浸渗层的微粒的任意5个场所进行观察,摄影后,对每1个微粒测定2点浸渗层的厚度,对10点的测定值进行平均,以该平均值的形式能够求出该厚度。对于上述浸渗层的厚度测定,对微粒周边的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与微粒的分界比较清晰、且呈最大浸渗这样的部分选择2点来进行。
此处,有机微粒一般具有交联结构,根据该交联的程度,粘合剂成分、溶剂所致的溶胀的程度不同,通常若交联度提高则溶胀度变低,若交联度低则溶胀度变高。因此,例如在构成上述有机微粒(A)的材料为上述的交联丙烯酸类树脂的情况下,可通过适当调整该交联丙烯酸类树脂的交联程度将上述浸渗层的厚度控制在所期望的范围。
另外,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作为上述有机微粒(A),例如,事先利用使用了交联度不同的有机微粒的涂布液来制作防眩性膜,选择与优选的浸渗程度一致的有机微粒来使用即可。
另外,上述有机微粒(A)优选在上述漫射层中未凝聚。若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发生凝聚,则在与凝聚了的有机微粒(A)对应的位置的漫射层的表面形成较大的凸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会发生褪色或面眩光。另外,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的凝聚例如可通过含有后述的层状无机化合物来适当地防止。
作为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的含量CA,相对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30质量份。若小于0.5质量份,则漫射层的表面无法形成充分的凹凸形状,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有时不充分。另一方面,若超过30质量份,则在漫射层中有机微粒(A)彼此发生凝聚,在漫射层表面形成大的凸部,有时会发生褪色或面眩光。上述有机微粒(A)的含量CA更优选的下限为1.0质量份、更优选的上限为20质量份。通过处于该范围内,可使上述效果更为确实。
另外,上述有机微粒(A)的含量CA是在形成漫射层时所用的漫射层用组合物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粘合剂成分的质量份。另外,也可由作为固化物的漫射层中计算出上述有机微粒(A)的含量CA,这种情况下,拍摄漫射层的与透光性基材垂直的方向的截面的显微镜照片,使用由该照片图像中的每单位面积所含有的有机微粒(A)的数目(N)、平均粒径(RA)和由防眩性膜的截面照片测定出的漫射层的厚度(T),计算出每单位体积的防眩性膜中有机微粒(A)的体积比例(N×π×RA 3/6/T),将其作为上述有机微粒(A)的含量CA
上述有机微粒(B)为满足上述式(1)~(3)的微粒,即,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ΔB大于上述有机微粒(A)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ΔA,且平均粒径小于有机微粒(A)的平均粒径,以及在漫射层中的数目少于有机微粒(A)的数目的微粒。
作为这样的有机微粒(B),可以举出例如聚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烯烃树脂、或者它们的共聚物等有机粒子等。这些有机微粒(B)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合用。
其中,从折射率高、易于设置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例如,通常的放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为1.48~1.54左右)、易于获得内部漫射的方面出发,适于使用聚苯乙烯微粒和/或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微粒。
另外,下文中,关于微粒有“高交联”、“低交联”的情况,该“高交联”、“低交联”如下进行定义。
相对于放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重均分子量75,000)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0/10/10))100质量份,配合190质量份的甲苯与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8:2),制备涂布液。
将微粒浸渍在所得到的涂布液中,之后立即用滴管置于载玻片上,进一步在其上载置盖玻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观察,求出平均粒径d0(20个微粒的平均值)。进一步地在浸渍后在30℃历经24小时后同样地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求出平均粒径d24。将如此求得的粒径变化率[(d24-d0)/d0]×100为5%以上的微粒定义为“低交联”、小于5%的微粒定义为“高交联”。
对于上述有机微粒(B),在满足上述式(1)~式(3)的范围内,可以形成粘合剂成分浸渗成的浸渗层。
通过在上述有机微粒(B)中形成上述浸渗层,与上述有机微粒(A)的情况同样地,可抑制面眩光、提高对比度、以及可使本发明防眩性膜对于防眩程度相对于温湿度变化的经时变化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耐湿热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包含在漫射层中之前的的有机微粒(B)称为有机微粒(b)。
在上述有机微粒(B)中形成的浸渗层的平均厚度优选小于上述有机微粒(A)的浸渗层。由于上述有机微粒(B)具有小于上述有机微粒(A)的平均粒径RA的平均粒径RB,因而在上述有机微粒(B)的浸渗层的厚度比有机微粒(A)的浸渗层厚的情况下,由于要求漫射角度大的有机微粒(B)的中心部变小,因而漫射层的漫射性能有时不充分。
关于在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中是否形成了浸渗层的判断例如可通过利用显微镜(STEM等)对上述漫射层的有机微粒(B)的截面进行观察来进行。
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作为上述有机微粒(B),例如,事先利用使用了交联度不同的有机微粒的涂布液来制作防眩膜,选择与优选的浸渗程度一致的有机微粒来使用即可。
作为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的含量CB,相对于后述的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30质量份。若小于0.5质量份,则容易发生面眩光;另一方面,若超过30质量份,则对比度有时会降低。上述有机微粒(B)的含量CB更优选的下限为1.0质量份、更优选的上限为20质量份。通过处于该范围内,可使上述效果更为确实。另外,上述有机微粒(B)的含量CB是指按照与上述有机微粒(A)相同的方法测定出的值。
作为上述粘合剂成分,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
作为上述这样的粘合剂成分,可以适当地举出使上述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发生溶胀的成分,优选为透明性的,例如可以举出通过紫外线或电子射线进行固化的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单体通过电离射线固化而成为聚合物膜,因而该单体包括全部的能够成为该聚合物膜基本结构的结构单元的分子、且具有不饱和键。即,若低聚物、预聚物为固化膜的基本单元,则也包含低聚物、预聚物。
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单体的分子量小,为5000以下。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重均分子量是利用THF溶剂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出的以聚苯乙烯换算值求出的重均分子量。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举出例如具有(甲基)丙烯酸酯系官能团的化合物等具有1个或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作为具有1个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作为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聚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F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P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反应生成物(例如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还可以举出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上述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除了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以外,还可以使用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较低分子量的聚酯树脂、聚醚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多硫醇-多烯树脂等作为上述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
将上述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使用的情况下,在形成上述漫射层时所制备的涂布液优选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其具体例可以举出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米蚩苯甲酰基苯甲酸酯(Michler's benzoyl benzoate)、α-阿米罗基酯(α-アミロキシムエステル)、噻吨酮类、苯丙酮类、苯偶酰类、苯偶姻类、酰基氧化膦类。另外优选混合光敏剂进行使用,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例如正丁胺、三乙胺、三正丁基膦等。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在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树脂系的情况下,优选单独或混合使用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苯偶姻、苯偶姻甲醚等。另外,在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为具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树脂系的情况下,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优选单独或以混合物的形式使用芳香族重氮鎓盐、芳香族锍盐、芳香族碘鎓盐、茂金属化合物、苯偶姻磺酸酯等。
相对于紫外线固化型树脂100质量份,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1质量份~10质量份。
另外,上述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还可以与溶剂干燥型树脂(热塑性树脂等仅通过对在涂布时为调整固体成分而添加的溶剂进行干燥即可形成覆膜这样的树脂)合用来进行使用。
作为上述溶剂干燥型树脂,主要可以举出热塑性树脂。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可利用通常示例出的物质。通过添加上述溶剂干燥型树脂,可有效防止涂布面的涂膜缺陷。
作为优选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例如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含卤素的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硅酮系树脂以及橡胶或弹性体等。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通常优选使用为非结晶性、且可溶于有机溶剂(特别是可溶解2种以上聚合物或固化性化合物的通用溶剂)中的树脂。特别优选使用成型性或成膜性、透明性、耐候性高的树脂,例如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上述透光性基材的材料为三乙酰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系树脂的情况下,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优选具体例,可以举出纤维素系树脂,例如硝酸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等。通过使用上述的纤维素系树脂,可以提高透光性基材与漫射层的密合性以及透明性。
上述粘合剂成分还可以进一步含有热固性树脂。作为上述热固性树脂,可以举出例如酚树脂、脲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胍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脲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使用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也可以合用交联剂、聚合引发剂等固化剂、聚合促进剂、溶剂、粘度调整剂等来进行使用。
上述涂布液优选进一步含有溶剂。
作为上述溶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水、醇(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苯甲醇)、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环戊酮)、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丁酯)、脂肪族烃(例如己烷、环己烷)、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芳香族烃(例如苯、甲苯、二甲苯)、酰胺(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醚(例如二乙醚、二氧六环、四氢呋喃)、醚醇(例如1-甲氧基-2-丙醇)等。
上述粘合剂成分和溶剂可以选择使用具有使上述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发生溶胀的性质的物质,也可以上述粘合剂成分和溶剂中的仅任意一者选择使用具有使上述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溶胀的性质的物质。
另外,对于上述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的浸渗层的形成,通过存在具有使该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发生溶胀的性质的溶剂,无论上述粘合剂成分的溶胀性的程度如何,均可更为确实地进行浸渗层的形成,因而更优选至少上述溶剂具有使上述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发生溶胀的性质。据推测,这是由于,首先上述溶剂作用于上述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上述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发生溶胀,接下来上述粘合剂成分所含有的低分子量成分浸渗进去。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作为上述放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溶剂的组合,其中,出于分子量小容易浸渗的原因,优选将(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粘合剂成分并与作为溶剂的具有较强的使上述有机微粒(a)发生溶胀的性质的酮、酯系进行组合使用。
另外,可以通过混合使用上述溶剂对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的溶胀程度进行调整,由此来控制上述粘合剂成分所含有的低分子量成分的浸渗量。
另外,上述溶剂更优选具有使上述有机微粒和透光性基材发生溶胀的性质。使用这样的溶剂而形成的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粘合剂成分浸渗至透光性基材中,得到适当的透光性基材与漫射层的粘接性和干涉条纹的防止性。
上述漫射层优选进一步含有层状无机化合物。通过使上述漫射层含有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可以提高该漫射层的防卷曲性、耐紫外线性、防裂纹性等耐冲击性。
作为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蒙脱土、贝得石、绿脱石、皂石、锂蒙脱石、锌蒙脱石、硅镁石、蛭石、埃洛石、高岭石、多水高岭土、地开石、滑石、叶蜡石、云母、珍珠云母、白云母、金云母、四硅氟云母(テトラシリリックマイカ)、带云母、叶蛇纹石、绿泥石、锂绿泥石、镍绿泥石等。这些层状无机化合物可以为天然物、也可以为合成物。
作为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其中的滑石为适宜的。例如,在作为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使用滑石、作为上述有机微粒(a)使用交联丙烯酸珠、作为有机微粒(b)使用苯乙烯的情况下,可适当控制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与有机微粒(B)的凝聚程度。其结果,可高水平地达成本发明防眩性膜的防眩性、防褪色性、防面眩光性。
推测这是由于上述滑石为亲油性高的物质这一点产生了影响。即,有机微粒(a)(交联丙烯酸类树脂)具有亲水性的性质,有机微粒(b)(苯乙烯)具有亲油性的性质,推测亲油性高的滑石对两微粒凝聚的情况进行了调整。
对于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优选为0.1质量份~20质量份。若小于0.1质量份,则本发明防眩性膜的耐冲击性和/或有机微粒(A)等的分散性有时不充分;若超过20质量份,则形成上述漫射层的涂布液的粘度变高,有时无法进行涂布,或者有时无法控制所形成的涂膜表面的凹凸。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更优选的下限为0.5质量份、更优选的上限为10质量份。通过处于该范围,可以进一步发挥出耐冲击性和/或微粒分散性的效果、同时更容易进行表面凹凸的控制。
上述涂布液可以通过将上述各材料混合来进行制备。
作为将上述各材料混合来制备涂布液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涂料摇摆器或珠磨机等即可。
对于上述漫射层,可以在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涂布上述涂布液,进行干燥形成涂膜,使该涂膜固化,从而可形成该漫射层。
作为上述涂布液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辊涂法、迈耶棒涂布法、凹板印刷法、模涂法等。
另外,如上所述,有机微粒(A)是通过利用上述粘合剂成分和/或溶剂使上述有机微粒(a)溶胀、使粘合剂成分浸渗而形成浸渗层来进行制备的,该有机微粒(A)的制备可以在上述涂布液中进行,也可以在涂布于上述透光性基材上形成的涂膜中进行。
上述制备的涂布液进一步优选在形成漫射层之前静置规定时间。
这是由于,若制备上述涂布液后不进行静置就形成漫射层,则即使在对所使用的有机微粒(A)的交联度进行适宜调整、利用粘合剂成分和/或溶剂对上述有机微粒(A)的溶胀程度进行适宜调整的情况下,也无法在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中形成充分的浸渗层。
作为上述涂布液的静置时间,根据所使用的有机微粒(A)的种类、交联度和粒径、以及所使用的放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的种类等进行适宜调整即可,例如优选为12~48小时左右。
可以通过对形成在上述透光性基材上的涂膜进行固化来形成漫射层。
作为上述涂膜的固化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通过紫外线照射来进行。在通过紫外线进行固化的情况下,优选使用190nm~380nm波段的紫外线。基于紫外线的固化例如可利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超高压汞灯、碳弧灯、黑光荧光灯等来进行。作为电子射线源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考克罗夫特-瓦尔顿(コッククロフトワルト)型、范德格里夫特(バンデグラフト)型、共振变压器型、绝缘芯变压器型、直线型、地拉米(ダイナミトロン)型、高频型等各种电子射线加速器。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漫射层在表面具有凹凸形状。
上述漫射层优选在该漫射层中的对应于有机微粒(A)的位置具有凸部(下文也称为凸部(A)),上述凸部(A)的高度优选低于在含有有机微粒(C)(充分满足下述要件(1)、(2)和(3)的全部)的漫射层(C)的表面的对应于上述有机微粒(C)的位置的凸部(下文也称为凸部(C))的高度。
要件(1):除了不使用有机微粒(A)而使用有机微粒(C)以外,在与含有有机微粒(A)的漫射层同样的条件下形成漫射层(C)
要件(2):漫射层(C)中的有机微粒(C)与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具有相同的平均粒径
要件(3):有机微粒(C)在漫射层(C)中未形成浸渗层
上述凸部(A)的高度低于上述凸部(C),为平缓的形状。具有形成了这样的凸部(A)的漫射层的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可使防眩性、防褪色性优异。
据推测,这是由于,在对上述涂膜进行固化时,有机微粒(A)为形成了上述浸渗层的有机微粒(A),与上述有机微粒(C)相比,该有机微粒(A)为非常富于柔软性的微粒。即,在对上述涂膜进行固化时,粘合剂成分产生了固化收缩,与不存在该有机微粒(A)的位置的表面的固化收缩相比,存在上述有机微粒(A)的位置的表面的固化收缩因上述粘合剂成分的量少而变小。但是,由于上述有机微粒(A)为非常富于柔软性的微粒,因而上述涂膜的固化收缩使有机微粒(A)发生变形。可推测,其结果,所形成的凸部(A)的高度低于在含有更硬的有机微粒(C)的漫射层(C)的表面所形成的上述凸部(C),为光滑的。
另外,上述凸部的高度是指,利用AFM对防眩性膜表面进行观察,从表面存在的上述凸部的斜面中的上述凸部变化为凹部的拐点到上述凸部的顶点的高度测定10点(任意),其平均值为上述凸部的高度。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由于具有上述漫射层,因而该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密合性极为优异。另外,对于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在心轴(マンドレル)试验中,在心轴直径为10mm的条件下、更优选为8mm的条件下、进一步优选为6mm的条件下不产生裂纹。
另外,在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中形成有上述浸渗层的情况下,由于该浸渗层是以混合有粘合剂成分的状态形成的,因而可以适当地防止上述漫射层的透过光在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浸渗层)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界面发生反射、同时可表现出适度的内部漫射性。
进一步地,可以使在上述漫射层的与有机微粒(A)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凸部为高度较低、平缓的形状。
因此,可以高水平地达成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防褪色性和防面眩光性。
为了确实地确保这样的浸渗层,优选有机微粒(A)为低交联的,更优选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为低交联的。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作为上述漫射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20μm。若小于1μm,则本发明防眩性膜的硬涂性能有时不充分;若大于20μm,则针对卷曲的发生或裂纹的耐性有时不充分。上述漫射层的厚度更优选的下限为2μm、更优选的上限为15μm。
另外,上述漫射层的厚度如下求得:利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Leica TCS-NT:LEICA社制造,物镜“10~100倍”)对防眩性膜的截面进行观察,判断有无界面,按下述评价基准进行判断,从而求出漫射层的厚度。
测定过程
(1)为了得到无光晕的鲜明图像,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中使用湿式物镜,并且在防眩性膜的上面放上约2mL折射率为1.518的油进行观察。油的使用是为了使物镜与漫射层之间的空气层消失。
(2)对每1画面,对凹凸的最大凸部、最小凹部的从基材起的膜厚分别测定1点,共计测定2点,对5个画面进行共计10点的该测定,计算出平均值作为漫射层的厚度。
另外,在为利用上述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未明确判定出界面的防眩性膜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Microtome等制作截面,与上述(2)同样地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计算出漫射层的厚度。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优选在60℃×90%RH×1000小时的耐湿热性试验前后的雾度值的变化为1.5%以下。若超过1.5%,则耐湿热性差,有时防眩程度相对于温湿度变化发生经时变化。上述雾度值的变化更优选为1.0%以下。另外,这样的耐湿热性可以通过在漫射层中含有形成了上述浸渗层的有机微粒(A)来得到。
另外,上述雾度值为以JIS-K7136规定的雾度(浊度)为基准,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社制造、商品名)而测定出的值。
另外,制造本发明这样的防眩性膜的方法也是本发明之一。
即,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为具有透光性基材与漫射层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该漫射层在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下述工序:在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涂布含有有机微粒(A)、有机微粒(B)和粘合剂成分的涂布液,使其干燥形成涂膜,使该涂膜固化,而形成上述漫射层;将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A)的含量设为CA、平均粒径设为RA、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A、将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B)的含量设为CB、平均粒径设为RB、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B时,满足下述式(1)、式(2)和式(3)。
ΔAB      式(1)
RA>RB        式(2)
CA/RA 3<CB/RB 3 式(3)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中,构成上述涂布液的材料等可以举出与上述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所说明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另外,形成上述漫射层的工序也可以举出与上述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
此外,下述偏振片也是本发明之一,该偏振片为具备偏振元件而成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偏振元件的表面进行透光性基材的贴合等而具备本发明的防眩性膜。
作为上述偏振元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经碘等染色并进行了拉伸的聚乙烯醇膜、聚乙烯醇缩甲醛膜、聚乙烯醇缩乙醛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皂化膜等等。在上述偏振元件与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层叠处理中,优选对透光性基材进行皂化处理。通过皂化处理,粘接性变好,还可得到抗静电效果。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在最外表面具备上述防眩性膜或上述偏振片而成。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为LCD、PDP、FED、ELD(有机EL、无机EL)、CRT、电子纸、触摸屏、平板电脑等图像显示装置。
上述LCD具备透过性显示体以及从背面对上述透过性显示体进行照射的光源装置而成。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为LCD的情况下,是在该透过性显示体的表面形成有本发明的防眩性膜或本发明的偏振片而成的。
本发明为具有上述防眩性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光源装置的光源由防眩性膜的下侧进行照射。另外,在ST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在液晶显示元件与偏振片之间插入相位差板。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各层间可以根据需要设有接合剂层。
上述PDP具备表面玻璃基板(在表面形成电极)和背面玻璃基板(在表面形成电极和微小的槽,在槽内形成有红、绿、蓝的荧光体层),该背面玻璃基板是以与该表面玻璃基板对置并在之间封入有放电气体的方式而配置的。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为PDP时,其也为在上述表面玻璃基板的表面或其前面板(玻璃基板或膜基板)上具备上述防眩性膜的装置。
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为ELD装置或者CRT等图像显示装置,ELD装置是在玻璃基板上蒸镀施加电压时会发光的硫化锌、二胺类物质即发光体并控制施加至基板的电压来进行表示的,CRT是将电气信号转换为光、产生人眼可见的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这种情况下,在上述那样的各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或其前面板的表面具备上述防眩性膜。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在任意情况下均可用于电视机、计算机、电子纸等的显示器显示中。特别是可适宜地用于CRT、液晶面板、PDP、ELD、FED、电子纸、触摸屏、平板电脑等高精细图像用显示器的表面。
发明效果
对于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由于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的含量CA、平均粒径RA、以及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ΔA以及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B)的含量CB、平均粒径RB、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ΔB充分满足上述的特定关系,因而其防眩性优异,同时可适当地防止面眩光的发生和对比度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中,图1(a)为示意性示出透过无面眩光的漫射层的图像光在漫射层表面发生折射的样子的截面图,图1(b)为示出了图1(a)中所示的图像光的亮度与漫射角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中,图2(a)为示意性示出透过有面眩光的漫射层的图像光在漫射层表面发生折射的样子的截面图,图2(b)为示出了图2(a)中所示的图像光的亮度与漫射角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3为实施例1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STEM照片。
图4为实施例2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ST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说明,但是并不解释为将本发明的内容限定在这些实施例中。
(实施例1)
首先准备作为透光性基材的三乙酰纤维素(富士胶片社制造、厚度80μm)。
接下来,制备下述组成的涂布液。
粘合剂成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重均分子量75,000)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0/10/10)、(折射率1.52)]100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84;BASF Japan社制造)5.0质量份
有机微粒(A)[低交联丙烯酸粒子(折射率1.49、平均粒径5.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7.0质量份
有机微粒(B)[低交联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59、平均粒径2.0μm、积水化成品社制造)]3.0质量份
滑石(折射率1.57、平均粒径0.8μm、日本滑石社制造)2.0质量份
溶剂[甲苯与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甲苯/甲基异丁基酮=8/2)]190质量份
对所得到的涂布液进行24小时熟化后,使用迈耶棒(マイヤーバー)涂布至透光性基材上,以1.2m/s的流速流通70℃干燥空气,进行1分钟干燥,形成涂膜。
其后,对所形成的涂膜进行紫外线照射(氮气气氛下200mJ/cm2),使粘合剂成分固化,而形成漫射层,制作防眩性膜。需要说明的是,漫射层的厚度为6.0μm。
(实施例2)
除了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防眩性膜。
粘合剂成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重均分子量75,000)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0/10/10)、(折射率1.52)]100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84;BASF Japan社制造)5.0质量份
有机微粒(A)[低交联丙烯酸粒子(折射率1.49、平均粒径5.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7.0质量份
有机微粒(B)[低交联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59、平均粒径3.5μm、综研化学社制造)]5.0质量份
滑石(折射率1.57、平均粒径0.8μm、日本滑石社制造)2.0质量份
溶剂[甲苯与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甲苯/甲基异丁基酮=8/2)]190质量份
(实施例3)
除了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防眩性膜。
粘合剂成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重均分子量75,000)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0/10/10)、(折射率1.52)]100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84;BASF Japan社制造)5.0质量份
有机微粒(A)[低交联丙烯酸粒子(折射率1.49、平均粒径5.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7.0质量份
有机微粒(B)[低交联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59、平均粒径3.5μm、综研化学社制造)]2.5质量份
滑石(折射率1.57、平均粒径0.8μm、日本滑石社制造)2.0质量份
溶剂[甲苯与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甲苯/甲基异丁基酮=8/2)]190质量份
(实施例4)
除了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防眩性膜。
粘合剂成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重均分子量75,000)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0/10/10)、(折射率1.52)]100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84;BASF Japan社制造)5.0质量份
有机微粒(A)[低交联丙烯酸粒子(折射率1.49、平均粒径5.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7.0质量份
有机微粒(B)[低交联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59、平均粒径3.5μm、综研化学社制造)]5.0质量份
溶剂[甲苯与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甲苯/甲基异丁基酮=8/2)]190质量份
(实施例5)
除了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防眩性膜。
粘合剂成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重均分子量75,000)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0/10/10)、(折射率1.52)]100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84;BASF Japan社制造)5.0质量份
有机微粒(A)[低交联丙烯酸粒子(折射率1.49、平均粒径5.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7.0质量份
有机微粒(B)[高交联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59、平均粒径3.5μm、综研化学社制造)]5.0质量份
滑石(折射率1.57、平均粒径0.8μm、日本滑石社制造)2.0质量份
溶剂[甲苯与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甲苯/甲基异丁基酮=8/2)]190质量份
(实施例6)
除了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防眩性膜。
粘合剂成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重均分子量75,000)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0/10/10)、(折射率1.52)]100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84;BASF Japan社制造)5.0质量份
有机微粒(A)[高交联丙烯酸粒子(折射率1.49、平均粒径5.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7.0质量份
有机微粒(B)[高交联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59、平均粒径3.5μm、综研化学社制造)]5.0质量份
滑石(折射率1.57、平均粒径0.8μm、日本滑石社制造)2.0质量份
溶剂[甲苯与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甲苯/甲基异丁基酮=8/2)]190质量份
(比较例1)
除了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防眩性膜。
粘合剂成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重均分子量75,000)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0/10/10)、(折射率1.52)]100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84;BASF Japan社制造)5.0质量份
有机微粒(A)[低交联丙烯酸粒子(折射率1.49、平均粒径5.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7.0质量份
有机微粒(B)[低交联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59、平均粒径3.5μm、综研化学社制造)]2.0质量份
滑石(折射率1.57、平均粒径0.8μm、日本滑石社制造)  2.0质量份
溶剂[甲苯与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甲苯/甲基异丁基酮=8/2)]190质量份
(比较例2)
除了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防眩性膜。
粘合剂成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重均分子量75,000)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0/10/10)、(折射率1.52)]100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84;BASF Japan社制造)5.0质量份
有机微粒(A)[高交联丙烯酸粒子(折射率1.49、平均粒径5.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7.0质量份
有机微粒(B)[高交联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59、平均粒径3.5μm、综研化学社制造)]2.0质量份
滑石(折射率1.57、平均粒径0.8μm、日本滑石社制造)2.0质量份
溶剂[甲苯与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甲苯/甲基异丁基酮=8/2)]190质量份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进行以下评价。其结果列于表1。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中,关于有机微粒(A),将包含在漫射层中之前的有机微粒(A)记为a、将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记为A,并示出漫射层中的含量Ca、CA,平均粒径Ra、RA,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Δa、ΔA,以及Ca/Ra 3、CA/RA 3;关于有机微粒(B),将包含在漫射层中之前的有机微粒(B)记为b、将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记为B,并示出漫射层中的含量Cb、CB,平均粒径Rb、RB,与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Δb、ΔB,以及Cb/Rb 3、CB/RB 3
(浸渗层的厚度)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在漫射层的厚度方向进行切断,以3000~5万倍的倍数对于至少含有1个以上有机微粒(A)的截面进行STEM观察,在粘合剂成分渗入到有机微粒(A)中的部分,对于有机微粒(A)与周边的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边界比较清晰、且观察到粘合剂成分浸渗到有机微粒(A)内的最里边这样的部分进行2点的厚度测定。对于合计5个有机微粒(A)进行同样的测定,计算出10点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实施例1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STEM照片见图3,实施例2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STEM照片见图4。
另外,除有机微粒(A)外,在进一步含有有机微粒(B)等的情况下,也可与上述同样地对浸渗到有机微粒(B)中的浸渗层厚的度进行测定。
(雾度)
以JIS-K7136中规定的雾度(浊度)为基准,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社制造),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的雾度值进行测定。
(对比度)
使用光学膜用透明粘着膜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贴合至黑色亚克力板上,由15名被测者在1000Lx的明室条件下从各种方向对防眩性膜的表面状态进行目视官能评价。对于是否可再现具有光泽的黑色进行判定,按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回答良好的人为13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为12~10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9~8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7~5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面眩光)
剥离索尼社制造液晶电视机“KDL-40X2500”最外表面的偏振片,粘贴无表面涂布的偏振片。
接下来,在其上利用光学膜用透明粘着膜(全光线透过率91%以上、雾度0.3%以下、膜厚20~50μm的制品、例如MHM系列:日荣化工社制造等)按漫射层侧为最外表面的方式粘贴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
将该液晶电视机置于照度为约1000Lx环境下的室内,进行白画面显示,在距离液晶电视机为1.5m~2.0m左右的场所从上下、左右各种角度由15名被测者进行目视官能评价。对于白画面显示中是否确认到面眩光进行判定,按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回答良好的人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为9~8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7~5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表1
Figure BDA00002987465400281
如表1所示,实施例1、2的防眩性膜满足式(1)~(3),全部评价结果良好;特别是由于充分满足式(3),因而面眩光评价非常好。实施例3的防眩性膜尽管满足式(1)~(3),但由于式(3)中两边的差值小,因而为面眩光评价稍差的结果。对于实施例4的防眩性膜,与实施例2相比其不含有滑石,因而尽管面眩光评价为良好,但为稍差的结果。实施例5的防眩性膜中,由于有机微粒(B)未浸渗,因而与实施例1~4相比对比度稍差;实施例6的防眩性膜中,由于有机微粒(A)和有机微粒(B)均未浸渗,因而为对比度更差的结果。
另一方面,由于比较例1、2的防眩性膜均不满足式(3),因而为面眩光非常差的结果。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可适当地用于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场发射显示器(FED)、电子纸等显示器、特别是高精细化显示器中。
符号说明
10、20漫射层
11、21凹凸形状(凸部)

Claims (6)

1.一种防眩性膜,其为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的防眩性膜,该漫射层形成在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该漫射层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该防眩性膜特征在于,
所述漫射层含有有机微粒(A)、有机微粒(B)、和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
将所述漫射层中的所述有机微粒(A)的含量设为CA、平均粒径设为RA、与所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A,将所述漫射层中的所述有机微粒(B)的含量设为CB、平均粒径设为RB、与所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B时,满足下述式(1)、式(2)和式(3):
ΔAB      式(1)
RA>RB        式(2)
CA/RA 3<CB/RB 3 式(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粘合剂成分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或低聚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至少有机微粒(A)具有粘合剂成分浸渗而形成的浸渗层。
4.一种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为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该漫射层形成在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该漫射层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具有:在所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涂布含有有机微粒(A)、有机微粒(B)和粘合剂成分的涂布液,使该涂布液干燥形成涂膜,使该涂膜固化,而形成所述漫射层的工序;
将所述漫射层中的所述有机微粒(A)的含量设为CA、平均粒径设为RA、与所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A,将所述漫射层中的所述有机微粒(B)的含量设为CB、平均粒径设为RB、与所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设为ΔB时,满足下述式(1)、式(2)和式(3):
ΔAB      式(1)
RA>RB        式(2)
CA/RA 3<CB/RB 3 式(3)。
5.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其为具备偏振元件的偏振片,所述偏振元件的表面具备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眩性膜。
6.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具备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眩性膜、或者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振片。
CN201180047359.9A 2010-10-04 2011-09-30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140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5241 2010-10-04
JP2010-225241 2010-10-04
PCT/JP2011/072669 WO2012046664A1 (ja) 2010-10-04 2011-09-30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0778A true CN103140778A (zh) 2013-06-05
CN103140778B CN103140778B (zh) 2015-10-07

Family

ID=45927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7359.9A Active CN103140778B (zh) 2010-10-04 2011-09-30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06271B2 (zh)
JP (1) JP5979002B2 (zh)
KR (1) KR101828115B1 (zh)
CN (1) CN103140778B (zh)
TW (1) TWI491931B (zh)
WO (1) WO201204666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8704A (zh) * 2014-08-26 2016-03-09 中国涂料株式会社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被膜及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图像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88549B1 (ko) * 2016-12-12 2019-06-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33972A1 (en) * 2005-03-03 2006-10-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functional film,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70229804A1 (en) * 2006-03-28 2007-10-04 Fujifilm Corporation Light-scattering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US20070298193A1 (en) * 2004-09-16 2007-12-27 Kazuhiro Nakamura Method of Producing Light-Scattering Film,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Light-Scattering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US20080030861A1 (en) * 2006-08-04 2008-02-07 Toru Ookubo Antiglare light diffusing mem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display
CN101163994A (zh) * 2005-02-21 2008-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CN101268389A (zh) * 2005-09-16 2008-09-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静电防眩薄膜
CN101308220A (zh) * 2007-03-19 2008-11-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CN101341427A (zh) * 2006-08-14 2009-01-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CN101506691A (zh) * 2006-08-18 2009-08-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10047301A1 (ja) * 2008-10-21 2010-04-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
CN102782530A (zh) * 2010-03-18 2012-11-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782529A (zh) * 2010-03-18 2012-11-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822701A (zh) * 2010-03-31 2012-12-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7536B2 (ja) 1988-10-29 1997-09-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
JP3507344B2 (ja) * 1998-10-14 2004-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4804708B2 (ja) 2003-06-27 2011-11-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拡散剤、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ノングレアーシート
JP2006113561A (ja) * 2004-09-16 2006-04-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散乱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該光散乱性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該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028806B2 (ja) 2006-01-24 2012-09-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材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JP2008122832A (ja) 2006-11-15 2008-05-2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性光拡散部材
JP2009003331A (ja) 2007-06-25 2009-01-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JP5407174B2 (ja) 2008-05-09 2014-02-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0078886A (ja) 2008-09-25 2010-04-08 Fujifilm Corp 防眩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034712B1 (ko) 2008-12-24 2011-05-17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두 개의 방현입자가 중첩된 형태의 방현제를 포함하는 방현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756099B2 (ja) * 2009-03-18 2011-08-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素子、光拡散素子付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光拡散素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98193A1 (en) * 2004-09-16 2007-12-27 Kazuhiro Nakamura Method of Producing Light-Scattering Film,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Light-Scattering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CN101163994A (zh) * 2005-02-21 2008-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US20060233972A1 (en) * 2005-03-03 2006-10-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functional film,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268389A (zh) * 2005-09-16 2008-09-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静电防眩薄膜
US20070229804A1 (en) * 2006-03-28 2007-10-04 Fujifilm Corporation Light-scattering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US20080030861A1 (en) * 2006-08-04 2008-02-07 Toru Ookubo Antiglare light diffusing mem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display
CN101341427A (zh) * 2006-08-14 2009-01-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CN101506691A (zh) * 2006-08-18 2009-08-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308220A (zh) * 2007-03-19 2008-11-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WO2010047301A1 (ja) * 2008-10-21 2010-04-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
CN102782530A (zh) * 2010-03-18 2012-11-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782529A (zh) * 2010-03-18 2012-11-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822701A (zh) * 2010-03-31 2012-12-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8704A (zh) * 2014-08-26 2016-03-09 中国涂料株式会社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被膜及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79002B2 (ja) 2016-08-24
CN103140778B (zh) 2015-10-07
KR101828115B1 (ko) 2018-02-09
JPWO2012046664A1 (ja) 2014-02-24
TW201222021A (en) 2012-06-01
US20130279010A1 (en) 2013-10-24
WO2012046664A1 (ja) 2012-04-12
KR20130119929A (ko) 2013-11-01
TWI491931B (zh) 2015-07-11
US9606271B2 (en) 2017-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2701B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782530B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782529B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718067B (zh)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119478B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163994B (zh)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JP5888864B2 (ja) 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並びに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4487876B (zh) 高亮度偏光板和包含该高亮度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16218478A (ja) 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TW201947260A (zh) 防眩光膜及顯示設備
CN103140778B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160037117A (ko) 광학 필름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편광판,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CN103140781A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120038701A (ko) 광학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표시장치
US8345202B2 (en)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21507319A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009013B2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792104B (zh) 防眩光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JP2009202538A (ja) 導電性積層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