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6338A -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6338A
CN102666338A CN2009801624870A CN200980162487A CN102666338A CN 102666338 A CN102666338 A CN 102666338A CN 2009801624870 A CN2009801624870 A CN 2009801624870A CN 200980162487 A CN200980162487 A CN 200980162487A CN 102666338 A CN102666338 A CN 102666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standby
long
landing call
group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24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6338B (zh
Inventor
武岛功儿
光田将之
野波庆矩
户仓樱子
铃木直彦
小场由雅
岩田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6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6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6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6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1/468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58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hafts and a single car per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41Standby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43Distribution of elevator cars, e.g. based on expected future n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66B2201/4623Wherein the destination is registered after boar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66B2201/463Wherein the call is registered through physical contact with the elevator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在待机楼层被设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情况下,能够将待机楼层设为无效。由此,能够抑制在乘客从远程层站操作盘向电梯层站移动的期间,轿厢在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待机。因此,被分配了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的轿厢能够有效利用乘客的移动时间,因而能够提高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并且,能够抑制无用的行进,从而减少功耗。

Description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远程层站操作盘的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有如下的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在各个楼层根据电梯层站呼梯的发生率等学习数据来进行需求较高楼层的预测,根据该预测结果确定待机楼层,使空轿厢在待机楼层待机。
另外,关于具有在远离电梯层站的位置设置的远程层站操作盘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系统,例如有专利文献2公开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在该专利文献2中,使未响应时间与开门时间之合计等于乘客从远程层站操作盘向电梯层站移动所花费的移动时间,其中,该未响应时间指从发生远程层站操作盘处的呼梯登记起到轿厢到达远程层站操作盘的设置楼层(以后称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所花费的时间,而开门时间指轿厢在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开门待机的时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209475号公报(例如,第2页右上栏,图17、图1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20177号公报(例如,第0019~0020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例如在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使轿厢在待机楼层待机的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中,在将待机楼层设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情况下,如果按照专利文献2所述将未响应时间与开门时间之合计设为移动时间,则由于在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待机的轿厢的未响应时间为零,因而开门时间和移动时间相等。这样,在乘客从远程层站操作盘向电梯层站移动的期间,该轿厢仅进行开门待机而不能响应从其它楼层发生的层站呼梯登记,因而存在电梯的运行效率变差的问题。另外,在乘客从远程层站操作盘向电梯层站移动的期间,不需要轿厢在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待机,因而在移动时间中的轿厢的待机是无用的。但是,成为空轿厢的轿厢被分配给作为待机楼层的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因此存在由于从最后一个乘客下梯的楼层到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无用的行进而使得功耗增大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层站呼梯单元,其设于电梯层站,进行轿厢的呼梯登记;远程层站呼梯单元,其设于远离电梯层站的位置,进行轿厢的呼梯登记;待机楼层确定单元,其确定用于使空轿厢待机的第1待机楼层;以及待机楼层无效单元,在由所述待机楼层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1待机楼层和设有所述远程层站呼梯单元的远程层站呼梯单元设置楼层是同一楼层的情况下,该待机楼层无效单元将所述第1待机楼层设为无效。
本发明的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待机楼层确定步骤,确定用于使空轿厢待机的第1待机楼层;以及待机楼层无效步骤,在由所述待机楼层确定步骤确定的所述第1待机楼层和设有远程层站呼梯单元的远程层站呼梯单元设置楼层是同一楼层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待机楼层设为无效,其中,该远程层站呼梯单元被设于远离电梯层站的位置,用于进行轿厢的呼梯登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抑制了将待机楼层设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情况,因而能够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并且抑制无用的行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设有实施方式1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楼宇的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水平剖面图。
图3是设有实施方式1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楼宇的纵剖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组群管理控制装置;3电梯号机;4层站按钮;5远程层站操作盘;6楼宇;1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图3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设有实施方式1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楼宇的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水平剖面图。图3是设有实施方式1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楼宇的纵剖面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楼宇6是由1层~10层构成的10层建筑物,1层是具有门厅的门厅楼层,2层~4层是商店林立的商铺楼层,5层是饮食店林立的餐饮楼层,9层~10层是办公楼层。在楼宇6内具有3a~3d这4台电梯号机3、在各个楼层的电梯层站各设置1台的、4a~4j共计10台的层站按钮4、在1层的远离电梯层站的位置设置的1台远程层站操作盘5、和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这些构成要素与总线2连接。其中,“电梯号机”指以1台轿厢为单位的电梯。
下面,说明电梯号机3的结构。轿厢33和对重34借助曳引机32而升降,曳引机32由驱动控制电路31进行驱动控制。电梯号机控制装置30与总线2连接,根据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经由总线2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驱动控制电路31。电梯号机控制装置30和驱动控制电路31被收纳在电梯号机3的控制盘(未图示)中。并且,在轿厢33内设有轿厢内操作盘35,该轿厢内操作盘35供乘客输入目的地楼层信息来登记轿厢呼梯。其中,“轿厢呼梯”指根据利用轿厢内操作盘35而输入的目的地楼层信息,对电梯号机控制装置30发出指令,使其将轿厢33分配到目的地楼层。另外,在利用轿厢内操作盘35输入目的地楼层信息后,电梯号机控制装置30向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发送基于该目的地楼层信息的轿厢呼梯登记信息。
另外,层站按钮4具有供乘客输入目的地楼层方向信息来登记层站呼梯的上行按钮和下行按钮。但是,在最底层的1层设置的层站按钮4只有上行按钮,在最顶层的10层设置的层站按钮4只有下行按钮。其中,“层站呼梯”指这样的呼梯,即根据利用层站按钮4而输入的目的地楼层方向信息,对电梯号机控制装置30发出指令,使其将轿厢33分配到设有被输入了该目的地楼层方向信息的层站按钮4的楼层(以后称为“层站呼梯登记按钮”),在乘客下梯后,使轿厢33从层站呼梯登记楼层沿目的地楼层方向行进。另外,“目的地楼层方向”指从层站呼梯登记楼层朝向目的地楼层的方向。另外,在输入目的地楼层方向信息时,层站按钮4向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发送基于该目的地楼层方向信息的层站呼梯登记信息。
另外,如图2所示,远程层站操作盘5被设于楼宇6的1层的门厅7的附近,由供乘客通过刷ID卡或进行指纹认证等来输入安全认证信息的安全门构成。远程层站操作盘5根据所输入的安全识别信息,进行是否允许乘客进入楼宇6的判定,在判定为允许进入的情况下进行远程层站呼梯登记,同时向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发送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其中,“远程层站呼梯”指这样的呼梯,即指令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将轿厢33分配到设置了远程层站操作盘5的楼层(以后称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即1层,在乘客下梯后,使轿厢33从1层向上行进。
下面,说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结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例如被设于机房的控制盘内,根据层站呼梯登记信息、轿厢呼梯登记信息、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等,进行电梯号机3a~3d的组群管理控制。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具有存储程序和在执行该程序时使用的信息等的存储部11、和执行存储在存储部11内的程序的中央处理装置等控制部10,这些构成要素与总线13连接。并且,该总线13通过I/F部12与总线2连接。
下面,参照图4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动作。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另外,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动作是由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控制部10按照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程序而执行的。
首先,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预先将用于指定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指1层。
另外,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随时将从电梯号机控制装置30、层站按钮4和远程层站操作盘5分别接收的轿厢呼梯登记信息、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和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作为学习数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
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学习数据,定期地求出与1层~10层的各个楼层对应的需求预测值,将求出的需求预测值存储在存储部11中。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根据星期几和时间段而不同。并且,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是根据从该楼层发生层站呼梯登记的概率、从该楼层发生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的概率、发生将该楼层作为目的地楼层的轿厢呼梯登记的概率等而计算出的。并且,需求预测值越高的楼层,意味着被预测为交通量越多的楼层。在楼宇6中,需求预测值最高的楼层是1层的门厅楼层。并且,需求预测值仅次于1层的需求预测值次高楼层是5层的餐饮楼层。
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确定待机楼层,将用于指定所确定的待机楼层的待机楼层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1中(步骤S1)。其中,“待机楼层”指这样的楼层,使没有被分配层站呼梯登记或者远程层站呼梯登记并且没有搭载乘客的轿厢33即空轿厢待机,直到被分配了层站呼梯登记或者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的楼层。作为待机楼层,例如包括选择需求预测值最高的楼层的情况、选择位于需求预测值较高的两个楼层中间的楼层的情况。这样,通过将待机楼层设定为需求预测值较高的楼层或者其附近的楼层,能够迅速响应更多的层站呼梯登记或者远程层站呼梯登记,因而能够整体上缩短乘客在各个楼层的电梯层站待机的时间。即,能够提高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另外,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在楼宇6中,通过该S1,待机楼层被设定为需求预测值最高的1层。
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信息和待机楼层信息,判定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和待机楼层是否是同一楼层(步骤S2)。即,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待机楼层是否被设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即1层。在S2中判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和待机楼层是不同楼层的情况下,进入S4。
另一方面,在S2判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和待机楼层是同一楼层的情况下,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将待机楼层设为无效(步骤S3)。即,在图3中,由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和待机楼层都是1层,因而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将待机楼层信息从存储部1中删除等,将待机楼层设为无效。由此,待机楼层不再存在。
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在远程层站操作盘5是否发生了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步骤S4)。即,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是否从远程层站操作盘5接收到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在S4中判定为发生了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的情况下,进入S6。
另一方面,在S4中判定为没有发生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的情况下,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是否发生了利用层站按钮4进行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步骤S5)。即,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是否从层站按钮4接收到新的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在S5中判定为发生了新的层站呼梯登记的情况下,进入S6。
然后,在S6中,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在S4发生的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或者在S5发生的层站呼梯登记,计算各个轿厢33的评价值,将计算出的各个轿厢33的评价值存储在存储部11中(步骤S6)。其中,所说各个轿厢33的“评价值”指如下这样的值,即在对该轿厢33分配了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或者层站呼梯登记时乘客在各个电梯层站待机的等待时间、或根据搭乘该轿厢33的乘客的总重量等计算出的值。并且,评价值越高的轿厢33,意味着越不易被分配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或者层站呼梯登记。
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各个轿厢33的评价值,选择评价值最低的轿厢33,对所选择的轿厢33分配在S4发生的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或者在S5发生的层站呼梯登记(步骤S7),然后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S5中判定为没有发生新的层站呼梯登记的情况下,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是否存在没有被分配层站呼梯登记或者远程层站呼梯登记、并且没有搭载乘客的轿厢33即空轿厢(步骤S8)。在S8中判定为不存在空轿厢的情况下,直接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S8中判定为存在空轿厢的情况下,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是否能够使该空轿厢即轿厢33在待机楼层待机(步骤S9)。在此,当在S3中将待机楼层设为无效的情况下或其它轿厢33已经在待机楼层待机的情况下,不能使该轿厢33在待机楼层待机。在S9中判定为能够使上述轿厢33在待机楼层待机的情况下,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将该轿厢33分配给待机楼层(步骤S10),然后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S9中判定为不能使作为空轿厢的轿厢33在待机楼层待机的情况下,使该轿厢33进行甩客运转,在使该轿厢33在最后一个乘客下梯的楼层待机的状态下结束处理。其中,“甩客运转”指这样的运转,使没有被分配层站呼梯登记或者远程层站呼梯登记、并且没有搭载乘客的轿厢33在最后一个乘客下梯的楼层待机,直到被分配了层站呼梯登记或者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为止。这样,通过抑制多台轿厢33在待机楼层待机,能够高效率地使各台轿厢33分散待机。
另外,图4所示的处理是定期进行的处理,可以连续进行S1~S10,还可以以彼此不同的周期反复地独立地执行各个步骤。
另外,远程层站操作盘5可以在楼宇6内设置多台,也可以设置在楼宇6的外部,还可以设置在除最底层楼层之外的楼层。并且,远程层站操作盘5不限于安全门,例如也可以利用输入目的地楼层方向信息的上行按钮和下行按钮构成。另外,也可以是,使安全认证信息包含目的地楼层信息或者在远程层站操作盘5设置用于输入目的地楼层信息的数字键,由此使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包含目的地楼层信息。
另外,在S1中被存储于存储部11中的待机楼层信息,也可以在安装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时进行设定。
根据实施方式1,在待机楼层被设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情况下,能够将待机楼层设为无效。由此,在乘客从远程层站操作盘向电梯层站移动的期间,能够抑制轿厢在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待机的情况。因此,被分配了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的轿厢能够有效地利用乘客的移动时间,例如在响应其它层站呼梯登记后响应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等,因而能够提高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另外,由于进行甩客运转,因而能够抑制从最后一个乘客下梯的楼层到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无用的行进,能够减少功耗。
另外,在S1中仅确定一个待机楼层,但也可以确定多个待机楼层。例如,也可以将1层~10层划分为多个区域,对各个区域各确定一个待机楼层。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
实施方式2
参照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
首先,实施方式2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1~图3相同。以后,利用与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下面,参照图5来说明实施方式2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动作。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处理的流程图。另外,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动作是由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控制部10按照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程序而执行的。
首先,与实施方式1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预先将用于指定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指1层。
另外,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预先在存储部11中存储移动时间值,该移动时间值用于指定各个乘客从远程层站操作盘5移动到电梯层站所需要的移动时间的平均值。该移动时间值可以是在安装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时设定的值,也可以是控制部10根据远程层站操作盘5与电梯层站之间的距离及各个乘客的移动速度的平均值等定期计算出的值。
另外,与实施方式1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随时将从电梯号机控制装置30、层站按钮4和远程层站操作盘5分别接收的轿厢呼梯登记信息、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和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作为学习数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
然后,与实施方式1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学习数据定期求出与1层~10层的各个楼层对应的需求预测值,将求出的需求预测值存储在存储部11中。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根据星期几和时间段而不同。另外,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是根据从该楼层发生层站呼梯登记的概率、从该楼层发生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的概率、以及发生将该楼层作为目的地楼层的轿厢呼梯登记的概率等而计算出的。另外,需求预测值越高的楼层,意味着被预测为交通量越多的楼层。在楼宇6中,需求预测值最高的楼层是1层的门厅楼层。并且,需求预测值仅次于1层的需求预测值次高楼层是5层的餐饮楼层。
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确定待机楼层,将用于指定所确定的待机楼层的待机楼层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1中(步骤S21)。在楼宇6中,通过S21,待机楼层被设定为需求预测值最高的1层。另外,该S21与实施方式1中的S1相同。
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信息和待机楼层信息,判定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和待机楼层是否是同一楼层(步骤S22)。即,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待机楼层是否被设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即1层。另外,该S22与实施方式1中的S2相同。在S22中判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和待机楼层是不同楼层的情况下,进入S25。
另一方面,在S22中判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和待机楼层是同一楼层的情况下,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轿厢33是否在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待机(步骤S23)。在S23中判定为轿厢33在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待机的情况下,进入S25。
另一方面,在S23中判定为轿厢33不在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待机的情况下,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移动时间值和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对被设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待机楼层进行校正,将用于指定校正后的待机楼层(以后,称为“校正待机楼层”)的待机楼层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1中(步骤S24)。即,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将待机楼层信息从存储部11中删除等,暂且将待机楼层设为无效,并且将能够在移动时间以内将轿厢33分配给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楼层、而且是与需求预测值仅次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次高楼层最接近的楼层,确定为待机楼层,将用于指定所确定的待机楼层的待机楼层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1中。
例如,在楼宇6中,移动时间是20秒,将轿厢33分配到相邻的楼层需要8秒钟。因此,能够在移动时间以内将轿厢33分配到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楼层是2层和3层。并且,需求预测值仅次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次高楼层如前面所述是5层。因此,在S24中,3层被设定为校正待机楼层。
另外,在S23中判定为轿厢33已经在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待机的情况下,不需要特意地校正待机楼层,由此抑制无用的功耗。
另外,S25~S31分别与实施方式1中的S4~S10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另外,图5所示的处理是定期进行的处理,可以连续进行S21~S31,也可以以彼此不同的周期反复独立地执行各个步骤。
另外,远程层站操作盘5可以在楼宇6内设置多台,也可以设置在楼宇6的外部,还可以设置在除最底层楼层之外的楼层。另外,远程层站操作盘5不限于安全门,例如也可以由供输入目的地楼层方向信息的上行按钮和下行按钮构成。另外,也可以是,使安全认证信息包含目的地楼层信息或者在远程层站操作盘5设置用于输入目的地楼层信息的数字键,由此使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包含目的地楼层信息。
另外,在S21中被存储于存储部11中的待机楼层信息,也可以在安装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时进行设定。
根据实施方式2,在待机楼层被设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情况下,能够将待机楼层校正为如下这样的楼层,即能够在移动时间以内将轿厢分配到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而且是与需求预测值仅次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次高楼层最接近的楼层。由此,在实施方式1的效果基础上,能够将登记了远程层站呼梯的乘客在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电梯层站待机的时间设为零。另外,由于将与需求预测值仅次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次高楼层相同的楼层或者其附近的楼层设为待机楼层,因而能够迅速响应更多的层站呼梯,并且能够抑制功耗。
例如,在S24中将校正待机楼层设为3层,由此与将校正待机楼层设为2层时相比,校正待机楼层与5层之间的行进距离变短,因而能够迅速响应从5层发生的层站呼梯登记。
另外,在S21中仅确定一个待机楼层,但也可以确定多个待机楼层。例如,也可以将1层~10层划分为多个区域,对各个区域各确定一个待机楼层。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
实施方式3
参照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
首先,实施方式3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1~图3相同。以后,利用与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下面,参照图6来说明实施方式3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动作。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处理的流程图。另外,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动作是由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控制部10按照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程序而执行的。
首先,与实施方式1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预先将用于指定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指1层。
另外,与实施方式2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预先在存储部11中存储移动时间值,该移动时间值用于指定乘客从远程层站操作盘5移动到电梯层站所需要的平均移动时间。该移动时间值可以是在安装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时设定的值,也可以是控制部10根据远程层站操作盘5与电梯层站之间的距离及乘客的平均移动速度等定期计算出的值。
并且,与实施方式1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随时将从电梯号机控制装置30、层站按钮4和远程层站操作盘5分别接收的轿厢呼梯登记信息、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和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作为学习数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
然后,与实施方式1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学习数据定期求出与1层~10层的各个楼层对应的需求预测值,将求出的需求预测值存储在存储部11中。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根据星期几和时间段而不同。并且,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是根据从该楼层发生层站呼梯登记的概率、从该楼层发生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的概率、发生将该楼层作为目的地楼层的轿厢呼梯登记的概率等而计算出的。并且,需求预测值越高的楼层,意味着被预测为交通量越多的楼层。在楼宇6中,需求预测值最高的楼层是1层的门厅楼层。并且,需求预测值仅次于1层的需求预测值次高楼层是5层的餐饮楼层。
另外,S41~S44分别与实施方式2中的S21~S24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在远程层站操作盘5是否发生了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步骤S45)。即,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是否从远程层站操作盘5接收到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另外,该S45与实施方式1中的S4相同。在S45中判定为发生了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的情况下,进入S52。
另一方面,在S45中判定为没有发生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的情况下,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是否发生了利用层站按钮4进行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步骤S46)。即,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是否从层站按钮4接收到新的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另外,该S46与实施方式1中的S5相同。在S46中判定为没有发生新的层站呼梯登记的情况下,进入S53。
另一方面,在S46中判定为发生了新的层站呼梯登记的情况下,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信息,判定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和登记了该新的层站呼梯的层站呼梯登记楼层是否是同一楼层(步骤S47)。在S47中判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和层站呼梯登记楼层是同一楼层的情况下,进入S52。
另一方面,在S47中判定为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和层站呼梯登记楼层是不同楼层的情况下,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待机楼层信息,判定轿厢33是否正在待机楼层待机(步骤S48)。在S48中判定为轿厢33没有在待机楼层待机的情况下,进入S52。
另一方面,在S48中判定为轿厢33正在待机楼层待机的情况下,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在S46发生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计算各个轿厢33的评价值,将计算出的评价值存储在存储部11中(步骤S49)。另外,该S49与实施方式1中的S6相同。
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对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33的评价值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评价值存储在存储部11中(步骤S50)。即,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将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33的评价值设定得高出预定值的量,将所设定的评价值存储在存储部11中。由此,在S46产生的新的层站呼梯不容易被分配给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33。其中,该“预定值”例如指乘客在电梯层站待机的时间的平均值。
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各个轿厢33的评价值,选择评价值最低的轿厢33,并对所选择的轿厢33分配在S46产生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步骤S51),然后结束处理。另外,该S51与实施方式1中的S7相同。
另一方面,在S52中,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在S45产生的新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或者在S46产生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计算各个轿厢33的评价值,将所计算出的评价值存储在存储部11中(步骤S52)。另外,该S52与实施方式1中的S6相同。然后,进入S51。
另外,S53~S55分别与实施方式1中的S8~S10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另外,图6所示的处理是定期进行的处理,可以连续进行S41~S55,也可以按照各个步骤而独立进行。
另外,远程层站操作盘5可以在楼宇6内设置多台,也可以设置在楼宇6的外部,还可以设置在除最底层楼层之外的楼层。另外,远程层站操作盘5不限于安全门,例如也可以由供输入目的地楼层方向信息的上行按钮和下行按钮构成。另外,也可以是,使安全认证信息包含目的地楼层信息或者在远程层站操作盘5设置用于输入目的地楼层信息的数字键,由此使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包含目的地楼层信息。
另外,在S41中被存储于存储部11中的待机楼层信息,也可以在安装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时进行设定。
根据实施方式3,在实施方式2的效果基础上,能够限制将从除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之外的楼层产生的层站呼梯登记,分配给在被设定为除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之外的楼层的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由此,能够实质上将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发生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和层站呼梯登记优先分配给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
例如,在待机楼层被设定为3层的情况下,限制将从除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之外的楼层即2层~10层发生的层站呼梯登记分配给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由此,能够实质上将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即1层产生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或者层站呼梯登记优先分配给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
另外,在S41中仅确定一个待机楼层,但也可以确定多个待机楼层。例如,也可以将1层~10层划分为多个区域,对各个区域各确定一个待机楼层。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
实施方式4
参照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
首先,实施方式4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1~图3相同。以后,利用与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下面,参照图7来说明实施方式4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动作。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处理的流程图。另外,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动作是由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控制部10按照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程序而执行的。
首先,与实施方式1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预先将用于指定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指1层。
另外,与实施方式2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预先在存储部11中存储移动时间值,该移动时间值用于指定乘客从远程层站操作盘5移动到电梯层站所需要的平均移动时间。该移动时间值可以是在安装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时设定的值,也可以是控制部10根据远程层站操作盘5与电梯层站之间的距离及乘客的平均移动速度等定期计算出的值。
另外,与实施方式1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随时将从电梯号机控制装置30、层站按钮4和远程层站操作盘5分别接收的轿厢呼梯登记信息、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和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作为学习数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
然后,与实施方式1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学习数据定期地求出与1层~10层的各个楼层对应的需求预测值,将求出的需求预测值存储在存储部11中。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根据星期几和时间段而不同。并且,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是根据从该楼层发生层站呼梯登记的概率、从该楼层发生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的概率、以及发生将该楼层作为目的地楼层的轿厢呼梯登记的概率等而计算出的。并且,需求预测值越高的楼层,意味着被预测为交通量越多的楼层。在楼宇6中,需求预测值最高的楼层是1层的门厅楼层。并且,需求预测值仅次于1层的需求预测值次高的楼层是5层的餐饮楼层。
另外,S61~S68分别与实施方式3中的S41~S48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在S66发生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的层站呼梯登记楼层是否位于远程层站操作盘到待机楼层之间(步骤S69)。当在S69中判定为在S66发生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的层站呼梯登记楼层位于远程层站操作盘到待机楼层之间的情况下,进入S73。
另一方面,当在S69中判定为在S66发生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的层站呼梯登记楼层不在远程层站操作盘到待机楼层之间的情况下,进入S70。
另外,S71~S76分别与实施方式3中的S50~S55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另外,图7所示的处理是定期进行的处理,可以连续进行S61~S76,还可以按照各个步骤而独立进行。
另外,远程层站操作盘5可以在楼宇6内设置多台,也可以设置在楼宇6的外部,还可以设置在除最底层楼层之外的楼层。另外,远程层站操作盘5不限于安全门,例如也可以由供输入目的地楼层方向信息的上行按钮和下行按钮构成。另外,也可以是,使安全认证信息包含目的地楼层信息或者在远程层站操作盘5设置用于输入目的地楼层信息的数字键,由此使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包含目的地楼层信息。
另外,在S61中被存储于存储部11中的待机楼层信息,也可以在安装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时进行设定。
根据实施方式4,能够限制对在被设定为除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之外的楼层的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分配从不在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到待机楼层之间的楼层产生的层站呼梯登记。由此,能够抑制将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分配给使该轿厢向远离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方向行进的层站呼梯登记楼层。并且,能够对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分配从位于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到待机楼层之间的楼层发生的层站呼梯,因而与实施方式3相比,能够响应更多的层站呼梯。
例如,在待机楼层被设定为3层的情况下,限制对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分配从不处于远程层站操作盘到待机楼层之间的楼层即从4层~10层发生的层站呼梯登记。由此,能够实质上将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即1层发生的朝向层站呼梯登记楼层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或者层站呼梯登记、以及从2层~3层发生的层站呼梯登记,优先分配给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
另外,在S61中仅确定一个待机楼层,但也可以确定多个待机楼层。例如,也可以将1层~10层划分为多个区域,对各个区域各确定一个待机楼层。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
实施方式5
参照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
首先,实施方式5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1~图3相同。以后,利用与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下面,参照图8来说明实施方式5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动作。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处理的流程图。另外,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动作是由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控制部10按照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程序而执行的。
首先,与实施方式1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预先将用于指定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指1层。
另外,与实施方式2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预先在存储部11中存储移动时间值,该移动时间值用于指定乘客从远程层站操作盘5移动到电梯层站所需要的平均移动时间。该移动时间值可以是在安装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时设定的值,也可以是控制部10根据远程层站操作盘5与电梯层站之间的距离及乘客的平均移动速度等定期计算出的值。
并且,与实施方式1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随时将从电梯号机控制装置30、层站按钮4和远程层站操作盘5分别接收的轿厢呼梯登记信息、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和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作为学习数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
然后,与实施方式1一样,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学习数据定期地求出与1层~10层的各个楼层对应的需求预测值,将求出的需求预测值存储在存储部11中。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根据星期几和时间段而不同。并且,各个楼层的需求预测值是根据从该楼层发生层站呼梯登记的概率、从该楼层发生远程层站呼梯登记的概率、以及发生将该楼层作为目的地楼层的轿厢呼梯登记的概率等而计算出的。并且,需求预测值越高的楼层,意味着被预测为交通量越多的楼层。在楼宇6中,需求预测值最高的楼层是1层的门厅楼层。并且,需求预测值仅次于1层的需求预测值次高楼层是5层的餐饮楼层。
另外,S81~S88分别与实施方式3中的S41~S48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然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在S86中发生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的层站呼梯登记楼层是否位于远程层站操作盘到待机楼层之间(步骤S89)。另外,该S89与实施方式4中的S69相同。当在S89中判定为在S86发生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的层站呼梯登记楼层位于远程层站操作盘到待机楼层之间的情况下,进入S93。
另一方面,当在S89中判定为在S86发生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的层站呼梯登记楼层不处于远程层站操作盘到待机楼层之间的情况下,进入S90。
另外,S90~S92分别与实施方式3中的S49~S51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另一方面,在S93中,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判定在S86发生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的目的地楼层方向是否是从待机楼层观察时接近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方向(步骤S93)。在S93中判定为目的地楼层方向是接近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方向的情况下,进入S94。
另一方面,当在S93中判定为在S86发生的新的层站呼梯登记的目的地楼层方向是远离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方向的情况下,进入S90。另外,S94~S97分别与实施方式3中的S52~S55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另外,图8所示的处理是定期进行的处理,可以连续进行S81~S97,也可以按照各个步骤而独立进行。
另外,远程层站操作盘5可以在楼宇6内设置多台,也可以设置在楼宇6的外部,还可以设置在除最底层楼层之外的楼层。另外,远程层站操作盘5不限于安全门,例如也可以由供输入目的地楼层方向信息的上行按钮和下行按钮构成。另外,也可以是,使安全认证信息包含目的地楼层信息或者在远程层站操作盘5设置用于输入目的地楼层信息的数字键,由此使远程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包含目的地楼层信息。
另外,在S81中被存储于存储部11中的待机楼层信息,也可以在安装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时进行设定。
根据实施方式5,能够限制对在被设定为除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之外的楼层的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分配从除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之外的楼层发生的层站呼梯登记、以及从位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到待机楼层之间的楼层发生的而且目的地楼层方向是远离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方向的层站呼梯登记。由此,能够抑制将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分配给使该轿厢向远离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方向行进的层站呼梯登记楼层或者目的地楼层。因此,与实施方式4相比,能够提高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
例如,在待机楼层被设定为3层的情况下,限制对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分配从不处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到待机楼层之间的楼层即4层~10层发生的层站呼梯登记、以及从位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到待机楼层之间的楼层即2层~3层发生的而且目的地楼层方向是远离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的方向的上行的层站呼梯登记。由此,能够实质上将从远程层站操作盘设置楼层即1层发生的朝向层站呼梯登记楼层的远程层站呼梯登记或者层站呼梯登记、以及从2层~3层发生的下行的层站呼梯登记,优先分配给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
另外,在S81中仅确定一个待机楼层,但也可以确定多个待机楼层。例如,也可以将1层~10层划分为多个区域,对各个区域各确定一个待机楼层。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
另外,层站按钮4相当于层站呼梯单元,远程层站操作盘5相当于远程层站呼梯单元。并且,图4中的S1相当于待机楼层确定单元和待机楼层确定步骤,图4中的S3相当于待机楼层无效单元和待机楼层无效步骤。并且,图5中的S24相当于待机楼层校正单元和待机楼层校正步骤。并且,图6中的S48~S52、图7中的S68~S73、图8中的S88~S94分别相当于轿厢分配限制单元和待机楼层限制步骤。

Claims (8)

1.一种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具有:
层站呼梯单元,其设于电梯层站,进行层站呼梯登记;
远程层站呼梯单元,其设于远离电梯层站的位置,进行层站呼梯登记;
待机楼层确定单元,其确定用于使空轿厢待机的第1待机楼层;以及
待机楼层无效单元,在由所述待机楼层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1待机楼层和设有所述远程层站呼梯单元的远程层站呼梯单元设置楼层是同一楼层的情况下,该待机楼层无效单元将所述第1待机楼层设为无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具有待机楼层校正单元,在所述待机楼层无效单元将所述第1待机楼层设为无效的情况下,该待机楼层校正单元确定与所述远程层站呼梯单元设置楼层是不同的楼层、而且用于使空轿厢待机的第2待机楼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机楼层校正单元根据乘客在所述远程层站呼梯单元设置楼层从设有所述远程层站呼梯单元的位置移动到电梯层站所需要的移动时间,确定所述第2待机楼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具有轿厢分配限制单元,当空轿厢在所述第2待机楼层待机的情况下,该轿厢分配限制单元限制对所述空轿厢分配基于所述层站呼梯单元进行的预定的呼梯登记。
5.一种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组群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待机楼层确定步骤,确定用于使空轿厢待机的第1待机楼层;以及
待机楼层无效步骤,在由所述待机楼层确定步骤确定的所述第1待机楼层和设有远程层站呼梯单元的远程层站呼梯单元设置楼层是同一楼层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待机楼层设为无效,其中,该远程层站呼梯单元被设于远离电梯层站的位置,并且进行层站呼梯登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群管理控制方法包括待机楼层校正步骤,在该步骤中,在由所述待机楼层无效步骤将所述第1待机楼层设为无效后,确定与所述远程层站呼梯单元设置楼层是不同的楼层、而且用于使空轿厢待机的第2待机楼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机楼层校正步骤中,根据乘客在所述远程层站呼梯单元设置楼层中从设有所述远程层站呼梯单元的位置移动到电梯层站所需要的移动时间,确定所述第2待机楼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群管理控制方法包括轿厢分配限制步骤,在该步骤中,当空轿厢在所述第2待机楼层待机的情况下,限制对所述空轿厢分配基于所述层站呼梯单元进行的预定的呼梯登记。
CN200980162487.0A 2009-11-19 2009-11-19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666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06208 WO2011061797A1 (ja) 2009-11-19 2009-11-19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6338A true CN102666338A (zh) 2012-09-12
CN102666338B CN102666338B (zh) 2016-01-13

Family

ID=44059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2487.0A Active CN102666338B (zh) 2009-11-19 2009-11-19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79752B2 (zh)
EP (1) EP2502868B1 (zh)
JP (1) JP5482797B2 (zh)
KR (1) KR101292436B1 (zh)
CN (1) CN102666338B (zh)
WO (1) WO201106179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1668A (zh) * 2021-12-20 2022-04-08 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电梯群组控制和供电的系统
CN114867673A (zh) * 2020-01-10 2022-08-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15108416A (zh) * 2021-03-19 2022-09-2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候梯厅呼梯分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49921A (ko) * 2009-12-03 2012-05-17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KR101442463B1 (ko) * 2010-05-18 2014-09-22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제어 장치
FI122597B (fi) * 2010-09-07 2012-04-13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mä
US9090433B2 (en) * 2010-11-24 2015-07-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system and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that includes a standby operation
US9315361B2 (en) * 2011-02-03 2016-04-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Group supervisory control device for elevator
JP5868627B2 (ja) * 2011-07-26 2016-02-2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7108150B (zh) * 2014-12-17 2020-04-21 奥的斯电梯公司 可配置多轿厢电梯系统
CN107250017B (zh) * 2015-03-11 2019-04-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系统
CN104843552B (zh) * 2015-04-27 2017-02-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选择目的电梯的方法及装置
EP3331795B1 (en) * 2015-08-06 2020-09-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of initiating a hall and car call for an elevator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93538A (en) * 1977-12-28 1979-07-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Group management device of elevator
JPS5556956A (en) * 1978-10-18 1980-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vator group controller
JPS5852164A (ja) * 1981-09-24 1983-03-28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243493A (zh) * 1998-01-19 2000-0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管理控制装置
JP2002220177A (ja) * 2001-01-24 2002-08-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89643A (en) * 1975-01-31 1976-08-05 Heisetsuerebeetano untenseigyohoshiki
JPS54124461A (en) 1978-03-22 1979-09-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latform call register for elevator
JPS5699183A (en) * 1980-01-07 1981-08-10 Hitachi Ltd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vator
JPH0649552B2 (ja) 1984-03-31 1994-06-29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US4790412A (en) * 1988-03-16 1988-12-1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Anti-bunching method for dispatching elevator cars
JPH0768013B2 (ja) * 1988-10-25 1995-07-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H1036019A (ja) * 1996-07-19 1998-02-10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H11278762A (ja) * 1998-03-25 1999-10-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2002037543A (ja) * 2000-07-17 2002-02-06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転装置
JP2003312949A (ja) * 2002-04-22 2003-11-06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遠隔呼び出しシステム
JP2003341944A (ja) * 2002-05-28 2003-12-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US7392883B2 (en) * 2004-03-30 2008-07-0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US7650966B2 (en) * 2004-06-21 2010-01-26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multiple cars in a hoistway, destination entry control and parking positions
WO2006043324A1 (ja) * 2004-10-21 2006-04-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1506076B (zh) * 2005-04-15 2011-06-15 奥蒂斯电梯公司 使用事先的交通信息的分组电梯调度
JP2007145474A (ja) * 2005-11-25 2007-06-14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847190B2 (ja) 2006-04-14 2011-12-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TWI376348B (en) * 2006-06-12 2012-11-11 Inventio Ag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a lift installation
KR20070088519A (ko) * 2007-03-15 2007-08-29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그룹 관리 제어 장치
FI119807B (fi) * 2007-11-30 2009-03-31 Kone Corp Hissin valmiustila
JP4657314B2 (ja) * 2008-03-18 2011-03-2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KR101179343B1 (ko) * 2008-08-25 2012-09-05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제어장치
KR101222804B1 (ko) * 2008-08-26 2013-01-15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제어 장치
FI121878B (fi) * 2009-06-03 2011-05-31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mä
JP5273253B2 (ja) * 2009-09-02 2013-08-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US9090433B2 (en) * 2010-11-24 2015-07-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system and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that includes a standby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93538A (en) * 1977-12-28 1979-07-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Group management device of elevator
JPS5556956A (en) * 1978-10-18 1980-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vator group controller
JPS5852164A (ja) * 1981-09-24 1983-03-28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243493A (zh) * 1998-01-19 2000-0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管理控制装置
JP2002220177A (ja) * 2001-01-24 2002-08-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7673A (zh) * 2020-01-10 2022-08-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15108416A (zh) * 2021-03-19 2022-09-2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候梯厅呼梯分配方法
CN115108416B (zh) * 2021-03-19 2023-11-0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候梯厅呼梯分配方法
CN114291668A (zh) * 2021-12-20 2022-04-08 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电梯群组控制和供电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02868B1 (en) 2016-01-06
WO2011061797A1 (ja) 2011-05-26
JP5482797B2 (ja) 2014-05-07
KR101292436B1 (ko) 2013-07-31
EP2502868A1 (en) 2012-09-26
US20120168261A1 (en) 2012-07-05
EP2502868A4 (en) 2015-01-14
CN102666338B (zh) 2016-01-13
JPWO2011061797A1 (ja) 2013-04-04
US9079752B2 (en) 2015-07-14
KR20120060861A (ko) 2012-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6338A (zh)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02159484B (zh)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CN101878174B (zh) 井道中多个电梯轿厢的协调
CN101472822B (zh) 电梯系统和在电梯系统中分配目的地呼叫的方法
CN102112382B (zh)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KR102154891B1 (ko) 리프트 시스템을 작동하기 위한 방법
JP4515772B2 (ja) 乗客案内システ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311313B2 (ja) 乗降位置可変型ホームドアの列車への対応付け装置及び乗降位置可変型ホームドアの構成決定装置
CN103261069B (zh)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0503409C (zh)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KR20180008691A (ko) 군 관리 엘리베이터 장치 및 군 관리에 의한 승차 호기의 할당 방법
JP669733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及び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4512776A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WO2005092762A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7108149A (zh) 通过电梯控制装置处理呼叫输入的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电梯设备
CN103339050B (zh)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2009057197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1139059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1356106A (zh) 电梯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0745654B (zh) 一种电梯调配系统、调配方法和电梯设备
JP2008024413A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KR100909312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제어 장치
JP6880291B1 (ja) 群管理制御装置、配車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CN110520374B (zh) 电梯使用者移动预测方法和电梯使用者移动预测装置
JP2013001478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