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5879B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5879B
CN102645879B CN201210032340.3A CN201210032340A CN102645879B CN 102645879 B CN102645879 B CN 102645879B CN 201210032340 A CN201210032340 A CN 201210032340A CN 102645879 B CN102645879 B CN 1026458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fixing
roller
image
friction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23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5879A (zh
Inventor
圆子雅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45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5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5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58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5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lubricating and/or cleaning the fixing unit, e.g. applying offset preventing flu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在由于使用种类不同的用纸而在定影部件的表面产生大小不同的纸划伤的情况下,也修复定影部件的表面。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用于在用纸上定影调色剂像的定影辊(31)和加压辊(36);用于摩擦定影辊(31)的表面的、摩擦面的粗糙度分别不同的多个更新辊(7、8)。此外,具备计数器(110),其对用于决定将更新辊(7、8)接触到定影辊(31)的接触时间的进行了加权的计数值进行计数,并且求对计数值进行了累积的值。此外,具备更新判断部(111)和控制器(6),其对定影辊(31),基于由计数器(110)累积的值判断接触时间,并通过接触时间控制更新辊(7、8)的驱动。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种类不同的用纸上形成图像时使用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图像形成装置首先使感光体带电并且根据原稿图像数据消除电荷,从而形成静电潜影,并使调色剂附着在该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影。接着,将附着于感光体上的调色剂转印到中间转印带或用纸等转印材料,从而形成调色剂像。然后,为了使已形成的调色剂像定影在用纸,使用定影装置。
作为定影装置,例如,一般使用利用了作为加热旋转体的定影辊、作为加压旋转体的加压辊的热辊对方式的定影装置。此外,近年来广泛地使用将通过包含分型剂的调色剂(トナ一)来形成的未定影图像定影在用纸的无油定影方式。作为定影部件,广泛地使用如下的部件:在该部件中,在由铝或铁构成的芯轴上设置由硅橡胶或氟橡胶构成的弹性层,在该弹性层上设置作为表层的分型层。一般,通过对利用了氟树脂等起模性优良的材料的软管(チュ一ブ)或者这些材料进行涂层,从而形成该分型层。
这里,已知如下的情况:由于纸末、偏移调色剂的污染等、用纸通过的情况的影响,导致定影辊的表面渐渐损伤。尤其,已知因为沿着用纸的边缘存在的毛刺(burr),在定影部件的表面产生所谓的纸划伤。在使用锐利的切割机截断用纸时,作为切割机的截断痕迹而生成毛刺,毛刺的大小因纸的厚度和纸的基重(basis weight)等而不同,但大的毛刺为几μm~十几μm左右。另外,所谓基重,是通过每个单位面积即1m2的重量来表示作为纸或板纸的基准的重量,其单位通过g/m2(gsm:gram per square meter,克每平方米)来表示。如果具有毛刺的用纸通过定影部件,则因为在与用纸通过的方向平行的用纸的边缘存在的毛刺,在定影部件的表面产生纸划伤。而且,对图像形成范围大于产生该纸划伤的部分的用纸形成图像时,纸划伤会弄乱用纸上的调色剂像,在定影后的图像上产生光泽不均。
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得定影部件不受到用纸的毛刺导致的影响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是为了修复因特定的用纸的毛刺所产生的纸划伤,使用摩擦(摺擦)部件来摩擦定影部件的表面而进行平整的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0363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以往为了修复在定影部件产生的纸划伤而使用了用于摩擦定影部件的表面的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对于定影部件可接触分离,设置凹凸来使其表面粗糙。而且,将该摩擦部件接触到定影部件,通过表面的凹凸来平整在定影部件的表面产生的纸划伤,从而修复定影部件。但是,如果加大摩擦部件的表面的粗糙度,则能够容易修复在定影部件的表面产生的纸划伤,但另一方面,有时因摩擦部件的凹凸而在定影部件的表面产生新的损伤。另一方面,若为了防止产生因摩擦部件引起损伤,减小摩擦部件的表面的粗糙度,则有时也无法充分修复在定影部件的表面产生的纸划伤。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对因特定用纸产生的纸划伤,使用将表面的粗糙度设定为特定值的摩擦部件。但是,如上所述,存在于用纸的毛刺的大小因用纸的种类而不同,因此根据用纸的种类,有时通过特定的摩擦部件无法修复定影部件的表面。其结果,有时在定影后的图像中产生用户能够识别的程度的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如此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因使用种类不同的用纸而在定影部件的表面产生了大小不同的纸划伤的情况下,也能够修复定影部件的表面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的结构的其中一个来实现。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备:定影部件,在用纸上定影调色剂像;多个摩擦部件,用于摩擦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并且摩擦面的粗糙度分别不同;计数器,用于决定将所述多个摩擦部件接触到所述定影部件的接触时间,且对基于定影动作次数的计数值进行累积;以及控制部,基于所累积的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进行将所述多个摩擦部件接触到所述定影部件的控制。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取得部,取得原稿的图像数据;图像形成部,基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原稿的图像数据,在带电的像载体的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在所述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影,在形成于所述像载体的静电潜影上附着调色剂,从而形成调色剂像;转印部,将在所述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从供纸部供应的用纸;以及定影装置,对在从所述转印部排出的所述用纸上转印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所述定影装置具备:定影部件,在用纸上定影调色剂像;多个摩擦部件,用于摩擦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并且摩擦面的粗糙度分别不同;计数器,用于决定将所述多个摩擦部件接触到所述定影部件的接触时间,且对基于定影动作次数的计数值进行累积;以及控制部,基于所累积的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进行将所述多个摩擦部件接触到所述定影部件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根据用纸的种类来适当地修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件的表面的状态,在用纸上形成良好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了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截面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辊的概略截面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6A和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按基重计数表格6(A)和接触时间表格6(B)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例子(以下,称为“本例”)。另外,在各图中,对共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标号。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方式。
图1是表示本例的包括了定影装置80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图。
图像形成装置1以电子照片方式在用纸上形成图像,是重合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Bk)的四色调色剂的串联(tandem)形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原稿搬运部10、用纸收纳部20、图像读取部30、图像形成部40、中间转印带50、二次转印部70、以及定影装置80。
原稿搬运部10具有用于放置原稿的原稿供纸台11和多个辊12。放置于原稿搬运部10的原稿供纸台11的原稿G通过多个辊12一张一张搬运到图像读取部30的读取位置。图像读取部30读取通过原稿搬运部10搬运来的原稿G或者放置于原稿台13的原稿的图像,生成图像数据。
用纸收纳部20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的下部,根据用纸S的尺寸而设置有多个。该用纸S通过供纸部21供应并被送到搬运部23,通过搬运部23搬运到作为转印位置的二次转印部70。此外,在用纸收纳部20的附近设置了手动供应部22。OHP薄片等特殊纸从该手动供应部22被送到转印位置。
在图像读取部30与用纸收纳部20之间配置有图像形成部40和中间转印带50。图像形成部40为了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Bk)的各色的调色剂像,具有四个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40K。
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0Y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像。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0M形成品红色的调色剂像。第三图像形成单元40C形成青色的调色剂像。第四图像形成单元40K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像。这些四个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40K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这里说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0Y。
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0Y具有:作为像载体的鼓状的感光体41、配置于感光体41的周围的带电部42、曝光部43、显像部44、清除部45。感光体41通过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而旋转。带电部42对感光体41提供电荷,使感光体4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曝光部43基于从原稿G读取的图像数据对感光体41的表面进行曝光操作,在感光体41上形成静电潜影。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0Y的显像部44在形成于感光体41上的静电潜影上附着黄色的调色剂。由此,在感光体41的表面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像。附着于感光体41上的黄色的调色剂被转印到用于表示转印部件的一例的中间转印带50。然后,清除部45去除在感光体41的表面残留的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50形成为无头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在与感光体4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在中间转印带50中的与图像形成单元40Y感光体4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转印部51。该转印部51通过对中间转印带50施加与黄色的调色剂相反的极性,从而将形成于感光体4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0。同样地,也将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0M的品红色的调色剂像、第三图像形成单元40C的青色的调色剂像、第四图像形成单元40K的黑色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0。
通过旋转中间转印带50,从而在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依次转印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40K中形成的调色剂像。由此,中间转印带50上形成重合了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像的彩色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50的附近且搬运部23的下游,配置有二次转印部70。二次转印部70形成为辊状,将通过搬运部23送来的用纸S向中间转印带50侧按压。然后,二次转印部70在通过搬运部23送来的用纸S上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0上形成的彩色图像。此外,二次转印部70中的用纸S的排出侧设置有用于在用纸上定影调色剂像的定影装置80。定影装置80对转印于用纸S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定影。
在定影装置80的下游侧配置有切换门24。切换门24对通过了定影装置80的用纸S的搬运路径进行切换。即,切换门24在进行单面图像形成中的正面朝上排纸的情况下,使用纸S直接前进,排纸到一对排纸辊25。此外,切换门24在进行单面图像形成中的正面朝下排纸和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切换用纸S的搬运路径,将用纸S引导至下方。
在进行正面朝下排纸的情况下,通过切换门24切换搬运路径而将用纸S引导至下方之后,通过用纸反转搬运部26使前进方向相反,将用纸S搬运到上方。由此,通过一对排纸辊25将正反面反转的用纸S排出。
在进行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切换门24切换搬运路径而将用纸S引导至下方之后,通过用纸反转搬运部26反转用纸S的正反面,通过再供纸路径27将正反面反转的用纸S再次搬运到转印位置。
此外,在一对排纸辊25的下游侧也可以配置用于折叠用纸S或对用纸S进行装订处理等的后处理装置。
下面,参照图2来说明本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101、用于存储由CPU101执行的程序等的ROM(只读存储器)102、作为CPU101的工作区域而使用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3。此外,具有作为大容量存储装置的HDD(硬盘驱动器)104和操作显示部(operation and display section)105。另外,作为ROM102,通常使用电可擦除的可编程ROM。
CPU101是控制各部的动作的控制部,经由系统总线107分别连接到ROM102、RAM103、HDD104以及操作显示部105,对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进行控制。此外,CPU101经由系统总线107连接到图像读取部30、图像处理部106、图像形成部40、供纸部21。
HDD104是用于存储由图像读取部30读取而得到的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和已输出的图像数据等的装置。操作显示部105是由液晶显示装置(LCD)或有机ELD(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电发光显示器)等显示器构成的触摸面板。该操作显示部105显示对用户的指示菜单和关于所取得的图像数据的信息等。此外,操作显示部105具有多个键,接受通过用户的键操作的各种指示、字符、数字等的数据的输入,对CPU11输出这些数据。
图像读取单元30以光学读取原稿图像而变换为图像数据。例如,在读取彩色原稿的情况下,生成在每个像素中具有RGB各10个比特的亮度信息的图像数据。取得单元108经由通信线路接受从作为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的PC(个人计算机)120发送的图像数据,并将所接受的图像送到图像处理部106。然后,由图像读取部30生成的图像数据和由取得部108接受的图像数据被送到图像处理部106而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06对所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模拟处理、A/D变换、斑点校正、或者图像压缩等处理。
图像形成部40接受由图像处理部106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并在用纸S上形成图像。
另外,在本例中,说明了作为外部装置使用了PC120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传真装置等其他各种装置。
此外,在本例中,说明了在具备了图像读取部30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应用的例子,但也可以应用于不具备这样的图像读取部30而基于从连接到通信线路的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经由取得部108接受的图像数据进行显像、转印、定影、以及排纸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为打印机)、不使用中间转印带的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等。
图3表示本例的定影装置80的概略截面结构图。
定影装置80具备在用纸S上定影调色剂像的定影部件,定影部件具有:作为用于加热用纸S上的调色剂像的可旋转的加热旋转体的定影辊(加热定影部件)31;作为用于压力接触到定影辊31而形成定影夹(nip)(夹部)N1的可旋转的加压旋转体的加压辊(加压定影部件)36。而且,由在定影辊31的内部设置的卤化加热器(加热源)35加热定影辊31,并且通过在定影夹N1中对载有调色剂像的用纸S进行夹持搬运,从而在用纸S上定影调色剂像。
在定影装置80中,作为多个摩擦部件而设置有作为旋转体的2个更新辊(リフレツシュロ一ラ)7、8。在更新辊7、8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摩擦定影辊31的表面的摩擦面7a、8a。此外,在定影装置80中设置有:通过在图中箭头方向上旋转,从而使更新辊7、8与定影辊31接触、分离的接触分离机构4;用于旋转驱动该接触分离机构4的接触分离驱动部3;在接触于定影辊31的状态下旋转驱动更新辊7、8,从而摩擦定影辊31的表面的摩擦驱动部5。在本例中,更新辊7、8接触具有卤化加热器35的定影辊31的表面,并进行摩擦,从而修复定影辊31的表面。另外,作为接触分离驱动部3和摩擦驱动部5,使用电动机等。
另外,在本例中,使用辊形状的加热定影部件和摩擦部件,但也可以使用能够灵活地配置的带状的加热定影部件和摩擦部件。此外,作为摩擦部件的数目,也可以使用3个以上的更新辊。此外,作为摩擦部件的形状,也可以使用不是辊形状、而是不旋转的平板状的部件。
以下,使用图3和图4来详细说明在本例的定影装置80中使用的(1)定影辊31、(2)加压辊36、以及(3)更新辊7、8。
(1)定影辊31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定影辊31的主要部分的纵截面的概略结构的图。
用于加热用纸S上的调色剂像而在用纸S上进行定影的定影辊31形成为,在金属制的芯轴(基层)32上设置由橡胶层构成的弹性层33,进一步在其上作为表层而覆盖了分型层34。在本例中使用了如下的外径70mm的辊:在外径68mm的铝中空芯轴上,作为弹性层33而将橡胶硬度为20°(JIS-A 1kg加重)的硅橡胶成型1.0mm,进一步在其表面作为分型层34而覆盖了厚度为30μm的氟树脂。定影辊31由在其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支承部件旋转自如地支承。由摩擦驱动部5在图3中的箭头方向上旋转驱动定影辊31,定影辊31的表面移动速度(圆周速度)是300mm/sec。该定影辊31的圆周速度相当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处理速度(图像输出速度)。另外,如图3所示,定影辊31在其内部作为加热源而具有卤化加热器35。而且,通过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电路而将温度调整为160℃。
作为分型层34而使用了将起模性优良的氟树脂形成为软管状的氟树脂软管。作为氟树脂,使用PFA树脂(四氟乙烯树脂、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PTFE(四氟乙烯树脂)等。在本例中,作为分型层34而使用了PFA树脂软管。另外,作为定影辊31的表层的分型层34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60μm以下。此外,在本例中,特别地,定影辊31的表层的微小硬度为1.0GPa。
(2)加压辊36
如图3所示,加压辊36形成为,在金属制的芯轴(基层)37上设置由橡胶层构成的弹性层38,进一步在其上覆盖了作为表层的分型层39。在本例中使用了如下的外径50mm的辊:在外径48mm的铝中空芯轴上,作为弹性层而将橡胶硬度为20°(JIS-A 1kg加重)的硅橡胶成型1.0mm,进一步在其表面作为分型层而覆盖了厚度为30μm的氟树脂。加压辊31由在其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支承部件旋转自如地支承。此外,通过未图示的加压弹簧(加力部件)对加压辊36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的支撑部件进行加力,从而加压辊36始终以规定的压力对定影辊31进行加压。由此,在定影辊31与加压辊36之间的接触部(摩擦部)中形成规定幅度的定影夹N1。本例的加压辊36以总压800N(牛顿)的力量对定影辊31进行加压。
(3)更新辊7、8
如图3所示,作为本例的摩擦部件使用的更新辊7、8使用辊外径为16mm的SUS304(不锈钢),在其表面分别形成用于摩擦定影辊31的表面的摩擦面7a、8a。在更新辊7、8的摩擦面7a、8a中,通过喷上金属粉的喷涂(blast)加工而设置决定摩擦面的粗糙度的微小的凹凸,更新辊7、8的摩擦面的粗糙度被形成为不同。在本例中,对更新辊7的摩擦面的粗糙度,将更新辊7的表面的粗糙度Ra(算术平均粗糙度)设为Ra=0.5~0.7,对更新辊8的摩擦面的粗糙度,将更新辊8的表面的粗糙度设为Ra=0.2~0.3。即,形成为更新辊7的摩擦面的粗糙度比更新辊8的摩擦面的粗糙度大。另外,不通过喷涂加工而由种类不同的材料构成更新辊,也能够使摩擦面的粗糙度分别不同。
通过在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未图示的支承部件旋转自如地支承更新辊7、8。通过摩擦驱动部5,更新辊7、8以圆周速度400mm/sec在与定影辊3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旋转驱动。即,更新辊7、8的圆周速度与定影辊31的圆周速度(300mm/sec)之间设置了差异。此外,更新辊7、8进行旋转,以将定影辊31的表面至少摩擦1周。另外,也可以使更新辊7、8进行旋转,以相对于定影辊31的旋转方向成为正向的方向。
通过由未图示的加压弹簧将用于支承更新辊7、8的支承部件向定影辊31侧按压,从而进行更新辊7、8向定影辊31的加压,由此,在更新辊7、8与定影辊31之间的接触部中形成规定幅度的摩擦夹N2。另外,在图3中表示了,更新辊7接触到定影辊31,更新辊8分离的状态。此外,更新辊7相对于更新辊8配置在定影辊3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但也可以配置在下游侧。
此外,在本例中,更新辊7、8的辊直径相同,但也可以是更新辊8的辊直径大于更新辊7的辊直径。即,与更新辊7相比,更新辊8的摩擦面的粗糙度小,因此其摩擦面的凹凸消失得早。因此,通过加大更新辊8的辊直径,从而增加与定影辊31的接触面积,延长更新辊8的寿命。如此,通过将更新辊8的寿命设为与更新辊7的寿命相同,使辊的更换时期一致,从而能够提高更换作业的效率。此外,在更新辊7、8的辊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更新辊8的转速设为比更新辊7的转速慢,从而使更换时期一致。
另外,在本例中,设为通过作为电动机的摩擦驱动部5来对更新辊7、8进行旋转驱动,但是,例如在通过驱动齿轮从定影辊31对更新辊7、8传递驱动力的情况下,如果以1比2的齿轮比连结定影辊31与更新辊7、8的驱动齿轮,则能够以定影辊31的表面速度的2倍的表面速度驱动更新辊7、8。
下面,基于图5和图6A-图6B来说明本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的概要。
图5是本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结构图。
如图5所示,CPU101具备:基于对转印于用纸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定影的动作次数,对计数值进行计数,并对所计数的计数值进行累积的计数器110;作为基于由计数器110累积的计数值(以下,简单称为“累积值”)来判断更新辊7、8的摩擦动作的动作时间的控制部的更新判断部111;作为用于驱动接触分离驱动部3和摩擦驱动部5的控制部的控制器6。
在ROM102中存储有用于按用纸尺寸和基重决定计数值的加权的按基重计数表格112、用于根据由计数器110求出的累积值来决定更新辊7、8的接触时间的接触时间表格113。
这里,更新辊7、8的接触时间是指,从更新辊7、8接触到定影辊31起到分离为止的时间。另外,在本例中,在ROM102中存储按基重计数表格112和接触时间表格113,但是也可以是,在RAM103中构成各表格,由用户改写各表格的内容。
首先,在定影装置80在用纸S上定影调色剂像时,计数器110为了进行用于决定接触时间的加权,基于用纸S的尺寸和基重,参照图6A所示的按基重计数表格112,改变计数值并求累积值。
如图6A所示,在按基重计数表格112中存储有根据用纸尺寸和基重而改变加权的计数值。
根据了用纸尺寸的加权根据通过定影夹N1的用纸的长度而变化。具体地,在使A4用纸的短边方向与用纸通过方向平行地使用纸通过时,将该用纸通过定影夹N1的长度作为基准长度,在基准长度以下的情况与比基准长度长的情况下使加权变化。即,在通过定影夹N1的用纸的长度为A4用纸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以下的情况(以下,称为“A4以下”)与比A4用纸的短边方向的长度长的情况(以下,称为“大于A4”)下使加权变化。这里,根据通过定影夹N1的用纸的长度改变加权是因为,通过定影夹N1的用纸的长度越长,在定影辊31中形成的纸划伤越大,因此需要加长更新辊7的驱动时间。
此外,按基重的加权根据通过定影夹N1的用纸的厚度而变化。具体地,在用纸尺寸为A4以下的情况下,将薄纸(80gsm以下)计数为0.6,将中间厚度的纸(81~208gsm)计数为1,将厚纸(209gsm以上)计数为1.4,并对计数值进行累积。此外,在用纸尺寸大于A4的情况下,将薄纸(80gsm以下)计数为1.2,将中间厚度的纸(81~208gsm)计数为2,将厚纸(209gsm以上)计数为2.8。
另外,在本例中,基于用纸S的尺寸和基重来改变计数值,但是计数器110也可以根据基于用纸S的尺寸和基重中的至少一个的用纸S的种类来改变计数值。在这种情况下,分别准备根据用纸S的尺寸或基重的值来改变计数值的计数表格即可。
接着,计数器110将按照按基重计数表格112求出的累积值写入到RAM103,更新判断部111通过从图6B所示的接触时间表格113中选择与从RAM103读出的累积值对应的接触时间,从而决定更新辊7、8的接触时间。
如图6B所示,在接触时间表格113中规定有,用于根据由计数器110求出的累积值进行“粗糙的更新动作”与“细致的更新动作”的接触时间。这里,“粗糙的更新动作”意味着,通过摩擦面的粗糙度大的更新辊7来摩擦定影辊31的动作,“细致的更新动作”意味着,通过摩擦面的粗糙度小的更新辊8来摩擦定影辊31的动作。
在本例中,如接触时间表格113所示,根据累积值而使更新辊7、8的接触时间不同,但是为了延长更新辊8的寿命而使更换时期一致,将摩擦面的粗糙度小于规定值的更新辊8的接触时间设定为比摩擦面的粗糙度是规定值的更新辊7的接触时间短。
另外,在本例中,使用按基重计数表格112和接触时间表格113来预先设定了接触时间,但也可以是,用户能够通过显示于操作显示部105的操作面板来任意地对接触时间进行设定或者选择。例如,为了将定影辊31的表面可靠地进行平整,也可以设定为更新辊8的接触时间变长。
接着,更新判断部111将判断出的接触时间通知给控制器6,控制器6控制接触分离驱动部3和摩擦驱动部5的驱动。
总之,更新辊7、8通过接触分离驱动部3和摩擦驱动部5,在定影辊31上接触由更新判断部111判断出的接触时间。即,更新辊7、8通过接触分离驱动部3接触到定影辊31,在分别接触到定影辊31的表面的状态下通过摩擦驱动部5旋转,通过更新辊的摩擦面7a、8a摩擦定影辊31的表面。然后,更新辊7、8通过接触分离驱动部3从定影辊31分离。
具体地,例如,在通过计数器110保存于RAM103的累积值为250的情况下,通过接触分离驱动部3将更新辊7接触到定影辊31的表面之后,通过摩擦驱动部5将更新辊7旋转10秒钟,从而摩擦定影辊31的表面,进行粗糙的更新动作。接着,通过接触分离驱动部3将更新辊7从定影辊31的表面分离,并且将更新辊8接触到定影辊31的表面之后,通过摩擦驱动部5将更新辊8旋转5秒钟,从而进行细致的更新动作。之后,通过接触分离驱动部3将更新辊8从定影辊31的表面分离。这里,更新辊7的粗糙的更新动作主要是平整在定影辊31的表面产生的纸划伤,更新辊8的细致的更新动作平整定影辊31的表面整体,包括由更新辊7在定影辊31的表面生成的损伤。
另外,例如,在设置有用于使加压辊36与定影辊31接触分离的机构的情况下,与更新辊7接触到定影辊31的同时,将加压辊36从定影辊31分离,与更新辊8从定影辊31分离的同时,将加压辊36接触到定影辊31,从而重新开始图像形成动作。
在本例中,如接触时间表格113所示,由于累积值变大则定影辊31的表面的纸划伤变大,因此将摩擦面的粗糙度大的更新辊7的接触时间延长,使得能够充分平整在定影辊31的表面产生的纸划伤。在该情况下,为了可靠地修复定影辊31的表面,与将摩擦面的粗糙度大的更新辊7的接触时间延长的程度呈比例地,也延长摩擦面的粗糙度小的更新辊8的接触时间。
另外,更新辊8在定影辊31中沿着定影辊31的旋转方向生成表面粗糙度Rz为0.5μm~2.0μm的摩擦损伤(具有方向性的凹部)。而且,在旋转轴线方向上每隔100μm形成10个以上间隔为10μm以下的摩擦损伤(凹部)。由此,修复定影辊31的表面。另外,更新辊8的摩擦动作的目的在于,在定影辊31的表面生成细致的摩擦损伤,而不是刮掉定影辊31的表面而露出新的面。
如此,根据本例,由更新辊7平整在定影辊31的表面产生的纸划伤,接着,由更新辊8在定影辊31的表面生成细致的多个摩擦损伤,由此,能够平整在用纸S通过时产生的损伤和由更新辊7进行摩擦时产生的定影辊31的表面的损伤,修复定影辊31的表面的状态,消除用纸S上的图像的不均。此外,根据所使用的用纸的种类而适当变更更新辊7、8的摩擦动作的时间,从而能够与用纸的种类无关地适当修复定影辊31的表面。
下面,使用图7的流程图来说明本例的定影装置80的动作。
图7是表示本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如果开始进行图像形成作业,首先,CPU101所具备的计数器110参照按基重计数表格112,根据由定影装置80定影图像的用纸S的尺寸和基重,一边进行加权一边对计数器进行计数(步骤S1)。
接着,CPU101判断一个作业中的图像形成是否结束(步骤S2)。这里,通过用纸S被排出的情况来判断图像形成的结束。在一个作业中的图像形成没有结束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而对计数值进行计数,并对所计数的计数值进行累积并求累积值。在一个作业的图像形成全部结束的情况下,CPU101所具备的更新判断部111进行求出的累积值与在接触时间表格113中规定的累积值的比较判定(步骤S3)。
然后,在求出的累积值没有超过在接触时间表格113中规定的累积值中最小的值(在图6B的例子中为250)的情况下,将处理移到步骤S7。
另一方面,在求出的累积值超过了在接触时间表格113中规定的累积值中最小的值的情况下,更新判断部111经由CPU101所具备的控制器6,按照所求出的累积值,对接触分离驱动部3和摩擦驱动部5指示用于进行粗糙的更新动作和细致的更新动作的驱动。然后,更新辊7对定影辊31的表面进行粗糙的更新动作(步骤S4),然后,更新辊8对定影辊31的表面进行细致的更新动作(步骤S5)。然后,如果更新动作结束,则更新判断部111清除在RAM103中存储的累积值(步骤S6),等待至下一个图像形成作业被投入(步骤S7)。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和定影装置80,在尺寸和基重大的用纸S的情况下增大计数值,在尺寸和基重小的用纸S的情况下减小计数值,从而进行计数值的加权。由此,根据用纸S的种类来改变更新辊7、8的摩擦动作时间,在使用种类不同的用纸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修复定影辊31的表面状态,防止用纸上的图像不均的产生。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则当然能够应用于其他各种应用例、变形例。

Claims (8)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定影部件,用于在用纸上定影调色剂像;
多个摩擦部件,用于摩擦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并且摩擦面的粗糙度分别不同;
计数器,用于决定将所述多个摩擦部件接触到所述定影部件的接触时间;以及
控制部,基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进行将所述多个摩擦部件接触到所述定影部件的控制,
在所述多个摩擦部件中,将摩擦面的粗糙度小于规定值的摩擦部件的接触时间设为比摩擦面的粗糙度为规定值的摩擦部件的接触时间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计数器对根据用纸的种类进行了加权的计数值进行计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计数器对根据用纸的尺寸和基重进行了加权的计数值进行计数,或对根据用纸的尺寸或基重进行了加权的计数值进行计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定影部件具有用于加热所述调色剂像的加热定影部件和用于压力接触到所述加热定影部件而形成定影夹的加压定影部件,所述多个摩擦部件接触到所述加热定影部件。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取得部,用于取得原稿的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基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原稿的图像数据,在带电的像载体的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在所述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影,在形成于所述像载体的静电潜影上附着调色剂,从而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部,将在所述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从供纸部供应的用纸;以及
定影装置,对在从所述转印部排出的所述用纸上转印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其中,
所述定影装置具有:
定影部件,在用纸上定影调色剂像;
多个摩擦部件,用于摩擦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并且摩擦面的粗糙度分别不同;
计数器,用于决定将所述多个摩擦部件接触到所述定影部件的接触时间;以及
控制部,基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进行将所述多个摩擦部件接触到所述定影部件的控制,
在所述多个摩擦部件中,将摩擦面的粗糙度小于规定值的摩擦部件的接触时间设为比摩擦面的粗糙度为规定值的摩擦部件的接触时间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计数器对根据用纸的种类进行了加权的计数值进行计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计数器对根据用纸的尺寸和基重进行了加权的计数值进行计数,或对根据用纸的尺寸或基重进行了加权的计数值进行计数。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定影部件具有用于加热所述调色剂像的加热定影部件和用于压力接触到所述加热定影部件而形成定影夹的加压定影部件,所述多个摩擦部件接触到所述加热定影部件。
CN201210032340.3A 2011-02-18 2012-02-14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6458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3036 2011-02-18
JP2011033036A JP5510357B2 (ja) 2011-02-18 2011-02-18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5879A CN102645879A (zh) 2012-08-22
CN102645879B true CN102645879B (zh) 2015-07-15

Family

ID=46652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2340.3A Active CN102645879B (zh) 2011-02-18 2012-02-14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68191B2 (zh)
JP (1) JP5510357B2 (zh)
CN (1) CN1026458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28441B2 (en) * 2012-05-18 2015-09-08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4164075A (ja) * 2013-02-25 2014-09-08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6135209B2 (ja) * 2013-03-13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保守方法
JP2014228789A (ja) * 2013-05-24 2014-1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表面回復方法
JP2015018034A (ja) * 2013-07-09 2015-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2015163929A (ja) * 2014-01-28 2015-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7594A (ja) * 2014-04-01 2015-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270620B2 (ja) * 2014-05-16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84167B2 (ja) * 2014-07-11 2019-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847233B2 (en) * 2014-07-29 2017-12-1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formation thereof
JP2016206299A (ja) * 2015-04-17 2016-1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02084B2 (ja) * 2015-07-30 2019-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JP2017083556A (ja) * 2015-10-26 2017-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05972B2 (ja) * 2016-01-26 2019-1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摺擦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6682296B2 (ja) * 2016-02-29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77307A (ja) * 2016-11-08 2018-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57886B2 (ja) * 2017-07-11 2022-04-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83460B2 (ja) 2020-03-27 2024-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22072714A (ja) * 2020-10-30 2022-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773A (zh) * 2006-08-09 2008-02-1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5667A (ja) * 2002-03-29 2003-10-15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4594125B2 (ja) * 2004-02-20 2010-1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定着装置
JP2007086271A (ja) * 2005-09-21 2007-04-05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3842A (ja) * 2006-06-13 2007-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981376B2 (ja) * 2006-07-14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24664B2 (ja) * 2006-08-09 201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8040365A (ja) * 2006-08-09 2008-02-21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US7899380B2 (en) * 2007-02-20 2011-03-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ixing device and controller to execute a cleaning mode
JP5130167B2 (ja) * 2008-09-12 2013-01-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773A (zh) * 2006-08-09 2008-02-1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CN101661260A (zh) * 2006-08-09 2010-03-0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10357B2 (ja) 2014-06-04
CN102645879A (zh) 2012-08-22
US8768191B2 (en) 2014-07-01
JP2012173383A (ja) 2012-09-10
US20120213539A1 (en) 201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5879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068777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599513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346655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849990A (zh) 推压辊、清洁装置和图像加热装置
JP544034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8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873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6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223826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1978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194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9341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49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269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352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0473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678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9269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駆動方法
JP63723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766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62241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618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1186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372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