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0523A - 输送物分离机构及设置有该输送物分离机构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物分离机构及设置有该输送物分离机构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30523A
CN102530523A CN2011100793298A CN201110079329A CN102530523A CN 102530523 A CN102530523 A CN 102530523A CN 2011100793298 A CN2011100793298 A CN 2011100793298A CN 201110079329 A CN201110079329 A CN 201110079329A CN 102530523 A CN102530523 A CN 102530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nsported substance
dictyosome
export mouth
transpo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93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30523B (zh
Inventor
小岛智幸
西田真幸
山内隆幸
小寺克义
三村太郎
原顺一
山田泰
皆川恭弘
木内勇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WELLS CO Ltd
DAISHIN Co Ltd
Dais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WELLS CO Ltd
DAISH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WELLS CO Ltd, DAISH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WELL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30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0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30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0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65G47/1407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 B65G47/1478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pick-up devices, the container remaining immobile
    • B65G47/1485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pick-up devices, the container remaining immobile using suction or magnetic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34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 B65G47/46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and distributing, e.g. automatically, to desired p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8Separating or stopping elements, e.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比以往更切实且均匀地分离输送物的输送物分离机构及使用其的输送装置。本发明的输送物分离机构10的特征在于:具有通气管路(9、8c、8d)、输送物收容器(7)及气流产生装置(8、8a);该通气管路设置有输送物(W)的导入口(9a)及导出口(8d);该输送物收容器在容器内部设置有导出口(8d),并且具有与导出口(8d)相向的、相对于外部具有通气性的分离用网体(7b)及排出输送物的排出口(7e),其临时收容从导出口(8d)导出的输送物,将其从排出口排出;该气流产生装置在通气管路中产生从导入口(9a)流往导出口(8d)的气流,从而从导入口(9a)导入输送物并从导出口(8d)将其导出,然后使其碰撞到分离用网体(7b)。

Description

输送物分离机构及设置有该输送物分离机构的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物分离机构及设置有该输送物分离机构的输送装置,特别是涉及适合于输送电子部件的场合的、使输送物彼此相互分离的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为了将电子部件等输送物供给到各种处理装置、检查装置等,使用零件供给器(振动式输送装置)。该零件供给器具有料斗供给器、直线供给器等,一边沿输送路径(轨道)对任意地聚集的多个输送物进行输送,一边最终使输送物排成一列而进行供给,该料斗供给器具有设置了螺旋状的轨道的碗状的输送体,该直线供给器设置有直线状的轨道。
如上述那样,当输送多个输送物时,若输送物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粘附性,或输送物带有静电,则有时输送物彼此粘在一起而变成块,使得不能高效率地转变成排列状态。在这样的场合,例如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设有工件分离机构1,该工件分离机构1在输送路径的底面(输送面)形成有空气喷出口20,并且在该空气喷出口20的上方设置有输送物接受部15,该输送物接受部15设置有网体16。通过设置该工件分离机构1,从上述空气喷出口20喷出压缩空气,工件W被朝上方吹起,由碰撞、落下在网体16时的冲击将工件W分离。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248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设置了工件分离机构1的零件供给器中,在多个工件W以聚集了的状态到达上述空气喷出口20上时,有时通过的工件W的一部分不被从空气喷出口20喷出的空气朝上方吹起,没有对工件W实施充分的分离处理,或一部分工件W未被处理就这样通过。即,根据工件W相对于空气喷出口20的开口位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工件的姿势等的不同使得工件W的飞散强度、飞散方向产生偏差,所以,难以对所有的工件实施均匀的分离处理。另外,为了消除该分离处理的不足,若将空气量、气压设定得过大,则在工件W碰撞到网体16或工件W因其反弹力而落下到轨道上时有时受到大的冲击、受到损伤。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比以往更切实且均匀地分离输送物的输送物分离机构及使用该输送物分离机构的输送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鉴于该情况,本发明的输送物分离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通气管路、输送物收容器、及气流产生装置;该通气管路设置了输送物导入口及导出口;该输送物收容器在容器内部设置上述导出口,并且具有与上述导出口相向的、相对于外部具有通气性的分离用网体及排出上述输送物的排出口,用于临时收容从上述导出口导出的上述输送物,将其从上述排出口排出;该气流产生装置在上述通气管路中产生从上述导入口流往上述导出口的气流,从而从上述导入口导入上述输送物,从上述导出口将其导出,然后,使其碰撞到上述分离用网体。
根据本发明,借助于由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将输送物从通气管路的导入口导入、使其通过内部,然后从导出口导出、使其碰撞在分离用网体上,因此即使多个输送物由于粘附性、静电等而结合,输送物也由在随气流通过通气管路的内部的过程中受到的冲击、碰撞到与导出口相向的分离用网体而受到的冲击而相互分离,最终被从输送物收容器的排出口排出。因此,通过使输送物通过通气管路碰撞到网体,能够对被导入到通气管路的内部的全部输送物进行分离处理,并且在随气流通过通气管路内部时、碰撞到网体时充分地施加冲击,所以,能够比以往更切实且均匀地分离输送物。特别是,输送物由气流被从通气管路的内部朝分离用网体导出,所以不会如以往那样在由气流将工件吹起时因飞散距离、飞散方向的偏差而导致对网体的碰撞状态不均匀,所以能够切实且均匀地使其碰撞到分离用网体。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气流产生装置具有气流喷射结构,该气流喷射结构从上述通气管路的中途位置朝上述导出口吹入气流,从而获得上述输送物从上述导出口的导出力,并且产生朝向上述导入口的对上述输送物的吸引力。这样,能够从上述中途位置朝导出口切实地随气流送出输送物,并且能够利用由从中途位置吹入的气流产生于通气管路的上游侧的负压产生朝导入口的吸引力。因此,能够由朝向导入口的吸引力一边避免对周围的影响,一边将输送物吸入到通气管路的内部,另外,能够以不使吸入了的输送物飞散的方式随气流进行输送,然后使输送物碰撞到网体,实施分离处理,所以能够防止如以往方法那样因空气喷出口的开口位置和输送物的相对位置关系、输送物的姿势的不同而使飞散距离、飞散方向产生偏差,导致对网体的碰撞状态变得不均匀,能够进行更切实且均匀的分离处理。另外,能够由简易的结构在整个通气管路中产生必要的气流。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气流喷射结构的上游侧还具有构成上述通气管路的一部分的导入管,在上述导入管的前端设置有上述导入口。这样,由导入管构成通气管路的上游侧部分,从而不需要在输送体自身设置穿孔部分等,输送体的形状、结构等不易受到制约,所以,能够比较自由地设定或改变导入口的位置。在该场合,最好上述导入口按与上述输送物的输送面非接触的状态在输送路径上开口。这样,输送体的形状、结构完全不受制约,能够设定或改变导入口的位置,输送物分离机构以后向输送体的安装也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通气管路的至少一部分由管材构成,该管材由电介体构成,使电接地了的导电材料与该管材的外表面接触。一般在用管材(例如,上述导入管)构成通气管路的至少一部分的场合,当用电介体构成该管材时,由通气管路与输送物的摩擦使通气管路和输送物一起带电,并且输送物容易由静电力被吸附到通气管路的内面,因此存在输送物的输送受到阻碍的危险。然而,通过如上述那样使电接地了的导电材料接触在管材的外表面上,能够减轻管材的管壁所带的静电,所以,能够以输送物的输送不易受到阻碍的方式构成。在该场合,最好上述导电材料在上述管材的外表面上沿管路方向以螺旋状卷绕。这样,能够在管路方向的较宽范围内使导电材料接触在管材的外表面,所以,能够提高电接地效果,并且使导电材料的一部分电接地即可,所以,能够简易地构成。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输送物收容器具有设置有上述分离用网体的侧部和形成有上述排出口的底部。这样,在侧部设置有分离用网体,并且在底部设置有排出口,从而从导出口导出的输送物在碰撞到了分离用网体后朝底部落下,所以,能够由重力顺利地排出输送物。
在该场合,最好上述底部具有朝上述排出口向下方倾斜的倾斜引导面。这样,碰撞到分离用网体后朝底部落下了的输送物由倾斜引导面朝排出口引导,所以,能够更顺利地从排出口排出输送物。
另外,最好在上述底部设置有相对于外部具有通气性的底部网体。这样,从导出口排出的气流能够从底部网体流出到外部,气流不易集中到排出口,所以,能够避免气流使输送物从排出口以过剩的速度排出,能够防止因排出了的输送物的飞散而导致输送效率下降。
另外,最好在上述输送物收容器的上部设置相对于外部具有通气性的上部网体。这样,从导出口排出的气流能够通过上部网体朝上方流出,从而能够减少流往底部的气流,所以,能够避免气流使输送物从排出口以过剩的速度排出,能够防止因排出了的输送物的飞散而导致输送效率下降。
一般情况下,输送物收容器最好在输送物收容器的侧部设置有分离用网体,并且在底部形成有排出口,在该输送物收容器中,在其上部和下部的至少任一方中设置有相对于外部具有通气性的网体。这样,能够防止气流集中到排出口,所以能够获得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输送物收容器中设置限制板,该限制板处于上述分离用网体与上述排出口之间,妨碍上述输送物从上述分离用网体直接朝上述排出口移动。这样,能够避免输送物在碰撞到了分离用网体后直接从排出口飞出,所以能够防止因排出了的输送物的飞散而导致输送效率下降。
另外,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输送体、通气管路、输送物收容器、及气流产生装置;该输送体设置了对输送物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该通气管路设置了朝上述输送路径的第一输送位置开口的导入口及上述导出口;该输送物收容器具有分离用网体及排出口,用于临时收容从上述导出口导出的上述输送物,将其从上述排出口排出,该分离用网体与上述导出口相向并且相对于外部具有通气性,该排出口用于排出上述输送物并且在比上述第一输送位置更处于下游侧的第二输送位置开口;该气流产生装置在上述通气管路中产生从上述导入口流往上述导出口的气流,从而从上述导入口导入上述输送物,从上述导出口将其导出,然后,使其碰撞到上述分离用网体。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气流产生装置具有气流喷射结构,该气流喷射结构从上述通气管路的中途位置朝上述导出口吹入气流,从而获得上述输送物从上述导出口的导出力,并且产生朝向上述导入口的对上述输送物的吸引力。另外,最好在上述气流喷射结构的上游侧还具有构成上述通气管路的一部分的导入管,在上述导入管的前端设置有上述导入口。在该场合,最好上述导入口以与上述输送物的输送面非接触的状态在输送路径上开口。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实施在将输送物取入到通气管路内后使其与网体碰撞这样的分离处理,可以获得能够比以往更切实且均匀地分离输送物这样的优良效果。特别是通过吸入输送物而将其导入到通气路径内,能够更切实而且均匀地实施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a)及概略侧视图(b)。
图2为表示能够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输送物分离机构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表示沿图2的A-A线的剖面的上述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4为表示将导电材料卷绕在导入管的外表面上的状态的剖视图(a)、导电材料的接触部分的放大剖视图(b)及表示未设置导电材料的场合的状态的放大剖视说明图(c)。
图5为表示能够作为分离用网体、上部网体及底部网体使用的网体的概略俯视图(a)、表示该网体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b)及放大剖视图(c)、以及表示能够同样地使用的其它网体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d)及放大剖视图(e)。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a)及(b)说明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00具有由碗型的零件供给器(振动式输送装置,以下相同)构成的第一输送机构4,和由连接于该第一输送机构4的直线型零件供给器构成的第二输送机构5。这些第一输送机构4及第二输送机构5安装固定在基座3上。该基座3通过多个防振机构2支承在设置台1上,该多个防振机构2作为防振部件包含螺旋弹簧等的弹性构件。
第一输送机构4具有设置在基座3上的旋转振动器40(参照图1)、和固定在该旋转振动器40上的碗型的输送体41,以通过旋转振动器40使输送体41在绕轴线的旋转方向上振动的方式构成。在输送体41的内侧中央设有输送物积存部42,在从该输送物积存部42内朝向其周缘的朝斜内侧的倾斜内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输送路43。输送路43一边从上述输送物积存部42的内部沿上述倾斜内面逐渐朝上方延伸,一边朝外周侧前进。输送路43由形成于上述倾斜内面的L形截面的槽(内侧开放了的单槽)构成。输送路43的槽宽在接近输送物积存部42的上游侧构成得较宽,容许多个输送物(工件)W重叠或并列,但随着向下游侧前进,逐渐或依次变小,一边使输送物W的一部分从输送路43向内侧脱落,一边逐渐消除输送物W的重叠、并列。
第二输送机构5具有设置在基座3上的直线振动机50和固定在该直线振动机50上的输送体51,以由直线振动机50使输送体51在纵向往复振动的方式构成。在输送体51的上部设置有沿纵向以直线状延伸的输送路径52。输送路径52的上游端连接到上述输送路43的下游端。通过在输送路径52上输送,最终按既定输送姿势排成了一列的输送物W从前端部53被供给到图中未表示的各种处理装置(检查装置、安装装置等)。
上述输送物W在输送过程中逐渐被从上述输送路43及52上排除或接受姿势变换,从而最终按与要求规格相应的姿势排成一列。为了满足近年来的高速输送的要求,需要在输送路径的上游侧部分容许输送物W的重叠或并列,并且以不限制输送物W的输送姿势的方式以高密度进行输送,随着向下游侧前进,逐渐限制上述输送姿势、重叠或并列,输送姿势也受到限制,在输送路径的下游侧部分,最终按既定的输送姿势基本上没有间隙地使输送物W排成一列。
在上述输送过程中,被从输送路43上排除了的输送物W沿上述倾斜内面向内侧落下,返回到上述输送物积存部42内,再次在输送路43上上升。在图1(a)所示输送体41中,仅在输送路43的一部分绘出处于其内部的输送物W,在其它部分省略了输送物W的图示。即,在输送路43中,在从后述的第一输送位置43a到其上游侧的第一输送路部分、以及从后述的第二输送位置43b到其下游侧的第二输送路部分绘出了输送物W,但在第一输送路部分的更上游侧的部分和第二输送路部分的更下游侧的部分,省略了输送物W的图示。另外,第一输送路部分与第二输送路部分间的区域,为因以下说明的输送物分离机构10的动作而本来不存在输送物W的区域。
在输送装置100中设置有输送物分离机构10。在该输送物分离机构10中,在第一输送机构4的输送体41上设置有输送物收容器7,在该输送物收容器7上连接固定有气流喷射结构8。在该气流喷射结构8上连接着用于从图中未表示的压缩机、空气配管、压力调整器、电磁阀等气体供给器供给压缩空气等气体的、由树脂管等构成的供气管8a。而且,通过图中未表示的静电消除器向该供气管8a供给气体(除电空气),还能够获得对输送物W的除电效果。另外,在气流喷射结构8上连接有用于构成上述通气管路的导入侧部分的树脂管等导入管9。在导入管9的前端设置有导入口9a。在图1(a)及(b)中,导入管9用双点划线表示。
作为上述各树脂管,用四氟乙烯等氟树脂构成的管在减小与输送物W的摩擦、抑制伴随着摩擦的带电方面比较理想。导入管9为配置在本发明的通气管路的最上游侧的构件,其导入许多由多个输送物W结合而形成的块,该块较大,所以需要使导入管9的内径大到某种程度,以防止堵塞,但是,若内径过大,则使用如下的气流难以在导入口9a中确保充分的吸引力,所述气流为不会因与后述的分离用网体7b的碰撞而对输送物W施加过剩冲击的程度的气流,并且难以由输送物W彼此的碰撞、与管壁的碰撞在通气管路内对输送物W施加能够产生分离作用的程度的适度冲击,所以导入管9的内径(开口截面积)很重要。在导入管9的开口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的场合,最好使导入管9的内径、短径或最小的相对面距离比输送物W的纵向尺寸大,最好在该尺寸的3倍以下,有可能的话在2倍以下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物分离机构10由上述输送物收容器7、气流喷射结构8及导入管9构成。图2为表示输送物分离机构10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表示输送物分离机构10的详细结构的纵剖视图(表示沿图2的A-A线的垂直剖面的图)。图1所示的输送物分离机构10和图2及图3所示的输送物分离机构10,严格地说在导入管9的布管状态、支承件7g的结构、气流喷射结构8中的供气管8a的连接部等细部存在不同点,但关于该不同点,采用哪一个都可以。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把输送物分离机构10如图示那样设置在了输送体41上时的输送体41的轴线侧设为“径向内侧”,将与该轴线的相反侧设为“径向外侧”。然而,在输送物分离机构10自身中,径向内侧或外侧没有特别的意义,仅在相对的位置关系方面存在意义,所以只是表示绝对的位置关系的一例。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物收容器7及气流喷射结构8由支承件7g进行保持固定。支承件7g固定在基座3上,以不直接承受由各输送机构4及5产生的振动的方式构成。这样,即使不过度地提高支承件7g的刚性,输送物收容器7及气流喷射结构8也不会振动到产生问题的程度。但是,若不产生问题,则也可将支承件7g固定在基座3上,还可相对于输送体41直接或通过别的支承构件固定输送物收容器7、气流喷射结构8。而且,在图示例中,支承件7g等支承结构连接到后述的导出管8d。为了使得更不易受到来自输送机构4及5的振动,也可将支承件7g固定在设置台1上。
输送物收容器7具有圆筒状的容器主体7a、分离用网体7b、上部网体7c、底部网体7d、排出口7e、输送物W的飞散防止用的遮蔽板7f;该容器主体7a具有垂直的轴线;该分离用网体7b在该容器主体7a中设于朝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71的前端的侧部开口,具有通气性;该上部网体7c设于容器主体7a的上部开口,具有通气性;该底部网体7d安装在容器主体7a的下部开口,具有通气性;该排出口7e设在容器主体7a的下部与底部网体7d间;该遮蔽板7f在该排出口7e的上方以伸出到容器主体7a的周围的方式构成。在这里,底部网体7d及排出口7e构成输送物收容器7的底部。
在气流喷射结构8中,连接于上述供气管8a的供气路8b与连接于上述导入管9的供气路8c汇合,在该汇合点之前连接着导出管8d。该导出管8d朝径向内侧延伸,连接固定于容器主体7a。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物收容器7与气流喷射结构8一体构成。在图示例的场合,供气管8a连接于流量调整器8f,流量调整器8f的出口连接于供气路8b。供气路8b以直线状延伸,在该状态下连接到具有在相同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管路的导出管8d。供气路8c相对于供气路8b及导出管8d的管路朝导出侧倾斜地汇合。供气路8b及导出管8c的管路的至少内面部分为了缓和输送物W受到的冲击,最好用聚氨酯橡胶等的软质材料构成,另外,最好由四氟乙烯等氟树脂等表面摩擦小的材料构成。
导出管8d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突出到容器主体7a内,其前端成为通气管路的导出口8e,在容器主体7a的内部开口。该导出口8e留有间隔地与上述分离用网体7b相向。在这里,容器主体7a的突出部71朝径向内侧突出,但不在与垂直线(容器主体7a的轴线)正交的方向(水平方向),而是朝向斜上方突出。另外,处于突出部71的前端的侧部开口也相应于上述突出方向朝径向内侧向斜上方开口,与此相应,分离用网体7b当从容器主体7a的内部观看时也相对于导出管8d的突出方向或水平方向朝向斜下方。分离用网体7b的斜下方朝向相对于导出管8d的突出方向或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相应于输送物W从导出口8e的导出速度、输送物W的耐冲击性、分离用网体7b的刚性、由输送物W的形状等决定的弹回角度的分布等适当地设定。为了避免输送物W在碰撞到分离用网体7b后碰到导出管8d、且为了使其顺利地到达下方的排出口7e,倾斜角度θ最好处在2~20度的范围内,特别是处在5~10度的范围内更好。
分离用网体7b如后述那样具有在由不锈钢、铝等构成的平坦的金属板上形成了多个细孔的网眼结构。另外,分离用网体7b的内面用聚氨酯橡胶等软质树脂或其它的软质材料进行涂覆。该涂覆层用于缓和碰撞时输送物W受到的冲击,抑制损伤。分离用网体7b由圆环状的固定框72固定在上述突出部71上。而且,如后述那样,在用纤维72(参照图5(d))构成分离用网体7b的场合,通过使纤维72为软质纤维,能够与上述同样地缓和输送物W的冲击。
容器主体7a的上部开口设在比上述导出管8d的通过位置更处于上方的位置。在该上部开口中用圆环状的固定框73固定着上部网体7c。该上部网体7c也能够与上述分离用网体7b同样地构成。上部网体7c的开口范围最好尽可能地宽。例如,若将该开口范围限定在朝径向内侧如图示例那样未到达导出口8e的正上方位置的范围,则输送物W朝上方的飞散被减轻,但气流的扩散作用下降。另一方面,通过以朝向径向内侧超过导出口8e的正上方位置扩展的方式构成上述开口范围,气流的扩散作用提高,但输送物W容易朝上方飞散。上述关系也会因导出管8d的突出量不同而变化。若使该突出量变化,则导出口8e与分离用网体7b的距离变化,能够调整输送物W碰撞到分离用网体7b时的冲击力。因此,最好通过使导出管8d能够相对于容器主体7a在出入方向移动,使得能够调整上述突出量。
在容器主体7a的下部开口以朝径向外侧向斜下方倾斜的姿势固定底部网体7d。下部开口的径向外侧的开口缘构成为切口状,形成上述排出口7e。即,排出口7e在容器主体7a与底部网体7d的最下部(径向外侧的缘部)之间朝径向外侧开口。底部网体7d能够与上部网体7c同样地构成,但最好在其内面不设置摩擦系数大的上述涂覆层,以使输送物W能够在该内面上顺利地滑落。但若在设置有底部网体7d的容器主体7a的底部内面,形成用于减小摩擦系数的由四氟乙烯或其它氟树脂构成的涂覆层等的低摩擦层,则比较理想。另外,底部网体7d为了在落下时缓冲输送物W受到的冲击,最好用软质材料构成,或用薄板构成。
底部网体7d的内面构成从径向内侧朝径向外侧朝向下方的倾斜引导面,在沿该倾斜引导面朝向径向外侧的前面位置形成上述排出口7e。因此,输送物W一边由作为底部网体7d的内面的倾斜引导面引导,一边在重力作用下滑落,最终从排出口7e排出。在这里,底部网体7d具有如上述那样朝排出口7e对输送物W进行引导的功能,但若是仅具有该功能即可,则也可不为网体,而是由没有细孔的、与容器主体7a一体的树脂板、金属板等板材构成。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输送物收容器7的底部设置底部网体7d,对流往排出口7e的气流进行抑制,降低输送物W的排出速度,从而防止输送物W的飞散。
由底部网体7d的内面构成的倾斜引导面的倾斜角度为输送物W顺利地滑落所必要的角度,而且最好设定为输送物W不以过剩的速度从排出口7e排出的范围的角度。在图示例中,倾斜角度
Figure BDA0000053078530000112
最好处在20~45度的范围,若处在25~35度的范围则更理想。即使在底部不使用网体的场合,倾斜引导面的倾斜角度也与上述相同。
在容器主体7a的内部,在分离用网体7b与排出口7e之间,配置有固定在径向外侧的周壁上的限制板74。该限制板74的功能在于,暂时阻挡从上方落下的输送物W,以使其朝向上述底部网体7d等的底部的方式进行引导,防止碰撞到分离用网体7b而落下了的输送物W直接(即,与容器主体7a的内面一次也不接触,或即使与该内面接触也维持着过剩的速度)从排出口7e排出。只要具有该功能,则也可由具有通气性的网体构成限制板74。
在容器主体7a的周围,以伸出的方式设置有遮蔽板7f。在图示例的场合,遮蔽板7f的比容器主体7a更处于径向外侧的部分具有更宽地伸出的形状,防止从上述排出口7e排出了的输送物W飞出到输送体41的外部。遮蔽板7f的径向外侧的边缘部沿输送体41的内面形状形成为圆弧状。在图示例中,在容器主体7a的周壁的外侧固定有环状的支承框75,通过该支承框75安装遮蔽板7f。而且,在保持上述导出管8d与支承件7g的连接结构的状态下,或不使用该连接结构而通过将支承框75连接于支承件7g,能够提高容器主体7a的支承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流喷射结构8及导入管9、容器主体7a由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性材料构成,这样,从导入口9a到排出口7e的输送物W的路径全部能够从外部观察到。特别是在图示例中,输送物收容器7、气流喷射结构8及导入管9全部用透光性材料(最好为透明材料)构成,从而能够极为容易地观察处在输送物分离机构10的内部的输送物W。因此,能够容易地得知或事先预测输送物W堵塞等问题,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消除或预先避免输送速度下降或变得不能输送的事态。
另外,在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导入管9的外表面以螺旋状卷绕带状或线状的导电材料9d,该导电材料9d在支承件7g的连接点9y处进行导电连接,从而接地(电接地)。这样,能够缓和在由电介体构成的导入管9的内部通过的输送物W上因为摩擦等而感应的静电。在未设置该导电材料9d的场合,若在输送物W的通过中停止由上述气流喷射结构8进行的吹入气流,则带电了的输送物W粘附在导入管9的内面上,但若设置上述导电材料9d而电接地,则输送物W的粘附基本不发生。
在图4(a)中表示在导入管9上卷绕了导电材料9d的状态的截面,图4(b)表示导电材料9d的接触部分的放大截面。若这样使导电材料9d与导入管9的外表面接触而电接地,则在导入管9与其周围的空气之间插入地线而产生屏蔽效果,能够防止导入管9的管壁与周围的空气感应分极而在它们的边界面上产生电荷。因此,即使通过导入管9内的输送物W带电,也不易被吸附在导入管9的管壁的内面上。
另一方面,如图4(c)所示,在导电材料9d未与导入管9的外表面接触的场合,若由与输送物W的摩擦使导入管9的管壁带电,则该管壁与其周围的空气层进行感应分极,成为在它们之间的边界面上产生了极性相反的电荷的状态。若成为该状态,则维持导入管9的管壁的带电状态(电荷),所以,通过导入管9的内部的输送物W容易被吸附在以相反极性带电了的导入管9的管壁内面。
另外,构成输送物收容器7的底部的底部网体7d由导电材料构成,该导电材料作为上述倾斜引导面以露出到容器内侧的方式构成,通过经由导线7x在连接点7y处与支承件7g电连接,从而电接地。这样,能够高效率地减少从容器主体7a内在倾斜引导面上移动、从排出口7e排出的输送物W的静电。在该场合,底部网体7d等的底部内面处在从输送物分离机构10排出输送物W的排出口7e的跟前的位置,所以有利于高效率地减少导入到输送物分离机构10之前带电的电荷、以及在输送物分离机构10的内部新带电的静电。从静电的除去性能的观点看,若在输送物收容器7的底部设置没有细孔的导电板代替底部网体7d、使其电接地,则能够借助于与输送物W的接触面积的增大、接触电阻的减少来获得更好的除电效果。
在如上述那样用透光性材料构成输送物分离机构10的各部分的场合,该各部分实质上不得不用电介体构成,所以,在随着气流在导入管9内移动的过程、通过气流喷射结构8内的过程等这样的通气管路内的移动过程中,或者在从导出口8e导出后与分离用网体7b碰撞、与容器主体7a的内面或限制板45碰撞等时,输送物W容易带电,所以,由上述那样的接地结构产生的除电装置的效果变得极高。发明者确认了,若与上述静电消除器一起采用上述接地结构,则排出了的输送物W的带电量(测定电压)下降到不使用接地结构及静电消除器的场合的10%左右。
在图5中,表示能够用作上述分离用网体7b、上部网体7c及底部网体7d的网体的概略俯视图(a)、放大地表示该网体的一部分的放大俯视图(b)及放大剖视图(c)。该网体如图5(b)及(c)所示那样在薄的板状体71上以纵横地排列(在图示例中为矩形的)多个开口部71a的方式构成。例如,在薄的金属板的表面形成有网孔状的蚀刻掩模,用蚀刻法对其进行蚀刻,从而未形成蚀刻掩模的平面部分成为上述开口部71a,从而能够制造该网体。
上述网体也可如图5(d)的放大俯视图及图5(e)的放大剖视图所示那样构成。该网体为用圆形或椭圆形截面的纤维72构成的网材,纤维72按适当的形式编织。若为这样的网体,则能够使气流沿纤维72的截面形状顺利地通过,通过网体时气流的弹回变少,涡流也不易产生,所以能够减小输送物收容器7内的气流对输送物W的影响。
在上述任何一种网体中,最好都使网体的开口率(开口部的面积总和与网体整体的面积的比)超过50%(特别是75%)地构成。这样,气流容易从网体顺利地流出到外部,所以,能够防止在分离用网体7b中因为网体使气流弹回而导致输送物W难以碰撞到网体,或由气流的弹回在输送物收容器7的内部产生过剩的气流、涡流。但是,各个开口部为了防止输送物W通过或挂住,需要具有比输送物W的各部分的尺寸小的开口宽度。
下面,说明以上说明了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若气流从气流喷射结构8的供气管8a吹入到供气路8b,则该气流通过导出管8d的内部,从导出口8e排出到输送物收容器7内。此时,由于在供气路8c中产生负压,所以能够从导入管9的前端的导入口9a吸入输送物W。如图1所示,处在导入管9的前端的导入口9a设置在输送路43上。此时,导入口9a由图中未表示的保持件等固定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导入口9a以不与输送体41接触的方式在从输送路43的输送面离开了的状态下在输送路43上开口。该导入口9a在输送路43中的以多个输送物W重叠或并列的状态进行输送的第一输送位置43a开口。因此,在第一输送位置43a,输送物W被吸引到导入管9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物W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具有粘附性或输送物W容易由静电相互粘附的场合,在上述第一输送位置43a,输送物W相互粘附而结合,产生多个输送物W的块。因此,在输送物W通过第一输送位置43a、以原状态在输送路43上输送的场合,多个输送物W的块一体地移动,所以,若输送路43的宽度逐渐或依次地变窄,则各块残留在输送路43上或从输送路43被排除,所以,不能一点一点地消除输送物W重叠、并列的状态,最终将各块从输送路43排除,所以,仅是在输送路43上形成了不存在输送物W的间隙的状态下残留的输送物W得到输送。这样,输送装置100的输送效率(输送速度)显著下降,有时成为设计能力的5~10分之1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消除上述问题,在第一输送位置43a将输送路43上的全部输送物W吸引到导入管9内。在这样地将输送物W吸入到通气管路内的结构中,输送物W被从周围朝导入口9a吸引,所以不会如以往的从空气喷出口吹出气流的结构那样因为输送物的飞散距离、飞散方向产生偏差而扩散,另外,对作为吸入对象的输送物W以外的其它输送物等的影响也能够减小。另外,在利用气流在由导入管9内的管路、供气路8c及导入管9内的管路构成的通气管路中输送上述输送物W的块的过程中,因为输送时的摆动或与管路内面的碰撞、输送物W彼此的碰撞等而受到冲击,所以,构成该块的输送物W彼此相互分离。因此,能够对被取入到通气管路内的全部输送物切实地实施分离处理,所以,也不会如以往那样处理的程度出现偏差或产生未受到处理的输送物W。
如上述那样被取入到通气管路内的输送物W通过气流喷射结构8从导出口8e导出到输送物收容器7内。当从导出口8e导出了的上述块随气流碰撞到分离用网体7b时,也由该冲击使输送物W彼此分离。此时,导出口8e与分离用网体7b相向,所以,从导出口8e排出的气流的一部分能够通过具有通气性的分离用网体7b,所以,输送物W与分离用网体7b的碰撞不易被在分离用网体7b处弹回的气流妨碍。这样,通过在气流喷射结构8中调整供给的气流的强度,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输送物W碰撞到分离用网体7b时受到的冲击的大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用网体7b相对于导出口8e按上述倾斜角度θ倾斜地相向(不正对),从而能够防止碰撞到分离用网体7b的输送物W再次碰撞到导出管8d的前端等而受到过度的冲击。特别是分离用网体7b倾斜地朝向作为排出口7e侧的下方,所以,还存在能够高效率地将碰撞到了网体的输送物W排出的优点。
如上述那样相互分离了的输送物W根据落下角度一边碰撞到容器主体7a的内面、限制板74一边下降,最终落下到底部网体7d上。此时,输送物W的下降状态对容器主体7a的内部的气流分布产生大的影响,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容器主体7a的上部设置上部网体7c,将气流朝上方排出到外部,所以,气流的朝向不易朝下方集中,能够抑制输送物W的下降速度。另外,关于到达了底部的输送物W,由于气流通过底部网体7d排出到外部,从而减少了流向排出口7e的气流,输送物W从排出口7e的排出速度得到抑制,能够防止来到外部时的输送物W的飞散。输送物W的排出速度基本上由底部的倾斜引导面的倾斜角度
Figure BDA0000053078530000161
控制。在分离用网体7b以外,还具有上部网体7c、底部网体7d,这样在输送物收容器7内不易产生涡流,所以,还能够防止一部分的输送物W不从排出口7e排出而是在容器主体7a内持续循环,从而导致受到损伤的概率提高这样的问题。
如图3所示,以在输送体41的输送路43上开口的方式配置排出口7e,从而使从排出口7e排出了的输送物W顺利地移动到输送路43上。排出口7e设置在输送路43中的图1及图3所示的第二输送位置43b。该第二输送位置43b比第一输送位置43a更处于下游侧,但最好为至少具有能够重叠、并列多个输送物W的宽度的部分。这是因为,当从排出口7e按某种程度的排出速度排出输送物W时,若没有上述那样的宽度,则飞散而从输送路43脱出的可能性变大,输送效率下降。如图1所示,在处于比第二输送位置43b更靠下游侧(图示上方)的位置的输送路43的第三输送位置43c,输送物W被按纵向与输送方向一致的正规的姿势输送,在该场合,最好第二输送位置43b的宽度为处于正规姿势的输送物W的宽度的2倍以上,但如图示例那样具有比3倍更大的宽度时更理想。另外,在图示例中,第二输送位置43b处的输送路43的宽度具有与输送物W的纵向的尺寸同等或其以上的宽度,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输送物W从输送路43脱出的可能性。
倾斜引导面的倾斜角度
Figure BDA0000053078530000171
摩擦系数、从导出口8e排出的气流的量、上部网体7c及底部网体7d的通气性等,最好以从排出口7e排出的输送物W不从输送路43上的第二输送位置43b脱出、或不从输送路43上落下的方式适当地进行设定。另外,上述遮蔽板7f最好设置成伸出到输送体41的倾斜内面的附近,从而从排出口7e排出的输送物W即使从第二输送位置43b偏离较大程度也不会飞出到输送体41的外部,特别是以能够使从第二输送位置43b偏离较大程度地排出了的输送物W返回到第二输送位置43b及其输送方向的前后位置的方式设置更好。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导入口9a将处于输送路43上的第一输送位置43a的输送物W吸入,在通过由气流进行的输送过程和因与网体的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将输送物W相互分离之后,使其返回到第二输送位置43b,所以在输送物的吸入时不易对其它输送物产生影响,另外,能够对吸入了的全部输送物W均匀地实施分离处理,并且能够充分且高效率地进行分离处理,所以,能够比以往更切实且均匀地实施分离处理。因此,即使是粘附性、带电度高的输送物W,也能够充分地提高输送效率,还能够确保近年来要求得特别多的高输送速度。特别是通过用导电材料构成输送物收容器7的内面的至少一部分(最好为底部内面或倾斜引导面)、使其电接地,能够抑制输送物W的带电、吸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流喷射结构8的上游侧连接着导入管9,使其前端的导入口9a在输送路43上开口,所以,即使不形成为在输送体41设置穿孔部分等特殊的结构,也能够容易地设置输送物分离机构10,另外,通过使用柔性的导入管9,能够容易地调整·改变导入口9a的位置等,输送体41的结构不易受到制约,能够容易地应对各种形式。特别是通过使导入口9a从输送路43的输送面(底面及侧面)离开、形成为非接触状态,并在输送路径上开口,从而能够与输送体41的形状、结构无关地维持稳定的吸引状态,所以能够进行导入口9a的位置的设定、变更,并且也容易以后在输送体41上安装输送物分离机构10。另外,能够使导电材料接触在导入管9的外表面上而进行电接地,从而能够抑制输送物W的带电、在管壁内面的吸附。
而且,本发明的输送物分离机构及输送装置当然不限于上述图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多种变更。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入管9的导入口9a在第一输送位置43a处在输送路43上开口,吸引第一输送位置43a上的输送物W,并排出到比其更处于下游侧的第二输送位置43b,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可从图中未表示的料斗等供给部、输送物积存部42内直接吸引输送物W并排出到输送路43上,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未实施分离处理的输送物被输送到输送路43上,将供给部、输送物积存部42与输送路43分隔开。另外,作为设置在输送装置上的输送机构,不限于具有碗型的振动体41的输送机构。
符号的说明
1...设置台,2...防振机构,3...基座,4...第一输送机构,41...输送体,42...输送物积存部,43...输送路,43a...第一输送位置,43b...第二输送位置,43c...第三输送位置,5...第二输送机构,7输送物收容器,7a...容器主体,7b...分离用网体,7c...上部网体,7d...底部网体,7e...排出口,7f...遮蔽板,74...限制板,8...气流喷射结构,8a...供气管,8b...供气路,8c通气路,8d...导出管,8e...导出口,9...导入管,9a...导入口,9d...导电材料,10...输送物分离机构,100...输送装置

Claims (11)

1.一种输送物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通气管路、输送物收容器及气流产生装置;
该通气管路设置有输送物导入口及导出口;
该输送物收容器在容器内部开设有上述导出口,并且具有与上述导出口相向、相对于外部具有通气性的分离用网体及排出上述输送物的排出口,并且该输送物收容器用于临时收容从上述导出口导出的上述输送物,将其从上述排出口排出;
该气流产生装置在上述通气管路中产生从上述导入口流往上述导出口的气流,从而从上述导入口导入上述输送物并从上述导出口将其导出,然后使其碰撞到上述分离用网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物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气流产生装置具有气流喷射结构,该气流喷射结构从上述通气管路的中途位置朝上述导出口吹入气流,从而从上述导出口获得上述输送物的排出力,并且产生朝向上述导入口的对上述输送物的吸引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物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气流喷射结构的上游侧还具有构成上述通气管路的一部分的导入管,在上述导入管的前端设置有上述导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物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口以与上述输送物的输送面非接触的状态在输送路径上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物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通气管路的至少一部分由管材构成,该管材由电介体构成,使电接地了的导电材料与该管材的外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物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电材料在上述管材的外表面上沿管路方向卷绕成螺旋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物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物收容器具有设置有上述分离用网体的侧部和形成有上述排出口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物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底部具有朝上述排出口向下方倾斜的倾斜引导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物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部设置有相对于外部具有通气性的底部网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物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输送物收容器的上部设置有相对于外部具有通气性的上部网体。
1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输送体、通气管路、输送物收容器及气流产生装置;
该输送体设置有对输送物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
该通气管路设置有朝上述输送路径的第一输送位置开口的导入口及上述导出口;
该输送物收容器具有分离用网体及排出口,用于临时收容从上述导出口导出的上述输送物,并将其从上述排出口排出,该分离用网体与上述导出口相向并且相对于外部具有通气性,该排出口用于排出上述输送物并且在比上述第一输送位置更处于下游侧的第二输送位置开口;
该气流产生装置在上述通气管路中产生从上述导入口流往上述导出口的气流,从而从上述导入口导入上述输送物并从上述导出口将其导出,然后使其碰撞到上述分离用网体。
CN201110079329.8A 2010-12-24 2011-03-31 输送物分离机构及设置有该输送物分离机构的输送装置 Active CN1025305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7224A JP4809496B1 (ja) 2010-12-24 2010-12-24 搬送物分離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搬送装置
JP2010-287224 2010-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0523A true CN102530523A (zh) 2012-07-04
CN102530523B CN102530523B (zh) 2014-09-17

Family

ID=45044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9329.8A Active CN102530523B (zh) 2010-12-24 2011-03-31 输送物分离机构及设置有该输送物分离机构的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809496B1 (zh)
KR (1) KR101111034B1 (zh)
CN (1) CN102530523B (zh)
TW (1) TWI43380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9921A (zh) * 2013-06-27 2014-12-31 伯曼公司 用于孤立负载物品的设备
CN110775578A (zh) * 2018-07-24 2020-02-11 昕芙旎雅有限公司 供给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1062B (zh) * 2014-09-29 2016-04-27 苏州鑫睿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铆接装置的螺母输送机构
TWI574798B (zh) * 2016-04-22 2017-03-21 All Ring Tech Co Ltd The material box and the material for the storage of the material collection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8456A (en) * 1971-02-27 1974-01-29 Tenryu Seiki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eparating entangled springs
JPS6293119A (ja) * 1985-10-16 1987-04-28 Nippon Denso Co Ltd ばね分離装置
CA2055669C (en) * 1990-11-16 2000-04-18 Robert C. Berfield Static electric discharge for dust collector
JP3400385B2 (ja) * 1999-05-28 2003-04-28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CN1939818A (zh) * 2005-09-27 2007-04-04 东京威尔斯股份有限公司 零件供给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4690Y2 (ja) * 1990-11-29 1996-10-23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振動部品供給機における部品整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8456A (en) * 1971-02-27 1974-01-29 Tenryu Seiki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eparating entangled springs
JPS6293119A (ja) * 1985-10-16 1987-04-28 Nippon Denso Co Ltd ばね分離装置
CA2055669C (en) * 1990-11-16 2000-04-18 Robert C. Berfield Static electric discharge for dust collector
JP3400385B2 (ja) * 1999-05-28 2003-04-28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CN1939818A (zh) * 2005-09-27 2007-04-04 东京威尔斯股份有限公司 零件供给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9921A (zh) * 2013-06-27 2014-12-31 伯曼公司 用于孤立负载物品的设备
CN104249921B (zh) * 2013-06-27 2016-09-14 伯曼公司 用于孤立负载物品的设备
CN110775578A (zh) * 2018-07-24 2020-02-11 昕芙旎雅有限公司 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09496B1 (ja) 2011-11-09
KR101111034B1 (ko) 2012-03-13
JP2012131634A (ja) 2012-07-12
CN102530523B (zh) 2014-09-17
TW201226294A (en) 2012-07-01
TWI433807B (zh) 201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0523A (zh) 输送物分离机构及设置有该输送物分离机构的输送装置
JP4868987B2 (ja) 容器蓋の異物除去装置
EP2199234B1 (en) Parts feeder
JP5545113B2 (ja) 表面処理装置
FI61452B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aotskiljande av montagedelar fraon varandra
JP5545112B2 (ja) 表面処理装置
JP5956160B2 (ja) 振動式部品供給装置
JP2012091801A (ja) キャップ供給装置
CN1054825C (zh) 速度可控的无挡板气动输送机
JP2014079809A (ja)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CN210121569U (zh) 一种烟叶片形风力分选设备
JP2019109979A (ja) 電極振り分け装置
JP4734733B2 (ja) 振動部品搬送機
JP2009102106A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JP6097159B2 (ja) パーツフィーダー用除電器
CN107032090B (zh) 块状物分离和输送装置
CN211712092U (zh) 一种薄片料仓及薄片上料装置
CN108946171A (zh) 料斗装置
CN205324167U (zh) 一种种子分选输送结构
KR102114930B1 (ko) 시트분리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레이저 가공 장치
JP5655864B2 (ja)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JP2009102107A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2648042B2 (ja) ボタン供給装置
EP283745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pplying particles in a gas flow to a workpiece
CN115582220A (zh) 泡沫塑料颗粒静电分离装置及垃圾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