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46171A - 料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料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46171A
CN108946171A CN201810023737.3A CN201810023737A CN108946171A CN 108946171 A CN108946171 A CN 108946171A CN 201810023737 A CN201810023737 A CN 201810023737A CN 108946171 A CN108946171 A CN 108946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gas
supply
running face
ru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237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慎二
迎邦晓
田边喜文
木村弘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946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4617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16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materials in bulk
    • B65G47/18Arrangements or applications of hoppers or chu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04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pneumatically through pipes or tubes; Air slides
    • B65G53/06Gas pressure systems operating without fluidisation of the materials
    • B65G53/08Gas pressure systems operating without fluidisation of the materials with mechanical injection of the materials, e.g. by scre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1/00Conveying articles through pipes or tubes by fluid flow or pressure; Conveying articles over a flat surface, e.g. the base of a trough, by jets located in the surface
    • B65G51/02Directly conveying the articles, e.g. slips, sheets, stockings, containers or workpieces, by flowing gases
    • B65G51/03Directly conveying the articles, e.g. slips, sheets, stockings, containers or workpieces, by flowing gases over a flat surface or in troug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7/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nfiguration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of a handling device, e.g. Conveyors
    • B65G2207/10Antistatic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 Chut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料斗装置,该料斗装置减少在行进面上沿期望的方向输送的供给对象物与行进面接触的机会·时间,从而相比于在供给对象物与行进面持续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处理的装置,能够提高供给处理能力。所述料斗装置包括:行进部,其具有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行进面;基座部,其配置在行进部的下方,并且具有至少朝向行进部开口的气体室;以及气体供给部,其能向气体室供给气体,所述料斗装置构成为将自气体供给部供给到气体室的气体经由多孔质材料向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喷射,从而能使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浮起,并且构成为通过调整来自气体供给部的气体供给量,使供给对象物在行进面上沿预定的输送方向移动而被供给到预定的供给目的地。

Description

料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料斗装置,使排出到行进面上的电子零件等供给对象物沿期望的输送方向移动而能够自行进面的输送方向下游端(前端)向预定的供给目的地供给。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一种料斗装置,该料斗装置能够通过振动在行进面上沿期望的方向对利用适当的方法排出到行进面上的电子零件等供给对象物即工件进行输送,向预定的供给目的地(例如振动式给料器等)供给工件。作为一个例子,公知如下这种料斗装置,该料斗装置在贮存零件的料斗箱的排出口的正下方配置有料斗滑道,能够通过料斗滑道的振动,沿期望的方向输送自料斗箱的排出口排出到料斗滑道的行进面上的零件,能够自料斗滑道的前端(输送方向下游端)向预定的供给目的地供给零件(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34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料斗装置中,在沿期望的输送方向输送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时,在振动的作用下,供给对象物会与行进面接触,因此可能发生供给对象物的损伤、破损、污损或行进面磨损这样的事态。另外,行进面与供给对象物等的接触容易使供给对象物带静电,静电使想要紧贴于其他的供给对象物的力或紧贴于行进面的力增大,这样的带静电的状态的供给对象物若滞留在行进面上,则无法顺利地输送供给对象物,供给处理能力下降。而且,起因于供给对象物与行进面的磨擦的供给对象物以及行进面的削屑、灰尘容易附着在带静电的供给对象物以及行进面上,这也导致供给处理能力的下降。
而且,在上述的料斗装置中,在实际的使用情况下要求进行调整行进面的振动的大小的控制,特别是,为了少量且定量地供给微小尺寸的电子零件,要求进行繁琐且高度的振动控制。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斗装置,能够减少在行进面上沿期望的方向输送的供给对象物与行进面的接触程度(接触时间、次数),从而能够防止·抑制供给处理能力的下降。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料斗装置,该料斗装置使排出到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在行进面上沿期望的输送方向移动而被输送供给到预定的供给目的地。在此,本发明中的“行进面”只要是能供供给对象物行进的面即可,是包含水平或大致水平的面(水平面)或相对于水平以倾斜角度倾斜的面(倾斜面、铅垂面)中的任一者的概念。另外,作为供给对象物,例如可以举出电子零件等微小零件,但也可以是除电子零件以外的物品。
并且,本发明的料斗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行进部,其具有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行进面;基座部,其配置在行进部的下方,并且具有至少朝向行进部开口的气体室;以及气体供给部,其能向气体室供给气体,料斗装置构成为将自气体供给部供给到气体室的气体经由多孔质材料向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喷射,从而能使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浮起,并且构成为能够通过调整来自气体供给部的气体供给量而将供给对象物输送供给到预定的供给目的地。本发明中的“调整来自气体供给部的气体供给量”的处理,包含通过气体供给开启状态与气体供给结束状态的切换而调整气体供给量的处理、保持气体供给开启状态不变地调整气体供给量的程度的处理。
采用这样的料斗装置,通过将自气体供给部供给到基座部的气体室内的气体,经由多孔质材料向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喷射,能在行进面上产生使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浮起的气流,强制性地使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浮起。因而,通过调整来自气体供给部的气体供给量而使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浮起,或者解除浮起状态或增减浮起的程度,能使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在行进面上沿期望的输送方向移动而被输送供给到预定的供给目的地。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料斗装置,能够减少移动中的供给对象物与行进面接触的机会以及时间,因此相比于使移动中的供给对象物与行进面持续接触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抑制供给对象物的损伤、破损、污损、行进面的磨损的发生,也能减少输送中的供给对象物以及行进面的静电(摩擦带电、接触带电、剥离带电),使起因于供给对象物与行进面的磨擦的供给对象物以及行进面的削屑、灰尘难以附着在供给对象物以及行进面上,从而能够消除·抑制由静电导致发生的在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的停留这样的不良情况,能在行进面上顺利地输送供给对象物而向预定的供给目的地进行供给对象物的供给。
特别是,采用本发明的料斗装置,与利用来自励振源的振动输送供给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的形态相比,不必设置对行进面赋予振动的励振机构以及励振源,因此能够简化构造以及节省空间(使装置小型化以及节省成本),并且与调整由励振源进行的行进面的振动的控制相比,能以简易的气体供给量的控制进行供给对象物的输送供给。
在本发明中,作为行进部,可以应用具有止挡面的结构,该止挡面面向行进面,并且限制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的除输送方向下游端以外的区域向行进面外飞出。在该情况下,当利用多孔质材料构成止挡面,只将行进部中的行进面、面向基座部的气体室的面、止挡面以及以上的各面设定为具有通气性的通气面,并将除此以外的面设定为封闭面时,能将自气体供给部供给到气体室的气体自面向气体室的面高效地排放到行进面上,并且能够利用自止挡面排放的气体将欲紧贴于止挡面的供给对象物朝向行进面吹跑,提高料斗装置的供给处理能力。另外,通过将行进面、面向气体室的面以及除止挡面以外的面设定为封闭面,能够防止·抑制气体自无助于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的输送的面漏出到外部的事态(漏气)的发生。
在此,作为止挡面,可以举出在行进面的宽度方向两侧处于立起姿势的面(侧部止挡面)、在行进面的输送方向上游端处于立起姿势的面(后部止挡面)。另外,行进部可以只具有侧部止挡面和后部止挡面中的任一者,也可以具有侧部止挡面以及后部止挡面这两者。在本发明中,在采用了后者的结构(具有侧部止挡面以及后部止挡面这两者的行进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侧部止挡面以及后部止挡面这两者均设定为通气面,或者只将任一止挡面设定为通气面,将另一止挡面设定为封闭面。
在本发明中,作为设定为封闭面的具体的处理,可以举出在作为对象的面上涂敷粘接剂的掩蔽处理、将不具有通气性的板以与作为对象的面紧密接触的状态固定在该面上的处理等。另外,止挡面可以是与行进面形成为一体的面,也可以是与行进面相互独立的面。另外,本发明并不排除将所有的止挡面设定为封闭面的形态。
作为本发明中的基座部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这样的结构:具有分隔气体室与气体室的前方的外部空间的基座前壁部,将基座前壁部中面向气体室的朝内的面设定为朝向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的输送方向(与上述“气体室的前方”相同的方向)倾斜的锥形面。采用这样的结构,能使在气体室内到达基座部的锥形面而排放到行进面上的气体的气流朝向供给对象物的输送方向,自行进面的输送方向下游端向预定的供给目的地适当地供给到达行进面的输送方向下游端以及下游端附近的供给对象物。
另外,行进部的行进面可以是截面形状为平坦的一条直线状的面,但也可以是将截面形状设定为使与供给对象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凹陷而成的弯曲状或弯折状的面。通过如后者那样将行进面的形状设定为弯曲状或弯折状(例如U字形、V字形或W字形等)的槽状,能在行进面上以将供给对象物排成少数列或1列的状态输送供给对象物,从而能够简便且适当地进行少量且定量地向供给目的地供给供给对象物的高度处理。
在本发明的料斗装置中,当使行进面以行进面的输送方向下游端的位置低于输送方向上游端的位置的方式倾斜时,能够利用供给对象物的自重顺利地进行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的输送,提高供给处理能力。依据供给对象物的尺寸、重量适当地选择·调整行进面的倾斜角度即可,也可以形成为具有能够调整行进面的倾斜角度的机构的料斗装置。作为在本发明中优选的行进面的倾斜角度,可以举出使未自行进面浮起的供给对象物不会因自重在行进面上滑落的程度的倾斜角度。另外,本发明的料斗装置也包含将行进面的倾斜角度设定为,使未自行进面浮起的供给对象物一边因自重在行进面上滑落一边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移动的结构。在此,参照图21,进行如下运算(其中μ为动摩擦系数):
当质量为(m)的工件如图21所示那样在以(θ)的角度朝下倾斜的行进面上下降的情况下,运动方程式为,
算式①:
在浮起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假设动摩擦系数μ=0,因此算式①为,
算式②:
另外,在将工件的初速度设定为0,并将时刻t=0时的移动距离设定为0时,
算式③:
根据算式③,算式②为,
算式④:
根据算式④可知,工件的移动距离x不受工件的质量m的影响,能够根据行进面的倾斜θ、浮起时间t(近似为控制阀的开闭时间)进行推测以及控制。即使在气体供给结束状态下,输送对象物(工件)也会因惯性力而发生滑动,因此给出的算式(算式④)算出的虽然不是准确的值,但也能估算出输送对象物的大概的输送距离。作为一个例子,在以下给出如何导出在行进面的倾斜角度θ为15度的情况下,以100msec的气体供给开启时间(浮起时间)进行了浮起输送时的输送对象物(工件)的移动距离xmm的计算过程,具体为:
在将θ=15°、t=100(msec)分别代入算式④中时,
算式⑤:
这里,g为重力加速度9.80665m/sec2
若对此进行单位换算,则g=9.80665m/sec2·103mm/sec2
=9.80665m/sec2·103·10-3·10-3mm/msec2
=9.80665m/sec2·10-3mm/msec2
若将此代入算式⑤,则
由此,当在倾斜角θ=15°的行进面上以100msec的气体供给开启时间进行了浮起输送的情况下,工件被输送了12.69mm。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气体供给关闭状态下,工件也会因惯性力而发生滑动,因此采用上述方法导出的值用于输送距离的估算。并且,能够利用算式④算出行进面的期望的倾斜角度。
另外,本发明的料斗装置也可以具有气体吹送方向调整部件,该气体吹送方向调整部件将自行进面的下方朝向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吹送的气体的吹送方向,调整为自输送方向上游侧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方向。例如,在不使行进面倾斜为行进面的输送方向下游端的位置低于输送方向上游端的位置而将行进面设定为大致水平的情况下,通过形成为具有气体吹送方向调整部件的结构,能够利用气体使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浮起,并使供给对象物在浮起的过程中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移动。作为气体吹送方向调整部件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如下形态:使用了在板状或片状的材料(基材)上有规则或无规则地形成许多个孔而得到的穿孔加工件。详细而言,可以举出如下形态:将穿孔加工件(气体吹送方向调整板)以使通过穿孔加工材的各孔的气体的气流成为自输送方向上游侧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方向的姿势,配置在与行进部中的面向气体室的面接触或靠近的位置。另外,作为气体吹送方向调整板,也可以采用将各孔的贯穿方向设定为自输送方向上游侧向输送方向下游侧以预定角度倾斜的方向的结构。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将气体供给到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行进面上,利用经由多孔质材料朝向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吹送的气体强制性地使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浮起,从而能够减少起因于供给对象物与行进面的接触的、供给对象物的损伤、破损、污损以及行进面的磨损,而且难以使行进面以及供给对象物带静电,能在行进面上顺利地输送供给对象物,从而能够提高料斗装置的供给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与零件供给器一并表示的整体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料斗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料斗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气体供给部的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图7的箭头A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8的a-a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1是图10的箭头A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a-a剖视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中的气体室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中的气体室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本发明中的一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料斗装置的分解图。
图17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中的气体室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气体室中的气体供给端的配置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气体室中的气体供给端的配置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气体室中的气体供给端的配置例的图。
图21是用于计算在倾斜的行进面上以浮起状态输送的输送对象物的输送距离的参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行进部;1S、气体室;1X、行进面;1Y、侧部止挡面;1Z、后部止挡面;5、基座部;52、基座前壁部;6、气体供给部;H、料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如图1以及图2所示,是向作为供给目的地的零件供给器P供给电子零件等的供给对象物(工件)的装置。另外,图1所示的零件供给器P是通过振动,一边使自料斗装置H供给的供给对象物在螺旋状的输送通路(盘式输送通路P1)上移动,一边向预定的输送目的地(例如未图示的线形给料器等)输送上述供给对象物的装置(盘式给料器)。
零件供给器P包括:存积部P2,其形成在底面且俯视为大致圆形;以及盘式输送通路P1(也称为轨道),其将存积部P2的周缘部的预定部分作为起始端沿内周壁P3上升而形成为倾斜的螺旋状。
存积部P2具有设定为中心侧比径向外侧高的作为朝上的面的载置面P21,该存积部P2在盘P4的振动、收纳在存积部P2内的供给对象物的自重的作用下使载置面P21上的供给对象物向径向外侧移动。在载置面P21上向径向外侧进行了移动的供给对象物到达盘式输送通路P1的起始端,直接通过盘式输送通路P1的起始端而沿盘式输送通路P1移动。
盘式输送通路P1的起始端与存积部P2连续,将作为朝上的面的盘式输送面P11设定为例如朝向径向外侧地向下方倾斜的平坦的面。并且,利用供给对象物由于振动所受到的输送力中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力和盘式输送面P11的倾斜,一边使供给对象物与内周壁P3接触,一边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盘式输送通路P1的终止端侧)地输送供给对象物。构成为,在这样的盘式输送通路P1的预定部位设有排列部件(省略图示),利用排列部件只将预定姿势的供给对象物输送到输送方向下游侧,使不是预定姿势的供给对象物返回(下落)到存积部P2。盘式输送通路P1的终止端以连续的方式与设于未图示的线形给料器的直线状的输送通路(也称为直线轨道)的起始端连接,能将处于排列状态的供给对象物输送(供给)到线形给料器。
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如图1所示,包括贮存供给对象物的料斗箱T和配置在料斗箱T的排出口T1的正下方的行进部1(料斗滑道),料斗装置H是输送自料斗箱T的排出口T1排出到行进部1的行进面1X上的电子零件等供给对象物,而将该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1X的前端(输送方向F下游端)向预定的供给目的地(零件供给器P的存积部P2)供给的装置。
料斗箱T包括圆台形的箱主体T2和自箱主体T2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排出部T3,料斗箱T整体形成为漏斗状。将该料斗箱T以作为排出部T3的下端的排出口T1面向行进部1的行进面1X的姿势被支承。详细而言,借助用于保持排出部T3的上端部附近区域的保持构件H1,将整个料斗箱T支承于支柱H2。因而,能自料斗箱T的排出口T1将供给对象物排出到行进部1的行进面1X上。
行进部1如图1~图5(图2是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是图2所示的料斗装置的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的料斗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所示,将利用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块体构成的行进部主体2作为主体。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孔质材料,例如是通过对由无机物质材料的粉粒体形成的骨料与连结骨料彼此的结合材料(粘合剂)的混合物进行烧结而形成的。作为由无机物质材料的粉粒体形成的骨料的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氧化铝、碳化硅,作为结合材料的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陶瓷结合剂(vitrified)、树脂结合剂、水泥、橡胶以及玻璃等。这样的陶瓷制的多孔质材料能够通过将骨料与结合材料的混合材料投入到成型模具并进行烧结而形成为与模具相对应的成形品。多孔质材料通过烧结工序在内部形成无数的细小气孔,并使内部的细小气孔与在多孔质材料的表面开口的细小气孔与相连而形成空气流路。与机械加工的情况相比,细小气孔的内径明显较小,并且遍布多孔质材料的整个表面形成无数个细小气孔。另外,本发明中的骨料、结合材料的种类不限定于上述的种类,能够应用适当选择的种类。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适当的模具等形成用于构成行进部1的块状的多孔质材料(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块体)。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块体称为“多孔质块体”。
多孔质块体如上所述在内部形成有无数个细小气孔,并且具有使在表面开口的细小气孔与内部的细小气孔相连而形成的空气流路。即,多孔质块体具有能供流体流通(穿透)的内部,并且许多个孔均匀地露出在整个表面。另外,各孔(细小气孔)是供给对象物不会下落到该孔内的微小尺寸,例如,在供给对象物的大小为0603尺寸(0.6mm×0.3mm)的情况下,各孔(细小气孔)的孔径为60μm左右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了具有不存在凹凸的平坦的行进面1X的行进部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行进部1包括具有行进面1X的行进部主体2、位于行进面1X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侧部立起壁部3、以及位于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端的后方立起壁部4。并且,行进部主体2以及侧部立起壁部3由多孔质块体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侧设定为“前侧”,将输送方向F的上游端侧设定为“后侧”,将俯视时与供给对象物的输送方向F正交的方向设定为宽度方向W(左右方向)。
行进部主体2形成为平板状,且只将朝上的面2a以及底面2b设定为具有通气性的通气面,将除此以外的面,即左右两侧面2c、前表面2d以及后表面2e设定为封闭面。作为设定为封闭面的具体的处理,可以举出在作为对象的面上涂敷粘接剂的掩蔽处理、将不具有通气性的板以与作为对象的面紧密接触的状态固定在该面上的处理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的是掩蔽处理。
侧部立起壁部3分别沿行进部主体2的朝上的面2a的一对长边(与供给方向一致的边)配置。左右一对的侧部立起壁部3中的隔着行进面1X彼此面对的内侧面3s,是用于限制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1X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向行进面1X外飞出的侧部止挡面1Y。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将各侧部立起壁部3中的与行进部主体2的朝上的面2a接触的底面3b和内侧面3s(侧部止挡面1Y)设定为通气面,将除此以外的面,即朝上的面3a、外侧面3c、前表面3d以及后表面3e设定为封闭面。侧部立起壁部3的长度尺寸与行进部主体2的长度尺寸(沿输送方向F去的尺寸)相同。另外,行进面1X的宽度尺寸由左右一对的侧部止挡面1Y规定。
后方立起壁部4由利用不具有通气性的原料(例如金属、塑料等)构成的块体构成。后方立起壁部4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行进部主体2的宽度尺寸相同,并且被固定为与行进部主体2的后表面2e以及侧部立起壁部3的后表面3e接触或靠近的状态(参照图4以及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后方立起壁部4的朝上的面4a比侧部立起壁部3的朝上的面3a高,后方立起壁部4的底面4b比行进部主体2的底面2b低的姿势配置后方立起壁部4。后方立起壁部4中的面向行进面1X的前表面4d是用于限制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端向行进面1X外飞出的后部止挡面1Z。
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包括:基座部5,其配置在行进部1的下方,并且具有至少朝向行进部1开口的气体室1S;以及气体供给部6,其能向气体室1S供给气体。
基座部5形成为由不具有通气性的原料(例如不锈钢)形成的板状,如图3以及图5所示,具有在上方以及后方成为开口的气体室1S。基座部5包括:基座底壁部51,其分隔气体室1S与气体室1S的下方的外部空间;基座前壁部52,其在基座底壁部51的前缘比基座底壁部51向上方突出,并且分隔气体室1S与气体室1S的前方的外部空间;以及基座侧壁部53,其在基座底壁部51的左右两侧缘比基座底壁部51向上方突出,并且分隔气体室1S与气体室1S的侧部的外部空间。并且,将基座前壁部52中面向气体室1S的朝内的面设定为朝向上方逐渐向前倾斜的锥形面5T。由此,在气体室1S到达基座前壁部52的朝内的面(锥形面5T)而排放到行进面1X的气体的气流,成为具有供给对象物的输送方向F的成分的气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座前壁部52中的面向气体室1S的锥形面5T设定为沿宽度方向W起伏的形状(波浪状)。由此,能将到达了气体室1S内作为基座前壁部52的朝内的面的锥形面5T的气体,没有遗漏地排放到行进面1X的供给下游端及其附近部分的整个宽度方向W上。基座部5的长度尺寸与行进部主体2以及侧部立起壁部3的长度尺寸(沿输送方向F去的尺寸)相同,以基座底壁部51成为与后方立起壁部4的底面2b相同的高度位置的姿势配置基座部5。
并且,气体室1S和气体室1S的上方的空间被行进部主体2分隔,气体室1S和气体室1S的后方的外部空间被后方立起壁部4分隔。
利用螺栓N将行进部1固定在这样的基座部5上。详细而言,将螺栓N插入到形成于左右一对的侧部立起壁部3以及行进部主体2的彼此沿高度方向连通的螺栓插入孔n内,并与基座部5的内螺纹5n螺纹配合,从而将行进部1固定在基座部5上(参照图2以及图3)。另外,利用螺栓N将后方立起壁部4固定在行进部1以及基座部5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中,在后方立起壁部4中的面向气体室1S的部分形成有能够收纳气体供给部6的气体输入端(气体供给喷嘴62的前端部分)的空心部41。
气体供给部6例如如图6所示,包括气体供给源61(压缩机)、气体供给喷嘴62、适当地配置在气体供给源61与气体供给喷嘴62之间的配管63、过滤器64、调节器65、控制阀66以及速度控制器67。过滤器64安装在空气压配管的中途,用于去除垃圾、排泄水(水分),供给干净的压缩空气,调节器65(减压阀)将自气体供给源61送出的压缩空气调节为适当的压力并使该压缩空气稳定。控制阀66是接通/断开式的控制阀,速度控制器67用于控制气体的流量。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多根(在图示的例子中是2根)气体供给喷嘴62面向气体室1S的结构。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以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前端)位于比输送方向F的上游端(后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将行进部1配置为倾斜了预定角度(在图示的例子中是10°)的姿势。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在将行进部1以及基座部5组装为一体的状态下,将后方立起壁部4固定在支承构件H3上。该支承构件H3以能调整高度的状态固定在与保持料斗箱T的保持构件H1共用的支柱H2上。
说明以上这样的结构的料斗装置H的使用方法以及作用
在实际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的情况下,首先调整从料斗箱T的排出口T1到行进面1X的高度尺寸。即,考虑到自料斗箱T的排出口T1排出到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会在行进面1X上弹跳,或者暂时停滞并堵在被排出到的那个场所,要调整从料斗箱T的排出口T1到行进面1X的高度尺寸,以使这种供给对象物不碰到料斗箱T的排出口T1。
另外,调整从料斗箱T的排出口T1到气体室1S的气体输入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气体供给喷嘴62的前端)的距离。这是为了避免如下现象(工件剩余)的发生的调整:在气体室1S,自气体输入端喷射的气体很难蔓延到气体输入端的附近,气体便不会到达与该难以蔓延到的区域相对应的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因此供给对象物残留在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端及其附近。将料斗箱T的排出口T1设定在距气体输入端向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以预定尺寸分开的位置。
然后,在做完了上述这些调整后,当利用适当的操作开启气体供给部6的气体供给状态时,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自气体供给源61经由气体供给喷嘴62朝向基座部5的气体室1S地供给气体。并且,供给到气体室1S内的气体自作为通气面的行进部主体2的底面2b、即面向气体室1S的面穿透作为多孔质块体的行进部主体2而流入行进部主体2的内部,并自作为通气面的行进面1X排放到外部空气内(参照图2)。另外,自作为通气面的行进部主体2的底面2b穿透作为多孔质块体的行进部主体2而流入行进部主体2的内部的气体的一部分,自与作为通气面的行进面1X接触的侧部立起壁部3的底面3b穿透作为多孔质块体的侧部立起壁部3而流入侧部立起壁部3的内部,并自作为通气面的侧部止挡面1Y排放到外部空气内。
另外,由于将作为多孔质块体的行进部主体2中的仅朝上的面2a以及底面2b设定为具有通气性的通气面,将除此以外的面,即左右两侧面2c、前表面2d以及后表面2e设定为封闭面,因此能够防止·抑制自行进部主体2中的面向气体室1S的底面2b通过行进部主体2而流入行进部主体2的内部的气体,穿透行进部主体2的两侧面2c、前表面2d以及后表面2e而泄漏到外部的事态的发生。
另外,由于将作为多孔质块体的侧部立起壁部3中的仅底面3b以及侧部止挡面1Y设定为具有通气性的通气面,将除此以外的面,即外侧面3c、前表面3d以及后表面3e设定为封闭面,因此能够防止·抑制自侧部立起壁部3中的底面3b通过侧部立起壁部3而流入侧部立起壁部3的内部的气体,穿透侧部立起壁部3的外侧面3c、前表面3d以及后表面3e而泄漏到外部的事态的发生。
采用以上这样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能使自气体供给部6供给到基座部5的气体室1S内的气体,遍及作为多孔质块体的整个行进部主体2以及侧部立起壁部3,并能只从行进面1X以及面向行进面1X的面(侧部止挡面1Y)排放该气体。结果,自料斗箱T的排出口T1排出到行进面1X中靠近输送方向F的上游端侧的位置的供给对象物,在自气体室1S喷射到行进面1X上的气体的作用下自行进面1X浮起。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由于使行进面1X沿输送方向F以预定角度倾斜,因此因重力而欲沿输送方向F滑落的力作用于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行进面1X的倾斜角度设定为使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不会因自重滑落而是留在行进面1X上的角度。即,设定为在停止了由气体供给部6进行的气体的供给的状态(气体供给结束状态)下,供给对象物不会自行进面1X浮起而停止在行进面1X上。在这样的设定下,在成为气体供给开启状态时,供给对象物在气体的作用下自行进面1X上浮起,因重力向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移动。因而,通过反复进行在适当的时机切换气体供给开启状态和气体供给结束状态的处理,能使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朝向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移动,从而能将到达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及其附近的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向预定的供给目的地(图1所示的零件供给器P的存积部P2)适当地进行供给。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通过利用多孔质块体构成行进面1X,并且将自气体供给部6供给的气体经由多孔质块体从下方吹送到自料斗箱T的排出口T1排出到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从而在行进面1X上产生使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1X浮起的气流,能够一边强制性地使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1X暂时浮起,一边输送供给对象物。结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与使供给对象物保持与行进面1X接触的状态在行进面1X上移动的形态相比,能够减少在行进面1X上移动的供给对象物与行进面1X接触的机会以及时间,从而有效地防止·抑制供给对象物的损伤、破损、污损、行进面1X的磨损的发生,也能减少输送中的供给对象物以及行进面1X的静电(摩擦带电、接触带电以及剥离带电),使起因于供给对象物与行进面1X的磨擦的供给对象物以及行进面1X的削屑、灰尘难以附着在供给对象物以及行进面1X上,从而能够消除·抑制由静电导致发生的输送供给处理能力的下降这样的不良情况,在行进面1X上顺利地向预定的供给目的地供给供给对象物。
特别是,与利用来自励振源的振动输送供给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的以往的料斗装置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不必设置对行进面1X赋予振动的励振机构以及励振源,因此能够简化构造以及节省空间(使装置小型化以及节省成本),并且与调整由励振源进行的行进面1X的振动的控制相比,能以简易的气体供给量的控制输送供给供给对象物。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应用了行进部1,该行进部1包括行进部主体2和侧部立起壁部3,上述行进部主体2具有行进面1X,上述侧部立起壁部3规定行进面1X的宽度尺寸,并且防止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1X的两侧下落到行进面1X的外部,利用多孔质材料构成上述行进部主体2以及侧部立起壁部3,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将行进部主体2的行进面1X以及面向气体室1S的面(底面2b)、侧部立起壁部3的底面3b以及侧部止挡面1Y(内侧面3s)设定为具有通气性的通气面,将行进部主体2的两侧面2c、前表面2d、后表面2e、侧部立起壁部3的外侧面3c、前表面3d以及后表面3e设定为封闭面。结果,能使自气体供给部6供给到基座部5的气体室1S内的气体自行进部主体2中的面向气体室1S的面(底面2b)通过行进部主体2的内部只自行进面1X以及侧部立起壁部3的侧部止挡面1Y排放出,防止·抑制气体自设定为封闭面的各面漏出的事态(漏气)的发生,能将供给到气体室1S内的气体高效地排放到行进面1X上,避免无助于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的浮起的气体的浪费,提高料斗装置H的供给处理能力。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侧部立起壁部3中的面向行进面1X的侧部止挡面1Y设定为通气面,因此能自侧部止挡面1Y排放气体。由此,能够防止·抑制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紧贴于侧部止挡面1Y而发生停滞的事态的发生。另外,通过使细小气孔露出于侧部止挡面1Y,使侧部止挡面1Y成为不光滑的面(粗糙的面),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难以紧贴于侧部止挡面1Y,较佳。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具有分隔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端与行进面1X的后方的外部空间的后方立起壁部4,后方立起壁部4的前表面4d作为用于防止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向行进面1X的后方下落的后部止挡面1Z发挥功能。由此,能够防止自料斗箱T的排出口T1排出到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端下落到外部的事态的发生。
在将基座部5中的基座前壁部52中面向气体室1S的朝内的面沿与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的输送方向F正交的方向设定为立起面的形态时,在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及其附近部分自下方吹送到供给对象物的气体的气势,比在其他部分自下方吹送到供给对象物的气体的气势强很多,从而可能发生如下这样的不良情况:到达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及其附近部分的供给对象物,比未到达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及其附近部分的供给对象物浮起得高而越过侧部止挡面1Y下落到外部。
考虑到这样的不良情况,在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中,将基座部5中的分隔气体室1S与气体室1S的前方的外部空间的基座前壁部52中面向气体室1S的朝内的面,设定为朝向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的输送方向F倾斜的锥形面5T。由此,在气体室1S内到达基座前壁部52的锥形面5T而排放到行进面1X上的气体的气流,成为朝向供给对象物的输送方向F的气流而被排放到行进面1X上。结果,在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及其附近部分自下方吹送到供给对象物的气体的气势,与在其他部分自下方吹送到供给对象物的气体的气势为相同程度,从而能够防止·抑制到达了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及其附近部分的供给对象物浮起至越过侧部止挡面1Y的高度的事态的发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中,以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位于低于输送方向F的上游端的位置的方式使行进面1X倾斜,因此能够利用供给对象物的自重顺利地进行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的输送。
第2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如图7~图9(图8是图7的A方向剖视图,图9是图8的a-a剖面)所示,在应用了具有截面形状为大致U字形的槽状的行进面1X的行进部1的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不同。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对于具有与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行进部1将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行进部主体2作为主体,使形成在行进部主体2的朝上的面上的槽状的行进面1X的全部或一部分由弯曲面1W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的是如下的行进面1X:行进面1X中的位于最低的位置的面(底部)设定为平坦的面,自该平坦的面的左右两侧立起的面设定为曲面,整体能被看作弯曲面1W。另外,虽未图示,也可以利用曲面形成整个槽状的行进面,设定为在行进面的截面形状不显现出直线部分的行进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图9所示的整个槽状的部分视为行进面1X,也可以将槽状的部分中从位于最低位置的位置(底部)到预定高度位置的部分视为行进面,将比该行进面靠上方的面视为面向行进面并且防止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的侧部下落到外部的事态的发生的侧部止挡面。在后者的情况下,能将本实施方式的行进部主体2看作一体地具有行进面以及侧部止挡面。
并且,只将行进部主体2中的截面形状为大致U字形的槽状的整个行进面1X和底面2b(面向气体室1S的面)设定为通气面,将除此以外的面设定为封闭面。
具有这样的行进部1的料斗装置H也能与第1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同样地,使自气体供给部6供给到基座部5的气体室1S的气体经由利用多孔质块体构成的行进部主体2的底面2b(面向气体室1S的面)而遍及行进部主体2的整个内部,并只自大致U字形的槽状的行进面1X排放出去。因而,通过反复进行在适当的时机切换气体供给开启状态和气体供给结束状态的处理,能使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朝向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地移动。特别是,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通过将行进面1X设定为弯曲面1W,能在行进面1X上将供给对象物排成一列或多列地进行输送,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将供给对象物少量且定量地向供给目的地供给的处理。
第3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如图10~图12(图11是图10的A方向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a-a剖面)所示,在应用了具有截面形状为大致V字形的槽状的行进面1X的行进部1的这一点上,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不同。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对于具有与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行进部1具有分别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行进部主体2和侧部立起壁部3,能将形成于行进部主体2的朝上的面的形成为槽状的整个弯折面1K视为行进面1X。利用适当的固定部件(例如螺栓N)将具有面向行进面1X的侧部止挡面1Y的侧部立起壁部3与行进部主体2一起固定在基座部5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将行进部主体2中的包括弯折面1K在内的整个朝上的面以及位于与朝上的面相反的一侧的底面2b(面向气体室1S的面)、和侧部立起壁部3中的侧部止挡面1Y(内侧面)设定为通气面,将除此以外的面设定为封闭面。
具有这样的行进部1的料斗装置H也能与第1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同样地,使自气体供给部6供给到基座部5的气体室1S内的气体遍及由多孔质块体构成的整个零件(行进部主体2、侧部立起壁部3),并只自弯折面1K以及侧部止挡面1Y排放出去。因而,通过反复进行在适当的时机切换气体供给开启状态和气体供给结束状态的处理,能使行进面1X上的供给对象物朝向输送方向F的下游端移动。特别是,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H,通过将行进面1X设定为弯折面1K,能在行进面1X上将供给对象物排成一列或多列地进行输送,容易地进行将供给对象物少量且定量地向供给目的地供给的处理。
其他的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为如下这样的料斗装置:如图13所示,在将气体供给部6的气体输入端(气体供给喷嘴61的前端部分)设定为面向分隔气体室1S与气体室1S的后方的外部空间的面1Sb(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后方立起壁部4的前表面4d中的面向行进面1X的面作为后部止挡面1Y发挥功能,后方立起壁部4的前表面4d中的比面向行进面1X的面靠下方的面作为分隔气体室1S与气体室1S的后方的外部空间的面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将分隔气体室1S与气体室1S的后方的外部空间的面(气体室后方分隔面1Sb)设定为俯视为曲面状(半圆弧状、局部圆弧状)或俯视为弯折状(V字形)。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与将气体输入端所面对的面1Sb设定为俯视为一条直线状的形态(参照图14)相比,容易使气体连气体室1S内的气体难以蔓延到的气体输入端周边也能到达。另外,图14所示的气体室1S的气体室后方分隔面1Sb、气体室侧部分隔面1Sc(分隔气体室1S与气体室1S的侧方的外部空间的面)以及气体室前方分隔面1Sa(分隔气体室1S与气体室1S的前方的外部空间的面),均被设定为沿与气体室S1的底面1Sd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向立起的面。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具有气体室后方分隔面1Sb的零件(基座部5)与具有后部止挡面1Z的零件(后方立起壁部4)是相互独立的,在气体室后方分隔面1Sb与后部止挡面1Z之间配置有具有行进面1X的行进部主体2。在该情况下,若将后部止挡面1Z设定为与气体室后方分隔面1Sb的俯视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并将后部止挡面1Z与气体室后方分隔面1Sb设定为在俯视的情况下对齐或大致对齐,则向行进面1X进行的气体供给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图15以及图16中,例示了将具有后部止挡面1Z的后方立起壁部4和具有侧部止挡面1Y的侧部立起壁部3形成为一体的形态,但上述各立起壁部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零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谋求使供给到气体室的气体量增多,进而增大使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浮起的力,作为气体供给部,也可以应用具有多个面向气体室1S的气体输入端(例如气体供给喷嘴)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应用具有一个气体输入端的结构来作为气体供给部。
另外,为了易于使气体遍及气体室内的气体输入端周边,也可以应用将气体室后方分隔面设定为整体向后方倾斜的面(弯曲面或平坦的面)的气体室。此外,也可以应用将气体室侧部分隔面设定为整体向侧部倾斜的面(弯曲面或平坦的面)的气体室。如图17所示,通过将气体室1S的气体室后方分隔面1Sb、气体室侧部分隔面1Sc设定为倾斜的面,能使气体室1S内的气体的量也没有遗漏地遍及气体室后方分隔面1Sb及其附近区域、气体室侧部分隔面1Sc及其附近区域,谋求排放到行进面上的气体量均匀化。另外,在图17中,例示了将气体室前方分隔面1Sa(分隔气体室1S与气体室1S的前方的外部空间的面)设定为整体向前方倾斜的面的形态。
当然,本发明的料斗装置也包含如下形态:如图14所示,具有气体室后方分隔面1Sb、气体室侧部分隔面1Sc以及气体室前方分隔面1Sa均未设定为倾斜面的气体室1S。
如图18所示,气体室1S中面向气体供给部6的气体输入端(气体供给喷嘴62的前端部分)的面,也可以是除了与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端相对应的面(气体室后方分隔面1Sb)以外的面,例如可以是与行进面1X的输送方向F正交的面(气体室侧部分隔面1Sc),另外如图19所示也可以是气体室1S的底面1Sd。
此外,如图20所示,也可以将多个气体输入端(气体供给喷嘴62的前端部分)设定为分别面向气体室1S的不同的面(在图示的例子中是气体室后方分隔面1Sb和气体室侧部分隔面1Sc,但例如也可以是气体室后方分隔面1Sb与底面1Sd等的组合)。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代替以开启和结束来切换来自气体供给部的气体供给状态的处理,而构成为在将气体供给状态维持成开启不变的状态下,通过适当地调整而使供给量的强弱发生变化的处理,改变供给对象物在行进面上浮起的高度程度,使供给对象物朝向行进面的输送方向下游端移动。
另外,也可以是以行进面水平的姿势配置行进部的料斗装置。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成为具有气体吹送方向调整部件的料斗装置,该气体吹送方向调整部件将自行进面的下方朝向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地吹送的气体的吹送方向,调整为自输送方向上游侧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去的方向。作为气体吹送方向调整部件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如下形态:使用了在板状或片状的材料(基材)上有规则或无规则地形成许多个孔而得到的穿孔加工件。详细而言,可以举出如下形态:将穿孔加工件(气体吹送方向调整板)以使通过穿孔加工件的各孔的气体的气流成为自输送方向上游侧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方向的姿势,配置在与行进部中的面向气体室的面接触或靠近的位置。
行进部的侧部立起壁部与具有行进面的零件(行进部主体)可以为一体,也可以相互独立。另外,本发明也包含将行进部的侧部止挡面和后部止挡面这两者或任一者设定为封闭面的结构、将行进部的侧部止挡面和后部止挡面这两者设定为通气面的结构。
在将后部止挡面设定为通气面的情况下,只要利用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块体构成具有后部止挡面的零件,并设定为将穿透该多孔质块体而流入该多孔质块体的内部的气体自作为通气面的后部止挡面排放到外部空气即可。另外,为了防止气体自除了后部止挡面以外的面泄漏到外部,优选的是,将具有后部止挡面的多孔质块体的适当的面设定为封闭面。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行进部主体只将朝上的面以及底面设定为具有通气性的通气面,将除此以外的面,即左右两侧面、前表面以及后表面设定为封闭面,但也可以在朝上的面以及底面的基础上加之将前表面设定为通气面,并将左右两侧面和后表面设定为封闭面。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料斗装置也可以具有离子发生器(省略图示),该离子发生器朝向在来自气体供给部的气体的作用下自行进面浮起了的供给对象物以及浮起了的供给对象物的周边喷射离子化空气。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离子发生器向浮起了的供给对象物以及该浮起了的供给对象物的周边喷射离子化空气,能向包括在即将浮起之前一直与行进面接触的面在内的整个供给对象物可靠地吹送离子化空气,并且也能向浮起了的供给对象物在即将浮起前一直接触的行进面的预定区域吹送离子化空气。而且,能将朝向浮起了的供给对象物喷射离子化空气的离子发生器,共用为向位于浮起了的供给对象物的周边的行进面喷射离子化空气的离子发生器,因此与分别单独地设置向供给对象物喷射离子化空气的离子发生器、和向整个行进面的广大范围喷射离子化空气的离子发生器的形态相比,在能够谋求零件数量的削减以及低成本化的方面是有利的。
而且,采用具有离子发生器的料斗装置,利用自下方经由多孔质块体向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喷射的来自气体供给源的气体,在行进面上形成使供给对象物自行进面浮起的气流,利用离子发生器向放置在这样的气流中的供给对象物喷射的离子化空气的气流成为改变供给对象物周围的风压分布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多个供给对象物彼此因静电或粘着性等附着在行进面上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改变供给对象物周围的压力分布,引发各供给对象物的彼此不同的无规则的动作,从而能够期待将供给对象物彼此的附着状态解除。
另外,在应用离子化空气作为自气体供给部供给的气体时,在自气体供给部供给的离子化空气的作用下自行进面浮起了的供给对象物在该时刻处于被吹送离子化空气的状态,能够迅速将静电中和去除,实现输送处理能力的进一步的提高。
本发明的料斗装置的预定的供给目的地不限定于具备贮存功能的零件供给器,也可以是不具备贮存功能的零件供给器、计量器。
此外,本发明的料斗装置也可以不具有料斗箱。
基座部可以由金属制成,也可以由塑料制成。在行进部具有侧部立起壁部或后方立起壁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块体构成上述各立起壁部的两者或一者,或者也可以利用金属、塑料制成上述各立起壁部的两者或一者。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代替形成为块状、板状的多孔质材料,或在该种多孔质材料的基础上例如加之利用形成为片状的多孔质材料构成行进面。
另外,供给对象物可以是电子零件或食品等除电子零件以外的物品。
除此以外,各部分的具体结构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5)

1.一种料斗装置,该料斗装置在行进面上沿预定方向对排出到所述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进行输送而向预定的供给目的地供给,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斗装置包括:
行进部,其具有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所述行进面;
基座部,其配置在所述行进部的下方,并且具有至少朝向所述行进部开口的气体室;以及
气体供给部,其能向所述气体室供给气体,
所述料斗装置构成为将自所述气体供给部供给到所述气体室的气体经由所述多孔质材料向所述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喷射,从而能使供给对象物自所述行进面浮起,并且构成为通过调整来自所述气体供给部的气体供给量,在所述行进面上沿预定方向输送供给对象物而向预定的供给目的地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斗装置,其中,
所述行进部具有止挡面,该止挡面面向所述行进面,并且限制供给对象物自所述行进面的除输送方向下游端以外的区域向行进面外飞出,只将露出在外部的外表面中的所述行进面、面向所述气体室的面以及止挡面设定为具有通气性的通气面,将其他的面设定为不具有通气性的封闭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料斗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部具有分隔所述气体室与所述气体室的前方的外部空间的基座前壁部,将所述基座前壁部中面向所述气体室的朝内的面设定为朝向所述行进面上的供给对象物的输送方向倾斜的锥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料斗装置,其中,
所述行进面具有使与供给对象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凹陷而成的弯曲状或弯折状的截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料斗装置,其中,
使所述行进面以所述行进面的输送方向下游端的位置低于输送方向上游端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CN201810023737.3A 2017-05-19 2018-01-10 料斗装置 Withdrawn CN1089461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9848 2017-05-19
JP2017099848A JP2018193212A (ja) 2017-05-19 2017-05-19 ホッ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46171A true CN108946171A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95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23737.3A Withdrawn CN108946171A (zh) 2017-05-19 2018-01-10 料斗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193212A (zh)
KR (1) KR20180127166A (zh)
CN (1) CN108946171A (zh)
TW (1) TW2019005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8249A (zh) * 2019-12-16 2021-06-18 日特高精有限公司 零件供给用漏斗及具备零件供给用漏斗的零件供给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3478A1 (ja) * 2022-05-30 2023-12-07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粉粒体移送装置及び工作機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90390U (zh) * 1973-12-22 1975-07-30
JP3171072B2 (ja) * 1995-11-14 2001-05-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の取扱装置、取扱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12153446A (ja) * 2011-01-24 2012-08-16 Ntn Corp ホッパ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8249A (zh) * 2019-12-16 2021-06-18 日特高精有限公司 零件供给用漏斗及具备零件供给用漏斗的零件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93212A (ja) 2018-12-06
KR20180127166A (ko) 2018-11-28
TW201900505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1939B (zh) 研磨装置以及研磨方法
CN108946171A (zh) 料斗装置
US7108123B2 (en) Contact-free plate conveyor
TW202004984A (zh) 氣體浮上工件支持裝置
KR20100056988A (ko) 연마재 회수 시스템을 갖는 블라스트 가공 방법 및 장치, 박막 태양전지 패널의 가공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가공된 박막 태양전지 패널
KR101576653B1 (ko) 진동이나 충격을 이용한 과립 또는 미세분말의 정량공급장치
PT1440005E (pt) Aparelho e método para fornecer pequenas quantidades de partículas
JP2006347719A (ja) 気体浮上ユニット及び気体浮上搬送装置
ATE471868T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bgabe von kleinen partikelmengen
JP2007024421A (ja) ミスト発生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7685994A (zh) 振动盘送料器
US201300989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conductive balls
TWI415695B (zh) 乾洗器以及乾洗系統
JP2007026871A (ja) 静電気除去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る半導体素子の供給および/または搬送装置、粉体の供給および/または搬送装置
KR101590002B1 (ko) 응집방지유닛이 구비된 균일 미세분말 연속 공급장치
US1051846A (en) Atomizer.
CN107555097A (zh) 振动输送装置
RU87413U1 (ru) Вибрационный питатель
JP2007022780A (ja) 振動式部品供給装置
JP2006142221A (ja) 風力選別装置
JP6396791B2 (ja) 粉粒体散布装置及び粉粒体の散布方法
JP2009149428A (ja) 物品整列装置
JP2007222792A (ja) 傾斜式選別機
JP4873798B2 (ja) 直圧式ブラスト加工装置における微粉研磨材圧送方法、微粉研磨材圧送手段、及び前記微粉研磨材圧送手段を備えた微粉研磨材供給装置
JP2596450B2 (ja) 液体又は溶融体の微粒子より成る煙霧体の密度の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