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3807B - 搬送物分離機構及具備該機構之搬送裝置 - Google Patents

搬送物分離機構及具備該機構之搬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3807B
TWI433807B TW100104725A TW100104725A TWI433807B TW I433807 B TWI433807 B TW I433807B TW 100104725 A TW100104725 A TW 100104725A TW 100104725 A TW100104725 A TW 100104725A TW I433807 B TWI433807 B TW I4338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ance
outlet
transport
container
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4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6294A (en
Inventor
Tomoyuki Kojima
Masayuki Nishida
Takayuki Yamauchi
Katsuyoshi Kodera
Taro Mimura
Jyunichi Hara
Yutaka Yamada
Yasuhiro Minagawa
Yuki Kiuchi
Original Assignee
Daishin Co Ltd
Tokyo We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shin Co Ltd, Tokyo We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sh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26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6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3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38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65G47/1407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 B65G47/1478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pick-up devices, the container remaining immobile
    • B65G47/1485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pick-up devices, the container remaining immobile using suction or magnetic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34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 B65G47/46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and distributing, e.g. automatically, to desired p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8Separating or stopping elements, e.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Description

搬送物分離機構及具備該機構之搬送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搬送物分離機構及具備該機構之搬送裝置,尤其關於一種於搬送電子零件之情形時適當地將搬送物彼此分離之機構。
通常,為將電子零件等搬送物供給至各種處理裝置或檢測裝置等,使用有零件給料器(振動式搬送裝置)。該零件給料器包括:具有具備螺旋狀軌道之碗狀搬送體的碗型給料器、或具備直線狀軌道之線性給料器等,一面將無規則地集合之多個搬送物沿搬送路徑(軌道)搬送,一面使搬送物最終排列成一行而進行供給。
於如上所述般搬送多個搬送物時,存在如下情形:若搬送物之至少一部分具有黏著性或搬送物帶有靜電,則藉由搬送物間彼此黏附成塊而無法有效率地移行成排列狀態。於此種情形時,有時例如以下之專利文獻1所記載般設置工件分離機構1,該工件分離機構1係於搬送路徑之底面(搬送面)形成空氣噴出口20,並且於該空氣噴出口20之上方設置具備網體16之搬送物承接件15而成。藉由設置該工件分離機構1,而利用藉由自上述空氣噴出口20噴出壓縮空氣,將工件W向上方吹起而碰撞網體16或落下時之衝擊而使工件W分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024809號公報
然而,於具備上述先前之工件分離機構1之零件給料器中,存在如下情形:於多個工件W以密集之狀態到達上述空氣噴出口20上時,通過之工件W之一部分未藉由自空氣噴出口20噴出之空氣而向上方被吹起,未對工件W實施充分之分離處理,或一部分工件W直接以未進行處理之狀態通過。即,根據相對於空氣噴出口20之開口位置,工件W之相對位置關係或工件之姿勢等,工件W之飛散強度或飛散方向存在偏差,因此難以對所有工件實施均質之分離處理。又,若為了消除該分離處理之不足而過大地設定空氣量或氣壓,則存在工件W碰撞網體16或藉由其斥力而落下至軌道上時,遭受較大之衝擊而受到損壞之情形。
因此,本發明係解決上述問題者,其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將搬送物較先前更確實且均勻地分離之搬送物分離機構、及使用該機構之搬送裝置。
鑒於此種情況,本發明之搬送物分離機構之特徵在於具備:通氣管路,其具備搬送物之導入口及導出口;搬送物收容器,其於容器內部開設上述導出口,並且具有與上述導出口對向且相對於外部具備通氣性之分離用網體、及排出上述搬送物之排出口,將自上述導出口所導出之上述搬送物暫時收容並自上述排出口排出;及氣流產生手段,其藉由於上述通氣管路產生自上述導入口向上述導出口之氣流,而使上述搬送物自上述導入口導入,並自上述導出口導出後碰撞上述分離用網體。
根據該發明,藉由利用氣流產生手段所產生之氣流,使搬送物自通氣管路之導入口導入並通過內部,自導出口導出而碰撞分離用網體,因此,即便數個搬送物藉由黏著性或靜電等而結合,搬送物亦可利用於搭乘氣流而通過通氣管路之內部之過程中受到之衝擊、或因碰撞與導出口對向之分離用網體而受到之衝擊彼此分離,最終自搬送體收容器之排出口排出。因此,藉由使搬送物通過通氣管路而碰撞網體,可對導入至通氣管路之內部之所有搬送物實施分離處理,並且於搭乘氣流而通過通氣管路內時或向網體碰撞時,可充分地賦予衝擊,故而可將搬送物較先前更確實且均勻地進行分離。尤其,搬送物係藉由氣流而自通氣管路之內部向分離用網體導出,因此不存在於如先前般藉由氣流將工件吹起時,飛散距離或飛散方向存在偏差而向網體之碰撞態樣變得不均勻之情形,因此可確實且均勻地碰撞分離用網體。
於本發明中,上述氣流產生手段較佳為具有氣流噴射器構造,該氣流噴射器構造係藉由自上述通氣管路之中途位置向上述導出口吹入氣流,而獲得自上述導出口之上述搬送物之導出力,並且產生朝向上述導入口之上述搬送物之抽吸力。藉此,可使搬送物確實地搭乘氣流而自上述中途位置向導出口送出,並且可利用自中途位置吹入之氣流而於通氣管路之上游側所產生之負壓,產生朝向導入口之抽吸力。因此,可藉由朝向導入口之抽吸力一面避免對周圍之影響,一面將搬送物吸入至通氣管路之內部,又,不使所吸入之搬送物飛散而可搭乘氣流進行搬送後向網體碰撞,而實施分離處理,因此,可防止如先前方法般根據空氣噴出口之開口位置與搬送物之相對位置關係或搬送物之姿勢,飛散距離或飛散方向存在偏差而使向網體之碰撞態樣變得不均勻,從而可進行更確實且均勻之分離處理。又,藉由簡易之構造,而可於通氣管路整體產生所需之氣流。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於上述氣流噴射器構造之上游側,進而具有構成上述通氣管路之一部分之導入管,且於上述導入管之前端設置有上述導入口。藉此,由於以導入管構成通氣管路之上游側部分,而無需於搬送體本身設置穿孔部分等,從而搬送體之形狀或構造等變得難以受到限制,因此可相對自由地設定或變更導入口之位置。於該情形時,上述導入口較理想的是以與上述搬送物之搬送面為非接觸之狀態下於搬送路徑上開口。藉此,搬送體之形狀或構造可完全不受限制而設定或變更導入口之位置,從而亦容易對搬送體附加搬送物分離機構。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通氣管路之至少一部分以由介電質所構成之管材構成,且使該管材之外面接觸電性接地之導電材料。通常,於由管材(例如,上述導入管)構成通氣管路之至少一部分之情形、且於由介電質構成該管材時,有如下之虞:藉由通氣管路與搬送物之摩擦而使通氣管路與搬送物一併帶電,並且搬送物藉由靜電力變得易於吸附於通氣管路之內面,而使搬送物之搬送受到阻礙。然而,藉由如上所述般使電性接地之導電材料接觸於管材之外面,可降低管材之管壁所帶之靜電,因此可構成為搬送物之搬送變得難以受到阻礙。於該情形時,上述導電材料較理想的是於上述管材之外表上,沿管路方向捲繞成螺旋狀。藉此,可遍及管路方向之較廣之範圍而使導電材料接觸於管材之外面,因此可提高電性接地效果,並且藉由將導電材料之一部分電性接地即可,因此可簡易地構成。
於本發明中,上述搬送物收容器較佳為具有設置有上述分離用網體之側部、及形成有上述排出口之底部。藉此,由於側部設置有分離用網體並於底部設置有排出口,而自導出口所導出之搬送物碰撞分離用網體後向底部落下,因此可藉由重力順利地排出搬送物。
於該情形時,上述底部較佳為具有朝向上述排出口且向下方傾斜之傾斜導引面。藉此,於碰撞分離用網體後向底部落下之搬送物,係藉由傾斜導引面而朝向排出口導引,因此可更順利地自排出口排出搬送物。
又,較佳為於上述底部,設置有相對於外部具備通氣性之底部網體。藉此,自導出口放出之氣流可自底部網體向外部流出,藉此氣流變得難以集中於排出口,因此可避免藉由氣流而將搬送物以過快之速度自排出口排出等,從而可防止由所排出之搬送物之飛散所引起之搬送效率的下降。
進而,較佳為於上述搬送物收容器之上部設置有相對於外部具備通氣性之上部網體。藉此,自導出口所放出之氣流可通過上部網體向上方流出,藉此可減少朝向底部之氣流,因此可避免藉由氣流而將搬送物以過快之速度自排出口排出,從而可防止由所排出之搬送物之飛散所引起之搬送效率的下降。
通常,於搬送物收容器之側部設置有分離用網體,並且於底部形成有排出口之搬送物收容器中,較佳為於其上部及下部之至少一方,設置有相對於外部具有通氣性之網體。藉此,可防止氣流向排出口集中,因此可獲得與上述相同之作用效果。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於上述搬送物收容器中設置規制板,該規制板係介隔於上述分離用網體與上述排出口之間,妨礙上述搬送物自上述分離用網體直接朝向上述排出口。藉此,可避免搬送物碰撞分離用網體後直接自排出口飛出,因此可防止由所排出之搬出物之飛散所引起之搬送效率的下降。
其次,本發明之搬送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搬送體,其具備對搬送物進行搬送之搬送路徑;通氣管路,其具備朝向上述搬送路徑之第1搬送位置開口之導入口及上述導出口;搬送物收容器,其具有與上述導出口對向且相對於外部具備通氣性之分離用網體、及排出上述搬送物且於較上述第1搬送位置更下游側之第2搬送位置開口之排出口,將自上述導出口所導出之上述搬送物暫時收容並自上述排出口排出;及氣流產生手段,其藉由於上述通氣管路產生自上述導入口向上述導出口之氣流,而使上述搬送物自上述導入口導入且自上述導出口導出後碰撞上述分離用網體。
於本發明中,上述氣流產生手段較佳為具有氣流噴射器構造,該氣流噴射器構造係藉由自上述通氣管路之中途位置向上述導出口吹入氣流,而獲得自上述導出口之上述搬送物之導出力,並且產生向上述導入口之上述搬送物之抽吸力。又,較佳為於上述氣流噴射器構造之上游側進而具有構成上述通氣管路之一部分之導入管,且於上述導入管之前端設置有上述導入口。於該情形時,上述導入口較理想的是以與上述搬送物之搬送面為非接觸之狀態下於該搬送面上開口。
根據本發明,藉由將搬送物取入至通氣管路內後實施碰撞網體等分離處理,可發揮可將搬送物較先前更確實且均勻地分離之優異效果。尤其,藉由進行吸入而將搬送物導入至通氣路徑內,藉此可更確實且均勻地實施處理。
其次,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首先,參照圖1(a)及(b)對本發明之搬送裝置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搬送裝置100具有:第1搬送機構4,其由碗型之零件給料器(振動式搬送裝置,以下相同)構成;及第2搬送機構5,其由連接於該第1搬送機構4之線型零件給料器構成。該等第1搬送機構4及第2搬送機構5安裝固定於基台3上。該基台3係經由包含螺旋彈簧等彈性構件作為抗振要素之抗振機構2而支持於設置台1上。
第1搬送機構4構成為具有:設置於基台3上之旋轉振動機40(參照圖1)、及固定於該旋轉振動機40上之碗型之搬送體41,藉由旋轉振動機40而使搬送體41於軸線周圍之旋轉方向上振動。於搬送體41之內側中央設置有搬送物積存部42,遍及自該搬送物積存部42內朝向其周緣之斜內側之傾斜內面上而形成有螺旋狀之搬送路徑43。搬送路徑43構成為自上述搬送物積存部42之內部,沿上述傾斜內面一面緩緩地朝向上方一面向外周側行進。搬送路徑43係由形成於上述傾斜內表面之剖面為L字狀之溝槽(內側開放之單溝槽)構成。搬送路徑43之溝槽寬度,係於接近搬送物積存部42之上游側較寬地構成,容許多個搬送物(工件)W堆積或並排,但隨著向下游側行進而緩緩或依次變小,一面使搬送物W一部分自搬送路徑43內側脫落,一面消除搬送物W之重疊或並排。
第2搬送機構5構成為具有:設置於基台3上之直線振動機50、及固定於該直線振動機50上之搬送體51,藉由直線振動機50而使搬送體51於長度方向往復振動。於搬送體51之上部設置有沿長度方向呈直線狀延伸之搬送路徑52。搬送路徑52之上游端連接於上述搬送路徑43之下游端。藉由於搬送路徑52上進行搬送而最終以既定之搬送姿勢排列成一行之搬送物W,係自前端部53供給至未圖示之各種處理裝置(檢測裝置、安裝裝置等)。
上述搬送物W係於搬送過程中自上述搬送路徑43及52上緩緩地排除或接受姿勢變換,藉此最終以與要求規格對應之姿勢排列成一行。為滿足近年來之高速搬送之要求,需要於搬送路徑之上游側部分容許搬送物W之重疊或並排,並且不限制搬送物W之搬送姿勢而以高密度進行搬送,隨著向下游側行進而緩緩地對上述搬送姿勢或堆積,或者,並排進行限制且亦規制搬送姿勢,從而於搬送路徑之下游側部分使搬送物W以既定之搬送姿勢大致無間隙地排列成一行。
於上述搬送過程中,自搬送路徑43上排除之搬送物W,係沿上述傾斜內面向內側落下,返回至上述搬送物積存部42內,並再次上升至搬送路徑43上。再者,於圖1(a)所示之搬送體41中,將位於其內部之搬送物W僅描繪於搬送路徑43之一部分,於其他部分中省略搬送物W之圖示。即,於搬送路徑43中自下述第1搬送位置43a至其上游側之第1搬送路徑部分、及自下述第2搬送位置43b至其下游側之第2搬送路徑部分中,描繪有搬送物W,於第1搬送路徑部分之更上游側之部分、及第2搬送路徑部分之更下游側之部分中,省略搬送物W之圖示。又,第1搬送路徑部分與第2搬送路徑部分之間之區域,成為藉由下述搬送物分離機構10之動作而原本不存在搬送物W之區域。
於搬送裝置100中設置有搬送物分離機構10。於該搬送物分離機構10中,於第1搬送機構4之搬送體41上設置有搬送物收容器7,於該搬送物收容器7連接固定有氣流噴射器構造8。於該氣流噴射器構造8連接有供氣管8a,該供氣管8a係用以自未圖示之壓縮機、空氣配管、壓力調整器、電磁閥等氣體供給器供給壓縮空氣等氣體,且由樹脂管等所構成。再者,藉由經由未圖示之離子化器而向該供氣管8a供給氣體(去靜電氣體),對搬送物W亦可獲得去靜電效果。又,於氣流噴射器構造8連接有構成上述通氣管路之導入側部分之樹脂管等導入管9。於導入管9之前端設置有導入口9a。再者,於圖1(a)及(b)中,導入管9由二點劃線表示。
再者,作為上述各樹脂管,由四氟乙烯等氟樹脂構成者,就減少與搬送物W之摩擦且抑制伴隨該摩擦之帶電之方面而言較佳。導入管9係配置於本發明之通氣管路之最上游側之構件,由於較多地導入數個搬送物W結合而成之塊且該塊亦較大,故而需要將導入管9之內徑以某種程度增大以不產生堵塞,反之,若使內徑過大,則利用不會藉由向下述分離用網體7b之碰撞,而對搬送物W賦予過大之衝擊之程度的氣流,難以於導入口9a確保充分之抽吸力,並且難以藉由搬送物W彼此之碰撞或與管壁之碰撞,而於通氣管路內對搬送物W賦予產生分離作用之程度之適度的衝擊,因此導入管9之內徑(開口剖面面積)較為重要。於導入管9之開口剖面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或者方形之情形時,較佳為使導入管9之內徑、短徑或者最小之對向面距離大於搬送物W之長度方向之尺寸,且較理想的是該尺寸之3倍以下,儘可能為2倍以下。
於本實施例中,搬送物分離機構10係由上述搬送物收容器7、氣流噴射器構造8及導入管9構成。圖2係表示搬送物分離機構10之詳細內容之俯視圖,圖3係表示搬送物分離機構10之詳細內容之縱剖面圖(表示沿圖2之A-A線之垂直剖面之圖)。再者,嚴格而言,圖1所示之搬送物分離機構10與圖2及圖3所示之搬送物分離機構10,係於導入管9之處理態樣或支持具7g之構造、氣流噴射器構造8中供氣管8a連接部等細部中存在不同點,但主旨在於關於該不同點,可採用任一者。又,於以下之說明中,將如圖示般使搬送物分離機構10設置於搬送體41時之搬送體41之軸線側設為「半徑方向內側」,將與該軸線相反側設為「半徑方向外側」。然而,於搬送物分離機構10本身中,半徑方向之內側或外側並無特別意義,僅於相對位置關係中存在意義,因此其僅為表示絕對位置關係之一例者。
於本實施例中,搬送物收容器7及氣流噴射器構造8係藉由支持具7g而保持固定。支持具7g構成為固定於基台3上,而不會直接受到藉由各搬送機構4及5所產生之振動。藉此,即便不過度提高支持具7g之剛性,亦不會振動至搬送物收容器7及氣流噴射器構造8產生不良情況之程度。然而,若不會產生不良情況,則既可將支持具7g固定於基台3上,或者亦可將搬送物收容器7或氣流噴射器構造8直接或經由另一支持構件而相對於搬送體41固定。再者,於圖示例中,支持具7g等支持構造連結於下述導出管8d。再者,為了更難以受到來自搬送機構4及5之振動,亦可將支持具7g固定於設置台1上。
搬送物收容器7具備:圓筒狀之容器本體7a,其具備垂直之軸線;分離用網體7b,其於該容器本體7a中,設置於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之突出部71前端之側部開口,且具備通氣性;上部網體7c,其設置於容器本體7a之上部開口,且具備通氣性;底部網體7d,其安裝於容器本體7a之下部開口,且具備通氣性;排出口7e,其設置於容器本體7a之下部與底部網體7d之間;及遮蔽板7f,其構成為於該排出口7e之上方,向容器本體7a之周圍突出,且用以防止搬送物W之飛散。此處,底部網體7d及排出口7e構成搬送物收容器7之底部。
氣流噴射器構造8係設置成連接於上述供氣管8a之供氣路徑8b、與連接於上述導入管9之通氣路徑8c合流,且於較該合流點更前端連接導出管8d。該導出管8d向半徑方向內側延伸而連接固定於容器本體7a。如上所述,於本實施例中,搬送物收容器7與氣流噴射器構造8構成為一體。於圖示例之情形時,供氣管8a連接於流量調整器8f,流量調整器8f之出口連接於供氣路徑8b。供氣路徑8b呈直線狀延伸,且以該狀態連接於具備於相同方向延伸之直線狀管路之導出管8d。通氣路徑8c係相對於供氣路徑8b及導出管8d之管路而朝向導出側傾斜地合流。供氣路徑8b及導出管8c之管路之至少內面部分,較佳為由聚胺基甲酸乙酯橡膠等軟質素材所構成,又,較理想的是由四氟乙烯等氟樹脂等表面摩擦較小之素材所構成,以緩和搬送物W所受到之衝擊。
導出管8d係於水平方向上延伸且向容器本體7a內突出,其前端成為通氣管路之導出口8e,且於容器本體7a之內部開口。該導出口8e係以具有間隔而與上述分離用網體7b對向。此處,容器本體7a之突出部71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且向斜上方突出而非與垂直線(容器本體7a之軸線)正交之方向(水平方向)突出。又,位於突出部71前端之側部開口亦與上述突出方向相對應地朝向半徑方向內側且向斜上方開口,與此對應,分離用網體7b亦於自容器本體7a之內部觀察時,相對於導出管8d之突出方向或水平方向朝向斜下方。導出管8d之突出方向或水平方向相對於分離用網體7b之斜下方之朝向的傾斜角度θ,係根據自導出口8e之搬送物W之導出速度、搬送物W之耐衝擊性、分離用網體7b之剛性、搬送物W之形狀等所引起的回彈角度之分佈等而進行適當設定。為了避免搬送物W碰撞分離用網體7b後與導出管8d碰觸,使其順利地朝向下方之排出口7e,傾斜角度θ較佳為2~20度之範圍內,尤其理想的是5~10度之範圍內。
如下所述,分離用網體7b具有於由不鏽鋼或鋁等所構成之平坦之金屬板上形成有多個細孔之網眼構造。又,分離用網體7b之內面係藉由聚胺基甲酸乙酯橡膠等軟質樹脂或其他軟質素材進行塗佈。該塗佈層係用以緩和碰撞時之搬送物W所受到之衝擊且抑制損壞。分離用網體7b係藉由圓環狀之固定框73而固定於上述突出部71。再者,如下所述,於由纖維72(參照圖5(d))構成分離用網體7b之情形時,可藉由將纖維72設為軟質纖維而與上述相同地緩和搬送物W之衝擊。
容器本體7a之上部開口設置於較上述導出管8d之通過位置更上方。於該上部開口,藉由圓環狀之固定框73而固定有上部網體7c。該上部網體7c亦可與上述分離用網體7b相同地構成。再者,上部網體7c之開口範圍較佳為儘可能地廣。例如,若將該開口範圍限定為朝向半徑方向內側而如圖示例般,未到達導出口8e之正上方位置之範圍,則搬送物W向上方之飛散減少,但氣流之擴散作用降低。另一方面,藉由將上述開口範圍構成為朝向半徑方向內側且超過導出口8e之正上方位置而擴展,雖氣流之擴散作用提高,但搬送物W變得易於向上方飛散。上述關係亦根據導出管8d之突出量而發生變化。若使該突出量發生變化,則導出管8e與分離用網體7b之距離發生變化,可調整搬送物W之碰撞分離用網體7b時之衝擊力。因此,較理想的是藉由使導出管8d可相對於容器本體7a於進出方向上移動而可調整上述突出量。
於容器本體7a之下部開口,底部網體7d以朝向半徑方向外側且向斜下方傾斜之姿勢固定。下部開口之半徑方向外側之開口緣構成為缺口狀而形成上述排出口7e。即,排出口7e係於容器本體7a與底部網體7d之最下部(半徑方向外側之緣部)之間,朝向半徑方向外側開口。再者,底部網體7d可與上部網體7c相同地構成,較理想的是於其內表面不設置摩擦係數較大之上述塗佈層,以便搬送物W可順利地在該內面上滑落。倒不如說,較佳為於設置有底部網體7d之容器本體7a之底部內面,形成由用以減小摩擦係數之四氟乙烯、或其他氟樹脂所構成之塗佈層等低摩擦層。又,底部網體7d較理想的是由軟質素材所構成,或者由薄板所構成,以緩和落下時搬送物W所受到之衝擊。
底部網體7d之內表面構成自半徑方向內側向半徑方向外側、且朝向下方之傾斜導引面,於沿該傾斜導引面朝向半徑方向外側之前端形成有上述排出口7e。因此,搬送物W一面由底部網體7d內面之傾斜導引面導引,一面藉由重力而滑落,最終自排出口7e排出。此處,底部網體7d具有如上所述般,將搬送物W朝向排出口7e導引之功能,但若只要發揮該功能即可,則亦可由無細孔之與容器本體7a一體之樹脂板或金屬板等板材而並非網體所構成。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於搬送物收容器7之底部設置底部網體7d,而抑制朝向排出口7e之氣流以降低搬送物W之排出速度,藉此防止搬送物W之飛散。
由底部網體7d之內面所構成之傾斜導引面之傾斜角度Φ ,較佳為設定為搬送物W順利地滑落所需之角度,且搬送物W不會以過快之速度自排出口7e排出之範圍之角度。於圖示例中,傾斜角度Φ 較佳為20~45度之範圍,更理想的是25~35度之範圍。再者,於底部不使用網體之情形時,傾斜導引面之傾斜角亦與上述相同。
於容器本體7a之內部,在分離用網體7b與排出口7e之間,設置有固定在半徑方向外側之周壁之規制板74。該規制板74具有如下功能:暫時接住自上方落下之搬送物W,並導引為朝向上述底部網體7d等底部,以使得碰撞分離用網體7b而落下之搬送物W不會直接(即,完全不與容器本體7a之內面接觸,或者,即便與該內面接觸亦維持過快之速度)自排出口7e。再者,若具備該功能,則亦可將規制板7e由具有通氣性之網體構成。
於容器本體7a之周圍,遮蔽板7f以突出之方式而設置。於圖示例之情形時,遮蔽板7f具有與容器本體7a相比,位於半徑方向外側之部分更廣地突出之形狀,防止自上述排出口7e所排出之搬送物W向搬送體41之外部飛出。遮蔽板7f之半徑方向外側之緣部,係沿搬送體41之內面形狀而形成為圓弧狀。於圖示例中,於容器本體7a周壁之外側固定有環狀之支持框75,經由該支持框75而安裝有遮蔽板7f。再者,藉由維持上述導出管8d與支持具7g之連結構造之狀態,或者,將支持框75連結於支持具7g來取代該連結構造,可提高容器本體7a之支持強度。
於本實施形態中,氣流噴射器構造8及導入管9、以及容器本體7a,係由透明或半透明之透光性素材構成,藉此自導入口9a至排出口7e為止之搬送物W之路徑全部可自外部目測。尤其於圖示例中,搬送物收容器7、噴射器構造8及導入管9,全部由透光性素材(較佳為透明素材)構成,藉此可極其容易地目測位於搬送物分離機構10之內部之搬送物W。因此,由於可容易地知曉或事先預測搬送物W堵塞等問題,故而可於短時間內消除,或預先避免搬送速度降低或陷入無法搬送之情況。
又,於圖2及圖3所示之實施形態中,在導入管9之外面,帶狀或線狀之導電材料9d捲繞成螺旋狀,該導電材料9d係藉由於支持具7g之連接點9y導電連接而接地(電性接地)。藉此,可緩和通過由介電質所構成之導入管9之內部的搬送物W藉由摩擦等所引起之靜電。於未設置該導電材料9d之情形時,若於搬送物W之通過過程中停止上述氣流噴射器構造8之氣流之吹入,則帶電之搬送物W貼附於導入管9之內面,但若設置上述導電材料9d而電性接地,則搬送物W之貼附幾乎不會發生。
於圖4(a)中表示在導入管9捲繞有導電材料9d之狀態之剖面,於圖4(b)中表示導電材料9d之接觸部分之放大剖面。如上所述,若使導電材料9d與導入管9之外表面接觸並電性接地,則導入管9與其周圍之空氣之間插入有接地而產生屏蔽效果,從而可防止導入管9之管壁與周圍之空氣介電極化,而於其等之邊界面產生電荷。因此,即便假設通過導入管9內之搬送物W帶電,亦變得難以吸附於導入管9之管壁之內面。
另一方面,如圖4(c)所示,於導電材料9d未與導入管9之外表面接觸之情形時,若藉由與搬送物W之摩擦而導入管9之管壁帶電,則成為該管壁與其周圍之空氣層介電極化,而於該等間之邊界面產生彼此為相反極性之電荷之狀態。若成為該狀態,則維持導入管9管壁之帶電狀態(電荷),因此通過導入管9內部之搬送物W變得易於吸附於帶有相反極性之電之導入管9之管壁內面。
進而,構成搬送物收容器7之底部的底部網體7d由導電材料構成,該導電材料係作為上述傾斜導引面而構成為於容器內側露出,且經由導電線7x而在連接點7y導電連接於支持具7g,藉此電性接地。藉此,可有效率地減少自容器本體7a內於傾斜導引面上移動,並自排出口7e排出之搬送物W之靜電。於該情形時,底部網體7d等底部內面位於搬送物W自搬送物分離機構10放出之排出口7e之正前方,因此就當然可有效率地減少自導入至搬送物分離機構10之前已帶電之電荷,且亦可有效率地減少於搬送物分離機構10之內部新帶電之靜電的方面而言較佳。再者,於就靜電之除去性能之觀點而言時,若於搬送物收容器7之底部設置無細孔之導電板來代替底部網體7d,並將該導電板電性接地,則藉由相對於搬送物W之接觸面積之增大或接觸電阻之下降,可獲得更進一步之去靜電效果。
再者,於如上所述般,由透光性素材構成搬送物分離機構10之各部之情形時,該各部實質上必須由介電質構成,因此於搭乘氣流而於導入管9內移動之過程、通過氣流噴射器構造8內之過程等通氣管路內之移動過程中,或者於自導出口8e之導出後之向分離用網體7b之碰撞、向容器本體7a之內面或向規制板74之碰撞時等,搬送物W變得易於帶電,故而如上所述之接地構造而產生的去靜電手段之效果變得極高。發明者確認後,結果發現若採用上述接地構造及上述離子化器,則所排出之搬送物W之帶電量(測定電壓)降至未使用接地構造及離子化器情形時之10%左右。
於圖5中表示可用作上述分離用網體7b、上部網體7c及底部網體7d之網體之概略俯視圖(a)、及將該網體之一部分放大表示之放大俯視圖(b)及放大剖面圖(c)。如圖5(b)及(c)所示,該網體係構成為於較薄之板狀體71,縱橫排列有(於圖示例中為矩形狀之)多個開口部71a。例如,能夠以下述方式製造:藉由於較薄之金屬板之表面形成網狀之蝕刻遮罩,利用蝕刻法對該表面進行蝕刻,而未形成有蝕刻遮罩之平面部分成為上述開口部71a。
上述網體亦可如圖5(d)之放大俯視圖及圖5(e)之放大剖面圖所示般構成。該網體係由剖面為圓形狀或橢圓形狀之纖維72所構成之網材,且係以適當之態樣編織纖維72而成。若為此種網體,則可使氣流沿纖維72之剖面形狀順利地通過,於通過網體時氣流之逆流變少且亦變得難以產生漩渦,因此可減少搬送物收容器7內之氣流對搬送物W之影響。
於上述任一網體中,均較佳為以網體之開口率(開口部之面積之總和相對於網體整體之面積之比)超過50%(尤其是75%)之方式構成。若如此,則氣流變得易於順利地自網體向外部排出,因此可防止於分離用網體7b中因網體引起之氣流之逆流而搬送物W變得難以向網體碰撞,或由於氣流之逆流而於搬送物收容器7之內部產生過大之氣流或漩渦。然而,每個開口部必需具有較搬送物W各部尺寸更小之開口寬度,以防止搬送物W通過或卡住。
其次,以下,對以上說明之本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若自氣流噴射器構造8之供氣管8a向供氣路徑8b吹入氣流,則該氣流通過導出管8d之內部,自導出口8e向搬送物收容器7內放出。此時,由於通氣路徑8c內產生負壓,故而可自導入管9前端之導入口9a吸入搬送物W。如圖1所示,位於導入管9前端之導入口9a設置於搬送路徑43上。此時,導入口9a係以不與搬送體41接觸之方式,於以自搬送路徑43之搬送面隔開之狀態下於搬送路徑43上開口之位置藉由未圖示之保持具等固定。該導入口9a係於搬送路徑43中以多個搬送物W重疊或並排之狀態下進行搬送之第1搬送位置43a開口。因此,於第1搬送位置43a,將搬送物W抽吸至導入管9內。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搬送物W之至少一部分表面具有黏著性,或搬送物W為容易藉由靜電而彼此貼附者之情形時,在上述第1搬送位置43a,搬送物W彼此貼附而結合,產生數個搬送物W之塊。因此,於搬送物W通過第1搬送位置43a並於該狀態下在搬送路徑43上搬送之情形時,數個搬送物W之塊一體地移動,因此若搬送路徑43之寬度緩緩或依次地變窄,則以塊為單位殘留於搬送路徑43上或自搬送路徑43排除,故而無法逐步地消除搬送物W重疊或並排之狀態,而最終以塊為單位自搬送路徑43排除,因此於搬送路徑43上僅搬送形成有不存在搬送物W之間隙之狀態下所殘留之搬送物W。若如此,則亦有時搬送裝置100之搬送效率(搬送速度)顯著下降,成為設計能力之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左右。
於本實施形態中,為消除上述不良情況,於第1搬送位置43a,將搬送路徑43上所有搬送物W抽吸至導入管9內。如上所述,利用將搬送物W吸入至通氣管路內之構成,將搬送物W自周圍向導入口9a抽吸,因此不會如先前般自空氣噴出口吹出氣流之構成般,搬送物之飛散距離或飛散方向存在偏差而擴散,又,亦可降低對成為吸入對象之搬送物W以外之其他搬送物等所造成之影響。進而,上述搬送物W之塊係於藉由氣流而在由導入管9內之管路、通氣路徑8c及導出管9內之管路所構成之通氣管路中進行搬送的過程中,藉由搬送時之搖動或者藉由向管路內面之碰撞、或搬送物W間之碰撞等而受到衝擊,因此構成該塊之搬送物W間彼此分離。因此,可確實地對所有取入至通氣管路內之搬送物實施分離處理,故而亦不存在如先前般處理之程度存在偏差或產生未進行處理之搬送物W之情形。
如上所述,取入至通氣管路內之搬送物W係通過氣流噴射器構造8,而自導出口8e導出至搬送物收容器7內。於自導出口8e所導出之上述塊搭乘氣流而碰撞分離用網體7b時,亦藉由該衝擊而使搬送物W彼此分離。此時,導出口8e與分離用網體7b對向,故而自導出口8e所放出之氣流一部分可通過具有通氣性之分離用網體7b,因此搬送物W之向分離用網體7b之碰撞,變得難以藉由於分離用網體7b逆流之氣流而受到阻礙。藉此,藉由調整氣流噴射器構造8中所供給之氣流之強度,可更精密地控制搬送物W之向分離用網體7b之碰撞時所受到之衝擊的大小。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分離用網體7b係相對於導出口8e,以僅上述傾斜角度θ傾斜地對向(不正對),藉此可防止碰撞分離用網體7b之搬送物W再次碰撞導出管8d之前端等而受到過大之衝擊。尤其是,分離用網體7b傾斜地朝向排出口7e側之下方,因此亦存在可有效率地排出碰撞網體之搬送物W之優點。
如此,已彼此分離之搬送物W,係一面對應於落下角度而碰撞容器本體7a之內面或規制板74一面下降,最終落下至底部網體7d上。此時,搬送物W之下降態樣對容器本體7a之內部之氣流分佈產生較大影響,但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在容器本體7a上部設置有上部網體7c,而使氣流朝向上方放出至外部,因此氣流之朝向難以集中於下方,從而可抑制搬送物W之下降速度。又,關於已到達底部之搬送物W,藉由氣流通過底部網體7d向外部放出,而使朝向排出口7e之氣流降低,來抑制自排出口7e之搬送物W之排出速度,從而防止向外部排出時之搬送物W之飛散。再者,搬送物W之排出速度基本上係藉由底部之傾斜導引面之傾斜角度Φ 而控制。再者,藉由除分離用網體7b以外進而具有上部網體7c及底部網體7d,而於搬送物收容器7內難以產生漩渦,因此亦可防止由於一部分搬送物W未自排出口7e排出,並於容器本體7a內持續循環而受到損壞之機率提高的不良情況。
如圖3所示,將排出口7e以於搬送體41之搬送路徑43上開口之方式配置,藉此自排出口7e所排出之搬送物W順利地移動至搬送路徑43上。排出口7e設置於搬送路徑43中圖1及圖3所示之第2搬送位置43b。該第2搬送位置43b位於較第1搬送位置43a更下游側,較佳為具有可使至少數個搬送物W重疊或並排之寬度之部分。其原因在於,於搬送物W以某種程度之排出速度自排出口7e排出時,若不具有如上所述之寬度,則搬送物W飛散而自搬送路徑43偏離之可能性變高,從而搬送效率下降。如圖1所示,於位於較第2搬送位置43b更下游側(圖示上方)之搬送路徑43之第3搬送位置43c,將搬送物W以長度方向與搬送方向一致之正規姿勢進行搬送之情形時,第2搬送位置43b之寬度較佳為處於正規姿勢之搬送物W 2倍寬度以上,更理想的是如圖示例般具有大於3倍之寬度。又,於圖示例中,第2搬送位置43b之搬送路徑43之寬度,具有與搬送物W長度方向之尺寸相等、或其以上之寬度,因此可進一步降低搬送物W自搬送路徑43偏離之可能性。
關於傾斜導引面之傾斜角度Φ 或摩擦係數、自導出口8e放出之氣流之量、上部網體7c及底部網體7d之通氣性等,較佳為以自排出口7e排出之搬送物W不會自搬送路徑43上之第2搬送位置43b偏離,或自搬送路徑43上落下之方式進行適當設定。又,上述遮蔽板7f設置成突出至搬送體41之傾斜內面附近為止,藉此即便自排出口7e所排出之搬送物W自第2搬送位置43b大幅偏離,亦不會飛出至搬送體41之外部,尤佳為以下述態樣設置,而可使自第2搬送位置43b大幅偏離而排出之搬送物W,返回至第2搬送位置43b及其搬送方向之前後位置。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導入口9a吸入位於搬送路徑43上第1搬送位置43a之搬送物W,藉由利用氣流之搬送過程及向網體之碰撞所產生之衝擊,而將搬送物W彼此分離後,返回至第2搬送位置43b,因此於搬送物之吸入時難以對其他搬送物造成影響,又,可均勻地對所吸入之所有搬送物W實施分離處理,並且可充分且有效率地進行分離處理,故而可較先前更確實且均勻地實施分離處理。因此,即便為黏著性或帶電度高之搬送物W,亦可充分地提高搬送效率,且亦可確保近年來尤其較多地要求之高搬送速度。尤其,藉由將搬送物收容器7之內面之至少一部分(較佳為底部內面、或者傾斜導引面)由導電材料構成且將其電性接地,可抑制搬送物W之帶電或吸附。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氣流噴射器構造8之上游側連接有導入管9,並使其前端之導入口9a於搬送路徑43上開口,因此即便不設為於搬送體41設置穿孔部分等特殊之構造,亦可容易地裝備搬送物分離機構10,又,藉由使用可撓性之導入管9,可容易地調整、變更導入口9a之位置等,從而搬送體41之構造難以受到限制,可容易地對應於各種態樣。尤其,藉由使導入口9a自搬送路徑43之搬送面(底面及側面)隔開,並以非接觸之狀態於搬送路徑上開口,可不論搬送體41之形狀或構造而維持穩定之抽吸狀態,因此可設定或變更導入口9a之位置,並且對搬送體41附加搬送物分離機構10亦變得容易。進而,藉由使導入管9之外面接觸導電材料而電性接地,可抑制搬送物W之帶電或向管壁內面之吸附。
再者,本發明之搬送物分離機構及搬送裝置並不僅限定於上述圖示例,當然亦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施加各種變更。於上述實施例中,使導入管9之導入口9a於第1搬送位置43a在搬送路徑43上開口,抽吸第1搬送位置43a上之搬送物W,並向較其更下游側之第2搬送位置43b排出,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種態樣。例如,亦可構成為自未圖示之料斗等供給部或搬送物積存部42內,直接抽吸搬送物W並向搬送路徑43上排出,亦可代替此,而將供給部或搬送物積存部42與搬送路徑43分斷,以避免將未實施分離處理之搬送物搬送至搬送路徑43上。又,作為設置於搬送裝置中之搬送機構,並不限定於具有碗型之振動體41者。
1‧‧‧設置台
2‧‧‧抗振機構
3‧‧‧基台
4‧‧‧第1搬送機構
5‧‧‧第2搬送機構
7‧‧‧搬送物收容器
7a‧‧‧容器本體
7b‧‧‧分離用網體
7c‧‧‧上部網體
7d‧‧‧底部網體
7e‧‧‧排出口
7f‧‧‧遮蔽板
7g‧‧‧支持具
7x‧‧‧導電線
7y、9y‧‧‧連接點
8‧‧‧氣流噴射器構造
8a‧‧‧供氣管
8b‧‧‧供給路徑
8c‧‧‧通氣路徑
8d‧‧‧導出管
8e‧‧‧導出口
8f‧‧‧流量調整器
9‧‧‧導入管
9a‧‧‧導入口
9d‧‧‧導電材料
10‧‧‧搬送物分離機構
40‧‧‧旋轉振動機
41、51‧‧‧搬送體
42‧‧‧搬送物積存部
43、52‧‧‧搬送路徑
43a‧‧‧第1搬送位置
43b‧‧‧第2搬送位置
43c‧‧‧第3搬送位置
50‧‧‧直線振動機
53‧‧‧前端部
71‧‧‧突出部
71a‧‧‧開口部
72‧‧‧纖維
73‧‧‧固定框
74‧‧‧規制板
75‧‧‧支持框
100‧‧‧搬送裝置
W‧‧‧搬送物
A-A‧‧‧線
θ、‧‧‧傾斜角度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搬送裝置之實施形態之整體構成的概略俯視圖(a)及概略側視圖(b)。
圖2係表示可適用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搬送物分離機構之實施例之俯視圖。
圖3係表示沿圖2之A-A線之剖面之上述實施例的縱剖面圖。
圖4係表示於導入管之外表面捲繞有導電材料情形之剖面圖(a)、導電材料之接觸部分之放大剖面圖(b)、及表示未設置導電材料之情形時之狀態之放大剖面說明圖(c)。
圖5係表示可用作分離用網體、上部網體及底部網體之網體之概略俯視圖(a)、表示該網體之構造之放大俯視圖(b)及放大剖面圖(c)、以及表示可相同地使用之另一網體構造之放大俯視圖(d)及放大剖面圖(e)。
1‧‧‧設置台
2‧‧‧抗振機構
3‧‧‧基台
4‧‧‧第1搬送機構
5‧‧‧第2搬送機構
7‧‧‧搬送物收容器
7a‧‧‧容器本體
7b‧‧‧分離用網體
7c‧‧‧上部網體
7g‧‧‧支持具
8‧‧‧氣流噴射器構造
8a‧‧‧供氣管
9‧‧‧導入管
9a‧‧‧導入口
10‧‧‧搬送物分離機構
40‧‧‧旋轉振動機
41、51‧‧‧搬送體
42‧‧‧搬送物積存部
43、52‧‧‧搬送路徑
43a‧‧‧第1搬送位置
43b‧‧‧第2搬送位置
43c‧‧‧第3搬送位置
50‧‧‧直線振動機
53‧‧‧前端部
100‧‧‧搬送裝置
W‧‧‧搬送物

Claims (11)

  1. 一種搬送物分離機構,其特徵在於具備:通氣管路,其具備搬送物之導入口及導出口;搬送物收容器,其於容器內部具有側部與底部,該側部係上述導出口朝向側方開口,並且與上述導出口保持有間隔且對向並且設置有相對於外部具備有通氣性之分離用網體,而該底部係形成有排出上述搬送物之排出口,而該搬送物收容器將自上述導出口所導出之上述搬送物暫時收容且自上述排出口排出;及氣流產生手段,其藉由於上述通氣管路產生自上述導入口向上述導出口之氣流,而使上述搬送物自上述導入口導入,並自上述導出口導出後碰撞上述分離用網體;而於上述底部設置有相對於外部具備有通氣性之底部網體,該底部網體之內面係構成朝向上述排出口而向下方之傾斜導引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搬送物分離機構,其中,上述氣流產生手段具有氣流噴射器構造,該氣流噴射器構造係藉由自上述通氣管路之中途位置向上述導出口吹入氣流,而自上述導出口獲得上述搬送物之放出力,並且產生向上述導入口之上述搬送物之抽吸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搬送物分離機構,其中,於上述氣流噴射器構造之上游側進而具有構成上述通氣管路之 一部分之導入管,於上述導入管之前端設置有上述導入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搬送物分離機構,其中,上述導入口係以與上述搬送物之搬送面為非接觸之狀態於搬送路徑上開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搬送物分離機構,其中,上述通氣管路之至少一部分係以由介電質所構成之管材構成,於該管材之外面接觸有電性接地之導電材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搬送物分離機構,其中,上述導電材料係於上述管材之外面上,沿管路方向捲繞成螺旋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搬送物分離機構,其中,以於上述通氣管路之前端使上述導出口開口之方式所形成之導出管係以突出在上述容器內部之方式加以設置,而上述分離用網體係相對於上述導出管之突出方向以朝向上述容器內部之斜下方之方式加以設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搬送物分離機構,其中,以於上述通氣管路之前端使上述導出口開口之方式所形成之導出管係以突出在上述容器內部之方式加以設置,而上述導出管之突出量能夠被加以調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搬送物分離機構,其中,上述傾斜導引面,係自上述分離用網體所設置之一側朝向相反側之上述排出口而向下方傾斜。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搬送物分離機構,其中,於上述搬送物收容器之上部,設置有相對於外部具備通氣性之上部網體。
  11. 一種搬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搬送體,其具備對搬送物進行搬送之搬送路徑;通氣管路,其具備朝向上述搬送路徑之第1搬送位置開口之導入口及導出口;搬送物收容器,其於容器內部具有側部與底部,該側部係上述導出口朝向側方開口,且與上述導出口保持有間隔且對向並且設置有相對於外部具備有通氣性之分離用網體,而該底部係形成有排出上述搬送物且於較上述第1搬送位置更下游側之第2搬送位置開口之排出口,而該搬送物收容器將自上述導出口所導出之上述搬送物暫時收容並自上述排出口排出;及氣流產生手段,其藉由於上述通氣管路產生自上述導入口向上述導出口之氣流,而使上述搬送物自上述導入口導入、且自上述導出口導出後碰撞上述分離用網體;而於上述底部設置有相對於外部具備有通氣性之底部網體,該底部網體之內面係構成朝向上述排出口而向下方之傾斜導引面。
TW100104725A 2010-12-24 2011-02-14 搬送物分離機構及具備該機構之搬送裝置 TWI433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7224A JP4809496B1 (ja) 2010-12-24 2010-12-24 搬送物分離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6294A TW201226294A (en) 2012-07-01
TWI433807B true TWI433807B (zh) 2014-04-11

Family

ID=45044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4725A TWI433807B (zh) 2010-12-24 2011-02-14 搬送物分離機構及具備該機構之搬送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809496B1 (zh)
KR (1) KR101111034B1 (zh)
CN (1) CN102530523B (zh)
TW (1) TWI4338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3005786U1 (de) * 2013-06-27 2013-07-10 Beum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Vereinzeln von Stückgutteilen
CN104261062B (zh) * 2014-09-29 2016-04-27 苏州鑫睿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铆接装置的螺母输送机构
TWI574798B (zh) * 2016-04-22 2017-03-21 All Ring Tech Co Ltd The material box and the material for the storage of the material collection device
JP2020015577A (ja) * 2018-07-24 2020-01-30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供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35312B1 (zh) * 1971-02-27 1975-11-14
JPS6293119A (ja) * 1985-10-16 1987-04-28 Nippon Denso Co Ltd ばね分離装置
US5150499A (en) * 1990-11-16 1992-09-29 Shop Vac Corporation Static electric discharge for dust collector
JP2514690Y2 (ja) * 1990-11-29 1996-10-23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振動部品供給機における部品整送装置
JP3400385B2 (ja) * 1999-05-28 2003-04-28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JP4024809B2 (ja) * 2005-09-27 2007-12-19 株式会社 東京ウエルズ パーツフィー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09496B1 (ja) 2011-11-09
KR101111034B1 (ko) 2012-03-13
CN102530523A (zh) 2012-07-04
JP2012131634A (ja) 2012-07-12
CN102530523B (zh) 2014-09-17
TW201226294A (en) 201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3807B (zh) 搬送物分離機構及具備該機構之搬送裝置
KR101548243B1 (ko) 분사재 회수 장치, 분사재 회수 장치를 구비한 블라스트 가공 장치 및 블라스트 가공 방법
KR20120103430A (ko) 피가공물 공급장치
JP2009539738A (ja) 改良された粒体運搬装置および運搬方法
KR101615869B1 (ko) 반송 장치
JP4868987B2 (ja) 容器蓋の異物除去装置
JP5956160B2 (ja) 振動式部品供給装置
JP2012091801A (ja) キャップ供給装置
JP4734733B2 (ja) 振動部品搬送機
JP2019109979A (ja) 電極振り分け装置
JP4951019B2 (ja) 粉粒体洗浄装置
JP6097159B2 (ja) パーツフィーダー用除電器
KR101097043B1 (ko) 전자부품 자동 공급장치
JP2014079809A (ja)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KR101885240B1 (ko) 배기가스에 포함된 입자상 물질 제거를 위한 정전 분무 방식의 전기 집진 시스템
TW201321543A (zh) 用於基材及/或基材載體的清潔模組及清潔方法
JP3811856B2 (ja) 部品整列供給装置
JP5942784B2 (ja) 物体の落下衝撃緩和装置
CN211712092U (zh) 一种薄片料仓及薄片上料装置
KR102114930B1 (ko) 시트분리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레이저 가공 장치
JP3929284B2 (ja) 部品整列供給装置
JP4300974B2 (ja) 停弾装置用の分別回収装置
JP5572522B2 (ja) 除電除塵装置
CN220683737U (zh) 医用物料输送装置
JP2017119576A (ja) ホッパーおよび物品供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