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1596A - 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1596A
CN102381596A CN2011102620537A CN201110262053A CN102381596A CN 102381596 A CN102381596 A CN 102381596A CN 2011102620537 A CN2011102620537 A CN 2011102620537A CN 201110262053 A CN201110262053 A CN 201110262053A CN 102381596 A CN102381596 A CN 102381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enger
car
mentioned
information
h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20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1596B (zh
Inventor
竹田佳弘
真锅嘉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81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1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1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1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梯系统,防止在候梯厅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误搭乘抵达该候梯厅的轿厢并且防止不明人员乘梯而确保安全性。组管理控制装置(11)具备:登记者识别装置(31),其对在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进行识别;信息记录部(21),其将通过登记者识别装置(31)识别的乘客的信息与该乘客的目的楼层相关联进行记录;乘梯者识别装置(33),其对乘入了轿厢内的乘客进行识别;信息对照部(23),其对通过乘梯者识别装置(33)识别的乘客的信息与记录于信息记录部(21)的乘客的信息进行对照;运行控制部(24),其基于由信息对照部(23)产生的对照结果,当在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与乘入了轿降内的乘客不一致的情况下,维持轿厢的开门状态而停止运行,并且输出告警产生指令;以及声音广播装置(35)、显示装置(36),其接受从运行控制部(24)输出的告警产生指令而发出告警。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0-199356(申请日:2010年9月6日)为基础,享有该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日本专利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具备在各楼层的候梯厅用于对目的楼层进行登记的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建筑物内的各楼层的候梯厅设置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实现能够在乘客搭乘电梯轿厢之前预先对目的楼层进行登记的电梯系统。
通常,在不具有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电梯系统中,在候梯厅仅设置有称为“候梯厅呼叫按钮”的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的按钮。对通过该按钮操作而登记的候梯厅呼叫分配最适合的轿厢。在该情况下,因为在上述候梯厅呼叫中仅包含向上方向或向下方向的信息,所以在轿厢的分配时不考虑乘客的目的楼层。
相对于此,在具有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电梯系统中,能够预先知晓乘客的目的楼层。从而,例如能够对于去往相同楼层的乘客分配相同轿厢等,从而进行有效的运行控制。
此外,也可考虑如下的系统:通过在IC卡预先记录乘客的目的楼层等信息,用设置于候梯厅的卡读取装置读取上述IC卡的信息,从而在候梯厅进行目的楼层的登记。
上述在候梯厅可以进行目的楼层的登记的系统中,在轿厢抵达候梯厅从而乘客乘梯时,由于目的楼层已经登记完毕,所以不需要进行更改来指定目的楼层的操作。但是,在另外的轿厢响应于相同楼层的情况下,乘客有可能会误乘梯。在此情况下,由于该轿厢将去往其他乘客所登记的目的楼层,所以必须中途下梯。
另一方面,在轿厢抵达候梯厅时,由于谁都可以乘梯,所以存在着有可能不明人员有意地乘入、安全性方面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在候梯厅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误搭乘抵达该候梯厅的轿厢并且防止不明人员乘梯而确保安全性的电梯系统。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系统,具备在各楼层的候梯厅用于对目的楼层进行登记的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该电梯系统具备:登记者识别部,其对在上述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进行识别;信息记录部,其将通过该登记者识别部识别的乘客的信息与该乘客的目的楼层相关联进行记录;乘客识别部,其对乘入了轿厢内的乘客进行识别;信息对照部,其对通过该乘客识别部识别的乘客的信息与记录于上述信息记录部的乘客的信息进行对照;控制部,其基于由该信息对照部产生的对照结果,当在上述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与乘入了上述轿厢内的乘客不一致的情况下,维持上述轿厢的开门状态而停止运行,并且输出告警产生指令;以及告警部,其接受从该控制部输出的告警产生指令而发出告警。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在候梯厅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误搭乘抵达该候梯厅的轿厢,并且防止不明人员乘梯而确保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组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的信息记录部的结构的图。
图4是从正面观察该实施方式中的轿厢的情况下的结构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从上方观察该实施方式中的轿厢的情况下的轿厢内状况的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组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作为该实施方式中的乘客人数检测装置而在轿厢内设置有照相机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系统的组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的信息记录部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作为该实施方式中的同乘者数登记装置而在轿厢内设置有IC读取器的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示出对多部电梯进行组管理控制的结构。
该电梯系统具备:作为主控制装置的组管理控制装置11、经由传送电缆1连接于该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多个电梯控制装置12a、12b、12c...和通过这些电梯控制装置12a、12b、12c...控制运行的各编号梯的轿厢13a、13b、13c...。
轿厢13a、13b、13c...通过未图示的曳引机的驱动,在升降通路内进行升降工作。在轿厢13a、13b、13c...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检测轿厢内的载重的载荷传感器14a、14b、14c...。由这些载荷传感器14a、14b、14c...检测的载重信号分别经由对应于轿厢13a、13b、13c...的电梯控制装置12a、12b、12c...提供给组管理控制装置11。
此外,在该电梯系统中,在各楼层的候梯厅15a、15b、15c...,具备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16b、16c...。
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16b、16c...是用于在候梯厅预先对乘客的目的楼层进行登记的装置。这些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16b、16c...具有:用于乘客通过按钮操作输入目的楼层的操作部17a、17b、17c...和用于进行通过该操作部17a、17b、17c...登记的目的楼层的确认显示的显示部18a、18b、18c...。此外,这些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16b、16c...经由传送电缆2连接于组管理控制装置11。
在这样的结构中,电梯的乘客在搭乘轿厢13a、13b、13c...之前,能够通过设置于各搂层的候梯厅15a、15b、15c...的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16b、16c...登记目的楼层。
现在,若假定在某楼层的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登记了目的楼层,则该目的楼层的信息与该楼层的信息一起作为候梯厅呼叫被传送给组管理控制装置11。在组管理控制装置11中,基于从电梯控制装置12a、12b、12c...得到的轿厢13a、13b、13c...的运行状态而确定分配该候梯厅呼叫的轿厢,并向对应于该轿厢的电梯控制装置输出候梯厅呼叫的分配信号。例如,若假定对1编号梯的轿厢13a分配了候梯厅呼叫,则对电梯控制装置12a输出分配信号。
此时,因为在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的显示部18a显示1编号梯对于乘客所登记的目的楼层进行响应的内容,所以乘客只要在1编号梯的抵达位置等待即可。此外,在乘客搭乘了1编号梯的轿厢13a时,因为是已经登记了自身的目的楼层的状态,所以在轿厢13a内无需进行登记目的楼层的操作。
另一方面,在组管理控制装置11中,因为能够预先知晓乘客的目的楼层,所以在存在多位欲前往相同楼层的乘客的情况下,能够分配相同轿厢等而提高运行效率。
以上是具有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电梯系统的一般性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备以下的结构。
即,在各楼层的候梯厅15a、15b、15c...设置有登记者识别装置31a、31b、31c...。登记者识别装置31a、31b、31c...分别对在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16b、16c...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进行识别。
另外,在图1的例子中,示出了登记者识别装置31a、31b、31c...与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16b、16c...一体化了的结构,但是并不特别限于该结构。例如,登记者识别装置31a、31b、31c...也可以与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16b、16c...独立地设置。
此外,作为该登记者识别装置31a、31b、31c...,例如也可考虑利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标识)技术。即,使利用电梯的乘客持有IC标签32。并且,通过包括IC读取器的登记者识别装置31a、31b、31c...,在预定的范围内非接触地读取记录于IC标签32的ID信息(标识信息)。
另外,因为关于以非接触方式读取IC标签32的信息的方法是公知的,所以在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IC标签32除了ID信息之外还预先记录乘客的目的楼层,在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16b、16c...能够自动登记该目的楼层。
登记者识别装置31a、31b、31c...与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16b、16c...一起经由传送电缆2连接于组管理控制装置11,将对乘客进行识别的结果(记录于IC标签32的ID信息)提供给组管理控制装置11。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另外,以下,以图1所示的各楼层的候梯厅15a、15b、15c...和/或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a、16b、16c...、登记者识别装置31a、31b、31c...之中的一个为代表,设定为候梯厅15、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登记者识别装置31进行说明。同样地,关于对应于各编号梯的电梯控制装置12a、12b、12c...和/或轿厢13a、13b、13c...,也以它们之中的一个为代表,设定为电梯控制装置12、轿厢13进行说明。
组管理控制装置11具备信息记录部21、分配控制部22、信息对照部23、运行控制部24和指令部25。
信息记录部21将在候梯厅15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的信息与该乘客的目的楼层相关联而进行记录。分配控制部22进行将包括在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登记的乘客的目的楼层的候梯厅呼叫分配给最适合的轿厢13而使其响应于该楼层的控制。
信息对照部23对记录于信息记录部21的乘客的信息与轿厢13内的乘客的信息进行对照。运行控制部24基于信息对照部23的对照结果对轿厢13的运行进行控制。指令部25对于各部分输出从运行控制部24输出的指令。
此外,如图1所示,在各楼层的候梯厅15,设置有用于对在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进行识别(确定)的登记者识别装置31。通过该登记者识别装置31识别的乘客的信息与该乘客所登记的目的楼层的信息一起被传送给组管理控制装置11,记录于信息记录部21。
具体地,作为登记者识别装置31使用IC读取器。根据乘客所持有的IC标签32所记录的ID信息而识别(确定)乘客。在该情况下,当乘客在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进行了目的楼层的登记操作时,触发确定该目的楼层的工作,从而将该乘客与目的楼层相关联而记录于信息记录部21。
作为将乘客与目的楼层相关联而进行记录的方法,例如有分别对乘客和目的楼层的信息附加同一索引而进行记录的方法。此外,也有在信息记录部21中生成记录表,并将乘客与目的楼层的信息记录于该记录表的同一行的方法。
在图3示出将乘客和目的楼层的信息记录于由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信息记录部21生成的记录表的情况下的例子。在该例子中,示出乘客A和乘客B登记了第3层、乘客C登记了第5层的情况。此外,用从IC标签32读取的ID来标识乘客。在该例子中,乘客A由ID11标识,乘客B由ID12标识,乘客C由ID13标识。
另外,在图3的例子中仅图示了一个记录表,但是该记录表可按各楼层而准备。
另一方面,在各编号梯的轿厢13,设置有用于对轿厢内的乘客进行识别的乘梯者识别装置33。作为乘梯者识别装置33,与登记者识别装置31同样使用IC读取器。
在图4及图5示出轿厢13的内部结构的具体例。
图4是从正面观察轿厢13的情况下的结构图,图5是示意性表示从上方观察轿厢13的情况下的轿厢内状况的图。
在轿厢内的多处设置有作为IC读取器的乘梯者识别装置33。之所以乘梯者识别装置33设置于多处,是因为将通过无线形成的IC读取器的检测范围设计得狭窄,以免将位于轿厢13的外部的人的IC标签32误检测。在图5的例子中,在正面有2个乘梯者识别装置33,在侧面各有1个,在背面有1个。通过这些乘梯者识别装置33,读取记录于轿厢内的乘客所持有的IC标签32的ID信息,用该ID信息识别(确定)该乘客。
乘梯者识别装置33连接于组管理控制装置11,通过乘梯者识别装置33识别的乘客的信息被提供给组管理控制装置11。
此外,在轿厢13中,设置有用于进行声音广播的声音广播装置35、和用于进行显示向导的显示装置36。如图4所示,该声音广播装置35与显示装置36例如设置于轿厢门37a的附近的上部。另外,关于该声音广播装置35和显示装置36的设置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只是,关于显示装置36,优选设置于轿厢内的乘客位于哪里都能够观看的位置。
在图4中,图中的38a和38b为开门按钮和关门按钮。没有如通常的电梯那样用于指定目的楼层的按钮。
此外,在轿厢13,设置有用于对轿厢门37a的门开关工作进行控制的门控制装置37。
接下来,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候梯厅15,乘客对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的操作部17进行操作而登记目的楼层(目标层)(步骤A11)。此时,通过设置于候梯厅15的登记者识别装置31识别乘客,其标识信息(ID)与目的楼层的信息一起被传送给组管理控制装置11(步骤A12)。
详细地,记录于乘客所持有的IC标签32的ID通过作为IC读取器的登记者识别装置31以非接触方式读取,与在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登记的目的楼层的信息一起经由传送电缆2被传送给组管理控制装置11。
在组管理控制装置11中,若接收到乘客的标识信息(ID)和目的楼层的信息,则如图3那样将其相关联地记录于信息记录部21。然后,组管理控制装置11基于目的楼层的信息选择最适合的轿厢13,并向对应于该轿厢13的电梯控制装置12发出分配指令,使其前往进行了目的楼层的登记的楼层(步骤A13)。
在此,若轿厢13抵达楼层并开门(步骤A14的是),则通过设置于轿厢13内的乘梯者识别装置33,识别乘入轿厢13内的乘客,将其标识信息传送给组管理控制装置11(步骤A15)。
详细地,记录于乘客所持有的IC标签32的ID通过作为IC读取器的乘梯者识别装置33以非接触的方式所读取,并经由传送电缆2被传送给组管理控制装置11。
在组管理控制装置11中,对由乘梯者识别装置33识别的乘客的信息与记录于信息记录部21的乘客的信息进行对照(步骤A16)。结果,在二者一致的情况下,具体地如果从轿厢13内的乘客所持有的IC标签32读取的ID与记录于信息记录部21的ID相一致(步骤A16的是),则组管理控制装置11判断为乘客搭乘了正确的轿厢13,并使轿厢13关门而出发(步骤A17)。
另一方面,在从轿厢13内的乘客所持有的IC标签32读取的ID与记录于信息记录部21的ID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A16的否),则组管理控制装置11判断为乘客误搭乘轿厢13,并通过指令部25对于轿厢内的声音广播装置35和显示装置36发出告警指示(步骤A18)。
由此,例如“该电梯前往**层。因为存在错误乘梯的人士,所以请确认。”的告警消息通过声音广播装置35进行声音广播,并文字显示于显示装置36。在此期间,保持开门状态,轿厢13的运行停止(步骤A19)。若相应的乘客下梯,则轿厢13关门而出发。
另外,在此构成为在轿厢13设置声音广播装置35及显示装置36而用声音和显示双方进行告警,但是用哪一方进行告警都可。此外,也可以对建筑物内的监视室41进行报告,使监视员知晓。
这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当在候梯厅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误搭乘了抵达候梯厅的其他轿厢13的情况下,将该情况用声音及显示进行告警,并且在此期间,轿厢13处于停止运行的状态。从而,误搭乘的乘客能够立即察觉而下梯。
此外,例如在未持有IC标签32的乘客、即通过登记者识别装置31无法识别(确定)的乘客搭乘轿厢13的情况下,因为通过轿厢13内的乘梯者识别装置33无法识别,所以轿厢13以开着门的状态停止。从而,能够防止不明人员随便搭乘轿厢13而移动到各楼层,能够确保例如大厦等建筑物的安全性。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通过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对在候梯厅15的认证结果(ID)与在轿厢13的认证结果(ID)进行对照,能够检测出误搭乘轿厢13的乘客或者不正当乘梯的乘客。但是,例如在未持有IC标签32的乘客与正常的乘客一起乘入了轿厢13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检测出。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这样的混入正常的乘客而一起乘入的不正当的乘客进行检测。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另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2的结构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轿厢13设置有用于检测乘客人数的乘客人数检测装置34。作为该乘客人数检测装置34,具体地使用照相机。
即,如图8所示,以能够对轿厢内的整体进行拍摄的方式,在天花板等设置作为乘客人数检测装置34的照相机,通过对由该照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而检测乘客人数。另外,使用照相机的拍摄图像对乘客进行辨识,因为能够使用一般的图像分析技术而进行,所以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此外,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使用图1所示的载荷传感器14检测乘客人数。即,通过将乘客一人的平均体重确定为例如65kg,并将由载荷传感器14检测的载重除以上述平均体重,来求取当前的乘客人数。但是,因为依乘客不同而体重不同,此外载重依载荷物等而变化,所以在精度上优选上述使用拍摄图像的方法。
接下来,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另外,在图9中,步骤B11~B15的处理与图6的步骤A11~A15的处理相同。
即,组管理控制装置11用登记者识别装置31对在候梯厅15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进行识别,并在轿厢13抵达楼层、开门时,用乘梯者识别装置33对搭乘了轿厢13的乘客进行识别(步骤B11~B15)。
在此,组管理控制装置11进一步通过乘客人数检测装置34检测轿厢13内的乘客人数(步骤B16)。具体地,作为乘客人数检测装置34使用照相机,对该照相机的拍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而检测乘客人数。或者,作为乘客人数检测装置34使用载荷传感器14,根据通过该载荷传感器14检测的载重而检测乘客人数。
若得到乘客人数,则组管理控制装置11对乘客的标识信息和人数进行对照(步骤B17)。详细地,对在轿厢13内通过乘梯者识别装置33得到的乘客的标识信息(ID)与在候梯厅15通过登记者识别装置31得到的乘客的标识信息(ID)进行比较,并对二者相一致的标识信息的计数值与在轿厢13内通过乘客人数检测装置34得到的乘客人数进行比较。
结果,在乘客的标识信息和人数全都一致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如果轿厢13内的乘客的标识信息与记录于信息记录部21的标识信息相一致、进而对该相一致的标识信息进行计数而得到的乘客人数与在轿厢13内检测到的乘客人数相一致(步骤B17的是),则组管理控制装置11判断为仅正常的乘客搭乘了轿厢13,并使轿厢13关门而出发(步骤B18)。
另一方面,在乘客的标识信息或者人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B17的否),则组管理控制装置11判断为乘客误搭乘轿厢13,并通过指令部25对于轿厢内的声音广播装置35和显示装置36发出告警指示(步骤B19)。
由此,在乘客的标识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例如“该电梯前往**层。因为存在错误乘梯的人士,所以请确认。”的告警消息通过声音广播装置35进行声音广播,并文字显示于显示装置36。
此外,在乘客人数不一致的情况下,例如“乘客人数不符。请确认。”的告警消息通过声音广播装置35进行声音广播,并文字显示于显示装置36。在此期间,保持开门状态,轿厢13的运行停止(步骤B20)。若相应的乘客下梯,则轿厢13关门而出发。
这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以外,通过检测轿厢13内的乘梯人数,能够防止不正当的乘客混入正常的乘客而乘梯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因为如果不正当的乘客、即不明人员乘梯,则直至该不明人员下梯为止,轿厢13都开门而停止,所以能够防患轿厢13内的犯罪于未然。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因为在向轿厢13搭乘时需要作为登记者识别装置31及乘梯者识别装置33的识别对象的IC标签32,所以在有熟人等同乘者一起的情况下无法使其乘梯而不妥。因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关于有同乘者一起的情况下的补救方法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图7的结构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3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用于对乘客所带领的同乘者的人数进行登记的同乘者数登记装置42。此外,如图11所示,信息记录部21对在同乘者数登记装置42登记的同乘者数与该乘客相关联地进行记录。
作为同乘者数登记装置42,例如使用读取乘客所持有的IC标签32的信息的IC读取器。但是,如图12所示,并非是乘梯者识别装置33那样的非接触型,而采用乘客使自身的IC标签32的信息被直接读入的接触型的IC读取器。该同乘者数登记装置42设置于轿厢13内的轿厢门37a的附近,将乘客使自身的IC标签32的信息被读入的次数作为同乘者数进行登记。
接下来,关于第3实施方式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另外,在图13中,步骤C11~C20的处理与图9的步骤B11~B20的处理相同。
即,组管理控制装置11用登记者识别装置31对在候梯厅15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进行识别,并在轿厢13抵达楼层、开门时,用乘梯者识别装置33对搭乘了轿厢13的乘客进行识别(步骤C11~C15)。
进而,组管理控制装置11在通过乘客人数检测装置34对轿厢13内的乘客人数进行了检测之后,判断乘客的标识信息和人数是否相一致。如果乘客的标识信息和人数全都一致,则使轿厢13关门而出发(步骤C16~C18)。另一方面,在乘客的标识信息或者人数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声音广播装置35和显示装置36发出告警,并保持开门状态而停止轿厢13的运行(步骤C19~C20)。
在此,在乘客带领了同乘者的情况下,若搭乘轿厢13,则例如“乘客人数不符。请确认。”的告警消息通过声音广播装置35进行声音广播,并文字显示于显示装置36。
带领了同乘者的乘客,接收到该告警消息,在设置于轿厢13内的同乘者数登记装置42对同乘者的人数进行登记。具体地,乘客使自身的IC标签32按照同乘者的人数与同乘者数登记装置42直接接触。例如,如果同乘者有2人,则使自身的IC标签32与同乘者数登记装置42连续2次地直接接触。此时所登记的同乘者数如图11所示与该乘客的ID相关联而记录于信息记录部21。
若登记了同乘者数(步骤C21的是),则组管理控制装置11在参照信息记录部21而将该乘客的同乘者数与当前的乘客人数相加之后(步骤C22),在上述步骤C17再次进行人数的对照。
即,如果以图11的例子而言,则在作为目的楼层的登记者的乘客登记了1人作为同乘者数的情况下,将同乘者数1人与对乘客的标识信息进行计数而得到的乘客人数相加,与由乘客人数检测装置34检测的乘客人数进行比较。由此,二者的乘客人数相一致(步骤C17的是),从而轿厢13关门而出发(步骤C18)。
这样根据第3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之外,通过使得乘客能够对同乘者人数进行登记,即使在带领未持有IC标签等的外部人士作为同乘者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其搭乘轿厢13而移动。
另外,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同乘者数登记装置42以设置于轿厢13内的接触型的IC读取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设置于候梯厅15的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16具有对同乘者数进行登记的功能。根据这样的结构,无需在轿厢13内设置同乘者数登记用的IC读取器,能够在候梯厅15简单地登记乘客的目的楼层和同乘者数双方,从而是方便的。
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当乘客在候梯厅登记了目的楼层时,能够防止误搭乘抵达该候梯厅的轿厢并且防止不明人员乘梯而确保安全性的电梯系统。
另外,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改变。这些实施方式和/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梯系统,具备在各楼层的候梯厅用于对目的楼层进行登记的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系统具备:
登记者识别部,其对在上述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进行识别;
信息记录部,其将通过该登记者识别部识别的乘客的信息与该乘客的目的楼层相关联进行记录;
乘客识别部,其对乘入了轿厢内的乘客进行识别;
信息对照部,其对通过该乘客识别部识别的乘客的信息与记录于上述信息记录部的乘客的信息进行对照;
控制部,其基于由该信息对照部产生的对照结果,当在上述候梯厅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与乘入了上述轿厢内的乘客不一致的情况下,维持上述轿厢的开门状态而停止运行,并且输出告警产生指令;以及
告警部,其接受从该控制部输出的告警产生指令而发出告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登记者识别部使用设置于上述候梯厅的第1IC读取器,读取在上述候梯厅登记了目的楼层的乘客所持有的IC标签的信息作为该乘客的标识信息;
上述乘客识别部使用设置于上述轿厢内的第2IC读取器,读取乘入了上述轿厢的乘客所持有的IC标签的信息作为该乘客的标识信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上述轿厢内的乘客的人数的乘客人数检测部;
其中,上述控制部对通过上述乘客人数检测部检测的乘客的人数与记录于上述信息记录部的乘客的人数进行比较,并在两者人数不相同的情况下维持上述轿厢的开门状态而停止运行,并且输出告警产生指令。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乘客人数检测部对设置于上述轿厢内的照相机的拍摄图像进行分析而检测乘客的人数。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乘客人数检测部基于从设置于上述轿厢底部的载荷传感器得到的载重检测乘客的人数。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对乘客的同乘者数进行登记的同乘者数登记部;
其中,上述控制部将在上述同乘者数登记部登记的同乘者数与记录于上述信息记录部的乘客的人数相加,并与通过上述乘客人数检测部检测的乘客的人数进行比较。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同乘者数登记部使用设置于上述轿厢内的第3IC读取器,将连续地读取乘入了上述轿厢的乘客所持有的IC标签的信息的次数作为同乘者数进行登记。
CN201110262053.7A 2010-09-06 2011-09-06 电梯系统 Active CN102381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9356/2010 2010-09-06
JP2010199356A JP2012056653A (ja) 2010-09-06 2010-09-06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1596A true CN102381596A (zh) 2012-03-21
CN102381596B CN102381596B (zh) 2015-08-19

Family

ID=45821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2053.7A Active CN102381596B (zh) 2010-09-06 2011-09-06 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56653A (zh)
CN (1) CN102381596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9629A (zh) * 2014-10-28 2015-01-21 上海皓业广播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控制的音频播放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4507841A (zh) * 2012-07-25 2015-04-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层站装置
CN105502111A (zh) * 2015-11-27 2016-04-20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的电梯出入控制系统和电梯出入调度方法
CN105658557A (zh) * 2013-10-24 2016-06-08 奥的斯电梯公司 使用指纹识别的电梯调度
CN106865369A (zh) * 2015-12-10 2017-06-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控制系统以及运行状况输出方法
CN107809416A (zh) * 2017-09-19 2018-03-16 周美琳 智能楼宇安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954285A (zh) * 2016-10-18 2018-04-24 株式会社东芝 升降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方法、控制程序及终端的程序
CN108298391A (zh) * 2017-01-13 2018-07-2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CN110451369A (zh) * 2018-05-08 2019-11-15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电梯的乘客引导系统、电梯系统和乘客引导方法
CN111086934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奥的斯电梯公司 关联移动电梯呼叫
CN111302166A (zh) * 2020-02-27 2020-06-19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管控系统
CN111683889A (zh) * 2018-02-09 2020-09-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乘客诱导装置以及乘客诱导系统
CN112079221A (zh) * 2019-06-12 2020-12-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载荷检测装置
CN112320511A (zh) * 2020-12-15 2021-02-05 博仕通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外来人员电梯使用方法
CN115210163A (zh) * 2020-03-05 2022-10-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4864B2 (ja) * 2011-09-14 2015-11-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割当エレベータへの乗車案内装置及び乗車案内方法
JP5969074B1 (ja) * 2015-03-10 2016-08-1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5985703B1 (ja) * 2015-05-28 2016-09-0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FR3059967B1 (fr) * 2016-12-12 2019-01-25 Poma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e transport de vehicules tractes par un cable
JP6976211B2 (ja) * 2018-03-30 2021-12-08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6673613B2 (ja) * 2018-07-31 2020-03-2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809629B1 (ja) * 2020-06-12 2021-01-06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操作盤
CN113879924B (zh) * 2021-08-31 2024-02-02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16405A (zh) * 2021-09-17 2021-11-30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多权限层电梯召唤控制系统
WO2023053372A1 (ja) * 2021-09-30 2023-04-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1041A (zh) * 2005-02-17 2006-08-23 奥蒂斯电梯公司 带防范功能的电梯装置
JP2007076788A (ja) * 2005-09-13 2007-03-2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CN1956908A (zh) * 2004-05-26 2007-05-02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乘客运输系统的乘客引导系统
WO2010004607A1 (ja) * 2008-07-07 2010-0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6908A (zh) * 2004-05-26 2007-05-02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乘客运输系统的乘客引导系统
CN1821041A (zh) * 2005-02-17 2006-08-23 奥蒂斯电梯公司 带防范功能的电梯装置
JP2007076788A (ja) * 2005-09-13 2007-03-2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WO2010004607A1 (ja) * 2008-07-07 2010-0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7841A (zh) * 2012-07-25 2015-04-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层站装置
CN104507841B (zh) * 2012-07-25 2017-03-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层站装置
US9878874B2 (en) 2012-07-25 2018-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landing device with destination floor establishment
US10259681B2 (en) 2013-10-24 2019-04-16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ispatch using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CN105658557A (zh) * 2013-10-24 2016-06-08 奥的斯电梯公司 使用指纹识别的电梯调度
CN104299629A (zh) * 2014-10-28 2015-01-21 上海皓业广播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控制的音频播放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5502111A (zh) * 2015-11-27 2016-04-20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的电梯出入控制系统和电梯出入调度方法
CN105502111B (zh) * 2015-11-27 2017-12-01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的电梯出入控制系统和电梯出入调度方法
CN106865369A (zh) * 2015-12-10 2017-06-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控制系统以及运行状况输出方法
CN106865369B (zh) * 2015-12-10 2020-05-0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控制系统以及运行状况输出方法
CN107954285A (zh) * 2016-10-18 2018-04-24 株式会社东芝 升降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方法、控制程序及终端的程序
CN108298391A (zh) * 2017-01-13 2018-07-2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CN107809416A (zh) * 2017-09-19 2018-03-16 周美琳 智能楼宇安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683889A (zh) * 2018-02-09 2020-09-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乘客诱导装置以及乘客诱导系统
CN111683889B (zh) * 2018-02-09 2021-05-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乘客诱导装置以及乘客诱导系统
CN110451369A (zh) * 2018-05-08 2019-11-15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电梯的乘客引导系统、电梯系统和乘客引导方法
CN110451369B (zh) * 2018-05-08 2022-11-2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电梯的乘客引导系统、电梯系统和乘客引导方法
CN111086934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奥的斯电梯公司 关联移动电梯呼叫
CN112079221A (zh) * 2019-06-12 2020-12-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载荷检测装置
CN111302166A (zh) * 2020-02-27 2020-06-19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管控系统
CN111302166B (zh) * 2020-02-27 2022-07-1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管控系统
CN115210163A (zh) * 2020-03-05 2022-10-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控制装置
CN112320511A (zh) * 2020-12-15 2021-02-05 博仕通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外来人员电梯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1596B (zh) 2015-08-19
JP2012056653A (ja) 201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1596A (zh) 电梯系统
CA2702865C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destination call for use in a lift system, and a lift system
JP600798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装置
CN107848737B (zh) 具有预见性的呼叫产生机制的电梯系统
EP3424856B1 (en) Elevat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elevator control method
CN109292579B (zh) 电梯系统、图像识别方法和运行控制方法
US8047333B2 (en) Method and elevator installation for user selection of an elevator
EP1930276A1 (en) Elevator control device
JP654050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7000982A (zh) 与电梯交替交互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87666A (zh) 建筑物区域中传送电梯用户的电梯装置
JP610729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呼び登録システム
JP6642380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9116388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068690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2839889A (zh) 用于控制目的地呼叫的显示的界面设备、电梯系统和方法
JP6532796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4819632B2 (ja)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JP623195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防犯システム
JP7392042B1 (ja) 乗場行先階登録装置
JP7060127B1 (ja) システム
US20240025699A1 (en) Elevator controller, elevator system, storage mediu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2638809B (zh) 用于控制电梯设备的维护模式的方法和电梯控制结构
JP2023028683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444822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及び乗りかごの待機階床を決定する乗りかご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