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7733A - 装订系统、装订用的上胶装置以及胶片 - Google Patents

装订系统、装订用的上胶装置以及胶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7733A
CN102307733A CN2009801563307A CN200980156330A CN102307733A CN 102307733 A CN102307733 A CN 102307733A CN 2009801563307 A CN2009801563307 A CN 2009801563307A CN 200980156330 A CN200980156330 A CN 200980156330A CN 102307733 A CN102307733 A CN 102307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aper
glue
conveyance
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63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7733B (zh
Inventor
本间富雄
三岛勇
吉川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pl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upl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plo Corp filed Critical Dupl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07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7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7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77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B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OBJECTS THERETO
    • B42B2/00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by stitching with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textile threads
    • B42B2/02Machines for stitching with th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9/00Multi-step processes for making books
    • B42C19/02Multi-step processes for making books starting with single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9/00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 B42C9/0006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by applying adhesive to a stack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9/00Associat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or webs
    • B65H39/02Associating,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from several sources
    • B65H39/04Associating,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from several sources from piles
    • B65H39/042Associating,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from several sources from piles the piles being disposed in superposed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在装订系统(400)中,订装装置(450)具有装置安装部(452)和机构收容部(454)。装置安装部(452)被设置成可择一地安装上胶装置和从纸收容部送出纸并重叠多张纸后向订装装置(450)搬送的配页装置(410)。订装机构收容部(454)被设置成可择一地安装压粘机构和执行针订装处理的针订装机构(470)。上胶装置被设置成能对纸上胶。压粘机构被设置成可执行将已被上胶的多张纸压粘的压粘处理。

Description

装订系统、装订用的上胶装置以及胶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附着有转印用的胶的胶片按压在纸上而使胶转印的上胶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装订系统,尤其涉及具有订装多张纸的订装装置的装订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装订系统中,作为用于订装多张纸来形成册子的简单的订装方法,广泛采用着打入“コ”字状的金属丝并弯曲其前端来订装的方法。但是,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情况下,需要设法使得不会由于露出在册子表面的金属丝的前端而受伤。另外,在对册子进行废物处理时,为了将纸和金属分离,必须拆卸金属丝,因而需要复杂的操作。因此,也有考虑不用这种订装方法,而是装配通过从喷嘴喷射液体胶而附加给纸面的上胶装置的装订系统,但存在装置整体变大且成本增加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胶与空气接触就会凝固,所以特别在长时间停止使用时的维护性上也存在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新装订系统,该系统装配有使在细长状的基材片上附着胶的胶片与纸接触并将该胶转印到纸上来进行上胶的上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装订系统中,通过使按压部下降而将胶片按压在纸上,从而使胶转印,然后使按压部上升。由于具有与该按压部的升降动作联动地传送胶片的机构,所以能与上胶动作联动地自动传送胶片,实现效率高的上胶处理。
另外,为了向用户提供可选择利用订装针的骑马订装成册和利用胶转印片的骑马订装成册的装订装置,提出有能够切换例如订书机(stapler)和胶转印单元的装订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66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142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这种上胶装置中,为了确保后续的上胶处理的可靠性,将转印后的胶片的传送量设定得稍大,将其传送到胶未转印部分的前端附近超出按压部的按压范围(转印区域)的程度。因此,超出该转印区域的糊未转印部分没有使用就被废弃,从而存在材料浪费这样的问题。另外,需要根据纸或其对象产品的种类来改变胶的转印长度,但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上胶装置中实现上述目的时,必须准备具有多种长度的按压部,根据需要来更换,从而存在需要复杂的操作这样的问题。
另外,当例如为了提高纸之间的粘结力而增大胶转印带的宽度,或者为了减少更换频率而增大胶转印带的卷轴直径时,胶转印单元的尺寸将增大。这种胶转印单元的尺寸的增大将导致为了将胶转印到纸上而使胶转印单元升降的升降机构的大型化。因此,在能更换订书机和胶转印单元的情况下,难以抑制收容它们的订装装置整体的尺寸。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地使用转印用胶片的胶、更优选的是可采用简单的方法变更上胶尺寸的上胶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来实现能择一地执行使用订装针的装订处理和使用胶的装订处理的装订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装订系统包括订装装置,该订装装置被设置成:针对以重叠状态配置于预定位置的多张纸,能择一地执行压粘处理和针订装处理,所述压粘处理是在相邻纸中至少一者被上有胶时,将它们压粘来进行订装的处理,所述针订装处理是打入订装针来进行订装的处理。
根据此方案,不用做成能更换针订装机构和上胶机构的方式,就能够由用户可选择使用订装针的装订处理和使用胶的装订处理。因此,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来实现用户可选择两种装订处理的装订系统。
订装装置可以具有被设置成可择一地安装执行压粘处理的压粘机构和执行针订装处理的针订装机构的订装机构收容部。
根据此方案,能够通过在订装机构收容部中安装针订装机构,而可执行使用了订装针的装订处理,并能够通过在订装机构收容部中安装压粘机构,而可执行使用了胶的装订处理。因此,与包括例如上胶装置、压粘机构以及针订装机构这全部的装订系统相比,能够做成结构更简单的装订系统,能够抑制成本和装置占用的空间。
订装装置可以具有对在订装机构收容部中安装有压粘机构和针订装机构中的哪一个进行检测的机构检测传感器,根据机构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被安装在订装机构收容部中的压粘机构或针订装机构。
例如用户在装订系统中直接设定订装机构收容部中被安装压粘机构和针订装机构中的哪一个的方案也被考虑到了。但是,这会使用户负担设定劳力,而且需要考虑到用户设定错误地设计装订系统。而根据本方案,与用户进行设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用户的设定劳力。另外,能够更可靠地使装订系统识别在订装机构收容部中安装有压粘机构和针订装机构中的哪一个,能更恰当地控制被安装在订装机构收容部中的压粘机构或针订装机构。
订装装置还可以具有执行压粘处理的压粘机构和执行针订装处理的针订装机构。根据此方案,能够简单地设置可择一地执行压粘处理和针订装处理的订装装置。
订装装置还可以具有被设置成可执行上述压粘处理和上述针订装处理这两者的多功能订装机构。多功能订装机构可以具有一边向纸移动一边将订装针打入纸的驱动器,在取得了针订装处理的执行请求时,通过驱动器对多张纸打入订装针来进行订装,在取得了压粘处理的执行请求时,通过用驱动器进行按压,来将多张纸压粘订装。
根据此方案,能够通过对具有例如驱动器和紧钳的针订装机构追加载物构件等这样简单的设计变更来实现多功能订装机构。另外,由于压粘处理和针订装处理都能通过驱动驱动器来执行,所以能够将驱动机构共用,能够简化装置。
还可以包括:从纸收容部将纸送出并进行搬送的送纸装置;对从送纸装置搬送来的纸上胶后搬送给订装装置的上胶装置;以及取得压粘处理的执行请求或针订装处理的执行请求的执行请求取得部。可以在取得了压粘处理的执行请求时,送纸装置将纸一张一张地向上胶装置搬送,上胶装置对搬送来的纸上胶,使得在将多张纸重叠时彼此相邻的纸中至少一者被上胶,然后向订装装置搬送,订装装置将搬送来的纸盛载在预定位置,执行压粘处理;在取得了针订装处理的执行请求时,送纸装置使多张纸重叠后搬送给上胶装置,上胶装置将搬送来的多张纸避免上胶地搬送给订装装置,订装装置将搬送来的多张纸配置在预定位置后执行针订装处理。
根据此方案,能够通过输入例如压粘处理的执行请求或针订装处理的执行请求等简单操作,选择使用了胶的装订处理和使用了订装针的装订处理中的任一者使装订系统执行。
还可以包括用一对折叠辊夹持从订装装置搬送来的多张纸而将其折叠的折叠装置。执行请求取得部可以被设置成能取得压粘折叠处理的执行请求,所述压粘折叠处理是通过用一对折叠辊夹持而将彼此相邻的纸中至少一者已被上胶的多张纸一边折叠一边压粘的处理;在取得了压粘折叠处理的执行请求时,送纸装置将纸一张一张地向上胶装置搬送,上胶装置对纸上胶,使得在将多张纸重叠时彼此相邻的纸中至少一者被上胶,然后向订装装置搬送,订装装置将搬送来的纸避免执行压粘处理地搬送给折叠装置,折叠装置盛载搬送来的纸,执行压粘折叠处理。
在设置有这种折叠装置的情况下,由于上胶位置也被一对折叠辊夹持,所以不用另外执行压粘处理,就能够对上胶位置进行压粘。根据此方案,能够提供一种可利用折叠装置执行这种压粘折叠处理的装订系统。因此,能够根据用户的选择或与状况相应的控制,适当地执行压粘处理和压粘折叠处理中的任一者。
还可以包括取得多张纸的张数的张数取得部。折叠装置在所取得的多张纸的张数为预定张数以上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压粘折叠处理的执行。
纸张数越多,压粘折叠处理中的纸彼此的粘接越困难。根据此方案,能够避免在压粘折叠处理中纸彼此没有适当地被粘接的情况。因此,在可执行压粘折叠处理的装订系统中,能够更适当地执行使用了胶的装订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个方案的装订用的上胶装置将胶片的一部分按压在纸上而使胶转印,其包括:受压面,与纸的上胶位置相对配置;按压面,与受压面相对配置,在对纸转印胶时以夹着该纸的上胶位置的方式被按压向受压面;传送单元,在每次对纸转印胶时,将介于按压面与受压面之间的胶片向一个方向传送,然后停止,使得该胶片的胶转印完成部分和胶未转印部分的边界被包含在按压面与受压面的按压范围内。
在此提及的“胶”表示广义的胶,也可包含各种合成树脂类的粘结剂。上胶装置构成例如装订系统等系统的一部分,可以是利用预定的搬送单元依次导入纸,在上胶处理后将纸向搬送方向下游侧导出的装置。“按压范围”相当于按压面和受压面被压接的胶片的传送方向的长度范围。在其传送方向上按压面比受压面小时,其传送方向的按压面的长度范围成为按压范围。相反,在传送方向上按压面比受压面大时,其传送方向的受压面的长度范围成为按压范围。
根据此方案,在每次对纸进行的胶的转印时传送胶片,然后胶片的传送停止,使得胶片的胶转印完成部分和胶未转印部分的边界(为了方便,也称为“转印边界”)被包含在按压面与受压面的按压范围内,在该状态下进行接下来的转印处理。即,调整胶片的传送量,使得后续于胶转印完成部分的胶未转印部分的前端总是被包含在按压范围内,因此,能无浪费地使用胶片的胶。其结果,能够降低胶片的生产成本。为了确保胶的转印宽度较大,只要将胶片的传送设定成转印边界位于按压范围的前端附近即可。另外,在更换为未使用的新胶片后初次使用时,设置对未使用的胶片的胶未转印部分的前端进行检测的单元,在开始使用时,将其前端传送到按压范围内,由此就能够几乎完全用尽胶片的胶。
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具有受压面的导向构件;具有按压面的推进器;以及驱动推进器使其相对于导向构件进退的驱动机构。传送单元可以使胶片的胶附着面与推进器侧相对地传送该胶片,并使其沿着导向构件的受压面导向传送;驱动机构可以通过在纸介于导向构件与推进器之间的状态下驱动推进器,将其按压面向导向构件的受压面按压,来使被胶片的胶附着面的受压面和按压面夹着的部分与纸接触,从而使胶转印。
在该情况下,可以包括:缠绕有未转印的胶片的供给卷轴;缠绕从供给卷轴牵出并经过了导向构件的已转印完成的胶片的卷绕卷轴;作为传送单元,
一边每次传送预定长度的胶片,一边使其缠绕在卷绕卷轴上的传送机构;以及使传送机构作为传送单元进行工作的工作机构。并且,供给卷轴、导向构件、卷绕卷轴及传送机构可以被收容在与推进器、驱动机构及工作机构不同的、可拆装于上胶装置的主体上的盒中,并且在盒被固定于主体的状态下,推进器相对于导向构件进退。
根据此方案,在用尽胶片的胶时,能够以盒为单位更换为新胶片,作为消耗品的胶片的更换操作变得容易。另外,由于是盒本体固定在上胶装置的主体上,驱动推进器来进行转印处理,因此,不需要考虑其转印机构的耐用等来限制盒的大小。即,在为驱动盒本体的转印机构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该转印机构的耐用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盒的重量。其结果,导致装在盒中的胶片的长度受限制。但是,根据此方案,做成固定盒而驱动推进器的结构,因此,能够较大地形成盒,其结果使得能使用较长的胶片,能够较长地保持盒的使用期间。特别是,在将该上胶装置应用于装订系统等自动进行上胶的装置时,能够减轻盒的频繁更换造成的操作负担。
还可以包括能够调整传送单元对胶片的传送量的传送量调整单元。根据此方案,通过调整胶片的传送量这样的简单控制,就能够变更胶的转印长度、即上胶尺寸。其结果,不必做成可阶段性切换按压面和受压面的大小的复杂构造,不会由此给操作者带来切换按压面和受压面等复杂操作。
还可以包括:挡块,突出于纸的搬送路径上,卡定被搬送的纸的前端,进行纸相对于受压面的定位;挡块移动单元,根据纸的尺寸信息,使挡块在纸搬送方向上移动,使得纸的上胶位置与受压面相对。并且,传送量调整单元可以将用于确定挡块的位置的位置调整信息传送到挡块移动单元,使得在胶片中被受压面和按压面夹持的胶未转印部分的纸搬送方向中央位置与纸的上胶对象范围的纸搬送方向中央位置相一致;挡块移动单元可以根据纸的尺寸信息和位置调整信息决定挡块的位置,使挡块移动到该决定的位置。
在此,“纸的上胶对象范围”既可以与上述纸的上胶位置对应地设置在纸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也可以设置在纸的端部。能够根据该纸的对象产品的形式进行适当设定。
根据此方案,即使如上述那样变更了胶片的传送量,也能够通过与该传送量相应地调整挡块的位置、即纸的停止位置,而使被转印的胶的纸搬送方向中央位置与纸的上胶对象范围的纸搬送方向中央位置一致。其结果,能够使胶正确地转印到纸上所设定的上胶位置。
胶片可以被形成为使呈预定形状独立的多个胶区成排配置地附着于基材片的单侧面。传送单元可以传送该胶片,使得连接胶片中最接近的两胶区时的排列方向相对于按压范围中的纸搬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边界线全都倾斜。
在此,“基材片”可以是具有剥离性的片状构件。另外,“胶区”可以附着在基材片上,通过转印而从该基材片剥离,附着在纸上。胶区可以是由例如圆形或四边形构成的点状。为了确保胶片的胶的均匀剥离,优选多个胶区的形状为相同形状,另外,优选构成为相对于必要的胶的最少转印面积足够小。胶区在基材片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各个胶区之间设置预定的间隙。因此,胶区受到相邻的其他胶区的剥离的影响被抑制。
即,在连接最接近的两胶区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受压面的纸搬送方向的端部脊线为平行时,其排列方向上排列的全部胶被同时剥下,在其临近按压范围外时,有可能在接下来的转印中使用的胶变少等,每次转印的胶的转印长度变得不均匀。但是,在本方案下,由于连接最接近的两胶区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受压面的纸搬送方向的端部脊线倾斜,所以对于在其排列方向上且在按压范围外的胶,其剥下被防止。其结果,能够转印相对于胶片的传送量大致均等的量的胶,能够良好地确保纸上的上胶部分的品质。
具体而言,在传送单元被构成为将长条状的薄片作为胶片沿其长度方向传送的情况下,胶片可以被形成为连接其最接近的两胶区时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全部倾斜。在此提及的“倾斜”表示不是平行也不是直角的意思。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通过按压在转印对象上而使胶转印的胶片。该胶片使呈预定形状独立的多个胶区成排配置地附着于长条状的基材片的单侧面上而形成,并被形成为连接其最接近的两胶区时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全部倾斜。
在此提及的“基材片”、“胶区”、“倾斜”的含义如上所述。若将该方式的胶片组装在上胶装置中,一边沿其长度方向传送一边对转印对象进行胶的转印处理,则能够针对胶片的传送量转印大致均等的量的胶,能够良好地确保转印对象的上胶部分的品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胶装置,能够高效地使用转印用胶片的胶。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可择一地执行使用订装针的装订处理和使用胶的装订处理的装订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胶转印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胶片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胶片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胶片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胶片的细节的部分放大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胶转印工序的图。
图8是装订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9是表示装订系统的装订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系统的另一结构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推进器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14是针订装机构和压粘机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胶转印机构、针订装机构、以及压粘机构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图16中的S12的针订装装订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图16中的S16的第一胶订装装订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图16中的S20的第二胶订装装订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0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1是表示多功能订装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22的(a)~(c)是表示多功能订装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23是表示胶转印机构和多功能订装机构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
图24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系统10的整体结构图。装订系统10包括送纸装置12、骑马订折叠装置14、剪切装置16、堆积器(stacker)18、以及管理装置20。
送纸装置12具有A托盘22A、B托盘22B(以下,根据需要将这些总称为“托盘22”)。在托盘22上,盛载基于印用、电子照相方式、喷墨方式等图像形成方法而形成有图像的纸。
送纸装置12中设置有送纸控制部110,该送纸控制部110具有执行各种运算处理的CPU、存储各种控制程序的ROM、以及被用作数据存储或程序执行的工作区域的RAM。分别与A托盘22A和B托盘22B对应地设置有分离给送机构24。分离给送机构24将盛载在对应的托盘22上的纸中最上面的纸进行分离并送出。分离给送机构24采用了吸气式的分离给送机构。由于吸气式的分离给送机构是公知的,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当然也可以取代吸气式的分离给送机构而设置所谓的摩擦式的分离给送机构。
另外,送纸装置12具有使各个托盘22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未图示)、和对盛载在各托盘22上的纸的高度进行检测的纸高度传感器(未图示)。在检测到盛载在托盘22上的纸中最上面的纸已到达可送纸高度时,送纸控制部110使托盘22的上升停止。这样,送纸控制部110将盛载在托盘22的最上面的纸的高度维持在可送纸高度,能够进行基于分离给送机构24的纸的连续送出。
送纸装置12具有转向(switch back)翻转机构26。在管理装置20中由用户进行了指定翻转的输入时,转向翻转机构26使从A托盘22A送出的纸翻转并返回到纸搬送路径。搬送从A托盘22A送出的纸的纸搬送路径和搬送从B托盘22B送出的纸的纸搬送路径在共用搬送路径28处合并。
骑马订折叠装置14具有胶转印机构30和折叠机构70。从送纸装置12送出的纸经过共用搬送路径28和纸搬送板34而被送到胶转印机构30。夹着纸搬送板34相对地配置有搬送辊32,将已送到纸搬送板34的纸向胶转印机构30搬送。胶转印机构30使送来的纸停止在规定位置来转印胶。构成胶转印机构30的上胶装置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在胶转印机构30中,分别在装置前方和后方各设置有限制纸向纸宽度方向移动的侧导板(未图示)。该一对侧导板分别具有彼此相对的纸限制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对侧导板构成为能以所谓的中心分开方式移动,使得从纸宽度方向的中央到纸限制面的距离相等。一对侧导板分别经由齿轮机构连接在电机上,通过使该电机工作,能够使相对的纸限制面之间的距离变化为与纸的宽度相一致。
骑马订折叠装置14中设置有上胶控制部112。上胶控制部112具有CPU、ROM以及RAM,通过控制设置在胶转印机构30中的致动器的工作,控制胶向纸上的转印。被胶转印机构30上了胶的纸被吸入搬送机构40和搬送辊42而搬送到折叠机构70。吸入搬送机构40具有吸入带、驱动辊、吸入室。吸入带既可以是按一定间隔在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有多条带的带子,还可以是在宽幅的带上形成有多个孔的带子。吸入室利用设置在吸入带内侧的风扇吸入空气,由此使纸贴紧在带子上。当驱动吸入搬送机构40时,纸在与吸入带贴紧的状态下被搬送到下游侧。
折叠机构70具有纸搬送板72、折叠挡块(stopper)74、折叠刀76、折叠辊78以及带搬送机构80。纸搬送板72设置在比胶转印机构30侧的纸搬送板34低一层的位置上。因此,从胶转印机构30向折叠机构70搬送来的多张纸以在纸搬送板72上层叠的方式被收容而形成纸叠。折叠机构70在层叠了设定数量的纸后,一边粘结被上了胶的各纸的中央,一边进行内折,向三面剪切机构90搬送。即,折叠机构70同时执行订装多张纸的订装处理和将该纸叠折叠成册的折叠处理。
折叠挡块74以比纸搬送板72上表面更突向上方的方式配置在纸搬送板72的纸搬送方向下游侧(仅称作“下游侧”)端部附近。折叠挡块74经由滚珠丝杠机构连接在挡块移动电机(未图示)上,通过挡块移动电机工作,在纸搬送方向上移动。从胶转印机构30依次送到纸搬送板72上的纸被定位在其前端部与折叠挡块74抵接时的位置。在纸搬送板72上还设置有限制纸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的未图示的侧导板。然后,依次被层叠在该定位位置上的纸形成纸叠。折叠挡块74预先在纸搬送方向上移动,以使该纸叠的折叠线处于与折叠刀76抵接的位置。在装订系统10中,与纸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纸宽度方向”)成为与折叠线平行的方向。
在纸搬送板72的上方,一对折叠辊78以轴向朝着纸宽度方向的方式并列设置在纸搬送方向上。折叠刀76通过折叠刀驱动电机(未图示)工作而在一对折叠辊78之间上升,而且能下降到纸搬送板72的下方。通过在纸叠被折叠挡块74进行了纸搬送方向的定位的状态下使折叠刀76上升,层叠的纸被可靠地粘贴在一起,并且该纸叠被卷入一对折叠辊78之间而被折叠。
一对折叠辊78经由齿轮机构等连接在折叠辊驱动电机上。通过折叠辊驱动电机工作,驱动一对折叠辊78,使得一边折叠被卷入的纸叠,一边向上方搬送。被一对折叠辊78折叠的册子从一对折叠辊78的隙(nip)部经过朝向上方的订装折叠册子搬送路径82而被送到带搬送机构80。带搬送机构80将所作成的册子向剪切装置16的纸搬送路径92送出。
骑马订折叠装置14中设置有折叠控制部116。折叠控制部116具有CPU、ROM以及RAM,控制折叠挡块74的纸搬送方向位置、折叠刀76的升降以及折叠辊78的驱动。
剪切装置16具有三面剪切机构90。三面剪切机构90具有切口剪切刀片98、纸压部96、挡块94、侧导板(未图示)以及一对上下剪切刀片(未图示)。
挡块94能够通过电磁线圈(未图示)的接通、断开而在纸搬送路径92上进退。在裁剪册子的切口时,三面剪切机构90在各个册子被送入前预先使挡块94向上突出于纸搬送路径92。挡块94经由滚珠丝杠机构连接在挡块移动电机(未图示)上,通过挡块移动电机工作而在纸搬送方向上移动。
被搬送到三面剪切机构90的册子在脊背与挡块94刚抵接之后的定时(timing)停止搬送。册子的上下在与挡块94抵接以前被一对侧导板(未图示)定位。纸压部96通过电机(未图示)工作而朝着已与挡块94抵接的册子下降。
切口剪切刀片98设置在纸压部96的纸搬送方向上游侧(以下,称为“上游侧”)的纸搬送路径92上方,通过切口剪切电机(未图示)工作而下降。上下剪切刀片在纸搬送路径92上方隔着纸压部96分别各设置一个,通过上下剪切电机(未图示)工作而下降。这一对上下剪切刀片能以中心分开方式在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上移动,通过上下剪切刀片移动电机(未图示)工作而通过齿轮机构等在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上移动。
通过从侧导板之间经过来对齐上下边的位置,且在利用挡块94进行了纸搬送方向的定位的状态下,纸压部96下降而压住册子。在该状态下,首先,切口剪切刀片98剪切切口,接着,一对上下剪切刀片对册子的上边和下边进行剪切。这样,作成最后的骑马订折叠册子。实施了剪切处理的册子被搬送到堆积器18上。也可以取代三面剪切机构90而设置仅剪切切口的切口剪切机构。
剪切装置16中设置有剪切控制部118。剪切控制部118具有CPU、ROM以及RAM,控制挡块94的纸搬送方向位置、上下剪切刀片的纸宽度方向位置、以及切口剪切刀片98和上下剪切刀片对册子的剪切。
管理装置20由管理PC(Personal Computer)100、显示器102、键盘104、鼠标106构成。管理PC100具有CPU、ROM、RAM、硬盘等,连接成可与送纸装置12、骑马订折叠装置14、以及剪切装置16进行数据的收发。显示器102、键盘104以及鼠标106连接于管理PC100。
管理PC100通过在显示器102上显示设定画面,形成由用户可进行各种设定输入的状态。用户在显示有设定画面的状态下,能够使用键盘104和鼠标106来进行各种设定输入。当显示在显示器102上的启动按钮被用户点击时,管理PC100将表示开始装订处理的意思的启动信号与表示设定内容的信息一起发送到送纸控制部110、上胶控制部112、折叠控制部116以及剪切控制部118。
在此,说明形成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上胶装置的详细情况。图2是示意地表示胶转印机构30的结构的剖视图。
胶转印机构30具有胶片单元120、传送驱动机构122、转印工作机构124以及挡块驱动机构126。
胶片单元120在搬送辊32与吸入搬送机构40之间配置在纸搬送板34的上方。在纸搬送板34上固定有未图示的上胶装置的主体外壳,胶片单元120形成可装卸地固定于该主体外壳上的盒(cartridge)的形态。胶片单元120通过与转印工作机构124的协作,在被搬送到纸搬送板34上的纸的上面转印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胶片单元120在纸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有两个。胶片单元120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例如在纸的尺寸较小等情况下也可以是一个。另外,例如在纸的尺寸较大等情况下,当然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
图3是示意地表示胶片单元12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胶片单元120的立体图。图5是从上方观察胶片单元120的立体图。在图5中,为了方便,示出了拆下框架200的一侧面后的状态。
如图3所示,胶片单元120具有框架200、供给卷轴202、卷绕卷轴204、导向构件206、传送辊208、以及余量不足(near end)检测构件210。在供给卷轴202上卷绕有胶片212的一端,在卷绕卷轴204上卷绕有胶片212的另一端。
供给卷轴202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200的一侧的半部(图的右侧)。胶片212是在具有可挠性的细长状的基材片的一个面上附着胶而构成,以该附着有胶的胶附着面成为外侧的方式卷绕在供给卷轴202上。通过将胶片212的涂有胶的一侧按压在纸上,被按压的部分的胶从基材片上被剥离而附着在纸上。在后面叙述该胶片212的具体结构。
卷绕卷轴204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200的上部中央,以同轴共同转动的方式固定有卷取齿轮214。导向构件206固定在框架200的下部中央。卷取齿轮214与导向构件206之间可转动地设置有与卷取齿轮214啮合的空转齿轮216。卷取齿轮214与空转齿轮216的减速比被考虑胶片212的传送量地设定成适当的值。传送辊208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200的与供给卷轴202相反一侧的半部。供给卷轴202与导向构件206之间配设导向辊218,导向构件206与传送辊208之间配设有导向辊220。在导向辊2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圆板状的凸缘,限制了胶片212的宽度方向的活动。
导向构件206的下端的受压面240从框架200的最下部露出来,在胶片212的胶附着面的背面维持一定的张力,同时进行抵接。从供给卷轴202牵出的胶片212经过导向构件206、传送辊208等缠绕在卷绕卷轴204上,但在该过程中被导向辊218、220导向。
当卷绕卷轴204转动时,卷绕在供给卷轴202上的胶片212被牵出,并经由导向构件206的受压面240缠绕在卷绕卷轴204上。供给卷轴202嵌插在转动轴上以使得产生适度的摩擦,即使利用卷绕卷轴204缠绕胶片212,也在胶片212上保持适度的张力。
在传送辊208上固定同轴转动的滑轮222,而在空转齿轮216上也固定有同轴转动的滑轮224。在滑轮222与滑轮224之间架设传递转动用的带226,传送辊208的转动经由空转齿轮216和卷取齿轮214而被传递给卷绕卷轴204。另一方面,传送辊208通过单向离合器(未图示)连接在杆228上。杆228的一端侧具有与传送辊208的转动轴同轴状的转动轴,另一端侧延伸到框架200的外部。杆228的另一端部设置有转动辊229。
当杆228正向(图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转动时,其转动经由单向离合器传递到传送辊208。然后,该传送辊208的转动经由带226、空转齿轮216和卷取齿轮214传递到卷绕卷轴204。其结果,利用传送辊208的转动来传送胶片212,并且利用卷绕卷轴204的转动来缠绕胶片212。另一方面,即使杆228逆向(图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转动,其转动也不会被单向离合器传递到传送辊208。因此,不存在传送辊208和卷绕卷轴204发生倒转而使暂时被缠绕的胶片212松懈这样的情况。
杆228的转动利用设置在胶片单元120的外部的传送驱动机构122(参照图2)来实现。即,传送驱动机构122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胶装置的主体外壳上的转动轴130、固定在该转动轴130上的偏心凸轮132、旋转驱动转动轴130的未图示的传送驱动电机。偏心凸轮132被设置有与多个胶片单元120对应的数量(第一实施方式中为2个),分别配置在与各胶片单元120的杆228对应的位置上。偏心凸轮132的外周面与杆228的转动辊229抵接,从下方支承杆228。杆228利用未图示的弹簧(加力构件)施加力,使得该转动辊229与偏心凸轮132抵接。每当偏心凸轮132转动1次,杆228往返回动1次。由该杆228的回动角度决定胶片212的1次传送量。
为了调整胶片212的传送量,在杆228的下方设置有传送量调整凸轮230。传送量调整凸轮230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于框架200上的偏心轴232上,通过与杆228抵接来限制该杆228的回动范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操作者的手动使传送量调整凸轮230转动,可调整杆228的回动的下止点。这样,通过变更杆228的回动范围,传送辊208的转动量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胶片212的传送量发生变化。
另外,在与传送辊208之间以夹着胶片212的方式设置有从动辊234。从动辊234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起到辅助作用,使得利用弹簧236对传送辊208侧施加力,从而在胶片212上施加适度的摩擦力,以使得胶片212被稳定地传送。
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导向构件206的下面具有在纸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状的受压面240,在该受压面240处与胶片212的背面抵接。在导向构件206的下方配设有剥离构件242。再如图4和图5所示那样,剥离构件242是将金属板材成形而得到的构件,在长方形板状的主体上具有较大的缝隙244。导向构件206的受压面240和胶片212从该缝隙244向下方露出。剥离构件242在导向构件206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其按压面,并且在导向构件206的纸搬送方向上游侧的整个宽度范围内设置有其按压面。
剥离构件242是用于在对纸进行了转印处理之后将粘贴在胶片212上的纸剥下的构件。在剥离构件242的纸搬送方向上游侧(仅称为“上游侧”)的端部的向上游侧敞开的未图示的缝隙上,可拆装地嵌合有支点轴246。另外,在剥离构件242的纸搬送方向下游侧(仅称为“下游侧”)的端部的向下游侧敞开的缝隙245上,可拆装地嵌合有支承轴248。支点轴246的两端分别支承在形成于框架200的相对的侧面上的缝隙250。缝隙250在横向延伸,并以其下游侧端部比上游侧端部稍低的方式倾斜。在从缝隙250突出来的支点轴246的各前端上安装有弹簧252。弹簧252的另一端在缝隙250的下游侧固定在框架200上。
在图示的状态下,通过弹簧252的施加力,支点轴246被按压地嵌合于剥离构件242的上游侧的缝隙内,并且剥离构件242的下游侧的缝隙245被按压地嵌合于支承轴248。因此,剥离构件242被支点轴246和支承轴248稳定地支承。当从该状态起使支点轴246反抗弹簧252的施加力地向远离剥离构件242的方向移动时,剥离构件242与支点轴246的嵌合解除。然后,若使剥离构件242进一步向上游侧移动时,则剥离构件242与支承轴248的嵌合也解除,能够将剥离构件242从框架200上卸下。由此,能够容易地向框架200内进行胶片212的设置和更换。
另外,以从框架200的下游侧侧壁向支承轴248的上面延伸的方式设置有预定宽度的板簧253。该板簧253经由支承轴248将剥离构件242向下方、即远离导向构件206的方向施加力。
另一方面,支承轴248的两端也分别支承在形成于框架200的相对的侧面上的缝隙254处。缝隙254在上下方向延伸,能实现支承轴248的上下方向的位移。在从缝隙254突出来的支承轴248的各前端上安装有防脱落用的圆板256。缝隙244的宽度设定成比位于上方的受压面240的长度稍大,且比被送到下方的纸的宽度小。剥离构件242在其待机状态下基于板簧253的施加力而位于图示的下止点,但在转印工作机构124工作时,与配置在其下面的纸一起被向上方推上去。即,剥离构件242在转印工序中用以支点轴246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向上方推上去,但当该转印处理结束时,基于板簧253的施加力而被向下方推,从而返回到待机位置。在该过程中可靠且快速地剥下粘贴在胶片212上的纸。
余量不足检测构件210具有设置在框架200的下端角部附近的转动轴260、和以转动轴260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检测杆262。检测杆262具有从转动轴260向供给卷轴202侧延伸的臂部264、和从转动轴260向与臂部264相反侧延伸的检测部266。在臂部264的前端设置有辊268。另外,在检测杆262的下端部与框架200之间插入弹簧270,将检测杆262向供给卷轴202侧施加力,即图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加力。因此,辊268保持总是与卷绕在供给卷轴202上的胶片212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
随着供给卷轴202的胶片212被消耗而变少,臂部264向图中箭头的方向转动。其结果,在胶片212的胶未转印部分接近余量较少的余量不足时,检测部266如图示那样从框架200突出,设置在框架200的外部的光传感器272(参照图2)对其进行检测。光传感器272构成为具有照射光的发光元件和接受被所搬送的纸反射的光的受光元件的透射型的传感器,其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相对配置在2个胶片单元120的上游侧端部附近。然后,通过某一个胶片单元120的余量不足检测构件210遮住其光来检测余量不足(near end)的发生。在变形例中,也可以采用反射型的传感器作为光传感器272,通过某一个胶片单元120的余量不足检测构件210反射其光来检测余量不足的发生。
这样,当检测到余量不足时,胶片212的缠绕处理、甚至整个装订处理都被暂时停止。该光传感器272被设置为多个胶片单元12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2个)共用的传感器,在某一个胶片单元120成为余量不足的时刻对其进行检测,并在显示器102上显示此意思。操作者看到该显示而通过目视确认成为余量不足的胶片单元120等,从而进行其更换。在变形例中,也可以与各个胶片单元120对应地设置光传感器等,明确地通知哪个胶片单元120余量不足。
挡块驱动机构126具有挡块290及其驱动机构292。挡块290并列设置在吸入搬送机构40中,将所搬送的纸P的前端卡定来进行该纸P的胶转印时的定位。驱动机构292包括使挡块290向纸搬送板34(搬送路径)的上面突出或退避的挡块驱动电磁线圈及弹簧、和使挡块290在纸搬送方向上移动的挡块移动电机。从送纸装置12侧依次送入的纸P在纸搬送方向上被定位在其前端部与挡块290抵接时的位置。
转印工作机构124具有推进器280及其驱动机构282。推进器280在其上端具有与导向构件206的受压面240相对的按压面284,形成为在纸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状。按压面284在纸搬送方向上比受压面240大得多。因此,按压面284和受压面240所形成的按压范围与受压面240侧的大小一致。另外,在纸宽度方向上,构成得比剥离构件242的缝隙244的宽度大。因此,当推进器280上升时,从下方按压剥离构件242而使其上升。另外,推进器280的至少按压面284及其附近由弹性材料形成,使得该按压面284能贴紧在纸上。
驱动机构282包括施加使推进器280靠近导向构件206的方向的力的推进器驱动电磁线圈、和施加使推进器280远离导向构件206的方向的力的弹簧。在胶的转印工序中,对推进器驱动电磁线圈进行通电,利用其吸引力,推进器280被驱动到导向构件206侧。此时,推进器280的按压面284在将纸P和剥离构件242推上预定高度之后压粘在受压面240上。此时,在受压面240与按压面284之间,胶片212被按压在纸P的上胶位置来进行胶的转印。
当胶的转印处理结束时,推进器驱动电磁线圈的通电被断开,因而推进器280基于弹簧的施加力而返回到原来的待机位置。此时,剥离构件242也基于板簧253的施加力而返回到作为其下止点的待机位置,在该过程中将纸P从胶片212上剥下。
接着,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胶方法的详细情况。
图6是表示胶片212的细节的部分放大图。(A)表示其一实施例,(B)表示另一实施例,(C)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没有采用的比较例。该图中的上下方向为胶片212的长度方向(传送方向)。
胶片212在具有剥离性的长条状的基材片300的一侧面上成排配置地形成有多个圆形点状的胶区302。胶区302的形成方式为:在基材片300上连接最接近的两个胶区时的排列方向(参照点划线)相对于基材片的长度方向倾斜。在此提及的“倾斜”表示既不是平行也不是直角的状态。在该图的(A)中示出了最接近的胶区彼此形成三角形的格子的例子。该图的(B)中示出了最接近的胶区彼此形成四边形的格子的例子。
在该图的(A)和(B)的两个实施例中,都由于最接近的胶区彼此间的排列方向倾斜,所以即使是在相同的排列方向上并排的胶区302,也能根据是否实质上存在于转印范围内(参照双点划线)而知晓是否被转印。假定在转印范围内的面积大于转印范围外的面积的情况下被转印,则连续的转印范围a和b都被转印同等的胶区302。在该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将1个胶区302夸大地显示,但若适当地设定其大小,则其均匀性也能提高。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与导向构件206的受压面240相比,推进器280的按压面284形成得足够大,所以各转印范围的纸搬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边界线e与受压面240的上游侧的端部脊线(参照图7的端部脊线241)一致。也就是说,最接近的胶区彼此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其端部边界线e、即受压面240的上游侧的端部脊线也倾斜。
另一方面,在该图的(C)的比较例中,由于最接近的胶区彼此的排列方向不倾斜,所以如图示那样,转印范围a的胶区302的数量比转印范围b的胶区302的数量多这样的情况增加。因此,有可能每次转印的胶的转印长度变得不均匀。换句话说,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使胶区彼此的排列方向倾斜,能够良好地进行胶的切分,其结果,能转印相对于胶片的传送量大致均等的量的胶,能够良好地保持纸的上胶部分的品质。
图7是示意地表示胶转印工序的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能不浪费且有效地消耗胶片212,在转印方法方面想办法。即,在进入到转印工序时,胶片212的胶转印完成部分310与胶未转印部分312的边界(称为“转印边界”)314包含在按压面284与受压面240的按压范围A内地被停止,在该状态下进行接下来的转印处理。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使受压面240构成得比按压面284小,所以按压范围A实质上与受压面240的宽度相等。也就是说,按压范围A为夹着受压面240的上游侧的端部脊线241和下游侧的端部脊线243的区域。但是,为了确保胶的转印长度1,将转印边界314设定在受压面240的下游侧端部的附近(端部脊线243的附近)。这样,通过将转印边界314设定在按压范围A内,将不会浪费地使用胶片212。
胶的转印长度1能通过基于传送量调整凸轮230的胶的传送量的调整来进行变更。此时,按压范围A内的转印边界314发生移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确保相对于纸P的上胶位置的精度,进行挡块290的位置调整,使得胶的转印部分的中心位置(参照点划线)位于纸P的纸搬送方向的中心。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用于检测传送量调整凸轮230(参照图2)的转动相位的未图示的位置传感器(位置检测单元),利用该位置传感器检测传送量调整凸轮230的转动位置(位置调整信息)。管理PC100根据其转动位置计算杆228的转动角度,进而算出胶片212的传送量,根据该传送量来计算转印长度1。管理PC100预先保持导向构件206的上游侧端部位置(上游侧边缘的位置),能够算出距该上游侧端部位置1/2转印长度1的位置作为胶的转印部分的中心位置。能够根据计算出的胶的转印部分的中心位置和纸P的尺寸信息,来决定挡块290的停止位置,使得该胶的转印部分的中心位置位于纸P的纸搬送方向的中心。
图8是装订系统10的功能框图。图8描绘出通过CPU、ROM、RAM等硬件和软件的协作而实现的功能块。因此,这些功能块能利用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以各种形式来实现。
管理PC100具有尺寸信息取得部150和折叠线设定部152。尺寸信息取得部150取得包含表示纸的搬送方向长度的信息和表示纸宽度方向的宽度方向长度的信息的尺寸信息。尺寸信息取得部150也可以将表示由用户输入或选择的纸尺寸的信息作为尺寸信息来取得。另外,在例如托盘22上设有纸尺寸传感器时,也可以将检测到的纸尺寸作为尺寸信息来取得。
折叠线设定部152利用所取得的尺寸信息在纸上设定折叠线。具体而言,折叠线设定部152利用包含在所取得的尺寸信息中的表示纸的搬送方向长度的信息,将距所搬送的纸的前端部1/2搬送方向长度距离的直线设定为折叠线。用户也可以在设定画面中输入距所搬送的纸的前端部的距离作为折叠线的位置。折叠线设定部152也可以将处于这样被用户输入的距纸前端部的距离处的直线设定为折叠线。
送纸控制部110与分离给送机构24中的切换空气的吸入和停止吸入的电磁线圈、以及驱动与搬送带啮合的辊的电机相连接。送纸控制部110通过在使搬送带驱动的状态下切换空气的吸入和停止吸入,控制来自送纸装置12的纸的送出。
上胶控制部112与推进器驱动电磁线圈154、挡块驱动电磁线圈156、挡块移动电机158、传送驱动电机160、转印间隔调整电机162相连接。上胶控制部112根据纸的尺寸信息和折叠线的位置信息,计算纸的搬送位置以使纸的上胶位置位于折叠线上。另外,根据基于所调整的传送量的信息计算出来的胶的转印部分的中心位置和纸的尺寸信息,决定挡块290的停止位置,使得该胶的转印部分的中心位置位于纸的纸搬送方向的中心。然后,进行对挡块驱动电磁线圈156的通电而使挡块290突出于纸搬送板34之上,并且驱动挡块移动电机158而使挡块290向纸的搬送前端位置移动。另外,每当胶的转印处理结束,驱动传送驱动电机160而使偏心凸轮132转动,传送预定量的胶片212。即,如上述那样传送胶片212,使得转印边界314停止在按压范围内的设定位置。
上胶控制部112在停止纸的搬送时使推进器驱动电磁线圈154工作而使推进器280上升,从而在纸的上面转印胶。上胶控制部112还向转印间隔调整电机162输出驱动脉冲,对多个胶片单元120的间隔、即利用胶片单元120进行的对纸的胶转印处的间隔进行调整。而且,为了将在胶转印机构30中完成了上胶处理的纸搬送到折叠机构70侧,上胶控制部112控制吸入搬送机构40的驱动。
折叠控制部116与使折叠挡块74在搬送方向上移动的挡块移动电机164、使折叠刀76升降的折叠刀驱动电机166、以及驱动折叠辊78的折叠辊驱动电机168相连接。折叠控制部116在纸从胶转印机构30侧被送到折叠机构70之前,预先使折叠挡块74移动到预定位置。其结果,纸与折叠挡块74抵接而被卡定,同时依次被层叠而形成纸叠。之后,折叠控制部116使折叠刀驱动电机166和折叠辊驱动电机168工作,并使折叠刀76上升而对被重叠的纸进行订装,同时使纸叠被折叠辊78夹持而折叠,从而作成册子。
管理PC100取得由用户输入的完成尺寸作为完成尺寸信息。管理PC100也可以取得从将由尺寸信息取得部150取得的纸尺寸信息所表示的尺寸的纸折叠成一半后的尺寸中进一步减去剪切余量后的尺寸来作为册子的完成尺寸。管理PC100将所取得的完成尺寸信息发送到剪切控制部118。
剪切控制部118与挡块移动电机170和上下剪切刀片移动电机172相连接。剪切控制部118根据接收到的完成尺寸信息,确定切口的剪切位置和上下边的剪切位置。剪切控制部118通过使挡块移动电机170工作而使挡块94移动,以使在所确定的位置剪切切口。另外,剪切控制部118通过使上下剪切刀片移动电机172工作而使上下剪切刀片移动,以使在所确定的位置对上下边进行剪切。
图9是表示装订系统10的装订步骤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中的处理为:在由用户按下启动按钮之后,按送纸装置12中的送纸定时(timing)重复实施,直到由用户输入的册子数乘以构成一个册子的纸张数后的总纸张数的搬送完成为止。
管理PC100将表示送纸定时的信号发送到送纸控制部110,以使在骑马订折叠装置14和剪切装置16中顺利地进行装订处理。当收到表示送纸定时的信号时,送纸控制部110实施从托盘22送出一张纸的送纸处理(S14)。
管理PC100在纸被送到胶转印机构30的定时,将表示该纸是否为册子的最后一张纸的信息发送到上胶控制部112。上胶控制部112根据该信息来判断所送到的纸是否为册子的最后一张纸(S16)。
在判断为不是册子的最后一张纸的情况下(S16为否),上胶控制部112使吸入搬送机构40停止,驱动挡块290而调整到设定位置(S30)。由此,将导向构件206的受压面240被推到的纸搬送方向的位置作为上胶位置,停止纸以使得折叠线位于该上胶位置。当纸停止时,上胶控制部112使推进器280上升,在纸的上面转印胶(S32)。这样,通过在折叠线位于上胶位置的状态下使胶转印,能够在折叠线周边进行上胶。
此时,折叠控制部116预先调整折叠挡块74的位置,使得之后被搬送来的纸的上胶位置到达折叠线的位置(S34)。当转印处理结束时,上胶控制部112使挡块290退避到待机位置后驱动吸入搬送机构40,使转印了胶的纸搬送到折叠机构70(S36)。这样,在折叠机构70的纸搬送板72上依次层叠纸。
在判断为是册子的最后一张纸的情况下(S16为是),上胶控制部112避开胶转印(S18),使该最后一张纸搬送到折叠机构70(S20)。这样,通过不在册子的最后一张纸上对纸上胶,能避免折叠处理前的纸叠的上面被上胶。
折叠控制部116在搬送最后一张纸而形成纸叠的定时,使折叠刀76上升,并使该纸叠被折叠辊78夹持来折叠。此时,折叠刀76与转印有胶的折线抵接,进而该部分被折叠辊78夹持,从而纸的转印有胶的部分相互压粘,并进行粘合(S22)。被折叠而成的骑马订折叠册子被送到剪切装置16。剪切控制部118实施用于对所送到的册子的三面进行剪切的剪切处理(S24)。如此作成的骑马订折叠册子盛载在堆积器18中。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装订系统400的一个结构例的图。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装订系统10相同的地方标记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装订系统400具有配页装置410、骑马订折叠装置414、剪切装置16、以及管理装置20。配页装置410作为从纸收容部送出纸并搬送的送纸装置发挥作用。具体而言,配页装置410具有主体部430和搬送部432。主体部430具有作为纸收容部的多个送纸托盘43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10个)、与送纸托盘434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的送纸机构436、以及共用搬送路径438。
多个送纸托盘434以在垂直方向排列的方式进行配置。各送纸托盘434形成为平板状,配置成水平。与送纸托盘434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有使送纸托盘434升降的升降机构(未图示)、和对盛载在送纸托盘434的纸中最上面的纸的高度进行检测的纸高度传感器(未图示)。利用升降机构来调整送纸托盘434的高度,以使得维持被该纸高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最上面的纸的高度。
送纸机构436将盛载在送纸托盘434的纸中最上面的纸分离并送出。送纸机构436采用了吸气式的送纸机构。由于吸气式的送纸装置是公知的,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当然也可以代替吸气式的送纸装置而设置所谓的摩擦式的送纸装置。共用搬送路径438被设置成在垂直方向上延伸,通过各个送纸机构436而从送纸托盘434送出的纸经过该共用搬送路径438被搬送到下方。
在配页装置410中设置有控制送纸机构436的送纸动作的送纸控制部422。送纸控制部422通过调整送纸机构436的送纸定时,控制纸的搬送,使得将从多个送纸托盘434送出的纸重叠来搬送,或者以不与其他纸重叠的方式单独地搬送纸等。搬送部432将从主体部430搬送来的纸向上方搬送。
骑马订折叠装置414具有订装装置450、折叠装置480、以及折叠强化装置482。订装装置450被设计成针对以重叠状态配置在预定位置的多张纸,可择一地执行压粘处理和针订装处理,所述压粘处理是在彼此相邻的纸的至少一者已被上胶时,将它们压接来进行订装的处理,所述针订装处理是打入订装针来进行订装的处理。
具体而言,订装装置450具有装置安装部452、机构收容部454、带搬送机构456、挡块458以及后推杆(バツグジヨガ一)460。带搬送机构456在搬送带的上面载置纸并将其搬送。挡块458被设置成能向带搬送机构456的搬送带上表面的上方进出。后推杆460通过将盛载在带搬送机构456的搬送带上面的纸的后端向下游侧按压,将纸的前端按压到挡块458上,来使纸的端部对齐。由于这些带搬送机构456、挡块458、和后推杆460的结构是公知的,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装置安装部452被设计成可择一地安装后述的上胶装置、和从纸收容部送出纸并将多张纸重叠而搬送到订装装置450的配页装置410。具体而言,装置安装部452具有上胶装置和配页装置410都能安装的共用安装机构。也可以分别设置安装上胶装置的安装机构和安装配页装置410的安装机构。
另外,订装机构收容部454被设置成可择一地安装后述的压粘机构和执行针订装处理的针订装机构470。上胶装置被设置成可对纸上胶。压粘机构被设置成可执行压粘处理。这样,通过设置装置安装部452和机构收容部454,能够实现可择一地执行对纸上胶并压粘的胶订装处理和针订装处理的装订系统400。图10例示了在装置安装部452中安装配页装置410、在机构收容部454中安装针订装机构470时的装订系统400。
骑马订折叠装置414中设置有控制订装装置450的工作的订装控制部424。订装控制部424在机构收容部454中安装有压粘机构时控制该压粘机构的工作,在安装有针订装机构470时控制针订装机构470的工作。
折叠装置480将从订装装置450搬入的纸在中央进行折叠,作为中间折叠册子进行搬送。折叠装置480中,除了代替纸搬送板72而设置一对带搬送机构484,并以整体越向下游侧前进越下降的方式倾斜配置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叠机构70的构成相同。被折叠装置480折叠而成的册子被带搬送机构80搬送到折叠强化装置482。
为了抑制被折叠装置480折叠后的中间折叠册子的鼓起,设置折叠强化装置482使得再次夹持册子的脊背部分。由于折叠强化装置482的结构是公知的,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在折叠强化装置482的上游侧设置有纸传感器490。带搬送机构80在由纸传感器490检测到所送出的册子的脊背后,在经过了脊背能被折叠强化装置482夹持的预定时间的时刻,暂时停上册子的搬送。折叠强化装置482对这样暂时停止的册子的脊背进行挤压。
骑马订折叠装置414中设置有折叠控制部426。折叠控制部426通过控制折叠装置480和折叠强化装置482的工作,执行用于折叠纸来作成中间折叠册子的折叠处理。所作成的册子被搬送到剪切装置16,然后实施剪切处理。
送纸控制部422、订装控制部424、折叠控制部426、以及剪切控制部118分别连接于管理PC100。管理PC100作为对这些控制部施加指令以适当地控制各装置的系统控制部420来发挥作用。
如图10那样,在装置安装部452中安装配页装置410、机构收容部454中安装有针订装机构470的情况下,当管理装置20的装订处理的启动按钮被用户点击时,配页装置410首先重叠多张纸并搬送到订装装置450。订装装置450通过在纸搬入之前使挡块458的位置在纸搬送方向上移动,将在被重叠的状态下搬入的多张纸配置在带搬送机构456的搬送带上,以使在搬送方向中央打入订装针。接着,针订装机构470对该多张纸执行针订装处理。
这样,实施了针订装处理的多张纸被折叠装置480和折叠强化装置482折叠,在剪切装置16中对三面进行剪切,作为骑马订折叠册子集聚在堆积器18中。在剪切装置16中,可以仅剪切切口,或仅剪切上下边。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系统400的另一结构例的图。图11例示了在装置安装部452中安装上胶装置500、在机构收容部454中安装有压粘机构510的装订系统400。上胶装置500的动作被上胶控制部504控制。
上胶装置500具有胶转印机构30和纸翻转机构502,在从配页装置410搬入的纸上上胶并向订装装置450搬送。纸翻转机构502在有纸的翻转请求时,将被吸入搬送机构40搬送来的纸翻转并向骑马订折叠装置414搬送。由于纸翻转机构502的结构是公知的,所以省略说明。
压粘机构510具有推进器512和载物台514。压粘机构510具有凸轮机构和设置有电机的升降机构(未图示)。通过该电机工作,经由凸轮机构使推进器512在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压粘机构510在一册量的册子所包含的纸中最后一张纸被盛载时使升降机构工作,用推进器512将最上面的纸向下方按压。由此,盛载在搬送带上的纸被推进器512和载物台514夹持而压粘。
图12是表示推进器512的形状的立体图。推进器512形成为四方板状。推进器512被配置成在带搬送机构456的上方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推进器512的下面,形成有用于按压纸的按压面512a。
也可以在按压面512a的中央形成沿纸宽度方向延伸的凹部。通过形成这样的凹部,能够既避免将推进器512按压到纸的上面的胶转印处,又按压其周边。也可以在推进器512的按压面512a上实施氟树脂涂敷加工、或氟树脂含镀镍加工等难以转印上胶的加工。由此,能将推进器512直接按压在纸的胶转印处。
返回到图11。在装置安装部452中安装上胶装置500,机构收容部454中安装有压粘机构510的情况下,当管理装置20的装订处理的启动按钮被用户点击时,配页装置410不先将要包含在作成的册子中的多张纸的每一张重叠,而是一张一张地向上胶装置500搬送。接着,上胶装置500在各纸上实施上胶处理,使得在使要作成的册子所应包含的多张纸重叠好时,相邻的两张纸的至少一者已被上胶。具体而言,上胶装置500仅在册子所包含的多张纸中最后向订装装置450搬送的纸上避开胶的转印,对于其他纸,使推进器280上升而将纸按压到在胶片单元120的胶片212上,在其上面转印胶。此时,上胶装置500通过控制纸的停止位置来调整对纸的上胶位置,以使在纸的搬送方向中央处转印胶。
订装装置450通过在纸搬入之前使挡块458的位置在纸搬送方向上移动,来将搬送来的各纸盛载于带搬送机构456的搬送带上,并使得能够用推进器512按压纸的搬送方向的中央。压粘机构510对这样盛载的多张纸执行压粘处理。实施了胶订装处理的多张纸被折叠装置480和折叠强化装置482折叠,在剪切装置16中三面被剪切,作为骑马订折叠册子被堆放在堆积器18中。
订装装置450具有检测压粘机构510和针订装机构470中的哪一个被安装在订装机构收容部454中的机构检测传感器462。机构检测传感器462由仅在安装有压粘机构510时因设于压粘机构510的突起而接通的开关构成。机构检测传感器462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开关。订装控制部424根据机构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安装在订装机构收容部454中的压粘机构510或针订装机构470。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针订装机构470和压粘机构510利用共用的电机(未图示)来分别驱动打入订装针的驱动器和推进器512。
例如在检测到向机构收容部454安装针订装机构470的情况下,订装控制部424将多张纸搬送到带搬送机构456的搬送带上,利用后推杆460对齐端部之后,使电机工作来驱动驱动器,以使打入订装针。另外,例如在检测到向机构收容部454安装压粘机构510的情况下,订装控制部424在纸一张一张地被送到带搬送机构456的搬送带上的定时,使电机工作来驱动推进器512。这样,通过设置机构检测传感器462,在机构收容部454中安装了任何机构的情况下都能够适当地执行压粘处理或针订装处理。
管理装置20被设置成用户能选择针订装模式和胶订装模式。系统控制部420取得如此被用户输入的模式选择请求。例如虽然检测到向机构收容部454安装了针订装机构470,但在取得了胶订装模式的选择请求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420在显示器102上显示警告并向用户通知该意思,避免进入到胶订装模式的。此时,系统控制部420不能进行用于执行胶订装处理的、用户对管理装置20的各种设定输入。
另外,例如虽然检测到向机构收容部454安装压粘机构510,但是在取得了针订装模式的选择请求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420在显示器102上显示警告,并向用户通知该意思,避免进入到针订装模式。此时,系统控制部420使得不能进行用于执行针订装处理的、用户对管理装置20的各种设定输入。由此,能够向用户催促正确的模式的选择,能够削减用户的设定工时。
在装置安装部452中设置有装置检测传感器464,检测配页装置410和上胶装置500中的哪个被安装、或均没有被安装。装置检测传感器464由仅在安装有上胶装置500时因上胶装置500中所设的突起而被接通的开关构成。在装置检测传感器464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开关。
例如在虽然检测到向机构收容部454安装了针订装机构470,但却未检测到向装置安装部452安装任何装置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420在显示器102上显示警告并向用户通知该意思。另外,例如在虽然检测到向机构收容部454安装了压粘机构510,但却检测到向装置安装部452安装了配页装置410、或未检测到向装置安装部452安装任何装置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420在显示器102上显示警告并向用户通知该意思。
在这些情况下,即使系统控制部420取得了胶订装模式和针订装模式中的某一个的选择请求,也避免进入到胶订装模式和针订装模式。另外,在取得了由用户点击启动按钮的装订处理的开始请求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420避免装订处理的执行。由此,能够避免装订系统400的错误动作。
<第三实施方式>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系统600的整体结构图。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装订系统相同的地方标记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装订系统600具有配页装置410、上胶装置500、骑马订折叠装置602、剪切装置16、以及管理装置20。骑马订折叠装置602具有订装装置604、折叠装置480以及折叠强化装置482。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订装装置604具有执行压粘处理的压粘机构510和执行针订装处理的针订装机构470这两者。压粘机构610具有推进器612和载物台614。订装控制部620被设置成控制订装装置604的工作。
压粘机构610具有设置有凸轮机构和电机的升降机构(未图示)。通过该电机工作,经由凸轮机构而使推进器612在上下方向移动。
压粘机构610在一册量的册子所包含的纸中最后一张纸被盛载时使升降机构工作,用推进器612将最上面的纸向下方按压。由此,盛载在搬送带上的纸被推进器612和载物台614夹持压粘。
图14是针订装机构470和压粘机构610的立体图。针订装机构470在纸宽度方向上设置有2个用于将订装针打入纸的驱动器472。设置有三个推进器612,两个配置在两驱动器472的两侧,一个配置在驱动器472之间。
推进器612被形成为细长的矩形板状。推进器612被配置成在带搬送机构456的上方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推进器612的下面,形成有用于按压纸的按压面612a。为了按压转印有胶的纸,也可以在按压面612a的中央形成沿纸宽度方向延伸的凹部。而且,也可以在推进器612的按压面612a上实施氟树脂涂敷加工或氟树脂含镀镍加工等难以转印上胶的加工,这一点与前述相同。
图15是表示胶转印机构30、针订装机构470以及压粘机构610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3个推进器612分别配置成收纳在纸2的宽度方向上。载物台614配置在该推进器612的下方。带搬送机构456的搬送带设置2条,分别配置成在推进器612与驱动器472之间沿纸搬送方向延伸。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胶转印机构30中设置3个胶片单元120。胶片单元120分别配置在3个推进器612的各自的上游侧。由此,能够用推进器612适当地使胶片单元120的上胶位置粘接。
返回到图13。管理装置20被设置成能由用户选择针订装模式和胶订装模式。系统控制部420取得如用户输入的模式选择请求。当在选择了胶订装模式的状态下启动按钮被用户点击时,系统控制部420取得该输入作为胶订装装订请求。胶订装装订请求在订装控制部620中作为压粘处理的执行请求而被使用。另外,当在选择了针订装模式的状态下启动按钮被用户点击时,系统控制部420取得该输入作为针订装装订请求。针订装装订请求在订装控制部620中作为针订装处理的执行请求而被使用。因此,系统控制部420作为取得这些执行请求的执行请求取得部来发挥作用。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480被设置成能通过用一对折叠辊78夹持,来执行将相邻纸中的至少一者被上胶了的多张纸一边进行折叠一边进行压粘的压粘折叠处理。系统控制部420被设置成可取得基于该压粘折叠处理的胶订装装订请求。
具体而言,管理装置20被设置成用户还能选择不同于“第一胶订装模式”的“第二胶订装模式”,该“第一胶订装模式”是用于由订装装置604执行压粘处理并装订的模式,该“第二胶订装模式”是由折叠装置480执行压粘折叠处理并装订的模式。当在选择了第二胶订装模式的状态下启动按钮被用户点击时,系统控制部420取得该输入作为用于执行压粘折叠处理的胶订装装订请求。胶订装装订请求在折叠装置480中被用作压粘折叠处理的执行请求。以下,将用订装装置604执行压粘处理的装订请求称为“第一胶订装装订请求”,将用折叠装置480执行压粘折叠处理的装订请求称为“第二胶订装装订请求”。
在管理装置20中,也可以设置成用户可选择仅对封面上胶、对其余的本体进行针订装的特殊模式。当在选择了特殊模式的状态下管理装置20的启动按钮被用户点击时,系统控制部420取得该输入作为特殊装订处理的执行请求。
当取得特殊装订处理的执行请求时,配页装置410仅将本体所包含的纸重叠后搬送至上胶装置500,然后使封面单独地搬送至上胶装置500。上胶装置500将本体的纸避免上胶地向订装装置604搬送,在对封面执行上胶处理并用纸翻转机构502翻转后,搬送至订装装置604。
针订装机构470首先对本体的纸执行针订装处理。压粘机构610在被针订装的纸上盛载有已上胶的封面时,执行压粘处理。然后,执行折叠处理和剪切处理,这一点与其他装订处理相同。这样,通过仅对封面实施上胶处理而压粘于本体,能够作成从外部看不出订装针的非常美观的册子。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装订系统60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中的处理在装订系统600的电源被接通时开始进行,然后按预定时间重复被执行。
系统控制部420判断是否取得了针订装装订请求(S10)。在取得了针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下(S10为是),系统控制部420执行针订装装订处理(S12)。
在没有取得针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下(S10为否),系统控制部420判断是否取得了第一胶订装装订请求(S14)。在取得了第一胶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下(S14为是),系统控制部420执行第一胶订装装订处理(S16)。
在没有取得第一胶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下(S14为否),系统控制部420判断是否取得了第二胶订装装订请求(S18)。在取得了第二胶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下(S18为是),系统控制部420执行第二胶订装装订处理(S20)。在没有取得第二胶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下(S18为否),暂时结束本流程图的处理。
图17是表示图16中的S12的针订装装订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在取得了针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下,首先配页装置410将一册量的纸重叠而向上胶装置500搬送(S40)。上胶装置500不将搬送来的多张纸上胶而向订装装置604搬送(S42)。订装装置604将搬送来的多张纸的端部对齐而配置在带搬送机构456的搬送带上,以使在纸的搬送方向中央打入订装针。压粘机构610对该多张纸执行针订装处理(S44)。
折叠装置480对搬送来的多张纸执行在用订装针订装的位置进行折叠的折叠处理(S46)。剪切装置16对从骑马订折叠装置414搬入的册子执行用于对三面进行剪切的剪切处理(S48)。
图18是表示图16中的S16的第一胶订装装订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在取得了第一胶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下,首先,配页装置410将要作成的册子所包含的纸一张一张地向上胶装置500搬送(S60)。上胶装置500对搬送来的纸执行上胶处理,使得在使要作成的册子所应包含的多张纸重叠后,相邻纸中至少一者已被上胶(S62)。
具体而言,上胶装置500仅使要作成的册子所应包含的多张纸中最后向订装装置604搬送的纸避免胶的转印,对于其他纸,使推进器280上升而在胶片单元120的胶片212上按压纸,在其上面转印胶。此时,上胶装置500通过控制纸的停止位置来调整对纸的上胶位置,使得在纸的搬送方向中央转印胶。
订装装置604将从上胶装置500搬入的纸一边对齐端部一边盛载,以使得能压粘纸的搬送方向的中央。此时,压粘机构610每次搬入纸后使推杆460工作,使得将盛载在带搬送机构456的搬送带上面的纸的后端朝着下游侧按压。由此,将纸的前端按压在挡块458上来对齐纸的端部。压粘机构610对这样盛载的纸执行压粘处理(S64)。
折叠装置480对搬送来的多张纸执行在搬送方向中央进行折叠的折叠处理(S66)。剪切装置16对从骑马订折叠装置414搬入的册子执行对三边进行剪切的剪切处理(S68)。
图19是表示图16中的S20的第二胶订装装订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在取得了第二胶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下,首先,配页装置410使要作成的册子所应包含的纸不相重叠地一张一张地搬送至上胶装置500(S80)。上胶装置500对搬送来的纸执行上胶处理,使得在使要作成的册子所应包含的多张纸重叠时,相邻纸中至少一者被已上胶(S82)。此时的上胶方法与图18中的S62相同。
订装装置604不将从上胶装置500搬入的纸盛载和压粘,而是直接一张一张地向折叠装置480搬送(S84)。折叠装置480通过调整折叠挡块74的搬送方向位置,将从订装装置604搬入的纸一边对齐端部一边盛载,使得能在搬送方向中央进行折叠。折叠装置480执行用于一边将这样盛载的多张纸折叠一边进行压粘的压粘折叠处理(S86)。剪切装置16对从骑马订折叠装置414搬入的册子执行用于对三边进行剪切的剪切处理(S88)。
管理装置20被设置成能由用户输入构成要作成的册子的多张纸的张数。系统控制部420取得这样被用户输入的纸的张数。因此,系统控制部420作为用于取得构成要作成的册子的多张纸的张数的张数取得部来发挥作用。
系统控制部420在所取得的多张纸的张数为预定张数以上时,避免折叠装置480的压粘折叠处理的执行。具体而言,在所取得的多张纸的张数为预定张数以上时,管理装置20的设定输入画面被设定成不能选择第二胶订装模式。另外,在选择了第二胶订装模式的情况下,当用户所输入的作为构成要作成的册子的多张纸的张数超过预定张数时,系统控制部420在显示器102上显示警告,进而避免取得所输入的纸张数。有时纸的张数越多,压粘折叠处理中的纸彼此的压粘越困难。这样,通过避免纸的张数为预定张数以上时的压粘折叠处理,能够避免纸彼此没有适当地被压粘的情况。
<第四实施方式>
图2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装订系统700的整体结构图。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装订系统相同的地方标记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装订系统700具有配页装置410、上胶装置500、骑马订折叠装置702、剪切装置16、以及管理装置20。骑马订折叠装置702具有订装装置704、折叠装置480以及折叠强化装置482。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订装装置704中设置有多功能订装机构710。多功能订装机构710被设置成可执行压粘处理和针订装处理这两者。订装控制部720被设置成控制订装装置704的工作。
图21是表示多功能订装机构710的结构的图。多功能订装机构710具有驱动器712、紧钳714以及载物构件716。驱动器712一边向纸移动一边将订装针打入纸。紧钳714在订装针贯通了纸的前端处折弯订装针。
在驱动器712的下面设置有用于按压纸的按压面712a。载物构件716具有用于把持驱动器712和纸的载物面716a。载物构件716被固定成载物面716a位于在带搬送机构456的搬送带上面。
在取得了针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下,多功能订装机构710利用驱动器712和紧钳714对多张纸打入订装针来订装。在取得了第一胶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下,多功能订装机构710通过用驱动器712的按压面712a和载物构件716的载物面716a夹持,压粘多张纸来订装。在取得了针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取得了第一胶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以及取得了第二胶订装装订请求的情况下的装订系统700的动作与图16~图19的流程图相同。
另外,也可以设置可进出于驱动器712的按压面712a与纸之间的缓冲构件。在这种情况下,缓冲构件由橡胶等弹性构件成形。缓冲构件被电磁线圈等致动器驱动。在取得了第一胶订装装订要求的情况下,多功能订装机构710在使缓冲构件进入驱动器712的按压面712a与纸之间的状态下,使驱动器712下降来执行压粘处理。通过这样插入缓冲构件,能够抑制驱动器712的按压面712a的痕迹留在纸上等对纸造成的影响。
图22的(a)~图22的(c)是表示多功能订装机构710的动作的图。图22的(a)~图22的(c)是从图21的视点Q观察两个多功能订装机构710之一时的图。
图22的(a)是表示执行针订装处理时的多功能订装机构710的状态的图。多功能订装机构710还具有针传送机构730以及转换机构732。针传送机构730具有相互接触的辊736、738。辊736被电机(未图示)驱动,辊738从动于辊736。订装针734被辊736、738夹持,通过驱动辊736的驱动,被送到驱动器712的前端。
转换机构732在执行针订装处理时能将订装针送到驱动器712的前端,以使得向纸打入订装针,而在执行压粘处理时,为了使得无法对纸打入订装针,而避免向驱动器712的前端送入订装针。具体而言,转换机构732具有摇杆740、凸轮从动轮744、凸轮746、支承构件748以及螺旋弹簧750。摇杆740的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在辊736的转动轴上,另一端以摇动轴742为中心可摇动地支承在多功能订装机构710的壳体上。在摇杆740的中央,可转动地支承圆盘状的凸轮从动轮744。凸轮746配置成与该凸轮从动轮744抵接。凸轮746设置成能被电机(未图示)驱动。
螺旋弹簧750施加个使摇杆740的一端远离被固定在多功能订装机构710的壳体上的支承构件748的方向的力。由此,辊736被辊738按压,能够进行订装针734的送入。在执行针订装处理的情况下,订装控制部720使辊736、738转动而将订装针734送到驱动器712的前端之后,使驱动器712下降来切断订装针734,并且使多功能订装机构710工作,使得向纸打入已切断的订装针734。
图22的(b)是表示执行压粘处理时的多功能订装机构710的最初状态的图。在执行压粘处理时,订装控制部720通过使辊736逆转动,而使订装针734从驱动器712的下方避开。
图22的(c)是表示图22的(b)的多功能订装机构710接下来的状态的图。订装控制部720通过使凸轮746转动,使摇杆740摇动,解除由辊736和辊738进行的订装针734的夹持。由此,能够避免随着驱动器712的下降动作的订装针734的传送。当使凸轮746转动时,订装控制部720使驱动器712下降来压粘纸。
在多功能订装机构710成为图22的(c)所示的状态时,在接下来执行针订装处理的情况下,执行上述相反的处理。即,订装控制部720首先使凸轮746转动而使摇杆740摇动到原来的位置,成为由辊736和辊738夹持订装针734的状态。接着,使辊736转动而将订装针734送到驱动器712的下方,最后,使驱动器712下降而向纸打入订装针734。
图23是表示胶转印机构30和多功能订装机构710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驱动器712在纸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有两个。带搬送机构456的搬送带设置有两条,分别被配置成在驱动器712的外侧沿纸搬送方向延伸。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胶转印机构30中设置2个胶片单元120。胶片单元120分别配置在2个驱动器712的各自的上游侧。由此,能够利用驱动器712适当地使基于胶片单元120的上胶位置压粘。
<第五实施方式>
图24是第五实施方式的装订系统800的整体结构图。装订系统800除了代替配页装置410而设置送纸装置802以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装订系统600的构成相同。
送纸装置802中,除了与A托盘22A、B托盘22B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图像传感器804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送纸装置12相同地构成。图像传感器804包含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也可以采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804分别对盛载在A托盘22A和B托盘22B中的纸的预定区域所记录的图像进行拍摄。送纸装置802中设置有执行内部的致动器等的控制的送纸控制部806。送纸控制部806将被图像传感器804分别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系统控制部420。
例如在将要作成的册子所应包含的纸全部从A托盘22A送出时,在A托盘22A上,以与订装时被盛载时相反的顺序来盛载多册量的纸。此时,在A托盘22A上,1个册子所应包含的纸中最后送出的纸的上面被附加表示该意思的图像。此时,成为封面的纸上就被附加有表示是最后送出的纸的图像。
系统控制部420利用图像传感器804所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判断是否为1册量的最后一张纸。在判断为是最后一张纸的情况下,如果是胶订装装订处理,则上胶装置500避开向该纸的上胶,压粘机构610控制各装置以使得在盛载了该纸的时刻执行压粘处理。如果是针订装装订处理,则针订装机构470在盛载了该纸的时刻执行针订装处理。其他动作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在例如从B托盘22B仅送出封面,从A托盘22A送出其他纸的情况下,在A托盘22A上,1个册子所应包含的纸中最后送出的纸的上面也被附加有表示该意思的图像。在该情况下,配置在封面之下的纸上被添加有表示是最后送出的纸的图像,在订装装置604中,在盛载了从B托盘22B送出的封面之后,执行压粘处理或针订装处理。
这样,利用送纸装置802也能够择一地执行针订装装订处理和胶订装装订处理。在第二实施方式或第四实施方式的装订系统中,也可以代替配页装置410而使用送纸装置802。另外,也可以代替送纸装置802、配页装置410,设置喷墨记录装置等在纸上形成印刷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各实施方式的各要素所成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是有效的。另外,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够对各实施方式加以各种设计变更等的变形,加以这种变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下,举出这样的例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以操作者手动使用于调整胶片212的传送量的传送量调整凸轮230转动的例子。在变形例中,可以做成利用步进电机等驱动单元使传送量调整凸轮230转动的结构,从管理PC100输出其转动指令信号。通过调整步进电机的转动量,能够调整传送量调整凸轮230的转动位置、杆228的转动位置、甚至胶的传送量。另外,能够根据步进电机的转动量计算传送量,所以能够根据该传送量计算转印长度1,进而计算胶的转印部分的中心位置。管理PC100能够根据计算出的胶的转印部分的中心位置和纸P的尺寸信息决定挡块290的停止位置,以使该胶的转印部分的中心位置位于纸P的纸搬送方向的中心。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那样,示出了由胶片单元120的框架200支承余量不足检测构件210的检测杆262的结构例。在变形例中,可以做成用胶片单元120的外侧、即上胶装置的主体外壳支承检测杆262的结构,使其前端的辊268与被供给卷轴202卷绕的胶片212接触的结构。若在框架200的下方设置缝隙而使得能插通检测杆262,将该检测杆262设置在胶片单元120的下方而使辊268从下方接触,则不会对向胶片单元120的主体外壳的装卸造成障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6的(A)和(B)示出了胶片212的结构例,除了图示的方式以外,当然可以排列各种形状和大小的胶区302来构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连接最近的两胶区时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基材片300的长度方向倾斜、能取得胶的转印的均匀性的例子。在变形例中,也可以设置成使胶片212本身相对于受压面240倾斜。例如,可以将供给卷轴202和卷绕卷轴204组装在框架200上,使得其各自的转动轴相对于纸搬送方向倾斜。或者,也可以以将胶片单元120本身相对于纸搬送方向倾斜的方式安装在上胶装置的主体外壳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装订系统的一个具体结构例,但除此以外,当然也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装订骑马订折叠册子的装置的例子,但订装纸的端部的类型的装订系统也能够有效地应用上述上胶装置的结构。另外,本发明的上胶装置不限于装订系统,只要是包含将胶片的一部分按压在纸上而使胶转印的上胶机构的装置,就能够适用。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将附着有转印用的胶的胶片按压在纸上而使胶转印的上胶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装订系统,特别是能用于具有订装多张纸的订装装置的装订系统。
〔标号说明〕
10装订系统、12送纸装置、14骑马订折叠装置、16剪切装置、20管理装置、30胶转印机构、32搬送辊、34纸搬送板、40吸入搬送机构、42搬送辊、70折叠机构、80带搬送机构、90三面剪切机构、100管理PC、110送纸控制部、112上胶控制部、116折叠控制部、118剪切控制部、120胶片单元、122驱动机构、124转印工作机构、126挡块驱动机构、132偏心凸轮、200框架、202供给卷轴、204卷绕卷轴、206导向构件、208传送辊、210余量不足检测构件、212胶片、228杆、229转动辊、230传送量调整凸轮、240受压面、242剥离构件、262检测杆、268辊、272光传感器、280推进器、282驱动机构、284按压面、290挡块、292驱动机构、300基材片、302胶区、314转印境界、400装订系统、410配页装置、420系统控制部、422送纸控制部、424订装控制部、426折叠控制部、434送纸托盘、450订装装置、452装置安装部、454机构收容部、470针订装机构、472驱动器、480折叠装置、500上胶装置、504上胶控制部、510压粘机构、512推进器、512A按压面、514载物台、600装订系统、604订装装置、610压粘机构、612推进器、612A按压面、614载物台、620订装控制部、700装订系统、704订装装置、710多功能订装机构、712驱动器、712A按压面、714紧钳、716载物构件、716A载物面、720订装控制部。

Claims (16)

1.一种装订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订装装置,该订装装置被设置成:针对以重叠状态配置于预定位置的多张纸,能择一地执行压粘处理和针订装处理,所述压粘处理是在相邻纸中至少一者被上有胶时,将它们压粘来进行订装的处理,所述针订装处理是打入订装针来进行订装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订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订装装置具有被设置成能择一地安装执行上述压粘处理的压粘机构和执行上述针订装处理的针订装机构的订装机构收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订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订装装置具有对在上述订装机构收容部中安装有上述压粘机构和上述针订装机构中的哪一个进行检测的机构检测传感器,根据机构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被安装在上述订装机构收容部中的上述压粘机构或上述针订装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订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订装装置具有执行上述压粘处理的压粘机构和执行上述针订装处理的针订装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订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订装装置具有被设置成可执行上述压粘处理和上述针订装处理这两者的多功能订装机构,
上述多功能订装机构具有一边向纸移动一边将订装针打入纸的驱动器,在取得了上述针订装处理的执行请求时,通过上述驱动器对上述多张纸打入订装针来进行订装,在取得了上述压粘处理的执行请求时,通过用上述驱动器进行按压,来将上述多张纸压粘订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订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从纸收容部将纸送出并进行搬送的送纸装置,
对从上述送纸装置搬送来的纸上胶后搬送给上述订装装置的上胶装置,以及
取得上述压粘处理的执行请求或上述针订装处理的执行请求的执行请求取得部;
在取得了上述压粘处理的执行请求时,上述送纸装置将纸一张一张地向上述上胶装置搬送,上述上胶装置对搬送来的纸上胶,使得在将多张纸重叠时彼此相邻的纸中至少一者被上胶,然后向上述订装装置搬送,上述订装装置将搬送来的纸盛载在上述预定位置,执行上述压粘处理;
在取得了上述针订装处理的执行请求时,上述送纸装置使多张纸重叠后搬送给上述上胶装置,上述上胶装置将搬送来的多张纸避免上胶地搬送给上述订装装置,上述订装装置将搬送来的多张纸配置在上述预定位置后执行上述针订装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订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一对折叠辊夹持从上述订装装置搬送来的多张纸而将其折叠的折叠装置;
上述执行请求取得部被设置成能取得压粘折叠处理的执行请求,所述压粘折叠处理是通过用上述一对折叠辊夹持而将彼此相邻的纸中至少一者已被上胶的多张纸一边折叠一边压粘的处理;
在取得了上述压粘折叠处理的执行请求时,上述送纸装置将纸一张一张地向上述上胶装置搬送,上述上胶装置对纸上胶,使得在将多张纸重叠时彼此相邻的纸中至少一者被上胶,然后向上述订装装置搬送,上述订装装置将搬送来的纸避免执行上述压粘处理地搬送给上述折叠装置,上述折叠装置盛载搬送来的纸,执行上述压粘折叠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订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取得上述多张纸的张数的张数取得部;
上述折叠装置在所取得的上述多张纸的张数为预定张数以上时,避免上述压粘折叠处理的执行。
9.一种装订用的上胶装置,将胶片的一部分按压在纸上而使胶转印,其特征在于,包括:
受压面,与上述纸的上胶位置相对配置;
按压面,与上述受压面相对配置,在对上述纸转印胶时以夹着该纸的上胶位置的方式被按压向上述受压面;
传送单元,在每次对上述纸转印胶时,将介于上述按压面与上述受压面之间的胶片向一个方向传送,然后停止,使得该胶片的胶转印完成部分和胶未转印部分的边界被包含在上述按压面与上述受压面的按压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订用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具有上述受压面的导向构件,
具有上述按压面的推进器,以及
驱动上述推进器使其相对于上述导向构件进退的驱动机构;
上述传送单元使上述胶片的胶附着面与上述推进器侧相对地传送该胶片,并使其沿着上述导向构件的受压面导向传送;
上述驱动机构通过在上述纸介于上述导向构件与上述推进器之间的状态下驱动上述推进器,将其按压面向上述导向构件的受压面按压,来使被上述胶片的胶附着面的上述受压面和上述按压面夹着的部分与上述纸接触,从而使胶转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订用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缠绕有未转印的胶片的供给卷轴,
缠绕从上述供给卷轴牵出并经过了上述导向构件的已转印完成的胶片的卷绕卷轴,
作为上述传送单元,一边每次传送预定长度的上述胶片,一边使其缠绕在上述卷绕卷轴上的传送机构,以及
使上述传送机构作为上述传送单元进行工作的工作机构;
上述供给卷轴、上述导向构件、上述卷绕卷轴及上述传送机构被收容在与上述推进器、上述驱动机构及上述工作机构不同的、可拆装于上述上胶装置的主体上的盒中,并且在上述盒被固定于上述主体的状态下,上述推进器相对于上述导向构件进退。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订用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能够调整上述传送单元对上述胶片的传送量的传送量调整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订用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挡块,突出于上述纸的搬送路径上,卡定被搬送的纸的前端,进行上述纸相对于上述受压面的定位,和
挡块移动单元,根据上述纸的尺寸信息,使上述挡块在纸搬送方向上移动,使得上述纸的上胶位置与上述受压面相对;
上述传送量调整单元将用于确定上述挡块的位置的位置调整信息传送到上述挡块移动单元,使得在上述胶片中被上述受压面和上述按压面夹持的胶未转印部分的纸搬送方向中央位置与上述纸的上胶对象范围的纸搬送方向中央位置相一致;
上述挡块移动单元根据上述纸的尺寸信息和上述位置调整信息决定上述挡块的位置,使上述挡块移动到该决定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订用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胶片被形成为使呈预定形状独立的多个胶区成排配置地附着于基材片的单侧面;
上述传送单元传送该胶片,使得连接上述胶片中最接近的两胶区时的排列方向相对于上述按压范围中的纸搬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边界线全都倾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订用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单元将作为上述胶片的长条状的薄片沿其长度方向传送;
上述胶片被形成为连接其最接近的两胶区时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全都倾斜。
16.一种胶片,通过被按压在转印对象上而使胶转印,其特征在于,
使呈预定形状独立的多个胶区成排配置地附着于长条状的基材片的单侧面上而形成,并被形成为连接其最接近的两胶区时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全部倾斜。
CN200980156330.7A 2008-12-08 2009-12-08 装订系统、装订用的上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7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2445 2008-12-08
JP2008-312445 2008-12-08
PCT/JP2009/006705 WO2010067587A1 (ja) 2008-12-08 2009-12-08 製本システム、製本用の糊付け装置および糊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7733A true CN102307733A (zh) 2012-01-04
CN102307733B CN102307733B (zh) 2014-04-09

Family

ID=42242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633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7733B (zh) 2008-12-08 2009-12-08 装订系统、装订用的上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5334212B2 (zh)
CN (1) CN102307733B (zh)
WO (1) WO2010067587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1028A (zh) * 2013-05-24 2013-08-14 广西迪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胶左装订八开测试卷的方法
CN104418152A (zh) * 2013-08-30 2015-03-18 株式会社东芝 薄片后处理装置及薄片后处理方法
CN105479968A (zh) * 2016-01-13 2016-04-13 佛山市南海区金页五金机械厂 书籍对裱成形机及其工艺
CN108528083A (zh) * 2017-10-31 2018-09-14 沈阳农业大学 一种试卷全自动组配装订装置
CN109476172A (zh) * 2017-04-18 2019-03-15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装订装置
CN109850665A (zh) * 2015-04-23 2019-06-07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3165304A (zh) * 2018-10-19 2021-07-23 泰诺布鲁维蒂普通合伙公司法人代表朱塞佩·蓬蒂和比安科尼·米雷拉 用于通过连续地将包装用的多张纸板片彼此接合来实现包装用纸板条的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7478B2 (ja) * 2013-08-30 2017-11-08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ート綴じ装置、シート綴じ方法、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CN104590936B (zh) 2013-10-31 2017-10-24 立志凯株式会社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409741B2 (en) 2013-12-20 2016-08-09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and sheet bonding method
US9757971B2 (en) 2013-12-20 2017-09-12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lural bonding units with shifted timing
US9346648B2 (en) 2014-01-27 2016-05-24 Nisca Corporation Adhesive bonding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6349216B2 (ja) 2014-09-25 2018-06-27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22405B2 (ja) * 2015-04-23 2019-05-2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11731009B (zh) 2020-07-03 2021-06-15 程小龙 一种书籍生产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6473A (ja) * 2001-05-07 2002-11-12 Konica Corp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247356A1 (en) * 2003-06-04 2004-12-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ingle-sheet processing machine
CN1702565A (zh) * 2004-04-05 2005-11-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控制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
JP3125301U (ja) * 2006-07-03 2006-09-14 ゼネラル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転写テープ
JP2007216677A (ja) * 2006-01-20 2007-08-30 Kokuyo S&T Co Ltd 糊付け装置及び製本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4569B2 (ja) * 1993-09-01 1999-08-16 南精機株式会社 カット紙用自動製本機
JPH10194570A (ja) * 1996-12-27 1998-07-28 Canon Inc フィニッシ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885410B2 (ja) * 1999-05-13 2007-0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後処理方法並びに後処理装置
JP2007090773A (ja) * 2005-09-29 2007-04-12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6473A (ja) * 2001-05-07 2002-11-12 Konica Corp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247356A1 (en) * 2003-06-04 2004-12-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ingle-sheet processing machine
CN1702565A (zh) * 2004-04-05 2005-11-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控制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
JP2007216677A (ja) * 2006-01-20 2007-08-30 Kokuyo S&T Co Ltd 糊付け装置及び製本装置
JP3125301U (ja) * 2006-07-03 2006-09-14 ゼネラル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転写テープ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1028A (zh) * 2013-05-24 2013-08-14 广西迪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胶左装订八开测试卷的方法
CN104418152A (zh) * 2013-08-30 2015-03-18 株式会社东芝 薄片后处理装置及薄片后处理方法
CN109850665A (zh) * 2015-04-23 2019-06-07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9850665B (zh) * 2015-04-23 2020-11-27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479968A (zh) * 2016-01-13 2016-04-13 佛山市南海区金页五金机械厂 书籍对裱成形机及其工艺
CN109476172A (zh) * 2017-04-18 2019-03-15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装订装置
CN109476172B (zh) * 2017-04-18 2021-03-23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装订装置
CN108528083A (zh) * 2017-10-31 2018-09-14 沈阳农业大学 一种试卷全自动组配装订装置
CN108528083B (zh) * 2017-10-31 2021-02-09 沈阳农业大学 一种试卷全自动组配装订装置
CN113165304A (zh) * 2018-10-19 2021-07-23 泰诺布鲁维蒂普通合伙公司法人代表朱塞佩·蓬蒂和比安科尼·米雷拉 用于通过连续地将包装用的多张纸板片彼此接合来实现包装用纸板条的设备
CN113165304B (zh) * 2018-10-19 2023-02-24 Cmc股份公司 用于通过连续地将包装用的多张纸板片彼此接合来实现包装用纸板条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99125A (ja) 2013-10-03
JP5334212B2 (ja) 2013-11-06
JPWO2010067587A1 (ja) 2012-05-17
JP5382597B2 (ja) 2014-01-08
WO2010067587A1 (ja) 2010-06-17
CN102307733B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7733B (zh) 装订系统、装订用的上胶装置
KR101645044B1 (ko) 노트패드의 제조장치
US8475106B2 (en) Bookbin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5168474B2 (ja) 製本装置
CN102328843A (zh) 排纸装置、排纸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9202485A (ja) 糊付け装置
JPH09277740A (ja) テープ加熱装置及び製本装置
JP2008055676A (ja) 後処理装置、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9143036A (ja) 製本装置
JP4363427B2 (ja) 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9132046A (ja) 製本装置
JP4968385B2 (ja) 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807180B2 (ja) 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45090B2 (ja) 糊付け装置
JP2009196320A (ja) 製本装置
JP2009143064A (ja) 製本装置
US11052696B2 (en) Sheet bundle discharging apparatus
JP6140517B2 (ja) 製本装置
JP2009214391A (ja) 製本装置
JP2009292036A (ja) 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9226624A (ja) 製本装置
JP2009190192A (ja) 糊付け装置
JP7121704B2 (ja) シート束排出装置と製本装置
JP2009190340A (ja) 製本装置
JP2007230660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412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