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0665B -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0665B
CN109850665B CN201910291367.6A CN201910291367A CN109850665B CN 109850665 B CN109850665 B CN 109850665B CN 201910291367 A CN201910291367 A CN 201910291367A CN 109850665 B CN109850665 B CN 1098506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sheet
sheets
unit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13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0665A (zh
Inventor
长田久
齐藤隆
近藤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880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2240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074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760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074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4381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850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0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0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06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2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applying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00Collating or gathering sheets combined with processes f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or signatures or for interposing inserts
    • B42C1/12Machines for both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nd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the sheets or signatures
    • B42C1/125Sheet sorters combined with bin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9/00Multi-step processes for making boo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9/00Multi-step processes for making books
    • B42C19/02Multi-step processes for making books starting with single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3/00Making booklets, pads, or form sets from multiple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9/00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9/00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 B42C9/0006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by applying adhesive to a stack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9/00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 B42C9/0056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applying tape or covers precoated with adhesive to a stack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6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fo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8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blade f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30Fol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creasing, smoothing or application of adhesiv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220/00Function indicators
    • B65H2220/02Function indicators indicating an entity which is controlled, adjusted or changed by a control process, i.e. out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220/00Function indicators
    • B65H2220/11Function indicators indicating that the input or output entities exclusively relate to machin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4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on edge
    • B65H2301/42146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on edge by introducing articles from ab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1Processing surface of handled material upon transport or guiding thereof, e.g. cleaning
    • B65H2301/5113Processing surface of handled material upon transport or guiding thereof, e.g. cleaning applying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6Securing handled material to another material
    • B65H2301/5161Binding processes
    • B65H2301/51611Binding processes involving at least a binding element travers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e.g. stap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10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48Bookbin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22Binder, e.g. glue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77Fold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纸张处理装置具有粘接装订单元、针装订单元和折叠机构部;粘接装订单元在收纳于堆叠部的纸张上涂布粘接剂,将纸张粘合后进行装订;针装订单元由装订针对集聚于堆叠部的纸张进行装订;折叠机构部由折叠辊和折页刀构成;折叠辊在由粘接装订单元粘合的装订位置或针装订单元的装订位置将纸张对折;折页刀将订在一起的纸张推入到折叠辊;使由折叠机构部对粘接装订单元装订的纸张的折叠速度比对针装订单元装订的纸张的折叠速度低。由此,可使由针装订单元装订的装订纸张的折叠处理生产率提高,使由粘接装订单元利用粘接剂等糨糊粘合的纸张减少产生折叠处理时的剥离、破损的情况。

Description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4月20日、申请号为201610245568.9、发明名称为“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搬出的纸张粘合成捆,根据需要在规定的折叠位置将此捆折合的处理装置,涉及还可根据希望制作利用粘接剂进行粘合的纸张册子或制作针装订的纸张册子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下处理装置一般广为人知,该处理装置对从图像形成装置搬出的纸张以份为单位对齐并进行订书钉装订,或折合成册子状。另外,还公开了在根据需要由装订针对纸张进行装订后进行对折的册子和由糨糊、粘接剂将纸张粘合并将其对折的装置。
例如,在日本专利第5168474号公报中,设置单元收纳部,该单元收纳部可择一地收纳针装订单元和糨糊装订单元的任意一个;该针装订单元对纸张捆进行针装订;该糨糊装订单元对纸张进行糨糊涂覆,并进行加压粘合,做成纸张捆;在此单元收纳部可装拆地设定各单元,以便可装配针装订单元和糨糊装订单元的任意一方。另外,公开了将由此任意一个单元装订的纸张对折的折叠机构部。
并且,在日本专利第5382597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装置,该装置设置糨糊装订单元和针装订单元这两个单元;该糨糊装订单元对纸张进行糨糊涂覆并进行加压粘合,做成纸张捆;该针装订单元进行针装订;择一地实施此单元,进行折叠处理,通过糨糊涂覆获得的册子和通过针装订获得的册子都可制作。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不论是上述日本专利第5168474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第5382597号公报中公开的哪一个装置,当由针装订单元或糨糊装订单元装订的纸张由其折叠机构部,详细地说由折叠辊和将纸张推入到此折叠辊的折叠刀(折页刀)折入时,都不区分是由哪一个单元装订的纸张而直接将其折入。
因此,通过针装订进行了装订的纸张因为由金属的订书钉对折叠位置进行装订,所以强度大,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折页刀的移动速度可变快。另一方面,由糨糊装订单元装订的纸张捆在作为纸张间的粘接剂的糨糊被折弯的时候,折叠辊侧的粘接剂被折弯而变形,移动的范围大。因此,当以针装订时的比较高速的折叠速度进行折叠时,例如被涂布于最外侧的粘接剂不能追随折叠速度,粘接剂剥离,或在纸张产生破损。另一方面,当与由糨糊装订单元装订的纸张配合,以比较低速的折叠速度折入时,针装订时的速度也变慢,处理速度下降。这些倾向在装订的纸张的张数越多时越显著地表现出来。
因此,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用针装订和粘接装订的装置,该装置基于以下想法提出,即,对于针装订,可进行比较高的速度的处理;对于粘接装订,为了使纸张彼此不剥离、破损,只要能以比较低的速度进行折叠处理即可。该装置可提高由针装订单元装订的装订纸张的折叠处理生产率,对于由粘接装订单元利用粘接剂等糨糊进行了粘合的纸张,可减少折叠处理时的剥离、破损的产生。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在粘接装订处理的时候,即使装订张数多,也可一面保持粘合强度,一面使得粘接剂的消耗量比较少。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以下的构成。
一种纸张处理装置,该纸张处理装置在对纸张进行装订后将其折合;在该纸张处理装置中,具备堆叠部、粘接装订单元、针装订单元、折叠机构部和控制部;该堆叠部集聚沿搬运路径搬运的纸张;该粘接装订单元在收纳于此堆叠部的纸张上涂布粘接剂,将纸张粘合后进行装订;该针装订单元由装订针对集聚在上述堆叠部上的纸张进行装订;该折叠机构部由折叠辊和折页刀构成,该折叠辊在由上述粘接装订单元粘合的装订位置或针装订单元的装订位置将纸张对折,该折页刀将订在一起的纸张推入到此折叠辊;该控制部对上述折叠机构部进行控制;上述控制部使上述折叠机构部进行的由上述粘接装订单元装订的纸张的折叠处理的折叠速度比由上述针装订单元装订的纸张的折叠处理的折叠速度低。而且,为了达到另外的目的,在由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在纸张上涂布上述粘接剂并使纸张彼此粘合的时候,在进行粘合的纸张的张数超过规定张数的场合,隔着上述折叠位置分开地在纸张上涂布上述粘接剂。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该纸张处理装置由于使由粘接装订单元粘合来装订的纸张的折叠速度比由针装订单元装订的纸张的折叠速度低地进行,所以,粘接剂追随着折叠处理进行折叠,可减少在折叠处理时剥离、破损产生的情况,另一方面,针装订能以比较高的速度进行折叠处理,这也可使得装订纸张的折叠处理生产率提高。另外,可提供一种不仅能保持粘接装订的时候的粘接强度,而且不会使得粘接剂的使用量更多的纸张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组合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纸张处理装置后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备粘接装订单元和针装订单元的纸张处理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2的粘接装订单元和针装订单元的周边机构的说明图。
图4是图2的粘接装订单元的立体说明图。
图5是说明图3的粘接装订单元的图,(a)是粘接带压模的俯视图,(b)表示与移动压模保持架的凸轮构件的卡合状态,(c)是凸轮构件的说明图。
图6是涂布粘接剂的粘接带压模的说明图,(a)是外形图,(b)是将粘接带卷绕于卷筒的图,(c)是粘接带压模推压前的齿轮状态图,(d)是由粘接带压模推压的齿轮状态图。
图7是说明在纸张上涂布粘接剂的压模保持架的动作的图,(a)是两个压模保持架处于上升位置的图,(b)是一方的压模保持架开始下降的图,(c)是纸张压紧构件对纸张进行抑制的动作状态说明图。
图8是表示接着图7的压模保持架动作状态的图,(a)是第两个压模保持架也开始下降的图,(b)是一方的压模保持架的粘接带压模将粘接剂推压到纸张进行涂布的图,(c)是两个压模保持架的粘接带压模双方将粘接剂推压到纸张进行涂布的图。
图9是位于粘接装订单元的下游侧的针装订单元的构成图,(a)是装订单元的侧视图,(b)是装订单元的驱动单元构成图。
图10(a)是在堆叠部内升降的限位器部及夹持器的说明图,图10(b)是限位器部及夹持器的平面的说明图。
图11是图2、图3所示的折叠机构部中的驱动机构,是表示折页刀位于基本位置的状态的驱动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驱动机构,是折页刀移动到了纸张折叠位置的驱动立体图。
图13是图11图12中的进行了针装订的纸张的折叠处理的说明图,(a)表示将纸张捆集聚了的状态,(b)表示由折页刀将纸张捆插入到了折叠辊的状态,(c)表示由折叠辊进行折合的初期状态,(d)表示由折叠辊将纸张捆折合了的状态。
图14是与图13同样地对通过粘接装订进行了粘合的纸张进行折叠处理的说明图,(a)表示将纸张捆集聚了的状态,(b)表示由折页刀将纸张捆插入到了折叠辊的状态,(c)表示由折叠辊进行折合的初期状态,(d)表示由折叠辊将纸张捆折合了的状态。
图15是表示对针装订纸张和粘接装订纸张进行了折叠处理的纸张的图,(a)、(b)是进行针装订纸张的折叠处理的折叠状态说明图,(c)、(d)是进行粘接装订纸张的折叠处理的折叠状态说明图。
图16是使用纸张处理装置的粘接装订单元和针装订单元中的粘接装订单元粘接纸张做成捆的纸张流程图,(a)表示第1张纸张被搬入到了搬入路径的状态。(b)是表示第1张纸张后端通过了搬入路径和退避路径的分支点的状态的图。(c)表示在退避路径中搬运第1张纸张,在表面涂布了粘接剂的状态。
图17是接着图16的纸张的流程图,(a)表示第1张纸张的粘接剂涂布位置向退避路径移动,为第2张纸张的搬入作好准备的状态。(b)表示第2张纸张的中央粘合于第1张纸张的粘接剂涂布位置,被进一步向堆叠器下游侧搬运的状态。(c)是被粘合的纸张的后端通过搬入路径和退避路径,纸张后端借助偏向导向件向退避路径侧偏向的图。
图18是接着图17的纸张的流程图,(a)是在第2张涂布粘接剂,使此涂布位置向退避路径退避,进行第3张的搬入的状态图。(b)是使退避路径中的粘合的纸张与第3张对位,将其搬入到堆叠部的图。(c)是表示将粘合成为了3张的纸张的粘接剂涂布位置搬运到折叠处理位置进行折叠处理的状态的图。
图19是由作为订书钉骑缝装订订书机的针装订单元对纸张进行装订处理的纸张的流程图,(a)表示将第1张纸张搬入到堆叠部的状态。(b)表示此第1张纸张后端通过搬入路径与退避路径路的分支部,借助偏向导向件使纸张后端位于退避路径侧的状态。(c)表示第2张纸张也搬入到了堆叠部的状态。
图20是接着图19的由针装订单元进行装订的时候的流程图,(a)表示第3张纸张的向堆叠部的搬入被进行了的状态。(b)表示3张纸张的中央位于针装订单元的位置的状态。(c)是表示将由金属订书钉进行了骑缝装订的位置搬运到折叠机构部等候折叠处理的状态。
图21是表示针装订和粘接装订的纸张的折叠处理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22是图1的整体构成中的控制构成的说明图。
图23是图11的折叠机构部中的驱动路径的变型例说明图。
图24是不并列针装订单元和粘接装订单元,可选择性地装配的变型例的说明图。
图25是说明粘接带压模使粘接剂向纸张转印的图,图25(a)是粘接带压模的仰视图,图25(b)是以相同背长度转印粘接剂的说明图,图25(c)是在封面纸张上隔着折叠位置Y涂布粘接剂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5(d)是表示包含封面在内为了粘合而由压模保持架的推压部进行推压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将粘接带转印到了纸张的状态的图,表示在折叠位置Y转印粘接带(粘接剂)的状态,图26(a)表示粘合纸张张数少时粘接带被横跨折叠位置涂布的状态。图26(b)表示粘合纸张的张数多,使粘接带隔着折叠位置相互靠紧进行了转印的状态。图26(c)是说明为了进一步超过规定张数使纸张粘合而隔着折叠位置相互具有间隙S地转印粘接带的状态的图。
图27是由图11及图12的折叠处理部对在图26(c)中粘合的超过规定张数的纸张进行了折叠处理的说明图,(a)表示将纸张捆集聚了的状态,(b)表示由折页刀将纸张捆插入到折叠辊的状态,(c)表示由折叠辊进行折合的初期状态,(d)表示由折叠辊将纸张捆折合了的状态。
图28是表示使其粘合来进行了粘接装订的纸张和对此纸张进行了折叠处理的纸张的图,图28(a)是说明表示不论是张数少还是张数多都以相同长度涂布了粘接剂的状态的粘合的图。图28(b)是在折叠位置Y将由图28(a)表示的粘合纸张折入做成折叠纸张的册子。图28(c)是对超过规定张数的纸张隔着折叠位置Y具有间隙(S)地涂布粘接剂的说明图。图28(d)是在折叠位置Y将图28(c)中表示的粘合纸张折入做成折叠纸张的册子。
图29是表示粘接带(粘接剂)涂布处理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图29的“牢固粘贴模式”的后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粘接带(粘接剂)涂布处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以下图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述本发明。图1表示组合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纸张处理装置的整体构成,图2是纸张处理装置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图3以下是表示此纸张处理装置的各机构构成的说明图。在那里,图1所示的装置由图像形成装置A和纸张处理装置B构成,在纸张处理装置B中分别作为单元内置将粘接剂涂布于纸张搬运方向中央的粘接装订单元50和由订书针对纸张搬运方向中央进行骑缝装订的针装订单元240。
[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A从供纸部1将纸张送往图像形成部2,在由图像形成部2在纸张上进行印刷后,从主体排出口3将纸张搬出。供纸部1在供纸盒1a、1b、1c中收纳有多个尺寸的纸张,将指定的纸张1张1张地分离,供给到图像形成部2。图像形成部2配置例如静电鼓4、配置于其周围的打印头(激光发光器)5和显影器6、转印充电器7和定影器8,在静电鼓4上由激光发光器5形成静电潜像,在其上由显影器6附着墨粉,由转印充电器7将图像转印到纸张上,由定影器8进行加热定影。这样地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被从主体排出口3依次搬出。图示的附图标记9是循环路径,该循环路径是双面印刷的路径,在该双面印刷的路径,在表面侧印刷了的纸张从定影器8经主体折返式路径10进行表背面反转后,再次供给到图像形成部2,在纸张的背面侧进行印刷。这样地进行了双面印刷的纸张在由主体折返式路径10进行表背面反转后,被从主体排出口3搬出。
图示的附图标记11是图像读取装置,由扫描单元13扫描被安放在原稿台12上的原稿纸张,经反射镜、聚光透镜由光电变换元件14电气性地读取。此图像数据在由图像处理部例如进行数字处理后,被传送到数据储存部17,将图像信号送往上述激光发光器5。另外,图示的附图标记15是原稿进给装置,是将收容在堆叠器16中的原稿纸张供给到原稿台12的输稿装置。
在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A中设置控制部(控制器),从控制板18设定图像形成条件,例如纸张尺寸指定、彩色/单色印刷指定、打印份数指定、单面/双面印刷指定、放大/缩小印刷指定等打印输出条件。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A中构成为,由上述扫描单元13读取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的网络传送的图像数据被存储于数据储存部17,从此数据储存部向缓冲存储器19传送图像数据,从此缓冲存储器19依次向激光发光器5移送数据信号。
从上述控制板18还与图像形成条件同时地输入指定纸张处理条件。此纸张处理条件在以下设置成各模式,接下来对其进行说明。而且,图像形成装置A与图像形成条件及纸张处理条件对应地在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
[纸张处理装置的构成]
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A连结的纸张处理装置B构成为可从图像形成装置A的主体排出口3接受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1.将此纸张收容在第1排纸托盘21中(打印输出模式),或者,2.将来自主体排出口3的纸张以份为单位对齐成捆状,在进行订书钉装订后,收纳在第1排纸托盘21中(订书钉装订模式),或者,3.使来自主体排出口3的纸张1张1张地粘合,形成为捆状后,折叠成册子状,收纳在第2排纸托盘22中(粘接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或者,4.将来自主体排出口3的纸张集聚,以份为单位对齐,在用订书针订在一起后折叠成册子状,收纳在第2排纸托盘中(针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
因此,纸张处理装置B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外壳20具备上述第1排纸托盘21和第2排纸托盘22,设置具有与主体排出口3相连的搬入口23的纸张搬入路径P1。此纸张搬入路径P1在外壳20中由大致水平方向的直线路径构成。而且,配置从此纸张搬入路径P1分支、向反转方向移送纸张的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和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而且,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在路径下游侧从纸张搬入路径P1分支,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在路径上游侧从纸张搬入路径P1分支,两搬运路相互隔开距离配置。
在这样的路径构成中,在纸张搬入路径P1上配置搬入辊24和排纸辊25,这些辊与可正反转的驱动马达(M1)连结。另外,在纸张搬入路径P1上配置向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引导纸张的路径切换片27,路径切换片27与螺线管等工作机构连结。另外,在纸张搬入路径P1上,对来自搬入口23的纸张处理形成冲裁孔的冲孔单元(穿孔装置)28被设置于搬入辊24的下游侧。图示的冲孔单元28在外壳20中以可根据装置规格进行装拆地在搬入口23配置于搬入辊24的上游侧。另外,在此冲孔单元28的下方,从外壳20装拆自如地装配对穿孔后的冲孔屑进行收纳的冲孔屑箱26。
[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的构成]
配置在图2的纸张搬入路径P1的下游侧(装置后端部)的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如以下那样构成。在纸张搬入路径P1上,在其出口端设置排纸辊25和排纸口25a,在与此排纸口25a隔开高度差的下方设置第1处理托盘(以下称为“处理托盘29”)。此处理托盘29由对来自排纸口25a的纸张进行装载支承的托盘构成。在此处理托盘29的上方设置正反转辊30。此正反转辊30与正反转马达M1连结,被控制成在纸张进入到处理托盘29上的时候向该图顺时针方向旋转,在纸张后端进入到托盘上后向反时针方向旋转。在此正反转辊30设置与履带连结、向与托盘接触的位置和从托盘分开的位置移动的升降辊31。因此,在上述第1处理托盘29上方构成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
在上述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的下游侧配置第1排纸托盘21,此第1排纸托盘21构成为对被引导至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及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的纸张的前端侧进行支承。
根据以上的构成,来自排纸口25a的纸张进入到处理托盘29上,由正反转辊30向第1排纸托盘21移送,在纸张后端从排纸口25a进入到处理托盘29上后,当使正反转辊30反旋转(图示反时针方向)时,处理托盘29上的纸张被向与排纸方向反方向移送。此时与履带连结的升降辊31在与托盘接触的位置与正反转辊30协同动作,沿处理托盘29对纸张后端进行折返式搬运。
在上述第1处理托盘29的排纸方向后端部,配置对纸张后端进行位置限制的后端限制构件33和端面装订订书机35。图示的端面装订订书机35由端面装订订书机35构成,在集聚在托盘上的纸张捆的后端缘的1个地方或多个地方进行订书钉装订。另外,上述后端限制构件33为了兼有将进行了订书钉装订的纸张捆搬出到配置于处理托盘29的下游侧的第1排纸托盘21的功能,沿处理托盘29在排纸方向上往返移动自如地构成。图示的后端限制构件33与未图示的捆排出马达(M7)连结,进行往返移动。
另外,在上述处理托盘29上设置对集聚在托盘上的纸张的宽度方向进行整合对齐的侧整合板36,此侧整合板36由左右(图2前后)一对整合板构成为以中间基准对纸张进行整合对齐,构成为与纸张中央接近及背离,与未图示的侧整合板马达(M6)连结。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在上述“订书钉装订模式”时将来自排纸口25a的纸张以份为单位对齐在处理托盘29上,此纸张捆由端面装订订书机35在后端缘的1个地方或多个地方进行订书钉装订。另外,在上述“打印输出模式”时不对来自排纸口25a的纸张进行折返式搬运,由正反转辊30将沿处理托盘29输送的纸张搬出到第1排纸托盘21。这样,图示的装置通过由处理托盘29和第1排纸托盘21对进行订书钉装订的纸张进行桥式支承,将装置紧凑地构成。
[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的构成]
对从上述纸张搬入路径P1分支的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的构成进行说明。此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外壳20中配置在在大致铅直方向上,路径搬入辊45被配置于路径入口,搬运辊46被配置于路径出口。此搬运辊46被构成为,能够分开而到达对纸张进行夹压的位置和从纸张分开的位置。此构成没有特别图示,是通过臂等将与搬运辊46压接的夹送辊分开。
配置于上述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的路径入口的路径搬入辊45以可正反转的方式构成,被搬入到下游侧的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的纸张暂时保持(滞留)于此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这是为了将先行的纸张集聚于处理托盘29,根据任务结束信号进行订书钉装订处理,接着在将此纸张捆搬出到第1排纸托盘21的期间将从图像形成装置A输送到了纸张搬入路径P1上的纸张暂时保持于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在先行纸张的处理结束后,将此待机纸张从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搬运到处理托盘29上。
另外,在是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并且也是纸张搬入的路径的搬入路径41的下游侧设置堆叠部40,堆叠部40构成将从此搬运路输送的纸张以份为单位对齐并暂时集聚的第2处理托盘。图示的堆叠部40由移送纸张的搬运导向件构成。此搬运导向件由堆叠器上导向件40a和堆叠器下导向件40b形成,构成为在此导向件内装载收纳纸张。图示的堆叠部40与搬入路径41相连,在外壳20的左右中央部配置在大致铅直方向上。由此,将装置构成得小型紧凑。此堆叠部40形成为在内部收纳最大尺寸纸张的长度形状。另外,在堆叠部40内部配置在纸张上涂布粘接剂的作为粘接剂涂布部的粘接装订单元50、由订书钉对纸张的中间位置进行骑缝装订的针装订单元240和由将纸张折入的折页刀86和折叠辊81构成的折叠机构部80。它们的构成在后面说明。
[退避路径(第3折返式路SP3)的说明]
在上述堆叠部40的搬运方向后端侧连设作为第3折返式路径SP3的退避路径47。退避路径47从是上述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并且将纸张搬入到堆叠部40的搬入路径41分支,与此搬入路径的出口端交搭,可折返式搬运纸张。此退避路径47如图2、图3所示的那样由折返式导向件42构成,折返式导向件42由板材构成。此折返式导向件42沿纸张搬运方向在表面突出肋,使得纸张的搬运顺利。另外,折返式导向件42构成为,在假设在退避路径内发生纸张捆卡住等的场合,可以导向件释放轴43为中心向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将其释放。
在向此退避路径47的折返式搬运中,当从搬入路径41搬入到堆叠部40的纸张的后端通过从此搬入路径41分支的位置时,由作为纸张限制构件的限位器部90移动(上升),纸张的后端侧被与堆叠部40内的纸张捆一起向此退避路径47折返式搬运。
在此搬入路径41与退避路径47的汇合位置,设置由导向件拉力弹簧44a向退避路径47的折返式导向件42那一侧加载的偏向导向件44。另外,在汇合点紧接着此偏向导向件44配置在纸张上涂布粘接剂的粘接装订单元50。此粘接装订单元50具备作为粘接机构的粘接带压模51。虽然此粘接装订单元50的构成在后面说明,但在由此装置的粘接带压模51在先行的纸张涂布(转印)粘接带后,当在该位置从搬入路径41搬入下一纸张时,下一纸张的前端与此先行纸张的涂布部分粘接,粘接剂不能涂布在构成纸张捆的搬运方向的中央部分。因此,使得在向此退避路径47进行折返式搬运后将下一纸张搬运到粘接带压模51,以便先行纸张的粘接剂的涂布部分不妨碍纸张的搬入。因此,此退避路径47还作为使涂布了粘接剂的纸张退避的通路发挥作用。
[从退避路径到限位器部的概要]
在这里,基于图2及图3说明从退避路径47到限位器部90的构成的概要,退避路径47从搬入路径41分支。
首先,在搬入路径41与退避路径47的汇合点设置偏向导向件44,偏向导向件44被张紧设置弹簧,以便如上述那样向退避路径47的折返式导向件42那一侧轻轻地推压纸张。此偏向导向件44被设定成避开粘接剂在纸张上的涂布位置的梳齿条。因此,即使涂布过粘接剂的纸张也通过此偏向导向件44的下方,粘接剂也不会附着在搬运路内。关于这些纸张的流程,另行进行说明。
在此偏向导向件44的下游侧的搬入路径41与退避路径47的上述汇合点如在图3中清楚地表示的那样在纸张上涂布粘接剂的粘接装订单元50被配置在堆叠部40内。在此粘接装订单元50中可升降地安装纸张压紧构件65,该纸张压紧构件65为了限制为了粘接而在粘接位置停止的纸张而进行推压。在此纸张压紧构件65的前端侧配置纸张压紧滑块71,纸张压紧滑块71通过升降来将纸张压紧并且放出作为粘接剂的粘接带AT。在此纸张压紧滑块71的上方设置对从卷筒放出的粘接带AT进行支承的转印头72,此转印头72也向推压纸张、将粘接带AT涂布在纸张上的粘接位置和从纸张分开、容许纸张的搬运/移动的分开位置移动。
另外,本发明中的所谓的涂布也包含一面对纸张进行推压,一面使粘接剂从带转移的所谓转印。另外,也包含一面对纸张进行推压,一面喷吹粘接剂,或附着糨糊材料。
在上述粘接装订单元50的下游侧配置作为骑缝装订订书机的针装订单元240,针装订单元240由作为金属性的订书针的金属订书钉239进行装订骑缝装订处理。此针装订单元240在以份为单位对齐并集聚于堆叠部40的纸张捆的搬运方向的中央部由驱动单元241将金属订书钉239在针装订位置SP打进到纸张中,由紧钳单元250将其脚以相互地相向的方式折弯,对纸张进行装订。它们的构成由图9后述。
另外,在由此针装订单元240对纸张进行装订的时候,暂时在堆叠部40中收纳纸张捆。在此场合,当先收纳的纸张的后端弹起时,下一纸张的前端冲撞,有时不能插入到堆叠部40,或进入到被收纳的纸张之间,页顺序打乱。因此,此实施例的装置通过由刚才的偏向导向件44向退避路径47那一侧对纸张加载,使得下一纸张顺序良好地装载在先行纸张上方。并且,如果每次在下一纸张的插入的时候将前面的纸张捆向退避路径折返,则先行纸张表面对下一纸张前端进行导向,更进一步顺利地向堆叠部搬入下一纸张。
在针装订单元的下游侧配置整合构件48,整合构件48向纸张的宽度方向移动,对堆叠部40内的纸张侧缘进行推压。此整合构件48呈大致U字形状,在其中央作为折叠机构部的折叠辊81a、81b和向此折叠辊推压纸张的折页刀86可相对于纸张移动,以便推压/分开。紧接着上述整合构件48设置加压辊49,加压辊49可分开,以便与作为构成堆叠部40的一方的导向件的堆叠器下导向件40b离开和接近。此加压辊49分开,直到纸张前端超过此辊位置,当纸张前端通过时,一面推压纸张一面旋转,将纸张推压到堆叠器下导向件40b。
在堆叠部40的下端侧配置对纸张的搬入方向前端进行限制的纸张限制构件(以下称为限位器部90)。此限位器部90可沿堆叠部40移动地支承在装置框架的导轨等上,由张紧设置于位于上下方向的上皮带轮94a和下皮带轮94b的升降皮带93升降自如地构成。通过由马达(M10)移动这些皮带轮94,使升降皮带93移动。此升降皮带93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停止在Sh0、Sh1、Sh2、SH31、Sh32、Sh4的各位置而且移动。
首先,最下端位置的Sh0是限位器部90的基本位置,由传感器(未图示)检测此位置,设定初期位置。Sh1是最初的纸张的接受位置,另外,是依次堆积的纸张的后端通过搬入路径41,后端借助偏向导向件44向退避路径47的折返式导向件42那一侧推压的位置。Sh2是在纸张搬运方向的1/2位置对形成了捆的纸张进行折叠处理的位置。Sh31是在纸张的搬运方向的大致1/2位置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由针装订单元240将金属订书钉239打进纸张进行装订的位置。Sh32是在纸张的搬运方向的大致1/2位置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由粘接装订单元50将粘接带AT涂布(转印)到纸张的位置。Sh4是将在纸张上涂布了粘接剂的涂布位置移动到退避路径47的位置。此位置在将下一纸张从搬入路径41搬入到堆叠部40的时候,可使先行纸张的涂布位置退避到离开的位置(涂布退避位置100),以便从下一纸张的搬入路径对粘接位置进行遮挡,从而防止下一纸张与先行纸张的粘接剂涂布位置接触而卡纸或粘接剂附着于未预定的位置。
如以上的那样在此实施例的装置中进行纸张的搬入、对纸张涂布粘接剂或进行针装订,将涂布位置移动到退避路径,重复下一纸张的搬入、在下一纸张的粘接剂涂布,一面由粘接剂将纸张彼此粘合,一面进行捆形成。
在此纸张捆形成后,由折叠机构部80进行对折,由设置了捆踢出片95a的捆排纸辊95将对折的纸张捆排出到第2排纸托盘。排出的纸张捆由防止捆打开、装载范围变少的捆压紧构件导向件96、位于其下游侧的捆压紧构件97集聚在第2托盘上。另外,关于上述捆形成和折叠机构部,在后面附加说明。
[粘接装订单元的说明]
接下来,在图3至图6中说明进行粘接剂的涂布的粘接装订单元50。由图3的虚线包围的范围是本实施例中的粘接装订单元50的剖视说明图。图4是粘接装订单元50的立体图,将此装置范围作为单元装配于纸张处理装置B。图5是作为粘接部的粘接带单元50a、50b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a)是凸轮构件57等的俯视图,(b)是表示凸轮构件57与压模保持架52的卡合状态的正视图,(c)的上层所示的图是移动到了粘接带压模51从纸张分开的位置的凸轮构件57的说明图,下层是移动到了与纸张接触、向台板79那一侧推压压模保持架52的位置的凸轮构件57的说明图。图6是粘接带压模51的说明图,(a)是立体图,(b)是内部机构图,(c)和(d)是通过冲压动作卷取转印带AT的驱动说明图。图7和图8是由支承多个粘接带压模51的粘接带单元50a、50b将粘接带AT涂布/转印到纸张的动作说明图。
在图3的虚线的范围中配置构成粘接装订单元50的粘接带压模51、压模保持架52、凸轮构件57及凸轮移动马达60(M13)。压模保持架52将此粘接带压模51组化、对其进行并列支承。凸轮构件57使此压模保持架52在与台板79接近、将粘接带压模51推压于纸张来将粘接剂涂布在纸张上的位置和从台板79分开的位置之间升降。凸轮移动马达60(M13)向与纸张的搬运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此凸轮构件57。另外,作为将多个粘接带单元50a、50b单元化成1个单元的粘接装订单元50,可装配地构成于纸张处理装置B,更详细地说,堆叠部40的上游的位置。并且,在粘接装订单元50中,搬入路径41的一部分(更详细地说从图3所示的单元路径入口143到搬入路径出口144)、偏向导向件44、分支的退避路径47的一部分(更详细地说,退避路径入口145)及台板79也作为此单元安装在此装置内,以便在纸张向堆叠部40搬入、向退避路径47折返的时候纸张不偏移。它们是在图3中用虚线包围的范围的粘接装订单元50,在图4中用立体图表示。
此粘接装订单元50在纸张处理装置B的安装,如图4所示的那样通过由图示的螺钉固定纸张处理装置B的未图示的固定部和设置于粘接装订单元50的框架的固定螺钉孔50cb来进行。另外,也可作为此螺钉的替代构成,在纸张处理装置B和粘接装订单元50分别设置轨将其拉出。
通过如上述那样单元化,各位置关系与个别地安装于纸张处理装置B的情况相比精度提高,特别是通过粘接剂涂布后的纸张的移动,可减少因为位置偏移而导致粘接剂附着在本来不希望粘接剂附着的部位的情况。
此粘接装订单元50由左右的涂布装置框架50c和在中央结合此左右的涂布装置框架50c的中央支承框架63、在后方结合的后方支承框架64a、在台板79的下方结合的下方支承框架64b构成1个箱体。在此一方的涂布装置框架50c安装凸轮移动马达60(M13)。此凸轮移动马达60(M13)的驱动经齿轮列59向移动皮带58传递。此移动皮带58与凸轮构件57结合,凸轮构件57在左右的涂布装置框架50c间的2根凸轮导杆57a上可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滑动。因此,当驱动凸轮移动马达60(M13)时,与其旋转方向对应,凸轮构件57向左右移动。
另外,在此凸轮构件57上形成图5(b)(c)所示的那样的凸轮槽61。此凸轮槽61如图示的那样包含设置于凸轮构件57的上方侧的上水平槽凸轮61a、设置于下方侧的下水平槽凸轮61c和将它们连通的倾斜凸轮槽61b。虽然这些凸轮槽61如图示的那样在左右形成2条,但它们的相位有些不同。用于使压模保持架52升降的移动块54的作为凸轮从动件的滚子56嵌合在此凸轮槽61中。
与此凸轮槽61嵌合卡合的滚子经轴固设在移动块54上。当在这里参照图7(a)时,(此图虽然是从图4所示的凸轮构件57的背侧观看的说明图)移动块54可滑动地支承在向上下延伸的4根导杆53中的内侧的2根导杆53上,4根导杆53设置在对粘接带压模51进行支承的压模保持架52上。另一方面,外侧的2根导杆53分别可滑动地支承在支承块55上,支承块55固定在将左右的涂布装置框架50c结合的中央支承框架63上。因此,对粘接带压模51进行支承的压模保持架52由外侧的导杆53滑动的支承块55支承。
另一方面,在压模保持架52的中央,移动块54滑动自如地安装在2根导杆53上,此移动块54固设于作为凸轮从动件与上述凸轮槽61卡合的滚子56。另外,在此移动块54的底面和压模保持架52的底面52b的背面52c,加压弹簧62被卷绕在中央的导杆53上。此加压弹簧62平时在将移动块54往压模保持架52的上部推压的方向上加载。因此,当凸轮构件57移动、与凸轮槽61卡合的滚子56下降时,后述的粘接带压模51的转印头72与纸张抵接,压模保持架52的下降停止。于是,在移动块54的底面与压模保持架52的底面52b的背面52c之间加压弹簧62被压缩。由此,从移动块54受压缩,利用加压弹簧62的弹性力,转印头72被更强有力地推压到纸张,可将转印带AT上的粘接剂确实地涂布(转印)到纸张上。
另外,卡合在凸轮槽61中的滚子56嵌合的左右的凸轮槽61如图5(c)图示的那样,其相位不同,并且滚子56在凸轮槽61中的初期位置也不同。因此,该图左侧的滚子56早些开始下降,右侧的滚子56晚些达到下水平凸轮槽61c。因此左侧的下水平凸轮槽61c被设定得比右侧的长。这使得分别具有粘接带压模51的左侧的粘接带单元50a比右侧的粘接带单元50b早些推压纸张,其后,右侧的粘接带单元50a晚些推压纸张。这是因为各粘接带单元50a、50b一次推压到纸张上需要非常大的推压力,所以,凸轮构件57的移动必须使用更大的驱动马达,但通过分散,可谋求马达的小型化、框架的轻量化。
[粘接机构(粘接带压模)的说明]
在这里,使用图6说明可在构成粘接带单元50a、50b的压模保持架52进行装拆的粘接带压模51。首先,图6(a)表示外观,表示压模罩70、转印带AT、转印头72和张压紧构件滑块71。转印带AT在带基材上具有粘接剂,被依次放出。转印头72被卷绕该转印带,为了将转印带AT推压到纸张上而对其进行支承。纸张压紧滑块71位于此转印头72的旁边,可在从转印头72突出的位置与退避到转印头72的相同位置的位置之间进行升降移动。此纸张压紧滑块71在转印头72下降、将转印带AT涂布/转印到纸张的时候将位于纸张压紧滑块71下方的纸张压紧,并且,通过此压紧动作,放出转印带AT,放出新的转印面,由转印头72对其进行支承推压,将粘接剂涂布/转印到纸张上。
接下来,说明通过纸张压紧滑块71的伸缩将转印带AT放出的构成。如图6(b)所示的那样,在压模罩70内配置供给用卷筒74和卷取用卷筒75。供给用卷筒74卷绕了未使用的转印带AT,在供给用卷筒轴74a上旋转自如。卷取用卷筒75卷取从此供给用卷筒74放出、架设在转印头72上的转印带AT,在卷取用卷筒轴75a上旋转自如。图6(c)表示了从供给用卷筒74放出转印带AT之前的状态,纸张压紧滑块71在压模罩70内伸缩,在纸张压紧滑块71的上方由树脂形成滑块齿条77。此滑块齿条77和与卷取用卷筒75一体地旋转的齿轮卡合。另外,此卷取用卷筒75的齿轮经卷筒间齿轮76和与供给用卷筒74一体地旋转的齿轮啮合。
另外,在纸张压紧滑块71内设置滑块弹簧73,平时向外侧(图6下侧)对纸张压紧滑块71进行加载。因此,当压下成图6(d)的状态的粘接带压模51时,滑块弹簧73从图6(c)的滑块弹簧73延伸的状态被压缩。与此同时,滑块齿条77与卷取用卷筒75的卷取用卷筒齿轮75b卡合,使卷取用卷筒75向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卷取用卷筒齿轮75b与卷筒间齿轮76啮合,此卷筒间齿轮76的另一方与供给用卷筒齿轮74b啮合。因此,当卷取用卷筒75向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供给用卷筒74也旋转,粘接带AT被卷取用卷筒卷取,另一方面,从供给用卷筒放出,新的粘着面位于转印头72。
接下来,当从图6(d)的状态使粘接带压模51上升时,滑块弹簧73弹性恢复,将纸张压紧滑块71向下方压下。此时,卷取用卷筒齿轮75b由于与滑块齿条77啮合,所以,向反时针方向旋转,但由于在与卷取用卷筒75之间介入了仅向一个方向传递的棘轮机构,所以,卷取用卷筒75不旋转。另外,虽然与卷取用卷筒齿轮75b啮合的卷筒间齿轮76及供给用卷筒齿轮74b也向反时针方向旋转,但由于在与供给用卷筒74之间也介入了仅向一个方向传递的棘轮机构,所以,供给用卷筒74不旋转。由于这样的机构的原因,仅在将纸张压紧滑块71压下了的场合供给用卷筒74及卷取用卷筒75旋转,粘接带AT的新的粘着面被放出到转印头72的位置。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没有特别图示棘轮机构,但也可在各卷筒齿轮与卷筒之间采用仅向一个方向传递旋转的单向离合器等。
本实施例中的从图6(c)向图6(d)的移动,通过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支承多个粘接带压模51的压模保持架52由凸轮构件57升降移动来进行。此机构如此前说明的那样。另外,在压模保持架52与粘接带压模51之间,如图3所示的那样介入对升降动作的冲击进行缓冲的由泡沫塑料等构成的缓冲材料52a进行支承。由此,粘接剂从粘接带AT到纸张的涂布(转印)提高。
另外,此实施例中的粘接带AT构成为在带基材上具有粘接剂,通过将其推压到纸张上,此粘接剂被转印到纸张上。
[关于压模保持架邻接的纸张捆压紧构件的说明]
接下来,根据图3、图4、特别是图7(a)说明在图6中说明的粘接带压模51的纸张压紧滑块71将纸张推压到作为粘接位置的台板79之前对纸张的移动、乱动进行限制的纸张压紧构件65。
如已经说明了的那样,在粘接装订单元50中面向台板79可升降地安装纸张压紧构件65,纸张压紧构件65为了对为了粘接而在粘接位置停止的纸张进行限制而进行推压。如在图7(a)中图示的那样,在对粘接带压模51进行支承的两个压模保持架52的两侧设置纸张压紧构件支承块67,纸张压紧构件支承块67对具有纸张压紧构件65的纸张压紧构件导杆68进行滑动支承。此纸张压紧构件支承块67由螺钉等将图示的圆孔固设在中央支承框架63上。另外,在此纸张压紧构件支承块67和纸张压紧构件65的侧缘压紧构件65a的两侧端配置被卷绕在纸张压紧构件导杆68上的压紧构件加压弹簧65c。
另外,虽然纸张捆压紧构件65平时在对纸张进行推压的方向上被加载,但一方(图7的左侧)的压模保持架52和纸张压紧构件65在卡合部69卡合,将纸张压紧构件65卡定于从台板79上的纸张分开的位置。因此,当压模保持架52没有通过凸轮构件57的移动来下降时,此纸张压紧构件65也停留在从纸张分开的位置,容许纸张的搬运。当通过凸轮构件57的移动使得压模保持架52开始向纸张下降时,如图7(c)所示的那样,压模保持架52和纸张压紧构件65的卡合部69的卡合部下降,纸张压紧构件65下降来进行限制,以便台板79上的纸张偏移、乱动不发生。通过此限制,在压模保持架52进一步下降,纸张压紧滑块71对纸张进行推压时,或进一步下降,对粘接带AT进行支承、推压到纸张上的转印头72对纸张进行推压的时候,也可对纸张的位置偏移、乱动进行抑制。
当通过两个压模保持架52的下降,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由各粘接带压模51进行的粘接带AT的粘接剂的涂布(转印)完成时,这次凸轮构件返回原来的图7(b),此时,纸张压紧构件65的卡合部与压模保持架52卡合,通过压模保持架52的上升,上升到从纸张退避的位置。如以上的那样,本实施例的纸张压紧构件65与压模保持架52的升降连动,比其它的构件先对纸张进行推压,但也可由螺线管等使此纸张压紧构件先于压模保持架52的下降进行移动。另外,虽然将侧缘压紧构件65a、中央压紧构件65b设置成遍及纸张宽度整个区域进行推压,但也可根据需要仅是侧缘压紧构件65a或仅是中央压紧构件65b,总之,只要使得在粘接剂的涂布前没有纸张的移动即可。
[粘接装订单元的动作说明]
在这里,使用图7至图8对由粘接装订单元50在纸张上涂布(转印)粘接剂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图7、图8是从与图4的粘接带压模51相反侧的凸轮构件57的背侧观看的说明图。
当在图7(a)的图中碰触该构成时,凸轮构件57处于初期位置,使在装配了粘接带压模51的压模保持架52沿内侧的导杆53滑动的移动块54的滚子56与此凸轮构件57的凸轮槽61卡合。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加压弹簧62介于移动块54与压模保持架52之间,如图7(a)的那样由移动块54推压,从而与压模保持架52的背面52c抵接。另外,在固设于在中央连结涂布装置框架50c的中央支承框架63的支承块55上,分别将压模保持架52构成为升降自如地在外侧的导杆53上滑动。
在此图7(a)中,压模保持架52及与其卡定的纸张压紧构件65也从台板79分开,维持纸张可移动的间隙。在此状态下,粘接带压模51的纸张压紧滑块71及转印头72也位于从纸张离开最远的地方。另一方的压模保持架52也处于相同位置。
接下来,在图7(b)中,纸张位于粘接位置,根据涂布粘接带AT的信号,凸轮移动马达60(M13)驱动,凸轮构件57向图示右方向移动。于是,图示左侧的滚子56开始沿倾斜凸轮槽61b向下方的移动。通过此移动,左侧的压模保持架52也随着导杆53滑动而向支承块55下降。通过此压模保持架52的下降,与其卡定的卡合部69也下降,开始台板79上的纸张的压紧。另一方面,虽然粘接带压模51的纸张压紧滑块71及转印头72也下降,但未与纸张接触。图示右侧的压模保持架52由于仅是滚子56在凸轮槽61的上水平凸轮槽61a部分移动,所以,不产生下降动作。
并且,当凸轮构件57移动时,如图7(c)所示的那样,图示左侧的滚子56在倾斜凸轮槽中进一步下降。通过此下降,纸张压紧构件65与右侧的压模保持架52的卡合部69的卡定被解除。当此卡定被解除时,纸张压紧构件65由介于与纸张压紧构件支承块67之间的压紧构件加压弹簧65c更确实地压紧纸张,进行位置限制。另一方面,粘接带压模51的纸张压紧滑块71开始与纸张的接触,通过此接触,如图6(c)至(d)所示的那样,粘接带AT也移动,露出新的粘着面。即使在此位置,转印头72现在也未与纸张接触。另外,图示右侧的压模保持架52也由于仅是滚子56在凸轮槽61的上水平凸轮槽61a部分移动,所以,不产生下降动作。
接着,当凸轮构件57如图8(a)所示的那样向图示右侧移动时,图示左侧的压模保持架52下降,纸张压紧滑块71及转印头72与纸张抵接。此时,虽然当转印头72与纸张抵接时压模保持架52进一步的下降被阻止,但移动块54在倾斜凸轮槽61b移动,从而进一步下降。于是,通过此移动,加压弹簧62的压缩开始,其弹性力经压模保持架52作为转印头72的加压力作用,更强有力地将粘接带AT压在纸张上。由此,可将粘接剂确实地涂布转印到纸张上。
另一方面,图示右侧的压模保持架52的滚子56也开始倾斜凸轮槽61b的下降,右侧的粘接带压模51的纸张压紧滑块71开始纸张的压紧。
并且,当凸轮构件57移动、成为图8(b)的状态时,图示左侧的压模保持架52由加压弹簧62的弹性力维持加压状态。另一方面,图示右侧的压模保持架52的滚子56也到达倾斜凸轮槽61b的下降的终点位置,由此,右侧的粘接带压模51的纸张压紧滑块71及转印头72也成为将纸张压紧的状态。
如图8(c)所示的那样,当凸轮构件57位于最右侧时,图示左侧的压模保持架52成为由加压弹簧62的弹性力进一步维持加压状态的状态。另一方面,图示右侧的压模保持架52的滚子56到达下水平凸轮槽61c,由此,左侧的粘接带压模51的纸张压紧滑块71及转印头72将纸张压紧,加压弹簧62进一步被压缩,此弹性力经图示右侧的压模保持架52作为转印头72的加压力作用,将粘接带AT更强有力地压在纸张上。由此,可将粘接剂确实地涂布(转印)在纸张上。另外,在存在涂布了粘接剂的先行纸张的场合,纸张间的粘接强化也被进行。
当通过左右的压模保持架52的下降,各自的转印头72完成粘接剂在纸张上的涂布时,这次凸轮构件57向图示左侧移动,以与下降相反的顺序使压模保持架52上升,当达到图7(b)时,左侧的压模保持架52与纸张压紧构件65的卡合部69卡合,将此纸张压紧构件65移动到从纸张分开的位置,再恢复到图7(a)的状态,为粘接剂在下一纸张的涂布作好准备。
如以上的那样,本实施例的装置由于在粘接带压模51的转印头72将粘接剂涂布到纸张之前由纸张压紧构件65预先推压纸张,对其进行限制,所以,不会发生纸张的位置偏移、乱动,可在纸张上的预定的位置进行涂布。另外,由于使得在转印头72与纸张抵接后也由加压弹簧62对支承此转印头72的压模保持架52进行推压,所以,可将转印头72更强有力地推压于纸张,可将粘接带AT上的粘接剂确实地移转到纸张上。
并且,如在粘接装订单元的动作说明中说明的那样,图7及图8中图示的左右的压模保持架52并不是左右都同时地将转印头72推压到纸张上,而是错开依次推压的时机,从而先将左侧的转印头72组推压到纸张上,一面由凸轮构件57维持此状态,一面将右侧的转印头72组推压到纸张上,所以,与一次推压的情况相比可减小驱动力,进而使凸轮移动马达60(M13)小型化,并且,即使装置框架有些脆弱也可构成装置,实现轻量化。
接下来,依次说明堆叠部40内的位于粘接装订单元50下游侧的针装订单元240、整合构件48、此整合动作中从纸张分开的搬运辊46和加压辊49及对搬入到堆叠部40的纸张前端进行限制的作为前端限制构件的限位器部90及设置于此限位器部90、可对纸张进行把持的夹持器91。
[针装订单元]
接下来,对堆叠部40内的位于粘接装订单元50下游侧的针装订单元240进行说明。此针装订单元240是在堆叠部40中由金属订书钉239在纸张的搬运方向中央进行骑缝装订处理的金属骑缝装订订书机。基于图9(a)(b)说明其构成。此针装订单元240由驱动单元241和紧钳单元250构成。驱动单元241由将金属订书钉239刺入到被安放于装订位置的纸张捆的头构件242、收容金属订书钉239的盒243、驱动凸轮244和对此驱动凸轮244进行驱动的订书马达(M16)构成。上述驱动单元241如图9(b)所示的那样,打入构件246、模型247和弯型块248在上下以此顺序内装在框架的头构件242中。而且,打入构件246和模型247上下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头构件242,以便在上止点和下止点之间上下往返移动;弯型块248作为将直线状的金属订书钉239折弯成コ字状的成形模固定于头构件242。
在隔着纸张捆处于与上述驱动单元241面对的位置配置紧钳单元250。图示的紧钳单元250由与驱动单元241分离的构造体构成,将由驱动单元241刺到了纸张捆中的金属订书钉239的针尖折弯。因此,紧钳单元250具备将金属订书钉239的前端折弯的折弯槽250a。特别是图示的紧钳单元250在集聚于堆叠部40的纸张捆的宽度方向的两个地方设置折弯槽250a,由与此位置对应的驱动单元241对纸张宽度方向的多个地方进行订书钉装订。
即,驱动单元241由图9(a)所示的订书机支承杆251固定支承在纸张捆上方。通过这样地构成,可在相对于支承于堆叠部40的纸张捆不移动紧钳单元250地固定了的状态下在左右进行订书钉装订。
此外,也可采用以下构成,即,作为紧钳单元250设置将订书针的针尖折弯的翼构件(未图示),使此翼构件与由驱动单元241刺入到纸张捆中的针尖连动(同步)地摇动旋转。在此场合,在紧钳单元250的框架上将一对折弯翼可摇动地枢支于与コ字状的针两端面对的位置。而且,与由驱动单元241将金属订书钉239刺入到纸张捆中的动作连动地使一对折弯翼摇动。通过此一对翼的摇动,订书针的针前端沿纸张捆的背面以平直的状态折弯。即,当由上述折弯槽折弯时,针前端成为被折弯成U字状的状态(眼镜形钳夹),当由后述的翼构件折弯时,针前端成为被直线地折弯的状态(平形钳夹)。本发明采用其中的哪个构成都可以。
根据这样的构成,内装在头构件242中的打入构件246和模型247通过订书马达MD的旋转,驱动凸轮244经蓄能性弹簧将驱动杠杆245从上方的上止点压下到下方的下止点。通过此驱动杠杆245的下降动作,与其连结的打入构件246和模型247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打入构件246由板状构件构成,以便将折弯成コ字状的订书针的背部压下。模型247如图9(b)所示的那样由コ字状的构件构成,在与弯型块248之间将订书针折弯成コ字状。即,金属订书钉239被从上述盒243供给到弯型块248。此直线状的金属订书钉239在模型247与弯型块248之间被压制成型为コ字状。接着,此被折弯成了コ字状的金属订书钉239通过打入构件246向纸张捆强劲地压下,将针刺入到纸张捆中,进行纸张的骑缝装订。
[纸张整合机构的说明]
首先,如在图3中说明的那样,在上述粘接装订单元50的下游侧,在其两侧配置向纸张的宽度方向移动、对堆叠部40内的纸张侧缘进行推压的整合构件48。
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对整合构件48进行驱动的整合马达M12由后述的纸张装订/粘接处理动作控制部201进行驱动旋转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涂布粘接剂来进行了粘接的纸张的粘接剂的涂布位置退避到退避路径47。由此,接下来粘接的新的纸张位于搬入路径41,两纸张的前端与限位器部90抵接的那样的横跨的状态的纸张也可整合。另外,由于在此位置配置此整合构件48,所以,在即将对在表面上涂布了粘接剂的纸张和下一纸张进行粘合之前进行整合对齐,所以,粘合纸张的整合精度提高。
[搬运辊等的分开机构的说明]
接下来,在上述整合构件48的整合动作时,需要解除与纸张的夹压及压接。关于此机构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可以构成为例如图3的搬运辊46将与其压接的夹送辊支承于臂,通过移动此臂,使夹送辊离开和接近搬运辊46。另外,如果构成为位于整合构件48的下游侧的加压辊也如图示的那样支承于臂,在与图3所示的虚线位置之间移动,则可以使得在实线位置对进行纸张推压,向下游侧搬运,在虚线位置从纸张分开,容许由限位器部90进行的纸张向上游侧的移动。
另外,加压辊49的升降也可与直接螺线管等结合,进行升降。
[限位器部的夹持器开闭机构的说明]
根据图10,说明位于限位器部90的前端的夹持器91的对纸张进行把持的闭状状态和解除了把持的开状态。另外,由于关于限位器部90的升降已经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在这里的说明。
图10(a)表示夹持器91的移动范围整个区域,上下位置的夹持器91由假想线表示。图10(b)是从上方观看夹持器91和限位器部90的俯视图。夹持器91被配置于限位器部90的前端,构成为移动片91b从限位器部90的固定片91a离开和接近。此移动片91b的夹持器连结部152进退自如地重叠配置于限位器部90及限位器连结部151的下方。另外,在移动片91b的下方设置平时向关闭方向对此移动片91b进行加载的关闭弹簧91c。
然而,上述夹持器连结部152具有从限位器部90向后方突出的具有开口孔的连结臂153。设置贯通在此连结臂153的开口孔中、在上下对转动杆156进行支承的转动托架154。此转动托架154以转动支点155为支点如图10(b)所示的那样,转动支点155的相反侧向图示箭头方向转动。此转动此转动托架154为,转动凸轮157具有托架推压面158。此转动凸轮157由夹持器开闭马达160(M11)旋转。当借助于此旋转,托架推压面158对转动托架154进行推压时,以转动支点155为中心摇动。通过此摇动,在上下支承在此转动托架154上的转动杆156也进退移动。由于转动杆156贯通连结臂153的开口孔,所以,连结臂153的前端的移动片91b相对于限位器部90的固定片91a离开和接近。
另外,如图10(a)所示的那样,上述连结臂153由于即使限位器部90升降,转动杆156也位于此升降范围,所以,上述连结臂153在哪个升降位置都可使构成夹持器91的移动片91b进退移动。因此,利用堆叠部集聚动作控制部200,通过夹持器开闭马达160的转动,夹持器91成为对纸张进行把持的闭状态、解除把持的开状态。由于堆叠部40如该图所示的那样配置成倾斜的状态,所以,转动托架154平时成为与转动凸轮157抵接的状态。另外,与转动凸轮157的抵接,也可由弹簧等向转动凸轮157那一侧对转动托架进行加载。
[折叠机构部的驱动机构的说明]
接下来,根据图11及图12说明将由粘接装订单元50或针装订单元240装订的纸张捆对折的折叠机构部80的驱动机构。另外,图11是表示折页刀86处于待机的基本位置的状态的驱动机构立体图,图12是折页刀86侵入到折叠辊81之间、移动到了纸张折叠位置的驱动机构立体图。
[折页刀的驱动路径]
图11和图12所示的使折页刀86往返移动的驱动路径由图中两点划线表示。首先,驱动的开始由配置于图中下方的折叠驱动马达300(M16)进行。此驱动从安装在折叠驱动马达300的驱动轴上的皮带轮302经驱动皮带304向驱动皮带轮306传递。然后,从设置在驱动皮带轮306的轴上的传递齿轮308向单向离合器接合齿轮310进行驱动传递。此单向离合器接合齿轮310通过一方向的旋转与轴进行驱动卡合,驱动对传递齿轮312进行驱动旋转,通过另一方的旋转,在与轴之间解除驱动卡合,仅单向离合器接合齿轮向另一方旋转。
此驱动经图示的传递齿轮314、316、318、320、322向轴齿轮324传递。在安装此轴齿轮324的旋转轴326上,在其两侧可转动地设置移动凸轮328。通过驱动马达300的向一个方向的旋转,此移动凸轮328进行旋转,但移动凸轮328的旋转轴326被安装于偏心的位置。因此,与此移动凸轮328内的槽卡合的凸轮卡合构件334、安装此凸轮卡合构件334的折页刀支承板336和安装在其上的折页刀86向图示前后移动。即,折页刀86向从折叠辊81离开的图11的基本位置(330)和图12的被插入到折叠辊81的移动位置(328)移动。另外,先于折页刀86的向折叠辊81的纸张的推入动作将纸张捆压在折叠辊上的纸张加载板可移动地以由未图示的弹簧等加载的方式安装在折页刀支承板336上。
[折叠辊的驱动路径]
将纸张捆对折的折叠辊81的旋转驱动路径在图11和图12中由一点划线表示。即,从与移动折页刀86的驱动源同一的驱动马达300,驱动被从传递齿轮308经单向离合器接合齿轮310由传递齿轮350向折叠辊81那一侧的驱动系分支。因此,即使驱动马达进行另一方旋转,此传递齿轮350也进行正反旋转。来自此传递齿轮350的驱动经传递齿轮352向传递齿轮354传递。
来自传递齿轮354的驱动如图11的左下栏的被包围在两点划线的圆内的那样,设置即使旋转方向是正转反转也向其轴传递驱动的正反传递齿轮356、设置在与其相同轴上并且仅在正转时传递驱动的正转单向离合器齿轮358和仅在反转时进行驱动传递的反转单向离合器齿轮357。而且,正转单向离合器齿轮358与下一级的2级传递齿轮360的大直径部卡合,反转单向离合器齿轮357与中间齿轮359啮合,此中间齿轮359与2级传递齿轮360的小直径部啮合。
因此,在折叠驱动马达300的正转时,经传递齿轮354、正反传递齿轮356、正转单向离合器齿轮358向2级传递齿轮360传递。另一方面,在折叠驱动马达的反转时,经反转单向离合器齿轮357、中间齿轮359向2级传递齿轮360传递。在此场合,不论是折叠驱动马达300的哪一个旋转方向,2级传递齿轮360的轴361都向同一的方向(折叠辊81的纸张折叠方向)旋转。
在仅向一个方向旋转的轴361上,在其外侧设置传递齿轮362。此传递齿轮362的驱动被传递到传递齿轮364、366,其后经传递皮带368、皮带轮370、传递齿轮372向捆排出辊齿轮374传递。此捆排出辊齿轮374的驱动经其轴传递到捆排纸辊95,经传递齿轮378传递到折叠辊81a,经传递皮带377传递到另一方的折叠辊81b,对其进行驱动。
如以上的那样构成的折叠机构部80的驱动传递构成,在折叠驱动马达300的正转时使折页刀86在基本位置到将纸张捆推入到折叠辊81的移动位置之间往返移动,折叠辊81也被向折叠方向进行旋转驱动。另一方面,在折叠驱动马达300的反转时,折页刀86在单向离合器接合齿轮310的作用下停止。折叠辊81借助于正转单向离合器齿轮358和反转单向离合器齿轮357的作用被不停止地向折叠方向进行旋转驱动。因此,通过折页刀86的往返移动完成,即使折叠驱动马达300反转,折叠辊81也继续向折叠方向旋转,即使是纸张尺寸长的纸张捆,也可由1个驱动马达进行折叠处理。
[折页刀和折叠辊的速度控制]
在对上述驱动皮带轮306的传递齿轮308进行驱动的轴上设置编码器305,设置对此编码器305的旋转量进行检测的检测传感器307。根据来自检测传感器的信号,对折叠驱动马达300的旋转速度进行检测,将此检测信号输入到后述的纸张捆折叠处理控制部202。如果装订的纸张是由针装订单元240进行针装订的纸张,则此纸张折叠处理控制部202对供给电流进行控制,以便以高速(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是200mm/sec,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260mm/sec)进行动作,控制成将折叠驱动马达300的速度维持成高速。另一方面,如果装订的纸张是由粘接装订单元50利用粘接剂粘合的纸张,则控制成以低速(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是100mm/sec,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130mm/sec)进行折页刀86的移动和折叠辊81的旋转。这样,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驱动马达300的旋转量进行控制,设定低速和高速。
另外,不论是高速或低速的哪一个场合,折页刀86的移动速度都相比折叠辊81的旋转速度被设定成约1.3倍的速度。这是为了防止当纸张捆由折页刀86推入到折叠辊81时因为速度变动导致折叠辊81的速度变快,折叠捆的外侧的纸张先进入,内侧的纸张被留下。
另外,在图11图12的实施例的装置中,由于折叠辊81和捆排纸辊95成为同一驱动系,所以,可减少根据装订纸张的装订类别哪一个的速度都变化,特别是由粘接剂装订的纸张的粘接被剥离或因为速度的偏移导致的皱折等发生的情况。
此实施例的上述折叠驱动马达300由直流马达构成。因此,虽然张数多时等存在阻力时转矩上升,但通过对速度进行控制,可在固定的范围进行与装订类别对应的折叠处理。另外,当此折叠驱动马达300由步进马达构成时,如果对旋转速度和转矩双方进行控制,则可进行更细微的处理。
[折叠机构部的动作说明]
在这里,说明进行了针装订或进行了粘接装订的捆向粘接捆折叠位置Sh2移动、在此位置进行折叠处理的折叠机构部80的动作。首先,在图13中,说明对由针装订单元240利用金属订书钉进行了针装订的纸张进行折叠处理的动作。在图14中,说明对由粘接单元利用粘接剂进行了粘合的纸张进行折叠处理的动作。
[针装订纸张的折叠处理]
在配置于上述针装订单元240的下游侧的折叠位置Y,如图13(a)所示的那样具备将粘接了的纸张捆折合的折叠辊81和将纸张捆插入到此折叠辊81的夹压位置的折页刀86。折叠辊81由相互地压接的辊81a、81b构成,各辊形成为大致最大纸张的宽度。构成此折叠辊81的辊81a、81b以相互地压接进行接合的方式将旋转轴81ax、81bx嵌合在未图示的装置框架的长槽中,由压缩弹簧81aS、81bS在压接方向上加载。另外,也可以是以下构造,即,此辊的至少一方可在压接方向上移动地被枢支,在该一方架设加载弹簧。
上述一对折叠辊81a、81b由橡胶辊等摩擦系数比较大的材料形成。这是为了利用橡胶等软质材一面将纸张折弯一面向旋转方向移送,也可通过进行橡胶质材的衬套加工来形成。
接下来,根据图13(a)至(d)说明由上述折叠辊81折合纸张的动作。此一对折叠辊81a、81b在上述堆叠部40的上方位于针装订单元240的下方,在隔着被支承于堆叠部40的粘接了的纸张捆面对的位置设置具有刀口的折页刀86。此折页刀86可在图13(a)的基本位置与图13(c)的工作位置之间往返移动地支承在装置框架上。
因此,以捆状支承在上述堆叠部40上的纸张捆在图13(a)的状态下卡定于前端的限位器部90,其折痕位置被作为由针装订单元240利用金属的订书针装订的位置进行定位。
因此,纸张折叠处理控制部202使折页刀86从待机位置向夹压位置以比较高的速度VH(在本实施例中,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260mm/sec)移动。因此,在图13(b)的状态下,纸张捆由折页刀86使折痕位置弯曲,将其插入到辊间。此时,一对折叠辊81分别与由折页刀86移动的纸张连着进行驱动旋转。然后,纸张折叠处理控制部202在纸张捆到达规定的夹压位置的估计时间后使折叠驱动马达300反转,使折页刀86在图13(c)的位置静止。另一方面,折叠辊81接着向折叠方向继续旋转。由此,纸张捆被向放出方向(该图左侧)送出。其后,当纸张折叠处理控制部202再次使折叠驱动马达300向正转改变旋转方向时,在图13(d)的状态下与由折叠辊81进行的纸张捆的放出并行地使位于夹压位置的折页刀86向待机位置移动复位。
在这样地折合的纸张捆是由金属的订书针装订的针装订纸张的场合,由于折页刀86的移动及折叠辊81的旋转速度是以比较高的高速VH(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是200mm/sec,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260mm/sec)动作,所以,可高效率地进行折叠处理。
另外,在图13及图14所示的折叠辊81和折页刀86,哪一个都在平时传递驱动系,改变折叠速度,所以,可更确实地控制,但也可使单向离合器介于例如图13及图14的折叠辊81的轴81ax、81bx,构成为与折页刀86的向折叠辊81的推入动作连动地追随,在折页刀86到达规定的推入位置的时候,对轴81ax、81bx进行驱动旋转。在此场合,折叠速度的改变由折页刀进行。
[粘接粘合装订纸张的折叠处理]
由于由粘接装订单元50装订的纸张的折叠也由折叠辊81和折页刀86进行,所以,以下对粘接装订的折叠纸张的折叠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是相同构件、相同作用的场合省略说明。
在配置于上述针装订单元240的下游侧的折叠位置Y,由粘接装订单元50粘合的折叠纸张也在粘接范围的中央折入。
如图14(a)所示的那样,具备将由粘接剂AT粘接的纸张捆折合的折叠辊81和将纸张捆插入到此折叠辊81的夹压位置的折页刀86。
因此,以捆状支承于上述堆叠部40的纸张捆在该图14(a)的状态下卡定于前端的限位器部90,其折痕位置被作为粘接装订单元50粘贴装订的位置进行定位。因此,纸张折叠处理控制部202使折页刀86从待机位置向夹压位置以比较低的速度VL(在本实施例中,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130mm/sec)移动。因此,在图14(b)的状态下,纸张捆由折页刀86使折痕位置弯曲,将其插入到辊间。此时一对折叠辊81分别以与由折页刀86移动的纸张相同的度进行驱动旋转。
然后,纸张折叠处理控制部202在纸张捆到达规定的夹压位置的估计时间后,使折叠驱动马达300反转,使折页刀86在该图(c)的位置静止。另一方面,折叠辊接着向折叠方向继续旋转。由此,纸张捆被向放出方向(该图左侧)送出。其后,当纸张折叠处理控制部202再次使折叠驱动马达300向正转改变旋转方向时,在该图(d)的状态下,与由折叠辊81进行的纸张捆的放出并行地使位于夹压位置的折页刀86向待机位置移动复位。
在这样地折合的纸张捆是由粘接剂粘合的粘接装订纸张的场合,由于折叠辊81的旋转速度及折页刀86的移动速度是以比较低的低速VL(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是100mm/sec,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130mm/sec)进行动作,所以,可减少粘接了的粘合部分剥离或粘接部分破损等损毁的情况。
当装订纸张由图15对这一点进行说明时,如该图15(a)(b)所示的那样,针装订的纸张由高速(VH)进行折叠处理。另一方面,如图15(c)(d)所示的那样,由粘接剂粘合的粘接装订的纸张是以低速(VL)进行折叠处理的纸张。这在针装订的场合,由于用订书针扎入到纸张捆中进行约捆,所以,被比较牢固地装订,所以,可不偏移地进行折叠处理。另一方面,在由粘接剂或带式糨糊等粘合的纸张捆,通过折叠动作,如图15(c)至图15(d)所示的那样,折叠辊侧(封面)侧的纸张的折弯区域变长,所以,粘接剂被延长。当此弯曲动作如针装订的那样以高速进行时,粘接剂被剥离,或由粘接剂产生破损、皱折。本申请为了防止、减少这一问题,以上述低速进行折叠处理。
在这里,返回到图2,在上述折叠辊81的下游侧设置纸张移送路径(以下称为“移送路径”),该纸张移送路径向对做成折叠纸张捆的册子进行收纳的第2排纸托盘22引导折叠纸张。由设置于该纸张移送路径的出口的具有踢出片的捆排纸辊95,将由折叠辊81对折成册子状的纸张捆搬出到第2排纸托盘22。搬出的纸张捆由捆压紧构件导向件96及对纸张捆的对折的打开进行抑制的捆压紧构件97排列整齐地集聚。
[粘合及订在一起的动作说明]
接下来,根据图16至图18,依次说明在从图像形成装置A搬运的3张纸张上由堆叠部40内的粘接装订单元50涂布粘接剂、将纸张相互粘接的纸张捆的生成动作。另外,根据图19和图21说明由进行骑缝装订的针装订单元240在3张纸张进行针装订的动作。
[通过粘接进行的纸张捆生成动作的说明]
首先,说明由粘接剂使纸张相互粘合来生成纸张捆的状态。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指示“粘接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在该“粘接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下,在使来自主体排出口3的纸张1张1张地粘合、做成捆状后,折叠成册子状,收纳在第2排纸托盘22中。
图16(a)是来自图像形成装置A的第1张先行纸张从纸张搬入路径P1经第2折返式路径SP2沿搬入路径41搬入到堆叠部40的图。限位器部90可以在图2中的Sh1提起,也可如图示的那样向Sh1牵引纸张使其下降。
如图16(b)所示的那样,在纸张后端到达搬入路径41与构成第3折返式路径SP3的退避路径47的分支位置的时刻暂时停止。纸张后端由处于此分支位置的偏向导向件44向退避路径47那一侧加载。
接下来,如图16(c)所示的那样,当使限位器部90上升时,纸张后端侧沿退避路径47移动。当通过此移动,纸张的搬运方向长度的1/2的位置位于粘接装订单元50的下方时,暂时将纸张停止,将粘接带压模51推压于纸张,涂布粘接剂。在此纸张的上升过程中涂布粘接剂,是为了防止当通过向下降侧的移动先涂布粘接剂时,涂布了粘接剂就这样搬运纸张。如果在纸张的上升过程中涂布,则可立即向退避路径47的涂布退避位置移动,可防止粘接剂附着于不需要的地方。
图17(a)是在作为第2张的下一纸张向搬入路径41搬入的时候使第1张纸张的涂布位置退避到退避路径47中。由此,可使得搬入的第2张纸张的前端不与第1张纸张的粘接剂的涂布位置接触地搬入到堆叠部40。在此纸张重叠的状态下由整合构件48对纸张进行整合对齐,在粘接前使纸张彼此对齐。
图17(b)是在第1张纸张的涂布位置与第2张纸张的1/2的位置重叠的位置将限位器部90及加压辊49推压于纸张,使其向下游侧移动,搬入到堆叠部40。
图17(c)表示在2张重叠的纸张的后端超过分支位置的地点暂时停止的状态。这次由于当使限位器部90上升时后端借助偏向导向件44加载,所以,在第3折返式路径SP3的退避路径47内对重叠的纸张进行折返式(退避)搬运。此动作与已经说明的图16(b)相同,以后在纸张的1/2的位置将粘接带压模51推压于纸张,涂布粘接剂。
另外,在使纸张折返的时候,加压辊49成为从纸张分开的状态。
图18(a)表示在第3张纸张向搬入路径搬入的时候使第2张纸张的粘接剂涂布位置退避到退避路径47中的状态。此状态与图17(a)相同。因此,在第3张纸张向堆叠部40搬入的时候,没有其前端被第2张纸张的粘接部挂住的危险。图18(b)是在第3张纸张的1/2位置成为处于第2张之前的纸张的粘接位置的位置使两纸张整合,再由限位器部90使其进一步向下游侧移动。
图18(c)中,由于第3张是最终纸张,所以,在此纸张不由粘接装订单元50进行粘接剂的涂布,而是由纸张压紧构件65对第3张进行推压,并且,加压辊49也下降,对纸张进行推压。通过此推压,纸张彼此一面被粘合,一面向折叠辊81和折页刀86的位置移动。此折叠机构部80的位置是粘合的纸张的1/2的位置,与后述的针装订纸张相比使折叠速度成为低速VL来进行。然后,一面由折页刀86将纸张推入到折叠辊81,一面使纸张折合,将粘合的折叠册子收纳在第2排纸托盘中。
如以上的那样,在由粘接装订单元使纸张粘合的实施例的装置中,每次纸张粘合时将涂布了粘接剂的先行纸张暂时移动到退避路径47内,将涂布位置从纸张前端隔离,防止粘接剂附着于下一纸张前端等粘合以外的位置,所以,可生成整理状态良好的粘合册子。另外,由于涂布的使纸张粘合的粘接剂以与折叠处理适应的那样比较低的低速VL(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是100mm/sec,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130mm/sec)进行,所以,可减少此折叠处理的时候的粘接剂的剥离、纸张的破损。
[由订书钉进行的订在一起的动作的说明]
这次,根据图19和图20说明对于纸张利用金属订书钉等装订针在纸张的搬运方向中间位置由针装订单元对3张纸张进行装订来生成捆的状态。在此场合,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指示“针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在该“针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下,将来自主体排出口3的纸张以份为单位对齐成捆状,由订书钉进行骑缝装订后,折叠成册子状,收纳在第2排纸托盘22中。
图19(a)是来自图像形成装置A的第1张纸张从纸张搬入路径P1经第2折返式路径SP2沿搬入路径41搬入到堆叠部40的图。限位器部90可以在图2的Sh1提起,也可如图示的那样向Sh1牵引纸张下降。
如图19(b)所示的那样,在纸张后端到达搬入路径41与构成第3折返式路径SP3的退避路径47的分支位置的时刻暂时停止。纸张后端由处于此分支位置的偏向导向件44向退避路径47那一侧加载。在此搬入完成的时刻由整合构件48进行纸张对齐。
图19(c)表示如下状态,即,在上述第1张纸张被向退避路径47那一侧加载的状态下,将第2张纸张搬入,此第2张纸张的后端也借助偏向导向件44向退避路径47那一侧加载。在此场合,在搬入完成的时刻由整合构件48进行纸张对齐。
图20(a)是第3张纸张的向堆叠部40的搬入完成,后端借助偏向导向件44将其后端向构成第3折返式路径SP3的退避路径47那一侧加载。此加载如在该图中由放大图表示的那样,借助偏向导向件44的折弯部向退避路径侧对纸张后端加载。通过此加载,可防止纸张后端将搬入路径41的出口堵塞。因此,下一纸张可不被先行纸张后端挂住地搬入到堆叠部40。
另外,在此实施例中,虽然由导向件拉力弹簧44a向退避路径47那一侧对偏向导向件44加载,但也可不使用弹簧,而是使得依靠自重对偏向导向件44的纸张进行加载。另外,也可将此偏向导向件44与螺线管连结,以便在每次下一纸张向堆叠部40搬入时上下移动。并且,为了更顺利地进行下一纸张向堆叠部40的搬入,也可构成为处于退避路径47那一侧的先行纸张的后端向该退避路径47的里侧移动,先行纸张的表面成为下一纸张的导向件。
图20(b)在3张纸张向堆叠部40的搬入完成后,由整合构件48进行纸张对齐。其后,使具有夹持器91的限位器部90上升,使纸张长度的1/2的位置移动到针装订单元240的装订位置停止。在此场合,纸张长度长的纸张的后端在退避路径47上移动。另外,由粘接装订单元50装订纸张的时候的纸张向退避路径47的移动量比由针装订单元240装订纸张的时候的纸张向退避路径的移动量大。换言之,由于粘接装订单元50比装订单元240更靠近退避路径47,所以,即使使用针装订单元240,退避路径47的长度也充分满足要求。此后,由此针装订单元240进行使用金属订书钉239的装订。
图20(c)将此装订位置向处于针装订单元240的下游侧的由折叠辊81和折页刀86构成的折叠机构部80移动,进行折叠处理。此场合的折叠辊旋转速度和折页刀的移动速度以比进行粘合装订的上述折叠速度高的高速VH(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是200mm/sec,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260mm/sec)进行折叠处理。其后,在第2排纸托盘收纳进行了针装订的册子。
如以上的那样,此实施例的装置在由针装订单元240对纸张进行装订的时候,也使用相同偏向导向件44对纸张后端向在粘接装订单元50中使用的退避路径47那一侧进行加载。另外,根据需要,在由粘接装订单元50订在一起的时候提供使纸张折返的退避路径47使用。
因此,在由针装订单元240和粘接装订单元50进行的纸张的装订期间或粘合的时候共用堆叠部40、限位器部、偏向导向件44、退避路径47,谋求装置的简易化和低成本。
另外,由于改变由订书针制作的针装订纸张和由粘接剂制作粘合纸张的折叠速度,使粘合纸张的折叠处理速度为低速,所以,可减少粘接剂的剥离、偏移或纸张破损。另一方面,在纸张的针装订时,可进行高速折叠,所以,不会降低针装订捆制作的生产率。
在这里,使用图21的判断流程的流程图说明折叠处理的速度设定的控制。首先,如果在“纸张处理模式”的设定中是使用粘接剂的“粘接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则判别为“粘接装订”(S01)。在这里,设定粘接装订(S02),将折叠辊81和折页刀86的折叠速度设定成低速VL(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是100mm/sec,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130mm/sec)(S03)。在粘合纸张捆到达折叠位置Y的时候,以低速VL实施折叠处理(S04)。在存在后续的纸张捆的场合,重复此低速的折叠处理(S05)。当不再有纸张时则结束。
另一方面,当在“纸张处理模式”的设定中使用针装订的“针骑缝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时,判断为“不是粘接装订”(S01),进行“针装订设定”(S10)。通过此设定,将折叠辊81和折页刀86的折叠速度设定成高速VH(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是200mm/sec,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260mm/sec)(S11)。在针装订纸张捆到达折叠位置Y的时候,以高速VH实施折叠处理(S12)。在存在后续的纸张捆的场合,重复此高速的折叠处理(S13)。当不再有针装订纸张捆时则结束。
作为其它的追加的实施方式,也可追加图21的由虚线包围的流程。在上述“是否是粘接装订”判断(S01)后,再判断“折叠张数比规定张数多吗”。例如在折叠张数是1张~10张的场合,前进到到此为止的“折叠速度低速VL设定”(S03),设定到此为止的低速(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是100mm/sec,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130mm/sec)。
另一方面,在进行粘接装订的张数超过11张的场合,“将折叠速度设定成更低的低速VLL”(S21)。在此场合,以更低的低速(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是70mm/sec,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90mm/sec)进行折叠处理(S23)。而且,也可构成为,在存在后续的纸张捆的场合,再次确认折叠张数,在此新的粘接装订的纸张折叠张数是1张~10张的场合,以低速进行折叠处理,当超过11张时,以更低的低速进行折叠处理。
另外,上述纸张折叠张数的计数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180将纸张张数发送到纸张处理装置B对其进行识别,或者也可由纸张处理装置B的搬入口的未图示的检测传感器对张数进行计数。或者,也可对粘接装订单元50中的纸张压紧构件的对粘合的纸张压紧的纸张压紧构件65的位置进行检测,将厚度置换成张数进行判断。
通过这样地将粘接装订的粘合张数考虑进去,由于张数越多,则折叠处理的时候折弯的范围变得越大,所以,与此对应,位于外侧的粘接剂被以低速折弯,粘接剂在折叠中与动作对应,可不损害粘接力地进行折叠处理。
[控制构成的说明]
根据图22的框图,说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控制构成。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具备图像形成装置A的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180和纸张处理装置B的纸张处理控制部191。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180具备图像形成控制部181、供纸控制部186和输入部183。而且,从设置于此输入部183的控制板18进行“图像形成模式”“纸张处理模式”的设定。图像形成模式如上述那样设定打印输出份数、纸张尺寸、彩色/单色印刷、放大/缩小印刷、双面/单面印刷及其它的图像形成条件。于是,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180与此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对应地对图像形成控制部及供纸控制部进行控制,在规定的纸张形成图像后,从主体排出口3将纸张依次搬出。
与此同时,通过从控制板18的输入,设定纸张处理模式。处理模式被设定已经说明的“打印输出模式”“订书钉装订模式”“粘接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针骑缝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等。因此,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180向纸张处理控制部191传送纸张的处理整理模式和纸张张数、份数信息和装订或是粘接模式还是针装订模式(是1个地方装订,还是两个地方以上多部位装订,或者是骑缝装订)的信息。
纸张处理控制部191具备与指定的整理模式对应地使纸张处理装置B动作的控制CPU192、存储了动作程序的ROM193和存储控制数据的RAM194。而且,此控制CPU192具备实施被送往搬入口23的纸张的搬运的纸张搬运控制部195、由冲孔单元28在纸张上进行穿孔处理的纸张穿孔控制部196、由处理托盘29进行纸张的集聚动作的处理托盘集聚动作控制部197、从此处理托盘29将成为捆的纸张排出的处理托盘排出动作控制部198和使与从此处理托盘29排出的纸张、纸张捆的集聚量对应地使第1排出托盘升降的第1排纸托盘装载动作控制部199。
并且,为了在一面将纸张集聚于堆叠部40一面粘接、进行纸张捆折叠的时候进行控制,具备堆叠部集聚动作控制部200、指示对纸张进行粘接的动作的纸张装订/粘接处理动作控制部201和将由粘接剂粘合的纸张捆或进行了针装订的纸张捆对折的纸张折叠处理控制部202。另外,纸张装订/粘接处理动作控制部201对端面装订订书机35、粘接装订单元50或针装订单元240也进行控制。端面装订订书机35由订书针对集聚在处理托盘29上的纸张进行装订处理。粘接装订单元50使搬入到堆叠部40的纸张的每1张进行粘合。针装订单元240对集聚于堆叠部40的纸张进行骑缝装订。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各控制部输入来自对纸张搬运路径、各构件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位置信号。
并且,根据图22说明各控制部与马达各部关系。首先,纸张搬运控制部195与驱动马达M1的控制电路连结,以便对接受来自图像形成装置A的纸张并进行搬运的搬入辊24等的驱动进行控制。另外,此纸张搬运控制部195在将纸张搬入到处理托盘29的时候使纸张的一端向第2折返式路径SP2折返待机,与下一纸张配合,排出到处理托盘29。这虽然是为了使得可不停止图像形成装置A那一侧的工作地进行处理,但对可使搬入路径41中的路径搬入辊45正反搬运的驱动马达M2进行控制,以便可进行此折返式搬运。另外,在使其前端侧位于堆叠部40、后端侧位于此搬入路径41来进行纸张彼此的整合的时候,对使夹送辊125从驱动辊120分开的分开马达131(M3)也进行控制。
接下来,纸张穿孔控制部196为了在纸张穿孔形成冲裁孔而与冲孔穿孔马达M4的控制电路连接。
处理托盘集聚动作控制部197为了进行向处理托盘29、第1排纸托盘21的搬入、从处理托盘29的纸张捆的搬出而与使排纸辊25夹压或分开的夹压分开马达M5的控制电路连接。另外,为了对处理托盘29上的纸张进行整合对齐而与使侧整合板36在纸张宽度方向上往返移动的侧整合板马达M6的控制电路接线。
处理托盘排出动作控制部198为了将在处理托盘29由端面装订订书机35装订了端部的纸张捆排出到第1排纸托盘而与向排纸口25a移动后端限制构件33的捆排纸马达M7的控制电路连接。另外,使第1排纸托盘21与收纳的纸张的量对应地升降的第1托盘升降马达M8的控制电路与第1排纸托盘装载动作控制部199接线而被控制。
接下来,根据附图概述控制部,该控制部在纸张搬运方向的1/2的位置涂布粘接剂,使纸张彼此粘合,或对集聚了的纸张进行针装订,在粘接剂的涂布位置或针装订位置折入。
首先,堆叠部集聚动作控制部200与加压辊夹压分开马达141(M9)的控制电路连接,加压辊夹压分开马达141(M9)的控制电路进行加压辊49的向推压位置的移动和旋转驱动及进行反转来进行从纸张的分开。加压辊49位于堆叠部40的中间位置,对搬入到堆叠部40的纸张进行推压来向下游侧搬运。
另外,与限位器部90的移动马达M10的控制电路连接,限位器部90的移动马达M10的控制电路对进入到堆叠部40的纸张的位置进行控制,移动定位于初期基本位置Sh0、纸张的后端处于搬入路径41与退避路径47路径的分支位置的纸张(捆)后端分支通过位置Sh1、将粘接过的纸张捆对折的粘接捆折叠位置Sh2、将金属订书钉骑缝装订于纸张的中间位置的针装订位置Sh31、将作为粘接剂的粘接带AT涂布于纸张的中央的粘接带转印位置Sh32、在从搬入路径41将下一纸张搬入到堆叠部40的时候为了防止先行纸张的粘接涂布位置粘上而折返到退避路径47待机的粘接带遮挡位置Sh4。此各位置的纸张流程等的关系等如在图16至图20中详述的那样。
另外,上述堆叠部集聚动作控制部200与夹持器开闭马达160(M11)的控制电路也连接来进行控制,夹持器开闭马达160(M11)的控制电路进行开闭动作,以便在限位器部90的前端对纸张的前端进行把持,或解除此把持。由于此夹持器的把持的时机等已经说明,所以,省略其说明。并且,此堆叠部集聚动作控制部200与使整合构件48在纸张宽度方向上往返移动的整合马达117(M12)的控制电路也接线来进行控制,整合构件48对于处在纸张前端位于堆叠部40、后端分别跨于搬入路径41和退避路径47的位置的纸张也可整合。
纸张装订/粘接处理动作控制部201与往返移动凸轮构件57的凸轮移动马达60(M13)的控制电路连接,凸轮构件57向将粘接装订单元50的粘接带压模51推压于纸张来涂布粘接剂的位置和从纸张分开的位置移动。另外,与骑缝装订订书机马达M15的控制电路也连接,骑缝装订订书机马达M15的控制电路在完成在堆叠部40的集聚后由金属订书钉239在纸张捆的中间位置进行骑缝装订。并且,此纸张装订/粘接处理动作控制部201与处理托盘29的端面装订订书机马达M14接线。
最后,纸张折叠处理控制部202如已经说明的那样,构成为由共用的驱动马达300对折页刀86、折叠辊81a、81b、捆排纸辊95进行旋转驱动或往返移动,此驱动马达300(M16)也与驱动电路接线,以便进行控制。而且,控制成在“粘接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下以低速VL对驱动马达300(M16)进行驱动,在“针骑缝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下以高速VH对驱动马达300(M16)进行驱动,这一点如已经说明的那样。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控制部使纸张处理装置实施接下来的处理动作。关于“打印输出模式”“订书钉装订模式”“粘接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针骑缝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的动作,由于已经进行了概述,所以,省略在这里的说明,特别是“粘接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在图16至图18中进行了详述,“针骑缝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在图19和图20中进行了详述。
另外,在“粘接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下,控制成以低速驱动进行折叠处理的驱动马达300(M16),在“针骑缝装订纸张捆折叠模式”下,以高速驱动此驱动马达300(M16),这一点如在图21的表示流程的说明图等中已经说明的那样。
[折叠驱动路径的变型例]
在以上的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如图11图12所示的那样,由1个折叠驱动马达300(M16)进行折叠辊81的旋转驱动和折页刀的往返驱动,控制向此驱动马达的供给电流,改变折叠辊81的旋转速度和折页刀86的移动速度。作为它的替代方案,也可如图23所示的那样,使折叠辊81的旋转驱动和折页刀86的移动驱动为分别的驱动,通过向正反方向切换此各驱动马达的旋转方向,对传递路径进行切换,改变速度、移动转矩。
即,在图23中,往返移动折页刀86的折页刀驱动马达400和驱动折叠辊81的折叠辊驱动马达450分别配置于堆叠部40的图示前后。
首先,折页刀驱动马达400的驱动由卷绕在输出皮带轮402上的传递皮带404传递到折页刀选择齿轮406。根据此折页刀选择齿轮406的旋转方向,驱动传递路径(图示一点划线箭头路线和二点划线路线)不同。而且,从此两个路径的1个使折页刀移动齿轮414以移动齿轮旋转轴416为中心旋转。
而且,在此折页刀移动齿轮414上安装有移动杠杆418,该移动杠杆418的一端被固定于此折页刀移动齿轮414,另一端与对折页刀86进行支承的折页刀单元424相连。折页刀单元424的连接销420和导销422可在设置于未图示的框架等的框架引导槽426中滑动。由此,当上述折页刀移动齿轮向图示的箭头(实线/虚线)方向旋转时,向在折叠辊81的插入位置及从其离开的待机(基本)位置往返移动。
另外,根据折页刀驱动马达400的旋转方向,此折页刀86的移动速度不同。当折页刀驱动马达400向实线箭头方向旋转时,从折页刀选择齿轮406直接向折页刀移动齿轮414进行驱动传递,以高速移动。另一方面,当折页刀驱动马达400向图示虚线方向旋转时,从折页刀选择齿轮406经减速齿轮410减速后向折页刀移动齿轮414传递,折页刀86以低速进行往返移动。
另外,图23的折叠辊驱动马达450那一侧也构成大致相同的2系统(实线/虚线)的驱动系。即,从输出皮带轮452经传递皮带454,折叠辊选择齿轮456向哪个方向都可旋转。在折叠辊驱动马达450向图示实线方向驱动的场合,从折叠辊选择齿轮456直接向折叠辊81b的驱动齿轮传递,以比较高的高速VH旋转驱动。在折叠辊驱动马达450向图示虚线方向驱动的场合,从折叠辊选择齿轮456经减速齿轮单向离合器向折叠辊81b的驱动齿轮传递,以比较低的低速VL旋转驱动。此驱动的切换由折叠辊选择齿轮456和减速齿轮单向离合器462的方向不同的一方向的驱动传递机构进行传递控制。
根据以上的构成,在图2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通过选择折页刀驱动马达400和折叠辊驱动马达450的各自的旋转方向,可在由粘接剂进行粘合来装订的折叠的场合以低速使折叠辊81和折页刀86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是100mm/sec,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130mm/sec),在进行针装订时以高速(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辊的旋转速度是200mm/sec,折页刀的移动速度是260mm/sec)进行折叠处理。另外,在此场合,即使是低速的场合,也可不降低转矩地更确实地进行折叠处理。
[装订单元配置的变型例]
在到此为止的说明的此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如图2、图3所示的那样,在作为第2处理托盘的堆叠部40从上游侧到由粘接剂进行粘合的粘接装订单元50的下游侧,排列由金属针进行装订的针装订单元240进行装订。根据该装置,可通过比较短的距离的移动对涂布了粘接剂的位置进行装订。也可另行在针装订单元240的下游配置粘接装订单元50。
也可以是以下类型的装置,在该类型的装置中,不如上述那样并列,而是如图24所示的那样在纸张处理装置B的外壳20中设置单元收纳部261,在此单元收纳部261如图示的那样拆卸粘接装订单元50,更换针装订单元240。在利用此更换的场合,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也可构成为由装配检测传感器对装配的装订单元是粘接装订单元50还是针装订单元240进行检测,在粘接装订单元50被装配的场合以比较低的速度进行折叠处理,在针装订单元被装配的场合以比较高的速度进行折叠处理。
<以下是日本P14019及P14020内容附加>
[利用粘接带压模的粘接剂的转印样式]
在这里,根据图25和图26说明由本发明的图5至图7说明的由粘接带压模51进行粘接剂的涂布(转印)的位置。
图25(a)是粘接带压模51的仰视图,呈大体四方形状,由比较宽地推压纸张的纸张压紧滑块71的推压部170、从此推压部170的两侧延伸的横向压紧部171和连接前端侧的前端压紧部172构成。对粘接带AT进行支承的转印头72位于这些各压紧部的内侧。图中的X是粘接带AT的中央的位置,以此位置为中心在纸张上涂布粘接带AT的粘接剂。Z成为将后述的最终纸张推压于先行的纸张的粘接剂的涂布位置的纸张压紧构件位置。
图25(b)是粘接带压模51的侧面的剖视图,是以相同长度转印粘接剂的说明图,表示在新搬运并进行了定位的纸张上涂布粘接带AT的粘接剂的图。在说明上虽然5张5张地表示纸张,但在此图中,在第11张纸张上粘接剂全部横跨作为折叠位置Y的位置进行涂布。如已经说明了的那样,首先,由纸张压紧滑块71向台板压紧纸张,通过此纸张压紧滑块71的移动,粘接带AT的新的面露出,再将转印头72推压于台板79上的纸张。通过此推压,在新的纸张上涂布粘接带AT的粘接剂,从先行涂布了粘接剂的第1张到第10张以前的纸张与新的第11张纸张在粘接剂的涂布位置被粘合,并且,在第11张上涂布了粘接剂。当此粘接剂的涂布和纸张彼此的粘合完成时,转印头72和纸张压紧滑块71如图示的那样从纸张分开。
此粘接剂的涂布和纸张彼此的粘合反复进行到最终纸张的前一张。此涂布和粘合将到此为止的纸张作为捆一次进行装订,对每1张反复进行粘接剂的涂布和粘合。
接下来,在图25(c)中,虽然从第1张至第5张与上述同样地在折叠位置Y上涂布粘接带AT的粘接剂,但第6张以后进行与上述不同的粘接剂的涂布。即,从第6张至第11张,以折叠位置为中心使粘接剂靠紧在其左右进行涂布。根据此涂布,当在折叠位置Y折叠此纸张捆时,由于在处于外侧的第6张至第11张将粘接剂涂布地宽,所以,即使在折叠了的场合,也可防止粘接剂剥离。并且,粘接剂在第11张纸张上的涂布,是隔着折叠位置Y相互分开地涂布粘接带AT的粘接剂。当这样地使粘接带AT分离开在两个地方涂布粘接剂时,第11张纸张和第12张纸张没有全面涂抹粘接剂,所以,容易折叠而且比较难剥离,并且可进一步减少粘接剂的使用。
由图26说明以上的图25(c)的粘接带AT的粘接剂的涂布方法。图26表示在图2中表示的堆叠部40的夹持器91和限位器部90,为了方便由AT将粘接带AT的粘接剂部分表示成片状。如到此为止说明的那样,粘接带AT的粘接剂的涂布通过粘接带压模51的转印头72向纸张的推压来涂布粘接剂。因此,此涂布位置可通过由限位器部90移动纸张来进行位置调整。
首先,在图26(a)中,横跨1张至5张的纸张的折叠位置涂布粘接剂,使纸张向图示右方向(在堆叠部,是上升方向)移动,当折叠位置到达转印头72的下方时使限位器部90的移动暂时停止,将转印头72推压到纸张上。此纸张的移动在由限位器部90接受的纸张的后端通过搬入路径41与退避路径47的汇合位置的时候,这次向退避路径47那一侧对纸张进行折返式搬运。这由向图示右侧的箭头表示。其后在纸张的折叠位置Y与粘贴位置X一致的时候停止纸张,将粘接带压模51的转印头72推压到纸张上将粘接带AT转印到纸张上。此状态在图26(a)中作为6个部位的AT表示。
为了此转印了的粘接带AT位置向退避路径47移动,再次由限位器部90在图示右移动。在此实施例中,重复同样的动作直到5张。此状态作为图25(c)的1张至5张表示。
接下来,图26(b)表示在此实施例中后续的6张至10张的粘接带AT的转印位置。此场合的纸张移动在向退避路径47那一侧移动纸张的后端侧的过程中在与折叠位置Y相比稍靠前的位置停止纸张,转印粘接带AT。其后将纸张移动一些,再次停止,转印粘接带AT。在此场合,成为被转印的两个粘接带AT隔着折叠位置Y靠紧的状态(2AT)。此2AT的状态作为图25(c)的6张至10张表示。当在折叠位置Y折叠此纸张时,在宽的范围将粘接带AT作为纸张间的粘接剂使纸张粘合。
再接下来,图26(c)表示相对于第11张纸张使粘接带AT的粘接剂横跨折叠位置Y隔开间隔进行粘接剂涂布的状态。纸张的移动在将纸张后端向退避路径47那一侧移动的过程中在与折叠位置Y相比靠前的位置(根据图26(b),从折叠位置Y离开的位置)停止纸张,转印粘接带AT。其后移动纸张,空出规定的间隔(S)后再次停止,转印粘接带AT。在此场合,成为转印了的两个粘接带AT隔着折叠位置Y隔开间隔(S)的状态(2AT+S)。此2AT+S的状态表示于图25(c)的第11张。当在折叠位置Y折叠此纸张时,对粘接剂间的隔开间隔的位置进行折叠,与全部都全面涂抹粘接剂的情况相比,变得容易折叠,另外,粘接剂的消耗也可减少,而且由于使两个地方粘合,所以,可制作难以剥离的册子。
在这里,根据图25(d)说明将第12张纸张粘接于第11张纸张的状态。由于在第12张上没有涂布粘接带AT的粘接剂,所以,使得如图示的那样纸张压紧滑块71的推压部170相对于台板79的最终纸张推压部压紧。在此图中,将由推压部170不会涂布粘接剂地压紧的位置设为纸张压紧构件位置(Z)。由此压紧构件,可确实地进行第12张纸张的粘合,并且,当此压紧部一面使纸张移动一面压紧时,12张纸张的粘接力被进一步强化。
另外,台板79具有对纸张的从上游侧的搬运进行导向的台板导向部176、最终纸张推压部175、与转印头72的位置面对并且对粘接剂在纸张上的涂布及纸张彼此的粘合进行支承的粘贴了具有一些弹性的片的台板缓冲部174的各部。由此,纸张的粘合被确实地进行。
[折叠处理动作]
说明根据以上内容由粘接带AT的粘接剂粘合的纸张这次由在图12及图11中表示的折叠处理部80折入的动作。作为张数少的粘合纸张的折叠处理的图14的折入动作由于已经在图14中说明,所以被省略,由图27对图26的折入动作进行说明。
[张数多的粘合纸张的折叠处理]
图27是对于图25(c)、图26(c)所示的那样的超过规定张数的张数多(在此实施例中,是12张的粘合纸张)的折叠处理的说明图。由粘接装订单元50粘合的纸张张数多的折叠处理也由与图14相同的折叠辊81(81a、81b)和折页刀86进行。即,如图27(a)所示的那样具备将粘接带AT被推压、由粘接剂粘接了的纸张捆折合的折叠辊81和将纸张捆插入到此折叠辊81的夹压位置的折页刀86。
因此,以捆状支承于上述堆叠部40的纸张捆在图27(a)的状态下被卡定于前端的限位器部90,其折痕位置被作为粘接装订单元50的粘合的中心位置定位。因此,纸张折叠处理控制部202在图27(b)的状态下对于纸张捆由折页刀86使折痕位置弯曲,将其插入到辊间。此时,一对折叠辊81分别被以由折页刀86移动的纸张相同的速度进行驱动旋转。
然后,纸张折叠处理控制部202在纸张捆到达规定的夹压位置的估计时间后,使图11及图12的折叠驱动马达300反转,在该图27(c)的位置使折页刀86静止。另一方面,折叠辊81接着向折叠方向继续旋转。由此,纸张捆被向放出方向(该图左侧)送出。其后,当纸张折叠处理控制部202再次使折叠驱动马达300向正转改变旋转方向时,在图27(d)的状态下与由折叠辊81进行的纸张捆的放出并行地使位于夹压位置的折页刀86向待机位置移动复位。
此图27所示的折叠处理的纸张捆如图25(c)所示的那样,粘合的纸张的1张至5张在折叠位置上的1个地方涂布粘接剂,6张至10张以隔着折叠位置相互靠紧的方式涂布粘接带AT的粘接剂。并且,在第11张与最后的第12张之间,隔着折叠位置Y隔开间隔(S)。因此,如图27(b)的那样,变得容易被夹压在折叠辊81间。
接下来,图28是表示在由粘接剂粘合的纸张捆和对此纸张捆进行了折叠处理的纸张的图。图28(a)是对表示不论是张数少还是张数多都以相同长度涂布了粘接剂的状态的粘合进行说明的图。在到此为止的说明中,说明了仅在张数少时以折叠位置为中心在1个地方涂布粘接带AT的场合,但在根据操作者的指示可以是张数多的场合或者可以不太有粘接力的场合,也可这样地粘合。图28(a)的情形是在12张纸张的折叠位置涂布粘接带AT的粘接剂的情形。在此场合,当进行折叠处理时,如图28(b)所示的那样,在外侧的折叠纸张的弯曲部分粘接剂延伸一些,粘接剂变得容易剥离。
另一方面,在图28(c)中,如到此为止说明的那样,当张数增加时,增大粘接面积,当成为某一规定以上的张数时,此粘接剂隔开间隔进行粘接,进行图25(c)、图26(c)或图27所示的粘合。当对此折叠纸张捆进行折叠处理时,如图28(d)所示的那样,在被折叠辊81夹压的最初的地方没有涂布粘接剂,所以,夹压变得容易进行。另外,此图28(d)的折叠册子可提供对粘接剂的少量进行压紧并且比较容易打开的折叠册子。
[与张数对应的粘合纸张的程序1]
从这里,根据图29至图31的流程图说明根据张数对粘接带(粘接剂)AT的涂布位置进行切换。首先,由图29和图30说明按张数增加粘接带AT的涂布范围的程序。
当操作者指定已经说明的“粘接纸张捆折叠模式”时,设定成实施粘接带粘贴处理。在这里,确认是否实施与张数对应地增加粘接带AT的粘贴范围的“牢固粘贴模式”(S1)。当在这里选择“否”(不实施)时,向“通常粘贴模式”转移(S2)。在此模式下,在作为粘合的纸张搬运方向长度的大致中央的位置的折叠位置Y相当位置对每一纸张推压粘接带压模51的转印头72一次(S3)。由此,粘接带AT被涂布在纸张上。实施此动作直到最终纸张的1张前为止(S4)。关于最终纸张,进行图25(d)所示的由推压部170进行的纸张推压(S5)。通过此实施,纸张捆在图28(a)的状态下涂布粘接带AT,通过实施图14的折叠处理,制作图28(b)所示的那样的涂布大致相同大小的粘接带AT的折叠纸张。此册子虽然粘贴力不太强,但纸张捆的制作比较快。
另一方面,当操作者在图29的“牢固粘贴模式”下选择“是”(实施)时(S1),向“牢固粘贴模式”转移(S10)。在此实施例中,当假定粘贴15张时,每5张增大粘接带AT,并且对粘贴位置进行调整。当依次对此进行说明时,首先,对于1张至5张,与前面的通常粘贴模式同样地如图26(a)所示的那样,在作为粘合的纸张搬运方向长度的大致中央的位置的折叠位置Y相当位置直到5张对每1张纸张推压粘接带压模51的转印头72一次。(S11)。
另外,在纸张在直到5张的期间中是最终纸张的场合,取消图25(d)所示的由推压部170进行的粘接带AT的涂布,进行纸张推压,结束粘贴动作(S21、S22)。
接下来,关于第6张以后,如存在于图30的流程图的那样,如图26(b)所示的那样在隔着作为粘合的纸张搬运方向长度的大致中央的位置的折叠位置Y相当位置靠紧并排涂布粘接带AT两次(S16)。另外,在这里也在纸张未达到10张、是最终纸张的场合实施最终纸张空压,结束粘贴处理(S21、S22)。
并且,在11张以后存在的场合,如图26(c)所示的那样,在隔着作为粘合的纸张搬运方向长度的大致中央的位置的折叠位置Y相当位置空出规定的间隔(S)涂布粘接带AT两次(S19)。由此,粘接带AT被隔开间隙地涂布。接下来在纸张是第15张的最终纸张的场合,实施最终纸张空压处理,结束粘贴处理(S21、S22)。
沿此流程,在例如使12张纸张捆粘合并进行了折叠处理的场合,纸张成为在图28(c)、图28(d)的状态下粘合并被进行了折叠处理的纸张捆。根据它,由于使得隔着纸张的折叠位置离开地涂布粘接带AT,所以,可一面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册子强度,一面减少粘接带AT的使用量,并且,可制作在使用时容易摊开的册子。
[与张数对应的粘合纸张的另一程序]
接下来,根据图31说明图29及图30的变型例。在这里的流程与图29及图30不同的地方如下,即,纸张处理装置B获取纸张的厚度信息(S01),在纸张的厚度比预先设定的纸张厚度薄的场合,向到此为止说明的通常粘贴模式转移(S2)。另外,在纸张比预先设定的纸张厚度厚时,向牢固粘贴模式转移(S10),但还附加了再度让操作者确认此转移这一点(S1)。进行此确认的理由在于,此牢固粘贴模式由于粘接带AT的使用增大,所以,根据册子的使用用途确认是否需要。在进行此确认后,由于与在图29及图30中说明了的流程相同,所以,省略在这里的说明。另外,在此变型例中,在纸张薄的场合,即使粘接范围窄,也比较难剥离,所以,自动地设定成通常粘贴模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型,包含在记载于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中的技术思想中的全部技术事项皆为本发明的对象。到此为止的实施方式表示优选的实施例,如果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则可根据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的内容实现各种代替例、修正例、变型例或改良例,它们包含在记载于后附的请求保护的技术范围中。
本发明申请主张通过参照在此援用的2015年4月23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88021号、2015年5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07405号以及同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07406号的优先权。

Claims (12)

1.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堆叠部、粘接装订单元、针装订单元、折叠机构部和控制部,
该堆叠部集聚沿搬运路径搬运的纸张;
该粘接装订单元在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纸张上涂布粘接剂,将纸张粘合后实施装订处理;
该针装订单元使用装订针对集聚在上述堆叠部上的纸张实施装订处理;
该折叠机构部具备折页刀和折叠辊,该折页刀推压利用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实施了上述装订处理的纸张,推压利用上述针装订单元实施了上述装订处理的纸张,该折叠辊折叠由上述折页刀推压的上述纸张的由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实施了装订处理的位置,折叠由上述折页刀推压的上述纸张的由上述针装订单元实施了装订处理的位置,该折叠机构部将由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实施了上述装订处理的上述纸张对折,将由上述针装订单元实施了上述装订处理的上述纸张对折;
该控制部为了使上述折叠机构部对折由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实施了上述装订处理的上述纸张的折叠速度比上述折叠机构部对折由上述针装订单元实施了上述装订处理的上述纸张的折叠速度低,对上述折叠机构部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折叠速度至少是上述折页刀将由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和上述针装订单元实施了上述装订处理的纸张推入到上述折叠辊的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包含在带基材上具有粘接剂的转印带,通过将上述转印带推压到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纸张上而将上述粘接剂涂布于上述纸张,并且将上述纸张相对于已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粘接剂涂布完成的纸张按压并粘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折叠机构部还具备为了使上述折叠辊旋转和上述折页刀移动而对上述折叠辊和上述折页刀赋予驱动力的驱动马达,上述控制部对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折叠机构部还具备:
折叠辊驱动马达,能够进行正反转,赋予使上述折叠辊旋转的驱动力;
第1驱动传递机构,通过上述折叠辊驱动马达的正反转中的一方的旋转,使上述折叠辊以第1速度旋转;
第2驱动传递机构,通过上述折叠辊驱动马达的正反转中的另一方的旋转,使上述折叠辊以比上述第1速度慢的第2速度旋转;
折页刀驱动马达,能够进行正反转,赋予使上述折页刀移动的驱动力;
第3驱动传递机构,通过上述折页刀驱动马达的正反转中的一方的旋转,使上述折页刀以第3速度移动;以及
第4驱动传递机构,通过上述折页刀驱动马达的正反转中的另一方的旋转,使上述折页刀以比上述第3速度慢的第4速度移动,
上述控制部对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和上述针装订单元并设地配置于上述堆叠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可选择性地收纳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和上述针装订单元的单元收纳部,在上述单元收纳部中收纳上述粘接装订单元或上述针装订单元来将纸张订在一起。
8.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堆叠部、纸张限制构件、退避路径、粘接装订单元、针装订单元、折叠机构部和控制部,
该堆叠部集聚沿搬运路径向规定的搬运方向搬运的纸张;
该纸张限制构件对依次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纸张进行限制,并且使上述纸张向上述搬运方向相反方向移动;
该退避路径位于上述堆叠部的上述搬运方向的上游侧,能够接受利用上述纸张限制构件向上述相反方向移动的纸张,该退避路径从上述搬运路径分支;
该粘接装订单元位于上述搬运路径与上述退避路径的汇合位置,在依次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最终纸张以外的纸张的上述搬运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的涂布位置涂布粘接剂,并且将上述纸张相对于已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粘接剂涂布完成的纸张按压并粘合后实施装订处理;
该针装订单元使用装订针对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纸张实施装订处理;
该折叠机构部在上述搬运方向上被设于与上述粘接装订单元之间隔着上述针装订单元的位置,将由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实施了上述装订处理的纸张折叠,将由上述针装订单元实施了上述装订处理的纸张折叠;
该控制部在纸张依次集聚于上述堆叠部时,使已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粘接剂涂布完成的纸张的上述涂布位置退避于上述退避路径,并且为了使上述折叠机构部折叠由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实施了上述装订处理的上述纸张的折叠速度比上述折叠机构部折叠由上述针装订单元实施了上述装订处理的上述纸张的折叠速度低而对上述纸张限制构件和上述折叠机构部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偏向导向件,在要由上述针装订单元实施上述装订处理的纸张依次集聚于上述堆叠部时,在纸张集聚于上述堆叠部之前,上述控制部每次为了使已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上述纸张的上述搬运方向后端退避于上述退避路径而对上述纸张限制构件进行控制时,该偏向导向件将已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上述纸张的上述搬运方向后端朝向上述退避路径引导,并且在纸张依次集聚于上述堆叠部时,上述控制部为了使已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粘接剂涂布完成的纸张的上述涂布位置退避于上述退避路径而对上述纸张限制构件进行控制时,该偏向导向件将已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粘接剂涂布完成的纸张的上述涂布位置朝向上述退避路径引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包含在带基材上具有粘接剂的转印带,通过将上述转印带推压到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纸张上而将上述粘接剂涂布于上述纸张,并且将上述纸张相对于已集聚于上述堆叠部的粘接剂涂布完成的纸张按压并粘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折合的张数超过规定张数的场合,上述控制部进一步将上述折叠机构部折叠由上述粘接装订单元实施了上述装订处理的纸张的折叠速度设定成更低的低速。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依次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和对来自上述图像形成部的纸张实施规定的处理的纸张处理装置构成,上述纸张处理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构成。
CN201910291367.6A 2015-04-23 2016-04-20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506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8021 2015-04-23
JP2015088021A JP6522405B2 (ja) 2015-04-23 2015-04-23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07405 2015-05-27
JP2015107405A JP6476068B2 (ja) 2015-05-27 2015-05-27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07406A JP6643817B2 (ja) 2015-05-27 2015-05-27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07406 2015-05-27
CN201610245568.9A CN106064757B (zh) 2015-04-23 2016-04-20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45568.9A Division CN106064757B (zh) 2015-04-23 2016-04-20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0665A CN109850665A (zh) 2019-06-07
CN109850665B true CN109850665B (zh) 2020-11-27

Family

ID=5714774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136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50665B (zh) 2015-04-23 2016-04-20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161024556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64757B (zh) 2015-04-23 2016-04-20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191029136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50664B (zh) 2015-04-23 2016-04-20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4556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64757B (zh) 2015-04-23 2016-04-20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191029136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50664B (zh) 2015-04-23 2016-04-20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9823611B2 (zh)
CN (3) CN1098506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9539B2 (ja) * 2015-03-04 2017-08-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604789B2 (ja) * 2015-09-14 2019-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63516B2 (ja) * 2015-11-30 2019-08-21 内田洋行グローバルリミテッド 綴じ装置
JP6837815B2 (ja) * 2016-11-25 2021-03-03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ート綴じ装置、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032174B (zh) * 2016-12-28 2018-02-06 新乡市华西卫材有限公司 纱布高速折叠机
JP7047618B2 (ja) * 2018-06-20 2022-04-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用紙案内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292428B (zh) * 2018-09-14 2024-02-23 兰溪弘达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票据装订包背生产线
JP7124628B2 (ja) * 2018-10-19 2022-08-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折り装置、及び媒体折り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944881B2 (en) * 2019-07-30 2021-03-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ocument transport assistance member an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TWI699291B (zh) * 2019-11-08 2020-07-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紙張處理裝置
JP2022020359A (ja) * 2020-07-20 2022-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240034078A1 (en) * 2021-01-22 2024-02-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djusting media positions based on read media advancements and predictions
CN113771525B (zh) * 2021-09-13 2023-03-24 武汉鸿印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折叠拼接的书刊印刷装置
JP2023104645A (ja) * 2022-01-18 2023-07-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折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23121583A (ja) * 2022-02-21 2023-08-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用紙後処理システム
JP2023124453A (ja) * 2022-02-25 2023-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システム、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9100A (ja) * 2003-09-17 2005-04-07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22759A (zh) * 2008-10-30 2010-06-09 施乐公司 自动化书册制作机
JP2010180057A (ja) * 2009-02-05 2010-08-19 Toshiba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用紙後処理装置の中折速度制御方法
CN102307733A (zh) * 2008-12-08 2012-01-04 株式会社迅宝 装订系统、装订用的上胶装置以及胶片
CN103030023A (zh) * 2011-10-06 2013-04-1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片材后处理装置以及片材折叠方法
CN104512757A (zh) * 2013-09-26 2015-04-15 立志凯株式会社 纸张后处理装置、纸制订书钉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12758A (zh) * 2013-09-26 2015-04-15 立志凯株式会社 纸张后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40827B2 (ja) * 1988-12-10 1998-04-15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用紙の封入装置
CA2079356A1 (en) * 1991-12-16 1993-06-17 Murray O. Meetze Removable set retaining system for copy sheets
US6003853A (en) * 1995-12-28 1999-12-21 Canon Aptex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DE19706517A1 (de) * 1997-02-19 1998-08-27 Boewe Systec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alzen von Blattstapeln
US6158776A (en) * 1997-11-29 2000-12-12 Purcocks; Dale Mcphee Stationery file
JP4349738B2 (ja) * 2000-10-31 2009-10-21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719680B2 (en) * 2001-02-26 2004-04-13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JP3973943B2 (ja) * 2001-06-07 2007-09-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中折り綴じ装置
DE602005027817D1 (de) * 2004-01-28 2011-06-16 Ibis Integrated Bindery Systems Ltd Verfahren zum binden von blättern
JP4451815B2 (ja) * 2005-06-15 2010-04-14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製本装置
US7673863B2 (en) * 2006-12-22 2010-03-0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5248785B2 (ja) * 2007-01-31 2013-07-31 ニスカ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660506B2 (ja) 2007-05-30 2011-03-30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828276B2 (en) 2007-06-19 2010-11-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JP2009006515A (ja) * 2007-06-26 2009-01-15 Nisca Corp 製本方法、製本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168474B2 (ja) 2008-03-06 2013-03-21 株式会社デュプロ 製本装置
JP2009269746A (ja) * 2008-05-09 2009-11-19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方法
JP5455671B2 (ja) * 2009-01-30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5421032B2 (ja) * 2009-08-31 2014-02-19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集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511446B2 (ja) * 2010-03-11 2014-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4969B2 (ja) 2010-03-26 2014-07-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材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725404B2 (ja) 2010-12-17 2015-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製本システム
JP5640757B2 (ja) * 2011-01-18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130133837A1 (en) 2011-11-29 2013-05-30 Tatsuhisa Naraok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4172673A (ja) * 2013-03-06 2014-09-22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方法及び製本冊子
JP6140517B2 (ja) * 2013-04-30 2017-05-3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製本装置
JP6227478B2 (ja) * 2013-08-30 2017-11-08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ート綴じ装置、シート綴じ方法、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9757971B2 (en) 2013-12-20 2017-09-12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lural bonding units with shifted timing
US9409741B2 (en) 2013-12-20 2016-08-09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and sheet bonding method
US9346648B2 (en) 2014-01-27 2016-05-24 Nisca Corporation Adhesive bonding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9100A (ja) * 2003-09-17 2005-04-07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22759A (zh) * 2008-10-30 2010-06-09 施乐公司 自动化书册制作机
CN102307733A (zh) * 2008-12-08 2012-01-04 株式会社迅宝 装订系统、装订用的上胶装置以及胶片
JP2010180057A (ja) * 2009-02-05 2010-08-19 Toshiba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用紙後処理装置の中折速度制御方法
CN103030023A (zh) * 2011-10-06 2013-04-1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片材后处理装置以及片材折叠方法
CN104512757A (zh) * 2013-09-26 2015-04-15 立志凯株式会社 纸张后处理装置、纸制订书钉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12758A (zh) * 2013-09-26 2015-04-15 立志凯株式会社 纸张后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0664B (zh) 2020-11-27
CN109850665A (zh) 2019-06-07
US10331071B2 (en) 2019-06-25
US20160313687A1 (en) 2016-10-27
CN109850664A (zh) 2019-06-07
US20180039217A1 (en) 2018-02-08
US9823611B2 (en) 2017-11-21
CN106064757B (zh) 2019-09-20
CN106064757A (zh) 2016-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0665B (zh)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346648B2 (en) Adhesive bonding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9757971B2 (en) Plural bonding units with shifted timing
US9409741B2 (e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and sheet bonding method
JP6349216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712733B2 (en) Bookmaking apparatus
JP6643817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15039B2 (ja) 接着剤塗布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215038B2 (ja) 接着剤塗布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522405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7606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3373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シート貼り合せ方法
JP6215040B2 (ja) 接着剤塗布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43373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40493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3354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40518B2 (ja) 接着剤塗布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25396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71242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4051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54006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