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1082A - 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1082A
CN102301082A CN2010800057419A CN201080005741A CN102301082A CN 102301082 A CN102301082 A CN 102301082A CN 2010800057419 A CN2010800057419 A CN 2010800057419A CN 201080005741 A CN201080005741 A CN 201080005741A CN 102301082 A CN102301082 A CN 102301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lance
rotor
forward travel
accep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57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1082B (zh
Inventor
富冈和幸
甲斐孝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01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1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1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10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2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specially for preventing the slamming of swinging wings during final closing movement, e.g. jamb stops
    • E05F5/027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specially for preventing the slamming of swinging wings during final closing movement, e.g. jamb stops with clos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1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05Y2900/13Type of wing
    • E05Y2900/132Doors

Landscapes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该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具备:能够转动地设置在门上并且在自由端侧具备撞杆的臂体;在与门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地设置在门框上的接受部件;以及向第二位置对接受部件加力的加力单元。接受部件抵抗上述加力而被保持在第一位置上,并且在关闭门的过程中,在该第一位置捕捉了撞杆后,解除该保持,并通过上述加力而向第二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前进运动机构的改良,该前进运动机构对于朝着规定位置前进运动的转动体,具有在从其前进运动的途中到规定位置之间,助推(辅助)其前进运动的功能。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机构:具备设在门上的撞击体和设在门框并且向关闭门的位置进行操作时捕捉从跟前侧移动来的撞击体的捕捉器,并且设置成使该捕捉器在待机位置和转入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在待机位置捕捉撞击体捕捉后前进运动转动到转入位置,对门的关闭进行助推等。
然而,在该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必需使捕捉器转动,因此在减小沿着门的转动方向的方向上的机构的进深、具体地说减小支撑该捕捉器的盒的宽度上有限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055204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点在于,能够尽可能紧凑地构成对这种转动体的前进运动进行助推的机构。
为了完成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具备:
臂体,该臂体能够转动地设置在转动体以及能够转动地支撑该转动体的固定体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在自由端侧具备撞杆;
接受部件,该接受部件在与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地设在转动体及固定体的另一方上;以及
加力单元,该加力单元向第二位置对接受部件加力;
接受部件抵抗上述加力而被保持在第一位置上,并且在转动体前进运动的过程中,在该第一位置捕捉撞杆之后,解除该保持,并通过上述加力向第二位置移动。
由于臂体设置成能够转动,因此即使接受部件的滑动移动方向与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交叉,也能够与利用了加力单元的向接受部件的第二位置的移动联动使转动体进行前进运动。即、在撞杆被接受部件捕捉后,通过使臂体与向接受部件的第二位置的滑动移动量相应地转动,从而如上所述,能够通过滑动移动的接受部件使转动体进行前进运动转动。由于接受部件向与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滑动移动,因此能够使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上的接受部件的配置空间为最小,典型地,能够无损外观性地在门框上适当地配置接受部件。
在该机构中,如果具备将撞杆向位于第一位置的接受部件的捕捉部引导的导向单元,则在转动体的前进运动的过程中,撞杆能够顺利地被该捕捉部捕捉。
作为优选的一个方式,在该机构中,撞杆的捕捉体在与撞杆卡合的卡合位置和未与之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地组装在接受部件上,并且
具备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使该捕捉体和接受部件的支撑体同时保持接受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和捕捉体位于非卡合位置的状态,而且,允许以撞杆的抵接为契机的向捕捉体的卡合位置的转动,并且,通过该转动解除接受部件的上述保持。
另外,在该机构中,如果在接受部件的移动轴线上,以与接受部件相邻的方式配置加力单元,则能够有助于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上的接受部件侧的机构的设置空间的最小化。
另外,在该机构中,如果臂体的自由端侧以转动体的转动中心侧为弯曲内侧进行弯曲,则在转动体的返回运动时,在直到接受部件释放撞杆其间,能够使撞杆尽可能地直线地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使接受部件向第一位置的复位。
另外,作为优选的一个方式,使上述臂体由能够相互转动地组合的两个以上的臂结构体构成。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中,使撞杆配备在可转动的臂体上,并且通过使捕捉撞杆的接受部件在与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滑动移动,从而对转动体的前进运动进行助推,由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尤其沿着该转动体的转动方向的方向的机构的进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例的前进运动机构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第一例的前进运动机构的仰视结构图,接受部件位于第一位置。
图3是在图2的状态下省略了主体的底板部、前板部及后板部而表示容纳在接受部件等的主体内的部件的主要部分仰视结构图。
图4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结构图。
图5是表示撞杆位于主体的导向单元的引导槽的斜部的状态的仰视结构图。
图6是表示撞杆位于主体的导向单元的引导槽的直线部的状态的仰视结构图。
图7与图4相同,是在图6的状态下表示前进运动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与图4相同,是在捕捉体从图6的状态转动到卡合位置的状态下表示前进运动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9是接受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第一例的前进运动机构的仰视结构图。
图10是容纳有接受部件等的主体的立体结构图。(接受部件位于第二位置)。
图11是从图10的状态省略了主体的底板部、前板部及后板部而表示容纳在接受部件等的主体内的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2是将主体与槽钢分离并从主体的顶板部侧对其进行观察的立体结构图。
图13是构成第一例的前进运动机构的撞杆及臂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14是图13的撞杆及臂体的分离立体结构图。
图15是第二例的前进运动机构的纵剖面结构图,为接受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
图16是图1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7是从下方观察图16所示的部位的主要部分仰视结构图。
图18是与上图同样地表示撞杆抵接在位于第一位置的接受部件之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9是第二例的前进运动机构的纵剖面结构图,为接受部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
图20是图19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1是从下方观察图20所示的部位的主要部分仰视结构图。
图22是构成第二例的前进运动机构的接受部件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图23是接受部件主要部分剖断分离侧视图。
图24是构成第二例的前进运动机构的撞杆及臂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撞杆及臂体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25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还有,在此,图1~图14表示应用本发明而构成的前进运动机构R的第一例。另外,图15~图25表示应用本发明而构成的前进运动机构R的第二例。
本实施方式的转动体M的前进运动机构R的作用是,相对于向规定位置前进运动的转动体M,在从其前进运动的中途至规定位置之间,对其前进运动进行助推(辅助)。
该转动体M可进行前进运动转动及返回运动转动地支撑在固定体F上,典型地可列举门或铰链门等,但只要是可前进运动转动及返回运动转动地支撑在固定体F上的转动体即可,并不限定于此。在图示的例子中,表示的是在门Ma和门框Fa上具备前进运动机构R的例子。
图示的例子中,作为转动体M的门Ma在前进运动时,在使成为前头的一面Mc碰到作为固定体F的门框Fa的门挡部Fb的关闭位置(规定位置)处,关闭门框Fa的内方的开口部。(图9)并且,若作为转动体M的门Ma从未关闭该开口部的打开位置(图1、图2)向上述关闭位置进行前进运动操作,则在该前进运动的过程中,构成前进运动机构R的撞杆1与构成前进运动机构R的接受部件3抵接,从而受到前进运动机构R的作用直到(图6、图18)该关闭位置。
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撞杆1安装在作为转动体M的门Ma一侧。因此,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作为固定体F的门框Fa一侧配备有接受部件3。此外,与图示的例子不同,即使将撞杆1安装在作为固定体F的门框Fa一侧,将接受部件3配备在作为转动体M的门Ma一侧,也能够对该转动体M的前进运动从其中途进行助推。
在图示的例子中,撞杆1在通过臂体2进行门Ma的前进运动时定位于成为前头的一面Mc的前方。更具体地说,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撞杆1在门Ma的门铰链Mb侧配备在门Ma的上端侧。该撞杆1作为从臂体2的自由端2a向上方突出的轴状体而构成。撞杆1的上端与门Ma的上端大致相同,或位于比门Ma的上端稍微靠下的水平,在门Ma向关闭位置的前进运动时,在门Ma关闭之前被配备在门框Fa的框上部Fc上的接受部件3捕捉。该臂体2位于比可滑动移动地容纳接受部件3的后述主体5的下表面的水平还靠下方处,在其基端2b可转动地组装在门Ma上。
另一方面,接受部件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移动地配备在与转动体M的转动方向y交叉的方向上。而且,该接受部件3在位于第一位置时通过加力单元4向第二位置加力。另外,该接受部件3抵抗上述加力而保持在第一位置上,并且在作为转动体M的门Ma的前进运动过程中,在该第一位置捕捉了撞杆1之后解除该保持,并通过上述加力而向第二位置移动。在图示的例子中,接受部件3沿着与门Ma的转动方向(也就是前后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可滑动移动地配备在门框Fa的框上部Fc。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门Ma的前进运动时,在门Ma关闭之前,撞杆1碰撞到位于第一位置的接受部件3的捕捉体6。并且,当撞杆1碰撞到该捕捉体6时,就图1~图14所示的第一例而言,位于非卡合位置的捕捉体6向卡合位置转动,而就图15~图25所示的第二例而言,位于非卡合位置的捕捉体6向卡合位置后退,捕捉该撞杆1,并且解除上述保持,接受部件3通过上述加力而与撞杆1一起向第二位置移动。并且,由此,门Ma受到前进运动机构R的作用直到关闭位置(规定位置)。
由于臂体2以可转动的方式配置,因此即使接受部件3的滑动移动方向与转动体M的转动方向y交叉,也能够与利用加力单元4而向接受部件3的第二位置的移动联动,从而使转动体M前进运动。即、在撞杆1被接受部件3捕捉后,通过使臂体2与向接受部件3的第二位置的滑动移动量相应地转动,如上所述,能够通过滑动移动的接受部件3使转动体M进行前进运动转动。由于接受部件3在与转动体M的转动方向y交叉的方向上滑动移动,因此能够使转动体M在转动方向y的接受部件3的配置空间为最小,典型地,能够无损外观性地在门框Fa上适当地配置接受部件3。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被接受部件3捕捉之前,在撞杆1与门Ma的前进运动时,在与成为前头的一面Mc之间会形成最大的间隔。在图示的例子中,该状态由后述的扭力螺旋弹簧2f、2q维持。并且,若撞杆1被接受部件3捕捉而使接受部件3向第二位置移动,则臂体2抵抗上述弹簧2f、2q的加力而转动,使得接受部件3越来越接近第二位置,上述一面Mc与撞杆1之间的间隔越窄,更具体地说,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捕捉撞杆1后,接受部件3向靠近门铰链Mb的方向滑动移动,臂体2也使撞杆1向靠近该门铰链Mb的方向转动。
第一例
在图1~图14所示的第一例的前进运动机构R中,撞杆1配备在一个臂体2的自由端2a。撞杆1可上下运动地组合在臂体2的自由端2a上,并且抵抗内装于臂体2的自由端2a的压缩螺旋弹簧2g的加力而向下方移动,也就是,从臂体2的自由端2a的突出寸法可改变地配备在该臂体2上。由此,在该第一例中,如后文所述,在未使门Ma向关闭位置前进运动的状态下,接受部件3由于误动作而向第二位置移动了的情况下,通过使门Ma向关闭位置进行前进运动,从而能够使撞杆1越过向卡合位置转动了的捕捉体6的辅助卡合部6g与移动端6c之间并使撞杆1与该辅助卡合部6g卡合。
另外,在该第一例中,具备水平板部2i和垂直板部2j,通过使水平板部2i固定安装在门Ma的上端面,从而将垂直板部2j安装在门Ma的一面Mc上,并以所具有的的安装托架2h将臂体2可转动地配备在门Ma上。在安装托架2h的垂直板部2j的下端形成有向该垂直板部2j的外侧横向突出的耳部2k,利用穿过形成于臂体2的基端2b的轴孔2c而固定在该耳部2k上的轴构成件2d,臂体2以该轴构成件2d为中心进行转动。(图13、图14)
在该第一例中,卷绕安装在轴构成件2d上的扭力螺旋弹簧2f的弹簧一端被固定在该轴构成件上,而且弹簧另一端被固定在臂体2上,并且在比轴孔2c靠后方处形成有通过该弹簧2f的加力而与安装托架2h的垂直板部2j碰撞的定位部2e,通过该弹簧2f和定位部2e,维持在撞杆1与门Ma的前进运动时,在与成为前头的一面Mc之间形成有最大间隔的臂体2的基本姿势(图2的姿势)。
另外,在该第一例中,臂体2的自由端2a侧以转动体M的转动中心侧、也就是门Ma的门铰链Mb侧为弯曲内侧进行弯曲。即、臂体2从其基端2b至中途笔直地构成,并且在自由端2a侧弯曲,就基本姿势而言,使自由端2a比基端2b更靠近门铰链Mb。若从关闭位置(图9的位置/规定位置)对作为转动体M的门Ma进行返回运动也就是打开操作,则通过伴随于此的撞杆1的移动,接受部件3抵抗加力单元4的加力而滑动移动到第一位置,于是释放撞杆1并成为再保持,但如果臂体2的自由端2a侧这样弯曲,则直到接受部件3释放撞杆1其间,能够使撞杆1尽可能地直线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向接受部件3的第一位置的复位。
在该第一例中,接受部件3可滑动移动地支撑在主体5上,通过该主体5安装在作为固定体F的门框Fa上。
另外,撞杆1的捕捉体6在与撞杆1卡合的卡合位置和与未与之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可转动地组装在该接受部件3上。与此同时,具备保持单元7,该保持单元7使该捕捉体6和作为接受部件3的支撑体的主体5同时保持接受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和捕捉体6位于非卡合位置的状态,而且允许以撞杆1的抵接为契机的捕捉体6向卡合位置的转动,并且通过该转动解除接受部件3的上述保持。
就该接受部件3而言,第一,在捕捉体6与撞杆1抵接之前,在主体5内抵抗后述的作为加力单元4的拉伸螺旋弹簧4a的加力并通过保持单元7保持在第一位置而待机(图2、图3),第二,若捕捉体6与撞杆1抵接,则通过转动到卡合位置的捕捉体6捕捉撞杆1的同时解除该保持,并通过上述拉伸螺旋弹簧4a的加力向第二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向靠近门铰链Mb的位置强制性地移动。(图9)由此,在该第一例中,若对作为转动体M的门Ma进行前进运动操作,则撞杆1从与接受部件3的捕捉体6抵接而被捕捉的位置首先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动作的接受部件3对门Ma的前进运动进行助推,直到作为规定位置的关闭位置。另外,在该第一例中,缓慢地将后述的制动单元8的制动力作用在该门Ma被助推得到的前进运动中,门Ma不会发出大的声音、也不会因与门挡部Fb相碰撞时的反力而返回到打开方向。
若这样对作为前进运动到规定位置的转动体M的门Ma进行返回运动操作,则利用捕捉体6捕捉了撞杆1的接受部件3一边抵抗上述拉伸螺旋弹簧4a的加力一边在该拉伸螺旋弹簧4a中积蓄力,在主体5内移动到第一位置,当达到该第一位置时再次由保持单元7保持在主体5中,捕捉体6向非卡合位置转动,释放撞杆1。并且,通过该释放,允许门Ma返回运动到所希望的位置。
具体地说,作为上述接受部件3的支撑体的主体5在门框Fa的框上部Fc构成门挡部Fb的一部分。即、主体5构成为在左右方向细长的盒状,并且具备位于门挡部Fb侧的前板部5a、与该前板部5a相对的后板部5b、顶板部5c、底板部5d。另外,该主体5的左右两端被封闭。在图示的例子中,将该主体5容纳在断面呈コ字状的槽钢10中并由该槽钢10覆盖该前板部5a、后板部5b和顶板部5c,并且通过该槽钢10将该主体5的左右两端部固定在门框Fa的框上部Fc上,从而将该主体5安装在框上部Fc上。
接受部件3与主体5相比,全长较短,并且在主体5的前板部5a和后板部5b之间具备间隙小地容纳的宽度,在左右方向可滑动移动地容纳在主体5内。并且,在上述第一位置,接受部件3的与门铰链Mb侧相反的图2中的右端3a和主体5的右端内表面接近,而且,在接受部件3的左端3b和主体5的左端内面之间形成有最大间隔。(图2)
在图示的例子中,接受部件3将从其长度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至右端3a之间作为制动单元8的装入部3c,并且在从其长度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至左端3b之间可转动地设置捕捉体6。并且,在该接受部件3的左端3b和主体5的左端之间配置有作为上述加力单元4的拉伸螺旋弹簧4a。即、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接受部件3的移动轴线x(图3、图11)上,以与接受部件3相邻的方式配置有加力单元4,由此也会使转动体M在转动方向y的接受部件3侧的机构的设置空间最小化。
在图示的例子中,制动单元8具备气缸8b、未图示的活塞和活塞杆8c,由构成为对该活塞的移动或相对的移动作用制动力的活塞阻尼器8a构成。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活塞阻尼器8a通过以使活塞杆8c侧向左侧突出的方式将气缸8b装入并固定在接受部件3的装入部3c上,使该活塞杆8c的突出端固定在主体5的长度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固定部5e上,从而配置在主体5与接受部件3之间。并且,在接受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塞杆8c从气缸8b内最突出。(图2)由此,在接受部件3利用加力单元4的加力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移动时,活塞杆8c被压入气缸8b内,对该接受部件3的滑动移动、进而对门Ma向关闭位置的前进运动作用上述制动力。
捕捉体6通过垂直轴6a可转动地设置在接受部件3上。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捕捉体6在接受部件3的下侧使上述垂直轴6a进入设在接受部件3上的轴孔3d中而组合在接受部件3上。捕捉体6在具备该垂直轴6a的基端6b和移动端6c之间具备撞杆1的捕捉凹部6d,该撞杆1的捕捉凹部6d在主体5的前板部5a侧敞开并向后方凹陷,并且在捕捉体6的上面和下面均敞开。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接受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捕捉凹部6d的左右侧壁6e、6e相对于接受部件3的移动轴线x在接受部件3的右端3a侧交叉成锐角,(图3、图4、图7/即非卡合位置)在使门Ma向关闭位置进行前进运动的过程中,撞杆1被后述的导向单元9引导而碰撞到位于该非卡合位置的捕捉体6的捕捉凹部6d的左侧的侧壁6e。并且,在撞杆1这样碰撞时,捕捉体6向使捕捉凹部6d的左右侧壁6e、6e与接受部件3的移动轴线x正交的方向转动,(图8/即卡合位置)撞杆1进入捕捉凹部6d的里侧部6f,并且解除保持单元7的保持,开始向接受部件3的第二位置滑动移动。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主体5的前板部5a和底板部5d上形成有对该撞杆1向位于第一位置的接受部件3的捕捉体6引导的导向单元9。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导向单元9由切去主体5的前板部5a的导入开口9a和形成于底板部5d上的引导槽9b构成。在上述槽钢10上形成有与该导入开口9a对应的切口10a。引导槽9b具有:与导入开口9a连通并倾斜延伸到主体5的宽度方向大致中间位置的斜部9c、在主体5的宽度方向大致中间位置与该斜部9c连续并从这里向主体5的左端侧笔直地延伸的直线部9d。斜部9c随着接近与直线部9d的连通侧而接近主体5的左端地倾斜。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接受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处于非卡合位置的捕捉体6被配置在该导向单元9的直线部9d与斜部9c的连通部位,使得捕捉凹部6d的入口朝向导入开口9a。(图4)由此,在使门Ma向关闭位置进行前进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导向单元9的斜部9c引导撞杆1而使该撞杆1进入捕捉体6的捕捉凹部6d。并且,若撞杆1进入捕捉体6的捕捉凹部6d,则捕捉体6向卡合位置转动,并以此为契机开始向接受部件3的第二位置的滑动,由此撞杆1一边沿着导向单元9的直线部9d通过捕捉体6使臂体2如上述那样转动,一边向门铰链Mb侧移动,由此门Ma移动到关闭位置。此外,在该第一例中,在接受部件3的下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前壁部3e,并且在其后方具备捕捉体6,而且,在该前壁部3e还形成有切口3f,该切口3f作为将撞杆1引导到位于非卡合位置的捕捉体6的捕捉凹部6d中的导向单元9发挥作用。若捕捉体6向卡合位置转动,则位于比该切口3f靠左侧的前壁部3e位于捕捉凹部6d的入口的前方,即使没有主体5的导向单元9,在向接受部件3的第二位置的移动过程中,捕捉体6与撞杆1的卡合状态也不会被解除。
在该第一例中,上述保持单元7包括:形成于捕捉体6的捕捉凹部6d与移动端6c之间的滑动接触部7a;以及形成于体5的顶板部5c上的与该滑动接触部7a相对的凸轮槽7b。
滑动接触部7a构成为从捕捉体6的上表面突出的突起状。在接受部件3上形成有使该滑动接触部7a在接受部件3的上表面上突出的窗孔3g。
凸轮槽具有容纳滑动接触部7a的槽宽度以容纳并引导滑动接触部7a,并且具备沿着接受部件3的移动方向笔直地延伸的长度侧槽部7c、以及在与该长度侧槽部7c的右端之间形成角部7f并向后方延伸的宽度侧槽部7d。宽度侧槽部7d随着从角部7f朝向后方而向左侧、也就是接近上述加力单元4的加力方向倾斜地延伸。
由此,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使滑动接触部7a进入凸轮槽7b的宽度侧槽部7d时,捕捉体6通过加力单元4的加力,使滑动接触部7a位于该宽度侧槽部7d的后端7e而定位于上述非卡合位置,并且,滑动接触部7a通过加力单元4的加力而卡在该宽度侧槽部7d,接受部件3被保持在第一位置。当门Ma从该状态向关闭位置进行前进运动时,被导向单元9引导而如上所述那样,撞杆1碰撞到捕捉凹部6d的左侧的侧壁6e(图7)时,该侧壁6e与滑动接触部7a相比,位于垂直轴6a侧,且位于前方,因此,捕捉体6在使滑动接触部7a从宽度侧槽部7d脱出的方向上转动到上述卡合位置。当滑动接触部7a通过该转动而位于角部7f时,接受部件3通过加力单元4的加力滑动移动到第二位置,门Ma前进运动到关闭位置。若使位于关闭位置的门Ma进行返回运动,则接受部件3通过捕捉了撞杆1的捕捉体6而移动到第一位置,此时,撞杆1推压捕捉凹部6d的右侧的侧壁6e,因此当滑动接触部7a位于凸轮槽的角部7f时,捕捉体6在使滑动接触部7a进入宽度侧槽部7d的方向上转动到非卡合位置,接受部件3再次定位于第一位置,并且从接受部件3释放了撞杆1。
此外,在该第一例中,在捕捉体6的下部,在捕捉凹部6d与移动端6c之间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辅助卡合部6g,尽管没有使门Ma向关闭位置转动但因误动作而导致接受部件3向第二位置移动了时,若对门Ma向关闭位置进行前进运动操作,则被导向单元9引导的撞杆1在位于卡合位置的捕捉体6的辅助卡合部6g与移动端6c之间向下方移动的同时越过两者之间而进入辅助卡合部6g。由此,在产生了这种误操作时,通过使门Ma向关闭位置进行前进运动后再打开,从而实现接受部件3向位于第一位置的所希望的状态的复位。
第2例
在图15~图25所示的第二例的前进运动机构R中,臂体2由相互可转动地组合的两个以上的呈棒状的臂结构体2m、2n构成。一方的臂结构体2m在其两端间安装在门Ma的一面Mc上。另一方的臂结构体2n通过垂直轴2可转动地组装在臂结构体2m一方的一端。具备撞杆1的前端部件2p由螺钉固定在另一方的臂结构体2n上,在臂体2的自由端2a上具备撞杆1。
在该第二例中,卷绕在垂直轴20上的扭力螺旋弹簧2q的弹簧一端固定在一方的臂结构体2m侧,而且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另一方的臂结构体2n侧,通过该弹簧2q维持在撞杆1与门Ma的前进运动时成为前头的一面Mc之间形成有最大间隔的臂体2的基本姿势。(图24)
另外,在该第二例中,接受部件3也可滑动移动地支撑在主体5上,通过该主体5安装在作为固定体F的门框Fa上。
另外,撞杆1的捕捉体6在与撞杆1卡合的卡合位置和未与之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可转动地组装在该接受部件3上。与此同时,具备保持单元7,该保持单元7使接受部件3和主体5同时保持接受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和捕捉体6位于非卡合位置的状态,而且允许以撞杆1的抵接为契机的捕捉体6向卡合位置的移动,并且通过该移动解除接受部件3的上述保持。
在图示的例子中,主体5构成为使下面敞开的细长盒状。另外,在该主体5的一端形成有与后述的下部室5h连通的撞杆1的导入开口5f。典型地,该主体5通过其上部安装成:使其另一端位于门铰链Mb一侧,并使该框上部Fc的长度方向沿着门框Fa的框上部Fc。
在该第二例中,就该接受部件3而言,第一,在与撞杆1抵接之前,在主体5内,在主体5的导入开口5f侧,抵抗后述的作为加力单元4的拉伸螺旋弹簧4b的加力并通过保持单元7保持在第一位置而待机(图15),第二,若与撞杆1抵接,则解除该保持而代之为捕捉撞杆1,并通过该拉伸螺旋弹簧4b的加力在主体5内向离开上述导入开口5f的方向强制性地移动到第二位置。(图9)由此,在该图示例中,若对作为转动体M的门Ma进行前进运动操作,则撞杆1从与接受部件3抵接的位置首先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动作的接受部件3对门Ma的前进运动进行助推,直到作为规定位置的关闭位置。另外,在该第二例中,缓慢地将后述的制动单元8的制动力作用于该门Ma的被助推得到的前进运动,门Ma不会发出大的声音、也不会因与门挡部Fb相碰撞时的反力而返回到打开方向。
若这样对作为进行前进运动的转动体M的门Ma进行返回运动操作直到规定位置,则利用捕捉体6捕捉了撞杆1的接受部件3一边抵抗上述拉伸螺旋弹簧4b的加力一边在该拉伸螺旋弹簧4b中积蓄力,在主体5内移动到第一位置,当达到该第一位置时再次由保持单元7保持,并且捕捉体6向非卡合位置转动而释放撞杆1。并且,通过该释放,允许门Ma返回运动到所希望的位置。
具体地说,主体5划分成上部室5g和下部室5h。下部室5h在主体5的长度方向范围内向下方敞开,上述接受部件3在该下部室5h内移动,该下部室5h具备沿着主体5的长度方向的一对壁部5i、5i,通过该壁部5i对接受部件3的移动进行引导。另外,上部室5g通过沿主体5的长度方向的狭缝5m而与下部室5h连通。
接受部件3具备:基座3h;在主体5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移动地组合在该基座3h上的捕捉体6;在上下方向可滑动移动地组合在该基座3h上的限制器7g;以及弹簧3k,该弹簧3k一直在从基座3h向导入开口5f侧突出的方向上对捕捉体6加力。另外,限制器7g和捕捉体6通过将穿过形成于基座3h上的纵向引导槽3i的销3j再穿过形成于捕捉体6的主体部6h上的凸轮槽6m而相关联,在捕捉体6利用上述弹簧3k的加力而向导入开口5f侧前进的状态下,限制器7g从基座3h的上部向上方突出,另一方面,在捕捉体6抵抗上述弹簧3k的加力而后退时,限制器7g被拉入基座3h内。
另外,在捕捉体6的前部,在其左右分别具备用于捕捉上述撞杆1的抱持片6n。该一对抱持片6n、6n的一方在捕捉体6的主体部6h的前端面6i和一方侧面6j的接合拐角部具有薄壁的铰链部6k而使后端6p接合成一体并向前方突出,并且,在该后端6p和前端6o之间具备向内方突出的突部6q。另外,该一对抱持片6n、6n的另一方在捕捉体6的主体部6h的前端面6i和另一方侧面的接合拐角部具有薄壁的弹性铰链部6k而使后端一体地接合并向前方突出,并且在该后端与前端之间具备向内方突出的突部6q。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该一对抱持片6n、6n在上述第一位置,以随着接近其前端6o而逐渐扩大与另一方的抱持片6n之间的间距的方式,利用上述弹性铰链部6k的弹性进行定位,在主体5的下部室5h的导入开口5f侧,将与上述突部6q相反的背部6r容纳在形成于壁部5i上的窗孔5j中。(图17)另外,在该第一位置,在一对抱持片6n、6n的突部6q间形成有让撞杆1通过的间隔。(图17)另外,在该第一位置,限制器7g进入形成于下部室5h的顶部5k上的凹部7h中。(图16)通过该限制器7g进入凹部7h,从而接受部件3保持在第一位置。即、在该第二例中,该限制器7g和凹部7h作为保持单元7发挥作用。
在图示的例子中,加力单元4由容纳在主体5的上部室5g内的拉伸螺旋弹簧4b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将该弹簧4b的弹簧一端固定在通过形成于下部室5h的顶部5k上的上述狭缝5m而进入上部室5g内的接受部件3的基座3h的后端的一部分上,而且,将该弹簧4b的弹簧另一端紧固在主体5的上部室5g的后端侧,并且在接受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弹簧4b被拉伸得最长。(图15)
在图示的例子中,制动单元8具备气缸8b、未图示的活塞和活塞杆8c,由构成为对该活塞的移动或相对的移动作用制动力的活塞阻尼器8a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活塞阻尼器8a以使活塞杆8c的突出端固定在接受部件3的基座3h上而且阻止气缸8b的移动的方式容纳在主体5的下部室5h中的接受部件3与该下部室5h的后端之间。并且在接受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塞杆8c从气缸8b内最突出。(图15)
另外,在该第二例中,在主体5的导入开口5f的前端具备导向单元9,该导向单元9将撞杆1向位于第一位置的接受部件3的捕捉体6进行引导。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导向单元9在使一侧部9g一体地连接在主体5的形成导入开口5f的一端上的块状体9e上,形成弯曲状引导面9f。块状体9e的一侧部9g在隔着主体5的导入开口5f的一方侧与主体5连接。块状体9e构成为,随着朝向与上述一侧部9g相对的另一侧部9h而逐渐增大前后方向的厚度,由此,在块状体9e的一侧部9g和另一侧部9h之间朝向门Ma的一面Mc的侧面成为上述弯曲状引导面9f。
由此,在该第二例中,当门Ma向关闭位置进行前进运动时,在关闭之前,撞杆1与该弯曲状引导面9f抵接,在使臂体2转动的同时,撞杆1从主体5的导入开口5f被导入主体5内。这样,被引导到主体5内的撞杆1通过位于第一位置的接受部件3的捕捉体6的一对抱持片6n、6n的突部6q间而碰撞到上述捕捉体6的主体部6h的前端面6i。(图18)碰撞到撞杆1的捕捉体6抵抗上述弹簧4b的加力而后退,当产生该后退时,使一对抱持片6n、6n的背部6r从主体5的上述窗孔5j脱出,并利用主体5的壁部5i,定位于不会使撞杆1从突部6q间向导入开口5f侧脱出的关闭状态(抱持状态),撞杆1被捕捉体6捕捉。另外,当捕捉体6这样后退时,限制器7g被拉入基座3h内,解除接受部件3的上述保持。(图18)由此,通过上述弹簧4b的加力,进行接受部件3向第二位置的移动,在该接受部件3抱持捕捉了撞杆1后,门Ma前进运动到关闭位置。(图19~图21)如上所述被拉入的限制器7g使上端部与主体5的下部室5h的顶部5k滑动接触。当从该状态使门Ma进行返回运动时,接受部件3在主体5内向与门Ma的前进运动时相反的方向移动,当到达上述第一位置时,限制器7g再次进入凹部7h,允许由捕捉体6的上述弹簧3k进行的前进,并且通过该前进,抱持片6n的背部6r再次进入上述窗孔5j,一对抱持片6n、6n成为打开状态(非抱持状态)而释放撞杆1。(图17)
还有,在此引用2009年1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018008号的说明书、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附图以及摘要的所有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而录入。

Claims (6)

1.一种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臂体,该臂体能够转动地设置在转动体以及能够转动地支撑该转动体的固定体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在自由端侧具备撞杆;
接受部件,该接受部件在与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地设在转动体及固定体的另一方上;以及
加力单元,该加力单元向第二位置对接受部件加力;
接受部件抵抗上述加力而被保持在第一位置上,并且在转动体前进运动的过程中,在该第一位置捕捉撞杆之后,解除该保持,并通过上述加力向第二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撞杆向位于第一位置的接受部件的捕捉部引导的导向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撞杆的捕捉体在与撞杆卡合的卡合位置和未与之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地组装在接受部件上,并且
具备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使该捕捉体和接受部件的支撑体同时保持接受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和捕捉体位于非卡合位置的状态,而且,允许以撞杆的抵接为契机的向捕捉体的卡合位置的转动,并且,通过该转动解除接受部件的上述保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接受部件的移动轴线上,以与接受部件相邻的方式配置有加力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臂体的自由端侧以转动体的转动中心侧为弯曲内侧而进行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臂体由能够相互转动地组合的两个以上的臂结构体构成。
CN201080005741.9A 2009-01-29 2010-01-28 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10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8008 2009-01-29
JP2009018008A JP5368813B2 (ja) 2009-01-29 2009-01-29 回動体の往動機構
PCT/JP2010/051165 WO2010087414A1 (ja) 2009-01-29 2010-01-28 回動体の往動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1082A true CN102301082A (zh) 2011-12-28
CN102301082B CN102301082B (zh) 2015-05-20

Family

ID=42395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574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1082B (zh) 2009-01-29 2010-01-28 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392757A4 (zh)
JP (1) JP5368813B2 (zh)
KR (1) KR101233874B1 (zh)
CN (1) CN102301082B (zh)
WO (1) WO201008741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1925A (zh) * 2014-09-17 2016-03-23 Ykkap株式会社 门窗
CN110306896A (zh) * 2018-03-27 2019-10-08 松六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移动装置
CN111379490A (zh) * 2018-12-25 2020-07-07 松六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的开闭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44885A (ja) * 2011-01-11 2012-08-02 Nifco Inc 可動体のアシスト機構
JP2012167522A (ja) * 2011-02-16 2012-09-06 Hitoshi Nishitani 扉用減速機構付き閉鎖装置
JP5385940B2 (ja) * 2011-04-21 2014-01-08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戸開閉装置付き戸及び戸開閉装置用スペーサ
JP2012251367A (ja) * 2011-06-03 2012-12-20 Nifco Inc 回転体アシスト装置
JP5943600B2 (ja) * 2011-12-27 2016-07-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ポジショニング機構、及びポジショニング方法
CN104234565B (zh) * 2013-06-12 2016-06-08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拉拽装置
JP6391270B2 (ja) 2014-03-31 2018-09-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表示システム、及び、収納方法
DE102015118961B4 (de) 2015-11-05 2022-03-03 Assa Abloy Sicherheitstechnik Gmbh Türantriebseinrichtung mit ein-/auskuppelbarem Gestänge
DE102015118965B4 (de) 2015-11-05 2022-03-03 Assa Abloy Sicherheitstechnik Gmbh Türantriebseinrichtung mit ein-/auskuppelbarem Gestänge
DE102015118968B4 (de) 2015-11-05 2022-03-03 Assa Abloy Sicherheitstechnik Gmbh Türantriebseinrichtung mit Hauptantrieb und Hilfsantrieb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764A (zh) * 2000-01-14 2001-08-01 尤利乌斯·布卢姆有限公司 可动家俱部分的关闭和/或抽拉装置
JP2007177459A (ja) * 2005-12-27 2007-07-12 Nakanishi Metal Works Co Ltd ドアクロー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31102B1 (ko) * 2004-01-13 2008-05-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코시 세이코 완충장치
JP4797138B2 (ja) 2005-08-26 2011-10-19 For Head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製鋳型の製造方法
JP5089208B2 (ja) * 2006-03-20 2012-12-05 昭和スプリング株式会社 戸体移動装置
JP4844488B2 (ja) 2007-07-11 2011-12-28 株式会社Ihi 高電圧パルス制御による選択的液体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764A (zh) * 2000-01-14 2001-08-01 尤利乌斯·布卢姆有限公司 可动家俱部分的关闭和/或抽拉装置
JP2007177459A (ja) * 2005-12-27 2007-07-12 Nakanishi Metal Works Co Ltd ドアクロー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1925A (zh) * 2014-09-17 2016-03-23 Ykkap株式会社 门窗
CN110306896A (zh) * 2018-03-27 2019-10-08 松六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移动装置
CN110306896B (zh) * 2018-03-27 2023-02-17 松六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移动装置
CN111379490A (zh) * 2018-12-25 2020-07-07 松六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的开闭机构
CN111379490B (zh) * 2018-12-25 2023-01-03 松六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的开闭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87414A1 (ja) 2010-08-05
KR101233874B1 (ko) 2013-02-15
JP2010174506A (ja) 2010-08-12
EP2392757A4 (en) 2014-11-05
JP5368813B2 (ja) 2013-12-18
EP2392757A1 (en) 2011-12-07
KR20100088070A (ko) 2010-08-06
CN102301082B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1082A (zh) 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
CN102187043B (zh) 可动体的辅助机构
CN101305150A (zh) 引入机构
CN111891541B (zh) 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存放装置
CN102203368A (zh) 可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
CN102317561B (zh) 移动体的移动装置
CN101096115B (zh) 台式圆盘锯床
WO2020155467A1 (zh) 一种充电模组
CN106652185B (zh) 一种硬币回收钱箱
DE2935817C2 (de) Verkaufsautomat
CN103797203A (zh) 闩锁装置
CN202055650U (zh) 插芯锁
CN103314172A (zh) 可动体的辅助机构
JP4073516B2 (ja) 弾球遊技機
KR101627918B1 (ko) 금고 도어의 잠금 장치
CN103314173A (zh) 可动体的往动机构
JPH01233596A (ja) コイン作動ロックユニット及びコイン保持機構
KR101226737B1 (ko) 현금자동지급기용 부스
JP3666360B2 (ja) コイン処理装置
CN214763064U (zh) 一种消防栓箱安装结构
JP4691469B2 (ja) ラッチ装置
JP4604935B2 (ja) コイン処理機用試験装置
EP0603937B1 (de) Aufzeichnungs- und/oder Wiedergabegerät, in das eine Magnetbandkassette einsetzbar ist
JPH09198558A (ja) 回収装置
JPH0822573A (ja) 自動販売機のカップ機構引出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