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4565B - 拉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4565B
CN104234565B CN201410111209.5A CN201410111209A CN104234565B CN 104234565 B CN104234565 B CN 104234565B CN 201410111209 A CN201410111209 A CN 201410111209A CN 104234565 B CN104234565 B CN 104234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main body
pulling device
axle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12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4565A (zh
Inventor
柏熊彰
柏熊一彰
长谷川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gatsune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gatsune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684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5148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gatsune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gatsune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34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4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4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45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拽装置,其既能缓和承接部轴与臂槽冲撞时的冲击又能确保臂槽壁部与承接部轴的卡挂度。该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1的承接部8和被安装于推门2的拉拽装置主体3;拉拽装置主体3具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8的臂5、和弹性件,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臂5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当被拉出状态的臂5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臂5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在臂5形成有供承接部8的轴4嵌入的槽17。在被拉出状态的臂5的承接部8的轴4所冲撞的部位设置降低承接部8的轴4冲撞时的冲击音的缓冲体52。

Description

拉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使得建筑物或家具的推门(含推窗,以下皆同)的闭动作和/或开动作变得容易的方式给推门施加拉拽力的拉拽装置。
背景技术
给建筑物或家具的推门施加拉拽力的拉拽装置业已被知晓(参见专利文献1)。典型的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一方的承接部、和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另一方的拉拽装置主体。在拉拽装置主体设置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的臂、和弹性件;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臂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当被拉出状态的臂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臂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
当关闭推门时,被拉出状态的臂一同承接部卡合(即承接部的轴嵌入臂的槽或者臂的轴嵌入承接部的槽),被拉出状态的臂就向拉入方向旋转。当臂旋转到给定角度时,弹性件给臂施加的旋转力的方向切换,臂被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因此,臂自动地拉拽承接部,推门自动地关闭。
本申请人作为这种拉拽装置提出过下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23所示,该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101的承接部108、和被安装于推门102的拉拽装置主体103。在拉拽装置主体103设置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108的臂105。如图24(a)的臂105的俯视图所示,在臂105形成有供承接部108的轴104嵌入的槽107。当关闭门扇时,如图24(a)所示,承接部108的轴104同被拉出状态的臂105的槽107的壁部105a冲撞,臂105向拉入方向旋转。如图24(b)所示,当臂105向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弹性件给臂105施加的旋转力的方向切换,臂105自动地拉拽承接部108的轴104。若使用本申请人提出的这种拉拽装置,推门102就自动且缓慢地关闭,故能使得推门102的动作生发出高级感。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72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外观设计专利第13890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当关闭推门102时,承接部108的轴104同被拉出状态的臂105的槽107的壁部105a冲撞。这时就会产生冲撞音,接过本来应有的高级感就完全失去了。为了降低冲撞音,如图24(a)所示,在承接部108的轴104套上橡胶制O型圈110,以缓和臂105的槽107的壁部105a同承接部108的轴104冲撞时的冲击。
但是,就承接部108的轴104套上了橡胶制O型圈110的拉拽装置而言,每重复一次开闭时O型圈110就一边沿臂105的槽107的壁部105a滑动一边移动,故存在O型圈110容易磨损的问题。为了减少O型圈110磨损,在本申请人提出的拉拽装置中,下了一番功夫,也即使臂105的槽107的左右壁部105a、105b的高度不同。即,如图25(b)所示,臂105的槽107的左右一对壁部105a、105b当中,壁部105b的高度设得比壁部105a的高度低。当打开推门102时,承接部108的轴104沿壁部105b移动(参见图24(b))。通过将壁部105b的高度低设,能做到不让壁部105b和O型圈110接触,能减轻O型圈110磨损。但是,若将壁部105b的高度低设,则又产生不能充分确保壁部105b和承接部108的轴104卡挂度这一新问题。
对此,本发明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缓和承接部轴与臂槽冲撞时的冲击又能确保臂槽壁部与承接部轴卡挂度的拉拽装置。
解决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一方的承接部、和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另一方的拉拽装置主体;上述拉拽装置主体具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的臂、和弹性件;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当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上述臂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其特征在于,上述臂具有供上述承接部的轴嵌入的槽,在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的上述承接部的轴所冲撞的部位设置降低上述承接部的轴冲撞时的冲击音的缓冲体。
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体在上述臂的槽的长度方向长,以使得上述臂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上述给定角度期间上述缓冲体与上述承接部的轴相接。
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绕垂直轴旋转的上述臂的槽具有相面对的一对壁部,上述缓冲体被配置于上述臂的上述槽的一方壁部的垂直方向的端部。
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是根据第3技术方案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体具备嵌入上述臂所开设孔的脚部、和搭载于上述臂的主体部;上述主体部从上述臂的上述槽的上述一方壁部朝向另一方壁部突出。
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至4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臂具备金属制臂主体、和覆盖上述臂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且使上述缓冲体露出的树脂制臂罩。
本发明第6技术方案是根据第5技术方案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臂主体具有供上述承接部的上述轴嵌入的槽主体,上述臂罩覆盖上述臂主体的上述槽主体的相面对的一对壁部。
本发明第7技术方案是根据第5或第6技术方案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体具备嵌入上述臂主体所开设孔的脚部、和搭载于上述臂主体的主体部;上述缓冲体的上述主体部被夹在上述臂主体与上述臂罩之间。
本发明第8技术方案是一种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一方的承接部、和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另一方的拉拽装置主体;上述拉拽装置主体具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的臂、和弹性件;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当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上述臂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其特征在于,上述承接部具有供上述臂的轴嵌入的槽,在上述承接部的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的轴所冲撞的部位设置降低上述臂的轴冲撞时的冲击音的缓冲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由于在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的上述承接部的轴所冲撞的部位设置缓冲体,所以能降低承接部的轴冲撞时的冲击音。而且,由于缓冲体被设置于臂槽,所以能确保臂槽壁部与承接部轴的卡挂度。
根据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由于被拉出状态的臂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期间承接部的轴与缓冲体相接,所以能进一步降低冲击音。而且,让拉入状态的臂在拉出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弹性件施加给臂的旋转力的方向切换,臂被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故承接部的轴与臂槽的一方壁部(被拉出状态的臂槽的承接部轴所冲撞一侧的壁部)相接。那么通过加长缓冲体的臂槽方向长度,也能降低此时的冲击音。
根据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由于缓冲体被配置于臂槽的一方壁部的垂直方向的端部,所以缓冲体安装变得容易。由于缓冲体变得与朝向垂直方向的承接部轴的根部附近接近了,所以也能降低作用于承接部轴的力矩负荷。
根据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通过把缓冲体脚部嵌入臂所开设的孔,能将缓冲体定位于臂。而且,由于臂的板部从臂槽的一方壁部朝向另一方壁部突出,所以承接部的轴不是与臂槽的一方壁部而是先与缓冲体冲撞。
根据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由于臂具备金属制臂主体,即便因开闭沉重的推门而使得弹性件弹力变大也能确保臂有必要的强度。而且,由于树脂制臂罩覆盖金属制臂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所以能防止臂与承接部轴金属接触而遭磨损。
根据本发明第6技术方案,由于臂罩覆盖臂主体的槽主体的相面对的一对壁部,所以无论被拉出状态的臂朝拉入方向旋转时还是拉入状态的臂朝拉出方向旋转时,都能防止臂与承接部轴金属接触。
根据本发明第7技术方案,通过把缓冲体脚部嵌入臂主体所开设的孔,将缓冲体定位于臂主体。而且,通过把缓冲体的主体部夹在臂主体与臂罩之间,能能将缓冲体固定于臂主体。
根据本发明第8技术方案,由于在承接部的被拉出状态的臂的轴所冲撞的部位设置缓冲体,所以能降低臂轴冲撞时的冲击音。而且,由于缓冲体被设置于承接部的槽,所以能确保承接部槽壁部与臂轴的卡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埋入推门的拉拽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安装于框的承座的立体图。
图4是拉拽装置主体的水平剖视图。
图5是拉拽装置主体动作图(其中图5(a)给出臂拉入状态,图5(b)给出臂向被拉出方向旋转后的状态,图5(c)给出臂被拉出状态)。
图6表示承座详图(其中图6(a)给出承座俯视图,图6(b)给出侧视图,图6(c)给出垂直剖视图)。
图7是拉拽装置主体的臂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拉拽装置主体的臂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拉拽装置主体的臂的详图(其中图9(a)给出图9(c)的a—a线剖视图,图9(b)给出臂的俯视图,图9(c)给出臂的侧视图,图9(d)给出图9(b)的d—d线剖视图)。
图10是缓冲体详图(其中图10(a)给出俯视图,图10(b)给出主视图,图10(c)给出侧视图)。
图11是挡件详图(其中图11(a)给出俯视图,图11(b)给出主视图,图11(c)给出侧视图)。
图12表示拉拽装置主体的臂安装了缓冲体和挡件的状态之图(其中图12(a)给出拉拽装置主体的俯视图,图12(b)给出图12(a)的b-b线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承座的承座轴嵌入了臂槽的状态的拉拽装置主体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关闭推门时臂动作的臂的俯视图(其中图14(a)给出承座轴与被拉出状态的臂冲撞的状态,图14(b)给出臂在拉入方向旋转了给定角度后的状态)。
图1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承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拉拽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主体的臂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体的立体图。
图21是示意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臂之图(其中图21(a)给出臂的俯视图,图21(b)给出图21(a)的b-b线剖视图,图21(c)给出图21(a)的c-c线剖视图)。
图22是示意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关闭推门时臂的动作之俯视图(其中图22(a)给出承座轴与被拉出状态的臂冲突的状态,图22(b)给出臂在拉入方向旋转了给定角度后的状态)。
图23是已有拉拽装置的立体图。
图24是已有拉拽装置主体的臂的俯视图(其中图24(a)给出承座轴与被拉出状态的臂冲突的状态,图24(b)给出臂在拉入方向旋转了给定角度后的状态)。
图25是表示已有拉拽装置主体之图(其中图25(a)给出侧视图,图25(b)给出图25(a)的b-b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是一种使推门的关闭动作变得容易的装置,具备作为被安装于框1的承接部的承座8、和被安装于推门2的拉拽装置主体3。拉拽装置主体3具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作为承座8之轴的承座轴4的臂5。
如图2所示,拉拽装置主体3被埋入推门2的上部,被形成为在推门2横宽方向细长的正方体形状。在推门2上部加工有与拉拽装置主体3形状吻合的四边形凹槽2a。把拉拽装置主体3插入凹槽2a,用螺钉6把拉拽装置主体3固定于推门2。在拉拽装置主体3设置臂5,其可绕垂直轴5g旋转。在臂5形成承接承座轴4的槽17。当臂5拉拽承座轴4时,承座轴4就维持着嵌入槽17状态而沿槽17滑动(参见图1)。
如图3所示,承座8被安装于框1的上部框1a的下面。承座轴4被支撑于承座主体7。承座轴4和承座主体7构成承座8。在上部框1a加工有凹槽9,凹槽9具有与承座主体7的形状吻合的两段深度,截面呈四边形。承座8用螺钉10固定于凹槽9的中央。这样,就能调整承座轴4的三维位置(横宽方向(左右方向)的位置、上下方向的位置、纵深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
拉拽装置主体3的结构如下。如图4即拉拽装置主体3的水平剖视图所示,拉拽装置主体3具备箱体11、组装于箱体11的臂座12、可旋转地被支撑于臂座12的臂5、给臂5施加被拉出方向及被拉入方向的旋转力(扭矩)的滑动曲柄机构21、和使得臂5被缓慢地拉入的缓冲机构22。
滑动曲柄机构21具备第1连杆13、滑体14、螺旋弹簧15和弹簧座16。第1连杆13的一端部被联接在臂5的相对臂5的旋转轴偏心的位置,第1连杆13的另一端部则被联接于滑体14。滑体14被可沿一方向滑动地支撑于箱体11。作为弹性件的螺旋弹簧15介于滑体14和弹簧座16之间,给滑体14施加附加力。
缓冲机构22具备滑块31、缓冲器32、缓冲器座34和缓冲器调整轴33。在滑块31形成有供臂5的缓冲器轴5e通过的长孔31a。滑块31被可沿一方向滑动地支撑于箱体11。当臂5旋转时,滑块31沿一方向滑动。缓冲器32介于滑块31和缓冲器座34之间。缓冲器32采用顶杆32b相对主体部32a作行程运动的伸缩式缓冲器。当臂5向被拉入方向旋转时,缓冲器32压缩,产生缓冲力。因此,即便臂5要早早地向被拉入方向旋转,缓冲器32也会让臂5缓慢地旋转。在箱体11结合缓冲器座34。在缓冲器座34组装用于调整缓冲器32强度的缓冲器调整轴33。通过使缓冲器调整轴33旋转,缓冲器32的主体部32a的位置就被调整。
拉拽装置主体3的动作如下。臂5从图5(c)所示被拉出状态旋转到图5(a)所示拉入状态。在图5(c)所示被拉出状态,滑动曲柄机构21给臂5进一步施加被拉出方向的旋转力(扭矩)。因此臂5的被拉出状态被保持。当承座轴4抵碰被拉出状态的臂5时,如图5(b)所示臂5向拉入方向旋转。当臂5进一步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而超过滑动曲柄机构21的变异点时,滑动曲柄机构21给臂5施加拉入方向的扭矩。据此,臂5自动地旋转到图5(a)所示拉入状态。在拉入状态,滑动曲柄机构21进一步给臂5施加拉入方向的扭矩。因此臂5的拉入状态被维持。
承座8的结构如下。图6给出承座8的详图。图6(a)给出承座8的俯视图,图6(b)给出侧视图,图6(c)给出垂直剖视图。承座8具备承座轴4、和支撑承座轴4的承座主体7。承座轴4能调整其横宽方向(图6(a)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上下方向的位置和纵深方向(图6(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如图6(c)所示,承座轴4靠螺旋弹簧41以突出来的状态被嵌套式嵌入轴支撑体42。在轴支撑体42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42a,轴支撑体42通过螺纹与承座主体7的调整体45结合。通过使轴支撑体42旋转就能调整承座轴4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之所以让螺旋弹簧41介于承座轴4和轴支撑体42之间,是为了即便因外人捣乱等而使得被拉出状态的臂5变成了拉入状态,也要做到承座轴4嵌入臂5的槽17。当关闭臂5变成了拉入状态的推门2时,承座轴4通过臂5的槽17外侧的倾斜面51(参见图1)而嵌入臂5的槽17。当承座轴4通过倾斜面51时,承座轴4压缩螺旋弹簧41而缩入。其后承座轴4靠螺旋弹簧41的弹力突出,嵌入臂5的槽17。在轴支撑体42铆接固定有纠正伸缩运动的螺旋弹簧41的偏斜的导向轴49。
如图6(c)所示,承座主体7具备螺接了轴支撑体42的调整体45、和介于纵深方向固定螺钉47被结合于调整体45的座板46。在调整体45和座板46的接触面形成有刻面50(连续的凹凸(参见图6(a)))。只要松缓纵深方向固定螺钉47就能调整承座轴4的纵深方向的位置。调整后,只要紧固纵深方向固定螺钉47,承座轴4就被在纵深方向固定。
如图3所示,承座主体7被插入框1的凹槽9。凹槽9横宽方向上的长度要比承座主体7横宽方向上的长度长。在承座主体7形成供螺钉10通过的长孔7a。通过松缓螺钉10而让承座主体7沿横宽方向滑动,就能在横宽方向调整承座轴4的位置。调整后,紧固螺钉10,承座轴4就被横宽方向固定。
描述下被安装于拉拽装置主体3的臂5的缓冲体52。如图1所示,在臂5的表面形成有供承座8的承座轴4嵌入的槽17。槽17具备相面对的一对壁部5a、5b、和将一对壁部5a、5b的下端连接起来的底部5f。当关闭推门2时,承座轴4沿点划线所示轨迹L相对地与臂5接近,与臂5的槽17的一方壁部5a冲撞。在臂5的槽17的一方壁部5a的承座轴4所冲撞部位设置缓冲体52。
如图7所示,缓冲体52介于挡件53可自由拆装地安装于臂5的一方壁部5a的上端部(换言之是垂直方向的端部)。如图8即改变了观察方向的臂5的分解立体图所示,缓冲体52具备嵌入臂5表面所开设的孔5d的脚部52b、和作为搭载于臂5表面的主体部的板部52a。挡件53具备搭载于缓冲体52表面的板部53a、和从板部53a朝向臂5突出的一对钩体53b。钩体53b与形成于臂5的孔5d底的卡合部5d1卡合(参见图12)。缓冲体52被夹在臂5和挡件53之间。
图9给出臂5详图。如图9(a)所示,臂5的槽17的相面对的一对壁部5a、5b的表面相互平行。一对壁部5a、5b表面之间的宽度比承座轴4直径略宽。在一方壁部5a开设多个截面为四边形的孔5d。而且还如图9(b)所示,在一方壁部5a形成与缓冲体52的板部52a及挡件53的板部53a形状吻合的豁口5c(参见图8)。如图9(d)所示,一方壁部5a的高度和另一方壁部5b的高度大致相等。在另一方壁部5b形成倾斜面51。形成倾斜面51的理由如上述。
图10给出缓冲体52详图。如图10(a)所示,缓冲体52的板部52a形成为端部带圆角的长方形。板部52a长边长度是这样确定的:臂5从被拉出状态(参见图14(a))旋转到给定角度(参见图14(b))期间板部52a与承座轴4相接。缓冲体52的板部52a嵌入臂5所形成的豁口5c(参见图8)。在缓冲体52的板部52a形成让挡件53的一对钩体53b通过的一对豁口52a2。如图10(b)所示,从缓冲体52的板部52a的下面突出来多个嵌入臂5的多个孔5d的脚部52b。缓冲体52是合成橡胶(弹性体)制,刚性比树脂制臂5以及树脂制挡件53低。
图11给出挡件53详图。挡件53的板部53a,与缓冲体52的板部52a大致相同,形成为端部带圆角的长方形。从挡件53的板部53a突出来一对钩体53b。
图12给出在拉拽装置主体3的臂5安装了缓冲体52和挡件53的状态。通过把缓冲体52的脚部52b嵌入臂5的孔5d,缓冲体52就在水平面内被固定于臂5。于是,通过把挡件53安装于臂5,把缓冲体52夹在臂5与挡件53之间,缓冲体52就在垂直方向被固定于臂5。
图13给出承座轴4嵌入于臂5的槽17的状态。承座轴4被夹在臂5的槽17的一方壁部5a与另一方壁部5b之间。由于承座轴4的外周没有被套O型圈,所以能把槽17宽做得比图25(b)所示已有的臂105的槽107的宽度窄。由于槽17宽变窄,所以另一方壁部5b的倾斜面51的倾斜角度也变缓。缓冲体52的端部52a1从一方壁部5a的壁面朝向另一方壁部5b突出,则比起一方壁部5a的壁面来,承座轴4要先与缓冲体52相接。
图14给出关闭推门2时臂5的动作。如图14(a)所示,当关闭推门2时,被拉出状态的臂5的槽17的一方壁部5a与承座轴4冲撞。由于在一方壁部5a的承座轴4所冲撞的部位设置有缓冲体52,所以能降低承座轴4冲撞时的冲击音。而且,由于一方壁部5a和另一方壁部5b的高度大致相同,没有必要如图25(b)所示的已有拉拽装置那样低设另一方壁部105b的高度,所以也能确保臂5的槽17的壁部5a、5b和承座轴4的卡挂度。进一步,由于缓冲体52被配置于臂5的槽17的一方壁部5a的垂直方向的端部,与朝向垂直方向的承座轴4的根部附近相接,所以能降低作用于承座轴4的力矩负荷(参见图13)。另外,如图14(a)所示,在臂5长度方向上,臂5的一方壁部5a比另一方壁部5b长,在一方壁部5a的承座轴4所冲撞的部位并不面对另一方壁部5b。但臂5的一方壁部5a的该部位也定义为臂5的槽17的一部分。
随着推门2关闭动作,臂5从图14(a)所示打开状态旋转到图14(b)所示给定角度(螺旋弹簧15给臂5施加的旋转力的方向切换的角度)。这期间,由于承座轴4一直与缓冲体52相接,所以能进一步降低冲击音。而且,相对于图24(a)所示那样,在承座轴104外套O型圈110的已有拉拽装置中承座轴104仅其O型圈110圆周方向上一部分与臂105的槽107的壁部105a接触,如图14(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中,承座轴4长距离地与缓冲体52接触。因此还不会出现缓冲体52的一部分集中磨损。
打开推门时,臂5显示出和上述相反的动作。即,臂5最初处于拉入状态,承座轴4嵌入臂5的槽17。当打开推门2时,承座轴4与臂5的另一方壁部5b相接,使臂5从拉入状态向拉出方向旋转。当臂5旋转到图14(b)所示给定角度时,螺旋弹簧15给臂5施加的旋转力的方向切换,臂5被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此时,臂5向被拉出方向旋转,则承座轴4就与臂5的一方壁部5a相接了。通过加长缓冲体52在臂5的槽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也能降低此时的冲击音,因为此时缓冲体52与承座轴4也相接。
图15给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1的拉拽装置主体61、和作为被安装于推门2的承接部的承座62。如图16所示,在拉拽装置主体61设置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座62的臂65。还在拉拽装置主体61设置作为弹性件的螺旋弹簧(省略图示),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臂65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在被拉出状态的臂65向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臂65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拉拽装置主体61用外罩69罩住。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中,在臂65设置轴66,以取代在臂65形成槽。如图17所示,在承座62形成供臂65的轴66嵌入的槽67。在承座62的槽67的与被拉出状态的臂65的轴66冲撞的部位设置有缓冲体68。通过设置缓冲体68,能缓和臂65的轴66与承座62的槽67的壁部冲撞时的冲击音。而且,由于缓冲体68被设置在承座62的槽67,所以也能确保承座62的槽67的壁部和臂65的轴66的卡挂度。
图18给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拉拽装置主体79。第三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主体79用于给重量大的推门施加拉拽力。给重量大的推门施加拉拽力时,既要加大用于给臂75施加拉拽力的螺旋弹簧的弹力,也要加大制动臂75旋转的缓冲器的制动力。为此也要提高臂75的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臂75的强度,臂主体76用金属制,臂主体76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树脂制外罩77。
第三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主体79也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一方,同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另一方的承座配合而给推门施加拉拽力。承座8的结构同第一的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承座8(参见图1)大致相同。拉拽装置主体79的臂75绕垂直轴75g旋转。在臂75形成有承接承座轴4的槽75a。
同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一样,在拉拽装置主体79内组装有滑动曲柄机构(包括作为弹性件的螺旋弹簧),该滑动曲柄机构给被拉出状态的臂75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还给被拉入状态的臂75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而且,在拉拽装置主体79内还组装有当臂75向拉入方向旋转时让臂75缓慢旋转的缓冲机构。滑动曲柄机构和缓冲机构的结构同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主体大致相同,不再赘述。
图19给出臂75的分解立体图。臂75具备金属制臂主体76、覆盖臂主体76的至少一部分且使缓冲体78露出的树脂制臂罩77、和同臂主体76一体旋转的树脂制臂轴80。臂主体76的材质譬如是ZDC(锌合金),臂罩77和臂轴80的材质譬如是POM(聚缩醛树脂)。在臂75设置降低承座轴4冲撞时冲击音的缓冲体78。缓冲体78的材质譬如是TPU(热可塑性聚氨酯树脂)。臂主体76的刚性最高,臂罩77和臂轴80的刚性比臂主体76的刚性低,缓冲体78的刚性最低。
垂直轴75g贯通臂主体76和臂轴80。垂直轴75g被固定于拉拽装置主体79的箱体。臂主体76和臂轴80绕垂直轴75g一体旋转。臂主体76和臂轴80通过第一和第二销81a、81b联接。第一销81a与给臂75施加旋转力的滑动曲柄机构的连杆联接。第二销81b与给旋转的臂75施加制动力的缓冲机构的滑块联接。
在金属制臂主体76形成有供承座轴4置入的槽主体76a。槽主体76a具有相面对的一对壁部76a1、76a2、底部76a3。槽主体76a在臂主体76长度方向上细长。槽主体76a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开放,以便承接承座轴4。在一方壁部76a1的上面开设有供缓冲体78的脚部78b嵌入的多个孔76b。在壁部76a1、76a2的上面形成有供臂罩77嵌入的U形凹豁76c。
金属制臂主体76的槽主体76a的壁部76a1、76a2和底部76a3用树脂制臂罩77覆盖。在臂罩77形成有与臂主体76的槽主体76a形状吻合的槽77a。臂罩77的槽77a相对应地具有一对壁部77a1、77a2和底部77b。槽77a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开放,以便承接承座轴4。臂罩77的槽77a构成臂75的槽75a(参见图18)。
在臂罩77的一方壁部77a1的上端部形成有使缓冲体78露出的缝77c。为了把臂罩77固定于臂主体76,在臂罩77的壁部77a1、77a2的下端形成嵌入臂主体76的凹部76d的弹性爪77d。通过利用弹性爪77d的弹性把弹性爪77d嵌入凹部76d,臂罩77就被固定于臂主体76。
缓冲体78被安装于臂主体76的槽主体76a的一方壁部76a1的上端部。如图20所示,缓冲体78具备嵌入臂主体76所开设孔76b的脚部78b、和搭载于臂主体76上面的主体部78a。图21给出在臂主体安装了缓冲体78和臂罩77的状态。如图21(b)的剖视图所示,通过把缓冲体78的脚部78b嵌入臂主体76的孔76b,缓冲体78就被定位于臂主体76。如图21(c)的剖视图所示,通过将臂罩77固定于臂主体76,把缓冲体78的主体部78a夹在臂罩77和臂主体76之间,缓冲体78就被固定于臂主体76。另外,如图21(b)的臂的剖视图所示,缓冲体78的主体部78a从臂罩77的槽77a的一方壁部77a1朝向另一方壁部77a2突出。这是为了让承座轴4抵碰臂罩77前抵碰缓冲体78。
图22给出关闭推门时臂75的动作。如图22(a)所示,当关闭推门时,承座轴4与被拉出状态的臂罩77的槽77a的一方壁部77a1冲撞。由于在一方壁部77a1的承座轴4所冲撞部位设置有缓冲体78,所以能降低承座轴4冲撞时的冲击音。随着推门关闭动作,臂75从图22(a)所示打开状态旋转到图22(b)所示变异点(螺旋弹簧给臂75施加的旋转力的方向切换的角度)。这期间,由于承座轴4一直与缓冲体78相接,所以能进一步降低冲击音。
当打开推门时,臂75显示出同上述相反的动作。臂75最初处于拉入状态,承座轴4嵌入臂罩77的槽77a。当打开推门时,承座轴4与臂罩77的另一方壁部77a2相接,臂75被迫从拉入状态向拉出方向旋转。当臂75旋转到图22(b)所示变异点时,螺旋弹簧给臂75施加的旋转力的方向切换,臂75被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此时,臂75向被拉出方向旋转,承座轴4与臂75的一方壁部77a1的缓冲体78相接。通过加长缓冲体78在臂75的槽77a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也能降低此时的冲击音。而且,通过用树脂制臂罩77覆盖金属制臂主体76的槽主体76a,无论是在被拉出状态的臂75向拉入方向旋转时还是拉入状态的臂75向拉出方向旋转时,都能防止臂主体76和承座轴4金属接触。
须指出的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体现的,在不变更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可以变更为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是在框安装承座而在推门安装拉拽装置主体的例子,但是也可在框安装拉拽装置主体而在推门安装承座。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是在拉拽装置主体的臂上面形成槽的例子,但是也可在臂下面形成槽。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是没在承座的承座轴外套O型圈的例子,但是也可为了进一步降低冲击音而在承座轴外套O型圈。另外也可做成让承座轴绕轴线旋转。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的是缓冲体介于挡件可自由拆装地安装于臂的例子,但是也可采用螺栓等安装手段将缓冲体安装于臂。虽然优选缓冲体可自由拆装地安装于臂而使得能更换磨损的缓冲体,但是也可将缓冲体固定于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了缓冲体形状之一例,而缓冲体的形状在不变更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可以变更为各种各样的形状。
虽然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树脂制臂罩覆盖了金属制臂主体的槽主体的一对壁部和底部,但是也可做成臂罩仅覆盖臂主体的槽主体的一对壁部,还可做成臂罩仅覆盖臂主体的槽主体的一方壁部(与设置有缓冲体的壁部相反一侧的壁部)。
标号说明
1…框
2…推门
3…拉拽装置主体
4…承座轴(轴)
5…臂
5a…一方壁部
5b…另一方壁部
17…槽
8…承座(承接部)
52…缓冲体
53…挡件
61…拉拽装置主体
62…承座(承接部)
65…臂
66…轴
67…槽
68…缓冲体
75…臂
76…臂主体(臂)
76a…槽主体
76b…臂主体的孔
76a1,76a2…一对壁部
77…臂罩(臂)
78…缓冲体
78a…主体部
78b…脚部

Claims (13)

1.一种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一方的承接部、和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另一方的拉拽装置主体;
上述拉拽装置主体具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的臂、和弹性件,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当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上述臂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
上述臂具有供上述承接部的轴嵌入的槽;
其特征在于,
在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的上述承接部的轴所冲撞的部位设置降低上述承接部的轴冲撞时的冲击音的缓冲体;
上述臂的上述承接部的轴所冲撞的部位中仅在上述承接部的轴的轴向的一部分设置上述缓冲体。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体在上述臂的槽的长度方向长,以使得上述臂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上述给定角度期间上述缓冲体与上述承接部的轴相接。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的槽具有相面对的一对壁部;
上述缓冲体被配置于绕垂直轴旋转的上述臂的上述槽的一方壁部的垂直方向的端部。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体具备嵌入上述臂所开设孔的脚部、和搭载于上述臂的主体部;
上述主体部从上述臂的上述槽的上述一方壁部朝向另一方壁部突出。
5.按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臂具备金属制臂主体、和覆盖上述臂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且使上述缓冲体露出的树脂制臂罩。
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臂具备金属制臂主体、和覆盖上述臂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且使上述缓冲体露出的树脂制臂罩。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主体具有供上述承接部的上述轴置入的槽主体;
上述臂罩覆盖上述臂主体的上述槽主体的相面对的一对壁部。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主体具有供上述承接部的上述轴置入的槽主体;
上述臂罩覆盖上述臂主体的上述槽主体的相面对的一对壁部。
9.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体具备嵌入上述臂主体所开设孔的脚部、和搭载于上述臂主体的主体部;
上述缓冲体的上述主体部被夹在上述臂主体与上述臂罩之间。
10.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体具备嵌入上述臂主体所开设孔的脚部、和搭载于上述臂主体的主体部;
上述缓冲体的上述主体部被夹在上述臂主体与上述臂罩之间。
11.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体具备嵌入上述臂主体所开设孔的脚部、和搭载于上述臂主体的主体部;
上述缓冲体的上述主体部被夹在上述臂主体与上述臂罩之间。
12.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体具备嵌入上述臂主体所开设孔的脚部、和搭载于上述臂主体的主体部;
上述缓冲体的上述主体部被夹在上述臂主体与上述臂罩之间。
13.一种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一方的承接部、和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另一方的拉拽装置主体;
上述拉拽装置主体具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的臂、和弹性件,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当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上述臂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
上述承接部具有供上述臂的轴嵌入的槽;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承接部的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的轴所冲撞的部位设置降低上述臂的轴冲撞时的冲击音的缓冲体;
上述承接部的上述臂的轴所冲撞的部位中仅在上述臂的轴的轴向的一部分设置上述缓冲体。
CN201410111209.5A 2013-06-12 2014-03-24 拉拽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345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3349 2013-06-12
JP2013-123349 2013-06-12
JP2013-268425 2013-12-26
JP2013268425A JP5851483B2 (ja) 2013-06-12 2013-12-26 引込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4565A CN104234565A (zh) 2014-12-24
CN104234565B true CN104234565B (zh) 2016-06-08

Family

ID=514474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469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08699U (zh) 2013-06-12 2014-03-24 拉拽装置
CN2014101112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34565B (zh) 2013-06-12 2014-03-24 拉拽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469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08699U (zh) 2013-06-12 2014-03-24 拉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380869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08699U (zh) * 2013-06-12 2014-09-03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拉拽装置
CN105756457A (zh) * 2016-04-06 2016-07-13 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平开门旋转阻尼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70352A (ja) * 2003-03-11 2004-09-30 Nakanishi Eng:Kk 扉の緩衝及びはね返り防止装置
JP2007120140A (ja) * 2005-10-28 2007-05-17 Murakoshi Mfg Corp 扉体閉止装置
CN101592004A (zh) * 2008-05-28 2009-12-02 株式会社村越精工 闭门装置及具备该闭门装置的门装置
JP2010174506A (ja) * 2009-01-29 2010-08-12 Nifco Inc 回動体の往動機構
CN102472068A (zh) * 2009-08-20 2012-05-23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门窗开闭装置
CN103080454A (zh) * 2010-11-16 2013-05-01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拉拽装置
CN203808699U (zh) * 2013-06-12 2014-09-03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拉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464U (ja) * 1982-07-13 1984-01-23 株式会社本田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ロツクの防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70352A (ja) * 2003-03-11 2004-09-30 Nakanishi Eng:Kk 扉の緩衝及びはね返り防止装置
JP2007120140A (ja) * 2005-10-28 2007-05-17 Murakoshi Mfg Corp 扉体閉止装置
CN101592004A (zh) * 2008-05-28 2009-12-02 株式会社村越精工 闭门装置及具备该闭门装置的门装置
JP2010174506A (ja) * 2009-01-29 2010-08-12 Nifco Inc 回動体の往動機構
CN102472068A (zh) * 2009-08-20 2012-05-23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门窗开闭装置
CN103080454A (zh) * 2010-11-16 2013-05-01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拉拽装置
CN203808699U (zh) * 2013-06-12 2014-09-03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拉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8699U (zh) 2014-09-03
CN104234565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4565B (zh) 拉拽装置
CN103042952B (zh) 车辆座椅
CN105916407B (zh) 腰部支撑系统
CN104358495A (zh) 静音吊轮移门系统
JP4313763B2 (ja) 引戸の引き込み装置
JP2006200301A (ja) 引戸の引き込み装置
CN203742347U (zh) 拉拽装置组件
CN106050042A (zh) 一种阻尼缓冲机构
CN206091699U (zh) 一种阻尼缓冲结构
CN106090004B (zh) 一种家具阻尼缓冲机构
CN108756567A (zh) 一种移门缓冲器
CN108060848A (zh) 一种家具回转开闭锁定结构
JP2009203651A (ja) 開き戸のソフトクローズ機構
CN208089073U (zh) 一种回转推拉开闭家具的限位机构
CN108756630A (zh) 一种省力家具回转推拉开闭定位机构
CN207228872U (zh) 一种可用于双向阻尼系统的阻尼器
CN108316797A (zh) 一种回转推拉开闭家具的限位机构
CN106043048B (zh) 一种中间穿线束的转臂结构
CN106088895B (zh) 一种阻尼缓冲结构
CN208486777U (zh) 一种省力家具回转推拉开闭定位机构
CN109267869A (zh) 一种埋入式铰链的装配结构
CN106193876B (zh) 家具阻尼装置的预定位机构
CN205117096U (zh) 一种淋浴间门结构
CN204970309U (zh) 抽屉滑轨的带电反弹结构
US20050081742A1 (en) Inner wall lining of the bellows of a connection between two hinge-linked vehicles or vehicle par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Assignee: Zhongshan Ming-men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Assignor: Sugatsune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11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ull-in device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3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