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4173A - 可动体的往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可动体的往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4173A
CN103314173A CN2012800056241A CN201280005624A CN103314173A CN 103314173 A CN103314173 A CN 103314173A CN 2012800056241 A CN2012800056241 A CN 2012800056241A CN 201280005624 A CN201280005624 A CN 201280005624A CN 103314173 A CN103314173 A CN 103314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ovable body
accepted
accepting
abut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56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京山卓史
斋藤考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14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1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6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lid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03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for slid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600/00Mounting or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ele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Y2600/40Mounting location; Visibility of the elements
    • E05Y2600/41Conceal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600/00Mounting or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ele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Y2600/40Mounting location; Visibility of the elements
    • E05Y2600/46Mounting location; Visibility of the elements in or on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20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 E05Y2800/23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of element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 E05Y2800/24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of element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springs and brak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1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05Y2900/13Type of wing
    • E05Y2900/132Doors

Landscapes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动体的往动机构,其具备:接受部件,其可移动地收纳于设置在可动体的主体内,并且与对可动体向规定位置的往动赋予制动力的制动单元以及使可动体往动至规定位置的辅助单元连接;以及被接受部件,其位于固定体,且在可动体的往动的过程中被上述接受部件捕捉而在上述主体内相对移动。接受部件具有相对于被接受部件的抵接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在该抵接部的前方以被接受部件碰撞该抵接部为契机进行移动,在其与该抵接部间从前后夹持被接受部件而进行上述捕捉。

Description

可动体的往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往动机构的改进,所述往动机构发挥如下功能:相对于朝向规定位置往动的可动体,在从其往动的中途到规定位置之间,赋予制动力或协助(辅助)其往动,或者进行该制动力的赋予和辅助的双方。
背景技术
往动机构具有如下装置:使拉门侧所具备的滑块在该拉门的规定的移动位置转动并卡定在固定于轨道的接受部件,通过连接于该滑块的驱动机构所蓄积的辅助力来辅助拉门的滑动动作(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在该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滑块整体进行上述转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021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使辅助这种可动体的往动等的机构尽可能地紧凑。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将可动体的往动机构做成如下的机构,其具备:
接受部件,其可移动地收纳于设置在可动体和可往动复动地支承该可动体的固定体的任一方的主体内,并且与对可动体向规定位置的往动赋予制动力的制动单元、使可动体往动至规定位置的辅助单元或者该制动单元和辅助单元连接;以及
被接受部件,其位于可动体和固定体的另一方,在可动体的往动的过程中,被上述接受部件捕捉,在上述主体内移动或者相对地移动,
接受部件具有:相对于被接受部件的抵接部;以及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在该抵接部的前方,以被接受部件碰撞该抵接部为契机进行移动,并在与该抵接部间从前后夹持被接受部件而进行上述捕捉。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通过形成接受部件的一部分的夹持部的上述移动来进行被接受部件的上述捕捉,所以与使接受部件的整体移动而进行该捕捉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确保接受部件的该移动的空间,其结果,能够使在该移动的方向的往动机构的必要尺寸尽可能地小。另外,用上述抵接部和夹持部从前后挟持被接受部件来捕捉该被接受部件,所以即使确保抵接部与夹持部之间的间隔很广也不妨碍该捕捉,因此,即使被接受部件和接受部件在可动体的移动方向的设置位置距离所期望的位置产生一定范围的偏差,该偏差也不会对往动机构的动作带来影响。另外,即使在与可动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只要是能够在抵接部与夹持部之间夹持被接受部件的范围,则在被接受部件以及接受部件的设置位置距所期望位置产生偏差的情况下该偏差也不会对往动机构的动作带来影响。
优选的方式之一是可进行如下组装:相对于上述抵接部侧,夹持部能以轴在与该抵接部间夹持被接受部件的夹持位置和不进行该夹持的非夹持位置之间转动。另外,此时,优选的方式之一是在夹持部相对于抵接部的转动组装的位置的前方具备滑动接触部,所述滑动接触部以维持位于夹持位置的夹持部的姿势的方式与主体的引导部滑动接触。另外,此时,优选的方式之一是在进行被接受部件的捕捉或释放的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能滑动移动地将接受部件收纳在主体内,并且在主体的引导部的前端的前方,具备位于前进位置的接受部件的夹持部的收容空间。
在上述夹持部的与抵接部相向的后侧部相反的前侧部具备辅助捕捉部,该辅助捕捉部在接受部件在未捕捉被接受部件的状态下向后退位置移动时(误动作状态),通过使可动体往动至规定位置,使被接受部件弹性变形而被接受,并且利用在该接受结束位置的弹性复原与其卡合。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上述误动作状态时,在使可动体往动至规定位置附近后,通过使该可动体复动,从而能够使接受部件复原至前进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该发明,能够将对可动体的往动进行辅助等的机构变得尽可能地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往动机构的使用例的拉门的上部的主要部分剖切正面构成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正面构成图。
图3是从图2中的拉门的上方观察表示构成往动机构的接受部件侧的构成的平面构成图。
图4是不剖切构成接受部件侧的主体地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正面构成图,所述接受部件侧构成往动机构。
图5是构成往动机构的接受部件侧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往动机构的使用例的拉门的上部的主要部分剖切正面构成图,拉门位于往动结束位置。
图7是放大表示图6的主要部分的正面构成图。
图8是表示构成往动机构的接受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构成往动机构的接受部件的分解立体图,表示与图8的上下及左右呈反对的状态下的各构成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9,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可动体M的往动机构发挥如下功能:相对于朝向规定位置往动的可动体M,从其往动的中途到规定位置间,赋予制动力或协助(辅助)其往动,或者进行该制动力的赋予和协助的双方。
上述可动体M是能够往动复动地支承于固定体S的物体,例如可举出拉门、吊门,折叠门等,只要是能往动复动地支承于固定体S的物体就不限定于这些。图示的例子中,表示将往动机构应用于拉门Ma的例子。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以如下方式组装于该固定体S:在设置于具备利用该拉门Ma可敞开地关闭的出入口Sa的固定体S的轨道部Sb收纳拉门Ma的上端部,沿着该轨道部Sb进行往动和复动。
图示的例子中,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在使往动时成为前部的前端与上述出入口Sa的门挡部Sc碰撞的规定位置,关闭该出入口Sa(图6)。并且,当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从不关闭上述出入口Sa的状态(图1),朝向上述规定位置被往动操作时,在该往动的过程中,构成往动机构的被接受部件1与构成往动机构的接受部件2的抵接部20抵接,利用往动机构的作用,直至上述规定位置。图示的例子中,在上述轨道部Sb的门挡部Sc侧,在与该门挡部Sc之间隔开间隔地设置上述被接受部件1。
图示的例子中,该被接受部件1构成为在轨道部Sb内将上端固定在呈槽状的轨道部Sb的槽底并下垂的轴状体。另一方面,在主体3内具备接受部件2,所述主体3收纳在从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的上端面朝向下方形成于该拉门Ma的凹部Mc中。该凹部Mc呈沿着拉门Ma的移动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连续的槽状,并在拉门Ma的前端Mb在前方敞开。图示的例子中,在拉门Ma的往动的中途,被接受部件1从拉门Ma的前端Mb侧进入该凹部Mc内,即主体3内,与位于该主体3内的接受部件2抵接。而且,通过该抵接,拉门Ma至规定位置受到往动机构的作用。
图示的例子中,能够在上述主体3内沿着拉门Ma的移动方向移动地收纳接受部件2,并且利用构成辅助单元4的弹簧40的作用力强制地进行向远离拉门Ma的前端Mb的方向的移动。另外,制动单元5的制动力对该接受部件2的远离拉门Ma的前端Mb的方向的移动发挥作用。
图示的例子中,对于接受部件2,第一,在主体3内,在拉门Ma的前端Mb侧克服上述弹簧40的作用地被保持而待机至与被接受部件1抵接(图1/以下将此时的接受部件2的位置称为前进位置。)第二,如果与被接受部件1抵接,则解除该保持而捕捉被接受部件1,通过该弹簧40的作用在远离拉门Ma的前端Mb的方向强制地相对移动至规定的后退位置(图6)。由此,在图示的例子中,如果对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进行往动操作,则从被接受部件1与接受部件2抵接的位置,通过之前如上述那样进行动作的接受部件2,辅助拉门Ma的往动而使其自行至其前端Mb与门挡部Sc碰撞的规定位置。而且,上述拉门Ma的上述自行是使制动单元5的制动力发挥作用而缓慢地进行,拉门Ma不会发出大的声音,或者不会因与门挡部Sc碰撞时的反作用力而回到打开方向。
当这样对往动至规定位置的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进行复动操作时,捕捉被接受部件1的接受部件2克服上述弹簧40的作用,即蓄积到弹簧40,并且,在主体3内向拉门Ma的前端Mb侧相对移动,当到达上述前进位置时再次保持到主体3,同时释放被接受部件1。而且,通过该释放,允许拉门Ma复动到的所希望的位置。
另外,与图示的例子不同,即使将被接受部件1安装到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侧,固定体S侧具备内置有接受部件2的主体3,也能够从其中途协助上述可动体M的往动等。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上述往动机构在关闭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时对该拉门Ma发挥作用,但也能够以打开上述拉门Ma时作用于该拉门Ma的方式加以利用。
具体而言,主体3呈具备容纳于上述凹部Mc内的宽度和长度的细长的箱体状。主体3被分为上部室30和下部室31。上部室30沿主体3的长度方向在上方开放,并在位于拉门Ma的前端Mb侧的前端在前方开放。上述接受部件2在该上部室30内在上述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移动。该上部室30具备沿主体3的长度方向的一对壁部301、301和成为与下部室31的隔壁的底部302。在底部302形成沿主体3的长度方向的狭缝303,介由该狭缝303,上部室30与下部室31连通。
接受部件2具有:相对于被接受部件1的抵接部20;以及夹持部21,所述夹持部21在该抵接部20的前方以被接受部件1碰撞该抵接部20为契机而移动,在与该抵接部20之间从前后夹持被接受部件1而形成上述捕捉。
另外,接受部件2具备:可在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地支承上述抵接部20的基体22;可在上下方向滑动移动地组装于该基体22的挡块23;以及经常将上述抵接部20从基体22朝向拉门Ma的前端Mb侧,即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向加力的弹簧24。基体22呈前端开放的箱状,所述基体22从后端侧接受从前方在内部沿前后方向长地构成的抵接部20。挡块23在上述基体22内可上下移动地收纳在抵接部20内且将其下端从基体22的下部突出。
另外,挡块23和抵接部20,通过销25连接,所述销25与形成在沿基体22的前后方向的侧部的纵向导向槽221连通、并且与形成在抵接部2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凸轮槽201连通。凸轮槽201的后端201a与导向槽221的下端221a为相同水平,另一方面,凸轮槽201的前端201b与导向槽221的上端221b为相同水平。在利用上述弹簧24的作用,抵接部20全面前进的状态下,销25位于凸轮槽201的后端201a,定位在导向槽221的下端221a,挡块23从基体22的下部向下方突出,另一方面,当抵接部20克服上述弹簧24的作用而后退时,销25被凸轮槽201导向而移动至导向槽221的上端221b,由此,挡块23被导入基体22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夹持部21如下进行组装:可相对于抵接部20,以轴211在与该抵接部20间夹持被接受部件1的夹持位置(图7)和不夹持被接受部件1的非夹持位置(图2)之间转动。
夹持部21具备:在上述夹持位置使后面212a与抵接部20的前端202相向的主部212;从该主部212的下部向后方突出的一对臂部213、213;以及形成于主部212的前面212b侧的后述辅助捕捉部214。夹持部21相对于抵接部20以下述方式组合:在上述一对臂部213、213之间形成间隔,在该一对臂部213、213之间收纳抵接部20的前端202的下部,并且上述轴211穿过设置于该臂部213与该前端202的下部的轴孔203、213a。
在接受部件2的前进位置,夹持部21为其下部侧进入形成在主体3的后述收容空间33的姿势,在夹持部21的上部上形成使被接受部件1通过的间隔(图2/夹持部21位于非夹持位置的状态)。另外,在该接受部件2的前进位置,如上述那样突出的挡块23的下端侧进入形成于上部室30的底部302的凹部304(图2)。通过使该挡块23进入凹部304,从而在前进位置保持接受部件2。
在图示的例子中,辅助单元4由收纳于主体3的下部室31内的拉力螺旋弹簧40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通过形成于上部室30的底部302的上述狭缝303而进入下部室31内的接受部件2的基体22的一部分222,固定安装上述弹簧40的弹簧前端401,并且将上述弹簧40的弹簧后端402固定安装在主体3的下部室31的后端侧,同时接受部件2位于前进位置时,上述弹簧40进一步被拉伸(图1)。
在图示的例子中,由活塞阻尼器50构成,活塞阻尼器50具备气缸51、活塞52及活塞杆53,以对该活塞52的移动或者相对移动作用制动力的方式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对于上述活塞阻尼器50,在主体3的上部室30的接受部件2和该上部室30的后端之间,将活塞杆53侧作为前侧,将该活塞杆53的突出端固定于接受部件2的基体22,并且,将气缸51固定收纳在主体3侧而收纳。而且,在接受部件2位于前进位置时,活塞杆53进一步从气缸51内突出(图1)。
当使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往动时,在其中途,被接受部件1从拉门Ma的前端Mb进入主体3内,在接受部件2位于前进位置的状态下,在位于非夹持位置的夹持部21上通过,并与上述抵接部20的前端202碰撞。与被接受部件1碰撞的接受部件2克服上述弹簧24的作用而后退,当发生该后退时,夹持部21朝向夹持位置转动,被接受部件1被夹持在抵接部20与夹持部21之间而被接受部件2捕捉。另外,当抵接部20这样后退时,挡块23被导入到基体22内而解除接受部件2的上述保持。由此,利用上述弹簧40的推压使接受部件2在远离拉门Ma的前端Mb的方向相对移动,该接受部件2捕捉固定体S所具备的被接受部件1,所以拉门Ma自行往动至其前端Mb碰撞门挡部Sc的位置(图1至图6)。当从该状态使拉门Ma复动时,接受部件2在主体3内在与拉门Ma往动时相反的方向相对移动,当移动至上述前进位置时,挡块23进入上述凹部304以及抵接部20利用上述弹簧24的前进被允许,并且夹持部21由被接受部件1挤压而转动至上述非夹持位置,被接受部件1被释放。
在该实施方式的可动体M的往动机构中,由于被接受部件1的上述捕捉通过形成接受部件2的一部分的夹持部21的上述移动而进行,所以与使接受部件2的整体移动来进行该捕捉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确保接受部件2的该移动的空间,其结果,能够使该移动的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上下方向)的往动机构的必要尺寸尽可能地小。另外,用上述抵接部20和夹持部21从前后夹持被接受部件1来捕捉该被接受部件1,所以即使确保抵接部20与夹持部21间的间隔很广,也不会妨碍该捕捉,因此,即使在可动体M的移动方向的被接受部件1以及接受部件2的设置位置距离所期望位置产生一定范围的偏差的情况下,该偏差也不会对往动机构的动作带来影响。另外,在与可动体M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只要是在抵接部20与夹持部21之间能够夹持被接受部件1的范围,即使在则被接受部件1以及接受部件2的设置位置距离所期望位置产生偏差的情况下,该偏差也不会对往动机构的动作带来影响。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夹持部21相对于抵接部20的转动组装位置的前方具备滑动接触部215,所述滑接部215以维持位于夹持位置的夹持部21的姿势与主体3的引导部32滑动接触。另外,在上述主体3的引导部32的前端的前方,具备位于前进位置的接受部件2的夹持部21的收容空间33。
在图示的例子中,主体3的上部室30的底部302在上述凹部304的前方,在位于前进位置的接受部件2的抵接部20的前端202所处的位置结束(图2)。由此,在上述底部302的结束位置和主体3的前端之间形成上述收容空间33。
另外,在夹持部21的主部212的上部形成被主体3的上部室30的壁部301的上缘引导的凸部212c。主体3的上部室30的壁部301在上述收容空间33的正上方位置向下方进行割削,在夹持部21位于非夹持位置的状态下,上述凸部212c位于该割削部位305(图4、图5)。
当接受部件2从前进位置朝向后退位置如上述那样相对移动时,凸部212从上述割削部位305脱落,并在主体3的上部室30的壁部301的上缘滑动接触,并且夹持部21的臂部213的下部与上部室30的底部302滑动接触,从而夹持部21使臂部213沿底部302,且使主部212的后面212a转动到与抵接部20的前端202相向的上述夹持位置,保持其姿势。即,在图示的例子中,上部室30的壁部301的上缘以及底部302作为上述引导部32发挥功能,夹持部21的凸部212c以及臂部213的下部作为上述滑动接触部215发挥功能。上述引导部32可以是上部室30的壁部301的上缘以及底部302中的任一方,此时滑动接触部215也为与其对应的夹持部21的凸部212c以及臂部213的下部中的任一方。
当使往动至规定位置的可动体M复动而使接受部件2到达上述前进位置时,挡块23进入上述凹部304与抵接部20的利用上述弹簧24的前进被允许,并且夹持部21由被接受部件1按压而再次进入收容空间33并转动到上述非夹持位置转动,从而释放被接受部件1。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夹持部21的与抵接部20相向的后侧部即上述主部212的与后面212a侧相反的前侧部即上述主部212的前面212b侧具备辅助捕捉部214,该辅助捕捉部214当接受部件2在不捕捉被接受部件1的状态下移动至后退位置时(误动作状态),通过使可动体M往动至规定位置,从而使被接受部件1弹性变形而接受,并且在该接受结束位置利用弹性复原与其卡合。
在图示的例子中,上述辅助捕捉部214由从夹持部21向前方突出的一对弹性片214a、214a构成。在上述一对的弹性片214a、214a之间,在与可动体M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间隔,并且在一对弹性片214a、214a的内面部,分别在与主部212的前面212b之间隔开收纳被接受部件1的间隔地形成伸出部214b。而且,一对弹性片214a、214a的该伸出部214b间的间隔比被接受部件1的粗细稍小。由此在该实施方式中,产生上述误动作状态时,通过使可动体M往动至规定位置附近,从而利用该一对弹性片214a、214a的弯曲而允许被接受部件1向比一对的弹性片214a、214a的伸出部214b靠后方的导入,通过该导入,被接受部件1被辅助捕捉部214捕捉,然后通过使可动体M复动,能够使接受部件2复原至前进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主体3的上部室30的壁部301在位于后退位置的接受部件2的弹性片214a所处的位置被割削,能够利用该割削位置306进行上述的辅助捕捉部214的弯曲。
在此引用了2011年1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06972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附图及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而引入。

Claims (5)

1.一种可动体的往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
接受部件,其可移动地收纳于设置在可动体和可往动复动地支承该可动体的固定体的任一方的主体内,并且与对可动体向规定位置的往动赋予制动力的制动单元、使可动体往动至规定位置的辅助单元或者该制动单元和辅助单元连接;以及
被接受部件,其位于可动体和固定体的另一方,在可动体的往动的过程中,被上述接受部件捕捉,在上述主体内移动或者相对地移动,
接受部件具有:相对于被接受部件的抵接部;以及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在该抵接部的前方,以被接受部件碰撞该抵接部为契机进行移动,在与该抵接部间从前后夹持被接受部件而进行上述捕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体的往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以下述方式组合:相对于抵接部侧,夹持部以轴可沿在与该抵接部间夹持被接受部件的夹持位置和不夹持该被接受部件的非夹持位置之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体的往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夹持部相对于抵接部的转动组装位置的前方具备滑动接触部,该滑动接触部以维持位于夹持位置的夹持部的姿势的方式与主体的引导部滑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体的往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接受部件可在进行被接受部件的捕捉或者释放的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地收纳于主体内,并且,
在主体的引导部的前端的前方具备位于前进位置的接受部件的夹持部的收容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体的往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接受部件可在进行被接受部件的捕捉或者释放的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地收纳于主体内,并且,
在夹持部的与相向于抵接部的后侧部相反的前侧部具备辅助捕捉部,该辅助捕捉部在接受部件在未捕捉被接受部件的状态下向后退位置移动时,通过使可动体往动至规定位置,从而使被接受部件弹性变形而接受,并且利用在该接受结束位置的弹性复原而与之配合。
CN2012800056241A 2011-01-17 2012-01-10 可动体的往动机构 Pending CN1033141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6972A JP5743563B2 (ja) 2011-01-17 2011-01-17 可動体の往動機構
JP2011-006972 2011-01-17
PCT/JP2012/050289 WO2012098953A1 (ja) 2011-01-17 2012-01-10 可動体の往動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4173A true CN103314173A (zh) 2013-09-18

Family

ID=46515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56241A Pending CN103314173A (zh) 2011-01-17 2012-01-10 可动体的往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66944A1 (zh)
JP (1) JP5743563B2 (zh)
CN (1) CN103314173A (zh)
WO (1) WO2012098953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6242A (ja) * 2005-05-31 2006-12-14 Murakoshi Mfg Corp 開閉部材閉止装置
US20070186481A1 (en) * 2004-12-20 2007-08-16 Nifco Inc. Automatic forward movement mechanism, sliding door mechanism, and drawer mechanism
JP2008156851A (ja) * 2006-12-21 2008-07-10 Kuriki Manufacture Co Ltd 引戸クローザー
CN101421481A (zh) * 2006-04-20 2009-04-29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拉门及衬垫件
CN101542066A (zh) * 2006-11-30 2009-09-23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
JP2010112012A (ja) * 2008-11-04 2010-05-20 Nifco Inc 可動体の往動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0116B2 (ja) * 2006-04-20 2012-07-04 株式会社ニフコ 可動体の自走往動機構、および引き戸
JP4402133B2 (ja) 2007-05-18 2010-01-20 アトムリビ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引戸のスライドアシス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6481A1 (en) * 2004-12-20 2007-08-16 Nifco Inc. Automatic forward movement mechanism, sliding door mechanism, and drawer mechanism
JP2006336242A (ja) * 2005-05-31 2006-12-14 Murakoshi Mfg Corp 開閉部材閉止装置
CN101421481A (zh) * 2006-04-20 2009-04-29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拉门及衬垫件
CN101542066A (zh) * 2006-11-30 2009-09-23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
JP2008156851A (ja) * 2006-12-21 2008-07-10 Kuriki Manufacture Co Ltd 引戸クローザー
JP2010112012A (ja) * 2008-11-04 2010-05-20 Nifco Inc 可動体の往動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66944A1 (en) 2013-11-27
JP2012149390A (ja) 2012-08-09
WO2012098953A1 (ja) 2012-07-26
JP5743563B2 (ja)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1082A (zh) 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
CN102187043B (zh) 可动体的辅助机构
CN102203368A (zh) 可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
CN101421481B (zh)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拉门及衬垫件
EP2575548B1 (de) Einzugsvorrichtung zum einziehen eines bewegbar gelagerten möbelteiles
EP1921948B1 (de) Verriegelbare ausstossvorrichtung
CN101542066B (zh)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
AT502324B1 (de) Verriegelbare ausstossvorrichtung
DE202010013193U1 (de) Öffnungs- und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bewegbare Möbelteile und Ausstoßvorrichtung
DE102009011858A1 (de) Schiebetür mit verlängertem Verfahrweg und mit gelenkig angebrachtem Rollenbügel
TW201029603A (en) Self-clos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a movable furniture part
AT15246U1 (de)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DE102010061483A1 (de) Öffnungs- und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bewegbare Möbelteile und Ausstoßvorrichtung
EP2464258B1 (de) Ein- oder auszugsvorrichtung zum bewegen eines bewegbaren möbelteiles
DE202010013186U1 (de) Öffnungs- und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bewegbare Möbelteile
CN103314173A (zh) 可动体的往动机构
CN101827992B (zh) 开关移动体的缓冲机构以及利用其的拉入装置
DE102010061482A1 (de) Öffnungs- und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bewegbare Möbelteile
DE102012016280A1 (de) Vorrichtung für die Öffnungsbewegung eines an einem Möbelkorpus eines Möbels aufgenommenen Möbelteils insbesondere Möbelteilöffnungsvorrichtung
CN103797203A (zh) 闩锁装置
CN209867233U (zh) 一种螺钉打头机的夹持结构
CN103082701A (zh) 用于可运动的家具橱柜部件的自动闭合系统
CN109311117B (zh) 点焊用电极收纳装置
EP0836810A1 (de) Zigarettenspender
EP3050463B1 (de) Parallelauszugführ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