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2066A -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2066A
CN101542066A CNA200780044032XA CN200780044032A CN101542066A CN 101542066 A CN101542066 A CN 101542066A CN A200780044032X A CNA200780044032X A CN A200780044032XA CN 200780044032 A CN200780044032 A CN 200780044032A CN 101542066 A CN101542066 A CN 101542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body
mover
limiter
voluntarily
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40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2066B (zh
Inventor
根津干夫
斋藤考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42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2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2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20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8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sliding wings
    • E05B65/0858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sliding wings comprising simultaneously pivoting double hook-like locking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3/00Accessories for sliding or lifting wings, e.g. pulleys, safety catches
    • E05D13/04Faste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sliding wings ope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6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lid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03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for slid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40Motors; Magnets; Springs; Weigh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404Function thereof
    • E05Y2201/41Function thereof for closing
    • E05Y2201/412Function thereof for closing for the final closing mov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4Transmission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708Slid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600/00Mounting or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ele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Y2600/40Mounting location; Visibility of the elements
    • E05Y2600/41Conceal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600/00Mounting or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ele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Y2600/40Mounting location; Visibility of the elements
    • E05Y2600/46Mounting location; Visibility of the elements in or on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20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 E05Y2800/205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forming a uni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20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 E05Y2800/21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of identical elements, e.g. of identical compression sp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20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 E05Y2800/23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of element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 E05Y2800/24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of element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springs and brak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1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05Y2900/13Type of wing
    • E05Y2900/132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Toys (AREA)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具备:在下部具备撞击器(51)的动子(5);在基准位置(R)与可动体(1)侧配合的与上述撞击器(51)相对的限制器(6);以及在限制器(6)位于基准位置(R)时积蓄作用力的加力单元(7)。由位于基准位置(R)的限制器(6)捕捉在可动体(1)的自行开始位置(SA)与导轨(2)侧配合并停止的动子(5)的撞击器(51),并且以该捕捉为契机限制器(6)与可动体(1)侧的配合被解除。与此同时,通过可动体(1)的从停止位置(SP)复动使限制器(5)再次定位于基准位置(R)并且放开动子(5)的撞击器(51),之后动子(5)与导轨(2)侧的配合被解除。

Description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将上部悬挂支撑在导轨上的可动体在该可动体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后自行往动至停止位置的机构。
背景技术
就将上部悬挂支撑在吊门等的导轨上的可动体而言,通常,用手动往动至位于其往动前方的端面(前端)与门挡或成对的吊门等的端面等碰撞的停止位置。在这里,若该手动往动的力量过大,则往动来的可动体从停止位置以跳回状往动。另一方面,若该手动往动的力量过小,则可动体在到达停止位置之前停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使这种吊门等的可动体在手动往动到中途之后自此自行往动并可靠地移动到其停止位置。
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本发明将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做成具备以下(1)~(6)的结构的机构。
(1)是使将上部支撑在导轨上的可动体在该可动体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后自行往动到停止位置的机构,并具备:
(2)可行走地组装在导轨上并在上述自行开始位置与导轨侧配合,而且在下部具备撞击器的动子;
(3)在可动体的上部沿着该可动体的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被容纳并在基准位置与可动体侧配合的与上述撞击器相对的限制器;以及,
(4)构成为在限制器位于基准位置时积蓄作用力的加力单元,
(5)由位于基准位置的限制器捕捉在可动体的自行开始位置与导轨侧配合并停止的动子的撞击器,并且以该捕捉为契机限制器与可动体侧的配合被解除而使加力单元的作用力释放,
(6)而且通过可动体的从停止位置向自行开始位置的复动而使限制器再次定位于基准位置并且放开动子的撞击器,之后动子与导轨侧的配合被解除。
在可动体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之前的阶段,限制器位于基准位置并与可动体侧配合。而且,在可动体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时动子与导轨侧配合而使动子停止,并且由限制器捕捉动子的撞击器且限制器与已停止的动子成为一体。而且与此同时,限制器与可动体的配合被解除。通过该配合的解除,允许加力单元的蓄能力的释放,由此能够使可动体自行至停止位置。若使自行往动至停止位置的可动体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则在加力单元上蓄能的同时限制器相对移动到基准位置,再次与可动体侧配合并放开撞击器,之后动子与导轨侧的配合被解除。由此动子与限制器分离,而且伴随着可动体的移动动子也沿着导轨行走。实现了向可动体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之前的阶段的恢复。
这种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以下(1)~(11)的结构。
(1)是使利用吊窗滑轮悬挂支撑在导轨上的可动体在该可动体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后自行往动至停止位置的机构,并具备:
(2)可行走地组装在导轨上的动子;
(3)在形成于可动体的上部的沿着可动体的移动方向较长地连续的凹处内沿着该移动方向可移动地容纳的限制器;以及,
(4)限制器的加力单元,
(5)动子具有动子主体和从动子主体向下方突出并进入凹处内且位于限制器的前方的撞击器,
(6)动子主体具有:从动子主体的侧部使外端可引入移动地突出并设置成在该外端与导轨的内面之间总是残留间隙的动子挡块;从朝向可动体的往动去处侧的动子主体的前部使外端可引入移动地突出的放开部件;以及将放开部件加力定位在突出位置上的加力体,
(7)动子挡块相对于放开部件,在放开部件克服加力体的加力被引入移动了时可引入移动地联动,
(8)限制器具有:从限制器主体的侧部使外端可引入移动地突出的限制器挡块;可前后运动地设在限制器主体上并在非抱持状态时从前方接受撞击器的撞击器的抱持体;以及这些部件的加力体。
(9)利用该加力体,在限制器挡块使其外端突出时抱持体位于前进位置并处于非抱持状态,而且,在抱持体位于后退位置并处于抱持状态时撞击器挡块使其外端引入,
(10)在凹处形成有限制器挡块的外端的配合部,在使限制器挡块与该配合部配合的限制器的基准位置进行向加力单元的蓄能,
(11)导轨具备位于可动体的复动去处侧并可引入移动地通过加力而突出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可动体的往动去处侧的第二部分,形成有在两部分之间接受动子挡块的外端并与之配合的配合部,在可动体移动到自行开始位置时,使撞击器进入了位于基准位置的限制器的抱持体内的动子的动子挡块与该配合部配合。
在这样构成了自行往动机构的场合,尤其是,动子挡块的外端由于上述间隙而不能与导轨内面接触,因此动子挡块不会阻碍伴随着可动体的到达上述自行开始位置之前的往动并伴随着可动体的从该自行开始位置的复动的动子的行走,当进行该行走时不会产生异常声音。
另外,在可动体往动至自行开始位置时,可以使被容纳在该可动体的凹处内的限制器的抱持体推压而一起往动来的动子的动子挡块与第一部分碰撞,通过该碰撞使第一部分克服上述加力而引入,在动子挡块越过了该第一部分的位置通过加力再次使第一部分突出,可以将动子挡块配合抱持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由此,动子配合停止在导轨侧。若动子停止则抱持体被撞击器推压而克服上述加力体的加力向后方移动。若抱持体向后方移动,则抱持体定位在抱持状态,限制器与已停止的动子成为一体。而且,同时通过该抱持体的向后方的移动,限制器挡块与凹处的配合部的配合被解除,因此可动体通过加力单元的加力而自行至停止位置。
而且,若使自行往动到停止位置的可动体复动至自行开始位置,则与已停止的动子成为一体的限制器在加力单元上蓄能的同时相对向前方移动,在可动体到达自行开始位置的阶段再次通过加力体的加力而在凹处的配合部配合限制器挡块。与此同时,抱持体的由加力体的加力引起的前进被允许,抱持体恢复到非抱持状态并且限制器与撞击器分离。之后,可以将可动体的一部分从前方与已停止的动子上的放开部件碰撞而使放开部件克服上述加力向后方移动,可以通过该放开部件的向后方的移动而引入动子挡块,并解除与导轨的配合部的配合而与可动体的复动一起使动子复动。
有时在上述可动体的前端与凹处之间具备吊窗滑轮,在使位于停止位置的可动体移动了时,该吊窗滑轮与放开部件的外端抵接而使该放开部件被引入移动。
在这种场合,若使自行往动到停止位置的可动体复动至自行开始位置,则可以使吊窗滑轮从前方与这样停止的动子上的放开部件碰撞而使放开部件克服上述加力向后方移动,通过该放开部件的向后方的移动而引入动子挡块,并解除与配合部的配合而与可动体的复动一起使动子复动。
有时在上述动子的侧部具备在导轨的下部内面上行走的车轮。在这种场合,伴随着可动体的到达上述自行开始位置之前的往动,并且伴随着可动体的从该自行开始位置的复动,可以使动子顺利地沿着导轨行走。
有时在上述动子上具备通过形成于导轨下部的在该导轨的长度方向范围内的开口部向下方突出并位于该导轨的下部外面下的姿势保持部。在这种场合,利用该姿势保持部,在该动子的行走中能够防止在动子上产生使其前侧向下倾斜之类的倾斜或使其后侧向下倾斜之类的倾斜,可以使该行走更加顺利,并且在可动体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时使撞击器无倾斜地进入限制器的抱持体并可靠地抱持在此。
有时将上述撞击器设在可转动地组装在动子主体上的撞击器基体上。在这种场合,即使在可动体的支撑位置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失常等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伴随着可动体的往动的向抱持体的碰撞而矫正撞击器的位置以使被抱持体接受。
有时在上述撞击器上在可动体的移动方向范围内隔开间隔而设置两处以上的与抱持体相对的配合部。在这种场合,即使在撞击器向抱持体的进入深时,而且在浅时,也可以使抱持体与任何一个配合槽部配合而使撞击器与限制器成为一体。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自行往动机构,可以在可动体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后使其自行往动至停止位置,并可靠地移动至其停止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自行往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剖断主视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1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4是自行往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剖断主视结构图。
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自行往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剖断主视结构图。
图7是图6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图6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9是自行往动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结构图。
图10是自行往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剖断主视结构图。
图11是图1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2是图10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动子向导轨的容纳的侧视图。
图14是限制器的分离立体结构图。
图15是其分离剖面结构图。
图16是动子的主视图。
图17是其仰视图。
图18是自行往动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9是自行往动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图19,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而且,在这里图1~图3表示可动体1向自行开始位置SA手动往动时的状态,图4及图5表示可动体1通过该手动往动已到达自行开始位置SA时的状态,图6~图8表示可动体1继续自行往动时的状态,图9表示是自行往动而位于停止位置SP的可动体1手动复动至自行开始位置SA时的状态,图10~图12表示与此继续使可动体1手动复动时的状态。
而且,图13为了容易理解自行往动机构的动子5对导轨2的容纳状态,而将导轨2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剖面而仅表示两者。
另外,图14及图15分别表示将构成自行往动机构的限制器6各部件分离的状态。而且,图16及图17分别表示自行往动机构的动子5。
而且,图18表示在可动体1位于停止位置SP时在其前端11与门挡等的端面3之间不产生间隙的例子。而且,图19表示在图18的例子中在限制器6未捕捉撞击器51的状态下由于误操作使限制器6通过加力单元7的加力而后退的场合,使可动体1往动至停止位置SP并使撞击器51与这样后退的限制器6配合的状态。
涉及本实施方式的自行往动机构使将上部支撑在导轨2上的可动体1在该可动体1往动至自行开始位置SA后自行往动至停止位置SP。作为这种可动体1,典型地预定为利用吊窗滑轮悬挂支撑在导轨2上的吊门1′和折叠门等。
而且,该机构用于在使沿着导轨2可移动地支撑在该导轨2上的吊门1′等用手动往动行走至上述自行开始位置SA之后,使其自行往动至上述停止位置SP,即典型的是吊门1′上的位于往动前方的端面(前端11)与门挡或成对的吊门的端面3等碰撞的位置。
该机构具有(1)动子5、(2)限制器6、(3)限制器6的加力单元7。
动子5可行走地组装在导轨2上并在上述自行开始位置SA与导轨2侧配合,而且在下部具备撞击器51。
限制器6构成为在可动体1的上部且在撞击器51的后福沿着该可动体1的移动方向可移动地容纳并在基准位置R与可动体1侧配合。
加力单元7构成为在限制器6位于基准位置R时积蓄作用力。
另外,由位于基准位置R的限制器6捕捉在可动体1的自行开始位置与导轨2侧配合并停止的动子5的撞击器51,并且以该捕捉为契机限制器6与可动体1侧的配合被解除而使加力单元7的作用力释放,而且,通过可动体1的从停止位置向自行开始位置的往动而使限制器6再次定位于基准位置R并且放开动子5的撞击器51,之后动子5与导轨2侧的配合被解除。
在可动体1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SA之前的阶段,限制器6位于基准位置并与可动体1侧配合。而且,在可动体1往动至自行开始位置SA时动子5与导轨2侧配合而使动子5停止,并且由限制器6捕捉动子5的撞击器51且限制器6与已停止的动子5成为一体。而且与此同时,限制器6与可动体1的配合被解除。通过该配合的解除,允许加力单元7的蓄能力的释放,由此能够使可动体1自行至停止位置SP。若使自行往动至停止位置SP的可动体1往动至自行开始位置SA,则在加力单元7上蓄能的同时限制器6相对移动到基准位置,再次与可动体1侧配合并放开撞击器51,之后动子5与导轨2侧的配合被解除。由此动子5与限制器6分离,而且伴随着可动体1的移动,动子5也沿着导轨2行走。实现了向可动体1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SA之前的阶段的恢复。
动子5可行走地组装在导轨2上。该动子5具有:大致容纳在导轨2内的动子主体50;以及从动子主体50向下方突出而进入后述的凹处12内并位于在该凹处12内的限制器6的前方(限制器6与可动体1的前端11之间)的撞击器51。
而且,在该动子主体50上具备从该动子主体50的侧部可引入移动地突出外端521并以在该外端521与导轨2的内面202之间总是残留间隙S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动子挡块52。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动子挡块52可上下运动地组装在动子主体50上,并构成为通过加力使上端可从动子主体50的上部引入地突出。该动子挡块52的外端521由于上述间隙S而不能与导轨2的内面202接触,因此动子挡块52不会阻碍伴随着可动体1的上到达上述自行开始位置SA之前的往动并伴随着可动体1的从该自行开始位置SA的复动的动子5的行走,当进行该行走时也不会产生异常声音。动子挡块52的突出的方向以与后述的导轨2的配合部24的形成位置的关系决定,与图示的例子不同,有时将动子挡块52向水平方向或倾斜方向可引入移动地设在动子主体50上。
在图示的例子中,导轨2构成为包括上板部20、左右板部21、21、以及从该左右版部21、21的各个下端向内侧突出的弯曲半部22。(图13)而且,该导轨2以板部20为上并嵌入到形成于顶棚4的槽40中,从而安装在顶棚4上。动子主体50构成为向导轨2的长度方向较长,并且在其前后在其左右侧部的外侧分别具有以水平配置的车轴为中心旋转的车轮501。而且,动子主体50容纳在导轨2内,以使其左侧的车轮501在导轨2的左板部21的弯曲板部22的内面上行走,并使右侧的车轮501在导轨2的右板部21的弯曲版部22的内面上行走。
另外,在动子主体50上具备通过形成于导轨2下部的沿着该导轨2的长度方向范围的开口部23向下方突出并位于该导轨2的下部外面下的姿势保持部502。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动子主体50的前后的下部分别设置从上述开口部23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503,并且在该突出部503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沿水平方向突出的呈片状的姿势保持部502。而且,该姿势保持部502的上面与车轮501的下端之间的间距与弯曲板部22的壁厚大致相等(图13)。
由此,在该例子中,伴随着可动体1的到达上述自行开始位置SA之前的往动,并伴随着可动体1的从该自行开始位置SA的复动,可以使动子5顺利地沿着导轨2行走。而且,利用上述姿势保持部502,在该动子5的行走中能够防止在动子5上产生使其前侧向下倾斜之类的倾斜或使其后侧向下倾斜之类的倾斜,能够使该行走更加顺利,并且在可动体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SA时,使撞击器51无倾斜地进入后述的限制器6的抱持体62并可靠地抱持在此。
在该动子主体50的下部的两处突出部503之间具备撞击器51。撞击器51设置成使形成于动子主体50底部的轴突出部50a嵌入形成于其前端部512的轴孔512a中并从以该轴突出部50a为中心可转动地组装在该动子主体50上的撞击器基体511的后端部513向下方突出。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撞击器51在可动体1的移动方向范围内隔开间隔而具备两处以上的与抱持体62相对的配合部。具体来讲,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撞击器51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具备两条纵向延伸的配合槽部,由此该撞击器51在其水平剖面,具备在后方侧(可动体1的复动去处侧)向其左右两侧分别突出的第一配合齿部514、和在与该第一配合齿部514之间隔开间隔设在其前方侧的第二配合齿部515,在后述的限制器6的抱持体62的抱持片623的伸出部623a,在撞击器51的向该抱持体62的进入深时以第二配合齿部515与之配合,而且在撞击器51的向该抱持体62的进入浅时以第一配合齿部514与之配合。
另外,如图18所示,有时在可动体1位于停止位置SP时,活塞杆152不完全进入后述的缓冲装置15的汽缸151内,以免在其前端11与门挡等的端面3之间产生间隙,在限制器6的后端与汽缸151的前端之间形成间隙x,而使加力单元7的作用力在该停止位置SP作用于可动体1上。该场合,在该可动体1位于停止位置SP时,在撞击器51的第二配合齿部515上配合限制器6的抱持体62的抱持片623的伸出部623a,并且使撞击器51的上述第一配合齿部514与第二配合齿部515之间的间距与间隙x的尺寸大致一致。由此在图18的例子中,在可动体1位于未到达自行开始位置SA的状态下,在由于误将限制器6的抱持体62压入而使限制器挡块61从凹处146脱落并通过加力单元7的加力而使限制器6后退的场合,可以通过使该可动体1往动至停止位置SP而在撞击器51的第一配合齿部514上配合限制器6的抱持体62的抱持片623的伸出部623a,(图19)之后使可动体1复动而再次回到所需的状态,即在停食位置SP在限制器6的后端与汽缸151的前端之间形成间隙x并使加力单元7的作用力在该停止位置SP作用于可动体1上。在图18的例子中,在限制器6的完全后退的位置,位于其抱持体62的抱持片623的外侧的壳体14的左右侧壁的一部分14a构成为可弹性变形,由此在上述误操作时在使可动体1往动至停止位子SP时,允许接受撞击器51的抱持片623的弹性变形。
而且,撞击器51的左右位置通过动子主体50与撞击器基体511的上述组装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即使在可动体1的支撑位置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失常等的场合,通过伴随着可动体1的往动的向抱持体62的碰撞,能够矫正撞击器51位置以被抱持体62接受。
另外,在该动子主体50的前端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动子主体50的纵向动作孔504。而且,在该动子主体50上形成有在其前端形成孔口向后端侧连续并与纵向动作孔504以交叉状连通的横向动作孔505。在横向动作孔505的内深处形成有与漏掉用空隙506连通的通孔507。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动子5的动子主体50上还具备放开部件53,该放开部件53可前后运动地组装并通过加力总是向作为前方的往动去处突出前端,且通过克服该加力的压入而使动子挡块52向下方移动。
在图示的例子中,动子挡块52构成为在中间部具备沿左右方向贯通的销通孔52的轴状,并构成为从纵向动作孔504的上侧出没作为其外端的上端。
另一方面,放开部件53具有上下开放的方形框部531和从该方形框部531的后端向后方突出的轴部532。在该方形框部531的左右框板上分别贯通形成有使槽下端位于前方且槽上端位于后方并将倾斜上前方作为弯曲外侧地形成的弯曲导向槽533。
而且,在动子主体50上的横向动作孔505与纵向动作孔504交叉的地方的左右两侧部,分别贯通形成有铅垂导向槽508。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横向动作孔505中以轴部532为先放入放开部件53,并且从纵向动作孔504将动子挡块52放入放开部件53的方形框部531内,在该状态下,使销509通过各铅垂导向槽508、508、各弯曲导向槽533、533和销通孔522和销通孔509,并在动子主体50上组装动子挡块52和放开部件53。而且,在放开部件53的轴部532上卷绕安装作为加力体的压缩螺旋弹簧534,该压缩螺旋弹簧534将弹簧后端总是抵接在横向动作孔505的内深处,而且将弹簧前端总是抵接在方形框部531的后端。
另外,利用该压缩螺旋弹簧534,放开部件53总是向前方被加力,通过这样被加力的放开部件53,动子挡块52总是向上方被加力。
在可动体1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SA之前的阶段,放开部件53最向前方突出,由此,上述销509位于铅垂导向槽508的槽上端和弯曲导向槽533的槽上端,动子挡块52使其外端从动子主体的侧部突出。在图示的例子中,后述的导轨2的配合部24具备形成于导轨2的上板部20上的位于可动体1的复动去处侧并可引入运动地通过加力而突出的第一部分242、和位于往动去处侧的第二部分243,而且构成为在两部分242、243之间接受动子挡块52的外端521并与之配合。在第一部分242的朝向后方的一侧形成有随着朝向前方(可动体1的往动去处侧)逐渐向下方突出的倾斜面542c。若可动体1往动至自行开始位置SA,则被容纳该可动体1的后述的凹处12内的限制器6的抱持体62推压而一起往动来的动子5的动子挡块52与第一部分242的倾斜面242c碰撞,第一部分242通过该碰撞克服上述加力被引入,在动子挡块52越过该第一部分242的位置第一部分242通过该加力再次突出,动子挡块52配合抱持在第一部分242与第二部分243之间。(图5)由此,动子5被停止。而且,若使自行往动至停止位置SP的可动体1复动至自行开始位置SA(图6至图9),则如后所述吊窗滑轮10从前方与这样停止的动子5上的放开部件53碰撞而使放开部件53克服上述加力向后方移动。该放开部件53的向后方的移动通过使上述轴部532通过上述通孔507并进入漏掉用空隙506而允许。若放开部件53向后方移动则销509被引导到弯曲导向槽533的槽下端,由此通过该放开部件533的向后方的移动,动子挡块52向下方引入并从配合部241脱离,并且动子5也与可动体1的复动一起进行复动(图10)。
另一方面,限制器6在形成于可动体1的上部的沿着可动体1的移动方向较长地连续的凹处12内,沿着该移动方形可移动地被容纳。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作为可动体1的吊门1′的前端11侧的上部具备吊窗滑轮10。而且,在与该吊窗滑轮10之间稍微隔开间隔,在吊门1′的上部形成有向上方开放并沿该吊门1′的移动方形较长地连续的壳体14的装入凹处13。在图示的例子中,使开放上面的细长的壳体14进入该装入凹处13内,并在该壳体14内沿该壳体14的长度方形可移动地容纳限制器6,从而在吊门1′侧具备限制器6。即,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壳体14镍作为上述凹处12起作用。
壳体14利用形成于上下方向大致中部的位置上的隔开体141大致区分为上下。在下壳体14的前端侧到其中央部之间的隔开体141上,在其宽度方向大致中部的位置形成有槽口142,形成于限制器6的后述的限制器主体60的后端上的钩部601通过该槽口142进入壳体14的下部室143内。在该下部室143内容纳有作为加力单元7的拉力螺旋弹簧145,该拉力螺旋弹簧145将弹簧前端固定在限制器主体60的上述钩部601上,而且将弹簧后端固定在形成于壳体14的后端的钩部144上。而且,位于槽口142的前端与壳体14的前端之间的隔开体141上形成有朝向下方的凹处146,在后述的限制器挡块61进入到该凹处146内的限制器6的基准位置R,该拉力螺旋弹簧145拉伸最长。即,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凹处146作为限制器挡块61的配合部起作用。另外,在该配合部与壳体14的前端之间切割有壳体14的左右侧壁,位于基准位置R的限制器6的后述的抱持体62的抱持片623进入该切口部147内成为非抱持状态(图3)。
该限制器6具有相对于限制器主体60可上下运动地设置的限制器挡块61、可前后运动地设置并在非抱持状态下从前方接受撞击器51的撞击器51的抱持体62、以及这些部件的加力体。而且,利用该加力体,在限制器挡块61使其下端向下方突出时,抱持体62位于前进位置并处于非抱持状态,而且,在抱持体62位于后退位置并处于抱持状态时,限制器挡块61使其下端向上方引入。
在图示的例子中,该限制器主体60构成为沿可动体1的移动方形较长,且容纳在壳体14的上部室148的宽度内。在限制器主体60的后端侧的下部形成有上述钩部601。
在该限制器主体60的前端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纵向动作孔602。而且,在限制器主体60上形成有在其前端形成孔口向限制器主体60的后端额连续并与纵向动作孔602以交叉状连通的横向动作孔603。在横向动作孔603的内深处与限制器主体60的后端之间形成有漏掉用空隙604,并且在该横向动作孔603的内深处形成有与漏掉用空隙604连通的通孔605。
在图示的例子中,限制器挡块61在下端具有辊子611,并构成为在中间部具备沿左右方向贯通的通孔612的轴状,并构成为使其下端从纵向动作孔602的下侧的孔口出没。该限制器挡块61的突出方向以与凹处12的配合部(凹处146)的形成位置的关系来决定,与图示的例子不同,有时将限制器挡块61可沿水平方向或倾斜方向引入移动地设置在限制器主体60上。
另一方面,抱持体62具备上下开放的方形框部621、从该方形框部621的后端向后方突出的轴部622、以及设置在该方形框部621的前端的一对抱持片623、623。一对抱持片623、623在其彼此相对的一侧具有向内突出的伸出部623a。而且,一对抱持片623、623分别通过可弹性变形的树脂铰链部623b与方形框部621成为一体,利用该树脂铰链部623b的弹性定位在使上述伸出部623a的顶部之间的间隔比动子5的撞击器51的宽度还大的非抱持状态。而且,在该方形框部621的左右框板上分别贯通形成有弯曲导向槽624,该弯曲导向槽624形成为使其槽下端位于后方,且将其倾斜下前方作为弯曲外侧。
另外,在限制器主体60上的横向动作孔603与纵向动作孔602交叉的地方的左右两侧部,分别贯通形成有铅垂导向槽606。
而且,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横向动作孔603中以轴部622为先放入抱持体62,并且从纵向动作孔602在抱持体62的方形框部621内放入限制器挡块61,在该状态下,使销607通过各铅垂导向槽606、606、各弯曲导向槽624、624和销通孔612,从而在限制器主体60上组装限制器挡块61和抱持体62。而且,在抱持体62的轴部622上卷绕安装压缩螺旋弹簧625,该压缩螺旋弹簧625将弹簧后端总是抵接在横向动作孔603的内深处,且将弹簧前端总是抵接在方形框部621的后端。
而且,利用该压缩螺旋弹簧625,抱持体62总是向前方被加力,限制器挡块61通过这样被加力的抱持体62总是向下方被加力。即,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压缩螺旋弹簧625作为加力体起作用。
在可动体1往动到自行开始位置SA之前的阶段,抱持体62最向前方突出,由此,上述销607位于铅垂导向槽606的槽下端和弯曲导向槽624的槽下端,限制器挡块61使其下端进入配合部。(图1,限制器6的基准位置R)在可动体1向自行开始位置SA往动时,动子5的撞击器51在处于非抱持状态的抱持体62的一对抱持片623、623之间进入至与方形框部621的前端抵接的位置。而且,动子5的动子挡块52与导轨2的配合部24配合而使动子5停止,则抱持体62被撞击器51推压而克服上述加力体的加力向后方移动。(图5至图7)该抱持体62的向后方的移动通过使上述轴部622通过上述通孔605进入漏掉用空隙604来允许。若抱持体62向后方移动,则抱持片623从壳体14的切口部148脱离并利用壳体14的左右侧壁使树脂铰链部623b弹性变形的同时,一对抱持片623、623定位在使上述伸出部623a的顶部之间的间隔比动子5的撞击器51的宽度还小的抱持状态(图8)。由此,限制器6与已停止的动子5成为一体。而且,同时,通过该抱持体62的向后方的移动,销607被引导到弯曲导向槽624的槽上端,因此限制器挡块61向上方移动并从设在壳体14上的作为配合部的凹处146脱离。这样,若限制器挡块61与壳体14的配合部(凹处146)的配合被解除,则拉力螺旋弹簧145的向缩短的方形弹性恢复被允许,因此可动体1通过该弹性恢复而自行至停止位置SP。(图6)当进行该自行时,限制器挡块61的辊子611与前进的壳体14的隔开体141的上面接触并旋转,在自行往动结束时,限制器6相对后退至壳体14的长度方向大致中部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体1的前端11与凹处12之间具备吊窗滑轮10,在使位于停止位置SP的可动体1复动了时,该吊窗滑轮10与放开部件53抵接而形成上述压入。
具体来讲,通过可动体1的从停止位置SP的复动,在导轨2内吊窗滑轮10的主体101从前方与已停止的动子5碰撞。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位于停止位置SP的可动体1复动至自行开始位置SA,能够解除动子挡块52与导轨2的配合部24的配合。而且,由此可以使动子5与可动体1一起沿着导轨2复动至适当的位置。
另外,利用可动体1的从停止位置SP的复动,与已停止的动子5成为一体的限制器6在加力单元7上蓄能的同时相对向前方移动,在可动体1到达自行开始位置SA的阶段,再次利用加力体的加力使限制器挡块61进入配合在壳体14的配合部(凹处146)。(图9)与此同时,抱持体62的由加力体的加力引起的前进被允许,抱持体62恢复到非抱持状态,而限制器6与撞击器51分离。(图11、图12)由此,进行向初始状态的恢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凹处12内装入了对限制器6的相对移动作用制动的缓冲装置15。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上述壳体14的上部室148具备汽缸151和未图示的活塞,并容纳有在活塞进入汽缸151内时对该进入施加阻力的缓冲装置15。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壳体14的后端固定汽缸151的后端,且在限制器6的后端固定活塞杆152的前端,在限制器6的基准位置R活塞杆152从汽缸151内最突出。而且,在图示的例子中,活塞杆152最大限度进入汽缸151内的位置成为限制器6的相对的后退移动的边界位置。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自行开始位置SA适当缓解由之前的可动体1的自行往动所引起的限制器6的相对移动的劲头而对可动体1的自行赋予高级感,并且能减少其停止时的冲撞声音。
导轨2的配合部24具备:安装基体241;在该安装基体241可转动地组装后端242b侧并从形成于该安装基体241的下部的孔倾斜突出前端242a侧,并且利用在该后端242b侧和前端242a侧之间与安装基体241的顶部之间安装的压缩螺旋弹簧244向下方加力的第一部分242;以及在与该第一部分242之间以前后形成间隙的方式从安装基体241向下方突出的第二部分243。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导轨2的上板部20的外面,通过使第一部分242和第二部分243从开设在该上板部20上的安装孔201向导轨2内突出地安装安装基体241,从而在导轨2上形成配合部24。
另外,在此引用了2006年11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323409号及2007年4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101630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而引入。

Claims (7)

1.一种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是使将上部支撑在导轨上的可动体在该可动体往动至自行开始位置后自行往动到停止位置的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
可行走地组装在导轨上并在上述自行开始位置与导轨侧配合,而且在下部具备撞击器的动子;
在可动体的上部沿着该可动体的移动方向可移动地容纳并在基准位置与可动体侧配合的与上述撞击器相对的限制器;以及,
构成为在限制器位于基准位置时积蓄作用力的加力单元,
由位于基准位置的限制器捕捉在可动体的自行开始位置与导轨侧配合并停止的动子的撞击器,并且以该捕捉为契机限制器与可动体侧的配合被解除而使加力单元的作用力释放,
而且,通过可动体的从停止位置向自行开始位置的复动而使限制器再次定位于基准位置并且放开动子的撞击器,之后动子与导轨侧的配合被解除。
2.一种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是使利用吊窗滑轮悬挂支撑在导轨上的可动体在该可动体往动至自行开始位置后自行往动至停止位置的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
可行走地组装在导轨上的动子;
在形成于可动体的上部的沿着可动体的移动方向较长地连续的凹处内沿着该移动方向可移动地容纳的限制器;以及,
限制器的加力单元,
动子具有动子主体和从动子主体向下方突出并进入凹处内且位于限制器的前方的撞击器,
动子主体具有:从动子主体的侧部使外端可引入移动地突出并设置成在该外端与导轨的内面之间总是残留间隙的动子挡块;从朝向可动体的往动去处侧的动子主体的前部使外端可引入移动地突出的放开部件;以及将放开部件加力定位在突出位置上的加力体,
动子挡块相对于放开部件,在放开部件克服加力体的加力而被引入移动时可引入移动地联动,
限制器具有:从限制器主体的侧部使外端可引入移动地突出的限制器挡块;可前后运动地设在限制器主体上并在非抱持状态下从前方接受撞击器的撞击器的抱持体;以及这些部件的加力体。
利用该加力体,在限制器挡块使其外端突出时抱持体位于前进位置并处于非抱持状态,而且,在抱持体位于后退位置并处于抱持状态时,撞击器挡块使其外端引入,
在凹处形成有限制器挡块的外端的配合部,在使限制器挡块与该配合部配合的限制器的基准位置,进行向加力单元的蓄能,
在导轨上具备位于可动体的复动去处侧并可引入移动地通过加力而突出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可动体的往动去处侧的第二部分,形成有在两部分之间接受动子挡块的外端并与之配合的配合部,在可动体移动至自行开始位置时,使撞击器进入位于基准位置的限制器的抱持体内的动子的动子挡块与该配合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可动体的前端与凹处之间具备吊窗滑轮,
在使位于停止位置的可动体复动时,该吊窗滑轮与放开部件的外端抵接而使该放开部件被引入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动子的侧部具备在导轨的下部内面上行走的车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动子上具备通过形成于导轨下部的在该导轨的长度方向范围内的开口部向下方突出并位于该导轨的下部外面下的姿势保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将撞击器设在可转动地组装在动子主体上的撞击器基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撞击器具备在可动体的移动方向范围内隔开间隔且两处以上的与抱持体相对的配合部。
CN200780044032XA 2006-11-30 2007-11-22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20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3409/2006 2006-11-30
JP2006323409 2006-11-30
JP101630/2007 2007-04-09
JP2007101630A JP4970117B2 (ja) 2006-11-30 2007-04-09 可動体の自走往動機構
PCT/JP2007/072678 WO2008065971A1 (en) 2006-11-30 2007-11-22 Mechanism for causing movable body to self-propel forwar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2066A true CN101542066A (zh) 2009-09-23
CN101542066B CN101542066B (zh) 2012-07-18

Family

ID=39467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403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2066B (zh) 2006-11-30 2007-11-22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886403B2 (zh)
EP (1) EP2101022A4 (zh)
JP (1) JP4970117B2 (zh)
KR (1) KR101415494B1 (zh)
CN (1) CN101542066B (zh)
TW (1) TWI408276B (zh)
WO (1) WO2008065971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7773A (zh) * 2011-01-11 2012-07-18 株式会社涩谷 可动体的自行机构
CN102918223A (zh) * 2010-05-31 2013-02-06 株式会社利富高 移动辅助装置
CN103314173A (zh) * 2011-01-17 2013-09-18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往动机构
CN103502552A (zh) * 2011-03-14 2014-01-08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辅助装置以及壳体
CN103620144A (zh) * 2011-04-19 2014-03-05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可动装置
CN104204388A (zh) * 2012-03-30 2014-12-10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辅助装置
CN106103871A (zh) * 2014-02-14 2016-11-09 海蒂诗-海因策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滑动门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8017808U1 (de) * 2008-12-12 2010-09-02 Dorma Gmbh + Co. Kg Schiebetür
KR101156640B1 (ko) * 2009-10-08 2012-06-14 (주)삼우 도어 개폐구조
KR101030879B1 (ko) * 2009-12-11 2011-04-25 신정철 도어 자동닫힘장치를 구비한 가구
JP5433466B2 (ja) * 2010-03-17 2014-03-05 株式会社ニフコ 摺動補助装置
JP2011196015A (ja) * 2010-03-17 2011-10-06 Nifco Inc 摺動補助装置
US20130160240A1 (en) * 2011-12-23 2013-06-27 Cavity Sliders Limited Damping Assembly and Damping Mechanism Therefor
CA2799761C (en) * 2012-12-20 2019-06-11 Fleurco Products Inc. Sliding door stopper system
EP2792832B1 (en) * 2013-04-16 2016-04-13 Elfa International AB Sliding door
DK2792833T3 (en) * 2013-04-16 2017-09-11 Elfa Int Ab sliding device
US9080362B2 (en) * 2013-09-06 2015-07-14 Kohler Co. Shower door bumper
US9388622B1 (en) * 2015-02-05 2016-07-12 K.N. Crowder Mfg. Inc.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motion of a sliding door
US10273743B2 (en) * 2015-03-11 2019-04-30 Dirtt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Ltd. Pocket door
DE102015003428B4 (de) * 2015-03-17 2016-10-20 Günther Zimmer Oberer Türbeschlag einer Schiebetür
US9995071B2 (en) * 2015-04-08 2018-06-12 John Evans' S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hibiting window sash drift
US20160298369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John Evans' Sons, Inc. Brake Shoe and Stop that Interlock to Prevent Window Sash Drift During Use
US11351277B2 (en) 2017-06-27 2022-06-07 American Sterilizer Company Self-adjusting damper based linear alignment system
DE102019008572B4 (de) * 2019-12-10 2021-09-16 Günther Zimmer Schiebetürsystem
US11891847B2 (en) * 2020-04-30 2024-02-06 Dirtt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Ltd. Compact sliding door system with soft-close and locking functiona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4023A (ja) * 2002-01-22 2003-07-30 Enomoto Co Ltd アウトセット型の引戸
KR100547982B1 (ko) * 2003-03-24 2006-02-09 최윤묵 무전원 자동 미닫이
JP4077421B2 (ja) * 2004-03-31 2008-04-16 株式会社ムラコシ精工 部材保持装置
JP4446824B2 (ja) * 2004-07-21 2010-04-07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スライド補助装置
KR20060008011A (ko) * 2004-07-23 2006-01-26 차행돈 슬라이드식 도어의 개폐장치
JP2006063767A (ja) * 2004-08-30 2006-03-09 Shimodaira:Kk 引戸の戸閉装置。
JP4751607B2 (ja) * 2004-12-20 2011-08-17 株式会社ニフコ 自走往動させる機構、引き戸機構、および、引き出し機構
JP4313763B2 (ja) 2005-01-24 2009-08-12 トステム株式会社 引戸の引き込み装置
JP4726203B2 (ja) 2005-05-31 2011-07-20 株式会社ムラコシ精工 開閉部材閉止装置
JP2007077580A (ja) * 2005-09-12 2007-03-29 Nobuyuki Tsuboi 自閉式引き戸装置
DE102006011903A1 (de) 2006-03-09 2007-09-13 Aesculap Ag & Co. Kg Flächiges Implantat, insbesondere Herniennetz
WO2007122831A1 (ja) 2006-04-20 2007-11-01 Nifco Inc. 可動体の自走往動機構、引き戸、およびスペーサ具
JP4482544B2 (ja) 2006-07-18 2010-06-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プラネタリウム株式会社 プラネタリウム装置,プラネタリウム,および星野投映原板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8223A (zh) * 2010-05-31 2013-02-06 株式会社利富高 移动辅助装置
CN102918223B (zh) * 2010-05-31 2015-09-02 株式会社利富高 移动辅助装置
CN102587773A (zh) * 2011-01-11 2012-07-18 株式会社涩谷 可动体的自行机构
CN103314173A (zh) * 2011-01-17 2013-09-18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往动机构
CN103502552A (zh) * 2011-03-14 2014-01-08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辅助装置以及壳体
CN103502552B (zh) * 2011-03-14 2016-01-20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辅助装置以及壳体
CN103620144A (zh) * 2011-04-19 2014-03-05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可动装置
CN103620144B (zh) * 2011-04-19 2016-01-20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可动装置
CN104204388A (zh) * 2012-03-30 2014-12-10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辅助装置
CN106103871A (zh) * 2014-02-14 2016-11-09 海蒂诗-海因策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滑动门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43172A1 (en) 2010-02-25
TW200900572A (en) 2009-01-01
EP2101022A1 (en) 2009-09-16
US7886403B2 (en) 2011-02-15
KR101415494B1 (ko) 2014-07-28
CN101542066B (zh) 2012-07-18
KR20090094280A (ko) 2009-09-04
WO2008065971A1 (en) 2008-06-05
JP4970117B2 (ja) 2012-07-04
JP2008157010A (ja) 2008-07-10
EP2101022A4 (en) 2013-09-04
TWI408276B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2066B (zh)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
CN104204388A (zh) 可动体的辅助装置
CN101421481B (zh)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拉门及衬垫件
CN101815837B (zh) 可动体的助推装置
CN1157139C (zh) 抽屉的抽出导引装置配件
CN105829628B (zh) 一种用于滑动构件的牵引和阻尼单元
CN101674956A (zh) 盖开闭装置
CN102848353B (zh) 装订器
CN105438030A (zh) 包括可移动芯的扶手总成
CN100459308C (zh) 具有用于延迟卡的弹出操作的延迟机构的卡连接器
CN110219528B (zh) 一种车用把手结构
CN203456911U (zh) 电子烟充电装置
CN101116784A (zh) 具有系绳部件的玩具
JP2010264219A (ja) 移動棚用安全装置および移動棚
CN202926124U (zh)
CN214786749U (zh) 一种液压缓冲铰链与底座间的对接结构
CN209479772U (zh) 一种车辆纵梁吸能盒
JPH0317024Y2 (zh)
CN113882294B (zh) 一种具有碰撞缓冲功能的市政施工用护栏
CN211130866U (zh) 一种整体式前撞结构
CN200995637Y (zh) 汽车座椅滑轨
CN201376548Y (zh) 汽车踏板溃缩机构
CN105773530A (zh) 平钉订书机
CN215254154U (zh) 一种减震墙砖
CN2471684Y (zh) 改良收折结构的儿童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