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8223B - 移动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8223B
CN102918223B CN201180027173.7A CN201180027173A CN102918223B CN 102918223 B CN102918223 B CN 102918223B CN 201180027173 A CN201180027173 A CN 201180027173A CN 102918223 B CN102918223 B CN 102918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ech lock
posture
ram
housing
sliding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71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8223A (zh
Inventor
清水洋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18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8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2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6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liding w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8/00Drawers for tables, cabinets or like furniture; Guides for drawers
    • A47B88/40Sliding drawers; Slides or guides therefor
    • A47B88/453Actuated drawers
    • A47B88/46Actuated drawers operated by mechanically-stored energy, e.g. by springs
    • A47B88/467Actuated drawers operated by mechanically-stored energy, e.g. by springs self-clos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03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for slid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10Covers; Hous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20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 E05Y2800/23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of element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 E05Y2800/24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of element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springs and brak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2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furniture, e.g. cabi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移动辅助装置,具备拉入件(5)和撞击器(6),该拉入件具有壳体(1)、闩锁(3)以及加力机构(S),该闩锁被切换至待机姿势和拉入姿势,该待机姿势为该闩锁被卡定在壳体内不能滑动,该拉入姿势为该闩锁被解除所述卡定,能够滑动,该撞击器将闩锁(3)从待机姿势切换为拉入姿势,或从拉入姿势切换为待机姿势,拉入件(5)以及撞击器(6)的不同一方设在固定体(9)以及可移动地配置在固定体上的移动体(50)的任意一方,并且,若闩锁(3)从待机姿势被切换至拉入姿势,则拉门利用作用力能够移动,该移动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壳体(1)具有为了使得从长度方向一端至另一端中途为止的宽度窄而切出的撞击器用的引导部(1a(16)),并且,闩锁(3)的一部分配置成从壳体内在引导部(1a)露出。

Description

移动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移动体在操作过程中利用作用力切换至关闭位置或者打开位置、或者收纳位置或者拉出位置的移动辅助装置。而且,作为对象的移动辅助装置也被称作滑动辅助装置、缓冲封闭装置等。
背景技术
图14(a)至图14(c)表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缓冲封闭装置。符号F是构成作为固定体的主体框的上框。在上框F上设有横槽。作为移动体的拉门D具有与该横槽嵌合的榫头D1。而且,在该结构中,拉入件(装置主体)1设在拉门D上,撞击器(配合部件)2安装到上框F的横槽。撞击器2安装在上框F的横槽内,配合突起2a朝下方突出。相对于此,拉入件1具有壳体3、配置在壳体3内且被切换至卡定为不能滑动的待机姿势(参照图14(b))和解除该卡定能够滑动的拉入姿势(参照图14(c))的闩锁(配合部件)5、作为封闭机构B的螺旋弹簧40。符号12是第一缸体,驱动第一活塞11。符号6是活塞杆,枢轴支撑闩锁5。壳体3具有上侧从一端敞开至中途的凹槽3a和前后延伸的第一导向槽25以及第二导向槽26。凹槽3a使得配合突起2a能在壳体内出入。导向槽25、26对闩锁5的滑动进行引导。导向槽25具有壳体一端侧被向下折弯、将闩锁5卡定为不能滑动的折弯部25a。这样,壳体3在将下侧埋设在拉门D的上端面上设置的凹状部的安装状态下形成与榫头D1连续的榫头的一部分。
在上述缓冲封闭装置中,如图14(b)所示闩锁5位于待机姿势时,设在闩锁5上的配合轴21与折弯部25a卡定,闩锁5在承受螺旋弹簧40所蓄积的作用力的同时其位置受到限制。这样,在从图14(b)的状态下拉门D进一步向左方向移动时,配合突起2a接触闩锁5的对应内表面,闩锁5由于该应力而旋转,从待机姿势切换至图14(c)的拉入姿势。在拉入姿势下,在闩锁5拘束配合突起2a的状态下,配合轴21从折弯部25a解除卡定,进入导向槽25的水平槽部。因此,闩锁5利用螺旋弹簧40所蓄积的作用力滑动,将拉门D自动切换至关闭位置。另外,通过从关闭位置进行拉门D的打开操作使得闩锁5向图中右侧滑动时,伴随于此,如图14(b)所示,蓄积作用力。进一步使拉门向打开方向运动时,再次切换至待机姿势。
图15(a)以及图15(b)表示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移动辅助装置(滑动辅助装置)。该结构中,作为固定体的主体框能够移动地配置在作为移动体的拉门上,拉门的上端面上突出设置有撞击器(突起体)9。拉入件(拉入单元)包括安装在主体框上的壳体1、滑动自如地配置在壳体1上的滑块2A和2B、相对于各滑块通过轴8能旋转地被枢轴支撑的闩锁5、以及加力机构3。在此,滑块2A、2B在上下表面具有凸部22,各凸部22与设在壳体1的上下表面的向导槽12b、16b嵌合,在利用这些上下的向导机构导向的同时滑动。各闩锁5在上下表面具有突起52,各突起52与设在壳体1的上下表面的向导槽14、19嵌合,在利用这些上下的向导机构导向的同时滑动。向导槽14、19包括与向导槽12b、16b平行的直线槽14a、19a、以及设在直线槽14a、19a的两侧的大致L形的卡定槽14b、19b。
在以上的结构中,图15(a)的两侧的闩锁5及图15(b)的右侧闩锁5是待机姿势。在该待机姿势下,上下的突起52被卡定在对应的卡定槽14b、19b中,闩锁5在与滑块2A一起承受加力机构3所蓄积的作用力的同时,其位置被限制。并且,当从图15(a)的状态将未图示的处于左侧打开位置的拉门从打开向关闭方向进行移动操作时,撞击器9与对应的闩锁5的钩部50内表面碰撞,闩锁5利用该应力旋转且从待机姿势如图15(b)的左侧所示切换为拉入姿势。在拉入姿势,在闩锁5将撞击器9约束在钩部内的状态下,上下的突起52从卡定槽14b、19b进入直线槽14a、19a,从而解除卡定。因此,闩锁5以及滑块2A利用加力机构3所蓄积的作用力滑动,通过撞击器9将拉门自动切换到关闭位置。另外,在从关闭位置利用该拉门的打开操作使撞击器9与闩锁5一起向图的左侧滑动时,伴随于此,在加力机构3上蓄积作用力。当进一步使拉门向打开方向运动时,再次切换为待机姿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2755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1445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移动辅助装置(滑动辅助机构)中,结构比较单纯的撞击器配置在主体框的横槽内,结构比较复杂且需要较大设置空间的拉入件配置在拉门上。但是,在该结构中,例如在安装拉入件时必须将在拉门的端面突出的榫头的一部分切除,在切除后形成设置用的凹状部,拉入件的安装不容易。而且,拉入件由于宽度尺寸被制约为大约20mm程度,因此对于与撞击器卡定和解除卡定的闩锁要求高的位置精度,并且由于壳体上表面的一部分敞开,所以在壳体内容易存留能成为错误动作的原因的灰尘或尘埃等是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缓冲封闭装置中,由于能够取代图15(a)的结构由左右单侧也就是成对的闩锁以及滑块以及加力机构来构成,或者由更加单一的闩锁以及滑块以及加力机构来构成,因此能够适用于沿着主体框的横槽开闭的拉门。在该结构中,在主体框中配置拉入件,在拉门上配置撞击器。拉入件的壳体中使撞击器在壳体内出入的横槽状的开口形成在壳体下表面。但是,在该情况下,除了在拉门与主体框的横槽之间设定的间隙,还会由于持续使用等产生的拉门变形等而导致撞击器在壳体内出入时容易与壳体侧开口边缘产生缓冲,成为错误动作的原因,并且在产生缓冲时不能简单修正。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课题,使作为移动体的移动辅助装置的拉入件的闩锁与撞击器的位置精度稍微缓和或者容易维持,由此进一步提高通用性以及动作特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具有以下的(1)~(3)任一特征的移动辅助装置。
(1)
一种移动辅助装置,具备拉入件和撞击器,该拉入件具有壳体、闩锁以及加力机构,该闩锁被切换至待机姿势和拉入姿势,该待机姿势为该闩锁被卡定在所述壳体内不能滑动,该拉入姿势为该闩锁被解除所述卡定,能够滑动,该撞击器将所述闩锁从待机姿势切换为拉入姿势,或从拉入姿势切换为待机姿势,所述拉入件以及所述撞击器的任意一方设在固定体以及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固定体上的移动体的任意一方,并且,所述拉入件以及所述撞击器的另一方设在所述固定体以及所述移动体的另一方,若所述闩锁从待机姿势被切换至拉入姿势,则所述移动体利用作用力能够移动,该移动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为了使得从长度方向一端至另一端中途为止的宽度窄而切出的撞击器用的引导部,并且,所述闩锁的一部分配置成从壳体内在所述引导部露出。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移动体包括日式纸拉门(障子)以及日式隔扇(襖)等拉门或者抽屉等。固定体是移动自如地支撑移动体(拉门或抽屉等)的矩形主体框等。例如,如果移动体为拉门,则固定体由拉门的下侧的横木或者门槛、拉门的上侧的横木或者上框、以及对门槛以及上框从两侧进行支撑的纵向木构成,通过它门来划分与拉门的开闭对应的大小的开口部。另外,如果移动体为抽屉,则固定体为划分与移动体对应的收纳空间的橱柜等框体。该情况下,能够考虑到本发明的移动辅助装置安装在框体或者抽屉上附加设置的导轨(通常为固定轨道以及沿着该固定轨道移动的可动轨道)中的固定轨道的构造和安装在抽屉或导轨的中间轨道或可动轨道上的构造。另外,撞击器将拉入件的闩锁切换至拉入姿势和待机姿势。在待机姿势下,闩锁克服加力机构所蓄积的作用力被卡定为不能滑动。在拉入姿势下,例如闩锁在拘束配合凸起的状态下解除卡定,利用加力机构所蓄积的作用力使移动体从打开过程中的位置向关闭位置、或者从关闭过程中的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
具有以上特征的本发明更加优选还具有以下(2)或(3)中一方或者双方特征。
(2)
在本发明的移动辅助装置中,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固定体或者所述移动体的对应安装部配置的设置面,所述引导部形成在除所述设置面之外的部分。
(3)
在本发明的移动辅助装置中,所述壳体具有导向部,该导向部设置成一端侧的宽度窄,并且朝向所述引导部倾斜。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移动辅助装置由于具有上述(1)的特征,拉入件的壳体具有以从长度方向一端向另一端的途中宽度窄方式在壳体的宽度方向切出的引导部,闩锁的一部分从壳体内在该引导部向外部露出,在使撞击器沿着壳体的引导部移动时,在壳体的外部撞击器与闩锁配合或脱离,因此,与现有的撞击器在壳体内与闩锁配合或脱离的移动辅助装置相比,能够缓和撞击器和壳体侧闩锁之间的相对的精度,能够消除以移动体的变形等为起因的撞击器产生缓冲的可能性,提高动作特性。并且,本发明的移动辅助装置不同于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移动辅助装置,在壳体的上端面不具有开口,因此难以在壳体内存留或尘或尘埃等。并且,本发明的移动辅助装置不同于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缓冲封闭装置,不需要在壳体上具有撞击器的输入用的开口或者槽,因此即使将拉入件小型轻薄化也能够维持壳体的刚性。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辅助装置由于具有上述(2)的特征,在除去拉入件的壳体配置在固定体或移动体的对应安装部的设置面以外的部分上形成有撞击器用的引导部,因此能够如根据各方式所推测的那样,在不损害拉入件的稳定的安装性等的前提下进行实施。
本发明的移动辅助装置由于具有上述(3)的特征,作为壳体具有导向部,该导向部设置成一端侧的宽度窄,并且朝向引导部倾斜,因此能够利用该导向部的向导作用良好地将撞击器转移到引导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动作特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辅助装置的适用例的附图,(A)是主体框的上框(横木)的侧视图,(B)是从下侧观察上框(横木)的仰视图,(C)是上框(横木)的端视图。
图1(b)是以单品形式表示构成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辅助装置的拉入件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门和撞击器的关系的图,(A)是表示拉门的俯视图的图,(B)是表示拉门的侧面的上端部附近的图,(C)是拉门的端视图。
图2(b)是表示拉门的主要部位的概要立体图。
图3是上述拉入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上述拉入件的闩锁的俯视图。
图4(b)是从图4(a)中标记为A的箭头所示方向观察上述拉入件的闩锁的图。
图4(c)是从图4(a)中标记为B的箭头所示方向观察上述拉入件的闩锁的图。
图5(a)是上述拉入件的滑块的俯视图。
图5(b)是对图5(a)中标记为C的箭头所示方向观察上述拉入件的滑块的图。
图5(c)是从图5(a)中标记为D的箭头所示方向观察上述拉入件的滑块的图。
图6是以单品形式表示上述撞击器的立体图。
图7(a)是表示配置在上述撞击器与承受部件之间的遮光部件的立体图。
图7(b)是上述遮光部件的纵截面放大后的图。
图8(a)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辅助装置的适用例中闩锁位于待机姿势时拉门的上部分的示意图。
图8(b)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辅助装置的适用例中闩锁位于待机姿势时从上方观察拉门的示意图。
图8(c)是图8(b)所示拉入件放大后的放大示意图。
图9(a)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辅助装置的适用例中闩锁位于拉入姿势时拉门的上部分的示意图。
图9(b)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辅助装置的适用例中闩锁位于拉入姿势时从上方观察拉门的示意图。
图9(c)是图9(b)所示拉入件放大后的放大示意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辅助装置的适用例中主体框的横槽与撞击器的关系的图。
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辅助装置的适用例中拉门与拉入件等的关系的图。
图10(c)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辅助装置的适用例中拉门与横槽嵌合状态的图。
图11(a)是更加详细表示上述拉门的上表面的主要部位的俯视图。
图11(b)是表示上述拉门的侧面的上端部附近的图。
图11(c)是上述拉门的端视图。
图12是配置在上述拉入件的壳体与承受部件之间的遮光部件的立体图。
图13(a)是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辅助装置的适用例中拉入件的闩锁位于待机姿势时的状态图。
图13(b)是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辅助装置的适用例中拉入件的闩锁位于拉入姿势时的状态图。
图14(a)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缓冲封闭装置的适用例中安装在主体框上的撞击器以及安装在拉门上的拉入件的配置图。
图14(b)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缓冲封闭装置的适用例中闩锁位于待机姿势时的状态图。
图14(c)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缓冲封闭装置的适用例中闩锁位于拉入姿势时的状态图。
图15(a)是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装置中拉入件的构造图。
图15(b)是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装置中拉入件的主要部位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图1(a)~图9(c)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0(a)~图13(b)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位、其拉入件、拉门以及撞击器、承受部件、遮光部件、动作、第二实施方式的变更点、动作的顺序详细叙述。此外,在附图中,出于制图上的限制,将构造的一部分进行了简略或者省略。
(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位)
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辅助装置由拉入件5以及撞击器6构成,以作为移动体的一个例子的拉门50在作为固定体的一个例子的主体框9上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的构造中、尤其是与主体框9的横槽9a嵌合的带榫头的拉门50为对象。此外,关于移动体和固定体,可以例如将抽屉作为移动体,将主体框作为固定体,来替代本例中的拉门50和主体框9,在该情况下,可以是使抽屉能在作为固定体的主体框的拉出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的构造。而且,在主体框9上,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在设置于上框(横木)90的横槽9a内安装有拉入件5。此外,在横槽9a内,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装配有截面为“コ”字形(也就是,大致等于将长方形的一条边除去后的形状)的框部件92。如下文所述第二实施方式所示,该框部件92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不是必须构造,根据需要能够省略。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拉门50的上端面51为大致矩形的平坦面,撞击器6、遮光部件7、以及承受部件8在大致直线上并排设置,由撞击器6的形状以及承受部件8形成预定长度的榫头(戸首)。
此外,由撞击器6以及承受部件8形成的榫头的尺寸为在主体框的横槽9a的槽内嵌合,通常槽宽设定为15~20mm程度。主体框9例如由上侧的上框90以及下侧的门槛(横木)和两侧的纵向木91划分由拉门50敞开或者封闭的矩形的开口部。在上框90上,平行地形成有与榫头对应的一对横槽9a。第一实施方式是这样一个例子:拉门50对应上框90的横槽9a,在拉门50的上端面51上由构成撞击器6的榫头形成部的竖立壁63、64以及承受部件8形成预定长度的榫头。
(拉入件)
拉入件5具有配设在上述横槽9a上的壳体1、在壳体1内滑动自如地配置的滑块2、被滑块2枢轴支撑的闩锁3、加力机构S以及制动机构4,该闩锁3被切换至待机姿势和拉入姿势,该待机姿势为该闩锁在壳体1中对应部卡定(卡定为不能滑动),该拉入姿势为该闩锁被解除卡定,能够滑动。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闩锁3从待机姿势被切换至拉入姿势后,拉门50利用加力机构S中蓄积的作用力例如从打开位置被拉入向关闭位置。
此处,如图2(a)、图2(b)以及图3所示,壳体1例如为具有能安装在横槽9a上宽度的细长树脂注塑成型体,具有以从长度方向一端到另一端中途为止宽度窄的方式在壳体1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内侧切成的引导部1a,并且,具有从一端侧向引导部1a倾斜的导向部1b。于是,该壳体1的内部空间通过向上框90的横槽9a与拉入件5进行安装时成为与横槽9a之间设置面的下表面10、两侧面12和安装在壳体1上以封闭壳体1的上侧开口的罩15而与外部区分。
在壳体1内设有沿长度方向在两侧形成为两列的加力机构用配置部11a以及制动机构用配置部11b、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侧贯通形成的安装孔13a和13b、在安装孔13b的跟前竖立设置的纵向壁12b、设在纵向壁12b中配置部11a侧并卡定作为加力机构S的螺旋弹簧的一端S1的卡定部12c以及设在配置部11b侧并卡定作为制动机构4的缸体40的端部的限制部12d、以及向导部14。向导部14位于配置部11a与配置部11b之间,包括直线槽14a和卡定槽14b,直线槽14a从大致中间位置延伸至安装孔13a的跟前,卡定槽14b从直线槽14a在安装孔13a侧的跟前弯曲成大致L形。
在罩15上设有对应于壳体1的未图示的加力机构用配置部以及制动机构用配置部、单侧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切口并且将撞击器6的配合突起61引导至罩15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引导部16、以使孔17a与安装孔13a重合的方式与壳体1的端部侧重合的安装部17、抑制作为加力机构S的螺旋弹簧的间隙的未图示的向导片、设在与安装部17相反一侧的端部侧并且对作为制动机构4的缸体40的端部从上方进行按压的未图示的限制部、以及与向导部14对应的未图示的向导部。未图示的向导部具有与直线槽14a对应的直线槽、与卡定部14b对应的大致L形的卡定槽。在图3中,符号18是为了形成所述向导片而设置的凹部。
在壳体1的两侧面12以及罩的两侧面19上设有多对在将罩15与壳体1重合时相互配合的卡定部12a和配合部19a。于是,当将罩15装配到壳体1,使罩15的多个配合部19a的每个配合部与所对应的壳体1的卡定部12a配合时,闩锁3配置在罩15与壳体1之间,从罩15的引导部16(拉入件5的引导部1a)露出到外部。关于上述的壳体1以及罩15,除了形成引导部16的部位以外,各自的外形的高度以及宽度尺寸与现有的拉门上设置的榫头相同,也就是设计为兼作现有的榫头。换言之,关于壳体1的外形,由于除了引导部1a以及导向部1b之外的两侧面12、19以及罩15的外表面划分形成替代现有榫头的榫头形成部,因此,能够实现下文所述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的使用方法。
如图3以及图5(a)至图5(c)所示,滑块2形成为配置在壳体1与罩15之间空间的树脂制小块状,具有设在上下表面20、21上的凸部23、24以及贯通孔26a、26b、设在背面22上并且与贯通孔26a、26b相通的插入孔25、从上表面20侧向下设置的连接用轴部27。此外,在图3中,上表面20配置在罩15侧,凸部23与上述罩15侧的向导部嵌合,下表面21配置在壳体1侧,凸部24与向导部14嵌合。贯通孔26b中配置图3的止动环52。
制动机构4使用的是活塞式阻尼器。该活塞式阻尼器是公知的阻尼器(例如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29564号公报等中所公开的阻尼器)即可,具有缸体40以及在该缸体40中缓慢出没的活塞杆41,例如可以是活塞杆41相对于固定侧缸体40缓慢驱动的构造。如图3所示,缸体40在后端外周具有颈状卡定槽42,活塞杆41在前端外周具有颈状卡定槽43。
如图3以及图4(a)至图4(c)所示,闩锁3为厚度与滑块2大致相同的树脂成型体,具有在上下表面30、31上设置的凸部33、34、在背面32附近设置并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枢轴支撑孔37、设在与背面32相反一侧也就是前侧的爪部35、在爪部35内侧切出的拘束部36、从背面32侧在一侧部突出设置的弹簧用卡定部38。此外,在图3中,上表面30配置在罩15侧,凸部33与上述的罩15侧的向导部嵌合,下表面31配置在壳体1侧,凸部34与向导部14嵌合。轴部27嵌合在枢轴支撑孔37中。卡定部38具有挂定孔39,在该处卡定加力机构S的另一端S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螺旋弹簧作为加力机构S。该螺旋弹簧的全部尺寸为:如图9(a)至图9(c)所示,在将所蓄积的弹力释放至螺旋弹簧不具有作用力的程度的状态下,与缸体40的长度大致相等,如图8(a)至图8(c)所示,通过利用活塞杆41拉伸能够蓄积作用力。在两端设有安装用的卡定部S1、S2。
以上各部件例如在滑块2以及闩锁3经由轴部27以及枢轴支撑孔37的配合连接的状态下与作为制动机构4的活塞式阻尼器以及作为加力机构S的螺旋弹簧一起组装进壳体1,并且,通过在壳体1上安装罩15来完成为拉入件5。在该情况下,如图8(a)至图8(c)以及图9(a)至图9(c)的放大图所示,活塞杆41的杆前端相对于滑块2插进插入孔25,通过使制动环52在贯通孔26b内与杆前端外周的卡定槽43配合来进行连接。制动机构4和滑块2以及闩锁3沿着壳体1的配置部11b配置。这样,缸体40通过卡定槽42与上述的限制部12d(和未图示的罩侧限制部)配合来在壳体1上定位。
滑块2以及闩锁3在下侧的凸部24以及凸部34与壳体1的向导部14嵌合(并且上侧的凸部23以及凸部33与未图示的罩侧向导部嵌合)的状态下在壳体1内滑动自如地配置。作为加力机构S的螺旋弹簧的一端侧的卡定部S1挂定在壳体1的卡定部12c上,另一端侧的卡定部S2卡定在闩锁侧卡定部38的挂定孔39上。并且,闩锁3能切换至凸部33、34随着滑块2的滑动沿直线槽14a滑动的拉入姿势和从直线槽14a进入卡定槽14b且被卡定为不能滑动的待机姿势。此外,在该例子中,将作为加力机构S的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卡定部S2卡定在闩锁3上,也可以取而代之,将另一端卡定部S2卡定在滑块2侧。
关于上述的拉入件5,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在相对于横槽9a,以作为其设置面的下表面10就位于上框90的横槽9a中内底面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利用插入孔17a及安装孔13a中的螺钉M和插入安装孔13b的螺钉M进行固定操作。另外,在该安装结构中,设定为壳体1的两侧面12以及罩15的两侧面19中的形成有引导部1a(16)的一个侧面19与横槽9a中一个内侧面无间隙地抵接,另一个侧面19与横槽9a的另一内侧面之间保持若干间隙。该间隙的尺寸为构成下文所述撞击器6中榫头形成部的竖立壁63能通过。
(拉门以及撞击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拉门50形成为无榫头的状态,也就是,在该例子中,上端面51形成为平坦面,在该上端面51上,由配置在拉门50的左右端50a、50b之间的撞击器6的一部分以及承受部件8形成榫头,并且,具有配置在撞击器6与承受部件8之间的遮光部件7。
撞击器6是树脂注塑成型体,如图6所示,由以下部分一体形成:以细长状延伸的安装部60、位于安装部60的大致中间位置并且在一侧边缘突出设置的配合突起61、沿着安装部60的一侧边缘以大致L形竖立设置的竖立壁63、以及位于安装部60的另一侧边缘并且沿着配合突起61和一端侧以大致L形竖立设置的竖立壁64以及设在一端的大致矩形立体的承受部66。
安装部60的宽度尺寸和与横槽9a嵌合的榫头相同,具有长孔状的安装孔62a、圆状的安装孔62b、设在与承受部66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安装孔62c。在安装孔62c中,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根据需要附加设置间隙吸收用垫片69。配合突起61与拉入件5的闩锁3配合以及脱离。竖立壁63、64以及承受部66设定在拉门50的榫头形成部。另外,承受部66由两侧面66以及上下表面以及端面67来划分,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担负用于将遮光部件7在与承受部件8之间安装在上端面51上的机构和拉门50的榫头形成作用。
也就是,在承受部66,安装孔68设在中央部,并且大致逆T形的嵌合槽65设在端面67上。如图6所示,嵌合槽65包括下侧的水平槽65a(图中没有表示)以及纵向槽65b,形成为能够与遮光部件7的对应端部74嵌合的槽形状。也就是,遮光部件7的对应端部74中,水平部70的端部70a与所述水平槽嵌合,遮光部71的端部71a与纵向槽65b嵌合。上述的撞击器6通过在安装孔62a、62b以及安装孔68中插通的三根螺钉M相对于拉门50的上端面51进行安装。安装孔62a、68为长孔形状,在将撞击器6笔直安装在上端面51上时,能够在宽度方向进行微调。
(承受部件)
如图2(a)以及图2(b)、图7(a)以及图7(b)所示,承受部件8在担负用于将遮光部件7安装在拉门50的上端面51上的机构和榫头形成作用这一点上与上述承受部66相同。也就是,承受部件8由通过两侧面81以及上下表面82、83以及前后端面84、88大致划分的树脂成型体构成。在承受部件8上设有:贯通上下表面82、83的两个安装孔80、在前端面84上刻出的大致逆T形的嵌合槽85、在后端面88突出且位于从后端面88的下侧延伸的底座部86上的卡定用纵向壁87。此外,后壁87是在承受部件8用作区隔用拉门时使用的部位,在区隔用以外的拉门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承受部件8上形成的各安装孔80为宽度方向长的长孔形状,使用螺钉M将承受部件8安装在拉门50的上端面51中撞击器6的延长线上时,其安装位置能够在上端面51的宽度方向上微调。嵌合槽85包括纵向槽85b以及下侧的水平槽85a,形成为能够与遮光部件7的对应端部嵌合的槽形状。也就是,遮光部件7的对应端部中,水平部70的端部70a与水平槽85a嵌合,遮光部71的端部71a与纵向槽85b嵌合。
(遮光部件)
由于拉门50为无榫头的状态,也就是,在该例子中,上端面51形成为平坦面,在该处由撞击器6以及承受部件8形成榫头,因此,该遮光部件7为不使室内光从没有榫头的部位外漏地进行遮光的部件。也就是,遮光部件7由树脂或橡胶等弹性材质构成,纵截面为大致逆T形,具有水平部70、相对于水平部70垂直(铅直上方)突出的遮光部71、从水平部70的两侧朝下方设置的脚部72、从两脚部72之间的水平部70的下表面比脚部72还向下朝向斜下方延伸的弹性抵接部73,它们形成为一体。另外,遮光部件7在安装在拉门50的上端面51的状态下高度尺寸设定为与撞击器6的承受部66以及承受部件8大致相同,宽度尺寸小于壳体1的宽度。
上述遮光部件7相对于拉门50的上端面51以两侧与固定在上端面51上的撞击器6的承受部66和承受部件8配合的状态进行安装。在该安装状态下,遮光部件7的弹性抵接部73压接上端面51,遮光部71在拉门50的使用状态下防止光经由横槽9a泄漏。此外,作为向拉门50安装遮光部件7的方法,可以取代与拉门50配合的方法,而是相对于拉门50的对应的端面通过粘结剂以及双面胶带等进行粘结,或者压入拉门50的安装部位。
(动作)
图8(a)至图8(c)以及图9(a)至图9(c)表示上述移动辅助装置、也就是拉入件5以及撞击器6的动作。
(1)图8(a)至图8(c)表示拉门50从打开位置向关闭方向进行移动操作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如图8(b)的放大图所示,构成拉入件5的闩锁3为待机姿势。在该闩锁3的待机姿势下,作为加力机构S的螺旋弹簧被拉伸并蓄积作用力。闩锁3的凸部33、34卡定在壳体侧卡定槽14b以及罩侧卡定槽,由此克服加力机构S的作用力对滑块2进行位置限制。
(2)在上述的移动辅助装置中,首先,拉门50从打开位置向关闭方向移动时,撞击器的配合突起61被安装在横槽9a内的拉入件5的导向部1b导向,从而沿着引导部1a、16移动,并且,通过竖立壁63沿着壳体1的对应侧面移动,从而相对于拉入件5以高精度被拉出。因此,在本例的结构中,即使在拉门50相对于横槽9a具有间隙(拉门50的宽度小于横槽9a的宽度)的情况下,撞击器6的配合突起61和拉入件5的闩锁3也能按照设计卡定或者解除卡定。
(3)配合突起61在拉门50进一步向关闭方向移动时接触闩锁3的对应部。闩锁3利用该应力以轴部27为支点逆时针旋转,利用该旋转,凸部33、34从卡定槽14b解除卡定,与直线槽14a嵌合,切换至拉入姿势。同时,配合突起61被拘束在闩锁侧爪部35的内侧,也就是拘束部36。
(4)图9(a)至图9(c)表示闩锁3切换至拉入姿势后拉门50利用加力机构S的作用力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也就是,在该移动辅助装置中,闩锁3如图9(b)的放大图所示切换至拉入姿势后,将配合突起61拘束在闩锁侧拘束部36。在该拘束状态下,拉门50与滑块2同闩锁3一起利用加力机构S的作用力滑动联动,移动至关闭位置。该情况下,在该方式中,在拉门50利用加力机构S的作用力移动时,通过受到上述制动机构4的制动而缓慢滑动。
(5)遮光部件7的遮光部71能够在拉门50位于关闭位置时防止室内光从拉门50的上端面51向外侧泄漏。在上述的拉门50从关闭位置向打开方向进行移动操作的过程中,闩锁3在保持拉入姿势的状态下经由与拘束部36配合的配合突起61向左侧与滑块2一同移动,通过该移动在加力机构S中蓄积作用力。拉门50进一步向打开方向移动时,如图8(a)至图8(c)所示,闩锁3的凸部33、34从直线槽14a到达卡定槽14b。于是,闩锁3利用配合突起61按压爪部35从拘束部36脱离时的反力以轴部27为支点顺时针旋转,同时凸部33、34与卡定槽14b配合,切换至待机姿势。加力机构S中所蓄积的作用力只要闩锁3位于待机姿势就被保持。
(6)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辅助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结构,与以往的带榫头的拉门相比,作为拉门50,能够在使榫头侧的端面51为平坦面的状态下进行制作,通过在其平坦面上附加设置撞击器6以及承受部件8形成榫头的方法进行制作,因此,能够减少拉门50的制作所需要的工作量,能够简单地采用移动辅助装置。并且,由于具有配置在上述榫头形成部63、64与承受部件8之间的遮光部件7,因此能够防止室内光向外泄漏。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更点)
图10(a)至图13(b)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拉门辅助装置。在该说明中,针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以及作用相同的部位附注相同符号,并尽量简略其说明,针对变更后的构造进行说明。也就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拉门辅助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辅助装置在拉入件5以及遮光部件7以及承受部件8的构造本身上相同,但是不同点在于将它们配置在拉门50的上端面51这一点和撞击器6A的构造以及将撞击器6A配置在主体框侧的横槽9a这一点。
图10(a)至图10(c)表示在拉门50的平坦状的上端面51上在拉门50的左右端50a、50b之间将上述拉入件5的壳体1、遮光部件7、承受部件8大致以直线进行配置的配置例。在该配置中,拉入件5通过在孔17a以及安装孔13b中插通的两根螺钉M进行安装,通过遮光部件7在壳体1的对应端部侧和承受部件8之间分别嵌合或者配合的结构、也就是遮光部件7的一端部74与壳体1的嵌合槽13c之间的嵌合或者配合(参照图13(a)的右侧的放大图)、遮光部件7的另一端部74与承受部件8的嵌合槽85之间的嵌合或者配合而分别连接。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是带榫头的拉门50,但是由于通过构成拉入件5的壳体1的外形或者壳体1的外形状以及承受部件8的外形形成榫头,所以能够减少拉门50的制作费用,能够像引用文献1那样不实施特别的加工就能将拉入件5组装到拉门50上,除了这一优点,还能够在壳体1与单一的承受部件8之间无间隙地连接固定遮光部件7。
如图10(a)至图10(c)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撞击器6A是安装部60和在安装部60上突出设置的配合突起61一体形成的注塑成型体。安装部60的宽度尺寸为能容纳在横槽9a中,具有在一侧折弯成直角的导向板部63和两个安装孔62a、62b。上述的撞击器6A相对于横槽9a将安装部60在槽内底面定位并配置后,通过在安装孔62a、62b中插通的两根螺钉M进行安装。在该情况下,安装孔62a也不是圆形,而是宽度方向较大的长孔形状,在将撞击器6A笔直安装在横槽9a时,能在宽度方向上微调。
撞击器6A在安装状态下配合突起61在横槽内突出。导向板部63与配合突起61保持预定间隔(与拉入件1中形成设有引导部1a的部位的部分的宽度尺寸相同或大若干量的间隔)地对置,在拉门50沿着横槽9a移动时,拉入件5的对应侧面12、19(与引导部1a相反一侧的侧面)沿着该壁面高精度移动。在上述结构中,具有不对横槽9a实施加工就能简单安装撞击器6A的优点。
(动作)
图13(a)以及图13(b)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拉门辅助装置、也就是拉入件5以及撞击器6A的拉入动作。
(1)图13(a)设想的是拉门50以该图的箭头方向、也就是从打开位置向关闭方向进行移动操作的过程。在此,连同撞击器6A表示构成拉入件5的闩锁3的待机姿势。在该闩锁3的待机姿势下,作为加力机构S的螺旋弹簧被拉伸并蓄积作用力。闩锁3的凸部33、34卡定在壳体侧卡定槽14b以及未图示的罩侧卡定槽,由此克服加力机构S的作用力对滑块2进行位置限制。
(2)然后,上述拉入件5在例如拉门50从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的稍跟前时,位置固定的撞击器6A的配合突起61从设在拉入件5的一端侧的引导部1b沿着引导部1a(16)相对转移,与从壳体1内向外露出的闩锁3的对应部抵接。于是,闩锁3利用从配合突起61受到的应力以轴部27为支点逆时针旋转,利用该旋转,凸部33、34从对应的卡定槽14b解除卡定,与对应的直线槽14a嵌合,切换至拉入姿势。同时,配合突起61被拘束在闩锁侧爪部35的内侧,也就是拘束部36。
(3)图13(b)表示闩锁3切换至拉入姿势后拉门50利用加力机构S的作用力移动并切换至关闭位置的状态。也就是,在该拉门辅助装置中,闩锁3如该图所示切换至拉入姿势后,在将配合突起61拘束在闩锁侧拘束部36的状态下,滑块2同闩锁3一起利用加力机构S的作用力滑动,随之,拉门50移动至关闭位置。该情况下,在该方式中,在拉门50利用加力机构S的作用力移动时,通过受到上述制动机构4的制动而缓慢滑动。在拉门50的关闭位置,由于具有在拉入件5与承受部件8之间无间隙地连接的遮光部件7,因此能够防止例如室内光向外泄漏。
(4)在拉门50以图13(b)的箭头方向、也就是从关闭位置向打开方向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闩锁3在保持拉入姿势的状态下经由与拘束部36配合的配合突起61与滑块2一同滑动,通过该滑动在加力机构S中蓄积作用力。拉门50进一步向打开方向移动时,如图13(a)所示,闩锁3从凸部33、34所对应的直线槽14a到达对应的卡定槽14b。于是,闩锁3利用配合突起61按压爪部35从拘束部36脱离时的反力以轴部27为支点顺时针旋转,同时凸部33、34与对应的卡定槽14b配合,切换至待机姿势。加力机构S中所蓄积的作用力只要闩锁3位于待机姿势就被保持。
(5)通过将具有以上结构的移动辅助装置应用于拉门50,与以往的带榫头的拉门相比,能够在使榫头侧的端面51为平坦面的状态下制作拉门50,通过在其平坦面上附加设置拉入件5以及承受部件8在拉门50上形成榫头,因此,能够减少拉门50的制作所需要的工作量。并且,上述移动辅助装置由于在拉入件5的壳体1与承受部件8之间设有遮光部件7,因此能够防止室内光向外泄漏。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受上述各实施方式的限制,只要具备上述各构造要素即可,关于细节,能够基于各方式进一步进行展开或变更。
本申请基于2010年5月31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0-124143),其内容作为参考引入本说明书。
符号说明
1—壳体,1a—引导部,1b—导向部,10—上表面,11a—加力机构用配置部,11b—制动机构用配置部,12—侧面,12a—卡定部,12d—限制部,13a、13b—安装孔,14—向导部,14a—直线槽,14b—卡定槽,15—罩,16—引导部,17—安装部,17a—孔,18—凹部,19—侧面,19a—配合部,2—滑块,20—上表面,21—下表面,22—背面,23、24—凸部,25—插入孔,26a、26b—贯通孔,27—轴部,3—闩锁,30—上表面,31—下表面,32—背面,33、34—凸部,35—爪部,36—拘束部,37—枢轴支撑孔,38—卡定部,39—挂定孔,4—制动机构,40—缸体,41—活塞杆,42、43—颈状卡定槽,5—拉入件,50—拉门(相当于移动体),50a、50b—端面,51—上端面,6、6A—撞击器,60—安装部,61—配合突起,62a、62b、62c—安装孔,63、64—竖立壁,65—嵌合槽,66—承受部,67—端面,68—安装孔,69—间隙吸收用垫片,7—遮光部件,70—水平部,71—遮光部,71a—端部,72—脚部,73—弹性抵接部,8—承受部件,80—安装孔,81—侧面,82—上表面,83—下表面,84—前端面,85—嵌合槽,85a—水平槽,85b—纵向槽,86—底座部,87—卡定用纵向壁,88—后端面,9—主体框(相当于固定体),9a—横槽,90—上框(横木),91—纵向木,92—框部件,S—加力机构,S1—上框(横木),S2—两侧的卡定部。

Claims (2)

1.一种移动辅助装置,具备拉入件和撞击器,该拉入件具有壳体、闩锁以及加力机构,该闩锁被切换至待机姿势和拉入姿势,该待机姿势为该闩锁被卡定在所述壳体内不能滑动,该拉入姿势为该闩锁被解除所述卡定,能够滑动,该撞击器将所述闩锁从待机姿势切换为拉入姿势,或从拉入姿势切换为待机姿势,所述拉入件以及所述撞击器的任意一方设在固定体以及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固定体上的移动体的任意一方,并且,所述拉入件以及所述撞击器的另一方设在所述固定体以及所述移动体的另一方,若所述闩锁从待机姿势被切换至拉入姿势,则所述移动体利用作用力能够移动,
该移动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为了使得从长度方向一端至另一端中途为止的宽度窄而切出并使所述闩锁的一部分露出配置的撞击器用的引导部;以及导向部,该导向部设置成一端侧的宽度窄,并且朝向所述引导部倾斜,
在将所述闩锁从待机姿势切换至拉入姿势时利用所述导向部的向导作用将所述撞击器转移到所述引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固定体或者所述移动体的对应安装部配置的设置面,所述引导部形成在除所述设置面之外的部分。
CN201180027173.7A 2010-05-31 2011-05-20 移动辅助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182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4143 2010-05-31
JP2010124143A JP2011247053A (ja) 2010-05-31 2010-05-31 移動補助装置
PCT/JP2011/061687 WO2011152232A1 (ja) 2010-05-31 2011-05-20 移動補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8223A CN102918223A (zh) 2013-02-06
CN102918223B true CN102918223B (zh) 2015-09-02

Family

ID=45066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17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18223B (zh) 2010-05-31 2011-05-20 移动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31138B2 (zh)
JP (1) JP2011247053A (zh)
CN (1) CN102918223B (zh)
WO (1) WO20111522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91247B1 (ko) * 2012-07-12 2014-05-02 박윤식 자동 폐쇄 장치
ITMI20121718A1 (it) * 2012-10-12 2014-04-13 Salice Arturo Spa Mobile con almeno un cassetto o simile
PL2980344T3 (pl) * 2013-04-15 2017-10-31 Zhongshan Opike Hardware Product Co Ltd Amortyzujące, zapobiegające podskakiwaniu urządzenie górnego koła z podwójną rurą
US8899703B2 (en) * 2013-05-02 2014-12-02 Nan Juen International Co., Ltd. Pressing-type unlocking track
JP2015203211A (ja) * 2014-04-14 2015-11-16 株式会社くろがね工作所 引戸装置
TWM493587U (zh) * 2014-08-05 2015-01-11 Weider Metal Inc 推拉門緩衝器裝置的閉合位置調整機構
CA2921440A1 (en) * 2015-07-29 2017-01-29 Assa Abloy New Zealand Limited A closure mechanism
US9863178B2 (en) * 2015-08-21 2018-01-09 Weider Metal Inc. Two-way soft closing device for a sliding door and soft closing activation trigger assembly thereof
US10526829B2 (en) 2015-12-03 2020-01-07 Lawrence E Chaffin Lift glide door lock assembly and lift glide window lock assembly
US11008775B2 (en) 2015-12-03 2021-05-18 Lawrence E Chaffin Lift glide door lock assembly and lift glide window lock assembly and dual lift glide door lock assembly and dual lift glide window lock assembly
CN105507720B (zh) * 2016-01-18 2018-04-06 王胜利 一种双向阻尼器及其应用的移动门
EP3429430B1 (de) * 2016-03-16 2020-01-29 Paul Hettich GmbH & Co. KG Selbsteinzug und auszugsführung
ES2592525B1 (es) * 2016-06-23 2017-09-06 Oscar Torrabias Cantal Pinza compacta para puertas correderas de cristal con amortiguador incorporado
DE102017107461A1 (de) * 2017-04-06 2018-10-11 Karl Simon Gmbh & Co. Kg Bewegungsanordnung
US10292494B1 (en) * 2017-07-03 2019-05-21 Nan Jeun International Co., Ltd. Slide rail self-return mechanism
DE102017123613A1 (de) * 2017-10-11 2019-04-11 Paul Hettich Gmbh & Co. Kg Einzu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Öffnen und Schließen eines bewegbaren Möbelteils
CN107916864B (zh) * 2017-12-22 2023-07-04 广东东泰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家具阻尼弹力的简易调节机构
WO2019195150A1 (en) * 2018-04-02 2019-10-10 Safran Cabin Inc. Soft self-close door damper
US11920401B2 (en) 2021-05-03 2024-03-05 Kohler Co. Slow close mechanism for sliding application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6262A (ja) * 2002-11-22 2004-06-24 Shimodaira:Kk 引戸の戸締装置
KR20070042557A (ko) * 2004-08-30 2007-04-2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모다이라 미닫이문의 문닫힘장치
WO2009091046A1 (ja) * 2008-01-17 2009-07-23 Nifco Inc. 引込機構
CN101535588A (zh) * 2006-11-13 2009-09-16 株式会社利富高 滑动辅助机构及引入单元
CN101542066A (zh) * 2006-11-30 2009-09-23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
WO2009148151A1 (ja) * 2008-06-06 2009-12-10 株式会社ニフコ 摺動補助機構
JP2010090571A (ja) * 2008-10-06 2010-04-22 Kobayashi Seisakusho:Kk 引戸のスライドアシス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44779A (en) * 1953-08-17 1956-05-08 Oscar C Rixson Co Door holder
US3630560A (en) * 1970-11-12 1971-12-28 Glynn Johnson Corp Surface-mounted nonhanded door holder
US4004372A (en) * 1975-04-14 1977-01-25 Doormaid, Inc. Sliding door clos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the same
US4506407A (en) * 1983-07-18 1985-03-26 Schlage Lock Company Releasable hold-open device for a door closer
US5461754A (en) * 1992-08-17 1995-10-31 Dorma Gmbh + Co. Kg Door closer with a detent for holding a door open and the detent therefor
US5450651A (en) * 1993-10-15 1995-09-19 Von Duprin, Inc. End cap locking overhead mounted door holder assembly
US6691465B1 (en) * 2002-03-25 2004-02-17 Robert M. Stephan Door closer assembly for sliding doors
US7430832B2 (en) * 2004-09-22 2008-10-07 Si Chien Hung Sliding door having automatic closing structure
DE202005012954U1 (de) * 2005-08-15 2006-07-20 Cabinet Schranksysteme Ag Schiebetür
JP4980161B2 (ja) * 2007-07-12 2012-07-18 株式会社ムラコシ精工 開閉体閉止装置
JP5046837B2 (ja) * 2007-10-02 2012-10-10 株式会社ニフコ 可動体のアシスト装置
JP5192831B2 (ja) * 2008-01-17 2013-05-08 株式会社ニフコ 引込機構
DE102008009046B4 (de) * 2008-02-13 2014-10-02 Günther Zimmer Beschleunigungs- und Verzögerungsvorrichtung mit zwei Mitnahmeelementen
JP5428090B2 (ja) 2008-04-18 2014-02-26 スターテング工業株式会社 緩衝閉鎖装置
US8060983B2 (en) * 2008-09-25 2011-11-22 Bortoluzzi Mobili S.R.L. Device for cushioning an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of sliding shutters
TWI392465B (zh) * 2008-11-20 2013-04-11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用於滑軌組件之自動回歸裝置
DE102009042486A1 (de) * 2009-09-24 2011-03-31 Dorma Gmbh + Co. Kg Schiebetür
JP5588652B2 (ja) * 2009-10-02 2014-09-10 マツ六株式会社 引き戸クローザ
US8307497B2 (en) * 2010-01-14 2012-11-13 Door & Window Hardware Co. Soft-closing device for a sliding door
JP2011196015A (ja) * 2010-03-17 2011-10-06 Nifco Inc 摺動補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6262A (ja) * 2002-11-22 2004-06-24 Shimodaira:Kk 引戸の戸締装置
KR20070042557A (ko) * 2004-08-30 2007-04-2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모다이라 미닫이문의 문닫힘장치
CN101535588A (zh) * 2006-11-13 2009-09-16 株式会社利富高 滑动辅助机构及引入单元
CN101542066A (zh) * 2006-11-30 2009-09-23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
WO2009091046A1 (ja) * 2008-01-17 2009-07-23 Nifco Inc. 引込機構
WO2009148151A1 (ja) * 2008-06-06 2009-12-10 株式会社ニフコ 摺動補助機構
JP2010090571A (ja) * 2008-10-06 2010-04-22 Kobayashi Seisakusho:Kk 引戸のスライドアシス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52232A1 (ja) 2011-12-08
CN102918223A (zh) 2013-02-06
US8931138B2 (en) 2015-01-13
US20130104339A1 (en) 2013-05-02
JP2011247053A (ja) 201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8223B (zh) 移动辅助装置
CN102822436B (zh) 滑动辅助装置
CN104167639B (zh) 保持器及连接器装置
TWI419637B (zh) 伺服器及其機殼裝置
US20120212002A1 (en) Spacer device for a movable member
US20050205591A1 (en) Lid operating device and storag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990381A (zh) 保护机构及使用该保护机构的电子装置
CN101991285A (zh) 抽屉组件
CN102822435A (zh) 滑动辅助装置
ITMI20100611A1 (it) Dispositivo di fissaggio per il fissaggio di un pannello ad un elemento di arredo
US11014434B2 (en) Sunshade device
TWM464867U (zh) 卡連接器
KR101415815B1 (ko) 미닫이식 도어의 이동장치
KR200390556Y1 (ko) 슬라이딩 레일
KR200484351Y1 (ko) 미닫이 도어용 슬라이딩 경첩 및 이를 구비한 수납장
JP4650636B2 (ja) 電気機器収納用キャビネット
CN102934416B (zh) 滑动单元机构
CN102370351B (zh) 用于滑轨收合的防震构造
KR20150017011A (ko) 트레이 래칭 장치
CN106207761A (zh) 装置的导轨安装结构及具有该导轨安装结构的开关
KR20110098104A (ko) 창호용 필링피스
CN102573377B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器模组内置支架
CN114056239A (zh) 滑动型物品箱
CN102268947B (zh) 门窗
JP2016138394A (ja) 両開きド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