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828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8288A
CN102298288A CN2011100799010A CN201110079901A CN102298288A CN 102298288 A CN102298288 A CN 102298288A CN 2011100799010 A CN2011100799010 A CN 2011100799010A CN 201110079901 A CN201110079901 A CN 201110079901A CN 102298288 A CN102298288 A CN 102298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ed value
value
correction value
automatic
manual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99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8288B (zh
Inventor
村山健太郎
高桥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98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8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8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8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1/0473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in subscanning direction, e.g. picture start or line-to-line synchronis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38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 G03G2215/0141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 G03G2215/0161Generation of registration ma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98User interven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lacing documents, responding to an ala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15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by detecting marks or the like, e.g. slits
    • H04N2201/04722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by detecting marks or the like, e.g. slits on a photoconductive drum or bel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32Detecting at infrequent intervals, e.g. once or twice per line for main-sca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53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 H04N2201/04793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using stored control or compensation data, e.g. previously measured dat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自动获取单元,其形成用于检测位置偏差和浓度偏差中的至少一个的标记,并且通过测量该标记而获取偏差程度;手动获取单元,其接收用户输入以获取校正值;图像形成单元,其基于实际校正值形成图像,通过基于根据偏差程度确定的自动校正值和是通过手动获取单元获取的校正值的手动校正值确定实际校正值;以及改变单元,其执行第一改变处理和第二改变处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改变处理对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施加权重,第二改变处理将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改变为过去的校正值。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6月2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146571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这里。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形成用于图像调整的标记,并且基于通过标记的检测而获得的校正值和由用户输入的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来调整图像的位置或浓度。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图像调整,使得图像的位置或浓度不发生偏差。这样的图像调整的过程包括例如在用于纸张传送的带部件上对于每种颜色形成是用于调整位置偏差的标记的配准图案;获取基本颜色的配准图案与检测目标颜色的配准图案之间的偏差程度;以及基于根据偏差程度确定的校正值来校正检测目标颜色的图案的位置偏差。
可以由用户输入校正值。例如,JP-A-2002-244393描述了下述方法,其使用由用户输入的校正值(手动校正值)和通过配准图案的检测获得的校正值(自动校正值)来校正颜色图像中的各颜色图像的位置偏差。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下列问题。即,在使用手动校正值和自动校正值来计算是最终校正值的实际校正值并且基于实际校正值执行图像调整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难以调整实际校正值。例如,当输出图像的质量较差时(即,当实际校正值有问题时),难以确定实际校正值的问题因素在于手动校正值还是在于自动校正值,并且因此难以正确地校正实际校正值。
因此,本发明的方面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手动校正值和自动校正值来计算用于图像调整的实际校正值,并且能够容易地校正实际校正值。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自动获取单元,其被构造成形成用于检测位置偏差和浓度偏差中的至少一个的标记,并且通过测量该标记来获取偏差程度;手动获取单元,其被构造成接收用户输入并且获取基于用户输入的校正值;图像形成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实际校正值来形成图像,其中基于根据由自动获取单元获取的偏差程度确定的自动校正值和是通过手动获取单元获取的校正值的手动校正值来确定实际校正值;以及改变单元,其被构造成执行第一改变处理和第二改变处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改变处理包括对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施加权重,第二改变处理包括将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改变为过去的校正值。
根据上述构造,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手动校正值和自动校正值来计算用于图像调整的实际校正值,并且能够容易地校正实际校正值。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下面的说明,将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其中:
图1是示出MFP的电气构造的框图;
图2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MFP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示意性构造;
图3示出标记传感器的布置;
图4A和4B示出图案图像的打印示例;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自动获取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手动获取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8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面板;以及
图9示出历史信息数据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具有彩色打印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MFP)。
[MFP的构造]
如图1中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MFP100包括控制单元30,其具有CPU31、ROM32、RAM33、NVRAM(非易失性RAM)34、ASIC35、网络接口36和FAX接口37。另外,控制单元30电连接至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读出纸张的图像的图像读取单元20和显示操作情况并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的操作面板40。
CPU31执行用于实现多种功能,诸如图像读取功能、图像形成功能、FAX数据发送/接收功能和图像调整功能(稍后描述)的操作,并且用作控制中心。ROM32在其中存储用于控制MFP100的各种控制程序、各种设定、初始值等等。RAM33用作从其读取各种控制程序的工作区域或者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域。NVRAM34是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并且用作保存各种设定、图像数据等等的存储区域。
基于从ROM32中读出的控制程序或从各种传感器发送的信号,CPU31通过ASIC35控制MFP100的各组成元件(例如,构成图像形成单元10的曝光设备的开启时序,构成纸张的传送路径的各种辊的驱动电机和构成图像读取单元20的图像传感器单元的移动电机),同时将处理结果存储在RAM33或NVRAM34中。
网络接口36连接至网络,并且使能与其他信息处理装置的连接。FAX接口37连接至电话线,并且使能与另一方的FAX装置的连接。MFP100通过网络接口36或FAX接口37执行与外部装置的数据通信。
[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
接下来,将参考图2描述MFP100的图像形成单元10的构造。图像形成单元10具有通过电子照相方法形成墨粉图像并且在纸张上转印墨粉图像的处理单元50、将未固定的墨粉固定在纸张上的固定设备8、在图像转印之前在其中容纳纸张的纸张进给托盘91、以及在图像转印之后在其上容纳纸张的纸张排出托盘92。图像读取单元20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上方。
图像形成单元10具有向各处理单元50Y、50M、50C、50K照射光的曝光设备53、将纸张传送到各处理单元50Y、50M、50C、50K的转印位置的传送带7、以及检测在传送带7上形成的图案图像的标记传感器61。
另外,图像形成单元10在其中设置有传送路径11(图2中的一条点划线),其具有大致的S形状,使得容纳在定位在底部的纸张进给托盘91中的纸张经过进给辊71、配准辊72、处理单元50和固定设备8,并且然后通过纸张排出辊76引导至纸张排出托盘92。
处理单元50能够形成颜色图像,并且包括与黄色(Y)、洋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各颜色相对应的平行的处理单元。具体地,处理单元50具有形成Y颜色的图像的处理单元50Y、形成M颜色的图像的处理单元50M、形成C颜色的图像的处理单元50C和形成K颜色的图像的处理单元50K。各处理单元50Y、50M、50C、50K沿纸张的传送方向以预定间隔布置。
在处理单元50中,感光部件的表面通过充电设备均匀地充电。然后,感光部件通过来自曝光设备53的光而曝光,并且因此在感光部件上形成与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设备将墨粉提供到感光部件。从而,感光部件上的静电潜像变成作为墨粉图像的可视图像。
传送带7是围绕传送辊73、74的环形带部件,并且由诸如聚碳酸酯等的树脂材料制成。随着传送辊74旋转,传送带7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由此,放置在传送带上的纸张从配准辊72向固定设备8传送。
图像形成单元10一个接一个地拾取容纳在纸张进给托盘91中的纸张,并且将纸张传送到传送带7上。然后,图像形成单元10将在处理单元50中形成的墨粉图像转印到纸张。此时,对于彩色打印的情况,通过各处理单元50Y、50M、50C、50K形成墨粉图像,然后在纸张上将其相互重叠。同时,对于单色打印的情况,仅通过处理单元50K形成墨粉图像,然后将其转印到纸张上。之后,将在其上转印有墨粉图像的纸张传送至固定设备8,然后将墨粉图像热固定在纸张上。然后,将固定之后的纸张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92。
标记传感器61被设置在相对于纸张的传送方向的处理单元50Y、50M、50C、50K的下游并且固定设备8的上游,并且检测形成在传送带7上的用于图像调整的图案。
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标记传感器61包括两个传感器,即布置在传送带7的宽度方向的右侧的传感器61R和布置在其左侧的传感器61L。传感器61R、61L中的每一个都是具有发光元件62(例如LED)和光接收元件63(例如光电晶体管)的对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标记传感器61分别通过发光元件62在倾斜方向将光照射到传送带7的表面(图3中的虚线范围E),并且通过光接收元件63接收光。标记传感器能够通过当经过用于图像调整的标记时接收的反射光的量与直接从传送带7接收的反射光的量之间的差来检测用于图像调整的标记66(图3的标记66是用于位置偏差校正的标记的示例)。
[MFP中的图像调整]
接下来,将描述MFP100中的图像调整。在MFP100中,关于图像调整,执行调整各颜色的图像的位置的位置偏差校正和调整各颜色的浓度的浓度偏差校正。这两种图像调整都获取处理以及校正处理,其中获取处理获取调整颜色与基准颜色的偏差程度并且获取由偏差程度指定的校正值,并且校正处理基于校正值来校正图像。在下文中,将参考位置偏差校正来描述图像调整。
首先,将描述位置偏差校正的获取处理。MFP100具有两种获取处理的模式,其包括自动校正和手动校正。自动校正是将图像调整为为MFP100设定的理想位置。手动校正是反映用户的偏好,或者在自动校正没有正确地工作时取代自动校正。
在自动校正处理中,配准图案作为用于检测位置偏差程度的图案图像,并且标记传感器61检测配准图案并因此计算偏差程度。自动获取基于偏差程度的校正值。在手动校正过程中,用户通过操作面板40输入数值,从而手动获取校正值。
这里,将描述在自动校正处理中获取校正值的过程。首先,当满足预定执行条件时,通过各处理单元50Y、50M、50C、50K形成用于位置偏差校正的配准图案。例如,基于在之前的获取处理之后经过的时间、打印页数、诸如温度和湿度的环境变化、以及墨粉的剩余量来确定执行条件。
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配准图案66包括标记组,该标记组具有由处理单元50K形成的标记66K、由处理单元50C形成的标记66C、由处理单元50M形成的标记66M和由处理单元50Y形成的标记66Y,这些标记被布置在副扫描方向上。
在副扫描方向(图3中所示的传送带7的移动方向)上以恒定间隔形成配准图案66。标记66K、66C、66M、66Y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矩形条形状,并且在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副扫描方向的方向)长。
接下来,基于从标记传感器61输出的数字化信号,检测各标记66K、66Y、66M、66C的位置。然后,分别计算在副扫描方向上各调整颜色的标记(例如标记66C、66M、66Y)相对于基准颜色的标记(例如标记66K)的间隔。当在副扫描方向上发生位置偏差时,基准颜色与调整颜色的标记之间的间隔变化。因此,能够确定在副扫描方向上调整颜色相对于基准颜色的偏差程度。基于偏差程度,计算自动校正的校正值(在下文中,被称为“自动校正值”)。自动校正值被存储在NVRAM34中。
注意的是,配准图案66的构造只是示例性的,并且不限于上述构造。配准图案可以是用于校正位置偏差的普通图像图案。例如,配准图案可以包括两个条形状标记的对,其中至少一个相对于跟随主扫描方向的直线以预定角度倾斜。这样的配准图案能够确定在主扫描方向上以及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程度。
同时,通过用户的操作执行手动校正。操作面板40设置有开关按钮,用于切换为使能校正值的输入的手动校正模式。用户按下开关按钮,输入想要的校正值,然后按下OK按钮。当OK按钮被按下时,MFP100获取输入值以解除手动校正模式。基于该输入值,计算手动校正的校正值(在下文中,被称为“手动校正值”)。手动校正值被存储在NVRAM34中。
MFP100具有打印在用户输入校正值时参考的图案图像的图案打印功能。作为图案图像,打印如图4A或4B中所示的标记组(在下文中,称为“图案图像86”)。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案图像86中,具有矩形条形状的相同颜色的标记在主扫描方向(图4A中的水平方向)上以恒定间隔形成。在图4A的示例中,基准颜色是黑色(K颜色)并且调整颜色是青色(C颜色),并且调整颜色的标记86C的间隔比基准颜色的标记86K的间隔窄N个点(N是自然数,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N=1)。基准颜色的标记86K形成为与用于调整颜色的手动校正值的允许范围相对应的数目(在图4A或4B中为25),并且与允许范围相对应的编号(在图4中为-12到12)从左侧开始以升序增加。调整颜色的标记86C与基准颜色的标记的数目相同,并且将零标记打印为其主扫描方向的位置与基准颜色的零标记匹配。图4A示出了没有发生位置偏差并且基准颜色的标记与调整颜色的标记在零位置匹配的情况。
图4B示出了发生向左侧偏差3个点的位置偏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基准颜色的标记与调整颜色的标记在零位置不匹配,并且在-3位置匹配。由此,用户能够了解发生了向左侧偏差3个点的位置偏差。在该情况下,用户能够通过输入“3”作为校正值来调整C颜色的位置偏差。当发生向右侧偏差3个点的位置偏差时,用户输入“-3”作为校正值。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K颜色是基准颜色,并且除了C颜色以外,用户还能够以相同方式输入用于M和Y颜色的校正值。
同时,图案图像86的构造只是示例性的,并且不限于上述构造。图案图像可以是用于校正位置偏差的普通图像图案。例如,包括图案图像86的标记组在副扫描方向(图4A中的竖直方向)上以恒定间隔形成,从而用户能够检测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偏差。
当按下开关按钮时,执行图案图像86的打印。因此,用户能够通过参考其上打印有图案图像86的纸张来确定校正值。同时,还能够使操作面板40设置有用于打印图案图像的按钮,并且用户在任意时刻打印图案图像86。
在校正处理中,通过使用存储在NVRAM34中的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来确定实际校正值。基于实际校正值,调整颜色的处理条件(例如曝光位置、传送带7或感光部件的速度)被调整为调整颜色的图像位置与基准颜色的图像位置匹配。
同时,浓度偏差调整也包括自动校正和手动校正。例如,在自动校正中,通过各处理单元50Y、50M、50C、50K形成在副扫描方向上具有浓度差异的浓度图案。然后,通过与位置偏差校正共用的传感器或另外的光学传感器检测从浓度图案反射的光的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通过传感器61L执行检测。根据反射光的量,确定浓度并且计算与目标浓度的差作为自动校正值。在手动校正中,能够通过用户输入来接收手动校正值。然后,在校正处理中,基于校正值计算实际校正值,并且基于实际校正值来调整各颜色的处理条件(例如曝光强度、曝光范围和显影偏压)以保持目标浓度。
[改变校正值的过程]
接下来,将描述自动和手动校正值的改变处理。MFP100能够通过与由通过上述用于各校正值的获取处理来更新校正值的处理不同的方式来改变存储在NVRAM34中的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具体地,MFP100具有通过MFP100本身自动改变校正值的自动改变功能和通过用户指令来改变校正值的手动改变功能。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自动改变功能。在自动改变功能中,当在自动校正值的获取处理中获取了不正确的位置偏差程度时,自动改变手动校正值。
[自动校正处理]
首先,将参考图5的流程图描述是用于自动校正的获取处理的自动获取处理的过程。当满足用于自动校正的预定执行条件时,由CPU31执行自动获取处理。
从NVRAM34中读出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S101)。MFP100将在从工厂装运之前的位置偏差程度存储在ROM32中作为初始偏差程度。初始偏差程度是在制造装置时对每个装置测量的装置固有的位置偏差程度,并且在装运之前存储在ROM32中。初始偏差程度被设定为自动校正值的初始值。换句话说,自动校正值是其上附加有初始偏差程度的值。同时,零被设定为手动校正值的初始值。
然后,通过使用在S101中读出的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在传送带7上形成配准图案66(S102)。然后,标记传感器61检测配准图案66(S103)。然后,基于来自标记传感器61的信号来计算各调整颜色的位置偏差程度(S104)。
然后,确定在S104中获得的每个调整颜色的位置偏差程度是否在预定范围内(S105)。预定范围是其中能够调整位置偏差并且被预先存储在ROM32中的范围。例如,位置偏差程度超过预定范围的情况可以是位置偏差程度太大使得相邻标记相互重叠的情况。这种大程度的位置偏差能够是例如由于用户的手动校正值的错误输入引起的。另外,当传送带7具有损坏部分并且标记传感器61将该损坏部分错误地检测为标记时,可能一起不适当的位置偏差程度。而且,如果标记传感器61顺序混乱,那么甚至不能获取位置偏差本身的程度。
对于具有处于预定范围内的位置偏差程度的调整颜色(S105:是),更新与该调整颜色相对应的自动校正值(S106)。具体地,在S104中获得的位置偏差程度添加至当前的自动校正值,并且结果存储在NVRAM34中作为新的自动校正值。
同时,对于具有超过预定范围的位置偏差程度的调整颜色(S105:否),改变与该调整颜色相对应的手动校正值(S121)。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具有超过预定范围的位置偏差程度的调整颜色的手动校正值被乘以0.5的权重,使得手动校正值变得更接近零。同时,施加至手动校正值的权重不限于0.5。即,能够使用任何权重,只要其能够减少手动校正值相对于自动校正值的权重。例如,可以使手动校正值返回至是其初始值的零。
此后,确定连续失败次数是否大于阈值(S122)。当连续失败次数小于或等于阈值时(S122:否),处理返回至S102。然后,通过使用在S121中改变的手动校正值再次形成配准图案,并且再次计算位置偏差程度。即,在减少手动校正值的权重的同时,重新计算位置偏差程度。同时,当连续失败次数大于阈值时(S122:YES),发出错误通知,其指示自动校正值的获取失败(S123)。例如,该通知可以是在操作面板40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消息,或者产生报警声音并写入错误日志。
在S106或S123之后,确定是否还剩余在S105中还没有确定的调整颜色(S107)。当还剩余在S105中还没有确定的调整颜色时(S107:是),处理返回至S105,并且确定还没有确定的调整颜色的位置偏差程度。当对于所有调整颜色完成S105的确定时(S107:否),自动获取处理结束。
[手动获取处理]
首先,将参考图6的流程图描述是用于手动校正的获取处理的手动获取处理的过程。当按下设置在操作面板40上的开关按钮时,由CPU31执行手动获取处理。
首先,从NVRAM34中读出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S201)。然后,通过使用在S201中读出的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将图案图像86打印在纸张上(S202)。在S202之后,等待用户输入校正值。用户使用操作面板40输入校正值。
此后,确定是否输入了完成校正值输入的指令(S203)。当没有输入完成校正值输入的指令时(S203:否),确定是否输入了取消指令(S211)。当也没有输入取消指令时(S211:否),处理返回至S203。当输入取消指令时(S211:是),手动获取处理结束。
当输入完成校正值输入的指令时(S203:是),获取被输入作为校正值的各调整颜色的输入值(S204)。然后,更新各调整颜色的手动校正值(S205)。具体地,输入值添加至当前的手动校正值,并且结果存储在NVRAM34中作为新的手动校正值。在S205之后,手动获取处理结束。
[打印处理]
接下来,将参考图7的流程图描述打印图像数据的打印处理的过程。当从操作面板40接收到打印指令或从连接至MFP100的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打印作业时,由CPU31执行打印处理。
首先,从NVRAM34中读出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S301)。然后,获取待打印的图像数据(S302)。S301和S302的处理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或者同时执行。
然后,通过使用在S301中读出的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来确定实际校正值,并且在将调整颜色的处理条件调整为使得调整颜色的图像位置在基准颜色的图像位置匹配的同时形成图像(S303)。
如上所述,在自动获取处理中,通过使用手动校正值以及自动校正值形成配准图案。因此,在自动获取处理中获得的新的自动校正值是能够正确地调整偏差程度同时反映手动校正值的值。同时,同样在手动获取处理中,也通过使用自动校正值以及手动校正值形成图案图像。因此,在图案图像中检查的偏差程度是指示的偏差的适当程度同时反映自动校正值的值。因此,在打印处理中,当获取适当的校正值时,要求使用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在S303之后,打印处理结束。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执行自动校正中,当位置偏差程度超过预定范围时,减少手动校正值,然后重新计算位置偏差程度。由此,例如,当用户错误地输入手动校正值,并且因此位置偏差程度超过预定范围时,减少手动校正值的权重,从而期望位置偏差程度将变得更接近能够调整位置偏差的位置偏差程度。当重新计算之后的位置偏差程度在预定范围内时,能够获取自动校正值。即,即使在发生手动校正值的错误输入的时候,也能够使用通过自动校正值的适当的校正量来弥补。因此,增加了改善图象质量的可能性。同时,在由于标记传感器61或传送带7的故障而导致位置偏差程度超过预定范围的情况下,即使手动校正值的影响小,也不期望位置偏差程度变得更接近适当的位置偏差程度。因此,能够假设问题不是由于用户的错误输入引起的。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错误消息等等通知详细的处理方法。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涉及手动改变功能。在手动改变功能中,在任意时刻通过用户执行的面板操作改变自动和手动校正值。
如图8中所示,MFP100的操作面板40具有显示操作状态等等的液晶面板41和包括数字键盘、OK按钮、箭头按钮等等的按钮组42。按钮组42包括初始化自动校正值的自动校正值初始化按钮421、初始化手动校正值的手动校正值初始化按钮422、减少自动校正值的权重的自动校正值减少按钮423、减少手动校正值的权重的手动校正值减少按钮424、增加自动校正值的权重的自动校正值权重增加按钮425、和增加手动校正值的权重的手动校正值权重增加按钮426。
具体地,当检测到自动校正值初始化按钮421被按下时,初始化存储在NVRAM34中的自动校正值。换句话说,自动校正值返回至初始偏差程度,其是MFP从工厂装运之前的位置偏差程度。当检测到手动校正值初始化按钮422被按下时,初始化存储在NVRAM34中的手动校正值。换句话说,手动校正值返回至零。
当检测到自动校正值减少按钮423被按下时,存储在NVRAM34中的自动校正值更新为校正值的0.8倍作为新的自动校正值。每次按下自动校正值减少按钮423时,都将0.8的权重施加至当前的自动校正值。当检测到手动校正值减少按钮424被按下时,存储在NVRAM34中的手动校正值更新为校正值的0.8倍作为新的手动校正值。每次按下手动校正值减少按钮424时,都将0.8的权重施加至当前的手动校正值。注意的是,施加至每个校正值的权重不限于0.8。即,能够使用任何权重,只要其能够减少每个校正值相对于另外的校正值的权重。
当检测到自动校正值权重增加按钮425被按下时,存储在NVRAM34中的自动校正值更新为校正值的1.2倍作为新的自动校正值。每次按下自动校正值权重增加按钮425时,都将1.2的权重施加至当前的自动校正值。当检测到手动校正值权重增加按钮426被按下时,存储在NVRAM34中的手动校正值更新为校正值的1.2倍作为新的手动校正值。每次按下手动校正值权重增加按钮426时,都将1.2的权重施加至当前的手动校正值。注意的是,施加至每个校正值的权重不限于1.2。即,能够使用任何权重,只要其能够增加每个校正值相对于另外的校正值的权重。
即,在MFP100中,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分离地存储在NVRAM34中。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自动和手动校正值能够分离地响应于接收改变自动和手动校正值的指令的各按钮被按下而改变。由此,例如,当在执行减少手动校正值的权重的操作(手动校正值初始化按钮422、手动校正值减少按钮424或自动校正值权重增加按钮425被按下)之后图像质量得到改善时,能够认识到手动校正值中存在错误。
同时,MFP100可以在操作面板40处包括用于使自动校正值返回至前一值的后退按钮和用于使手动校正值返回至前一值的后退按钮,并且可以执行使自动和手动校正值返回至过去值的改变处理。在该情况下,如图9中所示,MFP100具有存储过去值的校正值历史数据库341。校正值历史数据库341为每个校正值存储过去值。
当用于自动校正值的后退按钮被按下时,自动校正值返回至当期当前选择的自动校正值的最近的过去值。当用于手动校正值的后退按钮被按下时,手动校正值返回至当前选择的手动校正值的最近的过去值。由此,当在用于手动校正值的后退按钮被按下之后图像质量得到改善时,能够认识到手动校正值中存在错误。另外,能够通过顺序地使校正值返回至过去值来确定校正值的哪个更新时刻引起了不适当。
在上文中,还能够单独地输入分别施加至自动和手动校正值的权重,并且当OK按钮被按下时,将不同权重分别施加至两个校正值。由此,能够同时改变两个校正值,并且用户能够确定重视哪个校正值。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用户的按钮操作改变自动和手动校正值。当通过按钮操作改变是不适当值的校正值时,增加了改善图象质量的可能性。同时,当改变是适当值的校正值时,图象质量恶化,从而期望能够确定是不适当值的校正值。
另外,当按钮被按下时,自动或手动校正值改变。因此,操作容易并且可用性高。换句话说,尽管在意图适当地改变权重的时候也能够通过输入数值来改变各校正值,但是要求知道当前的校正值。因此,用户会感到不便。然而,作为本示例性实施例,在改变权重或者使校正值返回至过去值的操作中,即使在用户不知道校正值的具体数值的时候,也能够适当地改变权重的增加和减少。因此,可用性高。
如上所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MFP100,通过改变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一个的权重或者使一个校正值返回至过去值,能够在计算实际校正值时改变两个校正值的权重。因此,例如减少不适当的校正值的权重,从而期望获取适当的值作为实际校正值。同时,当适当的校正值改变时,能够加速图像质量的恶化。在该情况下,期望将确定不适当的校正值。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从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获得的实际校正值。
尽管已经参考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以在不偏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改变。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MFP。换句话说,本发明的发明理念能够应用于诸如打印机、复印机、FAX装置等等的具有打印功能的任何装置。另外,图像形成装置的类型不限于电子照相型,并且可以是喷墨型。此外,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MFP100是直接转印串行型。然而,MFP可以是中间转印型或四循环(cycle)型。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MFP具有彩色打印功能。然而,本发明的发明理念也能够应用于单色打印装置,只要其执行位置偏差校正或浓度偏差校正。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执行手动获取处理时,图案图像打印在纸张上。然而,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而不执行这样的打印的构造也是可能的。另外,当打印图案图像时,可以指定纸张的类型。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来计算最终的实际校正值。然而,用于计算实际校正值的参数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自动校正之后,自动校正的内容具有在由用户输入的手动校正值之上的优先级。因此,即使在用户想要有意地引起偏差的时候,也不反映其内容。因此,可以能够使得能够输入是用于反映用户的偏好的校正值的偏移值,并且通过除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以外还使用该偏移值来计算实际校正值。
本发明提供如下示例性的非限制性的实施例: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自动获取单元,其被构造成形成用于检测位置偏差和浓度偏差中的至少一个的标记,并且通过测量标记来获取偏差程度;手动获取单元,其被构造成接收用户输入并且获取基于用户输入的校正值;图像形成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实际校正值形成图像,其中基于根据通过自动获取单元获取的偏差程度确定的自动校正值和是通过手动获取单元获取的校正值的手动校正值来确定实际校正值;以及改变单元,其被构造成执行第一改变处理和第二改变处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改变处理包括对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施加权重,第二改变处理包括将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改变为过去的校正值。
根据上述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基于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形成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改变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具体地,关于改变处理,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第一改变处理和第二改变处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改变处理对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施加权重,第二改变处理将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一个改变为过去的校正值(其可以是初始值)。例如,用于执行改变处理的条件可以包括检测作为校正值的不适当的值,以及通过面板操作的用户指令。
即,根据图像形成装置,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被施加有权重或者被改变为过去值,从而改变实际校正值中的校正值的相对权重。由此,例如,通过减少是不适当的值的校正值的权重,期望实际校正值变得更接近适当值。相反地,当是不适当的值的校正值的权重增加时,加速图像质量的恶化。即,期望能够确定不适当的校正值。
第一改变处理可以施加用于减少手动校正值相对于自动校正值的相对权重的权重。另外,第二改变处理使手动校正值返回至其过去的校正值。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在获取手动校正值时的用户的错误输入引起实际校正值的问题。因此,期望通过改变手动校正值来获取适当的实际校正值。
自动获取单元可以被构造成通过至少使用手动校正值来形成标记,并且改变单元可以被构造成当通过自动获取单元获取的偏差程度超过预定范围时执行第一改变处理或第二改变处理。对于通过使用手动校正值形成用于自动校正的标记的情况,当获取的偏差程度超过预定范围时,难以确定问题因素在于自动校正值还是在于手动校正值。因此,当自动校正值超过预定范围时,执行改变处理,从而期望迅速地解决问题。
第二改变处理可以将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一个初始化为其初始值。自动校正值的初始值可以是反映装置在制造时测量的固有特性的值。在使校正值返回至过去值的处理中,当一个校正值返回至其初始值时,如果问题因素在于初始化的校正值,则问题得以解决。因此,能够容易地确定不适当因素在于自动校正值还是在于手动校正值。
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其被构造成存储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的过去校正值,并且第二改变处理可以使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一个返回至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过去校正值。通过将校正值改变为过去校正值,能够容易地确定由于校正值的哪个更新引起了不适当。
自动获取单元可以被构造成基于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标记。期望由于老化将使得校正值更大。因此,能够通过使用此时的实际校正值而容易地处理老化。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被构造成形成在手动获取单元中的用户输入时参考的图案图像。通过该构造,能够察觉打印纸张上实际发生的偏差程度,并且因此根据纸张类型输入手动校正值。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自动获取单元,所述自动获取单元被构造成形成用于检测位置偏差和浓度偏差中的至少一个的标记,并且通过测量所述标记获取偏差程度;
手动获取单元,所述手动获取单元被构造成接收用户输入并且基于所述用户输入获取校正值;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基于实际校正值形成图像,其中基于自动校正值和手动校正值来确定所述实际校正值,其中所述自动校正值是基于所述自动获取单元获取的偏差程度指定的,所述手动校正值是所述手动获取单元获取的校正值;以及
改变单元,所述改变单元被构造成执行第一改变处理和第二改变处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改变处理包括对所述自动校正值和所述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施加权重,所述第二改变处理包括将所述自动校正值和所述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改变为过去的校正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改变处理施加用于减少所述手动校正值相对于所述自动校正值的相对权重的权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改变处理使所述手动校正值返回到所述手动校正值的所述过去的校正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自动获取单元被构造成通过使用至少所述手动校正值来形成所述标记,并且
其中所述改变单元被构造成当所述自动获取单元获取的偏差程度超过预定范围时执行所述第一改变处理或所述第二改变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改变处理将所述自动校正值和所述手动校正值中的一个初始化为其初始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自动校正值的初始值是反映在制造时测量的所述装置的固有特性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被构造成存储所述自动校正值和所述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过去的校正值,
其中所述第二改变处理使所述自动校正值和所述手动校正值中的一个返回到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过去的校正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自动获取单元被构造成基于所述自动校正值和所述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形成所述标记。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形成用户在所述手动获取单元中进行输入时要参考的图案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基于所述自动校正值和所述手动校正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形成所述图案图像。
CN201110079901.0A 2010-06-28 2011-03-25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298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6571A JP5569183B2 (ja) 2010-06-28 2010-06-2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6571 2010-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8288A true CN102298288A (zh) 2011-12-28
CN102298288B CN102298288B (zh) 2014-07-16

Family

ID=45352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9901.0A Active CN102298288B (zh) 2010-06-28 2011-03-2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92149B2 (zh)
JP (1) JP5569183B2 (zh)
CN (1) CN10229828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3005A (zh) * 2012-11-30 2014-06-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及其彩色配准方法
CN105988318A (zh) * 2015-03-23 2016-10-05 佳能株式会社 生成测量单元的转换条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65314A (zh) * 2019-05-23 2019-07-30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采用耗材芯片对打印设备进行数据修正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43620B1 (en) * 2013-09-02 2018-03-28 Fujitsu Ltd. Node failur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ference-hop-count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JP6213336B2 (ja) * 2014-03-26 2017-10-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41809B2 (ja) * 2015-09-07 2020-02-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61377B2 (ja) * 2016-01-12 2020-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19108182A1 (en) * 2017-11-29 2019-06-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alculating correction factors for subsequent printing operations
JP2023041419A (ja) * 2021-09-13 2023-03-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9890A (ja) * 2004-11-09 2006-06-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03875A (zh) * 2007-10-02 2009-04-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JP2010079125A (ja) * 2008-09-29 2010-04-08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8646A (ja) * 1989-02-08 1990-08-20 Fuji Xerox Co Ltd フイルム画像読取装置の濃度補正方式
EP0450853B1 (en) * 1990-03-27 1998-07-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DE69132304T2 (de) * 1990-04-27 2000-12-21 Canon Kk Aufzeichnungsgerät mit Aufzeichnungsköpfen
JPH08262829A (ja) 1995-03-24 1996-10-11 Oki Data:Kk 印字ずれ量判定方法
EP1439692A3 (en) * 1997-04-02 2005-04-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for colour printing devices
JPH11119504A (ja) 1997-10-16 1999-04-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428913B2 (ja) 1997-11-28 2003-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調整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01109218A (ja) 1999-10-06 2001-04-20 Fuji Xerox Co Ltd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レジストレーション補正方法
US6507713B2 (en) * 2000-03-27 2003-01-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formation apparatus,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formation method
EP1206120A1 (de) * 2000-11-10 2002-05-15 GRETAG IMAGING Trading AG Verminderung von Artefakten bei reproduzierten Bildern
JP2002244393A (ja) 2001-02-19 2002-08-30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640629B2 (ja) * 2001-09-21 2005-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74427A (ja) * 2002-03-15 2003-09-2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060624B2 (ja) * 2002-04-02 2008-03-1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9270A (ja) * 2002-09-13 2004-04-08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332374B2 (ja) * 2003-06-17 2009-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311093B2 (ja) * 2003-06-20 2009-08-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濃度補正量設定装置
EP1553469A4 (en) * 2003-07-04 2005-08-10 Seiko Epson Corp TIME CORRECTION SYSTEM, TIME CORRECTION INDICATION UNIT, NEEDLE TYPE CLOCK, AND HOUR CORRECTION METHOD
JP2005114980A (ja) * 2003-10-07 2005-04-2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2914A (ja) * 2004-12-07 2006-06-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428362B2 (ja) * 2005-08-01 2010-03-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プログラム、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印刷制御方法ならびに前記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240023B2 (ja) * 2005-08-31 2009-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7826096B2 (en) * 2005-09-16 2010-11-02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760482B2 (ja) * 2006-03-29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00250B2 (ja) * 2007-11-26 2013-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4807886B2 (ja) * 2008-03-12 2011-11-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JP4784628B2 (ja) * 2008-09-25 2011-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31160B2 (ja) * 2008-10-30 2011-12-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013215B2 (ja) * 2008-11-26 2012-08-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1950B2 (ja) * 2008-11-28 2011-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41632B2 (ja) * 2009-06-18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152223B2 (ja) * 2010-02-26 2013-0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499941B2 (ja) * 2010-06-28 2014-05-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82506B2 (ja) * 2010-06-28 2014-05-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9890A (ja) * 2004-11-09 2006-06-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03875A (zh) * 2007-10-02 2009-04-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JP2010079125A (ja) * 2008-09-29 2010-04-08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3005A (zh) * 2012-11-30 2014-06-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及其彩色配准方法
CN103853005B (zh) * 2012-11-30 2018-05-25 爱思打印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及其彩色配准方法
CN105988318A (zh) * 2015-03-23 2016-10-05 佳能株式会社 生成测量单元的转换条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910394B2 (en) 2015-03-23 2018-03-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generates conversion condition of a measuring unit,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988318B (zh) * 2015-03-23 2018-12-04 佳能株式会社 生成测量单元的转换条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65314A (zh) * 2019-05-23 2019-07-30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采用耗材芯片对打印设备进行数据修正的方法
CN110065314B (zh) * 2019-05-23 2021-11-19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采用耗材芯片对打印设备进行数据修正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92149B2 (en) 2014-07-29
US20110317182A1 (en) 2011-12-29
JP2012008477A (ja) 2012-01-12
JP5569183B2 (ja) 2014-08-13
CN102298288B (zh)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828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321823C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US891328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8299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hanges a permissible range of a correction value
US71972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ransfer belt speed control
JP49245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360908B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7085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36973B2 (en) Print setting apparatus for setting print condition
JP73834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28516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091966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8058821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607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87642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校正方法
KR100425310B1 (ko) 전자사진 화상형성 장치의 컬러 레지스트레이션 보정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 보정 방법
CN102207700B (zh) 打印设备和打印系统
CN107957663A (zh) 成像设备和用于颜色配准校正的方法
JP20111541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180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445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3830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035557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CN10689666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236227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