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4887B - 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方法及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方法及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4887B
CN102294887B CN201110034377.5A CN201110034377A CN102294887B CN 102294887 B CN102294887 B CN 102294887B CN 201110034377 A CN201110034377 A CN 201110034377A CN 102294887 B CN102294887 B CN 1022948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array
nozzle
substrate
array
overlapping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43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4887A (zh
Inventor
石川智一
后藤文孝
小野光洋
山田显季
望月勇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94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4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4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4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 G06K15/1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using ink jet print heads
    • G06K15/105Multipass or interlaced printing
    • G06K15/107Mask sel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 G06K15/1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using ink jet print he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22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 G06K2215/111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with overlapping swath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方法及喷墨打印机。在所述图像处理方法中,在使用具有重叠区域的连接头的整行式喷墨打印机中,即使打印介质的运送方向有些倾斜,也不会引起浓度变化或颗粒性的劣化。因此,将非重叠区域中的图像数据分配给多个喷嘴阵列,使得从所有多个喷嘴阵列中排出墨。另一方面,将在重叠区域中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并且将所述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多个喷嘴阵列,使得这些区域被移位布置。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方法及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通过使用布置有多个基片(chip)的连接头、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时使用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各基片配备有用于排出相同颜色的墨的喷嘴阵列。
背景技术
传统上,提出了一种整行(full line)式喷墨打印机,其中,相对于布置有喷嘴、且布置宽度足以覆盖与打印介质的宽度相对应的区域的打印头,在与喷嘴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运送打印介质,从而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近年来,该整行式喷墨打印机由于能够进行高速输出而备受关注。该整行式喷墨打印机采用布置有大量喷嘴的细长打印头。然而,当针对这种打印头一起制造许多喷嘴时,会降低制造过程中的成品率(yield rate)。因此,通常以如下方式制造新近的整行式喷墨打印机,即制备各自布置有预定数量的喷嘴的多个相同类型的基片,并以连续定位喷嘴的方式布置这些基片。
图1A和图1B是各自描述日本特开平05-057965(1993)号公报中公开的连接头的构成示例的图。在图1A中,有多个基片202被布置为在与各基片的喷嘴排列方向相同的y方向上延伸,在各基片中,形成有多个喷嘴201。此时,通过以如下方式在x方向上交替移位来在y方向上布置彼此相邻的基片,即喷嘴在y方向上的排列间距恒定,而且在一个基片与另一基片之间的连接部分(重叠区域)恒定。通常以如下方式配置连接头,即在y方向上连续布置多个基片,由此形成基片的预定重叠区域。以恒定频率从多个喷嘴中排出墨,同时,以对应于该频率的速度在x方向上运送打印介质,由此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
图1B是示出在一个基片上形成四个喷嘴阵列的示例的图。在多个喷嘴阵列由此形成在一个基片上的构造中,通过多个喷嘴可以在打印介质上交替打印在运送方向(x方向)上延伸的同一行。因此,即使在基片中包含具有诸如未排出或排出方向偏移的排出缺陷的喷嘴,也不会在x方向上连续存在由这种缺陷喷嘴打印的点,因此,能够输出具有分散排出特性的均匀图像。在新近的整行式喷墨打印机中,通常在一个基片上形成多个喷嘴阵列,如图1B所示。
顺便提及,在上述连接头的重叠区域中,打印在x方向上延伸的同一行的喷嘴的数量大于非重叠区域中的喷嘴的数量。例如,在图1A的情况下,在非重叠区域中,打印同一行的喷嘴的数量为1,而在重叠区域中,打印同一行的喷嘴的数量为2。在图1B的情况下,在非重叠区域中,打印同一行的喷嘴的数量为4,而在重叠区域中,打印同一行的喷嘴的数量为8。在日本特开平05-057965(1993)号公报中,通过使用由此包含在重叠区域中的所有喷嘴交替打印点,来维持x方向上的点的连续性,或者限制由y方向上的排出特性的变化而导致的表面不均匀性。特别是,由于在日本特开平05-057965(1993)号公报中,使用用于逐渐改变与喷嘴位置相对应的重叠区域中的多个基片之间的打印率(打印容许率)的所谓的“灰阶掩模”,因此,y方向上的点的连续性更加平滑。
然而,与在非重叠区域中进行打印相比,在重叠区域中进行打印时,用于进行打印的喷嘴的定位区域在x方向上更长。因此可以确认,在x方向上运送的打印介质略微倾斜的情况下,在图像中很容易出现由倾斜导致的影响。
图2A和图2B是描述打印介质的运送方向与基片的重叠区域中的图像副作用之间的状态的图。这里,为了简化,示出了打印头500的示例,在打印头500中,以如下方式布置了基片501和基片502,即各基片具有在其上形成的两个喷嘴阵列,从而在y方向上具有与各喷嘴阵列的四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
参照图2A,在重叠区域包含的区域中,通过基片501的两个喷嘴和基片502的两个喷嘴(共四个喷嘴),来打印在x方向上延伸的同一行。当在x方向上将打印介质精确地运送至打印头500时,在x方向上延伸的同一行505上打印要由喷嘴503A、503B、504A、以及504B打印的点。也就是说,如果通过喷嘴503B和504A将墨朝向打印介质的同一位置排出,则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由506表示的两个重叠点。
另一方面,图2B是在偏离x方向θ的方向上运送打印介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同一行505上打印由喷嘴503A、503B、504A、以及504B打印的点。也就是说,如果通过喷嘴503B和504A将墨朝向打印介质的同一位置排出,则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如点508和点509所示的两个分离点。此时,在将喷嘴503B和喷嘴504A在x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a的情况下,可以由公式c=a×tanθ来表示两个分离点之间的距离c。
存在如下一些情况,即在重叠区域中,喷嘴阵列之间的打印位置的这种移位,改变了点在打印介质上的覆盖区域、从而影响了图像浓度,或者容易凸显点的颗粒性、从而使图像本身劣化。此外,由于可以确认重叠区域与非重叠区域之间的浓度或颗粒性的差异,因此将该差异识别为图像中的不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系考虑到前述问题而做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通过该图像处理方法,在使用具有重叠区域的连接头的整行式喷墨打印机中,即使打印介质的运送方向有些倾斜,也不会出现图像浓度变化或颗粒性的劣化。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图像处理器,其处理在通过使用配备有多个基片的打印头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时使用的图像数据,所述多个基片的各个具有多个喷嘴阵列,在所述多个喷嘴阵列的各个中,在第一方向上布置有用于排出墨的多个喷嘴,其中,在各基片中,所述多个喷嘴阵列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被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所述多个基片被布置为使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图像处理器包括:分配单元,其被配置为将与所述重叠区域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分配给与所述重叠区域相对应的两个基片上的所述多个喷嘴阵列,其中,所述分配单元以使得在所述重叠区域中存在多个区域的方式,分配与所述重叠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图像数据,在所述多个区域的各个中,所述两个基片的各个上的至少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容许率随接近所述基片的端部而减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处理在通过使用配备有多个基片的打印头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时使用的图像数据,所述多个基片的各个具有多个喷嘴阵列,在所述多个喷嘴阵列的各个中,在第一方向上布置有用于排出墨的多个喷嘴,其中,在各基片中,所述多个喷嘴阵列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被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所述多个基片被布置为使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与所述重叠区域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分配给与所述重叠区域相对应的两个基片上的所述多个喷嘴阵列,其中,所述分配步骤以使得在所述重叠区域中存在多个区域的方式,分配与所述重叠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图像数据,在所述多个区域的各个中,所述两个基片的各个上的至少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容许率随接近所述基片的端部而减小。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使用配备有多个基片的打印头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所述多个基片的各个具有多个喷嘴阵列,在所述多个喷嘴阵列的各个中,在第一方向上布置有用于排出墨的多个喷嘴,其中,在各基片中,所述多个喷嘴阵列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被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所述多个基片被布置为使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分配单元,其被配置为将与所述重叠区域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分配给与所述重叠区域相对应的两个基片上的所述多个喷嘴阵列,其中,所述分配单元以使得在所述重叠区域中存在多个区域的方式,分配与所述重叠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图像数据,在所述多个区域的各个中,所述两个基片的各个上的至少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容许率随接近所述基片的端部而减小。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描述连接头的构成示例的图;
图2A和2B是描述打印介质的运送方向以及重叠区域中的图像副作用的状态的图;
图3是整行式喷墨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系统构成示例的图;
图5是描述连接头中的重叠区域的概要的图;
图6是描述在使用连接头打印点的情况下的图像处理的框图;
图7A至7C是描述重叠区域附近的喷嘴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8A至8C是描述重叠区域附近的喷嘴的使用状态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在使用连接头打印点的情况下的图像处理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在使用具有三个喷嘴阵列的连接头打印点的情况下的图像处理的框图;
图11A至11D是描述重叠区域附近的喷嘴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2是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的过程的框图;
图13是描述图像数据分割处理单元和量化处理单元的处理的图;
图14A和14B是示出误差分散矩阵的示例的图;
图15A和15B是描述由于在两个点组之间不具有互补关系而产生的效果的图;
图16是示出在使用具有四个喷嘴阵列的连接头的情况下的图像处理的框图;
图17A至17E是描述重叠区域附近的喷嘴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8是示出在使用具有三个喷嘴阵列的连接头打印点的情况下的图像处理的框图;
图19是示出在使用连接头打印点的情况下的图像处理的框图;
图20是描述量化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21A至21G是示出使用阈值表中描述的阈值的量化结果与输入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用作本发明中的图像处理器的整行式喷墨打印机的俯视图。通过旋转运送辊105来在图的x方向(第一方向)上以预定速度运送打印介质106,并且与运送路径平行地布置分别排出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墨的四个连接头101至104。稍后将详细描述各连接头,但是,各自具有两个喷嘴阵列的基片基本在y方向(第二方向)上连续布置,布置宽度与打印介质106相同,如图2A和2B所示。当打印头101至104在以预定速度在x方向上运送的打印介质上,以对应于运送速度的预定频率排出墨时,在打印介质上打印一页的图像。
图4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系统构成示例的图。本实施例中的喷墨打印机100被连接至作为图像数据提供器的主机设备300。主机设备300主要由以下块构成。在主机设备300中,CPU 301基于存储在硬盘HDD303和RAM 302中的程序,执行整个打印机的处理。RAM 302是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在其中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HDD 303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在其中存储程序和数据。数据传输I/F 304是用于建立与打印机100之间的数据通信的接口。键盘鼠标I/F 305是用于控制诸如键盘或鼠标的HID(人机接口设备,human interface device)的I/F,并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显示I/F 306是用于将数据显示在显示器上的块。
另一方面,打印机100主要由以下块构成。CPU 311基于存储在ROM313和RAM 312中的程序,执行处理。RAM 312是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在其中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ROM 313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在其中存储程序和数据。数据传输I/F 314是用于建立与主机设备300之间的数据通信的块。主机设备300中的数据传输I/F 304与打印机100中的数据传输I/F 314之间的物理连接方法包括使用USB、IEEE1324、LAN等。
头控制器315向用于实际执行排出的打印头提供打印数据,以执行打印控制。作为其特定的实现示例,存在如下方法,即头控制器315用于从RAM 312的预定地址读取必要的参数和数据。当CPU 311将必要的参数和数据写入RAM 312的预定地址时,激活头控制器315以执行实际的打印操作。
图像处理加速器316是用于以比CPU 311快的速度执行图像处理的块。作为其特定的实现示例,存在如下方法,即图像处理加速器316用于从RAM 312的预定地址读取必要的参数和数据。当CPU 311将必要的参数和数据写入RAM 312的预定地址时,激活图像处理加速器316以执行打印操作。图像处理加速器316未必是必需的块,而仅通过CPU 311的处理也可以实现图像处理。
图5是描述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连接头101至104中的重叠区域的概要的图。以如下方式配置实际的打印头,即在与打印介质的运送方向交叉的y方向上,布置各自具有多个喷嘴阵列的多个基片。这里,为了简便,图5示出了位于两个基片601和602之间的重叠区域。基片601和602各自具有两个喷嘴阵列(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并且各喷嘴阵列具有将墨作为小滴排出的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以1200dpi(点/英寸)的密度排列在y方向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便,各喷嘴阵列具有12个喷嘴,并且在重叠区域中包含其中的8个喷嘴。
下文中,将参照几个实施例来具体描述作为本发明中的特征的图像处理。
(第一实施例)
图6是描述在使用连接头101至104打印点的情况下的图像处理的处理的框图。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多值图像数据输入单元401、调色板(pallet)转换处理单元402、灰阶校正处理单元403以及量化处理单元404视为主机设备300的CPU 301中设置的单元。
从多值图像数据输入单元401输入RGB的多值图像数据(256值)。针对各像素,通过调色板转换处理单元402,将该输入的图像数据(多值RGB数据)转换为与墨颜色(CMYK)相对应的四组多值图像数据(各墨的多值数据)。调色板转换处理单元402配备有三维查找表(LUT),在该三维查找表中,RGB值与CMYK值一一对应地相互关联。通过使用LUT一次将RGB值转换为各墨的多值数据(C、M、Y和K)。对于移出表格点值的输入值,可以由临近格点的输出值,来插值计算输出值。
针对CMYK中的各个,彼此独立、并行地执行以下处理。在灰阶校正处理单元403中,对各墨的多值数据(C、M、Y和K)分别执行基本的转换处理,使得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的图像的浓度与输入浓度数据呈线性。此外,在量化处理单元404中,对转换后的各颜色的多值数据(C、M、Y和K)执行二值化处理(量化处理)。
这里,由于以黑色(K)为例对该处理进行说明,因此,在量化处理单元404中,对黑色(K)的多值数据执行量化处理,以在本实施例中将256值的黑色多值数据量化为17灰阶的多值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采用普通多值误差扩散系统作为量化处理。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量化处理,例如,本发明可以采用诸如已知的抖动矩阵处理的伪中间灰阶处理,或者可以根据输出图像的应用来采用简单的量化。
将量化后的各颜色的17灰阶的数据从主机设备300发送至打印机100。通过打印机100中的CPU 311或图像处理加速器316来执行以下处理。
在打印机100中,首先在指数展开处理单元405中执行指数展开。在ROM 313中,针对300dpi的17值数据中的各个准备指数图案,在该指数图案中,针对1200dpi的16个像素中的各个,定义打印(1)或不打印(0)。通过参照这些图案来执行数据转换,300dpi的17值的多值数据被转换为1200dpi的二值数据。
在接下来的阵列分配单元406中,各颜色的二值数据被分配给各基片中设置的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中的任一者。结果,各二值数据被分配给由A阵列的喷嘴打印的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407A、以及由B阵列的喷嘴打印的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407B。
此外,对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407A执行喷嘴阵列A的掩模处理408A,二值数据407A被分割为与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相对应的数据。此外,对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407B执行喷嘴阵列B的掩模处理408B,二值数据407B同样被分割为与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相对应的数据。掩模处理使用预先针对多个基片中的各个准备的掩模图案,在该掩模图案中,根据各数据的位置来限定容许或不容许打印。此外,实际上通过与允许在数据的位置处打印的掩模图案相对应的基片,来打印各数据。
此时,在关注二值数据的位置包含在打印头的非重叠区域中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用相应的数据的基片被限制为一个基片,因此产生各掩模图案,使得在该基片中进行打印。另一方面,在关注二值数据的位置包含在打印头的重叠区域中的情况下,由于两个基片能够使用相应的数据,因此产生各掩模图案,使得在两个基片中进行打印。图6示出了如下状态,即在图5所示的打印头中,通过喷嘴阵列A的掩模处理408A以及喷嘴阵列B的掩模处理408B,将二值数据中的各个分割到两个基片601和602中的两个喷嘴阵列A和B。稍后将详细描述将打印数据分配给重叠区域中的两个基片的分配方法(分割方法)。此外,前述掩模图案以与指数图案相同的方式,被预先存储在打印机内的ROM 313中。
当完成了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处理时,根据与各基片和各喷嘴阵列相对应的二值数据执行实际的排出操作。
图7A至7C是描述本实施例中的重叠区域附近的各喷嘴的使用状态的图。在图7A中,在两个基片601和602中布置的各喷嘴中,以黑色圈显示用于打印的喷嘴,以白色圈显示不用于打印的喷嘴。图7B示出了喷嘴阵列A中的、与基片601和基片602中的各个的喷嘴位置相对应的打印容许率,图7C示出了喷嘴阵列B中的、与基片601和基片602中的各个的喷嘴位置相对应的打印容许率。打印容许率表示:可由各喷嘴打印点的像素的位置当中的、根据上述掩模图案实际允许打印点的像素的比率,并且,最大比率为100%,最小比率为0%。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阵列分配单元406,将二值数据分配给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以及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各50%,因此,在图7B和图7C的各个中的打印容许率的最大值为50%。应当指出,在图7A中,以白色圈示出打印容许率为0%的喷嘴。
与八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被分割为与四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1和与四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2,对各重叠区域执行不同的处理。在重叠区域1中,不通过基片601的喷嘴阵列B打印点,而通过如下三个阵列打印点,即基片602的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以及基片601的喷嘴阵列A。在该区域中,基片602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为50%恒定。如图7B所示,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根据位置而变化,并且,两个打印容许率之和为50%恒定。也就是说,在重叠区域1中,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A、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之和为100%。
另一方面,在重叠区域2中,不通过基片602的喷嘴阵列A打印点,而通过如下三个阵列打印点,即基片601的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以及基片602的喷嘴阵列B。在该区域中,基片601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为50%恒定。如图7C所示,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根据位置而变化,并且,两个打印容许率之和为50%恒定。也就是说,在重叠区域2中,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A、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之和为100%。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阵列分配处理或掩模处理,以满足以上关系。在执行以上打印的情况下,在重叠区域1中,基片601和602中的各个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在基片601和602的四个喷嘴阵列之间变化,在重叠区域2中,基片601和602中的各个中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变化。也就是说,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即在基片601和602中的各个配备有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两个喷嘴阵列的情况下,四个喷嘴阵列的打印容许率变化的区域没有被定义为一个区域,而是被分割为彼此移位的两个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在重叠区域1中,用于打印的三个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A与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A之间的距离d。另外,在重叠区域2中,用于打印的三个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与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之间的距离e。距离d和e中的任一个均小于四个喷嘴阵列的宽度,即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与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A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a。因此,即使如图2B所述,发生了打印介质的运送的倾斜,也可以由公式c=d×tanθ(或e×tanθ)<a×tanθ来表达两个分离点之间的距离,并且将打印位置移位限制为小于使用所有四个喷嘴阵列的情况。
考虑如下构造,即基片601和602中的四个喷嘴阵列的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被分割为两个区域,并且两个区域相互移位,例如,以下构造也可以包含在该构造中。也就是说,在重叠区域1中,可以通过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A这三个阵列来打印点。另外,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恒定为50%,而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A中的各个的打印容许率改变。另一方面,在重叠区域2中,可以通过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A、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这三个阵列来打印点。另外,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恒定为50%,而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中的各个的打印容许率改变。
根据该构造,在重叠区域1中,用于打印的三个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与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A之间的距离a,并保持等于使用四个喷嘴阵列时的宽度。然而,在重叠区域2中,用于打印的三个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与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之间的距离e,以使得能够将打印位置移位限制为较小。通过由此将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在这些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不使用位于运送方向上的最外侧的两个喷嘴阵列二者。因此,能够在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降低浓度变化或颗粒性的劣化。然而,优选如下方式,即打印数据被分配给喷嘴阵列,使得在打印容许率改变的所有区域中,在多个喷嘴阵列中的至少一个位于运送方向上的最外侧的喷嘴阵列,不用于图7A至7C所示的打印。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打印介质的运送方向上包含倾斜的情况下,也可以限制点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以防止浓度变化或凸显颗粒性。
图8A至8C是以与图7A至7C相同的方式、描述本实施例中的重叠区域附近的各喷嘴的使用状态的另一示例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与八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被分割为与两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1、与四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2以及与两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3,对各重叠区域执行不同的处理。在重叠区域1中,不通过基片601的喷嘴阵列B打印点,而通过如下三个阵列打印点,即基片602的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以及基片601的喷嘴阵列A。在该区域中,基片602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为50%恒定。如图8B所示,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根据位置而变化,并且,两个打印容许率之和为50%恒定。也就是说,在重叠区域1中,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A、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之和为100%。
在重叠区域2中,通过所有的喷嘴阵列打印点,即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A、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A、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特别地,如图8B所示,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根据位置而变化,并且,两个打印容许率之和为50%恒定。另外,如图8C所示,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也根据位置而变化,并且,两个打印容许率之和为50%恒定。另外,在重叠区域2中,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A、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A、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之和为100%。
另一方面,在重叠区域3中,不通过基片602的喷嘴阵列A打印点,而通过如下三个阵列打印点,即基片601的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以及基片602的喷嘴阵列B。在该区域中,基片601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为50%恒定。如图8C所示,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根据位置而变化,并且,两个打印容许率之和为50%恒定。也就是说,在重叠区域3中,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B、基片601中的喷嘴阵列A、以及基片602中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之和为100%。
在本实施例中,在重叠区域1以及重叠区域2中,基片601和602中的各个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在基片601和602的四个喷嘴阵列之间变化,在重叠区域2以及重叠区域3中,基片601和602中的各个中的喷嘴阵列B的打印容许率变化。在两个基片601和602中的四个喷嘴阵列的打印容许率变化的区域、被由此分割为彼此移位的两个区域的情况下,其部分可能重叠。应当指出,相反地,打印容许率变化的区域可能相互远离。
在重叠区域1和3中,由于要使用的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e和d中的各个,小于四个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a,因此,可以限制由运送的倾斜而导致的打印位置移位,其原因与图7A至7C所描述的相同。然而,在重叠区域2中,由于使用所有四个喷嘴阵列,因此,不可以限制由运送的倾斜而导致的打印位置移位。然而,根据图8A至8C中的构造,由于对于喷嘴位置、打印容许率可以比图7A至7C更加渐进地改变,因此,能够更好地实现日本特开平05-057965(1993)号公报中公开的灰阶掩模的效果。应当指出,在图8A至8C中,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部分重叠的示例,被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但是,相反地,在重叠区域中,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也可以相互远离。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重叠区域中的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被分割为重叠区域中存在的多个区域。因此,在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可以限制点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以防止浓度变化或凸显颗粒性。尤其在打印容许率改变的所有区域中、打印数据被分配给多个喷嘴阵列、从而使得在多个喷嘴阵列当中的位于运送方向上的最外侧的至少一个喷嘴阵列不用于打印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了防止浓度变化或凸显颗粒性的效果。
(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1)
图9是描述在使用连接头101至104打印点的情况下的本变型例中的图像处理的处理的框图。由于直到指数展开处理单元1005为止的处理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本变型例中,在基片分配处理单元1006中,从指数展开处理单元1005接收的各颜色的二值数据被分配给多个基片。结果,各二值数据被分配给由第一基片打印的二值数据1007A以及由第二基片打印的二值数据1007B。之后,对被分配给第一基片中布置的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中的任一者的、第一基片的二值数据1007A,执行第一基片的阵列分配处理1008A。另外,对也被分配给第二基片中布置的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中的任一者的、第二基片的二值数据1007B,执行第二基片的阵列分配处理1008B。当完成上述一系列处理时,根据与各基片和各喷嘴阵列相对应的二值数据,执行实际的排出操作。如上所述,当从指数展开处理输入的数据被首先分配至各基片、然后被分配至各喷嘴阵列时,能够以与图7A至7C或图8A至8C中相同的方式,实现重叠区域附近的各喷嘴的使用状态。因此,即使在根据图9所示的处理执行图像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以上实施例相似的效果。
(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2)
图10是描述在使用在一个基片上具有三个喷嘴阵列的连接头进行打印的情况下的图像处理的处理的框图。由于直到指数展开处理单元1205的处理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本变型例的阵列分配单元1206中,各颜色的二值数据被分配给各基片中设置的喷嘴阵列A、喷嘴阵列B以及喷嘴阵列C中的任一者。结果,各二值数据被分配给喷嘴阵列A打印的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1207A、喷嘴阵列B打印的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1207B、以及喷嘴阵列C打印的喷嘴阵列C的二值数据1207C。
此外,对被分割为与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相对应的数据的、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1207A,执行喷嘴阵列A的掩模处理1208A。另外,对被分割为与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相对应的数据的、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1207B,执行喷嘴阵列B的掩模处理1208B。此外,对被分割为与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相对应的数据的、喷嘴阵列C的二值数据1207C,执行喷嘴阵列C的掩模处理1208C。
当完成上述一系列处理时,根据与各基片和各喷嘴阵列相对应的二值数据,执行实际的排出操作。
图11A至11D是以与图7A至7C中相同的方式、描述本实施例中的重叠区域附近的各喷嘴的使用状态的另一示例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与八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被分割为与三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1、与两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2以及与三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3,对各重叠区域执行不同的处理。在重叠区域1中,不通过基片1301的喷嘴阵列B和喷嘴阵列C打印点,而通过如下四个阵列打印点,即基片1302的喷嘴阵列A至C、以及基片1301的喷嘴阵列A。
在重叠区域2中,不通过基片1301的喷嘴阵列C和基片1302的喷嘴阵列A打印点,而通过如下四个阵列打印点,即基片1301的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以及基片1302的喷嘴阵列B和喷嘴阵列C。
在重叠区域3中,不通过基片1302的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打印点,而通过如下四个阵列打印点,即基片1301的喷嘴阵列A至C、以及基片1302的喷嘴阵列C。
在执行以上打印的情况下,在重叠区域1中,用于打印的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基片1301中的喷嘴阵列A与基片1302中的喷嘴阵列A之间的距离h。另外,在重叠区域2中,用于打印的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基片1301中的喷嘴阵列B与基片1302中的喷嘴阵列B之间的距离i。此外,在重叠区域3中,用于打印的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基片1301中的喷嘴阵列C与基片1302中的喷嘴阵列C之间的距离j。距离h、i和j中的任一个均小于六个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即基片1301中的喷嘴阵列C与基片1302中的喷嘴阵列A之间的距离g。因此,即使如图2B所述,发生了打印介质的运送的倾斜,也可以由公式c=h×tanθ(i×tanθ,j×tanθ)<g×tanθ来表达两个分离点之间的距离,并且将打印位置移位限制为小于使用所有六个喷嘴阵列的情况。
根据本变型例,在使用具有三个喷嘴阵列的基片的情况下,通过将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在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不使用位于运送方向上的最外侧的两个喷嘴阵列二者。因此,即使在打印介质的运送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限制点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以防止浓度变化或凸显颗粒性。尤其在打印容许率改变的所有区域中、打印数据被分配给喷嘴阵列、从而使得在多个喷嘴阵列当中的位于运送方向上的最外侧的至少一个喷嘴阵列不用于打印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了防止浓度变化或凸显颗粒性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目的在于,除了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效果之外,通过同时使用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1-150700号公报中公开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增强图像质量。图12是描述在使用连接头101至104打印点的情况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的处理的框图。由于直到灰阶校正处理单元1403的处理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像数据分割处理单元1404中,从灰阶校正处理单元1403接收的各颜色的多值数据被分配给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像多值数据一样。之后,对喷嘴阵列A的多值数据1502执行喷嘴阵列A的量化处理1406A,以生成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另外,对喷嘴阵列B的多值数据1503执行喷嘴阵列B的量化处理1406B,以生成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
图13是描述图像数据分割处理单元1404中的多值数据分割方法、以及量化处理单元1406A和1406B中的二值数据生成处理的状态的图。针对各像素,从灰阶校正处理单元1403输入的数据1501是以0至255的范围表达的多值数据。图像数据分割处理单元1404针对各像素将该值分割为两个数据(将该值与系数0.5相乘),以生成喷嘴阵列A的多值数据1502以及喷嘴阵列B的多值数据1503。之后,在各量化处理单元中,使用误差扩散方法对被分割为两个数据的多值数据执行二值化处理,以对各像素进行二值化,来提供打印(1)或不打印(0)。
此时,当在喷嘴阵列A的误差扩散处理中使用的误差分配矩阵、不同于在喷嘴阵列B的误差扩散处理中使用的误差分配矩阵时,可以使二值化之后的结果在二者之间不同。例如,在喷嘴阵列A的量化处理单元1406A中,通过使用图14A所示的误差分配矩阵,从喷嘴阵列A的多值数据1502中获得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另外,在喷嘴阵列B的量化处理单元1406B中,通过使用图14B所示的误差分配矩阵,从喷嘴阵列B的多值数据1503中获得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结果,通过比较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与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存在在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中的任一者中进行打印(1)的像素,并且存在在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二者中都进行打印(1)的像素。也就是说,当执行以上图像处理时,能够以如下方式布置点,即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与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不具有互补关系。
图15A和15B是描述由于在两个点组之间没有产生互补关系而导致的优点的图。图15A示出了喷嘴阵列A打印的点(黑色圈)与喷嘴阵列B打印的点(白色圈)互补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喷嘴阵列A的打印位置与喷嘴阵列B的打印位置、在右、左、上和下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仅仅相对移位一个像素时,黑色圈和白色圈完全重叠,因此,白色片材区域被曝光。也就是说,根据具有如图15A的情况下的互补关系的打印方法,由打印机的误差而导致的微小的打印位置移位很容易影响图像质量。
另一方面,图15B示出了喷嘴阵列A打印的点与喷嘴阵列B打印的点彼此之间不具有互补关系的状态。在图中,黑色圈表示喷嘴阵列A打印的点,白色圈表示喷嘴阵列B打印的点,灰色圈表示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重叠打印的点。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喷嘴阵列A打印的点组和喷嘴阵列B打印的点组在右、左、上和下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发生移位的情况下,点在打印介质上的覆盖率也不会变化太多。这是因为新出现了喷嘴阵列A打印的点与喷嘴阵列B打印的点重叠的部分,但是存在本来应当重叠打印的两个点不重叠的部分。以此方式,当执行喷嘴阵列A打印的点与喷嘴阵列B打印的点之间不产生互补关系的处理时,即使在喷嘴阵列A与喷嘴阵列B之间发生打印位置移位,也可以限制浓度变化。
应当指出,在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1-150700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多值数据的阶段,对稍后将通过不同的处理对其进行二值化的数据进行分割的方法、以及根据该方法的效果。以如下方式配置本实施例,即通过将日本特开平05-057965(1993)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1-150700号公报的构造添加到本发明的特征构造,能够一起实现二者的功能和效果。
再次参照图12,在量化处理之后,对被分割为与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相对应的数据的、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执行喷嘴阵列A的掩模处理1407A。另外,对被分割为与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相对应的数据的、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执行喷嘴阵列B的掩模处理1407B。针对将打印数据分配给重叠区域中的两个基片的分配方法(分割方法),当采用使用图7A至7C或图8A至8C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时,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使各基片中的喷嘴阵列的打印位置之间不具有互补关系,因此,限制了由喷嘴阵列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引起的浓度变化或颗粒性。结果,即使在打印介质的运送方向中包含倾斜的情况下,或者即使在喷嘴阵列之间发生打印位置移位的情况下,也能够限制由该事件引起的负面效果,以防止浓度变化或凸显颗粒性。
(第二实施例的变型例1)
图16是描述在使用如图17A所示在一个基片上具有四个喷嘴阵列的连接头进行打印的情况下的本变型例中的图像处理的处理的框图。由于直到灰阶校正处理单元1903的处理与图1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本变型例中,在图像数据分割处理单元1904中,从灰阶校正处理单元1903接收的各颜色的多值数据被按照多值数据的原样,分配给第一喷嘴阵列组的多值数据1905A和第二喷嘴阵列组的多值数据1905B。通过参照图17A,在本变型例中,第一喷嘴阵列组包括四个喷嘴阵列中的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此外,第二喷嘴阵列组包括四个喷嘴阵列中的喷嘴阵列C和喷嘴阵列D。
之后,对第一喷嘴阵列组的多值数据1905A执行第一喷嘴阵列组的量化处理1906A,以将其转换为第一喷嘴阵列组的二值数据。对第二喷嘴阵列组的多值数据1905B执行第二喷嘴阵列组的量化处理1906B,以将其转换为第二喷嘴阵列组的二值数据。通过第一喷嘴阵列组的阵列分配处理1907A,将由此生成的第一喷嘴阵列组的二值数据分配给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和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此外,通过第二喷嘴阵列组的阵列分配处理1907B,将第二喷嘴阵列组的二值数据分配给喷嘴阵列C的二值数据和喷嘴阵列D的二值数据。
此外,对被分割到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的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执行喷嘴阵列A的掩模处理1908A。对被分割到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的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执行喷嘴阵列B的掩模处理1908B。对被分割到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的喷嘴阵列C的二值数据,执行喷嘴阵列C的掩模处理1908C。对被分割到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的喷嘴阵列D的二值数据,执行喷嘴阵列D的掩模处理1908D。当完成了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处理时,根据与各基片和各喷嘴阵列相对应的二值数据执行实际的排出操作。
图17A至17E是描述本变型例中的重叠区域附近的各喷嘴的使用状态的图。在图17A中,在两个基片2101和2102中布置的各喷嘴中,以黑色圈显示用于打印的喷嘴,以白色圈显示不用于打印的喷嘴。图17B示出了喷嘴阵列A中的、与基片2101和基片2102中的各个的喷嘴位置相对应的打印容许率。另外,图17C示出了喷嘴阵列B中的、与基片2101和基片2102中的各个的喷嘴位置相对应的打印容许率,图17D示出了喷嘴阵列C中的、与基片2101和基片2102中的各个的喷嘴位置相对应的打印容许率。图17E示出了喷嘴阵列D中的、与基片2101和基片2102中的各个的喷嘴位置相对应的打印容许率。应当指出,在图17A中,以白色圈显示打印容许率为0%的喷嘴。
在本变型例中,与八个喷嘴相对应的重叠区域被分割为各自具有两个喷嘴的重叠区域1至4,对各重叠区域执行不同的处理。在重叠区域1中,不通过基片2101的喷嘴阵列B至D打印点,而通过如下五个阵列打印点,即基片2102的喷嘴阵列A至D、以及基片2101的喷嘴阵列A。在该区域中,基片2102的喷嘴阵列B至D的打印容许率均为25%恒定。如图17B所示,基片2101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以及基片2102中的喷嘴阵列A的打印容许率根据位置而变化,并且,两个打印容许率之和为25%恒定。也就是说,在重叠区域1中,基片2101中的喷嘴阵列A、以及基片2102中的喷嘴阵列A至D的打印容许率之和为100%。
在重叠区域2中,不通过基片2102的喷嘴阵列A、以及基片2101的喷嘴阵列C和喷嘴阵列D打印点,而通过如下五个阵列打印点,即基片2102的喷嘴阵列B至D、以及基片2101的喷嘴阵列A和B。在重叠区域3中,不通过基片2102的喷嘴阵列A和B、以及基片2101的喷嘴阵列D打印点,而通过如下五个阵列打印点,即基片2101的喷嘴阵列A至C、以及基片2102的喷嘴阵列C和D。在重叠区域4中,不通过基片2102的喷嘴阵列A至C打印点,而通过如下五个阵列打印点,即基片2101的喷嘴阵列A至D、以及基片2102的喷嘴阵列D。在本变型例中,执行阵列分配处理或掩模处理,以满足以上关系以及图17B至17D中的打印容许率。
在以上述打印容许率打印点的情况下,在重叠区域1中,用于打印的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基片2101中的喷嘴阵列A与基片2102中的喷嘴阵列A之间的距离1。另外,在重叠区域2中,用于打印的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基片2101中的喷嘴阵列B与基片2102中的喷嘴阵列B之间的距离m。在重叠区域3中,用于打印的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基片2101中的喷嘴阵列C与基片2102中的喷嘴阵列C之间的距离n。另外,在重叠区域4中,用于打印的喷嘴阵列的x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基片2101中的喷嘴阵列D与基片2102中的喷嘴阵列D之间的距离o。距离l、m、n和o中的任一个均小于x方向上的八个喷嘴阵列的宽度,即从基片2101中的喷嘴阵列D到基片2102中的喷嘴阵列A的x方向上的距离k。因此,即使如图2B所述,发生了打印介质的运送的倾斜,也可以由公式c=l×tanθ<k×tanθ()来表达两个分离点之间的距离,并且将打印位置移位限制为小于使用所有八个喷嘴阵列的情况。
根据本变型例,在使用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喷嘴阵列的基片的情况下,通过将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在这些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不使用位于运送方向上的最外侧的两个喷嘴阵列二者。此外,在打印容许率改变的所有区域中,分配打印数据,使得在多个喷嘴阵列中的位于运送方向上的最外侧的至少一个喷嘴阵列不用于打印。除了上述构造之外,由于本实施例使各基片中的喷嘴阵列的打印位置之间不具有互补关系,因此,以与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1-150700号公报中相同的方式,防止凸显由喷嘴阵列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导致的浓度变化或颗粒性。结果,即使在打印介质的运送方向中包含倾斜的情况下,或者即使在喷嘴阵列之间分别发生打印位置移位的情况下,也能够限制点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以防止凸显浓度变化或颗粒性。
(第二实施例的变型例2)
图18是描述在使用在一个基片上具有三个喷嘴阵列的连接头打印点的情况下的本变型例中的图像处理的处理的框图。由于直到灰阶校正处理单元2203的处理与图1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本变型例的图像数据分割处理单元2204中,从灰阶校正处理单元2203接收的各颜色的多值数据被按照多值数据的原样分割为三个数据,即喷嘴阵列A的多值数据2205A、喷嘴阵列B的多值数据2205B以及喷嘴阵列C的多值数据2205C。之后,对喷嘴阵列A的多值数据2205A执行喷嘴阵列A的量化处理2206A,以将其转换为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对喷嘴阵列B的多值数据2205B执行喷嘴阵列B的量化处理2206B,以将其转换为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此外,对喷嘴阵列C的多值数据2205C执行喷嘴阵列C的量化处理2206C,以将其转换为喷嘴阵列C的二值数据。
通过喷嘴阵列A的掩模处理单元2207A,将由此生成的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分割到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中。通过喷嘴阵列B的掩模处理单元2207B,将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分割到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中。另外,通过喷嘴阵列C的掩模处理单元2207C,将喷嘴阵列C的二值数据分割到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中。对于将打印数据分配给重叠区域中的两个基片的分配方法(分割方法),采用已经使用图11A至11C描述的方法,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当完成了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处理时,根据与各基片和各喷嘴阵列相对应的二值数据执行实际的排出操作。
根据本变型例,在由此使用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喷嘴阵列的一个基片的构造中,分割多值数据以生成被分别量化的、与多个喷嘴阵列中的各个相对应的多值数据。此外,在重叠区域中,将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所述多个区域被彼此移位布置。此外,在打印容许率改变的所有区域中,将打印数据分配给多个喷嘴阵列,使得在多个喷嘴阵列中的位于运送方向上的最外侧的至少一个喷嘴阵列不用于打印。结果,即使在打印介质的运送方向中包含倾斜的情况下,或者即使在喷嘴阵列之间分别发生打印位置移位的情况下,也能够限制点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以防止凸显浓度变化或颗粒性。
(第三实施例)
图19是描述在使用连接头101至104打印点的情况下的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的处理的框图。由于直到图像数据分割处理单元2304的处理与图1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数据也在多值的状态下被与多个喷嘴阵列(这里为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相对应地分割。然而,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量化多个生成的多值数据时的量化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在喷嘴阵列A和喷嘴阵列B的量化处理单元2306中,基于喷嘴阵列A的多值数据2305A和喷嘴阵列B的多值数据2305B二者,生成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和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
图20是描述在量化处理单元2306中执行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在图20中,要量化的两个目标(即输入的两个多值数据K1和K2)对应于其值为0至255的喷嘴阵列A的多值数据2305A和喷嘴阵列B的多值数据2305B。另外,K1err和K2err表示由已经完成了量化处理的周围像素生成的累积误差值,并且K1ttl和K2ttl中的各个是作为输入的多值数据和累积误差值之和的值。此外,在流程图中,K1′表示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K2′表示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
在本处理中,在将K1′或K2′的值确定为二值量化数据时使用的阈值(量化参数)根据K1ttl或K2ttl的值而变化。因此,预先准备根据K1ttl或K2ttl的值确定阈值的表。这里,将在确定K1′时与K1ttl比较的阈值定义为K1table[K2ttl],将在确定K2′时与K2ttl比较的阈值定义为K2table[K1ttl]。K1table[K2ttl]是由K2ttl的值定义的值,K2table[K1ttl]是由K1ttl的值定义的值。
当开始本处理时,首先在S21中,将累积值K1err和K2err分别相加至输入的多值数据K1和K2,以获得K1ttl和K2ttl。接下来,在S22中,通过参照如以下的表1所示的阈值表,由在S21中得到的K1ttl和K2ttl获得两个阈值K1table[K2ttl]和K2table[K1ttl]。使用K2ttl作为如下所示的表1中的阈值表的“参照值”,来得到阈值K1table[K2ttl]。使用K1ttl作为表1中的阈值表的“参照值”,来得到阈值K2table[K1ttl]。
接下来,在S23至S25中,确定K1′的值,并且在S26至S28中,确定K2′的值。具体地说,在S23中,确定在S21中计算的K1ttl是否大于在S22中获得的阈值K1table[K2ttl]。在确定为K1ttl大于阈值的情况下,K1′=1,并且与该输出值(K1′=1)相对应地计算累积误差值K1err(=K1ttl-255),以更新K1err(S25)。另一方面,在确定为K1ttl小于阈值的情况下,K1′=0,并且与该输出值(K1′=0)相对应地计算累积误差值K1err(=K1ttl),以更新K1err(S24)。
接下来,在S26中,确定在S21中计算的K2ttl是否大于在S22中获得的阈值K2table[K1ttl]。在确定为K2ttl大于阈值的情况下,K2′=1,并且与该输出值(K2′=1)相对应地计算累积误差值K2err(=K2ttl-255),以更新K2err(S28)。另一方面,在确定为K2ttl小于阈值的情况下,K2′=0,并且与该输出值(K2′=0)相对应地计算累积误差值K2err(=K2ttl),以更新K2err(S27)。
之后,在S29中,根据图14A或14B所示的误差分配矩阵,将如上所述更新的累积误差值K1err和K2err,分散给尚未量化的周围像素。在本实施例中,图14A所示的误差分配矩阵用于将累积误差值K1err分配给周围像素,图14B所示的误差分配矩阵用于将累积误差值K2err分配给周围像素。
以此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喷嘴阵列B的多值数据(K2ttl),来确定用于对喷嘴阵列A的多值数据(K1ttl)执行量化处理的阈值(量化参数)。同样地,基于喷嘴阵列A的多值数据(K1ttl),来确定用于对喷嘴阵列B的多值数据(K2ttl)执行量化处理的阈值(量化参数)。也就是说,基于对应于两个喷嘴阵列中的一个的多值数据与对应于另一个喷嘴阵列的多值数据二者,既执行与一个喷嘴阵列相对应的多值数据的量化处理,又执行与另一个喷嘴阵列相对应的多值数据的量化处理。因此,例如,可以以如下方式与多值数据的值(即灰阶)相对应地进行点打印调整,即在由一个喷嘴阵列打印点的像素上,尽量不要通过另一个喷嘴阵列打印点,或者相反地,完全通过另一个喷嘴阵列打印点。也就是说,即使颗粒性的可见度或者浓度变化的幅度根据灰阶而变化,也能够与各灰阶相对应地适当调整这些等级。
图21A是描述执行量化处理(二值化处理)的结果与输入值(K1ttl和K2ttl)之间的关系的图:通过使用下表1的阈值表中的图21A的栏中描述的阈值、根据图20的流程图获得结果。K1ttl和K2ttl中的各个可以是0至255中的值,并且确定其打印(1)和不打印(0),以使阈值128作为阈值表的如图21A的栏中所示的边界。图中的点221是根本不打印点的区域(K1′=0并且K2′=0)与重叠打印两个点的区域(K1′=1并且K2′=1)之间的边界点。
图21B是描述执行量化处理(二值化处理)的结果与输入值(K1ttl和K2ttl)之间的关系的图:通过使用下表1的阈值表中的图21B的栏中描述的阈值、根据图20的流程图获得结果。图中的点231是根本不打印点的区域(K1′=0并且K2′=0)与仅仅打印一个点的区域(K1′=1并且K2′=0,或者K1′=0并且K2′=1)之间的边界点。图中的点232是重叠打印两个点的区域(K1′=1并且K2′=1)与仅仅打印一个点的区域(K1′=1并且K2′=0,或者K1′=0并且K2′=1)之间的边界点。由于点231和点232彼此远离一定程度,因此,与图21A的情况相比,增大了打印任一点的区域,而减小了两个点都被打印的区域。也就是说,在图21B的情况下,点重叠率(重叠打印两个点的比率)被降低到小于图21A的情况,这样有利于将颗粒性限制到较低。当如图21A的情况存在点重叠率剧烈变化的点时,可能发生由灰阶的微小变化而产生浓度不均匀的情况,但是,在图21B的情况下,由于点重叠率响应于灰阶的变化而平滑地变化,因此,很难产生这种浓度不均匀。
下文中,将参照图21C至21G,描述用于实现不同的点重叠率的阈值的几个示例。应当指出,图21C至21G是以与图21A和21B中相同的方式、分别示出使用下表1的阈值表中描述的阈值来执行量化处理的结果(K1′和K2′)与输入值(K1ttl和K2ttl)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1C是示出点重叠率为图21A与图21B之间的值的情况的图。在图21A中的点221与图21B中的点231之间的中间点处定义点241。另外,在图21A中的点221与图21B中的点232之间的中间点处定义点242。
图21D示出了与图21B的情况相比、进一步降低点重叠率的情况。在以3比2的比率从外部分割图21A中的点221与图21B中的点231的点处定义点251。另外,在以3比2的比率从外部分割图21A中的点221与图21B中的点232的点处定义点252。
图21E示出了与图21A的情况相比、进一步增加点重叠率的情况。根据图21E,更有可能出现从根本不打印点的区域(K1′=0并且K2′=0)向重叠打印两个点的区域(K1′=1并且K2′=1)的转变,从而使得能够增加点重叠率。图21F是示出点重叠率为图21A和图21E之间的值的情况的图。图21G示出了与图21E的情况相比、进一步增加点重叠率的情况。
接下来,将具体描述使用下表1中示出的阈值表进行量化处理的方法。表1是用于在图20中描述的流程图中的S22中、获得用于实现图21A至21G所示的处理结果的阈值表。
这里,将描述输入值(K1ttl和K2ttl)为“110和120”并且使用阈值表中的图21B的栏中描述的阈值的情况。首先,在图20的S22中,基于表1所示的阈值表和K2ttl(参照值),得到阈值K1table[K2ttl]。当参照值(K2ttl)为“120”时,阈值K1table[K2ttl]为“120”。同样地,基于阈值表和K1ttl(参照值),得到阈值K2table[K1ttl]。当参照值(K1ttl)为“100”时,阈值K2table[K1ttl]为“101”。接下来,在图20的S23中,将K1ttl与阈值K1table[K2ttl]进行比较,以进行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K1ttl(=100)<阈值K1table[K2ttl](=120),因此K1′=0(S24)。同样地,在图20中的S26中,将K2ttl与阈值K2table[K1ttl]进行比较,以进行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K2ttl(=120)≥阈值K2table[K1ttl](=101),因此K2′=1(S28)。结果,如图21B所示,在“K1ttl和K2ttl”=“110和120”的情况下,“K1′和K2′”=“0和1”。
根据如上所述的量化处理,通过基于喷嘴阵列A的多值数据与喷嘴阵列B的多值数据二者、来量化喷嘴阵列A的多值数据与喷嘴阵列B的多值数据,来控制两个喷嘴阵列之间的点重叠率。因此,可以与灰阶相对应地将由一个喷嘴阵列打印的点与由另一个喷嘴阵列打印的点之间的重叠率,控制在优选范围内。也就是说,通过与灰阶相对应地调整点重叠率,可以在所有浓度区域内,避免由喷嘴阵列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导致的任何的浓度不均匀、颗粒性以及浓度缺乏。
应当指出,在表1中,以三个值的间隔示出了参照值,但是,在实际的表中,也在这些值之间准备阈值(例如,1至3)。然而,对于参照值,如表1所示准备非连续数,并且通过由附近参照值的插值处理可以得到其他值的转换。
[表1]
再次参照图19,当通过量化处理2306生成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和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时,对喷嘴阵列A的二值数据执行喷嘴阵列A的掩模处理2307A。生成与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相对应的多个二值数据。此外,对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执行喷嘴阵列B的掩模处理2307B,并且也将喷嘴阵列B的二值数据分割到布置在打印头上的多个基片。针对将打印数据分配给重叠区域中的两个基片的分配方法(分割方法),采用使用图7A至7C或图8A至8C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使各基片中的喷嘴阵列的打印位置之间不具有互补关系,或者控制喷嘴阵列之间的点重叠率,由此防止凸显由喷嘴阵列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导致的浓度不均匀或颗粒性。结果,即使在打印介质的运送方向中包含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限制点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以防止凸显浓度变化或颗粒性。
应当指出,以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本发明还适用于在一个基片上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喷嘴阵列的构造。例如,与第二实施例的变型例1的情况一样,将三个或更多个喷嘴阵列划分为第一喷嘴阵列组和第二喷嘴阵列组,并且将多值数据分配给两个喷嘴阵列组。之后,可以对其执行本实施例中特定的量化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图20或图21A至21G中描述的方法,来控制由第一喷嘴阵列组中包含的喷嘴阵列打印的点组与由第二喷嘴阵列组中包含的喷嘴阵列打印的点组之间的点重叠率。
与第二实施例的变型例2的情况一样,可以与三个或更多个喷嘴阵列相对应地分配多值数据,之后,基于三个或更多个多值数据,对三个或更多个喷嘴阵列中的各个的多值数据执行量化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与M(M≥3)个喷嘴阵列相对应的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来设置阈值,以量化与M个喷嘴阵列相对应的多值数据中的各个,由此生成M个量化数据。在使用M个喷嘴阵列控制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点重叠率的情况下,阈值表不是图21A至21G所示的二维表,而是以K1ttl至KMttl作为坐标轴的M维表。
(其他实施例)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使用CMYK四种颜色的墨的构造,但是,可使用的墨颜色的种类数量不限于此。除了以上四种颜色以外,可以添加浅青色(Lc)或者浅品红色墨(Lm),或者可以添加诸如红色墨(R)或蓝色墨(B)的特定颜色墨。相反地,本发明适用于使用单色墨的单色模式。此外,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彩色打印机,还适用于单色打印机。另外,除了对所有的多种墨(例如,CMYK四种颜色的墨)执行以上控制的方法之外,以上实施例的控制适用于至少两种墨。以使用连接头的整行式打印机为例描述了以上实施例,但是,当本发明采用连接头时,本发明还适用于串型打印机。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如下内容,即量化之前的图像处理由主机设备300执行,之后的处理由打印机100执行,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只要执行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处理,由任何处理单元(硬件或软件)执行的任何构造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由主机设备300执行本发明的所有典型图像处理、或者由打印机执行所有处理的构造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中,仅仅两个喷嘴阵列的打印容许率在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中改变,但是,三个或更多个喷嘴阵列的打印容许率也可以在相同区域中改变。因此,“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是指:与重叠区域相对应的两个基片中的各个上的至少一个喷嘴阵列中的打印容许率,随接近基片的端部(喷嘴阵列的端部)而减小的区域。在以上实施例中,通过在重叠区域中设置多个这种区域,即使在发生打印介质的运送误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小浓度变化或颗粒性的劣化。此外,本发明的“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不限于“打印容许率连续改变的区域”。换句话说,本发明的“打印容许率改变的区域”包括“打印容许率逐步改变的区域”。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构成用于实现前述图像处理的功能的计算机可读程序的程序代码、或存储该程序代码的打印机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由主机设备或图像形成设备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取并执行以上程序代码,来实现前述图像处理。以此方式,使计算机执行以上图像处理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或存储该程序的存储介质,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6)

1.一种图像处理器,其处理在通过使用配备有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打印头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时使用的图像数据,所述第一基片包括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二喷嘴阵列的各个中,在第一方向上布置有用于排出墨的多个喷嘴,所述第二基片包括第三喷嘴阵列和第四喷嘴阵列,在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的各个中,在第一方向上布置有用于排出墨的多个喷嘴,其中,所述第一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依次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被布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位使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图像处理器包括:
分配单元,其被配置为以如下方式将与所述重叠区域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的喷嘴阵列:使得在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的各个中,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部的喷嘴的打印容许率小于位于中心部的喷嘴的打印容许率,
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将与所述重叠区域的第一范围相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的喷嘴,而不将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的喷嘴,
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将与所述重叠区域的、不与所述第一范围重叠的第二范围相对应的第二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二喷嘴阵列、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的喷嘴,而不将所述第二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喷嘴,并且
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将与所述第一基片的、不是所述重叠区域的非重叠区域相对应的第三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二喷嘴阵列的喷嘴,并将与所述第二基片的、不是所述重叠区域的非重叠区域相对应的第四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的喷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器,该图像处理器还包括:
量化单元,其被配置为将多值的所述图像数据量化为二值图像数据,
其中,通过使用对各像素定义允许打印或不允许打印的掩模图案,所述分配单元将所述量化单元量化的所述二值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的喷嘴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器,该图像处理器还包括:
多值数据分割单元,其被配置为分割多值的所述图像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一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相对应的多个多值数据;以及
二值数据生成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量化由所述多值数据分割单元获得的所述多个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来生成与所述第一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相对应的多个二值数据,
其中,通过使用对各像素定义允许打印或不允许打印的掩模图案,所述分配单元将所述二值数据生成单元获得的与所述第一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相对应的二值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的喷嘴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器,其中,所述二值数据生成单元基于与所述第一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相对应的多个多值数据,来量化所述多个多值数据中的各个。
5.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处理在通过使用配备有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打印头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时使用的图像数据,所述第一基片包括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二喷嘴阵列的各个中,在第一方向上布置有用于排出墨的多个喷嘴,所述第二基片包括第三喷嘴阵列和第四喷嘴阵列,在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的各个中,在第一方向上布置有用于排出墨的多个喷嘴,其中,所述第一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依次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被布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位使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以如下方式将与所述重叠区域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的喷嘴阵列:使得在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的各个中,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部的喷嘴的打印容许率小于位于中心部的喷嘴的打印容许率,
其中,所述分配步骤将与所述重叠区域的第一范围相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的喷嘴,而不将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的喷嘴,
其中,所述分配步骤将与所述重叠区域的、不与所述第一范围重叠的第二范围相对应的第二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二喷嘴阵列、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的喷嘴,而不将所述第二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喷嘴,并且
其中,所述分配步骤将与所述第一基片的、不是所述重叠区域的非重叠区域相对应的第三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二喷嘴阵列的喷嘴,并将与所述第二基片的、不是所述重叠区域的非重叠区域相对应的第四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的喷嘴。
6.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包括:
打印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使用配备有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打印头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所述第一基片包括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二喷嘴阵列的各个中,在第一方向上布置有用于排出墨的多个喷嘴,所述第二基片包括第三喷嘴阵列和第四喷嘴阵列,在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的各个中,在第一方向上布置有用于排出墨的多个喷嘴,其中,所述第一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依次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被布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位使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以及
分配单元,其被配置为以如下方式将与所述重叠区域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的喷嘴阵列:使得在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的各个中,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部的喷嘴的打印容许率小于位于中心部的喷嘴的打印容许率,
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将与所述重叠区域的第一范围相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的喷嘴,而不将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的喷嘴,
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将与所述重叠区域的、不与所述第一范围重叠的第二范围相对应的第二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二喷嘴阵列、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的喷嘴,而不将所述第二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喷嘴,并且
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将与所述第一基片的、不是所述重叠区域的非重叠区域相对应的第三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一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二喷嘴阵列的喷嘴,并将与所述第二基片的、不是所述重叠区域的非重叠区域相对应的第四图像数据,分配给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和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的喷嘴。
CN201110034377.5A 2010-06-24 2011-01-28 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方法及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102294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4303A JP5587055B2 (ja) 2010-06-24 2010-06-24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0-144303 2010-06-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4887A CN102294887A (zh) 2011-12-28
CN102294887B true CN102294887B (zh) 2014-07-09

Family

ID=44681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4377.5A Active CN102294887B (zh) 2010-06-24 2011-01-28 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方法及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77343B2 (zh)
EP (1) EP2402888B1 (zh)
JP (1) JP5587055B2 (zh)
CN (1) CN1022948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0478B2 (ja) * 2011-02-15 2015-08-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JP5782739B2 (ja) 2011-02-18 2015-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JP5981761B2 (ja) 2012-05-01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124729B2 (ja) * 2013-02-18 2017-05-10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118187B2 (ja) 2013-06-12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84196B2 (ja) * 2013-06-26 2017-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6357804B2 (ja) * 2013-09-17 2018-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集積回路、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0291B2 (ja) * 2013-12-13 2017-05-17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WO2015098496A1 (ja) * 2013-12-27 2015-07-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65645B2 (ja) * 2014-01-22 2019-02-06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缶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314524B2 (ja) * 2014-02-18 2018-04-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US10086606B2 (en) * 2014-04-08 2018-10-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modulation for nozzles
JP6415080B2 (ja) * 2014-04-11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BR112016022041B1 (pt) * 2014-04-24 2021-12-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mitigar danos em uma pluralidade de geradores de gotas em um sistema de impressão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não transitóri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CN107077628B (zh) * 2014-11-13 2020-06-26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机和用于控制打印机的计算机实现的过程
CN104626768B (zh) * 2015-02-12 2017-03-29 雷华 文件喷印误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JP6512942B2 (ja) * 2015-05-27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668886B2 (ja) * 2016-03-31 2020-03-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8022078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pplying first and second weaving masks
JP6896406B2 (ja) * 2016-11-30 2021-06-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CN110520303B (zh) * 2017-05-17 2022-06-07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设备
JP7027796B2 (ja) * 2017-10-20 2022-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装置
JP2019140480A (ja) * 2018-02-08 2019-08-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62988B2 (ja) * 2018-02-09 2022-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CN110688074B (zh) * 2018-07-04 2023-03-31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多喷头打印的数据分配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828921B2 (en) * 2018-11-30 2020-11-10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discharging liquid, and program for discharging liquid
JP7205223B2 (ja) * 2018-12-28 2023-01-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CN113320293B (zh) * 2020-02-28 2022-09-13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消除拼接道的打印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2023518041A (ja) * 2020-03-20 2023-04-27 メムジェット テクノロジー リミテッド 高速シングルパス印刷のためのディザリング方法
CN113696651B (zh) * 2020-05-23 2023-09-08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拼接通道的喷墨打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58810B (zh) * 2020-06-30 2022-12-09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多喷头拼接重叠区域喷嘴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01510A (ja) * 1999-06-18 2001-01-0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1270155A (ja) * 2000-03-27 2001-10-02 Brother Ind Ltd ラインプリンタ
JP2002144542A (ja) * 2000-08-28 2002-05-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ラインヘッド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記録方法
US6511143B1 (en) * 1998-05-29 2003-0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plementary recording system using multi-scan
JP2003334939A (ja) * 2002-05-21 2003-11-25 Toshiba Te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122546A (ja) * 2002-10-01 2004-04-22 Olympus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CN101054018A (zh) * 2006-04-13 2007-10-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计算机程序、印刷系统及油墨喷出方法的决定方法
US7591521B2 (en) * 2005-06-21 2009-09-22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7965A (en) 1989-07-06 1991-10-1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Work station monitor
JP2980429B2 (ja) 1991-09-02 1999-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02898B2 (ja) 1999-11-29 2007-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7044585B2 (en) * 2000-05-23 2006-05-16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ethod of generating halftone print data for overlapping end portions of printhead chips
JP3907520B2 (ja) 2002-05-14 2007-04-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メモリのアップデート方法と記録装置
JP4143501B2 (ja) 2003-08-22 2008-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供給装置と、当該画像供給装置と記録装置とを含む記録システムとその通信制御方法
JP4027358B2 (ja) * 2003-12-15 2007-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該ヘッド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533005B2 (ja) 2004-06-08 2010-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及びプリンタ制御方法
JP4603947B2 (ja) 2004-09-03 2010-1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618789B2 (ja) * 2005-03-24 2011-0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804043B2 (ja) * 2005-06-03 2011-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制御形態の設定方法
JP5032752B2 (ja) * 2005-06-03 2012-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213317B2 (ja) * 2006-08-22 201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7585039B2 (en) * 2006-12-13 2009-09-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JP5328247B2 (ja) * 2008-07-11 201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1143B1 (en) * 1998-05-29 2003-0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plementary recording system using multi-scan
JP2001001510A (ja) * 1999-06-18 2001-01-0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1270155A (ja) * 2000-03-27 2001-10-02 Brother Ind Ltd ラインプリンタ
JP2002144542A (ja) * 2000-08-28 2002-05-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ラインヘッド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記録方法
JP2003334939A (ja) * 2002-05-21 2003-11-25 Toshiba Te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122546A (ja) * 2002-10-01 2004-04-22 Olympus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US7591521B2 (en) * 2005-06-21 2009-09-22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054018A (zh) * 2006-04-13 2007-10-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计算机程序、印刷系统及油墨喷出方法的决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02888A2 (en) 2012-01-04
EP2402888A3 (en) 2014-08-27
CN102294887A (zh) 2011-12-28
JP5587055B2 (ja) 2014-09-10
US20110316911A1 (en) 2011-12-29
JP2012006267A (ja) 2012-01-12
EP2402888B1 (en) 2021-02-17
US8777343B2 (en) 2014-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4887B (zh) 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方法及喷墨打印机
KR101104572B1 (ko) 화상 데이터 생성 장치, 화상 인쇄 장치, 및 화상 데이터 생성 방법
JP6296726B2 (ja) ディザパタン作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4736766B2 (ja) 印刷装置、印刷プログラム、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前記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20130271520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4519876B2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440436B2 (en) Data generation apparatus,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ata generation method
EP2236297B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20100245871A1 (en) Method of correcting pixel data and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1866431B (zh)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1794400B (zh)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JP52688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60109308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9022506B2 (en) Print control device, print control method, and print control program
US7360855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EP3225406B1 (en) Liquid droplet discharging control device, liquid droplet dis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nd liquid dropl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JP577376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6033006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ドットデータ生成方法
JP2006231915A (ja) 印刷装置、印刷プログラム、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前記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4136335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1770586B (zh)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7531057A (zh) 图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