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6431B -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66431B CN101866431B CN200910247055.1A CN200910247055A CN101866431B CN 101866431 B CN101866431 B CN 101866431B CN 200910247055 A CN200910247055 A CN 200910247055A CN 101866431 B CN101866431 B CN 1018664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processing
- data
-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其中,通道选择部根据图像数据的通道信息,选择是通过图像分配优先处理还是通过灰度降低优先处理来执行对图像数据的随后处理。也就是说,对于墨中具有较高浓度的C、M和K的通道,选择鲁棒性很好的图像分配优先处理。另一方面,在具有高亮度或低浓度的颜色的墨中,即使点的打印位置移位,由于该移位所引起的浓度变化也不会太大。由此通过不选择考虑鲁棒性的图像分配优先处理,可以抑制由于在对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进行分配处理之后执行灰度降低处理所导致的处理负荷的增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打印数据生成结构,该打印数据生成结构使得图像打印针对打印头的打印元件之间的打印特性的变化、打印头的扫描的波动、打印介质的输送误差等具有抗图像质量劣化的特性。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设置有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的打印系统的例子,已知有从作为打印元件的喷射口喷射墨以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点的喷墨打印系统。特别根据打印头结构的不同,将这种喷墨打印设备分为全幅(full line)型和串列型。
全幅型打印设备设置有打印头,其中,该打印头包括在与所输送的打印介质的宽度相对应的范围上布置的打印元件,并且在打印时以固定状态使用该打印头。打印介质相对于以固定状态使用的打印头在与打印元件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输送,并且从打印头以预定频率向打印介质喷射墨来形成图像。这种全幅型打印设备可以相对高速地形成图像,并且适合于办公室使用。另一方面,在串列型打印设备中,打印头扫描打印介质,在扫描期间以预定频率向该打印介质上喷射墨,并且对于每次扫描,进行用于在与打印头的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输送打印介质的输送操作,以形成图像。这类串列型打印设备能够相对小型化且低成本制造,并且适合于个人使用。
在这些全幅型打印设备和串列型打印设备中的任一种打印设备中,布置在打印头中的多个打印元件在制造工艺上都包含一定程度的偏差。这些偏差表现为诸如墨的喷射量或喷射方向等的喷射特性的偏差,从而产生形成在打印介质上的不规则形状的点,结果可能在图像上产生不均匀的浓度或条纹。
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在串列型喷墨打印设备中采用所谓的多遍(multi-pass)打印系统。在多遍打印中,将打印头在一次打印主扫描中可以进行打印的像素分配给打印头的多次扫描,其中,在这多次扫描之间,进行打印介质的输送操作,以使在多次扫描中使用不同的打印元件来进行打印操作。这样可以将多个打印元件的喷射特性的偏差分散至用于完成图像的多次扫描中,从而能够使得不均匀的浓度变得不显著。该多遍打印系统还可应用于全幅型打印设备。
如图1所示,在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关于相同颜色的墨布置两列打印元件,从而使得通过这两列打印元件分担并打印在输送方向上所形成的点列。结果,一列打印元件中的打印元件的偏差被分散成1/2,从而能够使得由于该偏差所导致的不均匀浓度变得不显著。
在进行多遍打印的情况下,将图像的打印数据分配给用于完成图像的多次打印扫描或多个打印头(打印元件列)中。过去常常通过使用掩模图案进行该分配,其中,在掩模图案中,对应于各个打印元件,预先定义允许打印点的像素(“1”)和不允许打印点的像素(“0”)。
图2是示出在串列系统中通过两次扫描(以下还称为“遍”)完成打印的多遍打印中所使用的掩模图案的例子的图。在图2中,黑色区域均示出允许打印点的像素(“1”),而白色区域均示出不允许打印点的像素(“0”),并且附图标记501表示第一遍扫描中所使用的掩模图案,而附图标记502表示第二遍扫描中所使用的掩模图案。关于允许打印像素(或者不允许打印像素),图案501和图案502彼此互补,因此,构成要完成的图像的点在第一遍和第二遍中的任一个中形成。具体地,对于要完成的图像的打印数据,在要完成的图像数据和上述图案之间针对每个像素执行逻辑积,因此,结果变成二值数据,其中,各个打印元件实际根据该二值数据在每一遍中执行打印。
然而,进行打印所依据的像素中的打印数据(“1”)的布置根据要打印的图像而改变。因此,难以通过使用预先定义允许打印像素的图案的掩模图案来始终均匀地将这种打印数据分配给多次扫描或多个打印元件列。因此,特定扫描或特定打印元件列打印的点的比率可能较高,结果,在图像中出现该特定扫描或特定打印元件列的喷射特性,从而减弱了多遍打印的本来优点。因此,在多遍打印中,如何均等且均匀地将打印数据分配给多次扫描或多个打印元件列是重要的问题之一。
例如,日本特开平H07-052390(1995)号公报描述了一种用于产生随机布置允许打印像素和不允许打印像素的掩模图案的方法。通过使用该随机掩模图案,期望即使在任何图像的打印数据中,都可以将打印数据大体均等地分配给多次扫描和多个打印元件列。
另外,日本特开平H06-191041(1994)号公报描述了这样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不使用如图2所示的固定掩模图案,而是将要在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上连续打印的多个像素的打印数据(“1”)尽可能多地分配在不同扫描中进行打印。
图3是示出二值图像数据的打印像素的排列和根据日本特开平H06-191041(1994)号公报所述的方法将打印像素分配给两次扫描的结果的图。这样,将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连续的点均等地分配给不同扫描。从而,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由于打印元件的喷射特性的偏差而引起的图像劣化,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墨溢出等的缺陷。
即使采用上述多遍系统,在最近要求更高质量打印的状况下,由于扫描单位或喷嘴列单位的打印位置(定位)的移位所导致的浓度变化或不均匀浓度近来也被认为是个问题。扫描单位或喷嘴列单位的打印位置的移位是由打印介质和喷射口面之间的距离(与薄片的距离)的波动或打印介质的输送量的波动等引起的,并且表现为在各次扫描中(或者通过各喷嘴列)所打印的图像平面之间的移位。
例如,考虑以下情况: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前一次扫描中所打印的点(单圆圈)的平面和后一次扫描中所打印的点(双圆圈)的平面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彼此移位与一个像素相对应的量。在这种情况下,前一次扫描中所打印的点(单圆圈)和后一次扫描中所打印的点(双圆圈)完全重叠,以在打印介质上生成白色区域,并且该白色区域降低了图像的浓度。即使在该移位不与一个像素一样大的情况下,相邻点之间的距离的波动和重叠部分的波动对于点对打印介质的白色区域的覆盖率也有很大影响,最终对图像浓度具有很大影响。具体地,当平面之间的移位随着打印介质和喷射口面之间的距离(与薄片的距离)的波动或者打印介质的输送量的波动而变化时,均匀图像的浓度也随着这些波动而变化,这导致被识别为浓度不均匀。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在多遍打印中产生打印数据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即使在平面之间发生打印位置移位,图像质量也不会由于该位置移位而显著劣化。在本说明书中,无论任何打印条件的波动如何,都将下面的抗劣化特性称为“鲁棒性”,该抗劣化特性表示:即使由于该波动而发生平面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由于该打印位置移位而产生浓度变化或不均匀浓度有多难。
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描述了用于提高上述鲁棒性的一种产生打印数据的方法。更具体地,该产生方法注意到以下情况:如图3详细所述,由于打印位置移位而引起的图像浓度的波动是因分配给多次扫描或多个喷嘴列的二值打印数据相互完全互补而导致的。为了降低上述互补的程度,在进行二值化之前的多值数据的状态下将图像数据分配给多次扫描或多个喷嘴列,并且对分配后的多值数据独立地进行二值化。
图4是示出用于实现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所述的数据分配的控制结构例子的框图。该附图示出将打印数据分配给两个打印头(两个喷嘴列)的例子。从主计算机2001接收到的多值图像数据经过各种图像处理(2004~2006),此后,多值SMS部2007基于已经过各种图像处理的数据,生成第一打印头用数据和第二打印头用数据。具体地,将执行了图像处理的相同多值图像数据准备为第一打印头用数据和第二打印头用数据。在第一数据转换部2008和第二数据转换部2009中,使用各自的分配系数执行转换处理。例如,将分配系数0.55用于第一打印头用数据,并且将分配系数0.45用于第二打印头用数据,以执行转换处理。结果,可以使随后要执行的二值化处理的内容在第一打印头用数据和第二打印头用数据之间不同。然后,如随后在图5中所述,可以以一定比率生成由第一打印头最终形成的点和由第二打印头最终形成的点的重叠。应该注意,除分配系数在第一打印头用数据和第二打印头用数据之间不同的例子以外,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还描述了作为二值化处理的误差扩散处理中所使用的误差扩散矩阵或误差扩散矩阵中的阈值不同的例子。
将如上转换后的多值数据传送至第一二值化处理部2010和第二二值化处理部2011。在第一二值化处理部2010和第二二值化处理部2011中,通过使用误差扩散矩阵和阈值的误差扩散方法执行二值化处理,并且将二值化后的图像数据分别存储在第一带存储器(band memory)2012和第二带存储器2013中。此后,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根据存储在各自的带存储器中的二值数据喷射墨,以进行打印。
图5是示出根据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所述的上述处理打印的打印介质上的点的布置的图。在图5中,黑色圆圈21表示由第一打印头所打印的点,白色圆圈22表示由第二打印头所打印的点,以阴影线所示的圆圈23表示由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以重叠方式所打印的点。
这里,考虑这样一种情况:以与图3所示的例子相同的方式,第一打印头所打印的点的平面和第二打印头所打印的点的平面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彼此移位与一个像素相对应的量。在这种情况下,新增加了由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两者以重叠方式所打印的点,但是还存在由已经以重叠方式打印的两个点构成的点被分离的点。因此,当基于具有特定宽度的区域进行判断时,点对白色区域的覆盖率变化并不大,因此不会引起图像浓度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基本消除通过不同扫描或不同打印头的点形成的互补性或排他性的同时,以一定比率生成点的重叠。因而,即使产生由于滑座的扫描速度的波动、打印介质和喷射口面之间的距离(与薄片的距离)的波动、打印介质的输送量的波动等所引起的打印位置的移位,也能够降低由于这些波动所导致的图像浓度的波动或浓度不均匀的程度,以使其变小。
此外,日本特开2006-231736号公报描述了一种类似于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中的打印数据生成方法。具体地,以与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相同的方式,在将多值图像数据分配给多次扫描或多个打印元件列时,使分配系数在多次扫描之间或者在多个打印元件列之间不同。在日本特开2006-231736号公报中,分配系数根据像素位置而改变。例如,对于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位置,两个打印头的分配系数以线性方式、以周期性方式、以正弦波方式以及以高频和低频的组合波方式而变化,从而限制多遍打印中的条带或颜色不均匀。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6-231736号公报所述的打印数据生成方法中,如图4的例子所示,由于需要对多个分割图像数据中的每一个进行量化或灰度降低处理(图4的例子中的二值化),因而存在处理负荷增大的问题。更具体地,使用误差扩散处理或抖动处理来执行量化处理,但该处理本身具有处理负荷较高的处理电路,因此,在对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进行量化处理的情况下,处理负荷进一步增大。
作为新近的打印设备,提供有一种具有高质量和多颜色的特性并且进一步具有例如60英寸的较宽打印宽度的特性的打印设备,并且打印速度正在进一步实现高速化。然而,为了满足高质量、多颜色和打印大尺寸薄片的需求,出现了图像处理复杂、电路规模或存储容量与颜色数量或打印宽度成比例增大、并且成本也增加的问题。另外,打印速度的高速化增大了图像处理的负荷,并且还增大了成本。例如,在将图像处理的结果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情况下,由于频繁的数据存储器存取而需要宽带传送,并且电路规模为了实现宽带传送而增大。在这些情况下,对每一个分割图像进行量化进一步导致处理负荷的增大。因此,优选尽可能地降低与量化有关的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使得能够在尽可能地降低处理负荷的同时生成打印数据并能够提高鲁棒性的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将通过用于识别图像的通道信息相互区分开的多个图像中的每一个分割成多个分割图像以进行打印,并且生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打印数据,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部件,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分割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并且使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第二处理部件,用于使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并且将该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分割成多个打印数据;以及选择部件,用于基于所述通道信息,选择由所述第一处理部件来进行还是由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来进行对该通道信息所涉及的图像的多值数据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用于将通过用于识别图像的通道信息相互区分开的多个图像中的每一个分割成多个分割图像以进行打印,并且使用打印头以基于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打印数据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第一处理部件,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分割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并且使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第二处理部件,用于使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并且将该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分割成多个打印数据;以及选择部件,用于基于所述通道信息,选择由所述第一处理部件来进行还是由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来进行对该通道信息所涉及的图像的多值数据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将通过用于识别图像的通道信息相互区分开的多个图像中的每一个分割成多个分割图像以进行打印,并且生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打印数据,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处理步骤,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分割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并且使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第二处理步骤,用于使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并且将该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分割成多个打印数据;以及选择步骤,用于基于所述通道信息,选择通过所述第一处理步骤来进行还是通过所述第二处理步骤来进行对该通道信息所涉及的图像的多值数据的处理。
根据上述结构,根据指定图像的通道信息,不仅通过在鲁棒性方面有效的第一处理,而且还通过第二处理,来进行图像的分割和灰度降低。因而,尽可能地消除由于执行第一处理而引起的处理负荷的增大,以使得生成能够根据图像适当地提高鲁棒性的打印数据。
从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使用全幅型打印头的喷墨打印设备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在串列打印系统中通过两次扫描完成打印的多遍打印中所使用的掩模图案的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传统例子的二值图像数据中的打印像素的排列和根据日本特开平H06-191041(1994)号公报所述的方法通过将打印像素分配给两次扫描所获得的结果的图;
图4是示出用于实现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所述的数据分配的控制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所述的上述处理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点的布置的图;
图6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串列型喷墨打印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喷墨打印设备中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8是主要示出图7所示的图像处理部603中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通道选择部803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彼此互补的四个图案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由通道选择部803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型例由通道选择部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处理部603的功能的框图;
图14A和图14B是均示出滤波器运算的图,其中,图14A示出滤波器运算中的系数,图14B示出运算结果;以及
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灰度降低部8042的输出结果(滤波之前的二值数据)和在对该输出结果执行上述滤波处理之后的结果(滤波之后的数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应该注意,下文中所说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然而,即使在除喷墨打印设备以外的设备中,只要该设备使用多个打印元件在点对齐系统中形成图像,则本发明也可以达到效果。
第一实施例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串列型喷墨打印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打印头105被安装在以恒定速度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座104上,并且根据打印数据以与该恒定速度相对应的频率喷射墨。当完成一次扫描时,输送辊704和辅助辊703转动,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将这两个辊之间以及给送辊705和辅助辊706之间所保持的打印介质P输送与打印头105的打印宽度相对应的量。间歇地重复该扫描和输送操作,以逐步在打印介质P上打印图像。
打印头105包括如该附图所示位于主扫描方向上的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打印头,并且在各颜色的打印头中沿副扫描方向布置多个喷射口。
图7是示出上述喷墨打印设备中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如图7所示,打印机600通常配置有控制器601和打印机引擎618。控制器601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主计算机接收打印指令和打印用图像数据,并且将所接收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在打印机引擎618处可打印形式的二值数据,并输出该二值数据。控制器601设置有CPU 602、图像处理部603、打印机引擎接口部604、通信接口部605、扩展总线电路部606、RAM控制器607和ROM控制器608。此外,将这些部件中的每一个通过各自的总线线路610a~610g连接至系统总线桥609。在本实施例中,将这些部件实现为由作为系统LSI的一个包封装的图像形成控制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611。将控制器601构造成除包括安装有功能扩展单元的扩展槽612、RAM部615和ROM部617外还包括控制部(未示出)、显示部和电源电路部等。
CPU 602控制整个控制器601,并且读出并执行存储在ROM部617或RAM部615中的控制过程等程序。例如,为了将从主机设备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作为二值数据的打印数据,对图像处理部603进行控制。另外,CPU 602进行通信接口部605的控制、通信协议的解释、以及用于将由图像处理部603所生成的打印数据传送至打印机引擎618的打印机引擎接口部604的控制等。
图像处理部603被配置成将从主机设备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在打印机引擎618中可打印的打印数据,并且将在图8和随后的附图中说明该转换的详细配置。打印机引擎接口部604是用于在控制器601和打印机引擎618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部件。具体地,打印机引擎接口部604具有DMAC(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器)。结果,通过RAM控制器607顺序读出由图像处理部603所生成并存储在RAM部615中的二值数据,并且可以将该二值数据传送至打印机引擎618。
通信接口部605向诸如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的主机设备发送数据并从该主机设备接收数据,并且通过RAM控制器607将从主机设备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存储在RAM部615中。通信接口部605的通信系统可以采用诸如USB和IEEE 1394的高速串行通信、诸如IEEE 1284的并行通信或者诸如100BASE-TX的网络通信中的任何系统。另外,可以采用这些通信系统的组合。此外,不仅可以采用有线通信系统,而且还可以采用无线通信系统。
扩展总线电路部606控制被安装至扩展槽612的功能扩展单元。例如,扩展总线电路部606进行用于通过扩展总线613将数据发送至功能扩展单元的控制、以及用于接收从功能扩展单元所输出的数据的控制。可以将用于向主机设备提供诸如USB、IEEE 1394、IEEE 1284或网络通信等的通信功能的通信单元、用于提供大容量存储功能的硬盘驱动单元等安装至扩展槽612。
应该注意,图像处理部603、通信接口部605和扩展总线电路部606均与打印机引擎接口部604一样具有DMAC,并且可以发出存储器存取要求。
RAM控制器607控制通过RAM总线614连接至图像形成控制器ASIC 611的RAM部615。RAM控制器607中继在CPU 602、具有DMAC的每个部件和RAM部615之间写入和读出的数据。RAM控制器607根据来自CPU 602和每个部件的读出要求或写入要求生成必要的控制信号,以实现对RAM部615的写入或从RAM部615的读出。
ROM控制器608控制通过ROM总线616连接至图像形成控制器ASIC 611的ROM部617。ROM控制器608根据来自CPU 602的读出要求生成必要的控制信号,以读出预先存储在ROM部617中的控制过程或数据,并且通过系统总线桥609将所读取的内容发送回CPU 602。另外,在由诸如闪存的电可重写装置构成ROM部617的情况下,ROM控制器608生成必要的控制信号,以将内容重写入ROM部617中。
系统总线桥609设置有连接构成图像形成控制器ASIC 611的各部件的功能,除此之外,在从多个部件同时发出存取要求的情况下,系统总线桥609还调停总线权。在CPU 602和具有DMAC的每个部件大体同时通过RAM控制器607向RAM部615发出存取要求的情况下,系统总线桥609可以根据预先分配的优先级适当调停这些存取要求。
RAM部615由同步DRAM等构成,并且存储由CPU 602所执行的控制过程程序或者临时存储在图像处理部603处所生成的图像形成数据,并且提供诸如CPU 602的工作存储器等的功能。另外,RAM部615对通信接口部605从主机设备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临时缓冲,并且临时存储来自通过扩展总线613所连接的功能扩展单元的数据。
ROM部617由闪存等构成,并且存储由CPU 602所执行的控制过程和打印机控制所需的参数。闪存是电可重写非易失性装置,并且可以根据所确定的序列重写控制过程和参数。
除上述以外,每个电路部还设置有设定工作模式等的寄存器,并且CPU 602可以通过寄存器存取总线(未示出)设定每个电路部的工作模式等。
与图6所示的主要结构一样,打印机引擎618是用于基于从控制器601所发送的二值数据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机构。
图8是主要示出图7所示的图像处理部603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当图像处理部从主机设备接收到要打印的图像数据时,将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缓冲器801中。该图像数据包括例如由每一像素8位256个灰度级所表示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多值数据。以预定定时将存储在存储缓冲器801中的数据逐像素地传送至CMYK颜色转换部802,以将其转换成具有与打印设备中所使用的墨的颜色相对应的多值(8位256个灰度级)的浓度值的图像数据。这使得生成在多遍打印中的两次扫描中的每一次中所使用的打印数据,其中,在图6所示的喷墨打印设备中,利用两次扫描完成同一区域上的打印。
通道选择部803根据图像数据的通道信息,选择是通过图像分配优先处理(第一处理)还是通过灰度降低优先处理(第二处理)来执行对该图像数据的随后处理。也就是说,通道选择部803根据通道选择部的选择结果,将该图像数据发送至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4或灰度降低优先处理部805。
这里,“通道”是指用于识别图像数据的信息,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打印中所使用的墨的颜色或墨喷射量来区分该信息。例如,在打印中所使用的墨的颜色包括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并且针对每一种墨颜色定义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存在四个通道。另外,在墨颜色相同、但墨喷射量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墨喷射量来区分通道。例如,在墨喷射量包括1p1、1.5p1和2p1这三个种类并且针对每一喷射量定义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定义三个通道。当将墨颜色的区分和喷射量的区分结合时,通道数量共计为12个即四种颜色×三个种类。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通过墨颜色来进行区分的例子。
图9是示出通过通道选择部803进行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通道选择部803首先在步骤S701判断执行选择所涉及的图像数据的通道是否是预先设定的墨颜色的通道。当判断出选择所涉及的图像数据的通道是所设定的墨颜色的通道时,处理进入步骤S702,在该步骤中,将图像数据传送至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4。另一方面,当判断出选择所涉及的图像数据的通道不是所设定的墨颜色的通道时,处理进入步骤S703,在该步骤中,将图像数据传送至灰度降低优选处理部805。
这里,通道所涉及的墨颜色的设定如下。例如,尽管在利用具有高浓度或低亮度的墨颜色进行打印时,该设定取决于组成墨的物质,但是如果点的打印位置移位,则要打印的图像的浓度变化容易变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在C、M、K和Y墨中表现为较高浓度或较低亮度的C、M和K墨的通道,选择具有较高鲁棒性的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4。
另一方面,对于表现为高亮度或低浓度的墨的颜色,即使点的打印位置移位,浓度变化也不会太大。因此,对于这种墨颜色的通道,选择灰度降低优先处理部805。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在C、M、K和Y墨中表现为较高亮度的Y通道,选择灰度降低优先处理部805。
再次参考图8,传送至灰度降低优先处理部805的多值图像数据经过灰度降低部8051(第二灰度降低部件)的灰度降低(量化)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将多值图像数据转换成二值数据。也就是说,8位256个灰度值的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1位2个灰度值的数据。通过图像分配部8052(第二分配部件),将二值打印数据分配给或分割成与用于完成打印的打印头的两次扫描相对应的两个平面的图像数据。
应该注意,上述灰度降低处理可以使用通常已知的诸如误差扩散处理或抖动处理等的量化方法。另外,图像分配部8052的图像分配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如图2所示的掩模图案,或者可以使用日本特开平H07-052390(1995)号公报所述的随机掩模图案。另外,可以使用随机序列或规则的随机数。此外,如日本特开平H06-191041(1994)号公报所述,可以针对每个像素在确认用于打印在主扫描方向上或在副扫描方向上连续的打印像素的平面的同时,判断应将打印像素分配给哪一个平面。
另一方面,通过图像分配部8041(第一分配部件),将传送至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4的多值图像数据首先分割成与用于完成打印的打印头的两次扫描相对应的两个平面的图像数据(第一分割图像和第二分割图像)。应该注意,将多值图像数据分割成多个平面的事件还被称为将多值图像数据分配给多个平面的事件。为了对要打印的图像给予特定的鲁棒性,可以通过前述的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6-231736号公报所述的分配方法,例如,通过使分配系数在平面之间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该分配。通过灰度降低部8042(第一灰度降低部件),使如上所述分配的多值图像数据在每一平面上经过灰度降低处理。此时,使用的灰度降低的方法可以采用通常已知的误差扩散处理或抖动处理。应该注意,在上述分配处理中,均等地分配多值图像数据(分配系数相等),并且在灰度降低的处理中,如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所述,可以使误差扩散中的阈值或误差扩散的内容本身在平面之间不同,以对打印数据给予鲁棒性。
将经过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4和灰度降低优先处理部805中的任一个的灰度降低处理的两个平面的打印数据一次存储在与每个平面相对应的打印缓冲器806中。此后,基于存储在每个打印缓冲器806中的打印数据,从打印机引擎618中的打印头喷射墨以进行打印。
如上所述,针对所有通道不选择考虑了鲁棒性的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4,可以限制由于对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在进行分配处理之后执行灰度降低处理而引起的处理负荷的增大。更具体地,由于在图像分配优先处理中对一个图像数据在每一分割图像中都执行灰度降低处理,因而图像处理系统中所需的处理性能或处理负荷增高。另一方面,由于在灰度降低优先处理中对一个图像数据可以执行一次灰度降低处理,因而在灰度降低优先处理中图像处理系统所需的处理性能或处理负荷较低。也就是说,仅对如本实施例的情况那样所识别出的墨颜色的数据执行图像分配优先处理,从而使得可以降低图像处理系统所需要的性能或负荷。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在限制图像处理系统中的负荷的同时,进行鲁棒性很好的均匀图像的打印。
应该注意,以上所说明的例子涉及两遍的多遍打印,但是本发明还可适用于更多遍数的多遍打印。例如,在四遍的多遍打印的情况下,在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4的图像分配部8041中,通过使分配系数彼此不同,将多值图像(例如,256个值)分配给四个平面。另外,在灰度降低优先处理部805的图像分配部8052中,例如,可以将通过使用如图10所示的彼此具有互补关系的四个掩模图案而经过了灰度降低处理的图像数据分配给四个平面。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对基于墨喷射量所区分的通道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图6所示的打印设备中执行与图8所示的图像处理中示出的处理相类似的处理。
图11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由通道选择部803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如该附图所示,通道选择部803在步骤S901判断执行选择所涉及的图像数据的通道是否是预先设定的墨喷射量的通道。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有1p1、1.5p1和2p1这三种墨喷射量。具体地,在使用喷射量为1p1、1.5p1或2p1的各打印头(或者各喷射口列)进行打印操作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603中的处理生成用于每个打印头的打印数据。然后,在打印数据生成中,通道选择部803在这三种喷射量之中使用墨喷射量为2p1的通道作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当在步骤S901判断出图像数据的通道是所设定的墨喷射量为2p1的通道时,处理进入步骤S902,在该步骤中,将选择所涉及的图像数据传送至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4。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901判断出图像数据的通道不是所设定的墨喷射量的通道时,也就是说,当判断出图像数据的通道是喷射量为1p1或1.5p1的通道时,处理进入步骤S903,在该步骤中,将选择所涉及的图像数据传送至灰度降低优先处理部805。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对于墨喷射量较大的通道,当要打印的点的位置移位时,打印浓度的变化由于该移位而容易变大。因此,选择鲁棒性很好的图像分配优先处理。另一方面,对于墨喷射量较小的通道,即使发生了打印位置的移位,浓度的变化也不会太大,因此,选择灰度降低优先处理。因而,仅对所设定的墨喷射量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分配优先处理,从而使得可以输出鲁棒性很好的均匀图像,同时可以降低图像处理系统的负荷。
应该注意,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要设定的墨喷射量是一个喷射量2p1,但是可以设定多个喷射量,并且通过定义根据墨颜色的组合而设定的墨喷射量的通道,可以进一步增强上述效果。例如,如图12所示,根据墨颜色和墨喷射量的组合,可以为处理图像数据的多个通道选择图像分配优先处理和灰度降低优先处理中的任一个。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判断墨的颜色(S1001)。当判断出墨的颜色是所设定的墨颜色时(“是”),处理进入步骤S1003。另一方面,当步骤S1001判断为“否”,并且喷射量的判断结果(S1002)是所设定的喷射量(“是”)时,处理进入步骤S1004。例如,对C墨和M墨的图像数据的处理进入步骤S1003。然而,在喷射量为2p1的情况下,控制对Y墨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以进入步骤S1004。控制对与喷射量1p1和1.5p1相对应的Y墨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以进入步骤S1005。如上所述,组合墨颜色的判断和喷射量的判断以适当选择处理。应该注意,可以预先选择要针对墨颜色和喷射量的组合执行的处理,以生成表,并且可以基于墨颜色和喷射量的表来确定要执行的处理。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涉及一种使用全幅型打印头的打印设备,在该打印设备中,两个打印头进行类似于多遍打印的打印操作。
图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全幅型喷墨打印设备的总体结构。在图1中,在打印介质P通过给送辊705和辅助辊706给送之后,在给送辊704和辅助辊703的方向上输送打印介质P,并且在被这两对辊保持的同时,以预定速度在副扫描方向上输送打印介质P。以与打印介质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特定频率,从布置在主扫描方向上的打印头105的各喷射口将墨喷射至这样输送的打印介质上。打印头105包括用于喷射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墨的全幅型打印头,其中,将这些全幅型打印头布置成在副扫描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对每一种颜色形成两列打印头。具体地,将K、C、M和Y中的每一种的图像数据分配给与每种颜色的两个打印头相对应的两个平面(分割图像的数据),并且在沿副扫描方向连接成行的像素行中,利用从每种颜色的两个打印头的喷射口所喷射的墨来形成点。
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部603的功能的框图。除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9以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道选择部将C、M和K中的每一个的图像数据传送至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9,并且将Y的图像数据传送至灰度降低优先处理部805。本实施例的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9使通过C、M和K中的每种颜色的两个打印头完成打印的图像的鲁棒性更适当。下文中,将说明本实施例的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9。
通过图像分配部8041将从通道选择部803传送至图像分配优先处理部809的多值图像数据分配给两个平面。在该分配中,如图14和随后的附图所述,将限制信息计算部8044基于存储在打印量缓冲器中的打印量数据所生成的校正值与第二平面的多值(256个值)数据相加。这使得在每种颜色的两个平面的量化数据之间形成特定互补关系。更具体地,图像分配部8041通过加上如下所述的校正值来校正多值数据,从而,可以在通过量化校正后的多值数据所获得的二值数据和其他平面的二值数据之间形成特定互补关系。应该注意,对于第一平面,由于在其中不存在与前一平面有关的灰度降低的结果,因而在不进行校正处理的情况下将多值数据发送至灰度降低部8042。另外,将第一平面在灰度降低部8042处的处理结果发送至打印缓冲器806,而且还将该处理结果发送至打印量缓冲器8043,以将其作为打印量存储在打印量缓冲器8043中。
在本实施例中,对两个平面均等地进行图像分配部8041中的分配本身(在任一平面中,分配系数均为0.5)。应该注意,分配系数不限于此,而是如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中所述,可以使分配系数在平面之间不同,或者如日本特开2006-231736号公报中所述,可以使分配系数根据像素位置而不同。
灰度降低部8042对每种颜色的每一平面执行利用误差扩散处理的二值化处理。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灰度降低部8042执行用于将具有8位256个灰度值的多值图像转换成作为1位2个灰度值的较低灰度值的二值数据的处理。应该注意,不用说,通过灰度降低处理所获得的灰度值降低后的数据不限于二值数据。例如,可以将多值图像转换成4位16个灰度值的所谓索引数据。该索引数据对应于与灰度值相对应的数量的点的点布置图案,并且通过固定索引数据来定义要打印的点的布置。灰度降低的方法不限于误差扩散处理,而是可以采用诸如抖动处理的其他二值化处理。将经灰度降低部8042二值化的C、M和K的打印数据发送至打印缓冲器806。
限制信息计算部8044对存储在打印量缓冲器8043中的C、M和K中的每一种的第一平面的打印数据,生成限制信息并进行更新。具体地,限制信息计算部8044对从打印量缓冲器所获得的每种颜色的第一平面的二值数据进行滤波器运算(滤波)。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滤波器运算的图,其中,图14A示出滤波器运算的系数,图14B示出运算结果。在这两个附图中,以阴影线所表示的像素均是被定义为灰度降低部8042的处理对象的对象像素,并且限制信息计算部8044基于图14A所示的每个像素的系数,将二值化的结果分配给周围像素。具体地,当二值化的结果为“1”时(打印点),将通过将256乘以每个像素的系数所获得的结果定义为每个像素的值。另一方面,当二值数据为“0”时(不打印点),将通过将0乘以每个像素的系数所获得的结果定义为每个像素的值。如从图14A所示的系数和图14B所示的分配结果显而易见,在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像素的值中,与对象像素相对应的像素的值最大,并且将次大值分配给位于对象像素的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的像素。
图15是示出灰度降低部8042的输出结果(滤波之前的二值数据)和在对该输出结果执行滤波处理之后的结果(滤波之后的数据)的图。在该附图所示的例子中,对具有较低浓度的实心图像(solid image)进行二值化,结果,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相距恒定间隔的各个像素中,存在二值数据“1”(打印点)(滤波之前的二值数据)。使二值数据的每个像素成为对象像素,并且对周围像素进行分配,以获得与对象像素相对应的像素的值最大的多值(256个值)数据的布置。对于每个像素,求出如上获得的滤波之后的多值数据和在灰度降低部8042处经过灰度降低处理(二值化)之前的多值数据(从图像分配部8041输出至灰度降低部8042的数据)之间的差。从而,生成此时作为处理对象的平面的打印量信息。在从图像分配部8041输出的多值数据(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亮度值0~255)与从在灰度降低部8042处被二值化的数据转换得到的多值数据(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亮度值0~255)之间保存浓度。更具体地,即使以像素为单位存在上述差,也保存在对整个平面的像素的值进行平均化的情况下的浓度(这里为作为平均像素值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亮度值)。因此,在整个平面上这两个多值数据之间的浓度差为0。由于在图15所示的滤波处理中进行了浓度保存,因而作为整个平面,在滤波之后的多值数据和量化之前的多值数据之间所求出的差为0。然而,由于滤波之后的多值数据和量化之前的多值数据之间的差以像素为单位可以是除0以外的值,因而在二值化之后还被判断为打印点的像素(二值数据为“1”的像素)中,该差具有变大的趋势。通过使用该知识,可以控制在二值化之后的数据中要打印点的像素在要量化的平面中的位置。因此,限制信息计算部8044从滤波之后的多值数据中减去二值化之前的多值数据,以生成限制信息。将所生成的针对处理对象的平面的限制信息与至此在该平面处所生成的限制信息相加,并且将该相加结果更新为限制信息。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对与每种颜色的两个打印头相对应的两个平面进行处理时,仅基于第一平面的二值数据生成限制信息。
下面将详细说明在图像分配部8041中使用上述限制信息进行的图像分配处理。
在通过通道选择部803所获得的图像数据中,仅对第一平面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数据分配处理。执行该分配处理以获得每种颜色的多值数据的值的约一半。也就是说,将分配系数设定为0.5,以获得第一平面的多值图像数据。
另一方面,在对第二平面的分配处理中,首先对每种颜色执行与上述对第一平面的图像数据分配处理类似的处理。也就是说,获得分配后的多值图像数据,其为每种颜色的多值数据的值的一半。接着,将针对第一平面所获得的限制信息的值转换成负值,并且将限制信息的负值作为每个对应像素的校正值与多值图像数据相加。
如上所述,关于对象像素和周围像素,在第一平面的多值数据的量化结果中被定义为“1”(打印点)的像素的二值数据在限制信息的生成处理中是不为0的值。在对第二平面的处理中,将该限制信息作为负值与第二平面的多值数据相加。因而,使得进行了上述加法的第二平面中的像素的多值数据的值变小。对于通过上述加法使得值变小的第二平面的像素,根据值变小的程度,在通过灰度降低部8042进行的量化(灰度降低)中变成二值数据“1”(打印点)的可能性更低。更具体地,在根据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二值数据所打印的点的布置中,可以根据上述滤波器运算,控制第一平面的点和第二平面的点要重叠形成的比率。结果,与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所述的方法相比,可以将以重叠方式所形成的点的比率限制得更小。
这样,通过使用图14和图15中所说明的滤波器运算中的系数,可以针对每个像素控制平面之间的互补性或排他性。另外,滤波器运算中设置系数的区域的大小(滤波器大小)也可以影响平面之间的互补性。此外,例如,根据要打印的图像的内容,可以适当地定义滤波器的系数,包括使得除对象像素以外的周围像素的所有系数均为0的情况。
在图像分配部8041处将图像数据分割成两个平面的情况下,对于所获得的与第一平面的图像数据有关的限制信息,可以将滤波之后的多值数据不经改变地作为限制信息存储在打印量缓冲器8043中。使用通过从在图像分配部8041处进行分配之前的图像数据(分配系数为1.0)中减去第一平面的限制信息所得出的结果作为分配之后的第二平面的图像数据。这是因为,通过从滤波之后的多值数据中减去通过将分配之前的图像数据乘以第一平面的分配系数所得出的多值数据,获得该限制信息。更具体地,图像分配部8041将对于第一平面所获得的限制信息转换成负值,并且将该负值作为每个对应像素的校正值与通过将分配之前的图像数据乘以第二平面的分配系数所得出的多值数据相加。这里,当取代限制信息时,图像分配部8041将通过将分配之前的图像数据乘以第一平面的分配系数所得出的多值数据与通过将分配之前的图像数据乘以第二平面的分配系数所得出的多值数据相加。另外,从上述结果减去对于第一平面所获得的滤波之后的多值数据。此外,将通过将分配之前的图像数据乘以第一平面的分配系数所得出的多值数据与通过将分配之前的图像数据乘以第二平面的分配系数所得出的多值数据相加。从而,由于变为分配之前的图像数据(分配系数为1.0),因而图像分配部8041可以从对于第二平面的分配之前的多值数据中仅减去在第一平面处所获得的滤波之后的多值数据。
如上所述,可以将通过多个打印头或多次扫描所形成的点要被重叠打印的像素的比率限制得小。结果,在无需提供比所需更多的点要被重叠打印的像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限制由于平面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等所引起的浓度波动。
如上所述,为了限制由于平面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所引起的浓度波动,在平面之间点相互没有互补关系是有效的,即,在平面之间存在点要被重叠打印的像素是有效的。然而,这类像素不需要太多。这是因为,当这类像素存在太多时,覆盖率降低,并且反而引起浓度降低。如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一样,可以将点在平面之间要被重叠打印的像素的比率限制得小。因此,在无需提供比所需更多的点要被重叠打印的像素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限制浓度波动。
应该注意,在反映上述其他平面中的灰度降低的结果的处理中,通过将点布置成适当地分散的方法,执行第一平面的灰度降低,从而使得可以适当分散反映量化结果的平面的点布置。点布置的适当分散是指,对于点布置所测量的空间频率中的低频成分低,并且可以通过传统已知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来实现点布置的适当分散。通常,当打印位置在平面之间移位时,确认由于各平面中的点布置而产生的纹理(texture),并且可能将该纹理看成对图像的不利影响。然而,当如上所述适当分散每个平面中的点的布置时,即使产生平面之间的移位,也难以将其看成对图像的不利影响。也就是说,在注重均匀性的图像中,不仅限制了浓度波动,而且还加强了对纹理的鲁棒性,因此,可以获得更好的输出图像。
另外,同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通道选择部803对通道的选择,可以降低图像处理系统的负荷。在新近的打印设备中,提供了具有多色和60英寸宽打印宽度的打印设备。在这种装置中,用于存储打印量的打印量缓冲器8043的存储区大,从而增加了存储容量和成本。因此,对于图像分配优先处理的效果较小的墨颜色的通道,选择不需要打印量缓冲器8043的灰度降低优先处理。从而,打印量缓冲器8043可以将其容量消减相应的量。在要求更高打印速度的打印设备中,还可以减小灰度降低部8042和打印量缓冲器8043之间的传送区域和打印量缓冲器8043和限制信息计算部8044之间的传送区域。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输出鲁棒性很好的均匀图像,同时可以限制图像处理系统的负荷。
应该注意,说明了使用利用两次扫描或两个打印头的多遍打印的例子,但不用说,本发明可应用于使用许多多遍数量(M遍)或者许多打印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分配部8041将输入的多值图像数据分配给从第一平面到第M平面的M个平面。灰度降低部8042将通过从第一平面到第(M-1)平面执行灰度降低得到的结果顺序地累积(integrate)至打印量缓冲器8043中的预定像素位置。例如,在对第M平面的数据执行灰度降低处理的情况下,在第一~第(M-1)平面中的任一个中所打印的像素(“1”)中,难以通过第M次打印扫描来打印该点。也就是说,在所有的第一平面(第一次打印扫描)~第M平面(第M次打印扫描)中,输出与M次打印扫描中的每一次相对应的M种灰度降低信号,使得以相互排他地分散的这种方式打印这些点。打印量缓冲器8043和限制信息计算部8044的应用顺序可以是相反的。在这种情况下,限制信息计算部8044将通过从第一平面到第(M-1)平面执行滤波处理得到的结果顺序地累积至打印量缓冲器8043中的预定像素位置。
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14A所示,限制信息计算部8044所使用的滤波器是具有3个像素×3个像素的区域并同心地设置系数的各向同性加权平均滤波器,但是不限于此。可以使用具有5个像素×5个像素或7个像素×7个像素的区域的更宽的正方形,但是还可以使用具有5个像素×7个像素或5个像素×9个像素的区域并且椭圆形地设置滤波器系数的各向异性滤波器。可以使用具有带通特性或旁通特性的滤波器来代替具有鲁棒性的滤波器的形式。
此外,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将本实施例构造成:通道选择部803根据用于处理图像数据的多个通道中所设定的墨颜色来选择随后的处理,但是不限于此。当如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可以根据所设定的墨喷射量选择随后的处理,或者可以根据墨颜色和墨喷射量选择随后的处理时,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均说明了串列型打印设备,第三实施例说明了全幅型打印设备,但是所有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可适当地应用于全幅型或串列型打印设备。另外,在所有实施例中,使用具有喷墨系统的打印设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装置。任何具有包括用于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点的多个打印元件的点对齐系统以及具有通过点的布置来表现图像的点对齐系统的打印设备都可以适当地采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打印设备作为例子,说明了执行本发明的特征性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设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可以将本发明构造成:通过主机设备执行该图像处理,并且将灰度降低之后的打印数据输入至打印设备。另外,可以将本发明构造成:在不通过主机设备的情况下,将图形图像或者由数字照相机等所拍摄的图像直接输入至打印设备,并且通过打印设备执行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处理的所有图像处理。在前一情况下,主机设备用作本发明中的图像处理设备,而在后一情况下,打印设备用作本发明中的图像处理设备。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装置上所记录的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的装置)以及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各方面,其中,由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存储装置上所记录的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执行该方法的各步骤。为了该目的,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该程序。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6)
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将通过用于识别图像的通道信息相互区分开的多个图像中的每一个分割成多个分割图像以进行打印,并且生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打印数据,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部件,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分割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并且使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
第二处理部件,用于使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并且将该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分割成多个打印数据;以及
选择部件,用于基于所述通道信息,选择由所述第一处理部件来进行还是由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来进行对该通道信息所涉及的图像的多值数据的处理,
其中,所述通道信息是打印所使用的墨的颜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部件选择由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来进行对多个通道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涉及的图像的多值数据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使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第一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基于通过对所述第一分割图像的灰度降低处理所获得的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执行计算以获得校正值,利用所获得的校正值对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第二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进行校正,然后使所述第二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对与通过使所述第一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所获得的打印数据相对应的打印量数据执行滤波,获得所述校正值。
5.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将通过用于识别图像的通道信息相互区分开的多个图像中的每一个分割成多个分割图像以进行打印,并且生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打印数据,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部件,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分割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并且使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
第二处理部件,用于使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并且将该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分割成多个打印数据;以及
选择部件,用于基于所述通道信息,选择由所述第一处理部件来进行还是由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来进行对该通道信息所涉及的图像的多值数据的处理,
其中,所述通道信息是打印所使用的墨的喷射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部件选择由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来进行对多个通道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涉及的图像的多值数据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部件使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第一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基于通过对所述第一分割图像的灰度降低处理所获得的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执行计算以获得校正值,利用所获得的校正值对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第二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进行校正,然后使所述第二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对与通过使所述第一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所获得的打印数据相对应的打印量数据执行滤波,获得所述校正值。
9.一种打印设备,用于将通过用于识别图像的通道信息相互区分开的多个图像中的每一个分割成多个分割图像以进行打印,并且使用打印头以基于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打印数据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部件,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分割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并且使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
第二处理部件,用于使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并且将该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分割成多个打印数据;以及
选择部件,用于基于所述通道信息,选择由所述第一处理部件来进行还是由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来进行对该通道信息所涉及的图像的多值数据的处理,
其中,所述通道信息是打印所使用的墨的颜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根据由所述第一处理部件所获得的打印数据和由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所获得的打印数据,对所述打印介质的相同区域进行所述打印头的多次扫描以进行打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根据由所述第一处理部件所获得的打印数据和由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所获得的打印数据,对所述打印介质的相同区域使用多个打印头以进行打印。
12.一种打印设备,用于将通过用于识别图像的通道信息相互区分开的多个图像中的每一个分割成多个分割图像以进行打印,并且使用打印头以基于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打印数据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部件,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分割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并且使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
第二处理部件,用于使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并且将该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分割成多个打印数据;以及
选择部件,用于基于所述通道信息,选择由所述第一处理部件来进行还是由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来进行对该通道信息所涉及的图像的多值数据的处理,
其中,所述通道信息是打印所使用的墨的喷射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根据由所述第一处理部件所获得的打印数据和由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所获得的打印数据,对所述打印介质的相同区域进行所述打印头的多次扫描以进行打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根据由所述第一处理部件所获得的打印数据和由所述第二处理部件所获得的打印数据,对所述打印介质的相同区域使用多个打印头以进行打印。
15.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将通过用于识别图像的通道信息相互区分开的多个图像中的每一个分割成多个分割图像以进行打印,并且生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打印数据,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处理步骤,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分割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并且使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
第二处理步骤,用于使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并且将该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分割成多个打印数据;以及
选择步骤,用于基于所述通道信息,选择通过所述第一处理步骤来进行还是通过所述第二处理步骤来进行对该通道信息所涉及的图像的多值数据的处理,
其中,所述通道信息是打印所使用的墨的颜色。
16.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将通过用于识别图像的通道信息相互区分开的多个图像中的每一个分割成多个分割图像以进行打印,并且生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打印数据,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处理步骤,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分割成所述多个分割图像的多值数据,并且使所述多个分割图像中的每一个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
第二处理步骤,用于使所述图像的多值数据经过灰度降低处理而成为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并且将该较低灰度值的打印数据分割成多个打印数据;以及
选择步骤,用于基于所述通道信息,选择通过所述第一处理步骤来进行还是通过所述第二处理步骤来进行对该通道信息所涉及的图像的多值数据的处理,
其中,所述通道信息是打印所使用的墨的喷射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329966A JP5164826B2 (ja) | 2008-12-25 | 2008-12-25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2008-329966 | 2008-12-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66431A CN101866431A (zh) | 2010-10-20 |
CN101866431B true CN101866431B (zh) | 2013-03-20 |
Family
ID=42102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4705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6431B (zh) | 2008-12-25 | 2009-12-25 |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77397B2 (zh) |
EP (1) | EP2202955A3 (zh) |
JP (1) | JP5164826B2 (zh) |
CN (1) | CN1018664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7772B (zh) * | 2008-01-22 | 2013-04-10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
JP5366561B2 (ja) * | 2009-01-07 | 2013-12-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5791242B2 (ja) | 2010-07-21 | 2015-10-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
US10052897B2 (en) | 2014-05-28 | 2018-08-2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rranging image data segments in printing devices |
JP6606389B2 (ja) | 2015-09-29 | 2019-11-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制御装置、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
CN109191429B (zh) * | 2018-07-26 | 2022-06-14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3d打印喷嘴检测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79283B2 (en) * | 2000-09-29 | 2006-07-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aterial |
CN1881171A (zh) * | 2005-06-01 | 2006-12-20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系统、打印方法、打印设备、以及驱动器 |
US20070236526A1 (en) * | 2006-04-11 | 2007-10-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reating mask pattern |
CN101184144A (zh) * | 2006-11-14 | 2008-05-2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能够修改灰度图像的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
CN101209630A (zh) * | 2006-12-27 | 2008-07-02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29454B2 (ja) | 1992-10-16 | 2001-1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3176182B2 (ja) | 1993-06-30 | 2001-06-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
US5818474A (en) | 1993-06-30 | 1998-10-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asynchronous masks |
US6042212A (en) | 1993-06-30 | 2000-03-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asynchronous masks |
JP4620817B2 (ja) | 1998-05-29 | 2011-01-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3902898B2 (ja) * | 1999-11-29 | 2007-04-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2001150701A (ja) * | 1999-11-29 | 2001-06-0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EP1308288B1 (en) | 2001-11-06 | 2006-03-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rrecting method for image |
JP2004328160A (ja) * | 2003-04-22 | 2004-11-18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4574163B2 (ja) * | 2003-12-12 | 2010-11-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JP2006231736A (ja) | 2005-02-25 | 2006-09-07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WO2008026592A1 (fr) | 2006-08-28 | 2008-03-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ispositif de génération de données image, dispositif d'enregistrement d'images et procédé de génération de données image |
-
2008
- 2008-12-25 JP JP2008329966A patent/JP516482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12-17 US US12/640,741 patent/US8477397B2/en active Active
- 2009-12-22 EP EP09015905A patent/EP2202955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12-25 CN CN200910247055.1A patent/CN10186643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79283B2 (en) * | 2000-09-29 | 2006-07-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aterial |
CN1881171A (zh) * | 2005-06-01 | 2006-12-20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系统、打印方法、打印设备、以及驱动器 |
US20070236526A1 (en) * | 2006-04-11 | 2007-10-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reating mask pattern |
CN101184144A (zh) * | 2006-11-14 | 2008-05-2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能够修改灰度图像的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
CN101209630A (zh) * | 2006-12-27 | 2008-07-02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202955A3 (en) | 2010-12-22 |
US20100165390A1 (en) | 2010-07-01 |
JP5164826B2 (ja) | 2013-03-21 |
CN101866431A (zh) | 2010-10-20 |
JP2010149385A (ja) | 2010-07-08 |
EP2202955A2 (en) | 2010-06-30 |
US8477397B2 (en) | 2013-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94887B (zh) | 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方法及喷墨打印机 | |
KR101104572B1 (ko) | 화상 데이터 생성 장치, 화상 인쇄 장치, 및 화상 데이터 생성 방법 | |
CN101866431B (zh) |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
US11338591B1 (en) | Defective nozzle correction mechanism | |
JP4736766B2 (ja) | 印刷装置、印刷プログラム、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前記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
US11368592B1 (en) | Defective nozzl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 |
EP0778695B1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 |
CN101794400B (zh) |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
US20090225121A1 (en) | Method for obtaining correction value, liquid ejection device | |
US20220288945A1 (en) | Defective nozzle correction mechanism | |
CN103038065A (zh) |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
JP5127626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
US20110019208A1 (en) | Image data generating apparatus,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data generation method | |
JP6448346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
JP2000025212A (ja)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 |
CN103369195A (zh) |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
CN102069646A (zh) |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
US20160173724A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program,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
US7443541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
JP7452309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
JP7247006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US8610955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
CN101770586B (zh) |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
JP201514301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 |
JP201514301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