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3470B -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43470B CN102243470B CN201110128605.5A CN201110128605A CN102243470B CN 102243470 B CN102243470 B CN 102243470B CN 201110128605 A CN201110128605 A CN 201110128605A CN 102243470 B CN102243470 B CN 1022434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handle box
- developer
- master component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6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 G03G21/1871—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oning func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6—Electrical conn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装置主组件上的处理盒以及一种成像装置,处理盒包括:第一单元,设有图像承载部件;第二单元,设有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且与第一单元连接以能在接触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第二单元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用于当处理盒安装在装置主组件上且第二单元处于分离位置时与主组件电触点接触且接收来自主组件电触点的第一接触力,第二接触部用于当处理盒安装在装置主组件上且第二单元处于接触位置时与主组件电触点接触且接收来自主组件电触点的第二接触力以与主组件电触点电连接,第二接触力具有在将第二单元远离分离位置朝向接触位置移动的移动方向的分力,大于第一接触力在该方向的分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在例如纸张一类的记录介质上成像的功能的成像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可移除地安装在成像装置内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处理盒已长期用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领域中。处理盒可移除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内。其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处理感光鼓的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以及供电子照相感光鼓和处理装置一体放置于其内的壳体(盒)。处理盒使得用户可以维护成像装置而无需依赖维护人员。因此,其能大幅提高成像装置的操作效率。这是处理盒广泛用在成像装置领域中的原因。采用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有必要在电压已施加给该处理盒的充电部件以给该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时、以及当电压已施加给该处理盒的显影装置以对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时,使该处理盒与其主组件之间电连接(例如,日本专利申请文件特开2007-213018(第9页,第17页以及图11))。
某种所谓列式的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装置采用并列在成像装置主组件内的多个处理盒。作为可供例如上述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装置所采用的处理盒使用的显影方法,有接触显影方法和非接触显影方法。接触显影方法是使显影辊与电子照相感光鼓接触以显影该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方法。在此显影方法的情况下,有必要使显影辊与电子照相感光鼓接触以使辊与鼓之间维持预定量的压力。由此,成像操作过程中,显影辊维持压在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因此,若采用接触显影方法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维持处于显影辊与电子照相感光鼓相接触的状态较长时间,则该显影辊的弹性层易于在其从电子照相感光鼓接收的压力的 作用下变形。若显影辊的弹性层维持此变形,则易于导致所显影的静电潜像在密度上不均一,密度图案对应于显影辊的转动频率。
对于此问题,已提出多种方案。这些方案中的一种是提供这样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和用于其的处理盒,它们具有在装置不用于成像时使电子照相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的机构(日本专利申请文件特开2001-337511(第5页,第6页和图2))。这些方案中的另一种是提供这样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和处理盒,它们具有维持处理盒的显影辊与该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分离,直至该处理盒装入成像装置主组件内,且然后随着该处理盒装入成像装置主组件内使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日本专利申请文件特开2006-276190(例如,第9-11页,图6-8))。
发明内容
然而,用于解决问题的上述传统结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也就是说,当使显影辊与电子照相感光鼓接触时,处理盒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组件的电触点接触。由此,若所施加的用以维持显影辊与电子照相感光鼓接触的压力量小,则处理盒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电触点之间的摩擦易于阻碍该显影辊保持与电子照相感光鼓适当接触。因此,在上述结构方案的情况下,所施加的用以维持显影辊与感光鼓适当接触的压力必须较大。然而,增大显影辊与电子照相感光鼓之间的压力量会导致在成像装置待机时用于维持显影辊和感光鼓彼此分离的机构所受到的负载量增大。由此,用于维持显影辊和感光鼓彼此分离的机构在强度上必须增大。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那些问题作出的。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以及提供一种可与依据本发明的处理盒兼容的成像装置,该处理盒的图像承载部件和显影剂承载部件可彼此分离,且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与显影剂承载部件相接触的状态下该处理盒比依据现有技术的任一处理盒更稳定。
依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装置主组件上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设有图像承载部件;以及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设有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且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第一单元连接以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接触的接触位置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用于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装置主组件上且所述第二单元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与设在所述装置主组件内的主组件电触点接触且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电触点的第一接触力,所述第二接触部用于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装置主组件上且所述第二单元处于所述接触位置时与所述主组件电触点接触且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电触点的第二接触力以与所述主组件电触点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力具有定向在将所述第二单元远离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移动的移动方向上的分力,所述分力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力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分力,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一表面,所述表面倾斜以使得所述第二接触力具有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分力。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装置主组件上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设有图像承载部件;以及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设有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且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第一单元连接以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接触的接触位置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单元包括凹部或开口部,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装置主组件上且所述第二单元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设在所述装置主组件内的主组件电触点插入所述凹部或开口部以便给所述处理盒施加电压。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处理盒能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成像装置上,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设有图像承载部件,所述第二单元设有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且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第一单元连接以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接触的接触位置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主组件电触点,所述主组件电触点用于当所述第二单元处于所 述分离位置时与设在所述第二单元中的第一接触部接触并给所述第一接触部施加第一接触力,以及所述主组件电触点用于当所述第二单元处于所述接触位置时与设在所述第二单元中的第二接触部接触以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电连接并给所述第二接触部施加第二接触力,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力具有定向在将所述第二单元远离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移动的移动方向上的分力,所述分力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力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分力,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一表面,所述表面倾斜以使得所述第二接触力具有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分力。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处理盒能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成像装置上,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设有图像承载部件,所述第二单元设有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且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第一单元连接以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接触的接触位置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主组件电触点,当所述第二单元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主组件电触点能进入设在所述第二单元中的凹部或开口部以给所述处理盒施加电压。
当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时,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电触点和成像装置主组件的电触点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剖视图,且表示该装置的总体构造。
图3是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其收容调色剂)的示意剖视图,且表示该盒的总体构造。
图4是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示意透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显影单元的示意透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把处理盒装入成像装置主组件内的操作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使感光鼓和显影辊彼此分离或者使它们彼此接触的操作的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示意透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维持显影辊与感光鼓相分离的处理盒的部件的移动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成像装置主组件的电触点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电触点和成像装置主组件的电触点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显影辊的电触点的结构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电触点和成像装置主组件的电触点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电触点和成像装置主组件的电触点的图。
图15也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电触点和成像装置主组件的电触点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显影辊的电触点的结构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中显影辊的电触点的结构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中显影辊的电触点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和处理盒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和形状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可根据本发明所应用装置的结构以及依据本发明应用装置所处的各种条件而适当变更。也就是说,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不旨在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的电触点的结构以及用于该成像装置的处理盒的电触点的结构。本说明书中,“成像装置”指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在记录介质上成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例子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处理盒”指包括彼此一体连接的鼓单元和显影单元的盒。鼓单元具有电子照相感光鼓,而显影单元具有一个或多个显影装置。处理盒被构造成其可移除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内。顺便一提的是,处理盒可设有用于对电子照相感光鼓进行处理的处理装置。除显影辊以外,处理装置的例子还包括充电装置、清洁装置、用于给显影辊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供给部件、用于在量(厚度)上限制显影辊周面上的显影剂层的显影剂限制部件。
[实施例1]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成像装置的总体构造)
首先,参照图2,说明此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以下将简称为成像装置)的总体构造。
图2是此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的示意剖视图,且表示该装置的总体构造。成像装置100采用四个处理盒7(7a,7b,7c和7d),此四个处理盒7利用处理盒安装部件(未表示)可移除地安装在装置100的主组件内,如图2所示。参照图2,处理盒7(7a,7b,7c和7d)相对于成像装置100的主组件100A(以下将简称为装置主组件100A)的水平方向成预定角度地并设在该装置主组件100A内。四个处理盒7除了它们所采用的显影剂(以下将称为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以外,在构造和操作上实际相同。因此,在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除非有必要区分它们,否则将不表示用于一对一地指示显影剂颜色的后缀a,b,c和d。
各处理盒7具有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1(以下将简称为感光鼓1)和位于该感光鼓1的周面附近的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具体为充电辊2、显影辊25、清洁装置等。充电辊2用于给感光 鼓1的周面均一充电。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25用于承载调色剂,并使用调色剂把形成在感光鼓1周面上的潜像显影为可见图像。清洁部件6用于除去在形成于感光鼓1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后该感光鼓1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装置主组件100A设有通过基于所要形成的图像信息选择性地曝光感光鼓1周面的众多点来在感光鼓1上形成潜像的扫描器单元3。扫描器单元3位于装置主组件100A内的处理盒7用空间的下方。
装置主组件100A设有供收容记录介质片材S的盒17使用的空间。此空间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底部。装置主组件100A还设有记录介质传送装置,该记录介质传送装置被定位成使记录介质片材S从盒17向上方经过二次转印辊70和定影部74传送。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包括:在将盒17内的各记录介质片材S与其余记录介质片材分离的同时将各记录介质片材S送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的给送辊54;用于把各记录介质片材S进一步送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的一对记录介质传送辊76;以及用于使形成在感光鼓1周面上的潜像的移动与记录介质片材S的移动相同步的一对对齐辊55。另外,装置主组件100A设有作为中间装置把形成在感光鼓1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从该感光鼓1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S上的中间转印单元5。中间转印单元5位于处理盒7用空间的上方。中间转印单元5具有驱动辊56、从动辊57、四个初次转印辊58、二次转印辊70、对向辊59和转印带9。四个初次转印辊58在位置上一对一地对应于四个感光鼓1。对向辊59在位置上对应于二次转印辊70。转印带9卷绕在这些辊上,从而利用这些辊悬挂并保持张紧。
转印带9按照使其对向所有感光鼓1并与它们接触的方式循环移动。当电压被施加给初次转印辊58时,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转印(初次转印)到转印带9上。然后,当电压被施加给对向辊59(其位于转印带9所形成的环的内侧)与二次转印辊70之间时,转印带9上的调色剂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S上。
成像装置100的成像操作如下:随着各感光鼓1转动,该感光鼓 1的周面被充电辊2均一充电。然后,利用扫描器单元3选择性地曝光感光鼓1周面的均一充电部的多个点。结果,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利用显影辊25显影此潜像。由此,四个颜色不同的单色调色剂图像一对一地形成在四个感光鼓1上。与调色剂图像的形成相同步地,利用一对对齐辊55传送记录介质片材S至对向辊59与二次转印辊70在两辊59和70之间存在的转印带90的状态下保持彼此接触的二次转印位置。然后,在传送记录介质片材S经过二次转印位置的同时,给二次转印辊70施加转印偏压。由此,转印带9上四个颜色不同的单色调色剂图像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S上。多色图像就是这样形成在记录介质片材S上的。在多色图像形成于记录介质片材S上后,传送该片材S经过定影部74。在传送片材S经过定影部74的同时,对多色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借此其固定在该片材S上。随后,利用一对排出辊72把片材S排出到交付托盘75上。顺便一提的是,定影部74位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顶部内。
(处理盒)
接着,参照图3-5说明此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图3是存储有调色剂的处理盒7的示意剖视图。顺便一提的是,分别储存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的处理盒7a,7b,7c和7d在结构上相同。图4(a)是在此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装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之前的该处理盒7的示意透视图,且表示该处理盒7的总体结构。图4(b)是在此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适当定位于装置主组件100A内之后的该处理盒7的示意透视图。图5是此实施例中的显影单元的透视图。处理盒7具有:作为第一单元的鼓单元26;以及作为第二单元的显影单元4。鼓单元26具有感光鼓1、充电辊2和清洁部件6。显影单元4具有显影辊25。
鼓单元26具有清洁装置框架27,感光鼓1经由存在于该感光鼓1与清洁装置框架27之间的前鼓轴承10和后鼓轴承11可转动地附接在该清洁装置框架27上。感光鼓1的一个纵向端部设有鼓联接器16,另一纵向端部设有法兰85(图4)。充电辊2和清洁部件6如上所述位于感光鼓1的周面附近,并与该感光鼓1的周面接触。当利用清洁 部件6除去感光鼓1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时,该残留调色剂落入废调色剂室27a中。当来自装置主组件100A的作为鼓驱动力源的电机(未表示)的驱动力被传递给鼓单元26时,感光鼓1与正在进行的成像操作的进程相同步地转动。充电辊2经由存在于该充电辊2与清洁装置框架27之间的一对充电辊轴承28可转动地附接在该框架27上。充电辊2通过充电辊加压部件46保持被压向感光鼓1,并经由感光鼓1的转动而转动。
显影单元4包括:与感光鼓1相接触着朝图3中箭头标志B所示的方向转动的显影辊25;以及用于支承该显影辊25的显影单元框架31。显影辊25由显影单元框架31可转动地支承。更具体的,显影单元框架31的前后壁分别设有前后显影辊轴承12和13,显影辊25利用该前后显影辊轴承12和13支承(图5)。另外,显影单元4设有位于显影辊25的周面附近的调色剂供给辊34和显影刮刀35。调色剂供给辊34与显影辊25的周面接触,并朝图3中箭头标志C所示的方向转动。调色剂供给辊34是用于给显影辊25的周面供应显影剂(调色剂)的部件。显影刮刀35用于限制显影辊25周面上的调色剂层。其是用于限制显影辊25的周面上每单位显影辊25周面面积所承载的显影剂(调色剂)量的部件。另外,显影单元4设有位于显影单元框架31的调色剂存储室31a内的调色剂传送部件36。调色剂传送部件36用于在搅拌调色剂存储室31a中的调色剂的同时把该调色剂传送给调色剂供给辊34。
参照图3,显影单元4按照使该显影单元4可相对于鼓单元26旋转移动的方式附接在该鼓单元26上。更具体的,前后显影单元支持销14和15被压入清洁装置框架27的孔内,然后分别装配在显影单元4的前述前后显影辊轴承12和13的孔12a和13a中。由此,显影单元4可绕显影单元支持销14和15相对于清洁装置框架27可旋转移动(图3)。另外,清洁装置框架27设有分别可转动地支承感光鼓1的前后鼓轴承10和11。后鼓轴承11支承与感光鼓1连接的鼓联接器16,而前鼓轴承10支承法兰15。鼓联接器16用于从装置主组件100A传递 旋转驱动力(第一旋转驱动力)给感光鼓1(图4)。
处理盒7被构造成使得当该处理盒7正用于成像时,图5所示的显影单元4通过设在显影单元框架31上的压缩弹簧38和设在前显影辊轴承12上的拉伸弹簧39保持压向鼓单元26。压缩弹簧38用于提供保持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的压力。压缩弹簧38位于清洁装置框架27与显影单元框架31之间且保持压缩。拉伸弹簧39的一端附接到前显影辊轴承12,而另一端附接到前鼓轴承10。压缩弹簧38和拉伸弹簧39产生的力保持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
显影单元4的前端设有用于显影辊25的电触点40(以下称为显影辊触点40)、用于调色剂供给辊34的电触点41(以下称为调色剂供给辊触点41)、以及用于显影刮刀35的电触点42(以下称为显影刮刀触点42)。显影辊触点40用于给显影辊25施加偏压。调色剂供给辊触点41用于给调色剂供给辊34施加偏压。显影刮刀触点42用于给显影刮刀35施加偏压。在成像装置100是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相接触来显影该感光鼓1上的潜像的接触显影式成像装置的情况下,希望该感光鼓1是刚性部件而显影辊25是弹性辊即具有弹性层的辊。作为显影辊25,可采用具有单层固体橡胶的辊、具有固体橡胶层和考虑到辊对调色剂的充电性而涂覆在该固体橡胶层上的树脂层的辊、或者类似辊。
接着,说明处理盒7的成像过程(图2和3)。当所要形成的图像信息被发送给成像装置100时,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机(未表示)开始转动,由此旋转驱动力被传递给显影辊25、调色剂供给辊34和调色剂传送部件36。然后,充电偏压从装置主组件100A施加给充电辊2,由此感光鼓1的周面被均一地充电。接着,感光鼓1的周面的均一充电部暴露在从扫描器单元3照射的利用所要形成的图像信息调制的光束下。结果,在感光鼓1上形成潜像。
调色剂存储部31a内的调色剂经由调色剂传送部件36的转动而被传送给调色剂供给辊34。偏压被施加给调色剂供给辊34。随着调色剂供给辊34转动,调色剂从该调色剂供给辊34供应给转动着的显影辊 25的周面。在供应给显影辊25的周面后,该显影辊25周面上的调色剂被已施加偏压的显影刮刀35摩擦充电。另外,显影偏压从装置主组件100A施加给显影辊25,由此对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辊25被定位成使其周面笔直对向感光鼓1的周面。另外,显影单元4被构造成显影辊25通过与感光鼓1的周面接触来对形成在该感光鼓1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用于把处理盒装入成像装置的主组件内的机构)
接着,参照图6,说明用于把处理盒7装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的机构。图6是用于说明把处理盒7装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的操作的示意图。图6(a)是用于说明处于装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之前的状态的处理盒7的图。参照图6(a),处理盒7经由设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板82上的开口82a沿着箭头标志E所示的方向插入该装置主组件100A内。在处理盒7的插入过程中,该处理盒7利用装置主组件100A的处理盒引导部件81引导;作为处理盒7的清洁装置框架27的一体部分的盒引导部27b通过搁置在盒引导部件81上而利用该盒引导部件81引导。处理盒引导部件81即主组件侧上的处理盒引导部件是用于把处理盒7可移除地装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的部件。
图6(b)是用于说明正被装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的处理盒7的图。装置主组件100A的盒引导部件81设有相对于处理盒7插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的方向位于该引导部件81的下游端处的倾斜面81a。倾斜面81a相对于盒插入方向朝上方倾斜。另外,清洁装置框架27设有位于该清洁装置框架27的上游端处的倾斜面27c。倾斜面27c相对于与盒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朝下方倾斜。随着处理盒7插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清洁装置框架27的引导部27b与倾斜面81a接触并在该倾斜面81a的引导下斜向上滑动,而倾斜面27c与盒引导部件81接触,借此处理盒7的后端部在该倾斜面27c的引导下斜向上滑动。由此,处理盒7朝向中间转印单元5(向上)移动。
图6(c)是用于说明被适当定位在装置主组件100A内之后的处理盒7的图。随着处理盒7在其移向中间转印单元5之后进一步插入装 置主组件100A内,作为清洁装置框架27的一体部分的止动件27d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后板83接触,由此完成处理盒7装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当处理盒7处于图6(c)所示的状态时,后鼓轴承11的轴承定位部11a与后板83的处于压缩弹簧92产生的向上压力的作用下的轴承加压(定位)部件91接触。因此,后鼓轴承11保持被向上压。另外,作为后鼓轴承11的顶部的一部分的盒定位部11b与后板83的盒定位部83a接触。由此,处理盒7的后端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适当定位。
另外,在紧邻盒止动部27d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后板83接触之前,前板82的轴承牵引部件93装配到前鼓轴承10的轴承牵引部的孔中。由此,前鼓轴承10的轴承牵引部10a通过处于前板82的拉伸弹簧94产生的向上压力作用下的轴承牵引部93向上移动。因此,作为前鼓轴承10的盒定位部的该前鼓轴承10的止动部10b被放置成与前板82的轴承定位部82b接触,由此处理盒7的前端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
接着,参照图4(b),盒定位部83a(图4(b)中用双点划线勾画)具有供后鼓轴承11的轴承定位部11b装配于其内的近似V形槽。盒7被构造成当前板82的轴承牵引部件93装入前鼓轴承10的轴承牵引部10a的孔内时,沿箭头标记P所示的方向牵引该前鼓轴承10。另外,关于前鼓轴承10的定位,该前鼓轴承10装入前板82的鼓定位部82b(图4(b)中用双点划线勾画)的V形槽内。另外,用于精确定位前后鼓轴承10和11所需的压力由装置主组件100A沿箭头标记P和R所示的方向施加。因此,可转动地支承感光鼓1且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处理盒7的前后鼓轴承10和11相对于该装置主组件100A准确地定位。另外,清洁装置框架27的侧板之一设有起到防止处理盒7转动的止动件作用的凸耳27g。凸耳27g装入装置主组件100A的处理盒旋转控制部件51的槽中,由此防止该处理盒7在装置主组件100A内转动。
(用于使处理盒的感光鼓和显影辊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接触的机 构)
接着,参照图7,说明用于使处理盒7的感光鼓1(鼓单元26)与显影辊25(显影单元4)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接触的机构。以下,此机构简称为“分离-接触机构”。图7(a)是此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示意剖视图,且用于说明如何使感光鼓1与显影辊25彼此分离并保持彼此分离。图7(b)是此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示意剖视图,且用于说明如何使感光鼓1与显影辊25彼此接触并保持彼此接触。参照图7(a),成像装置100具有用于保持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的部件8。以下,此部件8称为分离部件8。一旦成像操作结束,分离部件8就朝箭头标记N所示的方向移动,且该分离部件8给处理盒7的显影单元4的分离力接受部31b施压。由此,显影单元4旋转移动至其保持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的位置。以下,显影单元4的此位置称为“分离位置”。
接着,参照图7(b),当分离部件8通过沿箭头标记M所示的方向移动而与分离力接受部31b分离时,显影单元4在压缩弹簧38的弹力和拉伸弹簧39的弹力的作用下分别绕前后显影单元轴承12和13的孔12a和13a的轴线朝箭头标记T所示的方向102旋转移动。当显影单元4如上所述移动时,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以下,当显影辊25保持与感光鼓1接触时显影单元4的位置称为“接触位置”。由于成像装置100和处理盒7被构造成使显影辊25如上所述与感光鼓1分离或接触,所以除了成像过程中以外,显影单元4能够保持在分离位置(图7(a)所示)。因此,显影辊25不太可能由于该显影辊25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而变形。因而,此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不太可能输出归因于显影辊25变形的低质量图像。
(用于使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并保持分离的部件)
图8(a)是在处理盒7装(插)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之前的该处理盒7的示意透视图。处理盒7设有用于保持显影单元4被锁定在分离位置的部件64。以下,部件64称为盒锁定部件64。当处理盒7处于图8(a)所示的状态时,盒锁定部件64位于清洁装置框架27的侧板 的孔27e内,且保持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图8(a)所示的盒锁定部件64的位置称为“接合位置”。
图8(b)是盒锁定部件64脱离接合以允许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之后的处理盒7的示意透视图。参照图8(b),装置主组件100A设有当处理盒7装入该装置主组件100A内时使盒锁定部件64脱离接合且与该盒锁定部件64接触的部件65。更具体的,装置主组件100A和处理盒7被构造成随着该处理盒7插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在紧邻处理盒7利用装置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部82b和83a(图6)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之前,用于使盒锁定部件64脱离接合的部件65通过与该盒锁定部件64接触并加压来使该盒锁定部件64脱离接合孔27e。图8(b)所示的盒锁定部件64脱离接合孔27e之后的位置称为该盒锁定部件64的脱离接合位置。随着盒锁定部件64移出孔27e,显影辊25变得可以与感光鼓1接触。然而,装置主组件100A被构造成当处理盒7处于装置主组件100A内的其成像位置时,该装置主组件100A的分离部件8位于其给显影单元框架31的分离力接受部31b施压的位置(图7(a))。因此,即便盒锁定部件64由于处理盒7装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而移出孔27e,显影辊25也不会立即与感光鼓1接触(图7(a))。
接着,参照图9,说明处理盒7的盒锁定部件64的脱离接合的方法。图9(a)是当盒锁定部件64与清洁装置框架27接合时该盒锁定部件64、盒锁定部件脱离部件65、以及清洁装置框架27的示意图。图9(b)是当盒锁定部件脱离部件65推压盒锁定部件64时该盒锁定部件64、盒锁定部件脱离部件65、以及清洁装置框架27的示意图。图9(c)是当盒锁定部件64已通过盒锁定部件脱离部件65脱离接合清洁装置框架27时该盒锁定部件64、盒锁定部件脱离部件65、以及清洁装置框架27的示意图。图9(a)表示设在盒锁定部件64上的凸耳64a。凸耳64a位于显影单元框架31的槽31c内,且由该显影单元框架31可转动地支承。其通过不断地受侧盖48的凸耳加压部48b推压而保持在槽31c中。盒锁定部件64的接合部64b位于清洁装置框架27的孔27e 中。
接着,参照图9(b),在盒锁定部件64位于图9(a)所示状态下随着处理盒7朝箭头标记E所示的方向移动,盒锁定部件脱离部件65与盒锁定部件64接触。然后,盒锁定部件脱离部件65在推压盒锁定部件64的同时移入孔27e内。由此,盒锁定部件64在盒锁定部件脱离部件65的作用下绕凸耳64a转动,从而脱离接合清洁部件27。
结果,显影单元框架31变得可以朝箭头标记L所示的方向即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相接触的方向移动。
随着在处理盒7的安装完成后通过打印信号开始成像操作,分离部件8(图7(b))与开始显影操作的定时相同步地朝箭头标记M所示的方向移动。由此,分离部件8移离分离力接受部31b。因而,显影单元4在压缩弹簧38的弹力和拉伸弹簧39(图7(b))的弹力的作用下移入接触位置,从而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能够显影该感光鼓1上的潜像。一旦感光鼓1上的潜像的显影结束,分离部件8就朝图7(a)中箭头标记N所示的方向移动,从而推压分离力接受部31b。结果,显影单元4移回使显影辊25保持与感光鼓1分离的分离位置。除非显影单元4正用于成像,否则其维持在分离位置,也就是说,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保持分离的位置。
如上所述,此实施例中,能够容易地使显影单元4处于显影辊25与感光鼓1保持分离的状态或者显影辊25与感光鼓1保持接触的状态。因而,不需要严格选择显影辊25的弹性层的材料以阻止该弹性层变形。
(处理盒和装置主组件的电触点的结构)
接着,说明处理盒7和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的结构。图10(a)是此实施例中的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及它们附近的透视图。图10(b)是此实施例中的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的示意图。此实施例的主要特征在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与处理盒7的电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用作保持显影辊25被压向感光鼓1的附加力。接着,详细说明此特征。
处理盒7具有上述用于显影辊25的电触点40、用于调色剂供给辊34的电触点41、以及用于显影刮刀35的电触点42(图5)。这些电触点相对于显影辊25的纵向位于处理盒7的纵向一端处。参照图10(a),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位于后板83的内面上,该后板83相对于处理盒7插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的方向位于该装置主组件100A的下游侧上。作为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的显影偏压触点43、调色剂供给辊偏压触点44和显影刮刀偏压触点45利用具有盖50的电触点保持器49支承。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与该装置主组件100A内的高压电路(未表示)连接,使得高压电路能够给电触点供应偏压。
接着,以处理盒7的显影辊触点40和装置主组件100A的显影偏压触点43作为此实施例中的电触点的结构例进行说明。也就是说,此实施例中,调色剂供给辊触点41的结构、调色剂供给偏压触点44的结构、以及触点41与44之间的结构关系与显影辊触点40的结构、显影偏压触点43的结构、以及触点40与43之间的结构关系相同,显影刮刀触点42和显影刮刀偏压触点45也是一样。实际上,所需要的仅是至少上述电触点之一如随后所述那样构造。
参照图10(b),装置主组件100A内的显影偏压触点43包括:用于提供使显影偏压触点43保持与显影辊触点40接触的压力的压缩弹簧43a;以及实际与显影辊触点40接触的部分43b。换句话说,显影偏压触点43被构造成当使该显影偏压触点43接触(被压向)处理盒7的显影辊触点40时,经由压缩弹簧43a的弹力在该显影偏压触点43与显影辊触点40之间产生预定量的接触压力。另外,显影偏压触点43设有这样一部分43c,该显影偏压触点43通过该部分43c与高压电路(未表示)接触以被供以电力。
接着,说明处理盒7的电触点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对应电触点接触的该处理盒7的状态。图11(a)是当显影单元4处于分离位置时处理盒7的示意透视图。其用于说明当显影单元4处于分离位置时处理盒7的电触点和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的状态。图11(b)是当显影单元4处于接触位置时处理盒7的示意透视图。其用于说明当显影单 元4处于接触位置时处理盒7的电触点和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的状态。为便于说明,图11未表示后板83。
参照图11(a),在完成把处理盒7装入装置主组件100A内时,该装置主组件100A的分离部件8与分离力接受部31b接触,且显影单元4处于分离位置,也就是说,使显影辊25保持与感光鼓1分离的位置。当显影单元4处于分离位置时,装置主组件100A的显影偏压触点43与位于处理盒7的侧盖48的外表面上且作为处理盒7的第一电触点的区域48a(图中阴影部)接触。调色剂供给辊偏压触点44与侧盖48的区域48c(图中阴影部)接触。另外,显影刮刀偏压触点45与侧盖48的未表示区域接触。
装置主组件100A和处理盒7被构造成使区域48a平坦,且侧盖48的区域48a的平面垂直于显影偏压触点43的压缩弹簧43a保持压缩的方向。也就是说,区域48a的平面不平行于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的施压方向。此实施例中,区域48a平坦且垂直于显影辊25的转轴。另外,与调色剂供给辊偏压触点44接触的区域以及与显影刮刀偏压触点45接触的区域类似于区域48a。
接着,参照图11(b),在启动成像装置前,分离部件8朝箭头标记M所示的方向移动,从而与分离力接受部31b分离。由此,显影单元4可朝箭头标记T所示的方向旋转移动,从而处于接触位置。由此,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当显影单元4处于接触位置时,使作为显影单元4的第二电触点的该显影单元4的显影辊触点40与显影偏压触点43接触以建立两电触点40和43之间的电连接。
应注意的是,这里,因为必须在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前开始将偏压施加给该显影辊25,所以显影辊触点40被定位成在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向接触位置移动的同时使显影辊触点40与显影偏压触点43接触。若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而偏压未施加给该显影辊25,则不带任何电荷的调色剂颗粒易于从该显影辊25转移到感光鼓1上。这是成像装置100和处理盒7被构造成在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之前就使显影偏压触点43和显影辊触点40相互接触的原因。
接着,说明处理盒7的显影辊触点40和侧盖48的构造。图12是处理盒7的一个纵向端部的示意剖视图,其用于说明显影辊触点40的构造和侧盖48的构造。参照图12,显影辊25具有利用显影辊轴承13可转动地支持的金属芯25a。显影辊25的金属芯25a的一个纵向端部装配有十字头联接器23,驱动力自装置主组件100A经由该十字头联接器23传递给显影辊25。显影辊触点40位于后显影辊轴承13上。其具有:区域40b,显影辊触点40通过该区域40b与金属芯25a接触;以及区域40a,作为显影辊触点40的第二电触点,且显影辊触点40通过该区域40a与显影偏压触点43接触。
侧盖48设有处理盒7的电触点的区域48a,显影偏压触点43的部分43b在该区域48a上滑动。处理盒7被设计成使该处理盒7的电触点的区域48a的法线H1平行于显影辊25的转轴25c,以及使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的法线H2相对于电触点的区域48a的法线H1形成角度(平行于显影单元4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的方向)。
接着,参照图13和1,说明当显影单元4位于分离位置时显影偏压触点43与显影辊触点40之间的位置关系、当显影单元4位于接触位置时显影偏压触点43与显影辊触点40之间的接触状态、以及当显影单元4位于接触位置时存在于显影偏压触点43与显影辊触点40之间的接触压力。图13是处理盒7的电触点、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以及它们附近的示意剖视图。其用于说明电触点。图1是处理盒7的电触点、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以及它们附近的示意剖视图。其用于说明处理盒7的电触点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之间的接触状态。
参照图13,当显影单元4位于分离位置即显影辊25保持与感光鼓1分离的位置时,电触点的区域48a与显影偏压触点43的部分43b接触,且受到由于经压缩的压缩弹簧43a的弹力而在部分43b与区域48a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P1。接触压力P1的方向与移动显影辊25以使其与感光鼓1接触的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处理盒7被构造成使显影偏压触点43施加给电触点的区域48a的接触压力P1的方向 不平行于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向接触位置移动的方向(图中箭头标记T所示的方向)。
此实施例中,接触压力P1的方向是处理盒7的纵向(显影辊25的转轴方向和感光鼓1的转轴方向),即垂直于移动显影单元4以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的方向。当处理盒7不用于成像时,显影单元4通过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分离部件8保持在分离位置。由于显影偏压触点43产生的接触压力P1平行于处理盒7的纵向,所以接触压力P1的方向与施加给显影单元4以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相接触的力的方向不同。因此,分离部件8不受到接触压力P1。
当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时,该显影单元4保持与显影偏压触点43的部分43b接触,从而产生摩擦阻力Q。若所施加的用于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的力较小,则此摩擦阻力Q将妨碍显影单元4的移动,从而不能确保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于是,此实施例的特征之一在于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相对于显影偏压触点43与显影单元4(区域40a)的接触方向形成角度。因此,当显影偏压触点43与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接触时,该显影偏压触点43与区域40a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Q的影响显著小于依据现有技术的任何处理盒内的同等摩擦阻力的影响。
如上所述,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相对于显影偏压触点43与显影单元4(区域40a)的接触方向形成角度。更具体的,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成一角度,以使该区域40a的相对于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至接触位置的移动方向的上游端比该区域40a的下游端要更远离显影偏压触点43。接着参照图1,当在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向接触位置移动的同时显影偏压触点43接触并推压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时,该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受到来自显影偏压触点43的接触压力P2。附图标记P3代表接触压力P2在与处理盒7的纵向相平行方向上的分力,附图标记P4代表接触压力P2的垂直于分力P3的分力。此实施例中,分力P4平行于显影辊25被移动以与感光鼓1接触的方向。
也就是说,处理盒7被构造成当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以进行成像时显影偏压触点43施加给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的接触压力P2的分力P4平行于该显影辊25被移动以与感光鼓1接触的方向。也就是说,处理盒7被构造成当在显影单元4移入接触位置的同时显影偏压触点43接触并推压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时该显影偏压触点43施加给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的力平行于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的方向。
在显影辊的电触点的区域象传统处理盒那样平行于侧盖的电接触部的情况下,该显影辊的电触点的区域与显影偏压触点之间的摩擦阻力易于阻碍显影辊适当地压向感光鼓。另外,考虑到显影辊的电触点的区域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显影偏压触点的弹簧之间的摩擦阻力,设在处理盒上以把显影辊压向感光鼓的弹簧必须具有相当大的弹力。然而,若弹簧具有相当大的弹力,则在使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时施加给用于分离显影辊和感光鼓的分离部件的力也较大,从而有必要增大分离部件的强度。
然而,此实施例中,装置主组件100A的显影偏压触点43施加给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的接触压力P2的分力P4用作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的附加力。由此,阻止所施加的用于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的力由于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与显影偏压触点43之间的摩擦阻力而大幅丧失。另外,为保持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所需的压缩弹簧38和拉伸弹簧39的弹力可大幅变小。由此,当感光鼓25与感光鼓1分离时分离部件8和分离力接受部31b受到的负荷量小于传统成像装置和处理盒的情况。因而,处理盒7不太可能由于压缩弹簧38的力和分离部件8施加的力而变形。另外,分离部件8和处理盒7所需的强度较小。
同样,此实施例中,为防止显影单元4由于显影偏压触点43施加给侧盖48的区域48a的接触压力P1(图13)而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处理盒被构造成使该侧盖48的区域48a垂直于显影辊25的转轴25c(平行于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的方向)。 然而,处理盒7不是一定要被构造成使区域48a垂直于显影辊25的转轴25c。也就是说,处理盒7可被构造成使侧盖48的区域48a相对于显影单元4从接触位置至分离位置的移动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相对于显影单元4的移动方向的倾斜角度。由于处理盒7如上所述构造,所以显影偏压触点43与显影辊触点40之间的接触压力P1在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至接触位置的移动方向上的分力小于显影偏压触点43施加给区域40a的接触压力P2。因此,在显影辊25保持与感光鼓1分离时,防止用于保持显影单元4处于分离位置的分离部件8受到全部接触压力P1。
概括地说,依据此实施例,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在成像装置100不用于成像时显影偏压触点43施加给分离部件8的负荷量,并确保在成像装置正用于成像时,显影辊25维持与感光鼓1适当地接触。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和处理盒的组件、部分等相类似的此实施例中的组件、部分等将被赋予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不再这里进行说明。图16是当显影单元4处于分离位置时此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电触点、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以及它们附近的示意剖视图。
参照图16,此实施例的主要特征在于当显影单元4处于分离位置即显影辊25保持与感光鼓1分离的位置时,显影偏压触点43的压缩弹簧43a与处理盒7的侧盖48的电接触区域48b接触。电接触区域48b的平面相对于显影单元4被移动以与显影偏压触点43接触的方向倾斜。也就是说,区域48b平坦且倾斜,以使该区域48b的相对于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至接触位置的移动方向的下游端比该区域48b的上游端更远离显影偏压触点43。因此,当显影偏压触点43与区域48b接触并保持接触时,该显影偏压触点43施加给区域48b的接触压力P5作用于这样一方向,该方向平行于显影单元4从接触位置至分离位置的移动方向。
也就是说,接触压力P5的分力P7平行于显影辊25与感光鼓1 分离的方向,该分力P7的方向垂直于接触压力P5的分力P6,该分力P6的方向平行于处理盒7的纵向。因此,当成像装置100不形成任何图像时,显影偏压触点43施加给电触点的区域48b的接触压力P5减小了分离部件8(图7)需要施加给处理盒7以保持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的力的大小。
另一方面,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倾斜,以使其相对于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至接触位置的移动方向的上游端比其下游端更远离显影偏压触点43。也就是说,当显影单元4处于接触位置时显影偏压触点43施加给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的力作用于使显影辊25保持与感光鼓1接触的方向。因此,此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和处理盒7当成像装置100不成像时用于保持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所需的力的大小较小,但是当它们正用于成像时,显影辊25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状态更稳定。
[实施例3]
接着,参照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和处理盒的组件、部分等相类似的此实施例中的组件、部分等将被赋予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不再说明。图17是当显影单元4处于分离位置时此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电触点和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的示意剖视图。
此实施例的主要特征在于当显影单元4处于分离位置即显影辊25保持与感光鼓1分离的位置时,显影偏压触点43的压缩弹簧43a不与处理盒7接触,如图17所示。更具体的,显影单元4的侧盖48具有凹部48c,该凹部48c被定位成随着显影单元4移入分离位置,显影偏压触点43的压缩弹簧34a进入该凹部48c,因而不与处理盒7接触。由此,当显影辊25保持与感光鼓1分离时,分离部件8不会受到由显影偏压触点43的弹性产生的力。
当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时,首先,压缩弹簧43a搭在显影辊触点40的弯曲部40d上。然后,随着显影单元4进一步移向接触位置,压缩弹簧43a与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接触。由此, 随着显影单元4进一步移向接触位置,该显影单元4被显影偏压触点43压向接触位置。由此,确保显影单元4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并保持该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
顺便一提的是,此实施例的本质是当显影单元4处于分离位置时,显影偏压触点43不与该显影单元4接触。由此,侧盖48可设有通孔等以取代凹部48c。
[实施例4]
接着,参照图14和15说明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图14是当显影单元4处于分离位置时此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电触点和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的示意透视图。图15是当显影单元4处于接触位置时此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电触点和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的示意透视图。仅针对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和处理盒的构件、部分等不同的此实施例中的构件、部分等,对此实施例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的构件、部分等将不进行说明。
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和处理盒7被构造成当显影单元4位于分离位置即保持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的位置时,显影偏压触点43与侧盖48的区域48a接触。参照图14,与之相比,此实施例中,当显影单元4位于分离位置即保持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的位置时,显影偏压触点43与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c(第一接触区域)接触。更具体的,此实施例中,作为能与显影偏压触点43电连接的部件之一的显影辊触点40具有区域40c(作为第一电接触区域)和区域40a(第二电接触区域)。如图18所示,区域40c平坦且垂直于显影辊25的转轴,类似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侧盖48的区域48a。
参照图15,在成像操作开始时,显影单元4朝箭头标记T所示的方向旋转移动,以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在显影单元4旋转移动的同时,显影偏压触点43与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c接触并在该区域40c上滑动。然后,在紧邻显影单元4的旋转移动结束前,显影偏压触点43与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a接触。然而,如前所述,偏压必须在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之前被施加给显影辊25,理由是 若在偏压未施加给显影辊25时该显影辊25就与感光鼓1接触,则不带任何电荷的调色剂颗粒易于从显影辊25转移到感光鼓1上。
然而,此实施例中,即便显影单元4处于分离位置,显影偏压触点43也与显影辊触点40彼此接触。因此,能够对必须给显影辊25施加偏压的定时提供一定范围。也就是说,此实施例也能够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另外,此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更好地确保不带任何电荷的调色剂颗粒不从显影辊25转移到感光鼓1上。
尽管此实施例中,为防止显影单元4由于显影偏压触点43对显影辊触点40的接触压力而移动至接触位置,使区域40c垂直于显影辊25的转轴。然而,此设置不是必须的。也就是说,所需要的仅是相对于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至接触位置的移动方向,区域40a的倾斜角度小于区域40c的倾斜角度。
也就是说,显影辊触点40的区域40c可倾斜,以使得相对于显影单元4从分离位置至接触位置的移动方向,区域40c的下游端比该区域40c的上游端更远离显影偏压触点43。因而,此实施例中,显影偏压触点43施加给区域40c的力作用于同显影单元4从接触位置至分离位置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于是,此实施例能够减小分离部件8(图7)需要施加给处理盒7以分离显影辊25与感光鼓1的力。
[其它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中,采用四个处理盒。然而,前述实施例不用于在处理盒的数量上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处理盒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定。另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成像装置是打印机。然而,前述实施例不用于在本发明可应用的成像装置方面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本发明可应用于除打印机以外的多种成像装置。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复印机、传真机等,以及可执行前述机器的两种或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成像装置。另外在前述优选实施例中,成像装置是采用中间转印部件、把颜色不同的多个单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部件上、并同时把多个单色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成像装置。然而,这些优选实施例不用于在本发明可应用的成像装置方 面限制本发明。例如,本发明也可用于采用记录介质承载部件并顺次把颜色不同的多个单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记录介质承载部件上承载的记录介质上的成像装置。本发明在除前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那些成像装置以外的这些成像装置上的应用提供与该优选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参照显影辊触点40的结构、显影偏压触点43的结构以及该显影辊触点40与显影偏压触点43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前述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些优选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也就是说,除显影辊触点40与显影偏压触点43两者间的电接触以外,本发明可与那些优选实施例同样有效地应用于处理盒7与装置主组件100A之间的其它电接触(连接)。在处理盒7和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每个都具有使该处理盒7与装置主组件100A电连接的多个(两个)电触点的情况下,希望该处理盒7设有与该装置主组件100A的多个(两个)电触点一一对应的电触点的第一和第二区域(点)。
尽管已参照这里公开的构造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阐述的细节,本申请旨在涵盖落在改进目的或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变形或变更。
Claims (18)
1.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装置主组件上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
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设有图像承载部件;以及
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设有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且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第一单元连接以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接触的接触位置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用于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装置主组件上且所述第二单元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与设在所述装置主组件内的主组件电触点接触且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电触点的第一接触力,所述第二接触部用于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装置主组件上且所述第二单元处于所述接触位置时与所述主组件电触点接触且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电触点的第二接触力以与所述主组件电触点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力具有定向在将所述第二单元远离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移动的移动方向上的分力,所述分力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力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分力,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一表面,所述表面倾斜以使得所述第二接触力具有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分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设在所述第二单元的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纵向的端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一表面,所述表面倾斜以使得所述第一接触力不具有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分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一表面,所述表面倾斜以使得所述第一接触力具有在所述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分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是能与所述主组件电触点电连接的电接触部件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能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还包括用于给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给送部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显影剂给送部件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的显影剂量限制部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显影剂量限制部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包括与设在所述装置主组件内的多个所述主组件电触点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
10.一种成像装置,处理盒能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成像装置上,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设有图像承载部件,所述第二单元设有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且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第一单元连接以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接触的接触位置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主组件电触点,所述主组件电触点用于当所述第二单元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与设在所述第二单元中的第一接触部接触并给所述第一接触部施加第一接触力,以及所述主组件电触点用于当所述第二单元处于所述接触位置时与设在所述第二单元中的第二接触部接触以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电连接并给所述第二接触部施加第二接触力,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力具有定向在将所述第二单元远离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移动的移动方向上的分力,所述分力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力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分力,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一表面,所述表面倾斜以使得所述第二接触力具有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分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设在所述第二单元的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纵向的端部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力不具有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分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力具有定向在将所述第二单元远离所述接触位置朝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的移动方向上的分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是能与所述主组件电触点电连接的电接触部件的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组件电触点能给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施加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包括用于给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给送部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显影剂给送部件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的显影剂量限制部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显影剂量限制部件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对应的多个所述主组件电触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20132.0A CN103293932B (zh) | 2010-05-14 | 2011-05-13 |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12208 | 2010-05-14 | ||
JP2010112208 | 2010-05-14 | ||
JP2011-097427 | 2011-04-25 | ||
JP2011097427A JP5517989B2 (ja) | 2010-05-14 | 2011-04-25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20132.0A Division CN103293932B (zh) | 2010-05-14 | 2011-05-13 |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43470A CN102243470A (zh) | 2011-11-16 |
CN102243470B true CN102243470B (zh) | 2014-07-16 |
Family
ID=4491188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2860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3470B (zh) | 2010-05-14 | 2011-05-13 |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CN20131022013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93932B (zh) | 2010-05-14 | 2011-05-13 |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2013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93932B (zh) | 2010-05-14 | 2011-05-13 |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682200B2 (zh) |
JP (1) | JP5517989B2 (zh) |
CN (2) | CN1022434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47507B2 (ja) * | 2011-09-14 | 2016-0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929184B2 (ja) * | 2011-12-28 | 2016-06-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004690B2 (ja) * | 2012-03-21 | 2016-10-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943685B2 (ja) | 2012-04-13 | 2016-07-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6004717B2 (ja) | 2012-04-16 | 2016-10-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5523503B2 (ja) * | 2012-05-24 | 2014-06-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035920B2 (ja) | 2012-07-09 | 2016-11-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5962271B2 (ja) | 2012-07-09 | 2016-08-0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6202911B2 (ja) * | 2012-09-07 | 2017-09-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9696684B2 (en) | 2012-12-14 | 2017-07-0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242201B2 (ja) * | 2012-12-14 | 2017-12-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376749B2 (ja) | 2013-12-06 | 2018-08-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6723694B2 (ja) | 2015-07-01 | 2020-07-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
JP6582972B2 (ja) | 2015-12-25 | 2019-10-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KR101756845B1 (ko) * | 2015-12-28 | 2017-07-11 |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
JP6586937B2 (ja) * | 2016-10-04 | 2019-10-0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556309B2 (ja) * | 2018-09-07 | 2019-08-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2020052333A (ja) * | 2018-09-28 | 2020-04-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14713439B (zh) * | 2022-05-12 | 2023-01-24 | 绍兴毅龙镭射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镭射膜表面涂布系统 |
WO2024193615A1 (zh) * | 2023-03-20 | 2024-09-26 | 珠海益之印科技有限公司 | 显影盒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8013A (zh) * | 2004-07-30 | 2006-02-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22041A (ja) | 1996-12-03 | 1998-08-21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363727B2 (ja) | 1996-12-12 | 2003-01-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及び廃トナー容器の組立方法 |
JP3745111B2 (ja) | 1997-03-18 | 2006-02-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結合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
JP3083091B2 (ja) | 1997-12-09 | 2000-09-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容器のシール部材、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019841A (ja) | 1998-07-02 | 2000-01-21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0098729A (ja) | 1998-09-22 | 2000-04-07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098855A (ja) | 1998-09-24 | 2000-04-07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098809A (ja) | 1998-09-24 | 2000-04-07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131945A (ja) | 1998-10-26 | 2000-05-12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3950568B2 (ja) | 1999-02-16 | 2007-08-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943761B2 (ja) | 1999-06-08 | 2007-07-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365969B2 (ja) | 2000-01-20 | 2009-11-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290359A (ja) | 2000-04-07 | 2001-10-19 | Canon Inc | 現像剤容器、現像剤量検知システ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337511A (ja) | 2000-05-26 | 2001-12-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3442047B2 (ja) | 2000-11-17 | 2003-09-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14896A (ja) | 2001-01-19 | 2002-07-31 | Canon Inc |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564080B2 (ja) | 2001-04-27 | 2004-09-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3840063B2 (ja) | 2001-04-27 | 2006-11-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3542569B2 (ja) | 2001-04-27 | 2004-07-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3797295B2 (ja) * | 2002-08-09 | 2006-07-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着脱部材、現像器、プロセス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858875B2 (ja) * | 2003-08-25 | 2006-12-20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現像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3958272B2 (ja) | 2003-09-25 | 2007-08-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110143B2 (ja) | 2004-01-30 | 2008-07-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20060008289A1 (en) | 2004-07-06 | 2006-01-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
JP3970279B2 (ja) | 2004-07-30 | 2007-09-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EP1637933B1 (en) * | 2004-08-06 | 2010-07-2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ic and mechanic connections to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s,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
JP2006276190A (ja) | 2005-03-28 | 2006-10-12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695913B2 (ja) | 2005-04-12 | 2011-06-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241819B2 (ja) | 2006-01-11 | 2009-03-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760395B2 (ja) * | 2006-01-19 | 2011-08-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464435B2 (ja) | 2006-12-11 | 2010-05-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444997B2 (ja) | 2006-12-11 | 2010-03-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280772B2 (ja) | 2006-12-28 | 2009-06-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US7840154B2 (en) * | 2007-02-20 | 2010-11-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
JP5000380B2 (ja) * | 2007-05-24 | 2012-08-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
JP5219626B2 (ja) | 2008-05-27 | 2013-06-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44538B2 (ja) | 2008-05-27 | 2013-1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て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869289B2 (ja) | 2008-05-27 | 2012-02-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2011
- 2011-04-25 JP JP2011097427A patent/JP5517989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4-28 US US13/096,467 patent/US868220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5-13 CN CN201110128605.5A patent/CN10224347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5-13 CN CN201310220132.0A patent/CN10329393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8-16 US US13/968,752 patent/US905801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8013A (zh) * | 2004-07-30 | 2006-02-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257741A (ja) | 2011-12-22 |
CN103293932B (zh) | 2015-10-28 |
US9058018B2 (en) | 2015-06-16 |
JP5517989B2 (ja) | 2014-06-11 |
CN103293932A (zh) | 2013-09-11 |
CN102243470A (zh) | 2011-11-16 |
US8682200B2 (en) | 2014-03-25 |
US20110280620A1 (en) | 2011-11-17 |
US20140050503A1 (en) | 2014-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43470B (zh) |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
CN100412725C (zh) | 成像设备 | |
CN101361025B (zh) |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
CN100370370C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3324072B (zh) | 处理盒、显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 |
CN101211154B (zh) | 电摄影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 |
US8417130B2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process unit that can be pulled out thereof | |
CN10136911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和接触-退回方法 | |
CN101211134B (zh) | 电摄影彩色成像设备 | |
JP458672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533304C (zh) | 成像设备 | |
CN101414152B (zh) | 成像设备 | |
JP483120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像担持体ユニット | |
US7483648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JP200710163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7392007B2 (en) | Intermediate transf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
CN102566356A (zh) |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
JP2007322554A (ja) | 感光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5607442B (zh) |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JP2007212766A (ja) | トナー補給装置、トナー補給ボックス、及び中継ボックス | |
CN104133356A (zh) | 调色剂容器支撑单元及成像设备 | |
CN100511032C (zh) | 成像装置 | |
JP2011257692A (ja) | トナー搬送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 |
US20120269553A1 (en) | Develop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 |
CN106842852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