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3448B - 定影装置和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448B
CN102193448B CN201110057301.4A CN201110057301A CN102193448B CN 102193448 B CN102193448 B CN 102193448B CN 201110057301 A CN201110057301 A CN 201110057301A CN 102193448 B CN102193448 B CN 1021934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er roll
recording medium
sheet material
fixing devic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73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3448A (zh
Inventor
山田正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3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3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4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包括:定影辊;加压辊;以及片材导引件、片材分离板和电气元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定影辊沿着预定旋转方向旋转。加压辊旋转并接触定影辊的外周表面,并在加压辊和定影辊之间形成辊隙,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穿过该辊隙,以通过热量和压力定影该调色剂图像。所述加压辊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定影辊可变化。作为单独一个整体单元,所述片材导引件、分离板和电气元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加压辊的移动相协同的移动,相对于加压辊的相对位置不变化。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方面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绘图机和包括其组合的多功能系统,并尤其是涉及一种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和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成像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绘图机和具有复印、打印、扫描和传真至少一项功能的多功能打印机典型地根据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从而,例如,充电装置均匀充电图像载体的表面;根据图像数据,光学写入器将光束发射到图像载体的充电表面上以在图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将调色剂供给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以使得静电潜像可见为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直接从图像载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或者经中间转印元件间接地从图像载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在调色剂图像从图像载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清洁器然后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最后,定影装置向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施加热量和压力,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由此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用在这种成像设备中的定影装置包括一对环形带或辊,其中一个被加热器加热用来熔化调色剂(下面称为定影元件),另一个压在定影元件上(以下称为加压元件)。在定影过程中,定影元件和加压元件接触并且彼此抵压,形成所谓的定影辊隙,记录介质穿过该定影辊隙,以在热量和压力的作用下定影其上的调色剂图像。
为了延长经历恒定热量和压力的定影元件的产品寿命,提出了改变加压元件的位置。更具体地说,通过旋转凸轮使得加压元件不总是与定影元件接触,加压元件的位置在加压状态和无压力状态之间改变。加压元件的位置也故意地变化来适应不同类型和尺寸的记录介质片材。此外,根据供给到辊隙的记录介质,加压元件的位置变化来改变定影元件和加压元件之间的接触程度,即:辊隙的宽度和辊隙压力。
一些定影装置被提供有片材导引件,以将记录介质正确导引到辊隙,并提供有片材分离器,以利于在辊隙之后在特定位置处将记录介质从加压元件上分离。如果没有正确定位,记录介质则不能正确传送到辊隙或者从加压元件分离。在如上所述利用可移动加压元件来改变辊隙宽度和辊隙压力的定影装置中,加压元件的位置变化使得相对于加压元件正确定位片材导引件和片材分离器的工作变得很复杂,有可能在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操作和记录片材的传送中带来失败。
在这种类型的定影装置中,加压元件被加热器加热,并且通过借助温度探测器来探测加压元件表面的温度来调节加压元件的温度。在这种结构中,加压元件的位置变化导致加压元件相对于温度探测器不对齐,使得正确探测和调节加压元件温度的工作变得复杂,最终导致定影失败。类似的,当设置有恒温器和/或温度保险(temperature fuse)时,加压元件的位置变化也导致恒温器和温度保险相对于加压元件不对齐,阻碍可靠地防止加压元件过热。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加压辊、以及片材导引件、片材分离板和电气元件模块(electric component module)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定影辊在预定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加压辊旋转并接触定影辊的外周表面,以在定影辊和加压辊之间形成辊隙,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穿过该辊隙以利用热量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加压辊的位置相对于定影辊可变。片材导引件沿着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设置在辊隙的上游,以将记录介质导引到辊隙。片材分离板沿着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设置在辊隙的下游,以将记录介质从加压辊分离。作为单独一个整体单元,片材导引件、分离板和电气元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与加压辊的运动相协同地移动,相对于加压辊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
在本发明另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成像设备包括该定影装置。
本发明的额外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说明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附图和相关的权利要求书中更全面理解。
附图说明
本公开内容的更完整理解以及很多随之而来的优点将随着通过参照下面说明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考虑时变得更好地理解而轻易获得,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成像设备中采用的根据本发明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定影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图4是示出在无压力状态下的定影装置的下部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在第一加压状态下的图4的下部单元的示意图,在所述第一加压状态下,定影薄记录介质、无涂层片材等;
图6是示出在第二加压状态下的定影装置的下部单元的示意图,在所述第二加压状态下,定影相对厚的记录介质、涂层片材等;
图7是从其底部看到的定影装置的加压辊组件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加压辊和片材排出组件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加压辊和片材排出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加压辊组件的旋转机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加压辊的内部杠杆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偏压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给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应指出的是虽然在此使用的诸如第一、第二等用语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应该理解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此限制,这是因为这些用语是相对的,即,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从而,例如,下面描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背离本发明的教导。
另外,应该指出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不意在限制本发明。从而,例如,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这个”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此外,术语“包括”和/或“包含”在用于本说明书时表明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的存在或增加。
在描述附图所示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中,为了清楚的缘故而采用特定术语。但是,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并不意在被限制于这些如此选择的特定术语,而应理解为每个特定的元件包括以类似方式工作并实现类似效果的技术等价物。
在后面描述的对比例、说明性实施方式和替代示例中,为了简单的缘故,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元件,如零件和材料,并且省略它们的冗余描述。
典型地但并非必须的,纸作为由其形成片材的介质,在该片材上形成图像。但是,要指出的是,其他可打印的介质也可以按照片材形式存在,并于是在此也包括使用它们。因此,仅仅出于简单的缘故,虽然这个详细描述部分参照纸、各张纸、供纸器等,应该理解片材等不局限于纸,而是同样包括其他可打印的介质。
现在参照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多幅图中指代相同或相应的零件,尤其参照图1,解释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串列型成像设备。
参照图1,图1提供了示出作为成像设备的示例的彩色复印机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成像设备1包括成像单元300、基本上在成像单元300之下的片材供给单元20、以及基本上在成像单元300之上的图像读取器200。成像单元300包括:中间转印带2,该中间转印带2具有其上转印调色剂图像的水平延伸的转印表面;以及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3Y、3M、3C和3B,该感光鼓沿着中间转印带2串列布置、面对中间转印带2的转印表面。要指出的是,附图标记Y、M、C和B分别表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颜色。为了简化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在此省略表示颜色的附图标记Y、M、C和B。
感光鼓3Y、3M、3C和3B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围绕每个感光鼓3Y、3M、3C和3B,设置充电装置4、光学写入器5、显影装置6、转印偏压辊7、电压施加器15、清洁装置8。充电装置4在感光鼓3旋转的同时给相应的感光鼓3充电。光学写入器5作为曝光装置,基于图像读取器200读取的图像信息,在相应的感光鼓3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6用调色剂显影感光鼓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所述调色剂的极性与静电潜像的极性相同。转印偏压辊7作为初次转印元件。在每个显影装置6中,存储显影颜色的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2围绕多个辊2A、2B和2C可旋转地缠绕并且在所述多个辊2A、2B和2C之间拉伸,所述多个辊2A、2B和2C设置在中间转印带3的内环中。中间转印带2在与感光鼓3Y、3M、3C和3B相同的方向上在彼此面对的位置处旋转。辊2A和2B支撑中间转印带2的转印表面。辊2C设置成通过中间转印带2面对二次转印单元9。成像设备还包括带清洁单元10。
感光鼓3Y、3M、3C和3B都具有与其他相同的构造,不同之处仅在于采用的调色剂颜色。从而,描述感光鼓3Y作为感光鼓的代表例子。感光鼓3Y的表面由充电装置4Y均匀充电。基于图像读取器200读取的图像信息,在感光鼓3Y上形成静电潜像。
形成在感光鼓3Y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装置6Y用黄色调色剂显影,以形成可见图像,也称为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6Y存储二组分显影剂,该二组分显影剂由载体和调色剂构成。随后,由于施加到转印施加辊7Y上的电压产生的电场,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3Y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
电压施加器15Y沿着感光鼓3Y的旋转方向设置在转印偏压辊7Y的上游。电压施加器15Y向中间转印带2施加与感光鼓3Y的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并且该电压的绝对值大于打印实心图像时的绝对值,由此防止调色剂在调色剂图像进入转印区域之前从感光鼓3Y不期望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并由此防止图像质量变差。
类似的,相对于感光鼓3M、3C和3B执行类似于感光鼓3Y的成像操作,并且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形成复合颜色调色剂图像。
在转印过程之后,在感光鼓3上剩余的调色剂(残留调色剂)被清洁装置8从其上去除。在同时,感光鼓3的电势在转印过程之后被电荷擦除器中和,为随后成像循环作准备。
二次转印单元9包括转印带9C,该转印带围绕作为充电器的驱动辊9A和从动辊9B缠绕并且在驱动辊9A和从动辊9B之间拉伸。转印带9C沿着与中间转印带2相同方向移动。驱动辊9A给转印带9C充电,从而将中间转印带2上形成的复合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多个记录介质片材P存储在片材供给单元20的片材盒21中并且供给到二次转印位置。在其中一个片材盒21中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P被拾取辊22拾取并且传送到片材供给辊对23,该片材供给辊对23将记录介质P导引到配准辊对24,该配准辊对24设置在二次转印位置上游。
从片材盒22供给的记录介质P暂时停止在配准辊对24处,在该处记录介质P的位置对齐。随后,记录介质P在适当时刻被送到二次转印位置,使得记录介质P与中间转印带2上的调色剂图像对齐。
手动供给托盘29可折叠地设置在成像设备1的右侧。在手动供给时,放置在手动供给托盘29上的记录介质P被片材供给辊31通过与从片材盒21传送的记录介质P也经过的相同的片材传送路径传送到配准辊对24。
光学写入器5Y、5M、5C和5B基于从图像读取器200或者计算机接收的图像信息用光照射相应的感光鼓3Y、3M、3C和3B,由此在感光鼓3Y、3M、3C和3B上形成静电潜像。
图像读取器200包括自动供稿器201和扫描仪202,该扫描仪202包括接触玻璃(contact glass)90,该接触玻璃上放置记录介质P。自动供稿器201可以翻转要被传送到接触玻璃80的文档,以便扫描文档的两面。
由相应的光学写入器5在感光鼓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6用相应颜色的调色剂显影,由此在感光鼓3上形成可见图像,也称为调色剂图像。随后,调色剂图像被重叠地并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形成复合调色剂图像。然后,二次转印单元9将复合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送到定影装置11,在定影装置11中,调色剂图像,也称为未定影图像由热量和压力固定到记录介质P上。
二次转印过程之后在中间转印带2上剩余的残留调色剂被带清洁装置10清洁。
穿过定影装置11的记录介质P被切换爪12导引到通往收集托盘27的传送路径或者翻转路径RP。在记录介质P被传送到收集托盘27的情况下,记录介质P被一对排出辊32排出到并叠置在收集托盘27上。相反,在记录介质P被传送到翻转路径RP的情况下,记录介质P被片材翻转单元38翻转,并且被送到配准辊对24。
当形成单色图像时,单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并然后转印到从片材盒21供给的记录介质P上。相反,在形成多色调色剂图像时,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并然后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在二次转印过程之后,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装置11定影,并排出到收集托盘27上,或者被翻转,用于在记录介质P的另一侧上形成图像。
要指出的是附图标记40表示密度探测器,以探测调色剂图案的密度。
参照图1和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1。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1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11包括上部单元50和下部单元52。上部单元50包括第一分离板60、定影辊54、加热辊56、围绕定影辊54、加热辊56缠绕并在其间拉伸的定影带58、等。
下部单元52包括加压辊62、片材导引件64、第二分离板66、片材排出组件86等,所述第二分离板66作为片材分离器,用于分离围绕加压辊62滚动的记录介质,所述片材排出组件86作为片材排出器。片材排出组件86包括中继导引件68和片材排出导引件70。第二分离板66、中继导引件68、片材排出导引件70的长度如果不相同的话也与沿着加压辊62的轴向延伸的加压辊62的轴的长度类似。即使在加压辊62移动时,片材导引件64和第二分离板66相对于加压辊62的位置也不变化。
加压辊62通过定影带58压在定影辊54上,由此在加压辊62和定影带58之间形成辊隙,记录介质P通过该辊隙传送。作为热源的卤素加热器72设置在加热辊56内。卤素加热器74设置在加压辊62内。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从图2的右侧传送到辊隙。在辊隙中,热量和压力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由此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定影带58包括聚酰亚胺树脂形成的底层,该底层具有大约80mm的内径并且大约90μm的厚度。具有大约200μm的厚度的硅橡胶层设置在底层上。硅橡胶层涂敷有厚度大约20μm的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以下称为PFA)作为最外侧表面。
定影辊54包括耐热弹性层,该耐热弹性层例如由硅橡胶形成,其具有大约52mm的外径且厚度大约为14mm。
加热辊56由金属中空管、例如铝管构成,具有大约40mm的外径和大约0.6mm的厚度。
加压辊62由金属芯构成,该金属芯包括诸如铜的金属材料,具有大约1mm厚度以及大约65mm的外径。在金属芯上,设置厚度大约为1.5mm的硅橡胶层。在硅橡胶层上,设置PFA制成的管。
参照图3和4,详细描述定影装置11。图3是定影装置11的外部透视图,图4是示出在处于加压辊62与定影带58分离时的无压力状态下定影装置11的下部单元52的示意图。在此“无压力状态”是指加压辊62与定影带58分离或者加压辊62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与定影带58接触。
在图4中,定影装置11的下部单元52包括下部框架73和加压辊组件76。下部框架73的位置固定。设置到下部框架73上的加压辊组件76保持加压辊62并且围绕轴75可垂直地转动。加压辊组件76由设置在下部框架73上的凸轮77转动。
凸轮77被驱动源转动。凸轮77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加压辊组件76能够向上转动,由此加压辊62以压力接触定影辊54。当凸轮77在相反方向上转动时,加压辊62不按压定影辊54。
加压辊组件76包括内部杠杆(第一杠杆)78和外部杠杆(第二杠杆)79。内部杠杆78由凸轮77驱动。外部杠杆79支撑所述加压辊62。内部杠杆78和外部杠杆79二者都围绕轴75转动。
内部杠杆78包括作为辊子的轴承81,该轴承81与凸轮77的凸轮表面接触。加压辊组件76包括第二分离板66。加压辊组件76和第二分离板66构成为单独一个集成元件。片材排出组件86被设置到下部框架73上。
凸轮77具有允许凸轮表面随着凸轮77沿着图5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而逐渐升高的形状。凸轮77的旋转无级地调节加压辊62通过定影带58相对定影辊54的接合程度和辊隙的宽度。
作为弹性元件的螺旋弹簧82设置在内部杠杆78和外部杠杆79之间。在加压辊62接触定影辊54以抵压定影辊54时,螺旋弹簧82在加压辊62压在定影辊54的方向上作用。下面给出对螺旋弹簧82的描述。
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即,在无压力状态下,凸轮77在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导致加压辊组件76围绕轴75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如图5所示,使得加压辊62能够通过定影带58压接触定影辊54,在二者之间形成辊隙。图5是示出在第一加压状态下定影装置11的下部单元52的示意图,该第一加压状态例如适于定影薄记录介质、无涂层片材等。
设置了探测器来探测凸轮77的原位置(home position)。凸轮77的旋转量基于凸轮77从其静止位置旋转多少来获得。基于从原位置的旋转量,无压力状态变化到第一加压状态。例如,如果步进电机被用作凸轮77的驱动源,则探测步数。
此外,当凸轮77进一步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加压辊62相对于定影辊54的接合量增加,由此增加辊隙宽度,如图6所示。图6是示出在第二加压状态下定影装置11的下部单元52的示意图,所述第二加压状态适于定影例如相对厚的记录介质、涂层片材等。执行与如上所述操作类似的操作,从第一加压状态变化到第二加压状态。
如图7所示,加压辊组件76可以从定影装置11的下部单元52的下部框架73拆卸。图7是从加压辊组件76的底部看到的加压辊组件76的透视图。如图7所示,用于旋转加压辊组件76的内部杠杆78、外部杠杆79、轴承81、螺旋弹簧82和凸轮77(如在图4、5和6中示出的)基本设置在加压辊62的轴沿轴向的两端上。
如上所述,加压辊组件76包括片材导引件64、第二分离板66和电气元件模块83。片材导引件64、作为片材分离器的第二分离板66以及电气元件模块83可以构成单独一个整体单元,作为加压辊组件76,使得其相对于加压辊62的相对位置即使在加压辊62移动时也不会改变。
电气元件模块83包括非接触热敏电阻84和恒温器85。热敏电阻84是温度探测器来探测加压辊62的表面的温度。恒温器85防止加压辊62过热。热敏电阻84和恒温器85相对于加压辊62的相对位置即使在加压辊62移动时也不会改变。
片材导引件64、第二分离板66、热敏电阻84和恒温器85相对于加压辊62定位在最佳地起作用的位置。由于片材导引件64、第二分离板66、热敏电阻84、恒温器85和加压辊62构成单独一个整体单元,即使在加压辊62的位置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而变化时,这些装置的相对位置也不会改变。
利用这种结构,片材导引件64的传输出特性、第二分离板66的分离性能、热敏电阻84的探测性能和恒温器85的防止过热的性能得以确保,而与加压辊62的位置无关。
现在参照图8和9,描述从第一加压状态向第二加压状态变化的加压辊62、第二分离板66和中继导引件68的运动。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加压辊62和片材排出组件86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加压辊和片材排出组件的示意图。
为了便于对现有技术和本发明的新颖特征的理解,参照图9,描述现有技术加压辊和片材排出组件中遇到的困难。当从第一加压状态变化到第二加压状态时,类似于上面所描述的,加压辊组件围绕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加压辊162朝向定影辊移动。相反,第二分离板166与加压辊162相协同地移动,在第二分离板166和加压辊162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第二分离板与定影辊分离。于是,如图9所示,当中继导引件168保持在第一加压状态时,第二分离板166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来到中继导引件168的上游端之下,在记录介质所要穿过的中继导引件168和第二分离板166之间产生不期望的间隙,导致卡纸。
鉴于上面的问题,根据本说明性实施方式,中继导引件68与第二分离板66相协同地移动,以可靠地确保片材传送路径,在第一加压状态下和第二加压状态下都可以防止在排出记录介质时卡纸。如图8所示,中继导引件68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被轴87支撑并且垂直转动。换句话说,中继导引件68可旋转地设置在下部框架73上。片材排出组件86被设置到下部框架73的安装部分88上。
如图8所示,拉伸弹簧89设置在安装部分88和中继导引件68之间,以向下(沿顺时针方向)拉中继导引件68。止挡件90设置到第二分离板66的沿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端上。止挡件90接触中继导引件68的上游端。多个止挡件90沿着第二分离板66的纵向以预定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即使在加压辊组件76的旋转导致第二分离板66从定影辊54分离时,中继导引件68被拉伸弹簧89拉动,以防止在第二分离板66和中继导引件68之间出现间隙,由此形成平顺的片材传送路径。利用这种结构,记录片材P在第一加压状态下和第二加压状态下都可靠地被排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继导引件68在顺时针方向上被偏压。可替代的是,中继导引件68可以在其自身重量下旋转,使得其上游端接触止挡件90。再可替代的是,中继导引件68的上游端和第二分离板66的下游端可以被连接使得位置变化被吸收。
现在参照图10至图12,描述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内部杠杆78和外部杠杆79的结构,该内部杠杆78和外部杠杆79利用凸轮77和螺旋弹簧82的偏压机构实现加压辊组件76的转动。图10是加压辊组件76的旋转机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1是内部杠杆78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2是包括内部杠杆78和外部杠杆79的偏压机构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外部杠杆79包括内板91、外板93和螺栓92。内板91通过轴承保持定影辊62的两个端部。外板93通过螺栓92固定到内板91上。内板91和外板93二者包括通孔94,轴75通过该通孔94插入。螺栓95在螺旋弹簧82之内螺纹连接到外部杠杆79的内板91的上表面上以支撑螺旋弹簧82。螺栓95作为支撑螺旋弹簧82的轴并且也作为调节外部杠杆79的上限位置的止挡件。要指出的是内部杠杆78在图10中局部示出。
参照图11,描述内部杠杆78。内部杠杆78包括通孔96,类似于外部杠杆79,轴75通过该通孔96插入。内部杠杆78和外部杠杆79通过插入到孔91a(图10所示)内的螺纹轴97连接,所述孔91a形成在内板91的上表面上。内部杠杆78和外部杠杆79以特定间隙连接。
如图12所示,用于螺旋弹簧82的弹簧垫圈98固定在内部杠杆78的内侧。轴销99固定到弹簧垫圈98上,使得轴销99水平突出到外侧。轴销99接合形成在外部杠杆79的外板93上的细长孔100(如图10所示)。利用这种结构,内部杠杆78和外部杠杆79由于加压辊62的位置变化而带来的偏移度被调整。如图12所示,螺旋弹簧82设置在弹簧垫圈98和内板91的上表面之间。
内部杠杆78被凸轮77直接并且可旋转地驱动。换句话说,凸轮77改变螺旋弹簧82的最下端位置。
当凸轮77如上所述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加压辊组件76向上旋转,导致加压辊62通过定影带58压接触定影辊54。在加压辊62压接触定影辊54之后,螺旋弹簧82被压缩,由此可靠的将加压辊62朝向定影辊54压。如果没有螺旋弹簧82,在改变加压辊62的位置时,在加压辊62的定位方面没有裕度。即,螺旋弹簧82的弹簧力使得加压辊62的加压条件能够可靠地在第一加压状态、第二加压状态等之间变化。加压辊62被螺旋弹簧82的上端偏压(按压)。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加压辊62的加压位置以多级改变,例如,适于定影例如相对薄的片材、无涂层片材等的第一加压状态和适于定影例如相对厚片材、涂层片材等的第二加压状态。可替代的是,加压位置不局限于两个,即,第一加压状态和第二加压状态。通过采用无级凸轮(stepless cam)作为凸轮77,加压位置的数量可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控制器的存储器中存储片材类型和对应于记录介质片材的正确加压位置的数据表,并且正确加压位置可以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进行选择。例如,将加压辊62移动到正确加压位置的凸轮77的旋转量可以通过调节作为凸轮77的驱动源的步进电机的步数来予以获得。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本发明用在带型定影装置中。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用在热辊型定影装置和传送片材并向其施加热量的装置中。
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本发明用在成像设备中。成像设备包括但不局限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系统。
此外,要理解的是在本公开内容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不同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元件和/或特征可以彼此组合和或彼此替代。另外,构成元件的数量、构成元件的位置、形状等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用于执行该方法的任何结构。
再者,本发明的任一个上述和其他示例性特征可以以设备、方法或系统的形式予以实现。
例如,任何前述方法可以以系统或装置的形式实现,包括但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执行该方法的任何结构。
虽然如此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以多种方式变化。这种示例性的变动并不认为是背离本发明的范围,而是所有这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都应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与相关申请的横向参考
本申请基于2010年3月12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056735号并要求其优先权,并由此该在先申请通过引用整体结合于此。

Claims (13)

1.一种定影装置,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包括:
定影辊,该定影辊沿着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
加压辊,该加压辊旋转并接触所述定影辊的外周表面,以在加压辊和定影辊之间形成辊隙,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穿过该辊隙,以利用热量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该记录介质上,所述加压辊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定影辊可变化;以及
如下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片材导引件,所述片材导引件沿着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辊隙的上游,以将所述记录介质导引到所述辊隙;
片材分离板,所述片材分离板沿着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辊隙的下游,以将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加压辊分离;以及
电气元件模块,
所述片材导引件、片材分离板和电气元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加压辊的相对位置不变化而与加压辊作为单独一个整体单元,并与所述加压辊的移动相协同地移动,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片材排出器,该片材排出器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沿着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片材分离板的下游,以排出由所述片材分离板从所述加压辊分离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片材排出器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与所述片材分离板相协同地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压辊包括内部加热器,所述电气元件模块包括温度探测器,以探测所述加压辊的表面的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温度探测器在不接触所述加压辊的情况下探测所述加压辊的表面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压辊包括内部加热器,且所述电气元件模块包括过热防止元件,以在所述加压辊的表面的温度超过可允许的阈值时切断所述加热器的电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偏压元件,该偏压元件将所述片材排出器偏压在所述片材分离板上,以便所述片材排出器接触所述片材分离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偏压元件是拉伸弹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片材排出器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接触所述片材分离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
上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包括所述定影辊;
加压辊组件,所述加压辊组件包括所述加压辊,以及所述加压辊组件还包括所述片材导引件、所述片材分离板和所述电气元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下部框架,所述下部框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加压辊组件;以及
凸轮,该凸轮旋转所述加压辊组件,以改变所述加压辊相对于所述定影辊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凸轮逐渐改变所述加压辊组件的旋转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凸轮是无级凸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
轴;
第一杠杆,该第一杠杆由所述凸轮移动,以围绕所述轴旋转所述加压辊组件;
第二杠杆,该第二杠杆保持所述加压辊并且围绕与所述第一杠杆相同的轴旋转;以及
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之间,以在所述加压辊由于加压辊组件的旋转而接触定影辊时,在将加压辊压在定影辊上的方向上施加压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元件是螺旋弹簧。
13.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110057301.4A 2010-03-12 2011-03-10 定影装置和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Active CN1021934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6735/10 2010-03-12
JP2010056735A JP5640407B2 (ja) 2010-03-12 2010-03-12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448A CN102193448A (zh) 2011-09-21
CN102193448B true CN102193448B (zh) 2014-05-28

Family

ID=44560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7301.4A Active CN102193448B (zh) 2010-03-12 2011-03-10 定影装置和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09074B2 (zh)
JP (1) JP5640407B2 (zh)
CN (1) CN1021934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0530B2 (ja) 2010-03-17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9514B2 (ja) 2010-10-04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5282A (ja) 2011-03-04 2012-09-2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0941B2 (ja) 2011-03-04 2015-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207B2 (ja) * 2012-03-16 2016-04-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635557B2 (ja) * 2012-05-09 2014-12-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32204A (ja) * 2013-05-29 2014-12-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523949B1 (en) * 2015-06-03 2016-12-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ntrols an image forming section and a fixing device
JP6558183B2 (ja) * 2015-09-29 2019-08-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693136B2 (ja) * 2016-01-14 2020-05-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01321B2 (ja) * 2016-06-22 2019-11-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725409B1 (en) * 2019-02-12 2020-07-28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JP7338260B2 (ja) * 2019-06-21 2023-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80213B2 (ja) 2019-12-27 2023-11-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22129624A (ja) * 2021-02-25 2022-09-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8889A (ja) * 2001-09-20 2003-04-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2274A (ja) 1984-09-17 1986-04-14 Sharp Corp 複写機の定着装置
JPS63293576A (ja) 1987-05-26 1988-11-30 Konica Corp 定着装置
JP3259064B2 (ja) * 1993-03-19 2002-02-18 コニカ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H07219370A (ja) 1994-01-28 1995-08-18 Canon Inc 定着装置
US5528345A (en) * 1994-06-16 1996-06-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having heat roller and pressure roller for use i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H10221987A (ja) * 1997-02-06 1998-08-21 Canon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485A (ja) 1997-06-27 1999-01-29 Nitto Kogyo Co Ltd 定着装置
US6088558A (en) * 1998-03-05 2000-07-11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ressing belt shift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1282293A (ja) * 1998-03-27 1999-10-15 Ricoh Co Ltd ベルト定着装置
JP2000305393A (ja) * 1999-04-23 2000-11-02 Ricoh Co Ltd 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34108A (ja) * 1999-07-23 2001-02-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KR100386097B1 (ko) * 1999-12-02 2003-06-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정착장치, 정착방법 및 그 정착장치를 이용한 화상 형성장치
US6795676B2 (en) * 2001-06-01 2004-09-2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wrapping avoidable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780881B2 (ja) * 2001-07-11 2006-05-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125031B2 (ja) * 2002-04-11 2008-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US7142792B2 (en) * 2003-07-09 2006-11-2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Fixing apparatus
JP4291744B2 (ja) * 2004-06-14 2009-07-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1921A (ja) * 2004-09-01 2006-03-1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3017A (ja) * 2004-12-08 2006-06-22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08496A (ja) * 2005-10-14 2007-04-26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
JP5188029B2 (ja) * 2006-03-15 201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39170B2 (ja) * 2006-09-28 2011-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9916B2 (ja) * 2006-12-29 2012-0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該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332310B2 (ja) * 2007-06-25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分離部材、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58517A (ja) * 2008-04-18 2009-11-05 Sharp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126700A1 (en) * 2008-11-24 2010-05-27 Li-Ling Chen Heat-radiating base plate and heat sink using the same
JP5223697B2 (ja) * 2009-01-27 2013-06-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駆動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358959B2 (en) 2009-03-05 2013-01-22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347726B2 (ja) * 2009-06-02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4125B2 (ja) * 2009-08-03 2012-02-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8889A (ja) * 2001-09-20 2003-04-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448A (zh) 2011-09-21
JP5640407B2 (ja) 2014-12-17
US8909074B2 (en) 2014-12-09
US20110222874A1 (en) 2011-09-15
JP2011191445A (ja) 201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3448B (zh) 定影装置和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US863055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10082751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20361B2 (en) Belt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8580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fixing device
US9494900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nip-forming-member supported by at least two plates joined together
US9869952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friction reducer including a lubricant
US9715201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rotation load applicator
US9329542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3255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940046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52930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00098468A1 (en) Fu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7471911B2 (en) Image fixing apparatus
US8676106B2 (en) Image heating member,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heating station
US850966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86893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having belt fuser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US10025241B2 (en) Fix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8929788B2 (en) Fixing device having a fixing pad and a pressing p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170205745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728377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7969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avoiding a defect on a fuser web
US2017006819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a Fixing Device
JP2011164245A (ja) 定着装置、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これら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2021028671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