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3440B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440B
CN102193440B CN2011100516488A CN201110051648A CN102193440B CN 102193440 B CN102193440 B CN 102193440B CN 2011100516488 A CN2011100516488 A CN 2011100516488A CN 201110051648 A CN201110051648 A CN 201110051648A CN 102193440 B CN102193440 B CN 102193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volution
fixing device
rotary body
fix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16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3440A (zh
Inventor
长谷川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3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3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4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29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one or more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s, the latter not being a cool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定影装置在用于形成夹持部的加压方向按以下顺序配列设置:由热源(84)加热且回转的加热辊(78);固定部件(74),与加热辊(78)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滑动接触;定影带(77),架设在加热辊(78)及固定部件(74)上,具有可挠性;以及加压辊(72),通过定影带(77)与固定部件(74)加压接触,形成夹持部。夹持部的压力由通过定影带(77)及固定部件(74)的、加热辊(78)和加压辊(72)之间的加压力赋与。提供不加大固定部件、能得到宽度宽、高面压的夹持部的定影装置。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适合能高速印刷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显影装置使得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也称为纸,被定影材料,记录材料)上,通过定影装置进行定影,形成图像。
作为该定影装置,提出了各种各样方式,例如,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为人们所公知。辊定影方式例如图9所示,由定影辊91和加压辊92构成,在各自金属管93,94的表层设置橡胶层95,96,在内侧设有卤素加热器97,98。在这种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中,橡胶层成为热阻抗,因此,若控制使得表面为一定温度,则金属管和橡胶层的分界面温度变高,超过橡胶的耐热温度。因此,需要使得橡胶层薄(0.5-2mm左右)。但是,从薄橡胶层的定影辊和加压辊得到的夹持部宽度小,对于需要宽度宽的夹持部的高速机来说,用辊定影方式不能对应。
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图10所示那样的由加热回转体78、定影部件(回转体)74、以加热回转体78及定影部件74架设的定影带77、通过定影带77对定影部件74加压接触的加压回转体72构成的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的定影部件74和加压回转体72被加压,加热回转体78一边与定影带77密接一边从动回转。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与辊定影方式比较,能增厚定影辊的橡胶层,得到宽度宽的夹持部。但是,在例如50ppm以上的高速机中,为了得到宽度宽的夹持部宽度,辊径需要成为直径50mm以上。这种大径辊曲率小(弯曲程度平缓),因此,在夹持部出口部的纸卷绕在辊上(不能自然分离)。因此,需要通过与夹持部出口部的带表面接触的分离爪83强制分离,但是,存在因与带表面接触的分离爪引起的磨耗损伤转印在图像上的不良状况的问题。
又,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定影装置:在带定影方式中,将定影部件作为固定部件,在固定部件追加辅助滚子的结构。该定影装置的定影部件(固定部件)和加压回转体被加压,加热回转体一边与定影带密接一边从动回转。
根据专利文献2记载的定影装置,将定影部件作为固定部件,节省空间,容易得到宽度宽的夹持部宽度。这时,虽然担心定影带和固定部件滑动,但是,通过追加辅助滚子,实现减少滑动。又,通过固定部件的形状,增大夹持部出口部曲率(弯曲状态厉害),改善纸分离性(能自然分离)。但是,由于固定部件小,不能耐高的压力。即,发生挠曲,存在不能确保均一的夹持部的课题。
又,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带定影方式中,将定影部件作为固定部件和回转体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的定影部件(固定部件和回转体)以及加压回转体被加压,加热回转体一边与定影带密接一边从动回转。
根据专利文献3记载的定影装置,将定影部件作为固定部件和回转体,节省空间,容易得到宽度宽的夹持部宽度。这时,虽然有定影带和固定部件滑动的缺点,但是,通过回转部件,实现减少滑动。又,定影部件的回转体为小径,因此,增大夹持部出口部曲率,改善纸分离性(能自然分离)。但是,与上述专利文献2相同,由于固定部件小,存在不能耐高压力的课题。
又,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由固定的圆筒形的加热部件、定影带、以及通过定影带与加热部件加压接触的加压回转体构成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的加热部件和加压回转体被加压,加热部件被固定,定影带与加热部件接触,或一边保持微小间隙一边滑动回转。
根据专利文献4记载的定影装置,与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相比,能缩短加热时间或首张打印时间。但是,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技术中,定影带和加热部件滑动。在此,为了提高从加热部件向定影带的热传递性能,需要使得加热部件和定影带的间隙接近0,增大接触面积,但是,滑动阻力增加。又,为了保持定影带的移动性,需要扩大加热部件和定影带之间的间隙,减少滑动阻力,但是,降低热传递性能。又,产生间隙的部分通过对流或辐射进行热传递,因此,加热部件侧与定影带侧相比,成为高温,存在加热部件的热膨胀或热变形、热劣化的问题。
近年,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化、高画质化、高速化得到发展。为了以高画质对彩色图像进行定影,记录纸与夹持部接触的时间(以下,简记为“夹持时间”)需要40-60msec;在夹持部的压力需要7N/cm2以上。尤其,在50PPM(A4尺寸)以上的高速机中,记录纸的运送速度快,因此,为了确保上述夹持时间,夹持部宽度需要增加到10mm以上,并且,需要7N/cm2以上的面压。又,在高速机中利用多的涂布纸(涂布树脂的纸)在通过夹持部中,易因水蒸气引起调色剂图像紊乱,因此,需要更高的面压(12N/cm2以上)。
又,为了实现高画质,在夹持部出口,记录纸需要自然分离,需要对夹持部的形状或夹持部出口部的辊曲率、导向部件下功夫。也有使得分离爪等与辊相接强制分离记录纸的方法,但是,辊的磨耗损伤转印在图像上,存在使得图像劣化的危险。
在这种高速图像形成装置中,大多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易确保夹持部宽度的带定影装置。但是,为了得到10mm以上的宽的夹持部宽度以及高的面压,需要在定影辊和加压辊之间施加高的加压力,为了在该加压力下不挠曲,轴向得到均一的夹持部宽度,需要强度高的直径50mm以上的大径辊。
大径辊的带定影装置存在装置本身大型化、零部件成本也增大的问题。又,夹持部出口的辊曲率变小,记录纸难以自然分离,因此,例如,产生因熔融的调色剂的粘接力使得记录纸卷绕在定影带等不良状况。又,若通过分离爪强制分离,则存在图像劣化的危险。
又,在将定影部件作为固定部件的上述专利文献2、3那样的定影装置中,通过将定影部件作为固定部件,定影带和固定部件滑动,因此,由于滑动阻力,定影带移动性恶化,或产生各自部件磨耗劣化等问题。对此,在专利文献2、3中,在固定部件设有滚子,降低滑动阻力,或对各自部件的材质或润滑脂等下功夫,但是,固定部件与大径辊比较很小,强度不足。因此,不能得到高的面压,存在难以提高画质的问题。
又,在专利文献4的定影装置中,通过使得加热部件大径化,加大增强部件,能与高面压对应,通过夹持部的形状,能得到宽度宽的夹持部,但是,若使得加热部件大径化,与专利文献1的带定影装置相同,夹持部出口的辊曲率变小,因此,记录纸难以自然分离,存在因熔融的调色剂的粘接力使得记录纸卷绕在定影带的问题。又,难以在热传递性能以及带移动性二方面都很理想,难以在高速图像形成装置采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508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523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985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3342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不仅固定部件而且也利用加热回转体承受夹持部的压力,不加大固定部件,能得到宽度宽、高面压的夹持部,通过缩短定影带周长,能实现小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形成夹持部的加压方向按以下顺序配列设置:
由热源加热且回转的加热回转体;
固定部件,与上述加热回转体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滑动接触;
定影带,架设在上述加热回转体及上述固定部件上,具有可挠性;以及
加压回转体,通过上述定影带与上述固定部件加压接触,形成夹持部;
上述夹持部的压力由通过上述定影带及上述固定部件的、上述加热回转体和上述加压回转体之间的加压力赋与。
(2)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回转体固定设置在该定影装置的框架上;
上述固定部件沿着用于形成上述夹持部的加压方向可移动地配置在该定影装置的框架上;
设有加压机构部,为了形成上述夹持部,将上述加压回转体朝着上述加热回转体侧推压。
(3)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回转体固定设置在该定影装置的框架上;
上述固定部件沿着用于形成上述夹持部的加压方向可移动地配置在该定影装置的框架上;
设有加压机构部,为了形成上述夹持部,将上述加热回转体朝着上述加压回转体侧推压。
(4)在上述技术方案(1)-(3)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驱动使得上述加压回转体回转,同时使得上述定影带随着上述加压回转体的回转从动回转;
设有回转机构部,通过其他途径驱动上述加热回转体回转。
(5)在上述技术方案(1)-(3)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驱动使得上述加压回转体回转,同时使得上述定影带随着上述加压回转体的回转从动回转;
设有回转机构部,使得上述加热回转体随着上述定影带的回转从动回转,当该加热回转体的回转速度比上述定影带的回转速度低时,驱动上述加热回转体回转。
(6)在上述技术方案(1)-(3)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回转体和上述固定部件通过设在上述固定部件的回转体接触。
(7)在上述技术方案(1)-(3)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夹持部入口和/或出口,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固定部件通过设在上述固定部件的回转体接触。
(8)在上述技术方案(1)-(3)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源是配置在呈中空管形状的加热回转体的内部的红外线加热器。
(9)在上述技术方案(1)-(3)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源是设在上述加热回转体的内部或外部的感应加热装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上述技术方案(1)-(9)任一个记载的定影装置。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不加大固定部件,能得到宽度宽、高面压的夹持部,通过缩短定影带周长,能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定影装置一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定影装置的侧面图一例。
图4是定影装置的侧面图的另一例。
图5是加热辊和加压辊的回转机构部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使用感应加热手段作为热源的定影装置一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7是具有滚子的固定部件的模式图。
图8是具有突起形状的固定部件的模式图。
图9是以往的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10是以往的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至图8所示实施形态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结构。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像形成装置]
下面,先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表示设有本发明涉及的定影装置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一实施形态的彩色复印机的整体概略构成。图中符号100表示复印机本体。在复印机本体100的中央,设有环状带的中间转印体10,在图示例中,该中间转印体10架设在驱动辊14、第一从动辊15、第二从动辊16上,能按顺时钟方向回转运送。当然,也可以另外设置用于调整中间转印体10的偏移的辊,中间转印体10也架设在该辊上,成为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辊支承架设中间转印体10。中间转印体10在图示例中大致水平配置,但是,也可以不是水平,而是配置为斜向倾斜。
在该图示例中,虽然图示省略,但设有带清洁装置,其接近第二从动辊16,在图像转印后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体10上的残留调色剂。
又,在架设在驱动辊14和第二从动辊16之间的中间转印体10上,沿着其运送方向,设有串列式成像装置20,横向排列配置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四个单色成像手段18。在串列式成像装置20上,进一步设有曝光装置21。
另一方面,在中间转印体10的架设区域下方,设有使用辊的二次转印装置22。二次转印装置22与第一从动辊15压接,将中间转印体10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P上。在二次转印装置22的横向,在图示例中,在二个辊23之间,架设环状带的运送带24。在运送带24的横向,设有定影记录介质P上的转印图像的定影装置25。
在上述二次转印装置22也具有运送转印图像后的记录介质P的介质运送功能。当然,作为二次转印装置22,也可以配置非接触的充电器,这种场合,难以具有该介质运送功能。
在上述二次转印装置22、运送带24、以及定影装置25下方,设有收纳纸或OHP薄膜等记录介质P的介质收纳盒28。
使用该彩色复印机复印时,将原稿G设置在扫描部200的原稿台上,用没有图示的原稿推压件推压原稿。接着,若按压没有图示的开始按钮,则能驱动扫描部200读取原稿内容。即,用卤素灯等光源31照射原稿G,将其反射光在反光镜32反射,透过透镜33,激光进入CCD34,将图像变换成电气信号。
又,若按压没有图示的开始按钮,同时,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电机驱动上述驱动辊14回转,使得从动辊15、16从动回转,使得中间转印体10回转运送。同时,在各单色成像手段18使得其像载置体40回转,在各像载置体40上分别形成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单色图像。接着,随着中间转印体10运送,顺序叠合一次转印上述单色图像,在中间转印体10上形成合成彩色图像。
另一方面,若按压没有图示的开始按钮,则使得供纸辊35回转,从介质收纳盒28输出记录介质P,进入供纸通道36,与定位辊37碰接而停止。
接着,与中间转印体10上的合成彩色图像时间一致地使得定位辊37回转,将记录介质P送入中间转印体10和二次转印装置22之间,在二次转印装置22将中间转印体10上的合成彩色图像一下子进行二次转印,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彩色图像。
转印图像后的记录介质P用运送带24运送,送入定影装置25,在定影装置25施加热和压力对转印图像进行定影后,码放在排纸盘38上。
另一方面,转印图像后的中间转印体10通过没有图示的带清洁装置除去转印图像后残留在中间转印体10上的残留调色剂,备作串列成像装置20再次形成图像。
在上述串列成像装置20中,详细地说,各单色成像手段18在鼓状像载置体40周围,设有充电装置41,显影装置42,一次转印装置43,清洁装置44,没有图示的消电装置等。
也可以例如构成上述单色成像手段18的全部或一部分形成处理卡盒(图示省略),相对复印机本体100一体装卸自如,提高维修保养性。
构成上述单色成像手段18的充电装置41在图示例中使用充电辊,与像载置体40接触,施加电压,对该像载置体40进行充电。
显影装置42在图示例中使用由磁性载体和非磁性调色剂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
一次转印装置43设为辊状,夹着中间转印体10与像载置体40压接。但是,并不局限于辊状,也可以为刷状或非接触的充电器。
清洁装置44与像载置体40接触,设有清洁刮板或清洁刷等清洁部件,用该清洁部件除去像载置体40上的残留调色剂。
没有图示的消电装置由例如消电灯构成,照射光,使得像载置体40表面电位初始化。
并且,随着像载置体40回转,首先,在充电装置41使得像载置体40表面均一带电,接着,根据扫描部200的读取内容,在上述曝光装置21通过激光或LED等发出写入光,在多面镜47反射,进而在反光镜48反射,照射在像载置体40,在像载置体40上形成静电潜像。
此后,通过显影装置42附着调色剂,使得该静电潜像可视化,在一次转印装置43将该可视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10上,转印图像后的像载置体40的表面由清洁装置44除去残留调色剂,进行清扫,在消电装置进行消电,备作再次形成图像。
[定影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定影装置在用于形成夹持部的加压方向顺序配列:通过热源(热源84)进行加热且回转的加热回转体(加热辊78),与加热回转体外周表面局部滑动接触的固定部件(固定部件74),架设在加热回转体和固定部件上的具有可挠性的定影带(定影带77),以及通过定影带与固定部件加压接触形成夹持部的加压回转体(加压辊72),夹持部的压力由通过定影带及固定部件的、加热回转体和加压回转体之间的加压力赋与。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周向”是指加热回转体的回转方向,所谓“轴向”是指加热回转体的回转轴方向。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定影装置一例的概略构成图(正面图)。图3表示图2所示定影装置的右侧面图。
定影装置25由可回转地支承在框架上的加热辊78、与加热辊78的外周部滑动接触、固定为仅仅沿着图示上下方向能移动的固定部件74、椭圆状地卷绕在加热辊78及固定部件74的外侧的具有可挠性的定影带77、以及加压辊72构成,通过定影带77相对固定部件74使得加压辊72压接,形成夹持部(指定影带77和加压辊72的接触部)。
定影带77相对固定部件74因加压辊72密接,又,在定影带77产生欲回复到圆形的力(张力),因此,与加热辊78密接。
图示朝上方向的加压力赋与加压辊72,该加压力传递到定影带77,固定部件74及加热辊78。因此,在定影夹持部、固定部件74和定影带77的接触部、固定部件74和加热辊78的接触部,产生压力。
在定影带77的定影夹持部的出口侧,设置辅助分离纸P和定影带77的分离板83,使得其前端部与定影带77不接触。在此,分离板83在运送方向下游侧具有回转支点,用弹簧部件等将分离板前端附近的定位部(从轴向看,位于纸宽的外侧)向着定影带77赋能,使得分离板前端部和定影带77成为微小的间隙。因此,在定影夹持部的出口侧自然分离的纸P由该分离板83导向,不会卷绕到定影带77。
加热辊78内部设有热源84。热源可以是例如卤素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等,也可以使用感应加热手段、热电阻等。
热电元件85-1检测架设在加热辊78的定影带77的在卷绕结束后的位置的表面温度。热电元件85-1配置为与定影带77非接触,如图3所示,沿着轴向,设在纸宽度X范围内。
又,热电元件85-2检测架设在加热辊78的定影带77的在卷绕部分的表面温度。热电元件85-2配置为与定影带77接触,如图3所示,沿着轴向,设在纸宽度X范围外侧。
并且,定影带停止中,根据热电元件85-2的检测温度,定影带移动中,根据热电元件85-1的检测温度,通过没有图示的控制器,控制热源84接通/断开,使得加热辊78保持在所定温度。
加压辊72也同样,在内部设有例如卤素加热器等的热源86,热敏元件87同样与周面压接。并且,根据热敏元件87的检测温度,通过没有图示的控制器,控制热源86接通/断开,使得加压辊72也同样保持在所定温度。
在定影装置25的入口侧,设有入口导向件88,将纸P导向定影夹持部。
与定影带77表面接触的部件为热电元件85-2、分离板83的碰接部,都配置在纸宽度范围外侧,因此,在纸宽度范围内的定影带77不会产生磨耗损伤,不会产生因磨耗损伤转印在纸P的调色剂图像上引起的图像劣化。
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加压辊72,使用以下构成:在钢等金属管上设有厚度2mm的硅酮橡胶层,直径50mm,两端的轴部60缩小到直径20mm。在两端的轴部60设有轴承61,通过可回转地设在框架81的加压杆82及弹簧62,对轴承61向着加热辊78方向加压(加压机构部)。并且,来自没有图示的驱动手段的驱动输入设在加压辊端部的齿轮63,使加压辊72朝着逆时钟方向回转。通过这样构成的加压辊72回转,定影夹持部的定影带77从动回转。
作为加热辊78,使用例如热传导率良好的厚度为0.5~3mm的铝制管(中空管形状),直径50mm。加热辊78的表面被施以氧化铝膜处理法或氟树脂处理等,以便防止因与定影带77接触或与固定部件74的滑动接触而引起的磨耗。又,在内面施以耐热黑涂饰,易吸收来自热源84的热。
又,加热辊78的两端部通过轴承64可回转地固定支承在框架81上。这样构成的加热辊78一边随着定影带77的回转从动回转,一边加热定影带77。加热辊78具有即使受到来自加压辊72的压接力也几乎不挠曲的刚性。
固定部件74使其上面与加热辊78滑动接触,使其下面与定影带77滑动接触。图示左右方向尺寸比加热辊78外径小,且设为比定影夹持部宽的宽度。又,图示上下方向设为定影带77宽松地架设在加热辊78和固定部件74双方那样的尺寸。
作为固定部件74的材质,优选使用耐热性及滑动性良好、从加热辊78的热转移少的耐热树脂。例如,可以使用PPS(聚苯撑硫化物)、PAI(聚酰胺-酰亚胺)、PI(聚酰亚胺)等。
又,与定影带77的对向面一部分设为硅酮橡胶等的耐热弹性体74-2,提高定影带77和纸P的密接性,能实现高画质化。又,较好的是,在固定部件74的滑动面,涂布氟树脂或通过氟树脂片材,以减少滑动阻力。
又,与加热辊78的对向面,在周向二处的接触部74-1与加热辊78滑动接触。加热辊对向面较好的是设为与加热辊78的滑动阻力小、且难以热转移的构成。例如,如图7所示,用滚子等回转体构成接触部74-1,或如图8所示,在与加热辊78的接触面上形成多个半圆状的突起形状74-5,通过减少接触面积,减少滑动阻力,能防止热转移。
又,与定影带77的对向面以与加压辊72外形面相同方向的曲面形成定影夹持部。以这种朝着固定部件侧为凸形状的夹持部形状,纸P沿着加压辊侧排出,因此,纸P难以卷绕在定影带77上。夹持部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例如将与定影带77的对向面设为平面,设为平面的夹持部形状。平面的定影夹持部形状对于纸P的运送性良好,难以产生褶皱等纸运送不良。
又,位于与定影带77的对向面左右的定影带进入部(入口部)74-3以及/或出口部74-4设为与加热辊外形面相同方向的小R形状。定影带77架设其上,与该二处的R部分接触。在直径50mm辊对的定影夹持部中,出口部的曲率小(R=25mm),存在纸难以自然分离的缺点,但是,在本构成中,出口部的曲率大(R=8mm),具有纸易自然分离的特征。
又,定影带进入部74-3以及出口部74-4与定影带77滑动接触,因此,较好的是,设为滑动阻力小的构成。例如,如图7所示,用滚子等回转体构成接触部,能减少滑动阻力。
定影带77为例如直径58mm的带,在耐热性高的厚度为0.05~0.2mm聚酰亚胺树脂的表层和背层涂布脱模层。在此,表脱模层由例如硅酮橡胶、氟树脂、硅酮橡胶和氟树脂的双层结构、硅酮橡胶和氟树脂的混合体等材质构成,使其具有弹性,以便追随纸上调色剂的凹凸。又,背脱模层施以氟树脂处理,以便降低与固定部件74的滑动阻力。再有,较好的是,也可以涂布氟润滑脂等润滑材料。作为定影带77的基材,并不局限于树脂,也可以使用例如不锈钢、镍、铜等金属,或使用橡胶等。
上述构成的定影带77卷绕在大径的加热辊78被加热,在定影夹持部对纸进行加热加压,使得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定影装置不仅仅固定部件也利用加热回转体承受夹持部压力,因此,不增大(增大强度)固定部件,能得到宽度宽、高面压的定影夹持部,能与高速、高画质图像对应。又,固定部件小,且与加热回转体接触,因此,能缩短定影带周长,能使得装置小型化。分离性能优良,能自然分离。又,加热回转体一边回转一边与定影带相接,因此,从加热回转体向定影带的热传递效率也能良好。
[第二实施形态]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图3所示,说明在加压辊侧设有加压机构部的构成,但是,也可以如图4所示,在加热辊侧设有加压机构部,即,将加压辊72固定在框架81,从加热辊侧加压。又,也可以固定上述固定部件74,从加热辊侧及加压辊侧两方向进行加压。
[第三实施形态]
又,如上所述,加热辊78由定影带77带动从动回转,因此,各部件不会产生速度差,能防止各部件的磨耗劣化。
但是,加热辊78一边与固定部件74滑动一边回转,因此,若与固定部件74的滑动阻力比定影带77引起的加热辊驱动力大,则产生加热辊78不回转问题。若加热辊78不回转,则不仅定影带77的加热效率恶化,而且成为定影带77的回转阻力,存在定影带77不回转的危险。
于是,如图5所示,通过齿轮65,66连接加压辊72和加热辊78,较好的是,在加热辊78和齿轮65之间设有单相超越离合器67(回转机构部)。在此,加热辊78随定影带77回转而从动回转,齿轮65以比加热辊78慢百分之几(1-5%左右)速度回转。
因此,单相超越离合器67在加热辊78回转速度>加热辊齿轮回转速度的状态下为自由状态,但是,若加热辊回转速度因滑移等降低,则在加热辊回转速度=加热辊齿轮回转速度状态下,单相超越离合器67锁定,加热辊78以慢百分之几的转速驱动回转。这样,即使在定影带77和加热辊78之间产生滑移,加热辊78被驱动,使得定影带77回转,因此,定影带77能不会因滑移停止回转。
[第四实施形态]
又,如上所述,定影带77由加压辊72带动从动回转。但是,定影带77一边与固定部件74滑动一边回转,因此,若与固定部件74的滑动阻力比加压辊72引起的定影带77驱动力大,则产生定影带77不回转问题。尤其,在定影夹持部,纸运送中,在加压辊72和定影带77之间存在纸P,因此,加压辊72引起的定影带77驱动力降低。即,若定影带77不回转,则不能运送纸P。
于是,较好的是,如上所述(图5),通过齿轮65,66齿轮连接加压辊72和加热辊78,使得加热辊78也驱动回转。
在此,加热辊78的速度设定为与加压辊72引起的定影带77的驱动速度大致相同(例如±1%),或比其快(0-10%范围)。
又,定影带77的内面如上所述施以氟树脂处理,涂布润滑材料,因此,在与加热辊78的接触面成为易滑移状态。因此,即使以与定影带77不同的速度使得加热辊78回转,也能稳定地滑移,带移动没有问题,能驱动定影带77。但是,需要注意因加热辊78和定影带77的速度差引起的磨耗劣化。
在定影夹持部,纸运送中,如上所述,加压辊72引起的定影带77的驱动力降低,但是,存在加热辊78引起的定影带77驱动力,因此,能解决定影带77不回转的问题。再有,加热辊78驱动回转,因此,也不会产生上述那样的因定影带77和加热辊78的滑移引起的加热辊78不回转的问题。
也可以使得加热辊78回转比定影带77速度慢,但是,加热辊78成为定影带77的回转阻力,存在在定影夹持部出口部定影带77松弛、纸分离性不稳定的可能性。因此,较好的是,加热辊78与定影带77等速(例如±1%),或比其速度快(0-10%范围)。
[第五实施形态]
又,作为热源,也可以如图6所示使用感应加热手段。感应加热手段89以非接触状态配置在定影带外面侧,加热设在定影带77层内的发热层。也可以将感应加热手段89配置在加热辊内面侧,加热上述加热辊78,间接加热定影带77。
通过在定影带外面侧以非接触状态使用感应加热手段89,在加热辊78内部没有必要设置热源。于是,在加热辊78内面侧设置例如图6所示的肋68,增加强度,能与更高面压对应。
又,图像形成装置(参照图1)设有如上所述构成的定影装置25,能构成具有如上所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形成夹持部的加压方向按以下顺序配列设置:
由热源加热且回转的加热回转体;
固定部件,与上述加热回转体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滑动接触;
定影带,架设在上述加热回转体及上述固定部件上,具有可挠性;以及
加压回转体,通过上述定影带与上述固定部件加压接触,形成夹持部;
上述夹持部的压力由通过上述定影带及上述固定部件的在上述加热回转体和上述加压回转体之间的加压力赋与;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不仅固定部件而且也利用加热回转体承受夹持部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回转体固定设置在该定影装置的框架上;
上述固定部件沿着用于形成上述夹持部的加压方向可移动地配置在该定影装置的框架上;
设有加压机构部,为了形成上述夹持部,将上述加压回转体朝着上述加热回转体侧推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回转体固定设置在该定影装置的框架上;
上述固定部件沿着用于形成上述夹持部的加压方向可移动地配置在该定影装置的框架上;
设有加压机构部,为了形成上述夹持部,将上述加热回转体朝着上述加压回转体侧推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驱动使得上述加压回转体回转,同时使得上述定影带随着上述加压回转体的回转从动回转;
设有回转机构部,驱动上述加热回转体回转。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驱动使得上述加压回转体回转,同时使得上述定影带随着上述加压回转体的回转从动回转;
设有回转机构部,使得上述加热回转体随着上述定影带的回转从动回转,当该加热回转体的回转速度比上述定影带的回转速度低时,驱动上述加热回转体回转。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回转体和上述固定部件通过设在上述固定部件的回转体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夹持部入口和/或出口,上述定影带和上述固定部件通过设在上述固定部件的回转体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源是配置在呈中空管形状的加热回转体的内部的红外线加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源是设在上述加热回转体的内部或外部的感应加热装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个记载的定影装置。
CN2011100516488A 2010-03-12 2011-03-04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3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5651A JP5640405B2 (ja) 2010-03-12 2010-03-12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055651/10 2010-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440A CN102193440A (zh) 2011-09-21
CN102193440B true CN102193440B (zh) 2013-12-18

Family

ID=44560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164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3440B (zh) 2010-03-12 2011-03-04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32553B2 (zh)
JP (1) JP5640405B2 (zh)
CN (1) CN1021934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5223B2 (ja) 2010-06-10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圧縮空気噴射による用紙分離を行う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527B2 (ja) 2010-07-16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447221B2 (en) 2011-04-04 2013-05-2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910207B2 (ja) * 2012-03-16 2016-04-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036032B2 (ja) * 2012-09-06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6147A (ja) * 2012-09-13 2014-03-2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1773B2 (ja) * 2012-10-29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33698B2 (ja) * 2013-11-18 2017-1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8755B2 (ja) * 2014-05-27 2017-08-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4063406B (zh) * 2020-07-29 2024-02-1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3020A (en) * 1995-11-13 1999-02-16 Minolta Co., Ltd. Fixing device with endless belt
JP2004198556A (ja) * 2002-12-16 2004-07-1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52354A (ja) * 2003-02-21 2004-09-0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CN101482727A (zh) * 2008-01-07 2009-07-1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0883A (ja) 1990-06-15 1992-02-19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の定着器
US5400123A (en) * 1992-07-31 1995-03-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rasing an image recorded in a sheet
JPH09160405A (ja) * 1995-12-13 1997-06-20 Minolta Co Ltd 定着装置
US6131009A (en) * 1998-10-27 2000-10-10 Ricoh Company, Ltd. Fusing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controlled rotation of fusing and pressure rollers
JP2001175116A (ja) * 1999-12-17 2001-06-29 Nitto Kogyo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2049267A (ja) * 2000-05-23 2002-02-1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634669B2 (ja) * 2000-10-16 2011-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070182B2 (en) * 2002-12-18 2006-07-04 Ricoh Company, Limited Sheet separating mechanism,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25177B2 (en) * 2004-07-21 2011-04-12 Ricoh Co, Lt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stably controlling a fixing tempera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652903B2 (ja) * 2005-06-27 2011-03-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4728059B2 (ja) * 2005-07-15 2011-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15850B2 (en) * 2005-09-30 2009-04-07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272032A (ja) * 2006-03-31 2007-10-18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JP4818826B2 (ja) 2006-06-19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19420B2 (ja) * 2006-08-04 2012-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3558A (ja) * 2007-02-20 2008-09-04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3759A (ja) * 2007-02-22 2008-09-0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定着装置
US7835680B2 (en) * 2008-01-07 2010-11-1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nduction heating coil unit and a magnetism adjusting member with a closed frame shape
JP5344531B2 (ja) * 2008-04-08 2013-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ユニットの着脱機構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387884B2 (ja) * 2008-10-14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0842B2 (ja) * 2008-10-14 2013-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01478B2 (ja) * 2009-02-09 2013-06-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48561B2 (ja) * 2009-05-15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006B2 (ja) * 2009-07-29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411B2 (ja) * 2009-07-29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43666A (ja) * 2009-08-21 2011-03-0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1905B2 (ja) * 2009-09-01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2455B2 (ja) * 2009-09-03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343B2 (ja) * 2009-09-03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886B2 (ja) * 2009-09-08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690B2 (ja) * 2009-09-10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1608B2 (ja) * 2009-09-10 2014-07-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9160B2 (ja) * 2009-09-10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3020A (en) * 1995-11-13 1999-02-16 Minolta Co., Ltd. Fixing device with endless belt
JP2004198556A (ja) * 2002-12-16 2004-07-1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52354A (ja) * 2003-02-21 2004-09-0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CN101482727A (zh) * 2008-01-07 2009-07-1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1380A (ja) 2011-09-29
US20110222934A1 (en) 2011-09-15
CN102193440A (zh) 2011-09-21
US8532553B2 (en) 2013-09-10
JP5640405B2 (ja) 201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3440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71520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851532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fixing device
US904683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533490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75386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05177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36497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183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
JP2014052456A (ja)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69893A (ja) 定着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922427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3028A (ja) 画像加熱装置
JP571653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9333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3294A (ja) 加熱装置
JP4576882B2 (ja) 電子写真システム用の定着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652025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36226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86784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13504B2 (ja) 剥離補助部材および剥離補助部材を備えた定着装置
JP7356077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1887A (ja) ウェブシートを用いた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7079049A (ja) 定着装置
JP200522761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