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9412B - 车辆用门框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框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9412B
CN102159412B CN200980136371XA CN200980136371A CN102159412B CN 102159412 B CN102159412 B CN 102159412B CN 200980136371X A CN200980136371X A CN 200980136371XA CN 200980136371 A CN200980136371 A CN 200980136371A CN 102159412 B CN102159412 B CN 102159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ange part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63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9412A (zh
Inventor
河野昌典
山崎洋明
西川健太郎
丰田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59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9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9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94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2Upper door structure window frame details, including sash guides and glass ru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车辆用门框构造,该构造无需另外使密封胶或海绵等防水部件便能够避免水浸入门框的双面接触部。车辆前方侧的双面粘结带(200A)以从第一凸缘部(120)跨越到第二凸缘部(130)的车辆的方式设置,以覆盖双面接触部(11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110T)。由此,能避免水从双面接触部(11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110T)浸入。换言之,双面粘结带(200A)兼作为固定装饰物件(150)的接合部件和避免水从双面接触部(11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110T)浸入的防水部件。因此,例如能够废弃密封胶或海绵等防水部件,结果能够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框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框构造。
背景技术
已知在车辆的门框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即外板面侧(外观设计面部侧)安装有树脂制的装饰用装饰物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8725号公报
这里,例如通过辊轧成形将门框成形的情况等,如图11或图12所示,形成构成闭合截面的闭合截面部106和双面接触部110(参照图11的粗线部分)。通常不对该双面接触部(接触面)110实施防锈涂装。因此,若从双面接触部11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110T(参照图11中被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浸入水则容易生锈。
因此,需要通过如图11所示对双面接触部11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110T涂布密封胶90、或者如图12所示贴附海绵等来进行防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不另外使用密封胶或海绵等防水部件而能够避免水浸入门框中的双面接触部。
第一方式具备:门框,该门框具有俯视呈大致T字状的T字状部的门框,该T字状部包括:双面接触部,在该双面接触部由两个纵壁部面接触而形成;第一凸缘部,其从上述双面接触部处的一个上述纵壁部的端部向车辆前方侧延伸;以及第二凸缘部,其从另一个上述纵壁部的端部向车辆后方侧延伸;装饰物件,设置在上述门框的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以及接合部件,在侧视的情况下,以跨越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的方式配设,从而覆盖上述双面接触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并将上述装饰物件与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接合。
因此,将装饰物件接合于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的接合部件,覆盖双面接触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因此能避免水浸入双面接触部。即、由于接合部件兼作为防水部件,因而能够废弃例如密封胶或海绵等防水部件。
第二方式为,在设有上述接合部件的范围中,在上述装饰物件的与上述第一凸缘部对置的部位和与上述第二凸缘部对置的部位的至少一个部位上,设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第一突起部。
因此,与第一突起部对应的部位的接合部件的面压增高,防水性能提高。
第三方式为,使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地配置,在上述装饰物件上,在与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地配置的上述第一凸缘部或上述第二凸缘部对置的部位,设有上述第一突起部。
因此,即使是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地配置的构造,也能通过第一突起部确保防水性能。
这里,即使在制造上产生最大偏差,通过形成为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的一方一定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地配置的构造,并且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的一方上设置第一突起部,而能够避免因制造上的偏差引起的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所导致防水性能降低。
第四方式为,在设有上述接合部件的范围中,在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二突起部。
因此,与第二突起部对应的部位的接合部件的面压增高,防水性能提高。
第五方式为,使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偏移地配置,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地配置的上述第一凸缘部或上述第二凸缘部上设有上述第二突起部。
因此,即使是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地配置的构造,也能通过第二突起部确保防水性能。
这里,即使在制造上产生最大偏差,通过形成为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的一方一定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地配置的构造,并且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的一方上设置第二突起部,而能够避免因制造上的偏差引起的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所导致防水性能降低。
第六方式为,将上述第一凸缘和上述第二凸缘部当中的、不与上述装饰物件的车辆前方侧端部或车辆后方侧端部邻接的一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地配置。
因此,不在与装饰物件的车辆前方侧端部或车辆后方侧端部邻接的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以及装饰物件上形成第一突起部或第二突起部,因而能够确保接合面积。由此,能够确保将装饰物件的车辆前方侧端部或车辆后方侧端部接合的接合力。
第七方式为,上述接合部件为在基体材料的两面上形成粘结层的双面粘结带。
因此,双面粘结带覆盖双面接触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因而能避免水浸入双面接触部。
根据第一方式的发明,无需另外使用密封胶或海绵等防水部件而能够避免水浸入门框上的双面接触部。
根据第二方式的发明,能够提高防水性能。
根据第三方式的发明,即使是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地配置的构造,也能确保防水性能。
根据第四方式的发明,能够提高防水性能。
根据第五方式的发明,即使是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地配置的构造,也能确保防水性能。
根据第六方式的发明,即使是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地配置的构造,也能够确保防水性能和接合装饰物件的车辆前方侧端部或车辆后方侧端部的接合力这两方面。
根据第七方式的发明,通过使用双面粘结带,能够容易地接合装饰物件和容易地避免水浸入双面接触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门框构造的车辆的侧门的门框的侧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水平剖视图。
图3A是表示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处于设计中心的状态的、俯视大致T字状部的要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3B是表示第二凸缘部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偏移后的状态的、俯视大致T字状部的要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3C是表示第二凸缘部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后的状态的俯视大致T字状部的要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框构造的水平剖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沿着图1的IV-IV线的图2的水平剖视图相当的图)。
图5A是表示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处于设计中心的状态的、俯视大致T字状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5B是表示第二凸缘部因制造上的偏差而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偏移后的状态的、俯视大致T字状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5C是表示第二凸缘部因制造上的偏差而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后的状态的、俯视大致T字状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6A是表示第二凸缘部因制造上的偏差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偏移的情况下的接合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要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6B是表示第二凸缘部因制造上的偏差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的情况下的接合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要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7是表示突起部的另一形状的一例的水平剖视图。
图8是表示突起部的其他形状的一例的水平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第二凸缘部形成有突起部的例子的水平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双面粘结带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11是利用密封胶对双面接触部位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进行防水的门框构造的水平剖视图。
图12是利用海绵对双面接触部位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进行防水的门框构造的水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中的门框构造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门框构造的车辆的侧门的门框的侧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水平剖视图。另外,图中的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向,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向,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方向。
如图1所示,在车辆10的侧部配设有前侧门30、后侧门20、在前侧门30和后侧门20之间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中间立柱(B柱)12。
在车辆10的前侧门30上,在门本体32的上部一体地结合有门框50。门框50构成支承侧门窗玻璃34的窗架,具备上边部配置于车顶14侧的车顶侧框架构成部52和配置于中间立柱12侧的立柱侧框架构成部100(参照图2)。此外,门框50的立柱侧框架构成部10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即外板面侧(外观设计面部侧),安装有树脂制的装饰用装饰物件150(同样参照图2)。
车顶侧框架构成部52和立柱侧框架构成部100通过对钢板等进行辊轧成形而形成。
如图2所示,门框50的立柱侧框架构成部100形成有双面接触部110,在该双面接触部110,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壁部102和纵壁部104重合地接合。此外,在双面接触部11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车室内侧)形成有水平截面大致矩形形状的闭合截面部106。
在门框50的立柱侧框架构成部100上,具有从车辆前方侧的纵壁部102的端部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纵壁状的第一凸缘部120。第一凸缘部120在装饰物件150的车辆前方侧端部150A附近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折返。
同样,在门框50的立柱侧框架构成部100上,具有从车辆前方侧的纵壁部104的端部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纵壁状的第二凸缘部130。第二凸缘部130在装饰物件150的车辆后方侧端部150B附近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折返。
因此,立柱侧框架构成部100具有由供纵壁部102和纵壁部104接合的双面接触部110、第一凸缘部120、第二凸缘部120构成的俯视大致T字状部112和闭合截面部106。
此外,在纵壁部104上,接合有供门框密封条(未图示)嵌入的槽108。
装饰物件150的车辆前方侧部分和车辆后方侧部分通过双面粘结带200A、200B而接合于构成立柱侧框架构成部100的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另外,双面粘结带200A、200B从装饰物件150的上端部到下端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
车辆后方侧的双面粘结带200B将第二凸缘部130的车辆后方侧部分和装饰物件150接合。
车辆前方侧的双面粘结带200A被设置成从第一凸缘部120跨越到第二凸缘部130的车辆前方侧端部,从而在俯视情况下将双面接触部11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110T(参照图2)覆盖。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双面粘结带200A、B贴附于装饰物件150的里面(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150Y之后,与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接合而将装饰物件150固定。另外,可以将双面粘结带200A、B贴附于构成门框50的立柱侧框架构成部100的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之后,将装饰物件150与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接合,从而固定装饰物件150。
此外,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双面粘结带200A、B构成为,在由丙烯薄膜材料形成的基体材料202的两面上,形成由丙烯类粘着剂形成的粘结层204。此外,双面粘结带200A、B的厚度为t。另外,可以是其他构成的双面粘结带。例如可以是以发泡丁基橡胶为基体材料的构成。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车辆前方侧的双面粘结带200A被设置成从第一凸缘部120跨越到第二凸缘部130的车辆,从而将双面接触部11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110T覆盖。
由此,能避免水从双面接触部11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110T浸入。换言之,双面粘结带200A兼备作为固定装饰物件150的接合部件和避免水从双面接触部11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110T浸入的防水部件。因此,例如能够废弃密封胶90(参照图11)或海绵92(参照图12)等防水部件,结果能够降低成本。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框构造进行说明。
这里,第一实施方式的门框50的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有时会因制造上的偏差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发生偏移。如果车辆宽度方向的偏移很小,则通过双面粘结带200A的厚度方向的压缩而被吸收,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两方均与双面粘结带200A接触而接合。
但是,在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偏移大的情况下,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中的任意一方会与双面粘结带200A之间产生间隙(参照后述的补充说明)
例如图3A所示,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同的位置(一个面)为设计中心,使因制造偏差引起的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从设计中心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偏移为±A(使偏移宽度为2A)。
如图3B所示,在第二凸缘部130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偏移了的情况下(产生阶梯差的情况下),第一凸缘部120与双面粘结带200A之间产生间隙。因此,产生箭头M1所示的进水路径,导致水可能会浸入双面接触部110。
此外,如图3C所示,在第二凸缘部130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了的情况下(产生阶梯差的情况下),第二凸缘部130与双面粘结带200A之间产生间隙。因此,产生箭头M2所示的进水路径,导致水可能会浸入双面接触部110。
由此,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框构造,考虑到制造偏差引起的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与设计中心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偏移,即使因制造上的偏差导致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从设计中心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也能确保由双面粘结带200A带来的防水性能。
以下,结合图4~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框构造的水平剖视图(与沿着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的A-A线的图2的水平剖视图相当的图)。
图5是表示T字状部212的水平剖视图并且对因制造上的偏差而产生车辆宽度方向的偏移的情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而且,图5A是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处于设计中心的情况的图,图5B是第二凸缘部因制造上的偏差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偏移后的图,图5C是第二凸缘部因制造上的偏差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后的图。
图6A是表示第二凸缘部因制造上的偏差而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偏移后的接合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要部的水平剖视图。图6B是表示第二凸缘部因制造上的偏差而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后的接合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要部的水平剖视图。
如图4所示,门框60的立柱侧框架构成部200形成有双面接触部110,在该双面接触部110,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壁部102和纵壁部104重合地接合。此外,形成有从车辆前方侧的纵壁部102的端部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纵壁状的第一凸缘部220,并且形成有从车辆前方侧的纵壁部104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纵壁状的第二凸缘部230。由此,立柱侧框架构成部100具有由双面接触部110、第一凸缘部220、第二凸缘部230构成的俯视大致T字状部212和闭合截面部106。
此外,第二凸缘部230相对于第一凸缘部220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地配置(参照图5A)。
装饰物件250的车辆前方侧部分和车辆后方侧部分通过双面粘结带200A、200B而接合于构成立柱侧框架构成部200的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
车辆前方侧的双面粘结带200A被设置成从第一凸缘部220的车辆前侧端部跨越到第二凸缘部230的车辆前方侧端部,从而在俯视情况下将双面接触部11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110T覆盖。
此外,在装饰物件250的里面(车辆宽度方向内侧)250Y的设有双面粘结带200A的范围中,在与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地配置的第二凸缘部230对置的部位,形成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凸出的截面半圆形状的突起部252。此外,突起部252在与贴附有双面粘结带200A的范围相同或大于该范围的范围内,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
这里,如上所述,如图5A所示,第二凸缘部230相对于第一凸缘部220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以偏移状态为设计中心(实际尺寸))。此外,该偏移宽度A是因制造上的偏差导致的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离设计中心的偏移宽度的最大值(A为最大偏移宽度)。
若如上述那样设定,则如图5B所示,在第二凸缘部230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偏移最大宽度A的情况下,成为与第一凸缘部220相同的位置(一个面)。相反,如图5C所示,在第二凸缘部230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偏移最大宽度A的情况下,第二凸缘部230成为相对于第一凸缘部220偏移了宽度A×2(宽度2A)的状态。
由此,即使制造上产生偏差,第二凸缘部230也不会比第一凸缘部220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换言之,第二凸缘部230一定比第一凸缘部220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第二凸缘部230比第一凸缘部220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但通过突起部252使第二凸缘部230与双面粘结带200A接触而被密封。此外,与突起部252对应的部位的双面粘结带200A的面压增高,防水性能提高。
此外,如图5B、图6A和图5C、图6B所示,即使产生制造上的偏差,第二凸缘部230也不会比第一凸缘部220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因此,不会在第一凸缘部220和双面粘结带200A之间产生间隙(参照图3C)。即、能够避免因制造上的偏差导致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在车辆宽度方向偏移所引起的防水性能降低(确保防水性能)。
这里,如上所述,为了通过突起部252切实地使第二凸缘部230与双面粘结带200A接触而进行密封(为了确保防水性能),需要使双面粘结带的厚度t(参照图10)为最大偏移宽度A×2(2A)以上,使突起部252的高度为A×2(2A)(需要使双面粘结带的厚度比突起部252的厚)。
但是,若将双面粘结带200A贴附于装饰物件250的里面250Y,则突起部252上双面粘结带200A的外侧面被拉伸,因此突起部252上双面粘结带200A厚度稍微变薄。即、突起部252上的双面粘结带200A的厚度成为t-α。因此,通过以厚度减薄α的量、使突起部252的高度增高为宽度A×2(2A)+α,使第二凸缘部230(突起部252)和双面粘结带200A切实地接触。
另外,也可以使第一凸缘部220相对于第二凸缘部230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这种情况下,在装饰物件250的里面250Y上的与第一凸缘部220对置的部位,形成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凸出的突起部。
但是,通过形成突起部252,面压增高,但与双面粘结带200A的接触面积变窄(参照图4)。一般情况下,在防水性能方面,面压越高越好(参照后述的补充说明),在粘结性能方面,由于粘结力在物理上由“每单位面积的粘结力×粘结面积”决定因而接触面积(粘结面积)越大越好。而且,优选装饰物件250将两端部(或其附近)牢固地固定。
由此,若考虑到装饰物件250的固定,则优选提高装饰物件250的车辆前方侧端部250A附近(参照图1)的粘结性能。因此,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优选在设有双面粘结带200A的范围中,使不与装饰物件250的车辆前方侧端部250A邻接的第二凸缘部230相对于第一凸缘部220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并在与第二凸缘部230对置的部位形成突起部252。换言之,考虑到装饰物件250的固定,优选不在与第一凸缘部220对置的部位形成突起部而扩大接触面积(粘结面积)。
另外,在装饰物件250的车辆后方侧端部250B附近利用双面粘结带200B确保接触面积(粘结面积)而进行接合。
【补充说明】
如上所述,在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偏差)小的情况下,双面粘结带200A沿厚度方向压缩,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两方均与双面粘结带200A接触。换言之,能够通过双面粘结带200A的沿厚度方向的压缩将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偏差)吸收。
但是,在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偏差)大的情况下,必须利用较强的力对双面粘结带200A的大面积进行压缩,因此,难以使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两方均与双面粘结带200A接触。换言之,难以通过双面粘结带200A的厚度方向的压缩来吸收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偏差)。因此,在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偏差)大的情况下,如图3B、图3C所示,存在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的某一方不与双面粘结带200A接触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构成为:使第二凸缘部230相对于第一凸缘部220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并且在与第二凸缘部230对置的部位形成突起部252,从而使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两方切实地与双面粘结带200A接触。
这里,如图4或图6所示,需要将与突起部252对应的部位的双面粘结带200A压溃。尤其是,如图6A所示在第二凸缘部230因制造上的偏差从设计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偏移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较大得压溃(压缩幅度大)。但是,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大面积地进行压溃而仅将与突起部252对应的非常窄的面积进行压溃即可。由此,能够以轻微的力提高面压,因此能够容易地压溃(压缩)双面粘结带200A。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增大与突起部252对应的部位的面压,即使轻微的力也能压溃(压缩)双面粘结带200A,而成为第一凸缘部220和第二凸缘部230两方与双面粘结带200A接触的状态(成为粘结的状态),因而能确保防水性能。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部252不局限于是截面大致半圆形形状(参照图4)。突起部252可以是任何形状。例如可以如图7所示是截面大致三角形形状的突起部251,可以如图8所示是截面大致矩形形状的突起部253。
此外,例如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突起部252形成于装饰物件250,但是不局限于此(参照图4)。可以如图9所示在第二凸缘部330上形成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凹陷而向车辆方向外侧凸出的突起部332。
此外,例如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接合部件使用了双面粘结带200A、B,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弹性粘结剂接合(固定)装饰物件。在使用弹性粘结剂的情况下,可以在装饰物件的里面、或者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涂布预定厚度之后,接合装饰物件。
另外,即便在因制造上的偏差导致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产生少许偏差的情况下,弹性粘着剂在厚度方向被压缩,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两方均与装饰物件150接合。但是,在第一凸缘部120和第二凸缘部1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产生较大偏差的情况下,如第二实施方式所述,使第二凸缘部相对于第一凸缘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配置,并且在与第二凸缘部对置的部位(或者第二凸缘部)形成突起部,这样的构成同样具有确保防水性能的效果。
此外,突起部可以在多个部位(在车辆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设置。此外,可以在装饰物件的里面和第二凸缘部(和第一凸缘部)两方上设置突起部。
这里,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对车辆10的前侧门30的门框50的立柱侧框架构成部100进行了说明,但后侧门20的门框的立柱侧框架构成部与装饰物件550(参照图1)的接合(固定)也同样能够应用本发明。
另外,如果是后侧门20,则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对称(图2之后的各图中的箭头FR成为反方向)。由此,考虑到装饰物件550的固定,优选提高装饰物件550的车辆后方侧端部550B侧(参照图1)的粘结性能。因此,考虑到装饰物件550的固定而优选:在设有双面粘结带200A(接合部件)的范围中,将不与装饰物件550的车辆前方侧端部550A邻接的第一凸缘部相对于第二凸缘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且形成有突起部,即不在与第二凸缘部对置的部位(或第二凸缘部)形成突起部而扩大了接触面积(粘结面积)。
符号50:门框
符号102:纵壁部
符号104:纵壁部
符号110:双面接触部
符号112:俯视大致T字状部
符号120:第一凸缘部
符号130:第二凸缘部
符号150:装饰物件
符号200A:双面粘结带(接合部件)
符号202:基体材料
符号204:粘结层
符号220:第一凸缘部
符号230:第二凸缘部
符号251:突起部(第一突起部)
符号252:突起部(第一突起部)
符号253:突起部(第一突起部)
符号330:第二凸缘部
符号332:突起部(第二突起部)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门框构造,其中,具备,
门框,该门框具有俯视呈大致T字状的T字状部,该T字状部包括:双面接触部,该双面接触部由两个纵壁部面接触而形成;第一凸缘部,其从上述双面接触部的一个上述纵壁部的端部向车辆前方侧延伸;以及第二凸缘部,其从另一个上述纵壁部的端部向车辆后方侧延伸;
装饰物件,设置在上述门框的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以及
接合部件,在侧视的情况下,以跨越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的方式配设,从而覆盖上述双面接触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并将上述装饰物件与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接合,
上述第一凸缘部在上述装饰物件的车辆前方侧端部附近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折返,
上述第二凸缘部在上述装饰物件的车辆后方侧端部附近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折返,
在设有上述接合部件的范围中,在上述装饰物件的与上述第一凸缘部对置的部位和与上述第二凸缘部对置的部位的至少一个部位上,设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第一突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框构造,其中,
使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地配置,
在上述装饰物件上,在与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地配置的上述第一凸缘部或上述第二凸缘部对置的部位,设有上述第一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框构造,其中,
在设有上述接合部件的范围中,在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二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框构造,其中,
使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地配置,
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地配置的上述第一凸缘部或上述第二凸缘部上设有上述第二突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车辆用门框构造,其中,
在设有上述接合部件的范围中,将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当中的、不与上述装饰物件的车辆前方侧端部或车辆后方侧端部邻接的一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框构造,其中,上述接合部件为在基体材料的两面上形成粘结层的双面粘结带。
CN200980136371XA 2008-11-04 2009-10-23 车辆用门框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94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3202 2008-11-04
JP2008283202A JP5270305B2 (ja) 2008-11-04 2008-11-04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PCT/JP2009/068262 WO2010053016A1 (ja) 2008-11-04 2009-10-23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9412A CN102159412A (zh) 2011-08-17
CN102159412B true CN102159412B (zh) 2013-08-14

Family

ID=42152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637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9412B (zh) 2008-11-04 2009-10-23 车辆用门框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24953B2 (zh)
EP (1) EP2343205B1 (zh)
JP (1) JP5270305B2 (zh)
CN (1) CN102159412B (zh)
WO (1) WO20100530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9424B2 (ja) * 2009-10-14 2014-04-16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製造方法
JP2013116679A (ja) * 2011-12-02 2013-06-13 Aisin Seiki Co Ltd ドアフレームガーニッシュ取付構造
JP6081717B2 (ja) * 2012-05-10 2017-02-15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US9365096B2 (en) 2014-10-08 2016-06-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tor vehicle with drip resistant textured surface feature around body side opening above door
JP6579705B2 (ja) * 2015-09-29 2019-09-25 クミ化成株式会社 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83940B2 (ja) 2015-10-09 2021-06-09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物品、物品の製造方法、物品の取り付け方法
WO2018073911A1 (ja) * 2016-10-19 2018-04-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ウガラス支持構造
JP2018176495A (ja) 2017-04-07 2018-11-1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シート状積層体、及びシート状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8193048A (ja) * 2017-05-22 2018-12-06 片山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装飾部材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US10583715B2 (en) * 2018-04-26 2020-03-1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door cove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9021A (zh) * 2003-12-10 2006-04-12 片山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窗框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80812A (ja) 1985-02-01 1986-08-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発電所の給水ポンプ制御システム
JPH046333Y2 (zh) * 1985-05-01 1992-02-21
JPH0516738A (ja) * 1991-02-12 1993-01-26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動車用サイドモール
US6986528B2 (en) * 2000-05-01 2006-01-17 Toyoda Gosei Co., Ltd. Occupant arresting device
US6416113B1 (en) 2000-09-07 2002-07-09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Applique for vehicle B-pillar
JP3749103B2 (ja) * 2000-09-27 2006-02-2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シール構造
JP2004123007A (ja) * 2002-10-04 2004-04-22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動車のドアシール構造
JP4438279B2 (ja) 2002-10-28 2010-03-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4329000B2 (ja) * 2002-11-27 2009-09-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オープニングトリム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05145157A (ja) 2003-11-12 2005-06-09 Shiroki Corp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JP2006088725A (ja) * 2004-09-21 2006-04-06 Katayama Kogyo Co Ltd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4398348B2 (ja) * 2004-11-22 2010-01-1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4645367B2 (ja) 2005-08-29 2011-03-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
JP4809119B2 (ja) * 2006-05-12 2011-11-09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JP2007302186A (ja) * 2006-05-15 2007-11-22 Katayama Kogyo Co Ltd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WO2008123409A1 (ja) 2007-03-30 2008-10-16 Shiroki Corporation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JP4430687B2 (ja) * 2007-03-30 2010-03-10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JP5003384B2 (ja) * 2007-09-27 2012-08-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9021A (zh) * 2003-12-10 2006-04-12 片山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窗框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42695A 2004.05.20
JP特开2006-088725A 2006.04.0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11157A (ja) 2010-05-20
US8424953B2 (en) 2013-04-23
EP2343205A1 (en) 2011-07-13
EP2343205B1 (en) 2017-11-22
JP5270305B2 (ja) 2013-08-21
US20110198882A1 (en) 2011-08-18
WO2010053016A1 (ja) 2010-05-14
CN102159412A (zh) 2011-08-17
EP2343205A4 (en) 2012-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9412B (zh) 车辆用门框构造
JP2007326375A (ja) ガラスラン
CA2723876A1 (en) Sealing membrane for sealing gaps between frames of a window and rough openings
US20060290168A1 (en) Seal structure
JP2006118347A (ja) 窓又はドア
CN201115090Y (zh) 户外型机柜的柜门
JP2006001406A (ja)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4930788B2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5739032B1 (ja) 車両用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CN205895009U (zh) 一种窗台防水结构
JP2010030445A (ja) オープニングトリム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06150993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007211524A (ja) 複層ガラス用のグレージングチャンネルおよびグレージングチャンネル付き複層ガラス
JP5374437B2 (ja) 連段窓
JP4739052B2 (ja) バックドアシール構造
JP2007269137A (ja)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とその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JP4884903B2 (ja)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2009078572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5652709B2 (ja) グレージングチャンネル付き複層ガラスの組立方法
JP5770459B2 (ja) グラスラン
JP2001354081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16175532A (ja) サッシュモールディング
CN202264623U (zh) 车门门边侧的挡水条
JP2009083570A (ja) 建設機械のサブシール部材を備えた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構造
JP5344985B2 (ja) 化粧目地一体型乾式目地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