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63C - 烹调锅的热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调锅的热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363C CN1021363C CN91100924.8A CN91100924A CN1021363C CN 1021363 C CN1021363 C CN 1021363C CN 91100924 A CN91100924 A CN 91100924A CN 1021363 C CN1021363 C CN 102136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food
- cooking
- heating
- boi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1951—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control of the working time of a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devic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56—Preventing boiling over, e.g. of milk
- A47J27/62—Preventing boiling over, e.g. of milk by device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the heat supply by switching off heaters or for automatically lifting the cooking-vess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3/12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n ra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 Cookers (AREA)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安全烹调任何种类饭菜的热力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当由温度检测部件(25)对烹调锅(31)的温度进行测量时,水分检测部件(26)确定欲烹调食物是属于煮、炒还是煎。煮食物时,防烧焦部件(27)工作,以防止食物烧焦。炒或煎食物时,防过热部件(28)防止食物过热。为此,用部件(25)来检测烹调锅的温度上升情况,然后通过加热控制部件(24)来控制加热部件(10)。本发明只须操纵火力调节钮(4)和点火/熄火按钮即可实现安全方便地使用炉灶。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对烹调锅的加热量进行控制以实现安全烹调的一种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可自动检测锅中欲烹调的食物的烹制方式,例如煮或煎,从而防止煮时烧焦食物或煎时油着火。
以下参照图10至12来讨论上述类型的常用烹调装置。
图10是传统煤气炉的前透视图,而图11是该煤气炉的操作盘1的放大了的前视图。
如图10所述,这种常用的煤气炉是由操纵盘1、炉头2、支锅架3、调节煤气量的调节钮4、点火/熄火按钮6等构成。烹调时,使用者从操纵盘1(图11)上所示的烹调项目中选择一个需要的项目所对应的键,同时按下点火按钮6。但是,当所需要的项目与操纵盘1上所示的烹调方式不相符时就很不方便。还有,虽然防止过热的装置(用于在250℃时使炉子自动熄灭以避免油着火)能自动起动,可是防止烧焦的器件不会自动工作,因此老人或没有经验的人很难使用这种煤气炉。因而这种类型的煤气炉实际上没有获得推广。
这种传统煤气炉设有高精度的检测器件。该检测器件通过水滚键7(用于当水沸腾时自动熄火)和沸腾或发声键8(用于启动自动熄火定时器,该定时器事先设定在食物沸腾后开始工作,同时自动将煤气火力切换到较弱位置等)来完成含水食物所期望的烹调项目。7、8这类键装在图11所示的操纵盘1上。图12所画的曲线表示出如何以传统的方式来检测食物沸腾过程的一个实例。也就是,由该曲线可知道从放在烹
调锅底的一个测量温度的传感器检测到78℃开始的每单位时间(dt)的温升(da),并且从该温升(da的大小)的倾斜度可设定食物是否含有大量或少量的水份。于是,按照温升的倾斜度可设定预期的沸点(ka)。根据传感器检测到预期的沸点(ka)后所经过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升(da1,da2,……)和对每份水分量与每个温升(da1,da2,……)所设的预定的对照值,最后测定出一个沸点(fp)。由于食物的沸腾过程是按上述一个相当复杂的程序而测出的,于是需用一台微型计算机去覆盖大片范围。因此,若有几个炉子用一台微型设计算机来控制时,就很难利用该微型计算机元件的功能对所有的炉子采用这种传统检测方法。另外,还有这样的缺点,即为了改善煮沸过程的精确度,在传感器检测到78℃之后而在检测到食物沸腾之前,不能搅动或加水。
在一般的煤气炉中,设定当传感器5检测到温升高于沸点13度时的温度为烧焦温度(fg),从而使煤气炉在烧焦温度时自动关闭。但是,该温升值随着食物种类及锅的导热性而异,或者随食物是否含有大量水或不含水而异。因此,若以相同的温升(13度)来认定所有种类食物的烧焦温度(fg),则含水较少的食物显然容易烧焦。相反,若将认定的烧焦温升设定在远小于13度,则防烧焦器件就会过早开始工作。因此,不可能将温升设定在不大于13度。
通常的防过热器件设计成当传感器检测到250℃左右温度时开始工作。因此,在没有通过操纵盘1输入指示的情况下烹调炉就会在250℃时自动地进行意外熄火。
在一连串的烹调过程中,例如烹调咖哩食品、蔬菜等过程中,首先要油炒,然后要加水或类似调料,再将其煮熟。在这种情况下,当油炒蔬菜时,其温度上升;反之,蔬菜也可能在温度低于加水或调料等之后的温度时就烧焦了。因此,尽管有必要在这类如咖哩食谱的一连串烹调过程中接入能自动切换的防过热机构和防烧焦机构,但是通常的煤气炉
不能完成这类工作,而只能在向被油炒过的蔬菜中加水后通过操纵盘1来作必要的输入指示。
如上所讨论的,通常的煤气炉是不容易操作的。炉子的一个炉头就要占用微型计算机的很宽工作区域,因此若有多个炉头就不能只用一台微型计算机来操作了。
本发明就是要克服上述的缺点,其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具有以下的功能的烹调装置:
(1)能检测欲烹调的食物的类型,使欲煮的食物能防止烧焦,而欲油炒或油煎的食物可防止过热;
(2)当欲煮的食物达到烧焦温度时能发出警告或能控制其加热量,以防止欲煮的食物烧焦;
(3)如果欲煮的食物在其达到烧焦温度后的预定时间内因“搅拌”或“加进其他食物”后而使温度降到烧焦温度以下时,则继续加热;而如果欲煮的食物尽管在预定时间内“搅拌”或“加进其他食物”但温度没有降到烧焦温度以下,则停止加热;
(4)当欲油炒或油煎的食物接近过热温度时,能控制加热量限制温升;而如果欲油炒或油煎的食物的温度仍超过过热温度时,则停止加热。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描述中,可进一步看出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以及其特点。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烹调装置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加热部件和电子电路的方框图;
图3是表明各种检测部件的基本构成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水分检测部件的工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防烧焦部件的工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加热控制部件的工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锅的剖示图,图中示出锅底待测量温度的部位;
图8(A)为表示锅的种类与锅底温度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
图8(B)为表示欲烹调的食物种类与锅底温度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
图9为表示各种烹调项目和油的加热状态下的温度分布的图表;
图10是一个带有防过热装置的传统型炉子的透视图;
图11是说明用于选择烹调项目的传统型操纵盘的视图;
图12为一曲线图,图中示出如何以常规方式来检测欲烹调食物的煮沸过程。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须指出的是,与传统炉子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将省略对其的说明。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从其前面观察的一个煤气烹调装置的透视图;而图2是一方框图,概略地示出煤气的控制管线的构成及包含一微型计算机的电子电路。图3-6示出各检测部件的组成,其中最核心的是并入其内的微型电子计算机。
参看图1。本发明的煤气烹调装置中须手工操作的仅是点火/熄灭按钮6和调节煤气火力的调节钮4。
该煤气烹调装置由多个炉子组成,每个炉子实际上包括一个加热部件10和一个电子电路块11(如图2方框图所示)。
加热部件10至少由以下各部分组成:煤气管12,点火/熄火按钮6,煤气调节杆4,随着点火按钮6的操作而机械式地通断煤气的主阀13,用电子电路控制煤气通断的安全阀14,安全阀14的导线14a,通过调节杆4而可手动调节煤气火力大小的调节机构15,通过电子控制以设定煤气最小流量的电磁阀16,电磁阀16的导线16a,当电磁阀16闭合时用以设定煤气最小流量的旁通喷口17,设定煤气最大流量的主喷口18,与点
火按钮6互锁的开关19,该开关的导线19a,炉头2,感测锅底温度的传感器5,点火电极20和点火电极20的导线20a。
电子电路块11与电源电路23相连,再经开关22与AC100V电源线21连接,使每个电子电路块都能由电源电路23供电。电子电路块的数目必须与炉子的数目一样多,并且实际上应当包括以下部分:加热控制部件24,温度检测部件25,水分检测部件26,防烧焦部件27,防过热部件28,点火部件30,警告蜂呜器29,以及警示灯9。
按照上述煤气烹调装置的结构,当电子电路与电源相连而将电源开关22合上,并按下点火按钮6再使开关19放到ON位置时,随着接通电源,受加热控制部件24控制的安全阀14和电磁阀16便被打开。煤气从煤气管12、主阀13、安全阀14、火力调节机构15,再经过电磁阀16和旁通喷口17到主喷口18再送到炉头2。自开关19接通后的一段有限时间内点火部件30启动,从而输出高压使点火电极打火,于是引燃炉头2处的煤气。
通常,在点火开始阶段,欲烹调的食物的温度接近室温,因此传感器5所指示的温度也近似室温。这时安全阀14和电磁阀16处于打开状态。发出的热量可以由使用者通过调节调节杆4来操纵火力调节机构15而控制在所需的数值上。另外,当火力调节机构15控制在最小位置时,发出的热量就被设定在事先调好的大致等于由旁通喷口17流出的煤气最小流量值上,这时电磁阀16处于OFF状态。因此,电磁阀16可通过手动控制调节杆4而置于最小位置。炉子熄火可通过点火/熄火按钮6或通过中止安全阀14的供电而完成。
炉子继续燃烧时,烹调食物的温度就上升,具有热敏电阻作为温度检测元件的温度传感器5的阻值就会变化。电阻的这种变化经导线5a输入到电子电路块11中。在电子电路块11中,随传感器5的温度变化而改变的输入电阻值被加上或减去一个预定系数,从而通过温度检测部件25
转换成温度值。
图3为一方框图,示出煤气烹调装置的各种检测部件的基本组成。温度检测部件25检测盛有烹调食物的锅受加热部件10的加热状态,而加热部件10又受加热控制部件24所控制。水分检测部件26检测受烹调的食物是要煮的对象还是要油炒或油煎的对象。如果食物是要煮制的,则防烧焦部件27投入工作以监视食物,当食物达到烧焦温度时,就向加热控制部件24和警告部件29发出一个控制信号。另一方向,在食物为油炒或油煎的情况下,则防过热部件29开始监视食物是否过热。当食物到达过热温度时,防过热部件28就向加热控制部件24和警告部件29送出一个控制信号。
图4阐述了水分检测部件26的工作过程。在每一预设定时间,由温度检测部件25检测出的温度(以下称之为检测温度)输入到水分检测部件26中,从而求得检测温度与某一预定时间前(例如前40秒)的温度之间的差值。于是,也可计算出前面提到过的温升倾斜度的平均绝对值(P1)(以下称为温度倾斜度的平均值)。检测食物是否低于预定的温度(例如80℃)(P2),如果温度等于或小于80℃,则清除欲烹调食物的判定(P3)程序转回P1。如果该温度高于预定温度,则检查检测温度是否不小于检测煮制温度区的下限(例如97℃)(P4)。若检测温度低于下限(例如低于97℃),则程序跳到P12。反之,若检测温度不低于下限,则检查烹调食物是否已被判定为煮制的(P5)。当已判定烹调食物为煮制时,程序进到P12。当烹调食物还没有被判定为煮制时,程序进入P6。在P6中,当食物被判定后,查看一时标(例如40秒)是否已结束。随后,如果时标未结束,程序进入P12;而如果时标已结束,则程序进入P7。在检查检测温度是否不高于检测煮制食物温度范围的上限(例如130℃)时,若检测温度高于上限,则程序进入P19;反之,若检测温度不高于上限,则程序进到P8。在P8中检查上述温度倾斜度是否在一定范围之内
(例如±2度)。当满足该条件时,烹调食物被判定为煮制的(P10),同时发出一个煮制信号(P11)。如果情况是温度倾斜度落在-5度到-2度范围,且温度倾斜度的平均值小于15度,则程序由P9移到P10。如果不满足该条件,则程序由P9转到P15。
当温度倾斜度不大于2度且其平均值不小于15度的条件不成立时,程序由P15移到P12。反之,如果满足该条件,则程序由P15移到P16,这时烹调食物被确定为是油炒的。随后发出一个油炒信号(P17)和设定一个时标(P18)。接着,程序进到P12。
同时,如果检测温度高于检测煮制食物温度范围的上限(P7),则程序进到P19,这时欲烹调的食物被判定为油煎的。随即发出一个油煎信号(P20)和设定一个时标(P18),于是程序进入P12。
在P12中检查烹调食物是否已被判定为煮制的。如果烹调食物已被判定为煮制的,则决定开始执行对食物的防烧焦程序(图5)。如果不是,则在P13中检查欲烹调食物是否已被判定为油煎的。如果烹调食物已被判定为油煎的,则决定执行防过热程序(图6)。反之,如果欲烹调的食物不是要油煎的食物,则在P14中判断欲烹调的食物是否已被判定为油炒的。当欲烹调的食物已被判定是油炒时,程序进到P14,类似于食物为油煎时的情况,开始执行防过热的判定。如果烹调食物不是油炒,则程序返回到P1。
图5示出防烧焦部件27的工作过程。前面曾提到过,当水分检测部件26检测到烹调食物是煮制时检测到的测量温度被设定为沸腾温度(P21)。将此沸腾温度与一预定的温度(例如108℃)相比较以便检测食物的传热性能(P22)。当满足该条件时(即沸腾温度低于108℃),就将一个预定的高系数(例如13度)加到沸腾温度上(P23)。如果不满足该条件(即沸腾温度高于108℃),就将一个预定的低系数(例如5度)加到沸腾温度上(P24)。所得到的数值被设定为防烧焦温度(P25),然
后检查所述检测温度是否高于防烧焦温度(P26)。一个防烧焦的控制信号在随后的阶段输出到检测部件中,而只有当检测温度高于防烧焦温度时才输出到警告蜂呜器29和加热控制部件24中(P27)。在一个设在防过热部件28中的计时部件P28里,记录防烧焦控制信号发生以后经过的时间(P28a),然后由此检查一个预定的时间(例如20秒)是否已经超过(P28b)。接着,检查在该预定的时间内因加热控制部件24的作用是否使产生的加热量减少,或者检查在“搅拌”食物或“加入另外的烹调食物”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检测温度是否变为不高于防烧焦温度(P28c)。当该条件成立时(即检测温度变成低于防烧焦温度),则计时部件断开(P28d),加热控制部件返回工作,从而程序回到P26。当在上述预定时间内检测温度不低于防烧焦温度时,加热控制部件24为停止加热而工作(P28e)。
以下参照图6对加热控制部件24的工作进行描述。检查检测温度是否高于过热限制温度(P29)。如果检测温度高于该限制温度,则发出一个过热限制信号(P30),同时给警告蜂呜器29和加热控制部件24发出一个减少加热量的指令(P31)。在检测温度超过过热限制温度以后,检查检测温度是否低于防过热温度(P32)。然后,当符合该条件时,检查检测温度是否低于从过热限制温度减去一预定的温度(例如2℃)所得到的温度。如果检测温度低于上述得到的温度,则停止发出过热限制信号(P34),并且向加热控制部件24发出一个恢复加热量的指令(P35),程序再转回P30。相反,如果检测温度高于防过热温度(P32),就发出一个检测温度不低于防过热温度的信号指示(P36),并且发出一个停止加热的指令输出到警告蜂呜器29和加热控制部件24。
在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煤气烹调装置的基本结构中,无须在操纵盘1上由烹调项目中去选取一个项目。因此,本发明的煤气烹调装置能象一个没有安全功能的普通炉子那样以与其相同的方法很容易地使用,
确保有对其准备好了的调整程序,即使对老人和无经验的人也很容易操作。
如图7所示,当盛有欲烹调食物的锅31底部的加热点32被炉头2的火焰加热时,从该加热点32向锅31散出的热也传递给锅中欲烹调的食物。由于对流传热,烹调食物也就被均匀加热。
温度传感器5检测锅底中心处的温度,该温度是沸腾温度与防烧焦温度的混合温度。如果欲烹调的食物为高浓度食物,则对流进行得很慢,结果对流热传到锅底中心要很长时间。另外,将热量传递到锅31底部中心的热传导性能取决于锅的材料和厚度(尽管对于一个有良好导热性的薄铝锅来说,其底部中心的测量点34与水之间的温差小到约2度,但如果铝锅很厚,由于铝的热传导比水的热交换更快,使锅被均匀加热,因而测量点34的温度会升得更高。由图8(A)可见,尽管水在100℃沸腾,但锅31的底部(即盛有水的锅31的测量点34)的温度变化却在102至125℃范围内,随锅的材料和厚度不等。图8(B)示出在一个相同材料和同样厚度的锅内煮水(a)和煮(例如)咖哩食品等烹调食物时测量点34处的温度曲线。其温差大约有5度。
为了给出沸腾检测温度范围,图8(A)中设定了一个温限,以判定食物的沸腾,使之清楚地与温度曲线F所指示的油区别开来。当锅底的温升转向曲线变化不大的地方,即水沸腾后温度倾斜度下降时,就判定为食物是煮沸了。对一个瓦罐的测量点34的温度来说,其上限温度设定在接近130℃。上限温度设定在不低于130℃是不宜的,因为这时温度非常接近于油煎鸡蛋或欲油炒的食物的烹调温度,从而造成错误的检测。
考虑到食物各种成分的差别,该范围的下限宜设定在稍低于水的沸点温度(约97℃)。
如果按照锅的材料和厚度或欲烹调食物的种类将防烧焦部件26的防
烧焦温度设定为常数(参看图5),则即使是同一种食物也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取决于所用的锅)被烧焦。此外,在食物完全煮干以前,防烧焦机构就有可能受到了错误的影响。如此,将防烧焦温度设定在相应于每种食物煮沸时锅底处的温度,就可以保持将会烧焦的食物尽可能不变。另外,由于本发明的煤气烹调装置设有计时部件P28,煤气不会在检测温度达到防烧焦部件27所设定的防烧焦温度时立即自动熄火。即,允许使用者搅拌食物或加入其他的食料等等。因此,本发明的煤气烹调装置使用很方便。
图6所示的防过热部件28有两级温度设定,分别用于防过热(P32)和限制过热(P29),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在使用带有防过热功能的传统炉灶内所碰到的不方便问题。参照图9可更具体地表明各种项目中的温度范围,很清楚,当使用者无意识地按照使用一般炉灶的项目来调节煤气火力时,用煎锅来烘烤豆类或小鱼干或者在制作meuniere、烤牛排等食物时的烹调温度被设定在高于该项目所需要的温度上,超过了防过热温度。结果,上述项目不能用常规的防过热机构来满意地完成,因为这种机构被设计成在烹调期间以自动方式起作用。
反之,本发明的防过热部件28具有一个过热限制温度(P29),设定在能烹调上述项目的菜谱而又不高于防过热温度(250℃)的温度上。在到达过热限制温度时,发出警告(P30)并控制加热量(P31),使煎锅的温度不会达到防过热温度。换句话说,即使在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过热限制温度(P29)使加热量受到限制时,由于加热受限制时的对流造成过调(overshoot),该煎锅的温度也不立即降低。因此,考虑到上述过调作用,有必要测定过热限制温度及加热量,使煎锅的温度达不到防过热温度。另一方面,如果煎锅温度落在不高于过热限制温度范围,则往往不可能按食谱保持最佳的烹调温度。因此作了这样的设计,即在煎锅的温度降到过热限制温度以下一个预定的度数时发出警告,以便恢复供热
量。在装置的加热控制部件24不带有用于调节加热量的自动调节部件情况下,发出一个警告信号是有用的,这时可以用手动来调节火力大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烹调装置具有以下效果:
(1)在本发明烹调装置中协同工作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能在只操纵点火按钮时自动检测欲烹调的食物是否含有水分,而无须选择烹调项目。当欲烹调食物含有水分时,防烧焦部件投入工作,以防止食物烧焦。当欲烹调的食物不含水分时,防过热部件工作,以避免油着火。因此,本发明烹调装置很安全,即使孩子和老人也可使用。
由于本装置不须要去选择烹调项目,因此,可避免误操作,欲烹调的食物可经防烧焦或防过热部件适当处理。
(2)水分检测部件按照简易的程序进行工作:即检查温度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温度是否处于下限温度(例如97℃)和上限温度(例如130℃)之间。因此,微型计算机不需要占据许多RAM和ROM的面积。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即可供许多炉子使用,因此烹调装置的制造成本可降低。
(3)由于水分检测部件结构简单,本烹调装置能很容易地像普通炉灶那样使用,不用遵从这样的陈规:烹调食物煮沸前不加水,或者煮沸前不能搅拌烹调食物。
(4)欲烹调食物的检测是基于两种信息:即,现时与40秒之前间的温差,和温度倾斜度的平均值。因此,可以清楚地区分出是属于煮的食物还是油炒食物。尽管以往很难区分出要油炒的食物,但本发明很容易做到这点。此外,通过防过热部件可防止欲油炒的食物过热,而用防烧焦部件可防止欲煮制的食物烧焦。于是可达到相应于烹调食谱的最佳控制。
(5)尽管在食物被确定为要油煎或油炒时设定有时标,但当再次判定食物要如何烹调时就断开该时标。因此,在这类要通过一系列烹调步骤烹调咖哩等食物,亦即首先要油炒蔬菜,然后加汤或水,再煮沸的步
骤中,防过热部件首先投入工作,然后防烧焦部件投入工作。
(6)对于处于煮和炒之间的“边缘”食物,按常规方法是,一旦确定为是属于油炒(尽管还须要煮制),则防烧焦功能完全不起作用。于是在传统的烹调装置中,食物可能烧焦。但是按照本发明,在食物被判定为油炒后,如何去烹调食物被再次确定,因此可防止食物烧焦。
(7)由于水分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温度清楚地限定在沸腾检测温度范围之内,因此可能去检测欲烹调的食物是否含有较多的水分。此外,还能检测盛食物的锅的热传导性是否良好。
(8)防烧焦温度设定在明确限定的温度范围内,因此可防止火焰早于所希望的时间之前熄灭。当水全部烧干时,防烧焦部件能正确无误地投入工作。另外,还可防止防烧焦部件延迟启动,从而防止食物烧掉。再有,该防烧焦部件的精确度也有很大改进。
(9)由于在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到防烧焦温度时发出警告与自动熄火之间存在着自动减少供热量的时间延迟,以及当温度检测部件没有检测到高于防烧焦温度时火力能自动恢复原来大小,因此使用者来得及重新考虑烹调情况以及搅拌或加水。
如果使用者不在场,则在时间延迟期完后能自动熄火,于是可防止烧焦食物。即使烹调装置中没有设置用于自动减少加热量的自动减少部件,但由于发出了警告信号,使用者也能知道这时需以手动方式去调整火力大小。
(10)如果检测温度不在水分检测部件的上限温度范围内(当不存在水时),当检测温度达到检测到防过热温度(约250℃)之前的过热限制温度(约230℃)时,也就是食物处于过热状态但还不可能着火时,一个警告部件(警示灯、蜂呜器等)就会通过防过热部件而投入工作。于是,由于加热控制部件的作用,使加热量减少,从而使涂有碳氟树脂的煎锅的温度不超过250℃。即使检测温度仍超过上限温度,但有加热
控制部件起作用,而能使其自动熄火。另外,如果检测温度因加油等原因而降到不高于过热限制温度,则借助防过热部件的工作而使加热控制部件为恢复加热量至原来水平而启动。因此,可便于涂有碳氟树脂的煎锅(能耐受约300℃或300℃以下的温度)的使用。
(11)由于防热部件设定有第二个防止温度,煎锅的温度可控制在230-250℃。因为大多数食物均能在不高于230-250℃时烹制,因此能极好地做出这些菜。确实,所有食谱,如烘、炒、烤、煎等,无论用不用煎锅,却都要用油,因此,几乎能烹制好任何一种食谱,而不会失败。
(12)出于节省费用,即使本装置不设置电磁阀,但当锅底温度达到过热限制温度时,蜂呜器会发出警告声响,也可依据警报声手动地切换调节杆而无需用电磁阀。防过热功能作用太快的传统缺点也得到了克服。
虽然上述实施例以煤气炉作为加热源,但也可用其他类型的电加热元件。在此无须再强调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条件下对上述实施例可以作出各种方式的修改。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装置,其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对所述盛有欲被加热的食物的所述锅进行加热;
加热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加热部件发出的热量;
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锅的温度;
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烹调的类型,即根据由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温度随着所述锅被所述加热部件的加热而变化的特性,来检测所述食物是属于煮制还是油煎;
防烧焦部件,用于当所述食物被所述检测部件确定为要煮制时,并且在由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食物的沸腾温度的预定度数时,发出一个信号;以及
控制部件,用以按照所述防烧焦部件发出的所述信号控制所述加热部件的加热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过热部件,用于当所述食物被所述检测部件确定为要油煎时,并且在由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测到的温度达到预定的防过热温度时,发出一个信号,从而由所述控制部件按照所述防过热部件发出的信号控制所述加热部件的加热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再设定装置,用于当所述食物被所述检测部件确定为要油煎时,并且在由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测到的温度通过烹调操作等方法而降低到不高于一个预定值时,发出一个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息部件,用于根据来自所述防烧焦部件的一个信号发出一个信息信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信息部件,用于根据来自所述防过热部件的一个信号发出一个警告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烧焦部件发出一个信号时,所述防烧焦温度至少是相应于所述食物的粘性、所述的材料等的两种温度。
7、一种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装置,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对所述盛有欲被加热的食物的锅进行加热;
加热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加热部件发出的热量;
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锅的温度;
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烹调的类型,即根据由所述温度检测部件在水的沸腾状态下检测到的温度变化的特性来确定所述食物是属于油煎还是煮制,以此检测烹调的类型;
防烧焦部件,用于检测所述食物温度上升到高于沸腾开始时温度的预定度数的情况,并发出一个信号,以防止在所述食物已被煮沸情况下随着水的蒸发而使供热量和散热量之间失去平衡时锅上的食物被烧焦;
防过热部件,用于检测所述食物达到防过热温度的情况,该过热温度是比当所述食物是属于油煎食物并且处于过热状态时有可能着火的危险温度低一预定度数的温度;
由此,当所述食物被所述水分检测部件确定为属于煮制食物时,所述加热部件产生的加热量受到所述防烧焦部件通过所述加热控制部件的控制,以防止所述食物烧焦;而当所述食物被所述水分检测部件确定为属于煎制食物时,所述加热部件产生的加热量受到所述防过热部件通过所述加热控制部件的控制,以防止所述食物过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食物是属于煮制食物,就发出一个信号,这时,由温度倾斜度检测部件检出的温度倾斜度,和被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出的温度处于沸腾检测温度范围内时所示出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均不高于一个预定数值;而检测到所述食物是属于油煎食物,也发出一个信号,这时,温度倾斜度并不是不高于该预定数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过热部件当烹调食物达到过热限制温度时发出一个警告信号,该过热限制温度是为所述防过热部件预先设定的,指的是食物达到防过热温度之前但不会着火的过热状态时的温度;或者控制所述加热部件发出的热量,从而降低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温度,使之不高于防过热温度;其进一步特征是,如果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温度仍然超过防过热温度,则所述防过热部件通过所述加热控制部件来中止加热。
10、一种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方法,通过测量由一加热部件加热的所述锅的温度来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步骤,其中所述锅中欲烹调食物的烹调类型,即煮制或油煎,是根据加热开始后测量所述锅的温度变化特性而确定的;和
加热量控制步骤,其中当所述食物通过所述确定步骤而被确定为属于煮制食物,并且所述锅达到预定的第一温度时,对所述加热部件的供热量进行控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量控制步骤还包括一个控制步骤,在该控制步骤中,当所述食物通过所述确定步骤而被确定为属于油煎,并且所述锅达到高于所述预定的第一温度的第二预定温度时,对所述加热部件的供热量进行控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这样一个步骤,在所述食物已被确定为属于油煎的食物后,由于向所述锅中加入其他欲烹调的食物而使锅的温度降到一个预定的温度时,则所述食物属于油煎的食物这样的确定就不再成立,从而步骤转回到所述确定步骤。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加热量控制步骤不仅包括当所述锅达到第一预定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部件的供热量,而且通过一个信息部件报告该事实。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加热量控制步骤不仅包括当所述锅达到第二预定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部件的供热量,并且通过一个信息部件发出警告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确定步骤包括这样一个步骤:在该步骤中,当表示加热开始后测量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特性的温度倾斜度变成不大于一个预定值,而所述锅处于从其中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算起的一个预定温度范围内时,所述食物被确定为煮制食物;或者当该温度倾斜度没有变成不大于该预定值时,所述食物被确定为油煎食物。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烹调锅的热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加热量控制步骤中所述第一预定温度具有设定的两种不同温度,用以判定相应于所述食物的浓度和所述锅的材料的烧焦情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2030862A JP3077150B2 (ja) | 1990-02-09 | 1990-02-09 | 調理器 |
JP30862/90 | 1990-02-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481A CN1054481A (zh) | 1991-09-11 |
CN1021363C true CN1021363C (zh) | 1993-06-23 |
Family
ID=1231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110092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63C (zh) | 1990-02-09 | 1991-02-08 | 烹调锅的热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096116A (zh) |
EP (1) | EP0441364B1 (zh) |
JP (1) | JP3077150B2 (zh) |
KR (1) | KR950000267B1 (zh) |
CN (1) | CN1021363C (zh) |
AU (1) | AU622584B2 (zh) |
CA (1) | CA2035950C (zh) |
DE (1) | DE69100634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6632B2 (ja) * | 1990-06-29 | 1995-01-30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こんろの制御装置 |
JP3063224B2 (ja) * | 1991-05-17 | 2000-07-1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調理器 |
JP2848015B2 (ja) * | 1991-05-17 | 1999-01-2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調理器 |
JPH0715329B2 (ja) * | 1991-08-02 | 1995-02-22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こんろの制御装置 |
JPH0810057B2 (ja) * | 1991-08-27 | 1996-01-3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調理用温度制御装置 |
JPH086927B2 (ja) * | 1991-11-18 | 1996-01-29 | 株式会社ハーマン | 加熱調理器 |
JPH0740345Y2 (ja) * | 1992-03-09 | 1995-09-20 | パロマ工業株式会社 | 調理終了時期報知装置 |
JP2722428B2 (ja) * | 1992-04-03 | 1998-03-04 | リンナイ 株式会社 | 調理装置 |
JP2584933B2 (ja) * | 1992-04-06 | 1997-02-26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調理装置 |
AT399235B (de) * | 1992-12-24 | 1995-04-25 | Vaillant Gmbh | Verfahren zur funktionskontrolle eines temperaturfühlers |
JP2703478B2 (ja) * | 1993-02-26 | 1998-01-26 | 株式会社ハーマン | 加熱調理器 |
JP2664015B2 (ja) * | 1993-04-30 | 1997-10-15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調理装置 |
JPH08228743A (ja) * | 1995-02-23 | 1996-09-10 | Fuji Electric Co Ltd | 自動調理機の制御装置 |
JP3021311B2 (ja) * | 1995-03-08 | 2000-03-15 | 株式会社ハーマン | 加熱調理器 |
US5975072A (en) * | 1995-09-12 | 1999-11-02 | Garceau; William J. | Fluid flow valves and cooking machine control system utilizing such valves |
US5865164A (en) * | 1995-09-12 | 1999-02-02 | Garceau; William J. | Fluid flow valves and cooking machine control systems utilizing such valves |
US5535664A (en) * | 1995-10-23 | 1996-07-16 | Rokowski; Paul | Remote control cooking apparatus with stackable cookers |
US6155160A (en) * | 1998-06-04 | 2000-12-05 | Hochbrueckner; Kenneth | Propane detector system |
DE19949601A1 (de) * | 1999-10-14 | 2001-04-19 | Bsh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 Gaskocher |
JP3670224B2 (ja) * | 2001-06-20 | 2005-07-13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US7516692B2 (en) | 2003-02-18 | 2009-04-14 | Therm-Omega-Tech,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low cooking |
FR2942528B1 (fr) | 2009-02-23 | 2011-03-18 | Fagorbrandt Sas | Dispositif de securite d'un appareil a gaz comprenant une electrovanne de securite. |
JP5204190B2 (ja) * | 2010-10-12 | 2013-06-05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調理装置 |
US9132302B2 (en) * | 2012-08-14 | 2015-09-15 | Primaira, Ll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ktop fire mitigation |
CN103697506B (zh) * | 2013-12-19 | 2015-09-23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加热盘 |
KR102207463B1 (ko) * | 2014-04-14 | 2021-01-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오븐 및 그 제어 방법 |
CN105843062B (zh) * | 2016-04-11 | 2019-04-30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家用电器的控制方法及家用电器 |
CN106647392B (zh) * | 2016-12-07 | 2019-09-27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锅具的测温方法、烹饪锅具和烹饪系统 |
CN106979821B (zh) * | 2017-03-23 | 2019-04-30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的过热检测方法和装置 |
US11067288B2 (en) | 2017-05-15 | 2021-07-20 | Backer Ehp Inc. | Dual coil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US10132504B1 (en) | 2017-05-15 | 2018-11-20 | Backer Ehp Inc. | Dual coil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CN108302563B (zh) * | 2018-01-10 | 2020-08-04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燃气灶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302562B (zh) * | 2018-01-10 | 2020-04-03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燃气灶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392060B (zh) * | 2018-01-22 | 2020-05-19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养生壶和壶身识别方法 |
KR102467316B1 (ko) * | 2018-04-18 | 2022-11-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조리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09798545B (zh) * | 2018-12-30 | 2020-12-29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灶具及其火力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JP7217199B2 (ja) * | 2019-05-17 | 2023-02-02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USD955168S1 (en) | 2019-07-03 | 2022-06-21 | Backer Ehp Inc. |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US11581156B2 (en) | 2019-07-03 | 2023-02-14 | Backer Ehp Inc. | Dual coil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CN110507183B (zh) * | 2019-08-27 | 2021-04-09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器具的干烧保护方法、烹饪器具及存储介质 |
CN117369558B (zh) * | 2023-12-06 | 2024-02-06 | 广州蚁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温控保温餐炉控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141369B (it) * | 1980-02-22 | 1986-10-01 | Montedison Spa | Acidi e corrispondenti sali contenenti il gruppo della 4-amminopiperidina tetra-alchil sostituita e composizioni polimeriche da essi stabilizzate |
US4465228A (en) * | 1981-09-09 | 1984-08-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Cooker with heating control system |
JPS58105728A (ja) * | 1981-12-18 | 1983-06-23 | 株式会社東芝 | 炊飯器 |
US4492336A (en) * | 1982-03-17 | 1985-01-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Cooker with heating control system |
DE3505233C1 (de) * | 1985-02-15 | 1986-08-21 | Kurt Wolf & Co Kg, 7547 Wildbad | Anordnung zum Steuern und Regeln der Heizleistung in der Aufheizphase eines Kochgefaesses |
US4745262A (en) * | 1985-06-07 | 1988-05-17 | Appliance Control Systems (Holdings) Pty. Ltd. | Energy control system |
DE3642180A1 (de) * | 1986-12-10 | 1988-06-23 | Wolf & Co Kg Kurt | Anordnung zum beeinflussen der gar- bzw. kochzeit bei einem kochgefaess |
FR2633481B1 (fr) * | 1988-06-22 | 1996-04-26 | Seb Sa | Procede de regulation thermique d'un appareil chauffant, dispositif pour sa mise en oeuvre et appareil chauffant comportant ce dispositif |
-
1990
- 1990-02-09 JP JP02030862A patent/JP307715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1
- 1991-02-06 US US07/651,613 patent/US5096116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1-02-06 AU AU70273/91A patent/AU622584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1-02-07 EP EP91101646A patent/EP044136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1-02-07 CA CA002035950A patent/CA2035950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1-02-07 DE DE69100634T patent/DE6910063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1-02-08 KR KR91002177A patent/KR95000026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1-02-08 CN CN91100924.8A patent/CN102136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7027391A (en) | 1991-08-15 |
EP0441364A1 (en) | 1991-08-14 |
JPH03236518A (ja) | 1991-10-22 |
CN1054481A (zh) | 1991-09-11 |
US5096116A (en) | 1992-03-17 |
KR910015821A (ko) | 1991-09-30 |
CA2035950A1 (en) | 1991-08-10 |
CA2035950C (en) | 1994-10-11 |
JP3077150B2 (ja) | 2000-08-14 |
EP0441364B1 (en) | 1993-11-18 |
KR950000267B1 (en) | 1995-01-12 |
DE69100634D1 (de) | 1993-12-23 |
DE69100634T2 (de) | 1994-06-01 |
AU622584B2 (en) | 1992-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363C (zh) | 烹调锅的热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 |
US5310110A (en) | Heating apparatus and heating power control method | |
KR950005886B1 (ko) | 기름기음식물조리의 가열제어방법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가열조리기 | |
TW558623B (en) | Heating cooker | |
CN107702157B (zh) | 防干烧控制方法、装置及燃气灶 | |
TW533296B (en) | Heating cooker | |
JP2005207694A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2834119B2 (ja) | 自動調理器 | |
JP2979654B2 (ja) | 調理器 | |
JP2669739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CN1193713A (zh) | 煮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JP3912940B2 (ja) | 炊飯器 | |
JPH05196234A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H022054B2 (zh) | ||
JPH05141663A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H06178722A (ja) | 煮物調理器および煮物調理方法 | |
JPH05280740A (ja) | 調理装置 | |
JP3902862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3993685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S6116714A (ja) | 温調圧力鍋 | |
JP3180080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H06317327A (ja) | 自動調理器 | |
JPH06129647A (ja) | 過熱防止機能付き加熱調理器 | |
JPH06317330A (ja) | 自動調理器 | |
JPH0552335A (ja) | 加熱調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5 |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 ||
OR01 | Other related matters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3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