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3351B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03351B CN102103351B CN201010599775.7A CN201010599775A CN102103351B CN 102103351 B CN102103351 B CN 102103351B CN 201010599775 A CN201010599775 A CN 201010599775A CN 102103351 B CN102103351 B CN 1021033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forming
- image
- forming apparatus
- constantly
- adjus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8—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single pass duplex copi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G03G15/6564—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with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7—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deskewing or align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16—Special arrangement of entire apparatus
- G03G2215/00021—Plural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image forming units in cooperation, e.g. for duplex, colour or high-speed simple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unte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nd Two-Sided Copying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系统。包括第一图像形成设备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系统包括: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记录纸的第一面上形成图像;排出单元,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排出至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由所述排出单元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设备中排出的记录纸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以及校正单元,用于校正作为整体的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时刻,以使得用于对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输出图像进行调整操作的第一调整时刻和用于对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输出图像进行调整操作的第二调整时刻彼此一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能够进行调整操作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这类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传统的图像形成系统,已知有如下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将在记录纸的正面形成图像的第一图像形成设备与在该记录纸的背面形成图像的第二图像形成设备连接在一起以在该记录纸的两面上都形成图像(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4-268572)。
更具体地,在由第二图像形成设备在记录纸的背面形成图像之前,将由第一图像形成设备在其正面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反转并输送至第二图像形成设备。
一些图像形成设备进行诸如灰度校正等的调整操作以使输出至记录纸的图像的图像质量稳定。例如,一些图像形成设备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灰度校正用的图案图像,以基于通过读取该图案图像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灰度校正(例如,参见日本特开平6-148992)。
然而,如果要在根据日本特开2004-268572的图像形成设备中进行根据日本特开平6-148992的调整操作,则需要在第一图像形成设备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各自的调整时刻处进行调整操作。
如图7的具体例子所示,将示出在总共21个时间段内对第一图像形成设备设置6个调整时刻并且对第二图像形成设备设置5个调整时刻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当图像形成系统被认为是整体时,如果图像形成设备的其中之一进行调整操作,则无法进行作为图像形成系统的操作。因此,图像形成系统停止图像形成操作,由此在整体系统中引起10个停止时间段。
因此,在连接多个图像形成设备的传统图像形成系统中,在图像形成设备各自的调整时刻使整体系统中的图像形成操作停止。因此,在传统图像形成系统中发生长的停机时间,由此导致生产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当在连接多个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系统中进行调整操作时,降低整体系统的停机时间的发生以及防止生产率的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包括第一图像形成设备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包括:第一图像形成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设备中,并用于在记录纸的第一面上形成图像;排出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设备中,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件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排出至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第二图像形成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中,并用于在通过所述排出部件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设备排出的记录纸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第一调整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设备中,并用于在第一调整时刻进行调整操作,以调整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图像;第二调整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中,并用于在第二调整时刻进行调整操作,以调整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图像;以及校正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调整时刻和所述第二调整时刻至少之一进行校正,以使所述第一调整时刻和所述第二调整时刻彼此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用于与第二图像形成设备相协作地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件,用于在记录纸的第一面上形成图像;调整部件,用于在第一调整时刻调整由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图像;接收部件,用于从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进行调整的第二调整时刻,其中,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用于在记录纸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以及校正部件,用于校正所述第一调整时刻和所述第二调整时刻至少之一,以使得所述调整部件进行调整的所述第一调整时刻与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调整时刻彼此一致。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和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断面图。
图2是图像形成系统的框图。
图3是示出由第一中央处理器(CPU)所进行的第一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由第二CPU所进行的第二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用于进行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操作的定时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典型实施例的用于进行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操作的定时的图。
图7是示出用于进行传统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操作的定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图1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断面图。通过使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彼此连接来构成图像形成系统。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均为彼此相邻地安装多个图像形成站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设备4以及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的操作单元5被安装在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的上方。此外,控制该设备内部的各机构的操作的控制单元170安装在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的内部。
四个图像形成站a、b、c、d彼此相邻地安装在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中,并且图像形成站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将一次充电装置112a~112d、曝光装置113a~113d以及显影装置114a~114d配置成与在图1的箭头方向上驱动转动的感光鼓111a~111d的外周面相对。
一次充电装置112a~112d向感光鼓111a~111d的表面提供均匀带电量的电荷。曝光装置113a~113d通过转动多棱镜来扫描根据图像信号而调制的诸如激光束等的光束,并通过利用该光束照射感光鼓111a~111d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14a~114d分别容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Bk)这四种颜色的显影剂(调色剂),以将感光鼓111a~111d上的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清洁装置115a~115d安装在一次转印区域1Ta~1Td的下游侧,其中在一次转印区域1Ta~1Td,将显影后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31。清洁装置115a~115d通过刮去感光鼓111a~111d上剩余的调色剂来清洁感光鼓111a~111d的表面。
中间转印带131卷绕住传送驱动力的驱动辊132、向中间转印带131提供适当张力的张力辊133以及夹在中间转印带131中与二次转印区域1Te相对地设置的二次转印内部辊134。通过中间转印驱动马达(未示出)来驱动驱动辊132以使其转动。
通过施加了高压的一次转印装置135d,在一次转印区域1Td中使中间转印带131沿转动方向位于最上游的感光鼓111d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31。然后,将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31上的调色剂图像输送至下一一次转印区域1Tc,其中在一次转印区域1Tc,以与中间转印带131上的调色剂图像对准的方式来转印感光鼓111c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下文中,重复相同处理,以将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1上。
另一方面,容纳在盒121中的记录纸P由拾取辊122逐片送出并由输送辊对123沿着进给引导轨124输送。然后,通过使记录纸P与停止转动的定位辊125抵接来进行记录纸P的歪斜校正。然后,定位辊125与中间转印带13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时相对应地将记录纸P送出至二次转印区域1Te。然后,通过施加了高压的二次转印装置136,在二次转印区域1Te中,将中间转印带13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P上。这样,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P的正面(第一面)上。
清洁中间转印带131的图像形成面的清洁装置150配置在沿中间转印带131的转动方向的二次转印区域1Te的下游侧。清洁装置150包括清洁器刮板151和容纳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箱152。
通过输送引导轨143将已经通过二次转印区域1Te的记录纸P引导至定影单元140。定影单元140包括内部配置有诸如卤素加热器等的加热源的定影辊141a以及由定影辊141a按压的加压辊141b(该加压辊也可以配置有加热源)。通过来自定影单元140的热和压力将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该记录纸P上。
在通过内部排出辊144将从定影单元140输送来的记录纸P送出之后,通过切换构件149将该记录纸P引导至反转输送路径160,之后通过反转辊161来输送该记录纸P。然后,反转辊161沿相反方向转动,并且在将记录薄片P反转的状态下,通过外部排出辊145将该记录纸P从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输送至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
输送至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的记录纸P通过输送引导轨224,之后一直输送至定位辊225。通过使记录纸P与停止转动的定位辊225相抵接来进行记录纸P的歪斜校正。中间转印带231具有通过与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在其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定位辊225与中间转印带23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时相对应地将记录纸P送出至二次转印区域2Te。然后,通过施加了高压的二次转印装置236,在二次转印区域2Te中,将中间转印带23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P上。这样,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P的背面(第二面)上。
通过输送引导轨242将已经通过二次转印区域2Te的记录纸P引导至定影单元240。定影单元240被配置得与上述定影单元140相同,并且通过向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来进行定影操作。将从定影单元240输送来的记录纸P送出至内部排出辊244,之后通过外部排出辊245将该记录纸P排出至排出托盘3。检测记录纸P的排出的传感器250安装在外部排出辊245的下游侧。利用上述过程,将图像形成在记录纸P的双面上。
图2是图像形成系统的框图。CPU 1是设置在控制单元170中的用于控制整个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的控制电路。只读存储器(ROM)2内存储有用于控制由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进行的各种处理的控制程序。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是CPU 1进行操作用的系统工作存储器,并且还用作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器。图像读取设备4、操作单元5和CPU 6也连接至CPU 1。
CPU 6是设置在控制单元270中的用于控制整个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的控制电路。ROM 7内存储有用于控制由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进行的各种处理的控制程序。RAM 8是CPU 6进行操作用的系统工作存储器,并且还用作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器。用户可以使用操作单元5上的输入键以向CPU 1指示切换图像形成操作模式或者切换操作单元5的显示。
CPU 1和CPU 6均进行调整操作,以使各图像形成设备中输出至记录纸的输出图像的图像质量稳定。下面将说明由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进行的各种调整的例子。
在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中,输出至记录纸的图像的图像质量由于伴随着诸如设备内的温度和湿度等的环境变化或时效劣化的构件的特性变化而变动。因此,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在预定时刻进行调整操作,以使输出至记录纸的图像的图像质量稳定。
作为调整操作的例子,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进行灰度校正。更具体地,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在诸如感光鼓或中间转印带等的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灰度校正用的图案图像,以基于通过读取该图案图像所获得的数据来进行灰度校正。另外,由于在污物或充电生成物附着至一次充电装置的充电电极丝(charging wire)的情况下降低了充电特性,因而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还执行调整操作,以通过周期性移动清洁构件来清洁充电装置的电极丝。
这些调整操作是维持高图像质量所需的处理,并且可以通过频繁地进行这些调整来防止由灰度特性的变化或充电电极丝上的污物而引起的、输出至记录纸的图像的质量劣化。
图3是示出由CPU 1进行的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的操作的流程图。执行该流程图的程序存储在ROM 2中并由CPU 1读取并执行。
首先,在步骤S301中,CPU 1检查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的调整时刻。该调整时刻是根据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的调整类型而分别设置的。然后,在步骤S302中,CPU 1向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进行与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的调整时刻有关的询问,在步骤S303中,进行等待,直到接收到调整时刻为止。
然后,在步骤S304中,CPU 1基于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的调整时刻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的调整时刻来计算整体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时刻。下面将详细说明如何计算整体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时刻。
然后,在步骤S305中,CPU 1将计算出的整体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时刻通知给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随后,在步骤S306中,CPU 1判断是否已经到达所计算出的整体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时刻。如果CPU 1判断为已经到达整体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时刻(步骤S306中为“是”),则在步骤S307中,CPU 1在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中进行调整操作。当调整操作完成时,处理返回至步骤S301。
图4是示出由CPU 6进行的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的操作的流程图。执行该流程图的程序存储在ROM 7中并由CPU 6读取并执行。
首先,在步骤S401中,CPU 6检查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的调整时刻。然后,在步骤S402中,CPU 6进行等待,直到接收到在图3的步骤S302中从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发送来的与调整时刻有关的询问。在从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接收到与调整时刻有关的询问之后,在步骤S403中,CPU 6将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的调整时刻发送至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
接着,在步骤S404中,CPU 6进行等待,直到接收到在图3的步骤S305中从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通知的整体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时刻为止。在接收到整体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时刻之后,在步骤S405中,CPU 6判断是否已经到达所计算出的整体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时刻。如果CPU 6判断为已经到达整体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时刻(步骤S405中为“是”),则在步骤S406中,CPU 6在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中进行调整操作。当调整操作完成时,处理返回至步骤S401。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进行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操作的定时的图。
在总共的21个时间段内,对第一图像形成设备设置6个调整时刻,并且对第二图像形成设备设置5个调整时刻。每个调整时刻根据各图像形成设备的状况而到来,因此对于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每个调整时刻到来的时间不同。
如果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的调整时刻在从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的调整时刻起的预定时间段内到来,则对调整时刻进行校正,以使得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的调整时刻与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的调整时刻彼此一致。
在图5的例子中,如果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的调整时刻与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的调整时刻之间的差处于一个时间段内,则对调整时刻进行校正,以使得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同时开始调整操作。
如图7所示,在传统的图像形成系统中,整体图像形成系统中存在10个停止时间段,然而应用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中仅存在7个停止时间段,从而能够降低整体系统的停机时间的发生。
如上所述,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可以降低当进行调整操作时整体系统的停机时间的发生,从而能够防止生产率的下降。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典型实施例的用于进行图像形成系统的调整操作的定时的图。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单元5选择作为第一模式的“质量优先模式”和作为第二模式的“生产率优先模式”的其中之一。当选择了“质量优先模式”时,如图5所示那样对调整时刻进行校正,并且当选择了“生产率优先模式”时,通过进行进一步间隔剔除调整时刻的校正来进一步降低进行调整操作的频率。
如图6所示,在“质量优先模式”下图像形成系统存在7个停止时间段,而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下针对2个调整时刻仅进行一次调整操作。因此,能够将图像形成系统的停止时间段的数量降低为3个。
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用户可以在高图像质量和高生产率之间进行选择,如果用户选择了“生产率优先模式”,则可以实现停机时间的进一步降低。
尽管在上述说明中通过假定第一图像形成设备11为主设备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21为从设备来对通信进行控制,然而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关系可以互换。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括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包括第一图像形成设备和第二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第一图像形成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设备中,并用于在记录纸的第一面上形成图像;
排出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设备中,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件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排出至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
第二图像形成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中,并用于在通过所述排出部件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设备排出的记录纸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
第一调整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设备中,并用于在第一调整时刻进行调整操作,以调整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图像;
第二调整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中,并用于在第二调整时刻进行调整操作,以调整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图像;以及
校正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调整时刻和所述第二调整时刻至少之一进行校正,以使所述第一调整时刻和所述第二调整时刻彼此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选择部件,所述选择部件用于使用户选择使图像质量优先的第一模式和使生产率优先的第二模式的其中之一,
其中,如果所述选择部件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则与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相比,所述校正部件使进行调整操作的频率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调整时刻和所述第二调整时刻之间的差处于预定时间段内,则所述校正部件对所述第一调整时刻和所述第二调整时刻至少之一进行校正,以使得所述第一调整部件和所述第二调整部件同时进行调整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操作是输出图像的灰度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操作是对充电装置的电极丝的清洁。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用于与第二图像形成设备相协作地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件,用于在记录纸的第一面上形成图像;
调整部件,用于在第一调整时刻调整由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图像;
接收部件,用于从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进行调整的第二调整时刻,其中,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设备用于在记录纸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以及
校正部件,用于校正所述第一调整时刻和所述第二调整时刻至少之一,以使得所述调整部件进行调整的所述第一调整时刻与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调整时刻彼此一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88469A JP2011128464A (ja) | 2009-12-18 | 2009-12-18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2009-288469 | 2009-12-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03351A CN102103351A (zh) | 2011-06-22 |
CN102103351B true CN102103351B (zh) | 2013-07-17 |
Family
ID=43827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99775.7A Active CN102103351B (zh) | 2009-12-18 | 2010-12-14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94392B2 (zh) |
EP (1) | EP2336831A3 (zh) |
JP (1) | JP2011128464A (zh) |
KR (1) | KR101259707B1 (zh) |
CN (1) | CN1021033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85326B2 (ja) * | 2010-09-09 | 2014-09-10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5744452B2 (ja) * | 2010-09-22 | 2015-07-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5621802B2 (ja) * | 2012-03-13 | 2014-11-1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JP2017156819A (ja) * | 2016-02-29 | 2017-09-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管理システム、代替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658106B2 (ja) * | 2016-03-01 | 2020-03-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管理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772817B2 (ja) * | 2016-12-19 | 2020-10-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6852475B2 (ja) * | 2017-03-13 | 2021-03-3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ジョブ管理方法およびジョブ管理プログラム |
JP7172225B2 (ja) * | 2018-07-20 | 2022-11-16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58187A (en) * | 1987-02-13 | 1990-09-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scann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and producing a duplex copy |
JP2004268572A (ja) * | 2003-02-21 | 2004-09-30 | Fuji Xerox Co Ltd | 重連印刷装置および重連印刷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48992A (ja) * | 1992-11-06 | 1994-05-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子写真装置 |
JPH10133445A (ja) * | 1996-11-05 | 1998-05-22 | Canon Inc | 画像記録装置 |
JPH10142857A (ja) * | 1996-11-08 | 1998-05-29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38845A (ja) * | 1997-07-14 | 1999-02-12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H11160951A (ja) | 1997-12-01 | 1999-06-18 | Konica Corp | 両面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3807080B2 (ja) * | 1998-02-23 | 2006-08-09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補正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ソフトの記憶媒体 |
JP3824037B2 (ja) | 1998-03-06 | 2006-09-20 |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印刷装置の転写制御方法 |
US6032014A (en) * | 1998-07-14 | 2000-02-29 | Xeikon Nv | Method of using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DE10142326B4 (de) * | 2001-08-30 | 2004-09-02 | Océ Priting Systems GmbH | Drucksystem aus meheren elektrofotografischen Druckgeräten, die nacheinander einen bandförmigen Aufzeichnungsträger bedrucken. |
US6493517B1 (en) * | 2001-09-10 | 2002-12-10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tegration of self-determined consumable usage model in pigmentation material low/out forecast |
US6608988B2 (en) * | 2001-10-18 | 2003-08-19 | Xerox Corporation | Constant inverter speed ti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plex sheets in a tandem printer |
JP2003319112A (ja) * | 2002-04-24 | 2003-11-0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19451B2 (ja) * | 2003-06-20 | 2010-02-24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タンデ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2005266686A (ja) * | 2004-03-22 | 2005-09-29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123873B2 (en) * | 2004-08-23 | 2006-10-17 | Xerox Corporation | Printing system with inverter disposed for media velocity buffering and registration |
US7245856B2 (en) * | 2004-11-30 | 2007-07-17 | Xerox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image registration errors |
JP2007038503A (ja) * | 2005-08-02 | 2007-02-1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7083465A (ja) * | 2005-09-21 | 2007-04-05 | Sharp Corp | 画像記録システム |
JP4735850B2 (ja) * | 2006-11-28 | 2011-07-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消耗品管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09008801A (ja) * | 2007-06-27 | 2009-01-15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180242B2 (en) * | 2008-05-23 | 2012-05-15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rint engin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
US8099009B2 (en) * | 2008-05-23 | 2012-01-17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ethod for print engine synchronization |
US8000645B2 (en) | 2008-05-29 | 2011-08-1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rint engine productivity module inverter |
US20100296823A1 (en) * | 2009-05-19 | 2010-11-25 | Dobbertin Michael T | Dual engine synchronization |
US8355159B2 (en) * | 2009-05-19 | 2013-01-15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rint engine speed compensation |
US8427705B2 (en) * | 2009-05-22 | 2013-04-23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aximizing speed tolerance during dual engine synchronization |
US8213821B2 (en) * | 2009-05-22 | 2012-07-03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Engine synchronization with a small delta time between engines |
JP2010284884A (ja) * | 2009-06-11 | 2010-12-24 | Ricoh Co Ltd | 連続紙両面印刷システム |
JP2011069980A (ja) * | 2009-09-25 | 2011-04-07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5609568B2 (ja) * | 2010-11-11 | 2014-10-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2009
- 2009-12-18 JP JP2009288469A patent/JP2011128464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11-26 EP EP10192793.7A patent/EP2336831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12-07 KR KR1020100124465A patent/KR10125970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12-13 US US12/966,780 patent/US849439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14 CN CN201010599775.7A patent/CN1021033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58187A (en) * | 1987-02-13 | 1990-09-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scann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and producing a duplex copy |
JP2004268572A (ja) * | 2003-02-21 | 2004-09-30 | Fuji Xerox Co Ltd | 重連印刷装置および重連印刷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128464A (ja) | 2011-06-30 |
KR20110070787A (ko) | 2011-06-24 |
CN102103351A (zh) | 2011-06-22 |
EP2336831A2 (en) | 2011-06-22 |
US8494392B2 (en) | 2013-07-23 |
EP2336831A3 (en) | 2014-07-30 |
KR101259707B1 (ko) | 2013-05-06 |
US20110150520A1 (en) | 2011-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03351B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系统 | |
US795702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ntrol program thereof to manage printing sheet communications | |
JP461394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60106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87407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782675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rive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 |
CN10273648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69980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1208362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における補正効果確認方法 | |
JP4827939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 | |
JP200800349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00999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
US1040177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 |
JP200928845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06651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776829B2 (ja) | デカーラー、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080158A (ja) | カール補正システム | |
JP492361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62967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681456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505893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79302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2129621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210852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50653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像担持体の相対位相ずれの補正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