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1604A - 纺纱单元 - Google Patents
纺纱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31604A CN102031604A CN2010102983131A CN201010298313A CN102031604A CN 102031604 A CN102031604 A CN 102031604A CN 2010102983131 A CN2010102983131 A CN 2010102983131A CN 201010298313 A CN201010298313 A CN 201010298313A CN 102031604 A CN102031604 A CN 1020316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inning
- mentioned
- yarn
- checkout gear
- yarn def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 D01H13/22—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running material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D01H15/002—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for false-twisting spinn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纱单元。其中,牵伸纺纱单元(1)具有牵伸装置(5)、纺纱装置(6)、张力稳定装置(8)、卷绕装置(9)和纱疵检测装置(7)。牵伸装置(5)牵伸纤维束(F)。纺纱装置(6)用被牵伸装置(5)牵伸的纤维束(F)制造纺纱(Y)。张力稳定装置(8)使由纺纱装置(6)制造出的纺纱(Y)的张力稳定。卷绕装置(9)将从张力稳定装置(8)送出的纺纱(Y)卷绕到卷装(91)上。纱疵检测装置(7)能够检测纺纱(Y)的缺陷部位。纱疵检测装置(7)配置在纺纱装置(6)与张力稳定装置(8)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单元(SPINNING UNIT)的技术。更详细为,涉及能够以高精度检测纺纱中产生的缺陷部位(yarn defect)的纺纱单元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知道的纺纱单元通过给被牵伸的纤维束加捻来制造纺纱,通过用卷绕装置卷绕该纺纱而作成卷装。这样的纺纱单元具备能够检测纺纱中产生的缺陷部位的纱疵检测装置。纺纱单元通过切断并除去被纱疵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缺陷部位来调整纱线质量(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现有技术的纺纱单元具备送出制造好的纺纱的纱线输送装置,纱疵检测装置配置在该纱线输送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例如专利文献2)。卷装装置一边使纺纱横动一边卷绕到卷装上。因此,在纺纱单元中纺纱的纱道有可能变化。结果,来自纱疵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变得不稳定,由此有可能使缺陷部位的检测变得困难。
另外的现有技术的纺纱单元具有上述纱线输送装置、使纺纱张力稳定的张力稳定装置,以及配置在该纱线输送装置与张力稳定装置之间的纱疵检测装置(例如专利文献3)。该纺纱单元由于纱线输送装置输送纺纱的速度有可能产生变动,而有必要提高施加在纺纱上的张力。由此,有可能埋没纺纱中产生的缺陷部位的特征,使纱疵检测装置难以检测到该缺陷部位。即,总是在从纱线输送装置向张力稳定装置张架的纺纱上作用大的张力。由此,毛羽变化和缠绞不良这样的缺陷部位,特征因被拉拽而被吸收,难以被纱疵检测装置检测到。
再一另外的现有技术的纺纱单元通过驱动与卷装接触地配置的摩擦辊旋转来使该卷装从动旋转(例如专利文献4)。但是,这样的纺纱单元有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摩擦辊的旋转速度变动,或者作用在摩擦辊与卷装之间的摩擦力上产生偏差从而卷装的旋转速度变动。由此,施加在纺纱上的张力急剧变化,有可能招致纺纱切断或者纱线特性的变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32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688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5575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692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消除卷绕装置带来的纺纱的横动影响纱疵检测装置对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的担心,并且通过将施加在纺纱上的张力保持在合适的程度并使其稳定,来提高纱疵检测装置对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纺纱单元具备牵伸装置、纺纱装置、张力稳定装置、卷绕装置和纱疵检测装置。牵伸装置牵伸纤维束。纺纱装置用由牵伸装置牵伸了的纤维束制造纺纱。张力稳定装置使由纺纱装置制造出的纺纱的张力稳定。卷绕装置将从张力稳定装置送出的纺纱卷回到卷装上。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纺纱的缺陷部位。纱疵检测装置配置在纺纱装置与张力稳定装置之间。
由此,即使卷绕装置使纺纱一边横动一边卷绕到卷装上,纱疵检测装置中的纺纱的纱道也不会变化。结果,纱疵检测装置能够稳定地进行纺纱中产生的缺陷部位的检测。并且,能够将施加于从纺纱装置向张力稳定装置张架的纺纱的张力适当地保持并使其稳定。结果能够防止埋没纺纱中产生的缺陷部位的特征。由此能够提高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提高纺纱质量的目的。
上述张力稳定装置具备辊部件和退绕部件。辊部件将纺纱卷回到其表面上。退绕部件退绕卷回到辊部件上的纺纱。退绕部件通过适当调节纺纱的退绕速度使施加于从在纺纱装置向张力稳定装置张架的纺纱的张力稳定。
由此,即使在施加于从张力稳定装置送出的纺纱上的张力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影响到施加于从纺纱装置向张力稳定装置张架的纺纱的张力。结果能够提高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提高纺纱质量的目的。
上述纺纱单元还具第1引导部和第2引导部。第1引导部备配置在上述纺纱装置与上述纱疵检测装置之间,限制上述纺纱的纱道。第2引导部配置在上述纱疵检测装置与上述张力稳定装置之间,限制上述纺纱的纱道。由此,能够实现纱疵检测装置中的纱道的稳定化。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提高纺纱质量的目的。
上述纱疵检测装置测量上述纺纱的粗细来检测上述缺陷部位。由此能够防止纱线粗细异常的纺纱被卷绕到卷装上。
上述纱疵检测装置检测上述纺纱的纱线粗细的标准偏差。由此,能够在测量纺纱的长期的纱线粗细数据的基础上将纺纱卷绕到卷装上。
上述纱疵检测装置具有光源部、受光部和壳体部件。光源部向上述纺纱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上述光源部照射来的光。壳体部件保持上述光源部和上述受光部。由此,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上述纱疵检测装置。并且这种结构的纱疵检测装置由于能够准确地检测纺纱的毛羽引起的外观上的粗细变动,因此在形成高质量的卷装上是有利的。
在上述纺纱单元中,当施加于从张力稳定装置送出的纺纱上的张力大于预定值时,退绕部件使纺纱的退绕速度增加。当施加于从张力稳定装置送出的纺纱上的张力在预定值以下时,退绕部件使纺纱的退绕速度减小。
由此,即使在施加于从张力稳定装置送出的纺纱上的张力增加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影响到施加于从纺纱装置向张力稳定装置张架的纺纱的张力。并且,即使在施加于从张力稳定装置送出的纺纱上的张力减小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影响到施加于从纺纱装置向张力稳定装置张架的纺纱的张力。由此能够提高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提高纺纱质量的目的。
上述张力稳定装置具备使上述辊部件旋转的动力单元;动力单元使纺纱的卷回速度维持在预定的值,由此使施加于从纺纱装置向张力稳定装置张架的纺纱的张力稳定。由此,能够将纺纱向辊部件的卷回速度保持在一定。因此,不仅能够适当保持施加于从纺纱装置向张力稳定装置张架的纺纱的张力,而且能够使其稳定。并且,由于纺纱多次卷回到辊部件上,因此能够确保辊部件与纺纱的接触长度,能够防止该纺纱的打滑。由此能够提高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提高纺纱质量的目的。
上述张力稳定装置通过相对于纺纱的卷回速度适当地调节退绕速度,来暂时贮存纺纱。由此,即使在施加于从张力稳定装置送出的纺纱上的张力增加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送出卷回到辊部件上而贮存的纺纱来防止影响施加于从纺纱装置向张力稳定装置张架的纺纱的张力。并且,即使在施加于从张力稳定装置送出的纺纱上的张力减小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纺纱卷回到辊部件上而贮存来防止影响施加于从纺纱装置向张力稳定装置张架的纺纱的张力。由此,能够提高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提高纺纱质量的目的。
上述纱疵检测装置从由上述纺纱装置刚刚制造出的纺纱检测缺陷部位。由此,能够在由纺纱装置制造出的纺纱受与其他部件的接触等影响之前进行缺陷部位的检测。结果,能够提高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提高纺纱质量的目的。
上述纱疵检测装置在由上述纺纱装置产生的纺纱张力下检测缺陷部位。由此,纱疵检测装置能够适当地检测纺纱装置的纺纱状态。结果能够提高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提高纺纱质量的目的。
上述纱疵检测装置配置在施加于纺纱的张力仅由张力稳定装置产生的位置上。由此,能够适当保持施加于纱疵检测装置中的纺纱上的张力并使其稳定。结果,能够防止纺纱中产生的缺陷部位的特征埋没。由此能够提高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提高纺纱质量的目的。
上述纺纱装置通过用捻回气流给被牵伸装置牵伸过的纤维束加捻来制造纺纱。由此,纺纱从纺纱装置的送出稳定。不仅能适当地保持施加于纱疵检测装置中的纺纱上的张力,而且使其稳定。结果能够防止纺纱中产生的缺陷部位的特征埋没。因此能够提高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提高纺纱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多个纺纱单元1的纺纱机械100的图;
图2为表示纺纱单元1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3为表示纺纱单元1中设置的纺纱装置6的图;
图4为表示纺纱单元1中设置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图;
图5为表示纺纱单元1中设置的张力稳定装置8的图;
图6为表示接头装置12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图7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第一纺纱单元2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8A为表示排除了干扰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的图,图8B为表示构成现有技术的第一纺纱单元2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的图;
图9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第二纺纱单元3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0A为表示排除了干扰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的图,图10B为表示构成现有技术的第二纺纱单元3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的图;
图11为表示构成纺纱单元1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说明具备多个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纺纱单元1的纺纱机械100。纺纱机械100中并列设置有多个用纤维束(以后称为“纱条”)F制造纺纱Y的纺纱单元1。纺纱机械100具备接头台车11、图示省略的驱动装置、控制装置等。
为了提高纺纱机械100所制造的纺纱Y的质量,要求由一个纺纱单元1制造的纺纱Y能够稳定地确保一定的质量。要求由各纺纱单元1制造的每个纺纱Y能够均匀地确保一定的质量。
因此,纺纱机械100确认由一个纺纱单元1制造的纺纱Y的纱线粗细的标准偏差满足预定的基准。而且纺纱机械100确认由各纺纱单元1制造的每个纺纱Y的平均了的纱线粗细标准偏差满足预定的基准。作为纱线粗细的标准偏差的SD值用下式表示。
[公式1]
另外,式中M为纺纱Y的纱线粗细的平均值,用下式表示。
[公式2]
为了用这样的公式确认纺纱Y的质量,作成排除了缺陷部位的卷装91,纺纱Y的纱线粗细的测量必须准确。因此,通过测量纺纱Y的粗细来检测缺陷部位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精度非常重要。
另外,纺纱Y的缺陷部位是指纺纱Y的粗细异常的部分。例如,将纺纱Y的粗细在目标值支数(yarn count)的预定比例以上的部分定义为粗纱部分D1,将纺纱Y的粗细在目标值支数的预定比例以下的部分定义为细纱部分D2。
下面首先使用图2、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纺纱单元1的整体结构。
纺纱单元1中,沿纱条F和纺纱Y输送的方向依次配置有纱条供给单元4、牵伸装置5、纺纱装置6、纱疵检测装置(清纱器、纱线质量测量装置)7、张力稳定装置(纱线贮存装置)8和卷绕装置9。纱条供给单元4主要提供贮存的纱条F。牵伸装置5通过牵伸纱条F使纱条F的粗细均匀。纺纱装置6通过给纱条F加捻制造纺纱Y。纱疵检测装置7测量纺纱Y的纱线粗细来检测缺陷部位。张力稳定装置8使施加于纺纱Y上的张力稳定。卷绕装置9一边使纺纱Y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卷装91上。
纱条供给单元4由纱条箱41和图中没有表示的导条架构成构成。纱条箱41贮存作为纺纱Y原料的纱条F。导条架将纱条F引导向牵伸装置5。
牵伸装置5具有多个牵伸纱条F并将其送出的牵伸辊对。在本纺纱单元1中,牵伸装置5具有4组牵伸辊对。具体为,在牵伸装置5中沿纱条F输送的方向配置有后牵伸辊对51、第三牵伸辊对52、中间牵伸辊对53和前牵伸辊对54。
上述4组牵伸辊对51、52、52、54由底辊51A、52A、53A、54A和顶辊51B、52B、53B、54B构成。底辊51A、52A、53A、54A由图中没有表示的驱动源驱动旋转。顶辊51B、52B、53B、54B与该底辊51A、52A、53A、54A接触地配置,从动旋转。底辊51A、52A、53A、54A分别沿相同的方向旋转。顶辊51B、52B、53B、54B分别沿相同的方向旋转。
由此,被底辊51A、52A、53A、54A和顶辊51B、52B、53B、54B夹持的纱条F随着牵伸辊对51、52、52、54的旋转而被送出。各牵伸辊对51、52、52、54的旋转速度沿纱条F的输送方向依次增加地设定。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纱条F经过每个牵伸辊对51、52、52、54时其速度逐渐增加下去,在相邻的牵伸辊对之间被牵伸。
纺纱装置6为用捻回气流给被牵伸装置5牵伸的纱条F加捻来制造纺纱Y的气流纺纱装置。如图3所示,纺纱装置6主要由导纱部件61、锭子部件63和喷嘴部件64构成。由牵伸装置5牵伸的纱条F被提供给导纱部件61。在锭子部件63与该导纱部件61之间形成纺纱室62。喷嘴部件64与该锭子部件63之间隔开预定的间隙地被嵌套。另外,图中所示箭头表示纱条F和纺纱Y的输送方向和供给的空气的流向。
导纱部件61为构成纺纱室62的一部分的部件。导纱部件61将被牵伸装置5牵伸的纱条F引导向该纺纱室62。虽然图3中在导纱部件61设置了针状部件,但也可以不设置针状部件,利用导纱部件61下游一侧的端部实现该功能。
纺纱室62是由近似圆筒状的空间62a和近似圆环状的空间62b构成的空间。空间62a设置在导纱部件61与锭子部件63之间。空间62b设置在锭子部件63与喷嘴部件64之间的间隙中。空间62a为使构成纱条F的各纤维的一部分反转(参照双点划线)的空间。空间62b为使反转的纤维沿空气流捻回(参照双点划线)的空间。
锭子部件63为构成纺纱室62的一部分的部件。锭子部件63将在该纺纱室62中被加捻的纱线Y送出。在锭子部件63上与纺纱室62连通地设置有纱线通道63a。纺纱Y从该纱线通道63a被送出。
喷嘴部件64为构成纺纱室62的一部分的部件。喷嘴部件64在该纺纱室62的内部产生捻回气流。在喷嘴部件64上与纺纱室62连通地设置有多个空气喷射孔64a。通过该空气喷射孔64a喷射空气,由此在纺纱室62的内部产生捻回气流。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用捻回气流使构成纱条F的各纤维的一部分反转和捻回(参照双点划线)。这样被加捻的纺纱Y这样从纺纱装置6送出。上述纺纱装置6不仅用机械性结构给纱条F加捻,而且利用空气气流给纱条F加捻。因此,不仅纺纱Y的送出稳定,将施加于送出的纺纱Y上的张力保持在适合的程度,而且能够使其稳定。即,纺纱装置6不是机械性把持纱条F,而是利用空气流与纤维之间的阻力在纺纱上产生张力。因此纺纱装置6中的纺纱张力稳定并被固定地维持。
纱疵检测装置7由光源部71、受光部72、壳体部件73和引导部件74构成(参照图2)。光源部71往纺纱Y上照射光。受光部72接收从光源部71照射来的光。壳体部件73保持光源部71和受光部72。引导部件74对纺纱Y的纱道加以限制。另外,图4所示的箭头表示从光源部71照射的光的方向。
光源部71为通过沿正方向施加电压而发光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为利用场致发光效果发光的半导体元件。光源部71能够往纺纱Y上照射光地配置。
受光部72为能够用光信号进行电流控制的光敏晶体管。光敏晶体管为能够由受光量控制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的半导体元件。受光部72能够接收光源部71照射来的光地配置。受光部72输出与接收的光量相对应的电信号作为检测信号。
壳体部件73为将光源部71和受光部72保持在预定位置上的部件。壳体部件73上设置有供纺纱Y通过的纺纱通道73a。光源部71和受光部72夹着纺纱Y相对置地配置。
引导部件74为将纺纱Y的纱道限制在预定位置的导纱部件。引导部件74具有第1导纱器和第2导纱器。第1导纱器配置在壳体部件73的上游一侧。第2导纱器配置在壳体部件73的下游一侧。引导部件74能够使纱疵检测装置7中的纱道稳定化(参照图2)。
受光部72接收的光量为从光源部71往纺纱Y照射的光中除去被该纺纱Y遮挡的光量的值。由此,纱疵检测装置7能够根据受光部72接收的光量测量纺纱Y的粗细。而且,纱疵检测装置7能够通过测量对应着纺纱粗细而变化的受光量检测纺纱Y的缺陷部位。
张力稳定装置8不仅将施加于纺纱Y上的张力保持在适当的程度,并且使其稳定。如图5所示,张力稳定装置8主要由辊部件(纺纱贮存辊)81、动力单元82和退绕部件(导纱部件)83构成。辊部件81卷回纺纱Y。动力单元82使该辊部件81旋转。退绕部件83使卷回到辊部件81表面上的纺纱Y退绕。另外,图中所示箭头表示纺纱Y的输送方向。
辊部件81为通过旋转卷回纺纱Y的近似圆筒形状的旋转体。辊部件81安装在动力单元82的旋转轴82a上,由该动力单元82驱动旋转。引导到张力稳定装置8上的纺纱Y——即引导到辊部件81上的纺纱Y不断卷回到该辊部件81的外周面上。由此,经过多次卷回到辊部件81上的纺纱Y与该辊部件81接触的长度较长。结果能够防止纺纱Y与辊部件81之间产生打滑。
下面更详细说明辊部件81。辊部件81中将具有退绕部件83的一侧作为顶端一侧,将配置动力单元82的一侧作为根端一侧。辊部件81的外周面从根端一侧向顶端一侧依次具有根端侧锥形部、圆筒部和顶端侧锥形部。
圆筒部形成为顶端一侧稍微窄一点的形状,与两侧的锥形部没有台阶地连续。为了通过辊部件81获得足够的纺纱Y的输送力,最好是在辊部件81的外周面上不重叠地卷绕至少10圈以上的纺纱Y。因此,辊部件81形成为至少能够贮存10圈以上纺纱Y的尺寸。并且与辊部件81相对配置地配备有图中没有表示的纺纱贮存量传感器。纺纱贮存量传感器检测卷绕到辊部件81上的纺纱Y的贮存量,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图中没有表示的单元控制器。
根端侧锥形部和顶端侧锥形部分别形成为端面一侧直径大的平缓锥形。在辊部件81的外周面上,根端侧锥形部使提供来的纺纱Y顺畅地从粗径部分向细径部分移动,到达中间的圆筒部,通过这样将纺纱Y整齐地卷绕到圆筒部的表面上。顶端侧锥形部具有防止纺纱Y从辊部件81退绕时卷绕在辊部件81上的纺纱Y一下子脱落的脱圈现象的功能。而且,顶端侧锥形部具有将纺纱Y依次从细径部分送往端面一侧的粗径部分重新卷绕,确保纺纱Y顺畅地拉出的功能。
动力单元82为通过提供电力驱动的电动机。动力单元82不仅驱动辊部件81旋转,而且将辊部件81的旋转速度固定地维持在预定的值。由此,能够将纺纱Y卷回到辊部件81上的速度保持在固定。
退绕部件83为与辊部件81一体或独自旋转,通过这样辅助卷回在辊部件81上的纺纱Y退绕的导纱部件。退绕部件83的一端安装在辊部件81的中心轴上设置的旋转轴84上。退绕部件83的另一端朝辊部件81的外周面弯曲地形成。退绕部件83通过将纺纱Y钩挂到该弯曲部位上将该纺纱Y引导向辊部件81的外周面。安装了退绕部件83的旋转轴84的根部采取利用安装在该旋转轴84或辊部件81中的某一个上的永久磁铁和安装在另一个上的磁滞材料产生阻止其相对旋转的阻力矩的结构。另外,在退绕部件83与辊部件81之间施加阻力矩的方法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磁性结构,也可以是例如摩擦力或电磁性结构。
由此,在施加于从张力稳定装置8送出的纺纱Y上——即从辊部件81上退绕下来的纺纱Y上的张力低,不能克服上述阻力矩的情况下,退绕部件83与辊部件81一体旋转。退绕部件83将钩挂在该退绕部件83上的纺纱Y卷绕到辊部件81上去。这样一来,由于边从辊部件81上退绕纺纱Y,边使用退绕部件83进行卷绕纺纱Y的动作,因此张力稳定装置8能够降低退绕速度。
另一方面,在施加于从辊部件81上退绕下来的纺纱Y上的张力高,克服了上述阻力矩的情况下,退绕部件83独立于辊部件81而旋转。退绕部件83从辊部件81上退绕纺纱Y。这样一来,由于边从辊部件81上退绕纺纱Y,边使用退绕部件83进行解开纺纱Y的动作,因此张力稳定装置8能够增加退绕速度。
并且,张力稳定装置8,由于能够相对于纺纱Y向辊部件81上的卷回速度像上述那样调节纺纱Y的退绕速度,因此能够在将纺纱Y卷回到辊部件81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暂时贮存纺纱Y。
由此,在施加于从辊部件81上退绕下来的纺纱Y上的张力增加了时,贮存的纺纱Y从辊部件81被送出。并且,在施加于从辊部件81上退绕下来的纺纱Y上的张力减小了时,纺纱Y卷回到辊部件81上而贮存。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施加于从辊部件81上退绕下来的纺纱Y上的张力变动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其影响到施加于从纺纱装置6向张力稳定装置8张架的纺纱Y上的张力。
卷绕装置9通过使纺纱Y一边沿筒管92的轴线方向横动一边卷回到筒管92上而形成近似圆筒形状的卷装91。卷装91或筒管92通过受摩擦辊93的驱动力的作用从动旋转,从而不断将纺纱Y卷绕到其外周面上。
这样一来,纺纱单元1通过牵伸作为原料的纱条F使纱条F的粗细均匀,通过给被牵伸的纱条F加捻制造纺纱Y。纺纱单元1通过卷绕这样制造的纺纱Y而作成卷装91。
如上所述,纺纱单元1将张力稳定装置8配置在纱疵检测装置7的下游一侧。因此,即使卷绕装置9一边使纺纱Y横动一边将纺纱Y卷回,也能够用张力稳定装置8吸收纺纱Y的纱道的变化。并且,即使在例如卷绕装置9的摩擦辊93变动其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也能够用张力稳定装置8吸收施加在纺纱Y上的张力的变化。这样一来,能够使从纺纱装置6向张力稳定装置8张架的纺纱Y的纱道稳定,能够将施加于纺纱Y上的张力保持在适当的程度,并且使其稳定。由此,纺纱单元1能够提高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
下面说明通过提高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能够提高纺纱Y的质量的理由。
如上所述,纱疵检测装置7通过测量对应纱线粗细而变化的受光量来检测纺纱Y的缺陷部位。在紧靠纱疵检测装置7的上游一侧,具有图中没有表示的切断装置。纱疵检测装置7在检测到缺陷部位时立即用切断装置切断纺纱Y。然后在切断并除去缺陷部位后用接头装置12将被切断的纺纱Y接头,再次作为一根纺纱Y被卷回。
即,在纱疵检测装置7遗漏纺纱Y的缺陷部位的情况下,用包含缺陷部位的纺纱Y作成卷装91。在纱疵检测装置7将不是缺陷部位的部分误判为缺陷部位的情况下,进行了本来不需要进行的切断和接头。因此,提高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对于提高纺纱Y的质量非常重要。并且,提高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对于提高纺纱单元1生产纺纱Y的生产效率也很重要。
下面说明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到缺陷部位时纺纱单元1的动作。当图中没有表示的单元控制器接收到来自纱疵检测装置7的纱疵检测信号时,立即用切断装置切断纺纱Y,然后使牵伸装置5和纺纱装置6等停止。单元控制器给接头台车11发送控制信号,使接头台车11行走到纺纱Y被切断了的纺纱单元1跟前。然后,单元控制器重新启动纺纱装置6等,用接头台车11的接头装置12进行接头作业。在接头作业完成后,单元控制器重新开始纺纱单元1中的卷绕作业。
接头台车11具备接头装置12、吸管13和吸嘴14(参照图1)。当某个纺纱单元1处发生断纱或将纱切断时,接头台车11在纺纱机械100下部设置的图中没有表示的轨道上行走到该纺纱单元1跟前然后停止。吸管13一边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一边吸引并捕捉从纺纱装置6送出的纱端,将其引导向接头装置12。吸嘴14一边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一边从支承在卷绕装置9上的卷装91吸引并捕捉纱端,将其引导向接头装置12。接头装置12进行这样被引导的纱端之间的接头作业。
下面用图6说明接头装置12的整体结构。另外,图中所示箭头表示构成接头装置12的各部件的可动方向。
接头装置12主要由第一解捻喷嘴121、第二解捻喷嘴122、接头喷嘴123、一对捞纱杆124、第一纱端切断器125a、第二纱端切断器125b和一对压纱杆127构成。
第一解捻喷嘴121吸入张力稳定装置8一侧的纱端YT(参照图中单点划线)进行解捻。第一解捻喷嘴121具有露出了第1吸引口121a的第一解捻管121b。第一解捻管121b与向其内部喷射解捻用空气的解捻用空气通道221相连通。解捻用空气通道221与该第一解捻管121b的轴线方向相倾斜地连通于第一解捻管121b的第1吸引口121a附近。第一解捻喷嘴121用从解捻用空气通道221喷射的解捻用空气从第1吸引口121a吸入纱端YT,同时用第一解捻管121b内形成的蜗旋流解捻纤维。
第二解捻喷嘴122吸引卷绕装置9一侧的纱端YW(参照图中实线)进行解捻。第二解捻喷嘴122具有露出了第二吸引口122a的第二解捻管122b。该第二解捻管122b与向其内部喷射解捻用空气的解捻用空气通道222连通。解捻用空气通道222与该第二解捻管122b的轴线方向相倾斜地连通于第二解捻管122b的第二吸引口122a附近。第二解捻喷嘴122用从解捻用空气通道222喷射的解捻用空气从第二吸引口122a吸入纱端YW,同时用第二解捻管122b内形成的蜗旋流解捻纤维。
接头喷嘴123将解捻后拆开的张力稳定装置8一侧的纱端YT和解捻后拆开的卷绕装置9一侧的纱端YW缠绕在一起进行接合。接头喷嘴123中形成有收容部分123a和引导倾斜部123b。收容部分123a收容张力稳定装置8一侧的纱端YT和卷绕装置9一侧的纱端YW。引导倾斜部123b将两纱端YT和YW引导到收容部分123a。接头喷嘴123与向其内部喷射接头用空气的接头用空气通道223连通。接头喷嘴123利用接头用从空气通道223喷射来的接头用空气在收容部分123a内形成捻回流,将解捻后拆开的两纱端YT、YW缠绕在一起进行接合。
捞纱杆124分别将张力稳定装置8一侧的纱端YT和卷绕装置9一侧的纱端YW配置到预定的位置上。捞纱杆124夹着接头喷嘴123相对地配置。捞纱杆124分别在图中没有表示的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移动。在解捻动作之前,通过捞纱杆124移动使两纱端YT和YW的顶端靠近接头喷嘴123的预定位置。在解捻动作之后,通过捞纱杆124继续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将两纱端YT和YW的解捻部分配置到收容部分123a内的预定位置上。
在解捻张力稳定装置8一侧的纱端YT之前,第一纱端切断器125a切断该纱端YT使其变成合适的长度。第二纱端切断器125b在解捻卷绕装置9一侧的纱端YW之前切断该纱端YW,使其变成合适的长度。被第一纱端切断器125a切断的纱端YT用第一夹板126a固定。被第二纱端切断器125b切断的纱端YW用第二夹板126b固定。
在由捞纱杆124将两纱端YT和YW的解捻部分配置到收容部分123a内的预定位置之后,压纱杆127固定两纱端YT和YW。压纱杆127在图中没有表示的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沿着接头喷嘴123的两侧面移动。压纱杆127使两纱端YT和YW夹持在该压纱杆127与接头喷嘴123之间地固定该两纱端YT和YW。然后,像上述那样向接头喷嘴123的内部喷射接头用空气,使两纱端YT和YW缠绕在一起进行接合。
另外,虽然本实施形态中接头装置12被设置在接头台车11上,但也可以采用将接头装置12设置在各纺纱单元1中的结构。并且,接头装置12只要是将纺纱装置6一侧的纱端和卷绕装置9一侧的纱端接头的结构就可以,并不局限于上述那样的结构。
以上为本发明实施形态所涉及的纺纱单元1及接头装置12的整体结构。下面为了表示本纺纱单元1中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精度的优越性,说明现有技术的第一纺纱单元2和现有技术的第二纺纱单元3。但是,对于与上述纺纱单元1相同的结构,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7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第一纺纱单元2的整体结构的图。第一纺纱单元2中沿纱条F和纺纱Y的输送方向依次配置有纱条供给单元4、牵伸装置5、纺纱装置6、纱线输送装置10、纱疵检测装置7和卷绕装置9。纱条供给单元4主要提供贮存的纱条F。牵伸装置5通过牵伸纱条F使粗细变得均匀。纺纱装置6通过给纱条F加捻制造纺纱Y。纱线输送装置10送出制造的纺纱Y。纱疵检测装置7测量纺纱Y的纱线粗细来检测缺陷部位。卷绕装置9一边使纺纱Y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卷装91上。
纱线输送装置10将由纺纱装置6制造的纺纱Y送往卷绕装置9。纱线输送装置10由输送辊101和夹持辊102等构成。被输送辊101和夹持辊102所夹持的纺纱Y随输送辊101和夹持辊102旋转而被送出。
并且,作为现有技术的第一纺纱单元2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纺纱单元1不同的部分,不具备张力稳定装置8,在纱线输送装置10与卷绕装置9之间配置纱疵检测装置7。由此,纱疵检测装置7在从纱线输送装置10送出的纺纱Y到达卷绕装置9之前进行缺陷部位的检测。
但是,在由卷绕装置9将纺纱Y卷回到卷装91上之际需要使该纺纱Y边横动边卷回。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有可能影响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
具体而言,卷绕装置9一边使纺纱Y沿筒管92的轴线方向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卷装91上。因此,纱疵检测装置7中的纺纱Y的纱道有可能变化。结果,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变得不稳定,检测纺纱Y的缺陷部位有时变得困难。
并且,现有技术的第一纺纱单元2的卷绕装置9通过驱动摩擦辊93旋转而使卷装91从动旋转。因此,在例如摩擦辊93的旋转速度变动了的情况下,有可能使施加于纺纱Y的张力变化。结果,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变得不稳定,检测纺纱Y的缺陷部位有时变得困难。
下面使用图8详细说明纺纱Y的纱道和张力变化引起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不稳定由此使缺陷部位检测困难的问题。图8A为表示使用排除了干扰的纱疵检测装置7时的检测信号的图。图8B为表示构成本纺纱单元2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的图。另外,所谓排除了干扰是指排除了卷绕装置9使纺纱Y横动等影响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精度的所有干扰的状态。
图8A和图8B的横轴表示从预定时刻起的经过时间。即,横轴表示在经过纱疵检测装置7的纺纱Y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图8A和图8B的纵轴表示从构成纱疵检测装置7的受光部72输出的作为检测信号的电压值。即,纵轴表示由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到的纺纱Y的纱线粗细。另外,图中电压值VA表示平均纱线粗细,电压值VA-h表示纱线粗细允许上限,电压值VA-1表示纱线粗细允许下限。
图8A和图8B为表示在经过纱疵检测装置7的纺纱Y的长度方向上每隔预定的间隔测量到的纺纱Y的纱线粗细的变化的图。图8A和图8B表示存在纺纱Y的纱线粗细超过了纱线粗细允许上限的部分即粗纱部分D1。图8A和图8B表示存在超过了纱线粗细允许下限的部分即细纱部分D2。
图8A表示排除了所有干扰的状态下测量的纱线粗细的变化。因此,能够假定捕捉到没有误差的纺纱Y的纱线粗细。图8A表示在纺纱Y的位置L1上存在超过了纱线粗细允许上限的部分即粗纱部分D1。图8A表示在纺纱Y的位置L2上存在超过了纱线粗细允许下限的部分即细纱部分D2。
图8B表示由构成本纺纱单元2的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到的纱线粗细的变化。因此,图8B中包含纱疵检测装置7的纺纱Y的纱道变化和/或张力变化引起的比较大的检测信号的变动。该变动是由于纺纱Y的纱道和/或张力变化引起受光部72的受光量变化。另外,实际上在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的纺纱Y中不一定产生图8B所示那样的纱线粗细的变化。
图8B中由于在纺纱Y的位置L1上由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的结果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上限,因此判定为存在粗纱部分D1。但是,在纺纱Y的位置L2上由于由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的结果不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下限,因此没有判定存在细纱部分D2。即,遗漏了真正的缺陷部位的检测信号。
这是因为在纺纱Y的位置L2,由于纱疵检测装置7中的纱道变化了或者纺纱Y的张力变化了,从纱疵检测装置7输出了比细纱部分D2的实际纱线粗细要粗的检测信号的缘故。由此,误判为在纺纱Y的位置L2存在的细纱部分D2没有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下限。
这样一来,现有技术的第一纺纱单元2中,由于卷绕装置9一边使纺纱Y横动一边将其卷回到卷装91上,因此纱疵检测装置7中的纺纱Y的纱道变化。并且,在例如构成卷绕装置9的摩擦辊93的旋转速度变动了时,纱疵检测装置7中的纺纱Y的张力有时变化。因此有时由这些原因引起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不稳定使检测纺纱Y中产生的缺陷部位变得困难。
而且,在纺纱机械100中构成各纺纱单元2的各个纱线输送装置10产生彼此偏差的情况下,施加于从纱线输送装置10向卷绕装置9张架的纺纱Y上的张力有时变得不一样。结果有可能第一纺纱单元2互相之间产生偏差,作为纺纱机械100整体有时难以使纺纱Y的质量一定。
图9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第二纺纱单元3的整体结构的图。第二纺纱单元3中沿纱条F和纺纱Y的输送方向依次配置有纱条供给单元4、牵伸装置5、纺纱装置6、纱线输送装置10、纱疵检测装置7、张力稳定装置8和卷绕装置9。纱条供给单元4主要提供贮存的纱条F。牵伸装置5通过牵伸纱条F使粗细变得均匀。纺纱装置6通过给纱条F加捻制造纺纱Y。纱线输送装置10送出制造好的纺纱Y。纱疵检测装置7测量纺纱Y的纱线粗细从而检测缺陷部位。张力稳定装置8使施加在纺纱Y上的张力稳定。卷绕装置9一边使纺纱Y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卷装91上。
第二纺纱单元3中作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纺纱单元1不同的部分具有纱线输送装置10,纱疵检测装置7配置在纱线输送装置10与张力稳定装置8之间。由此,纱疵检测装置7在从纱线输送装置10送出的纺纱Y到达张力稳定装置8之前进行缺陷部位的检测。
在这种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即使卷绕装置9一边使纺纱Y横动一边将其卷回到卷装91上,在纱疵检测装置7中纺纱Y的纱道也不变化。并且,即使例如构成卷绕装置9的摩擦辊93旋转的速度变动,纱疵检测装置7中的纺纱Y的张力也不变化。但是,由于有时由纱线输送装置10送出纺纱Y的速度上产生变动,因此有必要提高施加在纺纱Y上的张力,结果即使在第二纺纱单元3中也有时纺纱Y的张力变动影响到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
具体为,被输送辊101和夹持辊102夹持的纺纱Y随着输送辊101和夹持辊102的旋转而被送往张力稳定装置8。纱线输送装置10的送出速度的变动有时使施加于从纱线输送装置10向张力稳定装置8张架的纺纱Y上的张力产生变化。因此,张力稳定装置8通过拉拽纺纱Y来提高张力,以到达提高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精度的目的。但是,施加于纺纱Y上的张力的增大有时会埋没缺陷部位的特征。结果有时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纺纱Y的缺陷部位变得困难。
下面使用图10详细说明由施加于纺纱Y上的张力的增大而埋没缺陷部位的特征,使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缺陷部位变得困难的问题。图10A为表示使用排除了干扰的纱疵检测装置7时的检测信号的图。图10B为表示构成纺纱单元3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的图。另外,所谓排除了干扰如上所述是指排除了影响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精度的所有干扰的状态。
图10A和图10B表示在经过纱疵检测装置7的纺纱Y的长度方向上、每隔预定的间隔测量的纺纱Y的纱线粗细变化的图。与上述图8A和图8B一样,图10A和图10B表示存在纺纱Y的纱线粗细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上限的部分即粗纱部分D1。图10A和图10B表示存在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下限的部分即细纱部分D2。
图10A表示排除了所有干扰的状态下测量的纱线粗细的变化。因此,图10A能够假定捕捉到没有误差的纺纱Y的粗细。图10A表示在纺纱Y的位置L1上存在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上限的部分即粗纱部分D1。图10A表示在纺纱Y的位置L2上存在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下限的部分即细纱部分D2。
图10B表示由构成纺纱单元3的纱疵检测装置7测量的纱线粗细的变化。图10B中发现由于施加于纺纱Y上的张力增大而埋没了缺陷部位的特性,而使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均匀化。其原因是施加于纺纱Y上的张力增大而使包括缺陷部位的纺纱Y的纱线粗细均匀化了。另外,实际上在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的纺纱Y中不一定实现图10B所示那样的纱线粗细的均匀化。
因此,由于在纺纱Y的位置L1上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结果没有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上限,从图10B没有判定存在粗纱部分D1。即,遗漏了真正的纱疵检测信号。另外在纺纱Y的位置L2上由于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的结果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下限,因此判定为存在细纱部分D2。
如上所述,纺纱单元3误判为在纺纱Y的位置L1存在的粗纱部分D1没有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上限。这是因为纺纱Y被强力拉拽而使存在于纺纱Y的位置L1上的粗纱部分D1被拉伸的缘故。
这样一来,现有技术的第二纺纱单元3中由纱线输送装置10送出纺纱Y的速度变动使施加于纺纱Y上的张力产生变化。因此有必要通过拉拽纺纱Y来提高张力。但是,从纱疵检测装置7输出的检测信号均匀化有时使检测纺纱Y中产生的缺陷部位变得困难。
而且,在纺纱机械100中构成各纺纱单元3的各个纱线输送装置10产生彼此偏差的情况下,施加于从纱线输送装置10向张力稳定装置8张架的纺纱Y上的张力不一样。结果有可能第二纺纱单元3互相之间产生偏差,作为纺纱机械100整体有时难以使纺纱Y的质量一定。
以上为现有技术的第一纺纱单元2和现有技术的第二纺纱单元3中有关缺陷部位检测的问题。下面使用图11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纺纱单元1中的缺陷部位检测精度的优越性。
图11为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纺纱单元1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的图。图中所示虚线表示构成现有技术的第一纺纱单元2和构成现有技术的第二纺纱单元3的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信号。图11为表示在经过纱疵检测装置7的纺纱Y的长度方向上、每隔预定的间隔测量的纺纱Y的纱线粗细的变化的图。图11表示存在纺纱Y的纱线粗细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上限的部分即粗纱部分D1。图11表示存在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下限的部分即细纱部分D2。
从图11可知,纱疵检测装置7明确捕捉到纺纱Y中产生的缺陷部位的特征。这是因为没有像现有技术的第一纺纱单元2那样,卷绕装置9使纺纱Y横动引起纱道变化,或者例如构成卷绕装置9的摩擦辊93的旋转速度的变动使纺纱Y的张力变化的缘故。并且,也是因为没必要像现有技术的第二纺纱单元3那样,提高施加于纺纱Y上的张力的缘故。
因此,由于根据图11在纺纱Y的位置L1上纱疵检测装置7的检测结果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上限,因此判定为存在粗纱部分D1。由于在纺纱Y的位置L2上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的结果超过纱线粗细允许下限,因此根据图11判定为存在细纱部分D2。
这样一来,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纺纱单元1中,不存在卷绕装置9使纺纱Y横动影响纱疵检测装置7对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的担心。而且通过不仅适当地保持施加于纺纱Y上的张力并且使其稳定,能够提高纱疵检测装置7对缺陷部位的检测精度。结果,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纺纱单元1能够达到提高制造的纺纱Y的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纺纱单元1不使用送出纺纱Y的纱线输送装置10。因此纺纱机械100中各纺纱单元1各自的纱疵检测装置7中的纺纱Y的张力即施加在从纺纱装置6向张力稳定装置8张架的纺纱Y上的张力彼此不会产生偏差。因此能够使纺纱Y的质量一定。
如上所述,纺纱单元1具备牵伸装置5、纺纱装置6、张力稳定装置8、卷绕装置9和纱疵检测装置7。牵伸装置5牵伸纤维束F。纺纱装置6用被牵伸装置5牵伸过的纤维束F制造纺纱Y。张力稳定装置8使由纺纱装置6制造出的纺纱Y的张力稳定。卷绕装置9将从张力稳定装置8送出的纺纱Y卷回到卷装91上。纱疵检测装置7能够检测纺纱Y的缺陷部位。纱疵检测装置7配置在纺纱装置6与张力稳定装置8之间。
张力稳定装置8具备辊部件81和退绕部件83。辊部件81卷回纺纱Y。退绕部件83将卷回到辊部件81上的纺纱Y退绕。退绕部件83通过将纺纱Y的退绕速度适当地调节使施加于从纺纱装置6向张力稳定装置8张架的纺纱Y上的张力稳定。
纺纱单元1具备具有第1引导部和第2引导部的引导部件74。第1引导部配置在纺纱装置6与纱疵检测装置7之间,限制纺纱Y的纱道。第2引导部配置在纱疵检测装置7与张力稳定装置8之间,限制纺纱Y的纱道。
纱疵检测装置7采用测量纺纱Y的粗细来检测上述缺陷部位的结构。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纺纱Y的纱线粗细的标准偏差。
纱疵检测装置7具备光源部71、受光部72和壳体部件73。光源部71向纺纱Y上照射光。受光部72接收从光源部71照射来的光。壳体部件73保持光源部71和受光部72。
在施加于从张力稳定装置8送出的纺纱Y上的张力大于预定的值的情况下,退绕部件83使从辊部件81退绕的纺纱Y的退绕速度增加。在施加于从张力稳定装置8送出的纺纱Y上的张力在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退绕部件83使从辊部件81退绕的纺纱的退绕速度减小。
张力稳定装置8具有使辊部件81旋转的动力单元82。动力单元82通过将纺纱Y的卷回速度维持在预定的值使施加于从纺纱装置6向张力稳定装置8张架的纺纱Y上的张力稳定。
张力稳定装置8通过相对于纺纱Y的卷回速度适当地调节退绕速度,来暂时贮存纺纱Y。
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由纺纱装置6刚刚制造出来的纺纱Y的缺陷部位。纱疵检测装置7检测由纺纱装置6产生的纺纱张力下的纺纱Y的缺陷部位。纱疵检测装置7被配置在施加于纺纱Y上的张力仅由张力稳定装置8产生的位置上。
纺纱装置6用捻回气流给被牵伸装置5牵伸了的纤维束F加捻来制造纺纱Y。
Claims (13)
1.一种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
用由上述牵伸装置牵伸了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纺纱装置;
使由上述纺纱装置制造出的纺纱的张力稳定的张力稳定装置;
将从上述张力稳定装置送出的纺纱卷回到卷装上的卷绕装置;以及
配置在上述纺纱装置与上述张力稳定装置之间、能够检测纺纱的缺陷部位的纱疵检测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张力稳定装置具备卷回纺纱的辊部件,以及退绕被卷回到上述辊部件上的纺纱的退绕部件;
上述退绕部件通过适当地调节纺纱的退绕速度,使施加于从上述纺纱装置向上述张力稳定装置张架的纺纱的张力稳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配置在上述纺纱装置与上述纱疵检测装置之间、限制上述纺纱的纱道的第1引导部;以及
配置在上述纱疵检测装置与上述张力稳定装置之间、限制上述纺纱的纱道的第2引导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疵检测装置被构成为测量上述纺纱的纱线粗细来检测上述纱疵。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疵检测装置检测上述纺纱的纱线粗细的标准偏差。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疵检测装置具有向上述纺纱照射光的光源部、接收从上述光源部照射来的光的受光部、以及保持上述光源部和上述受光部的壳体部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施加于从上述张力稳定装置送出的纺纱的张力大于预定的值时,上述退绕部件使纺纱的退绕速度增加;
当施加于从上述张力稳定装置送出的纺纱的张力在预定值以下时,上述退绕部件使纺纱的退绕速度减小。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张力稳定装置具备使上述辊部件旋转的动力单元;
上述张力稳定装置通过将由上述动力单元使纺纱向上述辊部件的卷回速度维持在预定的值,来使施加于从上述纺纱装置向上述张力稳定装置张架的纺纱的张力稳定。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张力稳定装置通过相对于纺纱的向上述辊部件的卷回速度适当地调节从上述辊部件的退绕速度,来暂时贮存纺纱。
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由上述纺纱装置刚刚制造出的纺纱的缺陷部位。
11.如权利要求2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疵检测装置被构成为检测由上述纺纱装置产生的纺纱张力下的纺纱的缺陷部位。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疵检测装置配置在施加于纺纱的张力仅由上述张力稳定装置产生的位置上。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纺纱装置通过用捻回气流给被上述牵伸装置牵伸过的纤维束加捻来制造纺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33786 | 2009-10-07 | ||
JP233786/2009 | 2009-10-07 | ||
JP2010056773A JP5526885B2 (ja) | 2009-10-07 | 2010-03-12 | 紡績ユニット |
JP056773/2010 | 2010-03-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31604A true CN102031604A (zh) | 2011-04-27 |
CN102031604B CN102031604B (zh) | 2014-09-10 |
Family
ID=4346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98313.1A Active CN102031604B (zh) | 2009-10-07 | 2010-09-27 | 纺纱单元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309042B1 (zh) |
JP (1) | JP5526885B2 (zh) |
CN (1) | CN102031604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28198A (zh) * | 2012-04-23 | 2012-08-08 | 杭州嘉拓科技有限公司 | 调节纱线监测区域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014937A (zh) * | 2011-09-20 | 2013-04-0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
CN103569795A (zh) * | 2012-07-27 | 2014-02-12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监视装置及纱线卷绕单元 |
CN103569792A (zh) * | 2012-07-27 | 2014-02-12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取机 |
CN104204318A (zh) * | 2012-03-29 | 2014-12-10 | 里特机械公司 | 具有用于检测并消除纱疵的设备的粗纱机 |
CN104860125A (zh) * | 2014-02-25 | 2015-08-26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贮存装置、纱线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
CN103510217B (zh) * | 2012-06-29 | 2016-10-19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纤维机械及纤维机械的周期性不匀检测方法 |
CN114808218A (zh) * | 2022-06-01 | 2022-07-29 | 河南平棉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纺亚麻赛络纱的细纱断头自停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049937A (ja) | 2011-08-31 | 2013-03-14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 |
JP2013067895A (ja) | 2011-09-21 | 2013-04-18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
JP2013067484A (ja) | 2011-09-21 | 2013-04-18 | Murata Machinery Ltd | 紡績機 |
JP2013067483A (ja) | 2011-09-21 | 2013-04-18 | Murata Machinery Ltd | 紡績機 |
JP2013067897A (ja) | 2011-09-21 | 2013-04-18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 |
JP2013067891A (ja) * | 2011-09-21 | 2013-04-18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
JP2013067916A (ja) * | 2011-09-22 | 2013-04-18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巻取装置、及び繊維機械 |
JP2016003398A (ja) * | 2014-06-13 | 2016-01-12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機、紡績方法、及び、紡績糸 |
JP2018090379A (ja) * | 2016-12-02 | 2018-06-1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自動ワインダ、糸巻取システム及び糸巻取方法 |
JP2018162135A (ja) * | 2017-03-24 | 2018-10-18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巻取機 |
CN108914280B (zh) * | 2018-07-10 | 2021-04-09 | 宁夏如意科技时尚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内含有毛刷的并线空捻器 |
EP3708700A1 (en) * | 2019-03-13 | 2020-09-16 | Kavitha Chandran | Roving frame with a monitoring system |
EP3828325A1 (de) * | 2019-11-29 | 2021-06-02 |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 Spinnstelle und luftspinnmaschine umfassend eine solche spinnstelle und verfahren zur erfassung einer einen soll-wert unterschreitenden fadenfestigkeit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68872A (ja) * | 1998-03-20 | 1999-10-05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の表示システム |
JP2000303275A (ja) * | 1999-04-16 | 2000-10-31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方法 |
EP1457446A2 (en) * | 2003-03-13 | 2004-09-15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Tension control and slack eliminating device for a yarn winder |
CN1533975A (zh) * | 2003-03-17 | 2004-10-06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取机 |
JP2004277944A (ja) * | 2003-03-17 | 2004-10-07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 |
JP2006144136A (ja) * | 2004-11-16 | 2006-06-08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装置の運転方法及び紡績装置 |
JP2007224452A (ja) * | 2006-02-23 | 2007-09-06 | Murata Mach Ltd | 異常錘特定装置および紡績機 |
JP2007247108A (ja) * | 2006-03-17 | 2007-09-27 | Murata Mach Ltd | 繊維機械 |
JP2009155757A (ja) * | 2007-12-26 | 2009-07-16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22323B1 (de) | 2002-11-20 | 2017-04-12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Modulare Luftspinnmaschine |
JP4367647B2 (ja) * | 2005-05-16 | 2009-11-18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コアヤーン紡績における芯糸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
-
2010
- 2010-03-12 JP JP2010056773A patent/JP552688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9-27 CN CN201010298313.1A patent/CN102031604B/zh active Active
- 2010-10-07 EP EP10186883.4A patent/EP2309042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68872A (ja) * | 1998-03-20 | 1999-10-05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の表示システム |
JP2000303275A (ja) * | 1999-04-16 | 2000-10-31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方法 |
EP1457446A2 (en) * | 2003-03-13 | 2004-09-15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Tension control and slack eliminating device for a yarn winder |
CN1533975A (zh) * | 2003-03-17 | 2004-10-06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取机 |
JP2004277944A (ja) * | 2003-03-17 | 2004-10-07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 |
JP2006144136A (ja) * | 2004-11-16 | 2006-06-08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装置の運転方法及び紡績装置 |
JP2007224452A (ja) * | 2006-02-23 | 2007-09-06 | Murata Mach Ltd | 異常錘特定装置および紡績機 |
JP2007247108A (ja) * | 2006-03-17 | 2007-09-27 | Murata Mach Ltd | 繊維機械 |
JP2009155757A (ja) * | 2007-12-26 | 2009-07-16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14937A (zh) * | 2011-09-20 | 2013-04-0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
CN103014937B (zh) * | 2011-09-20 | 2016-08-3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单元、纺纱机及纱线处理模块 |
CN104204318A (zh) * | 2012-03-29 | 2014-12-10 | 里特机械公司 | 具有用于检测并消除纱疵的设备的粗纱机 |
CN102628198A (zh) * | 2012-04-23 | 2012-08-08 | 杭州嘉拓科技有限公司 | 调节纱线监测区域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628198B (zh) * | 2012-04-23 | 2015-07-08 | 杭州嘉拓科技有限公司 | 调节纱线监测区域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510217B (zh) * | 2012-06-29 | 2016-10-19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纤维机械及纤维机械的周期性不匀检测方法 |
CN103569795A (zh) * | 2012-07-27 | 2014-02-12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监视装置及纱线卷绕单元 |
CN103569792A (zh) * | 2012-07-27 | 2014-02-12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取机 |
CN104860125A (zh) * | 2014-02-25 | 2015-08-26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贮存装置、纱线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
CN114808218A (zh) * | 2022-06-01 | 2022-07-29 | 河南平棉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纺亚麻赛络纱的细纱断头自停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309042A2 (en) | 2011-04-13 |
JP2011099192A (ja) | 2011-05-19 |
EP2309042A3 (en) | 2014-05-14 |
JP5526885B2 (ja) | 2014-06-18 |
CN102031604B (zh) | 2014-09-10 |
EP2309042B1 (en) | 2016-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31604B (zh) | 纺纱单元 | |
CN101713112B (zh) | 纺纱机 | |
CN202865461U (zh) | 纺纱机 | |
CN103014942B (zh) | 纺纱机 | |
CN101994176B (zh) | 纺纱机械 | |
CN101994175B (zh) | 纺纱机械以及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除去方法 | |
CN103787150A (zh) |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
CN103569795A (zh) | 纱线监视装置及纱线卷绕单元 | |
CN100497774C (zh) | 纺纱机 | |
CN101994174B (zh) | 纺纱机械 | |
CN104590944A (zh) | 纱线卷绕机 | |
CN102534879B (zh) | 空气纺纱装置、使用了该装置的纺纱方法及纺纱单元 | |
EP2876192B1 (en) | Air-jet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 |
CN103014961A (zh) |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 |
CN103827366B (zh) | 纺纱机、卷绕装置及纤维机械 | |
CN103014939A (zh) |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装置 | |
CN105645178B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103373635A (zh) |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具备该纱线监视装置的纱线卷绕机 | |
CN102465364B (zh) | 牵伸罗拉、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 |
CN202347164U (zh) | 空气纺纱装置 | |
CN202080772U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103014934A (zh) |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 |
CN103014957A (zh) | 纱线蓄留装置、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 |
CN104928815B (zh) | 纤维束引导器、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 |
CN105966995A (zh) | 接头装置、纺纱机和自动络纱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