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6995A - 接头装置、纺纱机和自动络纱机 - Google Patents

接头装置、纺纱机和自动络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66995A
CN105966995A CN201610091224.7A CN201610091224A CN105966995A CN 105966995 A CN105966995 A CN 105966995A CN 201610091224 A CN201610091224 A CN 201610091224A CN 105966995 A CN105966995 A CN 105966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yarn
backtwisting
sp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912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66995B (zh
Inventor
丰田贵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66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6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66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69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65H69/061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65H69/061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B65H69/063Preparation of the yarn 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10Means using fluid made only for exhausting gaseous medium
    • B65H2406/11Means using fluid made only for exhausting gaseous medium producing fluidised bed
    • B65H2406/113Details of the part distributing the air cushion
    • B65H2406/1132Multiple nozzles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接头装置、纺纱机和自动络纱机。接头装置具备第1解捻管(38)、第2解捻管(39)和接头部。第1解捻管(38)形成有通过为了使该管内产生空气流而喷射的空气的第1空气喷出孔,使空气流作用于第1纱而解捻该第1纱。第2解捻管(39)具有与第1解捻管(38)不同的形状,形成有通过为了使该管内产生空气流而喷射的空气的第2空气喷出孔,使空气流作用于第2纱而解捻该第2纱。接头部进行第1解捻管(38)解捻了的第1纱和第2解捻管(39)解捻了的第2纱的接头。

Description

接头装置、纺纱机和自动络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具备进行接头的接头部的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纱机等的纱线卷绕机中,在卷绕中的纱线由于某种原因而变成截断状态等的情况下,进行利用接头装置将截断的纱线连接的动作。以往,我们知道具备2个解捻管和接头部的接头装置。2个解捻管中分别插入被截断的一边的纱线(第1纱)和另一边的纱线(第2纱)。在2个解捻管中分别形成有空气喷出孔。为了在该解捻管内部产生空气流而喷射的空气通过空气喷出孔。各解捻管通过使空气流作用于插入的纱线进行解捻。接头部通过使空气流作用于解捻了的2个纱线而将纱线彼此捻在一起,将纱线彼此连接。
日本特开平5-338922号公报中公开了在2个解捻管的两者都形成了多个(具体为每方4个)空气喷出孔的结构。日本特开2014-234308号公报中公开了能够调整供给一方解捻管的空气供给量和供给另一方解捻管的空气供给量的结构。
在例如利用气流式纺纱机生产纱线的情况下,在纱线变成截断状态的情况下,第1纱和第2纱上有时存在解捻的容易程度不同。因此,最好使一方解捻管与另一方解捻管中空气流的流量和方向等不同。
日本特开平5-338922号公报中在2个解捻管中形成同样的孔,对于调整空气供给量没有任何记载。因此,可以认为,日本特开平5-338922号公报的2个解捻管中空气流的流量和方向相同。
日本特开2014-234308号公报中通过分别单独地调整向2个解捻管供给的空气供给量,使每根解捻管空气流的流量不同。但是,仅仅使供给解捻管的空气供给量变化不能够适度地解捻第1纱和第2纱这两者,存在接头的部分的强度变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通过使第1纱和第2纱的解捻不同而充分确保了接头的部分的强度的接头装置。
接头装置具备第1解捻部、第2解捻部和接头部。上述第1解捻部构成为管状。上述第1解捻部上形成有第1空气喷出孔,在该第1空气喷出孔中通过为了使该管内产生空气流而喷射的空气。上述第1解捻部使上述空气流作用于第1纱而解捻该第1纱。上述第2解捻部也构成为管状。上述第2解捻部具有与上述第1解捻部不同的形状。上述第2解捻部上形成有第2空气喷出孔,该第2空气喷出孔中通过为了使该管内产生空气流而喷射的空气。上述第2解捻部使上述空气流作用于第2纱而解捻该第2纱。上述接头部进行上述第1解捻部解撚了的上述第1纱和上述第2解捻部解撚了的上述第2纱的接头。
由此,由于第1解捻部和第2解捻部的形状不同,因此能够使各解捻部内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或方向等不同。因此,能够使作用于第1纱的解捻力和作用于第2纱的解捻力不同。
在上述接头装置中,与上述第1空气喷出孔的数量相比,上述第2空气喷出孔的数量多。
由此,能够使第2解捻部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比第1解捻部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大。
在上述接头装置中,上述第1解捻部和上述第2解捻部的利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剖切的截面的内侧轮廓为圆形。当从上述第1解捻部的轴向看时,上述第1空气喷出孔与上述第1解捻部内侧的圆形部分相垂直地形成。当从上述第2解捻部的轴向看时,上述第2空气喷出孔沿着上述第2解捻部内侧的圆形部分地形成。
由此,第2解捻部中与第1解捻部相比较,容易产生较强的空气流。因此,即使是例如不能充分进行解捻的纱线,通过第2解捻部使该纱线起毛,也能够确保接头部分的强度。
在上述接头装置中,上述第1空气喷出孔的数量为1。上述第2空气喷出孔的数量为4。
由此,能够使第2解捻部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比第1解捻部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大幅度地增大。因此,即使是例如不能充分进行解捻的纱线,通过第2解捻部使该纱线起毛,也能够确保接头部分的强度。
在上述接头装置中,具备能够分别单独地调整供给上述第1解捻部的空气的流量和供给上述第2解捻部的空气的流量的调整部。
由此,能够简单地改变第1解捻部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和第2解捻部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
在上述接头装置中,与供给上述第1解捻部的空气的流量相比,供给上述第2解捻部的空气的流量大。
由此,能够使第2解捻部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比第1解捻部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大。
在上述接头装置中,上述调整部具备第1切换部、第1流量调整部、第2切换部和第2流量调整部。上述第1切换部切换向第1解捻部的空气的供给和停止。上述第1流量调整部调整供给第1解捻部的空气的流量。上述第2切换部切换向第2解捻部的空气的供给和停止。上述第2流量调整部调整供给第2解捻部的空气的流量。
由此,不仅能够调整第1解捻部和第2解捻部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还能够分别单独地调整使空气流产生和停止的定时(即进行解撚的时间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方案,纺纱机具备上述接头装置、牵伸装置、气流纺纱装置和卷绕部。上述牵伸装置牵伸纤维束。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给上述牵伸装置牵伸过的上述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上述卷绕部卷绕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生成了的纱线而形成卷装。
由此,即使在切断了的纱线的一方与另一方解撚的容易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解捻两根纱线进行接头。
在上述纺纱机中,上述气流纺纱装置具备纤维引导部、喷嘴组件和中空引导轴体。上述纤维引导部将上述牵伸过的上述纤维束引导到纺纱室。上述喷嘴组件通过喷射空气产生捻回流而给上述纤维束加捻。上述中空引导轴体引导于上述纺纱室纺出的纺纱。
由此,在具备上述那样的纺纱部的纺纱机中,能够适当地进行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方案,自动络纱机具备上述接头装置,通过重新卷绕卷绕有纺纱的喂纱筒管或卷装而形成新的卷装。
由此,即使在自动络纱机中也能够适当地进行接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细纱机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纺纱卷绕过程中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3为发生了断纱后进行各纺纱的捕捉动作时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4为接头过程中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气流纺纱装置及其周边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接头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a)和(b)分别为表示第1解捻管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和主剖视图;
图8(a)和(b)分别为表示第2解捻管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和主剖视图;
图9为表示供给第1解捻管和第2解捻管的空气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10为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的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细纱机。图1所示的细纱机1具备并设的多个纺纱单元2、接头台车3、动力箱4和机体控制装置90。
机体控制装置90为集中管理细纱机1所具备的各结构的装置,具备监视器91和输入键92。操作人员通过使用输入键92进行适当的操作,能够进行特定的纺纱单元2或所有的纺纱单元2的设定,或者能够将特定的纺纱单元2或者所有的纺纱单元2的设定和状态等显示在监视器91中。
如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具备从上游向下游依次配置的牵伸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9、纱线存积装置14和卷绕装置96。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意指纺纱时纤维束8和纺纱10的行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各纺纱单元2利用气流纺纱装置9纺纱从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而生成纺纱10,利用卷绕装置96卷绕该纺纱10形成卷装28。
牵伸装置7设置在细纱机1的框体5的上端附近。牵伸装置7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备后辊对21、第三辊对22、中间辊对24和前辊对25这4个辊对。在中间辊对24上对各辊设置有龙带23。牵伸装置7将从图示省略的纤维束箱经由纤维束引导器20提供的纤维束8牵伸到变成预定的粗细。被牵伸装置7牵伸过的纤维束8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9。
气流纺纱装置9利用捻回空气流给从牵伸装置7提供的纤维束8加捻,生成纺纱10。另外,有关气流纺纱装置9的具体结构后述。
在气流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质量测量器12和纺纱传感器13。在气流纺纱装置9纺出的纺纱10通过纱线质量测量器12和纺纱传感器13。
纱线质量测量器12利用图示省略的光学式传感器监视行走的纺纱10的粗细。纱线质量测量器12在检测到纺纱10的纱疵(纺纱10的粗细等存在异常的地方)的情况下,向图示省略的单元控制器发送纱疵检测信号。纱线质量测量器12并不局限于光学式传感器,也可以是利用例如电容式传感器来监视纺纱10的粗细的结构。纱线质量测量器12也可以将纺纱10中包含的异物作为纱疵检测。
纺纱传感器13配置在紧挨纱线质量测量器12的下游侧。纺纱传感器13能够检测气流纺纱装置9与纱线存积装置14之间的纺纱10的张力。纺纱传感器13将该检测到的张力的检测信号向上述单元控制器发送。单元控制器通过监视纺纱传感器13检测到的张力检测弱纱等的异常地方。纺纱传感器13也可以省略。
在纱线质量测量器12和纺纱传感器13的下游,设置有纱线存积装置14。如图2所示,纱线存积装置14具备纱线存积辊15和旋转驱动该纱线存积辊15的电动机16。
纱线存积辊15能够在其外周面上卷缠一定量的纺纱10来临时存积。通过在将纺纱10卷缠到纱线存积辊15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使该纱线存积辊15以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能够从气流纺纱装置9以预定的速度抽出纺纱10输送到下游侧。由于能够在纱线存积辊15的外周面上临时存积纺纱10,因此能够使纱线存积装置14起一种缓冲器的作用。由此,能够消除气流纺纱装置9的纺纱速度与卷绕速度(向卷装28卷绕的纺纱10的速度)由于某种原因不一致的不良状况(例如纺纱10的松弛等)。
在纱线存积装置14的下游配置有导纱器17和卷绕装置96。卷绕装置96具备能够旋转地支承用来卷绕纺纱10的筒管的摇架臂97。
卷绕装置96具备卷取滚筒98、横动导纱器99和图示省略的卷取滚筒驱动电动机。卷取滚筒98通过被传递卷取滚筒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而在与上述筒管或卷装28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旋转。横动导纱器99能够与纺纱10卡合。卷绕装置96边利用图示省略的驱动装置使横动导纱器99往复移动,边利用卷取滚筒驱动电动机驱动卷取滚筒98。由此,卷绕装置96使与卷取滚筒98接触的卷装28旋转,使纺纱10横动,同时将纺纱10卷绕到卷装28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接头台车3具备接头装置93、吸管94和吸嘴95。接头台车3当某个纺纱单元2处产生断纱或纱线切断时,在图示省略的轨道上行走到该纺纱单元2并停止。吸管94以轴为中心向上方转动,捕捉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第2纱、上纱、上游侧的纱)(图3的状态),通过以轴为中心向下方转动,将该纺纱10向接头装置93引导(图4的状态)。吸嘴95以轴为中心向下方转动,从卷装28捕捉纺纱10(第1纱、下纱、下游侧的纱)(图3的状态),通过以轴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将该纺纱10向接头装置93引导(图4的状态)。接头装置93进行被引导的纺纱10彼此的接头。
接着参照图5说明气流纺纱装置9的结构。
如图5所示,气流纺纱装置9具备第1支架(喷嘴组件)60和第2支架70。第1支架60配置在气流纺纱装置9的上游侧的端部。第1支架60具备纤维引导器61、纺纱室62和喷嘴63。
纤维引导器61向气流纺纱装置9的内部引导被牵伸装置7牵伸过的纤维束8。在纤维引导器61上形成有纤维导入口61a和导纱针61b。被牵伸装置7牵伸过的纤维束8从纤维导入口61a导入、卷挂到导纱针61b上地引导到纺纱室62内。气流纺纱装置9从喷嘴63往纺纱室62内喷出空气,使捻回空气流作用于纺纱室62内的纤维束8。另外,也可以省略导纱针61b,使纤维引导器61的下游侧端部具备导纱针61b的功能。
第2支架70具备中空引导轴体71和纱线通道72。纱线通道72形成在中空引导轴体71的轴中心。纤维束8的纤维的后端被从喷嘴63喷射的空气在中空引导轴体71顶端的周围舞动。由此,给纤维束8加捻,生成纺纱10。纺纱10通过纱线通道72从下游侧的纱线出口(图示省略)向气流纺纱装置9的外部送出。
接着,参照图6说明接头装置93的具体结构和接头动作。如图6所示,接头装置93具备接头部31、一对拨纱杆32、33、一对夹持部34、35、一对压纱杆36、37、第1解捻管(第1解捻部)38、第2解捻管(第2解捻部)39和一对切断器40、41。
在接头部31上形成有接头孔30。在接头孔30的内侧形成有图示省略的1个或多个喷出口。通过从该喷出口喷出空气,能够在接头孔30的内部产生捻回空气流。
拨纱杆32、33、夹持部34、35和压纱杆36、37都是夹着接头部31成对地配置。拨纱杆32(拨纱杆33)使被接头装置93引导的第1纱(第2纱)向接头部31靠近。夹持部34(夹持部35)夹持被接头部31引导状态的第1纱(第2纱)的预定地方来进行保持。压纱杆36(压纱杆37)在接头部31处的接头时压住固定第1纱(第2纱)。
通过在该状态下向接头孔30内喷出空气,产生空气的捻回流,加捻并接合第1纱和第2纱。当第1纱和第2纱的接合结束时,解除夹持部34(夹持部35)对第1纱(第2纱)的保持,解除拨纱杆32(拨纱杆33)的动作。
第1解捻管38为用来解捻第1纱的管。如图7所示,第1解捻管38为细长形状的管,沿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剖切的截面(参照图7(b))内侧的轮廓为圆形。
在第1解捻管38中形成有一个第1空气喷出孔45。第1空气喷出孔45为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通孔。在利用与长度方向平行的面剖切第1解捻管38的截面(参照图7(a))上,第1空气喷出孔45随着从第1解捻管38的外侧靠近内侧越来越远离入口部38a地倾斜设置。入口部38a为第1解捻管38的入口部分。在利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剖切第1解捻管38的截面(图7(b))上,第1空气喷出孔45使该第1空气喷出孔45的轴与第1解捻管38内侧的轮廓(圆形部分)垂直(换言之第1解捻管38的中心位于轴的延长线上)地形成。
从后述的空气供给部50给第1解捻管38的外侧提供空气(压缩空气)。该空气从第1空气喷出孔45向第1解捻管38的内侧喷出(参照图7(a)以及图7(b)的粗线箭头)。该空气流冲击第1解捻管38的内周壁而产生捻回流。第1纱(从卷装28延伸的纺纱10)的端部被该空气流捻回而解捻。
第2解捻管39为用来解捻第2纱的管。如图8所示,第2解捻管39为细长形状的管,沿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剖切的截面(参照图8(b))内侧的轮廓为圆形。
在第2解捻管39中形成有第2空气喷出孔46~49。第2空气喷出孔46~49为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通孔。在利用与第2解捻管39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剖切的截面(参照图8(a))中,第2空气喷出孔46~49随着从第2解捻管39的外侧靠近内侧,越来越远离入口部39a地倾斜设置。入口部39a为第2解捻管39的入口部分。在利用与第2解捻管39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剖切的截面(图8(b))中,第2空气喷出孔46~49使该第2空气喷出孔46~49的轴沿第2解捻管39内侧的圆形部地形成。即,在利用与第2解捻管39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剖切的截面(图8(b))中,第2空气喷出孔46~49沿第2解捻管39的内侧圆形部的切线方向形成。第2空气喷出孔46~49在周向上分别形成在互相各相差90度的位置上。
从后述的空气供给部50给第2解捻管39的外侧提供空气(压缩空气)。该空气从第2空气喷出孔46~49向第2解捻管39的内侧喷出(参照图8(a)以及图8(b)的粗线箭头)。由于从第2空气喷出孔46~49朝第2解捻管39的内周圆的切线方向喷出空气,因此第2解捻管39与第1解捻管38相比较容易产生捻回流。尤其是由于第2空气喷出孔46~49的数量比第1空气喷出孔45的数量多,因此第2解捻管39中能够产生力量比第1解捻管38强的捻回流。第2纱(从气流纺纱装置9延伸的纺纱10)的端部被该空气流捻回而解捻。由于在第2解捻管39的内部产生强的捻回流,因此即使在第2纱难以解捻的情况下,也能够给该第2纱付与冲击,而使该第2纱起毛。通过使第2纱起毛,由于在接头时能够使第2纱与第1纱缠绕,因此能够增大被接头部分的强度。
纺纱10有时第1纱和第2纱的解捻容易程度不同,但通过像上述那样使第1解捻管38和第2解捻管39的形状不同而使产生的空气流不同,能够确实地解捻两方的纺纱10。
接着参照图9说明给第1解捻管38和第2解捻管39提供空气的结构。
包含细纱机1的空气供给系统具备空气供给部50和调整部51。空气供给部50为送出空气的装置,由例如压缩机等构成。空气供给部50设置在细纱机1的外部。调整部51设置在细纱机1的内部。即,细纱机1具备调整部51。调整部51能够分别单独地调整供给第1解捻管38和第2解捻管39的空气的流量。调整部51具备第1流量调整部52、第1切换部53、第2流量调整部54、第2切换部55和接头控制部56。空气供给部50供给的空气向第1流量调整部52和第2流量调整部54供给。
第1流量调整部52能够进行调整流路面积等,调整向第1切换部53(第1解捻管38)供给的空气的流量。第1切换部53能够切换向第1解捻管38的空气的供给和停止。第1流量调整部52和第1切换部53由接头控制部56控制。
第2流量调整部54能够进行调整流路面积等,调整向第2切换部55(第2解捻管39)供给的空气的流量。第2切换部55能够切换向第2解捻管39的空气的供给和停止。第2流量调整部54和第2切换部55由接头控制部56控制。
本实施形态中由于与第1纱相比第2纱的解捻困难,因此与第1解捻管38相比第2解捻管39中产生强的捻回流地设定空气喷出孔的数量和方向。而且,接头控制部56与供给第1解捻管38的空气的流量相比使供给第2解捻管39的空气的流量大地控制第1流量调整部52和第2流量调整部54。由此,能够使作用于第1纱和第2纱的解捻大不相同。尤其是即使在第2纱的解捻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像上述那样给该第2纱付与冲击,能够增强被接头的部分的强度。
接头控制部56通过控制第1切换部53(第2切换部55)能够调整在第1解捻管38(第2解捻管39)中产生捻回流的定时和使捻回流停止的定时。例如,在产生捻回流的定时早的情况下,第1纱(第2纱)有偏离所希望的位置的可能。在产生捻回流的定时晚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解捻的时间缩短了。因此,接头控制部56在预定的定时产生捻回流地控制第1切换部53(第2切换部55)。接头控制部56在不给解捻后的接头带来不良影响的定时停止捻回流的产生地控制第1切换部53(第2切换部55)。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本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93具备第1解捻管38、第2解捻管39和接头部31。第1解捻管38构成为管状。在第1解捻管38内形成有第1空气喷出孔45。第1空气喷出孔45中通过为了使第1解捻管38内产生空气流而喷射的空气。第1解捻管38使空气流作用于第1纱(纺纱10),而解捻该第1纱。第2解捻管39也构成为管状。第2解捻管39具有与第1解捻管38不同的形状。第2解捻管39中形成有第2空气喷出孔46~49。第2空气喷出孔46~49中通过为了使第2解捻管39内产生空气流而喷射的空气。第2解捻管39使空气流作用于第2纱(纺纱10),而解捻该第2纱。接头部31进行第1解捻管38解捻后的第1纱和第2解捻管39解捻后的第2纱的接头。
由于第1解捻管38和第2解捻管39的形状不同,因此能够使各管内产生的空气流(捻回流)的流量或方向等不同。因此,能够使作用于第1纱的解捻力和作用于第2纱的解捻力不同。
在本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93中,与第1空气喷出孔45的数量相比,第2空气喷出孔46~49的数量多。
由此,能够使第2解捻管39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比第1解捻管38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大。
在本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93中,第1解捻管38和第2解捻管39利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剖切的截面内侧的轮廓为圆形。当从第1解捻管38的轴向看时,第1空气喷出孔45相对于第1解捻管38内侧的圆形部分垂直地形成。当从第2解捻管39的轴向看时,第2空气喷出孔46~49沿第2解捻管39内侧的圆形部分地形成。
由此,第2解捻管39中与第1解捻管38相比较容易产生强的空气流。因此,即使是例如没有充分进行解捻的纺纱10,第2解捻管39通过使该纺纱10起毛,也能够确保接头部分的强度。
本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93具备能够分别单独地调整供给第1解捻管38的空气的流量和供给第2解捻管39的空气的流量的调整部51。
由此,能够简单地改变第1解捻管38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和第2解捻管39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
在本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93中,与供给第1解捻管38的空气的流量相比,供给第2解捻管39的空气的流量大。
由此,能够使第2解捻管39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比第1解捻管38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大。
在本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93中,调整部51具备第1切换部53、第1流量调整部52、第2切换部55和第2流量调整部54。第1切换部53切换向第1解捻管38的空气的供给和停止。第1流量调整部52调整供给第1解捻管38的空气的流量。第2切换部55切换向第2解捻管39的空气的供给和停止。第2流量调整部54调整供给第2解捻管39的空气的流量。
由此,不仅能够调整第1解捻管38和第2解捻管39中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量,还能够分别单独地调整使空气流产生和停止的定时(即进行解捻的时间长度)。
接着,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自动络纱机的第2实施形态。自动络纱机并列装备有多个络纱单元100。自动络纱机具备与前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结构的接头装置93。
以下参照图10简单说明络纱单元100的结构。络纱单元100利用张力付与部件83将从喂纱卷装81退绕的纺纱82付与预定的卷绕张力,还利用卷绕装置87所具备的卷取滚筒88使从喂纱卷装81退绕的纺纱82相对于卷绕卷装89的表面横动并卷绕。
络纱单元100具备纱线检测装置86、第1捕捉部84、第2捕捉部85和接头装置93。纱线检测装置86监视例如行走的纺纱82中有无包含纱疵。第1捕捉部84在纱线切断时捕捉来自卷绕卷装89的纺纱82(第1纱)。第2捕捉部85捕捉来自喂纱卷装81的纺纱82(第2纱)。接头装置93将第1纱和第2纱接头。第2实施形态中将来自喂纱卷装81的纺纱82卷绕到卷绕卷装89上,但也可以从由环锭纺纱机制造的喂纱筒管将纺纱82卷绕到卷绕卷装89上。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但上述结构也可以例如如下地进行变更。
增大向2个解捻管中的哪一根解捻管的空气供给量、或者哪一根解捻管中形成的空气喷出孔的数量多是可以变更的。例如,能够根据纺纱解捻的容易度或者解捻难度、纱线卷绕机(细纱机或自动络纱机等)的铅直方向的上侧或者下侧、纱道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等决定增大哪根解捻管的空气供给量等。
第1解捻管38和第2解捻管39中形成的空气喷出孔的数量、朝向(利用与解捻管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剖切的截面中的朝向)以及形状为一个例子,能够适当变更。能够使与解捻管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剖切的截面内的空气喷出孔的倾斜角度在第1解捻管38和第2解捻管39中不同。能够使与解捻管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剖切的截面中的空气喷出孔的位置(例如离入口部38a和入口部39a的距离)在第1解捻管38和第2解捻管39中不同。能够使空气喷出孔的孔径在第1解捻管38和第2解捻管39中不同。并且,能够使解捻管的直径和/或长度在第1解捻管38和第2解捻管39中不同。
第1实施形态中通过使纱线存积装置14的纱线存积辊15旋转从气流纺纱装置9拉出纺纱10。也可以取而代之,是通过在夹着纺纱的状态下使送出辊和夹持辊旋转从纺纱装置拉出纺纱的结构。该结构中也可以取代具备纱线存积辊15的纱线存积装置14,设置通过吸引纺纱10来临时存积该纺纱10的松弛管。
第1实施形态中为在比气流纺纱装置9靠下侧形成卷装28的布局,但也可以是在比气流纺纱装置9靠上侧形成卷装28。

Claims (14)

1.一种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解捻部,被构成为管状,形成有第1空气喷出孔,该第1空气喷出孔中通过为了使该管内产生空气流而喷射的空气,使上述空气流作用于第1纱而解捻该第1纱;
第2解捻部,具有与上述第1解捻部不同的形状,被构成为管状,形成有第2空气喷出孔,该第2空气喷出孔中通过为了使该管内产生空气流而喷射的空气,使上述空气流作用于第2纱而解捻该第2纱;以及
接头部,进行上述第1解捻部解撚了的上述第1纱和上述第2解捻部解撚了的上述第2纱的接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第1空气喷出孔的数量相比,上述第2空气喷出孔的数量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解捻部和上述第2解捻部的利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剖切的截面的内侧轮廓为圆形;
当从上述第1解捻部的轴向看时,上述第1空气喷出孔相对于上述第1解捻部内侧的圆形部分垂直地形成;
当从上述第2解捻部的轴向看时,上述第2空气喷出孔沿着上述第2解捻部内侧的圆形部分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空气喷出孔的数量为1;
上述第2空气喷出孔的数量为4。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空气喷出孔的形状与上述第2空气喷出孔的形状不同。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空气喷出孔的倾斜角度与上述第2空气喷出孔的倾斜角度不同。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空气喷出孔的孔径与上述第2空气喷出孔的孔径不同。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解捻部的直径与上述第2解捻部的直径不同。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分别单独地调整供给上述第1解捻部的空气的流量和供给上述第2解捻部的空气的流量的调整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供给上述第1解捻部的空气的流量相比,供给上述第2解捻部的空气的流量大。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整部具备:
切换向第1解捻部的空气的供给和停止的第1切换部,
调整供给第1解捻部的空气的流量的第1流量调整部,
切换向第2解捻部的空气的供给和停止的第2切换部,以及
调整供给第2解捻部的空气的流量的第2流量调整部。
12.一种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
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
给上述牵伸装置牵伸过的上述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的气流纺纱装置,以及
卷绕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生成了的纱线形成卷装的卷绕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气流纺纱装置具备:
将上述牵伸过的上述纤维束引导到纺纱室的纤维引导部,
通过喷射空气产生捻回流而给上述纤维束加捻的喷嘴组件,以及
引导于上述纺纱室纺出的纺纱的中空引导轴体。
14.一种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
通过重新卷绕卷绕有纺纱的喂纱筒管或卷装而形成新的卷装。
CN201610091224.7A 2015-03-10 2016-02-18 接头装置、纺纱机和自动络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66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6643A JP2016166067A (ja) 2015-03-10 2015-03-10 糸継装置、紡績機、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JP2015-046643 2015-03-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6995A true CN105966995A (zh) 2016-09-28
CN105966995B CN105966995B (zh) 2019-07-16

Family

ID=55521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122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66995B (zh) 2015-03-10 2016-02-18 接头装置、纺纱机和自动络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67306B1 (zh)
JP (1) JP2016166067A (zh)
CN (1) CN1059669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65629A (ja) * 2016-10-17 2018-04-2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装置及び紡績機
DE102018131767A1 (de) * 2018-12-11 2020-06-18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4065A (ja) * 1982-02-19 1983-08-27 Murata Mach Ltd 空気式糸継装置における糸端解撚方法
DE3235443A1 (de) * 1981-03-26 1984-03-29 Murata Kikai K.K., Kyoto Vorrichtung zum spleissen gesponnener faeden
US4494366A (en) * 1982-02-18 1985-01-22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Yarn end untwisting device for a pneumatic yarn splicing device
JPS60204581A (ja) * 1984-03-28 1985-10-16 Murata Mach Ltd 双糸用糸端の解撚装置
JPH05229738A (ja) * 1992-02-20 1993-09-07 Murata Mach Ltd 糸端解撚方法
JPH05338922A (ja) * 1992-06-10 1993-12-21 Murata Mach Ltd スプライサーの解撚ノズル
CN101165241A (zh) * 2006-10-16 2008-04-23 梅斯丹股份公司 用于优化气动联接线或纱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1508394A (zh) * 2008-02-15 2009-08-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捻接器单元及纱线卷绕机
CN101992974A (zh) * 2009-08-18 2011-03-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头装置及具备该接头装置的纤维机械
CN103010843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4229559A (zh) * 2013-06-05 2014-12-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纱装置、卷绕单元、纤维机械及接纱方法
CN104229560A (zh) * 2013-06-05 2014-12-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纱装置、卷绕单元、纤维机械及接纱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7108B2 (ja) * 1992-06-10 1996-08-2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スプライサ―の解撚ノズル
JP2014234308A (ja) * 2013-06-05 2014-12-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繊維機械及び糸継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35443A1 (de) * 1981-03-26 1984-03-29 Murata Kikai K.K., Kyoto Vorrichtung zum spleissen gesponnener faeden
US4494366A (en) * 1982-02-18 1985-01-22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Yarn end untwisting device for a pneumatic yarn splicing device
JPS58144065A (ja) * 1982-02-19 1983-08-27 Murata Mach Ltd 空気式糸継装置における糸端解撚方法
JPS60204581A (ja) * 1984-03-28 1985-10-16 Murata Mach Ltd 双糸用糸端の解撚装置
JPH05229738A (ja) * 1992-02-20 1993-09-07 Murata Mach Ltd 糸端解撚方法
JPH05338922A (ja) * 1992-06-10 1993-12-21 Murata Mach Ltd スプライサーの解撚ノズル
CN101165241A (zh) * 2006-10-16 2008-04-23 梅斯丹股份公司 用于优化气动联接线或纱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1508394A (zh) * 2008-02-15 2009-08-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捻接器单元及纱线卷绕机
CN101992974A (zh) * 2009-08-18 2011-03-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头装置及具备该接头装置的纤维机械
CN103010843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4229559A (zh) * 2013-06-05 2014-12-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纱装置、卷绕单元、纤维机械及接纱方法
CN104229560A (zh) * 2013-06-05 2014-12-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纱装置、卷绕单元、纤维机械及接纱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6995B (zh) 2019-07-16
JP2016166067A (ja) 2016-09-15
EP3067306A1 (en) 2016-09-14
EP3067306B1 (en) 2018-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4176B (zh) 纺纱机械
CN103787150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6987943B (zh) 一种利用单锭雾化给湿装置减少毛羽的环锭纺纱机
US10683188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extile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roving
CN103014942B (zh) 纺纱机
CN109385703B (zh) 气流纺纱机
CN103014931B (zh) 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
CN101876102A (zh) 纱头捕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纺纱机
CN105256417B (zh)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CN1332084C (zh) 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CN202658310U (zh) 牵伸罗拉、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3014962B (zh) 纺纱机
CN105274666B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CN105966995A (zh) 接头装置、纺纱机和自动络纱机
CN105369404B (zh) 纺织机
JPH0653979B2 (ja) 糸の製造方法
CN103510209A (zh) 纤维机械
US10533267B2 (en) Textile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roving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5316811A (zh) 制造气流纺纱纱线的方法
CN110158207A (zh)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CN107641859A (zh) 一种气动纺纱机
CN108130639A (zh) 纺织机以及纺织方法
CN106167201A (zh) 纱线卷取机
CN106560535A (zh) 牵伸装置、纺织机以及纺织方法
CN205874615U (zh) 空气纺织装置以及盖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