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0059B - 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0059B
CN102030059B CN201010295728.3A CN201010295728A CN102030059B CN 102030059 B CN102030059 B CN 102030059B CN 201010295728 A CN201010295728 A CN 201010295728A CN 102030059 B CN102030059 B CN 102030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nister
lower cover
evaporated fue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57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0059A (zh
Inventor
关弘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0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0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0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0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7/00Arrangements of fuel supply lines, taps, or the like, on motor 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60K15/03504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60K15/03504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 B60K2015/03514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with vapor recovery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2Motorcycles, Trikes; Quads;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以在保证碳罐具有良好的蒸发燃料排放与吸收性能的同时,使碳罐比较紧凑地配置在车辆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为,将碳罐(41)配置在上述引擎(14)的下方并且使其位于设置在引擎(14)的下部前侧的下罩(26)的内侧。

Description

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配备在二轮摩托车等的骑跨式车辆上,用于收集燃料箱内蒸发的燃料气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二轮摩托车上设置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例如碳碳罐)的技术是公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案公开公报实公平3-29573号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将碳罐设置在引擎的前方并且位于车架的下管的外侧,这样,在车辆行驶时碳罐会被因行驶而产生的行驶风冷却从而影响碳罐内的蒸发燃料的排放效果,并且,在车辆停止时因日光直射等原因碳罐的温度会升高从而影响碳罐对蒸发燃料的吸收。因此,人们希望能够保证碳罐在车辆行驶时以及停车时具有良好的对蒸发燃料的排放性能及吸收性能,并且能够将该碳罐比较紧凑地配置在车身上没有太多零件配置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以在保证碳罐对蒸发燃料具有良好的排放与吸收性能的同时,使碳罐比较紧凑地配置在车辆上。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本发明技术方案1为:一种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该骑跨式车辆在其车架(例如实施例中的车架5)上配备有内燃机(例如实施例中的引擎14),在该内燃机的下部前侧设置有下罩(例如实施例中的下罩26),并且该骑跨式车辆还设置有收集燃料箱(例如实施例中的燃料箱22)内蒸发的燃料气体的碳罐(例如实施例中的碳罐41)。上述碳罐配置在上述内燃机的下方且位于上述下罩的内侧。
上面所说的骑跨式车辆,包括所有在乘坐时需要骑跨在车身上的车辆,不仅包括二轮摩托车(包括带发动机的自行车以及踏板式的摩托车),还包括三轮(包括前面一个轮后面两个轮以及前面两个轮后面一个轮)或四轮式的车辆。
本发明技术方案2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的基础上,上述车架具有从头管(例如实施例中的头管6)向下延伸后向后弯曲并延伸的下管(例如实施例中的下管12),上述碳罐使其长度方向沿车身前后方向且其自身沿着上述下管下部的向后延伸部(例如实施例中的向下延伸部12b)配置,并且,从侧面看,该碳罐与上述向后延伸部相重合。
本发明技术方案3为,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的基础上,上述车架具有左右一对上述下管的向后延伸部,上述内燃机的油底盘(例如实施例中的油底盘15a)与上述碳罐并列配置在该左右向后延伸部之间,从侧面看,上述碳罐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于上述向后延伸部以及油底盘。
本发明技术方案4为,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的基础上,从上述内燃机伸出的排气管(例如实施例中的排气管17)被配置在上述内燃机与下罩之间,并且,从侧面看,该排气管与上述碳罐相重合。
本发明技术方案5为,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的基础上,上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促进部(例如实施例中的排气促进部17c),该排气促进部位于上述内燃机的下方,并且,从侧面看,该排气促进部与上述碳罐相重合配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6为,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的基础上,上述下罩具有覆盖上述下管的前方的前壁部(例如实施例中的前壁部31)以及覆盖下管的侧方的侧壁部(例如实施例中的侧壁部32),并且,该下罩的下端部形成为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面(例如实施例中的倾斜平面26a),在该下罩的下端部形成有朝下开口的开口部(例如实施例中的开口部33)。上述碳罐位于上述下罩的下端部的上方,且该碳罐的前端部(例如实施例中的法兰部49)配置在与上述下罩的下端部的开口部前端部(例如实施例中的开口部前端部33b)相同的位置或者臂该开口部前端部更靠近前方。
本发明技术方案7为,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的基础上,上述碳罐具有有底筒状的树脂制的壳部(例如实施例中的壳身47)以及焊接在该壳部的开口(例如实施例中的开口47a)上以将该开口封闭且同为树脂制的盖部(例如实施例中的盖部件48),上述壳部具有形成为从其底部侧向开口侧尺寸逐渐变大的锥台形的外周部(例如实施例中的外周部47c)。上述碳罐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其上述壳部的开口侧以及盖部朝向车辆前方,并且上述壳部的外周部的下端缘从侧面看是沿着上述下罩的下端部倾斜配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8为,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的基础上,该结构设置有收装、保持上述碳罐且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碳罐保持件(例如实施例中的壳体外罩51),该碳罐保持件覆盖整个上述壳部的外周部,并且通过与盖部的外周相卡合从而决定其在碳罐长度方向上的位置,通过从上述下管延伸出的保持架(例如实施例中的保持架54),该碳罐保持件被安装在上述下管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发明的效果】
如采用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在车辆行驶时,碳罐上不易受到行驶风的作用,并且,因内燃机的排热而使碳罐很容易被升温,从而能够促进碳罐的对蒸发燃料的排放性能。在车辆停车时等,碳罐不易受到日光等照射,碳罐很容易冷却从而能够有效地排放蒸发燃料。而且,因为将碳罐配置在内燃机下方及下罩内侧形成的无用空间上,所以能够较紧凑地将碳罐配置在骑跨式车辆的车身上。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2,能够由下管抑制外部对碳罐的影响。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3,不仅是由下管,还能够由油底盘抑制外部对碳罐的影响。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4,因排气管靠近碳罐,所以还能够由排气管的排热来使碳罐被升温从而促进其对蒸发燃料的排放性能。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5,能够通过排气促进部的排热使碳罐被升温从而促进其对蒸发燃料的吸收性能。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6,在骑跨式车辆行驶时,打在下罩的前壁部上而向其下方流动的行驶风会沿着向后上方倾斜的下罩的下端部向后方流动,此时,下罩内的空气被从开口部向下吸。因为在下罩与内燃机之间具有适当的间隙,从该间隙流入下罩内的行驶风会因内燃机的排热而被加热,并且,该行驶风被从开口部向下吸,从而其在下罩内流动并与碳罐接触。从而使得碳罐被升温以促进其对蒸发燃料的排放性能。此外,在骑跨式车辆停车时,因内燃机的排热会在下罩内产生上升气流,所以从开口部流入的外部空气会冷却碳罐使其吸收蒸发燃料的效率提高,并且,因该碳罐不易受到日光直射,这也使吸收的效率得到提高。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7,利用壳部的外周部的倾斜使碳罐被更紧凑地配置。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8,能够降低邻近在下罩的下方的碳罐受到的外部影响,并且,通过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碳罐保持件能够将碳罐紧凑且弹性地支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轮摩托车的左视图;
图2为针对上述二轮摩托车的引擎附近的左视图;
图3为针对上述引擎附近的右视图;
图4为从前面看到的上述引擎附近的视图;
图5为针对上述引擎附近的下视图;
图6为配置在上述引擎的下方的碳罐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二轮摩托车(骑跨式车辆)
5车架
6头管
12下管
12b向后延伸部
14引擎(内燃机)
15油底盘
16气缸
17排气管
17c排气促进部
22燃料箱
26下罩
26a倾斜平面
31前壁部
32侧壁部
33开口部
33b开口部前端部
41碳罐
47壳身(壳部)
47a开口
47b底部
47c外周部
47d下端缘
48盖部件(盖部)
49法兰部(前端部)
51壳体外罩(碳罐保持件)
54保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则前后左右等方向是针对车辆而言的。并且,图中箭头FR、LH、UP分别表示车辆前方、左侧方向以及右侧方向。
在图1所示的二轮摩托车(骑跨式车辆)1上,其前轮2可转动地被支承在前轮叉3的下端部。各前轮叉3的上部通过转向主杆4被枢支在车架5前端的前管6上,且可被操作。在转向主杆4的上部安装有对前轮进行转向用的把手7。二轮摩托车1的后轮8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摇动臂9的后端部。
车架5主要包括主架11与左右一对下管12,该主架11从头管6的上部向后方延伸之后向下方弯折,该一对下管12从头管6的下部向下方延伸后向后方弯折。主架11的后下部与左右下管12的下后部在车身下部中央接合,摇动臂9的前端部被支承在该接合部位上。下面,用符号12a表示下管12前部的向下延伸部,用符号12b表示下管12下部的向后延伸部。
由主架11与左右下管12所包围的部位上安装着二轮摩托车1的发动机即引擎14。引擎14为单缸引擎,其基本结构为,在曲轴箱15上以前倾状态设置有气缸16。气缸16的前部与排气管17连接,该排气管17为弯曲状,沿着曲轴箱15的前方及下方设置并向后方延伸,而且与设置在车身后部右侧的消音器17a连接。在气缸16的后部连接着化油器或者节气阀等的燃料供输装置18,在该燃料供输装置18的后方连接着空气净化器箱18a。
图中的符号19表示构成车架5的后部的车座框架,符号21表示被支承在车座框架19上的供乘客乘坐的骑跨式车座,符号22表示位于车座21前方且被支承在主架11上的燃料箱,符号23表示配置在车座框架19以及摇动臂9之间的左右一对减震器,符号24表示覆盖车身前部的前罩,符号25表示立在车身前部的挡风罩,符号26表示覆盖车身下部的下罩,符号27表示覆盖车身侧部的侧罩,符号28表示覆盖车身后部的后罩。
综合参照图2、图3、图5,下罩26位于车身下部前侧且位于前轮2的后方,从前方以及左右两侧覆盖引擎14的下部前侧。下罩26为一体结构,具有前壁部31与左右侧壁部32,前壁部31覆盖引擎14的下部前侧,左右侧壁部32从前壁部31的下部两侧向后方延伸并覆盖引擎14的下部两侧。
前壁部31具有鼓出部31a,该鼓出部31a呈半球状向车辆前方凸出,从侧面看,其位于比前壁部31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稍微靠上的部位。左右侧壁部32从该前壁部31的左右两侧部的后部连续地向后方延伸。越向后方左右侧壁部32越靠近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即,使得下罩26的左右方向的幅度逐渐变小),从下面看时,左右侧壁部32是倾斜设置的。
从侧面看,下罩26的下端位于下管12的向后延伸部12b的下方,并且形成有大致水平但实质上是稍稍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平面26a。在该下罩26的下侧部形成有朝向方开放的开口部33。从下面看,开口部33大致形成朝后方开放的字面U形,并沿着下罩26的下侧部(倾斜平面26a)形成。越向后方开口部33的左右侧缘部越靠近车辆的左右方向外侧(即,使开口部33的左右方向的幅度逐渐变大),从下面看,其是倾斜设置的。从而,从下面看,左右侧壁部32为头端较细的结构。
另外,在下罩26的左右两侧部,形成有从侧面看时呈树叶形状的侧面开口34,且该侧面开口34形成在前壁部31与侧壁部32上。通过该侧面开口34,流动在下罩26的外表面上的行驶风的一部分被导入下罩26内,并在通过了该下罩26内部后向后方排出。
参照图4,上述排气管17在气缸16以及曲轴箱15的前方延伸,并向后方产生适当的弯折(下面,将该部位称为排气管17的向后弯折部17b),之后,在曲轴箱15的下方向车辆后方水平延伸。该排气管17的向后弯折部17b设置在气缸16(以及曲轴箱15)与下罩26之间。在前壁部3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上端和下端,考虑到避免与排气管17产生触碰或者保证使用紧固工具进行作业的作业空间等原因,分别开设有朝上或朝下的缺口35、36。另外,图中的符号13表示搭接在左右下管的向下延伸部12a之间的车架横梁。
因为,下罩26形成为在车身下部前侧向车身外侧鼓出的鼓出状,所以,能够保证有充分的空间用以设置车架5(左右下管12)、引擎14以及排气管17等的车辆零件。并且,在该下罩26的内侧配置有收集在燃料箱22内蒸发的气体燃料的碳罐(蒸发燃料处理装置)41。
碳罐41吸取在燃料箱22内蒸发的燃料,并且,在引擎14运转时将所吸取的燃料供应到引擎14的吸气管路中使之在气缸16内燃烧。碳罐41在其壳体42(参照图6)内充填有由活性炭等构成的蒸发燃料吸取材料。在壳体42的前端部连接着使燃料吸取部和大气连通的开放管43,壳体42的后端部分别连接着对上述吸气管路供应燃料的燃料供应管44(排放管)以及来自于燃料箱22的蒸发燃料导入管45(吸收管)。
开放管43在下罩26的内侧与大气连通,燃料供应管44及蒸发燃料导入管45沿着左侧下管12的向下延伸部12a向车身上方延伸,然后分别连接在上述吸气管路与燃料箱22上。在燃料供应管44的中间某处,安装着例如配置在前罩25内的电控式的排放控制阀(未图示)。
结合图6,碳罐41的壳体42具有截面大致呈椭圆形的有底筒状的壳身47以及封闭该壳身47的开口47a的盖部件48。壳身47其中心轴线(沿长度方向的轴线)C1沿车辆前后方向大致水平配置(实质上是稍稍向后上方倾斜),并且,其椭圆形截面的长轴大致垂直配置。壳身47形成有开口47a,该开口47a呈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在该开口47a上安装着盖部件48,该盖部件48与开口47a同样也是呈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
壳身47与盖部件48为树脂制件,通过焊接等方法该盖部件48被固定在壳身47的开口47a上,从而,使该壳身47的开口47a被盖部件48封闭。在壳体42的前端外周,盖部件48的外周部向外凸出从而形成阶梯状的法兰部49。
壳体42的前端部(盖部件48)的大致中央处设置有前部连接嘴43a,该前侧连接嘴43a从前侧突出部43b上向上延伸并能够与上述开放管43连接。在壳体42的后端部(底部47b)的下部设置有后下侧连接嘴44a,该后下侧连接嘴44a从后侧突出部44b向上方延伸并能够与上述燃料供应管44连接。在壳体42的后端部的上部设置有后上侧连接嘴45a,该后上侧连接嘴45a从该后端部向后延伸并能够与上述燃料蒸发导入管45连接。
壳体42的外周部47c被由橡胶等的弹性部件形成的壳体外罩51覆盖。壳体外罩51形成以壳体42的轴线C1为中心线的筒形,以一定的过盈配合值套在整个壳体42的外周部47c之外(将壳体42保持在其中)。壳体42与壳体外罩51之间的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限定,是通过壳体外罩51的前端部从外周侧卡合在壳体42的上述法兰部49上实现的。在壳体外罩51的上侧部设置有例如一个上卡止部52,在壳体外罩51的下侧部设置有例如一对下卡止部53。
碳罐41位于引擎14的曲轴箱15的下方(具体一点说是位于向曲轴箱15的下方突出且左右方向幅度逐渐变小的油底盘15a的前部左侧),且位于左侧下管12的向后延伸部12b的前部右侧(位于油底盘15a与左侧下管12的向后延伸部12b之间),大致沿着该向后延伸部12b,使其轴线C 1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油底盘15a与碳罐41左右并排配置在左右向后延伸部12b之间。
碳罐41紧邻在左右下管12的向后延伸部12b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所以,其不易受到来自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影响。在左侧下管12的向后延伸部12b上固定设置有保持架54,该保持架54具有与壳体外罩51的各卡止部52、53相卡合的卡爪。保持架54由具有弹性的钢板形成,通过该保持架54与壳体外罩51,碳罐41被弹性地保持在左侧下管12(车架5)上。
为了便于加工时脱模,壳身47的外周部47c形成为锥台形,其椭圆形的截面的尺寸从底部47b一侧向开口47a一侧逐渐变大。从侧面看,该壳身47的外周部47c的下端缘47d沿着下罩26的下部(上述稍稍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平面26a)配置。
整个碳罐41(包括壳体外罩51)位于下罩26的下端的上方,不会从下罩26的开口部33向下方突出。而且,从侧面看,碳罐41的上部与下管12的向后延伸部12b相重合配置。还有,从侧面看,碳罐41的后部上侧不仅与向后延伸部12b重合,还与油底盘15a的前部相重合。另外,虽然碳罐41的下部从向后延伸部12b向下方突出配置,但下罩26比向后延伸部12b还位于下方,所以碳罐14的下部不会从下罩26的开口部33向下突出。
在引擎14(曲轴箱15)的右侧部下方配置有安装在排气管17的中间部的排气促进部17c。该排气促进部17c呈圆筒状且沿排气管17大致水平配置,且该排气促进部17c的圆筒与排气管17同轴,但其直径比排气管17稍大。从下面看,排气促进部17c(曲轴箱15下方的排气管17)倾斜配置,且越向后越靠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从下面看,排气促进部17c的后部与左侧下管12的向后延伸部12b相重合配置。
排气促进部17c位于下管12的向后延伸部12b以及油底盘15a的下方,该排气促进部17c的下部从下罩26的开口部33向下突出设置。从侧面看,该排气促进部17c的前部上侧部与碳罐41的后部下侧部相重合配置。另外,在排气促进部17c的正前方配置着排气管17的向后弯曲部17b,且从侧面看,该向后弯曲部17b与碳罐41的前部下侧部重合。
从下面看,碳罐41的外周尺寸最大的上述法兰部49与开口部33的前端部(开口的里侧部)33b部分重合(法兰部49与开口部前端部33b的位置大致相同)。从而,在车辆行驶时,即使打在下罩26的前壁部31上的行驶风会沿着该前壁部31的外表面向其下方流动,该风流也不会打在碳罐41的前端部(盖部件48)上,从而不会产生阻力。另外,采用碳罐41的前端部配置在开口部前端部33b的前方(下罩26内)的结构也可以。
在车辆行驶时,行驶风沿着下罩26的下部流动,因而,下罩26内的空气被从开口部33向下吸。从而,带着引擎14与排气管17的热量的空气会与碳罐41与排气促进部17c接触,从而使碳罐41与排气促进部17c升温,促进二轮摩托车1行驶中(引擎14运转中)的碳罐41对蒸发燃料的排放性能,并且,易于将排气促进部17c加热到促进反应所需的温度。
另一方面,在停车时,因下罩26的上部与车身及引擎14间具有间隙,所以其是向上方开放的,并且,下罩26的下部是向下方开放的,所以,因引擎14的热量作用而在下罩26内产生的上升气流不会受到阻碍,从开口部33流入的外部空气会冷却碳罐41,使其具有良好的蒸发燃料吸收性能。
如上面所说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为,在配备有引擎14并且在该引擎14的下部前侧设置有下罩26的摩托车1上,将收集燃料箱22内蒸发的燃料气体的碳罐41配置在引擎14的下方且配置在下罩26的内侧。
采用如上的结构,在二轮摩托车1行驶时,碳罐41上不易受到行驶风的作用,并且,因引擎14的排热而使碳罐41很容易被升温,从而能够促进碳罐41对蒸发燃料的排放效果。在二轮摩托车1停车时等,碳罐41不易受到日光等照射,碳罐41很容易冷却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蒸发燃料。而且,因为将碳罐41配置在引擎14下方及下罩26内侧形成的无用空间上,所以能够较紧凑地将碳罐41配置在二轮摩托车1的车身上。
另外,在上述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中,上述车架5具有从头管6向下延伸后向后方弯曲的下管12,上述碳罐41其长度方向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并且沿着上述下管12的下部的向后延伸部12b配置,此外,从侧面看,碳罐41与上述向后延伸部12b重合配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由下管12抑制外部对碳罐41的影响。
而且,在上述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中,上述车架5具有左右一对下管12的向后延伸部12b,上述引擎14的油底盘15a与上述碳罐41并列配置在左右向后延伸部12b之间,从侧面看,上述碳罐41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向后延伸部12b以及油底盘15a重合,因此,不仅是下管12,还能够由油底盘15a抑制外部对碳罐41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中,从上述引擎14的气缸16延伸出的排气管17配置在上述引擎14与下罩26之间,并且,从侧面看,该排气管17与上述碳罐41重合配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因排气管17靠近碳罐41,所以还能够由排气管17的排热来使碳罐41被升温从而促进其对蒸发燃料的排放性能。
再者,在上述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中,上述排气管17具有排气促进部17c,从侧面看,该排气促进部17c位于上述引擎14的下方且与上述碳罐41重合配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排气促进部17c的排热使碳罐41被升温从而促进其对蒸发燃料的排放性能。
还有,在上述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中,上述下罩26具有覆盖上述下管12的前方的前壁部31以及覆盖下管12的侧方的侧壁部32,并且该下罩26的下端部沿着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平面26a形成,在该下罩26的下端部形成向下开放的开口部33,上述碳罐41位于上述下罩26的下端部的上方,并且其前端部(法兰部49)配置在与上述下罩26的下端部的开口部前端部33b大致相同的位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二轮摩托车1行驶时,打在下罩26的前壁部31上而向其下方流动的行驶风会沿着向后上方倾斜的下罩26的下端部向后方流动,此时,下罩26内的空气被从开口部33向下吸。因为在下罩26与引擎14之间具有适当的间隙,从该间隙流入下罩26内的行驶风会因引擎14的排热而被加热,并且,该行驶风被从开口部向下吸,从而其在下罩26内流动并与碳罐41接触。从而使得碳罐41被升温以促进其对蒸发燃料的排放性能。
此外,在二轮摩托车1停车时,因引擎14的排热会在下罩26内产生上升气流,所以从开口部33流入的外部空气会冷却碳罐41使其对蒸发燃料的吸收比较有效率地进行,并且,因该碳罐41不易受到日光直射,所以能够比较有效率地吸收蒸发燃料。
还有,在上述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中,上述碳罐41具有有底筒状的树脂制的壳身47以及焊接在该壳身47的开口47a上以将其封闭的且同为树脂制的盖部件48。上述壳身47具有呈锥台形的外周部47c,该外周部47c的锥台形从其底部47b一侧向开口47a一侧逐渐扩大。该碳罐41以这样的方式配置:使其壳身47的开口47a一侧以及盖部件48朝向车辆前方,并且,使上述壳身47的外周部47c的下端缘47d从侧面看沿着上述下罩26的下端部倾斜。
采用这样的结构,利用壳身47的外周部47c的倾斜使碳罐41被更紧凑地配置。
还有,在上述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中,设置有收容、保持上述碳罐41且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壳体外罩51,该壳体外罩51覆盖整个壳身47的外周部47c,并且通过与盖部件48的外周(法兰部49)相卡合从而决定其在碳罐41长度方向上的位置。通过从上述下管12延伸出的保持架54,该壳体外罩51被安装在下管12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邻近在下罩26的下方的碳罐41受到的外部影响,并且,通过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壳体外罩51能够将碳罐41紧凑且弹性地支承。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不言而喻,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例如,不仅可应用在二轮摩托车上,还可以应用在三轮或者四轮的骑跨式车辆上。

Claims (7)

1.一种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该骑跨式车辆在其车架上配备有内燃机,在该内燃机的下部前侧设置有下罩,并且该骑跨式车辆还设置有收集燃料箱内蒸发的燃料气体的碳罐,其特征在于,
上述碳罐配置在上述内燃机的下方且位于上述下罩的内侧,
上述车架具有从头管向下延伸后向后弯曲并延伸的下管,上述碳罐使其长度方向沿车身前后方向且其自身沿着上述下管下部的向后延伸部配置,并且,从侧面看,该碳罐与上述向后延伸部相重合,
在上述下罩的下端部形成有朝下开口的开口部,上述碳罐位于上述下罩的下端部的上方,从上述内燃机的气缸伸出的排气管上设有排气促进部,上述排气促进部的下部从上述下罩的开口部向下突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车架具有左右一对上述下管的向后延伸部,上述内燃机的油底盘与上述碳罐并列配置在该左右向后延伸部之间,从侧面看,上述碳罐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于上述向后延伸部以及油底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内燃机的气缸伸出的上述排气管被配置在上述内燃机与下罩之间,并且,从侧面看,该排气管与上述碳罐相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侧面看,上述排气促进部与上述碳罐相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下罩具有覆盖上述下管的前方的前壁部以及覆盖下管的侧方的侧壁部,并且,该下罩的下端部形成为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面,
上述碳罐的前端部配置在与上述下罩的下端部的开口部前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比该开口部前端部更靠近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碳罐具有有底筒状的树脂制的壳部以及焊接在该壳部的开口上以将该开口封闭且同为树脂制的盖部,上述壳部具有形成为从其底部侧向开口侧尺寸逐渐变大的锥台形的外周部,
上述碳罐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其上述壳部的开口侧以及盖部朝向车辆前方,并且上述壳部的外周部的下端缘从侧面看是沿着上述下罩的下端部倾斜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收装、保持上述碳罐且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碳罐保持件,该碳罐保持件覆盖整个上述壳部的外周部,并且通过与盖部的外周相卡合从而决定其在碳罐长度方向上的位置,通过从上述下管延伸出的保持架,该碳罐保持件被安装在上述下管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CN201010295728.3A 2009-09-30 2010-09-27 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 Active CN102030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5844 2009-09-30
JP2009225844A JP5232752B2 (ja) 2009-09-30 2009-09-30 鞍乗り型車両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の配置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0059A CN102030059A (zh) 2011-04-27
CN102030059B true CN102030059B (zh) 2014-03-26

Family

ID=43067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5728.3A Active CN102030059B (zh) 2009-09-30 2010-09-27 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16979B2 (zh)
EP (1) EP2305547B1 (zh)
JP (1) JP5232752B2 (zh)
CN (1) CN1020300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0415B2 (ja) * 2008-08-29 2013-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5268514B2 (ja) * 2008-09-16 2013-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ニスタ保持構造
JP5261827B2 (ja) * 2009-03-31 2013-08-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取付構造
JP5715839B2 (ja) * 2011-01-31 2015-05-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837314B2 (ja) * 2011-03-22 2015-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5760642B2 (ja) 2011-04-22 2015-08-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01142B2 (ja) * 2011-08-24 2015-10-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702694B2 (ja) * 2011-09-22 2015-04-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5719739B2 (ja) * 2011-09-27 2015-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5819202B2 (ja) * 2012-01-11 2015-1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932382B2 (ja) 2012-02-16 2016-06-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810017B2 (ja) * 2012-03-22 2015-1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供給構造
JP5916940B2 (ja) * 2013-02-20 2016-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排気浄化装置
JP6098355B2 (ja) * 2013-05-20 2017-03-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2015074384A (ja) * 2013-10-10 2015-04-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206344B2 (ja) * 2014-06-27 2017-10-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JP2017150311A (ja) * 2014-07-04 2017-08-3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鞍乗型車両
JP2017150309A (ja) * 2014-07-04 2017-08-3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CN105365961B (zh) * 2014-08-29 2020-05-2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油气回收碳罐的配置构造
EP4056822A1 (en) * 2014-12-19 2022-09-1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d vehicle with an combustion engine, a turbocharger and a catalyst
JPWO2018025652A1 (ja) * 2016-08-05 2019-03-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排気構造
US10767600B2 (en) 2016-12-22 2020-09-08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vaporative emissions control for a vehicle
US10486762B2 (en) * 2017-04-26 2019-11-26 Ktm Ag Motorcycle hav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 container for receiving fuel vapor from the fuel tank
JP6630321B2 (ja) * 2017-08-30 2020-01-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ー構造
JP6654181B2 (ja) * 2017-12-28 2020-0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2019178643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7012164B2 (ja) * 2018-07-31 2022-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ー型車両
US11512670B2 (en) 2019-07-03 2022-11-2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vaporative emissions control for a vehicle
JP2021066386A (ja) * 2019-10-25 2021-04-3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JP2023174389A (ja) * 2022-05-27 2023-12-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6484B2 (ja) * 1991-09-25 1997-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装置
CN1637267A (zh) * 2003-12-26 2005-07-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用于内燃机的燃料供应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1240760A (zh) * 2007-02-06 2008-08-13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碳罐和包括碳罐的燃料蒸气处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6566U (ja) 1983-08-19 1985-03-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ヤニスタパ−ジ装置
JPS6036567U (ja) * 1983-08-22 1985-03-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蒸発ガス制御装置
JPS6067232U (ja) * 1983-10-17 1985-05-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の空気導入構造
JPS6167090U (zh) * 1984-10-05 1986-05-08
JPS6258278U (zh) * 1985-09-30 1987-04-10
JPS62111291U (zh) * 1985-12-29 1987-07-15
JPH01103414A (ja) 1987-10-19 1989-04-20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円筒状成形品の成形方法
JP3223729B2 (ja) * 1994-11-24 2001-10-2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バポシステム
JP2009113654A (ja) * 2007-11-07 2009-05-2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09154841A (ja) * 2007-12-28 2009-07-16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ES2542519T3 (es) * 2008-03-07 2015-08-0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ículo del tipo de montar a horcajadas
JP5268514B2 (ja) * 2008-09-16 2013-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ニスタ保持構造
JP5109207B2 (ja) * 2008-09-24 2012-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030914B2 (ja) * 2008-09-29 2012-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キャニスタ取付け構造
JP5261827B2 (ja) * 2009-03-31 2013-08-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取付構造
JP5390978B2 (ja) * 2009-07-31 2014-01-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ES2592935T3 (es) * 2010-02-09 2016-12-02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Motociclet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6484B2 (ja) * 1991-09-25 1997-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装置
CN1637267A (zh) * 2003-12-26 2005-07-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用于内燃机的燃料供应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1240760A (zh) * 2007-02-06 2008-08-13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碳罐和包括碳罐的燃料蒸气处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0-36567U 1985.03.13
JP昭62-58278U 1987.04.10
JP第2596484号B2 1997.04.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32752B2 (ja) 2013-07-10
JP2011074801A (ja) 2011-04-14
EP2305547B1 (en) 2012-05-23
US8316979B2 (en) 2012-11-27
EP2305547A1 (en) 2011-04-06
CN102030059A (zh) 2011-04-27
US20110073399A1 (en) 2011-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0059B (zh) 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
CN101987642B (zh) 机动二轮车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CN101844600B (zh) 机动两轮车
US8726888B2 (en) Atmosphere-opening structure for canister of vehicle
CN101767622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1791997B (zh) 摩托车
CN103029780B (zh) 跨骑式车辆的炭罐配置结构
EP1643095B1 (en) Exhaust catalys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CN100447042C (zh) 鞍乘型车辆
CN105460117B (zh) 后部燃料箱
JP639812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ES2511641T3 (es) Motocicleta que tiene un aparato de tratamiento de carburante evaporado
EP3061933B1 (en) Exhaust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1844597A (zh) 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
CN103318346A (zh) 骑乘型车辆的吸附罐配置构造
TW201305430A (zh) 機車的蒸發燃料處理裝置
CN103010354A (zh) 骑乘型车辆的碳罐配置构造
CN1318255C (zh) 踏板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配置结构
JP5620662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8248740A (zh) 跨骑式车辆的气液分离器配置构造
JP2007321595A (ja) 自動二輪車
JP2019119305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6980632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04743015A (zh) 跨骑型车辆的碳罐配置结构
CN102416997A (zh) 机动二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