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0137B - 片材处理装置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处理装置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0137B
CN102020137B CN2010102835229A CN201010283522A CN102020137B CN 102020137 B CN102020137 B CN 102020137B CN 2010102835229 A CN2010102835229 A CN 2010102835229A CN 201010283522 A CN201010283522 A CN 201010283522A CN 102020137 B CN102020137 B CN 1020201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unit
clamp device
stapling
bind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35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0137A (zh
Inventor
佐藤浩纪
岩间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Precis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Precis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Precisi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Precisi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20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0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0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01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4Pile receivers multiple or compartmented, e.d. for alternate, programmed, or selective f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00Collating or gathering sheets combined with processes f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or signatures or for interposing inserts
    • B42C1/12Machines for both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nd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the sheets or signatures
    • B42C1/125Sheet sorters combined with bin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65H31/3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acting each article with a front stop as it is pil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G03G15/6544Details about the binding means or proced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10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 B65H2301/16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of discharge in bins, stack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 B65H2301/1635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of discharge in bins, stack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selective stapling modes, e.g. corner or edge or centr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4Gripp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8/00Specific machines
    • B65H2408/10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 B65H2408/12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stapler arrangement
    • B65H2408/122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stapler arrangement movable stapler
    • B65H2408/1222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stapler arrangement movable stapler movable transversely to direction of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和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即便上述装置包括用于夹紧所要装订片材束的一侧的夹紧装置,也能够在该夹紧装置所处的部分内装订片材束。夹具单元(40)沿着横过片材一侧的方向移动,且被置于该夹具单元(40)排出被夹紧的片材的排出位置和该夹具单元(40)与装订单元(41)联接的联接位置。由此,夹具单元(40)沿着与在联接位置同夹具单元(40)联接的装订单元(41)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由此,装订单元(41)能够移动至装订位置而无需确保退避空间。

Description

片材处理装置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和一种成像装置,特别的,涉及一种用于移动装订装置至将要实施装订处理的位置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诸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一类的成像装置有时包括片材处理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顺次接收片材,如图像已形成于其上的复印片材,然后选择性地在该片材上实施装订处理、打孔处理等。当成像装置包括此片材处理装置时,能够减少在图像形成于其上的片材上实施诸如装订和打孔一类处理所需的时间和人力。
例如,为实施装订处理,片材处理装置包括供所要装订的片材堆垛于其上的处理托盘、在该处理托盘上装订片材束的装订装置、以及供在处理托盘上装订的片材束排出于其上的收容托盘(housing tray)。
某些这种片材处理装置能够实施所谓的多模式装订处理,该多模式装订处理包括选择性地装订片材束一侧的相对端角之一的端部装订模式和在两个位置装订片材束一侧的两位置装订模式(参见日本专利申请文献特开No.2005-132635)。在此片材处理装置中,在端部装订模式下,装订装置移动至选定端处的装订位置装订片材束。另外,在两位置装订模式下,装订装置沿着片材束的一侧移动至第一装订位置装订该片材束,然后移动至第二装订位置再次装订该片材束。两位置装订模式下的第一和第二装订位置预先依据片材尺寸指定。
这里,在某些情况下,实施装订处理时,在装订装置装订片材束之前,利用传送装置移动被堆垛在处理托盘上的片材束至装订位置。一些片材处理装置例如包括夹紧片材以作为传送装置把片材束移动至装订位置的夹紧装置。由此,夹紧片材束一侧的夹紧装置被移动以移动该片材束至装订位置(参见日本专利申请文献特开No.平02-089772)。与利用加压部件加压的片材束被传送到装订位置的方案相比,上述夹紧传送方案使片材束经历较小的偏移。另外,还已知一种利用夹紧装置夹紧片材束的一侧并移动该夹紧装置以传送该片材束至收容托盘的方案(参见日本专利申请文献特开No.2005-132609)。
在采取此夹紧传送方案的片材处理装置中,在两位置装订模式下,夹紧装置位于所要装订的片材束的一侧上。由此,阻碍装订装置沿着片材的这一侧移动,从而阻碍装订片材束。也就是说,传统片材处理装置无法装订片材束的夹紧装置所处的那部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和一种成像装置,即便在该装置包括用于夹紧所要装订的片材束的一侧的夹紧装置时,也能够装订该片材束的夹紧装置所处的那部分。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包括:处理托盘,沿预定排出方向传送的片材堆垛在所述处理托盘上;装订装置,其装订被堆垛在所述处理托盘上的所述片材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夹紧装置,其夹紧利用所述装订装置装订的所述片材的一侧;第一移动机构,其沿被堆垛在所述处理托盘上的所述片材的所述上游侧在横过所述排出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移动所述装订装置;以及第二移动机构,其沿所述排出方向移动所述夹紧装置以沿所述排出方向移动所述片材,其中,若所述装订装置在所述夹紧装置的沿所述排出方向的移动区域内装订所述片材,则所述夹紧装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退避,以及若所述装订装置在所述移动区域外装订所述片材,则所述夹紧装置避免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退避。
依据本发明,当装订装置移动至夹紧装置沿排出方向移动通过的移动区域以执行装订处理时,夹紧装置在宽度方向上退避以不干扰该装订装置移动至移动区域。由此,若装订所述夹紧装置所处的部分,则装订装置能够移动至装订位置而无需用于夹紧装置的专门退避空间。
由以下(参照附图)对示范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说明具有依据本发明一种示范实施例的片材处理装置的成像装置的构造的示图。
图2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片材处理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说明设在片材处理装置的夹具装订部内的夹具单元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5A和5B是说明夹具单元的构造的第一示图。
图6A和6B是说明夹具单元的构造的第二示图。
图7是说明用于朝片材排出方向移动夹具单元的构造的示图。
图8是说明用于移动设在片材处理装置的夹具装订部内的装订单元的构造的示图。
图9是说明如何使装订单元倾斜的示图。
图10A和10B是说明把夹具单元和装订单元联接在一起的单元联接机构的示图。
图11A和11B是说明把单元联接机构、夹具单元和第四导轨联接在一起的联接机构的示图。
图12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的装订操作的主要流程的主操作流程图。
图13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的装订预处理的操作流程图。
图14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的片材对准处理的操作流程图。
图15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的夹紧传送处理的操作流程图。
图16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的装订处理的操作流程图。
图17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的单元联接处理的操作流程图。
图18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的单元断开联接处理的操作流程图。
图19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的夹紧片材排出处理的操作流程图。
图20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的最终处理的操作流程图。
图21A和21B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的片材束收容操作的示图。
图22是片材处理装置的控制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图1是示意性说明具有依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片材处理装置的成像装置的构造的示图。图1中,成像装置包括片材进给装置A、具有成像部的成像装置主体B、片材处理装置C、原稿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D和原稿传送装置F。
这里,原稿传送装置F把放置在原稿托盘F1上的原稿顺次传送至设在原稿读取装置D的顶面上的台板(图中未表示),然后将原稿向外传送到片材排出托盘F2上。图像读取装置D采用读取装置从利用原稿传送装置F在台板上经过的原稿上读取图像,该读取装置包括灯、多个反射镜和透镜、以及图像传感器(图中未表示)。成像装置主体B包括响应于图像读取装置D读取的图像信号输出激光的曝光部(图中未表示)和被用激光照射以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另外,成像装置主体B包括对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部件、把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的转印部、以及固定被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包括曝光部、感光鼓、显影部件和定影部。
片材进给装置A包括多个盒(图中未表示)以把收容在任一盒内的片材传送至转印部。片材处理装置C位于成像装置主体B与原稿读取装置D之间。片材处理装置C包括在其水平方向的一端处的处理部9以及设在另一端处的收容部10,处理部9具有装订装置,片材收容于收容部10内。收容部10位于成像装置主体B与原稿读取装置D之间的空间内。也就是说,依据本示范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具有所谓的主体内送出(in-body carry-out)功能,其中,经处理的片材被排出并收容在成像装置主体B与原稿读取装置D之间的空间内。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成像装置中,当原稿读取装置D读取原稿图像并在片材上形成所读取的图像时,首先,原稿传送装置F使原稿在台板上经过。此时,图像读取装置D使灯发光,以便所发射的光被原稿表面反射。然后,图像读取装置D经由多个反射镜和透镜引导反射光至图像传感器,以读取图像。随后,对图像传感器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经处理的数据被传送给成像装置主体B的曝光部。
接着,在成像装置主体B内,曝光部输出与图像信号对应的激光。此激光在利用多角镜扫描的同时发射到感光鼓上。结果,与经扫描激光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随后,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利用显影部件显影以被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
另一方面,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被从片材进给装置A内的多个盒中的任一盒传送至转印部。转印部把感光鼓上的可见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随后,调色剂图像转印于其上的片材由定影部进行定影处理以固定该调色剂图像。接着,已经过定影部的片材被传送到片材处理装置C。随后,处理部9在所得到的片材上执行诸如装订和折叠一类的处理,然后该片材被排出至收容部10。
图2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C的构造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片材处理装置C包括收容部10、用于接收来自图像处理装置主体B的片材并传送该片材的传送部11、用于处理利用传送部传送的片材的处理托盘14、以及用于对准该处理托盘14上的片材的对准部12。另外,片材处理装置C包括装订夹具部13,其用于装订沿预定排出方向被传送、堆垛在处理托盘上且然后利用对准部12对准的片材。
传送部11包括用于引导片材的成对导板20a和20b、与成像装置主体B的片材排出口连续的传送路径20、以及沿着该传送路径20传送片材的传送辊对21。送出辊对22设在传送路径20的送出口20c处,以把片材顺次送出至位于传送路径20下面的处理托盘14。在此示范实施例中,当送出辊对22送出片材时,该片材被加载为桥接在处理托盘14与设在收容部10内的第一堆垛托盘50和第二堆垛托盘51的装载面之间。然后,对片材实施预定处理。
相当于片材堆垛部的第一和第二堆垛托盘50和51分别包括片材装载面50a和51a。第一和第二堆垛托盘50和51由处理托盘14内所包括的机架14a支撑,以在竖直方向上自由升降。鞍状件(saddle)单元53设在第一堆垛托盘50的片材装载面50a下面。堆垛在处理托盘14上的片材束选择性地由鞍状件单元53折叠,然后被收容在第一堆垛托盘50的片材装载面50a上。
由此,将来自鞍状件单元53的经折叠片材束和利用装订单元41在其一端处或者其两个位置处装订的片材束收容在第一堆垛托盘50上。另外,将利用装订单元41在其一端处或者其两个位置处装订的片材束收容在第二堆垛托盘51的片材装载面51a上。当然,未经装订或折叠的片材束也可被收容在第一和第二堆垛托盘50和51上。
对准部12包括止动部件31以及移位辊30,所述止动部件31用于使被送出到处理托盘14上的片材的一端对准,所述移位辊30用于与被送出到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顶面接触以在横过送出辊对22的片材排出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移送片材。另外,对准部12包括图3所示的对准部件32(32a和32b),利用移位辊30沿宽度方向移送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抵接所述对准部件32。
如图2所示,止动部件31被构造为可绕作为支点的支撑轴31a枢转移动。止动部件31可枢转移动至对准位置和退回位置,在该对准位置,该止动部件31与片材的尾端(沿片材排出方向的片材的上游端)抵接以管制片材的后端位置,且该止动部件31垂直于处理托盘14,在该退回位置,该止动部件31相对于处理托盘14基本水平。另外,移位辊30由可前后转动的进给电动机(图中未表示)转动。移位辊30被可转动地支撑在臂部件33的一端处,该臂部件33可绕作为支点且具有多边形截面的支撑轴33a竖直枢转移动。作为枢转移动操作的结果,移位辊30移动至臂部件33与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顶面接触的接触位置和该移位辊30从片材顶面退回的退回位置。另外,臂部件33被构造成可沿着支撑轴33a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臂部件33的此移动使移位辊30滑动。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对准部12中,当片材被送出到处理托盘14上时,首先,臂部件33向下枢转移动。移位辊30相应地从退回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以转动,从而朝向与片材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朝向止动部件31传送片材。移位辊30的此转动使片材在对准位置与止动部件31抵接。由此,利用止动部件31对准片材的沿进给方向的一端,即该片材的尾端。
当片材的尾端对准时,移位辊30停止。随后,臂部件33通过移位马达(未表示)沿宽度方向移动,使得移位辊30在与片材顶面接触的同时向对准部件32滑动。这里,移位辊30由诸如聚氨酯橡胶一类的高摩擦部件形成。因此,当移位辊30滑动时,片材跟随此滑动运动向对准部件32滑动。随后,臂部件33(移位辊30)滑动直至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与对准部件32抵接,然后停止。由此,利用对准部件32对准片材的宽度方向的端部。
此示范实施例中的片材处理装置C具有多种装订模式,即,在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处装订片材的第一端装订模式、在与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相对的另一端处装订片材的第二端装订模式、以及在两个位置装订片材的一侧的两位置装订模式。在第一端装订模式和两位置装订模式下,移位辊30使片材与如图3所示设在装置后部的对准部件32a抵接,以实现片材在宽度方向的对准。这里,“装置后部”指对应于图1所示状态(宽度方向与横过片材排出方向的方向相同),比被传送至片材处理装置C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中心距离片材处理装置C的前部更远的区域。成像装置主体B使片材以所述中心为基准被传送至片材处理装置C。另一方面,在第二端装订模式下,使片材与更靠近装置前部设置的对准部件32b抵接,以在宽度方向对准该片材。
然后,在相对于片材的尾端和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对准操作完成时,臂部件33向上枢转移动以移动移位辊30至位于远离片材顶面的退回位置。随后,臂部件33和移位辊30沿着支撑轴33a移动至基本对应于处理托盘1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初始位置(原位置)。在下一片材被送出到处理托盘14上时,执行类似的对准操作。
如图2所示,装订夹具部13包括用于夹紧和移动在处理托盘上对准的片材束的夹具单元40以及用于装订利用该夹具单元40移动至装订处理位置的片材束的装订单元41。
这里,夹具单元40,即用于夹紧所要装订片材的一侧的夹紧装置被构造成可沿图3中箭头(c)和箭头(d)的方向(片材排出方向和与该片材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为允许片材束排出,夹具单元40移动至P3所示的片材排出位置。为夹紧片材束的尾端,夹具单元40与下述第四导轨43d一起移动至P1所示的夹紧位置。为允许装订片材束,夹具单元40与第四导轨43d一起移动至GHP所示的装订处理位置。
另外,为允许在两个位置装订片材束,夹具单元40移动至单元联接位置P2,在那里,夹具单元40与下述装订单元41联接。在此示范实施例中,夹具单元40的装订处理位置GHP与该夹具单元40的原位置相同。另外,夹具单元40所移动至的片材排出位置P3与下述该夹具单元40移动至与轨道联接在一起的轨道联接位置相同。为了方便,装订处理位置与原位置以及片材排出位置P3与轨道联接位置依据目的、功能和操作选择性地使用。图3中所示的夹具单元40的位置是GHP。
装订单元41被构造成可沿图3中箭头(a)和(b)的方向(宽度方向)移动,并移动至依据各装订模式和各片材尺寸确定的原位置和装订位置。另外,图3中的SHP指示装订单元41的装订部(中心线)。
图4是说明夹具单元40的外观的侧视图。如图5A和5B所示,夹具单元40包括第一夹具单元40a,该第一夹具单元40a具有用于夹紧在处理托盘14上对准的片材束的成对夹臂44。另外,设在夹具单元40内的第二夹具单元40b包括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支撑第一夹具单元40a,以便该第一夹具单元40a能够平行于片材排出方向滑动,且该驱动机构使夹臂对44夹紧片材束。
第一夹具单元40a包括夹臂对44,该夹臂对44具有用于支撑片材束底面的固定夹臂44a以及设在该固定夹臂44a的上方和对面以给片材束的顶面加压的活动夹臂44b。如图6A和6B所示,固定夹臂44a安装在平坦的第一基底部件140上。活动夹臂44b与固定夹臂44a附接以可绕作为支点的枢轴143在竖直方向上枢转移动。
枢轴143包括作为偏压装置的螺旋弹簧144。螺旋弹簧144的相对端分别延伸至固定夹臂44a和活动夹臂44b。螺旋弹簧144操作用以偏压活动夹臂44b的夹紧部44d,以使该夹紧部44d压靠固定夹臂44a的夹紧部44c。由此,夹臂对闭合以施加为了夹紧片材所需的夹紧力。
第二夹具单元40b包括图6A和6B中所示的驱动杆142以及图4、5A和5B中所示的驱动该驱动杆142的夹紧马达GM1,所述驱动杆142朝向使活动夹臂44b移离固定夹臂44a的方向偏压该活动夹臂44b。来自夹紧马达GM1的驱动经由图6A和6B中所示的多个齿轮GZ1至GZ8传递给驱动杆142。也就是说,使夹臂对44夹紧片材束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142、夹紧马达GM1和多个齿轮GZ1至GZ8。另外,利用杆检测传感器GS1通过检测与驱动杆142一体提供的检测标记142b的位置来检测该驱动杆142的位置。在此示范实施例中,当夹臂对44如图6A所示闭合时,杆检测传感器GS1接通。当夹臂对44如图6B所示张开时,杆检测传感器GS1断开。
现在,将说明使片材束被夹紧的驱动机构的操作。通常,夹臂对44如图6A所示在螺旋弹簧144的作用下闭合。为张开夹臂对44,夹紧马达GM1向前(图4中所示的逆时针)转动。来自夹紧马达GM1的驱动经由多个齿轮GZ1至GZ7传递给与驱动杆142一体形成的最终齿轮GZ8。由此,驱动杆142绕作为支点的轴142a朝向活动夹臂44b枢转移动。随后,驱动杆142的末端与活动夹臂44b的抵接部44e抵接,该抵接部44e被形成为与活动夹臂44b的夹紧部44d关于轴143相对。由此,抵接部44e向下移动。
结果,活动夹臂44b的夹紧部44d绕作为支点的转轴143向上转动。然后如图6B所示,活动夹臂44b的夹紧部44d与固定夹臂44a的夹紧部44c分离。由此,夹臂对44从闭合状态转换为张开状态。随后,若利用杆检测传感器GS1检测到与驱动杆142一体提供的检测标记142b的检测结束后经过预定时间,夹紧马达GM1停止。由此,夹臂对44保持张开。
为使夹臂对44闭合,夹紧马达GM1被向后(顺时针)旋转驱动。夹紧马达GM1的向后旋转驱动使驱动杆142的末端部绕作为支点的轴142a朝向该末端部离开活动夹臂44b的抵接部44e的方向枢转移动。相应地,螺旋弹簧144的作用使活动夹臂44b的抵接部44e绕作为支点的转轴143逆时针转动。由此,驱动杆142的末端部离开活动夹臂44b的抵接臂44e。然后,夹臂对44如图6A所示闭合。螺旋弹簧144的偏压力允许给活动夹臂44b施加为了夹紧片材所需的夹紧力。夹紧马达GM1在杆检测传感器GS1检测到检测标记142b时停止。
这里,本示范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沿宽度方向提供三个(多个)夹臂对44、各自施加夹紧力的三个(多个)螺旋弹簧144以及各自撤消夹紧力的三个(多个)驱动杆142。三个夹臂对44由一个夹紧马达GM1驱动。如图3所示,三个夹臂对44以预定间隔与图6A和6B中所示的基底部件140附接。三个驱动杆142中的每个与横过第二基底部件141侧边安装的轴142a附接。由此,夹具单元40允许三个驱动杆142同时转动,且允许在三个位置夹紧片材的一侧以便传送。
第一夹具单元40a如上所述由第二夹具单元40b支撑,以可平行于片材排出方向滑动。现在,将说明用于第一夹具单元40a的移动机构。与图5A和5B中所示的夹臂对44附接的第一基底部件140包括向下折叠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用于移动第一夹具单元40a的移动齿条GR1与第一基底部件140的折叠部140a的角部附接。另外,作为滑动孔的狭槽140b形成在第一基底部件140的折叠部140a内。
与移动齿条GR1啮合的小齿轮GZ10的转轴GZ10a穿过狭槽140b。转轴GZ10a由第二夹具单元40b的侧板141a可转动地支撑。
由此,当设在第二夹具单元40b内的小齿轮GZ10转动时,第一夹具单元40a经由移动齿条GR1移动。也就是说,小齿轮GZ10的转动允许第一夹具单元40a移动至图5A所示的初始位置以及图5B所示的排出片材的排出位置。
移动齿条GR1被构造成沿片材排出方向朝向下游侧下降。此构造允许将夹臂对44的上部定位成当第一夹具单元40a位于初始位置时从处理托盘14的顶面突出。此构造还允许夹臂对44的上部在第一夹具单元40a处于排出位置时位于处理托盘14的顶面的下方。
由此,用于移动第一夹具单元40a的驱动机构包括夹紧马达GM1、多个夹具齿轮GZ1至GZ5、设在第五夹具齿轮GZ5的转轴上的夹具齿轮GZ9、以及小齿轮GZ10。在此示范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夹紧马达GM1用作开闭夹臂对40的驱动源和用于移动第一夹具单元40a的驱动源。由于夹紧马达GM1用作公共驱动源,所以如图6A和6B中所示的用于开闭夹臂对40的第七夹具齿轮GZ7采用缺失齿轮(fail gear),该缺失齿轮具有传递夹紧马达GM1的驱动的区域和不传递夹紧马达GM1的驱动的区域。另外,用于移动第一夹具单元40a的第九夹具齿轮GZ9采用类似的缺失齿轮。
这里,当采用缺失齿轮的第七夹具齿轮GZ7利用外周齿部的一部分开闭夹臂对44时,第九夹具齿轮GZ9的缺失齿轮部被定位成与随后的齿轮部相对。这阻止驱动被传递给随后的齿轮部。另一方面,当采用缺失齿轮的第九夹具齿轮GZ9利用外周齿部的一部分移动第一夹具单元40a时,第七夹具齿轮GZ7的缺失齿轮部被定位成与随后的齿轮部相对。这阻止驱动被传递给随后的齿轮部。当驱动机构采用缺失齿轮形成时,能够容易地将夹臂对44的开闭操作切换为第一夹具单元40a的移动,反之亦然。
然后,将说明沿片材排出方向移动夹具单元40的构造。如图4所示,夹具单元40包括第二基底部件141,两个滑销145设在该第二基底部件141的底面上以沿宽度方向延伸。滑销145与第四导轨43d的槽部接合,允许夹具单元40沿宽度方向移动。在此联接机构中,滑销145与第四导轨43d的槽部接合以联接夹具单元40与第四导轨43d。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第四导轨43d和联接机构。
接合部90形成在第四导轨43d的底面上的预定位置以向下突出;接合部90与形成在图7所示的基底42内且支撑夹具单元40和装订单元41的长槽42a接合,该长槽42a沿片材排出方向延伸。两个长槽42a被形成为彼此平行且相隔预定距离。两个接合部90形成在与夹具单元40联接的第四导轨43d的底面上的各自位置,以沿片材排出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参见图7)。
两个长槽42a具有避免阻碍装订单元41移动的低轮廓以形成槽状导轨,沿着该槽状导轨引导夹具单元40。作为槽状导轨的长槽42a形成用于引导夹具单元40的第一引导部。另外,凸起152设在各接合部90的底面上,以同位于基底42底面上的板状部件151联接。凸起152装配到板状部件151内的装配孔151a中,以将第四导轨43d与板状部件151连成一体。
这里,板状部件151与沿着长槽42a提供的环形皮带GB联接,经由该环形皮带GB移动夹具单元40。由此,环形皮带GB的驱动允许夹具单元40与板状部件151和第四导轨43d,即支撑该夹具单元40的支撑部件一体地沿着长槽42a移动。然后,由此移动第四导轨43d允许夹具单元40位于片材被排出到第二堆垛托盘51上的排出位置和该夹具单元40与装订单元41联接的联接位置。
环形皮带GB由图7中所示的夹具马达GM2、供环形皮带GB绕过的成对皮带轮GP1和GP2、以及把该夹具马达GM2的驱动传递给环形皮带GB的多个齿轮GZ11至GZ13驱动。也就是说,在此示范实施例中,第二移动机构(驱动机构)如下所述被构造成沿着横过所要装订片材的侧边的片材排出方向移动夹具单元40。也就是说,第二移动机构包括夹具马达GM2、环形皮带GB、成对皮带轮GP1和GP2和多个齿轮GZ11至GZ13。
现在,下面将说明装订单元41,即装订装置。装订单元41包括装订头和砧座,两者内置在装订单元中。针状装订钉折叠成U形,然后经折叠的装订钉被压入片材束。装订钉的末端利用砧座折叠以装订片材束。此示范实施例采用如下构造的一般装订单元。头座与上杆部件和下杆部件之一附接而砧座与另一杆部件附接,各杆部件的基端由另一杆部件的轴承载。上下部件利用驱动凸轮部件从分离位置至压接位置往复运动。另外,在此示范实施例中,装订单元41可移动至在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处装订片材的位置、在与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相对的另一端处装订片材的位置、以及在两个位置装订片材的一侧的位置。
图8是说明用于移动装订单元41的构造的示图。装订单元41安装在基底部件120上。基底部件120包括为了辅助移动装订单元41所需的三个滑板121。基底部件120还包括与下述导轨部R接合以沿着该导轨部R移动装订单元41所需的三个凸起122a至122c。基底部件120还包括两个凸起122d和122e,这两个凸起122d和122e沿片材排出方向在三个凸起122a至122c的上游设置成一行且用于把夹具单元40和装订单元41联接到一起以便移动。基底部件120还包括设在其底面上且与环形皮带SB2联接以移动装订单元41的联接部件123。联接部件123包括为了辅助移动装订单元41所需的两个滑板124和狭槽123a。设在基底部件120的底面上的凸起125穿过联接部件123内的狭槽123a。狭槽123a平行于片材排出方向延伸。凸起125被构造成可沿着狭槽123a平行于片材排出方向移动。
作为移动装订单元41的移动机构的驱动机构包括装订马达SM、与该装订马达SM的驱动轴附接的齿轮SG1、以及与该齿轮SG1啮合的齿轮SG2。驱动机构还包括与齿轮SG2的转轴附接的皮带轮SP1,以及与该皮带轮SP1成对且供正时皮带SB1绕过的皮带轮SP2。驱动机构还包括设在皮带轮SP2的转轴上且供环形皮带SB2绕过的皮带轮SP3,以及与该皮带轮SP3成对且供环形皮带SB2绕过的皮带轮SP4。马达SM、正时皮带SB1、环形皮带SB2、基底部件120、齿轮SG1和SG2、以及皮带轮SP1至SP4形成用于沿着所要装订片材的侧边移动装订单元41的第一移动机构。
允许装订单元41沿宽度方向移动的导轨部R设在基底42上,装订单元40在该基底42上移动。导轨部R被形成为比最大片材的宽度长。由此,通过沿着导轨部R移动装订单元41,可在预定位置装订片材的一侧。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驱动机构中,来自装订马达SM的驱动经由正时皮带SB1传递给环形皮带SB2以转动该环形皮带SB2。环形皮带SB2的转动使联接部件123移动。然后,由此移动的联接部件123经由凸起125使基底部件120和与该基底部件120附接的装订单元41沿着导轨部R移动。
在此示范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此示范实施例被构造成能执行在片材的相对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处在对应装订位置(第一或第二装订位置)装订片材的端部装订处理,以及在相对于片材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两个位置处在片材的基本中心部分中装订片材的两位置装订处理。导轨部R的构造在端部装订处理与两位置装订处理之间变化。
具体的,在端部装订处理中,导轨部R沿宽度方向分割成三段,第一导轨43a至第三导轨43c。三段导轨43a至43c中所包括的位于三段导轨中央的第一导轨43a如图4所示固定在夹具单元40的底部后方(沿片材排出方向的夹具单元40的上游侧)。另外,分别位于第一导轨43a的相对两侧上的第二和第三导轨43b和43c固定在基底42上。
这里,当位于夹具单元40避免阻碍装订单元41移动的预定退避位置时,该第一导轨43a与第二和第三导轨43b和43c在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当第一至第三导轨43a至43c在一直线上时,装订单元41上设置成一行的三个凸起122a至122c分别与第一至第三导轨43a至43c接合。然后,装订单元41沿宽度方向移动。另外,如上所述,使装订单元41沿着导轨部R移动的凸起(突起)122a至122c与支撑该装订单元41的基底部件120的前底部(沿片材排出方向的上游底部)附接。
依据此构造,当装订单元41移过夹具单元40以装订片材的一端时,该夹具单元40已移动至退避位置以避免阻碍该装订单元41移动。这避免了装订单元41沿宽度方向的移动受到阻碍。由此,装订单元41能够在所要装订的片材被传送至处理托盘14之前移动至所要装订片材的角部。另外,夹具单元40被定位成夹紧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基本中心部。当装订单元41预先移动至片材的角部时,能够防止装订单元41阻碍夹具单元40的移动。
这里,定位在第一导轨43a的相对两侧上的第二和第三导轨43b和43c安装在基底42上,以能够由位于该第一导轨43a的相对两侧上的摆动轴110和111摆动。由此,若装订单元41用于执行端部装订处理,则该装订单元41能够与第二和第三导轨43b和43c一体地倾斜约45°,以装订片材的端部(角部)。摆动轴110和111设在位于基底部件120的底面上的凸起125的沿片材排出方向的下游。
现在,将说明使装订单元41倾斜约45°的构造。用于装订片材的更靠近第二导轨43b的端部的构造与用于装订片材的更靠近第三导轨43c的端部的构造相同,且横向对称。因此,为了方便,这里将仅说明用于第二导轨43b的构造。
如图8所示,拉伸弹簧114设在基底42与第二导轨43b的摆动轴110的内侧部分之间。拉伸弹簧114的操作用于总是在图8中顺时针地偏压第二导轨43b。这里使用的术语“内侧”指比照对象与被传送至片材处理装置C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区域(宽度方向与横过片材排出方向的方向相同)。用于管制总是受拉伸弹簧114偏压的第二导轨43b的管制部件112在摆动轴110内侧设置在基底42上。管制部件112使第二导轨43b保持在横过片材排出方向的第一位置,从而形成与附接在夹具单元40上的第一导轨43a连续的导轨部R。在第三导轨43c那一侧上,拉伸弹簧115和管制部件113起到与拉伸弹簧114和管制部件112相似的作用。
这里,当环形皮带SB2被驱动以沿着第二导轨43b向外移动装订单元41时,同第二导轨43b接合的基底部件120的凸起122c与该第二导轨43b的端部抵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向外移动”指离开被传送至片材处理装置C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移动(宽度方向与横过片材排出方向的方向相同)。这使装订单元41的宽度方向的移动受到管制。在此状态下,进一步驱动环形皮带SB2使固定在该环形皮带SB2上的联接部件123与该环形皮带SB2的驱动相关联地移动。基底部件120的凸起125被相应地向外拉。
此时,基底部件120的宽度方向的移动受第二导轨43b的端部管制。如上所述,摆动轴110位于沿片材排出方向的凸起125的下游。由此,当凸起125被拉时,基底部件120和装订单元41绕作为支点的摆动轴110一体转动,且作为接合部件的凸起125沿着联接部件123内的狭槽123a在片材排出方向上移动,如图9所示。另外此时,基底部件120和装订单元41克服拉伸弹簧114的力绕作为支点的摆动轴110逆时针转动第二导轨43b。由此,第二导轨43b移动至该第二导轨43b与装订单元41一体地相对于片材一侧倾斜的第二位置。装订单元41相应地倾斜,导致成功地倾斜装订片材一侧的角部。
因而,在此示范实施例中,联接部件123和设在基底部件120上的凸起125形成用于移动装订单元41至该装订单元41相对于片材一侧端部倾斜的位置的倾斜机构123A。倾斜机构123A允许已与第二导轨43b的端部抵接的装订单元41与该第二导轨43b一体地移动至第二位置。
另一方面,夹具单元40位于基底4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内。由此,在两位置装订时,装订单元41在宽度方向上与夹具单元40重叠。由此,夹具单元40作为在不采取任何特别措施的情况下妨碍装订单元41执行两位置装订的障碍物。因而,在此示范实施例中,在两位置装订时,夹具单元40移动至该夹具单元40避免阻碍装订单元41执行两位置装订的位置。具体的,当装订单元41移动至该装订单元41执行两位置装订的位置时,夹具单元40与该装订单元41一体地沿宽度方向移动。
这里,夹具单元40为与装订单元41一体地沿宽度方向移动,首先,在要执行两位置装订时移动至上述图3中所示的单元联接位置P2。当夹具单元40按照此方式移动时,图4中所示的与该夹具单元40的底面附接的第四导轨43d如图7所示沿片材排出方向朝第二和第三导轨43b和43c的上游移动。此位置对应于沿片材排出方向在三个凸起122a至122c的上游设置成一行的两个凸起122d和122e。
由此,若装订单元41和夹具单元40联接到一起,则该装订单元41可与该夹具单元40一起沿宽度方向移动,且两个凸起122d和122e与第四导轨43d接合。也就是说,移动夹具单元40至单元联接位置P2使第二至第四导轨43b至43d形成导轨部R,即引导部。然后,当与夹具单元40联接的装订单元41移动时,与该装订单元41联接的夹具单元40在受第四导轨43d支撑的同时朝向与装订单元41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在此构造中,在两位置装订时,若装订单元41从第二导轨移动至第三导轨,则首先,该装订单元41在凸起122a至122c与第二导轨43b接合的情况下移动。然后,当装订单元41的凸起122a脱离第二导轨43b时,该装订单元41的凸起122d随着夹具单元40的移动而与移动至图7所示位置的第四导轨43d接合。
结果,该装订单元41首先由第二导轨43b保持,然后随着装订单元41的移动而由第四导轨43d保持。另外,当装订单元41的凸起122d脱离第四导轨43d时,接着该装订单元41的凸起122a与第三导轨43c接合。当夹具单元40与装订单元41联接以便移动时,该夹具单元40脱离第四导轨43d。然而,夹具单元40与装订单元41固定联接,从而不相对于该装订单元41沿宽度方向或者片材排出方向移动。由此,夹具单元40无任何问题地随着装订单元41的移动而移动。
图10A和10B以及图11A和11B是说明形成使夹具单元40和装订单元41联接的联接部的单元联接机构的示图。如图10A和10B以及图11A和11B所示,单元联接机构包括作为第一联接机构来沿片材排出方向把装订单元41和夹具单元40联接到一起的第一单元联接机构60a。单元联接机构包括作为第二联接机构来沿宽度方向把装订单元41和夹具单元40联接到一起的第二单元联接机构60b。
第一单元联接机构60a包括如图8所示与装订单元41的基底部件120附接的接合部件129,以及被支撑在夹具单元40的第二基底部件141的侧部上的联接臂部件132。第一单元联接机构60a包括设在用于开闭夹臂对40的驱动臂142的轴142a上的致动部件131。联接臂部件132包括形成在其一端处且与接合部件129的槽部129a接合的接合销132a,以及形成在另一端处且装配到致动部件131的狭缝131a内的致动销132b。
这里,当夹具单元40移动至单元联接位置P2时,该夹具单元40朝图10A所示箭头的方向移动,且联接臂部件132的接合销132a位于上方退回位置。在此情况下,装订单元41已移动至且待命在该装订单元41可与夹具单元40联接的位置。当夹具单元40到达使第四导轨43d位于沿片材排出方向的第二和第三导轨43b和43c上游的联接位置时,夹具马达GM2被驱使以顺时针枢转移动致动部件131。由此,装配到致动部件131的狭缝131a内的致动销132b向上升起以绕作为支点的联接臂部件132的轴逆时针转动联接臂部件132。然后,如图10B所示,联接臂部件132的接合销132a与移动至且待命在该接合销132a可与夹具单元40联接的位置的装订单元41的接合部件129的槽部129a接合。由此,夹具单元40和装订单元41能够在该夹具单元40的移动方向上联接到一起。
另外,第二单元联接机构60b包括与第二基底部件141的底面附接的联接部件91以及分别形成在该联接部件91在宽度方向的两相对端部处的两个突起133。联接部件91的突起133被构造成通过如图10B和11B所示移动夹具单元40至单元联接位置P2而进入形成在接合部件129的底面内的槽部(图中未表示)中。由此,装订单元41和夹具单元40在宽度方向,即该装订单元41的移动方向上联接到一起,并沿宽度方向一体地移动。在此示范实施例中,联接部件91和第一导轨43a由树脂一体地形成。
这里,夹具单元40为与装订单元41联接以使经联接的夹具单元40和装订单元41能够沿宽度方向移动,该夹具单元40需要脱离第四导轨43d。这是因为第四导轨43d用作供装订单元41沿着其移动的轨道。另外,需要撤消夹具单元40与夹具马达GM2之间的驱动联接。因而,在此示范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第四导轨43d与板状部件151形成一体,该板状部件151与利用夹具马达GM2驱动的环形皮带GB联接。另外,第四导轨43d和夹具单元40被构造成可彼此联接到一起和彼此断开联接。因而,能够利用单个机构来使夹具单元40和第四导轨43d联接和断开联接以及使夹具单元40和夹具马达GM2驱动联接和驱动断联。
现在,将参照图11A和11B说明把夹具单元40和第四导轨43d联接到一起的联接机构60c。联接机构60c包括与设在第二基底部件141的顶面上的第一摆动轴161附接的摆动杆162,以及与该第一摆动轴161附接以随着该摆动杆162的摆动操作而摆动的摆动部件163。联接机构60c还包括其上形成有销165a的第一致动部件165;销165a与设在第二基底部件141的顶面上的第二摆动轴164附接且与摆动部件163内的狭缝163a接合。联接机构60c还包括一端处形成有孔的连接部件166,形成在摆动杆162上的销162a装配到该孔内。联接机构60c还包括其上形成有销168a的第二致动部件168;销168a与第三摆动轴167附接并装配到形成在连接部件166的另一端处的孔内。
第一致动部件165包括从第二基底部件141的顶面延伸至底面的圆柱形第一致动销165b,以及形成在该第一致动销165b的延伸侧的末端处的第一致动件165c。第一致动部件165的摆动使第一致动销165b装配到形成在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的侧面上的弯曲部97a内,该突出部在第四导轨43d内形成槽。由此,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被夹在第一致动销165b与设在第二基底部件141的底面上且与第四导轨43d内的槽接合的滑销145之间。另外,第一致动部件165的摆动使第一致动件165c移动至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的底面。由此,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被夹在第一致动件165c与第二基底部件141的底面之间。
第二致动部件168包括从第二基底部件141的顶面延伸至底面的圆柱形第二致动销168b,以及形成在该第二致动销168b的延伸侧的末端处的第二致动件168c。第二致动部件168的摆动使第二致动销168b装配到形成在突出部的侧面上的弯曲部97b内,该突出部在第四导轨43d内形成槽。第二致动件168c移动至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的底面。由此,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被夹在第二致动销168b与滑销145之间。另外,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被夹在第二致动件168c与基底部件141的底面之间。
拉伸弹簧169设在第二致动部件168与第二基底部件141之间,以绕作为支点的第三转轴167顺时针旋转偏压该第二致动部件168。另外,开口95和96形成在第二基底部件141内,以便第一和第二致动销165b和168b能够分别经由开口95和96移动。
在此构造中,在夹具单元40移动并到达联接位置之前,拉伸弹簧169的作用使第二致动部件168如图11A所示顺时针转动。由此,第二致动销168b装配到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的侧面的弯曲部97b内。第二摆动部件168c移动至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的底面下方。另外,第二致动部件168的顺时针转动经由连接部件166传递给摆动杆162,该摆动杆162顺时针转动。另外,摆动杆162的转动顺时针转动摆动部件163,该摆动部件163逆时针转动第一致动部件165。由此,第一致动销165b装配到第四导轨的突出部的侧面的弯曲部97a内。第一摆动部件168c移动至突出部的底面下方。
另一方面,当夹具单元40到达联接位置时,摆动杆162的末端与装订单元41的接合部件129抵接。然后,摆动杆162克服拉伸弹簧169的作用逆时针转动。此转动操作逆时针转动摆动部件163,且第一致动部件165顺时针转动。由此,如图10B所示,第一致动销165b离开导轨43d的突出部的弯曲部97a。第一致动件165c移动至该第一致动件165c从导轨43d的突出部的底面退回的位置。另外,当摆动杆162逆时针转动时,此转动经由连接部件166传递给第二致动部件168,该第二致动部件168顺时针转动。由此,第二致动销168b与导轨43d的突出部的弯曲部97b分离。第二致动件168c移动至该第二致动件168c从导轨43d的突出部的底面退回的位置。
因而,在此示范实施例中,在夹具单元40移动并到达联接位置之前,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在横向上被夹在第二基底部件141的滑销145与第一和第二致动销165b和168b之间。另外,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被竖直夹在第二基底部件141的底面与第一和第二致动件165c和168c之间。由此,夹具单元40与第四导轨43d联接。
另一方面,当夹具单元40移动至该夹具单元40与装订单元41联接的位置时,摆动杆162与接合部件129抵接。由此,摆动杆162摆动。摆动杆162的摆动使第一和第二致动销165b和168b与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的侧部分离。另外,第一和第二致动件165c和168c移动至该第一和第二致动件165c和168c从第四导轨43d的突出部的底面退回的位置。由此,撤消夹具单元40和第四导轨43d之间的联接。此撤消操作使夹具单元40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
图22是片材处理装置C的控制方块图。作为控制部的CPU与夹紧马达GM1、夹具马达GM2和装订马达SM连接。CPU还与杆检测传感器GS1连接以接收该杆检测传感器GS1的检测信号。另外,CPU内部包括ROM。与下述图12至图20所示的控制过程对应的程序等存储在ROM中。CPU读取程序以控制马达。另外,CPU包括串行接口部(I/O)以给成像装置主体B发送控制数据和从该成像装置主体B接收控制数据。另外,CPU基于利用成像装置主体B(的控制部)经由串行接口部(I/O)发送的控制数据控制相关部分。在此示范实施例中,CPU设在片材处理装置C内,但也可设在成像装置主体B内。
现在,将说明片材处理装置C的装订操作。装订操作由图1所示设在片材处理装置C或成像装置主体B内的控制部G控制,以选择性地执行两位置装订模式(多位置装订模式)或端部装订模式。图12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C的装订操作的主要流程的主操作流程图。现在将参照操作流程图说明装订操作。
在收到来自成像装置主体B的例如片材尺寸和装订模式的信息时,片材处理装置C首先进行用于执行装订操作的初始化操作(ST1)。在初始化操作过程中,片材处理装置C检测例如存在或不存在残留片材、装订单元41和夹具单元40的位置、以及移位辊30和止动部件31的状态。若存在任何残留片材,则片材处理装置C给成像装置主体B发送错误信息。另外,若装订单元41、夹具单元40、移位辊30、止动部件31等不在原位置或初始位置,则片材处理装置C控制相应的部件以使该部件移动至原位置或初始位置。
另外,在初始化操作过程中,片材处理装置C执行依据装订模式预移动装订单元41至预定装订位置的装订预处理。现在,将参照图13的操作流程图说明装订预处理。为执行装订预处理。片材处理装置C基于来自成像装置主体B的装订模式信息判断装订模式是否是端部装订模式(ST20)。若装订模式是端部装订模式(ST20:是),则片材处理装置C判断此端部处理模式是否是装订片材的位于该片材处理装置C后部的角部的第一端装订模式(ST21)。这里,若装订模式是第一端装订模式(ST21:是),则向后旋转驱动装订马达SM(ST22)。
由此,位于原位置SHP的装订单元41朝图3中点线箭头(b)的方向(朝装置后部)移动。然后,当装订单元41到达该装订单元41倾斜约45°的第一装订位置时(ST23:是),装订马达SM停止(ST24)。由此,在片材被送出到处理托盘14上之前,装订单元41移动至且被置于第一装订位置上。
若装订模式是装订片材的位于片材处理装置前部的角部的第二端部装订模式(ST21:否),则向后旋转驱动夹具马达GM2(ST25)以朝图3中点线箭头(d)的方向移动夹具单元40。然后,当夹具单元40到达轨道联接位置(片材排出位置)P3时(ST26:是),夹具马达GM2停止(ST27)。于是,形成第一导轨43a与第二和第三导轨43b和43c连续的导轨部R。因此,装订单元41可沿宽度方向移动。
在夹具单元40到达轨道联接位置P3后,向前旋转驱动装订马达SM(ST28),以从原位置SHP朝图3中实线箭头(a)的方向(朝装置前部)移动装订单元41。然后,当装订单元41到达在装置前部内该装订单元41倾斜约45°的第二装订位置时(ST29:是),装订马达SM停止(ST30)。由此,在片材被送出到处理托盘14上前,装订单元41移动至且被置于第二装订位置。当装订单元41由此位于装订位置时,向前旋转驱动夹具马达GM2(ST31),以使夹具单元40返回至原位置。当夹具单元40到达原位置时(ST32:是),停止夹具马达GM2(ST33)。
如上所述,在片材到达处理托盘14前,装订单元41移动至与装订模式对应的装订位置。然后,当片材束被传送至处理位置时,立即执行装订处理。由此,即便小型化的装置也能够容易地缩短装订处理时间。
然后,当上述初始化操作完成时,如图12所示驱使传送辊21和排出辊22(ST2),以排出片材到处理托盘14上。随后,执行片材对准处理(ST3)。现在,将参照图14的操作流程图说明片材对准处理。如下执行片材对准操作。当片材被排出到处理托盘14上时,移位辊30下降(ST40)并与片材顶面接触。然后,旋转驱动移位辊30(ST41)以朝向止动部件31传送片材。随后,以预定的止动部件抵接量驱动移位辊30。当以所述止动部件抵接量驱动所述移位辊30时(ST42:是),片材与移动至对准位置的止动部件31抵接。当片材与止动部件31抵接时,停止移位辊30的转动(ST43)。由此,对准片材的尾端位置。止动部件抵接量对应于利用移位辊30传送片材的量以及预先设定以使所排出片材的尾端与止动部件31抵接的量。实际上,计算用于转动移位辊30的进给马达(图中未表示)的驱动脉冲以测量驱动量。
然后,当片材尾端与止动部件31抵接以停止片材时,移位辊30朝依据装订模式选定的滑动方向移动。也就是说,若装订模式是第二端装订模式(ST44:是),则移位辊30向片材处理装置的前部滑动(ST45)。此时,由于移位辊30的外周面由高摩擦部件形成,所以随着该移位辊30移动,与该移位辊30接触的片材也向位于装置前部的第二抵接板32b滑动。然后,当移位辊30移动过使片材端部与第二抵接板32b抵接的抵接量时(ST46:是),停止该移位辊30的滑动操作(ST47)。随后,提升移位辊30(ST48)。向装置后部滑动移位辊30至原位置(ST49)。当移位辊30到达位于片材宽度方向的中心的原位置时(ST55:是),停止该移位辊30的滑动(ST56)。
另一方面,若装订模式不是第二端装订模式,也就是说,是第一端装订模式或两位置装订模式(ST44:否),则向装置后部滑动移位辊30(ST50)。然后,当移位辊30移动过使片材端部与第一抵接板32a抵接的抵接量时(ST51:是),停止该移位辊30的滑动(ST52)。随后,提升移位辊30(ST53),并向装置前部滑动该移位辊30至原位置(ST54)。然后,当移位辊30到达原位置时(ST55:是),停止该移位辊30的滑动(ST56)。
然后,当上述片材对准处理完成时,如图12所示,片材处理装置基于来自成像装置主体B的片材信息判断所对准的片材是否是片材束中的最后的片材(ST4)。若所对准的片材不是最后的(ST4:否),则装置等待随后的片材被排出到处理托盘上。其后,对每张片材重复片材对准处理,直至片材束中的最后的片材被对准。
当所有片材被对准时,即,当所对准的片材是片材束中的最后的片材时(ST4:是),执行使夹具单元40传送片材束至装订处理位置的夹紧传送处理(ST5)。现在,将参照图15的操作流程图说明夹紧传送处理。为了执行夹紧传送处理,首先,向前旋转驱动夹紧马达GM1(ST60)。然后,当杆检测传感器GS1断开时,也就是说,当杆检测传感器GS1检测到检测标记142b通过时(ST61:是),驱动夹紧马达GM1预定量,然后停止该夹紧马达GM1(ST62)。由此,如上述图6B所示,活动夹臂44b离开固定夹臂44a。因此,夹臂对44张开。
在此状态下,向后旋转驱动夹具马达GM2(ST63),以移动夹具单元40至该夹具单元40夹紧利用片材对准处理对准的片材束的片材夹紧位置。然后,当夹具单元40到达片材夹紧位置时(ST64:是),停止夹具马达GM2(ST65)。然后,向后旋转驱动夹紧马达GM1(ST66)。当杆检测传感器GS1接通时,也就是说,当杆检测传感器GS1检测到检测标记142b时(ST67:是),驱动杆142转动预定量。当驱动杆142转动预定量时(ST68:是),停止夹紧马达GM1(ST69)。由此,在螺旋弹簧144的作用下,活动夹臂44b被偏压向固定夹臂44a,以使夹具单元40夹紧片材束,如图6A所示。由此,片材束被夹紧。
然后,移动止动部件31至退回位置(ST70)。这使夹具单元40能够夹紧片材束而移向装订处理位置GHP。然后,向前旋转驱动夹具马达GM2(ST71),以移动夹紧片材束的夹具单元40,使之向图3所示实线箭头(c)的方向移动。随后,当夹紧片材束的夹具单元40到达装订处理位置GHP时(ST72:是),停止夹具马达GM2(ST73)以使夹紧单元40处于装订处理位置GHP。
然后,向前旋转驱动夹紧马达GM1(ST74)。当杆检测传感器GS1断开时(ST75:是),以预定量驱动夹紧马达GM1,然后停止该夹紧马达GM1(ST76)。由此,所述驱动杆142转动至该驱动杆142与活动夹臂44b的邻接部44e分离的位置。由此,夹臂对44张开以不夹紧片材束。
然后,当上述夹紧传送操作完成时,如图12所示,执行装订处理以在预定位置装订片材束(ST6)。现在,将参照图16的操作流程图说明装订处理。为执行装订处理,装置判断装订模式是否是端部装订模式(ST80)。此时,若装订模式是端部装订模式(ST80:是),则装订单元41已在步骤1(ST1)的装订预处理(初始化操作)过程中依据装订模式移动至第一装订位置和第二装订位置之一。因而,此状态下,致动该装订单元41(ST81)以装订片材束。
另一方面,若装订模式不是端部装订模式而是两位置装订模式(ST80:否),则首先执行单元联接处理,以把夹具单元40和装订单元41联接到一起(ST83)。由此,夹具单元40能够随着装订单元41的移动而沿宽度方向移动。随后,向前旋转驱动装订马达SM以执行两位置装订处理(ST84)。当装订单元41到达第一装订位置时(ST85:是),停止装订马达SM(ST86)。然后,执行装订操作。
当在第一装订位置执行装订操作后,再次向前旋转驱动装订马达SM(ST87),以移动装订单元41至第二装订位置。当装订单元41到达第二装订位置时(ST88:是),停止装订马达SM(ST89)。随后,致动该装订单元41(ST90),以在第二装订位置执行装订操作。当装订单元41完成在两位置装订片材束时,执行单元断开联接处理,以使夹具单元40与装订单元41断开联接(ST91)。上述第一和第二装订位置依据片材尺寸预先设定。设定那些与来自成像装置主体B的片材尺寸信息对应的预存值,以便能够基于该值控制装订单元41。
现在,将参照图17和图18的操作流程图说明单元联接处理和单元断开联接处理。为执行单元联接处理,首先,如图17的操作流程图所示,向前旋转驱动夹具马达GM2(ST100),以朝向单元联接位置P2移动位于装订处理位置GHP的夹具单元40。此时,装订单元41移动至且待命在该装订单元41可与夹具单元40联接的位置。当夹具单元40移动至单元联接位置P2时(ST101:是),联接部件91的突起133进入形成在装订单元41的接合部件129的底面内的槽部(图中未表示),如图10B和图11B所示。由此,装订单元41和夹具单元40相对于宽度方向联接到一起,从而能够一体地沿宽度方向移动。另外,夹具单元40的摆动杆162的末端与装订单元41的接合部件129抵接。然后,如图11B所示,夹具单元40脱离与第四导轨43d的连接,并能够自由地沿宽度方向移动。
接着,在装订单元41和夹具单元40相对于宽度方向联接到一起后,停止夹具马达GM2(ST102)以将夹具单元40停在单元联接位置P2。随后,向后旋转驱动夹紧马达GM1(ST103)以绕作为支点的轴142a转动致动部件131和检测标记142b。当检测标记142b通过并断开杆检测传感器GS1时(ST104:是),停止夹紧马达GM1(ST105)。此时,致动部件131移动致动销132b。相应的,如图10B所示,联接臂部件132的接合销132a与已移动至且待命在使装订单元41可与夹具单元40联接位置的该装订单元41的接合部件129的槽部129a接合。由此,两个单元相对于片材排出方向联接到一起,并能够一体地沿着片材排出方向移动。
现在,将说明单元断开联接处理。如下执行单元断开联接处理。如图18的操作流程图所示,在装订单元41在第二位置装订片材束后,向后旋转驱动装订马达SM(ST110)。由此,移动装订单元41至原位置SHP。当装订单元41到达原位置SHP时(ST111:是),停止装订马达SM(ST112)。由此,与装订单元41联接的夹具单元40也移动至且处于该夹具单元40能够与第四导轨43d联接的位置。
然后,向前旋转驱动夹紧马达GM1(ST113)。当检测标记142b通过杆检测传感器GS1以接通该杆检测传感器GS1时(ST114:是),以预定量驱动夹紧马达GM1。当夹紧马达GM1被驱动预定量后(ST115:是),停止该夹紧马达GM1(ST116)。由此,致动部件131朝向与联接操作过程中相反的方向移动致动销132b。如图10A所示,联接臂部件132的接合销132a从接合部件129的槽部129a退回。结果,夹具单元40和装订单元41彼此断开联接。
接着,向后旋转驱动夹具马达GM2(ST117)以移动夹具单元40至装订处理位置。当夹具单元40再次返回装订处理位置时(ST118:是),停止夹具马达GM2(ST119)。当夹具马达GM2的向后旋转驱动开始时,夹具马达GM2和夹具单元40还没有可靠地联接到一起。然而,夹具单元40的滑销145与第四导轨43d的槽部接合。由此,夹具单元40随着第四导轨43d的移动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夹具单元40的摆动杆162的末端与装订单元41的接合部件129分离。如图11A所示,夹具单元40和第四导轨43d可靠地联接到一起。
然后,当上述装订处理完成时,如图12所示,执行夹紧片材排出处理以排出片材束到堆垛托盘51上(ST7)。现在,将参照图19的操作流程图说明夹紧片材排出处理。为执行夹紧片材排出处理,首先,向后旋转驱动位于装订处理位置的夹具单元40的夹紧马达GM1(ST120)。然后,当杆检测传感器接通时(ST121:是),停止夹紧马达GM1(ST122)。由此,片材束被夹臂对44夹紧。
然后,当夹臂对44夹紧片材束时,向后旋转驱动夹具马达GM2(ST123)。由此,夹具单元40移向收容部10。当夹具单元40到达图3所示的片材排出位置P3时(ST124:是),停止夹具马达GM2(ST125)。接着,在夹具单元40位于片材排出位置的同时,向后旋转驱动夹紧马达GM1(ST126)。由此,第一夹具单元40a移向堆垛托盘50。随后,以预定量向后旋转驱动夹紧马达GM1(ST127:是),然后停止该夹紧马达GM1(ST128)。
在此示范实施例中,处理托盘14内形成有沿片材排出方向延伸的切口(图中未表示)。如图21A所示,此切口允许夹臂对44的夹紧部44c和44d从处理托盘14上的位置移动至在堆垛托盘50上方且在该处理托盘14的装载端面下方的位置。由此,片材束SA移动到堆垛托盘50上。
然后,当第一夹具单元40a传送片材束SA到堆垛托盘上时,向前旋转驱动夹具马达GM2(ST129),以朝向与向着堆垛托盘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第一夹具单元40a,也就是说,朝向原位置移动该第一夹具单元40a。当第一夹具单元40a这样移动时,夹臂44的突起部44f与引导件14c抵接,该引导件14c设在从处理托盘14内的切口开始折叠的折叠部14b上。由此,如图21B所示,活动夹臂44b从固定夹臂44a移离,从而不夹紧片材束SA。结果,片材束被收容在堆垛托盘50上。
随后,当夹具单元40到达原位置时(ST130:是),停止夹具马达GM2(ST131)。然后,向前旋转驱动夹紧马达GM1(ST132)。以预定量驱动夹紧马达GM1,以使第一夹具单元40a返回至预定位置。由此,第一夹具单元40a的夹臂对44在处理托盘14的装载面上方移动。夹紧马达GM1被驱动预定量(ST133:是),然后停止该夹紧马达GM1(ST134)。
接着,当上述片材束夹紧片材排出处理完成时,如图12所示,装置判断是否已达到从成像装置主体B接收的设定复印量(ST8)。若还未达到设定复印量(ST8:否),则重复执行图12中的ST3至ST8。另一方面,若已达到设定复印量(ST8:是),则执行最终处理以使片材处理装置C停止(ST9)。现在,将参照图20的操作流程图说明最终处理。
在最终处理中,执行操作以使传送辊21、排出辊22、止动部件31等回复各自的初始状态。若装订模式是端部装订模式,则执行处理以将装订单元41从装订位置移动至原位置。
在此处理中,若装订模式是端部装订模式(ST150:是),则装置判断端部装订模式是否是第一端装订模式(ST151)。若装订模式是第一端装订模式(ST151:是),则向前旋转驱动装订马达SM(ST152)。由此,装订单元41移向原位置。当装订单元41到达原位置时(ST153:是),停止装订马达SM(ST154)。
另一方面,若装订模式是第二端装订模式(ST151:否),则向后旋转驱动夹具马达GM2(ST155)。由此,夹具单元40移向片材排出位置。当夹具单元40到达片材排出位置时(ST156:是),停止夹具马达GM2(ST157)。由此,形成第一导轨43a与第二和第三导轨43b和43c连续的导轨部R。然后,向后旋转驱动装订马达SM(ST158)以朝向原位置移动装订单元41。当装订单元41到达原位置时(ST159:是),停止装订马达SM(ST160)。随后,向前旋转驱动夹具马达GM2(ST161)以朝向原位置移动夹具单元40。当夹具单元40到达原位置时(ST162:是),停止夹具马达GM2(ST163)。当上述最终处理结束时,片材处理装置C的装订操作结束。
这里,在此示范实施例中,检测传感器设在包括装订处理位置(原位置)、夹紧位置、片材排出位置和联接位置在内的各停止位置处,以判断夹具单元40是否到达停止位置。毫无疑问,可通过储存夹具马达GM2的驱动脉冲的数量并合计该驱动脉冲的数量来执行夹具单元40到达各停止位置的检测,所述夹具马达GM2的驱动脉冲的数量与各停止位置之间的距离对应。
设在各位置的检测传感器也用于装订单元41在第一和第二端装订模式下移动至第一和第二装订位置的移动以及用于该装订单元41移动至原位置的移动。另外,可如下控制在两位置装订模式下移动至装订单元41可与夹具单元40联接的位置的移动以及移动至第一和第二装订位置的移动。依据片材尺寸计算装订单元41的行进距离。合计基于计算结果设定的驱动脉冲的数量。然后,基于驱动脉冲的合计数量,将装订单元41停在该装订单元41可与夹具单元40联接的位置以及第一和第二装订位置。
如上所述,在此示范实施例中,第四导轨43d支撑夹具单元40,以使该夹具单元40能够朝向与所联接的装订单元41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由此,在多位置装订时,夹具单元40能够与在联接位置与该夹具单元40联接的装订单元41一体地移动。因此,装订单元41能够移动至装订位置而无需专门的退避空间。也就是说,若装订单元41移动至夹具单元40沿排出方向移动的移动区域,则在装订片材前,夹具单元40在宽度方向上退避以避免妨碍装订单元41移动至该移动区域。若装订单元41在移动区域外装订片材,则夹具单元40避免沿宽度方向移动。由此,装订单元41能够移动至装订位置而无需专门供夹具单元40退避的退避空间。在此示范实施例中,利用操作装订单元41的第一移动机构沿宽度方向移动夹具单元40。然而,也可利用不同于第一移动机构的移动机构,随着装订单元41移动至移动区域,使夹具单元40在宽度方向上退避。
换句话说,与装订单元41的移动区域重叠的公共移动区域设在夹具单元40沿排出方向移动的移动区域在排出方向的上游侧。当装订单元从除公共移动区域以外的区域,即除公共移动区域以外的宽度方向的区域开始移动时,为执行装订处理,夹具单元40朝向与夹具单元41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由此,装订单元41能够移动至装订位置而无需供夹具单元40退避的专门退避空间。
若装订单元41在除公共移动区域以外的区域内装订片材,则夹具单元40排出所装订的片材到第一或第二堆垛托盘50或51上而不朝向装订单元41的移动方向移动。另外,若装订单元41在公共移动区域内装订片材,则该装订单元41在装订片材后移动至除公共移动区域以外的区域。随着装订单元41的移动,夹具单元40移动至公共移动区域,然后排出所装订的片材到第一或第二堆垛托盘50或51上。
尽管已参照示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范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与最宽解释一致,以涵盖所有这种变型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包括:
处理托盘,沿预定的排出方向传送的片材被堆垛在所述处理托盘上;
装订装置,其装订被堆垛在所述处理托盘上的所述片材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
夹紧装置,其夹紧利用所述装订装置装订的所述片材的一侧;
第一移动机构,其沿被堆垛在所述处理托盘上的所述片材的所述一侧在横过所述排出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所述装订装置;以及
第二移动机构,其沿所述排出方向移动所述夹紧装置以沿所述排出方向移动所述片材,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利用第二移动机构控制夹紧装置的操作,若所述控制部使装订装置在所述夹紧装置的沿所述排出方向的移动区域内装订所述片材,则所述控制部利用第二移动机构使夹紧装置在所述横过排出方向的方向上退避,若控制部使装订装置在所述移动区域外装订所述片材,则控制部利用第二移动机构使所述夹紧装置避免在所述横过排出方向的方向上退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若所述装订装置在所述移动区域外装订所述片材,则所述夹紧装置沿所述排出方向移动和排出经装订的所述片材,而不沿所述横过排出方向的方向移动,以及
若所述装订装置在所述移动区域内装订所述片材,则所述装订装置装订所述片材且然后移出所述移动区域,并且所述夹紧装置移动至所述移动区域,且然后沿所述排出方向移动和排出经装订的所述片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夹紧装置的支撑部件,
其中,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一体地移动所述夹紧装置和所述支撑部件,以使所述夹紧装置处于所述夹紧装置排出所述片材的排出位置以及所述夹紧装置与所述装订装置联接的联接位置,以及
所述支撑部件支撑在所述联接位置与所述装订装置联接的所述夹紧装置,以使所述夹紧装置能沿着与利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所述装订装置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引导在所述联接位置与所述夹紧装置联接的所述装订装置沿所述片材的所述一侧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还包括把所述装订装置和所述夹紧装置联接到一起的联接部,
所述联接部包括第一联接机构和第二联接机构,所述第一联接机构沿着利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所述夹紧装置的方向,联接所述夹紧装置与所述装订装置,所述第二联接机构沿着利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所述装订装置的方向,联接所述夹紧装置与所述装订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联接部在所述夹紧装置移动至所述夹紧装置与所述装订装置联接的联接位置时被致动,以便把所述夹紧装置和所述装订装置联接到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还包括在多个位置装订所述片材的所述一侧的多位置装订模式以及在所述片材的一侧端部装订所述片材的端部装订处理模式,
其中,当选择所述多位置装订模式且所述装订装置从在一侧端部装订所述片材的位置移动至在多个位置装订所述片材的位置时,所述夹紧装置处在所述联接位置,且沿着与所述装订装置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8.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对利用所述成像部在其上形成所述图像的片材进行处理。
CN2010102835229A 2009-09-11 2010-09-10 片材处理装置和成像装置 Active CN1020201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1126 2009-09-11
JP2009-211126 2009-09-11
JP2010-161369 2010-07-16
JP2010161369A JP4850300B2 (ja) 2009-09-11 2010-07-16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0137A CN102020137A (zh) 2011-04-20
CN102020137B true CN102020137B (zh) 2013-07-10

Family

ID=43466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35229A Active CN102020137B (zh) 2009-09-11 2010-09-10 片材处理装置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91884B2 (zh)
EP (1) EP2295357B1 (zh)
JP (1) JP4850300B2 (zh)
CN (1) CN1020201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5293B2 (ja) * 2009-09-11 2012-02-2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2016B2 (ja) * 2011-09-28 2015-10-07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8020B2 (ja) * 2012-03-13 2016-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799984B2 (ja) * 2013-07-03 2015-10-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047510B2 (ja) * 2014-02-13 2016-12-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8511B2 (ja) * 2014-05-23 2016-09-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9476170B (zh) 2016-07-14 2021-06-29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装订设备和图像处理设备
KR20180013385A (ko) * 2016-07-29 2018-02-07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인쇄매체 후처리 장치, 화상형성 시스템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이동 구조체
CN109016983B (zh) * 2018-08-10 2020-04-21 惠州欧士捷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增页装订设备
US11254536B2 (en) 2018-10-19 2022-0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63829B2 (ja) * 2020-04-30 2024-04-0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動ステープラ、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8481A (en) * 1992-07-01 1994-01-12 Ricoh Kk Stacking, stapling and folding printed sheets.
US5778300A (en) * 1995-09-04 1998-07-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CN101049777A (zh) * 2006-04-07 2007-10-10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纸摞传送方法和纸摞运送装置以及装订装置
CN101314446A (zh) * 2008-06-18 2008-12-03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纸张后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5507B2 (ja) 1988-09-28 1998-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
US5951000A (en) * 1994-03-18 1999-09-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3372637B2 (ja) * 1994-03-18 2003-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77346A (ja) * 1995-09-13 1997-03-25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790912B2 (ja) * 1997-06-23 2006-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の異常動作時における復帰方法及び復帰装置
JP3950727B2 (ja) 2002-04-10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排出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32609A (ja) 2003-10-31 2005-05-26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と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300046B2 (en) * 2004-04-16 2007-11-27 Canon Finetech Inc.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5132635A (ja) 2005-02-14 2005-05-26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4799165B2 (ja) * 2005-12-16 2011-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73402A (ja) * 2008-01-24 2009-08-06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7883079B2 (en) * 2008-01-24 2011-02-08 Canon Finetech Inc.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8481A (en) * 1992-07-01 1994-01-12 Ricoh Kk Stacking, stapling and folding printed sheets.
US5778300A (en) * 1995-09-04 1998-07-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CN101049777A (zh) * 2006-04-07 2007-10-10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纸摞传送方法和纸摞运送装置以及装订装置
CN101314446A (zh) * 2008-06-18 2008-12-03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纸张后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95357A3 (en) 2015-09-02
US8191884B2 (en) 2012-06-05
US20110062646A1 (en) 2011-03-17
CN102020137A (zh) 2011-04-20
JP2011079669A (ja) 2011-04-21
JP4850300B2 (ja) 2012-01-11
EP2295357B1 (en) 2017-11-08
EP2295357A2 (en)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0137B (zh) 片材处理装置和成像装置
JP5742299B2 (ja)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処理方法
US7392983B2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04225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826158A (en) Finisher and method of stapling by using the same
US5993369A (en) Finisher with multiple sheet folders
US6672586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a therefor
US6374077B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is
JP2004083261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そのシート処理装置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の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EP2296048B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302081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72677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38340B2 (ja) シート反転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処理装置
JP409913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792016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00899B2 (en) Creasing device in accordance with sheet kind
JPH09202507A (ja) 用紙処理装置
JP2003261261A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4075271A (ja) 折り装置及びその折り装置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の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388486B2 (ja) 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93993A (ja)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3467148B2 (ja) 用紙処理装置
JP4348277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7581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0870A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