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5977A - 生物炭生产设备及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工艺 - Google Patents

生物炭生产设备及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5977A
CN102015977A CN2008800135088A CN200880013508A CN102015977A CN 102015977 A CN102015977 A CN 102015977A CN 2008800135088 A CN2008800135088 A CN 2008800135088A CN 200880013508 A CN200880013508 A CN 200880013508A CN 102015977 A CN102015977 A CN 102015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mass
reaction vessel
refrigerant
charcoal
crushed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35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5977B (zh
Inventor
川见佳正
佐藤淳
井田民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ou Tile Furnace Machine Co Ltd
Kinki University Nishikawa
Original Assignee
Satou Tile Furnace Machine Co Ltd
Kinki University Nishikaw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ou Tile Furnace Machine Co Ltd, Kinki University Nishikawa filed Critical Satou Tile Furnace Mach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5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5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5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59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5/00Solid fuels
    • C10L5/02Solid fuels such as briquettes consisting mainly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of mineral or non-mineral orig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47/00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s with indirect heating, e.g. by external combustion
    • C10B47/02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s with indirect heating, e.g. by external combustion with stationary charge
    • C10B47/12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s with indirect heating, e.g. by external combustion with stationary charge in which the charge is subjected to mechanical pressures during cok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53/00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solid raw materials or solid raw materials in special form
    • C10B53/02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solid raw materials or solid raw materials in special form of cellulose-contain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5/00Solid fuels
    • C10L5/40Solid fuels essentially based on materials of non-mineral origin
    • C10L5/44Solid fuels essentially based on materials of non-mineral origin on vegetable substances
    • C10L5/447Carbonized vegetable substances, e.g. charcoal, or produced by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of biom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9/00Treating solid fuels to improve their combustion
    • C10L9/08Treating solid fuels to improve their combustion by heat treatments, e.g. calcining
    • C10L9/083Torrefa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41Feedstock
    • Y02P20/145Feedstock the feedstock being materials of biological origin

Abstract

实现高效批量生产生物炭的生物炭生产设备;及其工艺。公开的生物炭生产设备能在反应容器(1)中加热经过水分调节的已粉碎生物质的同时压力成型已粉碎生物质,由此获得生物炭。在反应容器(1)中预设用于在不使已粉碎生物质碳化的情况下引发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热解或热固化反应的温度范围和压力范围。反应容器(1)具有加压至该压力范围的加压装置、在加压的状态下加热至该温度范围的加热装置和在保持上述状态之后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设置多个反应容器(1)。优先在这些反应容器上设置粉碎输送机(20),多个反应容器中每一个经由连接管(4)连接到输送机。连接管(4)设有粉碎物装填装置,用于根据向反应容器进行粉碎物装填的定时来装填给定量的已粉碎生物质。

Description

生物炭生产设备及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使用生物质为原料来生产生物炭的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生物炭生产设备及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工艺,该装置和工艺使得能够在工业上批量生成生物炭,该生物炭能够特别用作煤焦炭的替代燃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促进了CO2排放的减少。尤其是,在例如电厂锅炉等燃烧设施处,常常使用诸如煤和重油等化石燃料作为燃料。然而,从CO2排放的观点出发,这些化石燃料是全球变暖的原因,因此为了保护全球环境,这些化石燃料的使用正在变得更有节制。而且从化石燃料消耗的观点出发,需要开发替代能源并将该能源投入实际应用。
正在努力促进利用使用生物质的燃料来代替煤焦炭。在本发明中,生物质是诸如木质物质、草木、农作物、厨房废弃物等由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通过对这些类型的生物质进行处理以用于燃料,可以利用生物质作为能源或工业原料。
可以通过将生物质干燥成燃料或通过将生物质加压成燃料芯块、或通过碳化或干馏将生物质转变成燃料。然而,在干燥方法中,经干燥的生物质中的空气比仍然很大且表观比重小,因此使得难以运输或储存燃料。这种形式的燃料对于长途运输或储存而言效率不是很高。
专利参考文献1(日本公开S61-27435)中公开了将生物质转换成燃料芯块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将已粉碎纤维颗粒的含水量调节为按重量计算约16%至约28%,并在膜具中压缩材料,以将其干燥成燃料芯块。
专利参考文献2(JP2003-206490A)中公开了干馏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在缺氧环境中,在200至500℃、优选在250至400℃下将生物质加热,从而生产生物质的焦化压缩燃料的前体。
然而,根据专利参考文献1中所公开的方法,通过压力成型来将生物质加工成燃料,所加工的燃料芯块包含过多的水分且热值低,其不足以用作燃料。
此外,根据专利文献2和其他参考文献中所公开的干馏法,经加工的生物质与煤焦炭相比具有比未加工生物质更高的值,但表观比重仍然很小并具有低发热值。其还具有比煤焦炭低的硬度,不足以取代煤焦炭。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炭生产设备及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工艺,其使得能够高效地批量生产生物炭。在因此与本发明相关的生物炭生产设备和工艺中,用作原料的生物质是诸如木质物质、草木、农作物、厨房废弃物等由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
在本文中,由光合作用形成的生物质意指在阳光中使用从根吸收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转化并形成诸如糖、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的所有类型的生物质。
最近,作为煤焦炭的替代品,近年来正在研究生物炭。生物炭是通过使生物质原料在加压和加热的状态下保持一定的时间段并冷却而生产。粉末状生物质的加压和加热条件确定反应机理,并生产具有高硬度和高热值的生物炭。
用上述条件下的反应机理,半纤维素被热分解并逐步显示出粘合效果,且来自已粉碎生物质的过热蒸汽引起木质素在保持其结构的低温下起反应,这与固结效果协同地起作用,从而产生具有高硬度和高热值的生物炭。由于在包含于木质素等中的酚类高温分子之间引发反应激活点,从而进行热硬化反应。
图7是将生物炭的物理特性与其他燃料的物理特性相比较的表格。表格中所示的值是在实验中获得的,因此不应限制本发明。
如表格中所示,生物炭的性质是表观比重1.2至1.38、最大压缩强度60至200MPa、热值18至23MJ/kg,还在硬度和易燃性方面显示出优点,而木质生物质的性质是表观比重0.4至0.6、最大压缩强度30MPa、热值17MJ/kg,还在硬度和易燃性方面显示出比生物炭逊色的性能。煤焦炭的性质是表观比重1.85、最大压缩强度15、热值29MJ/kg,但生物炭仍在易燃性和硬度方面显示出优越性能。
因此,生物炭不仅是煤焦炭的功能替代物,而且生物炭作为一种材料拥有高热值。
然而,生物炭仍然处于实验阶段,并且在实践中,手动地用粉末生物质填充反应容器并使用一个反应容器依次生产生物炭。
本发明提出一种生物炭生产设备,该设备用于使用由光合作用形成的已粉碎生物质为原料并通过在反应容器中加热和压力成型含水量调节至给定比率的已粉碎生物质而来生产生物炭,在所述反应容器中预设用于引发半纤维素热解和木质素热固化反应的温度范围和压力范围,所述设备包括:
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用于加压至所述压力范围;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至所述温度范围;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在使加压和加热状态保持给定时间  段之后进行冷却;以及
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用于在所述冷却之后排出所生产的生物炭,
其中设置有多个所述反应容器,用于输送所述已粉碎生物质的粉碎物传输通路优先设置到所述反应容器上,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每一个经由连接管连接到所述粉碎物传输通路,并且所述连接管设置有粉碎物装填装置,用于根据向反应容器进行粉碎物装填的定时装填给定量的已粉碎生物质。
根据本发明,可以高效地生产用来代替煤焦炭的生物炭。具体地说,通过设置多个反应容器,从而使得能够连续地处理并在工业上批量生产生物炭。
此外,利用通过粉碎物传输通路来输送粉碎生物质并根据需要向多个反应容器装填粉碎生物质的结构,可以固定地安装诸如粉碎单元和粉碎料斗等大型供应单元,并可以同样在不需要移动的情况下固定地安装接收侧的反应容器,从而简化所述单元并缩小其尺寸。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直线地布置有至少两个具有多个反应容器的反应系列,并且沿着该反应系列直线地布置粉碎物传输通路,且所述反应系列的端部连接到相邻系列,由此形成循环回路。
利用所述结构,以直线的方式布置多个反应容器,并且沿着所述多个反应容器以直线的方式布置粉碎物传输通路,因此安装面积可以更小,从而节省空间。
此外,所述粉碎物传输通路优选是密封型管道输送机,且用此结构,可以安全地输送甚至呈流体形式的粉碎物,并且由于输送机是密封型的,所以防止了粉碎物散开。
此外,所述生物炭生产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物装填装置包括:
上闸门和下闸门,所述闸门沿所述连接管的竖直方向设置在不同位置,根据向反应容器进行粉碎物装填的定时,由控制单元来控制闸门打开和关闭,以及
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布置在所述闸门之间,用于检测已粉碎生物质的量,
其中,根据所述所检测的已粉碎生物质的量来控制所述上下闸门的所述打开和关闭,并调节向所述反应容器装填已粉碎生物质的装填量和装填时间。
利用该结构,用于已粉碎生物质的装填装置是装配有位置检测传感器的双闸门结构,且构造成使得通过根据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已粉碎生物质的量来控制闸门的打开和关闭,从而调节粉碎生物质的装填量。因此,即使用此简单结构,也可以以精确的时间向反应容器中装填给定量的已粉碎生物质。
其独特之处在于,所述粉碎物装填装置包括: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反应容器的底部上,装填量调节装置,所述装填量装置用于调节根据所述重量传感器所检测的已粉碎生物质的量调节向反应容器中装填已粉碎生物质的装填量。
利用该结构,根据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所检测的已粉碎生物质的量来调节粉碎生物质的装填量。因此,即使用此简单结构,也可以已精确的时间向反应容器装填给定量的已粉碎生物质。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反应容器是在内管与外管之间产生冷媒/热媒通路的双管结构,所述粉碎生物质被装填到所述内管中,
所述冷媒/热媒通路连接到热媒回路和冷媒回路中的每一个,所述热媒回路用于提高热媒的温度,所述冷媒回路装配有以冷却水冷却冷媒的热交换器,以及
在所述冷媒回路的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游侧中设置有冷却罐,所述冷却槽具有足以将冷媒冷却至沸点以下的容积。
根据本发明,防止了冷媒热交换器中的冷却水沸腾,并且可以进行安全且平稳的操作且该操作需要最少量的冷却水。
作为工艺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工艺,使用由光合作用形成的已粉碎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在反应容器中对含水量调节至给定比率的已粉碎生物质进行加热和压力成型来生产生物炭,其中
设置有多个所述反应容器和用于传输所述已粉碎生物质的粉碎物传输通路;
预设用于引发半纤维素热解和木质素热固化反应的温度范围和压力范围;
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压力和温度范围内使所述反应容器的每个中的所述已粉碎生物质在加压和加热状态中保持给定时间段;
冷却所述已粉碎生物质;
在用于排出所生产的生物炭的一系列处理中处理所述已粉碎生物质;以及
根据在所述处理步骤中向所述反应容器进行粉碎物装填的定时,将给定量的所述已粉碎生物质从所述粉碎物传输通路装填到所述反应容器的相应的一个。
根据此方法,可以获得与上述设备发明相同的效果。
此外,可以同时执行加热和加压,或者在一个开始之前执行另一个。具体地说,本发明包括以下三种情形:同时开始保持加热和加压状态的两种处理、在加热并保持该状态之前开始加压、以及在加压并保持该状态之前开始加热。
此外,生物炭生产工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步骤中,通过向所述反应容器供应热媒来进行加热,并通过供应冷媒来进行冷却,并且在多个反应容器中的处理步骤之中的所述加热和冷却至少在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每一个中以不同时间执行。
以这种方式,在每个反应容器中在不同时间执行多个反应容器中的处理步骤。通过使热媒或冷媒的供应时间在每个反应容器中不同,可降低热媒回路和冷媒回路上的负荷,缩小冷媒/热媒回路的尺寸。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高效地批量生产生物炭,该生物炭具有高硬度和热值且可以特别用作煤焦炭的替代燃料。
此外,利用通过粉碎物传输通路来输送粉碎生物质并根据需要向多个反应容器装填已粉碎生物质的结构,可以固定地安装诸如粉碎单元和粉碎料斗等大型供应单元,并可以同样在不需要移动的情况下固定地安装接收侧的反应容器,从而简化所述单元并缩小其尺寸。
此外,通过结构具有双闸门结构或重量传感器的粉碎物装填装置,可以实现简单结构且可以以精确的时间向反应容器中装填给定量的已粉碎生物质。
其还构造成使得通过冷媒/热媒来将反应容器加热或冷却,并在用于供应冷媒的冷媒交换器的上游中设置有具有足以将冷媒冷却至沸点温度以下的容积的冷媒罐,从而防止冷媒热交换器中的冷却水沸腾,并实现安全和平稳的操作且使该操作所需的冷却水的量最小化。
通过使在每个反应容器中热媒或冷媒的供应时间不同,可降低热媒回路和冷媒回路上的负荷,从而能够缩小冷媒/热媒回路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炭生产设备的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生物炭生产设备的剖面侧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的粉碎物运送装备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的粉碎物运送装备的内部结构的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的反应容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6是包括实施例的冷媒/热媒回路的装备系统图。
图7是比较生物炭的物理性质的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意图是除非特别指明,应将实施例中的组成部分的尺寸、材料、相对位置等理解为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炭生产设备的平面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生物炭生产设备的剖面侧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例的粉碎物运送装置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实施例的粉碎物运送装备的内部结构的视图。图5是示出实施例的反应容器的剖面侧视图。图6是包括实施例的冷媒/热媒回路的装备系统图。
在本发明中,用作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原料的生物质是由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生物质可以是木质物质、草木、农作物、农业物质等。例如,存在实例,生物质的示例包括废木材、小径材、剪定枝、植物、农业废弃物和诸如咖啡渣和用过的茶渣等厨房废弃物。
[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不仅调节生物质的含水量,而且使用已粉碎生物质作为原料,所述已粉碎生物质是通过粉碎至预定的粒径或更小粒径而进行预处理的生物质。
本发明的生物炭生产设备通过在预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将已粉碎生物质加压和加热之后将已粉碎生物质保持一定的时间段来生产生物质,并随后将已粉碎生物质冷却,从而生产生物炭。上述用于加压和加压的条件设置在引发包含于已粉碎生物质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或热固化反应的范围内。具体地说,压力和温度设置在引发包含于已粉碎生物质中的半纤维素热解和木质素热固化反应的范围内。
参照图1和图2,解释本实施例的生物炭生产设备的总体结构。
所述生物炭生产设备主要由如下部分组成:反应容器1,已粉碎生物质供给到所述反应容器,并进行上述反应以便生产生物炭;粉碎输送机20,所述粉碎输送机用于输送供给到反应容器1的已粉碎生物质;输送机驱动单元21,所述输送机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粉碎输送机20;粉碎物料斗22,所述粉碎物料斗用于向粉碎输送机20供给经预处理的已粉碎生物质;以及产物输送机23,所述产物输送机用于输送从反应容器1排出的生物炭产物。
存在多个反应容器1和优先定位于反应容器上的粉碎输送机20。在本实施例中,平行地设置有两个反应系列,所述反应系列具有直线布置的多个反应容器1,并且沿着该反应系列直线地布置粉碎输送机20。此外,粉碎输送机20的端部连接到形成回路的相邻系列,并且输送机驱动单元21循环地驱动输送机20。并且在粉碎输送机20的一端侧上设置有用于供应和排出输送机20的已粉碎生物质的粉碎物料斗22。
在图4和图5中,示出了粉碎输送机20的特定结构。在该结构的本示例中,使用密封管道型输送机作为粉碎输送机20。
图4是示出管道型输送机的内部结构的图。此输送机20包括:圆筒形壳体201;穿过壳体201内部的链202;多个叶片203,所述叶片固定于链202并沿横截面设置且垂直于壳体201的穿过壳体201内部的轴线。在驱动输送机20时,链202借助驱动单元21运动,且叶片203随着该运动而运动。在叶片203之间供应的粉碎生物质传输到壳体201中,如同被叶片203推动那样。
如图4所示,粉碎输送机20具有用于粉碎物的供应部分21a和用于粉碎物的排出部分21b,该排出部分设置在对应于粉碎物料22的位置上。给定量的粉碎生物质在供应部分21a处从粉碎料斗22供应到输送机中,且保持在输送机中的已粉碎生物质在排出部分21b处排出。通过使用具有此结构的粉碎输送机,可以安全地输送甚至呈流体形式的粉碎物,并且由于输送机是密封型的,所以可以防止粉碎物散开。
此外,在粉碎输送机20上,在对应于反应容器1的位置上设置有开口(图中未示出),所述开口用于向反应容器1中装填已粉碎生物质,且多个反应容器1中的每一个经由图2所示的连接管4连接到粉碎输送机20。
在图5中,示出了反应容器的详细结构。如图所示,反应容器1装配有圆筒形反应缸2,已粉碎生物质供给到该圆筒形反应缸,且反应缸2和粉碎输送机20连接到连接管4。连接管4延伸地设置在竖直方向上,且布置为从反应缸的中心轴线偏离中心,并且连接管4的下部和反应缸2的上开口与连接部分7相连。连接管4的上部连接到粉碎输送机20,该粉碎输送机延伸地设置在水平方向上,在粉碎输送机20内输送的粉碎生物质任意地供应到连接管4中。
此外,连接管4装配有粉碎物装填装置,该粉碎物装填装置用于任意向反应缸2中装填给定量的已粉碎生物质。该粉碎物装填装置包括:上闸门5A和下闸门5B,所述闸门沿连接管4的竖直方向设置在不同位置上;和位置检测传感器6a和6b,所述位置传感器布置在所述闸门之间。
由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单元来控制上述上闸门5A和下闸门5B的打开和关闭。在上闸门5A与下闸门5B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已粉碎生物质的量的位置检测传感器6a和6b。在本实施例中,这些位置检测传感器中的两个设置在沿竖直方向的不同位置上。然而,只要传感器的数目和位置能够检测填充在闸门之间的已粉碎生物质的量,所述结构不限于此。
所述粉碎物装填装置构造成根据向反应容器1进行粉碎物装填的定时来运动。具体地说,在反应缸2中的加压和加热步骤之前,首先关闭下闸门5B并打开上闸门5A,然后使已粉碎生物质从粉碎输送机20落到下闸门5B上。一旦检测到已粉碎生物质已堆积至处于上位的位置检测传感器6a,则关闭上闸门5A并释放下闸门5B。由此,给定量的已粉碎生物质装填到反应缸2中。此外,在反应缸2中进行反应处理的同时,可以通过上述工艺在连接管4中准备已粉碎生物质,作为用于下一反应处理的批料,而且一旦反应在圆筒中完成并排出生物炭,就释放下闸门5B并装填已粉碎生物质,从而缩短操作时间。
此外,作为另一种粉碎物装填装置,优选在反应容器1的底部设置重量传感器(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重量传感器所检测的已粉碎生物质的重量,调节装填到反应容器1中的已粉碎生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在连接管4与粉碎输送机20之间设置闸门并随后操纵所述闸门打开和关闭来进行装填量的调节。
优先在反应缸2上设置有用于将缸2内的已粉碎生物质加压至一定压力的加压装置。该加压装置包括用于加压的液压缸8和通过液压缸8进行往复运动的加压活塞9。这些部分以反应缸2同心地对准。加压活塞9构造成将加压状态保持一定的时间段。
此外,反应缸2包括用于将容纳物加热至一定温度的加热装置和用于在加热步骤之后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可以是一个温度调节装置。本实施例提出了双管结构作为在反应缸2上提供护套的温度调节装置。该双管结构构造成在内管与外管之间产生用于冷媒和热媒的媒介通路3。热媒或冷媒(下文中称为冷媒/热媒)穿过媒介通路3,并且通过该冷媒/热媒向填充在圆筒的内管中的粉碎生物质提供热能。在用于冷媒/热媒的媒介通路3下方定位有用于冷媒/热媒的进口3a,且在媒介通路3上放定位有用于冷媒/热媒的出口3b。用于冷媒/热媒的进口3a和出口3b连接到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冷媒/热媒回路(参见图6)。
此外,在反应缸2的底部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容纳物的排出单元1 0。排出单元10构造有用于密封反应缸2的底部开口的底盖11、用于使底盖11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挤压活塞12、以及用于驱动挤压活塞的液压缸13。排出单元10构造成使得在反应缸2中的冷却步骤完成之后,挤压活塞12移动底盖11并打开反应缸的底部开口,以便让缸2中的生物炭落下,从而排出。当排出生物炭时,加压活塞9可以从上挤压生物炭以让其落下。
排出的生物炭装载在图1和图2所示的产物输送机23上,并被输送。产物输送机23可以直接布置在反应容器1下方,或者如本实施例中提出的那样,布置在两个系列之间,且从反应容器1落下的生物炭可以经由倾斜面24引导到产物输送机23上。
解释具有上述结构的生物炭生产设备的操作,并解释操作方法。本文所述的温度、压力、含水量、尺寸等仅仅是设备的优选示例,且不应是唯一的。
首先,为了将已粉碎生物质作为原料进行预处理,通过将生物质干燥至5~10%的含水量来进行水分调节,并将干燥的生物质粉碎至3mm以下的粒径,优选为0.1mm以下的粒径。此外,根据生物质的类型,可以在干燥和粉碎步骤之后进行生物质的水分调节。由此,可以提高反应缸2中的密度,在反应缸充满已粉碎生物质时,也能够实现均匀填充。因此,在热成形时加强了粉碎生物质颗粒之间的接触,从而提高所形成产物的硬度。
已粉碎生物质被供给到粉碎物料斗22中。储存在料斗22中的已粉碎生物质被任意供应给粉碎输送机20。粉碎生物质以循环形式在粉碎输送机20中输送。
然后,根据需要经由连接管3从粉碎输送机20向反应容器1中装填给定量的粉碎生物质。一旦反应缸2充满粉碎生物质,则在液压缸8处驱动加压活塞9以进行加压,以便通过加压活塞9将反应缸2内的已粉碎生物质加压并压缩到8至25MPa。同时,使冷媒/热媒穿过反应缸2中的用于冷媒/热媒的媒介通路3,以便将缸2中的粉碎生物质加热到115至230℃。在此处理中,几乎同时进行加热和加压,以便可以在加压之前预先将反应缸的内部加热,或在加热之前首先将其加压。
以上温度、压力和含水量设置在引发包含于已粉碎生物质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或热固化反应的范围内。换言之,是在引发包含于已粉碎生物质中的半纤维素热解和木质素热固化反应的范围内。含水量设置在足以让水分在缸中产生次临界状态的范围内。
反应缸2内的已粉碎生物质保持加热和加压状态一定时间段。例如,在缸径是50mm的情况下,保持时间是10至20分钟,且在缸径是150mm的情况下,保持时间是30至60分钟。
通过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反应,作为已粉碎生物质组分的半纤维素被热解,逐步显示出粘合效果;在反应容器内部逐渐出现的过热蒸汽引发木质素在保持其架构的同时在低温下反应,与固结效果协同地起作用,从而生产具有高硬度和高发热量的生物炭。热固化反应通过引发包含于木质素等中的酚类高分子之间的反应激活点而进行。
一旦完成反应,就从反应缸2的热媒通路3中吸出热媒,然后吸入冷媒。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使用硅油和蒸汽作为热媒,并优选地使用硅油、水或空气作为冷媒。在保持缸2内的加压的状态下,通过冷媒使生物炭冷却至50℃以下,优选为40℃以下。此外,如果在高于上述温度的温度下取出生物炭,则半纤维素的粘合效果降低。因此,必须在排出生物炭之前将其冷却。
此外,在冷却之后,由液压缸13来驱动挤压活塞12以便排出,并移动反应缸2的底盖11,以释放反应缸2的底部,并通过加压活塞9从上面挤压并排出容纳物。
排出的容纳物制成生物炭产物,并且生物炭产物被输送到传输输送机23并被取回。
用本发明的生物炭生产设备及其方法,可以高效地生产具有高硬度和高发热量的生物炭,该生物炭可以用作煤焦炭的替代物。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生产的生物炭可以用作用于铸造和炼铁的化铁炉或鼓风炉中的热源、还原剂等,并且可以用作诸如电厂锅炉燃料或熟石灰等燃烧燃料,以及用作利用高压缩强度生物炭的材料。
基本上,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反应容器1,可以进行连续操作,因此可以在工业上大规模地生产生物炭。
此外,通过构造成使得已粉碎生物质通过粉碎输送机20循环并根据需要装填到相应的反应容器1,能够固定安装和简化诸如接收侧的粉碎单元和粉碎料斗22等大型供应单元和多个反应容器1。
此外,以直线的方式紧密布置多个反应容器1,沿着所述多个反应容器1,以直线的方式布置粉碎输送机20,从而,安装面积可以更小,从而节省空间。
用于粉碎生物质的装填装置是装配有位置检测传感器6a和6b的双闸门结构,且构造成使得通过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已粉碎生物质的量来控制闸门的打开和关闭,从而调节已粉碎生物质的装填量。因此,即使用此简单结构,也可以以准确的时间向反应容器1中装填给定量的粉碎生物质。
以类似方式,装填装置可以构造成使得安装在反应缸2的底部上的重量传感器检测粉碎物的重量并根据所检测的重量来调节装填量。因此,即使用简单的结构,也可以向反应容器1中装填给定量的已粉碎生物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反应容器1的顶部和底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材料。具体地说,将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材料用于加压活塞9和/或底盖11。作为金属材料,优选使用铜和银。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高热导率的材料布置为与反应缸2的外圆周接触。
由此,如果反应容器1的直径大,则单独来自外护套的热传导不足以将热量传递到内部。
因此,通过使用此结构,不仅从反应缸的外圆周、而且从顶部和底部传递热能,从而提高传热效率,加强已粉碎生物质的反应并缩短反应时间。由此,可以缩小所述单元的尺寸。
接下来,参照图6,下面将解释本实施例的冷媒/热媒回路的示例。在本实施例的生物炭生产设备中,温度调节装置是必要部件,其装配有用于在反应缸中在加热与冷却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装置。因此,通过设置如图6所示的冷媒/热媒回路,温度调节装置能够具有高热导率和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解释将硅油用于冷媒和热媒的示例。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冷媒/热媒的进口3a和出口3b中每一个连接到冷媒/热媒回路30。冷媒/热媒回路30是冷媒回路与热媒回路的组合结构。用于冷媒/热媒的进口3b连接到用于冷媒/热媒的排出管路42,并经由排出管路41上的三通阀45而分成热媒回流管路42和冷媒回路管路43。
热媒回路管路42连接到热媒罐31。热媒罐具有加热器31a和搅拌器31b,以便提高已冷却热媒的温度。优选根据需要从N2缸供应N2气,并在缸的内部保持惰性气氛,以便保证安全性。热媒罐31的排出侧经由三通阀46连接到冷媒/热媒供应管路40。
用这种结构,由热媒罐31、冷媒/热媒供应管路40、冷媒/热媒通路3(反应缸2)、以及热媒回流管路42形成的热媒回路构造成使得在反应器1加热期间借助三通阀45使热媒循环到热媒罐31一侧。
冷媒回路管路43连接到冷媒/热媒交换器36。由冷媒/热媒交换器36通过与诸如清水等冷却水的热交换来冷却冷媒。
此外,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结构,在冷媒回流管路43上的冷媒/热媒交换器36的上游侧中提供冷媒罐35。冷媒罐35能够将冷媒的温度至少冷却降低至水的沸点以下,优选为80℃以下。在本实施例中,冷媒罐35具有足以冷却至上述温度的立体容积。还优选的是冷媒罐35装配有搅拌器35a,以便由此提高冷却能力。
用此结构,由冷媒罐35、冷媒/热媒交换器36、冷媒/热媒供应管路40、冷媒/热媒通路3(反应缸2)、冷媒/热媒排出管路41、以及冷媒回流管路43形成的冷媒回路构造成使得当冷却反应容器1时,三通阀45、46被切换到冷媒罐35一侧,以便使冷媒朝着冷媒罐35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反应缸2的加热温度达到115至230℃,所以存在如下可能性,即,在冷媒与热媒之间切换时,具有高温的冷媒/热媒被引入到冷媒交换器36中,这促使冷媒热交换器36的冷却水沸腾,引起诸如单元故障等问题。可以根据交换器36的设计条件将热媒热交换器36构造成使得冷却水不沸腾。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提高冷媒的流速且需要加压,由此其效率低。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冷媒交换器36的上游中设置能够将冷媒冷却至沸点温度以下、优选为此具有足够容积的冷媒罐35,可防止冷媒交换器36中的冷却水沸腾,能够安全且平稳地操作且所述操作需要最少量的冷却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多个反应容器1中的工艺步骤之中,至少加热步骤和冷却步骤在每个反应容器1中以不同时间执行。基本上,当在一个反应容器中执行加热步骤时,在另一个反应容器中执行冷却步骤。
通过使每个反应容器中热媒或冷媒的供应时间不同,可降低热媒回路和冷媒回路上的负荷,使得冷媒/热媒回路更小。
工业实用性
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生物炭生产设备及其方法,可以高效地生产具有高硬度和高发热量的生物炭,该生物炭可以用作煤焦炭的替代物。根据本实施例生产的生物炭可以用作用于铸造和炼铁的化铁炉或鼓风炉中的热源、还原剂等,以及用作利用高压缩强度生物炭的材料。

Claims (7)

1.一种生物炭生产设备,所述生物炭生产设备用于使用由于光合作用而得到的已粉碎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在反应容器中对含水量调节至给定比率的所述已粉碎生物质进行加热和压力成型来生产生物炭,在所述反应容器中预设用于引发半纤维素的热解和木质素的热固化反应的温度范围和压力范围,所述生物炭生产设备包括:
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用于加压至所述压力范围;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至所述温度范围;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在使加压和加热状态保持给定时间段之后进行冷却;以及
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用于在所述冷却之后排出所生产的生物炭,
其中设置多个所述反应容器,用于输送所述已粉碎生物质的粉碎物传输通路优先设置到所述反应容器上,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每一个经由连接管连接到所述粉碎物传输通路,并且所述连接管设有粉碎物装填装置,用于根据对所述反应容器进行粉碎物装填的定时来装填给定量的已粉碎生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炭生产设备,其中直线地布置具有多个所述反应容器的至少两个反应系列,并且沿着所述反应系列直线地布置所述粉碎物传输通路,且所述粉碎物传输通路的端部连接到相邻系列,由此形成循环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炭生产设备,其中所述粉碎物装填装置包括:
在所述连接管的竖直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位置的上闸门和下闸门,由控制单元根据对所述反应容器进行粉碎物装填的定时来控制所述上闸门和下闸门的打开和关闭;以及
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布置在所述闸门之间,用于检测所述已粉碎生物质的量,
其中根据所述检测到的已粉碎生物质的量来控制所述上闸门和下闸门的所述打开和关闭,并调节向所述反应容器装填所述已粉碎生物质的装填量和装填定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炭生产设备,其中所述粉碎物装填装置包括: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反应容器的底部上;装填量调节装置,所述装填量调节装置用于根据所述重量传感器检测到的已粉碎生物质的量调节向所述反应容器中装填已粉碎生物质的装填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炭生产设备,其中
所述反应容器是在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冷媒/热媒通路的双管结构,所述已粉碎生物质被装填到所述内管中,
所述冷媒/热媒通路连接到热媒回路和冷媒回路中的每一个,所述热媒回路用于提高所述热媒的温度,所述冷媒回路装配有以冷却水冷却冷媒的热交换器,并且
在所述冷媒回路的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游侧中设置冷却罐,所述冷却罐具有足以将冷媒冷却至沸点以下的容积。
6.一种用于使用由于光合作用而得到的已粉碎生物质原料通过在反应容器中对含水量调节至给定比率的所述已粉碎生物质进行加热和压力成型来生产生物炭的工艺,其中
设置多个所述反应容器和用于传输所述已粉碎生物质的粉碎物传输通路;
预设用于引发半纤维素的热解和木质素的热固化反应的温度范围和压力范围;
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每个反应容器中将所述已粉碎生物质保持在所述压力和温度范围内的加压和加热的状态下给定时间段;
冷却所述已粉碎生物质;
在用于排出所生产的生物炭的一系列处理中处理所述已粉碎生物质;以及
根据在所述处理步骤中向所述反应容器进行粉碎物装填的定时,将给定量的所述已粉碎生物质从所述粉碎物传输通路装填到所述反应容器中的相应的一个反应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工艺,其中在所述处理步骤中,通过向所述反应容器供应热媒来进行加热,并通过供应冷媒来进行冷却,并且在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每一个反应容器中在不同定时执行所述多个反应器皿中的处理步骤之中的至少所述加热和冷却。
CN2008800135088A 2007-04-27 2008-04-22 生物炭生产设备及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工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59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9268/2007 2007-04-27
JP2007119268A JP2008274108A (ja) 2007-04-27 2007-04-27 バイオコークス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PCT/JP2008/058226 WO2008136475A1 (ja) 2007-04-27 2008-04-22 バイオコークス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5977A true CN102015977A (zh) 2011-04-13
CN102015977B CN102015977B (zh) 2013-09-11

Family

ID=39943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350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5977B (zh) 2007-04-27 2008-04-22 生物炭生产设备及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工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60515B2 (zh)
EP (1) EP2143780A4 (zh)
JP (1) JP2008274108A (zh)
CN (1) CN102015977B (zh)
WO (1) WO200813647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3538A (zh) * 2012-09-19 2014-05-07 株式会社联合生物 利用咖啡渣的低吸收性燃料用粉煤的制备方法
CN107746736A (zh) * 2017-09-15 2018-03-0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光固化型煤的制备方法
CN114160078A (zh) * 2021-12-03 2022-03-11 威海职业学院(威海市技术学院) 一种水解自动化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7420B2 (ja) * 2008-10-27 2014-07-16 学校法人近畿大学 バイオコークス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WO2011143718A1 (en) * 2010-05-21 2011-11-24 Errol John Smith Biochar-coke produced in an energy efficient manner
JP5458219B2 (ja) * 2011-05-23 2014-04-02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廃棄物溶融処理方法及び廃棄物溶融炉の石炭コークス使用量削減方法
CA2838470C (en) * 2011-06-21 2019-08-06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continuous carbonisation of wood chips or wastes and other charring organic materials
US10364393B2 (en) 2011-06-23 2019-07-30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densified charcoal
JP5811501B2 (ja) * 2011-11-17 2015-11-11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廃棄物溶融処理方法
JP5335062B2 (ja) * 2011-12-20 2013-11-06 株式会社ナニワ炉機研究所 燃焼装置
JP5437403B2 (ja) * 2012-01-13 2014-03-12 株式会社ナニワ炉機研究所 流体加熱装置
JP2013184175A (ja) * 2012-03-06 2013-09-19 Chugai Ro Co Ltd 加圧加熱成形装置
CN103509621A (zh) * 2012-06-15 2014-01-15 北京泛欧瑞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先炭化后成型高效生物质燃料的制备工艺
JP5611424B2 (ja) * 2013-07-29 2014-10-22 株式会社ナニワ炉機研究所 燃焼装置
CN104164243A (zh) * 2014-08-08 2014-11-26 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 木材加工剩余物生产木质成型炭的方法
JP2018080295A (ja) * 2016-11-18 2018-05-24 株式会社トーセン ホッパー付き燃料用木材チップの製造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6490A (ja) * 2002-01-15 2003-07-22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バイオマス半炭化圧密燃料前駆体およびバイオマス半炭化圧密燃料の製造方法
JP2003213280A (ja) * 2002-01-23 2003-07-30 Hirohisa Yanagimoto 廃棄プラスチックの処理方法
JP2004043517A (ja) * 2002-05-22 2004-02-12 Chugoku Shinsho Fukudai Chikumoku Yugenkoshi 高密度竹炭材
JP2005126573A (ja) * 2003-10-24 2005-05-19 Hitachi Eng Co Ltd 植物系バイオマス炭の生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9376A (en) * 1967-04-12 1971-11-09 Great Lakes Carbon Corp Method of making metallurgical coke briquettes from coal, raw petroleum coke, inert material and a binder
US4015951A (en) * 1976-01-05 1977-04-05 Gunnerman Rudolf W Fuel pellet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m from organic fibrous materials
JPS5962401A (ja) * 1982-10-01 1984-04-09 ライオン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計量充填装置
JPS6127435A (ja) 1984-07-18 1986-02-06 Seiken:Kk 空気清浄化システムに於る汚染空気の誘引混入防止装置
JPS61209293A (ja) * 1985-03-14 1986-09-17 Jinzo Nagahiro 燻炭製造装置
JPH11226540A (ja) * 1998-02-16 1999-08-24 Hitachi Ltd 廃プラスチックの処理装置
JP2000102896A (ja) * 1998-09-30 2000-04-11 Kurimoto Ltd 廃棄物の圧縮及び固形燃料化
JP2001124790A (ja) * 1999-10-28 2001-05-11 Tokyo Rika Kikai Kk 粉粒体試料定量分配器
DE10000165A1 (de) * 2000-01-05 2001-07-12 Sgl Technik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Bauteilen und Halbzeugen aus synthetischem Graphit oder keramischem Granulat, insbesondere zur Herstellung von Graphitrohren
JP3760228B2 (ja) 2002-01-23 2006-03-29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高発熱量炭化物の製造法
JP2005206756A (ja) * 2004-01-26 2005-08-04 Kawasaki Heavy Ind Ltd 固形燃料の冷却方法と冷却システム
JP4097618B2 (ja) * 2004-03-31 2008-06-11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固形燃料の製造方法
JP4672286B2 (ja) * 2004-05-20 2011-04-20 有限会社近藤鉄工 燃料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06077652A1 (ja) * 2005-01-24 2006-07-27 Osaka Industrial Promotion Organization 木質バイオマス固形燃料及びその製法
JP5158751B2 (ja) * 2007-04-27 2013-03-06 株式会社ナニワ炉機研究所 バイオコークス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US8328993B2 (en) * 2009-05-18 2012-12-11 Greenlight Energy Solutions, Llc Pyrolysis reactor for processing municipal wast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6490A (ja) * 2002-01-15 2003-07-22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バイオマス半炭化圧密燃料前駆体およびバイオマス半炭化圧密燃料の製造方法
JP2003213280A (ja) * 2002-01-23 2003-07-30 Hirohisa Yanagimoto 廃棄プラスチックの処理方法
JP2004043517A (ja) * 2002-05-22 2004-02-12 Chugoku Shinsho Fukudai Chikumoku Yugenkoshi 高密度竹炭材
JP2005126573A (ja) * 2003-10-24 2005-05-19 Hitachi Eng Co Ltd 植物系バイオマス炭の生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3538A (zh) * 2012-09-19 2014-05-07 株式会社联合生物 利用咖啡渣的低吸收性燃料用粉煤的制备方法
CN107746736A (zh) * 2017-09-15 2018-03-0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光固化型煤的制备方法
CN107746736B (zh) * 2017-09-15 2020-06-16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光固化型煤的制备方法
CN114160078A (zh) * 2021-12-03 2022-03-11 威海职业学院(威海市技术学院) 一种水解自动化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60515B2 (en) 2013-06-11
WO2008136475A1 (ja) 2008-11-13
US20100162618A1 (en) 2010-07-01
JP2008274108A (ja) 2008-11-13
CN102015977B (zh) 2013-09-11
EP2143780A1 (en) 2010-01-13
EP2143780A4 (en) 201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5977B (zh) 生物炭生产设备及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工艺
CN101730733B (zh) 生物炭生产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工艺
CN102971410B (zh) 用于较佳是固体有机基质的水解的方法和设备
CN101519614B (zh) 一种富含水褐煤干燥成型提质工艺
CN101903505B (zh) 用于生产生物炭的设备和工艺
KR101309023B1 (ko) 반탄화 펠렛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반탄화 펠렛
US9193916B2 (en) Torrefac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2907725A1 (en) Method &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biochar
CN102653694A (zh) 可移动式的制作固化成型产品的自动化系统与方法
JPH08504445A (ja) 炭質燃料を品質改良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10100813A (ja) バイオコークス製造装置
CN107075800B (zh) 用于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进行水热预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16099A (zh)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料的设备及方法
JP2009185183A (ja) バイオコークス製造装置
JP2018053101A (ja) バイオマス燃料製造方法及びバイオマス燃料製造装置
PL227338B1 (pl) Sposób przetwarzania biomas w paliwo odnawialne i urzadzenie do przetwarzania biomas w paliwo odnawialne
WO2008136477A1 (ja) バイオコークス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212955034U (zh) 一种生物煤生产用螺旋冷却系统
JP2008274112A (ja) バイオコークス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CN220845981U (zh) 一种适用于高挥发分材料的连续式热处理炉
CN205295221U (zh) 垃圾处理装置
JP2008274109A (ja) バイオコークス製造装置
JP2011207680A (ja) セメント原燃料の供給方法
CN105505413A (zh) 垃圾处理装置
CN101875862B (zh) 生物质气化系统中将木炭粉输送至气化炉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