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9941B - 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以及使用该树脂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 - Google Patents

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以及使用该树脂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9941B
CN101959941B CN200980108362.XA CN200980108362A CN101959941B CN 101959941 B CN101959941 B CN 101959941B CN 200980108362 A CN200980108362 A CN 200980108362A CN 101959941 B CN101959941 B CN 1019599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in
thermoforming
layer
film
thi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83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9941A (zh
Inventor
旦浩一
坂本纯
高桥宏光
高桥弘造
尾形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59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9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9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9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0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 B29C59/02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r the configuration, e.g. dimensions, of the embossments or the shaping tools therefor
    • B29C2059/023Microembo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0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 B29C59/02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r the configuration, e.g. dimensions, of the embossments or the shaping tool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7/00Use of polyester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宗旨是提供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该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是特征在于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3℃以上、熔点(Tm)为230以下,易结晶性得到控制的聚酯树脂组合物,所述聚酯的对表面的热成型性优异、特别是可成型为高精细、高纵横比等的多种多样的形状,且耐热性、透明性优异。

Description

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以及使用该树脂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表面的热成型性优异、特别是可成型为超高精细、高纵横比等的多种多样的形状,且耐热性、透明性优异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 
背景技术
光学用元件以往大多使用透明性优异、双折射小的玻璃。但是玻璃的成型性差,难以实现轻量化,因此最近根据特性,将成型性、轻量性优异、特性控制也容易的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光盘基板、透镜、线缆、各种显示器用薄膜等方面。 
另一方面,近年来以光学领域为中心,形成表面精细结构的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精细加工的代表性技术有光刻,但若为了以高精度控制精细尺寸而使曝光波长短波长化,则由于曝光机本身的初期费用、使用的掩模价格高成本化,以及照射点的直径小,因此目前的现状是在大面积形成精细结构时生产性降低。 
因此近年来,Chou等人提倡一种压印光刻(imprint lithographyインプリントリソグラフイ一)作为容易成型为精细结构的技术(参照非专利文献1)。压印光刻是将模具上的图案转印在树脂上的技术,有热学方式和光学方式两种方式。热学方式是将热塑性树脂加热至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上但低于熔点(Tm),在其上按压具有凹凸型状的图案的模具,而光学方式是在光固化性树脂上按压模具,在该状态下照射光,使其固化,由此将模具上的图案转印在树脂上的技术。与光学方式相比,热学方式具有容易成型为高纵横比的形状的特征。这些技术 虽然需要模具制备的初期费用,但是由一个模具可以复制很多精细结构体,因此结果与光刻相比,是可以以低成本成型为精细结构的技术。 
因此,近年来采用该压印光刻,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平板显示器用部件(专利文献1)、光学通讯中使用的光波导路(专利文献2)等各种领域中,塑料制元件的开发得到进展。 
其中,作为形状自由度高的热学式压印光刻中得到研究的高分子材料,有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下称为PMMA)。PC耐热性优异,但成型性差,难以形成高精细的图案,有成型后残留光学变形等问题。另一方面,PMMA存在通过使分子量降低可以形成高精细高纵横比结构的实例,但是缺乏机械强度,作为片材较脆,实际应用方面有问题。 
另外,聚酯的成本、机械强度、熔融成膜性优异,因此是有前途的材料,但是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由于是结晶性,因此Tm高、成型性差、为了成型必须提高模具温度,1.模具加热、2.压印成型、3.模具冷却、4.模具剥离的周期所需时间较长,生产性低,并且是低Tg,因此有耐热性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20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88401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S.Y.Chou等人,“Appl.Phys.Lett.”,美国,美国物理学会,1995年,第67卷,第21号,3314页 
发明内容
发明所需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提供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解决了上述以往技术问题,对表面的热成型性优异、特别是可成型为超高精细、高纵横比等的多种多样形状,且热成型生产性、耐热性、透明性优异。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 
(1)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3℃以上,熔点(Tm)为230℃以下,晶体熔解热(ΔHm)为0.3J/g以上。 
(2)(1)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升温结晶温度(Tcc)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温度差(ΔTcg:Tcc-Tg)为50~90℃。 
(3)(1)或(2)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聚酯是含有对苯二甲酸残基、2,6-萘二甲酸残基、乙二醇残基的共聚物。 
(4)(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中,2,6-萘二甲酸残基为8~17%摩尔。 
(5)(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该树脂含有晶核剂。 
(6)(5)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树脂中的晶核剂或晶核剂诱导颗粒的数均平均粒径(数平均平均径)为1.2μm以下。 
(7)(5)~(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晶核剂是有机羧酸钠盐。 
(8)(7)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中,钠元素含量相对于聚酯树脂全体为50~1500ppm。 
(9)(5)~(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晶核剂是滑石粉。 
(10)(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将2g聚酯树脂溶解于20ml苯酚/1,1,2,2-四氯乙烷的3/2(体积比)混合溶剂中,使用光路长20mm的样品池测定的溶液的浊度为40%以下。 
(11)(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IV(特性粘度)为0.55以上、0.75以下。 
(12)双轴取向聚酯薄膜,所述薄膜在至少一侧的最外层层合1~30μm含有(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树脂的层,而具有面取向系数为 0.12以下的含有所述聚酯树脂的层。 
(13)双轴取向聚酯薄膜,所述薄膜在至少一侧的最外层层合1~30μm含有(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树脂的热成形层,而具有含有所述聚酯树脂的棱柱形状的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热成型性优异、且热成型生产性、耐热性、透明性优异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通过使用该聚酯树脂,特别可在下述用途中使用:如在各种显示器部件中使用的背光用棱柱片等的、要求同时具备热成型生产性和耐热性两者的用途。 
附图简述 
图1是表示对苯二甲酸、萘二甲酸、乙二醇共聚聚酯的酸成分与Tg、Tm的关系的图。 
图2是热成型用模具和成型片的模式图。这里,(a)是模具的成型部的截面模式图,(b)是由斜上方所见的模具的成型部的模式图,(c)是将通过该模具成型的薄膜截面模式地表示的图。 
图3是将使用本发明的树脂得到的棱柱片组装在背光中的构成模式地表示的图。 
图4是将本实施例的热成型流程模式地表示的图。这里,模式地表示(1)模具加热工序,(2)热成型、模具冷却工序,(3)脱模工序。 
符号说明 
a:使用本发明的聚酯树脂得到的棱柱片 
b:扩散片 
c:扩散板 
d:反射片 
e:荧光管 
f:加热冷却板 
g:模具 
h:薄膜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解决上述课题、即以往树脂所具有的问题,并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为获得特定的物性而控制组成的特定的聚酯树脂可一并解决上述课题,形成热成型性、热成型生产性、耐热性、透明性优异的片,从而实现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特征在于: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3℃以上,熔点(Tm)为230℃以下,晶体熔解热(Hm)为0.3J/g以上。 
关于进行热成型的树脂,在热成型前从成型性角度考虑,优选树脂没有拉伸变形等,均匀、结晶度低;在成型后从成型形状的热稳定性的角度考虑,优选高Tg且在不妨碍透明性的范围内结晶。如果只是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则成型后的热稳定性并不充分,通过与结晶化组合,可实现优异的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则热成型性显著降低。 
为了同时实现成型前的非晶性和成型后的透明性即微晶结构,树脂必须是结晶性的,另外在成型前,在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熔点附近的热处理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由此使表层再熔融,通过取向驰豫(配向 
Figure BPA00001216659800051
和)而均一化,这是实现优异的成型性所必须的。热处理中,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熔点越低则越容易均一化,因此优选。为了提高成膜性,也可以优选为在更高熔点的基材(这里,将构成该基材的树脂的熔点称作Tm1)的表层上层合作为成型层的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这里,将该树脂的熔点称为Tm2)所得的薄膜构成,层合薄膜的情况下,从成膜性、热处理效果的角度考虑优选热处理温度(Ta)为Tm1>Ta>Tm2;Tm2为230℃以下的情况,从即使选择熔点260℃的PET作为基材也可以稳定成膜的角度考虑,并且从薄膜成膜性、热成型性、层之间的亲和 性、低成本的角度考虑也优选。另外,不仅是热处理工序,在热成型时,也是熔点低的情况在模具追随性等成型性等方面优选。 
由此表明,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熔点优选230℃以下,若比该温度高,则热处理时的均一化、低结晶化不充分,热成型性降低。例如与PET层合时,例如熔点为260℃以下但比230℃高,则在热处理工序中无法使稳定成膜和热处理同时成立,因此不优选。熔点的下限没有特别设定,如果比130℃低,则玻璃化转变温度也降低,因此不优选。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优选Tg≥83℃。更优选Tg≥85℃。通过在本范围内,例如作为在平板显示器领域中使用的棱柱片等光学片时,可以使所要求的长期耐热性大幅提高。若比本温度低,则长期使用中热成型的形状发生变化,性能降低。上限没有特别设定,但若比150℃高,则热成型性降低,因此不优选。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优选ΔHm≥0.3J/g。更优选ΔHm≥1.0J/g,进一步优选ΔHm≥20.0J/g。若比该值小,则热成型时不结晶,热稳定性降低。上限没有特别设定,但若比40.0J/g大,则热成型时过度结晶,可能成型不良。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优选为分别含有1成分的二醇成分、二羧酸成分的均聚物,还优选为二醇成分、二羧酸成分的任意一者或者两者含有多种单体的共聚聚酯树脂。上述任意情况下的单体的种类没有特别设定。具体的单体等如后所述,其中从成本、聚合性的角度考虑,优选含有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等具有对苯二甲酸残基的单体、2,6-萘二甲酸二甲酯(DMN)等具有萘二甲酸残基的单体、乙二醇的共聚聚酯。 
关于聚酯树脂的Tg、Tm、ΔHm,对于控制其在本发明规定范围内的方法,首先,Tg、Tm是由聚酯树脂的共聚组成来决定。为了形成高Tg,则选择刚直结构的环式单体、或使其组成比增大是有效的。为了降低Tm,则选择柔软结构的直链单体、或通过导入共聚成分打 乱规则结构以降低其结晶性是有效的。 
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6-萘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共聚物的实例作为具体实例示于图1。如图所示,Tg位于将二醇成分、二羧酸成分单一的PET、PEN等的均聚物的Tg连接而成的线上,刚直结构的环式单体2,6-萘二甲酸的共聚比越大则Tg越高。关于Tm,在均聚物的情况下,Tm比共聚物的高,该Tm由单体的刚直性决定。若选择柔软结构的直链单体作为单体、或组成偏离单一组成、聚合物骨架的规则性降低,则Tm降低。这里,组成如果过于偏离均聚物,则Tm消失,成为非晶性。图1的共聚体系中,2,6-萘二甲酸在约12%mol左右的区域时,Tg为83℃以上,Tm为230℃以下。 
关于ΔHm,通常组成越接近非晶区域则ΔHm越小。因此,在ΔHm低于0.3 J/g以上的区域,通过添加晶核剂、将IV控制为较低,则容易结晶,由此可以控制为0.3 J/g以上。 
即,为了将聚酯树脂的Tg、Tm、ΔHm控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选择对于有助于高Tg的单体、通过其它单体的共聚使熔点降低、共聚比例选择不形成非晶性的组成区域,这些方法是有效的,对于ΔHm,根据需要通过添加晶核剂等使其增大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还优选升温结晶温度(Tcc)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温度差(ΔTcg:Tcc-Tg)为50℃≤ΔTcg≤90℃。更优选60℃≤ΔTcg≤90℃,进一步优选60℃≤ΔTcg≤85℃。若ΔTcg比该范围大,则热成型时的结晶化未充分进行,热稳定性降低。若ΔTcg比该范围小,则在热成型前的热处理时即结晶,热成型性降低。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优选含有晶核剂。通过含有晶核剂,使树脂的Tg、Tm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可以控制ΔTcg,更容易满足各种热学特性。 
这里,晶核剂具有使ΔTcg减小的效果,可以根据种类、添加量来调节效果。另外,由于晶核剂的存在,晶核数目增多,因此生成的晶体尺寸小且均匀,可以抑制微结晶时的白化。 
作为晶核剂,可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通常作为聚合物的晶核剂使用的物质,可以使用无机系晶核剂和有机系晶核剂的任意一种。无机系晶核剂的具体实例有:滑石粉、高岭土、蒙脱石、合成云母、粘土、沸石、二氧化硅、石墨、碳黑、硫化钙、氮化硼、铝、或者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铌等的金属氧化物、碳酸钙等金属碳酸盐、硫酸钡等的金属硫酸盐等。为了提高在组合物中的分散性,这些无机系晶核剂优选用有机物改性。有机系的晶核剂的具体实例有:乙酸、草酸、丙酸、丁酸、辛酸、硬脂酸、褐煤酸、苯甲酸、对苯二甲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甲苯酸、水杨酸、萘甲酸、环己烷甲酸等各种有机羧酸、或对甲苯磺酸、硫代间苯二甲酸等各种有机磺酸与钠、钾、锂、钙、镁、钡、铝等各种金属组合形成的有机羧酸金属盐、有机磺酸金属盐,硬脂酸酰胺、乙烯双月桂酸酰胺、棕榈酸酰胺、羟基硬脂酸酰胺、芥酸酰胺、均苯三甲酰三(叔丁基胺)等的有机羧酸酰胺,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异丙烯、聚丁烯、聚-4-甲基戊烯、聚-3-甲基丁烯-1、聚乙烯基环烷烃、聚乙烯基三烷基硅烷、高熔点聚乳酸等的聚合物,乙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钠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钠盐等具有羧基的聚合物的碱金属盐、碱土类金属盐(所谓的离子键聚合物),亚苄基山梨醇及其衍生物、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等的磷化合物金属盐,以及2,2-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钠等,但并不限于这些。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晶核剂,在上述例举的晶核剂中,从促进结晶的效果和树脂的浊度低的角度考虑,特别优选为选自有机羧酸钠盐和滑石粉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中使用的晶核剂可以只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结合使用。 
相对于100重量份含有各种填充剂的聚酯树脂,晶核剂的配合量优选0.01~3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0.05~5重量份的范围,进一步优选0.1~3重量份的范围。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聚酯树脂的Tm、Tg、Tcc、ΔHm、升温 结晶热量(ΔHc)等的各种热学特性值是由实质上为非晶状态样品的差示扫描热量测定(DSC)的升温曲线计算出的值。具体来说,使用第二个周期,其是在DSC的第一个周期中形成熔融状态后,骤冷形成非晶固体之后的第二个周期。这里,第一个周期熔融后的冷却速度必须是100℃/分钟以上,且必须非晶化直至第二周期升温时树脂的ΔHm、ΔHc的绝对值的差ΔHm-ΔHc为ΔHm-ΔHc≤5J/g为止。若比该值大,则在树脂的冷却过程中结晶化发展,无法计算准确的值。此时,必须通过变更冷却速度的设定、或者在样品冷却过程中将样品取出到电炉外、暴露于冷风中或通过浸泡在液氮中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冷却速度。 
使用有机羧酸钠盐时,相对于聚酯树脂,钠元素优选50~1500ppm、更优选150~1000ppm的范围。若比本范围大,则树脂的浊度增大,不适合光学用途。若比本范围小,则不显示充分的结晶促进效果。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优选在将2g聚酯树脂溶解于20ml苯酚/1,1,2,2-四氯乙烷的3/2(体积比)混合溶剂中、使用光路长20mm样品池测定的溶液的浊度为40%以下。更优选10%以下,进一步优选5%以下。若比本范围大,则在光学用途中透光量降低,为确保相同的透光量,则必须使薄膜极端薄膜化等,因此不优选。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含有晶核剂时,晶核剂或晶核剂诱导颗粒在树脂中的数均平均粒径优选1.2μm以下。这里,晶核剂诱导颗粒是指由于晶核剂在树脂中析出的颗粒。例如有以下的情况:添加碱金属盐,碱土类金属盐,以镁、铝为代表的各种金属盐的情况;由于磷化合物等还原成分使金属本身形成析出颗粒的情况;或者金属在聚酯分子末端配位,不溶解,从而形成析出颗粒的情况等,这些情况均包含在晶核剂诱导颗粒中。数均粒径更优选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0.5μm以下,最优选0.3μm以下。若比本范围大,则浊度增大,不适合光学用途。而且,当热成型图案为精细形状时,可能对热成型后的形状产生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IV)优选为0.55以上、0.75以下。 进一步优选的范围是0.57以上、0.7以下,最优选的范围是0.58以上、0.65以下。若比本范围大则热成型性降低,若比本范围小则耐热型降低。 
在不损害热成型性的范围内,本发明的聚酯树脂中除上述晶核剂之外,还可以添加表面形成剂、加工性改善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润滑剂、抗封闭剂、柔软颗粒、增塑剂、防雾剂、着色剂、分散剂、红外线吸收剂等的添加剂。添加剂可以无色也可以有色,为了不损害光学薄膜的特征,优选无色透明。这些添加剂的添加方法可以优选采用聚合时添加、熔融混炼、溶液混炼的任何形式。其中,从聚合控制的容易程度、成本的角度考虑,最优选熔融混炼。 
在不损害热成型性的范围内,也可以是与其它树脂的合金。合金成分有各种丙烯酸、聚酯、聚碳酸酯、环状烯烃等,优选合金组合物中含有50%重量以上本发明的树脂,合金组合物全体必须满足本发明的特性。 
以下具体记述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聚合方法没有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聚合法,例如将二羧酸与二醇制成衍生物的酯化法、使用二羧酸二酯与二醇的酯交换法等。 
二醇成分可以使用各种二醇。例如可列举: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1,2-丙烷二醇、1,3-丙烷二醇、丁烷二醇、2-甲基-1,3-丙烷二醇、己烷二醇、新戊基二醇等脂族二醇;作为脂环式二醇,可列举:环己烷二甲醇、环己烷二乙醇、十氢化萘二甲醇、十氢化萘二乙醇、降冰片烷二甲醇、降冰片烷二乙醇、三环癸烷二甲醇、三环癸烷二乙醇、四环十二烷二甲醇、四环十二烷二乙醇、萘烷二甲醇、萘烷二乙醇等饱和脂环式伯二醇,2,6-二羟基-9-氧杂双环[3,3,1]壬烷、3,9-双(2-羟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碳烷(螺二醇(spiroglycol スピログリコ一ル))、5-羟甲基-5-乙基-2-(1,1-二甲基-2-羟基乙基)-1,3-二 烷、异山梨醇等含有环状醚的饱和杂环伯二醇,其它环己烷二醇、双环己基-4,4’-二醇、2,2-双(4-羟基环己基丙烷)、2,2-双(4-(2-羟基乙氧基)环己基)丙烷、环戊烷二醇、3-甲基-1,2-环戊烷二醇、4-环戊烯-1,3-二醇、金刚烷二醇等各种脂环式二醇,或双酚A、双酚S、苯乙烯二醇、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9,9’-双(4-羟基苯基)芴等芳环式二醇。除二醇以外,也可以使用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多官能醇。但是并不限于以上特别例举的二醇成分。 
其中,从反应性、低成本角度考虑,优选乙二醇。从耐热性的角度考虑,优选环式二醇,作为环式二醇,例如优选螺二醇、环己烷二甲醇、三环癸烷二甲醇等。其中最优选乙二醇。 
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例如通过螺二醇与乙二醇的组合,可以调节耐热性与反应性、成本。 
本发明的聚酯的二羧酸成分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常规的羧酸的酯形成衍生物。作为酯形成性衍生物,可以使用如对苯二甲酸酐的酸酐、如与二羧酸对应的酰卤等的酰卤、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低级烷基酯等。这里为了方便,在没有特别表明的情况下,二羧酸包含二羧酸的酯形成衍生物。具体而言,不限定于以下物质:作为芳族二羧酸,可列举: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4,4’-二苯基二甲酸、二苯基醚-4,4’-二甲酸、4,4’-二苯基甲烷二甲酸、苄基丙二酸等。作为链状脂族二羧酸,可列举: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甲基丙二酸、乙基丙二酸、2,2-二甲基琥珀酸、2,3-二甲基琥珀酸、2,3-二甲基琥珀酸、3-二甲基戊二酸、3,3-二甲基戊二酸等。作为脂环族二羧酸,可列举:1,2-环己烷二甲酸、1,3-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酸、环戊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酮-2,5-二甲酸、2,6-萘烷二甲酸、1,5-萘烷二甲酸、1,6-萘烷二甲酸、2,7-萘烷二甲酸、2,3-萘烷二甲酸、2,3-降冰片烷二甲酸、双环[2,2,1]庚烷-3,4-二甲酸等的饱和脂环式二甲酸,或顺式-5-降冰片烯-末 端-2,3-二甲酸、甲基-5-降冰片烯-2,3-二甲酸、顺式-1,2,3,6-四氢邻苯二甲酸、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3,4,5,6-四氢邻苯二甲酸、氧代-3,6-环氧基-1,2,3,6-四氢邻苯二甲酸等的不饱和脂环式二羧酸。另外,除了二羧酸之外,也可以使用偏苯三甲酸、均苯四甲酸等多官能羧酸成分作为多官能成分。 
其中,从耐热性的角度考虑优选环状二羧酸。具体来说,对苯二甲酸、萘二甲酸在聚合性、成本方面、树脂特性方面优选。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单独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例如通过将对苯二甲酸、萘二甲酸组合使用,可以调节Tg、Tm。 
二羧酸成分使用2,6-萘二甲酸作为共聚成分时,2,6-萘二甲酸优选在二羧酸成分中为8~17%mol。通过在本范围内,可以以低成本使用聚合性优异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作为主要的共聚成分,同时可以表现本发明的热学特性。2,6-萘二甲酸的进一步优选的共聚比例是10~15%mol,最优选11~14%mol。 
本发明的聚酯的制备催化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各种催化剂。例如,作为对于酯交换反应有效的催化剂,可以使用乙酸钙、乙酸镁、乙酸锂、乙酸钠等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化合物,除此之外还可使用乙酸锰、乙酸钴、乙酸锌、乙酸锡、烷氧基钛等。另外,作为聚合催化剂,除了三氧化二锑等锑化合物、二氧化锗等锗化合物、烷氧基钛等各种钛化合物之外,还可以使用铝或二氧化硅的复合氧化物等。另外,作为稳定剂,可列举:磷酸系、亚磷酸系、膦酸系、次膦酸系化合物,其中,从它们的酯化合物可抑制杂质形成的角度考虑,因此优选;从抑制杂质形成、熔融耐热性的角度考虑,特别优选膦酸酯衍生物,具体优选膦酰乙酸三乙酯。该磷化合物的添加时间优选在酯化反应后或酯交换反应后至缩聚反应初期添加。 
具体来说,聚合法采用酯交换法时,例如使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时,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形成规定的聚合物组成而加入到容器中。此时,相对于全部二 羧酸成分,添加1.7~2.3倍摩尔的乙二醇,从而使反应性良好。将它们在150℃左右熔融,然后添加乙酸镁作为催化剂,进行搅拌。在150℃下,这些单体成分形成均匀的熔融液体。接着一边缓慢升温至235℃一边馏出甲醇,实施酯交换反应。酯反应结束后,加入膦酰乙酸三乙酯,搅拌后使水蒸发。进一步添加三氧化二锑的乙二醇溶液,然后将反应物加入到聚合装置中,一边使装置内的温度缓慢升温至285℃一边使装置内的压力由常压减压至133Pa以下,使乙二醇馏出。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粘度升高。在达到规定的搅拌扭矩时结束反应,将树脂从聚合装置中呈股状喷出到水槽中。喷出的树脂在水槽中骤冷,卷取后通过裁刀切成小片。这里,目标IV为0.7以上时,暂先在比目标稍低的IV下制成小片,然后在小片的Tm以下、具体来说是在170~230℃的温度下、在133Pa以下的减压下,进行固相聚合直至达到目标IV为止。 
接着,对于使用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热成型性光学薄膜的成膜进行阐述,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 
本发明的热成型性光学薄膜的构成可以是只含有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单一层的膜,也可以是含有多个树脂层的层合体,优选为由含有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热成型层和支撑层形成的层合体。采用所述层合体时,与单一层的膜的情形相比,可以赋予易滑动性或耐摩擦性等特性,或具有机械强度、耐热性。此时,层合的支撑层的基材的材料只要不损害光学特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例举聚酯、聚碳酸酯、丙烯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酰亚胺、环氧树脂、聚乙烯等有机薄膜基材或玻璃等的无机基材,从层合物之间的贴合性、成膜性、成本的角度考虑,优选聚酯,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层合体的情况下,优选在层合体的至少一侧的最外层设置含有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热成型层。通过在最外层设置含有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热成型层,则薄膜表面的成型性和耐热性良好。在层合体的情况下,更优选在两个最外层设置含有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热成型层。 从层合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心来看,进一步优选表里对称的层合构成。通过满足上述条件,由于热成型或耐热试验、耐湿热试验而产生的薄膜卷曲减少,因此优选。只要满足所述条件,则层数没有限定,优选的层合数为3层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的制备方法,例如在含有单一层膜的薄膜的情况下,可列举以下方法:在挤出机内将本发明的树脂加热熔融,由喷嘴挤出到冷却的流延转鼓(キヤストドラム)上,加工成片状的方法(熔融流延法(溶融キヤスト法))。其它的方法还可以使用如下方法(溶液流延法)等:将片形成用材料溶解于溶剂中,将该溶液由喷嘴挤出到流延转鼓、环形传送带等支撑体上,形成膜状,接着从所述膜层中干燥除去溶剂,加工成片状。 
作为层合体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多种热塑性树脂加入到多个挤出机中,熔融,由喷嘴共挤出到冷却的流延转鼓上,加工成片状的方法(共挤出法);将覆盖层原料加入到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到以单层膜制备的片上,一边由喷嘴挤出一边层合的方法(熔融层合法);分别制备作为单层膜制备的薄膜和热成型性薄膜,通过加热的辊组等进行热压合的方法(热层合法);经由粘合剂贴合的方法(粘合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将薄膜形成用材料溶解于溶剂中,将该溶液涂布在薄膜上的方法(涂层法)等。 
本发明的热成型光学薄膜优选单轴或双轴取向。更优选双轴取向。通过制成经取向的薄膜,可以容易地获得作为基材所优选的机械强度或尺寸稳定性等。 
其中,作为本发明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的构成,层合体是特别优选的构成,进一步优选双轴取向。 
作为用于取向的拉伸方法,可以采用依次双轴拉伸法(沿长度方向拉伸后,再沿宽度方向拉伸的方法等的将每一个方向的拉伸进行组合的拉伸法)、同时双轴拉伸法(将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同时拉伸的方法)、或将它们组合的方法,本发明中,并不限于这些拉伸方法,通过 这些拉伸方法,可以将聚酯薄膜双轴拉伸,由此可以使其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优选至少一侧的热成型层的面取向系数(以下表示为fn)为0.12以下。这里,面取向系数是以钠D线为光源,使用阿贝折射率计测定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分别为Nx、Ny、Nz),通过fn=(Nx+Ny)/2-Nz求出的值。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可以制成热成型的成型性优异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 
通过使至少一侧的热成型层的面取向系数在上述特定范围内,构成热成型层的树脂成为低取向的非晶状态,可大面积的成型精细的高纵横比的图案。若面取向系数比0.12大,则构成热成型层的树脂的取向增强,弹性模量提高,因此不可能进行上述成型。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至少一侧的热成型层的面取向系数可以通过层合薄膜的拉伸倍率、双轴拉伸后的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来调节。例如通过将拉伸倍率设定为低倍率、或使热处理时间长时间化,可以使成型层的面取向系数降低。面取向系数的下限没有特别设定,为了避免高热处理温度、处理时间长时间化导致的成膜性降低,优选为0.05以上。 
作为满足上述条件的方法,以下方法是体现本发明效果的方法:在双轴拉伸后以构成热成型层的树脂的熔融吸热峰温度(Tm2’)以上、但低于构成支撑层的树脂的熔融吸热峰温度(Tm1’)的温度实施热处理。通过实施所述热处理,构成热成型层的树脂为非晶状态,构成支撑层的树脂不熔融,保持取向状态,可以使机械强度提高。即,通过使双轴拉伸后的热处理温度在该范围内,则在通过共挤出进行的一系列的成膜工序中,可以获得使成型性和机械强度同时满足的薄膜,因此优选。所述热处理温度只要是在构成热成型层树脂的熔融吸热峰温度Tm2’以上即可,优选高5℃以上的温度,更优选高10℃以上、进一步优选高20℃以上的高温(かかる 
Figure BPA00001216659800151
Figure BPA00001216659800152
理温度は 
Figure BPA00001216659800153
賦形 
Figure BPA00001216659800154
Figure BPA00001216659800155
を 
Figure BPA00001216659800156
成する樹脂の融解吸 
Figure BPA00001216659800157
ピ一ク温度Tm2’以上であればよいが、5℃以上高温であることが好ましく、より好ましくは10℃以上、さらに好ま しくは20℃以上高温である。)。通过使所述热处理温度为比构成热成型层的树脂的熔融吸热峰温度Tm2’高5℃以上的高温,进行构成热成型层树脂的取向驰豫,非晶部分增加,由此成型性提高,因此优选。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优选厚度(厚度、膜厚)可以是10μm~5mm的范围。更优选20μm~2mm,进一步优选20μm~200μm。 
层合体的情况下,优选在基材上设置1μm~30μm范围厚度的含有本发明树脂的热成型层。在两个最外层设置热成型层时,优选各热成型层的厚度为1μm~30μm。 
热成型层的厚度对热成型性有强烈影响。即,热成型层的体积优选与由于热成型而变形的体积量相等,更优选热成型层的体积比由于热成型而变形的体积量大。进一步优选热成型层的厚度比由于热成型而变形的高度大。这是由于在支撑层附近的构成热成型层的树脂的热运动由于支撑层而受到限制,通过热成型的形状形成变得困难。 
由于热成型而赋予的形状优选为以直角等边三角形的斜边为底边的棱柱形状。通过形成棱柱形状,可以获得亮度提高效果高的双轴拉伸聚酯薄膜。另外,各棱柱形状的底边长度(间距)优选1μm~50μ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5μm~25μm。通过在所述范围,可获得良好的亮度提高效果,薄膜的总厚度也可以减小。 
若间距增大,则形成的形状明显,外观性较差。间距为50μm时,棱柱的高度为25μm。基于之前的理由,优选热成型层的厚度比由于所赋予的形状而变形的高度大,优选30μm左右。通过热成型形成间距小的棱柱形状,则光的波动性的影响增强,发生衍射现象,无法获得充分的亮度提高效果,不优选。因此,若热成型层的层合厚度比1μm小,则无法充分获得棱柱的效果,因此形成不适合热成型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不优选。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热成型光学薄膜、以及使用热成型光学薄膜层合体进行热成型的方法举例说明。 
首先,在进行热成型的含有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表面层的玻璃化 转变温度(Tg)以上但低于熔点(Tm)的温度范围内,加热本发明的热成型光学薄膜(或热成型光学薄膜层合体)、具有使应转印的图案反转形成的凹凸的模具,使薄膜与模具靠近,在该状态下以规定压力加压,保持规定时间。接着在保持加压状态下降温。最后释放加压压力,使薄膜从模具上脱模。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采用的热成型方法,除了将平版加压的方法(平版加压法)之外,还可以是使用表面形成有凹凸的辊状模具,成型为辊状片,获得辊状的成型体的卷对卷(roll to roll)的连续成型。卷对卷连续成型时,从生产性考虑,比平版加压法优异。 
在本发明优选采用的成型方法中,优选加热温度和加压温度T1在构成热成型层的本发明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Tg+60℃的范围内。如果未超过构成热成型层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则构成热成型层的树脂的软化未充分进行,因此,模具加压时难以发生变形,成型所需的压力非常高。如果超过该范围,则加热温度以及加压温度T1过高,能源效率低,另外,片的加热/冷却时的体积变动与模具相比大一个数量级(一桁)左右,因此片嵌入模具中,无法脱模,另外,即使可以脱模,图案的精度也降低,或部分图案缺损,形成缺陷等,基于上述理由不优选。本发明优选采用的成型方法中,通过使加热温度和加压温度T1在该范围内,可以同时具备良好的成型性和脱模性。 
本发明优选采用的成型方法中,加压压力与热成型层的面取向系数相关,优选0.5~50MPa。更优选1~30MPa。如果未满足该范围,则树脂在模具内的填充不充分,图案精度降低。若超过该范围,则必要的载荷增大,对模具的负荷大,重复使用的耐久性降低,因此不优选。通过使加压压力在该范围内,可以保持良好的成型性和模具的耐久性。 
本发明优选采用的成型方法中,加压压力保持时间与热成型层的面取向系数相关,优选0秒~10分钟的范围。若超过该范围,则工作 时间过长,生产性无法提高,发生树脂的热分解等,成型加工片的机械强度可能降低,因此不优选。本发明优选采用的成型方法中,通过使保持时间在该范围内,可以同时实现良好的成型性和均一性。 
本发明优选采用的成型方法中,加压压力释放温度T2在构成热成型层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优选比加压温度T1低。若高过该范围,则压力释放时树脂软化,流动性增高,图案发生变形等,成型精度降低,因此不优选。本发明中优选采用的成型方法中,通过使加压压力释放温度T2在该范围内,可以同时实现良好的成型性和脱模性。 
本发明优选采用的成型方法中,脱模温度T3优选为上述Tg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更优选20℃至该Tg的温度范围。若高过该范围,则脱模时树脂的流动性高,从而图案变形、精度降低,片本身变形,因此不优选。本发明优选采用的成型方法中,通过使脱模时的温度在该范围内,可以图案精度良好地进行脱模,可以抑制片本身的变形。 
使用本发明的热成型性片制备的成型品可以在各种用途中使用,其用途的一个实例可例举光电路、光连接部件和棱柱片等显示器用部件。 
实施例
以下给出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 
需说明的是,物性的测定方法、效果的评价方法按以下方法进行。 
(1)树脂颗粒的热学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点(Tm)、熔解热(ΔHm)和冷结晶温度(Tcc)等) 
按照JIS K7121(1987年制订),使用下述测定仪器,对于第2个周期升温时得到的图谱计算各值。 
装置:差式扫描量热仪DSCQ100型(TAインスツルメント制备) 
测定条件:氮气氛下 
测定范围:50~280℃ 
样品重量:10mg(使用TAインスツルメント制备的铝盘) 
温度程序: 
第1个周期室温→升温(16℃/分钟)→50℃保持2分钟→升温(16℃/分钟)→280℃保持5分钟→按照程序取出到电炉外,在室温(20℃)下骤冷(放置10分钟) 
第2个周期50℃保持2分钟→升温(16℃/分钟)→280℃→降温(16℃/分钟)→25℃ 
(2)特性粘度(IV) 
以间氯苯酚作为溶剂,在25℃下测定。 
(3)树脂的溶液浊度 
将2g聚酯溶解于20ml苯酚/1,1,2,2-四氯乙烷的3/2(重量比)混合溶剂中,使用光路长20mm的样品池,通过浊度仪(スガ试验机制备HZ-1)、通过积分球式光电分光法进行分析。 
(4)树脂的钠元素含量 
将1g聚酯在电炉上加热,将聚合物灰化,然后进一步放入电炉中,在650℃下处理1小时,完全灰化。将该灰化物溶解于稀盐酸,制成测定溶液,使用原子吸光测定装置、在测定波长589nm下测定吸光度,由校正曲线计算钠含量。含量是对于30ppm以上进行计算。 
(5)平均粒径 
从片中心部切出一部份,使用切片机制成厚度0.2μm的超薄切片,使用日立制作所制造的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H-7100进行观察,对于100个任意的分散颗粒测定一次粒径,以平均值作为分散粒径。 
(6)热成型的成型性 
切取热成型的成型体的截面,蒸镀铂-钯,然后使用日立制作所(株)制造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2100A拍摄照片,进行截面观察。 
成型中使用的模具如下:在表面上,截面形状形成为顶角90°的直角等边三角形(高12μm)的三角柱状的棱柱以间距24μm平行地形 成多个的形状(截面:图2(a)、立体图:图2(b))。 
使用上述模具成型的成型体如图2(c)所示。求出该成型品的图案凸部的高度b(模具设计值12μm)、1/2倍宽度a(模具设计值12μm)的比b/a的平均值, 
0.8以上:○ 
0.7以上低于0.8:△ 
低于0.7:×。 
评价结果如果是△或○,则为良好(○更好)。 
(7)亮度保持率 
将本发明的树脂热成型得到棱柱片,将其在85℃下进行250小时的耐热试验,以(耐热试验后的亮度/试验前的亮度)×100(%)作为亮度保持率。 
耐热试验是用胶带将棱柱片的四个角固定在カプトン片(Kaptonsheet)上,在热风烘箱中、在85℃下处理250小时。 
关于亮度测定评价中的模式背光构成如图3所示。在评价用21英寸(330mm×410mm:对角线520mm)的正下方型背光(框体、反射膜在图3中为d,荧光管部分在图3中为e)中,自光源一侧依次设置扩散板(日东树脂工业(株)制备,“クラレツクス”DR-65C,在图3中为c)、扩散片((株)きもと制备,“ライトアツプ”188GM3,在图3中为b)、将本发明的树脂热成型而成形的棱柱片(在图3中为a),以12V亮灯,经过1小时后使用(株)アイ·システム制备的亮度偏差(輝度むら)分析装置Eye-Scale3,测定正面方向的亮度。这里,上述棱柱片设置成棱柱列的长度方向与荧光管的直线状部分平行。 
测定位置是在与荧光管的直线状部分垂直的方向上,在由背光中央向左或右偏移25mm的线上进行。亮度是以该测定位置的平均值进行评价。 
评价用背光构成使用下述材料。 
(荧光管) 
直径:3mm 
根数:12根 
相邻间隔(间距):25mm(=2p) 
管中心与反射板的距离(下侧):5mm 
管中心与部件的距离(上侧):10mm(=h) 
θ:51.3°(tanθ=p/h=1.25) 
(反射片) 
东丽(株)制备,ルミラ一(注册商标)188E60L。 
以上的测定均是在室温23℃、湿度65%的条件下进行。(参考例)钛催化剂(乳酸钛钠螯合化合物)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冷凝器和温度计的3L烧瓶中的温水(371g)中溶解乳酸(226.8g、2.52mol),搅拌。自滴液漏斗向该搅拌的溶液中缓慢加入四异丙醇钛(288g、1.0mol)。将该混合物加热回流1小时,生成混浊的溶液,由其中减压蒸馏异丙醇/水混合物。将该生成物冷却至70℃以下的温度,自滴液漏斗向该搅拌中的水溶液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钠的32wt%水溶液(380g、3.04mol)。过滤所得产物,接着与乙二醇(504g、8mol)混合,减压下加热,除去异丙醇/水,得到稍微混浊的淡黄色产物(钛含量5.6wt%)。 
(8)面取向系数(fn) 
将使用阿贝折射仪测定面取向系数的层(以下称为测定层)与玻璃面贴合,接着以钠D线作为光源,测定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分别为Nx、Ny、Nz),通过下式求出测定层的面取向系数fn。通过所述方法求出的fn中,以fn低的层的值作为薄膜的fn。 
fn=(Nx+Ny)/2-Nz 
实施例1 
按照86.2重量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8重量份2,6-萘二甲酸二甲酯、62.6重量份乙二醇(二羧酸成分的2倍摩尔)的比例分别称量要 加入的单体,加入到酯交换反应装置中,将内容物在150℃下熔融,然后添加0.06重量份乙酸镁四水合盐、0.02重量份三氧化二锑、0.003重量份乙酸锂二水合盐作为催化剂,搅拌。 
用60分钟升温至190℃,再用60分钟升温至200℃,然后再一边用90分钟升温直至240℃一边馏出甲醇。在馏出规定量的甲醇后,加入含有0.04重量份膦酰乙酸三乙酯的乙二醇溶液作为催化剂的失活剂,搅拌5分钟,终止酯交换反应。 
然后将反应物加入到聚合装置中,用90分钟将装置内的温度由235℃升温直至290℃,同时使装置内的压力由常压减压为真空,馏出乙二醇。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粘度升高,在达到规定搅拌扭矩之时使反应结束。反应结束时,用氮气将聚合装置内恢复常压,打开聚合装置下部的阀,将线状的聚酯喷出到水池中,喷出的聚酯树脂在水池中骤冷,然后用切刀切裁,制成小片状。 
所得聚酯小片加入到用95℃的离子交换水充满的水池,水处理5小时。通过脱水机,将水处理结束后的小片与水分离。通过该水处理也除去了含在聚酯小片中的杂质。如此得到聚酯树脂A。 
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A和PET树脂(IV0.65)分别在170℃下真空干燥3小时,然后分别在不同的挤出机内、在280℃下熔融,一边对保持25℃的冷却转鼓施加静电,一边将两个最外层为树脂A、PET树脂为内层的、由熔融3层共挤出喷嘴挤出的层合树脂贴合、冷却固化。接着用辊式拉伸机,将该流延薄膜沿长度方向在90℃下拉伸至3.3倍。接着导入拉幅机中,在110℃下横向拉伸至3.4倍,然后在控制为238℃的温度区域实施热处理,然后在宽度方向上、在170℃下进行4%的松弛处理(弛 
Figure BPA00001216659800221
理),然后冷却至室温,卷取,得到表层厚度分别为20μm、内层厚度为148μm、总厚度188μm的三层层合薄膜。 
然后进行热成型。热成型流程如图4所示。模具使用图2所示的棱柱形状,将上述薄膜(图4的h)与使用加热·冷却板(图4的f)控制温 度的模具(图4的g)的凹凸面接触,加热至120℃,在2.5MPa下加压,在该状态下保持30秒,然后将模具冷却至70℃,释放压力,从模具上脱膜,得到树脂成型品。 
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变更共聚组成比例,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变更共聚组成比例,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从单体熔融后的添加催化剂中除去乙酸锂2水合盐,添加作为催化剂失活剂的膦酰乙酸三乙酯的乙二醇溶液,5分钟之后添加0.5重量份褐煤酸钠(クラリアントジヤパン(株)制备Licomont NaV10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将固相聚合用的三氧化二锑量变更为0.1重量份,降低缩聚反应结束时的最终搅拌扭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得到IV0.53的聚酯小片。 
将所得小片在150℃下真空干燥4小时,在210℃下、在133Pa以下的真空下进行4小时固相聚合,得到IV0.72的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从单体熔融后的添加催化剂中除去乙酸锂2水合盐,添加作为催化剂失活剂的膦酰乙酸三乙酯的乙二醇溶液,5分钟之后添加0.3重量份乙酸钠,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将乙酸钠添加量变更为0.02重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8 
将乙酸钠添加量变更为0.5重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 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树脂溶液浊度高,初期亮度与实施例1相比低5%,但棱柱片的特性没有问题。 
实施例9 
将30重量份日本タルク(株)制备的滑石粉(SG-95,标称粒径2.8μm)与300体积份乙二醇、300体积份玻璃珠(平均粒径50μm)一起用喷射式搅拌机アジタ一(AJITER)以3000rpm高速搅拌5小时,通过膜滤器除去玻璃珠,得到滑石粉的乙二醇浆(平均粒径0.8μm)。 
从单体熔融后的添加催化剂中除去乙酸锂2水合盐,添加作为催化剂失活剂的膦酰乙酸三乙酯的乙二醇溶液,5分钟之后添加0.3重量份滑石粉EG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0 
将30重量份日本タルク(株)制备的滑石粉(SG-95,标称粒径2.8μm)与300体积份乙二醇、300体积份玻璃珠(平均粒径50μm)一起用喷射式搅拌机アジタ一(AJITER)以3000rpm高速搅拌3小时,通过膜滤器除去玻璃珠,得到滑石粉的乙二醇浆(平均粒径1.1μm)。 
将要添加的滑石粉EG浆变更为上述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1 
将30重量份日本タルク(株)制备的滑石粉(SG-95,标称粒径2.8μm)与300体积份乙二醇、300体积份玻璃珠(平均粒径300μm)一起用喷射式搅拌机アジタ一(AJITER)以3000rpm高速搅拌6小时,通过膜滤器除去玻璃珠,得到滑石粉的乙二醇浆(平均粒径0.4μm)。 
将要添加的滑石粉EG浆变更为上述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2 
将30重量份日本タルク(株)制备的滑石粉(SG-95,标称粒径2.8μm)与300体积份乙二醇、300体积份玻璃珠(平均粒径50μm)一起用喷射式搅拌机アジタ一(AJITER)以1000rpm高速搅拌1小时,通过膜滤器除去玻璃珠,得到滑石粉的EG浆(平均粒径2.0μm)。 
将要添加的滑石粉EG浆变更为上述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3 
将10重量份平均粒径0.07μm的氧化铝颗粒、90重量份乙二醇在常温下用溶解器(デイゾルバ一DISSOLVER)搅拌处理2小时,得到氧化铝颗粒的乙二醇浆。 
按照87.8重量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6.5重量份螺二醇、56.1重量份乙二醇(二羧酸成分的2倍摩尔)的比例分别称量要加入的单体,加入到酯交换反应装置中,将内容物在150℃下熔融,然后加入0.06重量份乙酸锰4水合盐、换算成钛为0.002重量份参考例中制备的钛催化剂作为催化剂,搅拌。 
用60分钟升温至190℃,再用60分钟升温至200℃,然后再一边用90分钟升温至240℃一边馏出甲醇。在馏出规定量的甲醇后,加入含有0.04重量份磷酸三甲酯的乙二醇溶液作为催化剂的失活剂,搅拌5分钟,终止酯交换反应,5分钟后添加含有0.3重量份氧化铝颗粒的氧化铝EG浆。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4 
变更共聚组成,不添加氧化铝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5 
变更共聚组成比,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 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6 
变更共聚组成比,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7, 
按照89.1重量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0重量份间苯二甲酸二甲酯、10.0重量份2,6-萘二甲酸二甲酯、63.2重量份乙二醇(二羧酸成分的2倍摩尔)的比例分别称量要加入的单体,加入到酯交换反应装置中,将内容物在150℃下熔融,然后加入0.06重量份乙酸锰4水合盐、0.02重量份三氧化二锑作为催化剂,搅拌。 
用60分钟升温至190℃,再用60分钟升温至200℃,然后再一边用90分钟升温至240℃一边馏出甲醇。在馏出规定量的甲醇后,加入含有0.04重量份膦酰乙酸三乙酯的乙二醇溶液作为催化剂的失活剂,搅拌5分钟后,添加0.02重量份乙酸钠,搅拌5分钟,终止反应。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8 
为了变更IV而变更聚合目标扭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树脂IV低,因此与实施例2相比较,亮度保持率降低,显示为96.8%的保持率。 
比较例1 
变更共聚组成比,加压温度为11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树脂的Tm高,由于热处理不足而导致热成型的成型性不良。 
比较例2 
将作为树脂的Kolon制备的PET/N共聚物(NOPLA KE831)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进行热成型。树脂的IV过高,因此热成型的成型性不良。 
比较例3 
变更三氧化二锑的添加量,为了升高IV而在制成小片后实施固相聚合,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树脂的IV过高,因此热成型的成型性不良。 
比较例4 
变更共聚组成比,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树脂为非晶性,因此亮度保持率低。 
比较例5 
变更共聚组成,使加压温度为11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树脂的Tg低,亮度保持率低, 
比较例6 
变更乙酸钠添加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成型性、亮度保持率良好,但是树脂的溶液浊度高,初期亮度与实施例1比较低1成以上。 
比较例7 
变更共聚组成,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聚酯树脂。所得 聚酯树脂的IV、溶液浊度、热学特性如表1所示。 
将本聚酯树脂作为副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85℃亮度保持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树脂的Tg低,亮度保持率低, 
参考例 
实施例1中,使热处理区域的温度为220℃,除此之外同样地得到3层层合薄膜,然后得到热成型的成型品。未获得适当的成膜条件,因此所得成型品的成型性不良。 
[表1] 
Figure BPA00001216659800321

Claims (12)

1.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3℃以上,熔点Tm为230℃以下,晶体熔解热ΔHm为0.3J/g以上,升温结晶温度Tcc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温度差ΔTcg:Tcc-Tg为50~9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聚酯是含有对苯二甲酸残基、2,6-萘二甲酸残基、乙二醇残基的共聚物。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中,2,6-萘二甲酸残基为8~17%摩尔。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含有晶核剂或晶核剂诱导颗粒。
5.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树脂中的晶核剂或晶核剂诱导颗粒的数均平均粒径为1.2μm以下。
6.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晶核剂是有机羧酸钠盐。
7.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中,钠元素含量相对于聚酯树脂全体为50~1500ppm。
8.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晶核剂是滑石粉。
9.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将2g聚酯树脂溶解于20ml苯酚/1,1,2,2-四氯乙烷的3/2体积比混合溶剂中,使用光路长20mm的样品池测定的溶液的浊度为40%以下。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IV特性粘度为0.55以上、0.75以下。
11.双轴取向聚酯薄膜,所述薄膜在至少一侧的最外层层合1~30μm含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树脂的层,而具有面取向系数为0.12以下的含有所述聚酯树脂的层。
12.双轴取向聚酯薄膜,所述薄膜在至少一侧的最外层层合1~30μm含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树脂的热成形层,而具有含有所述聚酯树脂的棱柱形状的层。
CN200980108362.XA 2008-03-05 2009-02-23 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以及使用该树脂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 Active CN1019599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5044 2008-03-05
JP2008-055044 2008-03-05
PCT/JP2009/053141 WO2009110337A1 (ja) 2008-03-05 2009-02-23 熱賦形光学フィルム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9941A CN101959941A (zh) 2011-01-26
CN101959941B true CN101959941B (zh) 2013-05-08

Family

ID=41055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8362.XA Active CN101959941B (zh) 2008-03-05 2009-02-23 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以及使用该树脂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9110337A1 (zh)
KR (1) KR101553729B1 (zh)
CN (1) CN101959941B (zh)
TW (1) TW200951163A (zh)
WO (1) WO20091103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88350A (ja) * 2009-10-22 2011-05-06 Totsuya Echo:Kk フィルムエンボス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077742A1 (ja) * 2009-12-25 2011-06-3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性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偏光性拡散フィルム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
TWI423999B (zh) * 2011-11-25 2014-01-21 Ind Tech Res Inst 非晶系共聚酯、軟性基材、及光學膜
WO2014021396A1 (ja) * 2012-08-03 2014-02-06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55956B (zh) * 2012-11-21 2014-10-11 Ind Tech Res Inst 非晶系共聚酯、基材、及光學膜
CN104567013A (zh) * 2015-01-13 2015-04-29 淄博博旭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自清洁功能外管的太阳能热水器
JP6291448B2 (ja) * 2015-03-31 2018-03-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799369B (zh) 2015-12-28 2023-04-2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聚酯膜
JP6967455B2 (ja) * 2015-12-28 2021-11-17 東洋紡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MX2018011743A (es) 2016-03-30 2019-05-30 Toyo Boseki Pelicula de poliester.
KR102411863B1 (ko) 2017-03-01 2022-06-22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푸란디카르복실산 유닛을 갖는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과 히트 시일성 수지층을 구비하는 적층체 및 포장 주머니
CN110382602B (zh) 2017-03-01 2022-05-27 东洋纺株式会社 具有呋喃二甲酸单元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
CN108192520A (zh) * 2017-12-22 2018-06-22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2.5d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0398A (zh) * 2004-01-13 2007-02-07 东丽株式会社 照明用反射板和信息显示用背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7001A (ja) 1998-10-05 2000-06-27 Toray Ind Inc 成形用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EP1712834A4 (en) * 2004-01-13 2009-12-02 Toray Industries REFLECTIVE PLATE AND TRANSLUCENT LIGHT PANEL
JP2007112989A (ja) * 2005-09-20 2007-05-10 Toray Ind Inc 易表面賦形性シート、易表面賦形性シート積層体、それを用いた表面賦形方法及び成形品。
JP2007238742A (ja) * 2006-03-08 2007-09-20 Toray Ind Inc 易表面賦形性シート用樹脂組成物、易表面賦形性シートおよび易表面賦形性シート積層体
JP5151186B2 (ja) 2006-03-08 2013-02-27 東レ株式会社 易表面賦形性シート用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形成される易表面賦形性シート、易表面賦形性シート積層体、それを用いた表面賦形方法ならびに成形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0398A (zh) * 2004-01-13 2007-02-07 东丽株式会社 照明用反射板和信息显示用背光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77001A 2000.06.27
JP特开2007-112989A 2007.05.10
JP特开2007-238742A 2007.09.20
JP特开2007-270133A 2007.10.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38993A (ko) 2010-12-31
TW200951163A (en) 2009-12-16
JPWO2009110337A1 (ja) 2011-07-14
CN101959941A (zh) 2011-01-26
KR101553729B1 (ko) 2015-09-16
WO2009110337A1 (ja) 200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9941B (zh) 热成型光学薄膜用聚酯树脂以及使用该树脂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
JP6937247B2 (ja) 衝撃特性が改善された高粘度ポリマー
CN102438832B (zh)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以及膜
CN102812072A (zh)
JP5286644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US20050058846A1 (en) Polyester film
JP514096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
CN108473667A (zh) 聚酯树脂、其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形成的树脂模制物品
CN102712769A (zh) 聚乳酸系树脂片
JP513590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
CN104629269B (zh) 聚酯组成物、电子装置与薄膜的形成方法
JP501826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TWI754709B (zh) 聚酯、其製造方法及由此所成的成形品
TW202037491A (zh) 聚酯膜及其製備方法
CN107615109A (zh) 白色反射膜
JP5558907B2 (ja) 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155202B2 (ja) 光学用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9132146A (ja) 成型加飾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8297336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08074895A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
JP6578684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加熱成型して得られた成形品
JP2011046869A (ja) 高結晶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TWI729604B (zh) 聚酯樹脂組成物、聚酯膜以及其製備方法
JP2008106236A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JP2009108220A (ja) 成形加飾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成形用加飾シート、成形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