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7491A - 聚酯膜及其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酯膜及其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37491A TW202037491A TW108124500A TW108124500A TW202037491A TW 202037491 A TW202037491 A TW 202037491A TW 108124500 A TW108124500 A TW 108124500A TW 108124500 A TW108124500 A TW 108124500A TW 202037491 A TW202037491 A TW 20203749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ester film
- diol
- mol
- resin
- polyest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9—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aliphatic 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being manufactured and immediately laminated before reaching its stable state, e.g. in which a layer is extruded and laminated while in semi-molten state
- B32B37/153—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being manufactured and immediately laminated before reaching its stable state, e.g. in which a layer is extruded and laminated while in semi-molten state at least one layer is extruded and immediately laminated while in semi-molten sta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3—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with respect to th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6—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08G63/668—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72—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L67/025—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polyether sequen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2—2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3—3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4—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6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6—Resistant to hea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32B2307/516—Oriented mono-axi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32B2307/518—Oriented bi-axi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05/00—Adhesive articles, e.g. adhesive tap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9/00—Containers; Receptacles
- B32B2439/70—Food packag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3/00—Packaging 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了一種聚酯膜及其製備方法。由於聚酯膜包含了由包含可控制比例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一第一二醇部分和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一第二二醇部分的聚酯樹脂所製得的位於基底層的至少一表面上的樹脂層,因此可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和黏著力。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聚酯膜及其製備方法。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為代表性的聚酯樹脂,且因為其具有低成本和優異的機械/化學/電子性能等優點而廣泛地使用作為光學膜、電絕緣膜、包裝膜、層壓膜和多種保護膜的材料。然而,由於PET的耐熱性不佳,因此以PET製備膜需在高溫下使用熱定型步驟的方式以增加耐熱性。但當PET膜暴露在高溫下長時間後,會出現低聚物沉澱在膜表面並結晶的問題,使得膜的透明度降低。為了防止這個問題,提出了一種加入分離製程(如塗布)的方法,但卻出現了製造過程繁複、前處理產生缺陷和產生汙染等問題。對膜的製模(例如印刷)製程通常會在約80°C附近的高溫進行以改善產率,然而由於PET的玻璃轉換溫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小於或等於80°C,當製模過程(例如印刷)在高溫下操作時,出現缺陷的機會會顯著增加。此外,當PET對用於印刷的溶劑具有較弱的耐化學性時,膜的透明度可能降低,且可能產生表面的缺陷。再者,PET具有高結晶度,特別是當PET被雙向拉伸時,而這在熱封性方面是不利的。因此,用於光學應用的PET膜即使在高溫製程中也可藉由具有低的低聚物含量以要求具有高透明度。此外,用於印刷的PET膜需要具有高耐熱性和耐化學性以展現良好的產率。特別是,在工業或封裝等應用中,還需要研究出一種可藉由控制的結晶度來達到良好的黏著度和良好的熱封性的聚酯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和良好的黏著度的聚酯膜。
本發明也提供了一種上述聚酯膜的製備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例,一種聚酯膜包含一基底層,含有一熱塑性樹脂,以及一樹脂層,位在基底層的至少一表面上,且由一聚酯樹脂所製得,聚酯樹脂具有重複的衍生自一二羧酸(carboxylic acid)或其衍生物的一酸部分(moiety)和衍生自一二醇(diol)的一二醇部分的一結構,所述結構的特徵在於,以衍生自二醇的一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莫爾百分比(mol%)而言,衍生自異山梨醇(isosorbide)的一第一二醇部分(a)的含量和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cyclohexanedimethanol)的一第二二醇部分(b)的含量滿足下式1,
其中聚酯膜可以在縱向或橫向的至少一個方向上拉伸,以及
當聚酯膜的厚度為200微米(μm)時,由式2所計算出的損耗因數(tan δ, tan delta)大於或等於100°C,且由式3所計算出的在100°C時的應變(strain)小於或等於3%:
b≦18 mol% - a [式1]
(在上述式1中,a為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的含量(mol%),以在聚酯樹脂中的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a的範圍為4到18 mol%,b為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的含量(mol%)
損耗因數=E’/E” [式2]
(在上述式2中,E’和E”分別為楊氏模數和損耗模數,且可由動態機械分析(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在固定頻率以及以3°C/分鐘的速度將溫度從室溫升溫至150°C的溫度情況下測量而得)
應變(%)=[(在100°C下接受應力之後的聚酯膜的長度 - 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 ×100 [式3]
(在上述式3中,接受應力之後的聚酯膜的長度為根據潛變時溫疊加(creep time-temperature superposition)試驗,在室溫下將聚酯薄膜的溫度從室溫升高後,在等溫條件下於100°C施加10分鐘的10Mpa的應力而變形的薄膜的長度,而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為施加上述應力之前的所述薄膜的長度)
在下文中,將會說明本發明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及其製備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術與僅是為了描述特定的實施例,其並非意於限制本發明。除非內文中有明確定義,否則本文中的單數形式可包括複數形式。本發明中的術語「包含」、「包括」和類似的術語是用來指明特定的特徵、區域、數值、步驟、操作、元件和/或成分,且並不排除其他特定的特徵、區域、數值、步驟、操作、元件和/或成分的存在或加入。
此外,除非在本發明的內文中有提到,否則內文中的室溫(RT)所指的溫度為20±5°C。
具體來說,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包含:
含有熱塑性樹脂的基底層;以及
位在基底層的至少一表面上的樹脂層,且由聚酯樹脂所製得。聚酯樹脂具有重複的衍生自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酸部分和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結構,所述結構的特徵在於,以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莫爾百分比(mol%)而言,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a)的含量和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b)的含量滿足下式1,
其中聚酯膜可以在縱向或橫向的至少一個方向上拉伸,以及
當聚酯膜的厚度為200微米(μm)時,由式2所計算出的損耗因數大於或等於100°C,且由式3所計算出的在100°C時的應變小於或等於3%:
b≦18 mol% - a [式1]
(在上述式1中,a為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的含量(mol%),以在聚酯樹脂中的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a的範圍為4到18 mol%,b為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的含量(mol%)
損耗因數=E’/E” [式2]
(在上述式2中,E’和E”分別為楊氏模數和損耗模數,且可由動態機械分析在固定頻率以及以3°C/分鐘的速度將溫度從室溫升溫至150°C的溫度情況下測量而得)
應變(%)=[(在100°C下接受應力之後的聚酯膜的長度 - 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 ×100 [式3]
(在上述式3中,接受應力之後的聚酯膜的長度為根據潛變時溫疊加試驗,在室溫下將聚酯薄膜的溫度從室溫升高後,在等溫條件下於100°C施加10分鐘的10Mpa的應力而變形的薄膜的長度,而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為施加上述應力之前的所述薄膜的長度)。
PET為一個代表性的聚酯樹脂的例子,但由於具有較弱的耐熱性而限制其應用。此外,由於PET的結晶度高,因此在熱封製程中會降低黏著度。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在現有的聚酯樹脂的聚合物主鏈中引入異山梨醇的方法。衍生自異山梨醇的殘基可降低聚合物鏈的規律性,藉此降低樹枝的結晶速率。為了確保具有足夠的耐熱性與黏著度,聚酯樹脂應包含大量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然而,大量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可造成無法作為結晶樹脂的問題。非結晶樹脂因其分子結構的低規律性而無法藉由拉伸被製模。因此,可引入聚酯樹脂的聚合物主鏈的異山梨醇的量是有限的。
對於這些技術上的限制,本發明可藉由在由熱塑性樹脂製成的基底樹脂的至少一表面上放置由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和良好的黏著度的聚酯樹脂所製得的樹脂層,並接著進行拉伸以大大地改善聚酯膜的耐熱性和黏著度,其中聚酯樹脂包含可控比例的衍生自異山梨醇(ISB)的二醇部分(第一二醇部分)和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CHDM)的二醇部分(第二二醇部分)。因此,聚酯膜可藉由控制結晶度以用於食物保存膜或印刷膜等需要良好的耐熱性的膜,以及可用於黏著膜和封裝膜等需要高黏著度的膜。
具體來說,本發明的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為具有包括兩層或更多層的多層結構的可拉伸膜,其中由聚酯樹脂所製得的樹脂層位於基底層的至少一表面上。
藉由具有重複的衍生自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酸部分和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結構,以及以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含有滿足下式1的含量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和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聚酯膜的樹脂層可包含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和良好的黏著度的聚酯樹脂。因此,樹脂層位於基底層的至少一表面上,且可補償基底層的低黏著度和低耐熱性。
樹脂層的聚酯樹脂可在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以及包含異山梨醇(和選擇性地包含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的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之後藉由聚縮合反應所獲得。因此,聚酯樹脂具有重複的衍生自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酸部分和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結構,且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聚酯樹脂包含了4到18莫爾百分比(mol%)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第一二醇部分),且可選擇性地包含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部分(第二二醇部分)。當還包括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部分時,其會包含在含量中,使得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和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的總含量小於或等於18 mol%。也就是說,聚酯樹脂可包含4到18 mol%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在此情形下,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為0 mol%),或是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可包含4到18 mol%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以及大於0 mol%且小於或等於14 mol%的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其中第一二醇部分和第二二醇部分的總含量小於或等於18 mol%。
在本發明中,酸部分和二醇部分為在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和二醇的聚合反應後,去除所形成的氫、羥基(hydroxyl group)或烷氧基(alkoxy group)後餘留殘基。
將衍生自異山梨醇(1,4:3,6二脫水葡萄醣醇(1,4:3,6-dianhydroglucitol))的第一二醇部分引入聚酯樹脂中以降低結晶速率。然而,當第一二醇部分的含量過多時,具體來說,以構成樹脂的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當含量超過18 mol%時,可能發生變黃的情形,且結晶度可明顯降低,使得拉伸以及熱定型難以進行。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當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的含量小於4 mol%時,較難以充分的改善耐熱性及黏著度。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本發明所使用的聚酯樹脂包含了含量範圍在大於或等於4 mol%、5到18 mol%或5到16 mol%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藉此在膜的製備中改善耐熱性以及黏著度。
此外,聚酯樹脂還可包含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使得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第二二醇部分和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的總含量為小於或等於18 mol%。
可將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引入聚酯樹脂中以改善聚酯樹脂的透光度。然而,當第二二醇部分的含量超過特定的值,聚酯樹脂的無定形(amorphousness)程度將會增加,使其可能無法具有拉伸方向,並導致在拉伸過程中有斷裂的風險。因此,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可包含在殘基的含量中,使得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第一二醇部分和第二二醇部分的總含量為小於或等於18 mol%,並同時可滿足第一二醇部分的含量情形。具體來說,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的含量可為小於或等於14 mol%、小於或等於10 mol%或小於或等於5 mol%,或者可不包含第二二醇部分(0 mol%)。
環己烷二甲醇的具體實例可包括1,2-環己二醇(1,2-cyclohexanediol)、1,4-環己二醇(1,4-cyclohexanediol)、1,2-環己烷二甲醇(1,2-cyclohexanedimethanol)、1,3-環己烷二甲醇(1,3-cyclohexanedimethanol)、1,4-環己烷二甲醇(1,4-cyclohexanedimethanol)等等。聚酯樹脂中可包含衍生自上述任一種或二或更多種的混合的二醇部分。
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除了衍生自異山梨醇和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一二醇部分和第二二醇部分之外,聚酯樹脂還可包含82到96 mol%或84到95 mol%的衍生自C2-C12的脂族二醇(aliphatic diol)(第三二醇部分)。衍生自脂族二醇的第三二醇部分可改善聚酯樹脂的黏著度和增加結晶度。然而,當第三二醇部分的含量超過96 mol%時,耐熱性和黏著度可因而降低,且當第三二醇部分的含量小於82 mol%時,由於無定形程度增加,可能較難以進行拉伸和熱定型的步驟。
脂族二醇的特定實例可包括線性或分枝的脂族二醇,例如乙二醇(ethylene glycol)、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三乙二醇(triethylene glycol)、丙二醇(propanediol)(1,2-丙二醇(1,2-propanediol)、1,3-丙二醇(1,3-propanediol)等)、1,4-丁二醇(1,4-butanediol)、戊二醇(pentanediol)、己二醇(hexanediol)(1,6-己二醇(1,6-hexanediol)等)、新戊二醇(neopentyl glycol)(2,2-二甲基-1,3-丙二醇(2,2-dimethyl-1,3-propanediol))和上述任一種或二或更多種的混合。在上述化合物中,衍生自乙二醇的二醇部分還可改善透光度和黏著度,並可被包含為第三二醇部分。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例,以聚酯樹脂中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衍生自二甘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可為小於或等於1 mol%,更進一步為0 mol%,或大於0 mol%且小於或等於1 mol%。當聚酯樹脂中衍生自二甘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被控制在上述範圍中內時,可進一步改善耐熱性。
除了上述提到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環己烷二甲醇和脂族二醇的二醇部分(即第一二醇部分到第三二醇部分)之外,聚酯樹脂的殘基含量中還可包含衍生自其他二醇(例如C7到C12的脂環族二醇(alicyclic diol))的二醇部分(第四二醇部分)。
更具體來說,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聚酯樹脂的二醇部分是由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和衍生自脂族二醇的第三二醇部分所組成。在此,第一二醇部分和第二二醇部分可被包含在滿足上式1的含量中。更具體來說,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聚酯樹脂的二醇部分可由4到18 mol%或5到16 mol%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和82到96 mol%或84到85 mol%的衍生自乙二醇的第三二醇部分所組成。
本文中的術語「二羧酸或其衍生物」指的是選自多種二羧酸及二羧酸的衍生物中的一種或更多種化合物。術語「二羧酸的衍生物」指的是二羧酸的烷基酯(alkyl ester)(具有碳原子數為1到4的低烷基酯,例如單甲基、單乙基、二甲基、二乙基或二丁基酯)或二羧酸的酸酐(anhydride)。因此,在一個實施例中,對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或其衍生物(例如對苯二甲酸、單烷基或二烷基的對苯二甲酸和對苯二甲酸酐(terephthalic acid anhydride))常被作為與二醇反應以形成對苯二甲醯(terephthaloyl)部分的化合物。
在本發明的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中,聚酯樹脂包含衍生自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酸部分以及上述的二醇部分,其中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可為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具體來說,可單獨以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作為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再者,除了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外,可混合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以及選自由C8到C14的芳香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和C4到C12的脂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所組成的群體中的至少一者作為二羧酸或其衍生物。C8到C14的芳香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實例可包含常被用來製備聚酯樹脂的芳香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包含萘二羧酸(naphthalene dicarboxylic acid)(例如間苯二甲酸(isophthalic acid)、間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isophthalate)、鄰苯二甲酸(phthalic acid)、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鄰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cid anhydride)和2,6-萘二甲酸(2,6-naphthalene dicarboxylic acid))和二烷基萘羧酸鹽(dialkylnaphthalene dicarboxylate)(例如2,6-萘二羧酸二甲酯(dimethyl 2,6-naphthalene dicarboxylate)和二苯基二甲酸(diphenyl dicarboxylic acid)等)。C4到C12的脂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可為常被用於製備聚酯樹脂的線性的、分枝的或環狀的脂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其實例可包含環己烷二甲酸(cyclohexanedicarboxylic acid)(例如1,4-環己烷二甲酸(1,4-cyclohexane dicarboxylic acid)和1,3-環己烷二甲酸(1,3-cyclohexane dicarboxylic acid))、環己烷二羧酸鹽(cyclohexane dicarboxylate)(例如1,4-環己烷二羧酸二甲酯(1,4-cyclohexane dicarboxylate)和1,3-環己烷二羧酸二甲酯(1,3-cyclohexane dicarboxylate))、癸二酸(sebac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異癸琥珀酸(isodecylsuccinic acid)、馬來酸(maleic acid)、馬來酸酐(maleic anhydride)、反丁烯二酸(fumaric acid)、己二酸(adipic acid)、戊二酸(glutaric acid)、壬二酸(azelaic acid)等。
為了確保所製備的聚酯樹脂的物理性質並改善樹脂膜,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可較佳地為上述化合物中的對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terephthalate)或對苯二甲酸和間苯二甲酸的混合物。
以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可包含大於或等於40 mol%、大於或等於50 mol%、大於或等於60 mol%、大於或等於70 mol%、大於或等於80 mol%或大於或等於90 mol%的對苯二甲酸及其衍生物。以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除了對苯二甲酸及其衍生物之外,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可包含小於或等於60 mol%、大於0 mol%且小於或等於60 mol%、0.1到55 mol%、0.1到20 mol%或5到10 mol%的另一種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因此衍生自化合物的每個酸部分可以以對應於上述含量的方式包含在聚酯樹脂中。在此含量範圍中,可製備出具有適當的物理性質的聚酯樹脂。
由於藉由控制構成聚酯樹脂的酸部分和二醇部分的種類和含量可顯著改善效果,因此,以酸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酸部分可僅由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所衍生的第一酸部分所組成,或可由大於或等於40 mol%且小於或等於100 mol%,或是90到95 mol%的衍生自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的第一酸部分以及大於0 mol%且小於或等於60 mol%,或是5到10 mol%的衍生自C8到C14的芳香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第二酸部分所組成。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在滿足上式1的情形下,二醇部分可由4到18 mol%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小於或等於14 mol%的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以及82到96 mol%的衍生自脂族二醇的第三二醇部分所組成。
此外,聚酯樹脂還可包含一種或多種的添加物,例如在製造過程中可加入聚縮合催化劑、穩定劑、著色劑、助晶劑、抗氧化劑或分枝劑。具體來說,以聚酯樹脂的總重而言,聚酯樹脂還可包含選自由1到300 ppm的聚縮合催化劑、10到5000 ppm的磷穩定劑、1到300 ppm的鈷基著色劑、1到200 ppm的助晶劑、10到500 ppm的抗氧化劑和10到300 ppm的分枝劑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者,基於中心金屬原子而定。在下述關於聚酯樹脂的製備方法中將會詳述其具體實例和含量。
具有上述組成的聚酯樹脂可透過控制單體的類型和含量以及聚合條件來控制物理性質以在應用到樹脂膜時表現出更優異的效果。具體來說,在150°C下將聚酯樹脂以1.2克/分公升(g/dl)的濃度溶解於鄰氯苯酚(ortho-chlorophenol)15分鐘之後,聚酯樹脂在35°C下所測得的本質黏度為0.50到1.00 分公升/克(dl/g)。
聚酯樹脂的本質黏度(IV)可在膜的製備過程中影響可加工性以及機械強度性質。低於上述範圍的本質黏度可能因為流速過快導致在製模的過程中有較不佳的外型,並無法保證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再者,可能難以藉由高強度的拉伸達成所需的物理性質。此外,當本質黏度超過上述範圍時,擠出機(extruder)的壓力會因為在製模過程中熔融態的材料的黏度增加而增加,使得共擠出製程可能較不順利。當擠出機的溫度升高以降低壓力時,顏色和物理性質會因熱產生變形而較差,且因為基底層在拉伸和熱處理製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收縮,可能導致製程的問題。
更具體來說,聚酯樹脂可具有0.45到0.65 dl/g或0.50到0.60 dl/g的本質黏度(或熔化本質黏度),其中本質黏度是在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以及聚縮合反應之後,立即將獲得的產物在150°C下以1.2 g/dl的濃度溶解於鄰氯苯酚15分鐘之後,在35°C下所測得。此外,在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以及聚縮合反應之後,本質黏度還可藉由額外的結晶化製程和固相聚合反應而增加。將固相聚合反應後獲得的聚合物在150°C下以1.2 g/dl的濃度溶解於鄰氯苯酚15分鐘之後,在35°C下測量本質黏度(或固相本質黏度)。本質黏度(或固相本質黏度)可比聚縮合反應之後的聚合物的本質黏度高0.10到0.40 dl/g或0.15到0.25 dl/g。具體來說,在結晶化和固相聚合反應之後的固相本質黏度可為0.6到1.0 dl/g或0.65到0.95 dl/g。當固相本質黏度位於上述範圍中,聚酯樹脂的分子量分布為較窄的,藉此可在製模的過程中降低結晶速率。因此,可不在降低透明度的情形下改善耐熱性以及結晶度。
在本發明中,在分別測量溶劑通過黏度管的特定區域之間所需的時間(流出時間(efflux time),t0
)以及將聚酯樹脂溶解於所述溶劑後所形成的溶液通過管子的時間(t)之後,可藉由下式4、5所計算聚酯樹脂的本質黏度。
在本發明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中,樹脂層可由含有PET和聚酯樹脂的樹脂混合物所製得。
PET可包含藉由聚縮合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所獲得的PET或以PET為基底的共聚物聚酯樹脂,其中對苯二甲酸的一部分被替換成其他的二羧酸,或乙二醇的一部分被替換成其他的二醇。具體來說,取代乙二醇的一部分的其他二醇的實例可包含線性或分枝的脂族二醇或脂環族二醇,例如二甘醇、三乙二醇、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等)、1,4-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1,6-己二醇等)、新戊二醇 (2,2-二甲基-1,3-丙二醇)、1,2-環己二醇、1,4-環己二醇、1,2-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以及四甲基環丁二醇(tetramethyl cyclobutanediol)等。
PET與上述的聚酯樹脂不同,更具體來說,PET可具有重複的衍生自異山梨醇之外的其他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結構。
PET的物理性質可影響聚酯樹脂膜的性質。在各種物理性質中,熔點可影響聚酯樹脂膜的耐熱性。PET的熔點可藉由控制單體的類型及含量和聚合條件所控制。當使用示差掃描量熱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進行測量時,PET(樹脂A)的熔點範圍為220到260°C或225到245°C。藉由具有上述溫度範圍的熔點,PET可進一步改善耐熱性。
當樹脂層由含有PET和上述的聚酯樹脂的樹脂混合物所製得時,樹脂混合物可含有重量比為90:10到10:90或30:70到10:90的PET和聚酯樹脂。藉由包含上述混合比的PET以及聚酯樹脂,樹脂膜的耐熱性以及黏著度可在良好的平衡下被同時改善。當PET的含量超過樹脂混合物中90:10的混合比而過大時,聚酯樹脂對於黏著度的改善效果可較不明顯。當聚酯樹脂的含量超過10:90的混合比而過大時,PET的改善效果可較不明顯。
此外,本發明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的樹脂層還可包含選自由助晶劑、遮光劑、抗靜電劑、抗沖擊改性劑、抗氧化劑和精細顆粒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添加物。加入添加物的方法並不特別侷限。在一個實施例中,可在製備聚酯樹脂的過程中加入,或可藉由製造高濃度的母料(masterbatch),並經過稀釋和混合的方式加入。
在一個實施例中,以聚酯樹脂的總重而言,樹脂層還可包含5到200 ppm或100到200 ppm的助晶劑。助晶劑的實例可包含晶核劑、紫外線吸收劑、聚烯烴基樹脂、聚醯胺樹酯等,且可使用上述中任一種或二或更多種的混合物作為助晶劑。藉由包含在上述範圍內的助晶劑,可進一步改善耐熱性。
與此同時,本發明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的基底層包含熱塑性樹脂。
熱塑性樹脂可為:由聚縮合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所獲得的PET,或以PET為基底的共聚物聚酯樹脂,其中對苯二甲酸的一部分被替換為其他二羧酸,或乙二醇的一部分被替換為其他二醇。以PET為基底的共聚物聚酯樹脂與聚酯樹脂不同,且用來替換乙二醇的一部分的其他二醇的實例可包含除了異山梨醇之外的二醇,具體來說,包含新戊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丙二醇、丁二醇等。
PET與下述的聚酯樹脂(樹脂B)不同,更具體來說,PET可具有重複的衍生自異山梨醇之外的其他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結構。
本發明的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可分別包含一層或多層的樹脂層以及一層或多層的基底層。具體來說,聚酯膜可具有樹脂層被層壓在基底層的兩面上、樹脂層插入在二層或更多層的基底層之間、或樹脂層設置在二層或更多層的基底層之間以及設置在基底層的表面上的結構。在這些結構中,當聚酯膜具有三層或更多層的多層結構,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和黏著度的樹脂層可位於基底層的表面上,例如為樹脂層/基底層/樹脂層。
在聚酯膜中,基底層和樹脂層的厚度可適當地根據物理性質或聚酯膜的用途所決定,且膜的耐熱性和黏著度還可藉由控制基底層和樹脂層的厚度而改善。具體來說,以基底層的厚度而言,樹脂層的厚度的百分比(即樹脂層的厚度/基底層的厚度×100)可為5到75%、10到70%或20到60%。當聚酯膜包含一層或更多層的基底層和一層或更多層的樹脂層時,較佳的情形為以整個基底層的厚度而言,整個樹脂層的厚度的百分比滿足上述條件。在此情形下,複數層基底層或複數層樹脂層中的每一層的厚度可為相同的或不同的。更具體來說,聚酯膜的總厚度可為3到350微米,且以聚酯膜的厚度而言,可調整樹脂層的厚度使得樹脂層的厚度百分比(即(樹脂層的厚度/聚酯膜的厚度) ×100)可為10到50%或20到45%。
在一個實施例中,當聚酯膜具有一樹脂層/基底層/樹脂層的三層結構,聚酯膜的總厚度可為3到350微米,且以基底層的厚度而言,樹脂層的總厚度的厚度百分比(即(樹脂層的總厚度/基底層的厚度) ×100)可為20到50%或20到45%,且以聚酯膜的厚度而言,樹脂層的總厚度的厚度百分比(即(樹脂層的總厚度/聚酯膜的厚度) ×100)可為20到45%或20到40%。此外,在滿足上述百分比時,樹脂層的每一層可彼此具有相同的厚度。
在本發明中,膜、樹脂層和基底層的厚度可使用光學顯微鏡所測量,且除非有特別指明,否則代表的是平均厚度。
具有上述結構的聚酯膜為一可拉伸膜,且可在縱向和橫向中的至少一個方向上被拉伸,特別是以2到15倍或4到12倍的總拉伸比拉伸。
更具體來說,聚酯膜可在縱向和橫向中的任意一個方向上被單向拉伸,且在縱向或橫向上的拉伸比可為2到15倍、4到12倍或5到10倍。
此外,聚酯膜可在縱向和橫向上被雙向拉伸,在縱向上的拉伸比可為2到5倍、2到4倍或2到3倍,且在橫向上的拉伸比可為2到7倍、2到6倍或2到5倍。當以上述拉伸比拉伸聚酯膜時,可進一步改善聚酯膜的耐熱性。
此外,當聚酯膜為可在縱向和橫向上被雙向拉伸的可拉伸膜時,縱向上的拉伸比和橫向上的拉伸比可為相同的或不同的。此外,在聚酯膜為可雙向拉伸的可拉伸膜,其中雙向上的拉伸比彼此不同的情形下,縱向上的拉伸比可小於橫向上的拉伸比,且縱向上的拉伸比和橫向上的拉伸比可分別滿足上述的拉伸比範圍。
本發明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可藉由一製備方法所製備,所述製備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1)同時或依序對用於形成含有熱塑性樹脂的基底層的樹脂組合物以及用於形成含有聚酯樹脂的樹脂層的組合物進行熔體擠出(melt extrusion)製程以製備未拉伸聚酯膜,其中由熱塑性樹脂所形成的基底層和位於基底層的至少一表面上的由聚酯樹脂所形成的樹脂層為經層壓(laminated)的;以及
(a2)在大於或等於聚酯樹脂的玻璃轉換溫度的溫度下將未拉伸的聚酯膜在縱向和橫向的至少一個方向上進行拉伸。也就是說,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具體實例,提供了上述聚酯膜的一個製備方法。
在步驟(a1)中,熱塑性樹脂和聚酯樹脂與上述的相同。用以形成樹脂層的組合物除了聚酯樹脂之外還可包含PET,且可選擇性地包含選自由助晶劑、遮光劑、抗靜電劑、抗沖擊改性劑、抗氧化劑和精細顆粒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添加物以改善所製備的膜的物理性質和效果。PET、晶核劑和其他添加物與上述的相同。
步驟(a1)中的熔體擠出可在240到310°C或250到300°C下進行。當溫度小於240°C時,聚合物可能無法熔化。當溫度超過310°C時,由於聚合物的熱分解程度增加,且膜在拉伸的過程中會產生損壞或斷裂,因此可能難以達到要求的物理性質。因此,熔體擠出製程在上述的溫度範圍中可以相對較低的溫度進行,藉此將聚合物的熱裂解情形最小化以維持長鏈結構。
由於熔體擠出製程,可製備出薄片狀的熔體擠出物,所述熔體擠出物為一未拉伸的聚酯膜,其中聚酯膜中由熱塑性樹脂所製得的基底層和由聚酯樹脂所製得,且位在基底層的至少一表面上的樹脂層為經層壓的。在步驟(a1)中所製備的未拉伸聚酯膜可選擇性接受冷卻製程以達到適當的溫度,其中冷卻製程可根據常規的方法進行。
接著,在步驟(a2)中,進行在大於或等於聚酯樹脂的玻璃轉換溫度的溫度下拉伸步驟(a1)中獲得的未拉伸聚酯膜的製程。
具體來說,拉伸製程可在80到180°C或90到170°C的溫度下,在縱向或橫向中的至少一者上進行。
具體來說,拉伸製程可在縱向和橫向中的任意一個方向上以總拉伸比為2到15倍、4到12倍或5到10倍所進行。更具體來說,在縱向上的拉伸比可為2到5倍、2到4倍或2到3倍,且在橫向上的拉伸比可為2到7倍、2到6倍或2到5倍。當聚酯膜以上述拉伸比進行拉伸時,可進一步改善耐熱性。
此外,本發明的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的製備方法在步驟(a2)之後還可包含步驟(a3):對步驟(a2)獲得的聚酯膜進行熱定型步驟。
步驟(a3)中的熱定型步驟可根據常規的熱定型方法所進行,除了在100到220°C的溫度以外。藉由在上述溫度範圍中進行熱定型步驟,便可能以增加所製備的樹脂膜的結晶度的方式降低應變,並可改善機械強度性質。
於此同時,步驟(a1)中使用的聚酯樹脂為上述內容中所提到的引入異山梨醇的聚酯樹脂。
為了製備聚酯樹脂,聚酯膜的製備方法在步驟(a1)前還可包含製備聚酯樹脂的方法的步驟,所述步驟包含:(a0-1)對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和包含異山梨醇和選擇性包含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進行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以及(a0-2) 對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所獲得的產物進行聚縮合反應以製備聚酯樹脂,聚酯樹脂在溶解於1.2g/dl的濃度的鄰氯苯酚15分鐘之後,在35°C下所測得的本質黏度為0.45到0.65 dl/g。
聚酯樹脂可以批式、半連續式或連續式的方式製備,且步驟(a0-1)中的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和步驟(a0-2)中的聚縮合反應可在惰性氣體(inert gas)的環境(atmosphere)下進行。
在聚酯樹脂的製備過程中,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而言,使用了使得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為4到18 mol%的含量的異山梨醇。然而,由於部分的異山梨醇在合成聚酯樹脂的過程中可產生揮發或不反應的情形,以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異山梨醇使用的含量可為1到35 mol或5到30 mol以將異山梨醇以上述的含量引入聚酯樹脂中。當異山梨醇的含量超過上述範圍時,產物可能變黃,且結晶度可明顯降低,並對拉伸製程和熱定型製程有不利影響。當異山梨醇的含量小於上述範圍時,可能無法表現足夠的耐熱性和黏著度,並導致霧化。然而,藉由控制異山梨醇的含量在上述範圍中,可提供具有良好的耐熱性、黏著度和透明度的聚酯膜。
此外,當聚酯樹脂還包含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時,可加入具有使第二二醇部分滿足上述式1的含量的環己烷二甲醇。
此外,衍生自引入聚酯樹脂的脂族二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不直接與製備聚酯樹脂所使用的脂族二醇的含量成正比。然而,以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可使用含量為90到120 mol或95到115 mol的脂族二醇以使聚酯樹脂包含82到96 mol%的衍生自脂族二醇的第三二醇部分(以組成聚酯樹脂的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
如上文所述,聚酯樹脂在殘跡的含量中除了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和衍生自脂族二醇的第三二醇部分之外還可包含衍生自脂環族二醇的第四二醇部分。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而言,可加入使得衍生自脂環族二醇的第四二醇部分為大於或等於0 mol%且小於或等於10 mol%或0.1到5 mol%的含量的脂環族二醇。
在製備聚酯樹脂的步驟(a0-1)的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中,二羧酸或其衍生物與二醇以化學計量比(stoichiometric ratio)、莫爾比為1:1進行反應。然而,二羧酸或其衍生物與二醇可以使二醇對1 mol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莫爾比(二醇/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莫爾比)為大於或等於1.01的含量加入反應器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當以二羧酸作為二羧酸或其衍生物時,二醇對二羧酸的初始混合莫爾比可被調整為1:1.01到1.5或1:1.05到1.3。當使用衍生物如二羧酸的烷基酯或二羧酸的酸酐作為二羧酸或其衍生物時,二醇對二羧酸的衍生物的初始混合莫爾比可被調整為1:2.0到2.5或1:2.1到2.3。
此外,二醇可在聚合反應之前一次性加入反應器中,或分數次在聚合反應中加入。根據一更具體實施例,可藉由在反應的初始階段中調整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和二醇的初始含量,使得製備出的聚酯樹脂有機會滿足特定的分子量分布。因此,可更有效地提供具體實例中的聚酯膜以及包含在其中的聚酯樹脂。此初始混合莫爾比可為反應器中聚合反應在一開始的混合莫爾比,且若有需要,還可在反應的過程中加入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和/或二醇。
此外,用來製備聚酯樹脂的步驟(a0-1)中的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可以批式、半連續式或連續式的方式進行。每一種原料可各自分開加入,但較佳地是加入將二羧酸或其衍生物與二醇混合的漿液。
再者,步驟(a0-1)的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中可使用催化劑。催化劑可例如包含鈉和鎂的甲基化物(methylate)、鋅、鎘、錳、鈷、鈣、鋇、鈦等的醋酸鹽(acetate)、硼酸鹽(borate)、脂肪酸、碳酸鹽(carbonate)或烷氧基鹽(alkoxy salt)、例如鎂的金屬和鉛、鋅、銻、鍺等的氧化物,其中二氧化鍺、三氧化二銻或三氧化二銻與四水合乙酸錳的混合物為較佳的催化劑。以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為1 mol而言,催化劑可以莫爾比為1到3或1.05到2.5的方式被使用。
此外,在步驟(a0-1)的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之前的漿液或反應完成之後的產物中還可加入聚縮合催化劑、穩定劑、著色劑、助晶劑、抗氧化劑和分枝劑中至少一添加物。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上述提到的添加物可在製備聚酯樹脂的過程中的任意時間加入。
可適當地選擇和使用鈦基、鍺基、銻基、鋁基、錫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作為常規的聚縮合催化劑。較佳的鈦基催化基的實施例包含鈦酸四乙酯(tetraethyl titanate)、鈦酸乙醯三丙酯(acetyltripropyl titanate)、鈦酸四丙酯(tetrapropyl titanate)、鈦酸四丁酯(tetrabutyl titanate)、鈦酸聚丁酯(polybutyl titanate)、鈦酸2-乙基己酯(2-ethylhexyl titanate)、鈦酸辛二醇(octylene glycol titanate)、鈦酸乳酸鹽(lactate titanate)、鈦酸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 titanate)、鈦酸乙醯丙酮(acetylacetonate titanate)、鈦酸乙醯乙酸乙酯(ethyl acetoacetic ester titanate)、鈦酸異硬酯醇(isostearyl titanate)、二氧化鈦(titanium oxide)、二氧化鈦/二氧化矽(silicon oxide)共聚物、二氧化鈦/二氧化鋯(zirconium oxide)共聚物等。此外,較佳的鍺基催化基的實施例包含二氧化鍺(germanium oxide)及其共聚物。以最終聚合物(聚酯樹脂)的總重而言,聚縮合催化劑的添加量可為1到300 ppm,基於中心的金屬原子而定。
通常可使用磷基化合物如磷酸、磷酸三甲酯(trimethyl phosphate)和磷酸三乙酯(triethyl phosphate)作為穩定劑,且以最終聚合物(聚酯樹脂)的總重而言,穩定劑的添加量可為10到5000 ppm,基於磷原子而定。當穩定劑的含量小於10 ppm時,聚酯樹脂可能不夠穩定,且聚酯樹脂的顏色可偏黃。當穩定劑的含量大於5000 ppm時,可能無法獲得具有高聚合度的聚合物。
再者,被添加以改善聚合物的顏色的著色劑的實施例包含常規的鈷基著色劑,例如乙酸鈷(cobalt acetate)、丙酸鈷(cobalt propionate)等。以最終聚合物(聚酯樹脂)的總重而言,著色劑添加的含量可為1到300 ppm,基於鈷原子而定。若有需要,蒽醌基(anthraquinone-based)化合物、紫環酮基化合物(perinone-based compound)、偶氮基化合物(azo-based compound)與次甲基化合物(methine-based compound)等可作為有機化合物的著色劑。市售產品的實施例可包括調色劑(toner),例如由Clarient公司製造的Polysynthrene Blue RLS或由Clarient公司製造的Solvaperm Red BB。以最終聚合物(聚酯樹脂)的總重而言,有機化合物的著色劑的加入量可為大於或等於0 ppm且小於或等於50 ppm。當著色劑使用以上述範圍以外的量,聚酯樹脂的黃色可能不能充分隱藏或是物理性質可能會劣化。
助晶劑的實施例可包括晶核劑(矽滑石(silica talc)、氫氧化鋁、氮化硼等)、紫外線吸收劑(苯並三唑(benzotriazole)、二苯甲酮(benzophenone)、水楊酸酯(salicylate)、氰基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草醯苯胺(oxanilide)、受阻胺光安定劑(hindered amine light stabilizer,HALS)等)、聚烯烴基樹脂(聚乙烯、聚丙烯等)或聚醯胺樹脂等,且可使用上述任一種或二或更多種的混合物作為助晶劑。以最終聚合物(聚酯樹脂)的總重而言,助晶劑的添加量可為1到200 ppm、5到200 ppm或100到200 ppm。
抗氧化劑的實施例可包含受阻酚類抗氧化劑(hindered phenolic antioxidant)、亞磷酸酯基抗氧化劑(phosphite-based antioxidant)、硫酯基抗氧化劑(thioester-based antioxidant)和其混合物。以最終聚合物(聚酯樹脂)的總重而言,抗氧化劑的添加量可為10到500 ppm。
分枝劑的實施例可包括具有三個或更多官能基的常規分枝劑,例如偏苯三酸酐(trimellitic anhydride)、三羥甲基丙烷(trimethylol propane)、偏苯三甲酸(trimellitic acid)和其混合物。以最終聚合物(聚酯樹脂)的總重而言,分枝劑的添加量可為10到300 ppm。
此外,用來製備聚酯樹脂的步驟(a0-1)的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可在壓力為0 到10.0 kgf/cm2
(0到7355.6毫米汞柱(mmHg))、0到5.0 kgf/cm2
(0到3677.8 mmHg)或0.1 到3.0 kgf/cm2
(73.6到2206.7 mmHg)的條件下於150至300°C或200至270°C的溫度進行。括號外面的壓力是指表壓(gauge pressure)(以kgf/cm2
表示),而括號裡面的壓力是指絕對壓力(以mmHg表示)。當反應溫度和壓力偏離上述範圍時,聚酯樹脂的物理性質可能劣化。反應時間(平均滯留時間(average residence time))通常為1小時至24小時或2小時至8小時,其可依據所使用的反應溫度、壓力以及二醇相對於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莫爾比率而改變。
由步驟(a0-1)的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所獲得的產物可藉由步驟(a0-2)的聚縮合反應製備成具有高聚合度的聚酯樹脂。
聚縮合反應通常在0.01到400 mmHg、0.05到100 mmHg或0.1到10 mmHg的減壓下於150°C至300°C、200°C至290°C或250°C至290°C的溫度進行。此處壓力是指絕對壓力。0.01到400 mmHg的減壓條件是用以移除作為聚縮合反應的副產物的甘醇(glycol)以及作為未反應物質的異山梨醇等。因此,若減壓條件偏離上述範圍,副產物與未反應物質可能不能充分移除。此外,當聚縮合反應的反應溫度偏離上述範圍時,聚酯樹脂的物理性質可能劣化。聚縮合反應會進行一段時間直到達到理想的本質黏度,舉例來說,所進行的平均滯留時間可為1小時至24小時。
為了減少聚酯樹脂中殘留的異山梨醇等未反應物質的含量,可在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的最後階段或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有意地延長真空反應,也就是說,可在樹脂黏度不夠高的狀態下,從而將未反應的原料排出系統。當樹脂黏度較大時,留在反應器中的原料可能很難從系統中逃逸出來。在一個實施例中,在聚縮合反應之前,由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所獲得的反應產物允許在約400到1 mmHg或約200到3 mmHg的減壓條件下放置0.2小時至3小時,以有效移除殘留在聚酯樹酯中的例如異山梨醇等未反應物質。此時,可將產物的溫度控制到等於酯化反應、轉酯化反應或聚縮合反應的溫度,或是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與聚縮合反應之間的溫度。
藉由進一步加入透過真空反應的控制而使未反應物質流出的步驟,可減少殘留在聚酯樹脂中的例如異山梨醇等未反應物質的量。在結果上,可更有效地獲得滿足一個具體實例的物理性質的聚酯膜和包含在其中的聚酯樹脂。
於此同時,在步驟(a0-2)的聚縮合反應之後所獲得的聚合物的熔化本質黏度較佳為0.45 dl/g到0.65 dl/g。當本質黏度小於0.45 dl/g時,固相聚合反應的反應速率可能會顯著地降低。當本質黏度超過0.65 dl/g時,熔融材料的黏度在熔融聚合的過程時可能增加,並導致聚合物變色的機會因攪拌器和反應器之間的剪切應力(shear stress)而增加,且產生如乙醛(acetaldehyde)的副產物。
聚合物的熔化本質黏度是將聚合物在150°C下以1.2 g/dl的濃度溶解於鄰氯苯酚15分鐘之後,在35°C下所測得。
藉由上述的步驟(a0-1)和(a0-2),可製備出用來形成本發明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的聚酯樹脂。
在完成聚縮合反應之後,所獲得的聚合物在結晶化之後可進一步進行固相聚合反應以製備出具有均一的分子量分布的聚酯樹脂,在結果上,可進一步改善所製備的膜的透明度。
因此,本發明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的製備方法在步驟(a0-2)的聚縮合反應之後可包含:(a0-3)對聚縮合反應(熔融聚合)所獲得的聚酯樹脂(之後稱為聚合物)進行結晶化製程;以及(a0-4)對結晶化的聚合物進行固相聚合製程以具有一本質黏度,本質黏度是在150°C下溶解於濃度為1.2g/dl的鄰氯苯酚15分鐘之後,在35°C下測量而得,且相較於步驟a0-2中獲得的聚合物的本質黏度高0.10到0.40dl/g。
具體來說,在步驟(a0-3)的結晶化步驟中,藉由步驟(a0-2)的聚縮合反應所獲得的聚合物可被排出反應器外以製成顆粒。製成顆粒的方法可為將聚合物擠出成股線狀並在冷卻液中固化後再用切割機切割的繩股切割法(strand cutting method)或是將模孔浸入冷卻液中而聚合物直接於冷卻液中擠出後再用切割機切割的水下切割法(underwater cutting method)。在繩股切割法中,一般會將冷卻液維持在低溫使股線充分被固化,從而避免切割問題。在水下切割法中,較佳可維持冷卻液的溫度以符合聚合物,使得聚合物的形狀一致。然而,在結晶聚合物的情況下,冷卻液的溫度可以有意地保持在高溫,藉此在排出(出料)的期間誘發結晶。
與此同時,也可用水另外清洗顆粒狀聚合物。在清洗期間,水的溫度較佳相同於聚合物的玻璃轉換溫度或是低於玻璃轉換溫度約5°C至20°C。當水溫高於上述範圍時,因為可能會發生熔合而非較佳的情況。在聚合物顆粒於排出(出料)的期間誘發結晶的情況下,熔合不會在高於玻璃轉換溫度的溫度下發生,因此,水的溫度可根據結晶度來決定。透過顆粒狀聚合物的清洗,有機會移除在未反應原料中溶解於水的原料。由於隨著顆粒尺寸的降低,顆粒在一定重量下的表面積會增加,因此較小的粒徑是較有利的。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可將顆粒製備成具有約小於或等於14毫克(mg)的平均重量。
顆粒狀聚合物會先進行結晶化步驟以防止固相聚合反應期間的熔合。結晶化步驟可在大氣、惰性氣體、水蒸氣、含水蒸氣的惰性氣體的環境下或在溶液中於110到180°C或120到180°C的溫度進行。當溫度低時,顆粒晶體形成的速度太慢。當溫度高時,顆粒表面會以比形成晶體的速度還快的速度熔化,使得顆粒黏在一起,從而導致熔合。由於顆粒的耐熱性隨顆粒結晶而增加,因此也可透過將結晶化過程分成幾個步驟並逐步升高溫度來結晶顆粒。
固相聚合反應可在惰性氣體例如氮氣(nitrogen)、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或氬氣(argon)等的環境下,或可在400到0.01 mmHg的減壓條件下,於180到220°C的溫度進行,平均滯留時間為1小時或更多,較佳為10小時或更多。透過此固相聚合反應,可進一步增加分子量,且在熔化反應中殘留而未反應的原料以及反應過程中產生的環狀寡聚物(cyclic oligomer)與乙醛等可被移除。
可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聚合物的固相本質黏度比步驟(a0-2)的聚縮合反應所獲得的聚合物的熔化本質黏度高0.10到0.40 dl/g。當固相聚合反應後聚合物的固相本質黏度與固相聚合反應前聚合物的熔化本質黏度的差異小於0.10 dl/g,可能無法有效地改善聚合度。當本質黏度的差異超過0.40 dl/g時,分子量的分布會變寬,且不能展現出足夠的耐熱性。此外,隨著低聚物的含量相對增加,在高溫下很有可能會發生結晶的現象,使其在熱處理之後難以維持高透明度。
更具體來說,可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聚合物的固相本質黏度比固相聚合反應前聚合物的熔化本質黏度高0.10到0.40 dl/g,其值為0.65到1.5 dl/g、0.7到1.2 dl/g或0.8到1.0 dl/g。當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本質黏度達到上述範圍時,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可較窄,藉此降低製模過程中結晶速率。因此,可在不降低透明度的情形下改善耐熱性和結晶度。當固相聚合反應後的聚合物的固相本質黏度小於上述範圍,由於結晶速率因低分子量的聚合物而增加,因此可能難以提供具有優異的透明度的聚酯膜。
根據上述方法所製備的聚酯樹脂具有重複的衍生自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酸部分和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結構,且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包含4到18 mol%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和0到14 mol%的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其中以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第一二醇部分和第二二醇部分的總含量小於或等於18 mol%。因此,當聚酯樹脂應用於膜的製備中,其可展現良好的耐熱性和良好的黏著度。
由上述的製備方法所製備的本發明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可因包含由上述聚酯樹脂所製得的樹脂層而展現出良好的耐熱性和良好的黏著度。
具體來說,當聚酯膜的厚度為200微米時,其可具有大於或等於100°C或110到130°C的損耗因數,其中損耗因數可由下面式2計算得出。在結果上,其可以容易地用於在0°C和更高溫的溫度下的印刷製程中。
損耗因數=E’/E” [式2]
(在上述式2中,E’和E”分別為楊氏模數(或儲存模數)和損耗模數,且可由動態機械分析在固定頻率以及以3°C/分鐘的速度將溫度從室溫升溫至150°C的溫度情況下測量而得)
通常可由示差掃描量熱法所測量的玻璃轉換溫度來評估耐熱性。然而,若因樣品的本質而無法使用示差掃描量熱法時,可使用動態機械分析(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DMA)或熱機械分析(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量測楊氏模數E’和損耗模數E”,並藉由它們計算出耗損因數以獲得玻璃轉換溫度。因此在本發明中,耗損因數是由動態機械分析所計算而得,並以此為根據評估耐熱性。具體來說,將聚酯膜切成大小為30 毫米(mm)×5.3毫米(縱向長度×橫向長度)以製備樣品,且使用動態機械分析在下述條件下分別測量楊氏模數E’和損耗模數E”。之後,可根據上式2計算出耗損因數。
[測量條件]
固定頻率(掃頻/振幅:15微米)
溫度改變:以3°C/分鐘的速度將溫度從室溫(RT)升溫至150°C
若由式2計算出的耗損因數為大於或等於100°C,更具體為大於或等於110°C,其可被認定為具有良好的耐熱性。
此外,聚酯膜可因良好的耐熱性而展現出低應變。具體來說,當聚酯膜的厚度為200微米時,由下式3所計算出的在100°C下的應變可小於或等於3%或為1到3%。
在本發明中,應變(%)可藉由使用動態機械分析和時溫疊加的潛變時溫疊加試驗所計算出。具體來說,在潛變時溫疊加試驗中,具有30 毫米(mm)×5.3毫米(縱向長度×橫向長度)的大小的聚酯膜或其樣品會從室溫開始加熱,且當溫度達到100°C時,在等溫的條件下對聚酯膜施加10 Mpa的應力10分鐘。接著,因在100°C下接受應力而變形的聚酯膜的長度與接受應力之前聚酯膜的長度的關係可藉由下式3轉換為應變(%)
應變(%)=[(在100°C下接受應力之後的聚酯膜的長度 - 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 ×100 [式3]
耐熱性可藉由在100°C下的應變值所評估。當在100°C下的應變超過3%時,可由視覺辨識到形變的程度。因此,在100°C下具有小於或等於3%的應變可被評估為具有良好的耐熱性。
此外,聚酯膜可展現良好的黏著度,特別是可對紙張展現良好的黏著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一具體實例的聚酯膜可因其良好的耐熱性和黏著度而應用於多種領域中。特別來說,聚酯膜可使用於要求良好的耐熱性的食物保存膜或印刷膜和要求良好的黏著度與熱封性的黏著膜或封裝膜。
以下將藉由一些具體實例描述本發明的作用和效果的細節內容,然而此些具體實例僅作為舉例而提供,因此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以下的物理性質可根據下列方法所測量。
(1) 本質黏度(IV)
將樣品在150°C下以1.2 g/dl的濃度溶解於鄰氯苯酚中15分鐘後,使用烏氏黏度管(Ubbelohde viscometer tube)測量樣本的本質黏度。具體來說,將黏度管的溫度維持在35°C,並分別測量溶劑(鄰氯苯酚)通過黏度管的特定內部區域之間所需的時間(流出時間,t0
)以及將樣品溶解於溶劑後所形成的溶液通過管子的時間(t)。接著,將流出時間t0
和時間t代入式4中計算比黏度(specific viscosity)ηsp
,並將計算出的比黏度代入式5中以算出本質黏度[η][式4][式5]
在式5中,A為赫金斯常數(Huggins constant),且為0.247。c為濃度,且為1.2 g/dl。
在計算熔化本質黏度的情形下,是以聚縮合反應之後獲得的聚合物作為樣品。在計算固相本質黏度的情形下,是以結晶化反應和固相聚合反應之後獲得的聚合物作為樣品。
(2) 衍生自異山梨醇(ISB)和1,4-環己烷二甲醇(CHDM)的二醇部分的含量
將最終製備出的聚酯樹脂以3毫克/毫升(mg/mL)的濃度溶解於CDCl3
溶劑後,透過使用核磁共振裝置(JEOL, 600 MHz FT-NMR)於25°C下獲得的1H-NMR光譜來確認衍生自異山梨醇(ISB)的第一二醇部分和衍生自1,4-環己烷二甲醇(CHDM)的第二二醇部分的含量。
(3) 膜厚度
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一具體實例和比較具體實例中製備出的聚酯膜的截面,且在確認多個位置的厚度之後,其平均值可被定義為膜厚度。
(4)耗損因數
為了評估聚酯膜的耐熱性,在一具體實例和比較具體實例中製備出的聚酯膜被切成30 毫米(mm)×5.3毫米(縱向長度×橫向長度)的大小以製備樣品。接著,在下述條件下以動態機械分析分別測量楊氏模數E’和損耗模數E”。之後,可根據上式2計算出耗損因數。
[測量條件]
固定頻率(掃頻/振幅:15微米)
溫度改變:以3°C/分鐘的速度將溫度從室溫(RT)升溫至150°C
損耗因數=E’/E” [式2]
若耗損因數大於或等於100°C,或更具體為大於或等於110°C,其可被認定為具有良好的耐熱性。
(5)應變
當對聚酯膜的樣品施加應力時,樣品會因對應的應力而產生形變。若對樣品施加固定的應力,其會發生蠕變現象而隨時間逐漸變形。
因此,為了預測一具體實例和比較具體實例中製備出的聚酯膜對於溫度所產生的變形情況,可進行使用動態機械分析和時溫疊加的潛變時溫疊加試驗。
具體來說,在潛變時溫疊加試驗中,從室溫開始加熱一具體實例和比較具體實例中製備出的聚酯膜的樣品,其大小為30 毫米(mm)×5.3毫米(縱向長度×橫向長度)。當溫度達到 90°C、100°C和110°C時,分別在等溫條件下對樣品施加10 Mpa的應力10分鐘,接著將在90°C、100°C和110°C下因接受應力而變形的樣品的長度與接受應力前的樣品的長度藉由下式6轉換為應變(%)
應變(%)=[(在90°C、100°C、110°C下接受應力之後的聚酯膜的長度 - 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 ×100 [式6]
舉例來說,在100°C下的應變可藉由將聚酯膜的樣品在100°C的等溫情形下接受10 Mpa的應力10分鐘而產生形變後的長度代入式6中的在100°C下接受應力之後的聚酯膜的長度(如上述式3)所計算出。
在確認樣品在90°C、100°C和110°C的溫度下的形變之後,發現90°C下的應變小於100°C下的應變,且110°C下的應變大於100°C下的應變。因此可根據在100°C下的應變值評估膜的耐熱性。當溫度在100°C下的應變超過3%時,可視覺辨識出變形的程度。因此,在100°C下具有小於或等於3%的應變可被評估為具有良好的耐熱性。
(6)黏著度
使用熱梯度測試儀(heat gradient tester),並將一具體實例和比較具體實例中製備出的聚酯膜放置在紙張中間。接著,在230°C的溫度下進行3秒的接合以根據以下標準確認和評估聚酯膜對紙張的黏著度。
O:接合 X:未接合
[聚酯樹脂的製備]
製備實施例1
將3257.4克(19.6 mol)的對苯二甲酸、1180.1克(19.0 mol)的乙二醇與229.2克(1.6 mol)的異山梨醇(ISB)置入體積10公升(L)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column)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condenser),但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可調整含量使得引入最終的聚酯樹脂中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為5 mol%。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二氧化鍺與對苯二甲酸的莫爾比為1.05)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7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產生加壓狀態,其中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
此外,將反應器的溫度升高至260°C並維持在相同的溫度,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此製程中,未反應的異山梨醇和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當酯化反應完成時,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體積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8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熔化本質黏度)變為0.55 dl/g。當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平時,將反應產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約為12至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於氮氣環境中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體積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L/min)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此時,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小時(°C/hour)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00°C並維持在20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固相本質黏度)達到0.70 dl/g。
以由此製備的聚酯樹酯中所含的酸部分的總量而言,衍生自對苯二甲酸的酸部分的含量為100 mol%。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為5 mol%。
製備實施例2
將3354.8克(20.2 mol)的對苯二甲酸、1403.4克(22.6 mol)的乙二醇與531.1克(3.6 mol)的異山梨醇置入體積10公升(L)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column)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condenser),但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可調整含量使得引入最終的聚酯樹脂中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為10 mol%。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二氧化鍺與對苯二甲酸的莫爾比為1.3)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7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產生加壓狀態,其中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
此外,將反應器的溫度升高至260°C並維持在相同的溫度,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此製程中,未反應的異山梨醇和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當酯化反應完成時,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體積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7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熔化本質黏度)變為0.50 dl/g。當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平時,將反應產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約為12至14毫克。
將顆粒於70°C的水中儲存5小時,並在150°C下於氮氣環境中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體積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此時,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00°C並維持在20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固相本質黏度)達到0.75 dl/g。
製備實施例3
將3110.9克(18.7 mol)的對苯二甲酸、1161.9克(18.7 mol)的乙二醇與820.8克(5.6 mol)的異山梨醇(ISB)置入體積10公升(L)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column)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condenser),但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可調整含量使得引入最終的聚酯樹脂中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為16 mol%。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二氧化鍺與對苯二甲酸的莫爾比為1.3)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015克的Polysynthrene Blue RLS(Clarient公司)作為藍色調色劑,使用0.004克的Solvaperm Red BB(Clarient公司)作為紅色調色劑,使用1 ppm的聚乙烯作為助晶劑,使用100 ppm的抗氧化劑(Iganox 1076)和使用100 ppm的偏苯三酸酐作為分枝劑。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產生加壓狀態,其中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
此外,將反應器的溫度升高至260°C並維持在相同的溫度,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此製程中,未反應的異山梨醇和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當酯化反應完成時,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體積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75°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熔化本質黏度)變為0.60 dl/g。當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平時,將反應產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約為12至14毫克。
製備實施例4
將3775.4克(19.5 mol)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2654.5克(42.8 mol)的乙二醇與852.4克(5.8 mol)的異山梨醇置入體積10公升(L)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column)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condenser),但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可調整含量使得引入最終的聚酯樹脂中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為10 mol%。使用1.5克的四水合乙酸錳和1.8克的三氧化二銻(四水合乙酸錳加三氧化二銻對於對苯二甲酸二甲酯的莫爾比為2.5)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7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產生加壓狀態,其中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
此外,將反應器的溫度升高至240°C並維持在相同的溫度,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此製程中,未反應的異山梨醇和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當酯化反應完成時,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體積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65°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熔化本質黏度)變為0.50 dl/g。當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平時,將反應產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約為12至14毫克。
將顆粒150°C下於氮氣環境中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體積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此時,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00°C並維持在20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固相本質黏度)達到0.75 dl/g。
製備實施例5
將3226.4克(19.4 mol)的對苯二甲酸、169.8克(1.0 mol)的間苯二甲酸、1420.7克(22.9 mol)的乙二醇與537.7克(3.7 mol)的異山梨醇置入體積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但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可調整含量使得引入最終的聚酯樹脂中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為10 mol%。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二氧化鍺與對苯二甲酸加間苯二甲酸的莫爾比為1.3)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7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產生加壓狀態,其中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
此外,將反應器的溫度升高至260°C並維持在相同的溫度,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此製程中,未反應的異山梨醇和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當酯化反應完成時,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體積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8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熔化本質黏度)變為0.50 dl/g。當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平時,將反應產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約為12至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於氮氣環境中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體積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此時,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00°C並維持在20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固相本質黏度)達到0.75 dl/g。
比較製備實施例1
將3456.2克(20.8 mol)的對苯二甲酸、1536.1克(24.8 mol)的乙二醇與182.4克(1.2 mol)的異山梨醇置入體積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但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可調整含量使得引入最終的聚酯樹脂中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為3 mol%。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二氧化鍺與對苯二甲酸的莫爾比為1.25)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7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產生加壓狀態,其中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
此外,將反應器的溫度升高至260°C並維持在相同的溫度,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此製程中,未反應的異山梨醇和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當酯化反應完成時,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體積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8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熔化本質黏度)變為0.55 dl/g。當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平時,將反應產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約為12至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於氮氣環境中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體積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此時,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00°C並維持在20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固相本質黏度)達到0.70 dl/g。
比較製備實施例2
將2988.9克(18.0 mol)的對苯二甲酸、1228.0克(19.8 mol)的乙二醇與777.8克(5.4 mol)的環己烷二甲醇(CHDM)置入體積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但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可調整含量使得引入最終的聚酯樹脂中的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為30 mol%。使用0.7克的二氧化鍺(二氧化鍺與對苯二甲酸的莫爾比為1.4)作為催化劑,使用1.2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5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產生加壓狀態,其中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2.0 kgf/cm2
。
此外,將反應器的溫度升高至255°C並維持在相同的溫度,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此製程中,未反應的異山梨醇和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當酯化反應完成時,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體積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75°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熔化本質黏度)變為0.80 dl/g。當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平時,將反應產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約為12至14毫克。
比較製備實施例3
將3060.8克(18.4 mol)的對苯二甲酸、971.7克(15.7 mol)的乙二醇與1076.8克(7.4 mol)的異山梨醇置入體積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但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可調整含量使得引入最終的聚酯樹脂中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為20 mol%。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二氧化鍺與對苯二甲酸的莫爾比為1.25)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017克的Polysynthrene Blue RLS(Clarient公司)作為藍色調色劑,使用0.006克的Solvaperm Red BB(Clarient公司)作為紅色調色劑。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產生加壓狀態,其中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
此外,將反應器的溫度升高至265°C並維持在相同的溫度,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此製程中,未反應的異山梨醇和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當酯化反應完成時,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體積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8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熔化本質黏度)變為0.60 dl/g。當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平時,將反應產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約為12至14毫克。
比較製備實施例4
將3156.2克(19.0 mol)的對苯二甲酸、730.9克(11.8 mol)的乙二醇、684.5克(4.8 mol)的環己烷二甲醇與499.7克(3.4 mol)的異山梨醇置入體積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但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可調整含量使得引入最終的聚酯樹脂中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和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分別為10 mol%和25 mol%。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二氧化鍺與對苯二甲酸的莫爾比為1.05)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9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產生加壓狀態,其中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
此外,將反應器的溫度升高至260°C並維持在相同的溫度,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此製程中,未反應的異山梨醇和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當酯化反應完成時,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體積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7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熔化本質黏度)變為0.70 dl/g。當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平時,將反應產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約為12至14毫克。
分別測量了由製備實施例和比較製備實施例所製備出的聚酯樹脂的本質黏度、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和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結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製備實施例 | 比較製備實施例 |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
熔化本質黏度(1) (dl/g) | 0.55 | 0.50 | 0.60 | 0.50 | 0.50 | 0.55 | 0.80 | 0.60 | 0.70 |
固相本質黏度(2) (dl/g) | 0.70 | 0.75 | ND | 0.75 | 0.75 | 0.70 | ND | ND | ND |
異山梨醇含量(3) (mol%) | 5 | 10 | 16 | 10 | 10 | 3 | 0 | 20 | 10 |
環己烷二甲醇含量(4) (mol%) | 0 | 0 | 0 | 0 | 0 | 0 | 30 | 0 | 25 |
上述表1中的術語「ND」意指由於在聚酯樹脂的製備過程中並未於聚縮合反應之後進行結晶化和固相聚合反應,因此並未測量固相本質黏度。
在上表1中,本質黏度和二醇部分的含量如下所述:
(1)熔化本質黏度:在製備聚酯樹脂的製程中,於聚縮合反應之後所獲得的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
(2)固相本質黏度:在製備聚酯樹脂的製程中,於聚縮合反應之後的結晶化和固相聚合反應所獲得的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
(3)異山梨醇含量:以衍生自包含在最終的聚酯樹脂中的所有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的莫爾比。
(4)環己烷二甲醇含量:以衍生自包含在最終的聚酯樹脂中的所有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部分的莫爾比。
[聚酯膜的製備]
實施例1
將用來形成基底層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SKYPET BL8050 Grade,SK chemical製造)和用來形成樹脂層的根據製備實施例1所製備的聚酯樹脂加入多層擠出機中,並在250到300°C的溫度下熔化。
接著,透過多層模具(multilayer die)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酯樹脂共擠出(coextrude),並製備出未拉伸的聚酯薄片,其中聚酯薄片包含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所製得的基底層(A)和形成在基底層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由聚酯樹脂所製得的樹脂層(B)。
接著,將未拉伸的聚酯薄片在縱向上以1倍的拉伸比和在橫向上以5倍的拉伸比進行拉伸,並接著在100到220°C的溫度下進行熱定型。此是為了獲得具有樹脂層/基底層/樹脂層的三層結構,且厚度為200微米的聚酯膜。
實施例2到4
具有樹脂層/基底層/樹脂層(B/A/B)的三層結構,且厚度為200微米的聚酯膜可根據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所製備,除了所混合的樹脂的種類和如下表2所示的拉伸方式以外。
實施例5
具有樹脂層/基底層/樹脂層的三層結構,且厚度為200微米的聚酯膜可根據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所製備,除了在製備樹脂層中將根據製備實施例1所製備的聚酯樹脂替換為以重量比為20:80混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熔點為255°C)與根據製備實施例2所製備的聚酯樹脂所製得的樹脂混合物和如下表2所示的拉伸方式以外。
實施例6
具有樹脂層/基底層/樹脂層的三層結構,且厚度為200微米的聚酯膜可根據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所製備,除了在製備樹脂層中將根據製備實施例1所製備的聚酯樹脂替換為根據製備實施例2所製備的聚酯樹脂與聚乙烯(以母料(m/B)的形式製備,且以聚酯樹脂的總重而言,使用量為100 ppm)的混合物和如下表2所示的拉伸方式以外。
實施例7到8
具有樹脂層/基底層/樹脂層的三層結構,且厚度為200微米的聚酯膜可根據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所製備,除了所混合的樹脂的種類和如下表2所示的拉伸方式以外。
比較實施例1
僅將100重量份數(parts by weight)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SKYPET BL8050 Grade,SK chemical製造)加入擠出機中,並在250到300°C的溫度下熔化。
接著,將聚酯樹脂藉由模具擠出,並製造出未拉伸的聚酯薄片。之後,將未拉伸的聚酯薄片在縱向上以1倍的拉伸比和在橫向上以1倍的拉伸比進行拉伸,並接著進行熱定型。此是為了獲得具有單層結構,且厚度為200微米的聚酯膜。
比較實施例2到4、6到8
具有樹脂層/基底層/樹脂層的三層結構,且厚度為200微米的聚酯膜可根據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所製備,除了所混合的樹脂的種類和如下表3所示的拉伸方式以外。
比較實施例5
具有單層結構,且厚度為200微米的聚酯膜可根據與比較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所製備,除了未拉伸的聚酯薄片是在縱向上以2倍的拉伸比和在橫向上以3倍的拉伸比進行拉伸以外。
比較實施例9到11
具有樹脂層/基底層/樹脂層的三層結構,且厚度為200微米的聚酯膜可根據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所製備,除了所混合的樹脂的種類和如下表3所示的拉伸方式以外。
表2
表3
實施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基底層(A) | PET | PET | PET | PET | PET | PET | PET | PET | |
樹脂層(B) | 製備實施例1 | 製備實施例2 | 製備實施例2 | 製備實施例3 | 製備實施例2+ PET | 製備實施例2+ 助晶劑 | 製備實施例4 | 製備實施例5 | |
膜層厚度比例 (B/A/B) | 1:8:1 | 1:8:1 | 1.5:7:1.5 | 1:8:1 | 1:8:1 | 1:8:1 | 1:8:1 | 1:8:1 | |
拉伸製程 | 縱向拉伸比 | 1 | 2 | 3 | 2 | 2 | 2 | 3 | 2 |
橫向拉伸比 | 5 | 2 | 4 | 3 | 3 | 2 | 3 | 5 | |
總拉伸比 | 5 | 4 | 12 | 6 | 6 | 4 | 9 | 10 |
比較實施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基底層(A) | PET | PET | PET | PET | PET | PET | PET | PET | PET | PET | PET | |
樹脂層(B) | - | 比較製備實施例1 | 比較製備實施例2 | 比較製備實施例3 | - | 比較製備實施例1 | 比較製備實施例4 | 比較製備實施例2 | 製備實施例1 | 製備實施例2 | 製備實施例3 | |
膜層厚度比例 (B/A/B) | - | 1:8:1 | 1:8:1 | 1:8:1 | - | 1:8:1 | 1:8:1 | 1:8:1 | 1.5:7:1.5 | 1:8:1 | 1:8:1 | |
拉伸製程 | 縱向拉伸比 | 1 | 1 | 1 | 1 | 2 | 3 | 3 | 3 | 1 | 1 | 1 |
橫向拉伸比 | 1 | 1 | 1 | 1 | 3 | 4 | 4 | 4 | 1 | 1 | 1 | |
總拉伸比 | 1 | 1 | 1 | 1 | 6 | 12 | 12 | 12 | 1 | 1 | 1 |
在上表3的比較實施例7、8中,試圖以上述的拉伸比進行拉伸製程,但由於聚酯樹脂中包含高含量的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而使得無定形程度增加,導致在拉伸過程中發生斷裂。
實驗實施例:拉伸的聚酯膜的物理性質評估
根據實施例1到8和比較實施例1到11所製備出的聚酯樹脂的物理性質可根據上述方法評估,而評估結果則示於表4和表5中。然而,由於在比較實施例7、8中並未製備出拉伸的膜,因此無法評估其物理性質。
表4
表5
實施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耗損因數(°C) | 115 | 120 | 122 | 125 | 122 | 123 | 120 | 120 |
應變(%) | 2 | 2 | 1 | 2.5 | 2.5 | 2.5 | 2 | 2 |
黏著度 | O | O | O | O | O | O | O | O |
比較實施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耗損因數(°C) | 85 | 86 | 85 | 100 | 100 | 108 | N.D. | N.D. | 87/ 90 | 87/ 92 | 87/ 103 |
應變(%) | 2 | 2 | 10 | 15 | 2 | 2 | N.D. | N.D. | 2 | 3 | 3 |
黏著度 | X | X | O | O | X | X | N.D. | N.D. | O | O | O |
在表5中,術語「N.D」意指無法進行測量。
在比較實施例9到11中,由於在未拉伸的狀態下顯示了每一層的耐熱性,因此具有兩個耗損因數值。
從上述的實驗結果中可以得知根據不同實施例或比較實施例所製備的聚酯膜在相同的厚度下會依樹脂的種類而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此外,也可得知根據實施例1到8所製備的包含由聚酯樹脂所製得的樹脂層的拉伸的聚酯膜相較於比較實施例的可展現出良好的耐熱性和黏著度,其中以衍生自聚酯樹脂的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聚酯樹脂包含4到18 mol%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和可滿足上述式1的含量的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
具體來說,可以從實施例1到8、比較實施例5和6與比較實施例1到4和9到11的結果中得知與未拉伸的聚酯膜相比,拉伸的聚酯膜具有明顯改善的耐熱性。此外,從實施例1與實施例2到8的結果可以得知與單向拉伸相比,雙向拉伸可進一步改善耐熱性。從這些結果中可以看出可藉由拉伸膜來進一步改善耐熱性。
此外,相較於在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還包含樹脂層的實施例和比較實施例,比較實施例1的聚酯樹脂膜具有單層的未拉伸聚酯薄片的結構,其展現了顯著降低的耐熱性,且無法黏著於紙張。而雖然將比較實施例1的膜進一步拉伸而獲得比較實施例5的拉伸的聚酯樹脂膜,使其與比較實施例1相比具有較好的耐熱度,但比較實施例5的聚酯樹脂膜依然無法黏著於紙張。從比較實施例1到2和實施例的結果中可得知PET的單層膜的耐熱性和黏著度可同時藉由在PET的基底層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聚酯樹脂的樹脂層而獲得改善,其中聚酯樹脂中的異山梨醇的含量是可控的。
此外,從比較實施例2和6的結果(在樹脂層的聚酯樹脂中,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的含量為3 mol%)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否有經過拉伸都不具黏著度的結果。從比較實施例4和9到11的結果中可以得知當樹脂層中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的含量增加,膜的耐熱性和黏著度也會增加。當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的含量為20 mol%時,可看出應變會大幅增加。從這些結果中可以得知當聚酯樹脂中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具有適當的含量時,黏著度和耐熱性可同時獲得改善。
在比較實施例3中包含了位於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樹脂層,但在樹脂層的聚酯樹脂中不包含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比較實施例3展現出對紙張的黏著度,但具有較低的耐熱性和大幅增加的應變。在比較實施例7中包含了與實施例2、3、5、8相同含量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但在樹脂層的聚酯樹脂中包含更大含量的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在比較實施例8中不包含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但包含大約30 mol%的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由於無定形程度的增加,因此無法對比較實施例7和比較實施例8的膜進行拉伸。
從這些結果中可以看出在本發明中為了改善耐熱性和黏著物,因此需控制樹脂層的聚酯樹脂中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的含量和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的含量。
本發明的具體實例的拉伸的聚酯膜包含位於基底層的至少一表面上的樹脂層,其中樹脂層的聚酯樹脂包含可控制含量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和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拉伸的聚酯膜展現出耐熱性以及良好的黏著度,並可預期被應用於多種領域,例如工業膜、食物保存膜、封裝膜、光學膜、絕緣膜、印刷膜和黏著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無
無
Claims (26)
- 一種聚酯(polyester)膜,包括: 一基底層,其含有一熱塑性樹脂;以及 一樹脂層,位在所述基底層的至少一表面上,且由一聚酯樹脂所製得,所述聚酯樹脂具有重複的衍生自一二羧酸(carboxylic acid)或其衍生物的一酸部分(moiety)和衍生自一二醇(diol)的一二醇部分的一結構,所述結構的特徵在於,以衍生自所述二醇的一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莫爾百分比(mol%)而言,衍生自異山梨醇(isosorbide)的一第一二醇部分(a)的含量和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cyclohexanedimethanol)的一第二二醇部分(b)的含量滿足下式1; 其中所述聚酯膜可以在縱向或橫向的至少一個方向上拉伸,當所述聚酯膜的厚度為200微米(μm)時,由式2所計算出的損耗因數(tan δ)大於或等於100°C,且由式3所計算出的在100°C時的應變(strain)小於或等於3%: b≦18 mol% - a [式1] 其中,在上述式1中,a為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的含量(mol%),以在所述聚酯樹脂中的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a的範圍為4到18 mol%,b為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的含量; 損耗因數=E’/E” [式2] 在上述式2中,E’和E”分別為楊氏模數和損耗模數,且可由動態機械分析(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在固定頻率以及以3°C/分鐘的速度將溫度從室溫升溫至150°C的溫度情況下測量而得;以及 應變(%)=[(在100°C下接受應力之後的聚酯膜的長度 - 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 ×100 [式3] (在上述式3中,接受應力之後的聚酯膜的長度為根據潛變時溫疊加(creep time-temperature superposition)試驗,在室溫下將聚酯薄膜的溫度從室溫升高後,在等溫條件下於100°C施加10分鐘的10Mpa的應力而變形的薄膜的長度,而接受應力之前的聚酯膜的長度為施加上述應力之前的所述薄膜的長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所述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包括對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或其衍生物。
- 如請求項2所述的聚酯膜,其中以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總量為100mol%而言,所述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包括小於或等於60mol%的選自C8-C14的芳香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與C4-C12的脂族二羧酸(aliphatic dicarboxylic acid)或其衍生物的至少一者,作為除了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外的所述二羧酸或其衍生物。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以所述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mol%而言,所述二醇部分還包括82到96mol%的衍生自C2-C12的脂族二醇(aliphatic diol)的一第三二醇部分。
- 如請求項4所述的聚酯膜,其中以所述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mol%而言,所述二醇部分由4到18mol%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所述第一二醇部分和82到96mol%的作為脂族二醇的衍生自乙二醇的所述第三二醇部分所組成。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所述聚酯樹脂還包括選自由1到300ppm的聚縮合催化劑、10到5000ppm的磷穩定劑、1到300ppm的鈷基著色劑、1到200ppm的助晶劑、10到500ppm的抗氧化劑和10到300ppm的分枝劑所組成群組的至少其中一者,基於中心的金屬原子而定。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在150°C下將所述聚酯樹脂以1.2克/分公升(g/dl)的濃度溶解於鄰氯苯酚(ortho-chlorophenol)15分鐘之後,所述聚酯樹脂在35°C下所測得的本質黏度為0.50到1.00 分公升/克(dl/g)。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所述樹脂層是由另含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和所述聚酯樹脂的一樹脂混合物所製得,且所述樹脂混合物含有重量比為90:10到10:90的所述聚酯樹脂和所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 如請求項8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所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熔點範圍為220到260°C。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相對於所述聚酯樹脂的總重量,所述樹脂層還包括5到200ppm的助晶劑。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所述熱塑性樹脂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所述聚酯膜為在縱向和橫向中的至少一個方向上以2到15倍的總拉伸比拉伸的拉伸膜。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所述聚酯膜為一拉伸膜,其在縱向方向上以2到5倍的拉伸比以及在橫向方向上以2到7倍的拉伸比被雙向拉伸。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所述聚酯膜包括一層或多層的所述基底層和一層或多層的所述樹脂層。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以所述基底層的厚度為100%而言,所述樹脂層的厚度比為5到75%。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所述聚酯層具有一三層結構,且所述樹脂層位於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 一種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膜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1)同時或依序對用於形成含有一熱塑性樹脂的一基底層的一樹脂組合物以及用於形成含有一聚酯樹脂的一樹脂層的一組合物進行一熔體擠出(melt extrusion)製程以製備一未拉伸聚酯膜,其中由所述熱塑性樹脂所形成的所述基底層和位於所述基底層的至少一表面上的由所述聚酯樹脂所形成的所述樹脂層為經層壓(laminated)的;以及 (a2)將所述未拉伸聚酯膜在縱向和橫向的至少一個方向上進行拉伸; 其中,所述聚酯樹脂具有重複的衍生自一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一酸部分和衍生自一二醇的一二醇部分的一結構,所述結構的特徵在於,以衍生自所述二醇的一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莫爾百分比(mol%)而言,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一第一二醇部分(a)的含量和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一第二二醇部分(b)的含量滿足下式1; b≦18 mol%-a [式1] (在上述式1中,a為衍生自異山梨醇的第一二醇部分的含量(mol%),且以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的總量為100 mol%而言,a的範圍為4到18 mol%,b為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第二二醇部分的含量)。
-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聚酯膜的製備方法,其中用於形成所述樹脂層的所述組合物還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和助晶劑的其中至少一者。
-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聚酯膜的製備方法,其中用於形成所述樹脂層的所述組合物包括重量比為90:10到10:90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酯樹脂。
-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聚酯膜的製備方法,其中相對於所述聚酯樹脂的總重量,用於形成所述樹脂層的所述組合物還包括5到200ppm的助晶劑。
-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聚酯膜的製備方法,其中所述熔體擠出製程在240到310°C下進行。
-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聚酯膜的製備方法,其中所述拉伸是以2到15倍的總拉伸比而在所述未拉伸聚酯膜的縱向和橫向的至少一個方向上所進行。
-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聚酯膜的製備方法,其中所述拉伸可以在縱向方向的拉伸比為2到5倍的情形下以及在橫向方向的拉伸比為2到7倍的情形下雙向拉伸所述未拉伸聚酯膜所進行。
-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聚酯膜的製備方法,還包括在所述拉伸的步驟之後對拉伸後的聚酯膜在100到220°C下進行熱定型步驟。
-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聚酯膜的製備方法,其中在步驟(a1)之前還包括: (a0-1)對(i)一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和(ii)一二醇進行一酯化反應或一轉酯化反應;以及 (a0-2)對所述酯化反應或所述轉酯化反應所獲得的產物進行一聚縮合反應以製備一聚酯樹脂,所述聚酯樹脂在溶解於1.2g/dl的濃度的鄰氯苯酚15分鐘之後,在35°C下所測得的本質黏度為0.45到0.65 dl/g。
- 如請求項25所述的聚酯膜的製備方法,其中在步驟a0-2之後和步驟a1之前還包括: (a0-3)對所述聚縮合反應所獲得的一聚合物進行結晶化製程;以及 (a0-4)對結晶化的聚合物進行一固相聚合製程以具有一本質黏度,所述本質黏度是在150°C下溶解於濃度為1.2g/dl的鄰氯苯酚15分鐘之後,在35°C下測量而得,且相較於步驟a0-2中獲得的聚合物的本質黏度高0.10到0.40dl/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190006447 | 2019-01-17 | ||
KR10-2019-0006447 | 2019-01-17 | ||
KR1020190082671A KR20200089586A (ko) | 2019-01-17 | 2019-07-09 |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2019-0082671 | 2019-07-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37491A true TW202037491A (zh) | 2020-10-16 |
TWI801626B TWI801626B (zh) | 2023-05-11 |
Family
ID=71894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24500A TWI801626B (zh) | 2019-01-17 | 2019-07-11 | 聚酯膜及其製備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912814A4 (zh) |
KR (1) | KR20200089586A (zh) |
CN (1) | CN113302056A (zh) |
TW (1) | TWI8016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17867A (zh) * | 2021-03-14 | 2021-06-08 | 山东胜通光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陶瓷电容器离型膜用基膜的制备方法 |
CN113771346A (zh) * | 2021-09-08 | 2021-12-10 | 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lcp膜的双轴延伸工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58581A (en) * | 1998-04-23 | 1999-09-28 | Hna Holdings, Inc. | Polyester film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
US6063464A (en) * | 1998-04-23 | 2000-05-16 | Hna Holdings, Inc. | Isosorbide containing polyester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
US6025061A (en) * | 1998-04-23 | 2000-02-15 | Hna Holdings, Inc. | Sheets formed from polyesters including isosorbide |
JP4376639B2 (ja) * | 2004-01-14 | 2009-12-02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構造体 |
KR20110028696A (ko) * | 2009-09-14 | 2011-03-22 |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 아이소소바이드와 1,4-사이클로헥산디메탄올이 공중합된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
KR101639629B1 (ko) * | 2009-11-13 | 2016-07-14 |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 공중합 폴리에스테르 열 수축 필름 |
KR101969004B1 (ko) * | 2012-06-05 | 2019-04-15 |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1952941B1 (ko) * | 2012-06-05 | 2019-02-27 |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2041946B1 (ko) * | 2013-01-15 | 2019-11-07 |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 폴리에스테르계 열수축 필름 |
EP2999733A1 (en) * | 2013-05-21 | 2016-03-30 | Ester Industries Limited | Heat resistan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
KR102684863B1 (ko) * | 2017-06-26 | 2024-07-15 |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2019
- 2019-07-09 KR KR1020190082671A patent/KR2020008958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9-07-10 EP EP19909753.6A patent/EP3912814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7-10 CN CN201980088860.6A patent/CN113302056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7-11 TW TW108124500A patent/TWI801626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02056A (zh) | 2021-08-24 |
EP3912814A4 (en) | 2022-10-05 |
TWI801626B (zh) | 2023-05-11 |
EP3912814A1 (en) | 2021-11-24 |
KR20200089586A (ko) | 2020-07-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84015B (zh) | 聚酯薄膜及其製備方法 | |
EP3395855B1 (en) | Polyester resin,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resin molded product formed therefrom | |
JP7561186B2 (ja)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混合物、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10174162B2 (en) |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modified polyethylene terphthalate with improved barrier,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and products thereof | |
WO2008029842A1 (en) |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 |
JP5140968B2 (ja)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 | |
TW202028315A (zh) | 聚酯薄膜及其製備方法 | |
TWI801626B (zh) | 聚酯膜及其製備方法 | |
TWI791832B (zh) | 聚酯膜與其製備方法 | |
US12071525B2 (en) | Polyester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
JP2008303271A (ja) |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 | |
US11993706B2 (en) | Polyester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 |
TW202110994A (zh) | 聚酯樹脂共混物 | |
JP2008297336A (ja)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 |
JP2011046869A (ja) | 高結晶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 |
TW202028290A (zh) | 具有優異耐化學性與透明度的聚酯共聚物 | |
KR20240119623A (ko) |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사출 또는 압출 성형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