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0810A - 脚踏底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脚踏底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0810A
CN101850810A CN 201010135756 CN201010135756A CN101850810A CN 101850810 A CN101850810 A CN 101850810A CN 201010135756 CN201010135756 CN 201010135756 CN 201010135756 A CN201010135756 A CN 201010135756A CN 101850810 A CN101850810 A CN 101850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base plate
bottom plate
hol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357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0810B (zh
Inventor
王叶
廖长亮
康明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50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0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0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08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脚踏底板结构,使得脚踏底板的踏板贯通孔形成为操作踏板的安装性良好的结构,并且是外观性良好且较小的踏板贯通孔。将脚踏底板(12)前后分割为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在第一底板部(13)上形成从接缝(30)向前方呈大致U字形地切入的槽。该槽有臂部(22)的厚度那么宽且比踏板部(21)小,当连接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时,接缝(30)侧被封闭而形成踏板贯通孔(23)。

Description

脚踏底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等的脚踏底板结构,特别涉及对具有脚踏底板的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等有效的脚踏底板结构,该脚踏底板设有制动器等的脚踏式踏板。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结构:在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脚踏底板上设有开口部,使脚制动踏板从该开口部向上方突出。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15776号公报
上述开口部成为边缘部封闭的孔,因此在将脚踏底板安装到已安装了脚制动踏板的车身上时,需要使脚制动踏板的踏面部钻过开口部,安装作业复杂。
并且,所述开口部比踏面部大,因此需要考虑利用底板垫进行隐藏等外观上的问题,变得麻烦。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申请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脚踏底板结构涉及的第一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脚踏底板结构包括:座椅;设于座椅前方的脚踏底板;以及设于该脚踏底板上的脚踏式操作踏板,该操作踏板包括:供脚踩踏的踏面部;和臂部,所述踏面部形成于该臂部的上端,该臂部的下部通过在脚踏底板上设有的踏板贯通孔并转动自如地支撑于车身,所述脚踏底板在前后方向上被分割为第一底板部和第二底板部,所述踏板贯通孔的开口缘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底板部和第二底板部(にわたつて形成される)。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贯通孔仅在第一底板部和第二底板部中的任一方,由开口于连接端的大致U字形的切口形成。
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臂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踏面部的踏面面积,并且所述踏板贯通孔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踏面部的踏面面积。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踏板贯通孔的周围设有防滑部。
在上述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脚踏底板的前方具有护腿罩,所述第一底板部与所述护腿罩形成为一体。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将脚踏底板分割为第一底板部和第二底板部,踏板贯通孔形成于第一底板部和第二底板部,所以在分别安装第一底板部和第二底板部时,第一底板部和第二底板部是分开的,踏板贯通孔至少在一方侧形成为连接端侧开放的大致U字形,所以能够通过将臂部在踏面部下方从所述一方侧的U字开口侧向该踏板贯通孔插入来进行安装。
因此,安装作业变得迅速且容易,作业性提高。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踏板贯通孔仅设于第一底板部和第二底板部中的任一方,所以另一方能够适用所有没有踏板贯通孔的(没有操作踏板的)车辆。
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踏板贯通孔的开口面积有臂部的截面积那么大即可,因此可以小于踏面部的面积,可以使开口面积尽可能地小,并且隐藏于踏面部下方,所以外观性提高。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在踏板贯通孔的周围设置防滑部,所以能够省略防滑用底板垫,而且脚部卡着(grip)良好。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对于需要与普通脚踏底板分体形成的护腿罩,通过将脚踏底板前后分割,从而能够将第一底板部和护腿罩一体化,所以即便是将脚踏底板形成为分割结构也能够削减部件数目。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申请的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主要部分的侧视放大图。
图3是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将脚制动踏板局部和脚踏底板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5是将图4中的第二底板部局部切去来示出的图。
图6是内罩的后视图。
图7是内罩的侧视图。
图8是第一底板部的局部俯视图。
图9是第二底板部的俯视图。
图10是第二底板部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4:转向立管;5:主管(main pipe);6:底管;12:脚踏底板(stepfloor);13:第一底板部;14:第二底板部;15:护腿罩;20:脚制动踏板;21:踏板部;22:臂部;30:接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应用本发明申请的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该机动两轮车的用于支撑前轮1和后轮2的车身架3在前端部具有转向立管4,并具有:从该转向立管4向后倾斜并向下延伸的主管5;从主管5的下部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底管6;以及从所述底管6向上方倾斜并向后方一体地延伸的后管7。后管7对配置于上方的座椅8进行支撑。
在转向立管4上转动自如地支撑有与前叉10一体的转向轴(图示省略),该前叉10的下端支撑前轮1。
在后管7的下部摆动自如地支撑有与后轮2一体的摆动(swing)式动力单元11。
在底管6的上方设置有低台式脚踏底板12,经由后述的底板撑被主管5和后管6支撑。脚踏底板12在前后方向被分开成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第一底板部13与用于遮盖驾驶者的脚部前方的护腿罩15形成一体。护腿罩15一体地形成于覆盖主管5背面侧的内罩16的左右。主管5的前方被前罩17覆盖。前罩17的下部兼用作覆盖前轮1上方的前挡泥板,前罩17的左右后部成为将护腿罩15的下方朝后方延伸的前挡泥板后部17a。
第二底板部14的后部相对于脚踏底板12向上方立起,形成了覆盖座椅8下方的后部车身罩的一部分。后部车身罩除了第二底板部14的后部之外,还包括:后罩18,该后罩18覆盖后管7的周围,该后罩18的上端部形成向上方开放的开口部并且由座椅8开闭自如地盖住;以及覆盖侧面下部的侧面板19a和覆盖座椅8的前端下方部分的中央罩19b。中央罩19b覆盖在左右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第二底板部14的后部前端间。
图2是示出脚踏底板的支撑结构和脚制动踏板20及其关联部分的车身内部侧视图,图3是脚踏底板12局部的俯视图。在这些图中,主管5在脚踏底板12的下方被分支成左右的底管6,在右侧的底管6的外侧配置有脚制动踏板20(图3)。
如图2所示,脚制动踏板20是一体地具有踏面部21和大致L字形的臂部22的部件,是本发明申请的脚踏式操作踏板的一个具体例。
臂部22上下贯穿前后方向长的长孔状的踏板贯通孔23。该踏板贯通孔23形成于从第一底板部13到第二底板部14的范围内。臂部22的上端部与向踏板贯通孔23的上方突出的踏板部21一体化。踏板部21是具有供脚部踩下的平坦面的板状部件,形成本发明申请的踏面部。
臂部22沿着底管6向后方延伸,并且臂部22的后端部利用踏板轴25转动自如地连接到底板托架24的侧面。底板托架24焊接于底管6之上,并且是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前后方向长的部件。
在臂部件22的踏板轴25附近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制动杆26,该制动杆26通过复位弹簧2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施力以向初始位置保持踏板部21。
制动杆26与后轮致动器的制动拉索28的一端连接。制动拉索28向前方延伸并在主管5的前方绕向相反侧(车身左侧)并折返,并在车身左侧向后方延伸(图3),并且制动拉索28的端部与未图示的后轮的鼓式致动器连接。在图2中,当克服复位弹簧27而踩下踏板部21并使踏板部21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制动杆26绕踏板轴25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并牵引制动拉索28,从而实施后轮制动。
图4是将脚制动踏板20局部与脚踏底板12一起示出的立体图。踏板贯通孔23形成于第一底板部13的右侧后部,形成为从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的接缝30向前方切入大致U字形的切口形状,臂部22的上端侧从踏板贯通孔23向第一底板部13的上方较长地伸出,该臂部22的前端部与踏板部21一体化。踏板部21呈伞状地相对于踏板贯通孔23的槽宽(左右方向的宽度)向左右较大地扩展,踏板部21的踏面呈与第一底板部13大致平行的平坦面,驾驶者的脚部在此踩踏,从而实施制动。臂部22的从第一底板部13向上方突出的量(行程)被设定为能够获得足够实施制动的踩下量。
踏板贯通孔23呈前后方向长的大致长方形,其开口缘部具有前缘部31、侧缘部32和后缘部33。前缘部31和左右的侧缘部32由第一底板部13形成,后缘部33由接缝30形成。即,第二底板部14的前端部构成后缘部33。这样,踏板贯通孔23包括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开放的大致U字形的切口形状部,然而通过将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连接而成为封闭的孔,这样使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都参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边缘就表现为形成于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
在第一底板部13的上表面所形成的槽34的后端与踏板贯通孔23的前缘部31连通。这样,当脚踏底板12上的水或泥进入到槽34中时,经由该槽34向下方流动,不久就会从相连通的踏板贯通孔23向下方落下,使得水或泥能够迅速地从脚踏底板12排出至车身外。
另外,在踏板贯通孔23的周围形成有由多个突起构成的防滑部35(用网格图案示出其一部分),发挥防止在踏板贯通孔23周围打滑的卡着件(grip)的作用。现有技术中使用分体的底板垫用以防滑,然而通过像这样一体地形成防滑部35,可以不用底板垫。
图5是将图4中的第二底板部14的前部局部剖切来表示的图。臂部22从踏板贯通孔23进入到第二底板部14的下方,并且臂部22的后部与踏板轴25连接,同时还设置有停车制动机构。相关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从该图中可以清楚,接缝30通过第一底板部13的后端、即后端部30A和第二底板部14的前端、即前端部30B的抵接而形成封闭的孔形状。此时第二底板部14的槽36也与踏板贯通孔23连通,使得第二底板部14上的水或泥也能够利用踏板贯通孔23迅速地排出。
如上所述,踏板贯通孔23在第一底板部13侧形成为从后端部30A向前方呈大致U字形地切入的切口部,而在第二底板部14侧不存在切口部。不过,第二底板部14的前端部30B形成踏板贯通孔23的开口缘部的后部侧,所以这意味着第二底板部14也参与形成踏板贯通孔23,从而踏板贯通孔23形成于从第一底板部12到第二底板部14的范围内。
接下来,详细地对脚踏底板进行说明。图6是内罩的后方视图,图7是内罩的侧视图,图8是第一底板部的俯视图。
在这些图中,内罩16是将护腿罩15和第一底板部13一体地形成的罩部件,由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的适当树脂形成,内罩16的中央向后方鼓出,以形成用于收纳转向立管4和主管5的车架罩部40。
车架罩部40的左右呈凸缘状地向侧方伸出并且侧视呈大致く字形,车架罩40的上部形成为前罩对合部41,车架罩40的下部形成为沿斜向下方朝后方延伸的护腿罩15。
内罩16的包括车架罩部40下方在内的下部向后方大致水平地伸出,这部分形成第一底板部13(参照图8)。该第一底板部13与作为车架罩部40下部左右部分的护腿罩15连续。
在前罩对合部41上沿上下方向以适当间隔设有与前罩结合的结合部(凸台)42。
在第一底板部13的后端部30A的左右,卡合爪43向后方突出(图6和图8),并与第二底板部14卡合。在第一底板部13的后端部30A的中央也设有与第二底板部14结合的结合部44。另外,在最外侧的卡合爪43的内侧向后方突出形成有连结部45。这部分进入到第二底板部14的下部,并与第二底板部14一起紧固到车身架侧。
由图7可以清楚,护腿罩15沿着车架罩部40的侧面下部延伸至前罩对合部41附近。第一底板部13与护腿罩15连续,并进入到车架罩部40的下部后方侧面。从第一底板部13的后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后方突出部46,并且在后方突出部46的末端设有连结部45。
如图8所示,后端部30A是接缝30的第一底板部13侧的部分,中央向后方呈凸状地弯曲。不过,后方突出部46比该后端部30A更向后方突出,在形成于后方突出部46的后端左右的连结部45上形成有长孔状的安装孔47。图中的放大部是将踏板贯通孔23放大,并一起示出踏板部21和臂部22的图。由该图可以清楚,设于第一底板部13侧的相当于踏板贯通孔23的部分是从后端部30A向前方形成的大致U字形的切口部,相当于后缘部33的部分是开放的。
因此,在预先将脚制动踏板20安装于车身侧的状态下安装脚踏底板时,以臂部22从相当于开放的后缘部33的部分进入大致U字形的切口部内的方式将第一底板部13从前方朝后方移位即可,无需使踏板部21钻过,所以安装变得容易且迅速,作业性提高。第二底板部无需与臂部22嵌合,只是使前端部30B与后端部30A抵接,所以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踏板贯通孔23的槽宽(左右方向的宽度)a大于臂部22的厚度b(截面呈大致长方形的臂部22的短边侧的尺寸)。不过,与踏板部21的左右方向宽度中的最大部c相比变得相当小。即,c>a>b,踏板贯通孔23的槽宽a可以形成为比臂部22的厚度b稍大的程度,所以能够提高外观性,无需铺设另外的底板垫进行隐藏,并且能够减少部件数目。另外,将踏板部21的踏面的表面积设为S1、臂部22的截面积设为S2、踏板贯通孔23的开口面积设为S3,则S1>S3>S2,面积无需过大。
图9是第二底板部14的俯视图,图10是第二底板部14的侧视图。在图9中,第二底板部14是由与第一底板部13同样的适当材料构成的罩部件,该前部50是与第一底板部13连续的、在左右方向扩展的大致平坦部,第二底板部14的前端部30B与第一底板部13的后端部30A抵接,利用后端部30A和前端部30B构成接缝30。前部50具有与后方突出部46重叠的宽度。
前端部30B的中央向后方呈凸状地弯曲,且左右形成有卡合部53,以插入方式与第一底板部13的卡合爪43卡合。在中央也形成有卡合部54,同样与第一底板部13的结合部44卡合。
第二底板部14的相对于前部50靠后方的部分左右分开并形成向后方延伸的侧部52。在前部50的后方的被夹在左右侧部52的前部的部分形成向下方突出的箱型部55。
前部50的左右侧部形成有安装凸台56,在将前部50重叠于后方突出46之上时,安装凸台56与连结部45的安装孔47重叠,所以在此利用螺栓等一起紧固于车身架。在侧部52也形成有安装凸台57,并被安装到车身架上。在后面详细说明这些安装情况。
如图10所示,箱型部55从前部50和前部50的后方部分向下方突出。在前部50的前端部设有向下方突出的安装片58a,以与从前罩17向后方延伸的前挡泥板后部17a(图1)的后部紧固。在中央部也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安装片58b,在此安装到车身架上,并且外侧由侧罩19a(图1)覆盖。
在后部也设有向下方突出的安装片58c,在此与后罩18(图1)紧固,并且用侧罩19a从外侧覆盖紧固部。
接下来,对支撑脚踏底板的撑条结构进行说明。在图2和图3中,在设于底管6上的底板托架24前后,设有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60、61。在底板托架24的前端部和突出部61的上表面设有焊接螺母62,从而在此强固地支撑脚踏底板12。另外,底板托架24同样也设置于车身左侧的底管6上,并且也同样设置有用于安装底板托架24的焊接螺母62。
如图2所示,在前侧的螺母62上,使安装凸台56和设于第一底板部13的连结部45上的安装孔47重叠并对齐,并且将螺栓64插入安装凸台56并与焊接螺母62紧固,从而以共同紧固方式进行安装。此时,安装孔47形成为长孔状,从而抵消制造公差,使得容易安装。
后侧的安装凸台57重叠于突出部61上,并利用螺栓64紧固到焊接螺母62上。
如图2和图5所示,臂部22的后端部形成了相对于踏板轴25进一步向后方延伸的后方突出部29。在后方突出部29的后方,锁定杆70转动自如地支撑于底板托架24的侧面,并通过复位弹簧7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施力。在锁定杆70的前端设有用于卡定后方突出部29的卡定部72,进而与停车制动拉索73的后端连接。
停车制动拉索73的前端向前方延伸并被安装于手柄的停车制动杆(图示省略),当握持手柄的停车制动杆时,使锁定杆70克服复位弹簧71而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为了实施停车制动,首先用脚踩下踏板部21使后轮制动器进行动作以实施制动,在该状态下,牵引手柄的停车制动杆并使锁定杆70克服复位弹簧71而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后方突出部29卡定于锁定杆70的卡定部72并被锁定,从而阻止后方突出部29复位。
于是,将脚从踏板部21离开,并且使手也从手柄的制动杆离开,臂部22无法向复位方向转动,而维持制动状态。因此,后轮制动能够用于停车制动。
为了解除停车制动,再次踩下踏板部21,强制性地将后方突出部29从锁定杆70的卡定部72离开。于是,锁定杆70在复位弹簧71的作用下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与后方突出部29分离,臂部22在复位弹簧27的作用下向逆时针方向进行复位转动,使得踏板部21返回初始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将脚踏底板12前后分割为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踏板贯通孔23形成在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上,所以在分别安装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时,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是分开的,踏板贯通孔23至少在一方侧形成为连接端侧开放的大致U字形,所以能够通过将臂部22在踏板部21的下方从侧方朝该踏板贯通孔23中插入来进行安装。因而,安装作业变得迅速且容易,作业性提高。
另外,当踏板贯通孔23设于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中的任一方时,如上所述能够容易地将该臂部22插入该踏板贯通孔23中,然而除此之外,在将踏板贯通孔23所设置的第一底板部13或者第二底板部14与另一方的第二底板部14或者第一底板部13的连接端相互连接时,能够通过另一方的连接端部将踏板贯通孔23封闭。因而,只要将踏板贯通孔23形成于一方侧即可。
再有,踏板贯通孔23的开口面积S3有臂部22的截面积S2那么大即可,因此可以比踏板部21的面积S1小,可以使开口面积S3尽可能地小,并且由于隐藏于踏板部21的下方,所以在外观上无需特别考虑。
此外,由于在踏板贯通孔23的周围设置防滑部35,所以无需特别设置防滑用的底板垫,能够省略底板垫,而且卡着良好。
并且,对于原本需要与脚踏底板分体形成的护腿罩15,通过将脚踏底板12前后分割,能够将第一底板部13和护腿罩15一体化,所以即便将脚踏底板12形成为分割结构也能够削减部件数目。
另外,本发明申请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原理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应用。例如,踏板贯通孔23形成于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然而在该情况下,踏板贯通孔23由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构成足以,可以像实施方式那样仅在第一底板部13侧形成切口部。相反也可以仅在第二底板部14侧形成切口部。
再有,还可以在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双方分别设置后端部30A和前端部30B敞开的切口部,在将第一底板部13和第二底板部14连接时形成一个卡合爪43。

Claims (5)

1.一种脚踏底板结构,该脚踏底板结构包括:座椅;设于座椅前方的脚踏底板;以及设于该脚踏底板上的脚踏式操作踏板,该操作踏板包括:供脚踩踏的踏面部;和臂部,所述踏面部形成于该臂部的上端,该臂部的下部通过在脚踏底板上设有的踏板贯通孔并转动自如地支撑于车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踏底板在前后方向上被分割为第一底板部和第二底板部,
所述踏板贯通孔的开口缘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底板部和第二底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板贯通孔仅在第一底板部和第二底板部中的任一方,由开口于连接端的大致U字形的切口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脚踏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踏面部的踏面面积,并且所述踏板贯通孔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踏面部的踏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脚踏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踏板贯通孔的周围设有防滑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脚踏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脚踏底板的前方具有护腿罩,所述第一底板部与所述护腿罩形成为一体。
CN 201010135756 2009-03-31 2010-03-12 脚踏底板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08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8445 2009-03-31
JP2009088445A JP5331542B2 (ja) 2009-03-31 2009-03-31 ステップフロア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0810A true CN101850810A (zh) 2010-10-06
CN101850810B CN101850810B (zh) 2013-01-30

Family

ID=4280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3575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0810B (zh) 2009-03-31 2010-03-12 脚踏底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31542B2 (zh)
CN (1) CN10185081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3335A (zh) * 2010-11-05 2011-02-16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中货箱与脚踏板的配合结构及摩托车
CN102490709A (zh) * 2011-12-10 2012-06-13 常州晟宇车辆部件厂 电动车液压急刹装置
CN110869271A (zh) * 2019-05-20 2020-03-06 柠创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滑板车脚刹结构及应用所述脚刹结构的滑板车
CN110949584A (zh) * 2018-09-27 2020-04-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N113135258A (zh) * 2020-01-20 2021-07-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13306661A (zh) * 2020-02-26 2021-08-2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64379B2 (ja) * 2010-09-27 2014-07-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N105438341A (zh) * 2015-12-14 2016-03-30 无锡亨宇减震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防滑踩踏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0365A (ja) * 1997-12-17 1999-07-06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JP3515776B2 (ja) * 2003-02-10 2004-04-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ットブレーキ付き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005239039A (ja) * 2004-02-27 2005-09-08 Suzuki Motor Corp 小型電動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0119U (ja) * 1982-03-30 1983-10-07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踏込み式ペダルのシ−ル装置
JPS59162381U (ja) * 1984-03-15 1984-10-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或いは三輪車における足載板装置
JP3313764B2 (ja) * 1992-07-09 2002-08-12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操作部材のシール構造
JP2605640Y2 (ja) * 1992-08-28 2000-07-31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農用トラクタにおける油圧昇降操作装置
JPH0952587A (ja) * 1995-08-14 1997-02-25 Yamaha Motor Co Ltd 足踏み式ブレーキ装置付きスクータ型車両
JP4023649B2 (ja) * 1999-05-19 2007-12-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乗用型田植機の車体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0365A (ja) * 1997-12-17 1999-07-06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JP3515776B2 (ja) * 2003-02-10 2004-04-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ットブレーキ付き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005239039A (ja) * 2004-02-27 2005-09-08 Suzuki Motor Corp 小型電動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3335A (zh) * 2010-11-05 2011-02-16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中货箱与脚踏板的配合结构及摩托车
CN101973335B (zh) * 2010-11-05 2013-03-06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中货箱与脚踏板的配合结构及摩托车
CN102490709A (zh) * 2011-12-10 2012-06-13 常州晟宇车辆部件厂 电动车液压急刹装置
CN110949584A (zh) * 2018-09-27 2020-04-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N110949584B (zh) * 2018-09-27 2021-06-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N110869271A (zh) * 2019-05-20 2020-03-06 柠创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滑板车脚刹结构及应用所述脚刹结构的滑板车
CN113135258A (zh) * 2020-01-20 2021-07-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13306661A (zh) * 2020-02-26 2021-08-2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35101A (ja) 2010-10-21
CN101850810B (zh) 2013-01-30
JP5331542B2 (ja)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0810B (zh) 脚踏底板结构
AU2006203593B2 (en) Steering shaft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EP1433664B1 (en) Automobile bumper structure
JP2816484B2 (ja) 車両のフロア部構造
JP4935363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DE102007045994B4 (de) Parkbremssystem
EP1555187A2 (en) Steering support structure and vehicle provided therewith
BR112018004476B1 (pt) Motocicleta provida de dispositivo de freio de intertravamento e mecanismo de freio de intertravamento dianteiro/traseiro
CN102139725B (zh) 两轮机动车的后部结构
JP5963444B2 (ja) トラクタ
JP5785151B2 (ja) ヘッドライトカウルの構造
WO2005080105A3 (en) Windscreen deflector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JP4467595B2 (ja) 作業車のキャノピ装置
EP0494562A1 (fr) Structure avant en matière plastique pour véhicules automobiles
JP622426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構造
CN106005136A (zh) 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
JP4464647B2 (ja) キャリア装置
KR102474386B1 (ko) 차량용 쿼터부 결합 구조
JP5570375B2 (ja) 鞍乗型車両
US8430444B1 (en) Vehicle covering system
JP4493312B2 (ja) ペダルブラケットの配設構造
CN105501335B (zh) 车身后部构造
TW536503B (en) Fitting structure of steering handle and accessory in motorcycle
JP3803888B2 (ja) トラクタのボンネット支持構造
DE102019125192B4 (de) Kotflügelstruktur für ein fahrzeu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