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1513B - 离心式风扇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21513B CN101821513B CN2008801105287A CN200880110528A CN101821513B CN 101821513 B CN101821513 B CN 101821513B CN 2008801105287 A CN2008801105287 A CN 2008801105287A CN 200880110528 A CN200880110528 A CN 200880110528A CN 101821513 B CN101821513 B CN 1018215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de
- mainboard
- side plate
- centrifugal fan
- leading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30—Van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04D29/28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the leading edge of each vane be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otation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离心式风扇。离心式风扇具有:圆形的主板,其由电动机旋转轴旋转驱动;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固定在主板的外周部,并沿着主板的周向以预定间隔设置;以及侧板,其安装在多个叶片中的位于主板的相反侧的端部。在侧板的中央设有空气吸入口。侧板从空气吸入口沿着离心方向向外侧倾斜,并且具有预定的曲率,且剖面为圆弧形状。在多个叶片和侧板之间设有死水区域减少空间。通过该死水区域减少空间,在叶片的两面形成顺畅的气流,能够发挥良好的叶片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式风扇的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主板和侧板(护罩)之间具有多个叶片的涡轮风扇等的离心式风扇。图31~图34示出适用于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用室内机的涡轮风扇。
如图31~图34所示,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用室内机1具有埋设于天花板3内的箱型的主体外壳2。在主体外壳2的下表面设有吸气·排气面板4。吸气·排气面板4与天花板3配置在大致同一面上。
在吸气·排气面板4的中央设有方形的空气吸入格栅5。进而,在主体外壳2内,在空气吸入格栅5的里侧设有涡轮风扇11用的喇叭口6。在吸气·排气面板4中,在空气吸入格栅5的外侧设有具有预定宽度的多个空气排出口9。
在主体外壳2内,遍及主体外壳2的整周形成有从空气吸入格栅5经由喇叭口6到达空气排出口9的通风路径10。涡轮风扇11经由风扇电动机13从主体外壳2的天花板面板2a悬吊。涡轮风扇11在通风路径10中配置在喇叭口6的里侧(图31所示的上方)。涡轮风扇11在空气吸入侧具有侧板15。涡轮风扇11的侧板15配置在与喇叭口6对置的位置。在通风路径10中以包围涡轮风扇11的方式设有空气热交换器12。
涡轮风扇11具有圆形的主板(轮毂)14、筒状的侧板(护罩)15,并且在主板14和侧板之间具有多个叶片(动翼叶片)16。主板14固定于风扇电动机13的旋转驱动轴13a。各叶片16以预定的翼角且隔开预定间隔沿着周向设置。侧板15具有外径不同的两个开口端。侧板15的一个开口端形成用于在叶轮内向离心方向引导空气的空气吸入口。在侧板15的空气吸入端部15a内游嵌有`喇叭口6的空气流出口部6c。喇叭口6在与侧板15之间保持预定的间隙,并且以能够相对于侧板15旋转的方式配置。
喇叭口6使从空气吸入格栅5吸入的空气向离心方向顺畅地流入侧板15的空气吸入端部15a。即,如图31所示,喇叭口6从相对于吸气·排气面板4的安装部6a朝向内侧沿着横向延伸,进而,从上游朝向下游缩小开口直径并沿着纵向延伸。喇叭口6具有空气流入口部6b和空气流出口部6c。空气流入口部6b和空气流出口部6c形成具有预定曲率的气流引导面。喇叭口6在气流引导面中具有圆弧状的剖面。通过这种喇叭口6的形状,相对于涡轮风扇叶轮的侧板15,向离心方向顺畅地引导吸入到涡轮风扇叶轮的空气。其结果,能够极力降低送风时产生的空气音。如上所述,在涡轮风扇等的离心送风机中,通过使喇叭口6和侧板15的各气流引导面的形状形成为理想形状,由此,能够减少气流在叶轮的外周部和吸入部处的紊乱,降低空气音。
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中,为了提高送风性能,仅使叶片16的前缘16a中接近侧板15的端部向叶片16的旋转方向倾斜。由此,能够防止在叶片16的入口中在负压面产生的气流的剥离。
但是,如图35所示,图31~图34所示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侧板15的剖面为圆弧形状,且从空气吸入端部15a到空气流出端部15b具有预定的曲率。在叶片16的从前缘16a延伸到后缘16b的圆弧面加入若干的扭转。并且,叶片16从主板14沿着纵向直线延伸。因此,在侧板15的内侧的圆弧面(气流引导面)和叶片16之间,形成极小的剖面为V字状的锐角的角部区域。进而,该角部区域为死水区域,成为气流速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叶片16原本的性能降低。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那样,即使仅使叶片16的前缘16a向旋转方向倾斜,依然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159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965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离心式风扇:在侧板和叶片之间设置死水区域减少空间,确保了充分宽的空气通路,能够发挥有效的叶片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该离心式风扇具有:圆形的主板,其由电动机旋转轴旋转驱动;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固定在主板的外周部,并沿着主板的周向以预定间隔设置;以及剖面为圆弧形状的侧板,其安装在多个叶片中的位于主板的相反侧的端部,在侧板的中央设有空气吸入口,侧板从该空气吸入口沿着离心方向向外侧倾斜,并且具有预定的曲率。根据该离心式风扇,在多个叶片和侧板之间设有死水区域减少空间。
根据该结构,在侧板的气流引导面和多个叶片的压力面之间设有死水区域减少空间。由此,在侧板和叶片之间确保了充分宽的空气通路。因此,在叶片的两面形成顺畅的空气流。由此,抑制死水区域的形成,叶片性能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该离心式风扇具有:圆形的主板,其由电动机旋转轴旋转驱动;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固定在主板的外周部,并沿着主板的周向以预定间隔设置;以及剖面为圆弧形状的侧板,其安装在多个叶片中的位于主板的相反侧的端部,在侧板的中央设有空气吸入口,侧板从该空气吸入口沿着离心方向向外侧倾斜,并且具有预定的曲率。根据该离心式风扇,多个叶片与侧板连接,使得形成于叶片的各面与侧板之间的空气通路的宽度在叶片的一个面和另一个面处大致相等。由此,在多个叶片和侧板之间形成死水区域减少空间。
根据该结构,在叶片和侧板的连接部中,能够以均匀的大小形成在叶片两面具有充分宽度的空气通路。因此,在叶片的两面形成顺畅的空气流。由此,抑制死水区域的形成,叶片性能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该离心式风扇具有:圆形的主板,其由电动机旋转轴旋转驱动;多个叶 片,所述多个叶片固定在主板的外周部,并沿着主板的周向以预定间隔设置;以及剖面为圆弧形状的侧板,其安装在多个叶片中的位于主板的相反侧的端部,在侧板的中央设有空气吸入口,侧板从该空气吸入口沿着离心方向向外侧倾斜,并且具有预定的曲率。根据该离心式风扇,多个叶片的一部分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弯折,叶片经由该弯折部与侧板的圆弧面连接。由此,在多个叶片和侧板之间形成死水区域减少空间。
根据该结构,在侧板的气流引导面和叶片的压力面之间确保了充分宽的空气通路。因此,在叶片的两面形成顺畅的气流。由此,抑制死水区域的形成,叶片性能提高。
在上述离心式风扇中,优选叶片以下述方式与侧板的圆弧面连接:在包含电动机旋转轴的平面中,使叶片的从主板到侧板的中心线与侧板的圆弧面的切线大致正交。该情况下,在叶片和侧板的连接部中,能够以均匀的大小形成在叶片两面具有充分宽度的空气通路。因此,在叶片的两面形成顺畅的空气流。由此,抑制死水区域的形成,叶片性能提高。
在上述离心式风扇中,优选叶片的弯折部形成为这样的弯曲部:在包含电动机旋转轴的平面中,相对于从叶片和主板的连接点沿着电动机旋转轴延伸的直线,弯曲部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突出。该情况下,与仅使叶片的接近侧板的端部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弯折并倾斜的情况不同,不变更叶片和侧板的连接位置和连接宽度,就能够有效地提高送风性能。因此,将对叶片原本的送风性能造成的影响抑制为较小,也容易设计。
在上述离心式风扇中,优选弯折部设置在相对于主板和侧板之间的中央而接近侧板的位置。该情况下,与在相对于主板和侧板之间的中央而接近主板的位置设置弯折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更小的弯折来扩大空气通路。由此,能够维持叶片原本的送风特性。因此,进一步有效地提高送风性能。
在上述离心式风扇中,优选叶片具有前缘和后缘,叶片配置成其前缘朝向主板的中心、且其后缘朝向主板的外周缘,与叶片的后缘相对于主板的安装位置相比,叶片的后缘相对于侧板的安装位置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偏移。该情况下,各叶片的出口部分处的风速分布均匀。因此, 通过由弯折部等形成的死水区域减少空间来提高送风性能,而且,进一步有效地降低送风音。
在上述离心式风扇中,优选叶片具有前缘和后缘,叶片配置成其前缘朝向主板的中心、且其后缘朝向主板的外周缘,沿着从主板朝向侧板的方向,叶片的后缘逐渐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移位。该情况下,各叶片的出口部分处的风速分布均匀。因此,通过由弯折部等形成的死水区域减少空间来提高送风性能,而且,进一步有效地降低送风音。
在上述离心式风扇中,优选叶片具有前缘和后缘,叶片配置成其前缘朝向主板的中心、且其后缘朝向主板的外周缘,叶片的后缘形成为锯齿状。该情况下,在叶片的后缘,减少空气通过翼的两面合流时产生的空气流的紊乱,进而,有效地降低送风音。
在上述离心式风扇中,优选叶片具有前缘和后缘,叶片配置成其前缘朝向主板的中心、且其后缘朝向主板的外周缘,叶片的前缘中接近主板的部分形成为阶梯状。该情况下,朝向叶片前缘的空气流与由阶梯部分形成的不连续部分冲突而紊乱。流入空气中的纵向涡流被阶梯部分的阶梯差面引导,在叶片的外周面或内周面集中形成。其结果,纵向涡流发展,由此,形成强力的能量。通过这样形成的纵向涡流,有效地抑制了在叶片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产生的空气流的剥离。因此,可靠地降低了送风噪音。
在上述离心式风扇中,优选叶片具有马蹄形涡流抑制部,马蹄形涡流抑制部是通过使叶片的前缘中接近主板的部分以向旋转方向突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的。该情况下,叶片的前缘和主板的连接部的形状是非对称的。因此,抑制了在主板和叶片的连接部产生的马蹄形涡流。由此,对通过叶片的空气流的影响减小,有效地改善了送风性能。
在上述离心式风扇中,优选叶片具有马蹄形涡流抑制部,马蹄形涡流抑制部是通过使叶片的前缘中接近主板的部分以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的。该情况下,叶片的前缘和主板的连接部的形状是非对称的。因此,抑制了在主板和叶片的连接部产生的马蹄形涡流。由此,对通过叶片的空气流的影响减小,有效地改善了送风性能。
在上述离心式风扇中,优选叶片具有前进翼构造,前进翼构造是通过使叶片的前缘中接近主板的部分朝向主板的中心突出而形成的。该情况下,在叶片的前缘,从吸入气流的主流朝向主板作用有按压力。因此,与由弯曲构造产生的作用相乘,难以形成马蹄形涡流,或者将马蹄形涡流抑制为较小。其结果,对通过叶片的空气流的影响减小,更有效地改善了送风性能。
在上述离心式风扇中,优选叶片具有后退翼构造,后退翼构造是通过使叶片的前缘中接近主板的部分凹陷而形成的。该情况下,在叶片的前缘,从吸入后向离心方向增速的主流朝向主板作用有按压力。因此,难以形成马蹄形涡流,或者将马蹄形涡流抑制为较小。其结果,对通过叶片的空气流的影响减小,更有效地改善了送风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从侧板(护罩)侧观察离心式风扇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示出位于侧板(护罩)和主板之间的叶片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4中叶片的弯曲与叶片和主板的连接点之间的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从侧板侧观察离心式风扇的局部俯视图。
图8是示出位于侧板和主板之间的叶片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7的9-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放大示出图9中叶片的弯曲与叶片和主板的连接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使叶片的弯曲反向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5是叶片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21是从侧板(护罩)侧观察离心式风扇的俯视图。
图22是放大示出离心式风扇的叶片和侧板部的局部俯视图。
图23是叶片部的侧视图。
图24是沿着图22和图23的24-24线的剖视图。
图25是沿着图22和图23的25-25线的剖视图。
图26是示出位于侧板和主板之间的叶片的结构的局部侧视图。
图27是示出图26所示的各切断位置处的叶片部的剖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叶片的侧视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叶片的侧视图。
图3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叶片的侧视图。
图31是示出现有的离心式风扇的整体构造的剖视图。
图32是离心式风扇的立体图。
图33是放大示出离心式风扇的主要部分的局部俯视图。
图34是示出位于离心式风扇的侧板和喇叭口之间的叶片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5是放大示出现有的离心式风扇的叶片与侧板和主板的接合部位的局部剖视图。
图36是示出叶片和主板的连接部及其所起的作用的局部剖视图。
图37是用于说明离心式风扇的叶片的问题点的纵剖视图。
图38是用于说明离心式风扇的叶片的问题点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5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涡轮风扇)的第1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离心式风扇(涡轮风扇)11具有圆形的主板(轮毂)14、筒状的侧板(护罩)15,并且在主板14和侧板15之间具有多个叶片(动翼叶片)16。主板14固定于图31所示的风扇电动机13的旋转驱动轴13a。各叶片16以预定的翼角且隔开预定间隔沿着周向设置。侧板15具有外径不同的两个开口端。侧板15的一个开口端形成用于在叶轮内向离心方向引导空气的空气吸入口。在侧板15的空气吸入端部15a内游嵌有喇叭口6的空气流出口部6c。喇叭口6在与侧板15之间保持预定的间隙,并且以能够相对于侧板15旋转的方式配置。
喇叭口6使从空气吸入格栅5吸入的空气向离心方向顺畅地流入侧板15的空气吸入端部15a。即,喇叭口6从相对于吸气·排气面板4的安装部6a朝向内侧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进而,从上游朝向下游缩小开口直径并沿着纵向延伸。喇叭口6具有空气流入口部6b和空气流出口部6c。空气流入口部6b和空气流出口部6c形成具有预定曲率的气流引导面。通过这种喇叭口6的形状,对应于涡轮风扇叶轮的侧板15,向离心方向顺畅地引导吸入到涡轮风扇叶轮的空气。如上所述,在涡轮风扇等的离心式风扇中,通过使喇叭口6和侧板15的各气流引导面的形状形成为理想形状,由此,能够减少气流在叶轮的外周部和吸入部处的紊乱,降低空气音,并且提高送风性能。
但是,如图35所示,现有的侧板15的剖面为圆弧形状,且从空气吸入端部15a到空气流出端部15b具有预定的曲率。在叶片16的圆弧面加入若干的扭转。并且,叶片16从主板14沿着纵向直线延伸。因此,在侧板15的内侧的圆弧面(气流引导面)和叶片16之间,形成极小的剖面为V字状的锐角的角部区域。而且,该角部区域为死水区域,使气流速度降低,所以,无法有效利用叶片16。
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叶片16的中间部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弯折。即,使叶片16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弯曲,由此,使叶片16的接近侧板15的端部向侧板15的空气吸入端部15a侧倾倒。由此,在侧板15的气流引导面和叶片16之间确保了充分宽的空气通路。并且,叶片16与侧板15的内侧的圆弧面一体化。由此,能够发挥良好的叶片性能。
根据该结构,在侧板15的气流引导面和叶片16的压力面之间形成具有充分宽度的空气通路,来作为死水区域减少空间。因此,在承受正压和负压的叶片16的两面形成顺畅的空气流。由此,叶片性能、即送风性能提高。
如图4所示,叶片16与侧板15内侧的圆弧面连接。具体而言,叶片16以如下方式进行连接:在包含风扇电动机的旋转轴的平面中,使叶片16的从主板14到侧板15的中心线a与侧板15内侧的圆弧面的切线、即通过切点P的切线b大致正交。
根据该结构,在叶片16和侧板15的连接部中,能够以均匀的大小分别确保在叶片16两面具有充分宽度的空气通路。该情况下,在侧板15和叶片16之间形成的角部区域的角度大约为90°。因此,在叶片16的两面形成顺畅的空气流,送风性能进一步提高。并且,使叶片16的接近侧板15的端部相对于侧板15倾倒,由此,在各叶片16形成图4所示的弯曲部R。从叶片16的前缘16a到后缘16b形成弯曲部R。如图5所示,在包含风扇电动机的旋转轴O-O’(参照图3)的平面中,相对于从叶片16和主板14的连接点P0沿着旋转轴O-O’延伸的直线C,弯曲部R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突出。
根据该结构,与仅使叶片16的接近侧板15的端部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倾斜的情况不同,不大幅变更叶片16和侧板15的连接位置和连接宽度,就能够有效地提高送风性能。因此,将对各叶片16原本的送风性能造成的影响抑制为较小,也容易设计。优选设于叶片16的弯曲部R的 弯曲点(最大突出点)R0形成在相对于主板14和侧板15之间的中央而接近所述侧板15的位置。
这样,与在相对于主板14和侧板15之间的中央而接近主板14的位置设置弯曲部R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更小的弯折来扩大空气通路,能够维持叶片原本的送风特性。因此,能够以低成本提供空气音小、送风性能高的空调机。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6~图10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的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10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离心式风扇的叶片16和主板14的连接部附近也形成弯曲部。由此,在叶片16和主板14的连接部,抑制了在叶片16的两面产生的马蹄形的涡流。
如图1~图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那样,在相对于平面形状的主板14垂直设置叶片16的情况下,如图36~图38所示,以主板14和叶片16的前缘16a交叉的位置为中心形成马蹄形的涡流。由于这种马蹄形的涡流的形成和增大,妨碍了通过叶片16的原本的空气流,所以,存在叶片16的送风性能降低的问题。
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10所示,在与主板14连接的叶片16的前缘16a、即叶片16的接近主板14的部分形成弯曲凸面部Q。以图6和图8的虚线所示的部分为基准,使叶片16的前缘16a向旋转方向倾斜,来形成弯曲凸面部Q。即,如图9和图10所示,弯曲凸面部Q是通过使叶片16的前缘16a中接近主板14的部分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突出而形成的。并且,叶片16的前缘16a和主板14的连接部的形状在图10所示的左右两侧、即正压面侧和负压面中是非对称的。由此,抑制了在主板14和叶片16的连接部产生的马蹄形涡流,基于叶片16的送风性能提高。
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使叶片16的接近主板14的前缘16a向旋转方向倾斜,并在叶片16的前缘16a形成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突出的弯曲凸面部Q,使叶片16的前缘16a和主板14的连接部的形状为非对 称。由此,能够使弯曲凸面部Q作为马蹄形涡流抑制部发挥功能。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叶片16的负压面,通过离心力向主板14作用有力。因此,抑制马蹄形涡流的发展。其结果,在叶片16的正压面附近产生的相对较小的马蹄形进一步变小。由此,对通过叶片16的空气流的影响减小,进一步改善了送风性能。因此,通过接近侧板15的弯曲部R和接近主板14的弯曲凸面部Q,产生死水区域抑制作用和马蹄形涡流抑制作用的相乘效果,由此,送风性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
(变形例)
如图11所示,也可以与上述结构相反,使叶片16的前缘16a向旋转方向突出来形成弯曲凸面部Q。根据该结构,在叶片16的正压面附近,作用有伴随涡轮风扇的旋转的科里奥利力。因此,进一步有效地抑制了马蹄形涡流的产生。其结果,也有效地抑制了在叶片16的负压面附近产生的马蹄形涡流。由此,对通过叶片16的空气流的影响减小,送风性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2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的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其特征在于,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马蹄形涡流抑制部由前进翼构造S构成。前进翼构造S是通过使叶片16的前缘16a中接近主板14的部分朝向主板14的中心突出预定尺寸而形成的。
根据该结构,如图12的假想线箭头所示,在叶片16的两面,相对于叶片16的前缘16a和主板14的连接部分作用有由吸入气流(主流)产生的按压力。因此,难以形成马蹄形涡流,或者能够将马蹄形涡流抑制为较小。其结果,对通过叶片16的空气流的影响减小,有效地改善了送风性能。例如,接近侧板15的弯曲部R等其他部分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变形例)
也可以使叶片16的前缘16a中接近主板14的部分朝向主板14的中 心突出,并且,如第2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那样,使所述突出部向叶片16的旋转方向或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倾斜、弯曲。这样,通过由这些结构产生的马蹄形涡流抑制作用的相乘效果,进一步有效地减小马蹄形涡流。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3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的第4实施方式。
在第4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其特征在于,马蹄形涡流抑制部由后退翼构造T构成。后退翼构造T是通过使叶片16的前缘16a中接近主板14的部分凹陷而形成的。
根据该结构,相对于叶片16的前缘16a中与主板14的连接部分产生压力梯度,该压力梯度使得产生朝向主板14的空气流。因此,难以形成马蹄形涡流,或者能够将马蹄形涡流抑制为较小。其结果,对通过叶片16的空气流的影响减小,有效地改善了送风性能。例如,侧板15附近的弯曲部R等其他部分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变形例)
使叶片16的前缘16a中接近主板14的部分凹陷,并且,如第2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那样,使所述凹陷部向叶片16的旋转方向或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倾斜、弯曲。这样,通过由这些结构产生的马蹄形涡流抑制作用的相乘效果,进一步有效地抑制马蹄形涡流。
(第5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的第5实施方式。
在第5实施方式中,叶片16从主板14沿着纵向直线延伸,并且,与侧板15内侧的圆弧面连接。但是,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叶片16的与侧板15连接的端部,以预定宽度形成从前缘延伸到后缘的平滑的凹槽部V。由此,侧板15的气流引导面和叶片16的压力面之间的间隔变大。
根据该结构,在侧板15的气流引导面和叶片16的压力面之间,形成具有充分宽度的空气通路作为死水区域减少空间。因此,在承受正压 和负压的叶片16的两面形成顺畅的空气流。由此,叶片性能、即送风性能提高。并且,在形成叶片16时,不需要复杂的弯折加工。并且,通过削减叶片16的壁厚,减轻叶片16的重量,从而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如图14所示,叶片16的凹槽部V的上部面与侧板15内侧的圆弧面连接。具体而言,凹槽部V的上部面以如下方式进行连接:在包含风扇电动机的旋转轴的平面中,使凹槽部V的上部面的切线d与侧板15内侧的圆弧面的切线b大致正交。
(第6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6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的第6实施方式。
在第6实施方式中,叶片16从主板14沿着纵向直线延伸,并且,与侧板15内侧的圆弧面连接。但是,如图16所示,在叶片16的与侧板15连接的端部,以预定宽度形成从前缘16a延伸到后缘16b的平滑的圆弧面X。由此,侧板15的气流引导面和叶片16的压力面之间的间隔变大。
根据该结构,在侧板15的气流引导面和叶片16的压力面之间,形成具有充分宽度的空气通路作为死水区域减少空间。因此,在承受正压和负压的叶片16的两面形成顺畅的空气流。由此,叶片性能、即送风性能提高。
并且,如图16所示,叶片16内侧的圆弧面X与侧板15内侧的圆弧面连接。具体而言,叶片16内侧的圆弧面X以如下方式进行连接:在包含风扇电动机的旋转轴的平面中,使圆弧面X的切线与侧板15内侧的圆弧面的切线大致正交。该切线的关系与图14相同,所以未图示。
(第7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7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的第7实施方式。
在第7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形成与第6实施方式的叶片16相同的圆弧面X,并且,与侧板15连接的叶片16的端部分支。由此,在叶片16的端部形成剖面为Y字状的空间,并且形成剖面为圆弧状的圆角(fillet)17。叶片16经由圆角17与侧板15内侧的圆弧面连接。根据该结构,与第6实施方式相比,不用增加叶片16的重量,能够发挥与第6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第8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8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实施方式。
在第8实施方式中,叶片16从主板14沿着纵向直线延伸,并且,与侧板15内侧的圆弧面连接。但是,叶片16相对于主板14的内侧角θa小于90°,所以,如图18所示,叶片16的端部和侧板15的连接部处的内侧角θb大致为90°或接近90°。由此,侧板15的气流引导面和叶片16的压力面之间的间隔变大。
根据该结构,在侧板15的气流引导面和叶片16的压力面之间,形成具有充分宽度的空气通路作为死水区域减少空间。因此,在承受正压和负压的叶片16的两面形成顺畅的空气流。由此,叶片性能、即送风性能提高。而且,在形成叶片16时,不需要复杂的弯折加工。由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第9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9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的第9实施方式。
在第9实施方式中,叶片16从主板14侧垂直地直线延伸,并且,与侧板15内侧的圆弧面连接。但是,如图19所示,在与叶片16连接的侧板15中,以预定宽度形成朝向喇叭口变宽的弯曲部15c。由此,在侧板15的内侧形成扩大通路面积的弯曲面Y。由此,侧板15的气流引导面和叶片16的压力面之间的间隔变大。
根据该结构,在侧板15的气流引导面和叶片16的压力面之间,形成具有充分宽度的空气通路作为死水区域减少空间。因此,在承受正压和负压的叶片16的两面形成顺畅的空气流。由此,叶片性能、即送风性能提高。
(第10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0~图27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的第10实施方式。
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在第10实施方式中,与叶片16的后缘16b相对于主板14的安装位置相比,叶片16的后缘16b相对于侧板15的安装位置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偏移。并且,沿着从主板14朝向侧板15的方向,叶片16的后缘16b逐渐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移位。
在第10实施方式中,叶片16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具有弯曲部R,发挥死水区域减少作用。除此之外,如图21~图25所示,与叶片16的后缘16b相对于主板14的安装位置相比,叶片16的后缘16b相对于侧板15的安装位置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偏移预定尺寸A而安装于侧板15的圆弧面(特别参照图23~图25)。这样,与叶片16的后缘16b相对于主板14的安装位置相比,使叶片16的后缘16b相对于侧板15的安装位置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偏移,由此,能够使各叶片16的出口部分处的风速分布均匀。因此,通过由弯曲部R形成的死水区域减少空间来提高送风性能,而且,通过使后缘16b偏移,从而更有效地降低送风音。
并且,如图26和图27所示,沿着从主板14朝向侧板15的方向,使叶片16的后缘16b逐渐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移位。图27示出如图26所示使叶片16从主板14到侧板15以0.25H的宽度分为5个而切割(slice)时的剖面形状的变化。由图27可知,叶片16的后缘16b连续地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偏移。另外,间隔尺寸H与叶片16的后缘16b的高度一致。
这样,与叶片16的后缘16b相对于主板14的安装位置相比,叶片16的后缘16b相对于侧板15的安装位置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偏移,并且,沿着从主板14朝向侧板15的方向,叶片16的后缘16b逐渐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移位,由此,能够使各叶片16的出口部处的风速分布更加均匀,更有效地降低送风音。
(第1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8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的第11实施方式。
在第11实施方式中,如图28所示,在各叶片16的前缘16a中接近 主板14的部分,设有向上游侧突出的长度不同的多个阶梯部、即第1和第2阶梯部18a、18b。
根据该结构,朝向叶片16的前缘16a的空气流与由第1和第2阶梯部18a、18b形成的不连续部分冲突而紊乱。流入空气中的纵向涡流被第1和第2阶梯部18a、18b的阶梯差面引导,在叶片16的外周面或内周面集中形成。其结果,纵向涡流发展,由此,形成强力的能量。通过这样形成的纵向涡流,有效地抑制了在叶片16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产生的空气流的剥离。因此,可靠地降低了送风噪音。
(第1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9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的第12实施方式。
在第12实施方式中,如图29所示,在叶片16的后缘16b形成有锯齿状部19。这样,在叶片16的后缘16b对从翼的两面流过的空气进行细分。由此,减少空气通过翼的两面合流时产生的气流的紊乱,并且,极力抑制在叶片16的后缘16b产生的送风音。该情况下,作为锯齿状部19的形状,可以采用周知的各种细齿(serration)形状。
(第1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30说明在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应用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的第13实施方式。
在第13实施方式中,如图30所示,其特征在于,在第1实施方式的叶片16中,在叶片16的接近主板14的前缘16a设置图28所示的第1和第2阶梯部18a、18b,并且,在叶片16的后缘16b设置图29所示的锯齿状部19。
根据该结构,朝向叶片16的前缘16a的空气流与第1和第2阶梯部18a、18b的不连续部分冲突而紊乱。流入空气中的纵向涡流被第1和第2阶梯部18a、18b的阶梯差面引导,在叶片16的外周面或内周面集中形成。其结果,纵向涡流发展,由此,形成强力的能量。通过这样形成的纵向涡流,有效地抑制了在叶片16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产生的空气流的剥离。因此,可靠地降低了送风噪音。
并且,在叶片16的后缘16b设置锯齿状部19,由此,在各叶片16的后缘16b中对从翼的两面流过的空气进行细分。由此,减少空气通过翼的两面合流时产生的气流的紊乱,并且,也有效地降低了在叶片的后缘16b产生的送风音。
(其他实施方式)
第10~第13实施方式的结构不仅可以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叶片16,也可以应用于第2~第9实施方式的叶片16。
Claims (12)
1.一种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离心式风扇具有:
圆形的主板,其由电动机旋转轴旋转驱动;
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固定在所述主板的外周部,并沿着所述主板的周向以预定间隔设置;以及
剖面为圆弧形状的侧板,其安装在所述多个叶片中的位于所述主板的相反侧的端部,在所述侧板的中央设有空气吸入口,所述侧板从该空气吸入口沿着离心方向向外侧倾斜,并且具有预定的曲率,
所述多个叶片的一部分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弯折,所述叶片经由该弯折部与所述侧板的圆弧面连接,由此,在所述多个叶片和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死水区域减少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以下述方式与所述侧板的圆弧面连接:在包含所述电动机旋转轴的平面中,使所述叶片的从所述主板到所述侧板的中心线与所述侧板的圆弧面的切线大致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弯折部形成为这样的弯曲部:在包含所述电动机旋转轴的平面中,相对于从所述叶片和所述主板的连接点沿着所述电动机旋转轴延伸的直线,所述弯曲部向所述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部设置在相对于所述主板和所述侧板之间的中央而接近所述侧板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具有前缘和后缘,所述叶片配置成其前缘朝向所述主板的中心、且其后缘朝向所述主板的外周缘,与所述叶片的后缘相对于所述主板的安装位置相比,所述叶片的后缘相对于所述侧板的安装位置向所述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具有前缘和后缘,所述叶片配置成其前缘朝向所述主板的中心、且其后缘朝向所述主板的外周缘,沿着从所述主板朝向所述侧板的方向,所述叶片的后缘逐渐向所述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具有前缘和后缘,所述叶片配置成其前缘朝向所述主板的中心、且其后缘朝向所述主板的外周缘,所述叶片的后缘形成为锯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具有前缘和后缘,所述叶片配置成其前缘朝向所述主板的中心、且其后缘朝向所述主板的外周缘,所述叶片的前缘中接近所述主板的部分形成为阶梯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具有马蹄形涡流抑制部,所述马蹄形涡流抑制部是通过使所述叶片的前缘中接近所述主板的部分以向所述旋转方向突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具有马蹄形涡流抑制部,所述马蹄形涡流抑制部是通过使所述叶片的前缘中接近所述主板的部分以向所述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具有前进翼构造,所述前进翼构造是通过使所述叶片的前缘中接近所述主板的部分朝向所述主板的中心突出而形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具有后退翼构造,所述后退翼构造是通过使所述叶片的前缘中接近所述主板的部分凹陷而形成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304031 | 2007-11-26 | ||
JP2007-304031 | 2007-11-26 | ||
JP2008295122A JP4396775B2 (ja) | 2007-11-26 | 2008-11-19 | 遠心ファン |
JP2008-295122 | 2008-11-19 | ||
PCT/JP2008/071365 WO2009069606A1 (ja) | 2007-11-26 | 2008-11-26 | 遠心ファ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21513A CN101821513A (zh) | 2010-09-01 |
CN101821513B true CN101821513B (zh) | 2012-04-18 |
Family
ID=40678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1052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1513B (zh) | 2007-11-26 | 2008-11-26 | 离心式风扇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84060B2 (zh) |
EP (1) | EP2213882B1 (zh) |
JP (1) | JP4396775B2 (zh) |
KR (1) | KR101210696B1 (zh) |
CN (1) | CN101821513B (zh) |
AU (1) | AU2008330649B2 (zh) |
ES (1) | ES2620304T3 (zh) |
WO (1) | WO20090696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63905B1 (ko) * | 2002-10-04 | 2006-03-23 | 송미란 | 옥수수 속대를 포함하는 식품 |
KR101761311B1 (ko) | 2010-09-02 | 2017-07-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용 터보팬 |
JP2012085836A (ja) * | 2010-10-20 | 2012-05-10 | Panasonic Corp | 洗濯乾燥機 |
DE102011107071A1 (de) * | 2011-07-11 | 2013-01-17 | Elmar Ph. Putz | Verfahren zur Energiegewinnung aus bewegten Flüssigkeiten und Gasen mit Turbinen nach dem Prinzip der Coriolisbeschleunigung |
JP6063619B2 (ja) * | 2011-09-29 | 2017-01-18 |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 遠心式ファン |
JP6078945B2 (ja) * | 2011-11-04 | 2017-02-1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遠心送風機 |
US9022742B2 (en) * | 2012-01-04 | 2015-05-05 | Aerojet Rocketdyne Of De, Inc. | Blade shroud for fluid element |
JP5522306B1 (ja) * | 2012-12-21 | 2014-06-1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遠心ファン |
KR102076684B1 (ko) * | 2013-02-21 | 2020-02-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터보팬 및 이를 사용한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 |
KR20140125522A (ko) * | 2013-04-19 | 2014-10-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터보팬 |
US9618010B2 (en) | 2013-04-22 | 2017-04-11 | Lennox Industries Inc. | Fan systems |
KR20140131750A (ko) * | 2013-05-06 | 2014-11-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원심팬 |
US9995311B2 (en) | 2013-05-10 | 2018-06-12 | Lg Electronics Inc. | Centrifugal fan |
KR101677030B1 (ko) * | 2013-05-10 | 2016-11-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원심팬 |
JP5705945B1 (ja) * | 2013-10-28 | 2015-04-22 |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 遠心式ファン |
KR101625061B1 (ko) * | 2014-03-27 | 2016-05-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원심팬 |
US10036400B2 (en) * | 2014-05-02 | 2018-07-31 |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 Centrifugal fan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DE102014006756A1 (de) * | 2014-05-05 | 2015-11-05 | Ziehl-Abegg Se | Laufrad für Diagonal- oder Radialventilatoren, Spritzgusswerkzeug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Laufrades sowie Gerät mit einem solchen Laufrad |
CN107076164B (zh) * | 2014-10-30 | 2019-05-2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涡轮风扇和空气调节装置用室内机 |
KR20160063743A (ko) * | 2014-11-27 | 2016-06-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원심송풍기용 팬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장치 |
DE102015101938A1 (de) * | 2015-02-11 | 2016-08-11 |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 Ventilatorrad und Ventilator |
KR101714477B1 (ko) * | 2015-04-13 | 2017-03-09 | 전자부품연구원 | 무인항공로봇의 동력원용 유선형 블레이드를 가지는 외전형 모터 |
JP6642913B2 (ja) * | 2015-10-02 | 2020-02-12 |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ターボ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
KR102403728B1 (ko) * | 2015-10-07 | 2022-06-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장치용 터보팬 |
CN105275875B (zh) * | 2015-10-15 | 2017-12-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离心风叶及离心风机 |
JP2017078386A (ja) * | 2015-10-22 | 2017-04-2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遠心ファン |
US10280935B2 (en) * | 2016-04-26 | 2019-05-07 |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 Integral fan and airflow guide |
ITUA20163576A1 (it) * | 2016-05-18 | 2017-11-18 | De Longhi Appliances Srl | Ventilatore |
DE102020114389A1 (de) * | 2020-05-28 | 2021-12-02 |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 Gebläserad mit ener nahtlosen Anbindung der Laufradschaufeln an einen Scheibenkörper |
DE102020114387A1 (de) * | 2020-05-28 | 2021-12-02 |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 Gebläserad mit dreidimensional gekrümmten Laufradschaufeln |
CN112128120B (zh) * | 2020-09-17 | 2022-08-23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超薄室内机 |
US12140325B2 (en) | 2020-12-25 | 2024-11-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a centrifugal fan |
CN114017392A (zh) * | 2021-11-12 | 2022-02-08 |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导流进风圈及离心风机 |
WO2025014026A1 (ko) * | 2023-07-11 | 2025-01-16 |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블로워 유닛 |
CN117345686B (zh) * | 2023-12-06 | 2024-04-02 | 泛仕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元扭曲叶片的风扇叶轮及风机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2512A (zh) * | 2003-11-27 | 2006-07-1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离心鼓风机的叶轮及具有叶轮的离心鼓风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147911A (en) * | 1960-10-24 | 1964-09-08 | Francis H Clute & Son Inc | Conical impeller suction fan |
JPS6023300A (ja) * | 1983-07-16 | 1985-02-05 | 極東開発工業株式会社 | 高所作業車におけるウインチ付きゴンドラの自動停止制御装置 |
JPS6023300U (ja) * | 1983-07-26 | 1985-02-18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フアン羽根車のダスト付着防止装置 |
JP2537975B2 (ja) * | 1988-07-06 | 1996-09-2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遠心送風機のインペラ |
JP2910243B2 (ja) * | 1990-12-05 | 1999-06-2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インペラ |
DE4431840A1 (de) * | 1994-09-07 | 1996-03-14 | Behr Gmbh & Co | Lüfter für eine Kühlanlage eines Kraftfahrzeugs |
JPH10196591A (ja) | 1997-01-06 | 1998-07-31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US6206750B1 (en) * | 1998-10-30 | 2001-03-27 | Mattel, Inc. | Personalized toy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nd delivering the same |
JP3405287B2 (ja) | 1999-10-20 | 2003-05-1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遠心ファン |
JP3544325B2 (ja) * | 1999-11-10 | 2004-07-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遠心形送風機の羽根車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JP3391318B2 (ja) * | 1999-11-16 | 2003-03-3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遠心ファン及び該ファン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JP4644903B2 (ja) * | 2000-03-23 | 2011-03-0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遠心式ターボ型空気機械のインペラ、遠心式ターボ型空気機械、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DE10030671B4 (de) * | 2000-06-23 | 2013-11-28 | Mdexx Gmbh | Radial-Einbaulüfter |
US6506023B1 (en) * | 2000-09-05 | 2003-01-14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Integrally formed stamping sheet-metal blades having 3D structure |
JP4037084B2 (ja) * | 2000-11-02 | 2008-01-23 | 株式会社共立 | 中空品成形法によって組立てるためのブロワファン分割体 |
US6712593B2 (en) | 2000-11-02 | 2004-03-30 | Kioritz Corporation | Combination of split bodies for use in assembling blower fan by hollow article molding process |
KR100818429B1 (ko) * | 2000-12-04 | 2008-04-01 | 로버트 보쉬 코포레이션 | 고효율의 단일형 원심형 블로워 |
JP3861008B2 (ja) * | 2002-01-10 | 2006-12-20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
JP4569073B2 (ja) * | 2003-04-02 | 2010-10-2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遠心ファン |
JP2007107435A (ja) * | 2005-10-12 | 2007-04-26 | Daikin Ind Ltd |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
JP2007170331A (ja) | 2005-12-26 | 2007-07-05 | Daikin Ind Ltd |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JP4830519B2 (ja) * | 2006-02-02 | 2011-12-0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遠心ファン |
-
2008
- 2008-11-19 JP JP2008295122A patent/JP4396775B2/ja active Active
- 2008-11-26 AU AU2008330649A patent/AU2008330649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11-26 WO PCT/JP2008/071365 patent/WO200906960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1-26 KR KR1020107008062A patent/KR10121069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1-26 CN CN2008801105287A patent/CN10182151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1-26 US US12/679,790 patent/US8784060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1-26 EP EP08853178.5A patent/EP2213882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1-26 ES ES08853178.5T patent/ES2620304T3/es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2512A (zh) * | 2003-11-27 | 2006-07-1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离心鼓风机的叶轮及具有叶轮的离心鼓风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JP昭60-23300U 1985.02.18 |
JP特开2001-140789A 2001.05.22 |
JP特开2002-202095A 2002.07.19 |
JP特开2003-206892A 2003.07.25 |
JP特开2007-107435A 2007.04.2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213882B1 (en) | 2017-01-04 |
KR20100066561A (ko) | 2010-06-17 |
ES2620304T3 (es) | 2017-06-28 |
AU2008330649A1 (en) | 2009-06-04 |
CN101821513A (zh) | 2010-09-01 |
EP2213882A4 (en) | 2015-03-04 |
AU2008330649B2 (en) | 2011-10-27 |
JP4396775B2 (ja) | 2010-01-13 |
JP2009150380A (ja) | 2009-07-09 |
EP2213882A1 (en) | 2010-08-04 |
WO2009069606A1 (ja) | 2009-06-04 |
US8784060B2 (en) | 2014-07-22 |
KR101210696B1 (ko) | 2012-12-10 |
US20100202886A1 (en) | 2010-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21513B (zh) | 离心式风扇 | |
JP5143173B2 (ja) |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装備し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5955402B2 (ja) | ターボファン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EP2264320B1 (en) | Turbofan and air conditioner | |
JP4973249B2 (ja) | 多翼ファン | |
US9267510B2 (en) |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 |
JP2010133254A (ja) | 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CN101925783A (zh) | 空气调节机 | |
JPWO2014162758A1 (ja) | プロペラファン、送風装置及び室外機 | |
JP5145188B2 (ja) | 多翼遠心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 |
JP2008223741A (ja) | 遠心送風機 | |
EP1210264B1 (en) | Centrifugal impeller with high blade camber | |
JP6078945B2 (ja) | 遠心送風機 | |
JP5418538B2 (ja) | 送風機 | |
JP5012836B2 (ja) | 遠心ファン | |
CN110914553B (zh) | 叶轮、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 |
JP5984162B2 (ja) | プロペラファン、送風装置、および室外機 | |
JP4321690B2 (ja) | 軸流送風機 | |
JP2016003641A (ja) | 遠心ファン | |
JP4766889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4844190B2 (ja) | プロペラファンおよびパイプ用換気扇 | |
JP2002054595A (ja) | 遠心ファン | |
CN220816003U (zh) | 天花板埋入式换气扇 | |
JP2009228499A (ja) | 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 |
JP2015025565A (ja) | 空気調和機の送風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