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1157A - 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它的人力车辆以及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它的人力车辆以及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1157A
CN101821157A CN200880110656A CN200880110656A CN101821157A CN 101821157 A CN101821157 A CN 101821157A CN 200880110656 A CN200880110656 A CN 200880110656A CN 200880110656 A CN200880110656 A CN 200880110656A CN 101821157 A CN101821157 A CN 101821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tating member
periphery
protuberance
periphery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0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1157B (zh
Inventor
浜元阳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shimoto Youichiro
Innovation of Fulibao Co.
Olympic Group Co ltd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1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1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1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1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 B62M1/1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involving devices which enable the mechanical storing and releasing of energy occasionally, e.g. arrangement of flywheels
    • B62M1/105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involving devices which enable the mechanical storing and releasing of energy occasionally, e.g. arrangement of flywheels using elast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resilient elements there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3/00Construction of cranks operated by hand or foot
    • B62M3/003Combination of crank axles and bearings housed in the bottom brack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68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elements being made of rubber or similar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Gears, Cams (AREA)
  • Handcart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能可靠地吸收并积蓄在初动时、行驶中由从外部受到的负荷等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大幅度地降低对人体的负荷,在输入能量减少时、中断时有效地利用积蓄能量,在旋转传递的可靠性、效率性上优良,能由零件个数少的简单的结构谋求轻量化,分解、组装容易,在维护性上优良,在批量生产性、组装作业性、省空间性、通用性上优良。其具备:具有突出设置在旋转轴的外周的外周凸部的内部旋转构件;具有转动自由地插设在旋转轴上的侧板部、直立设置在侧板部外周的外筒部、在外筒部内周侧与突出设置在侧板部和/或外筒部上的外周凸部交替地配置的内周凸部的外部旋转构件;配设在外周凸部和内周凸部之间的弹性变形部。

Description

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它的人力车辆以及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设在为了由人力使车轮旋转的自行车或土木用独轮车、台车、两轮拖车、独轮车、孩子用三轮车等人力车辆的旋转轴上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它的人力车辆以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如自行车或土木用独轮车、两轮拖车等的那样,在由人力使车轮旋转的人力车辆的情况下,一旦行驶起来,就能以小的力行驶,但在出发时、加速时、开始登坡等时,受到特别大的回弹力,输入的能量的一部分作为冲击撞回膝、脚脖子、腰等,不仅对人体产生大的负荷,也不能有效地利用输入能量,导致推进力降低。而且,在进行急出发、急加速的情况、登陡峭的坡道的情况、自行车的驾驶员的体重、载货的重量重的情况下等,对人体的负荷(阻力)特别变大,与此相应地,需要的能量也增大了。
在自行车的情况下,因为由曲柄将脚的上下运动变换为旋转运动,所以特别是困以在上死点及下死点平滑地传递脚力,在导致对膝、脚脖子的负担增加的同时,产生转矩的中断、速度的下降,在以低速行驶的情况下,存在容易产生摇晃、行驶的稳定性下降的问题。
因此,以往,在自行车上,将吸收行驶时的冲击,谋求旋转效率的提高,使推进力、加速变得平滑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等作为目的,研究了各种各样的结构。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自动伸缩变化型曲柄机构的自行车,其在巡航运转方式时,踏板的旋转半径变小,如果进入加重的负荷增加的运转方式,则与阻力对应地踏板的旋转半径自动地伸长,能得到大的旋转力矩。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自行车用缓冲装置:其具备可以固定在第一框架构件上,具有在内部形成的收纳空间和从收纳空间的内周面向内方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的第一构件;可以固定在第二框架构件上,相对旋转自由地配置在第一构件的收纳空间内,具有从外周面向外方突出的第二突出部的第二构件;安装于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由两突出部区划形成的两种空间之中的一方上,保持在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上而且隔开间隙地配置在与内周面和外周面的至少任一方之间,通过两构件的相对旋转进行伸缩的第一弹性构件。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用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由在外周具备了多数齿的齿轮主体和支承该齿轮主体的支承体构成,在这些齿轮主体和支承体之间,设置从这些齿轮主体和支承体的一方向另一方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在此动力传递部上,设置使齿轮主体和支承体可以相对旋转规定角度的间隙,同时在与动力传递部不同的部位上,设置了弹性体,该弹性体保持间隙,而且在齿轮主体和支承体相对旋转时进行弹性变形以吸收间隙,可以进行来自动力传递部的动力传递。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齿轮的内侧周壁内,装入在与该前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卷装的卷绕弹簧,依靠该卷绕弹簧的作用,因踏板臂的过大踩踏而产生的转矩积蓄于卷绕弹簧,在踏板输入不足时,补足积蓄的转矩,使因踏板而产生的旋转效率提高。
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的曲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行车的齿轮轴上嵌装呈放射状地突出设置了多个弹簧座片的零件,在弹簧座片的外周缘上嵌装支承内周面并与齿轮轴同心动转动的环状体,作为曲柄的基端部在环状体内周面上以与弹簧座片对应的方式突出设置了弹簧压片,通过在弹簧座片和弹簧压片之间插入配置弹簧体,如果受力后曲柄进行旋转,则基端部的环状体也一起比齿轮轴先进行旋转,突出设置的弹簧压片压缩弹簧体,其反力推压弹簧座片而使齿轮轴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25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783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4-6348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7698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58-367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具有以下那样的问题。
(1)专利文献1的自行车,由于与阻力对应地使踏板的旋转半径自动地伸长,所以曲柄机构的结构变得复杂,零件个数增加,具有在动作稳定性、组装作业性、批量生产性上不足的问题。
另外,在阻力大时,通过增大踏板的旋转半径,能以小的输入得到大的输出,能降低开始蹬等时的负荷,但因为踏板的轨迹不能描绘圆轨道,需要勉强的蹬踏,所以具有对膝、脚脖子等上施加大的负担的问题。
(2)专利文献2的自行车用缓冲装置,是如果从路面向第一框架构件或第二框架构件作用冲击,则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相对旋转,安装在由两突出部区划的空间的一方的第一弹性构件被两突出部夹着而进行压缩变形,产生弹性复原力吸收冲击,但因为悬挂组装体由外侧构件固定在主框架构件上,所以不能吸收并积蓄曲柄的初动时的冲击能量,不能将积蓄的能量在弹性体复原时变换成旋转力而作为推进力有效地利用,关于旋转效率、加速性的提高、旋转转矩的均一化等没有被考虑。
(3)专利文献3的自行车用驱动齿轮,因为是以缓和由踏入开始时的驱动力产生的冲击为目的,将弹性体在与动力传递部不同部位设置在齿轮主体和支承体之间,使以摇动弹性体的方式变形的结构,所以弹性体难以变形,由于难以积蓄能量,所以难以将弹性体的复原有效地变换成旋转力,具有在能量的有效利用性上不足的问题。
另外,因为零件个数多,结构复杂,在批量生产性上不足,同时齿轮主体和支承体经弹性体一体化了,所以难以更换齿轮主体、弹性体,具有在维护性上不足的问题。
(4)专利文献4的自行车的动力传递装置,是以积蓄由踏板的过大踩踏产生的转矩,在踩踏输入不足时补足积蓄的转矩使踩踏压输入稳定化而谋求由踏板产生的旋转效率的提高,和平滑地进行推进、加速来减轻疲劳为目的,但因为由发条(板弹簧)状弹簧、线圈状弹簧等卷绕弹簧进行转矩的积蓄、补足,所以在直到卷完卷绕弹簧来积蓄转矩为止花费时间,其间,踏板轴相对于前齿轮空转,不能传递动力,具有在使用性上显著不足的问题。
另外,在卷绕弹簧破损的情况下,因为不能从踏板轴向前齿轮传递动力,变得不能行驶,所以具有在动力传递的可靠性、稳定性上不足的问题。
(5)专利文献5的自行车的曲柄装置,由于作为曲柄的基端部的环状体的内周面被支承在弹簧座片的外周缘上,所以依靠环状体的内周面和弹簧座片的外周缘之间的摩擦力,曲柄和齿轮轴容易共转,难以使环状体比齿轮轴先旋转,不能可靠地压缩弹簧体,在动作稳定性上不足,在上死点的积蓄力(冲击能量的吸收)和在下死点的复原不能充分地进行,具有旋转效率、加速性的提高以及旋转转矩的均一化的效果不充分的问题。
另外,因为必须在齿轮轴的两端安装曲柄装置,所以零件个数增加,装置整体复杂化、大型化,在省空间性、批量生产性上不足,同时由于两端的曲柄的相位而在齿轮轴上产生振动,不能有效地进行输入的能量的积蓄、积蓄的能量向旋转力的变换,具有在耐久性、动作稳定性、效率性上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是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通过由人力使车轮旋转并将其配设在行驶的自行车或土木用独轮车、两轮拖车等人力车辆的旋转轴上,在出发、加速、登坡等初动时、行驶中能可靠地吸收并储存由从外部受到的大的负荷等而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大幅度地降低对人体的负荷,同时能将储存的能量在输入能量减少时或中断时无浪费地有效地利用于旋转轴的旋转,在旋转传递的可靠性、效率性上优良,能由零件个数少的简单的结构谋求轻量化,分解、组装容易,在维护性、生产性上优良,能简便地装入现有的自行车、土木用独轮车、两轮拖车、轮椅等人力车辆上,在批量生产性、组装作业性、省空间性、通用性上优良;提供一种人力车辆,由于其具备上述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所以能降低加在使用者的腰腿等上的负荷,在搬运重的货物时、搭载体重重的人时,在加速性、旋转转矩的均一性、低速运转时的稳定性上也优良;提供一种自行车,其不需要复杂的操作,能降低加在驾驶员的膝、脚脖子等上的负荷,即使是女性、年长者或搭载重的货物、孩子的主妇等也能轻便地运转,即使在坡道、阻力大的道上也能愉快地行驶,不仅作为日用品,在加速性、旋转转矩的均一性、低速运转时的稳定性上也优良,即使作为康复用、竞技用也能使用,在动作的稳定性、操作性、通用性上优良。
为了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它的人力车辆以及自行车,具有以下的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如下结构:具备:具有与旋转轴一体地形成、向上述旋转轴的外周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外周凸部,或固定设置在旋转轴的外周、向上述旋转轴的外周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外周凸部的内部旋转构件;具有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位置转动自由地插设在上述旋转轴上的侧板部、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的外侧与上述旋转轴呈同心圆状地直立设置在上述侧板部的外周的外筒部、在上述外筒部的内周侧突出设置在上述侧板部和/或上述外筒部并与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交替地配置的一个以上的内周凸部的外部旋转构件;配设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和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内周凸部之间的一个以上的弹性变形部。
根据此结构,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具备:具有与旋转轴一体地形成、向旋转轴的外周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外周凸部,或固定设置在旋转轴的外周、向旋转轴的外周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外周凸部的内部旋转构件;具有在内部旋转构件的位置转动自由地插设在旋转轴上的侧板部、在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的外侧与旋转轴呈同心圆状地直立设置在侧板部的外周的外筒部、在外筒部的内周侧突出设置在侧板部和/或外筒部并与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交替地配置的一个以上的内周凸部的外部旋转构件;配设在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和外部旋转构件的内周凸部之间的一个以上的弹性变形部,所以在将由人力旋转的旋转轴的旋转传递给外部旋转构件的期间或将外部旋转构件的旋转传递给旋转轴的期间,能使弹性变形部变形,在初动时、行驶中可靠地吸收由从地面受到的大的负荷等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而作为弹性能量进行储存,能大幅度地降低对人体的负荷,在使用性上优良。
(2)由于在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和外部旋转构件的内周凸部之间配设弹性变形部,所以在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相对地进行旋转时,能由外周凸部和内周凸部可靠地使弹性变形部压缩变形,能有效地积蓄输入的能量的一部分,在弹性变形部变形后,旋转轴和内部旋转构件及外部旋转构件大致成为一体地旋转,能可靠地传递旋转力,同时在输入能量变小或中断,弹性变形部复原时,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内的压缩(弹性)能量无浪费地变换成旋转能量而作为推进力有效地利用,无输入能量的损耗,在动作的可靠性、能量利用的效率性上优良。
(3)由于外部旋转构件的侧板部转动自由地插设在旋转轴上,所以在旋转轴和外部旋转构件之间难以产生摩擦力,能使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相对地旋转而可靠地反复进行弹性变形部的压缩和复原,能使旋转轴平滑地旋转,在旋转传递的稳定性、效率性上优良。
(4)由于在输入能量变小或中断时,能由弹性变形部的复原能量补充转矩,所以能降低输出能量的变动而使旋转稳定化。
在此,外周凸部既可以与旋转轴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将由另外构件形成的外周凸部安装在现有的旋转轴上。另外,内周凸部既可以与侧板部、外筒部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安装由另外构件形成的构件。内周凸部和侧板部、外筒部一体化的外部旋转构件,组装、分解容易,在操作性上优良。特别是,在将内周凸部与侧板部及外筒部形成一体的情况下,在内周凸部的耐久性、生产性上优良。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的数量可以适当选择,但最好分别各形成1个部位至8个部位。随着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的数量大于8个部位,各个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的周向的宽度变小,强度下降,具有加工性、耐久性容易下降的倾向,不理想。
弹性变形部,只要是在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相对地旋转时能进行弹性变形,在变形后在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之间传递旋转的弹性变形部即可,弹性变形部的变形量、弹性率等,能与使用者的爱好相应地适当选择。具体地讲,可以适当地使用使配设在外周凸部和内周凸部之间的合成橡胶、板弹簧,或封入外周凸部和内周凸部之间的气体等弹性体压缩变形的弹性变形部。
在作为弹性变形部使用合成橡胶的情况下,既可以在外周凸部和内周凸部之间无间隙地充填合成橡胶,也可以在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的至少一方的侧面上通过粘接、嵌合等固定合成橡胶。另外,如果将由金属形成的外周凸部作为芯材,通过嵌入成型,与外周凸部的外周一体地形成合成橡胶制的弹性变形部,则能减少零件个数,在批量生产性上优良。另外,此时,使与内周凸部接触的一侧的弹性变形部的厚度变厚,或形成曲面状、波形等的接触面,能有效地提高弹性变形部的缓冲性。
另外,在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和合成橡胶制的弹性变形部之间形成了间隙的情况下,由于在直到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为止与弹性变形部接触的期间,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的旋转没有被弹性变形部限制,能在无负荷下使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旋转,所以容易附加旋转力,能容易地急速旋转,在加速性上优良。作为弹性变形部,也能组合弹性率等材质不同的合成橡胶、组合合成橡胶和板弹簧等,也可以代替形成间隙,组合弹性率低的合成橡胶。另外,作为合成橡胶,可以适当地使用回弹性高的聚丁橡胶、聚氨酯橡胶、硅酮橡胶等。这是因为依靠复原力能有效地利用储存在弹性变形部内的能量,在能量利用的效率性上优良。
此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通过装入人力车辆的旋转轴部分,由于将从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输入的旋转力从外部旋转构件或旋转轴输出,所以在恒定旋转的状态下,旋转轴和内部旋转构件及外部旋转构件一体地进行旋转,但为了降低初动时的负荷、旋转途中由受到的外力等产生的冲击力,将其能量积蓄在弹性变形部,当在旋转的初期或旋转途中受到了大的负荷时,需要使旋转轴及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相对地旋转,使弹性变形部可靠地变形。因此,外部旋转构件相对于旋转轴及内部旋转构件保持成转动自由。特别是在将轴承配设在旋转轴或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的接触部上的情况下,能可靠地防止它们共转,同时能降低摩擦而以小的力使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旋转,在省力性、旋转动作的可靠性、耐久性上优良。
此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可以装入现有的自行车或土木用独轮车、台车、两轮拖车、人力车、轮椅等人力车辆上。另外,在将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与旋转轴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下,可以更换现有的旋转轴进行装入,在由另外构件形成外周凸部的情况下,作为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可以安装在现有的旋转轴上。
在用于自行车的情况下,在旋转轴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配设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在旋转轴的两端部配设具备了踏板的曲柄臂。由此,能使旋转轴与曲柄臂一起旋转,在其旋转从内部旋转构件传递给外部旋转构件的期间,弹性变形部进行变形,不仅能降低对人体的负荷,也能将由弹性变形部吸收的冲击能量有效地利用于外部旋转构件的旋转。此时,从固定设置或形成在外部旋转构件的侧板部的侧部、外筒部的外周部上的链环经链条向后轮侧的链轮传递,能得到自行车的推进力。
在用于土木用独轮车等的情况下,在旋转轴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配设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转动自由地以轴的形式支承旋转轴的两端部。通过在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外周配设轮胎,能由人力使外部旋转构件与轮胎一起旋转,在其旋转传递给内部旋转构件的期间,弹性变形部进行变形,不仅降低对人体的负荷,也能将由弹性变形部吸收的冲击能量有效地利用于旋转轴的旋转,能得到土木用独轮车等的推进力。
在用于台车、两轮拖车、轮椅等的情况下,在转动自由地以轴的形式支承的左右旋转轴上配设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在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外周配设轮胎等车轮部。在人推台车、两轮拖车、轮椅的情况下,能由人力使外部旋转构件与轮胎一起旋转,在其旋转传递给内部旋转构件的期间,弹性变形部进行变形。另外,在使用者摇轮椅的情况下,通过使与旋转轴连结的手轮圈旋转,能由人力使旋转轴旋转,在其旋转从内部旋转构件传递给外部旋转构件的期间,弹性变形部进行变形。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仅使对人体的负荷降低,还能将由弹性变形部吸收的冲击能量有效地利用于旋转轴、车轮部的旋转,能得到两轮拖车、轮椅等的推进力。
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如下结构:具备了穿插固定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轴穿插孔的外周凸部固定部;与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侧板部相向配置的罩部,上述外周凸部配设在上述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
根据此结构,除了技术方案1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内部旋转构件具有具备了穿插固定旋转轴的旋转轴穿插孔的外周凸部固定部,外周凸部配设在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所以即使在具有多个外周凸部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外周凸部固定部一体地操作,向旋转轴上的装卸容易,能简便地装入现有的人力车辆上,在组装及分解的作业性、维护性上优良。
(2)由于内部旋转构件具有与外部旋转构件的侧板部相向配置的罩部,所以能保护外周凸部、外部旋转构件的内周凸部、弹性变形部等免受外力、异物的侵入等,在耐久性、动作稳定性、维护性上优良。
(3)能由罩部推压弹性变形部的侧面,在弹性变形部压缩时,能防止弹性变形部向侧方膨胀,使弹性变形部可靠地向周向压缩或复原,使旋转力的传递性提高。
在此,罩部既可以与外周凸部固定部、外周凸部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安装由另外构件形成的构件。罩部和外周凸部固定部、外周凸部一体化的内部旋转构件,组装、分解容易,在操作性、生产性上优良,同时能由罩部牢固地保持外周凸部,在耐久性上优良。另外,通过使零件一体化,歪斜、松动产生的部位变少,组装精度提高,在动作的稳定性、耐久性上优良。
在将内部旋转构件的多个外周凸部及外部旋转构件的多个内周凸部分别呈放射状地配设在旋转轴的外周侧及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内周侧的情况下,由于能以外周凸部和内周凸部相互啮合的方式配置,所以能使加在旋转轴、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等上的负荷分散,在耐久性上优良,同时能使与来自外部的输入状态相应的复原力作用而实现变动少的稳定的旋转,在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另外,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的形状,可以适当地选择。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既可以从旋转轴的外周表面及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内周表面呈直线状地突出而形成为大致扇形,也可以以描绘圆弧的方式形成为曲线状。在将与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的弹性变形部的接触面形成为曲面状、波形的情况下,能扩大与弹性变形部的接触面积,提高弹性变形部的缓冲性,使冲击吸收性提高。另外,能使储存在弹性变形部内的压缩能量增加,在弹性变形部复原时能产生大的旋转力。
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或2中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如下结构:上述弹性变形部以在上述旋转轴或上述外部旋转构件旋转时被夹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各个上述外周凸部和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各个上述内周凸部之间的方式配设或固定在上述外周凸部或上述内周凸部的两侧面部中的任何一方的侧面部上。
根据此结构,除了技术方案1或2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1)通过将弹性变形部以在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旋转时被夹在内部旋转构件的各个外周凸部和外部旋转构件的各个内周凸部之间的方式配设或固定在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的两侧面部中的任何一方的侧面部上,在外周凸部和内周凸部由于旋转而接近时,能使夹在外周凸部和内周凸部之间的弹性变形部可靠地压缩变形,在负荷降低的可靠性上优良,同时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内的压缩能量作为旋转力有效地利用。
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至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如下结构: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或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内周凸部具有形成为与上述弹性变形部接触的曲面状或波形的接触面,或上述弹性变形部具有形成为与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或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内周凸部接触的曲面状或波形的接触面。
根据此结构,除了技术方案1至3中的任一项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或外部旋转构件的内周凸部具有形成为与弹性变形部接触的曲面状或波形的接触面,或弹性变形部具有形成为与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或外部旋转构件的内周凸部接触的曲面状或波形的接触面,所以能减小接触开始时的接触面积,弹性变形部容易变形,输入的能量容易被弹性变形部吸收,在负荷降低的效率性上优良。
在此,在将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或弹性变形部的接触面形成为曲面状的情况下,最好是向外方鼓出的形状,以便弹性变形部容易变形。
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如下结构:上述外部旋转构件具备转动保持凹部,该转动保持凹部形成在上述外筒部的内周侧,将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的外周侧的前端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自由地保持。
根据此结构,除了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外部旋转构件具备形成在外筒部的内周侧、对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的外周侧的前端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自由地进行保持的转动保持凹部,所以在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仅旋转了预先设定的一定角度的阶段,能将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固定而阻止外部旋转构件和内部旋转构件的相对旋转,能使旋转轴及内部旋转和外部旋转构件一体地旋转而可靠地传递旋转力,能吸收弹性变形部的形状、物性的偏差,在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在此,转动保持凹部可以沿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内周形成为凹条。通过将外周凸部的前端部嵌入转动保持凹部之中,由于在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仅旋转规定的角度的阶段,外周凸部的前端侧的侧部端面与转动保持凹部的内壁接触,所以无论弹性变形部的压缩状态任何,旋转轴及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都成为一体地开始旋转。
另外,即使在外周凸部的外周面上形成转动保持凹部,在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内周侧形成嵌入转动保持凹部的突起部,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将内周凸部、外周凸部、弹性变形部做成装卸自由的情况下,仅通过选择各个数量、尺寸、弹性变形部的弹性率等,就能与使用者的爱好等相应地简便地调整缓冲性的强弱、弹性变形部的变形量,在通用性上优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如下结构:具备:具有与旋转轴一体地形成、向上述旋转轴的外周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外周凸部,或固定设置在旋转轴的外周、向上述旋转轴的外周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外周凸部的内部旋转构件;具有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位置转动自由地插设在上述旋转轴上的侧板部、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的外侧与上述旋转轴呈同心圆状地直立设置在上述侧板部的外周的外筒部、突出设置在上述外筒部的内周侧并与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交替地配置的一个以上的内周凸部的外部旋转构件,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及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内周凸部的至少任何一方由弹性体形成。
根据此结构,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具备:具有与旋转轴一体地形成、向旋转轴的外周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外周凸部,或固定设置在旋转轴的外周、向旋转轴的外周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外周凸部的内部旋转构件;具有在内部旋转构件的位置转动自由地插设在旋转轴上的侧板部、在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的外侧与旋转轴呈同心圆状地直立设置在侧板部的外周的外筒部、突出设置在外筒部的内周侧并与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交替地配置的一个以上的内周凸部的外部旋转构件,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及外部旋转构件的内周凸部的至少任何一方由弹性体形成,所以在将由人力旋转的旋转轴的旋转传递给外部旋转构件的期间或将外部旋转构件的旋转传递给旋转轴的期间,能使由弹性体形成的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弹性变形而将在初动时、行驶中由从地面受到的大的负荷等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可靠地吸收而作为弹性能量进行储存,能大幅度地降低对人体的负荷,在使用性上优良。
(2)由于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和外部旋转构件的内周凸部交替地配置,所以在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相对地进行旋转时,能使由弹性体形成的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可靠地弹性变形,能有效地积蓄输入的能量的一部分,在弹性体变形后,能使旋转轴和内部旋转构件及外部旋转构件大致成为一体地旋转,可靠地传递旋转力,同时在输入能量变小或中断,弹性体复原时,能将储存在弹性体内的弹性能量无浪费地变换成旋转能量而作为推进力有效地利用,无输入能量的损耗,在动作的可靠性、能量利用的效率性上优良。
(3)由于外部旋转构件的侧板部转动自由地插设在旋转轴上,所以在旋转轴和外部旋转构件之间难以产生摩擦力,能使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相对地旋转而可靠地反复进行弹性体的变形和复原,能使旋转轴平滑地旋转,在旋转传递的稳定性、效率性上优良。
(4)在输入能量或变小或中断时,能由弹性体的复原能量补充转矩,能降低输出能量的变动而使旋转稳定化。
(5)通过由弹性体形成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的至少任何一方,不需要另外设置弹性变形部,能削减零件个数,能使批量生产性提高。
在此,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及外部旋转构件的内周凸部的至少任何一方由弹性体形成,但在由刚体形成外周凸部的情况下,既可以与旋转轴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安装由另外构件形成的构件。另外,在由刚体形成内周凸部的情况下,既可以与侧板部、外筒部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安装由另外构件形成的构件。内周凸部和侧板部、外筒部一体化的外部旋转构件,组装、分解容易,在操作性上优良。特别是,在将内周凸部与侧板部及外筒部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在内周凸部的耐久性、生产性上优良。另外,在内周凸部由弹性体形成的情况下,最好在侧板部和内周凸部之间设置间隙,以便内周凸部的变形不被侧板部约束。
在由弹性体形成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的情况下,适合使用合成橡胶、板弹簧。在由合成橡胶形成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内部设置金属制、合成树脂制的芯材。另外,在由板弹簧形成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的情况下,最好在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或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内周形成固定槽,将板弹簧的根侧穿插在固定槽内来固定。这是因为由板弹簧形成的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的装卸容易,在批量生产性、维护性上优良。另外,通过在由板弹簧形成的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的根侧的端部形成台阶部或突起部,不会从固定槽中脱落,在固定稳定性上优良。
在由刚体形成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的一方,由板弹簧形成另一方的情况下,最好将刚体的前端侧的端部形成为圆弧状。这是因为板弹簧容易沿刚体的圆弧状的端面变形,能防止板弹簧破损,在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的数量可以适当选择,但最好分别各形成1个部位至8个部位。随着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的数量比8个部位大,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的间隔变密,具有加工性、组装作业性容易下降的倾向,不理想。
此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与技术方案1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不同点,是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的至少任何一方由弹性体形成,与技术方案1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同样,能装入自行车或土木用独轮车、台车、两轮拖车、人力车、轮椅等的人力车辆的旋转轴部分上。
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上述内部旋转构件具有具备了穿插固定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轴穿插孔的外周凸部固定部,上述外周凸部配设在上述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
根据此结构,除了技术方案6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内部旋转构件具有具备了穿插固定旋转轴的旋转轴穿插孔的外周凸部固定部,外周凸部配设在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所以即使在具有多个外周凸部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外周凸部固定部一体地操作,向旋转轴上的装卸容易,在组装及分解的作业性、维护性上优良。
在此,通过设置与外部旋转构件的侧板部相向配置的罩部,能保护外周凸部、外部旋转构件的内周凸部等免受外力、异物的侵入等,在耐久性、动作稳定性、维护性上优良。
罩部既可以与外周凸部固定部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安装由另外构件形成的构件。另外,在外周凸部由刚体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罩部和外周凸部一体地形成。罩部和外周凸部固定部、外周凸部一体化的内部旋转构件,组装、分解容易,在操作性、生产性上优良,同时能由罩部牢固地保持外周凸部,在耐久性上优良。
在外周凸部由弹性体形成的情况下,最好在罩部和外周凸部之间设置间隙,以便不被罩部约束外周凸部的变形。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将罩部做成覆盖设置在外部旋转构件的开口部的外侧罩构件并转动自由地配置在旋转轴上。
技术方案8中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6或7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如下结构:上述外部旋转构件具有由刚体形成上述内周凸部,突出设置在至少一个上述内周凸部的内周侧的端面部上的制动器部或突出设置在上述外筒部的内周侧的至少一个制动器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具备突出设置在上述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和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相对地旋转了设定角度以上时与上述制动器部接触的至少一个空转防止用突起。
根据此结构,除了技术方案6或7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上外部旋转构件具有由刚体形成内周凸部,突出设置在至少一个内周凸部的内周侧的端面部上的制动器部或突出设置在外筒部的内周侧的至少一个制动器部,内部旋转构件具备突出设置在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在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相对地旋转了设定角度以上时与制动器部接触的至少一个空转防止用突起,所以在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仅旋转规定角度的阶段,制动器部与空转防止用突起接触,能阻止外部旋转构件和内部旋转构件的相对旋转,能使旋转轴及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一体地旋转而可靠地传递旋转力,能吸收弹性体的形状、物性的偏差,在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2)即使在外周凸部、内周凸部破损的情况下,通过制动器部与空转防止用突起进行接触,能不中断地连续传递旋转力,在动作的可靠性、依赖性上优良。
在此,制动器部及空转防止用突起,只要分别至少有1个以上即可,其数量、配置间隔(角度),可以适当选择。在将制动器部及空转防止用突起设置多个的情况下,能传递旋转直到全部的制动器部、空转防止用突起破损,能提高动作的信赖性。
技术方案9中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至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如下结构: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及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内周凸部,分别在上述旋转轴的外周侧及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筒部的内周侧呈放射状地配设多个。
根据此结构,除了技术方案1至8中的任一项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内部旋转构件的多个外周凸部及外部旋转构件的多个内周凸部分别呈放射状地配设在旋转轴的外周侧及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内周侧,所以能以外周凸部和内周凸部相互啮合的方式配置,所以能使加在旋转轴、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等上的负荷分散,在耐久性上优良,同时能不依赖于旋转位置地使与来自外部的输入状态相应的复原力作用而传递通常大致一定的旋转力,在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中记载的人力车辆,具有如下结构:具备旋转轴保持部;转动自由地保持在上述旋转轴保持部上的旋转轴;配设在上述旋转轴上的技术方案1至9中的任一项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配设在上述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外周的车轮部。
根据此结构,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在转动自由地保持在旋转轴保持部的旋转轴上配设了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在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外部旋转构件的外周配设了车轮部,所以通过使具有旋转轴保持部的主体向前后移动而使车轮部旋转,或由连结设置在旋转轴上的左右曲柄臂等使旋转轴旋转,在将与车轮部一起进行旋转的外部旋转构件的旋转通过内部旋转构件传递给旋转轴的期间或在将与旋转轴一起进行旋转的内部旋转构件的旋转通过外部旋转构件传递给车轮部的期间,能使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变形,可靠地吸收并储存在初动时、行驶中由从地面受到的大的负荷等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不仅能防止对使用者的膝、脚脖子、腰等施加大的负荷,还通过在输入能量减少的位置、输入能量中断的位置由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形成的外周凸部、内周凸部复原,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内的弹性能量无浪费地变换成旋转能量,能抑制转矩的变动而可靠且平滑地传递旋转力,能有效地利用输入能量,在加速性、低速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上优良。
(2)即使进行急出发、急加速,或登陡峭的坡道,依靠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冲击吸收效果,不会伤害膝、脚脖子等,在行驶的稳定性上优良,即使是女性、年长者或搭载重的货物、孩子的主妇等也能轻便地运转,作为日用品不仅从孩子到大人都能使用,也能使加速性、旋转转矩的均一性、低速运转时的稳定性提高而用于竞技用、康复用等各种各样的用途,在通用性、操作性上优良。
(3)由于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内的弹性能量在输入能量减少的位置、输入能量中断的位置变换成旋转能量,所以推进力(旋转转矩)不会中断,即使在低速运转时也不产生摇晃,即使在搭载了重的货物、孩子等情况下也能进行稳定的行驶,在使用性上优良。
(4)通过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与起因于加减速、地形的变化的行驶阻力相应地弹性变形,能吸收细微的振动而抑制振动向人体的传递,能降低使用者的疲劳。
(5)由于储存在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内的弹性能量与从外部输入的能量相应地进行变化,所以能在与驾驶员的身体状态、体力、行驶条件等相称的最佳的状态下传递旋转力,在通用性上优良。
在此,人力车辆是人用脚蹬或用手推而行驶的车辆。具体地讲,如前述那样,有自行车、独轮车、孩子用三轮车或土木用独轮车、两轮拖车、轮椅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中记载的自行车,具有如下结构:具备旋转轴;配设在上述旋转轴的长度方向的中途的技术方案1至10中的任一项记载的一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以180度的相位差配设在上述旋转轴的两端部上的左右曲柄臂;形成或固定设置在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侧板部或上述外筒部上的链环。
根据此结构,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具有以180度的相位差配设在旋转轴的两端部上的左右曲柄臂,所以通过蹬配设在左右曲柄臂上的踏板,能使旋转轴旋转,但在旋转轴的旋转传递给外部旋转构件的期间,能由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可靠地吸收并储存在初动时、行驶中由从地面受到的大的负荷等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不仅能防止对驾驶员的膝、脚脖子等施加大的负荷,也能通过在曲柄臂的上死点、下死点等力的输入中断的位置由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形成的外周凸部、内周凸部复原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内的弹性能量无浪费地变换成旋转能量,能抑制转矩的变动而可靠且平滑地传递旋转力,能有效地利用输入能量,在加速性、低速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上优良。
(2)即使进行急出发、急加速,或蹬陡峭的坡道,依靠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冲击吸收效果,不会伤害膝、脚脖子等,在行驶的稳定性上优良,即使是女性、年长者或搭载重的货物、孩子的主妇等也能轻便地运转,作为日用品不仅从孩子到大人都能使用,也能使加速性,旋转转矩的均一性、低速运转时的稳定性提高而用于竞技用、康复用等各种各样的用途,在通用性、操作性上优良。
(3)由于具有形成或固定设置在外部旋转构件的侧板部或外筒部上的链环,所以在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的变形后,由于旋转轴及外部旋转构和链环成为大致一体地进行旋转,所以与现有的自行车的曲柄机构同样,能由架设在链环上的链条可靠地将旋转轴的旋转传递给驱动轮,在动力传递的可靠性、动作的信赖性上优良。
(4)在通过难以输入来自脚的力的曲柄臂的上死点、下死点等时,通过弹性变形部的复原能使曲柄臂与旋转轴一起平滑地旋转,不需要对膝、脚脖子等上施加勉强的力,难以锻炼的膝以下的肌肉的使用量减少,能有效利用肌肉力大的大腿肌肉,能大幅度地降低疲劳,在使用性上优良。
(5)由于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内的弹性能量在上死点、下死点等力的输入中断的位置变换成旋转能量,所以推进力(旋转转矩)不中断,即使在低速运转时也不产生摇晃,即使在搭载了重的货物、孩子等情况下也能进行稳定的行驶,在使用性上优良。
(6)通过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与起因于加减速、地形的变化的行驶阻力相应地进行弹性变形,能吸收细微的振动而抑制振动向脚部的传递,能降低使用者的疲劳。
(7)由于储存在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内的弹性能量与从外部输入的能量相应地进行变化,所以能在与驾驶员的身体状况、体力、行驶条件等相称的最佳的状态下传递旋转力,在通用性上优良。
在此,在由于路面的凹凸等原因自行车进行跳动时,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与自行车的框架一起上下动(振动),但因为安装在曲柄臂上的踏板被驾驶员的脚向下方压下,所以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反复进行压缩和复原,吸收冲击,同时能将其冲击能量变换成旋转能量而作为推进力利用,难以受到地形的变化的影响,在使用性上优良。
另外,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也可以设置在驱动轮侧的旋转轴上。另外,在将电动辅助机构与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并用的情况下,能大幅度地降低恒定行驶状态下的负荷,在使用性上优良。
技术方案12中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1中记载的自行车,具有如下结构:上述链环在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筒部的外周装卸自由地配设多个。
根据此结构,除了技术方案11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作用。
(1)由于在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外周装卸自由地配设了多个链环,所以能与驾驶员的爱好、用途等相应地简便地调整传动比,在通用性、设计自由性、维护性上优良。
在此,作为固定链环的手段是,既可以预先在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外周配设了形成了内螺纹部的链环固定片,通过螺钉固定等固定链环和链环固定片,也可以预先在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外周形成了凹条槽部,使突出设置在链环的内周侧的固定用凸部嵌合,通过螺钉固定等进行固定。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它的自行车,能得到以下那样的有利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通过在由人力使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旋转的旋转初期,使配设在与旋转轴一体地形成或固定设置在旋转轴的外周侧的外周凸部和突出设置在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内周侧的内周凸部之间的弹性变形部变形,能提供一种如下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不仅能降低初动所需要的负荷,而且能将输入的能量的一部分(过大的能量)可靠地吸收并储存在弹性变形部内,在弹性变形部变形后,旋转轴和内部旋转构件及外部旋转构件大致成为一体地旋转,能可靠地传递旋转力,同时在输入能量变小或中断,弹性变形部复原时,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内的能量作为推进力而有效地利用,在动力传递的效率性、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根据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通过在穿插固定在旋转轴的外周的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配设了外周凸部,能提供一种如下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能对多个外周凸部与外周凸部固定部一体地进行操作,能容易地进行向旋转轴上的装卸,同时能由与外部旋转构件的侧板部相向配置的罩部可靠地保护外周凸部、外部旋转构件的内周凸部、弹性变形部等免受外力、异物的侵入等,在组装及分解的作业性、耐久性、动作稳定性、维护性上优良。
根据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能提供一种如下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在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旋转时,能可靠地使夹在外周凸部和内周凸部之间的弹性变形部压缩变形,在负荷降低的可靠性上优良,同时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内的压缩能量作为旋转力而有效地利用,在效率性上优良。
根据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至3中的任一项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通过将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或外部旋转构件的内周凸部与弹性变形部接触的接触面,或弹性变形部与内部旋转构件的外周凸部或外部旋转构件的内周凸部接触的接触面形成为曲面状或波形,能提供一种能减小接触开始时的接触面积,弹性变形部容易变形,输入的能量容易被弹性变形部吸收,在负荷降低的效率性上优良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
根据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能提供一种如下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能由在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内周侧形成的转动保持凹部将外周凸部的可动范围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弹性变形部不会进行需要以上的变形,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不会进行逆旋转,在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仅旋转了预先设定的一定角度的阶段,能使旋转轴及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一体地旋转而可靠地传递旋转力,在动作的稳定性、批量生产性上优良。
根据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发明,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通过将与旋转轴一体地形成或固定设置在旋转轴的外周侧的外周凸部和突出设置在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内周侧的内周凸部的至少任何一方由弹性体形成,能提供一种如下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在由人力使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旋转的途中,不仅能使由弹性体形成的外周凸部或内周凸部弹性变形而降低负荷,还能由弹性体可靠地吸收并储存输入的能量的一部分(过大的输入能量),在弹性体变形后,旋转轴和内部旋转构件及外部旋转构件大致成为一体地进行旋转,能可靠地传递旋转力,同时在输入能量变小或中断,弹性体复原时,能将储存在弹性体内的能量作为推进力而有效地利用,在动力传递的效率性、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根据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发明,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通过在穿插固定在旋转轴的外周的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配设外周凸部,能提供一种如下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能对多个外周凸部与外周凸部固定部一体地进行操作,能容易地进行向旋转轴上的装卸,在组装及分解的作业性、动作稳定性、维护性上优良。
根据技术方案8中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6或7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通过具备突出设置在由刚体形成的内周凸部的至少1个内周侧的端面部上的制动器部或突出设置在外筒部的内周侧的至少1个制动器部、和突出设置在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的至少1个空转防止用突起,能提供一种如下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在旋转轴或外部旋转构件仅旋转了规定角度的阶段,制动器部和空转防止用突起接触,能阻止外部旋转构件和内部旋转构件的相对旋转,能使旋转轴及内部旋转构件和外部旋转构件一体地旋转而可靠地传递旋转力,能吸收弹性体的形状、物性的偏差,在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根据技术方案9中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至8中的任一项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通过以相互啮合的方式配置多个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能提供一种如下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能使加在旋转轴、外周凸部及内周凸部等上的负荷分散,在耐久性上优良,同时使与来自外部的输入状态相应的复原力作用而传递通常大致一定的旋转力,在耐久性、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根据技术方案10中记载的发明,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通过使具有旋转轴保持部的主体向前后移动而使车轮部旋转,或由与旋转轴连结设置的左右曲柄臂等使旋转轴旋转,使外部旋转构件和内部旋转构件相对地旋转,能提供一种如下的自行车:使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变形,可靠地吸收并储存在初动时、行驶中由从地面受到的大的负荷等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不仅能大幅度地降低加在使用者的膝、脚脖子、腰等上的负荷,还通过在输入能量减少的位置、输入能量中断的位置由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形成的外周凸部、内周凸部进行复原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内的弹性能量无浪费地变换成旋转能量,能抑制转矩的变动而可靠且平滑地传递旋转力,能有效地利用输入能量,在加速性、低速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使用性上优良。
根据技术方案11中记载的发明,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能提供一种如下的自行车:不仅能大幅度地降低在出发、加速、登坡等时的开始蹬踏板、行驶中由从外部受到的冲击等加在两脚的膝、脚脖子等上的负荷,还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内的弹性能量无浪费地变换成旋转能量而抑制转矩的变动,不需要对蹬踏采用特别的技术,即使在曲柄臂的上死点、下死点等力的输入中断的位置也能可靠且平滑地传递动力,也能灵活地应对坡道的角度、长度等地形的变化,在动力传递的效率性、行驶的稳定性上优良,即使是女性、年长者或搭载重的货物、孩子的主妇等也能轻便地运转,除了能作为日用品使用以外,还使加速性、旋转转矩的均一性、低速运转时的稳定性提高而作为竞技用、康复用品能使用,在通用性、操作性上优良。
根据技术方案12中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1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通过在外部旋转构件的外筒部的外周装卸自由地配设多个链环,能提供一种能与驾驶员的爱好、用途等相应地简便地调整传动比的在通用性、设计自由性、维护性上优良的自行车。
附图说明
图1(a)是具备了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的主要部分剖面俯视图,(b)是图1(a)的A-A线向视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局部剖切分解立体图。
图4(a)是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剖面俯视图,(b)是图4(a)的B-B线向视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6(a)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侧视图,(b)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剖面俯视图,(c)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7(a)是具备了实施方式3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的主要部分模式侧视图,(b)是实施方式3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模式主视图。
图8是具备了实施方式4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土木用独轮车的主要部分剖面主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5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剖面侧视图。
图10(a)是实施方式6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剖面俯视图,(b)是图10(a)的C-C线向视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7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剖面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和比较例2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和比较例3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4和比较例4中速度和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图。
符号说明:
1,1A,1A’,1B,1C,1D,1E: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
2,2A,2B,2C,2D:内部旋转构件
3,32:外周凸部固定部
3a,32a:旋转轴穿插孔
3a’:圆形凹部
3b,13b,33b:外周凸部
3c,5b,34b:接触面
3d:罩部
3e:前端部
3f:前方侧端面
3g:后方侧端面
4,4A,4A′,4B,4C,4D:外部旋转构件
4’:外侧罩构件
4a:侧板部
4a’:穿插孔
4b,4f,34:外筒部
4b’:凹条槽部
4c,14,34a:内周凸部
4d:圆筒支承部
4e:链环固定部
4g,34c:转动保持凹部
4h:前方侧内壁
4i,34d:后方侧内壁
5,5a,33c:弹性变形部
6:曲柄臂
7:曲柄臂固定部
8,8b,8c,8d:链环
8a:固定螺钉
8e:固定用凸部
9,9a,9b,52a,63a:轴承
13a:固定槽
13c:固定突起部
13d:空转防止用突起
14a:制动器部
33a:基部
35:弹性缓冲部
50,50A:自行车
51:旋转轴
52,63:旋转轴保持部
53,54,62:框架
55a:驱动控制部
56:驱动轴
57:带轮
58:动力传递构件
59:驱动检测传感器
60:土木用独轮车
61:存储桶
64:车轮部
64a:轮圈
65: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它的自行车进行说明。
图1(a)是具备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的主要部分剖面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A-A线向视剖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局部剖切分解立体图。
在图1中,1是配设在自行车50的旋转轴51上的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2是具有固定设置在旋转轴51上的外周凸部固定部3和以向旋转轴51的外周侧突出的方式与外周凸部固定部3一体地形成为轴对称的4个部位的外周凸部3b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内部旋转构件,3a是用于将旋转轴51穿插固定在外周凸部固定部3上的旋转轴穿插孔,3c(图2)是形成为与后述的弹性变形部接触的曲面状的外周凸部3b的接触面,4’(图2)是穿通设置了用于将旋转轴51穿插在中央部上的穿插孔4a′内并覆盖在外部旋转构件4的开口部上的外侧罩构件,4a是转动自由地插设在旋转轴51上的外部旋转构件4的侧板部,4b是在内部旋转构件2的外周凸部3b的外侧与旋转轴51呈同心圆状地直立设置在侧板部4a的外周的外部旋转构件4的外筒部,4c是以向外筒部4b的内周侧突出的方式通过与侧板部4a和/或外筒部4b一体地形成或由粘接剂、螺钉等固定并与内部旋转构件2的外周凸部3b交替地配置的外部旋转构件4的4个部位的内周凸部,5是配设在各个的外周凸部3b或内周凸部4c的一方的侧面部上并固定或粘接、在旋转轴51旋转时由外周凸部3b和内周凸部4c夹着而压缩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合成橡胶制的弹性变形部,6是以180度的相位差配置在旋转轴51的两端部的左右曲柄臂,7是将曲柄臂6固定在旋转轴51上的曲柄臂固定部,8是由固定螺钉8a固定设置在外部旋转构件4的侧板部4a上的自行车50的链环,9是用于将外部旋转构件4及链环8转动自由地保持在旋转轴51上的轴承,52是形成在配设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自行车50的框架上的旋转轴保持部,52a是将配设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旋转轴51转动自由地保持在旋转轴保持部52上的轴承。
另外,在曲柄臂6的端部配设了转动自由的踏板(未图示)。
用图1及图3对以上的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中,如果驾驶员踩踏配设在曲柄臂6的端部的踏板(未图示),则与曲柄臂6一起突出设置在旋转轴51的外周的外周凸部3b向箭头a的方向旋转。此时,通过在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的侧板部4a及外侧罩构件4′之间配设了轴承9,能降低摩擦而以小的力使旋转轴51旋转,能防止旋转轴51、内部旋转构件2和外部旋转构件4、外侧罩构件4’共转。
通过旋转旋转轴51,外周凸部3b接近内周凸部4d,配设在内周凸部4c的侧面部的弹性变形部5因被外周凸部3b和内周凸部4d夹着而压缩,输入能量的一部被储存在弹性变形部5内。
在旋转轴51旋转的初期,弹性变形部5进行弹性变形,但变形后,旋转轴51的旋转力从外周凸部3b向内周凸部4c传递,从旋转轴51直到链环8大致成为一体地旋转,能由架设在链环8上的链条(未图示)向后轮侧的链轮可靠地传递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外周凸部3b及内周凸部4c各设置了4个部位,外周凸部3b及内周凸部4c的数量,能分别在1个部位至8个部位的范围内选择。这是因为已知随着外周凸部3b及内周凸部4c的数量比8个部位大,各个外周凸部3b及内周凸部4c在周向变小,具有强度容易下降,加工性、耐久性容易下降的倾向。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外周凸部3b经外周凸部固定部3穿插固定在旋转轴51上,但也可以将各个外周凸部3b直接固定设置在旋转轴51上,也可以将外周凸部3b和旋转轴51一体地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不同构件形成了外部旋转构件4和链环8,但也可以将链环8一体地形成在外部旋转构件4的侧板部4a、外筒部4b的外周。
外周凸部3b与弹性变形部5也可以从一开始就接触,但在外周凸部3b和弹性变形部5之间形成了间隙的情况下,直到外周凸部3b与弹性变形部5接触为止的期间,旋转轴51的旋转都没有被弹性变形部5限制,由于能在无负荷下使旋转轴51旋转,所以容易附加旋转力,能容易地进行急出发、急加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弹性变形部5容易变形,如图2、3所示的那样,将外周凸部3b的接触面3c形成为凸形圆弧状,但接触面3c的形状不被限定于此,能与弹性变形部5的弹性率等相应地适当地选择,也可以形成为凹形圆弧状、平坦状、三角形状等,也可以形成为波形。另外,即使将弹性变形部5的接触面形成为凹状、凸状的圆弧状、三角形状、波形等,也能得到同样的作用。
另外,外周凸部3b、内周凸部4c、弹性变形部5的形状,是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例如,也可以将弹性变形部5自身的形状形成为半球状、球状。另外,弹性变形部5没有必要配设在内周凸部4c的侧部的整个面上,也可以与弹性率等相应地配设在内周凸部4c的根侧、前端侧等一部分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在内周凸部4c上形成的燕尾槽固定弹性变形部5,但弹性变形部5的固定方法是不被限定于此的,例如也可以用粘接剂粘接,也可以同时使用它们。
在将实施方式1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用于自行车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使旋转轴51向图1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在其旋转经外部旋转构件4传递给链环8时,能在降低负荷的同时将输入能量的一部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5内,在弹性变形部5复原时作为旋转能量利用。在将实施方式1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用于土木用独轮车、人力车、两轮拖车等的情况下,代替链环8,在外部旋转构件4的外周配设了轮胎(未图示),使外部旋转构件4与轮胎一起向图3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在其旋转传递给旋转轴51时,能在降低负荷的同时将输入能量的一部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5内。
此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由于从外部旋转构件4或旋转轴51输出从旋转轴51或外部旋转构件4输入的旋转力,所以在恒定旋转的状态下,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一体地进行旋转,但在初动时或旋转途中,为了在降低受到的负荷的同时将输入能量的一部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5内,需要使输入侧的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相对地旋转,使弹性变形部5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之间配设了轴承9,但不被限定于此,只要是如圆筒状的套筒等的那样能相互转动自由地保持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的结构即可。
另外,通过在外周凸部3b的两侧面、外周面和外部旋转构件4的侧板部4a及外侧罩构件4’、外筒部4b之间设置间隙,内部旋转构件2和外部旋转构件4不会相互缓冲,能平滑地相对旋转而使弹性变形部5可靠地变形,在动作的可靠性上优良。
实施方式1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由于以上那样地构成,所以具有以下的作用。
(1)由于具备:具有固定设置在旋转轴51的外周并向旋转轴51的外周侧突出的多个外周凸部3b的内部旋转构件2;具有在内部旋转构件2的位置转动自由地插设在旋转轴51上的侧板部4a、在内部旋转构件2的外周凸部3b的外侧与旋转轴51呈同心圆状地直立设置在侧板部4a的外周的外筒部4b、在外筒部4b的内周侧突出设置在侧板部4a及外筒部4b上并与内部旋转构件2的外周凸部3b交替地配置的多个内周凸部4c的外部旋转构件4;分别配设在内部旋转构件2的外周凸部3b和外部旋转构件4的内周凸部4c之间的弹性变形部5,所以在将由人力旋转的旋转轴51的旋转传递给外部旋转构件4的期间或在将外部旋转构件4的旋转传递给旋转轴51的期间,能使弹性变形部5变形而将初动时、行驶中由从地面受到大的负荷等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可靠地吸收,作为弹性能量进行储存,能大幅度地降低对人体的负荷,在使用性上优良。
(2)由于在内部旋转构件2的外周凸部3b和外部旋转构件4的内周凸部之间配设了弹性变形部5,所以在外部旋转构件4与内部旋转构件2相对地进行旋转时,能由外周凸部3b和内周凸部4d可靠地使弹性变形部5压缩变形,能有效地储存输入的能量的一部分,在弹性变形部5变形后,旋转轴51和内部旋转构件2及外部旋转构件4大致成为一体地进行旋转,能可靠地传递旋转力,同时在输入能量变小或中断,弹性变形部5复原时,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5内的压缩(弹性)能量无浪费地变换成旋转能量而作为推进力有效地利用,无输入能量的损耗,在动作的可靠性、能量利用的效率性上优良。
(3)由于外部旋转构件4的侧板部4a转动自由地插设在旋转轴51上,所以在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之间难以产生摩擦力,能使内部旋转构件2和外部旋转构件4相对地旋转而可靠地反复进行弹性变形部5的压缩和复原,能使旋转轴51平滑地旋转,在旋转传递的稳定性、效率性上优良。
(4)在输入能量变小或中断时,能由弹性变形部5的复原能量补充转矩,能降低输出能量的变动,使旋转稳定化。
(5)由于内部旋转构件2具有具备了穿插固定旋转轴51的旋转轴穿插孔3a的外周凸部固定部3,外周凸部3b配设在外周凸部固定部3的外周,所以能对多个外周凸部3b通过外周凸部固定部3一体地进行操作,相对于旋转轴51的装卸容易,在组装及分解的作业性、维护性上优良。
(6)能由外侧罩构件4′推压弹性变形部5的侧面,在弹性变形部5压缩时,能防止弹性变形部5向侧方膨胀,使弹性变形部5可靠地向周向压缩或复原,使旋转力的传递性提高。
(7)通过将内部旋转构件2的多个外周凸部3b及外部旋转构件4的多个内周凸部4c分别呈放射状地配设在旋转轴51的外周侧及外部旋转构件4的外筒部4b的内周侧,由于能以夹着弹性变形部5地相互啮合的方式配置外周凸部36和内周凸部4c,所以能使加在旋转轴51、弹性变形部5等上的负荷分散,在耐久性上优良,同时能使与来自外部的输入状态相应的复原力作用而传递通常大致一定的旋转力,在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8)通过弹性变形部5,在旋转轴51或外部旋转构件4旋转时,以夹在内部旋转构件2的各个外周凸部3b和外部旋转构件4的各个内周凸部4c之间的方式配设或固定在内周凸部4c的一方的侧面部,旋转轴51或外部旋转构件4的旋转没有被弹性变形部5限制,在由旋转使外周凸部3b和内周凸部4c接近时,能使夹在外周凸部3b和内周凸部4c之间的弹性变形部5可靠地压缩变形,在负荷降低的可靠性上优良,同时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5内的压缩能量作为旋转力有效地利用。
(9)由于内部旋转构件2的外周凸部3b具有形成为与弹性变形部5接触的曲面状的接触面3c,所以能减小接触开始时的接触面积,弹性变形部5容易变形,输入的能量容易被弹性变形部5吸收,在负荷降低的效率性上优良。
(10)由于在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及外侧罩构件之间配设了轴承9,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及外侧罩构件4’被相互转动自由地保持,所以能可靠地防止初动时的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及外侧罩构件4’的共转,同时能降低摩擦而以小的力使旋转轴51旋转,在省力性、旋转动作的可靠性上优良。
具备了实施方式1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由于如以上的那样构成,所以具有以下的作用。
(1)由于具有以180度的相位差配设在旋转轴51的两端部的左右曲柄臂6,所以通过蹬配设在左右曲柄臂6上的踏板,能使旋转轴51旋转,但在旋转轴51的旋转传递给外部旋转构件4的期间,能可靠地吸收并储存由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在初动时或行驶中由从地面受到的大的负荷等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不仅能防止对驾驶员的膝、脚脖子等施加大的负荷,也能通过在曲柄臂6的上死点、下死点等力的输入中断的位置弹性变形部5复原,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5内的弹性能量无浪费地变换成旋转能量,能抑制转矩的变动而可靠且平滑地传递旋转力,能有效地利用输入能量,在加速性、低速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上优良。
(2)即使进行急出发、急加速,或登陡峭的坡道,依靠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冲击吸收效果,不会伤害膝、脚脖子等,在行驶的稳定性上优良,女性、年长者或搭载重的货物、孩子的主妇等也能轻便地进行运转,不仅能作为日用品使用,也能使加速性、旋转转矩的均一性、低速运转时的稳定性提高而作为竞技用、康复用品使用,在通用性、操作性上优良。
(3)由于具有固定设置在外部旋转构件4的侧板部4a上的链环8,所以在弹性变形部5变形后,旋转轴51及外部旋转构件4和链环8大致成为一体地进行旋转,因此与现有的自行车的曲柄机构同样,能由架设在链环8上的链条可靠地将旋转轴51的旋转传递给驱动轮,在动力传递的可靠性、动作的信赖性上优良。
(4)在来自脚的力通过难以输入的曲柄臂6的上死点、下死点等时,通过弹性变形部5的复原能使曲柄臂6与旋转轴51一起平滑地旋转,不需要对膝、脚脖子等施加勉强的力,难以锻炼的膝以下的肌肉的使用量减少,能有效利用肌肉力大的大腿肌肉,能大幅度地降低疲劳,在使用性上优良。
(5)由于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5内的弹性能量在上死点、下死点等力的输入中断的位置变换成旋转能量,所以推进力(旋转转矩)不会中断,即使在低速运转时也不产生摇晃,即使在搭载重的货物、孩子等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稳定的行驶,在使用性上优良。
(6)通过弹性变形部5与起因于加减速、地形的变化的行驶阻力相应地进行弹性变形,能吸收细微的振动而抑制向脚部的振动的传递,能降低使用者的疲劳。
(7)由于储存在弹性变形部5内的弹性能量与从外部输入的能量相应地进行变化,所以能在与驾驶员的身体状况、体力、行驶条件等相称的最佳的状态下传递旋转力,在通用性上优良。
(实施方式2)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进行说明。
图4(a)是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面俯视图,图4(b)是图4(a)的B-B线向视剖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4及图5中,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A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如下几点:内部旋转构件2A与外周凸部固定部3及外周凸部3b和罩部3d形成为一体,与外部旋转构件4A的侧板部4a相向配置;在内部旋转构件2A的外周凸部固定部3的中央形成了穿插后述的外部旋转构件4A的圆筒支承部4d的圆形凹部3a’;在外部旋转构件4A的侧板部4a的中央形成了嵌插在内部旋转构件2A的圆形凹部3a’内的圆筒支承部4d;在外部旋转构件4A的外筒部4b的外周形成了用于固定链环8的4个部位的链环固定部4e。
另外,在图4及图5中,9a是配设在外部旋转构件4A的圆筒支承部4d的内周,用于相对于旋转轴51转动自由地保持外部旋转构件4A的轴承,9b是配设在内部旋转构件2A的圆形凹部3a′的内周,用于相对于外部旋转构件4A转动自由地保持内部旋转构件2A的轴承。
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A,与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相比,能降低零件个数,组装及分解容易,在批量生产性、维护性上优良。
另外,由于外部旋转构件4A具有链环固定部4e,所以能简便地进行链环8的更换来变更传动比,在维护性、通用性上优良。
接着,对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A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6(a)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6(b)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剖面俯视图,图6(c)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2同样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6中,实施方式2中的变形例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A’与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A不同的是,在外部旋转构件4A′的外筒部4b的外周装卸自由地配设了多个链环8b,8c,8d这一点。
在图6中,4b′是形成在外筒部4b的外周的凹条槽部,8e是突出设置在各个链环8b~8d的内周侧并与凹条槽部4b’嵌合的固定用凸部。
通过将固定用凸部8e嵌合在外筒部4b的凹条槽部4b’内,能可靠地防止链环8b~8d相对于外部旋转构件4A’空转。另外,通过将固定用凸部8e由固定螺钉8a紧固在外筒部4b上,能牢固地固定链环8b~8d,能可靠地防止向轴向的位置偏移。
另外,实施方式2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A及变形例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A’的动作,由于与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2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由于如以上的那样构成,所以除了在实施方式1中得到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的作用。
(1)由于内部旋转构件2A具有与外部旋转构件4A的侧板部4a相向配置的罩部3d,所以能保护外周凸部3b、外部旋转构件4的内周凸部4c、弹性变形部5等免受外力、异物的侵入等,在耐久性、动作稳定性、维护性上优良。
(2)能由罩部3d推压弹性变形部5的侧面,在弹性变形部5压缩时,能防止弹性变形部5向侧方膨胀,使弹性变形部5可靠地向周向压缩或复原,使旋转力的传递性提高。
具备了实施方式2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由于如以上的那样构成,所以除了与在实施方式1中得到的作用同样的作用以外,具有以下的作用。
(1)在多个链环8b~8d装卸自由地配设在外部旋转构件4A′的外筒部4b的外周的情况下,能与驾驶员的爱好、用途等相应地简便地调整传动比,在通用性、设计自由性、维护性上优良。
(实施方式3)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它的自行车进行说明。
图7(a)是具备了实施方式3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的主要部分模式侧视图,图7(b)是实施方式3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模式主视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7中,实施方式3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B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在外部旋转构件4的外筒部4f的外周形成了用于架设V型皮带、平皮带、链条等的动力传递构件58的槽、突起这一点。由此,电动辅助机构55的动力经外部旋转构件4传递给链环8。
在图7中,50A是具备了实施方式3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B的自行车,53,54是与旋转轴保持部52连结的自行车50A的框架,55a是配设在框架50b上的电动辅助机构55的驱动控制部,56是配设在驱动控制部55a上的电动马达的驱动轴,57是贯通设置在驱动轴56的端部上的带轮,58是用于将架设在带轮57和外部旋转构件4之间的电动马达的动力传递给链环8的动力传递构件,59是检测动力传递构件58的动作的驱动检测传感器。另外,此电动辅助机构55能与需要相应地简便地进行装卸。
实施方式3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B的动作,由于是与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如果驾驶员蹬踏板,链环8开始旋转,则驱动检测传感器59检测出动力传递构件58的动作,驱动控制部55a驱动电动马达,能辅助链环8的旋转。
实施方式3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由于如以上的那样构成,所以具有与在实施方式1中得到的作用同样的作用。
具备实施方式3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由于如以上的那样构成,所以除了在实施方式1中得到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的作用。
(1)通过在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B上并用电动辅助机构55,不仅在开始蹬时,在恒定行驶状态下也能大幅度地降低负荷,在使用性上优良。
(实施方式4)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具备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土木用等的独轮车进行说明。
图8是具备了实施方式4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土木用等的独轮车的主要部分剖面主视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8中,60是具备了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土木用独轮车,61是土木用独轮车60的存储桶,62是作为土木用独轮车60的主体的框架,63是形成在框架62上的旋转轴保持部,63a是将配设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旋转轴51转动自由地保持在旋转轴保持部63上的轴承,64是配设在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外部旋转构件4的外周的车轮部,64a是为了安装轮胎65而固定设置在外部旋转构件4的外周的车轮部64的轮圈。
实施方式4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动作,如在实施方式1(图3,段落0052)中说明的那样,旋转的顺序与在自行车50上使用的情况相反,由于仅是首先外部旋转构件4与车轮部64的轮胎65一起旋转,然后旋转轴51与内部旋转构件2一起进行旋转,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具备了实施方式4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土木用独轮车,由于如以上的那样构成,所以具有以下的作用。
(1)由于在转动自由地保持在旋转轴保持部63上的旋转轴51上配设了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在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外部旋转构件4的外周配设了车轮部64,所以通过使具有旋转轴保持部63的框架62(主体)向前后移动而使车轮部64旋转,在使与车轮部64一起进行旋转的外部旋转构件4的旋转通过内部旋转构件2传递给旋转轴51的期间,能使弹性变形部5变形,可靠地吸收并储存在初动时、行驶中由从地面受到的大的负荷等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不仅能防止对使用者的手臂、腰腿等施加大的负荷,而且通过在输入能量减少的位置、输入能量中断的位置弹性变形部5进行复原,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5内的弹性能量无浪费地变换成旋转能量,能抑制转矩的变动,可靠且平滑地传递旋转力,能有效地利用输入能量,在加速性、低速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上优良。
(2)即使进行急出发、急加速或登陡峭的坡道,依靠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冲击吸收效果,不会伤害膝、脚脖子等,在行驶的稳定性上优良,即使是女性、年长者或搭载重的货物、孩子的主妇等也能轻便地使用,在低速运转时的稳定性、操作性上优良。
(3)由于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5内的弹性能量在输入能量减少的位置、输入能量中断的位置变换成旋转能量,所以推进力(旋转转矩)不会中断,即使在低速运转时也不产生摇晃,即使在搭载了重的货物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稳定的行驶,在使用性上优良。
(4)通过弹性变形部5与起因于加减速、地形的变化的行驶阻力相应地进行弹性变形,能吸收细微的振动,抑制振动向人体的传递,能降低使用者的疲劳。
(5)由于储存在弹性变形部5内的弹性能量与从外部输入的能量相应地变化,所以能在与使用者的体力、行驶条件等相称的最佳的状态下传递旋转力,在通用性上优良。
另外,在将弹性变形部5配设在内周凸部4c的两侧面部的情况下,在使土木用独轮车60后退时,也能降低负荷,能使使用性进一步提高。另外,此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也能装入人力车、台车、两轮拖车、轮椅等其它的人力车辆,能得到同样的作用。
(实施方式5)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进行说明。
图9是实施方式5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剖面侧视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9中,实施方式5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C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如下几点:内部旋转构件2B的外周凸部3b及外部旋转构件4B的内周凸部4c分别各形成2个部位;弹性变形部5a与外周凸部3b的接触面5b呈球面状地鼓出而形成;在外部旋转构件4B的外筒部4b的内周侧形成将各个外周凸部3b的前端部3e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自由地保持的转动保持凹部4g。
在图9中,3f是外周凸部3b的前方侧端面,3g是外周凸部3b的后方侧端面,4h是转动保持凹部4g的前方侧内壁,4i是转动保持凹部4g的后方侧内壁。
实施方式5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C的动作,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同样,但在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B以外周凸部3b和内周凸部4c接近的方式相对旋转时,在仅旋转一定角度的阶段,通过外周凸部3b的前端部3e侧的前方侧端面3f与转动保持凹部4g的前方侧内壁4h接触,能从外周凸部3b直接将旋转传递给外部旋转构件4B。
另外,通过外周凸部3b的后方侧端面3g与转动保持凹部4g的后方侧内壁4i接触,能防止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B向逆方向空转。
另外,转动保持凹部4g的长度,能与容许的旋转角度相应地适当选择。
实施方式5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由于如以上的那样构成,所以除了与在实施方式1中得到的作用同样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的作用。
(1)由于外部旋转构件4B具备将形成在外筒部4b的内周侧的内部旋转构件2B的外周凸部3b的外周侧的前端部3e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自由地保持的转动保持凹部4g,所以在旋转轴51或外部旋转构件4B仅旋转了预先设定的一定角度的阶段,能固定内部旋转构件2B的外周凸部3b来阻止外部旋转构件4B和内部旋转构件2B的相对旋转,能使旋转轴51及内部旋转构件2B和外部旋转构件4B一体地旋转而可靠地传递旋转力,能吸收弹性变形部5a的形状、物性的偏差,在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实施方式6)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进行说明。
图10(a)是实施方式6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剖面俯视图,图10(b)是图10(a)的C-C线向视剖视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10中,实施方式6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D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如下几点:内部旋转构件2C的外周凸部13b由使用板弹簧的弹性体形成;突出设置在外周凸部固定部3的外周,具有2个部位的空转防止用突起13d;外部旋转构件4C的内周凸部14由刚体呈半圆状地形成,在2个部位的内周凸部14的内周侧的端面部突出设置了制动器部14a。
在图10中,13a是呈放射状地形成在外周凸部固定部3的外周,穿插固定外周凸部13b的根侧的固定槽,13c是剖面大致圆形地形成在外周凸部13b的根侧的端部,防止外周凸部13b脱离的固定突起部。
通过将内周凸部14形成为半圆状,由板弹簧形成的外周凸部13b容易沿内周凸部14的圆弧状的端面变形,能防止外周凸部13b的破损,在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另外,在外侧罩构件4’和外周凸部13b之间设置了间隙,以便由外侧罩构件4’约束外周凸部13b的变形。
仅将外周凸部13b的根侧穿插在固定槽13a上,就能简便地将外周凸部13b固定在外周凸部固定部3上,外周凸部13b的装卸容易,在批量生产性、维护性上优良。另外,由固定突起部13c使外周凸部13b不会从固定槽13a脱落,在固定稳定性上优良。
对以上的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6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0中,如果内部旋转构件2C或外部旋转构件4C进行旋转,则作为弹性体的外周凸部13b以弯曲方式进行变形。
在内部旋转构件2C或外部旋转构件4C旋转的初期,外周凸部13b进行弹性变形,但在变形后,外部旋转构件4C与旋转轴51及内部旋转构件2C一起大致成为一体地旋转,能在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C之间可靠地传递旋转。
另外,在力的输入中断时,外周凸部13b复原,能将积蓄的能量变换成旋转力而作为推进力利用。
另外,由于具有多个外周凸部13b,所以即使一部分的外周凸部13b破损,冲击吸收力降低,也能由剩余的外周凸部13b传递旋转。另外,在全部的外周凸部13b破损的情况下,变得不能吸收冲击,但通过制动器部14a和空转防止用突起13d接触,由于能传递旋转,所以不会不能行驶。制动器部14a及空转防止用突起13d,只要分别至少有1个以上即可,其数量、配置间隔(角度)可以适当选择。在将制动器部14a及空转防止用突起13d设置多个的情况下,由于能传递旋转直到全部的制动器部14a、空转防止用突起13d破损为止,所以能进一步提高动作的信赖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弹性体(板弹簧)形成了内部旋转构件2C的外周凸部13b,由刚体形成了外部旋转构件4C的内周凸部14,但也可以由刚体形成外周凸部13b,由弹性体(板弹簧)形成内周凸部14。
实施方式6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由于如以上的那样构成,所以具有以下的作用。
(1)由于具备:固定设置在旋转轴51的外周,具有向旋转轴51的外周侧突出的多个外周凸部13b的内部旋转构件2C;具有在内部旋转构件2C的位置转动自由地插设在旋转轴51上的侧板部4a,在内部旋转构件2C的外周凸部13b的外侧与旋转轴51呈同心圆状地直立设置在侧板部4a的外周的外筒部4b,突出设置在外筒部4b的内周侧并与内部旋转构件2C的外周凸部13b交替地配置的多个内周凸部14的外部旋转构件4C,由于内部旋转构件2C的外周凸部13b由弹性体形成,所以能由人力使旋转轴51或外部旋转构件4C旋转,在将其旋转传递给外部旋转构件4C或旋转轴51的期间,能使由弹性体形成的外周凸部13b弹性变形来可靠地吸收在初动时、行驶中由从地面受到的大的负荷等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而作为弹性能量进行储存,能大幅度地降低对人体的负荷,在使用性上优良。
(2)由于内部旋转构件2C的外周凸部13b和外部旋转构件4C的内周凸部14交替地配置,所以在内部旋转构件2C和外部旋转构件4C相对地旋转时,能使由弹性体形成的外周凸部13b可靠地弹性变形,能有效地积蓄输入的能量的一部分,在弹性体(外周凸部13b)变形后,旋转轴51和内部旋转构件2C及外部旋转构件4C大致成为一体地旋转,能可靠地传递旋转力,同时在输入能量变小或中断,弹性体(外周凸部13b)复原时,能将储存在弹性体(外周凸部13b)内的弹性能量无浪费地变换成旋转能量而作为推进力来有效地利用,无输入能量的损失,在动作的可靠性、能量利用的效率性上优良。
(3)由于外部旋转构件4C的侧板部4a转动自由地插设在旋转轴51上,所以在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C之间难以产生摩擦力,能使内部旋转构件2C和外部旋转构件4C相对地旋转而可靠地反复进行弹性体(外周凸部13b)的变形和复原,能使旋转轴51平滑地旋转,在旋转传递的稳定性、效率性上优良。
(4)在输入能量变小或中断时,能由弹性体(外周凸部13b)的复原能量补充转矩,能降低输出能量的变动而使旋转稳定化。
(5)由于内部旋转构件2C具有具备了穿插固定旋转轴51的旋转轴穿插孔3b的外周凸部固定部3,外周凸部13b配设在外周凸部固定部3的外周,所以即使在具有多个外周凸部13b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外周凸部固定部3一体地进行操作,向旋转轴51上的装卸容易,在组装及分解的作业性、维护性上优良。
(6)通过将内部旋转构件2C的多个外周凸部13b及外部旋转构件4C的多个内周凸部14分别呈放射状地配设在旋转轴51的外周侧及外部旋转构件4C的外筒部4b的内周侧,由于能以相互啮合的方式配置外周凸部13b和内周凸部14,所以能使加在旋转轴51、外周凸部13b及内周凸部14等上的负荷分散,在耐久性上优良,同时能不依赖于旋转位置地使与来自外部的输入状态相应的复原力作用而传递通常大致一定的旋转力,在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7)由于外部旋转构件4C,其内周凸部14由刚体形成,具有突出设置在2个内周凸部14的内周侧的端面部上的制动器部14a,而内部旋转构件2C,具备突出设置在外周凸部固定部3的外周,在内部旋转构件2C和外部旋转构件4C相对地旋转了设定角度以上时与制动器部14a接触的2个空转防止用突起13d,所以即使在外周凸部13b破损的情况下,在旋转轴51或外部旋转构件4C仅旋转了规定角度的阶段,制动器部14a和空转防止用突起13d接触,能防止外部旋转构件4C和内部旋转构件2C相对旋转,能使旋转轴51及内部旋转构件2C和外部旋转构件4C一体地旋转而可靠地传递旋转力,在动作的稳定性上优良。
(8)即使在外周凸部13b、内周凸部14破损的情况下,通过制动器部14a和空转防止用突起13d进行接触,也能不会中断地连续传递旋转力,在动作的可靠性、信赖性上优良。
(9)通过由弹性体形成外周凸部13b,不需要另外设置弹性变形部,能削减零件个数,能使批量生产性提高。
(实施方式7)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输入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进行说明。
图11是实施方式7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剖面侧视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11中,1E是实施方式7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32是外形形成为矩形状、固定设置在旋转轴51上的内部旋转构件2D的外周凸部固定部,32a是用于将旋转轴51穿插固定在外周凸部固定部32上的旋转轴穿插孔,33b是由钢等金属制的板材形成,由基部33a固定在外周凸部固定部32的各面上而以向旋转轴51的外周突出的方式配置的内部旋转构件2D的4个部位的外周凸部,33c是延伸设置在1个外周凸部33b的基部33a上,由根侧固定在邻接的另一个外周凸部33b的一方的侧面部上的板弹簧状的弹性变形部,34是在外周凸部33b的外侧与旋转轴51呈同心圆状地插设的外部旋转构件4D的外筒部,34a是一体地突出设置在外筒部34的内周侧的外部旋转构件4D的4个内周凸部,34b是内周凸部34a的与弹性变形部33c的接触面,34c是形成在外筒部34的邻接的内周凸部34a之间,将外周凸部33b及弹性变形部33c的前端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自由地保持的转动保持凹部,34d是转动保持凹部34c的后方侧内壁,35是粘接在基部33a、外周凸部33b、弹性变形部33c的表面上的合成橡胶制或合成树脂制的弹性缓冲部。
实施方式7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E与实施方式1至6不同之点是,配设在和1个外周凸部33b邻接的另一个外周凸部33b的侧面部上的弹性变形部33c由一块板材形成这一点。由此仅使相同材质的2块板材粘合,就能形成外周凸部33b和弹性变形部33c,在批量生产性上优良。另外,由于弹性变形部33c是板弹簧,所以能提高弹性变形后的回弹力,能增大复原时产生的推进力,在旋转力传递的效率性上优良。另外,也可以重叠两块板弹簧来形成弹性变形部33c。通过在外周凸部33b及弹性变形部33c的表面上粘接弹性缓冲部35,能防止外周凸部33b及弹性变形部33c与转动保持凹部34c的后方侧内壁34d、内周凸部34a的接触面34b直接接触,能防止正转时及逆转时的噪音的产生。另外,通过弹性变形部33c侧的弹性缓冲部35进行弹性变形,能进一步提高缓冲性和回弹性,能谋求使用者的负荷的降低及推进力的增加。另外,弹性缓冲部35不必要配设在基部33a、外周凸部33b、弹性变形部33c的整个面上,只要配设在与外周凸部33b及弹性变形部33c的至少内周凸部34a的接触面34b、转动保持凹部34c的后方侧内壁34d接触的位置上即可。弹性缓冲部35,代替配设在外周凸部33b及弹性变形部33c上,也可以配设在内周凸部34a的接触面34b、转动保持凹部34c的后方侧内壁34d上。
对如以上的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7中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1中,如果旋转轴51或外部旋转构件4D进行旋转,则夹在外周凸部33b和内周凸部34a之间的弹性变形部33c及弹性缓冲部35进行弹性变形。
在旋转轴51或外部旋转构件4D的旋转的初期,弹性变形部33c进行弹性变形,但变形后,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D大致成为一体地进行旋转,能在旋转轴51和外部旋转构件4D之间可靠地传递旋转。
另外,外周凸部33b及内周凸部34a的形状不被限定于此,可以适当选择。另外,弹性缓冲部35,也能设置在已在实施方式1至6中说明的外周凸部、内周凸部上。
实施方式7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由于如以上的那样构成,所以具有与在实施方式5中得到的作用同样的作用。
实施方式1至7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分别不限于上述的自行车、土木用等的独轮车,也能装入台车、两轮拖车、独轮车、孩子用三轮车、轮椅等各种各样的人力车辆中使用。
因此,具备了实施方式1至7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人力车辆,具有以下的作用。
(1)由于在转动自由地保持在人力车辆的旋转轴保持部的旋转轴上配设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在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外部旋转构件的外周配设车轮部,所以通过使具有旋转轴保持部的主体向前后移动而使车轮部旋转,或由与旋转轴连结设置的左右曲柄臂等使旋转轴旋转,在将与车轮部一起进行旋转的外部旋转构件的旋转通过内部旋转构件传递给旋转轴的期间,或在将与旋转轴一起进行旋转的内部旋转构件的旋转通过外部旋转构件传递给车轮部的期间,能使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变形,可靠地吸收并储存在初动时、行驶中由从地面受到的大的负荷等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不仅能防止对使用者的膝、脚脖子、腰等施加大的负荷,而且,通过在输入能量减少的位置、输入能量中断的位置由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形成的外周凸部、内周凸部复原,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内的弹性能量无浪费地变换成旋转能量,能抑制转矩的变动而可靠且平滑地传递旋转力,能有效地利用输入能量,在加速性、低速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上优良。
(2)即使进行急出发、急加速,或登陡峭的坡道,依靠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冲击吸收效果,也不会伤害膝、脚脖子等,在行驶的稳定性上优良,即使是女性、年长者或搭载重的货物、孩子的主妇等也能轻便地运转,不仅从孩子到大人都能将其作为各种日用品使用,也能使加速性、旋转转矩的均一性、低速运转时的稳定性提高而在竞技用、康复用等的各种各样的用途中使用,在通用性、操作性上优良。
(3)由于能将储存在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内的弹性能量在输入能量减少的位置、输入能量中断的位置变换成旋转能量,所以推进力(旋转转矩)不会中断,即使在低速运转时也不产生摇晃,即使在搭载重的货物、孩子等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稳定的行驶,在使用性上优良。
(4)通过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与起因于加减速、地形的变化的行驶阻力相应地进行弹性变形,能吸收细微的振动而抑制振动向人体的传递,能降低使用者的疲劳。
(5)由于储存在弹性变形部或弹性体内的弹性能量与从外部输入的能量相应地进行变化,所以能在与驾驶员的身体状况、体力、行驶条件等相称的最佳的状态下传递旋转力,在通用性上优良。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就将已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装入自行车的曲柄部的结构(图1乃至图3参照),对于路面的坡度的有无、被试验者的体力(年龄,体重,运动经历等)的差别给与行驶时的速度、加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确认试验。
(实施例1)
基于GPS(全地球测位系统,GARMIN公司制的GPSmap 60CSx)的每1秒的位置信息,计算被试验者A(55岁男性,体重80kg,无连续的运动经历,在日常中不骑自行车),骑装入了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自行车在铺了沥青的平地上行驶情况的速度。
另外,将在某时间中的速度用1秒前的速度除的商作为加速度进行了计算。
自行车使用了轮胎规格27英寸,轮胎的空气压414kPa(=60psi),重量17kg,车轴间距离108cm,曲柄轴和后轴的距离45cm,曲柄轴和地面的距离33cm,前轴及后轴和地面的距离36cm,传动比2.29的一般用自行车(配备齐全的半旧车)。
另外,作为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弹性变形部5,使用了丁基橡胶(回弹弹性率75%~90%,静弹簧常数10N/mm~25N/mm)。
(实施例2)
除了代替平地,在用沥青铺的坡度8%的坡道上行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
另外,路面的坡度,以由GPS测定的结果为基础进行了计算。
(实施例3)
除了代替被试验者A,被试验者B(36岁男性,体重63kg,有连续的运动经历,作为日常及运动骑自行车)骑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
(实施例4)
除了代替被试验者A,被试验者B骑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
(比较例1乃至4)
除了取下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弹性变形部5以外,分别与实施例1至4同样地进行。
图12至图15是表示实施例1至4和比较例1至4的各自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图。另外,在图12至图15中,横轴表示时间,左侧的第一纵轴表示速度,右侧的第二纵轴表示加速度。
首先,看被试验者A。
在图12中,在平地上,从开始蹬到结束蹬,实施例1(有弹性变形部)的速度超过了比较例1(无弹性变形部)的速度。另外,在开始蹬的2秒~4秒的期间,实施例1的加速度超过了比较例1的加速度。
接着,在图13中,在坡道上,在开始蹬的3秒钟期间,比较例2(无弹性变形部)的速度超过了实施例2(有弹性变形部)的速度,但此后逆转,实施例2的速度超过了比较例2的速度。另外,在开始蹬的2秒~6秒的期间,实施例2的加速度超过了比较例2的加速度。
从这些情况知道:与坡度的有无无关,在实施例1、2中,依靠弹性变形部5的作用,能使负荷降低,使加速性提高,与比较例1、2相比,能进行高速的行驶。特别是,在实施例2的坡道上,见到了显著的效果。
通常,在坡道上行驶的情况,与在平地上行驶的情况相比,行驶时的负荷增加,但像被试验者A的那样,体重重、体力差(日常不运动)者,其影响大,速度下降。此时,在实施例2(有弹性变形部)中,因为在开始蹬时弹性变形部5被压缩,输入的能量不能马上从旋转轴51传递给链环8,初速度与比较例2(无弹性变形部)相比更加变慢,但通过伴随负荷的降低的加速度的提高能对其进行补偿,结果,被认为能比比较例2进行高速的行驶。
接着,看被试验者B。
首先,在图14中,在平地上,在开始蹬的5秒期间,比较例3(无弹性变形部)的速度超过了实施例3(有弹性变形部)的速度,但此后逆转,实施例3的速度大大地超过了比较例3的速度。另外,在开始蹬的2秒~5秒的期间,实施例3的加速度大大地超过比较例3的加速度,直到在10秒后成为大致相同程度的加速度为止,实施例3的加速度超过了比较例3的加速度。
接着,在图15中,在坡道上,从开始蹬到结束蹬,实施例4(有弹性变形部)的速度超过了比较例4(无弹性变形部)的速度。另外,在开始蹬的2秒~4秒的期间,实施例4的加速度超过了比较例4的加速度。
从这些情况知道:与坡度的有无无关,在实施例3、4中,依靠弹性变形部5的作用,能使负荷降低,使加速性提高,与比较例3、4相比能进行高速的行驶。特别是,在实施例3的平地上见到了显著的效果。
像被试验者B的那样,体重轻,体力优良(日常进行运动)者,在容易增加速度的平地上行驶的情况下,因为能充分地利用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加速效果,所以可以认为在实施例3和比较例3之间见到了大的差别。
另外,在坡道上行驶的情况,与在平地上行驶的情况相比,负荷增加,但像被试验者B的那样,体重轻、体力优良(日常进行运动)者,难以受其影响,所以可以认为在实施例4和比较例4之间不能见到在被试验者A的实施例2和比较例2之间见到的那样的显著的效果。
如以上的那样,由于被试验者的体重、体力等的差别,在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的效果的做法、程度上可以见到差别,但实施例1至4的速度,都成为超过比较例1至4的速度的结果,能确认由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产生的加速性提高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验中,尽管被试验者A、B都在进行了比较例1至4(无弹性变形部)的实验之后,在体力上稍微消耗了的状态下进行了实施例1至4(有弹性变形部)的实验,但实施例1至4的速度都超过了比较例1至4。由此也可以知道,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1具有优良的加速效果。另外,由被试验者A、B分别在实施例1至4及比较例1至4中同样地蹬踏板,但实施例1至4的一方蹬踏板的力变轻,曲柄平滑地旋转,得到了体验在短时间内加速的感想。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通过将其配设在由人力使车轮旋转而行驶的自行车或土木用独轮车、两轮拖车等的人力车辆的旋转轴上,能可靠地吸收并储存在出发、加速、登坡等初动时、行驶中由从外部受到的大的负荷等产生的冲击能量、过大的输入能量,大幅度地降低对人体的负荷,同时能将储存的能量在输入能量减少时或中断时无浪费有效地利用于旋转轴的旋转,在旋转传递的信赖性、效率性上优良,能由零件个数少的简单的结构谋求轻量化,分解、组装容易,在维护性上优良,在现存的自行车、土木用独轮车、两轮拖车、轮椅等人力车辆上也能简便地装入,在批量生产性、组装作业性、省空间性、通用性上优良,通过配备它,能提供一种自行车等人力车辆,其不需要复杂的操作,能降低对使用者的膝、脚脖子等施加的负荷,即使是女性、年长者或搭载重的货物、孩子的主妇等也能轻便地运转,不仅作为日用品,在加速性、旋转转矩的均一性、低速运转时的稳定性上也优良,即使作为康复用、竞技用也能使用,在动作的稳定性、操作性上优良,能提高自行车、土木用独轮车、两轮拖车等人力车辆的使用性。

Claims (12)

1.一种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与旋转轴一体地形成、向上述旋转轴的外周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外周凸部,或固定设置在旋转轴的外周、向上述旋转轴的外周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外周凸部的内部旋转构件;具有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位置转动自由地插设在上述旋转轴上的侧板部、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的外侧与上述旋转轴呈同心圆状地直立设置在上述侧板部的外周的外筒部、在上述外筒部的内周侧突出设置在上述侧板部和/或上述外筒部并与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交替地配置的一个以上的内周凸部的外部旋转构件;配设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和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内周凸部之间的一个以上的弹性变形部。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部旋转构件具有:具备了穿插固定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轴穿插孔的外周凸部固定部;与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侧板部相向配置的罩部,上述外周凸部配设在上述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变形部以在上述旋转轴或上述外部旋转构件旋转时被夹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各个上述外周凸部和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各个上述内周凸部之间的方式配设或固定在上述外周凸部或上述内周凸部的两侧面部中的任何一方的侧面部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或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内周凸部具有形成为与上述弹性变形部接触的曲面状或波形的接触面,或上述弹性变形部具有形成为与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或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内周凸部接触的曲面状或波形的接触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旋转构件具备转动保持凹部,该转动保持凹部形成在上述外筒部的内周侧,将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的外周侧的前端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自由地保持。
6.一种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与旋转轴一体地形成、向上述旋转轴的外周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外周凸部,或固定设置在旋转轴的外周、向上述旋转轴的外周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外周凸部的内部旋转构件;具有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位置转动自由地插设在上述旋转轴上的侧板部、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的外侧与上述旋转轴呈同心圆状地直立设置在上述侧板部的外周的外筒部、突出设置在上述外筒部的内周侧并与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交替地配置的一个以上的内周凸部的外部旋转构件,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及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内周凸部的至少任何一方由弹性体形成。
7.如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部旋转构件具有具备了穿插固定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轴穿插孔的外周凸部固定部,上述外周凸部配设在上述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
8.如权利要求6或7中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旋转构件具有由刚体形成上述内周凸部,突出设置在至少一个上述内周凸部的内周侧的端面部上的制动器部或突出设置在上述外筒部的内周侧的至少一个制动器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具备突出设置在上述外周凸部固定部的外周,在上述内部旋转构件和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相对地旋转了设定角度以上时与上述制动器部接触的至少一个空转防止用突起。
9.如权利要求7至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周凸部及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内周凸部,分别在上述旋转轴的外周侧及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筒部的内周侧呈放射状地配设多个。
10.一种人力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轴保持部;转动自由地保持在上述旋转轴保持部上的旋转轴;配设在上述旋转轴上的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记载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配设在上述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的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外周的车轮部。
11.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轴;配设在上述旋转轴的长度方向的中途的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记载的一组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以180度的相位差配设在上述旋转轴的两端部上的左右曲柄臂;形成或固定设置在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侧板部或上述外筒部上的链环。
12.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上述链环在上述外部旋转构件的上述外筒部的外周装卸自由地配设多个。
CN2008801106561A 2007-10-22 2008-06-05 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它的人力车辆以及自行车 Active CN1018211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4154 2007-10-22
JP2007274154 2007-10-22
PCT/JP2008/060376 WO2009054161A1 (ja) 2007-10-22 2008-06-05 人力車両用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人力車両並びに自転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1157A true CN101821157A (zh) 2010-09-01
CN101821157B CN101821157B (zh) 2012-12-19

Family

ID=40579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06561A Active CN101821157B (zh) 2007-10-22 2008-06-05 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它的人力车辆以及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213566A4 (zh)
JP (1) JP4456179B2 (zh)
CN (1) CN101821157B (zh)
TW (1) TW200918383A (zh)
WO (1) WO200905416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8390A (zh) * 2015-02-14 2017-12-01 知识产权之桥号有限责任公司 旋转传递机构以及具备该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
TWI657962B (zh) * 2017-12-08 2019-05-01 濱元陽一郎 旋轉傳遞機構、具有旋轉傳遞機構的自行車及其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體
CN109866868A (zh) * 2017-12-05 2019-06-11 滨元阳一郎 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它的自行车及其所使用的弹性变形体
CN114452601A (zh) * 2021-12-31 2022-05-10 昌乐县人民医院 一种用于儿童保健训练的多功能锻炼装置
CN114981157A (zh) * 2020-01-22 2022-08-30 日商自由动力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传递机构、旋转传递接头、马达以及发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24419A (en) 2011-10-07 2012-06-16 li-he Yao Torque sensor
TWI454405B (zh) * 2011-10-07 2014-10-01 Univ Nat Chiao Tung 膝蓋防護系統
TW201223823A (en) 2011-10-07 2012-06-16 li-he Yao Torque sensing device for power assisting bicycle
JP5422627B2 (ja) * 2011-10-13 2014-02-19 立和 姚 トルク感知装置
JP5431434B2 (ja) * 2011-10-13 2014-03-05 立和 姚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のトルク感知装置
JP2013112331A (ja) * 2011-11-25 2013-06-10 Norimasa Sasaki 自転車
JP2014021741A (ja) * 2012-07-19 2014-02-03 Hitachi Omron Terminal Solutions Corp 紙幣取引装置
JP6211190B2 (ja) * 2014-06-18 2017-10-11 サンスター技研株式会社 電動アシスト移動体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センサ、電動アシストユニット、電動アシスト移動体、および、トルク検出方法
JP2018047873A (ja) * 2016-09-23 2018-03-29 陽一郎 濱元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JP6883751B2 (ja) * 2016-11-24 2021-06-09 ▲浜▼元 陽一郎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WO2018164162A1 (ja) 2017-03-08 2018-09-13 陽一郎 濱元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回転伝達機構を備えた自転車
CN107939906A (zh) * 2017-11-23 2018-04-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柔性机器人关节上使用金属橡胶的弹性元件
US20190162287A1 (en) * 2017-11-28 2019-05-30 Yoichiro Hamamoto Rot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icycle provided with rot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elastically-deformable body used in rot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11142281B2 (en) 2018-04-17 2021-10-12 Huron Cycling, LLC Cycle crank assembly
JP7519756B2 (ja) * 2018-10-09 2024-07-22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自転車、及び自転車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19069766A (ja) * 2018-12-13 2019-05-09 ▲浜▼元 陽一郎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JP6747743B1 (ja) * 2019-06-14 2020-08-26 株式会社Freepower Innovations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モーター
WO2020250460A1 (ja) * 2019-06-14 2020-12-17 株式会社Freepower Innovations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モーター
JP7069382B1 (ja) 2021-05-25 2022-05-17 ▲浜▼元 陽一郎 緩衝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手押し式移動体
WO2023048929A2 (en) * 2021-09-22 2023-03-30 Water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otary coupling with magnetic preload
WO2023047642A1 (ja) * 2021-09-27 2023-03-3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義足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377432A (zh) *
GB325198A (en) * 1928-11-06 1930-02-06 Harry Steven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hock absorbers
CH305923A (de) * 1951-09-07 1955-03-15 Maico Motorrad Und Fahrradfabr Einrichtung an Motorrädern mit Steckachse und Laufrad zur lösbaren Verbindung des Laufrades mit der den Zahnkranz für die Kette tragenden Bremstrommel.
US3747720A (en) * 1970-12-10 1973-07-24 Jensen Enterprises Inc Hub insert for rear wheel assemblies of motorcycles to receive and transmit driving power
JPS5015094Y1 (zh) * 1973-03-01 1975-05-12
JPS6112313Y2 (zh) * 1981-02-09 1986-04-17
JPS5836789A (ja) 1981-08-29 1983-03-03 鳥巣 きわ 自転車のクランク装置
JPS61170742U (zh) * 1985-04-15 1986-10-23
EP0203054A3 (de) * 1985-04-18 1987-04-15 Jeannée, Wolfgang Tretkurbelgetriebe
US4753127A (en) * 1985-08-12 1988-06-28 Ernst Baumann Pedal crank mechanism comprising a sprocket wheel
JPH0511757Y2 (zh) * 1986-09-25 1993-03-24
JP2529262B2 (ja) 1987-05-21 1996-08-28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駆動ギヤ
JPH0716904Y2 (ja) * 1988-03-14 1995-04-19 日本ケーブ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モータ拘束用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JPH0278350A (ja) 1988-09-14 1990-03-19 Nec Corp 保留機能付電話機
FR2682350A1 (fr) * 1991-10-15 1993-04-16 Chabiland Michel Pedalier semi-rigide pour cycles.
JP2557583Y2 (ja) * 1991-12-12 1997-12-10 大裕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付歯車
JPH0610641U (ja) * 1992-07-13 1994-02-10 株式会社フコク 回転伝達緩衝装置
DE9415460U1 (de) * 1994-09-23 1995-07-20 Siemens AG, 80333 München Getriebeantrieb, insbesondere Schneckengetriebe
JP3015719B2 (ja) 1995-09-08 2000-03-06 勝敏 鹿島 自転車の動力伝達装置
DK0912392T3 (da) * 1996-07-23 2001-06-11 Gerhard Hilber Pedalarmsdrev til en cykel
JP2001241507A (ja) * 2000-02-25 2001-09-07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動力伝達機構
JP2002181132A (ja) * 2000-12-15 2002-06-26 Shinko Electric Co Ltd 回転軸の連結構造
JP2003154804A (ja) * 2001-11-20 2003-05-27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ホイール部構造
JP2003312581A (ja) 2002-04-23 2003-11-06 San Life:Kk 抗力対応自動伸縮変化型クランク機構を備えた自転車
JP2006234116A (ja) * 2005-02-25 2006-09-07 Fuji Kiko Co Ltd プーリ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8390A (zh) * 2015-02-14 2017-12-01 知识产权之桥号有限责任公司 旋转传递机构以及具备该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
CN107428390B (zh) * 2015-02-14 2018-11-13 知识产权之桥一号有限责任公司 旋转传递机构以及具备该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
CN109466684A (zh) * 2015-02-14 2019-03-15 知识产权之桥号有限责任公司 旋转传递机构以及具备该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
US10450030B2 (en) 2015-02-14 2019-10-22 Yoichiro Hamamoto Rotational apparatus and bicycle provided with same
CN109866868A (zh) * 2017-12-05 2019-06-11 滨元阳一郎 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它的自行车及其所使用的弹性变形体
CN109866868B (zh) * 2017-12-05 2020-09-29 滨元阳一郎 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它的自行车及其所使用的弹性变形体
TWI657962B (zh) * 2017-12-08 2019-05-01 濱元陽一郎 旋轉傳遞機構、具有旋轉傳遞機構的自行車及其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體
CN114981157A (zh) * 2020-01-22 2022-08-30 日商自由动力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传递机构、旋转传递接头、马达以及发电机
CN114452601A (zh) * 2021-12-31 2022-05-10 昌乐县人民医院 一种用于儿童保健训练的多功能锻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8383A (en) 2009-05-01
CN101821157B (zh) 2012-12-19
EP2213566A1 (en) 2010-08-04
WO2009054161A1 (ja) 2009-04-30
TWI360491B (zh) 2012-03-21
EP2213566A4 (en) 2012-07-11
JPWO2009054161A1 (ja) 2011-03-03
JP4456179B2 (ja) 201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1157B (zh) 人力车辆用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它的人力车辆以及自行车
CN107428390B (zh) 旋转传递机构以及具备该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
CN201660090U (zh) 组合式多用途踏板
CN1748664B (zh) 轮椅
NZ531898A (en) Cycle suspension assembly
CN105148495B (zh) 全地形暴走轮
CN211223657U (zh) 行走装置及无人车
CN101074040B (zh) 车辆的驱动力传输单元结构
WO2005120939A1 (en) Tricycle for extreme sports
CN2290249Y (zh) 摇椅
JP2019190509A (ja)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WO2000014430A1 (en) Manually powered propulsion apparatus
TWI657962B (zh) 旋轉傳遞機構、具有旋轉傳遞機構的自行車及其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體
CN202219813U (zh) 偏心轮运动车
CN109866868B (zh) 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它的自行车及其所使用的弹性变形体
CN2327404Y (zh) 摇跳行走木马
CN113002686A (zh) 杠杆链自行车
CN201405995Y (zh) 一种具有倾斜度踏板的踏板车
TW201925024A (zh) 旋轉傳遞機構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部
JP2004182133A (ja) 自転車
JP6747743B1 (ja)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モーター
CN1709763A (zh) 一种步行式自行车
KR100761746B1 (ko) 승마 헬스겸용 자전거
CN218021915U (zh) 足部组件、腿部装置以及双足机器人
CN206938333U (zh) 模块化减震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TELLECTUAL PROPERTY BRIDGE NO. 1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14

Address after: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after: Hamamoto Yoichiro

Patentee after: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Address before: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before: Hamamoto Yoichiro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Miyazaki City, Miyazaki Prefecture, Japan, Hiroshima 120 times 5

Co-patentee after: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Patentee after: Hashimoto Youichiro

Address before: Miyazaki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Patentee before: Hamamoto Yoichiro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09

Address after: Miyazaki City, Miyazaki Prefecture, Japan, Hiroshima 120 times 5

Co-patentee after: Olympic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Hashimoto Youichiro

Address before: Miyazaki City, Miyazaki Prefecture, Japan, Hiroshima 120 times 5

Co-patentee before: Innovation of Fulibao Co.

Patentee before: Hashimoto Youichiro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09

Address after: Miyazaki City, Miyazaki Prefecture, Japan, Hiroshima 120 times 5

Co-patentee after: Innovation of Fulibao Co.

Patentee after: Hashimoto Youichiro

Address before: Miyazaki City, Miyazaki Prefecture, Japan, Hiroshima 120 times 5

Co-patentee before: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Patentee before: Hashimoto Youichir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