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7003B -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7003B
CN101667003B CN200910169688.5A CN200910169688A CN101667003B CN 101667003 B CN101667003 B CN 101667003B CN 200910169688 A CN200910169688 A CN 200910169688A CN 101667003 B CN101667003 B CN 1016670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framework
image
handle box
bear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96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7003A (zh
Inventor
竹山祥史
沼田哲哉
宫部滋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67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7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7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70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28Prevention of damage or soiling, e.g. mechanical abrasion
    • G03G21/1832Shielding members, shutter, e.g. light, heat shielding, prevention of toner scatte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该处理盒能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组件,并且处理盒包括:图像承载构件;清洁构件,其用于从图像承载构件去除显影剂;框架,其设置有开口;显影剂容纳部,其用于容纳由清洁构件去除并且通过开口的显影剂;片状构件,其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用于防止显影剂从显影剂容纳部泄漏;支撑部,其被设置于框架,用于支撑片状构件;增强部,其被设置到框架,并且连接框架的位于开口的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方向的上游的一端侧部和框架的位于开口的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方向的下游的另一端侧部;以及空间,其被设置在增强部相对于从开口朝向显影剂容纳部的方向的下游,用于允许显影剂沿图像承载构件的轴线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通过电子照相在记录材料(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例如,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如LED打印机或激光束打印机等)、电子照相传真机和电子照相文字处理器等。
如打印机等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通过对被均匀充电的图像承载构件有选择地进行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曝光来形成潜像。利用显影剂使该潜像显影,然后将得到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由定影装置将转印后的显影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作为定影图像,从而实现图像记录。由清洁构件对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之后的图像承载构件进行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的去除,以重复进行图像形成。
在这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中,需要在每次显影剂用完之后供给显影剂。然而,该显影剂的供给操作不仅麻烦而且在一些情况下伴随着污染。此外,只有专门的维修人员才能进行各构件的维护。结果,在很多情况下,给用户带来不便。
在这些情况下,作为处理部件的清洁部件和图像承载构件被一体地组装到盒(处理盒)中,该盒被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组件。由用户安装至电子照相图像设备主体组件的处理盒已被投入实际使用。处理盒能够实现显影剂的供给和对到达寿命末期的图像承载构件的零件更换,从而易于维护。通过将至少图像承载构件和作为处理部件的清洁部件一体地组装到盒中来制备处理盒,该盒被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组件。
作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一种类型,存在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可转动地保持多个显影部件的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日本特许第3061805号公报中说明的电子照相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作为处理部件的多个显影盒,每个显影盒均包括显影部件和显影剂容纳部,该电子照相彩色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鼓盒,该鼓盒包括图像承载构件和清洁部件。此外,在每个显影盒被可拆卸地安装至可转动的支撑构件的状态下,显影盒集合布置成大体圆柱状,使得各显影盒的显影部被构造成可通过可转动的支撑构件的转动顺次移动至与图像承载构件相对的位置。这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能够由小尺寸的单个图像承载构件来形成彩色图像,从而在使设备主体组件小型化方面是有利的。在上述小尺寸的电子照相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均至少包括显影部件的多个显影盒和至少包括图像承载构件的鼓盒被独立地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组件。
关于可安装和拆卸处理盒类型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当在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期间用户紧紧抓住处理盒时,存在容器框架变形而使容纳在容器中的显影剂和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泄漏的可能性。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如在日本特开平8-339148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043537号公报所说明的那样,已经提出了一种将肋设置为增强部以增强容器框架的刚性的构造。此外,关于设置到处理盒的容器框架的肋,也已经提出了日本特开昭58-203479号公报等所说明的构造。也就是说,在日本特开昭58-203479号公报中,采用如下构造:通过在容器的后侧设置肋,即使在用户使处理盒倾斜时也能够抑制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的局部化(localization)。
如上所述,已经提出了将肋作为增强部设置到容器框架从而即使在用户紧紧抓着处理盒时也不会导致显影剂和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泄漏的构造。
然而,当将作为增强部的肋设置到容纳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的清洁框架时,取决于肋的构造,例如,当在片材表面的一侧集中进行图像形成时,存在仅在容器的一侧堆积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的可能性。此外,例如,当在高温环境或低温环境下存储或使用包括清洁框架的处理盒时,清洁框架产生热膨胀或热收缩。由于清洁框架的热膨胀或热收缩,存在用于支撑挠性片状构件的承载面变形而导致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泄漏的可能性,该挠性片状构件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以防止容纳在清洁容器中的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泄漏。由于这个原因,必须注意肋的位置、形状等。特别地,当沿着清洁框架的开口的长度方向设置作为增强部的肋时,设置在沿着开口的长度方向定位的框架的一端侧部并且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的挠性片状构件承载面受到清洁框架的热变形的影响而产生热变形,从而使承载面产生波动。由于这个原因,存在容纳在清洁框架中的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泄漏的可能性。
在增强部被布置在处理盒的清洁框架中的上述构造中,在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被堆积在相对于容器的鼓转动轴线方向的一侧的情况下,增强部防止了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的沿鼓转动轴线方向的移动。结果,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相对于鼓转动轴线方向被局部地堆积,从而存在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不能被有效地容纳在清洁框架中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也就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包括用于防止显影剂从显影剂容纳部泄漏出的片状构件,能够抑制接触图像承载构件的片状构件的波动。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其被构造成使得,即使在相对于图像承担构件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上局部地实施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形成,显影剂可在显影剂容纳部中朝着相对于轴线方向的另一端侧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处理盒,其能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组件,该处理盒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清洁构件,该清洁构件用于从图像承载构件去除显影剂;
框架,该框架设置有开口;
显影剂容纳部,该显影剂容纳部用于容纳由清洁构件去除并且已通过开口的显影剂;
片状构件,该片状构件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用于防止显影剂从显影剂容纳部泄漏;
支撑部,该支撑部被设置于框架,用于支撑片状构件;
增强部,该增强部被设置到框架,并且连接框架的位于开口的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方向的上游的一端侧部和框架的位于开口的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方向的下游的另一端侧部;以及
空间,该空间被设置在增强部的相对于从开口朝向显影剂容纳部的方向的下游,用于允许显影剂沿图像承载构件的轴线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i)安装部件;
(ii)处理盒,其能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安装部件,该处理盒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清洁构件,该清洁构件用于从图像承载构件去除显影剂;
框架,该框架设置有开口;
显影剂容纳部,该显影剂容纳部用于容纳由清洁构件去除并且已通过开口的显影剂;
片状构件,该片状构件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用于防止显影剂从显影剂容纳部泄漏;
支撑部,该支撑部被设置于框架,用于支撑片状构件;
增强部,该增强部被设置到框架,并且连接框架的位于开口的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方向的上游的一端侧部和框架的位于开口的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方向的下游的另一端侧部;以及
空间,该空间被设置在增强部的相对于从开口朝向显影剂容纳部的方向的下游,用于允许显影剂沿图像承载构件的轴线方向移动;以及
(iii)输送部件,该输送部件用于输送记录材料。
考虑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处于待机状态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黄色显影装置位于显影位置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黑色显影装置位于显影位置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前盖被打开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5的(a)和图5的(b)是显影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图5的(a)示出了显影盒的调色剂密封件被开启(unsea1)之前的状态,图5的(b)示出了调色剂密封件被开启之后的状态。
图6是顶盖被打开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7的(a)和图7的(b)是处理盒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图7的(a)示出了处理盒,图7的(b)示出了安装有盖构件的处理盒。
图8的(a)是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的(b)是处理盒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9是处理盒的第一变型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是处理盒的第二变型例的示意性剖视立体图。
图11的(a)和图11的(b)是分别示出实施例2中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3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3中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这些实施例是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典型实施例。
(实施例1)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配置>
图1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配置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设备1是采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基于四种颜色的全色激光束打印机。也就是说,基于从如个人计算机、图像读取器或远程传真机等主机装置(未示出)输入到控制电路部(未示出)的电图像信号而在片材状记录材料P(记录片材、OHP片材、标签等)上进行图像形成。控制电路部(控制部件:CPU)与主机装置或操作部(未示出)交换各种电信息,并且根据增强部控制程序或预定参照表对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操作进行集中控制。从而,由控制电路部来控制下面所述的图像形成操作。
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内部,布置作为可转动的图像承载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下文中简称为“鼓”)2。由驱动机构(未示出)沿虚线箭头a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以预定速度(处理速度)转动地驱动该鼓2。在鼓2的周围,布置对鼓2起作用的处理部件。在该实施例中,布置有用于对鼓2均匀地充电的充电部件3、用于通过对鼓2的被均匀充电的表面选择性地进行曝光而形成潜像的曝光部件4和用于利用显影剂(可视化粉末,下文中称为“调色剂”)使该潜像显影(可视化)的显影部件5。此外,布置有用于在一次转印之后去除残留在鼓2上的残余调色剂的鼓清洁部件6。
在该实施例中,充电部件3是接触充电辊。曝光部件4是激光扫描器。
显影部件5是转动式显影部件,其包括用于支撑多个显影装置并用于通过其转动而将各显影装置顺次送至显影位置的(可转动的)支撑构件(下文中称为“转动体”)16。在该实施例中,显影部件5包括由黄色显影装置5a、品红色显影装置5b、青色显影装置5c和黑色显影装置5d构成的四个显影装置,用于利用对应颜色的调色剂使形成在鼓2上潜像显影。在黄色显影装置5a中,容纳黄色(Y)调色剂。在品红色显影装置5b中,容纳品红色(M)调色剂。在青色显影装置5c中,容纳青色(C)调色剂。在黑色显影装置5d中,容纳黑色(Bk)调色剂。转动体16可绕中心支撑轴16a转动,并且由转动体用电动驱动机构(未示出)驱动的传动齿轮G1的转动力经由中间齿轮G2被传递到转动体齿轮G3。结果,使转动体16沿虚线箭头b所示的顺时针方向绕中心支撑轴16a转动。控制电路部控制转动体用电动驱动机构,从而使转动体16以预定标定角度(indexing)的方式转动。各显影装置5a、5b、5c和5d均可以是各显影装置5a、5b、5c和5d被固定到转动体16的固定式显影装置,也可以是各显影装置5a、5b、5c和5d被可拆卸地安装到转动体16的显影盒式显影装置。在固定式显影装置的情况下,用于供给对应颜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供给部件被设置到各显影装置5a、5b、5c和5d。在该实施例中,使用显影盒式显影装置。
鼓清洁部件6是使用清洁刮板61作为清洁构件的对鼓2作用的刮板清洁装置,用于去除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从鼓表面去除的调色剂被收纳在清洁器容器30中。
在该实施例中,鼓2、充电部件3和鼓清洁部件6被一体地组装到盒中,以制备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设备主体组件1A的预定安装部1B的处理盒D。设备主体组件1A构成除了处理盒D之外的图像形成设备部分。
在处理盒D和显影部件5的下方,设置作为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单元7。该单元7包括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环状中间转印带71,该中间转印带71由介电构件形成并具有挠性(下文中简称为“带”)。围绕二次转印对置辊(opposite roller)72、一次转印辊73、带驱动辊74和张紧辊75张设该带71。一次转印辊73与接触鼓2的带71接触。鼓2和带71之间的接触部为一次转印辊隙T1。由驱动辊74的驱动使带71沿虚线箭头C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以与鼓2的转动速度对应的速度循环运动。
在二次转印对置辊72的附近,设置二次转印辊9。该二次转印辊9可在由双点划线所示的操作位置和由实线所示的非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操作位置,通过移动机构(未示出)使二次转印辊9与带71接触,在该非操作位置,二次转印辊9与带71分离。二次转印辊9在通常操作期间被保持在非操作位置,并且在预定时刻被移动到操作位置。在二次转印辊9被移动到操作位置的状态下,二次转印辊9和带71之间的接触部为二次转印辊隙T2。
此外,在二次转印对置辊72的附近,作为带清洁部件的带清洁器10被设置在二次转印辊9的相对于带运动方向的下游。带清洁器10是用于在二次转印之后从带71的表面去除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的部件。带清洁器10可在由双点划线所示的操作位置和由实线所示的非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操作位置,通过移动机构(未示出)使清洁构件与带71的表面接触,在该非操作位置,清洁构件与带71分离。带清洁器10在通常操作期间被保持在非操作位置。然后,在预定时刻将带清洁器10移动到操作位置。
在中间转印单元7的下方,设置记录材料进给单元8。该记录材料进给单元8包括堆叠并容纳记录材料P的片材的片材进给盒11、片材进给辊12和分离垫12a。设置从上述记录材料进给单元8的片材进给辊12向上延伸的记录材料输送路径(用于输送记录材料的输送部件)20。从记录材料输送路径20的下部到上部,沿着记录材料输送路径20设置定位辊对13、二次转印辊9、定影装置14和片材排出辊对15a。定影装置14包括定影辊14a和加压辊14b。在设备主体组件1A的上表面设置片材排出托盘15。
用于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如下。图1示出了图像形成设备的待机状态。转动体16被保持在以一定的转动角度处于停止转动的状态,该转动角度作为原始位置角度,在该原始位置角度处,黄色显影装置5a位于前方(前侧)位置(图1中的右侧(右手)位置)。在这种状态下,控制电路部等待图像形成开始信号的输入。
当输入图像形成开始信号时,控制电路部通过致动主马达(未示出)来开始对鼓2的转动驱动。此外,控制电路部驱动转动体用电动驱动机构,以通过齿轮G1、G2和G3使转动体16绕中心支撑轴16a从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角度沿顺时针方向b转动预定角度,然后停止转动体16的转动。通过转动体16的该转动,黄色显影装置5a被移动到相对于鼓2的显影位置,从而位于图2所示的位置。附图标记21a表示用于黄色显影装置5a的显影辊。
在该实施例中,相对于鼓2的显影位置是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用于承载调色剂并将调色剂供给到鼓2的显影辊21被置于显影辊21以预定方式与鼓2相对并接触的状态的位置。在显影位置,为了稳定地使显影辊21与鼓2接触,转动体16被绕可摆动轴18朝向鼓2施力。结果,显影装置5的显影辊21被置于显影辊21以预定压力与鼓2接触的状态。在该实施例中,可摆动轴18和中间齿轮G2的轴同轴。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显影辊21与鼓2接触,但是,在设置在显影辊21的纵向两端部的间隔辊(spacer roller)与鼓2的纵向两端部接触的情况下,显影辊21也可以以预定的微小间隔与鼓2相对。
从设备主体组件1A侧向被移动到图2所示的显影位置的黄色显影装置5a施加驱动力和显影偏压。激光扫描器单元4也被驱动。此外,带71也被转动地驱动。二次转印辊9和带清洁器10被保持在二次转印辊9和带清洁器10与带71分离的非操作位置。对充电辊3施加预定的充电偏压。结果,转动的鼓2的表面被均匀地充电到预定极性和预定电位。从激光扫描器单元4输出被调制成与用于全色图像的Y色成分图像信号对应的激光,从而对鼓2的被充电的表面进行激光的扫描曝光。结果,在鼓表面上形成与Y色成分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由黄色显影装置5a将该静电潜像显影为Y色调色剂图像。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具有与鼓2的带电极性(charge polarity)相同的带电极性的可带负电的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反转显影(reverselydevelope)。Y色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辊隙T1被一次转印到带71的表面上。对一次转印辊73施加具有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并且具有预定电位的一次转印偏压。由清洁刮板对一次转印之后的鼓表面进行清洁。
当完成Y色调色剂图像到带71的一次转印时,使转动体16以间歇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预定角度。结果,此时,品红色显影装置5b被移动到相对于鼓2的显影位置,从而被定位在该显影位置。然后,对鼓2进行充电、曝光和显影的步骤,用于在鼓2上形成与用于全色图像的M色成分图像对应的M色调色剂图像。M色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辊隙T1处以重叠的方式且以预定的对齐状态被一次转印到已经形成在带71上的Y色调色剂图像上。
当完成M色调色剂到带71的一次转印时,使转动体16以间歇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预定角度。结果,此时,青色显影装置5c被移动到相对于鼓2的显影位置,由此被定位在该显影位置。然后,对鼓2进行充电、曝光和显影的步骤,用于在鼓2上形成与用于全色图像的C色成分图像对应的C色调色剂图像。C色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辊隙T1处以重叠的方式且以预定的对齐状态被一次转印到已经形成在带71上的Y色调色剂图像和M色调色剂图像上。
当完成C色调色剂到带71的一次转印时,使转动体16以间歇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预定角度。结果,此时,黑色显影装置5d被移动到相对于鼓2的显影位置,由此被定位在该显影位置。然后,对鼓2进行充电、曝光和显影的步骤,用于在鼓2上形成与用于全色图像的Bk色成分图像对应的Bk色调色剂图像。Bk色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辊隙T1处以重叠的方式且以预定的对齐状态被一次转印到已经形成在带71上的Y色调色剂图像、M色调色剂图像和C色调色剂图像上。
从而,在带71上合成地形成Y、M、C和Bk四种颜色的未定影的全色调色剂图像。
顺便提及,顺次形成在鼓2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的颜色的顺序不限于该实施例中的Y、M、C和Bk的顺序,而是可以改变为适当的顺序。
在通过带71的移动使形成在带71上的四种颜色的未定影的全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前端到达二次转印辊9的位置之前,二次转印辊9被移动到二次转印辊9与带71接触的操作位置。此外,带清洁器10也被移动到相对于带71的操作位置。图3示出了该状态。在图3中,黑色显影装置5d位于相对于鼓2的显影位置。附图标记21d表示用于黑色显影装置5d的显影辊。
以预定的控制定时,驱动片材供给辊12。结果,堆叠并容纳在片材进给盒11中的记录材料P中的一张记录材料P通过片材进给辊12和分离垫12a之间的协作而被分离和进给。被进给的记录材料P经由定位辊对13以预定的控制定时被导入到二次转印辊隙T2,该二次转印辊隙T2是二次转印辊9和带71之间的接触部。对二次转印辊9施加具有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并具有预定电位的二次转印偏压。结果,在二次转印辊隙T2中夹持输送记录材料P的过程中,重叠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被一起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
记录材料P与带71的表面分离,然后被导入到定影装置14中,从而在定影辊隙中对记录材料P进行加热和加压。结果,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熔化和混色)在记录材料P上。然后,记录材料P从定影装置14中移出,并且由排出辊对15a将作为全色图像形成产品的记录材料P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15。
在二次转印之后,由带清洁器10去除在记录材料分离之后残留在带71的表面上的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
也就是说,使支撑显影颜色不同的多个显影装置的转动体16以标定角度的方式转动,从而使其中一个显影装置以预定方式移动到该显影装置与鼓2相对的显影位置。在该显影位置,由显影装置将形成在鼓2上的潜像显影为显影剂图像。以切换的方式相对于多个显影装置顺次进行该操作,从而通过中间转印构件71在记录材料P上进行彩色图像的形成。
当在单张片材或多张连续片材上完成图像形成作业时,控制电路部通过将图像形成设备置于图1所示的待机状态来等待下一图像形成开始信号的输入。也就是说,停止鼓2、激光扫描器单元4、带71等的驱动。二次转印辊9和带清洁器10被移动到它们的非操作位置。使转动体16转动,从而使转动体16的角度返回到图1所示的原始位置角度,从而将转动体16置于待机状态。
在单色图像形成模式的情况下,仅由黑色显影装置5d进行图像形成。当在一张片材或多张连续片材上完成单色图像形成作业时,控制电路部使图像形成设备的状态返回到图1所示的待机状态,从而等待下一图像形成开始信号的输入。
<处理盒D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鼓2、充电辊3和清洁部件6一体地组装到盒中来制备处理盒D,该处理盒D被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体组件1A。当如鼓等部件达到它们的寿命末期时或当被收纳在清洁器容器30中的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满了时,可以通过更换处理盒D而连续使用图像形成设备1。在该实施例中,以如下方式进行处理盒D相对于设备主体组件1A的安装和拆卸。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通过绕铰接部1b打开设备主体组件1A的前盖1a以开放设备主体组件1A的内部来对处理盒D进行安装和拆卸操作。当前盖1a被打开时,从前盖1a被打开的开口1D可以看到设备主体组件1A中的处理盒安装部1B。在安装部1B的左右相对壁部,设置引导构件40(安装部件),该引导构件40用于引导处理盒D,从而处理盒D被插入到设备主体组件1A以及被从设备主体组件1A拆卸。也就是说,相关的引导构件40分别被设置到构成设备主体组件1A的框架的主框架1C的左右相对侧板。此外,通过与前盖1a的运动连动的连动机构(未示出),使设备主体组件1A上的驱动输出部(未示出)与安装到安装部1B的处理盒D侧的驱动输入部(未示出)解除连接。此外,解除设备主体组件1A侧的位置固定部件(未示出)对处理盒D的位置固定。此外,中断设备主体组件1A侧的输出电接点(未示出)到处理盒D侧的输入电接点的导通。结果,可以拆卸安装在设备主体组件1A中的处理盒D。用户抓住处理盒D的背面侧部分(与鼓2侧部分相反的一侧),然后沿引导构件40拉动处理盒D,从而经由开口1D取出处理盒D。
通过与上述过程相反的过程来进行处理盒D的安装。也就是说,用户抓住处理盒D的背面侧部分,并且以正面侧(鼓2侧)指向安装部1B的方式经由开口1D将处理盒D插入到设备主体组件1A中。处理盒D的将被引导的左右侧部(未示出)分别与设备主体组件1A侧的左右引导构件40接合。然后,沿着引导构件40将处理盒D充分推动到安装部1B中,直到由定位部停住处理盒D为止。其后,关闭前盖1a。通过与前盖1a的关闭运动连动的连动机构,来实现通过设备主体组件1A侧的位置固定部件对处理盒的位置固定。位置固定的处理盒D的位置是安装位置。此外,设备主体组件1A侧的驱动输出部(未示出)被连接到处理盒D侧的驱动输入部(未示出)。此外,使输出电接点(未示出)与处理盒D侧的输入电接点(未示出)导通。结果,使图像形成设备1进入处于能够进行图像形成操作的状态的初始操作。
<显影装置5和显影装置5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黄色显影装置5a、品红色显影装置5b、青色显影装置5c和黑色显影装置5d在转动体16的预定的相关安装位置一起被布置成大致圆柱形状,使得各显影装置被可拆卸地安装到预定的相关安装位置作为显影盒。除了容纳在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的颜色彼此不同之外,各显影装置5(5a、5b、5c、5d)具有相同的构造。图5的(a)和图5的(b)是各显影装置5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图5的(a)是开启调色剂密封件之前的显影装置5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的(b)是开启调色剂密封件之后的显影装置5的示意性剖视图。
显影装置5的显影容器23包括显影剂容纳室23a和显影室23b,该显影室23b包括显影辊21和显影剂进给辊22。在显影剂容纳室23a和显影室23b之间,设置显影剂供给开口23c。在显影装置5被递送给用户的未使用状态下,如图5的(a)所示,通过如焊接等方法将用于使显影剂容纳室23a和显影室23b分开的膜状调色剂(显影剂)密封件24固定到显影容器23。通过在使用之前去除调色剂(显影剂)密封件24,如图5的(b)所示,显影剂容纳室23a中的调色剂25进入显影室23b。在开启调色剂密封件24的状态下,显影装置5被安装到转动体16的预定安装位置。在通过转动体16的转动使显影装置5移动到显影位置并被定位在显影位置的状态下,从设备主体组件1A侧向显影装置5传递驱动力并且施加显影偏压。结果,显影剂进给辊22沿箭头E所示的方向转动,以将调色剂25进给到显影辊21。显影辊21由弹性橡胶辊构成并且沿箭头F所示的方向转动,从而由显影刮板26限制显影辊21上的将朝向鼓2供给的调色剂25。对显影辊21施加显影偏压。结果,鼓2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由显影剂进给辊22去除显影之后留在显影辊21上的调色剂。其后,由显影剂进给辊22将调色剂25再次进给到显影辊21。
在作为显影盒的各显影装置5(5a、5b、5c、5d)中,随着用于图像形成的显影装置的使用,容纳在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25被消耗。因此,为各显影装置5设置例如用于检测各显影装置5(5a、5b、5c、5d)中的调色剂25的残留量的检测部件(未示出)。然后,在控制电路部中,将由检测部件所检测到的调色剂25的残留量值与调色剂量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预告或警告显影装置寿命。然后,对于调色剂25的量被减小为残留量值小于阈值的显影装置,在显示部(未示出)显示显影装置的寿命的预告或警告。通过该显示,督促用户准备用于更换的显影装置或更换显影装置,从而维持输出图像的品质。
在该实施例中,如下进行显影装置5相对于设备主体组件1A的安装和拆卸。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通过绕铰接部1d打开设备主体组件1A的顶盖1c以开放设备主体组件1A的内部来进行显影装置件5相对于转动体16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当顶盖1c被打开时,通过开口1E可以看到设备主体组件1A中的转动体16的上面侧部分的一部分和正面侧部分。然后,位于转动体16的正面侧的显影装置被构造成可从转动体16拆卸,从而能够通过开口1E从设备主体组件1A中取出显影装置。此外,相反地,显影装置被构造成可通过开口1E插入到设备主体组件1A中,从而能够将显影装置安装到转动体16的正面侧安装部。为了简洁起见,省略了各显影装置5相对于转动体16的安装和拆卸部件和机构及其说明。由转动体用电动驱动机构或手动驱动机构(未示出)使转动体16转动,从而能够使安装到转动体16的显影装置中的将被更换的显影装置定位到转动体16的正面侧安装部。然后,从转动体16拆卸显影装置,并且将调色剂密封件24已经被开启的新的显影装置安装到转动体16。当完成旧的显影装置和新的显影装置之间所需的更换时,关闭顶盖1c。结果,图像形成设备进入处于能够进行图像形成操作的状态的初始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包括显影辊21、显影进给辊22、显影刮板26、显影剂容纳室23a、显影室23b分开的显影容器23以及在出货和运输期间气密性地密封显影剂容纳室的调色剂密封件24的构造说明了显影装置5。然而,显影装置5可以仅需要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用于至少承载调色剂25并且向鼓2供给调色剂25的显影辊21,从而各种处理部件、零件和构造也可以合适地适用于显影装置5。
<处理盒>
图7的(a)是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D的示意性立体图。在处理盒D的出货和运输期间,期望消除鼓2的表面的破损等对图像缺陷的影响。图7的(b)是用于保护鼓2的盖构件100被安装到处理盒D的状态下的处理盒D的示意性立体图。用户移除盖构件100,然后将处理盒D安装到设备主体组件1A,由此使用处理盒D。
图8的(a)是处理盒D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的(b)是处理盒D的示意性立体剖视图。通过以预定的配置关系相对于清洁框架31组装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鼓2以及作为对鼓2起作用的处理部件的充电部件3和清洁部件6而构成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D。清洁框架31包括作为用于容纳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的清洁器容器30。如图7的(a)和图7的(b)所示,鼓2以被可转动地轴支撑的方式布置在左右侧板31L和31R之间。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3被布置成与鼓2平行,并且充电辊3在由施力构件(未示出)使充电辊3以预定的力压靠鼓表面的状态下被设置到清洁框架31。通过鼓2的转动而使充电辊3转动。作为清洁构件的清洁刮板61由支撑金属板61a和橡胶刮板61b构成。相对于鼓2的转动方向反向地布置清洁刮板61,以获得高清洁性能。支撑金属板61a被固定到清洁框架31,并且使橡胶刮板61b在预定区域内与鼓2接触,以形成辊隙。清洁刮板61去除鼓2上的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并且在清洁器容器30中容纳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也就是说,清洁框架31在鼓2和清洁刮板61之间的接触部的附近设置有开口33。由清洁刮板61刮下的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通过开口33,以沿图8的(a)中的箭头X所示的方向堆积,从而被收纳在清洁器容器30中。在该实施例中,无需强制进给机构就能够使由清洁刮板61刮下的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自然地堆积在清洁器容器30中。
此外,与鼓2接触以使容纳在清洁器容器30中的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不泄漏到清洁器容器30外的挠性片状构件32被设置到清洁框架31。也就是说,清洁框架31包括位于开口33的相对于鼓转动方向a的上游的一端侧部31a和与该一端侧部31a相对并且位于开口33的相对于鼓转动方向a的下游的另一端侧部31b。用于支撑挠性片状构件32的第一支撑部31c被设置到一端侧部31a的一端。沿着一端侧部31a的纵向(鼓2的轴向方向)设置该支撑部31c。挠性片状构件32被设置成使得挠性片状构件32的基部沿着支撑部31c的纵向被固定到支撑部31c,并且使得挠性片状构件32的端部以与鼓2的转动方向同向的方式与鼓2接触。鼓2与开口33处的一端侧部31a的端部之间的间隙被挠性片状构件32封闭,从而防止容纳在清洁器容器30中的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泄漏到清洁器容器30外。清洁刮板61设置有支撑金属板61a,该支撑金属板61a沿着开口33的纵向被安装到另一端侧部31b,由此被设置到清洁框架31。也就是说,另一端侧部31b是用于支撑清洁刮板61的第二支撑部。
此外,清洁框架31设置有增强部31d,该增强部31d连接隔着开口33彼此相对的一端侧部31a和另一端侧部31b。增强部31d被设置在一个位置或者沿着开口33的纵向以一定的间隔设置在多个位置。在图8的(b)中,看到3个增强部31d。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增强部31d,实现如下效果。例如,在处理盒D的安装和拆卸期间,清洁框架31被用户抓住。由于这个原因,清洁框架31受到图8的(a)中的箭头Pa和Pb所示的沿上下方向的压力。即使当清洁框架31受到该压力时,也能由增强部31d来防止清洁框架31沿方向Pa和Pb较大地变形,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因变形所导致的清洁器容器30的内压增大而产生的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从清洁器容器30的内部的泄漏。
此外,清洁框架31被构造成设置有位于增强部31d的下游并且沿鼓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空间31e,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经由该增强部31d从鼓2朝向清洁器容器30的内部移动。由于这个原因,空间31e允许容纳在清洁器容器30中的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沿鼓转动轴线方向移动。也就是说,考虑了在鼓的相对于处理盒D的鼓转动轴线方向的一端侧局部地实行打印并且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被局部地堆积在图8的(b)的一端侧(背面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位于增强部31d的下游并且沿鼓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空间31e,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能够沿图8的(b)中的箭头Y所示的方向(朝向另一端侧)移动,其中,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经由该增强部31d从鼓2朝向清洁器容器30的内部移动。
如在该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在无需强制进给机构就能够使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自然堆积的情况下,可以期望设置在清洁框架31中并且沿鼓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空间31e被设置在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堆积的部分。例如,如图9所示,增强部31d被切除并且沿鼓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空间31e也可以被设置在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25a从鼓2朝向清洁器容器30的内部移动的下游侧。此外,空间31e可以仅需要从清洁框架31的内部的一端侧延伸到另一端侧,例如,如图10所示,清洁框架31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加强清洁框架31的肋31f。此外,可以一体成型或通过组合多个框架来制备清洁框架31。
处理盒D的上述构造概括如下。处理盒D至少包括鼓2、对鼓2起作用以去除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的清洁构件61、用于收纳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的清洁框架31以及与鼓2接触的挠性片状构件32。处理盒D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设备主体组件1A。清洁框架31包括用于容纳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25a的显影剂容纳部30、用于支撑挠性片状构件32的支撑部31c和开口33,由清洁构件61从鼓2刮下的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25a通过该开口33进入显影剂容纳部30。清洁框架31设置有增强部31d,该增强部31d连接隔着开口33彼此相对的一端侧部31a和另一端侧部31b。用于支撑挠性片状构件32的支撑部31c被设置到一端侧部31a。沿鼓转动轴线方向(图像承载构件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空间31e被设置在增强部31d的下游侧,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25a从鼓2经由该增强部31d朝向显影剂容纳部30移动。
沿鼓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空间31e被设置在处理盒D的清洁框架31中的增强部31d的下游侧,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25a经由该增强部31d从鼓2朝向显影剂容纳部30移动。由于这个原因,堆积在清洁框架31中的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可沿鼓转动轴线方向移动。
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增强部31d是连接一端侧部31a和用于支撑清洁刮板61的第二端侧部31b的构件。然而,增强部也可以是清洁框架31的除了支撑清洁刮板61的部分之外的相对于鼓转动方向a的下游侧部。
(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清洁装置的结构和清洁框架中的增强部的结构。
图11的(a)和图11的(b)是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D的示意性剖视图。在该实施例的处理盒D中,连接开口33处的一端侧部31a和另一端侧部31b的增强部31d具有缓冲部T,该缓冲部T沿与连接一端侧部31a和与一端侧部31a相对的另一端侧部31b的直线S交叉的方向弯曲。
即使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D被放置在高温环境或低温环境中,容纳在清洁器容器30中的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也不会泄漏出。也就是说,树脂材料制的清洁框架31的热变形程度比具有金属部61a的清洁刮板61的热变形程度大,从而清洁框架31能在高温环境或低温环境中局部地引起热变形。另一方面,该实施例中的增强部31d具有缓冲部T,该缓冲部T沿与连接开口33处的一端侧部31a和与一端侧部31a相对的另一端侧部31b的直线S交叉的方向弯曲。此外,缓冲部T相对于直线S朝向与设置清洁刮板6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弯曲。由于这个原因,靠近开口33的另一端侧部31b的热变形较少地影响靠近开口33的一端侧部31a。也就是说,靠近开口33的增强部31d的缓冲部T吸收靠近开口33的另一侧端侧部31b的热变形,由此执行抑制靠近开口33的一端侧部31a的变形的缓冲功能。结果,靠近开口33的一端侧部31a的变形被抑制,使得可以抑制与鼓2接触的挠性片状构件32的波动。开口33处的与一端侧部31a相对的另一端侧部31b支撑清洁刮板61,该一端侧部31a支撑与鼓2接触的挠性片状构件32。然而,含有金属材料的清洁刮板61和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清洁框架31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清洁框架31的在开口33处支撑清洁刮板61的另一端侧部31b的热变形程度大于靠近开口33的一端侧部31a的热变形程度,从而由增强部31d的缓冲部T来抑制靠近开口33的一端侧部31a的热变形。作为缓冲部T的形状,适当的是使用弯曲形状、折曲形状、曲线形状等。缓冲部T的形成方向可以只需要使得缓冲部T沿与连接开口33处的一端侧部31a和与一端侧部31a相对的另一端侧部31b的直线S交叉的方向弯曲,例如,也可以沿鼓转动轴线方向设置缓冲部T。
在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D中,增强部31d具有沿与由直线连接开口33处的一端侧部31a和与一端侧部31a相对的另一端侧部31b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的缓冲部T。通过采用该构造,即使当产生引起清洁框架31的热变形的温度变化时,也能稳定挠性片状构件32与鼓2的接触。
(实施例3)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的构造。也就是说,通过利用四个显影装置和单个清洁装置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实现基于四种颜色的全色图像形成。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包括一对显影装置和一个清洁装置的处理盒。该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是串联(直线)式电子照相激光束打印机,其中,通过利用四种颜色的处理盒来形成全色图像。图12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3是示出适合适用于该实施例的处理盒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像形成设备>
将参照图12来说明适合适用于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201包括黄色处理盒Sy、品红色处理盒Sm、青色处理盒Sc和黑色处理盒Sk。黄色处理盒Sy由黄色显影单元Ty和清洁单元Uy构成。品红色处理盒Sm由品红色显影单元Tm和清洁单元Um构成。青色处理盒Sc由青色显影单元Tc和清洁单元Uc构成。黑色处理盒Sk由黑色显影单元Tk和清洁单元Uk构成。
由相关的充电辊(未示出)对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202y、202m、202c和202k的表面均匀地充电。然后,基于图像信号由曝光装置204利用激光照射处理盒Sy、Sm、Sc和Sk的鼓202y、202m、202c和202k中的每一个的表面,以形成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Ty、Tm、Tc和Tk使形成在各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和可视化。由此,在鼓202y、202m、202c和202k上形成显影剂图像,其后,对一次转印辊208y、208m、208c和208k施加极性与显影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电压。结果,形成在鼓202y、202m、202c和202k上的各种颜色的显影剂图像被顺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7上。其后,由二次转印辊9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7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由作为进给部件的片材进给辊212、和定位辊对213输送的记录材料Q上。其后,记录材料Q被输送到由驱动辊、包括加热器的定影辊等构成的定影装置214。由定影装置214对记录材料Q施加热和压力,使得转印到记录材料Q上的显影剂图像被定影。其后,将显影剂图像被定影的记录材料Q排出在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上(顶)盖215的片材排出部上。
<处理盒>
接着,将参照图13来说明处理盒Sy、Sm、Sc和Sk。除了容纳不同颜色的显影剂之外,处理盒Sy、Sm、Sc和Sk具有相同的构造。由于这个原因,将使用处理盒Sy来进行下面的说明。
处理盒Sy包括鼓202y和作用在鼓202y上的处理部件。处理部件包括: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203y,其用于对鼓202y进行充电;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辊221y,其用于显影形成在鼓202y上的潜像;清洁部件206y,其用于去除残留在鼓202y的表面上的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等。处理盒Sy被分为显影单元Ty和清洁单元Uy。
<显影单元>
如图13所示,显影单元Ty由显影辊221y、用于限制显影辊221y的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厚的显影刮板220y、和显影装置框架223y构成。
<清洁单元>
如图13所示,清洁单元Uy包括鼓202、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203y、清洁部件206y和清洁装置框架231y。清洁单元Uy还包括挠性片状构件232y,该挠性片状构件232y与鼓202y接触,使得被容纳在清洁单元Uy中的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不泄漏到清洁单元外。
清洁装置框架231y在鼓202y和清洁部件206y之间的接触部附近设置有开口233y。由清洁部件206y收集的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被容纳在清洁单元Uy中。清洁装置框架231y具有一端侧部231ay,用于支撑在开口233y处与鼓202y接触的挠性片状构件232y,使得容纳在清洁单元Uy中的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234y不泄漏到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容器外。此外,靠近开口233y的另一端侧部231by支撑清洁部件206y。由增强部231cy来连接一端侧部231ay和另一端侧部231by。通过该增强部231cy的存在,例如,即使当在处理盒Sy的安装和拆卸期间处理盒Sy被用户抓住时,也能抑制清洁装置框架231y的变形,从而能够防止由于内压增大导致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234y从清洁装置框架231y的内部泄漏。此外,清洁装置框架231y设置有空间231dy,该空间231dy沿鼓转动轴线方向延伸并且位于增强部231cy的下游侧,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234y经由该增强部231cy从鼓(图像承载构件)202y朝向显影剂容纳部移动。由于这个原因,容纳在清洁单元Uy中的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234y可沿鼓转动轴线方向在空间231dy中移动。也就是说,即使当只在片材(纸)的表面上的一端侧实行打印并且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234y仅被局部地收纳在清洁单元Uy的一(端)侧时,通过沿鼓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空间231dy的存在可使未转印的残余显影剂朝向相对于鼓转动轴线方向的另一(端)侧移动。此外,增强部231cy具有沿与由直线连接开口处的一端侧部231ay和与一端侧部231ay相对的另一端侧部231by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的缓冲部T。由于这个原因,另一端侧部231by的热变形对一端侧部231ay的影响较小,从而能够抑制由靠近开口的一端侧部231ay支撑并且与鼓202y接触的挠性片状构件232y的波动。
上面说明了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盒。然而,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利用静电记录介电构件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静电记录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处理盒和利用磁性记录磁性构件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磁性记录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处理盒。
根据本发明,由增强部来抑制用于防止显影剂从显影剂容纳部泄漏的片状构件用支撑部的变形,从而能够抑制片状构件的波动。此外,通过设置沿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轴线方向延伸并且位于增强部的下游侧的空间,即使当在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侧局部地实行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形成时,显影剂也能够在显影剂容纳部中朝向相对于轴线方向的另一端侧移动。
虽然已经参照这里公开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旨在覆盖可能落在改进目的或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变型或修改。

Claims (6)

1.一种处理盒,其能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组件,该处理盒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清洁构件,该清洁构件用于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去除显影剂;
框架,该框架设置有开口;
显影剂容纳部,该显影剂容纳部用于容纳由所述清洁构件去除并且已通过所述开口的所述显影剂;
片状构件,该片状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用于防止所述显影剂从所述显影剂容纳部泄漏;
支撑部,该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框架,用于支撑所述片状构件;
增强部,该增强部被设置于所述框架,并且连接所述框架的位于所述开口的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方向的上游的一端侧部和所述框架的位于所述开口的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所述转动方向的下游的另一端侧部;以及
空间,该空间被设置在所述增强部的相对于从所述开口朝向所述显影剂容纳部的方向的下游,用于允许所述显影剂沿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增强部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相对于连接所述一端侧部和所述另一端侧部的直线弯曲,
所述缓冲部相对于所述直线朝与设置所述清洁构件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一端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另一端侧部,用于支撑所述清洁构件。
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安装部件;
处理盒,其能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件,所述处理盒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清洁构件,该清洁构件用于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去除显影剂;
框架,该框架设置有开口;
显影剂容纳部,该显影剂容纳部用于容纳由所述清洁构件去除并且已通过所述开口的所述显影剂;
片状构件,该片状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用于防止所述显影剂从所述显影剂容纳部泄漏;
支撑部,该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框架,用于支撑所述片状构件;
增强部,该增强部被设置于所述框架,并且连接所述框架的位于所述开口的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方向的上游的一端侧部和所述框架的位于所述开口的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所述转动方向的下游的另一端侧部;以及
空间,该空间被设置在所述增强部的相对于从所述开口朝向所述显影剂容纳部的方向的下游,用于允许所述显影剂沿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轴线方向移动;以及
输送部件,该输送部件用于输送所述记录材料,
所述增强部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相对于连接所述一端侧部和所述另一端侧部的直线弯曲,
所述缓冲部相对于所述直线朝与设置所述清洁构件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一端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被设置到所述另一端侧部,用于支撑所述清洁构件。
CN200910169688.5A 2008-09-01 2009-08-31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70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3402 2008-09-01
JP2008-223402 2008-09-01
JP2008223402 2008-09-01
JP2009165611 2009-07-14
JP2009-165611 2009-07-14
JP2009165611A JP4663801B2 (ja) 2008-09-01 2009-07-14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7003A CN101667003A (zh) 2010-03-10
CN101667003B true CN101667003B (zh) 2013-06-05

Family

ID=41725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968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7003B (zh) 2008-09-01 2009-08-31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17152B2 (zh)
JP (1) JP4663801B2 (zh)
CN (1) CN1016670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4471A1 (ja) 2008-09-01 201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554963B2 (ja) * 2009-10-30 2014-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51779B2 (ja) 2009-10-30 2015-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72938B2 (ja) * 2009-10-30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バー部材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4954262B2 (ja) * 2009-10-30 2012-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954261B2 (ja) * 2009-10-30 2012-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523152B2 (ja) * 2010-03-15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0462B2 (ja) * 2010-06-18 2014-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223288B2 (en) * 2011-08-25 2015-12-29 Ricoh Company, Ltd. Waste toner collecting container and process unit
JP5998951B2 (ja) * 2013-01-25 2016-09-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粉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446103B (zh) * 2014-09-22 2019-09-20 佳能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7187305B2 (ja) 2018-12-28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7301628B2 (ja) * 2019-06-27 202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9028A (ja) * 2000-11-14 2002-05-22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ナ

Family Cites Families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0594A (en) 1982-05-21 1985-07-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leaning device
JPS58203479A (ja) 1982-05-21 1983-11-26 Canon Inc クリ−ニング装置
JPH0553384A (ja) * 1991-08-27 1993-03-0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ツジ
DE69223383T2 (de) * 1991-11-20 1998-04-16 Canon Kk Verfahren zum Befestigen eines Rakelblattes, Arbeitseinheit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US5331373A (en) 1992-03-13 1994-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mountable within it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photosensitive drum to process cartridge
JP3352155B2 (ja) 1992-06-30 2002-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A2105259C (en) * 1992-08-31 2000-01-04 Masaaki Ishikawa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ing device with seals for preventing toner leakage
JPH06313996A (ja) * 1993-04-28 1994-11-0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現像装置
EP0625729B1 (en) 1993-05-20 1998-1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 process cartridge
JPH07175393A (ja) * 1993-12-17 1995-07-14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部材、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869868B2 (ja) 1994-04-27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37859B2 (ja) 1994-04-26 2002-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U3426895A (en) 1994-10-17 1996-05-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ntainer, toner container assembling metho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471950B2 (ja) * 1995-02-02 2003-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15550B2 (ja) * 1995-02-13 2002-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8272239A (ja) * 1995-04-04 1996-10-18 Fuji Xerox Co Ltd 複写機等の定着装置
US5943528A (en) 1995-04-28 1999-08-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with a gripping cover feature usable with a process cartridge, a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same, and an apparatus us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JP3294465B2 (ja) 1995-04-28 2002-06-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39148A (ja) 1995-06-13 1996-12-2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15560B2 (ja) 1995-06-13 2002-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の取り付け方法
JP3372719B2 (ja) 1995-07-11 2003-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62079A (ja) 1995-08-25 1997-03-0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トナー再充填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402872B2 (ja) 1995-08-25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332818B2 (ja) 1996-08-29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接続端子の接続方法
JP3363751B2 (ja) 1996-08-29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42362B2 (ja) 1996-09-20 2002-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22041A (ja) 1996-12-03 1998-08-2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63727B2 (ja) 1996-12-12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及び廃トナー容器の組立方法
JP3745111B2 (ja) 1997-03-18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結合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JP3332813B2 (ja) 1997-08-01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9494A (ja) 1998-03-03 1999-09-17 Canon Inc ドラムフランジ、円筒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9495A (ja) 1998-03-03 1999-09-17 Canon Inc アース部材、円筒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73658B2 (ja) 1998-10-28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97090B2 (ja) 1998-10-26 2005-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84092B2 (ja) 1998-10-26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48506B2 (ja) 1999-05-20 2006-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JP3320398B2 (ja) 1999-05-20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20399B2 (ja) 1999-05-20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549736B2 (en) 2000-01-19 2003-04-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ngaging member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developing roller and magnet
JP3061805B2 (ja) 2000-02-01 2000-07-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カラ―画像記録装置
EP1162515B1 (en) 2000-06-09 2011-04-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flexible seal
JP3658315B2 (ja) 2000-12-19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77093B2 (ja) 2000-12-25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542569B2 (ja) 2001-04-27 2004-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564080B2 (ja) 2001-04-27 2004-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840063B2 (ja) 2001-04-27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70161B2 (ja) * 2002-11-08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2005043537A (ja) 2003-07-25 2005-02-1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10143B2 (ja) 2004-01-30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164875B2 (en) 2004-03-30 2007-0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mounting portions for detachably mounting a plurality process cartridges
JP3970274B2 (ja) 2004-03-31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110128B2 (ja) 2004-04-26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軸受部材
JP2005316192A (ja) 2004-04-28 2005-11-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08289A1 (en) 2004-07-06 2006-0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617122B2 (ja) 2004-09-08 2011-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部材、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86182B2 (ja) 2004-09-27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50882B2 (ja) 2004-10-06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50883B2 (ja) 2004-10-06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94892B2 (ja) 2005-04-11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948382B2 (ja) 2006-12-22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ドラム取り付け用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4498407B2 (ja) 2006-12-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US8229320B2 (en) 2007-05-15 2012-07-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rtridge, and cartridge holding member with lock and lock releasing members for releasably locking cartridge to the cartridge holding member
US7711287B2 (en) 2007-05-15 2010-05-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9028A (ja) * 2000-11-14 2002-05-22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54807A1 (en) 2010-03-04
US8417152B2 (en) 2013-04-09
JP4663801B2 (ja) 2011-04-06
CN101667003A (zh) 2010-03-10
JP2010079263A (ja) 2010-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7003B (zh)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KR101657037B1 (ko) 패키징된 카트리지
CN101361025B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1667004B (zh) 覆盖构件及盒
EP2003511B1 (en) Desktop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17936B2 (e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83597B2 (e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gripping portions for cartridges
CN10219336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427867B2 (en) Packing member and cartridge packed in the packing member
TWI525024B (zh) 匣包裝及可包裝式處理匣
JP20051678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334469A (zh) 包装构件和包装在包装构件中的盒
CN102929075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盒
CN101354558B (zh) 旋转式显影单元及调色剂供应容器
US7184693B2 (en) Toner cartridge used with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71248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805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29A (zh) 处理盒和显影装置
JP43194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70779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71186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028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78350A1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