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4133B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4133B
CN101654133B CN2009101664795A CN200910166479A CN101654133B CN 101654133 B CN101654133 B CN 101654133B CN 2009101664795 A CN2009101664795 A CN 2009101664795A CN 200910166479 A CN200910166479 A CN 200910166479A CN 101654133 B CN101654133 B CN 1016541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engine
vehicle seat
storage tank
motor bike
stretc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64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4133A (zh
Inventor
赤尾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54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4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4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41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6Luggage carrier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摩托车。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车座的下方提供大容量的储存箱并能维持行驶特性和安装/拆卸特性的摩托车。摩托车设置有前轮和车轮外径为14英寸或以上的后轮。脚踏板设置在车座的前下方,并具有平坦的形状。发动机设置在车座的下方并固定到车身框架。动力传递单元能相对于车身框架和发动机枢转。储物箱设置在车座的下方和动力传递单元相对于发动机枢转所围绕的中心的上方。空气滤清器连接到发动机,并设置在车座的下方以在纵向方向上与储物箱对齐。从侧向看去,发动机的气缸轴线的延长线设置成经过前轮。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速可达式摩托车。
背景技术
速可达式摩托车具有车座、从车座向后延伸的罩件和从罩件的下端向前延伸的脚踏板。脚踏板就具有大致平的形状,并且骑乘者可以将他/她的脚放在脚踏板上并驾驶。
存在诸如以上所述那种摩托车,其中动力单元和储物箱布置在车座的下方(参见专利文件1)。动力单元具有发动机和变数机构。发动机连接到车身框架,以能在竖直的方向上枢转。变速机构一体地设置有发动机,并且后轮连接到变速机构。因而,动力单元能与后轮一起绕发动机和车身框架之间的连接部分枢转。
专利文件1: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公报No.10-06736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诸如以上所述的速可达式摩托车的后轮的外径一般约为10至12英寸,或者如果较大,13英寸。然而,近年来,外径14英寸或以上的后轮是优选的。这是因为通过使用具有大直径的后轮能实现良好的行驶性能。另一方面,更大的轴距会降低转弯特性,这是不期望的。因而,优选地,即使后轮的直径增大,也防止轴距变大。例如,在后轮的外径为14英寸的情况下,优选地,轴距是1300毫米以下。然而,在此情况下,在诸如以上所述的传统摩托车中,难以将大容量储物箱布置在车座的下方。
速可达式摩托车如上所述设置有大致平的脚踏板。在如上所述难以在车座的下方提供大容量储物箱的情况下,通过将脚踏板的一部分形成为隆起的形状能在脚踏板的下方提供储物空间。然而,在此情况下,安装/拆卸特性易于被设置在脚踏板上的隆起所折中。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的摩托车,其能在车座的下方提供大容量的储物箱,并能维持行驶特性和安装/拆卸特性。
解决本技术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摩托车是包括车座、脚踏板、罩件、车身框架。前轮和具有35.5厘米(14英寸)或以上的车轮外径的后轮、发动机、动力传递单元、储物箱和空气滤清器。脚踏板设置在车座的前下方,并具有平坦的形状或者高度为5厘米以下的凸起形状。罩件从车座向下延伸并覆盖车座和脚踏板之间的区域。车身框架支撑车座、脚踏板和罩件。发动机设置在车座的下方并固定到车身框架。动力传递单元能相对于车身框架和发动机枢转,并设置有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用于换挡并将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储物箱设置在车座的下方和动力传递单元相对于发动机枢转所围绕的中心的上方。空气滤清器连接到发动机,并设置在车座的下方以在纵向方向上与储物箱对齐。从侧向看去,发动机的气缸轴线的延长线设置成经过前轮。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摩托车是包括车座、脚踏板、罩件、车身框架。前轮和具有35.5厘米(14英寸)或以上的车轮外径的后轮、发动机、动力传递单元、储物箱和空气滤清器。脚踏板设置在车座的前下方,并具有平坦的形状或者高度为5厘米或以下的凸起形状。罩件从车座向下延伸并覆盖车座和脚踏板之间的区域。车身框架支撑车座、脚踏板和罩件。发动机设置在车座的下方并固定到车身框架。动力传递单元能相对于车身框架和发动机枢转,并设置有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用于换挡并将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储物箱设置在车座的下方和动力传递单元相对于发动机枢转所围绕的中心的上方。空气滤清器设置在储物箱和发动机之间,并连接到发动机。从侧向看去,发动机的气缸轴线的延长线设置成经过前轮。
本发明的效果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能在车座的下方提供大容量的储物箱,并能维持行驶特性和安装/拆卸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动力单元的左侧视图;
图5是动力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6是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的立体视图;
图7是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的平面视图;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内部结构的前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内部结构的前视图;
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内部结构的平面视图;以及
图15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
第一实施例
外部构造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1的侧视图。
摩托车1是速可达式摩托车,并包括车身框架2、前轮3、后轮4、车座5、动力单元6和车身罩7。
车身框架2支撑车座5、动力单元6、车身罩7等。车身框架2具有头管11、前框架12以及构成左右对的第一侧构件13和第二侧构件14(参见图6)。在图1中,仅仅示出位于该对侧框架13、14的左侧的第一侧框架13。在以下描述中,右侧和左侧表示从坐在车座上的驾驶员看去的右侧和左侧。
转向轴10插入到头管11中。转向轴10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头管11上。前叉15安装在转向轴10的下端。前轮3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前叉15的下端部分处。把手16固定到转向轴10的上端部分。
前框架12连接到头管11,并从头管11在向后的方向上向下对角地延伸。前框架12设置在以下所述的脚踏板25的前侧。
第一侧框架13和第二侧框架14连接到前框架12的下端部,经过以下所述脚踏板25的下方,并朝着车座5向后和向上延伸。
动力单元6由第一侧框架13和第二侧框架14支撑,并具有发动机17和用于将来自发动机17的动力传递到后轮4的动力传递单元18。后轮4以能旋转的方式由动力传递单元18的后端部支撑。后缓冲单元19设置在动力传递单元8和侧框架13、14之间。如图3所示,后轮4具有大的直径,并且车轮外径D1是14英寸。轴距是1300毫米或以下。典型地,轴距是1250至1300毫米。后轮4的外径D2车座5的落座位置SP(参见EC规格)的车座高度H1的比率是65%或者更高。在本实施例中,前轮3与后轮4具有相同尺寸,但是这些尺寸可以不同。
车身罩7是由树脂制成的构件,并覆盖车身框架2和把手16。车身罩7具有前罩21、把手罩22、内挡板23、腿护罩24、脚踏板25、侧罩26等。
前罩21设置在头管11的前侧。灯装置8安装在前罩21中。
把手罩22设置在前罩21的上方并覆盖把手16。具有燃料表、速度计等的仪表板27设置在把手罩22的上表面。头灯28安装在把手罩22的前表面上。
内挡板23设置在前罩21的下方。内挡板23设置在前轮3的后方,并覆盖前轮3的后方。如图1所示,前挡板29设置在前轮3的上方,并覆盖前轮3的上方区域。
腿护罩24设置在前罩21和内挡板23的前方,并覆盖前框架12后方的区域。
脚踏板25是骑乘者的脚放在其上的部分,并设置在车座15的前侧下方。脚踏板25设置成横跨车身的横向方向,并且脚踏板25的上表面以大致平坦的方式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形成。脚踏板25连接到腿护罩24的下端。脚踏板25定位在以下所述的储物箱31的底部的下方(参见图2)。
侧罩26(罩件)从车座5向下延伸并覆盖车座5和腿板25之间的区域。侧罩26设置成包围车座5下方的周边。因而,侧罩26具有从车座5的前部向下延伸到脚踏板25的后端部的部分和从车座5的两侧部向下延伸的部分。此处,侧罩26从车座的前端向下延伸,但是可以设置成从车座5的前端的后方的位置向下延伸。换言之,车座5的前端可以定位在侧罩26的前方。
内部构造
接着,将描述摩托车1的内部构造。图2是具体示出摩托车1的结构中车座5的下方构造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动力单元6、储物箱31、空气滤清器32、进气通道33、电池34和燃料箱35设置在车座5的下方。
如上所述,动力单元6具有发动机17和动力传递单元18。
发动机17是水冷四行程发动机,并通过冷却线路(未示出)连接到散热器20。发动机17设置在侧罩26的后方和车座5的下方,并固定到第一侧框架13和第二侧框架14。发动机17具有曲柄部分36和气缸37。如图4所示,曲柄部分36具有曲轴38和用于内部容纳曲轴38的曲柄箱39。气缸37设置在曲柄部分36的前方,并具有气缸体41和气缸盖42。气缸体41使用螺栓或者其他紧固装置安装在曲柄箱39的前部上。气缸体41包括气缸本体43,并具有活塞44,活塞44连接到曲轴38并设置在气缸孔中。气缸盖42固定到气缸体41的前部。气缸盖42的内部与气缸体41和活塞44一起形成燃烧室。头罩45使用螺栓或者其他紧固装置安装在气缸盖42的前部上。如图3所示,发动机17设置成使得气缸37的气缸轴线大致水平,并设置成使得从侧向看去气缸轴线的延长线X1经过前轮3。
以下描述发动机17和车身框架2之间的固定结构。
用于将发动机17固定到第一侧框架13和第二侧框架14的多个固定部分设置在发动机17上,并且发动机17是可非枢转地固定到第一侧框架13和第二侧框架14。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至第六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1至86设置在发动机17上。图4是动力单元6的左侧视图,并且图5是动力单元6的右侧视图;
如图4所示,第一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1、第二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2和第五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5设置在曲轴箱39的左侧表面上,并且是固定到第一侧框架13的部分。第一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1设置在曲轴38的前方和下方,第二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2设置在曲轴38的上方和后方。因而,第一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1和第二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2以一定的距离设置在纵向和竖直方向上。第五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5设置在曲轴38的上方和后方,并定位在第二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2的后方。
如图5所示,第三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3、第四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4和第六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6设置在曲轴箱39的右侧表面上,并且是固定到第二侧框架14的部分。第三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3设置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与第一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1对齐,并设置成与第一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1对称。第四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4设置成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与第二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2对齐,并设置成与第二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2对称。第六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6设置成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与第五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5对齐,并设置成与第五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5对称。换言之,第三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3设置在曲轴38的下方和前方,第四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4设置在曲轴38的上方和后方。因而,第三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3和第四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4以一定的距离设置在纵向和竖直方向上。第六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6设置在曲轴38的上方和后方,并定位在第四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4的后方。
动力传递单元18是用于将来自发动机17的驱动力变速并向后轮4传递的装置,并设置有例如带式无级变速器。如图4所示,动力传递单元18安装在发动机17的后部的左侧表面上,并能相对于发动机17绕旋转轴46枢转。在图4中,旋转轴46设置在距曲轴38一定的距离处,但是旋转轴46和曲轴38的旋转中心可以对齐。
接着,将参照图6和图7描述发动机17固定到的第一侧框架13和第二侧框架14。图6和图7分别是第一侧框架13和第二侧框架14的立体视图和平面视图。
第一侧框架13具有第一侧框架本体47、第二支架48和第二支架49。
第一侧框架本体47是管状构件,其从前框架12的下端部分经过脚踏板25(参见图2)的下方,并从脚踏板25的后部附近向后和向上延伸到车身的上后部。第一侧框架本体47从前侧按照所描述的顺序具有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和第三部分53,这些部分一体地形成。第一部分51定位在脚踏板25的下方。第一部分52的前端连接到前框架12。第二部分52连接到第一部分51的后端,并从脚踏板25的后部附近向后和向上对角延伸(参见图2)。第三部分53连接到第二部分52的后端,并从第二部分52的后部附近向后和向上对角地延伸。如图2所示,从侧向看去,第一侧框架本体47在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之间和在第二部分52和第三部分53之间呈弯曲的形状。
第一支架48从第一侧框架本体47突起,并且是第一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1固定到的板状部分。第二支架49从第一侧框架本体47突起,并且是第二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2和第五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5固定到的板状部分。第一支架48设置在第二支架49的前方,并安装在第一侧框架本体47的第二部分52上。第一支架48从第二部分52在向后的方向上向后对角突起。第一框架侧固定部分91设置在第一支架48的末端上。第一框架侧固定部分91使用螺栓或者其他紧固装置固定到发动机17的第一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1(参见图4)。
第二支架49设置在第一支架48的后方,并安装在第一侧框架本体47的第二部分52上。第二支架49从第二部分52向下和向后对角地突起。第二框架侧固定部分92和第五框架侧固定部分95设置在第二支架49上。第二框架侧固定部分92使用螺栓或者其他紧固装置固定到发动机17的第二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2(参见图4)。第五框架侧固定部分95设置在第二框架侧固定部分92的后方,并使用螺栓或者其他紧固装置固定到发动机17的第五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5(参见图4)。第二支架49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如图7所示,第二支架49的末端部分是在第一侧框架本体47的内侧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竖直表面部分88。第二框架侧固定部分92和第五框架侧固定部分95设置在第一竖直表面部分88上。
如上所述,第一框架侧固定部分91设置在第一支架48上,并且第二框架侧固定部分92和第五框架侧固定部分95设置在第二支架49上。第一框架侧固定部分91、第二框架侧固定部分92和第五框架侧固定部分95由此设置在从侧向看去第二支架49不叠置在第一侧框架本体47上的位置中。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侧框架14具有第二侧框架本体54、第三支架55和第四支架56。
第二侧框架本体54具有与第一侧框架本体47大致对称的形状,并设置成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与第一侧框架本体47对齐。第二侧框架14从前侧以所描述的顺序具有第四部分57、第五部分58和第六部分59,这些部分一体地形成。第四部分57、第五部分58和第六部分59分别对应于第一侧框架本体47的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和第三部分53。
如图7所示,第一部分51和第四部分57设置成在车身横向方向上第一部分51和第四部分57之间的距离在向后的方向上增大。第一部分51和第四部分57由第一连接构件61连接。第一连接构件61定位在脚踏板25的下方,并具有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形状。第二部分52和第五部分58弯曲,使得从上方看去朝外凸起。第三部分53和第六部分59设置成使得第三部分52和第六部分59在车身横向方向上的距离在向后的方向上减小。第三部分53和第六部分59由第二连接构件62连接。第二连接构件62具有在车身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并连接到第三部分53的后端和第六部分59的后端。
第三支架55从第二侧框架本体54突起,并且是第三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3固定到的板状部分。第三支架55设置成在车身横向方向上与第一支架48对齐,并设置成大致与第一支架48对称。第三支架55安装在第二侧框架14的第五部分58上。如图6所示,第三框架侧固定部分93设置在第三支架55上。第三框架侧固定部分93设置成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与第一框架侧固定部分91对齐,并且固定到第三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3(参见图5)。
第四支架56从第二侧框架本体54突起,并且是第四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4和第六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6固定到的板状部分。第六支架56设置成在车身横向方向上与第二支架49对齐,并且安装在第二侧框架14的第五部分58上。第四框架侧固定部分94和第六框架侧固定部分96设置在第四支架56上。第四框架侧固定部分94设置成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与第二框架侧固定部分92(参见图2)对齐,并固定到第四发动机侧固定部分(参见图5)。第六框架侧固定部分96设置成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与第五框架侧固定部分95对齐,并固定到第六发动机侧固定部分86。如图7所示,第四支架56就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第四支架56的末端部分是在第二侧框架本体54的内侧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竖直表面部分98。第四框架侧固定部分94和第六框架侧固定部分96设置在第二竖直表面部分98上。向内突起的舌形件97设置在第四支架56上。储物箱固定部分99设置在舌形件97上。储物箱31使用螺栓或者其他紧固装置固定到储物箱固定部分99。
如上所述,第三框架侧固定部分93设置在第三支架55上,并且第四框架侧固定部分94和第六框架侧固定部分96设置在第四支架56上。第三框架侧固定部分93、第四框架侧固定部分94和第六框架侧固定部分96由此设置在从侧向看去没有叠置在第二侧框架本体54上的位置处。
如上所述,发动机17固定到车身框架2中第一至第六框架侧固定部分91至96中,并由此安装成能相对于车身框架2枢转。
对于此摩托车1,车身框架2能分成在脚踏板25的前方的前部、在脚踏板25的后方的后部和经过脚踏板25的中间部分。前部包括头管11和前框架12。中间部分包括第一侧框架12的第一部分51、第二侧框架14的第四部分和第一连接构件61。后部包括第一侧框架13的第二部分52和第三部分53、第二侧框架14的第五部分58和第六部分59以及第二连接构件62。前部和后部仅仅由中间部分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箱体支架87设置在第一侧框架13的第三部分上。第二箱体支架89设置在第二侧框架14的第六部分59上。燃料箱35(参见图2)固定到第一箱子支架87和第二箱体支架89。
接着,参照图8至图10描述储物箱31、空气滤清器32、进气通道33、电池34和燃料箱35的布置。图8至图10是分别示出摩托车1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平面视图和前视图。在图8至图10中,为了便于理解,省略了图2所示的第一支架48、第二支架49等构造的一部分。
储物箱31是用于储存物件的部分,并具有能容纳全护式头盔71的头盔储存部分31a和能容纳电池34的电池储存部分31b。如此处所使用的,术语“全护式”是指能覆盖头和下巴的形状。电池容纳部分31b设置在头盔容纳部分31a的下方并定位在头盔容纳部分31a和发动机17之间。电池容纳部分31b的上表面由盖件(未示出)关闭,并且盖件构成头盔容纳部分31a的底面的一部分。储物箱31设置在车座5的下方和发动机17的上方。储物箱31的底面大致水平形成,以与发动机17的上表面一致。储物箱31设置在空气滤清器32的后方和曲柄箱39的上方。更具体地,储物箱31定位在动力传递单元18相对于发动机17的枢转中心的上方(即,旋转轴46的上方)。储物箱31的底面的前端定位在旋转轴46的前方。储物箱31的底面的后端定位在后轮4的旋转中心的前方,以及后轮4的顶部的下方。储物箱31的上表面能由车座5打开和关闭。
空气滤清器32经由进气通道33连接到发动机17的进去口,并清洁输送到发动机17内的燃烧室中的空气。空气滤清器32设置成在车座5的下方与储物箱31在纵向方向上对齐。空气滤清器32设置在储物箱31的前方,并定位在侧罩26和储物箱31之间。空气滤清器32设置在气缸37的上方。如图9所示,空气滤清器32的前表面具有与侧罩26的形状对应的弯曲形状。空气滤清器32的后表面具有与储物箱31的前部的形状对应的向前凸起的弯曲形状。空气滤清器32的上表面具有大致平坦的形状。如图10所示,空气滤清器32的下表面的右侧部分32a和左侧部分32b具有不同高度,并且台阶部分32c形成在车身横向方向的中部中。此处,空气滤清器32的下表面的左侧部分32b定位在右侧部分32a的上方。然而,响应于进气通道33的布置,右侧部分32a可以不定位在左侧部分32b的上方。
进气通道33是连接空气滤清器32和气缸盖42的管子,并将在空气滤清器32中清洁的空气输送到燃烧室中。进气通道33设置在空气滤清器32的下方,并设置成在平面视图中叠置在空气滤清器32上。如图10所示,进气通道33连接到空气滤清器32的下表面的左侧部分32b,并且进气通道33设置成从前方看去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倾斜。
如图8所示,排气通道72连接到气缸盖42。排气通道72是连接气缸盖42和消音器73的管子,并且从燃烧室排出的排气被送到消音器73.消音器73设置在后轮4的与动力传递单元18相反的一侧,并且排气通道72从发动机17的下部经由发动机17的一侧延伸到消音器73。
电池34储存在如上所述的储物箱31的电池储存部分31b中,并设置在发动机17的曲柄箱39的上方。
燃料箱35设置在储物箱31的后方和车座5的下方。燃料箱35定位在后轮4的上方。如图9所示,燃料箱35设置在第一侧框架13的第三部分53和第二侧框架14的第六部分59之间。
特征
在摩托车1中,储物箱31定位在动力传递单元18相对于发动机17的枢转中心的上方;即,旋转轴46的上方。发动机17以可非枢转的方式固定到车身框架2。因而,储物箱31能设置在较低的位置以不需要考虑发动机运动范围就可以靠近发动机17。发动机17设置成使得气缸轴线大致水平(参见图3的点划线X1)。因而,在发动机17和车座5之间可以获得大的空间。根据诸如以上所述的结构,即使当摩托车1设置有大直径前轮3和后轮4以及平坦的脚踏板25时,也能使储物箱31的容量更大。由此能实现行驶性能和安装/拆卸性能,并且能在车座5的下方获得大容量的储物空间。
空气滤清器32设置成在横向方向上与储物箱31对齐。因而,可以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避免大的车身。还可以在纵向方向上避免大的车身,因为储物箱31设置在发动机17的上方。此外,如上所述,储物箱31能设置在较低的位置处,以靠近发动机17。因而,对于此摩托车1,可以增大储物箱31的容量,并在高度方向上避免大的车身。如上所述,对于此摩托车1,能增大储物箱31的容量,并避免大的车身。
空气滤清器32设置在气缸37的上方。换言之,空气滤清器32设置在发动机17的上方空间的前侧空间中。因而,能有效利用发动机17的上方的空间。由于此原因,在避免大的车身的同时能确保储物箱31和空气滤清器32的容量。
储物箱31设置在曲柄箱39的上方。由于此原因,进气通道33设置在空气滤清器32和气缸37之间,而不需使进气通道33经过储物箱31和曲柄箱39之间。储物箱31的底部能由此设置在发动机17附近较低位置处。
空气滤清器32设置在气缸37的上方,并且将空气滤清器32和气缸37连接的进气通道33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倾斜。因而,能在不增大车座5的高度位置的情况下延长进气通道33的路径的长度。进气通道33设置成在平面视图中叠置在空气滤清器32上。因而,可以在纵向方向上避免大的车身,同时确保储物箱31和空气滤清器32的容量。
电池34设置在发动机17的上方。重的物体因而可以设置在车身的中心区域中。通过将电池34设置在较低的位置能确保储物箱31的容量。
储物箱31的后端定位在后轮4的旋转中心的前方和后轮的顶部的下方。结果,储物箱31的容量能增大,并能避免大的车身。
在摩托车1中,燃料箱35设置在车座5的下方和储物箱31的后方。在储物箱31设置在车身的后部处的情况下,储物箱31的形状受到限制,以避免与后轮4的干涉。然而,由于储存在储物箱中的物件之间的关系。难于确保储物箱31的形状的自由度。在摩托车1中,几乎没有形状限制的燃料箱35设置在储物箱31的后方;因而,可以在车身的纵向方向和在横向方向上避免大的车身,同时确保储物箱31和燃料箱35的容量。
电池储存部分35b设置在头盔储存部分31a的下方,和发动机17的上方。因而,可以有效地使用发动机17和头盔储存部分31a之间的空间。
储物箱31的底部具有与发动机17的上表面一致的形状。因而,储物箱31的底部能设置在发动机17附近的较低位置处,并且能以有效的方式使用空间。
如上所述,在此摩托车1中,发动机17、储物箱31、空气滤清器32、进气通道33、电池34和燃料箱35都设置在车座5的下方和侧罩26的后方。因而,侧罩26能形成从车座5的前部向下延伸的形状,而不需要提供从车座5显著向前突起的形状,以为储存这些部件提供空间。脚踏板25因而能制成大致平坦。因而,当安装和拆卸时,在不需要驾驶员将他/她的脚抬起很大的距离的情况下促进了安装和拆卸。
第二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摩托车1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图11是示出摩托车1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12是示出摩托车1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前视图。
在此摩托车1中,消音器73设置在脚踏板25的下方和发动机17的前方。电池34设置在储物箱31和发动机17之间,并且定位在气缸体41的上方。如图12所示,电池34设置成从车身的横向方向的车身中心向后侧偏心。
该构造在其他方面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1相同。
在摩托车1中,消音器73以与发动机17的气缸相同的方式不相对于车身枢转。因而,消音器73能设置在脚踏板25的下方,而不增大脚踏板25的高度位置。因而,消音器73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设置,由此可以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避免大的车身。
第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摩托车1在图13和图14中示出。图13和图14分别是示出摩托车1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和平面视图。
在此摩托车1中,空气滤清器32设置在储物箱31的后方。如图14所示,空气滤清器32设置在第二侧框架14的第五部分58和第六部分59的下方,并设置成在平面视图中叠置在第二侧框架14上。
进气通道33从气缸盖42延伸,经过发动机17和储物箱31之间并延伸到空气滤清器32。
电池34设置在车座5和发动机17之间,并设置在气缸盖42的上方。电池34设置在储物箱31的前方和侧罩26的后方。
消音器73设置在脚踏板25的下方和发动机17的前方。
该构造在其他方面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1相同。
在摩托车1中,空气滤清器32设置在储物箱31的后方,并且电池34设置在储物箱31的前方。因而,在避免大的车身的同时能增大储物箱31的容量。
由于空气滤清器32不竖直枢转,即使空气滤清器32设置成在平面视图中叠置在第二侧框架14上,车身的尺寸在竖直方向上也不增大。空气滤清器32设置成叠置在第二侧框架4上,由此能防止车身在横向方向上制成较大。
第四实施例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摩托车1。在摩托车1中,空气滤清器32设置在储物箱31和发动机17之间。节气门63设置在进气通道33上并设置在空气滤清器32的前方。储物箱31的底面的一部分具有向上凸起的形状,并且空气滤清器32和节气门63设置在凸起部分(以下称为“凸起部分64”)的下方。在储存全护式或者喷射式头盔71的情况下,头盔71设置成凸起部分64进入头盔71的底部的开口中,由此头盔71储存在储物箱31中。电池34设置在储物箱31的前方。电池34定位在侧罩26和储物箱31之间。该构造在其他方面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1一致。在图15中,未示出第二支架49等的构造的一部分。
在此摩托车1中,空气滤清器32设置在储物箱31的下方,并且电池34设置在储物箱31的前方。因而,可以防止车身的尺寸在横向方向上增大。凸起部分64设置在储物箱31上,由此用于设置空气滤清器32的空间设置在储物箱31的下方。因而,可以避免车座5的位置的高度增大。凸起部分64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在头盔71已经储存在储物箱31中的情况下凸起部分64进入头盔71的开口中的位置。因而,即使通过设置凸起部分64来减小储物箱31内的容量,全护式头盔71也能储存在储物箱31中。
其他实施例
(a)用于固定发动机17和车身框架2的结构不限于以上所述,并且发动机17以可非枢转的方式固定到车身框架2的结构也是可行的。
(b)在以上所述实施例中,脚踏板25的上表面具有平坦的形状,但是脚踏板25可以具有凸起的形状,只要凸起的高度是5cm或以下即可。
(c)在以上所述第一和第四实施例中,消音器73设置在后轮4的一侧,但是也可以如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所述,设置在脚踏板25的下方。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消音器73可以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设置在后轮4的一侧。
(d)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后轮4的车轮外径D1是14英寸,但是也可以是14英寸或以上。
工业应用
本发明可以增大储物箱的容量,可以阻止车身变大并且用于摩托车。

Claims (15)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座;
脚踏板,其具有平坦形状或者高度为5cm或以下的凸起形状,所述脚踏板设置在所述车座的前下方;
罩件,其用于覆盖所述车座和所述脚踏板之间的区域,所述罩件从所述车座向下延伸;
车身框架,其用于支撑所述车座、所述脚踏板和所述罩件;
前轮和后轮,所述后轮具有35.5cm(14英寸)或以上的车轮外径;
发动机,其设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并固定到所述车身框架;
动力传递单元,其设置有无级变速器,所述无级变速器用于换挡并将来自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后轮,所述动力传递单元能相对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车身框架枢转;
储物箱,其设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和所述动力传递单元相对于所述发动机枢转所围绕的中心的上方;以及
空气滤清器,其连接到所述发动机,并设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以在纵向方向上与所述储物箱对齐,其中
从侧向看去,所述发动机的气缸轴线的延长线设置成经过所述前轮。
2.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座;
脚踏板,其具有平坦形状或者高度为5cm或以下的凸起形状,所述脚踏板设置在所述车座的前下方;
罩件,其用于覆盖所述车座和所述脚踏板之间的区域,所述罩件从所述车座向下延伸;
车身框架,其用于支撑所述车座、所述脚踏板和所述罩件;
前轮和后轮,所述后轮具有35.5cm(14英寸)或以上的车轮外径;
发动机,其设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并固定到所述车身框架;
动力传递单元,其设置有无级变速器,所述无级变速器用于换挡并将来自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后轮,所述动力传递单元能相对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车身框架枢转;
储物箱,其设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和所述动力传递单元相对于所述发动机枢转所围绕的中心的上方;以及
空气滤清器,其连接到所述发动机,并设置在所述储物箱和所述发动机之间,其中
从侧向看去,所述发动机的气缸轴线的延长线设置成经过所述前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空气滤清器设置在所述储物箱的后方或者所述发动机的气缸的上方或者在俯视图中与所述车身框架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空气滤清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气缸的上方,并且所述储物箱设置在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后方和所述发动机的曲柄箱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空气滤清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气缸的上方,并且所述摩托车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空气滤清器和所述气缸的进气通道,其中,所述进气通道设置成在俯视图中相对于车身的横向方向倾斜,或者其中,所述进气通道设置成在俯视图中与所述空气滤清器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上方或者设置在所述储物箱和所述发动机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储物箱的后端定位在所述后轮的旋转中心的前方和所述后轮的顶部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和所述储物箱的后方的燃料箱。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脚踏板的下方和所述发动机的前方的消音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储物箱具有能储存头盔的头盔储存部分和能储存电池的电池储存部分,所述电池储存部分设置在所述头盔储存部分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储物箱的底面形成以与所述发动机的上表面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车身框架具有所述脚踏板的前方的前部、所述脚踏板的后方的后部和经过所述脚踏板的下方的中间部分;并且
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仅仅由所述中间部分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所述罩件的后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后轮的轮胎的外径与所述车座的就座位置的车座高度之比是65%或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物箱的前方的电池。
CN2009101664795A 2008-08-19 2009-08-19 摩托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41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10236 2008-08-19
JP2008210236 2008-08-19
JP2008210236 2008-08-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4133A CN101654133A (zh) 2010-02-24
CN101654133B true CN101654133B (zh) 2012-03-21

Family

ID=41445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647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4133B (zh) 2008-08-19 2009-08-19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157010B1 (zh)
JP (1) JP3154660U (zh)
CN (1) CN101654133B (zh)
BR (1) BRPI0902854A2 (zh)
ES (1) ES2449583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6878B2 (ja) * 2010-01-19 2014-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604150B2 (ja) * 2010-03-30 2014-10-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N106143708A (zh) * 2016-07-20 2016-11-23 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无锁点头盔箱结构
CN109952245B (zh) * 2016-10-14 2021-02-23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两轮车辆的储存壳体
US11572133B2 (en) * 2017-11-02 2023-02-07 Piaggio & C. S.P.A. Electric drive motorcycle
US11390350B2 (en) * 2018-08-07 2022-07-19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LLC Seat caddy for charging cable
JP7008603B2 (ja) * 2018-09-27 2022-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20059423A (ja) * 2018-10-11 2020-04-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112339897B (zh) * 2019-08-08 2022-07-29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速克达型摩托车结构
JP7458553B2 (ja) 2021-03-30 2024-03-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1952Y (zh) * 2001-03-27 2002-01-16 郭建军 组合式滤芯空气滤清器
CN1876474A (zh) * 2006-06-22 2006-12-13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踏板摩托车
CN1990336A (zh) * 2005-12-28 2007-07-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7362A (ja) 1997-06-30 1998-03-10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000120847A (ja) * 1998-10-15 2000-04-28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の冷却装置
TW446664B (en) * 1999-05-25 2001-07-21 Honda Motor Co Ltd Scooter type motorcycle
JP2001171580A (ja) * 1999-12-17 2001-06-26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JP4648529B2 (ja) * 2000-09-21 2011-03-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JP4095086B2 (ja) * 2003-03-06 2008-06-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4049379B2 (ja) * 2003-08-27 2008-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制御装置
ITTO20050666A1 (it) * 2004-09-29 2006-03-30 Honda Motor Co Ltd Motociclo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1952Y (zh) * 2001-03-27 2002-01-16 郭建军 组合式滤芯空气滤清器
CN1990336A (zh) * 2005-12-28 2007-07-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876474A (zh) * 2006-06-22 2006-12-13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踏板摩托车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81353A 2002.03.22
JP特开平10-67362A 1998.03.10
JP特开平8-72771A 1996.03.1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57010B1 (en) 2014-01-15
ES2449583T3 (es) 2014-03-20
JP3154660U (ja) 2009-10-22
CN101654133A (zh) 2010-02-24
EP2157010A2 (en) 2010-02-24
BRPI0902854A2 (pt) 2010-06-01
EP2157010A3 (en)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4133B (zh) 摩托车
US7699134B2 (en) Motorcycle exhaust system
CN101172506B (zh) 鞍乘型车辆
US20080223642A1 (en) Motorcycle
US20070261906A1 (en) Straddle-type all terrain vehicle
US20060273572A1 (en) All terrain vehicle
US6651767B2 (en) Container box structure in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US7422084B2 (en) Motorcycle
JP2008115761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3129662B (zh) 踏板车型摩托车
JPS60154970A (ja) スク−タ型車輛
JP4135717B2 (ja) 小型車両
JP5295590B2 (ja) 自動2輪車の燃料ポンプ配置構造
JP2014061852A (ja) 鞍乗型車両
JP4058874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4786466B2 (ja) 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4445710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ヘルメット収納構造
JP2010221988A (ja) 自動二輪車
EP2088068A1 (en) Motorcycle
JP2014069715A (ja) 自動二輪車用吸気装置
JP4252816B2 (ja) 自動2輪車の構造
TWI395686B (zh) 跨坐型車輛
JP2007326507A (ja) 自動二輪車
US20230182851A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2024066923A (ja) 鞍乗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8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