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9635B -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9635B
CN101639635B CN2009101602587A CN200910160258A CN101639635B CN 101639635 B CN101639635 B CN 101639635B CN 2009101602587 A CN2009101602587 A CN 2009101602587A CN 200910160258 A CN200910160258 A CN 200910160258A CN 101639635 B CN101639635 B CN 1016396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recept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02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9635A (zh
Inventor
近藤晃弘
小幡孝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39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9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9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96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2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4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9Amines enam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在390~5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高感光度特性,不因光而疲劳劣化,高耐久性优良,所述电子照相装置通过使用该感光体和振荡波长在390~500nm范围的半导体激光,可以稳定地得到高感光度并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质量。提供一种使用具有特定的烯胺结构的烯胺化合物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提供将该感光体搭载在使用振荡波长在390~500nm的范围的半导体激光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由此可以得到高感光度和长期高分辨率的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装置,更详细来讲,涉及以在短波长处振荡的激光作为曝光用光源来实现高分辨率的电子照相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中,根据其开发的进展,相对于以往使用的无机类的光导电性材料,一般经常使用有机类的光导电性材料。这是因为,使用有机类光导电性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感光度、耐久性及对环境的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毒性、成本、材料设计的自由度等方面,与无机类光导电性材料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目前,作为使用一般实用化的有机类光导电性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构成,提出了使光导电性功能的电荷产生功能和电荷输送功能分别分担在不同物质上的层压型或分散型的功能分离型的感光体。
这种功能分离型感光体的各个物质的选择范围广,在带电特性、感光度、残留电位、重复特性、耐印刷性等电子照相特性方面,通过将最好的物质进行组合,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感光体。
另外,使用有机类光导电性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通过在导电性支撑体上涂布感光层来生产,因此,可以提供生产效率非常高的、廉价的感光体,而且,通过适当选择电荷产生材料,可以自由地控制感光波长范围或感光度。
另外,可以通过适当选择电荷输送层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以下也称为粘结树脂),设计耐磨损特性优良的感光体。
如上所述,使用有机类的光导电性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为了克服现有的特性的问题点而谋求其性能的提高,结果与无机类的光导电性材料相比多采用有机类的光导电性材料。
另外,作为以激光束为曝光用光源的电子照相装置,激光打印机是代表性的例子,近年来,在复印机中也进行数字化,将激光用于曝光用光源已很普遍。
主要用作曝光用光源的激光,成本低、消费能量少且为轻量小型的半导体激光正在被实用化,在振荡波长或输出的稳定性、寿命方面,在800nm附近的近红外区域具有振荡波长的激光比较普遍。
这是因为,从技术的问题考虑,仅在短波长处振荡的激光没有达到实用化。鉴于此,开发出一种层压型感光体,其中,通常在电荷产生层中含有在长波长区域吸收光并具有感光度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酞菁颜料,作为以激光为曝光光源的电子照相装置中使用的电荷产生材料。
另外,为了谋求电子照相装置的输出图像的图像质量提高,一直在研究图像质量的高分辨率化。为了实现记录密度高的高分辨率的图像质量,有几种方法,作为光学的方法,可列举出:限定激光束的斑直径来提高写入密度的方法。
另外,将在此所使用的透镜的焦距缩短即可,但不仅光学体系的设计上有难度,而且对于800nm附近的近红外区域中具有振荡波长的激光,即使通过光学体系的操作使光束直径变细,也难以得到清晰的斑轮廓。其原因在于激光束的衍射极限,这是不能避免的现象。
但是,将集中在感光体表面的激光的斑直径设定为D时,存在用下式表示的关系,
D=1.22λ/NA
(式中,λ表示激光束的波长,NA表示透镜开口数)。
因此,由上述的式子判明,斑直径“D”与激光束的振荡波长成正比,因此,为了缩小斑直径D,只要使用振荡波长短的激光即可。
另一方面,如以前所述,相比于振荡波长长的激光,振荡波长短的激光的开发较迟缓,但在1990年初期,在650nm附近具有振荡波长的红色激光已被实际应用。
另外,1995年发表了在410nm附近具有振荡波长的蓝紫色激光的开发成功,目前,作为蓝光光盘用的光源已经商品化。
但是,这种蓝色系激光在提高光盘的记录密度这样的意义上可列举出大量的成果,但作为电子照相装置的曝光用光源几乎不被期待。
这是因为,现有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该波长区域不显示感光度。
就现有层压型电子照相感光体而言,在导电性基体上依次层压有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已普遍被实际应用,但如果使用在500nm以下的波长处也显示吸收的电荷产生材料,则一般对500nm以下的短波长激光的曝光理应也显示感光度。
但是,实际上,层压在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尤其是电荷输送物质对500nm以下的波长显示吸收,因此,用作曝光光源的短波长的激光束在感光层的表面被吸收,不能到达电荷产生层,因此,层压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该波长区域不显示感光度。
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用波长短的高能量的光进行曝光,因此电荷输送材料或电荷产生材料容易变质,因长期使用,感光体的感光度降低,不能维持高图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在390~500nm的波长区域具有高感光度特性,不因光而疲劳劣化,高耐久性优良。
另外,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装置,其通过使用该感光体和振荡波长在390~500nm的范围的半导体激光,可以稳定地得到高感光度并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质量。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锐意努力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特定的取代方式的烯胺化合物不具有390~500nm波长的光的吸收,与现有电荷输送物质相比,具有高电荷迁移率。因此,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将上述具有特定的取代方式的烯胺化合物用作电荷输送物质,可以提供高感光度且具有高分辨率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电子照相装置,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使用振荡波长在390~500nm范围的半导体激光作为曝光光源,其特征在于,在导电性支撑体上形成的感光层含有以下的通式(1)表示的烯胺化合物,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041
(式中,Ar1及Ar2相互独立,表示可含有取代基的芳基或杂环基,
R1及R2相互独立,表示氢原子或卤原子,或者表示可含有取代基的烷基或烷氧基,
R3表示氢原子或者表示可含有取代基的烷基,
Z1及Z2相互独立,表示烷基,或者与它们键合的碳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结构)。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氮化镓类材料作为发光源,并且具有振荡波长在390~500nm的范围的半导体激光作为曝光光源。提供一种适于利用该材料进行高速的图像形成的高输出的激光束。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搭载有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反转显影工艺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由通式(1)表示的本烯胺化合物对390~500nm的波长不具有吸收,并且具有4个作为孔穴跳跃点的共轭类的单元(Sharptechnique(シヤ一プ技法)、76(8)、36(2000)的文献中的“S”参数),因此,与对390~500nm不具有吸收的代表性的电荷输送物质三芳基胺衍生物相比,迁移率高。由此,在使用390~500nm波长区域的激光束作为曝光光源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通过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含有上述通式(1)表示的烯胺化合物,可以提供具有高感光度、高分辨率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电子照相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感光体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感光体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示意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感光体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示意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侧面图。
符号说明
20图像形成装置
21感光体
22旋转轴线
23、29箭头
24带电装置(带电器)
24a带电辊
24b偏压电源
25显影装置(显影器)
25a显影辊
25b外罩
26转印器
27清洁器
27a清洁刮板
27b回收用外罩
28曝光装置
28a光
30转印纸
31定影器
31a加热辊
31b加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下述通式(1)表示。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061
在上述式(1)中,
Ar1及Ar2相互独立,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杂环基。
作为Ar1及Ar2的芳基的实例,可以列举:苯基、甲苯基、萘基、芘基、联苯基等芳基。
作为Ar1及Ar2的杂环基的实例,可以列举:呋喃基、噻吩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噻唑基等一价杂环基。
上述芳基及杂环基可以任意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作为取代基,可列举例如:碳原子数1~4的烷基(它们可以进一步由1个以上的卤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取代)、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它们可以进一步由1个以上的卤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取代)、卤原子(优选氟原子)、苯氧基及苯硫基,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基团。
作为上述烷基的具体例,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及叔丁基。
另外,作为上述烷氧基的具体例,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或叔丁氧基。
R1及R2相互独立,表示氢原子、可以含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含有取代基的烷氧基、卤原子。
R3表示氢原子、可以含有取代基的烷基。
作为R1、R2及R3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列举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三氟甲基等。
作为R1及R2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可列举例如: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等。
作为R1及R2的卤原子,可列举:氟原子、氯原子。
Z1及Z2相互独立,表示烷基,或者与它们键合的碳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结构。
作为Z1及Z2所意味的烷基,可列举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
另外,作为Z1及Z2与它们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的环结构,可列举:亚环戊基、亚环己基或亚环庚基等。
在本发明中,作为以下的通式(1)表示的烯胺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下述表1示出的化合物,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081
[式中,Ar1、Ar2、R1、R2、R3、Z1及Z2如上述定义]。
表1-1
表1-2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101
表1-3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111
表1-4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121
在本发明中,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如下来制造。
例如,可以使下述通式(2)表示的仲二胺化合物与下述通式(3)表示的羰基化合物在溶剂中进行脱水缩合反应来制造。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122
[式中,R1、R2、Z1及Z2与上述通式(1)中定义的含义相同]。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123
[式中,R3、Ar1及Ar2与上述通式(1)中定义的含义相同]。
该反应是例如在溶剂中、催化剂存在下,将1摩尔的上述通式(2)表示的仲二胺化合物和2摩尔的上述通式(3)表示的羰基化合物加热来进行。
作为用于上述反应的溶剂,可列举例如:丁醇等醇类、二乙二醇二甲醚等醚类、甲基异丁酮等酮类、甲苯、二甲苯、氯苯等非极性溶剂等。
作为用于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可列举例如:对甲苯磺酸、樟脑磺酸、吡啶鎓对甲苯磺酸等酸催化剂。
这些酸催化剂,相对于作为起始原料的仲二胺化合物,以1/10~1/1000摩尔当量、优选1/25~1/500摩尔当量、更优选1/50~1/200摩尔当量的比例使用。
在上述反应中,由于副生成的水阻碍反应进行,因此在使用的溶剂的沸点或其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加热,为了使生成的水与溶剂共沸并排除到体系外,通过在具备迪安斯塔克(dean-stark)装置的反应器中进行缩合反应,由此,可以以高收率制造烯胺化合物(1)。另外,为了除去上述生成的水,也可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分子筛等水吸附剂来进行缩合反应。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具备: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导电性支撑体和设置在该导电性支撑体上的含有电荷产生物质及电荷输送物质的感光层,作为上述电荷输送物质,含有本发明中所述的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导电性支撑体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导电性支撑体,可列举:铝、铝合金、铜、锌、不锈钢、钛等金属制鼓及片材;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聚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或硬质纸、玻璃上蒸镀或涂布有金属箔层叠体或金属蒸镀处理或导线性高分子、氧化锡、氧化铟等导电性化合物的层的鼓、片材及无缝带等。
但是,已知有如下情况:在将激光用作曝光光源的电子照相工艺中,入射的激光束和在电子照相感光体内反射的光发生干涉,该干涉条纹显现在图像上,引起图像缺陷。
因此,在导电性支撑体的表面上为了防止产生由波长一致的激光束的干涉引起的图像缺陷,可以根据需要在对图像质量没有影响的范围内进行阳极氧化被膜处理或利用药品、热水等的表面处理、着色处理,从而进行将导电性支撑体的表面进行粗糙化等漫反射处理。
底涂层
另外,可以在导电性支撑体和感光层之间设置底涂层。
在使用反转显影工艺形成图像时,由于在曝光部的表面电荷减少的部分中形成调色剂像,因此,因曝光以外的原因使得表面电荷减少时,产生在白底上附着调色剂的黑点等图像灰雾,产生图像质量的显著劣化。
其起因于导电性支撑体或感光层的缺陷,导致微小的区域中的带电性的降低,由此,成为产生调色剂附着在白底上的被称为微小黑点(黑点)的图像灰雾等明显的图像缺陷。为了防止图像缺陷、覆盖导电性支撑体表面的缺陷、改善带电性、提高感光层的胶粘性、改善感光层的涂布性等,实行在导电性支撑体和感光层之间设置底涂层的技术。
作为底涂层的材料,可使用含有各种树脂材料或金属粒子或金属氧化物粒子、例如氧化钛、氧化铝、氢氧化铝、氧化锡等的材料。作为以树脂单一层形成底涂层时所使用的材料,已知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氯乙烯树脂、醋酸乙烯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有机硅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等树脂材料或含有这些树脂的重复单元中的两个以上的共聚物树脂、以及酪蛋白、明胶、聚乙烯醇、乙基纤维素等,其中特别优选聚酰胺树脂。
在聚酰胺树脂中,更优选可以使用醇可溶性尼龙树脂。例如,优选为使6-尼龙、66-尼龙、610-尼龙、11-尼龙、12-尼龙等共聚而成的所谓的共聚尼龙、或如N-烷氧基甲基改性尼龙、N-烷氧基乙基改性尼龙那样使尼龙化学改性而成的类型。
为了调节底涂层中的体积电阻值,防止来自导电性支撑体的载体的注入,并且维持各种环境下的感光体的电机特性,在含有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的情况下,可以制作在如下溶液中分散有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的底涂层用涂布液,所述溶液是使上述树脂溶解于水及各种有机溶剂、尤其是水、甲醇、乙醇、丁醇的单一溶剂、或水/醇类、2种以上的醇类的混合溶剂、或丙酮、二氧戊环等与醇类的混合溶剂、或二氯乙烷、氯仿、三氯乙烷等氯类溶剂与醇类的混合溶剂而成。
通过使用该分散液涂布在导电性支撑体上,可以形成底涂层。
作为涂布的方法,有:刮刀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喷雾涂布法、浸渍涂布法、微珠涂布法、帘式涂布法等方法。在这些涂布方法中,可以考虑涂液的物性或生产率等来选择最佳的方法,尤其是浸渍涂布方法,在充满涂布液的涂布槽中浸渍导电性支撑体后,以一定速度或逐渐变化的速度提起,由此形成底涂层,由于该方法比较简单,在生产率及成本方面优良,因此,多应用于制造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涂布液的分散性稳定,可以设置涂布液分散装置(以超声波发生装置为代表)。
作为底涂层的膜厚,优选0.01μm以上、20μm以下,更优选为0.05μm以上、10μm以下的范围。
如果底涂层的膜厚小于0.01μm,则作为底涂层基本上不起作用,不能覆盖导电性支撑体的缺陷而得到均匀的表面性,不能防止来自导电性支撑体的载体的注入,从而产生带电性的降低。
另外,如果底涂层的膜厚大于20μm,在浸渍涂布底涂层时,在制造感光体上变得困难,感光体的感光度降低,因此不优选。
作为底涂层用涂布液的分散方法,可以应用球磨机、砂磨机、超微磨碎机、振动磨机、超声波分散机等一般的方法。
相对于底涂层用涂布液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的含量,底涂层用涂布液中的树脂和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优选以重量%计为3/97~20/80的比率。
电荷产生层
另外,作为用于电荷产生层的有效的电荷产生材料,可列举:单偶氮、双偶氮、三偶氮类颜料等偶氮类颜料、靛蓝、硫靛蓝等靛蓝类颜料、苝酰亚胺、苝酸酐等苝类颜料、蒽醌、芘醌等多环醌类颜料、金属酞菁、非金属酞菁等酞菁类、方酸菁色素、吡喃鎓盐、硫代吡喃鎓盐类、三苯基甲烷类色素、硒、非晶质硅等无机材料。
这些电荷产生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而且,可以与以下增敏染料组合,所述增敏染料为:以甲基紫、结晶紫、夜蓝及维多利亚蓝等为代表的三苯基甲烷类染料;以赤藓红、若丹明B、若丹明3R、吖啶橙及flapeocine等为代表的吖啶染料;以亚甲基蓝及亚甲基绿等为代表的噻嗪染料;以开普蓝及麦尔多拉蓝等为代表的噁嗪染料;其他的菁染料、苯乙烯基染料、吡喃鎓盐染料及硫代吡喃鎓盐染料等。
作为电荷产生层的制作方法,有:通过将上述电荷产生材料进行真空蒸镀而形成的方法、以及与粘合剂树脂和有机溶剂混合分散而成膜的方法,通常优选在粘合剂树脂溶液中用公知的方法进行分散后涂布的方法。
可以在混合分散处理前预先利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
有:使用球磨机、砂磨机、超微磨碎机、振动磨机、超声波分散机等作为用于上述粉碎处理的粉碎机的方法。
作为分散条件,优选选择适当的分散条件而进行,以使不发生由使用的容器或分散介质的磨损等引起的杂质的混入。
作为涂布方法,可列举:喷雾涂布法、刮棒涂布法、辊涂法、刮刀涂布法、环涂法、浸渍法等。
特别是浸渍涂布方法,在充满感光体涂布液的涂布槽中将导电性支撑体或底涂层在形成后浸渍,以一定速度或逐渐变化的速度提起,由此形成电荷产生层,由于该方法比较简单,在生产率及成本方面优良,因此,多利用于制造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情况。
作为本电荷产生层的膜厚,优选0.05mm以上、5mm以下,更优选为0.1mm以上、1mm以下的范围。
电荷产生层用粘合剂树脂
作为上述粘合剂树脂,可以列举: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酚树脂、醇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苯氧基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等或含有两个以上的重复单元的共聚物树脂、例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等绝缘性树脂,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可以将通常使用的全部树脂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另外,作为使上述树脂溶解的溶剂,可以使用: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卤代烃;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等酮类;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类;四氢呋喃、二噁烷等醚类;二甲氧基乙烷等溶纤剂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或它们的混合溶剂等。
电荷产生材料和粘合剂树脂的配合比,优选电荷产生材料为10重量%~99重量%的范围。
电荷产生材料和粘合剂树脂的配合比低于该范围时,电荷产生层的感光度降低,相反,如果上述配合比升高,则不仅电荷产生层的膜强度降低,而且分散性降低,因此粗大粒子增大,从而图像缺陷、尤其是黑点增多。
电荷输送层
电荷输送层通过使1种或2种以上的粘合剂树脂含有通式(1)表示的烯胺化合物来得到。
另外,根据情况作为其它的电荷输送材料,可以混合使用咔唑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噻唑衍生物、噻二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咪唑酮衍生物、咪唑烷衍生物、双咪唑烷衍生物、苯乙烯基化合物、腙化合物、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吲哚衍生物、吡唑啉酮衍生物、噁唑酮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喹唑啉衍生物、苯并呋喃衍生物、吖啶衍生物、吩嗪衍生物、氨基二苯乙烯衍生物、三芳基胺衍生物、三芳基甲烷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二苯乙烯衍生物、联苯胺衍生物或在主链或侧链上具有由这些化合物构成的基团的聚合物(聚-N-乙烯基咔唑、聚-1-乙烯基芘、聚-9-乙烯基蒽等)、聚硅烷等。
但是,图1所示的电荷输送层为在电荷产生层的上部形成的功能分离型的感光层时,重要的是电荷输送层对于如上所述使用的半导体激光的振荡波长是透明的。因此,作为电荷输送材料,优选在短波长区域不具有吸收的芳基胺、联苯胺类的化合物,通式(1)表示的烯胺化合物的电荷迁移率也高,因此最适合。
另外,在反转显影工艺中存在如下问题点:带电电位降低时,产生调色剂附着在白底上的黑点等图像灰雾,产生图像质量的显著劣化。尤其是在用波长短的高能量的光进行曝光时,电阻因电荷输送材料的劣化而降低,电荷不能保持,上述问题点变得显著。与此相对,本发明的电荷输送材料不仅为稳定的化学结构,而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不吸收短波长光,因此,不会引起这种劣化。
电荷输送层用粘合剂树脂
作为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选择与电荷输送材料具有相溶性的粘合剂树脂,可列举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乙烯基聚合物及其共聚物、聚碳酸酯、聚酯、聚酯碳酸酯、聚砜、苯氧基、环氧基、有机硅树脂、聚芳酯、聚酰胺、聚酯、聚酮、聚氨酯、聚丙烯酰胺、酚树脂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外,也可以使用部分地交联后的热固化性树脂。
其中,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芳酯、聚苯醚等树脂,其体积电阻值为1013Ωcm以上,另外,被膜性、电位特性等也优良,因此特别优选。
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已知的增塑剂、例如二元酸酯、脂肪酸酯、磷酸酯、邻苯二甲酸酯、氯化石蜡或环氧型增塑剂等增塑剂或有机硅类均化剂,赋予感光层的加工性及可挠性,或提高表面平滑性。另外,也可以添加无机及有机化合物的微粒,谋求机械强度的增加或电特性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烯胺化合物相对于这些粘合剂树脂的量,按重量比计,通常为1∶1的比例,但由于本发明的烯胺化合物具有高的迁移率,因此,可以将维持高感光度状态的烯胺化合物/粘合剂树脂的比值设定为10/12~10/25,以提高粘合剂树脂的含量。
通过如上述那样提高粘合剂树脂的含量,可以提高电荷输送层的耐印刷性,使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耐久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树脂的比值超过10/25时,无法得到充分的感光度,因此不优选。
另外,在电荷输送层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抗氧化剂、增敏剂等各种添加剂。
作为抗氧化剂,特别优选该α-生育酚或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相对于电荷输送物质,α-生育酚优选含有0.1重量%以上、5重量%以下,相对于电荷输送物质,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优选含有0.1重量%以上、50重量%以下。由此,电位特性优良,而且作为涂液的稳定性也升高。
电荷输送物质的膜厚按10~60μm、优选膜厚10~40μm使用即可。
电荷输送物质的膜厚小于10μm时,不能维持高带电电位。
另外,该膜厚大于60μm时,电荷在电荷输送层中移动期间,沿横向扩散,因此,分辨率降低,不能实现作为本发明特征的高分辨率。
在形成这种电荷输送层时,与上述底涂层或电荷产生层同样,例如可以使用适当的有机溶剂,利用浸渍涂布法、喷雾涂布法、旋转涂布法、辊涂法、绕线棒涂布法、刮刀涂布法等涂布法来进行。
作为涂布溶剂,可以使用苯、甲苯、二甲苯、一氯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卤代烃、四氢呋喃、二噁烷、二甲氧基甲醚、二甲基甲酰胺等溶剂单独或2种以上的混合溶剂,或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醇类、乙腈、甲基乙基酮等溶剂来使用。
而且,为了谋求感光度的提高并抑制重复使用时的残留电位的上升或疲劳等,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感光层可以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电子接受物质或色素。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接受物质,可以使用例如:琥珀酸酐、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4-氯萘二甲酸酐等酸酐;四氰基乙烯、对苯二甲酰丙二腈(terephthalmalon dinitrile)等氰基化合物;4-硝基苯甲醛等醛类;蒽醌、1-硝基蒽醌等蒽醌类;2,4,7-三硝基芴酮、2,4,5,7-四硝基芴酮等多环或杂环硝基化合物;或者将这些吸电子材料高分子化而成的物质。
作为色素,可以将例如呫吨类色素、噻嗪类色素、三苯基甲烷色素、喹啉类颜料、铜酞菁等有机光导电性化合物用作光学增敏剂。
除此之外,通过在感光层的表面上设置保护层,可以改善感光层的磨损性或防止由臭氧、氮氧化物等引起的化学的恶劣影响。
为了同样地减轻重复使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时的疲劳劣化,或为了使耐久性提高,可以根据需要在感光层的各层中都适量添加现有公知的酚类化合物、氢醌类化合物、生育酚类化合物及胺类化合物等抗氧化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来使用。
图1~图3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构成。
图1是表示感光体的构成的图,所述感光体是一种功能分离型感光体,其中,在导电性支撑体(1)上设置底涂层(2),在其上作为感光层(5),通过以电荷产生物质为主要成分分散在粘合剂中的电荷产生层(3)、和以电荷输送物质为主要成分分散在粘合剂中的电荷输送层(4)的层压而构成,在电荷产生层(3)的表面上形成电荷输送层(4),在该电荷输送层(4)中使用本发明的烯胺化合物作为电荷输送物质。
图2是表示感光体的构成的图,所述感光体是通过与图1相同的电荷产生层(3)和电荷输送层(4)的层压而构成的功能分离型感光体,与图1相反在电荷输送层(4)的表面上形成电荷产生层(3),在该电荷输送层(4)中使用本发明的烯胺化合物作为电荷输送物质。
图3是表示感光体构成的图,所述感光体是在导电性支撑体(1)上设置底涂层(2)、在其上作为感光层(5)由使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分散在粘合剂中的单层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本发明的感光体、使上述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装置、对带电后的上述感光体实施曝光的曝光装置、将通过曝光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
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记载内容。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侧面图。
图4的图像形成装置20包含:本发明的感光体21(例如图1~3的感光体的任一个)、带电装置(带电器)24、曝光装置28、显影装置(显影器)25、转印器26、清洁器27和定影器31。符号30表示转印纸。
感光体21旋转自由地支撑在没有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0主体上,利用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绕旋转轴线22沿箭头23方向旋转驱动。
驱动装置包括例如电动机和减速齿轮而构成,通过将该驱动力传递给构成感光体21的芯体的导电性支撑体,使感光体21以规定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
带电器24、曝光装置28、显影器25、转印器26及清洁器27依次沿着感光体21的外周面,从箭头23所示的感光体2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来设计。
带电器24是使感光体21的外周面带电并达到规定的电位的带电装置。本实施方式中,带电器24使用电晕管和电冕等的电极丝。作为带电装置,也可以使用接触式的带电辊。
曝光装置28具备例如半导体激光等作为光源,通过使从光源输出的激光束等的光28a照射到感光体21的带电器24与显影器25之间,根据图像信息对带电后的感光体21的外周面实施曝光。光28a在主扫描方向即感光体21的旋转轴线22的延伸方向上反复扫描,随之,在感光体21的表面上依次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器25是利用显影剂将通过曝光而形成于感光体21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其面向感光体21设置,并具备将调色剂供给至感光体21的外周面的显影辊25a和外罩25b,所述外罩25b以可围绕与感光体21的旋转轴线22平行的旋转轴线来旋转的方式支撑显影辊25a,同时在其内部空间容纳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
转印器26是将通过显影而形成于感光体21的外周面的可视图像即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30上的转印装置,所述转印纸30是通过未图示的传送装置从箭头29方向供给到感光体21与转印器26之间的记录介质。转印器26例如是具备带电装置、并通过向转印纸30提供调色剂和反极性的电荷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纸30上的非接触式的转印装置。
清洁器27是在利用转印器26进行转印操作后将残留在感光体21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除去并回收的清洁装置,其具备:将残留在感光体21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剥离的清洁刮板27a、和容纳利用清洁刮板27a剥离的调色剂的回收用外罩27b。另外,该清洁器27与未图示的除静电灯一同设置。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20中,在传送通过感光体21与转印器26之间的转印纸30的下游侧设置使转印后的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即定影器31。定影器31具备:具有未图示的加热装置的加热辊31a、和与加热辊31a对向设置并被加热辊31a挤压而形成接触部的加压辊31b。
利用该图像形成装置20的图像形成操作,如下进行。
首先,在感光体21通过驱动装置沿箭头23方向旋转驱动时,通过设置在与利用曝光装置28产生的光28a的成像点相比更靠近感光体2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带电器24,可以使感光体2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并达到正或负的规定的电位。
然后,从曝光装置28对感光体21的表面照射对应于图像信息的光28a。
感光体21通过该曝光而除去了被光28a照射的部分的表面电荷,从而被光28a照射的部分的表面电位与未被光28a照射的部分的表面电位产生差异,由此形成静电潜像。曝光装置28通常使用半导体激光,在本发明中,使用振荡波长为390~500nm的短波长激光。
由设置在与利用曝光装置28产生的光28a的成像点相比更靠近感光体2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显影器25,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21的表面供给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对感光体21曝光的同时,向感光体21与转印器26之间供给转印纸30。利用转印器26,向供给的转印纸30提供调色剂和反极性的电荷,将形成于感光体21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30上。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30通过传送装置被传送到定影器31上,其在经过定影器31的加热辊31a和加压辊31b的接触部时被加热及加压,使调色剂图像在转印纸30上定影,形成牢固的图像。由此形成图像的转印纸30通过传送装置而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20的外部。
另一方面,利用转印器26转印调色剂图像后仍残留在感光体2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可以利用清洁器27从感光体21的表面上剥离并回收。由此除去调色剂后的感光体21的表面的电荷,通过来自除静电灯的光而被除去,感光体2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消失。其后,感光体21进一步被旋转驱动,再次重复从带电开始的一连串的操作,连续地形成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20通过含有本发明的烯胺化合物,可以将390~500nm的波长区域的激光束用作曝光光源,形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
实施例
下面,根据上述表中记载的例示化合物1~21(参照表1)的制造例、实施例及比较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制造例(除去比较例)及实施例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制造例得到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元素分析利用以下的装置及条件进行测定。
化学结构
核磁共振装置:NMR(ブルカ一バイオスピン公司制造、型号:DPX-200)
样品调节  约4mg试样/0.4m(CDCl3)
测定方式  1H(通常)、13C(通常、DPET-135)
需要说明的是,在NMR测定中“s”是指单峰,“br”是指峰宽较宽的情况。
分子量
分子量测定装置:LC-MS(サ一モクエスト公司制造、finnigan LCQDeca质谱分析器系统)
LC柱  GL-Sciences Inertsil ODS-32.1×100mm
柱温  40℃
洗脱液甲醇∶水=90∶10
样品注入量  5μl
检测器  UV254nm及MS ESI
元素分析
元素分析装置:パ一キン  エ一ルマ一公司制造ElementalAnalysis 2400
样品量:精称约2mg
气体流量(ml/分钟):He=1.5、O2=1.1、N2=4.3
燃烧管温度设定:925℃
还原管温度设定:640℃
需要说明的是,元素分析是通过差动热传导率法的碳(C)、氢(H)及氮(N)同时定量法进行测定。
下面,对例示化合物No.1的制造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制造例1
例示化合物No.1的制造
在具备迪安斯塔克装置的反应器中的甲苯50mL中加入以下的结构式(4)表示的二胺化合物1.7g(1.0当量)、以下的结构式(5)表示的二苯基乙醛2.1g(2.01当量)和DL-10-樟脑磺酸0.023g(0.01当量),进行加热回流,将与甲苯共沸的水排出到体系外,同时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浓缩到十分之一(1/10)左右,一边剧烈地搅拌,一边缓慢地滴加到己烷100mL中。滤取所生成的结晶,用冷乙醇洗涤,用乙醇和醋酸乙酯的混合溶剂进行再结晶,由此得到白色粉末状化合物3.47g(收率88%)。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271
将得到的白色粉末状化合物用LC-MS进行分析,结果观测到,与在主峰的质谱例示化合物No.1(分子量的理论值:774.40)中附加了质子的分子离子[M+H]+相当的峰值为775.8。
另外,核磁共振装置:用NMR进行分析的结果
1H-NMR光谱(通常)显示δ(ppm)=1.3(brS、8H)、2.1(brS、4H)、6.8(S、2H)、7.0~7.4(m、30H)。
另外,由LC-MS的分析结果判明,得到的例示化合物No.1的纯度为99.3%。
得到的例示化合物No.1的元素分析使用差动热传导率法的碳(C)、氢(H)及氮(N)同时定量法进行。
在以下的制造例中也同样。
例示化合物No.1的元素分析值:
理论值...C:89.88%、H:6.05%、N:3.61%
实测值...C:89.62%、H:5.84%、N:3.47%
由上可确认,得到的结晶为例示化合物No.1的化合物。
另外,由UV吸收光谱来看,通过本合成得到的例示化合物No.1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20nm,末端吸收为385nm。
制造例2~4
例示化合物No.2、9及16的合成
在制造例1中,作为胺化合物及羰基化合物,使用以下的表2所示的各原料化合物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分别制造例示化合物No.2、9及16。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表2中,也一并表示例示化合物No.1的原料化合物。
另外,由上述制造例1~4得到的各分析值也示于表2。
实施例1
如以下操作,制作在电荷输送层中含有制造例1中制造的本发明的烯胺化合物即例示化合物No.1的感光体。
导电性支撑体中使用在厚度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膜的表面上蒸镀有铝的支撑体(以后称为“铝蒸镀PET膜”)。
在甲醇159重量份和1,3-二氧戊环106重量份的混合溶剂中加入氧化钛(商品名:ダイベ一クTTO55A、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造)7重量份及共聚尼龙树脂(商品名:アミランCM8000、东丽株式会社制造)13重量份,在涂料搅拌机中分散处理8分钟,制备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100g。利用涂抹器在作为导电性支撑体的铝蒸镀PET膜的铝表面上涂布该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进行自然干燥,形成膜厚1μm的底涂层。
然后,在甲基乙基酮98重量份中混合下述结构式(6)表示的偶氮化合物2重量份及丁醛树脂(商品名:#6000-C、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重量份,用涂料搅拌机进行分散处理,制备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50g。通过与上述底涂层同样的方法在以前设置的底涂层表面上涂布该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进行自然干燥,形成膜厚0.4μm的电荷产生层。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301
接着,使例示化合物1的烯胺化合物10重量份、聚碳酸酯树脂(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制造:Z200)18重量份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重量份溶解于四氢呋喃140重量份后,用贝克涂抹器(Baker applicator)在电荷产生层上涂布该涂布液,以使干燥后的膜厚为20μm,形成电荷输送层。这样制作具有图1的层结构的层压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实施例2~4
使用表1所示的例示化合物2、9及16的烯胺化合物代替例示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
实施例5
除不设置底涂层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与图1的层构成同样的但不设置底涂层的层压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实施例6~8
使用表1所示的例示化合物2、9及16的烯胺化合物代替例示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
比较例1
使用下述结构式(7)表示的比较化合物代替例示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311
比较例2
使用下述结构式(8)表示的比较化合物代替例示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321
比较例3
使用下述结构式(9)表示的比较化合物代替例示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322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各层用涂布液,制作在铝蒸镀PET膜上与实施例1的电荷产生层及电荷移动层的层构成相反的图2的层压型电子照相感光体。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底涂层用涂布液,在铝蒸镀PET膜上涂布底涂层,以使干燥后的膜厚为1μm。
接着,用球磨机将下述成分分散12小时,制作感光层用涂布液,然后,利用贝克涂抹器在底涂层上涂布该涂布液,在110℃下进行1小时的热风干燥,制作干燥膜厚为20μm的具有图3的层构成的单层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感光层涂布液
上述结构式(6)表示的偶氮化合物                1重量份
聚碳酸酯树脂Z-400(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制造)      14重量份
例示化合物                                   10重量份
3-溴-5,7-二硝基芴酮                         5重量份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0.5重量
四氢呋喃                                     150重量份
对这样操作制成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使用静电复印纸试验装置(川口电机公司制造:EPA-8200),在下述的条件下进行评价。
感光体的表面电位:-600V
曝光波长(用单色仪分离):450nm
评价感光度(E1/2)由在各单色波长处表示表面电位为300V时的光量进行换算。
另外,还测定曝光30秒后的残留表面电位(Vr)。
而且,使用450nm的单色光由暗部电位(设定V0:600V)、明部电位(设定V1:100V)的初期感光度,分别求出重复进行1000次带电、曝光、除电时的电位变化(ΔV0、ΔV1)。
电位变动中的负符号表示电位的绝对值的降低,正符号表示电位的绝对值的增加。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5及6的带电极性设为正。
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3。
表3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341
由上述结果判明,本发明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与比较例相比,在短波长区域中的感光度优良,而且重复特性也稳定。
另外可知,在没有底涂层的情况下,存在如下倾向:重复几次后,ΔV1变好、ΔV0变差。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中,除使用下述结构式(10)的硫靛蓝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材料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342
实施例12~14
使用表1所示的例示化合物2、9及16的烯胺化合物代替例示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
比较例4
使用比较化合物(9)代替例示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
将在曝光波长400nm、500nm、600nm处对以上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与上述同样评价的结果示于表4。
表4
Figure G2009101602587D00351
由上述结果判明,本发明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与比较例相比,在短波长区域中的感光度优良,而且重复特性也稳定。
实施例15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底涂层用涂布液使用浸渍涂布装置涂布到铝制且厚度0.8mm(t)×直径30mm(Φ)×长度326.3mm的导电性支撑体的表面上,形成干燥膜厚为1.0mm的底涂层。
接着,在实施例1使用的电荷产生层涂布液中将涂布有底涂层的铝制鼓进行浸渍涂布,形成膜厚0.5mm的电荷产生层。
另外,在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成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中进行浸渍涂布后,在110℃下干燥1小时,然后形成干燥膜厚20mm的电荷输送层。
对于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用夏普制复印机AR-F330改造机(搭载有振荡波长为405nm的半导体激光作为曝光光源)输出相当于1200dpi的1点1空格(1 dot in 1 space)图像及5点的文字图像,进行图像评价。
比较例5
使用比较例3中使用的电荷输送材料(9)代替实施例11的电荷输送材料,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与实施例15同样地进行图像评价。将其结果与实施例15的结果一同示于下面的表5。
表5
  电荷输送材料   点重现性   文字重现性
  实施例15   例示化合物1   ○   ○
  比较例5   比较化合物(9)   ×   ×
点重现性:○:清晰的图像、×:产生点错乱,不清晰
文字重现性:○:清晰的图像、×:文字不清晰
由上述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点重现性及文字重现性非常优良,可得到高分辨率的输出图像。
实施例16
通过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对用实施例15的装置印刷100,000张后的图像进行评价。
比较例6
通过与比较例5同样的方法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对用实施例15的装置印刷100,000张后的图像进行评价。将其结果与上述实施例16的结果一同示于表6。
表6
  电荷输送材料   点重现性   文字重现性
  实施例16   例示化合物1   ○   ○
  比较例6   比较化合物(9)   ×   ×
点重现性:○:清晰的图像、×:产生点错乱,不清晰
文字重现性:○:清晰的图像、×:文字不清晰
由上述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耐久性优良,可得到高分辨率的输出图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及电子照相装置,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使用390~500nm的波长区域的激光束作为曝光光源,其中,通过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含有上述通式(1)表示的烯胺化合物,具有高感光度、高分辨率。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且具有氮化镓作为发光源,并且具有振荡波长在390~500nm范围的半导体激光作为曝光光源,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撑体上形成的感光层含有以下的通式(1)表示的烯胺化合物,
Figure FSB00000793002000011
式中,Ar1及Ar2表示苯基,
R1及R2相互独立,表示氢原子、甲基或甲氧基,
R3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
Z1及Z2表示与Z1及Z2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的亚环戊基或亚环己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反转显影工艺形成图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感光体的感光层至少具有含有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与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的层压结构,且该电荷输送物质为所述烯胺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感光体的感光层在导电性支撑体上层压有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感光体的电荷输送层以电荷输送物质相对于粘合剂的量比即电荷输送物质/粘合剂为10/12~10/25含有所述电荷输送物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撑体和所述感光层之间具有底涂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感光体的底涂层的膜厚为0.01μm以上、10μm以下。
CN2009101602587A 2008-08-01 2009-07-31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96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9670A JP4621761B2 (ja) 2008-08-01 2008-08-01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99670 2008-08-01
JP2008-199670 2008-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9635A CN101639635A (zh) 2010-02-03
CN101639635B true CN101639635B (zh) 2012-09-05

Family

ID=41608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025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9635B (zh) 2008-08-01 2009-07-31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28047A1 (zh)
JP (1) JP4621761B2 (zh)
CN (1) CN1016396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5443B (zh) * 2013-03-22 2024-04-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307708B2 (ja) * 2014-02-10 2018-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7151513A1 (en) * 2016-02-29 2017-09-08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flat-back protection fea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8505A (en) * 1986-04-08 1989-02-28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member with enamine charge transport material
JP2973467B2 (ja) * 1990-03-20 1999-11-08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エナミン誘導体,その前駆体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法並びに該エナミン誘導体を含有してなる電子写真感光体
US5162485A (en) * 1990-12-13 1992-11-10 Xerox Corporation Bisphenol based polyesters useful in photoreceptor matrices
JPH06348046A (ja) * 1993-06-03 1994-12-22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7146574A (ja) * 1993-09-28 1995-06-06 Sharp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5473064A (en) * 1993-12-20 1995-12-05 Xerox Corporation Hydroxygallium phthalocyanine imaging members and processes
JP3685581B2 (ja) * 1997-03-19 2005-08-17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有機光導電性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DE69935556T2 (de) * 1998-07-31 2007-12-06 Canon K.K.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Gerät
US20030186144A1 (en) * 1998-07-31 2003-10-02 Mitsuhiro Kunied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00292959A (ja) * 1999-04-02 2000-10-20 Nec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3167364A (ja) * 2001-11-30 2003-06-13 Sharp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01668B2 (ja) * 2002-09-04 2008-06-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光導電性材料、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44066B2 (ja) * 2002-12-02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5037524A (ja) * 2003-07-17 2005-02-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有機感光体
JP4536628B2 (ja) * 2005-09-16 2010-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
JP2009162798A (ja) * 2007-12-28 2009-07-2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10637B2 (ja) * 2008-06-06 2011-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167364A 2003.06.13
JP特开2004-184569A 2004.07.02
JP特开平6-348046A 1994.12.22
JP特开平7-146574A 1995.06.0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9635A (zh) 2010-02-03
JP4621761B2 (ja) 2011-01-26
JP2010039058A (ja) 2010-02-18
US20100028047A1 (en) 201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4518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16634B2 (ja) エナミン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電子写真感光体と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エナミン化合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0510972C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具有该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KR20020079578A (ko) 포르피린 화합물, 및 이 화합물을 이용한 전자사진감광체, 프로세스-카트리지 및 장치
CN101546138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JPH045382B2 (zh)
CN101639635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86618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CN102566341A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和包含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276959B2 (ja) 新規なアミンービスジエン及びービストリエン系化合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07836B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和包含所述光电导体的成像装置
JP4892519B2 (ja) 積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5214A (ja) オクタ−置換フタロシアニンを含有する赤外光導電体
JP20052153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53078B2 (ja) エナミン骨格を有する化合物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33440B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和包含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98910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014857A (ja) トリアミン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982284B2 (ja) ジアミン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982276B2 (ja) ジアミン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電子写真感光体と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8178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75743A (ja) エナミン化合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76276A (ja) エナミン化合物、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8640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20727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