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2330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2330A
CN101602330A CNA2009102036721A CN200910203672A CN101602330A CN 101602330 A CN101602330 A CN 101602330A CN A2009102036721 A CNA2009102036721 A CN A2009102036721A CN 200910203672 A CN200910203672 A CN 200910203672A CN 101602330 A CN101602330 A CN 101602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ckrest
seat cushion
pattern
t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2036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2330B (zh
Inventor
久野晓
服部恒利
千叶典子
熊本贵之
松尾英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02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2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2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23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57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eculiar orientation of the child
    • B60N2/2863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eculiar orientation of the child backward fa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2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composed movement
    • B60N2/3031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composed movement in a longitudinal-vertic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38Cushion movements
    • B60N2/3063Cushion movements by composed movement
    • B60N2/3065Cushion movements by composed movement in a longitudinal-vertic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88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link
    • B60N2/3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link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1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tables or t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oot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该座垫包括:就座部;前腿部,该前腿部在就座部的前侧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就座部并且在前侧支撑就座部;以及左右一对后腿部,该左右一对后腿部支撑就座部的后侧。靠背被设置到座垫的后侧并且能够向后倾倒。前腿部被可转动地安装到车辆地板。后腿部被可拆卸地安装到车辆地板。车辆用座椅适于被从就座模式配置到以下多种模式中的至少三种模式:折叠桌模式、后部座椅进出模式、收纳模式、脚部休息模式、平坦行李舱模式、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从乘员就座的就座模式被配置到各种模式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前部乘客座椅能够从乘员就座的就座模式被配置到各种模式。该各种模式包括:例如,折叠桌模式(table mode),在该模式中,靠背的背面被用作折叠桌;后部座椅的乘客进出模式,在该模式中,靠背呈前倾姿势以利于后部座椅的乘客进出后部座椅;或者收纳模式,在该模式中,座垫和靠背被折叠从而利用乘客舱内的大空间。这样,除了允许乘员就座的常规目的外,可以将前部乘客座椅用于各种目的。
作为本申请的现有技术文献,已知日本实用新型授权第3083264号公报。
然而,上述前部乘客座椅能够被配置到各种模式中的仅一种模式。因此,前部乘客座椅可能十分有用。因此,已经设想能够被配置到各种模式中的多个模式的前部乘客座椅。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前部乘客座椅的构造可能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造提高使用性的车辆用座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包括座垫和靠背。该座垫包括:就座部,该就座部构成乘员的就座部位;前腿部,该前腿部在就座部的前侧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就座部以支撑就座部;以及左右一对后腿部,该左右一对后腿部支撑就座部的后侧。靠背被设置到座垫的后侧并且能够向后倾倒。前腿部在前腿部的末端被可转动地安装到车辆地板。左右一对后腿部在左右一对后腿部的末端被可拆卸地安装到车辆地板。车辆用座椅适于被从靠背被锁定在相对于座垫直立的状态且后腿部的两个末端都被相对于车辆地板锁定的就座模式配置到下述多种模式中的至少三种模式。多种模式包括:折叠桌模式,在该折叠桌模式中,通过解除对靠背的锁定和对后腿部的锁定之中的对后腿部的锁定,在座垫的前腿部向后倾倒的同时使靠背与座垫一起绕前腿部的基端处的枢轴向前倾倒直至靠背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并且以靠背保持向前倾倒的状态将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后部座椅进出模式,在该后部座椅进出模式中,通过解除对靠背的锁定和对后腿部的锁定之中的对后腿部的锁定,在座垫的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靠背与座垫一起绕前腿部的基端处的枢轴向前倾倒直至靠背呈前倾姿势,并且以靠背保持向前倾倒的状态将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收纳模式,在该收纳模式中,通过解除对靠背的锁定和对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座垫的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靠背相对于座垫向后倾倒,使座垫在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靠背的背部支撑面和座垫的就座部的就座面分别装配到仪表板和设置在仪表板下方的搁脚板,并且使得座垫的就座部与座垫的前腿部形成大致V字形状,并且以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座垫和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脚部休息模式,在该脚部休息模式中,通过解除对靠背的锁定和对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座垫的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靠背相对于座垫向后倾倒,使座垫在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靠背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并且使得座垫的就座部与座垫的前腿部形成大致倒V字形状,该大致倒V字形状与在收纳模式中形成的大致V字形状相反,并且以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座垫和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平坦行李舱模式,在该平坦行李舱模式中,通过解除对靠背的锁定和对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座垫的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靠背相对于座垫向后倾倒,使座垫在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靠背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并且使得座垫的就座部的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并且以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座垫和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以及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在该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中,通过解除对靠背的锁定和对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座垫的前腿部向后倾倒的同时使靠背相对于座垫向后倾倒,使座垫在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座垫的就座部的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并且使得靠背被置于相对于座垫直立的状态,并且以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座垫和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
根据该构造,车辆用座椅由座垫和靠背构成,该座垫包括就座部、前腿部和左右一对后腿部。因此,车辆用座椅具有简单的构造。另外,能够将车辆用座椅从就座模式配置到以下多种模式中的至少三种模式:折叠桌模式、后部座椅进出模式、收纳模式、脚部休息模式、平坦行李舱模式、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因此,即使在具有简单构造的车辆用座椅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强车辆用座椅的使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典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包括座垫和靠背。该座垫包括:就座部,该就座部构成乘员的就座部位;左右一对前腿部,该左右一对前腿部在就座部的前侧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就座部以支撑就座部;以及左右一对后腿部,该左右一对后腿部支撑就座部的后侧。靠背被设置到座垫的后侧并且能够向后倾倒。左右一对前腿部在左右一对前腿部的末端被可转动地安装到车辆地板。左右一对后腿部在左右一对后腿部的末端被可拆卸地安装到车辆地板。车辆用座椅适于被从靠背被锁定在相对于座垫直立的状态且后腿部的两个末端都被相对于车辆地板锁定的就座模式配置到以下多种模式。多种模式包括:折叠桌模式,在该折叠桌模式中,通过解除对靠背的锁定和对后腿部的锁定之中的对后腿部的锁定,在座垫的前腿部向后倾倒的同时使靠背与座垫一起绕前腿部的基端处的枢轴向前倾倒直至靠背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并且以靠背保持向前倾倒的状态将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后部座椅进出模式,在该后部座椅进出模式中,通过解除对靠背的锁定和对后腿部的锁定之中的对后腿部的锁定,在座垫的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靠背与座垫一起绕前腿部的基端处的枢轴向前倾倒直至靠背呈前倾姿势,并且以靠背保持向前倾倒的状态将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收纳模式,在该收纳模式中,通过解除对靠背的锁定和对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座垫的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靠背相对于座垫向后倾倒,使座垫在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靠背的背部支撑面和座垫的就座部的就座面分别装配到仪表板和设置在仪表板下方的搁脚板,并且使得座垫的就座部与座垫的前腿部形成大致V字形状,并且以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座垫和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脚部休息模式,在该脚部休息模式中,通过解除对靠背的锁定和对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座垫的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靠背相对于座垫向后倾倒,使座垫在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靠背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并且使得座垫的就座部与座垫的前腿部形成大致倒V字形状,该大致倒V字形状与在收纳模式中形成的大致V字形状相反,并且以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座垫和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平坦行李舱模式,在该平坦行李舱模式中,通过解除对靠背的锁定和对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座垫的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靠背相对于座垫向后倾倒,使座垫在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靠背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并且使得座垫的就座部的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并且以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座垫和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以及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在该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中,通过解除对靠背的锁定和对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座垫的前腿部向后倾倒的同时使靠背相对于座垫向后倾倒,使座垫在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座垫的就座部的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并且使得靠背被置于相对于座垫直立的状态,并且以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座垫和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
根据该构造,车辆用座椅由座垫和靠背构成,该座垫包括就座部、左右一对前腿部和左右一对后腿部。因此,车辆用座椅具有简单的构造。另外,能够将车辆用座椅从就座模式配置到以下所有模式:折叠桌模式、后部座椅进出模式、收纳模式、脚部休息模式、平坦行李舱模式、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因此,即使在具有简单构造的车辆用座椅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强车辆用座椅的使用性。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当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就座模式时包括该车辆用座椅的车辆的内部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从侧面观察时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折叠桌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后部座椅进出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收纳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脚部休息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平坦行李舱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图1是当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就座模式时包括该车辆用座椅的车辆的内部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从侧面观察图1时得到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折叠桌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后部座椅进出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收纳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脚部休息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9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平坦行李舱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被配置到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
应该注意,在下面的说明中,上、下、前、后、左和右分别表示图中所说明的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方向,即基于车辆1的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方向。
首先,将参照图1和图2说明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辆1。该车辆1总共具有四个座椅:驾驶员座椅10、前部乘客座椅20以及被布置在各自的前部座椅后方的驾驶员座椅侧后部座椅60和前部乘客座椅侧后部座椅70。另外,在这四个座椅中,前部乘客座椅20对应于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另外,在这四个座椅中,驾驶员座椅10、驾驶员座椅侧后部座椅60和前部乘客座椅侧后部座椅70是已知的座椅,因此,这里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因此,这里仅说明前部乘客座椅20的构造。
前部乘客座椅20由座垫30和靠背50构成。下面,将分别说明这些构成部件30、50。首先,将说明座垫30。座垫30由如下部件构成:就座部32,其构成乘员的就座部位;左右一对前腿部34、34,其支撑就座部32的前侧;以及左右一对后腿部36、36,其支撑就座部32的后侧。应该注意,只要前腿部支撑就座部32的前侧,左右一对前腿部34、34也可以是一个前腿部。四角形销58、58被设置到就座部32的位于后侧的左右部位,并且该销58、58能够相对于左右部位的表面前进和退避。两个四角形销58均被设置成被施以沿前进(advance)方向的力。
两个前腿部34在各自的基端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就座部32,从而可绕枢轴转动,该枢轴的轴向为就座部3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两个前腿部34分别设置有与就座部32干涉的止动件34a。利用该构造,当由稍后说明的锁定机构38使座垫30相对于车辆地板F被锁定时,两个前腿部34被限制成不与靠背50一起向前倾倒。因此,当座垫30被置于锁定状态时,乘员可以坐在就座部32上。另一方面,两个后腿部36被构造成其基端与就座部32成为一体。
接着,将说明靠背50。靠背50构成支撑坐在座垫30上的乘员的背部的背部支撑部,并且靠背50经由简易的倾角调整机构40被组装(设置)到座垫30的后侧。锁定装置(未示出)被设置在该简易的倾角调整机构40上。利用该构造,靠背50能够被锁定(保持)在相对于座垫30的直立状态,当解除该锁定时,靠背50变成可相对于座垫30向后倾倒(倾斜)地转动。
靠背50在其左右两侧的下方部位形成有切口(cutout)52、52。利用该构造,当靠背50相对于座垫30向后倾倒地转动时,座垫30的两个后腿部36分别装配到两个切口52中。此外,靠背50在其左右两侧的上方部位形成有突起54、54。该突起54、54设置有圆销54a、54a,并且该圆销54a、54a可相对于突起的表面前进和退避。两个圆销54a、54a均被施以沿圆销54a前进的方向的力。
另外,杆56被设置到靠背50的左侧,从而可由乘员操作该杆56。具体地,杆56被构造成以两阶段操作。在这种两阶段操作中,当进行第一阶段的操作时,使两个圆销54a和两个四角形销58分别抵抗被施加的力而退到靠背50的内部和就座部32的内部,稍后说明的锁定机构38被解除锁定。当进行第二阶段的操作时,解除简易的倾角调整机构40对靠背50的锁定。
座垫30和靠背50均由材质为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一体地成型。另外,当与驾驶员座椅10的座垫和靠背比较时,座垫30和靠背50形成为紧凑的。也就是说,驾驶员座椅10由较大尺寸的座椅构成,而前部乘客座椅20由较小尺寸的座椅构成。以上述方式构造前部乘客座椅20。
接着,将说明将前部乘客座椅20安装到车辆地板F的安装构造。座垫30的两个前腿部34分别在各自的末端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安装支架F2,从而可绕轴向沿车辆宽度方向取向的枢轴转动,其中,该安装支架F2形成在车辆地板F的台阶部F 1处。另外,经由锁定机构38将座垫30的两个后腿部36的末端可拆卸地安装到车辆地板F。
这里,将详细说明锁定机构38。锁定机构38由如下部件构成:撞销(striker)38a,其形成在车辆地板F(例如,形成在车辆地板F中的凹部F3)上;以及钩38b,其形成在后腿部36上。当锁定机构38被置于钩38b与撞销38a接合的锁定状态时,座垫30(就座部32)被锁定在车辆地板F上,使得乘员可以坐在座垫30(就座部32)上。在该状态下,以前部乘客座椅20与驾驶员座椅10大致平行的方式布置前部乘客座椅20。这样,前部乘客座椅20被安装在车辆地板F上。
另外,前部乘客座椅20被面对前部乘客座椅20前方的车辆仪表板90地安装到车辆地板F上。在中央控制台(console)92的左侧壁面和仪表板90的前部乘客座椅侧面板表面94上形成第一引导槽96、96和第二引导槽100、100。第一引导槽96、96或第二引导槽100、100被构造成分别引导靠背50的突起。
在两个第一引导槽96的终端形成第一销接合部96a、96a,从而当前部乘客座椅20被配置到收纳模式、脚部休息模式、平坦行李舱模式或者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时,靠背50的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能够被装配到第一销接合部96a中。类似地,在两个第二引导槽100的终端形成第二销接合部100a、100a,从而当前部乘客座椅20被配置到折叠桌模式时,靠背50的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能够被装配到第二销接合部100a中。
另外,在中央控制台92的左侧壁面和前部乘客座椅侧面板表面94上形成接合孔110、110,从而在前部乘客座椅20被配置到收纳模式时,座垫30的两个四角形销58能够被装配到接合孔110中。具体地,接合孔110的内部被形成为大致矩形,使得四角形销58能够在接合孔110的内部沿大致前后方向移动。
接合孔110包括第一凹部110a和第三凹部110c,使得为了将前部乘客座椅20配置到收纳模式,座垫30的四角形销58的第一角部58a和第二角部58b能够分别被装配到第一凹部110a和第三凹部110c中。此外,接合孔100包括第二凹部110b和第四凹部110d,使得为了将前部乘客座椅20配置到脚部休息模式,座垫30的四角形销58的第二角部58b和第三角部58c分别被装配到第二凹部110b和第四凹部110d中。此外,接合孔110包括压缩弹簧114,在该压缩弹簧的末端侧安装有销加压件(pinpresser)。利用该构造,当两个四角形销58分别被装配到两个接合孔110中时,销加压件112总是对四角形销58施以朝向后方的力。
在中央控制台92的左侧壁面和前部乘客座椅侧面板表面94上形成第三销接合部102,从而为了将前部乘客座椅20配置到平坦行李舱模式,座垫30的两个四角形销58能够被装配到第三销接合部102中。类似地,在中央控制台92的左侧壁面和前部乘客座椅侧面板表面94上形成第四销接合部104,从而为了将前部乘客座椅20配置到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座垫30的两个四角形销58能够被装配到第四销接合部104中。
下面,将说明如上所述构造的前部乘客座椅20的操作。该前部乘客座椅20可以被配置到就座模式、折叠桌模式、后部座椅进出模式、收纳模式、脚部休息模式、平坦行李舱模式和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下面,将分别说明各模式以及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各模式的方法。
[就座模式]
将参照图1和图2说明就座模式。在就座模式中,由简易的倾角调整机构40将靠背50锁定在相对于座垫30直立的状态,并且由锁定机构38将左右一对后腿部36、36的两个末端锁定在车辆地板F上。当前部乘客座椅20被配置到该就座模式时,乘员可以坐在座垫30上,并且在该就座状态下可以在靠背50上支撑乘员的背部。
[折叠桌模式]
将参照图3说明折叠桌模式。在折叠桌模式中,靠背50被保持在仪表板90侧,使得靠背50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当前部乘客座椅20被配置到该折叠桌模式时,乘员可以将靠背50的背面用作桌子。
[后部座椅进出模式]
将参照图4说明后部座椅进出模式。在后部座椅进出模式中,前部乘客座椅20被保持在仪表板90侧,使得靠背呈前倾姿势。当前部乘客座椅20被配置到该后部座椅进出模式时,有利于乘员进出驾驶员座椅侧后部座椅60或前部乘客座椅侧后部座椅70。
[收纳模式]
将参照图5说明收纳模式。在收纳模式中,座垫30和靠背50二者均被保持在仪表板90侧,使得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和座垫30的就座部32的就座面分别装配到仪表板90和位于仪表板90下方的搁脚板(toe board)。当前部乘客座椅20被配置到收纳模式时,乘员可以使用车辆1的乘客舱内的大空间。
[脚部休息模式]
将参照图7说明脚部休息模式。在脚部休息模式中,座垫30和靠背50二者均被保持在仪表板90侧,使得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90并且座垫30的就座部32和座垫30的前腿部34形成大致倒V字形状,该倒V字形状与在上述收纳模式中由就座部32和前腿部34形成的V字形状反向。当前部乘客座椅20被配置到该脚部休息模式时,前部乘客座椅侧后部座椅70上的乘员可以将前部乘客座椅20的座垫30用作歇脚部(foot rest,用于乘员脚部的支撑)。
[平坦行李舱模式]
将参照图9说明平坦行李舱模式。平坦行李舱模式指的是以下模式:座垫30和靠背50二者均被保持在仪表板90侧,使得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90并且座垫30的就座部32的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当前部乘客座椅20被配置到该平坦行李舱模式时,驾驶员座椅侧后部座椅60或者前部乘客座椅侧后部座椅70上的乘员可以容易地将他或她的行李放在前部乘客座椅20的座垫30上。
[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
最后,将参照图10说明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在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中,座垫30和靠背50二者均被保持在仪表板90侧,使得座垫30的就座部32的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且靠背50被置于相对于座垫30直立的状态。当前部乘客座椅20被配置到该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时,驾驶员座椅侧后部座椅60或前部乘客座椅侧后部座椅70上的乘员可以将儿童安全座椅(未示出)安装到前部乘客座椅20。也就是,在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中,前部乘客座椅20向后取向。
以下,将说明将前部乘客座椅从就座模式配置到各个模式的方法以及使前部乘客座椅从各个模式返回到就座模式的方法。也就是,将分别说明以下方法: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折叠桌模式的方法;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后部座椅进出模式的方法;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收纳模式的方法;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脚部休息模式的方法;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平坦行李舱模式的方法;以及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的方法。
[到折叠桌模式]
将参照图3说明将前部乘客座椅从就座模式配置到折叠桌模式的方法。乘员将前部乘客座椅20上的杆56操作至第一阶段,从而解除锁定机构38对前部乘客座椅20的锁定。接着,乘员在使两个前腿部34向后倾倒的同时,使座垫30和靠背50二者都绕布置在两个前腿部34的基端的枢轴向前倾倒,直至靠背50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为止。
当靠背50的末端随着靠背50的向前倾倒而到达放腿脚的搁脚空间(footwell)98时,乘员使座垫30和靠背50二者进一步向前倾倒,使得分别由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的两个第二引导槽100引导靠背50上的两个突起54。然后,使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抵抗施加在该圆销54a上的力而从前进状态转换到退避状态。
然后,当乘员继续使座垫30和靠背50二者向前倾倒直至靠背50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时,由于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到达两个第二引导槽100的销接合部100a,因此,由施加在圆销54a上的力使该圆销54a从退避状态返回到前进状态。也就是,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装配在两个第二引导槽100的对应的销接合部100a中。利用该动作,可以将靠背50保持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使得靠背50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这样,不仅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配置到折叠桌模式,而且能够以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配置在折叠桌模式的状态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在仪表板90侧。
接着,将说明使前部乘客座椅20从折叠桌模式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方法(恢复配置方法)。首先,乘员操作前部乘客座椅20上的杆56,使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抵抗施加在该圆销54a上的力而退避到两个突起的内部。接着,乘员在使座垫30的两个前腿部34向前倾倒的同时使靠背50和座垫30一同向后升起。
然后,由于座垫30的两个后腿部36到达车辆地板F,因此,使两个后腿部36的钩38b返回到钩38b与对应的撞销38a接合的状态。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能够使前部乘客座椅20返回到座垫30被锁定到车辆地板F上的状态。这样,不仅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恢复配置到(返回到)就座模式,而且能够以前部乘客座椅20恢复配置到(返回到)就座模式的状态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在车辆地板F上(参照图2)。
[到后部座椅进出模式]
将参照图4说明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后部座椅进出模式的方法。首先,乘员将前部乘客座椅20上的杆56操作至第一阶段,从而解除锁定机构38对前部乘客座椅20的锁定。接着,乘员在使座垫30的两个前腿部34向前倾倒的同时,使座垫30和靠背50二者绕位于两个前腿部34的基端的枢轴向前倾倒,直至靠背50向前倾斜。然后,由于可以将靠背50支撑在仪表板90上,因此,不仅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配置到后部座椅进出模式,而且能够以前部乘客座椅20被保持配置到后部座椅进出模式的状态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在仪表板90侧(参照图4)。
将说明使前部乘客座椅20从后部座椅进出模式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方法(恢复配置方法)。乘员在使座垫30的两个前腿部34向后升起的同时使座垫30和靠背50二者绕位于两个前腿部34的基端的枢轴向后升起。然后,如上述对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折叠桌模式配置到就座模式的恢复配置方法(返回方法)的说明那样,能够使前部乘客座椅20返回到座垫被锁定在车辆地板F上的状态。这样,不仅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恢复配置到(返回到)就座模式,而且能够以前部乘客座椅20被恢复配置到(返回到)就座模式的状态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在车辆地板F上(参照图2)。
[到收纳模式]
将参照图5和图6说明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收纳模式的方法。首先,乘员将前部乘客座椅20上的杆56操作至第二阶段,从而不仅解除锁定机构38的锁定而且解除简易的倾角调整机构40的锁定。接着,乘员在使座垫30的两个前腿部34向前倾倒的同时,使靠背50相对于座垫30向后倾倒,从而使座垫30的两个后腿部36将被装配到形成在靠背50上的左右切口52中。
随后,乘员使座垫30向前转动,使得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和座垫30的就座部32的就座面分别装配到仪表板90和设置在仪表板90下方的搁脚板90a,并且使得座垫30的就座部32与座垫30的前腿部34形成大致V字形状。
当靠背50的末端随着座垫30向前转动而到达放腿脚的搁脚空间98时,乘员使座垫30向前转动,使得由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的两个第一引导槽96分别引导靠背50的两个突起54。然后,由于由两个第一引导槽96压两突起54的圆销54a,因此,使圆销54a抵抗施加在该圆销54a上的力而从前进状态转换到退避状态。
当乘员使座垫30向前倾倒直至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90时,由于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到达第一引导槽96的对应的销接合部96a,因此,由施加在圆销54a上的力使该圆销54a从退避状态返回到前进状态。也就是,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装配到两个第一引导槽96的对应的销接合部96a中。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能够将靠背50保持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使得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90。
另外,当座垫30的后端随着使座垫30向前转动而到达放腿脚的搁脚空间98时,乘员使座垫30向前转动使得座垫30的两个四角形销58到达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的对应的接合孔110。然后,由于由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压两个四角形销58,因此,使四角形销58抵抗施加在该四角形销58上的力而从前进状态转换到退避状态。
然后,当乘员使座垫30向前转动直至座垫30的就座部32的就座面装配到设置在仪表板90下方的搁脚板90a时,由于两个四角形销58到达对应的接合孔110,因此,由施加在四角形销58上的力使该四角形销58从退避状态返回到前进状态。也就是,两个四角形销58分别装配在接合孔110中。
在该状态下,两个四角形销58均已到达对应的接合孔110,使得第一角部58a和第二角部58b分别装配在第一凹部110a和第三凹部110c中。通过该动作,可以将座垫30保持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使得座垫30的就座部的就座面装配到设置在仪表板90下方的搁脚板90a,并且使得座垫30的就座部32和前腿部34形成大致V字形状。
另外,如上所述对两个四角形销58施加向后的力。因此,可以在不产生任何松驰的情况下将座垫30保持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这样,不仅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配置到收纳模式,而且能够以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配置到收纳模式的状态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在仪表板90侧。
将说明使前部乘客座椅20从收纳模式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方法(恢复配置方法)。首先,乘员将前部乘客座椅20上的杆56操作至第一阶段,使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抵抗施加在该圆销54a上的力而退避到突起54的内部,并且使两个四角形销58抵抗施加在该两个四角形销58上的力而退避到座垫30的内部。接着,乘员使座垫30的两个前腿部34向后升起,使靠背50绕位于前腿部34的基端侧的枢轴向后转动。
在使靠背50如此转动时,由于使靠背50相对于座垫30转动,因此,使靠背50返回到相对于座垫30直立的状态。然后,当靠背50已经返回到直立状态时,使得靠背50返回到由简易的倾角调整机构40相对于座垫30锁定靠背50的状态。另外,当使座垫30进一步向后转动时,以与上述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折叠桌模式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恢复配置方法(返回方法)类似的方式使前部乘客座椅20返回到座垫30被锁定到车辆地板F上的状态。这样,不仅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恢复配置到(返回到)就座模式,而且能够以前部乘客座椅20被保持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状态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在车辆地板F上(参照图2)。
[到脚部休息模式]
将参照图7和图8说明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脚部休息模式的方法。首先,乘员将前部乘客座椅20上的杆56操作至第二阶段,从而不仅解除锁定机构38对后腿部36的锁定,而且解除简易的倾角调整机构40对靠背50的锁定。接着,乘员在使座垫30的两个前腿部34向前倾倒的同时,使靠背50相对于座垫30向后倾倒,从而使座垫30的两个后腿部36分别被装配到形成在靠背50上的左右切口52中。
随后,乘员在靠背50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使座垫30向前转动,从而使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90并且使座垫30的就座部32与座垫30的前腿部34形成大致倒V字形状,该大致倒V字形状与当前部乘客座椅20被配置到收纳模式时形成的大致V字形状反向。
当靠背50的末端与座垫30的向前转动连动地到达放腿脚的搁脚空间98时,乘员继续使座垫30向前转动,从而使得由形成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的第一引导槽96分别引导靠背50的两个突起54。然后,由于由两个第一引导槽96压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因此,使圆销54a抵抗施加在该圆销54a上的力而从前进状态转换到退避状态。
然后,当使座垫30继续向前转动直至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90时,由于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分别到达两个第一引导槽96的销接合部96a,因此,以与上述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收纳模式的方法类似的方式,使圆销54a由于施加在该圆销54a上的力而从退避状态返回到前进状态。也就是,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分别装配到两个第一引导槽96的销接合部96a中。通过该动作,能够以使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90的方式将靠背50保持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
另外,当座垫30的后端与座垫30的继续向前转动连动地到达放腿脚的搁脚空间98时,乘员继续使座垫30向前转动,使得座垫30的两个四角形销58分别装配到两个接合孔110中。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能够以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90的方式将靠背50保持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
然后,当继续使座垫30进一步向前转动直至座垫30的就座部32的就座面装配到设置在仪表板90下方的搁脚板90a时,由于两个四角形销58分别到达接合孔110,因此,由施加在四角形销58上的力使该四角形销58从退避状态返回到前进状态。也就是,两个四角形销58分别装配到两个接合孔110中。
在该状态下,两个四角形销58以四角形销58的第二角部58b和第三角部58c分别装配在接合孔110的第二凹部110b和第四凹部110d中的方式到达两个接合孔110。通过该动作,可以以如下方式将座垫30保持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座垫30的就座部32和前腿部34形成大致V字形,该V字形状与当前部乘客座椅20被配置到上述收纳模式时由就座部32和前腿部34形成的大致V字形状反向。
另外,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对两个四角形销58施加向后的力。因此,可以在不产生任何松驰的情况下将座垫30保持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这样,不仅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配置到脚部休息模式,而且能够以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配置在脚部休息模式的状态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在仪表板90上。
将说明使前部乘客座椅20从脚部休息模式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方法(恢复配置方法)。首先,乘员将前部乘客座椅20上的杆56操作至第一阶段。然后,乘员使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抵抗施加在该圆销54a上的力而退避到突起54的内部,并且还使两个四角形销58抵抗施加在该两个四角形销58上的力而退避到座垫30的内部。接着,乘员在使座垫30的两个前腿部34向后升起的同时,使靠背50绕布置在前腿部34的基端侧的枢轴向后转动。
在使靠背50如此转动时,由于使靠背50相对于座垫30转动,因此,使靠背50返回到相对于座垫30直立的状态。然后,当靠背50已经返回到直立状态时,使靠背50返回到由简易的倾角调整机构40将靠背50锁定在座垫30上的状态。然后,当以相同的方式使座垫30进一步向后转动时,能够以与上述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收纳模式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恢复配置方法类似的方式使座垫30返回到座垫30被锁定在车辆地板F上的状态。这样,不仅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而且能够以前部乘客座椅20被恢复配置在就座模式的状态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在车辆地板F上(参照图2)。
[到平坦行李舱模式]
将参照图9说明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平坦行李舱模式的方法。首先,乘员将前部乘客座椅20上的杆56操作至第二阶段。然后,乘员不仅解除锁定机构38对后腿部36的锁定而且解除由简易的倾角调整机构40将靠背50锁定在座垫30上的锁定。接着,乘员在使两个前腿部34向前倾倒的同时,使靠背50以座垫30的两个后腿部36装配到形成在靠背50中的左右切口52中的方式相对于座垫30向后倾倒。
随后,乘员以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90并且座垫30的就座部的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方式使座垫30向前转动。当靠背50的末端与座垫30的转动连动地到达放腿脚的搁脚空间98时,乘员继续使座垫30以由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的两个第一引导槽96引导靠背50上的两个突起54的方式向前转动。然后,由于由两个第一引导槽96压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因此,使得圆销54a抵抗施加在该圆销54a上的力而从前进状态转换到退避状态。
当继续使座垫30向前转动直至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90时,由于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分别到达第一引导槽96的销接合部96a,因此,使圆销54a由于施加在该圆销54a上的力而从退避状态返回到前进状态。也就是,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装配到两个第一引导槽96的销接合部96a中。通过该动作,能够以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90的方式将靠背50保持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
另外,当座垫30的后端与座垫30的继续向前转动连动地到达放腿脚的搁脚空间98时,乘员以使座垫30的两个四角形销58分别到达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的两个第三销接合部102的方式继续使座垫30向前转动。然后,由于由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压两个四角形销58,因此,使得两个四角形销58抵抗施加在该四角形销58上的力而从前进状态转换到退避状态。
然后,当继续使座垫30向前转动直至座垫30的就座部32的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时,由于两个四角形销58分别到达两个第三销接合部102,因此,由施加在四角形销58上的力使该四角形销58从退避状态返回到前进状态。也就是,两个四角形销58分别装配到两个第三销接合部102中。通过该动作,能够以座垫30的就座部的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方式将座垫30保持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这样,不仅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配置到平坦行李舱模式,而且能够以前部乘客座椅20被保持配置在平坦行李舱模式的状态将前部乘客座椅保持在仪表板90侧。
将说明使前部乘客座椅20从平坦行李舱模式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方法(恢复配置方法)。首先,乘员对前部乘客座椅20上的杆56进行操作,从而不仅使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抵抗施加在该圆销54a上的力而退避到两个突起54的内部,而且使四角形销58抵抗施加在该四角形销58上的力而退避到座垫30的内部。接着,乘员在使座垫30的两个前腿部34向后升起的同时,使靠背50绕布置在前腿部34的基端侧的枢转向后转动。
在使靠背50如此向后转动时,由于使靠背50相对于座垫30转动,因此,使靠背50返回到相对于座垫30直立的状态。然后,当靠背50已经返回到直立状态时,使靠背50返回到由简易的倾角调整机构40将靠背50锁定在座垫30上的状态。另外,当接着使座垫30向后转动时,能够以与上述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折叠桌模式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恢复配置方法类似的方式使座垫30返回到座垫30被锁定在车辆地板F上的状态。这样,不仅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而且能够以前部乘客座椅20被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状态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在车辆地板F上(参照图2)。
[到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
最后,将参照图10说明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的方法。首先,乘员将前部乘客座椅20上的杆56操作至第二阶段,使得不仅解除锁定机构38对后腿部36的锁定,而且解除简易的倾角调整机构40对靠背50的锁定。接着,乘员在使座垫30的两个前腿部34向后倾倒的同时,使靠背50以座垫30的两个后腿部36分别被装配到形成在靠背50上的左右切口52的方式相对于座垫30向后倾倒。
随后,乘员以使座垫30的就座部32的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且靠背50相对于座垫30呈直立姿势的方式使座垫30向前转动。当靠背50的末端与座垫30的向前转动连动地到达放腿脚的搁脚空间98时,乘员使座垫30以由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的两个第一引导槽96分别引导靠背50上的两个突起54的方式向前转动。然后,由于由两个第一引导槽96压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因此,使得圆销54a抵抗施加在该圆销54a上的力而从前进状态转换到退避状态。
然后,当继续使座垫30向前转动直至靠背50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仪表板90时,由于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分别到达两个第一引导槽96的销接合部96a,因此,由施加在圆销54a上的力使该圆销54a从退避状态返回到前进状态。也就是,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分别装配到两个第一引导槽96的销接合部96a。通过该动作,能够以靠背50相对于座垫30呈直立姿势的方式将靠背50保持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
另外,当座垫30的后端与继续使座垫30向前转动连动地到达放腿脚的搁脚空间98时,乘员使座垫30以使两个四角形销58分别到达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的两个第四销接合部104的方式进一步向前转动。然后,由于由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压两个四角形销58,因此,使得两个四角形销58抵抗施加在该两个四角形销58上的力而从前进状态转换到退避状态。
然后,当继续使座垫30向前转动直至座垫30的就座部32的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时,由于两个四角形销58分别到达两个第四销接合部104,因此,由施加在两个四角形销58上的力使该两个四角形销58从退避状态返回到前进状态。也就是,两个四角形销58分别装配到两个第四销接合部104中。通过该动作,能够以使座垫30的就座部32的就座面的背面呈大致水平姿势的方式将座垫30保持在中央控制台92和面板表面94上。这样,不仅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配置到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而且能够以前部乘客座椅20被保持配置在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的方式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在仪表板90侧。
将说明使前部乘客座椅20从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恢复配置方法。首先,乘员将前部乘客座椅20上的杆56操作至第一阶段。然后,乘员不仅使两个突起54的圆销54a抵抗施加在该圆销54a上的力而退避到突起54的内部,而且使两个四角形销58抵抗施加在该两个四角形销58上的力而退避到座垫30的内部。接着,乘员在使座垫30的两个前腿部34向后升起的同时,使靠背50绕布置在前腿部34的基端侧的枢轴向后转动。
当使靠背50如此转动时,由于使靠背50相对于座垫30转动,因此,使靠背50返回到靠背50变成相对于座垫30直立的状态。然后,当靠背50已经返回到直立状态时,使靠背50返回到由简易的倾角调整机构40将靠背50锁定在座垫上的状态。另外,当接着使座垫30向后转动,能够以与上述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折叠桌模式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恢复配置方法类似的方式使座垫30返回到座垫30被锁定在车辆地板F上的状态。这样,不仅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而且能够以将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恢复配置到就座模式的状态使前部乘客座椅20保持在车辆地板F上(参照图2)。
如上所述构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部乘客座椅20。根据上述构造,前部乘客座椅20由座垫和靠背50构成,该座垫由就座部32、左右一对前腿部34、34和左右一对后腿部36、36构成。因此,前部乘客座椅20具有简单的构造。另外,能够将前部乘客座椅20从就座模式配置到包括折叠桌模式、后部座椅进出模式、收纳模式、脚部休息模式、平坦行李舱模式和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的模式中的至少三种模式。当然,前部乘客座椅20的配置不限于三种模式,而是,前部乘客座椅20可以被配置到所有模式。因此,即使前部乘客座椅具有简单的构造,也能够增强前部乘客座椅20的使用性。
虽然已经参照某些典型实施方式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形式上和细节上的修改,而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靠背50被保持在仪表板90侧的构造,已经说明了如下构造:形成在靠背50上的左右圆销54a分别装配到形成在中央控制台92的左侧壁面和面对前部乘客座椅侧门的面板表面94二者上的第一销接合部96a或者第二销接合部100a,使得靠背50被保持在仪表板90侧。然而,本发明不限于示例的构造,而是,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构造:在仪表板90上设置钩状构件(例如,钩等),使得靠背50被钩在该钩状构件上,从而将靠背50保持在仪表板90侧。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包括:
座垫,该座垫包括:
就座部,该就座部构成乘员的就座部位;
前腿部,该前腿部在所述就座部的前侧被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就座部以支撑所述就座部;以及
左右一对后腿部,该左右一对后腿部支撑所述就座部的后侧;以及
靠背,该靠背被设置到所述座垫的后侧并且能够向后倾倒,
其中,
所述前腿部在所述前腿部的末端被可转动地安装到车辆地板,
所述左右一对后腿部在所述左右一对后腿部的末端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车辆地板,
所述车辆用座椅适于被从所述靠背被锁定在相对于所述座垫直立的状态且所述后腿部的两个末端都被相对于所述车辆地板锁定的就座模式配置到下述多种模式中的至少三种模式:
折叠桌模式,在该折叠桌模式中:
通过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和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之中的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向后倾倒的同时使所述靠背与所述座垫一起绕所述前腿部的基端处的枢轴向前倾倒直至所述靠背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并且
以所述靠背保持向前倾倒的状态将所述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
后部座椅进出模式,在该后部座椅进出模式中:
通过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和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之中的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所述靠背与所述座垫一起绕所述前腿部的基端处的枢轴向前倾倒直至所述靠背呈前倾姿势,并且
以所述靠背保持向前倾倒的状态将所述靠背保持在所述仪表板侧;
收纳模式,在该收纳模式中:
通过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和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座垫向后倾倒,
使所述座垫在所述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所述靠背的背部支撑面和所述座垫的就座部的就座面分别装配到所述仪表板和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下方的搁脚板,并且使得所述座垫的所述就座部与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形成大致V字形状,并且
以所述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保持在所述仪表板侧;
脚部休息模式,在该脚部休息模式中:
通过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和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座垫向后倾倒,
使所述座垫在所述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所述靠背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所述仪表板,并且使得所述座垫的就座部与所述座垫的前腿部形成大致倒V字形状,该大致倒V字形状与在所述收纳模式中形成的所述大致V字形状相反,并且
以所述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保持在所述仪表板侧;
平坦行李舱模式,在该平坦行李舱模式中:
通过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和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座垫向后倾倒,
使所述座垫在所述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所述靠背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所述仪表板,并且使得所述座垫的所述就座部的所述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并且
以所述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保持在所述仪表板侧;
以及
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在该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中:
通过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和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向后倾倒的同时使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座垫向后倾倒,
使所述座垫在所述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所述座垫的所述就座部的所述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并且使得所述靠背被置于相对于所述座垫直立的状态,并且
以所述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保持在所述仪表板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腿部设置有与所述就座部干涉以在所述就座模式中限制所述前腿部向前倾倒或向后倾倒的止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腿部中的每一个均形成有可与撞销接合的钩,使得所述后腿部可被锁定在所述车辆地板上,其中,所述撞销被设置在形成于所述车辆地板中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在所述靠背的左右两侧形成有突起,当所述车辆用座椅被从所述就座模式配置到所述折叠桌模式、所述收纳模式、所述脚部休息模式、所述平坦行李舱模式或所述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时,由形成在车辆上的槽分别引导所述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
当所述车辆用座椅被从所述就座模式配置到所述收纳模式、所述脚部休息模式、所述平坦行李舱模式或所述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时,由所述第一槽分别引导所述靠背的所述突起,
当所述车辆用座椅被从所述就座模式配置到所述折叠桌模式时,由所述第二槽分别引导所述靠背的所述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中的每一个均设置有销,并且所述销能够相对于对应的突起的表面前进和退避,
在由所述槽引导所述突起的过程中,所述销退避,并且在所述折叠桌模式、所述收纳模式、所述脚部休息模式、所述平坦行李舱模式或所述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中,所述销在设置于所述槽的端部处的销接合部前进。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设置有能够以两个阶段操作的杆,
当以第一阶段操作所述杆时,解除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当以第二阶段操作所述杆时,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腿部包括在所述就座部的前侧的左右部位被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就座部的左右一对前腿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分别比驾驶员座椅的座垫和靠背小。
10.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包括:
座垫,该座垫包括:
就座部,该就座部构成乘员的就座部位;
左右一对前腿部,该左右一对前腿部在所述就座部的前侧被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就座部以支撑所述就座部;以及
左右一对后腿部,该左右一对后腿部支撑所述就座部的后侧;以及
靠背,该靠背被设置到所述座垫的后侧并且能够向后倾倒,
其中,
所述左右一对前腿部在所述左右一对前腿部的末端被可转动地安装到车辆地板,
所述左右一对后腿部在所述左右一对后腿部的末端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车辆地板,
所述车辆用座椅适于被从所述靠背被锁定在相对于所述座垫直立的状态且所述后腿部的两个末端都被相对于所述车辆地板锁定的就座模式配置到下述多种模式:
折叠桌模式,在该折叠桌模式中:
通过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和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之中的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向后倾倒的同时使所述靠背与所述座垫一起绕所述前腿部的基端处的枢轴向前倾倒直至所述靠背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并且
以所述靠背保持向前倾倒的状态将所述靠背保持在仪表板侧;
后部座椅进出模式,在该后部座椅进出模式中:
通过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和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之中的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所述靠背与所述座垫一起绕所述前腿部的基端处的枢轴向前倾倒直至所述靠背呈前倾姿势,并且
以所述靠背保持向前倾倒的状态将所述靠背保持在所述仪表板侧;
收纳模式,在该收纳模式中:
通过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和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座垫向后倾倒,
使所述座垫在所述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所述靠背的背部支撑面和所述座垫的就座部的就座面分别装配到所述仪表板和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下方的搁脚板,并且使得所述座垫的所述就座部与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形成大致V字形状,并且
以所述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保持在所述仪表板侧;
脚部休息模式,在该脚部休息模式中:
通过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和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座垫向后倾倒,
使所述座垫在所述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所述靠背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所述仪表板,并且使得所述座垫的就座部与所述座垫的前腿部形成大致倒V字形状,该大致倒V字形状与在所述收纳模式中形成的所述大致V字形状相反,并且
以所述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保持在所述仪表板侧;
平坦行李舱模式,在该平坦行李舱模式中:
通过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和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向前倾倒的同时使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座垫向后倾倒,
使所述座垫在所述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所述靠背的背部支撑面装配到所述仪表板,并且使得所述座垫的所述就座部的所述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并且
以所述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保持在所述仪表板侧;
以及
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在该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中:
通过解除对所述靠背的锁定和对所述后腿部的锁定二者,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前腿部向后倾倒的同时使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座垫向后倾倒,
使所述座垫在所述靠背保持向后倾倒的状态下向前转动,使得所述座垫的所述就座部的所述就座面的背面变成大致水平并且使得所述靠背被置于相对于所述座垫直立的状态,并且
以所述座垫保持向前转动的状态将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保持在所述仪表板侧。
CN2009102036721A 2008-06-09 2009-06-09 车辆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23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0220A JP2009292405A (ja) 2008-06-09 2008-06-09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8-150220 2008-06-09
JP2008150220 2008-06-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2330A true CN101602330A (zh) 2009-12-16
CN101602330B CN101602330B (zh) 2012-05-23

Family

ID=41399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367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2330B (zh) 2008-06-09 2009-06-09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50714B2 (zh)
JP (1) JP2009292405A (zh)
CN (1) CN101602330B (zh)
DE (1) DE102009025923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139A (zh) * 2016-12-12 2019-07-16 沃尔沃卡车集团 用于卡车驾驶室的可转换座椅组件
CN110856680A (zh) * 2018-08-22 2020-03-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6735B2 (ja) * 2007-01-31 2009-08-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446138B2 (ja) * 2008-06-09 2014-03-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396978B2 (ja) * 2009-04-10 2014-01-2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483061B2 (ja) * 2009-08-21 2014-05-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20120313394A1 (en) * 2011-06-13 2012-12-13 Honda Motor Co., Ltd. Side cargo loading vehicle
ITRE20130010A1 (it) 2013-02-21 2014-08-22 Argo Tractors S P A Veicolo agricolo da lavoro
JP6421365B2 (ja) * 2017-02-10 2018-1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シート制御システム、車両シート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00055428A1 (en) * 2018-08-20 2020-02-20 Tachi-S Engineering U.S.A., Incorporated Vehicle seat
FR3111305B1 (fr) * 2020-06-16 2022-06-10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Ensemble de sièges pour véhicule, véhicule équipé de l’ensemble de sièges et procédé d’aménagement de l’ensemble de sièges
KR20220030571A (ko) * 2020-09-03 2022-03-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칵핏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0668A (en) * 1989-02-28 1991-04-30 Zeligson Stephen J Advertising device for airliner seat back or snack tray table
JPH0383264U (zh) 1989-12-15 1991-08-23
US5374108A (en) * 1992-10-09 1994-12-20 La-Z-Boy Chair Company Sofa bridge
US5529381A (en) * 1992-11-25 1996-06-25 Alliedsignal Inc. Cable-actuated linear retractor for a child seat
FR2704493B1 (fr) * 1993-04-27 1995-06-16 Renault Siege escamotable a dossier basculant.
US5941591A (en) * 1995-09-25 1999-08-24 Chuo Hatsujo Kabushiki Kaisha Foldable device for a recline seat of an automobile
JP3926485B2 (ja) * 1998-07-27 2007-06-06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フラット化シート構造
JP3083264U (ja) 2001-06-19 2002-01-25 長寿 河野 ワンタッチ荷物のせシート
GB0120250D0 (en) * 2001-08-21 2001-10-10 Ford Global Tech Inc Vehicle seating
JP4010140B2 (ja) 2001-11-29 2007-11-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格納構造
JP2003165367A (ja) 2001-11-29 2003-06-10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シート格納構造
JP2003226176A (ja) 2002-02-05 2003-08-1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シート格納構造
JP2003237436A (ja) 2002-02-13 2003-08-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シート格納構造
US6676216B1 (en) * 2002-03-22 2004-01-13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assembly
JP3693031B2 (ja) 2002-03-27 2005-09-0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722080B2 (ja) 2002-03-27 2005-11-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DE602004002622T2 (de) * 2003-07-02 2007-08-16 Mazda Motor Corp. Struktur mit einer Kiste und einem mittleren Sitz für Fahrzeug.
US7901005B2 (en) * 2003-09-16 2011-03-08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JP4319091B2 (ja) 2004-06-02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04039249B4 (de) * 2004-08-13 2006-08-10 Keiper Gmbh & Co.Kg Fahrzeugsitz mit Bodenstellung
US7152921B2 (en) * 2004-08-18 2006-12-26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JP4770835B2 (ja) 2005-07-14 2011-09-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移動装置
CN100453362C (zh) * 2005-09-27 2009-01-21 李先正 可折叠成安全座椅的椅背结构
EP1787855B1 (en) * 2005-11-21 2012-03-14 Volvo Car Corporation Vehicle child seat arrangement
JP4962693B2 (ja) 2005-12-07 2012-06-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配設構造
JP2007153216A (ja) 2005-12-07 2007-06-21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シート配設構造
JP4962694B2 (ja) 2005-12-07 2012-06-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配設構造
DE102006012137A1 (de) * 2006-03-16 2007-09-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Kraftfahrzeuginneneinrichtung mit einem beweglichen Beifahrersitz
KR101418132B1 (ko) * 2006-12-04 2014-07-09 인티어 오토모티브, 인크. 리트랙터블 후방 레그를 갖는 스탠드 업 좌석 조립체
JP5176555B2 (ja) 2008-01-16 2013-04-0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139A (zh) * 2016-12-12 2019-07-16 沃尔沃卡车集团 用于卡车驾驶室的可转换座椅组件
CN110023139B (zh) * 2016-12-12 2022-07-08 沃尔沃卡车集团 用于卡车驾驶室的可转换座椅组件
CN110856680A (zh) * 2018-08-22 2020-03-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0856680B (zh) * 2018-08-22 2021-11-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92405A (ja) 2009-12-17
DE102009025923A1 (de) 2010-01-21
US7950714B2 (en) 2011-05-31
DE102009025923B4 (de) 2014-02-27
CN101602330B (zh) 2012-05-23
US20090302632A1 (en) 200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2330B (zh) 车辆用座椅
CN101602331B (zh) 车辆用座椅
US7735895B2 (en) Seat configuration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interior
CA2448588C (en) Easy entry seat with seat back mounted floor latch
CN101631690B (zh) 用于在机动车辆中的底板上方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
EP1393968A3 (en) Vehicle seat
CN107054176A (zh) 带中央垫体和控制台扶手的车辆座椅
JP510954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311843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228635B2 (ja) 車両
CN114475377A (zh) 车辆座椅
JP200929240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6327506A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2002211296A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シート
JP2006103494A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342772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H0611229Y2 (ja) 自動車用リヤシート
JP3517125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位置、姿勢可変装置
JP3489499B2 (ja) 跳ね上げ式車両用シート
JP2004210202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KR200227064Y1 (ko) 자동차용 시트 리클라이닝장치의 로크기어
JPH0585238A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2004017859A (ja) シート装置
JPH115470A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のロック機構
JPH0787803B2 (ja) 車両用座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