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9220B -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9220B
CN101589220B CN2008800027613A CN200880002761A CN101589220B CN 101589220 B CN101589220 B CN 101589220B CN 2008800027613 A CN2008800027613 A CN 2008800027613A CN 200880002761 A CN200880002761 A CN 200880002761A CN 101589220 B CN101589220 B CN 101589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shell
air cleaner
case member
clean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27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9220A (zh
Inventor
笹野教久
前田明宏
中渡濑明
勘坂隆司
松原裕二
木村新吾
榎本朗
田中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89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9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2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4Air cleaners using filters, e.g. moisten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01Housings; Ca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Lid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thereof
    • F02M35/0202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terials for air cleaner housings
    • F02M35/0203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terials for air cleaner housings by using clamps, catches, locks or the like, e.g. for disposable plug-in filter cart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Means For Warming Up And Starting Carbure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过滤元件。外壳包括具有第一开口和在第一开口的周边上的第一密封表面的第一壳部件和具有第二开口和在第二开口的周边上的第二密封表面的第二壳部件。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被连接使得第一和第二开口在车辆的大致水平方向上相对。过滤元件具有插入第一密封表面和第二密封表面之间的周边部分。第一壳部件包括侧壁和从侧壁的内表面突出的凸起。过滤元件通过凸起以大致竖直位置保持在外壳中。

Description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基于2007年3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93419,通过引用将其公开的内容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该空气净化器单元具有由多个壳部件构成的外壳和以竖直位置被保持在外壳中的过滤元件。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装配发动机功能部件至车辆(例如汽车)上,已知的是整体地形成空气净化器单元的一部分(例如空气净化器壳、连接至空气净化器壳的外部空气导入管等)和车辆的另一部件(例如发动机的端盖、进气岐管或散热器的风扇护罩)。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2-70552描述了一种散热器设备,其中空气净化器单元的空气进气管道与风扇引导件一体模制而成。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3-343371描述一种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空气净化器壳与发动机端盖形成整体。
另外,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5-61382中描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中,空气净化器壳连接至车辆的另一部件,并且空气净化器盖连接至空气净化器壳以覆盖空气净化器壳的开口。空气净化器壳用空气净化器盖限定将要被引入到发动机中的空气流过的外部空气引入通路。过滤元件设置在外部空气引入通路中用于过滤空气。另外,过滤元件的周边部分设置在空气净化器壳的密封表面和空气净化器盖的密封表面之间,使得过滤元件以垂直于车辆的上下方向的水平位置被保持。空气净化器壳和盖的密封表面形成在其开口的周边上且具有大致环形形状。
为了解决减小空气净化器单元的安装空间的需求,即减小空气净化器单元的尺寸,提出整体模制空气净化器壳和车辆的另一部件(例如散热器的风扇护罩)并且以大致垂直于车辆的水平方向的竖直位置将过滤元件布置在限定在空气净化器单元中的外部空气引入通路中。图7显示其中以竖直位置设置过滤元件的空气净化器单元的一个示例。
图7中显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被配置使得通过在空气净化器壳103的密封表面104和空气净化器盖的密封表面之间插入周边部分102来保持过滤元件101。因此,有必要保持过滤元件101,使得周边部分102与空气净化器壳103的密封表面104接触的同时,空气净化器盖被固定至空气净化器壳103的开口105。因此,可能减小工作效率。如果工作人员在空气净化器盖被固定至空气净化器壳103的开口105之前从过滤元件101上松开手,如图7中的箭头所显示地,过滤元件101将从空气净化器壳103上掉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车辆的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能够通过第一壳部件来保持过滤元件。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车辆的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包括限定将被导入发动机的空气流过的进气通路的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元件。外壳包括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第一壳部件具有第一开口和在第一开口的周边上的第一密封表面。第二壳部件具有第二开口和在第二开口的周边上的第二密封表面。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被连接使得第一和第二开口在车辆的大致水平方向上相对。过滤元件具有插入第一密封表面和第二密封表面之间的周边部分。第一壳部件还包括限定所述进气通路的侧壁和从侧壁的内表面朝进气通路突出的凸起。过滤元件通过凸起以大致竖直位置被保持。
当过滤元件被装配至第一壳部件中时,过滤元件接触凸起或与凸起接合,使得仅通过第一壳部件将过滤元件保持在竖直位置上。即,通过凸起来保持过滤元件,并且过滤元件将较少可能从第一壳部件上掉下。因此,第二壳部件容易被装配到第一壳部件。另外,即使在第二壳部件从第一壳部件上被移除时,例如为了更换过滤元件的目的,过滤元件将不会从第一壳部件上掉下。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根据参考附图的随后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相同部件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与风扇护罩形成整体的空气净化器单元的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II的空气净化器单元的空气净化器壳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III-III的空气净化器壳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空气净化器单元的空气净化器壳和空气净化器盖的接合状况的透视图;
图5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单元的下部接合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5B是沿图5A中的线VB-VB的下部接合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把空气净化器盖安装至空气净化器壳的过程的横截面视图;和
图7是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单元的空气净化器壳和过滤元件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6来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用于内燃机(以下称为发动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1整体地连接至车辆的另一部件(例如,主体部件)。在图1中显示的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单元1通过作为发动机功能装置的风扇护罩3整体地连接至作为主体部件的散热器2。
空气净化器单元1通常包括可分离的外壳(壳体)和过滤元件(空气净化器元件5)。所述外壳限定被朝发动机引导的空气流过的进气通路。过滤元件5容纳在外壳中用于过滤空气。外壳由多个壳部件构成,多个壳部件在车辆的大致水平方向上连接,例如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换言之,外壳具有分开线,沿此分开线外壳至少被分成两个壳部件,该分开线大致平行于车辆的上下方向。例如,车辆的水平方向是平行于车辆的水平面的方向,该水平面平行于车辆所行驶的表面。同样,车辆的上下方向是大致垂直于车辆的水平面的方向。
例如,外壳由作为壳部件的空气净化器壳6和空气净化器盖7构成。空气净化器壳(例如第一壳部件)6设置在车辆的前端部分,从而使得壳6的开口(例如第一开口)11面向大致水平方向,例如面向车辆的朝后方向。空气净化器盖(例如第二壳部件)7被设置以覆盖壳6的第一开口11。盖7具有开口(例如第二开口)12并连接到壳6,从而使得第一和第二开口11、12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相对(例如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并且彼此接合。另外,壳6和盖7被金属夹具8固定。
壳6具有限定位于第一开口11的周边上的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第一凸缘部分。盖7具有限定位于第二开口12的周边上的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4的第二凸缘部分。第一和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3、14提供密封表面。
如图2所示,过滤元件5包括元件主体9和位于元件主体9的周边上的周边部分(周边密封部分)10。例如,周边部分10具有大致正方形或矩形的环形形状。在周边部分10插入到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和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4的密封表面之间的情形下,过滤元件5以竖直位置设置在外壳中。即,过滤元件5被设置为大致平行于车辆的上下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壳6和盖7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连接。过滤元件5以大致垂直于车前后方向并大致平行于垂直于车前后方向的车辆左右方向(即车辆的宽度方向)的竖直位置保持。
壳6的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形成有接合凸起15。例如,接合凸起15沿整个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形成,因此接合凸起15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环形形状。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挤压接触接合凸起15,并被压缩。
此外,壳6和盖7分别在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上具有第一元件容纳部分和第二元件容纳部分,用于容纳过滤元件5。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纳部分形成过滤元件5被设置在其中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间。
外壳具有把空气(例如外部空气)引导到外壳的内部的入口管道(第一外部空气导管)17,及用于将已经通过外壳内的过滤元件5的空气朝发动机进气管引导的出口导管(第二外部空气导管)18。
例如,入口管道17与壳6整体地形成。出口管道18与盖7整体地形成。壳6中形成第一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1,从入口管道17引导的空气通过第一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1流动。盖7中形成第二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2,已经通过第一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1和过滤元件5的空气通过第二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2流动。第一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1和第二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2形成进气通路。进气通路与发动机的燃烧室和进气口连通。例如,壳6由树脂制成并与散热器2的风扇护罩3整体模制。
发动机安装在例如汽车的车辆的发动机室中。例如,发动机是水冷汽油发动机,该发动机利用燃烧室中的吸入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空气的燃烧产生的热能来产生动力。该发动机具有把吸入空气引导到燃烧室中的进气管和从燃烧室排放废气的排气管。进一步地,发动机设置有发动机冷却单元,该发动机冷却单元包括循环发动机冷却剂的发动机冷却剂回路。
发动机由气缸盖和气缸体等构成。气缸盖在一侧上形成进气口(进入口),在相对侧上形成排气口(排放口)。进气口通过提升阀式进气阀打开和关闭,排气口通过提升阀式排气阀打开和关闭。
进气管连接到进气口,排气管连接到排气口。气缸体中形成缸膛。活塞由曲柄轴支撑以便在缸膛中往复运动。此外,水套形成在气缸盖和气缸体的内侧,例如包围缸膛的周边。
发动机冷却单元通常包括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和把冷却空气强制地引导到发动机主单元(例如,气缸盖、气缸体等)中的热交换器送风单元,用于冷却发动机主单元的发动机的制冷剂通过发动机冷却剂回路流动。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包括水泵、温度调节器、散热器2等。水冷汽油发动机构造成发动机制冷剂通过水套强制地循环。因此,发动机冷却到适当温度使得发动机的部件有效地运作。
水泵被设置用于把发动机制冷剂强制地从散热器2引导到发动机的水套中。水套由曲柄轴旋转地驱动。温度调节器用作控制制冷剂温度的自动控制阀。温度调节器设置在散热通路上,通过散热器2的管子的发动机制冷剂流过散热通路。当发动机制冷剂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例如85℃)时,温度调节器完全关闭散热通道使得发动机制冷剂绕过散热器2被引导到旁路通路。这样,通过温度调节器切换通路,发动机被平稳地加热到适当温度。
在发动机室中,散热器2安装在容易供给空气的位置上,例如车辆的前端部分。例如,散热器2被设置为紧接前栅部件的后面,所述前栅部件限定把冷却空气引导到发动机室中的开口。散热器2在在管子之间流动的冷却空气和在管子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制冷剂。当车行驶时由热交换器送风单元产生冷却空气的流动。因此,散热器2用作冷却制冷剂的热交换器。
例如,散热器2包括上箱19、下箱20和位于上箱19和下箱20之间的层状的芯。芯由交替地分层布置管子和叶片构成。管子形成制冷剂在其中流动通过的通路。
上箱19和下箱20中的每个具有把热交换器送风单元的风扇护罩3固定到散热器2的两个护罩固定部分。上箱19的顶壁具有支撑销23。支撑销23在朝上的方向上突出。下箱20的底壁上具有支撑销24。支撑销24在朝下的方向上突出。散热器2通过支撑销23、24固定到车辆的部件(构件)27、28例如前侧部件、支架、框架、车身等。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2被固定至车身27、28。
圆柱形橡胶部件(橡胶安装件)25、26装配在支撑销23、24的周边上。当散热器2通过支撑销23、24安装到部件27、28上时,橡胶部件25、26用作减震器。
热交换器送风单元位于发动机和散热器2之间。例如,热交换器送风单元位于散热器2的后侧上。热交换器送风单元通常包括电动鼓风机和包围电动鼓风机的风扇护罩3。电动鼓风机被操作以使得冷却空气通过散热器2的芯从前栅部件流向发动机。
电动鼓风机包括产生轴向空气流的轴流风扇和旋转轴流风扇的电机29。轴流风扇包括装配到电机29的旋转轴的凸起部分和从凸起部分径向地延伸的叶片。
风扇护罩3包括包围散热器2和电扇之间的间隙的护罩主体4。风扇护罩3被设置以限制电扇产生的空气流绕过散热器2的芯。即,风扇护罩3被设置以引导电扇产生的空气流穿过散热器2的芯。
风扇护罩3由树脂材料(例如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丙烯))整体地形成并具有预定形状。另外,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壳6与风扇护罩3整体地形成。
包括护罩主体4和壳6的风扇护罩3是整体模制形成的热塑性树脂产品(模制件)。例如,通过熔化球形树脂材料、把熔融树脂注射到模具中限定的腔中、冷却所述腔中的被注射的树脂和从模具移除模制件,来形成风扇护罩3。
护罩主体4具有带有正方形或矩形横截面的大致多边形管状形状。护罩主体4包括一对横向壁,例如上壁和下壁,所述横向壁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进一步地,护罩主体4包括一对竖直壁,例如右壁和左壁,所述竖直壁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彼此相对,例如车的大致右和左方向上。轴流风扇设置在风扇护罩4中,使得旋转轴线与管状护罩主体4的轴线对齐。例如,轴流风扇被设置,使得旋转轴线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
护罩主体4的上壁与固定支柱31整体形成。固定支柱31通过例如螺栓的固定部件固定到散热器2的上箱19的护罩固定部分上。护罩主体4的下壁与固定支柱32整体地形成。固定支柱32通过例如螺栓的固定部件固定到散热器2的下箱20的护罩固定部分上。
护罩主体4的中部具有开口33,电扇吹送的空气穿过开口33。另外,风扇护罩3具有固定支柱34和在固定支柱34的内周边上的电机固定部分35。固定支柱34和电机固定部分35与护罩主体4整体地形成。电扇,特别是电机29被固定到电机固定部分35上。
空气净化器单元1位于发动机的空气吸入系统的最上游位置处,例如发动机的进气管的最上游位置。过滤元件5设置在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外壳中,用于过滤穿过进气通路的吸入空气。过滤元件5捕获包含在外部空气中的杂质,例如灰尘,以便减少发动机的滑动摩擦。
过滤元件5包括具有大致正方形或矩形的元件主体9和沿元件主体9的周边的周边部分10。如图2所示,例如元件主体9由在上下方向上折叠或褶折的非织布制成。
周边部分10与元件主体9整体地形成。周边部分10形成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的环形形状的软框架。周边部分10包括上壁、下壁、侧壁。上壁和下壁被沿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侧面设置,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处壳中的吸入空气的流动方向(即第一和第二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1、22的轴线)。侧壁被沿水平方向(例如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侧面设置。
周边部分10用壳6的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和盖7的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4的密封表面密封。此外,周边部分10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接合凸起15挤压接触。
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外壳具有大致长方体的盒形,并且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高度H,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具有宽度B,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具有深度。通过在第一和第二开口11、12处连接壳6和盖7来构造外壳。
壳6是容器型部件,并与风扇护罩3的护罩主体4整体地形成。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例如壳6与护罩主体4的左壁整体地模制。风扇护罩3通过固定支柱31、32安装到被固定到车身的部分27、28上的散热器2上。因此,通过把风扇护罩3固定到散热器2,将壳6固定到车身的部分27、28上。换言之,壳6通过风扇护罩3和散热器2固定到车身的部分27、28上。
此外,壳6由与风扇护罩3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壳6包括具有多边形管状形状的周边侧壁并在其中限定第一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1。例如,多边形管状形状具有正方形或矩形横截面。
如图3所示,周边侧壁包括左侧壁部分41和右侧壁部分42。左侧壁部分41和右侧壁部分42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相对,例如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并且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另外,管状部分包括上壁部分43和下壁部分44。上壁部分43和下壁部分44在车身的上下方向上相对,并且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
周边侧壁限定作为第一开口11的在第一轴端处的开口,并且在第二轴端处具有端壁45。即,第一开口11和端壁45相对于管状周边侧壁的轴线方向相对。壳6被设置使得第一开口11面向车辆的朝后方向,端壁45面向车辆的朝前方向。换言之,壳6被设置,使得端壁45位于管状周边侧壁的前侧。端壁45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
另外,第一开口11通过过滤元件5的元件主体9连接至盖7的第二开口12,使得第一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1通过元件主体9与第二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1连通。
右侧壁部分和左侧壁部分41、42和端壁45大致沿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上和下壁部分43、44在车辆的右和左方向上延伸。比左侧壁部分41更靠近护罩主体4的右侧壁部分42具有第一台阶部分46和第二台阶部分47。第一台阶部分46和第二台阶部分47与过滤元件5的清洁侧相对。也就是,第一和第二台阶部分46、47形成与过滤元件5相对的内表面。另外,第二台阶部分47形成相对于前和后方向倾斜的倾斜壁。
壳6具有在第一开口11的周边上的第一凸缘部分。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形成在第一凸缘部分的表面上,所述表面面向过滤元件5,也就是与盖7的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4相对。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与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的清洁侧(例如前侧)紧密接触。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具有接合凸起15,所述接合凸起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环形形状。接合凸起15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向过滤元件6凸起。接合凸起15与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挤压接触。
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包括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上部和下部。上部和下部分别位于周边侧壁的上壁部分43和下壁部分44的端部。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还包括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右部和左部。右部和左部分别位于周边侧壁的右侧壁部分42和左侧壁部分41的端部。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右部直接连接到护罩主体4,如图3所示。
此外,如图2和3所示,壳6具有在右和左侧壁部分41、42的内表面上的作为壳侧接合部分的肋(凸起)51、52。肋51、52突出到壳6的内侧,也就是,朝第一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1突出。每个肋51、52具有大致板形形状,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例如在车辆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
肋51、52被形成以接触过滤元件5的元件主体9,使得由壳6来保持过滤元件5。例如,肋51、52被形成,使得当过滤元件5被安装在壳6的第一开口11中时肋51、52与元件主体9的元件侧接合部分接合。因此,仅通过壳6把过滤元件5保持在竖直位置上。换句话说,肋51、52用作元件接合部分和元件保持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元件主体9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折叠(fold)。例如,肋51、52收容在从顶部开始的第二和第三折叠之间。
如图2所示,肋51、52位于右和左侧壁部分41、42的上半区域(肋布置区域)中。如图3所示,形成在左侧壁部分41上的肋51从所述端壁45的内表面朝过滤元件5延伸,且大致平行于水平方向。另外,如图2所示,肋51的端部(肋端部)51a位于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朝端壁45凹陷的位置上。也就是,肋51的端部51a不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朝车辆的向后方向突出。
形成在右侧壁部分42上的肋52从第一和第二台阶部分46、47的内表面朝过滤元件5延伸,且大致平行于水平方向。类似于肋51,肋52的端部(肋端部)位于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朝端壁45凹陷的位置上。也就是,肋52的端部52a不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朝车辆的向后方向突出。
肋51、5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例如在车辆的向后方向上。换句话说,肋51、52平行于壳6的管状周边侧壁的轴线延伸。因为肋51、52大致平行于用于注射模制的模具的移除方向延伸,所以肋51、52可与风扇护罩4和壳6整体模制而成。即,即使在肋51、52与壳6整体模制而成时,所述模具可以轻易地从模制的壳6沿平行于壳6的管状周边侧壁的轴线方向被移除。在这种情形下,在用于模制壳6的模具中不再需要用于形成肋51、52的特定的芯。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每个肋51、52具有锥形形状以便于插入到元件主体9的折叠中。也就是,每个肋51、52的厚度朝元件主体9逐渐减小。另外,肋51、52的边缘被倒角或圆化以便进一步便于将肋51、52插入到元件主体9的折叠中。
壳6进一步具有在周边侧壁的第一轴向端上的第一接合壁53。第一接合壁53形成在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周边上用于与盖7接合。第一接合壁53具有大致正方形或矩形环形形状。例如,第一接合壁53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朝盖7突出。也就是,第一接合壁53是具有正方形或矩形形状横截面的大致管状壁。
如图4所示,壳6具有在第一接合壁53的上部上的上接合部分54,所述上部对应于上壁部分43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壳6具有两个上接合部分54。另外,如图5A、5B和6所示,壳6具有在第一接合壁53的下部上的下接合部分56,所述下部对应于下壁部分44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壳6具有两个下接合部分56。
上接合部分54被配置以与盖7的上部接合。下接合部分56具有接合孔(例如结合凹陷)55用于容纳盖7的下部。下接合部分56容纳盖7的下部,使得盖7围绕盖7的下部旋转以打开或关闭壳6的第一开口11。也就是,下接合部分56提供铰链容纳部分。
盖7可拆卸地连接到壳6。盖7例如由与壳6相同的树脂材料制成。盖7具有大致容器状的形状。盖7包括具有多边形管状形状的周边侧壁。例如,多边形管状形状具有正方形或矩形横截面。盖7在周边侧壁的第一端处具有端壁65,并且第二开口12形成在周边侧壁的第二端处。周边侧壁中形成第二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2。
盖7的周边侧壁包括在大致水平方向(例如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侧壁部分61,并且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另外,盖7的周边侧壁包括上壁部分63和相对于上下方向与上壁部分63相对的下壁部分64。上壁部分63和下壁部分64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
盖7被设置使得端壁65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周边侧壁的后侧上。即,盖7被设置使得第二开口12在车辆的朝前方向上打开。另外,盖7连接至壳6,使得第二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2通过元件主体9和第一开口11与壳6的第一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1连通。
盖7具有在第二开口12的周边上的第二凸缘部分。第二凸缘部分提供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4用于形成密封表面,所述密封表面通过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与壳6的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相对。第二元件密封表面14具有大致正方形或矩形环形形状。
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4的密封表面气密地接触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6的灰尘侧(后表面)。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4具有肋69,该肋69从密封表面向过滤元件5突出。例如,肋69沿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4形成,因此具有大致正方形或矩形环形状。
如图5B所示,肋69朝向壳6的第一接合壁53的内表面与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挤压接触,以便限制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的位置偏移。
盖7具有在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4的周边上的第二接合壁73,用于与壳6的第一接合壁53的外侧接合。例如,第二接合壁73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环形形状。换句话说,第二接合壁73具有在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4的周边上的、具有正方形或矩形形状的横截面的大致管状形状。
对应于下部壁部分64的端部的第二接合壁73的下部沿与壳6相对的方向从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4突出。也就是,第二接合壁73的下部与下壁部分64部分重叠。在之后将要描述的靠近下接合部分的位置处,第二接合壁73的下部装配到壳6的第一接合壁53的内侧。
对应于上壁部分63的端部的第二接合壁73的上部具有上接合部分74。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第二接合壁73具有两个上接合部分74。如图4所示,上接合部分74与壳6的上接合部分54接合且被夹具8固定。
盖7进一步具有从第二接合壁73的下部的内周边表面沿向下方向突出的下接合部分76。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盖7具有两个接合部分76。下接合部分76提供与壳6的下接合部分56以铰链方式接合的铰链插入部分(盖铰链部分)。下接合部分76具有容纳在下接合部分56的接合孔55中的接合凸起(铰链轴部分)。另外,接合部分76在其前表面上具有肋77。肋77朝接合孔55的前内表面突出,且具有例如半球形形状。
接下来,将参考图1-6来说明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组装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元件5和盖7固定到壳6的第一开口11,壳6的第一开口11与护罩主体4的左侧壁整体地形成。壳6的第一开口11在比散热器2更靠近车辆的后侧的位置处开口。因此,站在前栅部件的前面的工人把过滤元件5从散热器2的前侧送到散热器2上方的壳的第一开口11。
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的下侧与壳6的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的下部接触。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的下侧与壳6的接合凸起15挤压接触,所述接合凸起15对应于下壁部分44的端部。
然后,过滤元件5旋转从而使得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的上侧朝前移动。因此,使得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的上侧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的上部接触。此时,壳6的肋51、52进入元件主体9的预定折叠(例如第二和第三折叠)之间。因为元件主体9与壳6的肋51、52干扰,所以过滤元件5在装配方向上的移动被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肋51、52位于右和左侧壁部分41、42的上半区域中。肋51、52的端部51a、52a被设置为不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突出。也就是,肋51、52的端部51a、52a被设置为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相比更靠近壳6的内侧。另外,肋51、52具有厚度朝元件主体9减小的锥形壁形状。因此,过滤元件5被平滑地固定至壳6,并且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适当地接触,所述密封表面沿着第一开口11的周边完整地形成。
另外,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的上侧和左右侧分别以压缩的方式与壳6的接合凸起15的左右部分和上部挤压接触。
因此,当过滤元件5被固定至壳6的第一开口11时,元件主体9与壳6的肋51、52接合。因此,仅通过壳6把过滤元件5保持在竖直位置上。
接下来,盖7被从散热器2的前侧送至散热器2上方的壳6的第一开口11中。在这种情形下,过滤元件5已经被保持在壳6中。因此,如图6所示,盖7的下接合部分76以相对于壳6的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的预定插入角θ插入到壳6的下接合部分56的结合孔55中。
之后,盖7围绕下接合部分76朝前旋转,使得盖7的上壁部分63朝前移动。另外,盖7的上接合部分74装配至壳6的上接合部分54上。在这种情形下,盖7的第二接合壁73的内侧装配至壳6的第一接合壁53的外侧上。
接下来,壳6的上接合部分54和盖7的上接合部分74被夹具8固定。以这种方式结合壳6和盖7。
在本实施例中,盖7可拆卸地连接至壳6,在壳6中通过肋51、52的接合将过滤元件5保持在竖直位置上。另外,在周边部分10被插入到第一和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3、14的密封表面之间的条件下,过滤元件5被保持和收容在竖直位置上。在此处,竖直位置是指大致平行于车辆的上和右方向且垂直于车辆的水平面的位置,所述水平面平行于车辆所行驶的表面。另外,第一和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3、14与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气密地密封。
接下来,将说明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操作。当发动机启动,进气阀打开并且活塞下降时,发动机的气缸从排气阶段向吸气阶段变换,随着活塞的下降气缸燃烧室的负压(低于大气压)增加。因此,混合空气从打开的进气口吸入。
此时,空气,例如外部空气,从第一外部空气导管17引导到壳6的第一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1中,并且穿过过滤元件5的元件主体9。因此,空气杂质被元件主体9捕获。
通过元件主体9的清洁空气通过盖7的第二外部空气引入通路22、第二外部空气导管18、进气管(进气通路)的内部和进气口,被吸入气缸的燃烧室中。因为清洁空气被吸入发动机中,由杂质导致的发动机的滑动摩擦被减小。因此,减少发动机失效。
在图7中显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中,虽然过滤元件101被设置在竖直位置中,但是过滤元件101通过将周边部分102插入到壳103的凸缘104和盖的凸缘之间来保持。因此,在将盖固定至壳103之前和同时,需要保持过滤元件101以限制过滤元件101从壳103分离和偏移。
在本实施例中,另一方面,壳6具有肋51、52,并且过滤元件5的元件主体9被肋51、52容纳。因此,即使在周边部分10被保持在第一和第二元件密封部分13、14之间之前,也就是在盖7固定至壳6之前,通过壳6将过滤元件5保持在竖直位置上。
即,在装配过程中,过滤元件5极少可能从壳6上掉下。另外,因为过滤元件5可被壳6保持,在盖7被固定至壳6时不需要用手或使用夹具支撑过滤元件5。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结构中,即使在盖7被从壳6移除用于替换过滤元件5时,过滤元件5被保持在壳6中且不会从壳6上掉下。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壳6与风扇护罩3的护罩主体4整体模制而成,风扇护罩3通过固定支柱31、32被固定至散热器2,所述散热器2被固定至车辆车身的部分27、28。也就是,壳6通过风扇护罩3与散热器2形成整体。
用于支撑过滤元件5的肋51、52被整体形成在壳6的侧壁部分41、42中。也就是,用于限制过滤元件5从壳6上掉下的接合部分仅通过简单地改变壳6的形状而不改变盖7的形状来提供。另外,过滤元件5被安装至车辆车身的部分27、28,而不增加装配步骤。同样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过滤元件5在受限制的空间中被装配至壳6,所述空间被提供用于将盖7连接至壳6和从壳6上拆卸盖7。例如,在设置在风扇护罩3和发动机主单元之间的小空间中执行将过滤元件5固定至壳6。另外,壳6的第一开口11在车辆向后的方向上开口。因此,过滤元件5从壳6上方的前栅格部件的前侧进入到所述小空间中,且被固定至壳6的第一开口11上。
此时,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的下侧邻接壳6的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下侧。在这种情形下,过滤元件5沿朝前方向旋转,也就是,过滤元件5的上部沿朝前方向移动,使得过滤元件5的周边部分10的上侧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接触。因此,过滤元件5被固定至壳6。
如果肋51、52形成在壳6的侧壁41、42的下半区域中,在过滤元件5在朝前方向上被旋转时,在周边部分10的上侧与第一元件密封部分13的密封表面接触之前元件主体9与肋51、52干扰。在这种情形下,因此,很难适当地将过滤元件5固定使得仅通过壳6将过滤元件5保持在竖直位置上。
在本实施例中,另一方面,肋51、52形成在壳6的侧壁41、42的上半区域中。另外,肋51、52的端部51a、52a从第一元件密封表面13的密封表面凹陷。也就是,肋51、52的端部51a、52a被设置为与第一元件密密封表面13的密封表面相比更靠近壳6的内侧。另外,肋51、52具有厚度朝过滤元件5减小的锥形板状。因此,过滤元件5与肋51、52平滑地接合且适当地保持在壳6中。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壳6与风扇护罩3整体模制。然而,壳6可与另一发动机功能部件(例如发动机端盖、进气岐管、节流阀主体、散热器箱或等)一体形成或连接至其上。另外,车辆主体、车辆框架、风扇护罩或与之类似的部件可被用作车辆的主体部件。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过滤元件5由非织布形成。然而,过滤元件5可由例如纸、金属网部件等的另外的材料形成。另外,过滤元件5的元件主体9的形状不限于具有多个折叠的折叠的形状,只要通过肋51、52将过滤元件5保持在竖直位置上即可。
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外壳可由包括用于增加强度的纤维(例如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树脂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把填充材料(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硼纤维)混合到树脂中来制造壳6和盖7,所述树脂与和壳6整体地形成的发动机功能部件的树脂相同。此外,壳6和盖7可由不同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壳6和盖7具有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例如重力方向)上的分开线。然而,壳6和盖7可具有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或包括弯曲部的分开线。
另外,过滤元件5的竖直位置不限于平行于重力方向的竖直位置。竖直位置是指大致平行于车辆的上下方向且包括从竖直方向倾斜的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壳6和盖7相对于车辆的前和后方向被连接。然而,壳6和盖7可被形成以沿大致水平方向被连接,例如车辆的大致右和左方向或与右和左方向成对角(倾斜)的方向。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容易地想到其它优点和改进。因此本发明就其更宽的方面而言不局限于特定的细节、典型设备、所图示和所描述的示例性例子。

Claims (13)

1.一种用于过滤将被引入车辆的内燃机中的空气的空气净化器单元,所述空气净化器单元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限定空气流过的进气通路,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所述第一壳部件具有第一开口和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周边上的第一密封表面,所述第二壳部件具有第二开口和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周边上的第二密封表面,所述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彼此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开口在车辆的大致水平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和
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以大致竖直位置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且具有插入所述第一密封表面和所述第二密封表面之间的周边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壳部件包括限定所述进气通路的侧壁和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朝向所述进气通路突出的凸起,和
所述过滤元件通过所述第一壳部件的所述凸起以大致竖直的位置保持在所述外壳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壳部件与所述车辆的主体部件形成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壳部件在所述过滤元件通过所述凸起以大致竖直的位置被保持的条件下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壳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过滤元件与所述凸起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过滤元件包括具有多个折叠的元件主体,和
所述过滤元件的周边部分设置在所述元件主体的周边上且用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壳部件的侧壁具有大致管状形状,所述第一开口被限定在所述侧壁的端部处,和
所述第一开口在大致水平的方向上开口,且通过所述过滤元件与所述第二壳部件的第二开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壳部件的侧壁包括第一壁部分和第二壁部分,所述第一壁部分和第二壁部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所述第一壁部分和第二壁部分在车辆的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凸起形成在所述第一壁部分和所述第二壁部分的每一个上,和
所述凸起是具有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壁部分的每一个的上半区域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凸起具有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板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密封表面相比位于所述第一壳部件的更内侧的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壳部件具有端壁,所述端壁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前端上以与过滤元件相对,且在所述车辆的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和
所述凸起从所述端壁的内表面朝向所述过滤元件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壳部件的侧壁包括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壁部分,
所述壁部分包括限定与所述过滤元件相对的内表面的台阶部分,和
所述凸起从所述台阶部分的内表面朝向所述过滤元件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
CN2008800027613A 2007-03-30 2008-03-21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9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93419A JP2008248848A (ja) 2007-03-30 2007-03-30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JP093419/2007 2007-03-30
PCT/JP2008/056003 WO2008123392A2 (en) 2007-03-30 2008-03-21 Air cleaner unit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9220A CN101589220A (zh) 2009-11-25
CN101589220B true CN101589220B (zh) 2011-07-27

Family

ID=39831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276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9220B (zh) 2007-03-30 2008-03-21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97056B2 (zh)
EP (1) EP2134952B1 (zh)
JP (1) JP2008248848A (zh)
CN (1) CN101589220B (zh)
AT (1) ATE495359T1 (zh)
DE (1) DE602008004480D1 (zh)
WO (1) WO200812339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2806B2 (ja) 2007-03-30 2009-08-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JP4665957B2 (ja) * 2007-11-26 2011-04-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アエレメント収納ケース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ファンシュラウド部材
US9492773B2 (en) 2008-02-26 2016-11-15 Mann+Hummel Gmbh Filter device, especially an air filter
DE102010014277B4 (de) * 2009-10-12 2020-03-12 Mann+Hummel Gmbh Filtervorrichtung und Hauptfilterelement für eine Filtervorrichtung
ITRE20100047A1 (it) * 2010-06-08 2011-12-09 Ufi Innovation Ct Srl Gruppo filtrante per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KR200464480Y1 (ko) 2010-12-21 2013-01-08 주식회사 리한 차량용 에어클리너 조립구조
DE102012005732A1 (de) * 2012-03-23 2013-09-26 Mann + Hummel Gmbh Flachfilterelement und Luftfilter
DE102012005731B4 (de) * 2012-03-23 2017-07-06 Mann + Hummel Gmbh Luftfilter und Filterelement eines Luftfilters
DE102012005734A1 (de) * 2012-03-23 2013-09-26 Mann + Hummel Gmbh Flachfilterelement, Filtergehäuse und Luftfilter
JP6061083B2 (ja) * 2013-01-29 2017-0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AU2015335866A1 (en) * 2014-10-23 2017-05-11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including electric starting system powered by lithium-ion battery
JP6542716B2 (ja) * 2015-08-25 2019-07-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抗菌液、抗菌膜、スプレー、クロス
JP6700601B2 (ja) * 2016-08-29 2020-05-2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系部品
JP6817833B2 (ja) * 2017-01-31 2021-01-20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エアクリーナの取付け構造
KR102249595B1 (ko) * 2017-05-16 2021-05-10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 클리너 유닛
KR102310522B1 (ko) * 2021-07-09 2021-10-07 정성봉 재생 가능한 자동차용 에어크리너 필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3596A (en) * 1990-08-09 1993-05-25 Nippondenso Co., Ltd. Air cleaner device
EP1277946A1 (en) * 2001-07-19 2003-01-22 Mark IV Systemes Moteurs (Société Anonyme) Air filter unit for a vehicle with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3343371A (ja) * 2002-05-30 2003-12-03 Denso Corp エンジンヘッドカバー一体式エアクリーナ
CN1590746A (zh) * 1999-02-26 2005-03-09 唐纳森公司 用于过滤器的密封系统
JP2005061382A (ja) * 2003-08-20 2005-03-10 Tokyo Roki Co Ltd エアークリーナ
CN1760529A (zh) * 2004-10-15 2006-04-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滤清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28982B1 (fr) * 1988-03-22 1990-12-28 Equip Composants Ind Autom Filtre a air perfectionne pour moteurs thermiques
DE9305767U1 (zh) * 1993-04-16 1993-06-17 Filterwerk Mann & Hummel Gmbh, 7140 Ludwigsburg, De
JP3442186B2 (ja) * 1995-04-10 2003-09-02 豊田紡織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
JP3136978B2 (ja) * 1995-04-24 2001-02-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
US5605554A (en) * 1995-08-30 1997-02-25 Siemens Electric Limited Multi-piece air filter housing and closure arrangement
DE19638790A1 (de) * 1996-09-21 1998-03-26 Mann & Hummel Filter Luftfilter
JP4096389B2 (ja) 1997-12-10 2008-06-0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3401489B2 (ja) 2000-08-30 2003-04-2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ラジエター装置
JP2002248314A (ja) * 2001-02-23 2002-09-03 Toyo Roki Mfg Co Ltd エアクリーナ
JP4112937B2 (ja) * 2002-10-09 2008-07-0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JP4501945B2 (ja) * 2007-02-23 2010-07-14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冷却器用フィルタの取付構造
JP4312806B2 (ja) * 2007-03-30 2009-08-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3596A (en) * 1990-08-09 1993-05-25 Nippondenso Co., Ltd. Air cleaner device
CN1590746A (zh) * 1999-02-26 2005-03-09 唐纳森公司 用于过滤器的密封系统
EP1277946A1 (en) * 2001-07-19 2003-01-22 Mark IV Systemes Moteurs (Société Anonyme) Air filter unit for a vehicle with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3343371A (ja) * 2002-05-30 2003-12-03 Denso Corp エンジンヘッドカバー一体式エアクリーナ
JP2005061382A (ja) * 2003-08-20 2005-03-10 Tokyo Roki Co Ltd エアークリーナ
CN1760529A (zh) * 2004-10-15 2006-04-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滤清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123392A3 (en) 2009-02-19
US20100050980A1 (en) 2010-03-04
JP2008248848A (ja) 2008-10-16
DE602008004480D1 (de) 2011-02-24
EP2134952A2 (en) 2009-12-23
EP2134952B1 (en) 2011-01-12
WO2008123392A2 (en) 2008-10-16
ATE495359T1 (de) 2011-01-15
US8097056B2 (en) 2012-01-17
CN101589220A (zh)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9220B (zh)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CN101275521B (zh)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CN104066963B (zh) 机动车辆及向机动车辆的发动机提供进气的方法
US10308315B2 (en) Saddle-ridden vehicle
CN103538442B (zh) 空气供应装置
US20150329174A1 (en) Electric vehicle
CN103415692A (zh) 用于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总成
CN104251523B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08716442A (zh) 具有并联污染物管理特征的被动管理机罩和充压室进给的进气系统
CN103982345A (zh) 内燃机的新鲜空气供给装置
JP2005188506A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CN109083776A (zh) 用于内燃机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导管结构
CN101614171B (zh)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
BR102016024487A2 (pt) Integrated intake and discharge assembly, cooling and ingress system for a work veh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ntegrated intake and discharge assembly
CN108474327A (zh) 空气滤清器
CN216620034U (zh) 空调器
EP1600624A1 (en) Integrated air inlet modu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CN106089506A (zh) 柴油机egr冷却器总成装配结构
JP7195245B2 (ja) 作業車
JP7092658B2 (ja) Egrクーラ付産業用エンジン
CN1609441A (zh) 内燃机的进气管及安装有该进气管的车辆
CN104110731B (zh) 上下出风的空调器
KR101667038B1 (ko) Hvac용 블로워 유닛
CN212390519U (zh) 空调器
KR20120102893A (ko) 주행풍유입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