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0226A - 液压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液压缓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0226A
CN101570226A CNA2008101844007A CN200810184400A CN101570226A CN 101570226 A CN101570226 A CN 101570226A CN A2008101844007 A CNA2008101844007 A CN A2008101844007A CN 200810184400 A CN200810184400 A CN 200810184400A CN 101570226 A CN101570226 A CN 101570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perch
spring
axletree
base portion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44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0226B (zh
Inventor
村上阳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Corp filed Critical Show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70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0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0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0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4Arrangements for attach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1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6Means for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or for locking, the spring or damper, e.g. at the end of the stro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压缓冲器(10),弹簧座(32)被分割为弹簧座基座部(111)和弹簧座筒部(112),该弹簧座基座部(111)为,被支持为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状态,并具有比车轴侧管(12)的内周小的外径;该弹簧座筒部(112)为,插入车轴侧管(12)的内周,并能够支承悬架弹簧(33),设置在弹簧座筒部(112)的下端部的下端卡合部(112A),支承于设置在弹簧座基座部(111)的上端部的上端卡合部(111A)上,弹簧座筒部(112)能够与车轴侧管(12)同轴安装。

Description

液压缓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作为液压缓冲器,如日本特开2008-834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存在如下的液压缓冲器:自由滑动地插入在车体侧管内的车轴侧管的下端部螺纹安装在车轴托架上,夹装在车体侧管和车轴侧管之间的悬架弹簧的下端部,在车轴侧管的内部支承于支持在车轴托架上的弹簧座上。
并且,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压缓冲器为,在车轴托架上具备弹簧载荷调整部,该弹簧载荷调整部使弹簧座升降而调整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弹簧座为,与车轴侧管的内周接触地插入并与车轴侧管同轴安装,并且通过与弹簧载荷调整部的卡合,而被支持为不相对于车轴托架旋转的状态。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压缓冲器的装配阶段,在车轴托架上组装弹簧载荷调整部和弹簧座,并在该车轴托架上螺纹安装车轴侧管的下端部。此时,如上所述,弹簧座通过与弹簧载荷调整部的卡合而以不相对旋转的状态支持在车轴托架上,且与车轴侧管的内周接触地插入。因此,当为了与车轴侧管的螺纹安装而使车轴托架螺旋转动时,与车轴托架一体旋转的弹簧载荷调整部经由与弹簧座的卡合点而将旋转力赋予该弹簧座。因此,弹簧座将与弹簧载荷调整部的卡合点作为旋转中心而旋转,而该旋转中心偏离车轴侧管的中心轴,因此弹簧座离上述旋转中心较远的外缘陷入车轴侧管的内周而旋转锁止。由此,车轴托架可能不能螺旋转动而不能与车轴侧管螺纹安装,或者导致弹簧座或弹簧载荷调整部的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高液压缓冲器的装配性。
本发明的课题为一种液压缓冲器,将被支持为不相对于车轴托架旋转的状态的弹簧座,与车轴侧管的内周接触地插入,在如此构成的液压缓冲器中,顺畅地将车轴托架和车轴侧管螺纹安装。
本发明的液压缓冲器为,将自由滑动地插入在车体侧管内的车轴侧管的下端部螺纹安装在车轴托架上,将夹装在车体侧管和车轴侧管之间的悬架弹簧的下端部,在车轴侧管的内部支承在弹簧座上,该弹簧座以不相对旋转的状态支持在车轴托架上,在如此构成的液压缓冲器中,弹簧座被分割为弹簧座基座部和弹簧座筒部,该弹簧座基座部以不相对旋转的状态支持在车轴托架上,且外径比车轴侧管的内周小,该弹簧座筒部能够插入车轴侧管的内周而支承悬架弹簧,使在弹簧座筒部的下端部设置的下端卡合部支承于在弹簧座基座部的上端部设置的上端卡合部上,并能够将弹簧座筒部与车轴侧管同轴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液压缓冲器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下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上部及中间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弹簧载荷调整部的剖视图。
图5A~图5C表示螺母,图5A是剖视图、图5B是主视图、图5C是后视图。
图6A、图6B表示滑块,图6A是侧视图、图6B是主视图。
图7A、图7B表示弹簧座基座部,图7A是侧面图、图7B是后视图。
图8A~图8C表示弹簧座筒部,图8A是剖视图、图8B是侧视图、图8C是仰视图。
图9是表示车轴托架的倒立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10A、图10B表示弹簧座的防脱落构件,图10A是表示弹簧座的正立状态的后视图、图10B是表示弹簧座的倒立状态的后视图。
图11A、图11B表示弹簧座的防脱落构件,图11A是表示弹簧座的正立状态的后视图、图11B是表示弹簧座的倒立状态的后视图。
图12A、图12B表示弹簧座的防脱落构件,图12A是表示弹簧座的正立状态的后视图、图12B是表示弹簧座的倒立状态的后视图。
图13A、图13B表示弹簧座的防脱落构件,图13A是表示弹簧座的正立状态的后视图、图13B是表示弹簧座的倒立状态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前叉(液压缓冲器)10是在车体侧配置外管11、在车轮侧配置内管12的倒立型前叉,如图1~图3所示,通过在外管11的下端开口部的内周固定的导向衬套11A和在内管12的上端开口部的外周固定的导向衬套12A,内管12自由滑动地插入在外管11的内部。11B为油封、11C为尘封。在外管11的上端开口部液体密封地螺纹安装有罩13并密封,在外管11的外周上设有车体侧安装部件。在内管12的下端开口部液体密封地插入并螺纹安装有车轴托架15,而构成内管12的底部,在车轴托架15上设有车轴安装孔15A。
前叉10划分出由外管11的内周、内管12的外周和上述2个导向衬套11A、12A所划分的环状油室17。
前叉10为,在内管12的上端侧内周通过经由O形环等来液体密封地设置有底杯状的间隔部件19,并通过间隔部件19底部的杆导向部19A而在下部划分出工作油室21,并且在上部划分出贮油室22。在贮油室22中,其下侧区域为油室22A、上侧区域为空气室22B。在间隔部件19的比内管12突出的上端部的外周设置的导向衬套12A,与外管11的内周滑动接触。
前叉10为,安装在外管11上的活塞杆23自由滑动地插入间隔部件19的杆导向部19A。具体为,在螺纹安装在罩13中心部的下端部上的安装套管24上,螺纹安装中空活塞杆23,并用锁紧螺母24A将其固定。
前叉10为,在螺纹安装在从间隔部件19的杆导向部19A插入内管12中的活塞杆23的前端部上的活塞螺栓25上,固定与内管12的内周滑动接触的活塞26,并将上述油室21划分为收纳有活塞杆23的活塞杆侧油室21A和未收纳活塞杆23的活塞侧油室21B。活塞26由螺母27固定。
前叉10为,通过设置在内管12上的油孔28将上述环状油室17与活塞杆侧油室21A常时连通。
前叉10为,在活塞26的面向活塞侧油室21B的下端面侧安装上弹簧座31,在车轴托架15形成的内管12的底部配置下弹簧座32,在上弹簧座31与下弹簧座32之间夹装主悬架弹簧33。主悬架弹簧33的整体浸渍在活塞侧油室21B中。前叉10通过主悬架弹簧33的伸缩振动来吸收车辆行驶时从路面受到的冲击力。此时,后述的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能够升降下弹簧座32,并调整主悬架弹簧33的弹簧载荷。
前叉10在活塞26上具有衰减力产生装置40(图3)。
衰减力产生装置40具有压缩侧流路41与伸长侧流路42。压缩侧流路41通过支撑在阀限制器41B上的压缩侧盘阀41A(压缩侧衰减阀)来进行开关。伸长侧流路42通过支撑在阀限制器42B上的伸长侧盘阀42A(伸长侧衰减阀)来进行开关。另外,阀限制器41B、阀41A、活塞26、阀42A、阀限制器42B构成插入在活塞螺栓25中的阀装配体,并被螺纹安装在活塞螺栓25上的螺母27夹持而固定。
衰减力产生装置40在罩13中心部设置后面详叙的衰减力调整装置40A,并将衰减力调整装置40A的针阀75插入活塞杆23的中空部,通过针阀75的上下运动来调整设置在活塞杆23上的旁通路45的开度。旁通路45将活塞26旁通并连通活塞杆侧油室21A与活塞侧油室21B。
衰减力产生装置40为,在压缩侧行程中,在低速区域内,通过由针阀75调整了开度的旁通路45的通路阻力来产生压缩侧衰减力,在中高速区域内,通过压缩侧盘阀41A的挠曲变形来产生压缩侧衰减力。此外,在伸长侧行程中,在低速区域内,通过由针阀75调整了开度的旁通路45的通路阻力来产生伸长侧衰减力,在中高速区域内,通过伸长侧盘阀42A的挠曲变形来产生伸长侧衰减力。利用该压缩侧衰减力和伸长侧衰减力,对上述主悬架弹簧33的伸缩振动进行减振。
前叉10为,在罩13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在最大压缩行程与设置于内管12的间隔部件19的上端部对接的止动橡胶13A、止动板3B,通过该止动橡胶13A来限制最大压缩行程。
前叉10为,将回跳弹簧48夹装在弹簧座46和弹簧座47之间,弹簧座46使用止动环46A而固定在内管12上端侧的间隔部件19的面对活塞杆侧油室21A的下端面上,弹簧座47卡止在设置在活塞杆23上的止动环47A上。在前叉10最大伸长时,间隔部件19侧的弹簧座46在与弹簧座47之间对回跳弹簧48加压,由此限制最大伸长行程。
并且,在前叉10中,由外管11与内管12的环状间隙构成的上述环状油室17的横截面积S1,形成为比活塞杆23的横截面积(外径所包围的面积)S2大(S1>S2)。
此外,在间隔部件19的杆导向部19A以及弹簧座46上设有止回阀50,该止回阀50在压缩侧行程中允许油从贮油室22向活塞杆侧油室21A流动,在伸长侧行程中阻止油从活塞杆侧油室21A向贮油室22流动。
并且,由于间隔部件19的杆导向部19A在活塞杆23的周围未密封有油封,因此,通过压入到止回阀50内周的衬套在活塞杆23周围形成的微小间隙,由此构成连通活塞杆侧油室21A与贮油室22的微小流路(小孔)51(未图示)。微小流路51也可由小孔构件构成,该小孔构件穿设在间隔部件19的杆导向部19A上,并连通活塞杆侧油室21A与贮油室22。
前叉10的动作如下所述。
(压缩侧行程)
在压缩侧行程中,进入内管12中的活塞杆23的进入容积量的工作油,从内管12内周的油室21A经由内管12的油孔28而移送至环状油室17。此时,环状油室17的容积增加量ΔS1(补给量)比活塞杆23的容积增加量ΔS2大,因此,向环状油室17的油的必要补给量中、(ΔS1-ΔS2)的不足量从贮油室22经由止回阀50补给。
在该压缩侧行程中,如上所述,在低速区域,通过由针阀75调整了开度的旁通路45的通路阻力来产生压缩侧衰减力,在中高速区域,通过压缩侧盘阀41A的挠曲变形来产生压缩侧衰减力。
(伸长侧行程)
在伸长侧行程中,从内管12退出的活塞杆23的退出容积量的工作油,从环状油室17经由内管12的油孔28而移送至内管12内周的油室21A。此时,环状油室17的容积减少量ΔS1(排出量)比活塞杆23的容积减少量ΔS2大,因此,从环状油室17的油的排出量中、(ΔS1-ΔS2)的剩余量经由微小流路51向贮油室22排出。
在该伸长侧行程中,如上所述,在低速区域,通过由针阀75调整了开度的旁通路45的通路阻力来产生伸长侧衰减力,在中高速区域,通过伸长侧盘阀42A的挠曲变形来产生伸长侧衰减力。并且,还产生基于上述微小流路51的通路阻力的伸长侧衰减力。
以下对衰减力调整装置40A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衰减力调整装置40A为,将同心状插通的2根推杆61、62插通在活塞杆23的中空部(将推杆62插通在活塞杆23的中空部、将推杆61插通在推杆62的中空部),并在作为前叉10上部的罩13上设置使推杆61沿轴向移动的第1调整部70和使推杆62沿轴向移动的第2调整部80。
第1调整部70使针阀75移动而调整基于旁通路45的通路阻力的衰减力。第2调整部80对将压缩侧盘阀41A向关闭方向施力的弹簧87的设定载荷进行调整,而对基于压缩侧盘阀41A的挠曲变形的衰减力进行调整。以下,说明第1调整部70和第2调整部80的构造、使用了针阀75的衰减力调整构造和使用了弹簧87的衰减力调整构造。
(第1调整部70和第2调整部80的构造)(图3)
在罩13的下端开口侧螺纹安装有安装套管24而构成罩装配体90A。罩装配体90A的罩13通过O形环91而液体密封地螺纹安装在外管11的上端开口部上,活塞杆23的上端部螺纹安装在安装套管24的下端部并用锁紧螺母24A固定。在罩装配体90A的罩13和安装套管24形成的环状凹部中装填有止动橡胶13A,在安装套管24的外周插装有止动板13B,并且卡装有对该止动板13B进行卡止的止动环13C。
在罩装配体90A的罩13和安装套管24间装填有调节装配体90B。调节装配体90B为,由第1调节螺栓71构成第1调整部70,由第2调节螺栓81构成第2调整部80,并具有与各调节螺栓71、81对应的第1和第2调节螺母72、82。第1调节螺母72具有:对应的第1调节螺栓71的螺纹部螺合的螺纹孔72A;和其他调节螺栓81的导向部81B插通的导向孔72B。第2调节螺母82具有:对应的第2调节螺栓81的螺纹部螺合的螺纹孔82A;和与其他调节螺栓71嵌合的导向套管71B插通的导向孔82B。因此,通过第1调节螺栓71的旋转操作,与该调节螺栓71螺合的第1调节螺母72,通过该调节螺母72的导向孔72B和其他调节螺栓81的导向部81B的卡合而止转,并在轴向上被移动导向,且在轴向上进行上下运动。另一方向,通过第2调节螺栓81的旋转操作,与该调节螺栓81螺合的第2调节螺母82,通过该调节螺母82的导向孔82B和其他调节螺栓71的导向套管71B的卡合而止转,并在轴向上被移动导向,且在轴向上进行上下运动。
构成调节装配体90B的第1调整部70的第1调节螺栓71和第2调整部80的第2调节螺栓81为,在构成罩装配体90A的罩13的俯视中,从罩13的背面侧经由O形环73、83而液体密封地插入到并列设置在从罩13中心偏离的位置上的2个装填孔的各自中。而且,第1调节螺栓71和第2调节螺栓81与调节螺母72、82一起收纳在安装套管24螺纹安装在罩13上而形成的罩装配体90A的中心凹部92中,调节螺栓71、81的凸缘部71C、81C与罩13的下面接触,而调节螺栓71、81的下端面接近安装套管24形成的中心凹部92的底面。调节螺母72、82与安装套管24形成的中心凹部92的内周能够滑动接触地被收纳。从活塞杆23以及推杆62的中空部突出的推杆61贯通第2调节螺母82的中心孔82C,而与第1调节螺母72的下端面抵接,从活塞杆23的中空部突出的推杆62与第2调节螺母82的中心孔82C周围的下端面抵接。
由此,第1调整部70的第1调节螺栓71的上端操作部70A和第2调整部80的第2调节螺栓81的上端操作部80A,在构成罩装配体90A的罩13的俯视中,在从罩13的中心偏离的位置上,在与罩13的上面成为齐平面的水平上相互并列设置。而且,第1调整部70的第1调节螺栓71以仅旋转而不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枢轴支持在罩13上,第2调整部80的第2调节螺栓81也以仅旋转而不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枢轴支持在罩13上。因此,当旋转操作第1调整部70的第1调节螺栓71时,与该第1调节螺栓71螺合的第1调节螺母72在轴向上进行上下运动,并能够使与第1调节螺母72抵接的推杆61在轴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当旋转操作第2调整部80的第2调节螺栓81时,与该第2调节螺栓81螺合的第2调节螺母82在轴向上进行上下运动,并能够使与第2调节螺母72抵接的推杆61在轴向上移动。
(使用了针阀75的衰减力调整构造)(图3)
内基座74添加安装在活塞杆23的中空部的下端部,活塞杆23的下端面与活塞螺栓25的内径台阶部将内基座74夹压固定。内基座74也可压入活塞杆23的中空部。如此,针阀75液体密封地插入到固定在活塞杆23上的内基座74的内周,在针阀75的中间凸缘部75A和内基座74的上端面之间夹装的弹簧76,而将针阀75向轴向的上方(开阀方向)施力,使针阀75的上端面与推杆61的下端面抵接。
如上所述,当第1调整部70的第1调节螺栓71使推杆61在轴向上进行上下运动时,在轴向上与推杆61对接的针阀75相对于活塞螺栓25进行上下运动,并相对于设置在活塞螺栓25上的旁通路45的纵孔上端部的阀座进退,调整旁通路45的开度,进而能够对基于旁通路45的通路阻力的压缩侧和伸长侧的衰减力进行调整。
(使用了弹簧87的衰减力调整构造)(图3)
在活塞杆23下端侧的直径方向的两侧设有在轴向上延伸的长孔状的导向孔23A,按动片84的两侧突起大致无间隙、且能够在轴向上滑动地卡入这些导向孔23A,插入到活塞杆23的中空部的推杆62的下端面直接与按动片84的上面对接,间隙插入在推杆62的下端部中的针阀75的截面部,轴向自由移动地间隙插入在设置在按动片84中心的圆形孔中。
在活塞杆23的下端部(活塞螺栓25)的周围,设有从下方与按动片84的两端突起对接的弹簧座85和与压缩侧盘阀41A的上面(背面)对接的阀按压件86,在弹簧座85与阀按压件86之间夹装有阀压紧弹簧87。弹簧座85形成为杯状,并在杯的内周下端与按动片84的两侧突起对接,并使弹簧87支承在杯的上端外周凸缘上。阀按压件86具有:整个圆周连续(也可间隔地)地与压缩侧盘阀41A上面的适当外径位置对接的圆环状按压部86A;沿活塞螺栓25的上端外周被滑动导向的滑动部86B;以及将活塞杆侧油室21A与压缩侧流路41、伸长侧流路42、旁通路45连通的油路86C;弹簧87支承在外周台阶部上。
如上所述,当第2调整部80的调节螺栓81使推杆62在轴向上移动时,推杆62的下端面对接的按动片84将弹簧座85上下移动,使阀压紧弹簧87伸缩,调整弹簧87的设定载荷。由此,弹簧87的设定载荷经由阀按压件86将压缩侧盘阀41A向关闭方向施力,能够对基于压缩侧盘阀41A的挠曲变形的压缩侧衰减力进行调整。阀按压件86能够更换为与按压部86A的直径不同的阀按压件,具有大直径按压部86A的阀按压件86对压缩侧盘阀41A的外周侧进行按压,从活塞速度的低速区域增加衰减力。具有小直径按压部86A的阀按压件86对压缩侧盘阀41A的内周侧进行按压,增大活塞速度在中~高速区域时的衰减力。
以下,说明升降弹簧座32而调整悬架弹簧33的弹簧载荷的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
如图2、图4所示,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为,内置有车轴托架15的内管12下端部螺纹安装的大直径开口孔16A以及小直径封闭孔16B。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为,在偏离车轴托架15的车轴安装孔15A的位置上,将面向外部的调节螺栓101从车轴托架15的外侧插入到小直径封闭孔16B中,通过调节螺栓101的旋转力能够使设置于小直径封闭孔16B的底面16C(滑动面)(面对弹簧座32的下端部的面)上的滑块102,在与内管12的中心轴交叉的方向(调节螺栓101的轴向)上直线移动。使弹簧座32(后述的弹簧座基座部111)的下部斜面A1载置于滑块102的上部斜面A2上,并通过调节螺栓101、滑块102、保持架103将弹簧座32支持在车轴托架15上。通过调节螺栓101的旋转来升降弹簧座32(后述的弹簧座基座部111以及弹簧座筒部112),而调整悬架弹簧33的弹簧载荷。
(1)在相对于通过车轴托架15的车轴安装孔15A的中心轴(在将车轴托架15安装在内管12上的状态下,与通过内管12的车轴安装孔15A的中心轴相同)正交配置(也可为斜交配置)、从车轴托架15的外侧贯通小直径封闭孔16B的安装孔15B中,液体密封地螺纹安装调节螺栓101的保持架103。调节螺栓101将在朝外端面上具备六角孔的旋转操作轴101A液体密封地插入保持架103,并将螺纹轴101B插入小直径封闭孔16B。调节螺栓101将旋转操作轴101A的中间台阶面在轴向上与保持架103的中间台阶面对接,并且,将螺纹轴101B的端面与小直径封闭孔16B的垂直壁面对接,而制止轴向的自由移动。并且,调节螺栓101能够将由弹簧101C弹拨的滚珠101D,分别顺序地与设置在保持架103内周的圆周方向多个位置上的卡合槽103A卡合,并具有撞击(click)感地卡止在对应于各卡合槽103A的任意旋转操作位置上;该弹簧101C装填于在旋转操作轴101A的直径上穿设的孔中。
(2)如上述(1)那样,在将调节螺栓101的旋转操作轴101A枢轴安装在车轴托架15上时,调节螺栓101的螺纹轴101B上插装有垫片104、滑块102和螺母105。即,垫片104与调节螺栓101的旋转操作轴101A和螺纹轴101B的边界的台阶面抵接。垫片104为四边形,其下边与车轴托架15的小直径封闭孔16B的底面16C接触而止转。滑块102插装在调节螺栓101的螺纹轴101B上,并且附带设置在滑块102上的螺母105与其螺纹部螺合。如图5A~图5C所示,螺母105具有螺母部105A,并具有与螺母部105A连续的四边形板105B,板105B下边与车轴托架15的小直径封闭孔16B的底面16C接触而止转。如图6A、图6B所示,滑块102为四边形,并具有用于调节螺栓101的螺纹轴101B插装的孔,并且其下边与车轴托架15的小直径封闭孔16B的底面16C接触而止转,并将上边作为上部斜面A2。
(3)弹簧座32被分割为弹簧座基座部111和弹簧座筒部112。弹簧座基座部111为,在被插入车轴托架15的大直径开口孔16A、小直径封闭孔16B而与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滑块102、垫片104卡合时,被支持为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状态,且外径比内管12的内周小。弹簧座筒部112为有底筒状,能够隔着微小间隙而插入至内管12的内周,并能够支承悬架弹簧33(在本实施例中经由弹簧套管113的凸缘)。将在弹簧座筒部112的圆筒部131的下端部(筒底部)设置的向下凸状(也可为凹状)的下端卡合部112A的圆筒状外周面,自动调芯地装填于在弹簧座基座部111的圆环状头部121的上端部设置的向上凹状(也可为凸状)的上端卡合部111A的圆孔状内周面上,使弹簧座筒部112的下端卡合部112A支承在弹簧座基座部111的上端卡合部111A上,能够将弹簧座筒部112与内管12同轴安装。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杯状的弹簧套管113经由O形环113A而液体密封地嵌合安装于弹簧座筒部112的上端开口部,将弹簧套管113的凸缘载放于弹簧座筒部112的上端面。弹簧座筒部112与弹簧套管113将相互密封一体化的内部空间保持为空洞,使应注入内管12的油室21中的油量降低,并进行轻量化。
如图7A、图7B所示,弹簧座基座部111为,向下突部122向圆环状头部121的下部突出,在侧视中将向下突部122的一个端面作为下部斜面A1,将另一个端面作为下部垂直面B,下部斜面A1和下部垂直面B呈锐角状地交叉。弹簧座基座部111在圆环状头部121的内周侧具有上端卡合部111A。弹簧座基座部111为,在主视中在向下突部122的中央部具有止转U字槽123,该止转U字槽123从下部斜面A1到下部垂直面B,在向下突部122的下方开口,而与调节螺栓101的螺纹轴101B的外径部间隙嵌合。弹簧座基座部111为,使U字槽123与调节螺栓101的螺纹轴101B的外径部间隙嵌合,而相对于车轴托架15的中心轴止转。即,弹簧座基座部111为,通过与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构成部件的卡合、在本实施例中与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的卡合,而被支持为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状态。
在弹簧座基座部111的向下突部122被插入车轴托架15的小直径封闭孔16B中时,被滑块102和垫片104夹持,使其下部斜面A1载放于滑块102的上部斜面A2上,并且使下部垂直面B与垫片104的端面抵接。通过调节螺栓101的旋转,使螺母105、进而使滑块102直线移动,使弹簧座基座部111以及弹簧座筒部112升降。此时,弹簧座基座部111为,在向下突部122下端外周的直径方向上相对的2处设置的突状导向部124的圆弧状外周面,被小直径封闭孔16B的圆形内周面滑动接触地导向,而无松动地升降,弹簧座筒部112为,圆筒部131的筒状外周面被内管12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地导向,而无松动地升降。
在弹簧座基座部111被插入到车轴托架15的大直径开口孔16A、小直径封闭孔16B,使向下突部122的下部斜面A1载放于滑块102的上部斜面A2,并使下部垂直面B与垫片104的端面抵接时,弹簧座基座部111的圆环状头部121具有在大直径开口孔16A内、不会与插入大直径开口孔16A中的内管12的内周接触的小的外径,弹簧座基座部111的突状导向部124具有在小直径封闭孔16B内、与小直径封闭孔16B的内周滑动接触的外径。
另外,在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中,在将车轴托架15螺纹安装在内管12的下端部的前叉10的组装时,如后详细叙述那样,在将内管12以及车轴托架15的上下端部上下反转而成为倒立状态时,使用调节螺栓101作为弹簧座32(弹簧座基座部111)的防脱落构件140,并将作为系留在该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的系留部141的突部123A,设置在U字槽123的下端开口部的两侧壁上。
(4)将车轴托架15插入、螺纹安装到内管12的下端部。内管12以及车轴托架15也可在图2、图4所示的正立状态下进行组装作业,也可如后述那样使它们的上下端部成为上下反转的倒立状态而进行组装作业。此时,如上所述,在车轴托架15上已组装了调节螺栓101、滑块102、保持架103、垫片104、螺母105,且已插入弹簧座32的弹簧座基座部111。弹簧座基座部111的向下突部122与滑块102、垫片104卡合,弹簧座基座部111的止转U字槽123与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间隙嵌合,U字槽123的两侧突部123A系留在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但是,弹簧座32的弹簧筒部112还未插入到车轴托架15中。
内管12的下端部,经由装填在车轴托架15的大直径开口孔16A的靠下端的内周的环状槽中的O形环106而插入到大直径开口孔16A的内周。通过夹紧内管12和车轴托架15中的一个,并旋转操作另一个,由此将内管12的下端部螺纹安装于比车轴托架15中的大直径开口孔16A的O形环106靠上部设置的螺纹部。此时,装填在车轴托架15的大直径开口孔16A中的垫片107,支承于大直径开口孔16A和小直径封闭孔16B的边界的台阶部上,螺纹安装在车轴托架15的大直径开口孔16A中的内管12下端部的前端与垫片107对接,在大直径开口孔16A和小直径封闭孔16B的台阶部之间夹持该垫片107。
(5)使螺纹安装在车轴托架15上的内管12为正立状态,将弹簧座32的弹簧座筒部112从内管12的上端开口插入内管12的内部,使弹簧座筒部112的下端卡合部112A支承在弹簧座基座部111的上端卡合部111A上,在内管12的中心轴上不倾倒地同轴安装弹簧座基座部111以及弹簧座筒部112。在弹簧座筒部112的上端开口部嵌合安装上述(3)的弹簧套管113,然后插入在内管12中的悬架弹簧33经由弹簧套管113的凸缘而支持在弹簧座32(弹簧座基座部111、弹簧座筒部112)上。
在装配完前叉10的状态下,当螺动操作调节螺栓101时,经由弹簧座32的弹簧座基座部111具备的向下突部122的下部斜面A1和滑块102的上部斜面A2,弹簧座32的弹簧座基座部111的突状导向部124被车轴托架15的小直径封闭孔16B的内周面导向而升降,进而弹簧座筒部112被内管12的内周面导向而升降。弹簧座32在与活塞杆23侧的弹簧座31之间,调整悬架弹簧33的初始长度,并调整悬架弹簧33的弹簧载荷。
如图8A~图8C所示,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为,在与内管12的内周滑动接触的下弹簧座32的弹簧座筒部112的圆筒部131外周,具有沿圆筒部131的整个长度的纵槽131A,由此能够将下弹簧座32上部的油室21与下弹簧座32的背面室21C连通,并随着下弹簧座32的升降,将油室21的油向背面室21C供给、排出。
另外,在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中,通过在滑块102上直接设置螺纹部(螺母部),或将螺母嵌合固定到滑块102上等,能够不需要与滑块102分离的螺母105,而减少部件。
在前叉10中,通过将弹簧座32分割为弹簧座基座部111和弹簧座筒部112,实现以下的作用效果。
(a)弹簧座32被分割为弹簧座基座部111和弹簧座筒部112,该弹簧座基座部111被支持为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状态,并具有比内管12的内周小的外径,该弹簧座筒部112插入内管12的内周、并能够支承悬架弹簧33。因此,在车轴托架15为了与内管12的螺纹安装而被螺动旋转时,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换言之,一体旋转的弹簧座基座部111为比内管12的内周充分小的外径,不会陷入该内管12的内周,并不会防碍螺动旋转。由此,顺畅地螺纹安装车轴托架15和内管12,不会导致弹簧座32的其他破损。
(b)弹簧座筒部112隔着微小间隙而插入内管12的内周,使设置在弹簧座筒部112下端部的下端卡合部112A支承于设置在弹簧座基座部111上端部的上端卡合部111A上,能够将弹簧座筒部112与内管12同轴安装。同时,能够使弹簧座基座部111不倾倒地正立。
(c)在车轴托架15上具备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在弹簧座32的弹簧座基座部111通过与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卡合而被支持为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状态时,能够实现上述(a)、(b)。
(d)通过弹簧座32的弹簧座基座部111的下部垂直面B与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垫片104的端面接触并卡合,由此弹簧座基座部111通过与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卡合而被支持为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状态。
(e)通过将在弹簧座32的弹簧座基座部111的下端部设置的止转U字槽123与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间隙嵌合,由此弹簧座基座部111通过与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卡合而被支持为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状态。
如图9所示,前叉10为,将内管12以及车轴托架15的上下端部上下反转而成为倒立状态,并相对于内管12的下端部从上方如箭头N所示那样旋转操作并组装车轴托架15,此时,为了防止已预先装到车轴托架15侧的弹簧座32的弹簧座基座部111的脱落,具备以下结构。
即,如图10A、图10B所示,前叉10为,在将车轴托架15上下反转之前(车轴托架15正立时),在预先已与车轴托架15侧的调节螺栓101、滑块102、垫片104卡合并组装的弹簧座32的弹簧座基座部111上设置系留部141。而且,在车轴托架15的上下反转时(车轴托架15倒立时),在车轴托架15侧设置防脱落构件140,该防脱落构件140系留在弹簧座基座部111的系留部141上,防止弹簧座基座部111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A、图10B所示,将构成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调节螺栓101作为防脱落构件140,将在弹簧座32的弹簧座基座部111的向下突部122上设置的U字槽123,与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间隙嵌合,将在U字槽123的下端开口部的两侧壁上设置的突部123A作为系留在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上的系留部141。图10A表示车轴托架15正立时的调节螺栓101和弹簧座基座部111,图10B表示车轴托架15倒立时的调节螺栓101和弹簧座基座部111。
因此,在前叉10中,通过设置防脱落构件140和系留部141,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a)在上下反转内管12的上下端部,从上方将车轴托架15组装到内管12的下端部中时,预先已组装在车轴托架15侧的弹簧座32,在设置于车轴托架15侧的防脱落构件140上系留其系留部141而防止脱落。
(b)在弹簧座32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组装状态下被组装到车轴托架15时,即使上下反转车轴托架15,通过上述(a)弹簧座32也不会脱落,所以能够不丧失该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组装状态地稳定维持,不会导致车轴托架15内的麻烦的重新组装。
(c)预先已组装到车轴托架15侧的弹簧座32,在车轴托架15具备的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调节螺栓101(防脱落构件140)的外径部上,系留在其下端部设置的U字槽123的下端开口部的两侧突部123A(系留部141),而防止脱落。
(d)弹簧座32下端部的U字槽123与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间隙嵌合,能够稳定维持弹簧座32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组装状态。
图11A、图11B是前叉10中的防脱落构件140和系留部141的变形例。即,将构成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调节螺栓101作为防脱落构件140,将在弹簧座32的弹簧座基座部111的向下突部122上设置的止转长孔151(代替止转U字槽123,具有与U字槽同样的弹簧座基座部111的止转功能)与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间隙嵌合,将长孔151的下端封闭部151A作为系留在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上的系留部141。据此,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a)预先已组装到车轴托架15侧的弹簧座32,在车轴托架15具备的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调节螺栓101(防脱落构件140)的外径部,系留在其下端部设置的长孔151的下端封闭部151A(系留部141)而防止脱落。
(b)弹簧座32下端部的长孔151与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间隙嵌合,能够稳定维持弹簧座32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组装状态。
图12A、图12B是前叉10中的防脱落构件140和系留部141的变形例。即,将在车轴托架15内的弹簧座32(弹簧座基座部111)周围设置的环状突部、在本实施例为上述垫片107作为防脱落构件140,将在弹簧座基座部111外周设置的突部、在本实施例中为突状导向部124作为系留在车轴托架15侧的垫片107上的系留部141。装填在车轴托架15的大直径开口孔16A的下端部的垫片107,通过装填在大直径开口孔16A的靠下端的环状槽中的O形环106来制止而不脱落,在该垫片107上系留弹簧座基座部111的突状导向部124而防止脱落。据此,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a)预先已组装到车轴托架15侧的弹簧座32(弹簧座基座部111),在设置于车轴托架15内的弹簧座32(弹簧座基座部111)周围的垫片107(防脱落构件140)上,系留在其外周设置的突状导向部124(系留部141)而防止脱落。
(b)弹簧座32(弹簧座基座部111)下端部的U字槽123与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间隙嵌合,能够稳定维持弹簧座32(弹簧座基座部111)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组装状态。
图13A、图13B是前叉10中的防脱落构件140和系留部141的变形例。即,将在车轴托架15内的弹簧座32(弹簧座基座部111)周围设置的小直径封闭孔16B的内周面作为防脱落构件140,将在弹簧座基座部111外周设置的突部、在本实施例中为突状导向部124,作为在轻压入状态下系留于小直径封闭孔16B的系留部141。据此,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a)预先已组装到车轴托架15侧的弹簧座32(弹簧座基座部111),在设置于车轴托架15内的弹簧座32(弹簧座基座部111)周围的内周面(防脱落构件140)上,在轻压入状态下系留在其外周设置的突状导向部124(系留部141)而防止脱落。
(b)弹簧座32(弹簧座基座部111)下端部的U字槽123与弹簧载荷调整装置100的调节螺栓101的外径部间隙嵌合,能够稳定维持弹簧座32(弹簧座基座部111)不相对于车轴托架15旋转的组装状态。
另外,在前叉110中,也可通过在下弹簧座32(弹簧座筒部112)的外周槽中嵌合O形环等,由此在内管12的内部,使下弹簧座32与内管12的内周液体密封地嵌合,使下弹簧座32上部的油室21相对于下弹簧座32的背面室21C液体密封地封闭。由此,内管12内部的下弹簧座32的升降,也经由内管12的工作油室21而使贮油室22的油面升降。因此,能够通过下弹簧座32的升降来调整悬架弹簧33的弹簧载荷,并且通过贮油室22的油面的上升来使空气室22B扩大、缩小,结果能够调整空气弹簧的弹簧载荷。
以上根据附图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具体构成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均包含于本发明。

Claims (8)

1、一种液压缓冲器,在车轴托架上螺纹安装车轴侧管的下端部,该车轴侧管自由滑动地插入在车体侧管内,
夹装在车体侧管和车轴侧管之间的悬架弹簧的下端部,在车轴侧管的内部,支承于被支持为不相对于车轴托架旋转的状态的弹簧座上,
其特征在于,
弹簧座被分割为弹簧座基座部和弹簧座筒部,该弹簧座基座部为,被支持为不相对于车轴托架旋转的状态,且外径比车轴侧管的内周小;该弹簧座筒部为,插入车轴侧管的内周并能够支承悬架弹簧,
设置在弹簧座筒部的下端部的下端卡合部,支承于设置在弹簧座基座部的上端部的上端卡合部上,弹簧座筒部能够与车轴侧管同轴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车轴托架上具有弹簧载荷调整部,该弹簧载荷调整部使上述弹簧座升降而调整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
上述弹簧座的弹簧座基座部通过与弹簧载荷调整部的卡合,而被支持为不相对于车轴托架旋转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簧载荷调整部,
在车轴托架上能够旋转操作地支持调节螺栓,
在调节螺栓的一端侧的台阶面上抵接垫片,在该调节螺栓的另一端侧插装滑块,通过调节螺栓的旋转力能够使滑块在与车轴侧管的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上直线移动,
弹簧座基座部的下部斜面载放于滑块的上部斜面上,并且使该弹簧座基座部的下部垂直面与垫片的端面抵接,通过调节螺栓的旋转使弹簧座基座部以及弹簧座筒部升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上述弹簧座的弹簧座基座部的下端部上的止转U字槽,与调节螺栓的外径部间隙嵌合。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簧座筒部为有底筒状,杯状的弹簧套管液体密封地嵌合安装于该弹簧座筒部的上端开口部,该弹簧套管的凸缘载放于上述弹簧座筒部的上端面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端卡合部形成向下凸状的圆筒状外周面,该圆筒状外周面自动调芯地装填于在上述弹簧座基座部的圆环状头部的上端部设置的向上凹状的上端卡合部的圆孔状内周面上,弹簧座筒部的下端卡合部支承于弹簧座基座部的上端卡合部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簧座基座部为,向下突部在圆环状头部的下部突出,在侧视中,将该向下突部的一个端面作为上述下部斜面,将另一个端面作为上述下部垂直面,该下部斜面与下部垂直面呈锐角状地交叉,在上述圆环状头部的内周侧具有上述上端卡合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簧载荷调整部为,在与上述车轴侧管的内周滑动接触的弹簧座的弹簧座筒部的圆筒部的外周上,具有沿该圆筒部的全长的纵槽。
CN2008101844007A 2008-04-28 2008-12-12 液压缓冲器 Active CN101570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7699/2008 2008-04-28
JP2008117699A JP4965503B2 (ja) 2008-04-28 2008-04-28 油圧緩衝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0226A true CN101570226A (zh) 2009-11-04
CN101570226B CN101570226B (zh) 2012-12-19

Family

ID=40940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44007A Active CN101570226B (zh) 2008-04-28 2008-12-12 液压缓冲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61895B2 (zh)
EP (1) EP2113678B1 (zh)
JP (1) JP4965503B2 (zh)
CN (1) CN10157022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6583A (zh) * 2011-11-22 2014-07-23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阻尼阀
CN104097729A (zh) * 2013-04-04 2014-10-15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自行车避震系统和液压控制组件
CN111133220A (zh) * 2017-09-26 2020-05-08 Kyb摩托车减震器株式会社 悬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2483B2 (ja) * 2007-09-28 2012-03-21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
JP5438490B2 (ja) * 2009-12-21 2014-03-12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緩衝器
JP5827871B2 (ja) * 2011-10-31 2015-12-02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
JP5961033B2 (ja) * 2012-04-27 2016-08-02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緩衝器及び油圧緩衝器
US9556926B1 (en) * 2015-07-10 2017-01-31 Max's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type damping-adjustable shock absorber
US11001334B2 (en) * 2017-10-18 2021-05-11 Kreft, LLC External damping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spension system
CA3077761A1 (en) 2019-04-06 2020-10-06 D3 Innovation Inc. Dropper pos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DE112019006876T5 (de) * 2019-04-19 2021-11-11 Hitachi Astemo, Ltd. Dämpfervorrichtung
US11904977B2 (en) * 2019-10-11 2024-02-20 Eko Sport, Inc. Compensator
US20230322318A1 (en) * 2022-04-10 2023-10-12 D3 Innovation Inc. Spring cartridge assembly with low oil level for bicycle dropper pos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67513A (en) * 1968-04-26 1972-03-22 Girling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vehicle suspension units
GB1535771A (en) * 1975-05-28 1978-12-13 Girling Ltd Vehicle suspension units
JPS594841U (ja) * 1982-07-02 1984-01-12 株式会社昭和製作所 油圧緩衝器のばね荷重調整装置
JP3889086B2 (ja) * 1996-07-10 2007-03-07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二輪車等のフロントフォークにおけるばね特性調整装置
JP4825061B2 (ja) * 2006-06-27 2011-11-30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
JP4602227B2 (ja) * 2005-10-28 2010-12-22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
EP1867892B1 (en) * 2005-10-28 2008-11-12 Showa Corporatio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JP4718995B2 (ja) * 2005-12-26 2011-07-06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
JP2007255538A (ja) * 2006-03-22 2007-10-04 Showa Corp 油圧緩衝器
JP4700519B2 (ja) * 2006-02-24 2011-06-15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の減衰力調整装置
JP2009008152A (ja) * 2007-06-27 2009-01-15 Showa Corp 油圧緩衝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6583A (zh) * 2011-11-22 2014-07-23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阻尼阀
CN103946583B (zh) * 2011-11-22 2016-05-11 Kyb株式会社 阻尼阀
CN104097729A (zh) * 2013-04-04 2014-10-15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自行车避震系统和液压控制组件
CN104097729B (zh) * 2013-04-04 2016-09-14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自行车避震系统和液压控制组件
CN111133220A (zh) * 2017-09-26 2020-05-08 Kyb摩托车减震器株式会社 悬架装置
CN111133220B (zh) * 2017-09-26 2022-03-25 Kyb摩托车减震器株式会社 悬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0226B (zh) 2012-12-19
JP4965503B2 (ja) 2012-07-04
EP2113678A3 (en) 2016-05-25
JP2009264561A (ja) 2009-11-12
EP2113678A2 (en) 2009-11-04
EP2113678B1 (en) 2017-11-22
US20090266657A1 (en) 2009-10-29
US8261895B2 (en) 2012-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0226B (zh) 液压缓冲器
CN101570227A (zh) 液压缓冲器
EP3628888B1 (en) Bicycle damper
EP2427671B1 (en) Bicycle damper
US8960389B2 (en) Bicycle shock absorber with slidable inertia mass
US20170159741A1 (en) Bicycle fork having lock-out, blow-off, and adjustable blow-off threshold
CN101398053B (zh) 液压缓冲器
US20130081273A1 (en) Bicycle shock absorber
CN105793603A (zh) 缓冲器
US20150096852A1 (en) Suspension apparatus
CN201636259U (zh) 可调式液压阻尼器
CN101428670B (zh) 液压缓冲器
CN200986001Y (zh) 丝杠螺母浮动支撑装置
CN112503234B (zh) 一种平衡阀及使用该平衡阀的储液容器
KR200486401Y1 (ko) 유압식 쇼크업소버용 감쇠력 조절기구
CN203656033U (zh) 可调阻尼式活塞杆组件
CN209115591U (zh) 一种减震硬度可调的新能源汽车减震器
CN220037326U (zh) 一种自适应农夫车用减震器端部结构
CN22047004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的结构总成
CN201106653Y (zh) 避震器
JP6096015B2 (ja) 油圧緩衝器
AU2011253723B2 (en) Bicycle damper
JP2014173667A (ja) 油圧緩衝器
WO1992016770A1 (en) Device associated with a spring suspension system
RU55855U1 (ru) Герметизатор устья скважины и вставка для герметизации трубных компоново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8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OWA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