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2841A - 输出放大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输出放大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2841A
CN101552841A CNA2009101330296A CN200910133029A CN101552841A CN 101552841 A CN101552841 A CN 101552841A CN A2009101330296 A CNA2009101330296 A CN A2009101330296A CN 200910133029 A CN200910133029 A CN 200910133029A CN 101552841 A CN101552841 A CN 101552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utput
stage
differential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30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52841B (zh
Inventor
土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Electronics Corp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52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2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52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2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8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688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1Details of output amplifiers or buffers arranged for use in a driving circui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输出放大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器,去除输出开关,实现减小面积和高速驱动。具有:差动级;第1输出级,接收差动级的输出;以及第2输出级,其输出连接到负荷,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入接收输入信号,并且还具有切换第1连接方式和第2连接方式的单元,上述第1连接方式是如下方式:使第1输出级的输出和第2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非导通状态,且使差动级的输出和第2输出级的输入之间为非导通状态,使差动级的第2输入和第1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导通状态,上述第2连接方式是如下方式:使第1输出级的输出和第2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导通状态,且使差动级的输出和第2输出级的输入之间为导通状态。

Description

输出放大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输出放大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器。
背景技术
最近,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在移动电话(mobile-phone、cell-phone)、笔记本PC、监视器外,作为大画面液晶电视的需求也加大。这些液晶显示装置使用可进行高精细显示的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首先参照图14简要说明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典型构造。此外,图14中,与液晶显示部的一个像素连接的主要构造通过等效电路示意。
一般情况下,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部960由使半导体基板和相对基板这两块基板相对、并在其之间封入液晶而形成的构造构成,在上述半导体基板(例如在彩色SXGA面板的情况下是1280×3像素列×1024像素行)上,透明的像素电极964及薄膜晶体管(TFT)963配置成矩阵状,上述相对基板在整个面上形成有一个透明的电极967。
根据扫描信号控制具有切换功能的TFT 963的导通/截止,当TFT963导通时,与图像数据信号对应的灰度信号电压施加到像素电极964,根据各像素电极964和相对基板电极967之间的电位差,液晶的透过率变化,在TFT 963截止后,也通过液晶电容965和辅助电容966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该电位差,从而显示图像。
在半导体基板上,传递向各像素电极964施加的多个电平电压(灰度信号电压)的数据线962及传递扫描信号的扫描线961布线成格子状(在是上述彩色SXGA面板的情况下,数据线为1280×3根,扫描线为1024根),扫描线961及数据线962由于在彼此的交叉部上产生的电容及夹持在相对基板电极之间的液晶电容等,变为较大的电容性负荷。
此外,扫描信号由栅极驱动器970提供到扫描线961,并且由数据驱动器980经由数据线962对各像素电极964提供灰度信号电压。并且栅极驱动器970及数据驱动器980由显示控制器950控制,所需的时钟CLK、控制信号等分别由显示控制器950提供,图像数据提供到数据驱动器980。电源电压由电源电路940提供。现在,图像数据的主流是数字数据。
1个画面的数据的改写以1帧为期间(在以60Hz驱动时,通常约0.017秒)进行,通过各扫描线按照每1像素行(每行)依次选择,在选择期间内,从各数据线提供灰度电压信号。此外,也存在通过扫描线同时选择多个像素行,或以60Hz以上的帧频驱动的情况。
并且,栅极驱动器970只要至少提供2值的扫描信号即可,与之相对,数据驱动器980需要以和灰度数对应的多值电平的灰度信号电压来驱动数据线。因此,数据驱动器980包括:将图像数据变换为模拟电压的解码器;和数字模拟变换电路(DAC),由将该模拟电压放大输出到数据线962的输出放大器构成。
监视器及液晶电视等大画面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采用可高画质化的点反转驱动方式。点反转驱动方式是如下驱动方式:在图14的显示面板960中,使相对基板电极电压VCOM为恒定电压,在相邻像素所保持的电压极性彼此相反。因此,输出到相邻的数据线(962)的电压极性相对于相对基板电极电压VCOM变为正极及负极。此外,在点反转驱动中,通常按每一个水平期间进行数据线的极性反转,但在数据线负荷容量特别大或帧频较高时等情况下,也采用按每N个水平期间(N为2以上的整数)进行极性反转的驱动方法。
图15(A)是表示驱动数据线的数据驱动器中的输出放大电路(输出电路)的构造的图(参照专利文献1等)。图15(B)是用于说明图15(A)的动作的时序图。
具有:差动级900,非反转输入端子与输入端子N1连接;pMOS晶体管M93,源极连接到第1电源端子(VDD),栅极连接到差动级900的第1输出,漏极连接到输出端子N3;以及nMOS晶体管M94,源极连接到第2电源端子(VSS),栅极连接到差动级900的第2输出,漏极连接到输出端子N3,其中,输出端子N3与差动级900的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在输出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子N3和负荷(数据线)90之间设置有输出开关SW90。
为了防止输入到输入端子N1的输入信号(模拟数据)在变化时的转化噪声被输出放大电路放大并传递到负荷(数据线)90、产生显示恶化的情况,输出开关SW90进行如下控制:从各数据期间(t1H)开始起,在预定期间(T1)断开输出开关SW90。在图15(B)的信号HSTB的高电平期间(T1),模拟数据信号完成转化,在HSTB信号的低电平期间(T2),输出开关SW90接通,通过根据输入信号从输出放大电路输出的灰度电压驱动负荷(数据线)90。
在驱动大型高精细LCD面板时,负荷90的电容变大,并且一个数据期间(t1H)变短。因此由于输出开关SW90的接通电阻,驱动速度不足。并且,经由输出开关SW90进行充电放电,因此由于输出开关SW90的接通电阻,耗电及发热也会增加。
与之相对,为了降低输出开关SW90的电阻,需要增大输出开关SW90的尺寸,增大面积。
以下说明省略了输出开关的放大器的相关技术。图16是表示专利文献2公开的驱动电路的构造的图,其去除了放大器和数据线之间的输出开关。参照图16,该驱动电路201具有:放大器的差动部202、203;切换部204、205;输出部206、207、208、209;显示输出端子210、211;以及控制它们的控制电路212。和显示数据对应的灰度电压分别提供到差动部202、203的第1输入。切换部204使差动部202的输出选择性地与输出部206、208中的一个连接。切换部205使差动部203的输出选择性地与输出部207、209中的一个连接。切换部204进一步使显示输出端子210、211中的一个与差动部202的第2输入连接。同样,切换部205使显示输出端子210、211中的一个与差动部203的第2输入连接。对显示输出端子210、211设置四个输出部206、207、208、209,输出部206、208输出正极信号,输出部207、209输出负极信号。输出部206、208的构成使充电能力较高,输出部207、209的构成使放电能力较高。控制电路212接收时钟信号CLK、锁存信号STB、极性信号POL等信号,生成控制各部件所需的控制信号。控制电路212包括向差动部、输出部的恒定电流源提供偏压的偏压生成部213。
在显示输出端子210上连接有输出正极信号的输出部206和输出负极信号的输出部209。控制电路212控制输出部206、209,使输出部206、209中仅一个激活。在显示输出端子211上连接有输出负极信号的输出部207和输出正极信号的输出部208连接。控制电路212控制输出部207、208,使输出207、208中仅一个激活。为了实现点反转驱动,在显示输出端子210、211上生成极性彼此不同的信号,在某个水平期间内,输出部206向显示输出端子210输出正极信号,输出部207向显示输出端子211输出负极信号。这种情况下,输出部208、209非激活。另一方面,在下一个水平期间内,输出部208向显示输出端子211输出正极信号,输出部209向显示输出端子210输出负极信号。此时,输出部206、207非激活。显示输出端子210、211和输出部206、207、208、209之间无需设置输出开关。
图17(A)及图17(B)是表示图16的详细构造和动作的图(参照专利文献2)。图16的差动部202由晶体管21~24、恒定电流源25构成,图16的差动部203由晶体管31~34、恒定电流源35构成。图16的差动部202、203由中压元件构成。图16的切换部204由形状41~46构成,图16的切换部205由开关51~56构成。构成图16的切换部204、205的开关45、46、55、56是高压元件,除此之外的开关由中压元件形成。图16的输出部206由晶体管61和晶体管62构成,输出部207由晶体管71和晶体管72构成。输出部208由晶体管81和晶体管82构成,输出部209由晶体管91和晶体管92构成。输出部206、207、208、209由高压元件形成。
此外,与本发明的目的、控制不同,在专利文献3中,作为偏移消除放大器,公开了图18所示的构造。参照图18,差动电路10具有电流镜电路,该电流镜电路具有:nMOS晶体管M3、M4,源极共同连接,形成差动对;nMOS晶体管M9(电流源),与nMOS晶体管M3、M4的通用源极连接;以及pMOS晶体管M1、M2,漏极分别与nMOS晶体管M3、M4的漏极连接。并具有pMOS晶体管M7,其源极与电源端子VDD连接,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4的漏极,pMOS晶体管M7的漏极N1经由开关SW2反馈到晶体管M3的栅极。具有nMOS晶体管M10(降压用的电流源晶体管),其源极接地,漏极与pMOS晶体管M7的漏极N1连接,栅极接收偏压VBB。并具有:源极与电源端子VDD连接、漏极与输出端子OUT连接的pMOS晶体管M11;源极与电源端子VSS连接、漏极与输出端子OUT连接的nMOS晶体管M12;pMOS晶体管M13,连接在晶体管M7的栅极和晶体管M11的栅极之间,栅极与控制信号CON连接;nMOS晶体管M15,连接在晶体管M12的栅极和晶体管M10的栅极之间,栅极与控制信号CON的反转信号(逆变器INV2的输出)连接;pMOS晶体管M14,源极与电源端子VDD连接,漏极与晶体管M11的栅极连接,向栅极输入用逆变器INV1反转了控制信号CON的信号;以及nMOS晶体管M16,源极与电源端子VSS连接,漏极与晶体管M12的栅极连接,输入将用逆变器INV2反转了控制信号CON的信号进一步用逆变器INV3反转后的信号。
存储偏移状态的偏移消除电路11与输入级差动对晶体管M3、M4连接。偏移消除电路11存储偏移电压Vof与输入电压IN相加后的电压(IN+Vof)。
偏移消除电路11具有:与差动对晶体管M3、M4并联的偏移消除用的晶体管M5、M6(nMOS);与晶体管M5、M6的共同连接的源极连接的电源源晶体管M8(nMOS);以及与晶体管M5的栅极连接的偏移消除用电容C1。向三个电流源晶体管M8、M9、M10的栅极施加预定的偏压VBB。
在偏移消除期间,断开开关SW21,接通开关SW1、SW3,向晶体管M3、M4、M6的栅极施加输入电压IN。此时,偏移消除电路11内的晶体管M5的栅极N2经由开关SW3反馈到晶体管M7的漏极N1,成为对输入电压IN的电压跟随构造。其结果,电容C1中存储偏移电压Vof与输入电压IN相加后的电压(IN+Vof)。
在之后的运算放大动作期间,接通开关SW2,断开开关SW1、SW3,使输出晶体管M7的漏极N1反馈到晶体管M3的栅极。偏移消除电路11保持晶体管M5、M6的栅极电压。其结果,晶体管M3的栅极在成为输入电压IN的状态下稳定,在晶体管M7的漏极N1生成输入电压IN。
进一步,晶体管M11(pMOS)和晶体管M12(nMOS)(第2输出级)与晶体管M7和晶体管M10(第1输出级)并列,晶体管M11的栅极上设置开关晶体管M13、M14(均为pMOS),并且开关晶体管M15、M16(均为nMOS)连接到第2输出电流源晶体管M12的栅极。这些开关晶体管M12、M14、M15、M16根据控制信号CON及逆变器INV1、2、3产生的反转控制信号分别控制导通/截止。
在该运算放大电路中,在偏移消除期间结束时,将晶体管M11及晶体管M12与晶体管M7和晶体管M10断开,并且使其栅极与电源VDD及接地GND连接,成为非动作状态。即,通过将控制信号CON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状态,晶体管M13、M15均截止,晶体管M14、M16均导通。之后,开关SW4接通,进入运算放大动作期间。其结果,在之后的运算放大动作期间内,差动电路10的输出对晶体管M11的控制动作停止,晶体管M11变为非激活状态。输出电流源晶体管M12也同样变为非激活状态。
图18(B)是表示图18(A)的电路的输出部的动作的图。在偏移消除期间内,开关SW4断开,晶体管M13、M15导通,M14、M16截止,第2输出级(M11、M12)激活,在运算放大动作期间,开关SW4接通,晶体管M13、M15截止,晶体管M14、M16导通,第2输出级(M11、M12)变为非激活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473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562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06045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6-32652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124120号公报
以下对本发明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
因液晶电视的大型化,数据线负荷有增大倾向,并且因高精细化,数据驱动期间有缩短的倾向。
驱动大容量负荷的驱动器因连接在输出放大电路和数据线负荷之间的输出开关的接通电阻而容易发生驱动速度不足,输出开关的耗电、发热也增加。当要改善驱动速度时,输出开关尺寸增大,影响芯片面积。
图16、图17所示的构造是无需在显示输出端子和输出部之间设置切换开关的无输出开关的构造,从一个数据期间开始起在预定期间内(图17(B)的STB信号为高电平的期间),开关41、43、51、53、45、46、55、56设定为断开,差动级和输出级断开。
即,内部元件(相位补偿电容等),在从一个数据期间开始起在预定期间内,无法转换到在一个数据期间开始时输入的数据所对应的状态。
因此,在预定期间结束后的驱动期间内,在差动对和输出级连接时(开关41、43、51、53、45、46、55、56切换到接通时),在输出产生噪声,或发生输出延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出放大电路、输出电路、数据驱动器及显示装置,能够实现数据线负荷驱动的高速化,并实现减少输出开关的接通电阻所产生的耗电及发热。
并且,除了上述目的以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出放大电路、输出电路、数据驱动器及显示装置,能够实现面积的减小,并实现抑制输出噪声的产生。
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大致具有以下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输出放大电路,具有主放大器和副放大器,该主放大器和副放大器共用接收输入信号的差动电路,上述主放大器的输出连接到驱动对象的负荷,在上述主放大器的输出断开、且上述副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负荷断开的状态下,由电压跟随构造的上述副放大器接收上述输入信号,接着,在上述主放大器的输出为接通的状态下,由电压跟随构造的上述主放大器及上述副放大器这两者、或由电压跟随构造的上述主放大器单独接收上述输入信号,并驱动上述负荷。
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输出放大电路,具有:差动级;第1输出级,接收上述差动级的输出;第2输出级,其输出连接到驱动对象的负荷;以及连接控制电路,上述差动级从其输入对中的第1输入接收输入信号,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切换第1连接方式和第2连接方式,上述第1连接方式是如下方式:使上述差动级的输出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入之间为非导通状态,并且使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非导通状态,而且使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和上述差动级的输入对的第2输入之间为导通状态,上述第2连接方式是如下方式:使上述差动级的输出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入之间为导通状态,并且使上述第1输出级及上述第2输出级中的至少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和上述差动级的输入对的第2输入之间为导通状态。
在本发明中,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使上述第2输出级为非激活状态,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使上述第2输出级为激活状态。
在本发明中,接收上述输入信号并驱动上述负荷的一个数据期间包括:始于上述一个数据期间的开始时刻的第1期间;和上述第1期间之后的第2期间,在上述第1期间,处于上述第1连接方式,在上述第2期间,处于上述第2连接方式。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上述差动级的输入对的上述第2输入与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连接,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导通状态,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共同连接到上述差动级的输入对的上述第2输入。在本发明中,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具有:第1开关及第2开关,分别连接在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与上述第2输出级的第1输入及第2输入之间;和第3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与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之间。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至第3开关均为断开状态,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至第3开关均为接通状态。
或者,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上述差动级的输入对的上述第2输入和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导通状态,上述差动级的输入对的上述第2输入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非导通状态,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差动级的输入对的上述第2输入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导通状态,上述差动级的输入对的上述第2输出和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非导通状态。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具有:第1及第2开关,分别连接在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与上述第2输出级的第1输入及第2输入之间;第3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与上述差动级的输入对的上述第2输入之间;以及第4开关,连接在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与上述差动级的输入对的上述第2输入之间。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第2、第4开关均为断开状态,上述第3开关为接通状态,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第2、第4开关均为接通状态,上述第3开关为断开状态。
在本发明中,上述第1输出级具有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该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在提供第1电源电位的第1电源端子和提供第2电源电位的第2电源端子之间串联连接,上述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分别与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连接。此外,上述第2输出级具有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该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在上述第1电源端子和上述第2电源端子之间串联连接。上述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的连接点形成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节点,上述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的连接点形成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具有:第1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之间;第2开关,连接在上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上述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之间;第3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节点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之间;第4开关,连接在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如下电源端子之间:该电源端子是上述第1电源端子及第2电源端子中通过向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施加电压而使上述第3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的电源端子;以及第5开关,连接在上述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如下电源端子之间:该电源端子是上述第1电源端子及第2电源端子中通过向上述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施加电压而使上述第4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的电源端子。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至第3开关均为断开状态,且上述第4及第5开关均为接通状态,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至第3开关均为接通状态,且上述第4及第5开关均为断开状态。
在本发明中,上述第1输出级具有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该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在提供第1电源电位的第1电源端子和提供第2电源电位的第2电源端子之间串联连接,上述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形成上述第1输出级的第1输入及第2输入,并且分别与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连接。上述第2输出级具有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该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在上述第1电源端子和上述第2电源端子之间串联连接。上述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形成上述第2输出级的第1输入及第2输入,上述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的连接点形成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节点,上述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的连接点形成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上述连接控制电路也可以具有:第1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之间;第2开关,连接在上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上述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之间;第3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节点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之间;第4开关,连接在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如下电源端子之间:该电源端子是上述第1电源端子及第2电源端子中通过向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施加电压而使上述第3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的电源端子;以及第5开关,连接在与上述第4晶体管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连接的第1端子和上述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之间。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连接控制电路使上述第1输出级成为非激活状态。
在本发明中,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具有:第6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之间;第7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如下电源端子之间:该电源端子是上述第1电源端子及第2电源端子中通过向上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施加电压而使上述第1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的电源端子;第8开关,连接在上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上述差动级的第2输出之间;以及第9开关,连接在上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如下电源端子之间:该电源端子是上述第1电源端子及第2电源端子中通过向上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施加电压而使上述第2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的电源端子。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上述第6及第8开关为接通状态,且上述第7及第9开关为断开状态,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第6及第8开关为断开状态,且上述第7及第9开关为接通状态。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差动级中,具有分别由第1电流源及第2电流源驱动的第1导电型的第1差动对及第2导电型的第2差动对,上述第1差动对及第2差动对的上述第1输入之间连接,上述第1差动对及第2差动对的上述第2输入之间连接。并且,上述差动级也可以具有:第1共源共栅电流镜电路,与上述第1差动对的输出对连接;第1浮动电流源及第2浮动电流源,一端分别连接到上述第1共源共栅电流镜电路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以及第2共源共栅电流镜电路,第1及第2端子分别连接到上述第1浮动电流源及第2浮动电流源的另一端,该第2共源共栅电流镜电路与上述第2差动对的输出对连接,上述第1共源共栅电流镜电路及第2共源共栅电流镜电路的上述第1端子作为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
或者,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差动级中,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1差动对及第2导电型的第2差动对,分别由第1电流源及第2电流源驱动,输出对分别连接到第1负荷电路及第2负荷电路,上述第1差动对及第2差动对的上述第1输入之间连接,上述第1差动对及第2差动对的上述第2输入之间连接。并且,上述差动级也可以具有:第2导电型的晶体管,连接在上述第1电源端子和上述第1差动对的输出之间,以预定的电压偏置;浮动电流源,连接在上述第1差动对的输出和上述第2差动对的输出之间;以及第1导电型的晶体管,连接在上述第2电源端子和上述第2差动对的输出之间,以预定的电压偏置,上述第1差动对的输出和上述第2差动对的输出作为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
或者,在本发明中,上述差动级也可以具有:差动对,由电流源驱动,在输出对连接有负荷电路;晶体管,连接在上述第1电源端子和上述差动对的输出之间,以预定的电压偏置;浮动电流源,其一端连接到上述差动对的输出;以及其他晶体管,连接在上述浮动电流源的另一端和上述第2电源端子之间,以预定的电压偏置,上述浮动电流源的一端和另一端作为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
在本发明的输出电路中,具有:输入正极信号的第1输入端;输入负极信号的第2输入端;以及第1输出端及第2输出端,并具有:输入切换电路,进行切换,以从第1输出端及第2输出端分别输出正极信号及负极信号,或从上述第1输出端及第2输出端分别输出负极信号及正极信号;和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分别连接到上述输入切换电路的第1输出端及第2输出端,驱动第1负荷及第2负荷,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分别由上述本发明的输出放大电路构成。
在本发明的输出电路中,接收上述正极信号及负极信号并驱动上述第1负荷及第2负荷的负荷驱动期间由多个数据期间构成,各上述数据期间的包括:始于上述数据期间的开始时刻的第1期间;和上述第1期间之后的第2期间,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分别在上述第1期间为上述第1连接方式,且上述第2输出级为非激活状态,在上述第2期间为上述第2连接方式,且上述第2输出级为激活状态。
或者,在本发明的输出电路中,接收上述正极信号及负极信号并驱动上述第1负荷及第2负荷的驱动期间包括:以正极性及负极性分别驱动上述第1负荷及第2负荷的多个数据期间;和以负极性及正极性分别驱动上述第1负荷及第2负荷的多个数据期间,进行上述第1负荷及第2负荷的极性切换后的至少最初的数据期间包括:始于上述最初的数据期间的开始时刻的第1期间;和上述第1期间之后的第2期间,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分别在上述第1期间为上述第1连接方式,且上述第2输出级为非激活状态,在上述第2期间中为上述第2连接方式,且上述第2输出级为激活状态。
进一步,在本发明的输出电路中,在上述第1及第2负荷的极性与前一个数据期间相同的数据期间,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分别为上述第2连接方式,且上述第2输出级为激活状态。
或者,在本发明的输出电路中,具有:第1输出放大电路,输入正极信号,驱动第1负荷或第2负荷;和第2输出放大电路,输入负极信号,当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正极驱动上述第1负荷时,负极驱动上述第2负荷,当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正极驱动上述第2负荷时,负极驱动上述第1负荷,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分别由上述本发明的输出放大电路构成,并具有切换电路,该切换电路,将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差动级的输出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差动级的输出、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入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入之间的连接,切换为直接连接或交叉连接,该切换电路,将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入之间的连接,切换为直接连接或交叉连接。
在本发明的输出电路中,也可以是如下构造,具有:第1输出放大电路,输入正极信号,驱动第1负荷或第2负荷;和第2输出放大电路,输入负极信号,当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正极驱动上述第1负荷时,负极驱动上述第2负荷,当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正极驱动上述第2负荷时,负极驱动上述第1负荷,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由上述本发明的输出放大电路构成,并具有:第1切换电路,使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之间的连接,切换为直接连接或交叉连接;第2切换电路,使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之间的连接,切换为直接连接或交叉连接;以及第3切换电路,使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差动级的第2输出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差动级的第2输出、与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上述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上述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之间的连接,切换为直接连接或交叉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驱动器,将显示装置的数据线作为负荷来驱动,上述显示装置具有在上述数据线和扫描线的交叉部包含像素开关和显示元件在内的单位像素,其中,具有上述本发明涉及的输出放大电路。
或者,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驱动器,将显示装置的第1数据线和第2数据线作为第1负荷、第2负荷来驱动,上述显示装置具有在数据线和扫描线的交叉部包含像素开关和显示元件在内的单位像素,其中,具有上述本发明涉及的输出电路,作为包括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输出电路,该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输入来自正极解码器及负极解码器的正极信号及负极信号,并驱动上述第1负荷及第2负荷。在本发明涉及的数据驱动器中,具有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向多个上述输出放大电路提供对连接方式的切换进行控制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通过去除输出开关,能够实现使负荷的驱动速度高速化,降低由于输出开关的接通电阻所产生的耗电及发热。并且,根据本发明,通过减少输出开关,能够减小面积,抑制输出噪声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A)、(B)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构造和控制的图。
图2(A)、(B)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构造和控制的图。
图3(A)、(B)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构造和控制的图。
图4(A)、(B)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构造和控制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构造的图。
图6(A)、(B)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控制的图。
图7(A)~(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构造的图。
图8(A)、(B)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控制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构造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构造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的构造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0实施例的构造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1实施例的构造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液晶显示部的构造的图。
图15是表示相关技术的构造(有输出开关)的图。
图16是表示相关技术的构造(无输出开关)的图。
图17(A)、(B)是表示图16的详细构造和动作波形的图。
图18(A)、(B)是表示相关技术的偏移消除放大器的构造的图。
图19(A)、(B)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例的构造和控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本发明,参照附图进行如下说明。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输出放大电路中,具有:差动级(100);接收上述差动级(100)的输出(4、6)的第1输出级(110);以及输出(3)连接到驱动对象的负荷(90)的第2输出级(120),差动级(100)从其输入对的第1输入(非反转输入)接收输入信号(Vin)。进一步具有控制电路(510),由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生成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
控制电路(510)切换(A)第1连接方式和(B)第2连接方式,
(A)第1连接方式是如下方式:使差动级(100)的输出(4、6)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入(5、7)之间为非导通状态,且使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2)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3)之间为非导通状态,且使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2)和差动级(100)的输入对的第2输入(反转输入)之间为导通状态,
(B)第2连接方式是如下方式:使差动级(100)的输出(4、6)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入(5、7)之间为导通状态,且使第1输出级(110)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2、3)和差动级(100)的输入对的第2输入(反转输入)之间为导通状态。
控制电路(510),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使第2输出级(120)非激活,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使第2输出级(120)激活。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具有:第1及第2开关(SW11、SW12),分别连接在差动级(100)的第1及第2输出(4、6)和第2输出级(120)的第1及第2输入(5、7)之间;和第3开关(SW10),连接在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2)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3)之间。此外,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2)连接到差动级(100)的输入对的第2输入(反转输入)。
即,在驱动负荷(90)的输出放大电路中,接收差动级(100)的输出的输出级具有:第1输出级(110),其具有第1充电元件和第1放电元件;第2输出级(120),其具有第2充电元件和第2放电元件;以及控制单元(500、510),控制第2输出级(120)的连接及动作。但向控制电路(510)提供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也可独立于输出放大电路而设置。
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3)直接连接到负荷(90)。
数据期间至少由第1及第2期间(T1、T2)构成,在第1期间(T1)(信号HSTB为高电平的期间),使开关(SW10、SW11、SW12)为断开状态,使第2输出级(120)与差动级(100)的输出断开,使第2输出级(120)为非激活(断开输出的状态)。此时,差动级(100)和第1输出级(110)进行和输入信号(Vin)对应的电压跟随动作。
在第2期间(T2)(信号HSTB为低电平的期间),使开关(SW10、SW11、SW12)为接通状态,使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反馈连接到差动级(100),并且激活第2输出级(120)。此时,差动级(100)及至少第2输出级(120)以和输入信号(Vin)对应的电压跟随动作驱动负荷(90)。
在第1期间(T1),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与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断开,并且第2输出级(120)非激活,各端对负荷(90)的电压供给,进行和断开状态的输出开关(图15的输出开关SW90)同样的动作。
进一步,在第1期间(T1),差动级(100)及第1输出级(110)根据输入电压(Vin)进行动作,因此相位补偿电容等内部元件变为和输入电压(Vin)对应的状态。
在第1期间(T1)结束后的第2期间(T2),因在第1期间(T1)内相位补偿电容等内部元件成为和输入电压(Vin)对应的状态,因此抑制了从第1期间(T1)向第2期间(T2)切换时产生噪声,通过激活的第2输出级(120),高速驱动负荷(90)。
第1及第2输出级(110、120)和各开关(SW10、SW11、SW12)的尺寸可根据负荷(90)的驱动条件而调整。优选使第1输出级(110)及各开关(SW10、SW11、SW12)为非常小的尺寸,使第2输出级(120)的元件为驱动负荷(90)所需的尺寸。由此,能够实现如下构造:将直接与负荷(90)连接的第2输出级(120)作为主放大器,将驱动相位补偿电容等内部元件的第1输出级(110)作为副放大器。根据本发明,通过去除输出开关,对于大容量的负荷也能够实现高通过率、节电、低发热(减少由输出开关的接通电阻产生的耗电及发热)。并且,在配置有大尺寸的输出开关的输出电路中,根据本发明,通过减少该输出开关,还能够节省面积。
或者,参照图19,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输出放大电路中,具有:差动级(100);接收差动级(100)的输出(4、6)的第1输出级(110);以及输出(3)连接到驱动对象的负荷(90)的第2输出级(12),差动级(100)由其输入对的第1输入(非反转输入)接收输入信号(Vin)。进一步,具有控制电路(510),根据由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生成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
控制电路(510)切换控制(A)第1连接方式和(B)第2连接方式,
(A)第1连接方式是如下方式:使差动级(100)的输出(4、6)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入(5、7)之间为非导通状态,且使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2)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3)之间为非导通状态,且使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2)和差动级(100)的输入对的第2输入(反转输入)之间为导通状态,
(B)第2连接方式是如下方式:使差动级(100)的输出(4、6)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入(5、7)之间为导通状态,且使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2)和差动级(100)的输入对的第2输入(反转输入)之间为导通状态,使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3)和差动级(100)的输入对的第2输入(反转输入)之间为导通状态。控制电路(510)进行如下控制,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使第2输出级(120)非激活,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使第2输出级(120)激活。在本发明的该方式中,具有:第1及第2开关(SW11、SW12),分别连接在差动级(100)的第1及第2输出(4、6)和第2输出级(120)的第1及第2输入(5、7)之间;第3开关(SW10-1),连接在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2)和差动级(100)的输入对的第2输入(反转输入)之间;以及第4开关(SW10-2),连接在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3)和差动级(100)的输入对的第2输入(反转输入)之间。
并且,在上述各方式的输出放大电路中,差动级(100)由第1输出级(110)和第2输出级(120)共用,可看作共用接收输入信号(Vin)的差动电路(差动级(100))的主放大器(差动级(100)及第2输出级(120))和副放大器(差动级(100)及第1输出级(110))。该输出放大电路在主放大器(100、120)的输出(3)连接驱动对象的负荷(90),在断开主放大器(100、120)的输出、且副放大器(100、110)的输出(2)与负荷(90)断开的状态下,由电压跟随构造的副放大器(100、110)接收输入信号(Vin),接着在接通主放大器(100、120)的输出的状态下,由电压跟随构造的主放大器(100、120)及副放大器(100、110)这两者或由电压跟随构造的主放大器(100、120)单独接收输入信号(Vin),并驱动负荷(90)。以下根据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输出放大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的图。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具有:
差动级100;
第1输出级110;
第2输出级120;
开关SW11、SW12,分别连接在差动级100的第1及第2输出4、6和第2输出级120的第1及第2输入端子5、7之间;
开关SW10,连接在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之间;以及
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
并且,差动级110至少包括差动对和负荷电路。且在具有中间级的输出放大电路中,差动级100还包括该中间级。
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与差动级100的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差动级100的非反转输入端子(+)与输入端子1连接,输入输入信号电压Vin。并且,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与负荷(load)90(数据线)连接。虽未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例中,输出放大电路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数据线,负荷90例如与图14的数据线962对应。此外,在图1(A)中,开关SW10、SW11、SW12构成控制输出放大电路的连接方式的开关部(连接控制电路)510,根据来自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的控制信号进行接通/断开(ON/OFF)控制。并且,第2输出级120的激活、非激活的控制也根据来自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
图1(B)是表示图1(A)的动作的时序波形图。数据期间包括:开始后的信号HSTB为高电平(High)的期间T1;和期间T1后的信号HSTB为低电平(Low)的期间T2。信号HSTB在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时序,切换数据信号,与下一个数据对应的模拟输入信号Vin开始输入到输出放大电路。信号HSTB为高电平的期间T1设定为:模拟输入信号Vin从与前一个数据对应的模拟信号充分转换为止的期间。在信号HSTB为低电平的期间T2中,以根据模拟输入信号Vin放大的输出信号驱动负荷90。
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在期间T1中,使开关SW10、SW11、SW12为断开状态,使第1输出级110激活,第2输出级120非激活。在期间T1中,第2输出级120发挥与断开状态的输出开关等效的作用。从而,隔断从输出放大电路到负荷90的电压供给,防止输入信号转换时的噪声传递到负荷90。并且在期间T1中,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2反馈连接到差动级100的反转输入端子,差动级100及第1输出级110构成电压跟随器,进行和输入信号电压Vin对应的放大动作,内部元件(相位补偿电容等)也变化为和输入信号Vin对应的状态。但因开关SW10断开,因此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与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因此与负荷90)断开。
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在期间T1后的期间T2中,使开关SW10、SW11、SW12为接通状态,使第2输出级120与差动级100连接而激活。在期间T2中,第2输出级120驱动负荷90。即,在期间T2内,开关SW10接通,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反馈连接到差动级100的反转输入端子,差动级100和至少第2输出级120构成电压跟随器,高速驱动负荷90。此外,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通常配置在输出放大电路的外部(参照下述图13),由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产生的控制信号布线到开关SW10、SW11、SW12的控制端子上,接通/断开控制开关SW10、SW11、SW12。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不存在输出开关的接通电阻,因此可提高输出放大电路驱动负荷90的速度。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去除输出开关,可降低由输出开关的接通电阻产生的耗电及发热。
进一步,根据本实施例,在数据期间开始后的期间T1中,差动级100及第1输出级110根据在期间T1中输入的输入电压Vin进行电压跟随动作,使相位补偿电容等内部元件变化为和输入电压Vin对应的状态。这样一来,在从期间T1向期间T2切换时,开关SW10、SW11、SW12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第2输出级120激活,可抑制此时的输出噪声等的发生。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输出开关的减少,可节省面积。
根据本实施例,第1输出级110的晶体管元件、开关SW10、SW11、SW12的尺寸也可以较小。在期间T1中,第1输出级110作为使相位补偿电容等内部元件驱动为和输入电压Vin对应的状态的副放大器而发挥作用,因此无需驱动能力,可使第1输出级110的晶体管元件较小。在期间T2中,第2输出级120作为实质上驱动负荷的主放大器而发挥作用。并且在期间T2中,第1输出级110也可与第2输出级120一起使负荷90驱动。在具有输出开关的输出放大电路中,相对于大容量数据线负荷,输出开关的尺寸也较大,但在本实施例中,去除输出开关,而增加第1输出级110的晶体管元件、SW10、SW11、SW12。但由于各元件尺寸较小,因此可节省面积。
(实施例2)
图2(A)是表示图1的第1、第2输出级110、120的具体构造的一例的图。第1输出级110具有:pMOS晶体管M1,源极与提供电源电压VDD的第1电源端子(VDD)连接,栅极与差动级100的第1输出4连接,漏极与输出节点2连接;和nMOS晶体管M2,源极与提供电源电压VSS的第2电源端子(VSS)连接,栅极与差动级100的第2输出6连接,漏极与输出节点2连接。第2输出级120具有:pMOS晶体管M3,源极与第1电源端子连接,栅极经由开关SW11与差动级100的第1输出4连接,漏极与输出节点3连接;和nMOS晶体管M4,源极与第2电源端子连接,栅极经由开关SW12与差动级100的第2输出6连接,漏极与输出节点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差动级100的构成是,在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时,第1及第2输出4、6分别向与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相反的方向作用。
在第1电源端子(VDD)和pMOS晶体管M3的栅极5之间,连接有开关SW13。在第2电源端子(VSS)和nMOS晶体管M4的栅极7之间,连接有开关SW14。在输出节点2和输出节点3之间连接有开关SW10。此外,在图2(A)中,开关SW10~SW14构成开关部(连接控制电路)510,根据来自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的控制信号接通/断开。
图2(B)是表示构成数据期间的期间T1和其之后的期间T2中开关SW10、SW11、SW12、SW13、SW14的接通/断开的图。期间T1、T2的时序设定和图1(B)相同。
在HSTB为高电平的期间T1中,开关SW13、SW14接通,SW10、SW11、SW12断开。因开关SW13、SW14接通,所以构成第2输出级120的晶体管M3、M4的栅极分别成为电源电位VDD、VSS,均截止。开关SW11、SW12断开,构成第2输出级的晶体管M3、M4的栅极与差动级100的第1及第2输出4、6断开。并且,开关SW10断开,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与和数据线负荷90连接的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断开。
在HSTB为低电平的期间T2中,SW13、SW14断开,SW10、SW11、SW12接通。因开关SW13、SW14断开,所以构成第2输出级120的晶体管M3、M4的栅极分别与电源电位VDD、VSS断开,因开关SW11、SW12接通,所以晶体管M3、M4的栅极分别与差动级100的第1及第2输出4、6连接。并且,因开关SW10接通,所以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与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3连接,从而与负荷90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在期间T1中,第1输出级110作为使相位补偿电容等内部元件驱动为与输入电压Vin对应的状态的副放大器而发挥作用,因此不必需要驱动能力,也可以使第1输出级110的晶体管元件较小。在期间T2中,第2输出级120作为实质上驱动负荷的主放大器而发挥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在期间T2中,第1及第2输出级110、120一起驱动负荷90。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SW10~SW14的尺寸可较小。并且,第1输出级110(M1、M2)和第2输出级120(M3、M4)的元件尺寸根据负荷90优化设定。例如,可统一第1输出级110(M1、M2)和第2输出级120(M3、M4)的尺寸。并且,当要求减小面积时,使作为主放大器而发挥作用的第2输出级120(M3、M4)的尺寸较大、作为副放大器而发挥作用的第1输出级110(M1、M2)的尺寸较小,该设定比较有效。即,可使元件尺寸(W/L,W为栅极宽,L为栅极长)为:
(W/L)M1、M2≤(W/L)M3、M4
尤其是将第1输出级110的晶体管M1、M2的W/L比相对于第2输出级120的晶体管M3、M4的W/L比设定得足够小时,在输出稳定的状态下,也可以设计为在晶体管M1、M2上没有栅极电流的流动(即晶体管M1、M2变为非激活状态)。这种情况下,第1输出级110的晶体管M1、M2在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的电位不同于与输入信号Vin对应的输出电压时进行动作,在与输入信号Vin对应的输出电压附近时不动作(非激活)。
在期间T2开始时,晶体管M3、M4的栅极-源极间电位为0,因此在从期间T1到期间T2的切换中,不产生噪声。期间T2开始后,晶体管M3、M4的栅极迅速地控制为差动级100的第1及第2输出4、6的电位,高速驱动负荷90。
(实施例3)
图3(A)是表示图1的第1、第2输出级110、120的具体构造的其他示例的图。参照图3(A),本实施例由pMOS晶体管M2C构成图2(A)的第1输出级的nMOS晶体管M2,并且由pMOS晶体管M4C构成第2输出级nMOS晶体管M4,在pMOS晶体管M4C的栅极7和源极(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之间连接开关SW14C。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差动级100的构造是,第1输出4在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时,向与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相反的方向作用,差动级100的第2输出6向与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相同的方向作用。其他构造及开关的切换和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1、第2输出级的充电元件和放电元件均由pMOS晶体管构成,pMOS晶体管M2C、M4C进行源极跟随动作。此外,在图3(A)中,开关SW10~SW14C构成开关部530,根据来自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的控制信号接通/断开控制。此外,开关SW14C也可连接在pMOS晶体管M4C的栅极7和第1电源端子(VDD)之间。
图3(B)是表示构成数据期间的期间T1和其之后的期间T2中开关SW10、SW11、SW12、SW13、SW14C的接通/断开的图。期间T1、T2的时序设定和图1(B)相同。
在HSTB为高电平的期间T1中,开关SW13、SW14C接通,开关SW10、SW11、SW12断开。并且,因开关SW13、SW14C接通,所以构成第2输出级120的pMOS晶体管M3、M4C的栅极-源极间电位为0,均截止。
在HSTB为低电平的期间T2中,开关SW13、SW14C断开,开关SW10、SW11、SW12接通。因开关SW13、SW14C断开,所以构成第2输出级的pMOS晶体管M3、M4C的栅极与源极断开,因开关SW11、SW12接通,所以晶体管M3、M4C的栅极分别与差动级100的第1及第2输出4、6连接。并且,因开关SW10接通,所以第1输出级的输出节点2与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连接,从而与负荷90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在第1、第2输出级110、120中,分别使输出节点2、3放电的元件由pMOS晶体管M2C、M4C构成。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输出放大电路的动作范围相对于电源电压范围(VDD到VSS),在低位侧电源电压VSS一侧减小与pMOS晶体管M2C、M4C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Vtp相应的量,大约是VDD到(VSS+Vtp)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输出放大电路的动作范围略小,但可简化差动级100的构造。本实施例的输出放大电路的构造例在下述图12中说明。
(实施例4)
图4(A)是表示图1的第1、第2输出级110、120的具体构造的一例的图。参照图4(A),在本实施例中,在图2(A)的第1输出级pMOS晶体管M1的栅极和差动级100的第1输出4之间,具有开关SW15,在pMOS晶体管M1的栅极和第1电源端子(VDD)之间,具有开关SW17。在第1输出级的nMOS晶体管M2的栅极和差动级100的第2输出6之间,具有开关SW16,在nMOS晶体管M2的栅极和第2电源端子(VSS)之间,具有开关SW18。开关SW10、SW11、SW12、SW13、SW14构成开关部510,开关SW15、SW16、SW17、SW18构成开关部520,根据来自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的控制信号控制接通/断开。此外,差动级100和第2实施例同样如下构成:第1及第2输出4、6在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时,分别向与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相反的方向作用。
图4(B)是表示构成数据期间的期间T1及其之后的期间T2中开关SW10、SW11、SW12、SW13、SW14、SW15、SW16、SW17、SW18的接通/断开的图。由开关SW13、SW14、SW15、SW16构成的第1组开关共同接通/断开,由SW10、SW11、SW12、SW17、SW18构成的第2组开关与第1组开关互补地共同接通/断开。
具体而言,在HSTB为高电平的期间T1中,开关SW13、SW14、SW15、SW16接通,SW10、SW11、SW12、SW17、SW18断开。因开关SW13、SW14接通,所以构成第2输出级120的pMOS晶体管M3、nMOS晶体管M4的栅极分别变为电源电位VDD、VSS,并且均截止。因开关SW15、SW16接通,所以第1输出级的pMOS晶体管M1、nMOS晶体管M2分别与差动级100的第1及第2输出4、6连接。开关SW11、SW12断开,构成第2输出级的晶体管M3、M4的栅极与差动级100的第1及第2输出4、6断开。并且开关SW10断开,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与和数据线负荷90连接的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断开。
在HSTB为低电平的期间T2中,开关SW13、SW14、SW15、SW16断开,SW10、SW11、SW12、SW17、SW18接通。因开关SW13、SW14断开,所以构成第2输出级120的晶体管M3、M4的栅极分别与电源电位VDD、VSS断开,因开关SW11、SW12接通,所以晶体管M3、M4的栅极分别与差动级100的第1及第2输出4、6连接,并且因开关SW10为接通,所以第1输出级的输出节点2和与数据线负荷90连接的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连接。因开关SW15、SW16断开、开关SW17、SW18接通,所以第1输出级110的pMOS晶体管M1、nMOS晶体管M2的栅极分别与差动级100的第1及第2输出4、6断开,分别与电源电位VDD、VSS连接,pMOS晶体管M1、nMOS晶体管M2截止(期间T2中第1输出级110为非激活状态)。
根据本实施例,在期间T1中,第1输出级110作为使相位补偿电容等内部元件驱动为和输入电压Vin对应的状态的副放大器而发挥作用,因此无需驱动能力,也可以可使第1输出级110的晶体管元件较小。在期间T2中,第2输出级120作为实质上驱动负荷的主放大器而发挥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在期间T2内,使第1输出级110为非激活,通过第2输出级120驱动负荷90。此外,也可将控制第1输出级110的pMOS晶体管M1的接通/断开的开关SW15、SW17置换为:在第1电源端子(VDD)和节点2之间,以串联方式与pMOS晶体管M1连接的其他开关。同样,也可将控制第1输出级110的nMOS晶体管M2的接通/断开的开关SW16、SW18置换为:在第2电源端子(VSS)和节点2之间,以串联方式与nMOS晶体管M2连接的其他开关。
(实施例5)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构造的图。图5表示液晶驱动用的二输出放大电路的构造的一例。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输出之间极性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设置进行输出放大电路701、702的输出节点3A、3B和负荷90A、90B之间的直接(Straight)连接、交叉连接的切换的输出开关,为了切换两个输出节点3A、3B之间的极性,具有输入切换电路300。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不存在输出开关,所以可提高驱动速度,并可减少因输出开关消耗的电力、发热。
输入切换电路300具有:开关SW31,连接在正极信号输入端子10A和输出放大电路701的差动级100的输入1A之间;开关SW32,连接在正极信号输入端子10A和输出放大电路702的差动级100的输入1B之间;开关SW33,连接在负极信号输入端子10B和输出放大电路702的差动级100的输入1B之间;以及开关SW34,连接在负极信号输入端子10B和输出放大电路701的差动级100的输入1A之间。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生成对开关SW31~SW34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的控制信号。在开关SW31、SW33接通时,正极信号Vin1和负极信号Vin2分别输入到输出放大电路701、702的差动级100(直接连接),与Vin1、Vin2对应的输出信号从输出端子3A、3B输出到负荷90A、90B。在开关SW32、SW34接通时,正极信号Vin1和负极信号Vin2分别输入到输出放大电路702、701的差动级100(交叉连接),与Vin1、Vin2对应的输出信号从输出端子3B、3A输出到负荷90A、90B。
虽无特别限定,但在图5的实施例中,输出放大电路701、702是参照图2说明的构造。也可适用图4。
图6是表示在图5的电路中按照每N个数据期间(N为1以上的整数)进行极性反转时(极性反转是在数据期间VD1和VD(N+1)开始时进行)的、各开关的控制的图。在数据期间VD1和VD(N+1)开始时,切换输入切换电路300的开关对SW31、SW33和开关对SW32、SW34的接通/断开。
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输入切换电路300中的SW31~SW34在每次极性反转时切换接通/断开。输出放大电路701、702的第2输出级(M3、M4)与极性反转无关,在各数据期间开始后的期间T1中,设定为非激活状态。即,在VD1、VD2、…VD(N+1)各数据期间的期间T1中,开关SW13、SW14接通,SW10、SW11、SW12断开,输出放大电路701、702的第2输出级(M3、M4)为非激活。
在图6(B)所示的例子中,输出放大电路701、702的第2输出级(M3、M4)在极性反转后(极性信号POL转换后)的最初的数据期间(VD1、VD(N+1))的期间T1内非激活。
在同一极性持续的状态下(极性信号POL持续为高电平或低电平),在数据期间的切换时,第2输出级(M3、M4)在整个数据期间保持激活状态。即,在POL与前一个数据期间相同的后续数据期间的期间T1中,和期间T2同样,开关SW13、SW14断开,SW10、SW11、SW12保持接通。因此,转换噪声虽然有可能传递到数据线负荷90A、90B,但第2输出级(M3、M4)对数据线负荷90A、90B驱动的开始时刻提前,因此适合于大画面(大容量负荷)驱动及使驱动频率成倍以提高动画特性的120Hz驱动(一个数据期间缩短为1/2)。即,在驱动电压的极性与前一个数据期间相同的数据期间中,数据线负荷90A、90B从第1期间开始通过激活状态的第2输出级(M3、M4)被高速驱动。
(实施例6)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本实施例是液晶驱动用的二输出放大电路的构造(两个输出之间极性不同时的例子),固定了输入到各输出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的极性。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构造的图。
参照图7(A),在本实施例中,去除上述第4实施例的输入切换电路300,向输出放大电路703、704中直接输入正极信号Vin1、负极信号Vin2。因输入信号的极性固定,所以具有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3,切换两个输出之间的极性。输出放大电路703、704是图2的构造。
参照图7(C),输出切换电路400-1将
输出放大电路703的第1输出级(M1A、M2A)的输出节点2A及输出放大电路704的第1输出级(M1B、M2B)的输出节点2B;和
输出放大电路703的第2输出级(M3A、M4A)的输出节点3A及输出放大电路704的第2输出级(M3B、M4B)的输出节点3B
之间的连接切换控制为直接连接或交叉连接。
具体而言,输出切换电路400-1具有:节点2A和节点3A、3B之间的开关SW41、SW42;以及节点2B和节点3A、3B之间的开关SW44、SW43。在开关SW41、SW43接通时,节点2A和3A连接,节点2B和3B连接(直接连接),在开关SW42、SW44接通时,节点2A和3B连接,节点2B和3A连接(交叉连接)。
参照图7(B),输出切换电路400-2将
输出放大电路703的差动级100A的第1输出4A及输出放大电路704的差动级100B的第1输出4B;和
输出放大电路703的第2输出级(M3A、M4A)的M3A的栅极节点5A及输出放大电路704的第2输出级(M3B、M4B)的M3B的栅极节点5B
之间的连接切换控制为直接连接或交叉连接。
具体而言,输出切换电路400-2具有:节点4A和节点5A、5B之间的开关SW51、SW52;以及节点4B和节点5A、5B之间的开关SW54、SW53。在开关SW51、SW53接通时,节点4A和5A连接,节点4B和5B连接(直接连接),在开关SW52、SW54接通时,节点4A和5B连接,节点4B和5A连接(交叉连接)。
参照图7(D),输出切换电路400-3将
输出放大电路703的差动级100A的第2输出6A及输出放大电路704的差动级100B的第2输出6B;和
输出放大电路703的第2输出级(M3A、M4A)的M4A的栅极节点7A及输出放大电路704的第2输出级(M3B、M4B)的M4B的栅极节点7B
之间的连接切换控制为直接连接或交叉连接。
具体而言,输出切换电路400-3具有:节点6A和节点7A、7B之间的开关SW61、SW62;以及节点6B和节点7A、7B之间的开关SW64、SW63。在开关SW61、SW63接通时,节点6A和7A连接,节点6B和7B连接(直接连接),在开关SW62、SW64接通时,节点6A和7B连接,节点6B和7A连接(交叉连接)。
在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2、400-3直接连接时,与输出放大电路703的输出节点3A连接的负荷90A由输入正极信号Vin1的输出放大电路703驱动,与输出放大电路704的输出节点3B连接的负荷90B由输入负极信号Vin2的输出放大电路704驱动。
在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2、400-3交叉连接时,与输出放大电路703的输出节点3A连接的负荷90A,由输出放大电路703的第2输出级(M3A、M4A)驱动,该输出放大电路703接收了输入负极信号Vin2的输出放大电路704的差动级100B的输出,与输出放大电路704的输出节点3B连接的负荷90B,由输出放大电路704的第2输出级(M3B、M4B)驱动,该输出放大电路704接收了输入正极信号Vin1的输出放大电路703的差动级100A的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放大电路703的差动对100A、输出放大电路704的差动级100B也可以是分别具有nMOS差动对和pMOS差动对这两者的轨对轨(Rail-to-Rail)构造。并且,输出放大电路703的差动级100A、输出放大电路704的差动级100B也可以是分别具有单极性的差动对的构造。此时,输出放大电路703的差动级100A具有nMOS差动对,输出放大电路704的差动级100B具有pMOS差动对。这样一来,可使负荷90A、90B轨对轨驱动(电源电压范围内的全范围驱动)。
图8是表示在图7中按每N个数据期间(N为1以上的整数)进行极性反转时(极性反转是在VD、VD(N+1)开始时进行)的各开关的控制示例的图。在图8(A)所示的例子中,图7的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3的开关SW41、SW43、SW51、SW53、SW61、SW63在极性信号POL为高电平时,在各数据期间开始后的期间T1中断开,在期间T2中为接通状态(直接连接)。负荷90A、90B分别在期间T2中根据正极、负极信号Vin1、Vin2驱动。
图7的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3的开关SW42、SW44、SW52、SW54、SW62、SW64在极性信号POL为高电平时,在各数据期间的期间T1、期间T2均为断开状态。
图7的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3的开关SW42、SW44、SW52、SW54、SW62、SW64在极性信号POL为低电平时,在各数据期间的期间T1中断开,在期间T2中为接通状态(交叉连接)。负荷90A、90B分别在期间T2中根据负极、正极信号Vin2、Vin1驱动。
图7的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3的开关SW41、SW43、SW51、SW53、SW61、SW63在极性信号POL为低电平时,在各数据期间的期间T1、期间T2均为断开状态。
输出放大电路703、704的开关SW13A、SW14A、SW13B、SW14B和图6(A)同样,在各数据期间的期间T1中接通,在期间T2中断开。这样一来,输出放大电路的第2输出级与极性反转无关,在各数据期间的期间T1中为非激活。
在图8(B)所示的例子中,图7的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2、400-3的开关SW41、SW43、SW51、SW53、SW61、SW63在极性信号POL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的最初的数据期间(VD1)的期间T1中为断开状态,在期间T2中为接通状态。除此之外,在POL为高电平的数据期间(VD2~VDN)中,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3的开关SW41、SW43、SW51、SW53、SW61、SW63为接通状态。
图7的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2、400-3的开关SW42、SW44、SW52、SW54、SW62、SW64,在POL为高电平的数据期间(VD1~VDN),在期间T1、T2均为断开状态。
图7的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2、400-3的开关SW42、SW44、SW52、SW54、SW62、SW64,在POL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的最初的数据期间(VD(N+1))的期间T1中断开,在期间T2中接通。除此之外,在POL为低电平的数据期间,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2、400-3的开关SW42、SW44、SW52、SW54、SW62、SW64接通。
图7的输出切换电路400-1、400-2、400-3的开关SW41、SW43、SW51、SW53、SW61、SW63,在POL为低电平的数据期间,在期间T1、T2均为断开状态。
输出放大电路703的开关SW13A、SW14A和输出放大电路704的开关SW13B、SW14B,在极性反转后的最初的数据期间(VD1、VD(N+1))的期间T1中接通,在期间T2中断开,在除此之外的数据期间中为断开状态。在图8(B)中,和图6(B)同样,在驱动电压的极性与前一个数据期间相同的数据期间,数据线负荷90A、90B从第1期间开始由激活状态的第2输出级(M3、M4)高速驱动。因此适用于大画面(大容量负荷)驱动及速度加倍(120Hz)驱动等。
(实施例7)
图9是表示图2(A)的输出放大电路、图5的输出放大电路701、702、图7的输出放大电路703、704的构造的一例的图。本实施例为轨对轨放大器构造,差动级100-1具有折叠型的共源共栅电流镜(Foldedcascode current mirror)和浮动电流源。差动级100-1参照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6-326529号公报)的图1的记载。
差动级100-1具有:nMOS晶体管M13(电流源),源极与VSS连接,栅极接收偏压BN1;nMOS晶体管M11、M12(nMOS差动对),共同连接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M13的漏极连接;pMOS晶体管M23(电流源),源极与VDD连接,栅极接收偏压BP1;以及pMOS晶体管M21、M22(pMOS差动对),共同连接的源极与pMOS晶体管M23的漏极连接,其中,晶体管M11、M21的栅极与输入端子1共同连接,晶体管M12、M22的栅极与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共同连接。
具有:pMOS晶体管M14、M15,源极与电源VDD连接,栅极共同连接;和pMOS晶体管M16、M17,源极分别与pMOS晶体管M14、M15的漏极连接,栅极共同连接而接收偏压BP2,其中,晶体管M17的漏极与晶体管M14、M15的共同栅极连接,nMOS差动对晶体管M11、M12的漏极分别与pMOS晶体管M14、M15的漏极连接。pMOS晶体管M14、M15、M16、M17构成第1共源共栅电流镜。
具有:nMOS晶体管M24、M25,源极与电源VSS连接,栅极共同连接;和nMOS晶体管M26、M27,源极分别与nMOS晶体管M24、M25的漏极连接,栅极共同连接而接收偏压BN2,其中,晶体管M27的漏极与晶体管M24、M25的共同栅极连接,pMOS差动对晶体管M21、M22的漏极分别与nMOS晶体管M25、M24的漏极连接。nMOS晶体管M24、M25、M26、M27构成第2共源共栅电流镜。
并具有:pMOS晶体管M31、nMOS晶体管M32(浮动电流源),连接在pMOS晶体管M17的漏极和nMOS晶体管M27的漏极之间,栅极分别接收偏压BP3、BN3;和
pMOS晶体管M33、nMOS晶体管M34(浮动电流源),连接在pMOS晶体管M16的漏极和nMOS晶体管M26的漏极之间,栅极分别接收偏压BP4、BN4。
将pMOS晶体管M16的漏极作为差动级100-1的第1输出节点4,将nMOS晶体管M26的漏极作为差动级100-1的第2输出节点6。差动级100-1中,第1及第2输出4、6在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时,分别向与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相反的方向作用。
第1输出级110由pMOS晶体管M1和nMOS晶体管M2构成。第2输出级120由pMOS晶体管M3和nMOS晶体管M4构成。在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和pMOS晶体管M16的源极(也是nMOS差动对的输出)、nMOS晶体管M26的源极(也是pMOS差动对的输出)之间,分别连接电容(相位补偿电容)C1、C2。电容C1、C2对第1输出级110及第2输出级120分别进行相位补偿作用。
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之间的开关SW10由CMOS传输门构成,控制信号S1输入到nMOS晶体管的栅极,控制信号S1的互补信号S1B输入到pMOS晶体管,并且在S1为高电平时导通(ON)。信号S1、S1B由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生成,是控制开关SW10~SW14的控制信号。
差动级100-1的第1输出4和第2输出级120的晶体管M3的栅极5之间的开关SW11由pMOS晶体管构成,控制信号S1B连接到栅极。
差动级100-1的第2输出6和第2输出级120的晶体管M4的栅极7之间的开关SW12由nMOS晶体管构成,控制信号S1连接到栅极。
图9中的开关SW10、SW11、SW12、SW13、SW14的导通/截止(ON/OFF)控制如与图2(A)的输出放大电路对应的图2(B)、与图5的输出放大电路701、702对应的图6(A)和(B)、与图7的输出放大电路703、704对应的图8(A)和(B)所示,因此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8)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构造的图。图10中表示了图2(A)的输出放大电路、图5的输出放大电路701和702、图7的输出放大电路703和704的构造示例,是轨对轨放大器构造。对于差动级100-2,参照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124120号公报)的图1(A)及其说明。
参照图10,差动级100-2具有:nMOS晶体管M13(电流源),源极与VSS连接,栅极接收偏压BN1;nMOS晶体管M11、M12(nMOS差动对),共同连接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M13的漏极连接;以及pMOS晶体管M14、M15(负荷电路),源极与电源VDD连接,栅极共同连接,漏极与nMOS晶体管M12、M11的漏极连接,其中,pMOS晶体管M14的漏极和栅极连接。pMOS晶体管14、M15构成电流镜,形成有源负荷电路。该差动放大器也称为“N输入差动放大器”。
具有:pMOS晶体管M23(电流源),源极与VDD连接,栅极接收偏压BP1;pMOS晶体管M21、M22(pMOS差动对),共同连接的源极与pMOS晶体管M23的漏极连接;以及nMOS晶体管M24、M25(负荷电路),源极与电源VSS连接,栅极共同连接,漏极与pMOS晶体管M22、M21的漏极连接,其中,nMOS晶体管M24的漏极和栅极连接。nMOS晶体管24、M25构成电流镜,形成有源负荷电路。该差动放大器也称为“P输入差动放大器”。
晶体管M11、M12的栅极与输入端子1共同连接,晶体管M12、M22的栅极与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共同连接。
进一步具有:pMOS晶体管M41,源极与电源VDD连接,漏极与pMOS晶体管M15的漏极(nMOS差动对的输出)连接,栅极接收偏压BP2;nMOS晶体管M42,源极与电源VSS连接,漏极与nMOS晶体管M25的漏极(pMOS差动对的输出)连接,栅极接收偏压BN2;以及pMOS晶体管M43、nMOS晶体管M44(浮动电流源),连接在pMOS晶体管M41的漏极和nMOS晶体管M42的漏极之间,栅极分别接收偏压BP3、BN3。将具有电路(M41~M44)的输出电路称为AB级输出电路。
将pMOS晶体管M41的漏极作为差动级100-2的第1输出节点4,将nMOS晶体管M42的漏极作为差动级100-2的第2输出节点6。差动级100-2的第1及第2输出节点4、6分别是nMOS差动对(M11、M12)的输出及pMOS差动对(M21、M22)的输出。并且,差动级100-2中,第1及第2输出4、6在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时,分别向与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相反的方向作用。
第1输出级110由pMOS晶体管M1和nMOS晶体管M2构成。第2输出级120由pMOS晶体管M3和nMOS晶体管M4构成。在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和差动级100-2的第1及第2输出4、6之间,分别连接有电容C3、C4。电容C3、C4分别对第1输出级110及第2输出级120进行相位补偿作用。
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2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3之间的开关SW10由CMOS传输门构成,控制信号S1输入到nMOS晶体管的栅极,控制信号S1的互补信号S1B输入到pMOS晶体管,并且在S1为高电平时导通。信号S1、S1B由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生成,是控制开关SW10~SW14的控制信号。
差动级100-2的第1输出4和第2输出级120的差动级的晶体管M3的栅极5之间的开关SW11由pMOS晶体管构成,控制信号S 1B连接到栅极。
差动级100-1的第2输出6和第2输出级120的晶体管M4的栅极7之间的开关SW12由nMOS晶体管构成,控制信号S1连接到栅极。
在图10中,开关SW10、SW11、SW12、SW13、SW14的导通/截止控制如与图2(A)的输出放大电路对应的图2(B)、与图5的输出放大电路701、702对应的图6(A)和(B)、与图7的输出放大电路703、704对应的图8(A)和(B)所示,因此省略其说明。
根据图9及图10的本实施例(实施例7及8),在输入信号电压Vin在从VSS到Vgs1(M11或M12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ds1(电流源晶体管M13的饱和区域的漏极-源极间电压)之间的VSS一侧的第1电压范围内,pMOS晶体管M21、M22的差动对动作,在输入信号电压Vin在VDD-Vgs2(M21或M22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ds2(电流源晶体管M23的饱和区域的漏极-源极间电压)之间的VDD一侧的第2电压范围内,nMOS晶体管M11、M22的差动对动作,在第1、第2电压范围之间,nMOS晶体管M11、M12的差动对、pMOS晶体管M21、M22的差动对动作,可对应于电源端子VDD到接地端子VSS之间的输入电压。
(实施例9)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的构造的图。图11表示图7的输出放大电路703的构造示例。参照图11,在本实施例的差动级100-3中,去除了图10中的pMOS差动对(M21、M22)、电流源(M23)、负荷(M24、M25)、电容C4,是单极性的构造。即,差动级100-3具有nMOS电流源M13、nMOS差动对(M11、M12)、pMOS负荷电路(M14、M15),并具有:pMOS晶体管M41,连接在电源端子VDD和差动对的输出4A之间,以预定的电压BP2偏置;浮动电流源(M43、M44),一端与nMOS差动对的输出4A连接;以及nMOS晶体管M42,连接在浮动电流源(M43、M44)的另一端和电源端子VSS之间,以预定电压BN2偏置,其中,浮动电流源(M43、M44)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作为差动级100-3的第1输出(4A)及第2输出(6A)。并且,在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A和差动级100-3的第1输出4A之间,连接有电容C3。
第1输出级110由pMOS晶体管M1A和nMOS晶体管M2A构成。第2输出级120由pMOS晶体管M3A和nMOS晶体管M4A构成。第2输出级120的晶体管M4的栅极7A和电源VSS之间的开关SW14由nMOS晶体管构成,控制信号S2连接到栅极。晶体管M3A的栅极5A和电源VDD之间的开关SW13由pMOS晶体管构成,控制信号S2的互补信号S2B连接到栅极。信号S2、S2B由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生成。
在图11中,如图7所示,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A、差动级100-3的第1输出4A及第2输出6A,通过第1至第3切换电路400-1~400-3,与输出放大电路703的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3A、第2输出级的晶体管M3A和M4A的栅极5A和7A直接连接,或者与输出放大电路704的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3B、第2输出级的晶体管M3B和M4B的栅极5B和7B交叉连接。第1至第3切换电路400-1~400-3也根据由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生成的控制信号(与S2、S2B不同的控制信号)控制。
在图7的构造中,在进行轨对轨驱动时,作为输出放大电路703,使用图11的构造。作为图7的输出放大电路704,将图11的nMOS差动级作为pMOS差动级。即,作为输出放大电路704,去除了图10中的nMOS差动级(M11、M12)、电流源(M13)、负荷电路(M14、M15)及电容C3。
(实施例10)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0实施例的构造的图。图12表示具有单极性的差动对、充电元件及放电元件由同一导电型晶体管构成的第1输出级110及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放大电路。图12的实施例是图7的输出放大电路703的构造例,和图11不同。
参照图12,差动级100-4具有nMOS电流源M13、nMOS差动对(M11、M12)、pMOS负荷电路(M14、M15),并具有:pMOS晶体管M51,源极与电源端子VDD连接,栅极与nMOS差动对的输出4A连接;和nMOS晶体管M52,连接在pMOS晶体管M51的漏极和电源端子VSS之间,以预定的电压BN5偏置,其中,nMOS差动对的输出4A及晶体管M51、M52的连接点分别作为差动级100-4的第1输出(4A)及第2输出(6A)。差动级100-4中,第1输出4A在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时,向与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相反的方向作用,差动级100-4的第2输出6A向与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变化相同的方向作用。并且,在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A和差动级100-4的第1输出4A之间连接有电容C5。
第1输出级110由pMOS晶体管M11A、M12A构成。第2输出级120由pMOS晶体管M13A、M14A构成。
在第2输出级120的晶体管M13A的节点5A和电源VDD之间连接有开关SW13A,在晶体管M14A的栅极7A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A之间连接有开关SW14CA,开关SW13A和开关SW14CA分别由pMOS晶体管构成,控制信号S2B分别连接到栅极。信号S2B由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生成。
在图12中,如图7所示,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A、差动级100-4的第1输出4A及第2输出6A,通过第1至第3切换电路400-1~400-3,与输出放大电路703的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3A、第2输出级的晶体管M13A和M14A的栅极5A和7A直接连接,或与输出放大电路704的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3B、第2输出级的晶体管M13B和M14B的栅极5B和7B交叉连接。
第1至第3切换电路400-1~400-3也根据由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生成的控制信号(与S2B不同的控制信号)控制。
在图7的构造中,在进行轨对轨驱动时,作为输出放大电路703,使用图12的构造。作为图7的输出放大电路704,将图12的nMOS差动级作为pMOS差动级。即,使用由相反导电型的晶体管构成图12构造中的输出放大电路703的输出放大电路704。
根据图11及图12的实施例(实施例9及10),由于差动级100是nMOS差动级,因此在输入信号电压在Vin从VSS到Vgs1(M11或M12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ds1(电流源晶体管M13的饱和区域下的漏极-源极间电压)之间的第1电压范围内时,输出放大电路无法正常动作。但是,差动对100与pMOS差动级的输出放大电路组合,分别作为图7的输出放大电路703、704进行驱动,从而可进行轨对轨驱动。
(实施例11)
图13是表示具有上述输出放大电路的数据驱动器的构造的图,用框图表示数据驱动器的重要部分。
参照图13,该数据驱动器具有:锁存地址选择器801、锁存器802、电平移位器803、参照电压产生电路804、正极解码器807、负极解码器808、输入来自正极解码器807的正极信号和来自负极解码器808的负极信号的输出电路809、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以及由输出电路809驱动的负荷(数据线)90A、90B。输出电路809具有参照图5说明的输入切换电路300和输出放大电路701、702,或具有参照图7说明的输出放大电路703、704。
锁存地址选择器801根据时钟信号CLK决定数据锁存的时序。锁存器802根据锁存地址选择器801决定的时序,锁存图像数字数据,根据信号LSTB的时序,经由电平移位器803将数据同时输出到解码器(正极解码器、负极解码器)。锁存地址选择器801及锁存器802是逻辑电路,一般由低压(0V~3.3V)构成。
参照电压产生电路804具有正极参照电压产生电路805及负极参照电压产生电路806。向正极解码器807提供正极参照电压产生电路805的参照电压,正极解码器807选择和所输入的数据对应的参照电压,作为正极参照电压(图5或图7的Vin1)而输出。向负极解码器808提供负极参照电压产生电路806的参照电压,负极解码器808选择和所输入的数据对应的参照电压,作为负极参照电压(图5或图7的Vin2)而输出。输出电路809的各输出放大电路(图5的701、702,或图7的703、704)输入分别从正极解码器807及负极解码器808输出的参照电压,并进行运算放大而提供输出电压。如参照图5或图7所进行的说明,输出电路809具有输出放大电路701、702或输出放大电路703、704,将与来自正极解码器807、负极解码器808的正极信号电压、负极信号电压对应的输出信号直接输出到负荷90A、负荷90B,或者将与来自正极解码器807、负极解码器808的正极信号电压、负极信号电压对应的输出信号交叉输出到负荷90A、负荷90B。
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在多个输出电路809中共同设置,产生和信号HSTB的时序对应的多个控制信号。根据来自控制信号产生电路500的多个控制信号,进行图5的输出放大电路701、702和输入切换电路300,或图7的输出放大电路703、704中的连接方式的切换。另外,信号HSTB通常与输入到锁存器802的信号LSTB对应。
在图13的数据驱动器中,输出放大电路809和负荷(数据线)之间未设置输出开关,对于大容量数据线负荷也可实现高速驱动及降低耗电、发热。
(实施例12)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例的构造的图。本实施例是实现和图4(A)、(B)的第4实施例相同的作用的输出放大电路。根据图4(A)、(B),在期间T1中,第1输出级110作为将相位补偿电容等内部元件驱动为和输入电压Vin对应的状态的副放大器而发挥作用,第2输出级120为非激活。在期间T2中,第2输出级120作为实质上驱动负荷的主放大器而发挥作用,第1输出级110为非激活。
在本实施例中,图19(A)的输出放大电路的构造是:图1(A)的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和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之间的开关SW10被去除,在差动级100的反转输入(2)和第1输出级100的输出节点2及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之间,分别插入有开关SW10-1、SW10-2。
从图19(B)可知,开关SW10-2进行和图1的开关SW10同样的接通/断开控制,开关SW10-1进行和开关SW10-2相反的接通/断开控制。即,在期间T1中,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反馈连接到差动级100的反转输入(20),第1输出级110作为将相位补偿电容等内部元件驱动为和输入电压Vin对应的状态的副放大器而发挥作用。此外,第2输出级120为非激活。在期间T2中,第2输出级120的输出节点3反馈连接到差动级100的反转输入(20),第2输出级120作为实质上驱动负荷的主放大器而发挥作用。此时,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与差动级100的反转输入(20)切断,对负荷90的驱动没有贡献,第1输出级110实际上等于非激活。
此外,从开关SW10到开关SW10-1、SW10-2的变更可适用于本发明的所有输出放大电路,能够实现和图4(A)、(B)同样的效果。并且,此时相位补偿电容被连接成对第1及第2输出级110、120这两者进行相位补偿作用。具体而言,在例如图9及图10的情况下,在差动对的反转输入(晶体管M12、M22的共同栅极)和第1输出级110的输出节点2之间插入开关SW10-1,电容(C1、C2、C3、C4)的第1端子从输出节点2向差动对的反转输入一侧变更连接。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1至5的各公开内容引用到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全部公开内容(包括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范围内,可进一步根据其基本技术思想进行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变更、调整。并且,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公开要素的多种组合及选择。即,本发明当然包括包含权利要求范围在内的所有公开内容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其技术思想获得的各种变形、修改。

Claims (31)

1.一种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具有:差动级;
第1输出级,接收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
第2输出级,其输出连接到驱动对象的负荷;以及
连接控制电路,
上述差动级从其非反转输入接收输入信号,
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切换第1连接方式和第2连接方式,
上述第1连接方式是如下方式:使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第1输入及第2输入之间为非导通状态,且使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非导通状态,且使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和上述差动级的输入对的反转输入之间为导通状态,
上述第2连接方式是如下方式:使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第1输入及第2输入之间为导通状态,且使上述第1输出级及上述第2输出级中的至少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和上述差动级的反转输入之间为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使上述第2输出级为非激活状态,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使上述第2输出级为激活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接收上述输入信号并驱动上述负荷的一个数据期间包括:
始于上述一个数据期间的开始时刻的第1期间;和
上述第1期间之后的第2期间,
在上述第1期间,处于上述第1连接方式,
在上述第2期间,处于上述第2连接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上述差动级的上述反转输入与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连接,
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导通状态,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共同连接到上述差动级的上述反转输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上述差动级的上述反转输入和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导通状态,上述差动级的上述反转输入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非导通状态,
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差动级的上述反转输入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导通状态,上述差动级的上述反转输入和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之间为非导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具有:
第1开关及第2开关,分别连接在上述差动级的上述第1输出及第2输出与上述第2输出级的上述第1输入及第2输入之间;和
第3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与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至第3开关均为断开状态,
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至第3开关均为接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具有:
第1开关及第2开关,分别连接在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与上述第2输出级的第1输入及第2输入之间;
第3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与上述差动级的上述反转输入之间;以及
第4开关,连接在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与上述差动级的上述反转输入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第2、第4开关均为断开状态,上述第3开关为接通状态,
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第2、第4开关均为接通状态,上述第3开关为断开状态。
10.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输出级具有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该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在提供第1电源电位的第1电源端子和提供第2电源电位的第2电源端子之间串联连接,
上述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形成上述第1输出级的第1输入及第2输入,并且分别与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连接,
上述第2输出级具有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该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在上述第1电源端子和上述第2电源端子之间串联连接,
上述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形成上述第2输出级的第1输入及第2输入,
上述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的连接点形成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节点,
上述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的连接点形成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
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具有:
第1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之间;
第2开关,连接在上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上述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之间;
第3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节点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之间;
第4开关,连接在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如下电源端子之间:该电源端子是上述第1电源端子及第2电源端子中通过向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施加电压而使上述第3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的电源端子;以及
第5开关,连接在上述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如下电源端子之间:该电源端子是上述第1电源端子及第2电源端子中通过向上述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施加电压而使上述第4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的电源端子。
11.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输出级具有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该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在提供第1电源电位的第1电源端子和提供第2电源电位的第2电源端子之间串联连接,
上述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形成上述第1输出级的第1输入及第2输入,并且分别与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连接,
上述第2输出级具有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该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在上述第1电源端子和上述第2电源端子之间串联连接,
上述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形成上述第2输出级的第1输入及第2输入,
上述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的连接点形成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节点,
上述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的连接点形成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
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具有:
第1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之间;
第2开关,连接在上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上述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之间;
第3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节点和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之间;
第4开关,连接在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如下电源端子之间:该电源端子是上述第1电源端子及第2电源端子中通过向上述第3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施加电压而使上述第3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的电源端子;以及
第5开关,连接在与上述第4晶体管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节点连接的第1端子和上述第4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至第3开关均为断开状态,且上述第4及第5开关均为接通状态,
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第1至第3开关均为接通状态,且上述第4及第5开关均为断开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输出级的上述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的尺寸为上述第2输出级的上述第3晶体管及第4晶体管的尺寸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连接控制电路使上述第1输出级成为非激活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控制电路具有:
第6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之间;
第7开关,连接在上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如下电源端子之间:该电源端子是上述第1电源端子及第2电源端子中通过向上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施加电压而使上述第1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的电源端子;
第8开关,连接在上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上述差动级的第2输出之间;以及
第9开关,连接在上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如下电源端子之间:该电源端子是上述第1电源端子及第2电源端子中通过向上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施加电压而使上述第2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的电源端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连接方式下,上述第6及第8开关为接通状态,且上述第7及第9开关为断开状态,
在上述第2连接方式下,上述第6及第8开关为断开状态,且上述第7及第9开关为接通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差动级中,
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1差动对、向上述第1差动对提供驱动电流的第1电流源、第2导电型的第2差动对及向上述第2差动对提供驱动电流的第2电流源,
上述第1差动对及第2差动对的非反转输入之间连接,
上述第1差动对及第2差动对的反转输入之间连接,
并具有:第1共源共栅电流镜电路,与上述第1差动对的输出对连接;
第1浮动电流源及第2浮动电流源,一端分别连接到上述第1共源共栅电流镜电路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以及
第2共源共栅电流镜电路,第1及第2端子分别连接到上述第1浮动电流源及第2浮动电流源的另一端,该第2共源共栅电流镜电路与上述第2差动对的输出对连接,
上述第1共源共栅电流镜电路及第2共源共栅电流镜电路的上述第1端子作为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差动级中,
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1差动对、向上述第1差动对提供驱动电流的第1电流源、第2导电型的第2差动对及向上述第2差动对提供驱动电流的第2电流源,
上述第1差动对及第2差动对的非反转输入之间连接,
上述第1差动对及第2差动对的反转输入之间连接,
并具有:第2导电型的晶体管,连接在上述第1电源端子和上述第1差动对的输出之间,以预定的电压偏置;
浮动电流源,连接在上述第1差动对的输出和上述第2差动对的输出之间;以及
第1导电型的晶体管,连接在上述第2电源端子和上述第2差动对的输出之间,以预定的电压偏置,
上述第1差动对的输出和上述第2差动对的输出作为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差动级具有:差动对,由电流源驱动,在输出对连接有负荷电路;
晶体管,连接在上述第1电源端子和上述差动对的输出之间,以预定的电压偏置;
浮动电流源,其一端连接到上述差动对的输出;以及
其他晶体管,连接在上述浮动电流源的另一端和上述第2电源端子之间,以预定的电压偏置,
上述浮动电流源的一端和另一端作为上述差动级的第1输出及第2输出。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输出级和上述第2输出级共用相位补偿电容。
21.一种输出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
具有主放大器和副放大器,该主放大器和副放大器共用接收输入信号的差动电路,
在上述主放大器的输出连接有驱动对象的负荷,
在上述主放大器的输出断开、且上述副放大器的输出与上述负荷断开的状态下,由电压跟随构造的上述副放大器接收上述输入信号,
接着,在上述主放大器的输出为接通的状态下,由电压跟随构造的上述主放大器及上述副放大器这两者或由电压跟随构造的上述主放大器单独接收上述输入信号,并驱动上述负荷。
22.一种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
具有:输入正极信号的第1输入端;
输入负极信号的第2输入端;以及
第1输出端及第2输出端,
并具有:输入切换电路,进行切换,以从第1输出端及第2输出端分别输出正极信号及负极信号,或从上述第1输出端及第2输出端分别输出负极信号及正极信号;和
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分别连接到上述输入切换电路的第1输出端及第2输出端,驱动第1负荷及第2负荷,
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分别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接收上述正极信号及负极信号并驱动上述第1负荷及第2负荷的负荷驱动期间,由多个数据期间构成,
各上述数据期间的包括:始于上述数据期间的开始时刻的第1期间;和上述第1期间之后的第2期间,
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分别在上述第1期间为上述第1连接方式,且上述第2输出级为非激活状态,在上述第2期间为上述第2连接方式,且上述第2输出级为激活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
接收上述正极信号及负极信号并驱动上述第1负荷及第2负荷的驱动期间包括:
以正极性及负极性分别驱动上述第1负荷及第2负荷的多个数据期间;和
以负极性及正极性分别驱动上述第1负荷及第2负荷的多个数据期间,
进行上述第1负荷及第2负荷的极性切换后的至少最初的数据期间包括:始于上述最初的数据期间的开始时刻的第1期间;和上述第1期间之后的第2期间,
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分别在上述第1期间为上述第1连接方式,且上述第2输出级为非激活状态,在上述第2期间中为上述第2连接方式,且上述第2输出级为激活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及第2负荷的极性与前一个数据期间相同的数据期间,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分别为上述第2连接方式,且上述第2输出级为激活状态。
26.一种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输出放大电路,输入正极信号,驱动第1负荷或第2负荷;和
第2输出放大电路,输入负极信号,当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正极驱动上述第1负荷时,该第2输出放大电路负极驱动上述第2负荷,当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正极驱动上述第2负荷时,该第2输出放大电路负极驱动上述第1负荷,
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分别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构成,
并具有切换电路,
该切换电路,将
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差动级的输出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差动级的输出;与
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入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入
之间的连接,切换为直接连接或交叉连接,
该切换电路,将
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2输出级的输出;与
上述第1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出及上述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上述第1输出级的输入
之间的连接,切换为直接连接或交叉连接。
27.一种数据驱动器,将显示装置的数据线作为负荷来驱动,上述显示装置具有在上述数据线和扫描线的交叉部包含像素开关和显示元件在内的单位像素,上述数据驱动器的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放大电路。
28.一种数据驱动器,将显示装置的第1数据线和第2数据线作为第1负荷、第2负荷来驱动,上述显示装置具有在数据线和扫描线的交叉部包含像素开关和显示元件在内的单位像素,上述数据驱动器的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22所述的输出电路,作为包括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的输出电路,该第1输出放大电路及第2输出放大电路输入来自正极解码器及负极解码器的正极信号及负极信号,并驱动上述第1负荷及第2负荷。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数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向多个上述输出放大电路提供对连接方式的切换进行控制的信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数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向多个上述输出电路提供对连接方式的切换进行控制的信号。
3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根数据线,在一个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
多根扫描线,在与上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以及
多个像素电极,在上述多根数据线和上述多根扫描线的交叉部配置成矩阵状,
并具有多个晶体管,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像素电极对应地,上述多个晶体管的漏极及源极中的一个连接到所对应的上述像素电极,上述漏极及源极中的另一个连接到所对应的上述数据线,栅极连接到所对应的上述扫描线,
还具有:栅极驱动器,向上述多根扫描线分别提供扫描信号;和
数据驱动器,向上述多根数据线分别提供与输入数据对应的灰度信号,
上述数据驱动器由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上述数据驱动器构成。
CN200910133029.6A 2008-03-31 2009-03-31 输出放大电路、输出电路、数据驱动器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552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1751 2008-03-31
JP2008091751A JP4825838B2 (ja) 2008-03-31 2008-03-31 出力増幅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のデータドライバ
JP2008-091751 2008-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2841A true CN101552841A (zh) 2009-10-07
CN101552841B CN101552841B (zh) 2013-10-30

Family

ID=41116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3029.6A Active CN101552841B (zh) 2008-03-31 2009-03-31 输出放大电路、输出电路、数据驱动器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74504B2 (zh)
JP (1) JP4825838B2 (zh)
CN (1) CN101552841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6283A (zh) * 2010-08-06 2012-03-14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输出电路、数据驱动器和显示装置
CN103165176A (zh) * 2011-12-08 2013-06-19 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操作方法
WO2014139198A1 (zh) * 2013-03-14 2014-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外部补偿感应电路及其感应方法、显示装置
CN105429604A (zh) * 2014-09-16 2016-03-23 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放大电路
US9734760B2 (en) 2013-04-25 2017-08-1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ensing circuit for external compensation, sens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898994A (zh) * 2018-07-13 2018-11-27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
CN108962156A (zh) * 2017-05-17 2018-12-07 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及数据驱动器
CN108962119A (zh) * 2018-08-01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平转移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035707A1 (zh) * 2019-08-30 2021-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差稳压器
CN114863890A (zh) * 2022-05-05 2022-08-05 深圳市爱协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CD面板的驱动Buffer电路
CN116633328A (zh) * 2023-07-25 2023-08-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首级积分器电压钳位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6256A (ja) * 1998-07-16 2000-02-02 Toshiba Corp カラー受像管
JP4825838B2 (ja) * 2008-03-31 2011-11-30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出力増幅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のデータドライバ
JP5260462B2 (ja) * 2009-10-07 2013-08-1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出力増幅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のデータドライバ
US8279156B2 (en) * 2009-10-13 2012-10-02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Output amplifier of source driver with high impedance and inverted high impedance control signals
US8212762B2 (en) * 2009-10-13 2012-07-03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Output amplifier of a source driver with an amplifier circuit having an inverted and non-inverted output
US8208291B2 (en) * 2010-01-14 2012-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control a direction of a current applied to a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JP5457220B2 (ja) * 2010-02-18 2014-04-02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出力回路及びデータドライバ及び表示装置
JP5468959B2 (ja) * 2010-03-30 2014-04-09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のソースドライバ
JP2012008519A (ja) * 2010-05-21 2012-01-12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駆動装置
US8736310B2 (en) * 2010-12-17 2014-05-27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Comparator with offset compensation and improved dynamic range
TWI530926B (zh) * 2011-05-03 2016-04-21 天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源極驅動器及顯示裝置
US8717097B2 (en) * 2011-06-28 2014-05-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mplifier with improved noise reduction
JPWO2013140740A1 (ja) 2012-03-19 2015-08-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Iv変換器およびこのiv変換器を用いた慣性力センサ
TWI464557B (zh) * 2012-09-19 2014-12-1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負載驅動裝置及灰階電壓產生電路
JP6061604B2 (ja) * 2012-10-11 2017-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増幅回路
US9786234B2 (en) 2014-09-23 2017-10-10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Driving module having low charging/discharg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CN105811905B (zh) * 2014-12-29 2019-05-03 意法半导体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低压差放大器
KR102316476B1 (ko) * 2015-06-16 2021-10-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데이터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0320348B2 (en) * 2017-04-10 2019-06-1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Driver circuit and operational amplifier circuit used therein
JP7384791B2 (ja) * 2018-06-08 2023-11-21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駆動回路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283939B2 (ja) * 2019-03-28 2023-05-30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データドライ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5659A (ja) * 2000-08-10 2002-02-20 Nec Corp 予備充放電回路及び駆動回路
CN1396579A (zh) * 2001-07-06 2003-02-1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
CN1407718A (zh) * 2001-08-17 2003-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具有偏差抵销功能的运算放大器
CN1441547A (zh) * 2002-02-25 2003-09-1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差动电路、放大电路、驱动电路及使用它们的显示装置
CN1478265A (zh) * 2000-11-30 2004-02-25 汤姆森特许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切换放大器驱动电路
CN1822085A (zh) * 2005-02-18 2006-08-23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源极驱动器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28028A1 (de) * 1981-07-16 1983-02-03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integrierter verstaerker zur bearbeitung kleinster eingangsspannungen"
US5311145A (en) 1993-03-25 1994-05-10 North American Philips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driver-summing circuit for rail-to-rail differential amplifier
JPH11234061A (ja) * 1998-02-09 1999-08-27 New Japan Radio Co Ltd 基準電圧発生回路
EP0959560B1 (en) * 1998-05-22 2005-02-02 STMicroelectronics S.r.l. Error amplifier with a high common mode rejection
JP3813477B2 (ja) * 2001-09-12 2006-08-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4407881B2 (ja) * 2002-10-16 2010-02-03 ローム株式会社 バッファ回路及びドライバic
KR100620662B1 (ko) 2003-09-26 2006-09-19 엔이씨 일렉트로닉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차동 에이비 클래스 증폭 회로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동 회로
JP4408715B2 (ja) 2003-09-26 2010-02-03 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駆動回路および処理回路
US7420552B2 (en) * 2004-03-16 2008-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riving voltage control device
KR100674912B1 (ko) * 2004-09-24 2007-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루 레이트(slew rate)를 개선시킨 차동 증폭회로
US7477103B2 (en) * 2005-08-05 2009-01-13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Usa, Inc. Amplifier circuit
JP4838550B2 (ja) 2005-08-09 2011-12-14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回路
JP4840908B2 (ja) 2005-12-07 2011-12-21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駆動回路
US7633423B2 (en) * 2007-11-02 2009-12-15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ettling time of a switched capacitor amplifier
JP2009194485A (ja) * 2008-02-12 2009-08-27 Nec Electronics Corp 演算増幅器回路、及び表示装置
JP4825838B2 (ja) * 2008-03-31 2011-11-30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出力増幅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のデータドライ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5659A (ja) * 2000-08-10 2002-02-20 Nec Corp 予備充放電回路及び駆動回路
CN1478265A (zh) * 2000-11-30 2004-02-25 汤姆森特许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切换放大器驱动电路
CN1396579A (zh) * 2001-07-06 2003-02-1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
CN1407718A (zh) * 2001-08-17 2003-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具有偏差抵销功能的运算放大器
CN1441547A (zh) * 2002-02-25 2003-09-1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差动电路、放大电路、驱动电路及使用它们的显示装置
CN1822085A (zh) * 2005-02-18 2006-08-23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源极驱动器及其驱动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6283B (zh) * 2010-08-06 2015-12-02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输出电路、数据驱动器和显示装置
CN102376283A (zh) * 2010-08-06 2012-03-14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输出电路、数据驱动器和显示装置
CN103165176A (zh) * 2011-12-08 2013-06-19 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操作方法
CN103165176B (zh) * 2011-12-08 2017-06-27 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操作方法
WO2014139198A1 (zh) * 2013-03-14 2014-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外部补偿感应电路及其感应方法、显示装置
US9601050B2 (en) 2013-03-14 2017-03-2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External compensation sensing circuit and sens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US9734760B2 (en) 2013-04-25 2017-08-1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ensing circuit for external compensation, sens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5429604B (zh) * 2014-09-16 2020-09-04 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放大电路
CN105429604A (zh) * 2014-09-16 2016-03-23 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放大电路
CN108962156A (zh) * 2017-05-17 2018-12-07 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及数据驱动器
CN108962156B (zh) * 2017-05-17 2022-04-26 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及数据驱动器
CN108898994A (zh) * 2018-07-13 2018-11-27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
CN108962119A (zh) * 2018-08-01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平转移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035707A1 (zh) * 2019-08-30 2021-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差稳压器
CN114144741A (zh) * 2019-08-30 2022-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差稳压器
CN114863890A (zh) * 2022-05-05 2022-08-05 深圳市爱协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CD面板的驱动Buffer电路
CN114863890B (zh) * 2022-05-05 2023-08-25 深圳市爱协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CD面板的驱动Buffer电路
CN116633328A (zh) * 2023-07-25 2023-08-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首级积分器电压钳位电路
CN116633328B (zh) * 2023-07-25 2023-09-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首级积分器电压钳位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2841B (zh) 2013-10-30
JP4825838B2 (ja) 2011-11-30
US8274504B2 (en) 2012-09-25
JP2009246741A (ja) 2009-10-22
US20090244056A1 (en)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2841B (zh) 输出放大电路、输出电路、数据驱动器以及显示装置
CN101174397B (zh) 数据驱动器及显示装置
CN101178883B (zh) 数据驱动器及显示装置
JP4954924B2 (ja) 差動増幅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
US6331846B1 (en) Differential amplifier, operational amplifier employ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riving circuit incorporating the operational amplifier
CN102034420B (zh) 输出放大电路以及使用该电路的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器
US7443239B2 (en) Differential amplifier, data driver and display device
JP5616762B2 (ja) 出力回路及びデータドライバ及び表示装置
CN108091307B (zh) 输出电路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器
CN102376283B (zh) 输出电路、数据驱动器和显示装置
CN101364794A (zh) 放大电路和显示单元
CN101873106B (zh) 运算放大器、驱动器以及显示器
CN101504867B (zh) 电平移位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驱动器和显示装置
JPH10153986A (ja) 表示装置
CN101471048A (zh) 一种tft-lcd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050206629A1 (en) [source driv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01540151B (zh) 液晶显示装置用源极驱动电路及具备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13882B (zh) 差动放大器及数模转换器
JP4846819B2 (ja) データドライバ及び表示装置
CN117765858A (zh) 显示面板驱动省电电路和方法
TW201108601A (en) Buffer amplifi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