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7220A - 光学膜及该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及该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7220A
CN101477220A CNA2008101884038A CN200810188403A CN101477220A CN 101477220 A CN101477220 A CN 101477220A CN A2008101884038 A CNA2008101884038 A CN A2008101884038A CN 200810188403 A CN200810188403 A CN 200810188403A CN 101477220 A CN101477220 A CN 101477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umber
compound
methyl
formula
ex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84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7220B (zh
Inventor
市川幸司
宫崎胜旭
杉原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7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7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7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72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6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 C08F29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 C08F299/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from 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5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9/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o nitrogen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nitr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膜及该光学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膜含有具有如下结构单元的树脂,所述结构单元为:来自选自式(I)~(VI)表示的单体中的一种以上的单体(1)的结构单元;和来自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2)的结构单元。

Description

光学膜及该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及该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等。
背景技术
正在寻求一种技术,其不通过层压而是以单层形成对可见光区域的入射光赋予均匀的相位差特性的相位差板,例如,已知利用如下相位差板,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相同的偏振光变换,所述相位差板,是将含有降冰片烯类树脂作为显示正的双折射性的聚合物、并且含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显示负的双折射性的聚合物的单层膜进行拉伸而得到(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3372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相同的偏振光变换的新型光学膜。
本发明为一种光学膜,其含有具有如下结构单元的树脂,所述结构单元为:来自选自式(I)~(VI)表示的单体中的1种以上的单体(1)的结构单元;和来自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2)的结构单元。
Figure A200810188403D00121
(式(I)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6~20的环状烃基或碳原子数为4~20的杂环基,该环状烃基及杂环基,可以由选自羟基、氧代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环氧丙氧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碳原子数为1~12的酰氧基、氨基、由一个或二个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取代的氨基以及卤原子中的至少一种取代,上述烷基、烷氧基、芳基、芳烷基、酰基以及酰氧基可以由选自羟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酰氧基以及碳原子数为1~6的酰基中的至少一种取代)。
Figure A200810188403D00131
(式(II)中,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4及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者,R4及R5连结可以形成碳原子数为4~6的亚烷基。该烷基及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羟基取代,该烷基及该亚烷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或-NH-取代。R6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2~6的氧化烯基)。
(式(III)中,R7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8表示氢原子、甲基或5~20元环的环状烃基。该环状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羟基、氧代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环氧丙氧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或卤原子取代,该环状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或-NH-取代。该烷基、该烷氧基、该芳基及该芳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羟基或卤原子取代)。
(式(IV)中,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及X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Z1及Z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亚甲基。s表示1或2的整数,t表示0或1的整数。v1及w1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式(V)中,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3及X4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Z3及Z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亚甲基。v2及w2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Figure A200810188403D00143
(式(VI)中,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5及X6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R61~R7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环氧丙氧基、硝基或氰基。v3及w3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其中,化合物(2)是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以及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其中,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是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羟基的丙烯酰胺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其中,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是包含具有可以被取代的环己撑骨架的2价基团的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其中,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式(B-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10188403D00151
式(B-1)中,R21表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n表示0~10的整数。当n为2以上的整数时,多个R21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其中,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其中,多元醇化合物为式(A-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10188403D00161
(式(A-1)中,R32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或者-Q-R32’-、-R32’-Q-或-R32’-Q-R32”-(其中,R32’及R3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5的亚烷基,Q表示-O-、-NH-、-S-、-CO-、-O-CO-、-CO-O-或-O-CO-O-)。R33表示碳原子数为1~12的烃基、杂环基、-R33’-CO-R33”-基(其中,R33’及R33”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11的烃基或杂环基)。n31表示1~15的整数。n31为2以上的整数时,多个R32及R33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其中,多元醇化合物是选自1,4-丁二醇、1,6-己二醇、三丙二醇、1,4-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聚丙二醇以及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其中,式(I)表示的单体是选自苯乙烯、N-乙烯基咔唑、乙烯基萘以及乙烯基蒽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其中,式(II)表示的单体是选自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N-(2-羟乙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基吗啉、(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其中,式(III)表示的单体是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2-四氢吡喃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以及1-丙烯酰基-4-甲氧基萘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其中,式(VI)表示的单体为式(VI-1)表示的单体。
Figure A200810188403D00171
式(VI-1)中,R13、R14、X5、X6、v3及w3与上述表示相同含义。
另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其中,透过光学膜的透射光的波长vnm处的相位差值Re(v)满足下述式:
Re(450)<Re(550)<Re(650)。
此外,本发明为由上述光学膜构成的相位差板。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组合物,其含有(1)和化合物(2),其中,(1)选自单体(1)及聚合物(1)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化合物(2)是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
其中,单体(1)是选自式(I)~(VI)表示的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聚合物(1)是至少将选自式(I)~(VI)表示的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进行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Figure A200810188403D00172
(式(I)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6~20的环状烃基或碳原子数为4~20的杂环基,该环状烃基及杂环基,可以由选自羟基、氧代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环氧丙氧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碳原子数为1~12的酰氧基、氨基、由一个或二个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取代的氨基以及卤原子中的至少一种取代,上述烷基、烷氧基、芳基、芳烷基、酰基以及酰氧基可以由选自羟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酰氧基以及碳原子数为1~6的酰基中的至少一种取代)。
Figure A200810188403D00181
(式(II)中,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4及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者,R4及R5连结可以形成碳原子数为4~6的亚烷基。该烷基及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羟基取代,该烷基及该亚烷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或-NH-取代。R6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2~6的氧化烯基)。
(式(III)中,R7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8表示氢原子、甲基或5~20元环的环状烃基。该环状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羟基、氧代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环氧丙氧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或卤原子取代,该环状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或-NH-取代。该烷基、该烷氧基、该芳基及该芳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羟基或卤原子取代。
Figure A200810188403D00191
(式(IV)中,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及X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Z1及Z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亚甲基。s表示1或2的整数,t表示0或1的整数。v1及w1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Figure A200810188403D00192
(式(V)中,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3及X4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Z3及Z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亚甲基。v2及w2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Figure A200810188403D00193
(式(VI)中,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5及X6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R61~R7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环氧丙氧基、硝基或氰基。v3及w3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组合物,其中,化合物(2)是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以及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组合物,其中,还含有光聚合引发剂(3)。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组合物,其中,多元醇化合物是含有平均分子量为400以上且10000以下的多元醇化合物(2a)、和与(2a)不同的分子量为50以上且不足400的二醇化合物(2b)的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聚合物,其通过聚合上述组合物而成。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将上述组合物进行成膜化,再进一步拉伸。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将含有组合物的溶液在平滑的面上流延并蒸馏除去溶剂来进行成膜化。
此外,本发明为上述组合物用于制造光学膜的用途。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化合物,其通过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以及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和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其中,在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100摩尔%中,具有含2价基团的化合物80摩尔%以上,所述2价基团具有可以被取代的环己撑骨架;在多元醇化合物100摩尔%中,具有式(A-2)表示的化合物60摩尔%以上。
Figure A200810188403D00211
(式(A-2)中,R28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或者-Q-R28’-或-R28’-Q-R28”-(其中,R28’及R28”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5的亚烷基,Q表示-O-、-NH-、-S-、-CO-、-O-CO-或-CO-O-))。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化合物,其通过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以及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酰胺化合物和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其中,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是含有具有环己撑骨架的2价基团,多元醇化合物为式(A-2)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10188403D00212
(式(A-2)中,R28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或者-Q-R28’-或-R28’-Q-R28”-(其中,R28’及R28”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5的亚烷基,Q表示-O-、-NH-、-S-、-CO-、-O-CO-或-CO-O-))。
利用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相同的偏振光变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光学膜是指可以透过光的膜,并具有光学功能的膜。光学功能是指折射、双折射等。
本发明中,结构单元是发挥规定的双折射性的最小单元,是指来自(共)聚合物或化合物的单元。此外,单体单元是指来自构成(共)聚合物的单体的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规定的双折射性的发挥,是指在将由含有规定的结构单元的树脂得到的层进行拉伸时,拉伸方向(±10°)的折射率达到最大(正)或与拉伸方向垂直相交(±10°)的方向的折射率达到最大(负)等。
此外,(共)聚合物包含均聚物及共聚物二者。(甲基)丙烯酸包含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二者。
另外,光学膜是指可以透过光的膜,并具有光学功能的膜。光学功能是指折射、双折射等。
本发明的光学膜含有的树脂,具有来自选自上述式(I)~式(VI)表示的单体(以下有时称为“单体(I)~单体(VI)”)中的至少一种单体(1)的结构单元。
Figure A200810188403D00221
(式(I)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6~20的环状烃基或碳原子数为4~20的杂环基,该环状烃基及杂环基,可以由选自羟基、氧代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环氧丙氧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碳原子数为1~12的酰氧基、氨基、由一个或二个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取代的氨基以及卤原子中的至少一种取代,上述烷基、烷氧基、芳基、芳烷基、酰基以及酰氧基可以由选自羟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酰氧基以及碳原子数为1~6的酰基中的至少一种取代)。
氧代基表示羰基的O=。
单体(I)中,R1优选为氢原子。
单体(I)中,环状烃基可以是脂环式烃基,也可以是芳香族烃基,优选为芳香族烃基。可以为单环的环状烃基,也可以为稠合环状烃基。作为脂环式烃基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环己基等。作为芳香族烃基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苯基、萘基及蒽基等。作为杂环基,只要为含有氮原子、氧原子等杂原子作为环的构成原子的杂环基即可。可以为单环的杂环基,也可以为稠合环状的杂环基。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吡咯基、呋喃基、吡嗪基、吡唑基、吡啶基、噻唑基、咔唑基等。作为R2,优选为芳香族烃基或杂环基。
环状烃基及杂环基,可以由选自如下基团中的至少一种取代,所述基团为:例如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及辛基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例如甲氧基及乙氧基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例如苯基、萘基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例如苄基等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环氧丙氧基;例如氟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等卤原子;例如乙酰基等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例如乙酰氧基等碳原子数为1~12的酰氧基;氰基;例如乙氨基、二甲氨基等由一个或二个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取代的氨基;羟基以及氧代基。
环状烃基及杂环基可以为选自环状烃基及杂环基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连结基与环状烃基及杂环基键合而得到的基团。作为连结基,可以列举例如: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异亚丙基、亚环己基、亚乙基及亚丙基等碳原子数为约1~6的烃基、氧原子、硫原子、羰基或-CO2-等。此外,选自多个环状烃基及杂环基的基团可以以单键键合。
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多个芳香族烃基以单键键合而成的联苯基、多个芳香族烃基以异亚丙基键合而成的由下述式表示的基团等。
作为单体(I),可以列举:例如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邻乙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三甲基苯乙烯、丙基苯乙烯、叔丁基苯乙烯、环己基苯乙烯、十二烷基苯乙烯等烷基苯乙烯;例如羟基苯乙烯、叔丁氧基苯乙烯、乙烯基苯甲酸、乙烯基苄基乙酸酯、邻氯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及氨基苯乙烯等在苯环上键合有选自羟基、烷氧基、羧基、酰氧基、卤素及氨基等的基团的取代苯乙烯;例如4-乙烯联苯、2-乙基-4-苄基苯乙烯、4-(苯基丁基)苯乙烯及4-羟基-4’-乙烯联苯等乙烯基联苯类化合物;乙烯基萘及乙烯基蒽等具有稠环及乙烯基的化合物;N-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等具有芳香族烃基、杂环基及乙烯基的化合物等。
作为具有芳香族杂环基的单体(I),可以列举: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及N-乙烯基吲哚等。
作为单体(I),特别是为选自苯乙烯、N-乙烯基咔唑、乙烯基萘及乙烯基蒽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时,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更加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优选,特别优选为苯乙烯或N-乙烯基咔唑。作为单体(I),可以并用多个不同的单体。
在将本发明的光学膜中所含的全部结构单元的总量设为100重量%时,可以不含有来自单体(I)的结构单元,但来自单体(I)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例如为1~40重量%,优选为2~35重量%,特别优选为3~30重量%。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更加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优选。
Figure A200810188403D00251
(式(II)中,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4及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者,R4及R5连结可以形成碳原子数为4~6的亚烷基。该烷基及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羟基取代,该烷基及该亚烷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或-NH-取代。R6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2~6的氧化烯基)。
单体(II)中,R3优选为为氢原子。
作为单体(II)的具体例,例如除了(甲基)丙烯酰胺之外,可以列举: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及N-(2-羟乙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甲基)丙烯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基吗啉等N,N-取代(甲基)丙烯酰胺;2-二甲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及2-二乙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单体(II),为选自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N-(2-羟乙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基吗啉、2-二甲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及2-二乙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时,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更加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优选,特别优选为选自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N-(2-羟乙基)丙烯酰胺及丙烯酰基吗啉中的至少一种单体。作为单体(II),可以并用不同的多个单体。
单体(II)由例如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シグマ·アルドリツチジヤパン株式会社等市售。作为单体(II),可以直接使用市售的单体。
在将本发明的光学膜中所含的全部结构单元的总量设为100重量%时,可以不含有来自单体(II)的结构单元,但来自单体(II)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例如为5~95重量%,优选为10~70重量%,特别优选为15~60重量%。通过在上述范围内,则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更加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优选。
Figure A200810188403D00261
(式(III)中,R7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8表示氢原子、甲基或5~20元环的环状烃基。该环状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羟基、氧代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环氧丙氧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或卤原子取代,该环状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或-NH-取代。该烷基、该烷氧基、该芳基及该芳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羟基或卤原子取代)。
单体(III)中,R7优选为氢原子。
单体(III)中,作为5~20元环的环状烃基,可以列举:例如苯基、萘基及蒽基等芳香族烃基;例如环戊基、环己基、异冰片基、三环癸基及金刚烷基等环烷基等。
该环状烃基中可以键合有: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及辛基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例如甲氧基及乙氧基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例如氟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等卤原子、例如乙酰基等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羟基、环氧丙氧基以及羧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
该环状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及氮原子等杂原子取代。
作为单体(III)的具体例,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蒽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2-四氢吡喃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以及1-丙烯酰基-4-甲氧基萘等。
作为单体(III),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2-四氢吡喃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以及1-丙烯酰基-4-甲氧基萘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时,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更加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优选,特别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作为单体(III),可以并用多个不同的单体。
在将本发明的光学膜中所含的全部结构单元的总量设为100重量%时,可以不含有来自单体(III)的结构单元,但来自单体(III)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例如为1~95重量%,优选为5~90重量%,特别优选为10~80重量%。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更加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优选。
Figure A200810188403D00281
(式(IV)中,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及X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Z1及Z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亚甲基。s表示1或2的整数,t表示0或1的整数。v1及w1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Figure A200810188403D00282
(式(V)中,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3及X4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Z3及Z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亚甲基。v2及w2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对于单体(IV)及单体(V),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式(IV-1)及式(V-1)表示的单体。
Figure A200810188403D00283
式(IV-1)及式(V-1)中,R9~R12、s、t、v2及w2与上述表示相同含义。
作为单体(IV),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式(IV-2)~式(IV-4)表示的单体。式(IV-4)表示的单体作为DCP(商品名,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进行市售。
式(IV-2)及式(IV-3)中,v1及w1与上述表示相同含义。
单体(IV)可以是将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原子团的羟基直接用(甲基)丙烯酸进行酰化而得到的化合物,也可以是将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原子团的羟基与环氧乙烷反应得到的末端羟基用(甲基)丙烯酸进行酰化而得到的化合物。
具体而言,式(IV-2)表示的化合物通过使丙烯酸和己内酯反应,使末端羧酸和脂环式醇(三环癸烷二醇)反应而得到。此外,式(IV-3)表示的化合物通过使脂环式醇(三环癸烷二醇)与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反应而得到。
作为单体(IV),还可以列举式(IV-5)表示的单体。
Figure A200810188403D00301
式(IV-5)中,R9、R10、v1及w1与上述表示相同含义。
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式(IV-6)及式(IV-7)表示的单体。
Figure A200810188403D00302
式(IV-7)中,v1及w1与上述表示相同含义。
式(IV-6)表示的单体,是将键合在脂环式烃骨架上的羟基用丙烯酸进行酰化而得到。
式(IV-7)表示的单体,是使键合在脂环式烃骨架上的羟基与环氧乙烷反应,得到末端羟基,将该末端羟基用丙烯酸进行酰化而得到。
作为单体(V),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式(V-2)表示的单体。式(V-2)表示的单体作为A-CHD-4E(商品名,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进行市售。
Figure A200810188403D00311
在将本发明的光学膜中所含的全部结构单元的总量设为100重量%时,可以不含有来自单体(IV)的结构单元,但来自单体(IV)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例如为1~70重量%,优选为3~65重量%,特别优选为5~60重量%。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更加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优选。
在将本发明的光学膜中所含的全部结构单元的总量设为100重量%时,可以不含有来自单体(V)的结构单元,但来自单体(V)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例如为1~70重量%,优选为3~65重量%,特别优选为5~60重量%。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更加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优选。
(式(VI)中,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5及X6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R61~R7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环氧丙氧基、硝基或氰基。v3及w3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作为单体(VI),特别优选式(VI-1)表示的化合物。
式(VI-1)中,R13、R14、X5、X6、v3及w3与上述表示相同含义。
作为单体(VI),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式(VI-2)表示的单体。式(VI-2)表示的单体作为A-BPEF(商品名,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进行市售。
单体(VI)可以是将双酚芴的羟基直接用(甲基)丙烯酸进行酰化而得到的化合物,也可以是将使双酚芴的羟基与环氧乙烷等反应得到的末端羟基用(甲基)丙烯酸进行酰化而得到的化合物。
在将本发明的光学膜中所含的全部结构单元的总量设为100重量%时,可以不含有来自单体(VI)的结构单元,但来自单体(VI)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例如为1~50重量%,优选为2~45重量%,特别优选为3~40重量%。如果在在上述范围内,则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更加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优选。
在将本发明的光学膜中所含的全部结构单元的总量设为100重量%时,可以不含有来自单体(1)的结构单元,但来自单体(1)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例如为5~95重量%,优选为10~90重量%,特别优选为20~80重量%。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更加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优选。
这些单体(1)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进行聚合,作为聚合物(1)使用。此外,还可以将一部分作为聚合物(1),另一部分直接以单体(1)来使用。作为聚合物(1)的聚合方法,可以列举公知的自由基聚合法。作为自由基聚合法,可以列举:溶液聚合、悬浊聚合、乳化聚合及本体聚合等聚合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从分子量调节、简便性及成膜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溶液聚合。
作为溶液聚合中使用的溶剂,只要不妨碍聚合,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溶剂,可以列举例如:甲苯及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及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等酯类;甲醇、乙醇、正丙醇及异丙醇等醇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戊酮及环己酮等酮类等。
作为自由基聚合法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1,1’-偶氮二(环己烷-1-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二甲基-2,2’-偶氮二(2-甲基丙酸酯)及2,2’-偶氮二(2-羟甲基丙腈)等偶氮类化合物;月桂基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以及(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物等有机过氧化物;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及过氧化氢等无机过氧化物等。另外,并用热聚合引发剂和还原剂的氧化还原类引发剂等也可以用作聚合引发剂。
进行溶液聚合的反应体系的浓度优选为1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5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0重量%以上且40重量%以下。聚合浓度在上述范围内时,聚合控制及所得到的树脂溶液的粘度优异,因此优选。
进行溶液聚合的反应体系的温度优选为15℃以上且12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且110℃以下,特别优选为40℃以上且100℃以下。聚合温度在上述范围内时,聚合控制优异,因此优选。
聚合物(1)的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以上且1000000以下,更优选为2000以上且800000以下,特别优选为3000以上且500000以下。聚合物(1)的平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内时,粘性、成膜性、韧性及耐热性优异,适合于得到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均匀的偏振光变换的光学膜。
作为聚合物(1),可以使用市售的聚合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例如由シグマ·アルドリツチジヤパン株式会社销售,由NOVAChemicals Japan Ltd.以商品名“DYLARK”进行市售。
作为构成聚合物(1)的单体,特别优选使用单体(I)与单体(II)、或单体(I)与单体(III)的组合。
作为聚合物(1)的共聚形式,可以列举:无规形式及嵌段形式等,在构成聚合物(1)的结构单元各自不形成区域(domain)的程度上嵌段形式为少量时,所得到的光学膜的透明性提高,因此优选。
此外,作为后述的可以共聚的单体,在使用乙烯及丙烯等气体的可以共聚的单体时,可以代替氮气在所述的可以共聚的单体氛围下、优选在加压下进行制造。
本发明的光学膜所含的树脂,具有来自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以及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的化合物(2)(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2)”)的结构单元。
化合物(2)优选为使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多元醇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多元醇”)、以及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
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是指含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是指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
作为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可以列举:羟基、羧基、氨基、硫醇基等具有活性氢的官能团。其中,优选为羟基,作为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优选为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羟基的丙烯酰胺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作为来自化合物(2)的结构单元,可以列举:
来自使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以及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来自使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多元醇、以及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来自使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多元醇、多元胺、以及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
来自使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以及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来自使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多元醇、以及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
来自使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多元醇、多元胺、以及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聚氨酯脲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
来自使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以及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酰胺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来自使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多元醇、以及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酰胺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聚氨酯丙烯酰胺”)的结构单元;
来自使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多元醇、多元胺、以及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酰胺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聚氨酯脲丙烯酰胺”)的结构单元。
作为脂环式聚异氰酸酯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烷二异氰酸酯等。
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优选为含有具有可以被取代的环己撑骨架的2价基团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优选为含有式(B)表示的2价基团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10188403D00371
(式(B)中,R21表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n表示0~10的整数。n为2以上的整数时,多个R21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优选为式(B-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10188403D00372
(式(B-1)中,R21表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n表示0~10的整数。n为2以上的整数时,多个R21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优选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多元醇优选为式(A-1)表示的化合物。
(式(A-1)中,R32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或者-Q-R32’-、-R32’-Q-或-R32’-Q-R32”-(其中,R32’及R3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5的亚烷基,Q表示-O-、-NH-、-S-、-CO-、-O-CO-、-CO-O-或-O-CO-O-)。R33表示碳原子数为1~12的烃基、杂环基、-R33’-CO-R33”-基(其中,R33’及R33”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11的烃基或杂环基)。n31表示1~15的整数。n31为2以上的整数时,多个R32及R33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多元醇优选为选自式(A-2)~式(A-4)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Figure A200810188403D00381
(式(A-2)中,R28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或者-Q-R28’-或-R28’-Q-R28”-(其中,R28’及R28”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5的亚烷基,Q表示-O-、-NH-、-S-、-CO-、-O-CO-或-CO-O-))。
(式(A-3)中,R29及R30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Q表示-O-、-CO-、-O-CO-、-CO-O-或-O-CO-O-。v29表示0~18的整数。v29为2以上的整数时,多个R29及R30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Figure A200810188403D00383
式(A-4)中,R31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
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取代。v31表示0~18的整数。
作为多元醇,作为低分子量的多元醇,可以列举分子量为50以上且不足400的多元醇。可以列举例如: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及杂环式的二羟基化合物、三羟基化合物、四羟基化合物等。具体而言,可以选自: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癸二醇、2-乙基-1,6-己二醇、2-甲基-1,3-丙二醇、2,5-二甲基-2,5-己二醇、1,3-环己二醇、1,4-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双(β-羟基乙氧基)苯、对二羟甲基苯、二羟乙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烷-1,2,3-三醇、1,2,6-己三醇、季戊四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
作为低分子量的多元醇,优选为二醇化合物,特别优选选自丙二醇、1,4-丁二醇、三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二醇及1,6-己二醇等。此外,低分子量的多元醇的分子量优选为50以上且200以下,更优选为62以上且200以下。低分子量的多元醇的分子量为62以上且200以下时,可以抑制本发明的光学膜的伸缩性,因此优选。
作为高分子量的多元醇,可以列举;平均分子量400以上的多元醇。例如,可以使用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硅多元醇(Silicone polyol)、聚烯烃类多元醇及它们的共聚物等。
作为高分子量的多元醇,优选为二醇化合物,优选为选自亚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聚亚烷基二醇及聚碳酸酯二醇中的化合物,特别优选聚丙二醇及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此外,高分子量的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优选为400以上且7000以下,更优选为400以上且5000以下。特别优选为400以上且2000以下。高分子量的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为400以上且2000以下时,可以对本发明的光学膜赋予柔软性,因此优选。
作为聚酯多元醇,可以是使选自例如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十二酸、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六氢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富马酸等中的二羧酸与低分子量多元醇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使β-丙内酯、新戊内酯、δ-戊内酯、甲基-δ-戊内酯、ε-己内酯、甲基-ε-己内酯、二甲基-ε-己内酯、三甲基-ε-己内酯等内酯化合物与低分子量多元醇进行反应而得到。
作为聚醚多元醇,有:聚四亚甲基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等。
作为聚碳酸酯多元醇,有:由低分子量的多元醇类和选自二烯丙基碳酸酯、碳酸二烷基酯及碳酸乙烯酯中的化合物通过酯交换法而得到的化合物、例如聚-1,6-六亚甲基碳酸酯、聚-2,2’-双(4-羟己基)丙烷碳酸酯等。
作为多元醇,没有特别的限制,而且可以组合使用多个多元醇。从所得到的膜的柔软性及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组合使用低分子量多元醇和高分子量多元醇分别至少一种。特别优选为含有平均分子量400以上且10000以下的高分子量多元醇、和与高分子量多元醇不同的分子量50以上且不足400的低分子量二醇化合物的化合物。
作为多元胺,可以同时利用芳香族多元胺、脂肪族多元胺。作为芳香族多元胺,可以列举例如:甲苯二胺、苯二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1-甲基-3,5-二乙基-2,4-二氨基苯、1-甲基-3,5-二乙基-2,6-二氨基苯、1,3,5-三乙基-2,6-二氨基苯、3,5,3’,5’-四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等。作为脂肪族多元胺,可以列举例如:乙二胺、丙二胺、己二胺、二(4-氨基环己基)甲烷、1,2-二氨基环己烷、1,3-二氨基环己烷、1,4-二氨基环己烷、1,2-双(氨甲基)环己烷、1,3-双(氨甲基)环己烷、1,4-双(氨甲基)环己烷及3-氨甲基-3,5,5-三甲基环己胺(异佛尔酮二胺)等。
脂肪族多元胺变色少,因此优选。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多元胺倾向于使光学特性变良好,因此特别优选。作为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多元胺,可以列举:二(4-氨基环己基)甲烷、1,2-二氨基环己烷、1,3-二氨基环己烷、1,4-二氨基环己烷、1,2-双(氨甲基)环己烷、1,3-双(氨甲基)环己烷、1,4-双(氨甲基)环己烷及异佛尔酮二胺等。
作为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有:单羟基单(甲基)丙烯酸酯、单羟基低聚(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羟基低聚(甲基)丙烯酸酯,从反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单羟基烷基单(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单羟基烷基单(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例如: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丙基丙烯酸酯、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羟基丙基丙烯酸酯、3-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1-甲基乙基丙烯酸酯、2-羟基-1-甲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4-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丁基丙烯酸酯、2-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4-(羟甲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4-(羟甲基)环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优选为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
作为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可以列举: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乙基丙烯酰胺、N-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优选为N-羟乙基丙烯酰胺。
对于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多元醇、以及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而言,在脂环式聚异氰酸酯100摩尔%中,优选具有80摩尔%以上包含具有可以被取代的环己撑骨架的2价基团的化合物,更优选具有9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具有99摩尔%以上,在多元醇100摩尔%中,优选具有式(A-2)表示的化合物60摩尔%以上,更优选具有70摩尔%以上。
对于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多元醇、以及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酰胺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而言,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优选为具有包含2价基团的化合物,该2价基团具有可以被取代的环己撑骨架,多元醇优选为具有式(A-2)表示的化合物的化合物。在脂环式聚异氰酸酯100摩尔%中,更优选具有50摩尔%以上包含具有可以被取代的环己撑骨架的2价基团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具有90摩尔%以上,在多元醇100摩尔%中,更优选具有式(A-2)表示的化合物2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具有50摩尔%以上。
对化合物(2)中的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之比而言,在聚氨酯丙烯酸酯及聚氨酯丙烯酰胺的情况下,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中所含的异氰酸酯基数相对于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数,例如为0.95~2.00倍量,优选为0.98~1.50倍量,更优选为1.00~1.3倍量。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之比在上述范围内时,从膜的柔软性及耐久性的观点出发,可以调节树脂的分子量,因此优选。
在聚氨酯脲丙烯酸酯及聚氨酯脲丙烯酰胺的情况下,对于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之比而言,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中所含的异氰酸酯基数相对于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数,例如为0.95~3.00倍量,优选为0.98~3.00倍量,更优选为1.00~1.50倍量,对于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与多元胺之比而言,多元胺中所含的氨基数相对于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中所含的异氰酸酯基数,例如为0.001~1.00倍量,优选为0.005~0.70倍量,更优选为0.05~0.50倍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调节树脂的分子量,因此优选。
对于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与具有可以和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之比而言,在反应中不使用多元醇的情况下,可以和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数相对于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中所含的异氰酸酯基数,例如为0.5~2.00倍量,优选为0.7~1.50倍量,更优选为0.8~1.20倍量。
反应中使用多元醇的情况下,相对于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中所含的异氰酸酯基数,例如为0.0001~1.0倍量,优选为0.001~0.9倍量,更优选为0.01~0.7倍量。在上述范围内时,从膜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在对光学特性等不产生影响的范围内,为了控制分子量等,可以将脂环式聚异氰酸酯的一部分用脂环式以外的聚异氰酸酯进行置换。作为可以使用的聚异氰酸酯,可以列举: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4-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3-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4-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二甲基二氨基联苯二异氰酸酯、1,4-二异氰酸苯酯、1,6-二异氰酸苯酯等芳香族聚异氰酸酯类;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4-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12-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聚异氰酸酯等。
作为使用量,相对于脂环式聚异氰酸酯,为10摩尔%以下,优选为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摩尔%以下。
作为化合物(2)的制造方法,优选如下方法:使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应而得到一种化合物,再进一步使其与具有可以和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的方法;在得到使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多元醇和多元胺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之后,使其与具有可以和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的方法等。对如下方法的反应顺序没有限制,所述方法为:使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与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先反应,再与多元醇反应的方法;使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与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反应,再使多元醇反应,之后使多元胺反应的方法;使具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与脂环式聚异氰酸酯反应,再使多元胺反应,之后使多元醇反应的方法;所有反应同时进行的方法;仅使一部分进行部分反应之后,再使全部阶段地进行反应的方法;仅使一部分进行部分反应之后,再使全部同时进行反应的方法等。
化合物(2)的制造方法中的加聚反应等,可以使用有机溶剂,也可以不使用溶剂进行。作为有机溶剂,只要不与异氰酸酯基反应,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甲苯、二甲苯、氯苯、矿萜烯等烃;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乙二醇-甲醚乙酸酯、乙酸溶纤剂等酯类溶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戊酮、环己酮等酮类溶剂等。此外,还可以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2-吡咯烷酮、γ-丁内酯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
制造化合物(2)时,为了促进聚氨酯化反应,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通常的聚氨酯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三乙基胺、N-乙基吗啉、三乙基二胺等叔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辛酸锡等有机锡类催化剂;钛酸四丁酯等有机钛类催化剂等。
此外,在制造化合物(2)时,为了抑制合成中乙烯性双键的聚合,也优选使用聚合抑制剂。具体而言,可以使用methoquinone、对苯二酚、叔丁基对苯二酚等对苯二酚类聚合抑制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叔丁基邻苯二酚等受阻酚类聚合抑制剂;吩噻嗪、亚硝基化合物等一般的聚合抑制剂。聚合抑制剂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使用量通常为10~50000ppm,优选为约50~1000ppm。
化合物(2)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但从粘性及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以数均分子量计为1000~100000的范围。此外,化合物(2)还可以为聚氨酯低聚物、聚氨酯脲低聚物等低分子量树脂。
在将本发明的光学膜中所含的全部结构单元的总量设为100重量%时,来自化合物(2)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例如为5~95重量%,优选为10~90重量%,特别优选为20~80重量%。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更加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优选。
本发明的光学膜还可以含有来自可以与单体(1)及化合物(2)共聚的单体(以下有时称为“可以共聚的单体”)的结构单元。
作为可以共聚的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下述式(D-a)表示的单体(以下有时称为“单体(D-a)”)、乙烯、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化合物、碳原子数为5~20的环状烯烃、乙烯基化合物、3官能以上的多官能光聚合性化合物等。
(式(D-a)中,R17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18表示至少含有1个5~20元环的具有芳香性的基团的原子团。Y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氧基,该亚烷基及该亚烷氧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m表示1~6的整数)。
作为单体(D-a),优选式(D-2)及式(D-3)表示的单体。
Figure A200810188403D00461
(式(D-2)及式(D-3)中,Y1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R19表示氢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或环氧丙氧基。p分别独立地表示0~5的整数,q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R17及m与上述表示相同含义。p或q为2以上的整数时,R19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单体(D-2)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式(D-2-1)表示的单体,作为单体(D-3)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式(D-3-1)表示的单体。
Figure A200810188403D00471
作为单体(D-a)的制造方法,可以列举:例如使用苯酚化合物作为具有R18的结构的化合物,使该化合物与环氧乙烷等环氧烷烃反应,得到R18-(Y)m-OH,再用R18-(Y)m-OH将选自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等中的化合物进行酯化的方法;例如使用卤化苯化合物作为具有R18的结构的化合物,使该化合物与亚烷基二醇反应,得到R18-(Y)m-OH,再用R18-(Y)m-OH将选自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等中的化合物进行酯化的方法等。
式(D-2-1)及式(D-3-1)表示的化合物由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以NKエステルA-LEN-10及NKエステルA-CMP-1E的商品名进行市售。
作为用作可以共聚的单体的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及1-二十碳烯等碳原子数为3~20的直链状α-烯烃;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及3-甲基-1-丁烯等碳原子数为4~20的支链状α-烯烃等。
在乙烯及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化合物中,乙烯、丙烯及1-丁烯,由于在将所得到的聚合物成形为膜状时的柔软性优异,因此优选,特别优选乙烯。
用作可以共聚的单体的碳原子数为5~20的环状烯烃,是指碳环内具有聚合性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双环[2,2,1]庚-2-烯或6-烷基双环[2,2,1]庚-2-烯、5,6-二烷基双环[2,2,1]庚-2-烯、1-烷基双环[2,2,1]庚-2-烯、7-烷基双环[2,2,1]庚-2-烯这样的、引入有甲基、乙基、丁基等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的降冰片烯衍生物;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8-烷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8,9-二烷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等在二亚甲基八氢萘的8位和/或9位上引入有碳原子数为3以上的烷基的二亚甲基八氢萘衍生物;在分子内引入有1个或多个卤素的降冰片烯的衍生物;在8位和/或9位上引入有卤素的二亚甲基八氢萘的衍生物等。
作为用作可以共聚的单体的乙烯基化合物,可以列举: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马来酸(半)酯及马来酰亚胺等;具有碳原子数为5~20的脂环式结构的乙烯基化合物。
作为具有脂环式结构的乙烯基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由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癸基、降冰片烯基、金刚烷基等碳原子数为约3~12的脂环式烃基及乙烯基构成的化合物。
作为用作可以共聚的单体的3官能以上的多官能光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
可以共聚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来使用。
将本发明的光学膜中所含的全部结构单元的总量设定为100重量%时,可以不含有来自可以共聚的单体的结构单元,但来自可以共聚的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例如为50摩尔%以下,优选为40摩尔%以下,特别优选为30摩尔%以下。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更加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优选。
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通过将含有选自上述单体(1)和聚合上述单体(1)而得到的聚合物(1)中的至少一种、和化合物(2)的组合物进行成膜化,再进一步拉伸而得到。进行成膜化再进一步拉伸的工序可以包含光聚合工序。光聚合可以在成膜化之后拉伸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成膜化之后拉伸的同时进行,还可以在成膜化、进一步拉伸之后进行。特别优选在进行成膜化、光聚合之后,进一步拉伸而得到。
在光聚合工序中,对组合物照射紫外光(UV),将组合物进行光聚合,使其硬化。作为紫外光的发生源,例示有:荧光化学灯、黑光、低压、高压、超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太阳光线、无电极灯等。紫外光的照射强度可以始终在一定的强度下进行,也可以通过在固化中途使强度变化而将固化后的物性进行微调节。
本发明的组合物,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选自光聚合引发剂(3)、溶剂(4)、聚合抑制剂、光增感剂、均化剂及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3)。作为光聚合引发剂(3),可以列举例如:苯偶姻类、二苯甲酮类、苄基缩酮类、α-羟基酮类、α-氨基酮类、碘鎓盐及锍盐等,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イルガキユア(Irgacure)907、イルガキユア184、イルガキユア651、イルガキユア250、イルガキユア369(以上全部为汽巴·日本株式会社制造)、セイクオ—ルBZ、セイクオ—ルZ、セイクオ—ルBEE(以上全部为精工化学株式会社制造)、カヤキユア—(Kayacure)BP100(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造)、カヤキユア—UVI-6992(ダウ公司制造)、アデカオプトマ—SP-152或アデカオプトマ—SP-170(以上全部为株式会社ADEKA制造)等。
此外,光聚合引发剂(3)的使用量,例如相对于单体(1)和/或聚合物(1)与化合物(2)的总量100重量份,为0.1重量份~30重量份,优选为0.5重量份~20重量份。只要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不降低透过率而使单体聚合。
为了控制单体的光聚合使所得到的光学膜的稳定性提高,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含有聚合抑制剂。作为聚合抑制剂,可以列举例如:对苯二酚及具有烷基醚等取代基的对苯二酚类、丁基邻苯二酚等的烷基醚等具有取代基的邻苯二酚类、邻苯三酚类、2,2,6,6-四甲基-1-哌啶氧基自由基等自由基补充剂、硫酚类、β-萘胺类或β-萘酚类等。
聚合抑制剂的使用量,例如相对于单体(1)和/或聚合物(1)与化合物(2)的总量100重量份,为0.1重量份~30重量份,优选为0.5重量份~10重量份。只要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不降低透过率而使单体聚合。
为了将光聚合引发剂的反应高灵敏度化,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光增感剂。作为光增感剂,可以列举例如:呫吨酮或噻吨酮等呫吨酮类、蒽及具有烷基醚等取代基的蒽类、吩噻嗪或红荧烯。
光增感剂的用量,相对于单体(1)和/或聚合物(1)与化合物(2)的总量100重量份,例如为0.1重量份~30重量份,优选为0.5重量份~10重量份。只要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不降低透过率而使单体高灵敏度地进行聚合。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含有溶剂(4)。作为有机溶剂,可以列举例如:醚类、芳香族烃类、酮类、醇类、酯类、酰胺类等。
作为醚类,可以列举例如:四氢呋喃、四氢吡喃、1,4-二噁烷、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甲基溶纤剂乙酸酯、乙基溶纤剂乙酸酯、乙基卡必醇乙酸酯、丁基卡必醇乙酸酯、丙二醇甲醚乙酸酯、甲氧基丁基乙酸酯、甲氧基戊基乙酸酯、茴香醚、苯乙醚或甲基茴香醚等。
作为芳香族烃类,可列举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或均三甲苯等。
作为酮类,可列举例如:丙酮、2-丁酮、2-庚酮、3-庚酮、4-庚酮、4-甲基-2-戊酮、环戊酮以及环己酮等。
作为醇类,可列举例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己醇、环己醇、乙二醇以及甘油等。
作为酯类,可列举例如: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甲酸戊酯、乙酸异戊酯、乙酸异丁酯、丙酸丁酯、丁酸异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烷基酯类、乳酸甲酯、乳酸乙酯、羟基乙酸甲酯、羟基乙酸乙酯、羟基乙酸丁酯、甲氧基乙酸甲酯、甲氧基乙酸乙酯、甲氧基乙酸丁酯、乙氧基乙酸甲酯、乙氧基乙酸乙酯、3-羟基丙酸甲酯、3-羟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2-羟基丙酸甲酯、2-羟基丙酸乙酯、2-羟基丙酸丙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乙氧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2-羟基-2-甲基丙酸甲酯、2-羟基-2-甲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丙酯、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2-丁酮酸甲酯、2-丁酮酸乙酯、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以及γ-丁内酯等。
作为酰胺类,可列举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等。
作为其它溶剂,可列举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二甲基亚砜等。
溶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均化剂。作为均化剂,可以列举例如:ト—レシリコ—ンDC3PA、ト—レシリコ—ンSH7PA、ト—レシリコ—ンDC11PA、ト—レシリコ—ンSH21 PA、ト—レシリコ—ンSH28PA、ト—レシリコ—ン29SH PA、ト—レシリコ—ンSH30 PA、聚醚改性硅油SH8400(ト—レシリコ—ン株式会社制造)、KP321、KP322、KP323、KP324、KP326、KP340、KP341(信越シリコ—ン制造)、TSF400、TSF401、TSF410、TSF4300、TSF4440、TSF4445、TSF-4446、TSF4452、TSF4460(ジ—イ—东芝シリコ—ン株式会社制造)、フロリナ—ト(商品名)FC430、フロリナ—トFC431(住友スリ—エム株式会社制造)、メガフアツク(商品名)F142D、メガフアツクF171、メガフアツクF172、メガフアツクF173、メガフアツクF177、メガフアツクF183、メガフアツクR30(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エフトツプ(商品名)EF301、エフトツプEF303、エフトツプEF351、エフトツプEF352(新秋田化成株式会社制造)、サ—フロン(商品名)S381、サ—フロンS382、サ—フロンSC101、サ—フロンSC105(旭硝子株式会社制造)、E5844(株式会社ダイキンフアインケミカル研究所制造)、BM-1000、BM-1100(均为商品名,BM Chemie公司制造)、メガフアツク(商品名)R08、メガフアツクBL20、メガフアツクF475、メガフアツクF477以及メガフアツクF443(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
通过使用均化剂,可以使所得到的膜(膜)平滑化。而且,可以在成膜化的制造过程中控制组合物的流动性,或者调节将组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膜的交联密度。
均化剂的含量,通常相对于单体(1)和/或聚合物(1)、化合物(2)、与光聚合引发剂(3)的总量100重量份,为0.001重量份~2.0重量份,优选为0.005重量份~1.5重量份。只要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不降低透过率而使单体聚合。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增塑剂。作为增塑剂,可以使用选自磷酸酯、羧酸酯以及乙醇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作为磷酸酯的例子,可以列举:磷酸三苯酯(TPP)、磷酸三甲苯酯(TCP)、磷酸甲苯二苯酯、磷酸辛二苯酯、二苯基联苯基磷酸酯、磷酸三辛酯及磷酸三丁酯。
作为上述羧酸酯,以邻苯二甲酸酯或柠檬酸酯为代表。作为上述邻苯二甲酸酯的例子,可以列举: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PP)及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作为柠檬酸酯的例子,可以列举:邻乙酰基柠檬酸三乙酯(OACTE)、邻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OACTB)、柠檬酸乙酰基三乙酯及柠檬酸乙酰基三丁酯。
作为其它羧酸酯,可以例示:油酸丁酯、乙酰蓖麻油酸甲酯、癸二酸二丁酯、各种偏苯三酸酯。
作为乙醇酸酯,可以例示:三乙酸甘油酯、三丁酸甘油酯、丁基邻苯二甲酰基乙醇酸丁酯、乙基邻苯二甲酰基乙醇酸乙酯、甲基邻苯二甲酰基乙醇酸乙酯及丁基邻苯二甲酰基乙醇酸丁酯等。另外,还可以列举三羟甲基丙烷三苯甲酸酯、季戊四醇四苯甲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乙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酸酯、季戊四醇四乙酸酯、山梨糖醇六乙酸酯、山梨糖醇六丙酸酯、山梨糖醇三乙酸酯三丙酸酯、肌醇五乙酸酯以及山梨糖醇酐四丁酸酯等作为优选例子。
作为增塑剂,其中,优选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甲苯二苯酯、磷酸三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三乙酸甘油酯、乙基邻苯二甲酰基乙醇酸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苯甲酸酯、季戊四醇四苯甲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乙酸酯、季戊四醇四乙酸酯、山梨糖醇六乙酸酯、山梨糖醇六丙酸酯及山梨糖醇三乙酸酯三丙酸酯等,特别优选磷酸三苯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乙基邻苯二甲酰基乙醇酸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苯甲酸酯、季戊四醇四苯甲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乙酸酯、山梨糖醇六乙酸酯、山梨糖醇六丙酸酯及山梨糖醇三乙酸酯三丙酸酯。
增塑剂可以是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增塑剂的添加量在没有大幅度损害本发明的光学膜特性的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即可,例如,相对于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总量,为约0.1~30重量%。
作为增塑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日本特开平11-124445号公报记载的(二)季戊四醇酯类、日本特开平11-246704号公报记载的甘油酯类、日本特开2000-63560号公报记载的二甘油酯类、日本特开平11-92574号公报记载的柠檬酸酯类、日本特开平11-90946号公报记载的取代苯基磷酸酯类等。
本发明的光学膜通常可以通过将组合物进行成膜化(膜化)再将所得到的膜状物进一步拉伸来制造。另外,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通过将组合物进行成膜化(膜化)、光聚合,再将所得到的膜状物进一步拉伸来制造。作为形成组合物的膜状物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将含有组合物的溶液在平滑的面上流延并蒸馏除去溶剂的溶剂流延法;用熔融挤出机等将组合物挤出成形为膜状的熔融挤出法等。由于溶剂流延法可以将含有组合物的溶液直接成膜化,因此特别优选。
此外,作为拉伸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利用拉幅机法的拉伸法、利用辊间拉伸的拉伸法等。拉伸可以是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纵向拉伸或横向拉伸的任一种。作为单轴拉伸的方法,可以列举:利用辊间拉伸向纵向拉伸的单轴拉伸法、使用拉幅机的向横向拉伸的单轴拉伸法等;作为双轴拉伸的方法,可以列举:打开夹持膜侧端的拉幅机夹子的轨道(rail)宽度,进行纵向拉伸的同时,利用导轨(guide rail)的扩展在横向也进行拉伸的同时双轴拉伸;利用辊间拉伸进行向纵向的拉伸之后用拉幅机夹子夹持其两端,使用拉幅机向横向进行拉伸的逐次双轴拉伸法等。尤其是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优选横向单轴拉伸以及双轴拉伸,特别优选横向单轴拉伸。
通过横向单轴拉伸及双轴拉伸,可以得到具有光学双轴性的光学膜。在此光学双轴性,是指在将膜面内垂直相交的二个方向的折射率分别设为nx、ny(其中,nx>ny),将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时,nx≠ny≠nz;相反nx、ny、nz中任意2个相等的情况(例如,nx>ny=nz等),为光学单轴性。具有光学双轴性的光学膜相对于膜的厚度方向也可以进行相同的偏振光变换。
透过光学膜的光的波长450nm的延迟[Re(450)]与波长550nm的延迟[Re(550)]之比([Re(450)]/[Re(550)])被定义为波长分散系数α,为了使光学膜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同样的偏振光变换,优选具有光学膜的波长分散系数α不足1.00的波长分散特性。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光学膜,通常波长分散系数α低于1.00。
透过光学膜的光的波长vnm处的相位差值Re(v)通常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等,在整个300~700nm可见光区域中,显示向右增加的分散,因此,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一致的偏振光变换。
由于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一致的偏振光变换,因此,可用作λ/2板及λ/4板等相位差板或视角提高膜等。另外,如果光学膜为λ/4板,则可以将其与直线偏振片组合而制成宽波长区域的圆偏振片,另外,如果为λ/2板,则可以将其与直线偏振片组合而制成宽波长区域的偏振光旋转元件。因此,可以用于各种液晶显示装置、阴极射线管(CRT)、接触面板、电致发光(EL)灯等中的抗反射滤光片、以及液晶放映机等。
本发明的相位差板如上所述由上述光学膜构成,且可以在宽波长区域中进行同样的偏振光变换。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例中的“%”及“份”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即为重量%及重量份。需要说明的是,光学各向异性通过以下方法求出。
(光学各向异性)
在通过拉伸使聚合物主链进行取向时,在该取向方向和折射率达到最大的方向具有不同的(例如垂直相交的情况等)光学各向异性的情况下,具有负的双折射性。另一方面,在取向方向和折射率达到最大的方向一致或几乎一致(例如取向方向和折射率达到最大的方向之差为10度以内的情况等)的情况下,具有正的双折射性。折射率达到最大的方向由自动双折射仪(KOBRA-WR、王子计测机器公司制造)求出。
(波长分散特性)
在450nm至750nm的波长范围内使用自动双折射仪(KOBRA-WR、王子计测机器株式会社制造)测定波长分散特性。
(平均分子量)
平均分子量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东曹株式会社制造,HLC-8220),通过聚苯乙烯换算而求出。
装置:HLC-8220GPC(东曹株式会社制造)
保护柱:TSKguardcolumn Super H-H(商品名)
色谱柱:TSK-gel Super HM-H(商品名)
TSK-gel Super HM-H(商品名)
TSK-gel Super HM-H(商品名)(串联连接)
柱温:40℃
溶剂:THF
流速:0.6mL/min
进样量:50μL
检测器:RI、UV
测定试样浓度:0.6质量%(溶剂:THF)
校正用标准物质:TSK STANDARD POLYSTYRENE
A-500、A-1000、A-2500、A-5000、
F-1、F-2、F-4、F-10、F-20、F-40、
F-80、F-128、F-288、F-380
(商品名,东曹株式会社制造)
将用上述测定方法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及数均分子量之比作为分子量分布(Mw/Mn)。
(合成例1)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苯乙烯117份、马来酸酐110份、甲乙酮908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加热至70℃。添加2,2’-偶氮二异丁腈1.48份,在搅拌7小时的同时进行保温,得到含有聚合物(1-a)的溶液。
所得到的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通过聚苯乙烯换算为Mw=2.5×105、Mw/Mn=2.28。
(合成例2)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苯乙烯150份、马来酸酐142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90份、环己酮874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加热至60℃。添加2,2’-偶氮二异丁腈1.44份,在搅拌7小时的同时进行保温,得到含有聚合物(1-b)的溶液。
所得到的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通过聚苯乙烯换算为Mw=2.2×105、Mw/Mn=2.52。
(合成例3)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丙二醇(二醇型,平均分子量700)70份、1,4-环己二醇10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7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2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596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6小时,得到含有化合物(2-a-1)的聚氨酯溶液。
在含有化合物(2-a-1)的聚氨酯溶液497份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34.8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含有化合物(2-c-1)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4)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丙二醇(二醇型,平均分子量700)70份、1,4-环己烷二甲醇130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7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2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633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6小时,得到含有化合物(2-a-2)的聚氨酯溶液。
在含有化合物(2-a-2)的聚氨酯溶液528份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34.8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含有化合物(2-c-2)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5)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86份、1,4-环己烷二醇10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7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2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620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6小时,得到含有化合物(2-a-3)的聚氨酯溶液。
在含有化合物(2-a-3)的聚氨酯溶液517份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34.8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含有化合物(2-c-3)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6)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86份、1,4-环己烷二甲醇130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7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2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657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6小时,得到含有化合物(2-a-4)的聚氨酯溶液。
在含有化合物(2-a-4)的聚氨酯溶液548份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34.8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含有化合物(2-c-4)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7)
将异佛尔酮二胺25.6份和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51份混合,制备二胺稀释液。将含有根据合成例4得到的化合物(2-a-2)的聚氨酯溶液528份进行搅拌的同时,将温度保持在40℃,用1小时滴加该稀释液。滴加结束后,仍将温度保持在40℃,同时继续搅拌30分钟,得到含有化合物(2-b-2)的聚氨酯脲溶液。
在含有化合物(2-b-2)的聚氨酯脲溶液605份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17.0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含有化合物(2-d-1)的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8)
将异佛尔酮二胺25.6份和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51份混合,制备二胺稀释液。将含有根据合成例6得到的化合物(2-a-4)的聚氨酯溶液548份进行搅拌的同时,将温度保持在40℃,用1小时滴加该稀释液。滴加结束后,仍将温度保持在40℃,同时继续搅拌30分钟,得到含有化合物(2-b-4)的聚氨酯脲溶液。
在含有化合物(2-b-4)的聚氨酯脲溶液594份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17.0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含有化合物(2-d-2)的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
(实施例1)
将下述化合物混合,制备组合物。
聚合物(1):含有聚合物(1-a)的溶液                   7.4份
化合物(2):含有化合物(2-c-1)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10份
光聚合引发剂(3):Irgacure-184                      0.2份
溶剂(4):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2.0份
表面活性剂:聚醚改性硅油SH8400                     0.1份
用500μm间隔的涂布机将该组合物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之后在100℃下干燥10分钟,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1次后,进一步使用温度调节万能材料(autograph)拉伸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ストログラフT)进行1.8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3。
(实施例2~12)
使用表1所示的化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3。
表1
 
聚合物(1) 化合物(2)
实施例1 (1-a) 7.4 (2-c-1) 10
实施例2 (1-a) 7.4 (2-c-2) 10
实施例3 (1-a) 7.2 (2-c-3) 10
实施例4 (1-a) 7.4 (2-c-4) 10
实施例5 (1-a) 7.8 (2-d-1) 10
实施例6 (1-a) 7.2 (2-d-2) 10
实施例7 (1-b) 7.0 (2-c-1) 10
实施例8 (1-b) 7.2 (2-c-2) 10
实施例9 (1-b) 8.0 (2-c-3) 10
实施例10 (1-b) 7.9 (2-c-4) 10
实施例11 (1-b) 7.4 (2-d-1) 10
实施例12 (1-b) 7.8 (2-d-2) 10
(合成例9)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三丙二醇38.5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7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34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55.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56.4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接着,在上述聚氨酯溶液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15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10)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三丙二醇19.2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37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7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7.8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乙酸乙酯28.5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接着,在由异佛尔酮二胺10.6份、乙酸乙酯53.2份及异丙醇31.9份构成的混合物中,添加上述聚氨酯溶液,于7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溶液。然后,在上述聚氨酯脲溶液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12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11)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66.7份、甲基对苯二酚0.17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9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70.4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5.2份,在氮气流下,于8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实施例13)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混合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III)]40份、N-乙烯基咔唑[单体(I)]19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10份,使其溶解,其后,升温至70℃。然后,在添加聚合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25份之后,在同温度下搅拌,得到含有聚合物(1)的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溶液。在所得到的溶液10份中,混合溶解由合成例9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5份、光聚合引发剂(3)(1-羟基环己基苯酮、Irgacure184、汽巴·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1份、聚醚改性硅油SH8400(ト—レシリコ—ン株式会社制造)0.05份之后,用3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所得到的液体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在100℃下干燥10分钟,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1次后,进一步使用温度调节万能材料拉伸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ストログラフT)进行1.8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3。
(实施例14)
将由合成例9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5份变更为由合成例10制得的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5.5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3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3。
(实施例15)
将由合成例9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5份变更为由合成例11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4.3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3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3。
(合成例12)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三丙二醇38.5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7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34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55.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56.4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接着,在上述聚氨酯溶液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15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13)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三丙二醇19.2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37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7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7.8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乙酸乙酯28.5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接着,在由异佛尔酮二胺10.6份、乙酸乙酯53.2份及异丙醇31.9份构成的混合物中添加上述聚氨酯溶液,于7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溶液。然后,在上述聚氨酯脲溶液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12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14)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66.7份、甲基对苯二酚0.17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9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70.4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5.2份,在氮气流下,于8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实施例16)
将光聚合引发剂(3)(1-羟基环己基苯酮、Irgacure184、汽巴·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1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份、メガフアツク(商品名)F475(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50份混合溶解后,用3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由合成例12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III)]5份、N-乙烯基咔唑[单体(I)]1份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2次后,进一步使用温度调节万能材料拉伸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ストログラフT)进行1.8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3。
(实施例17)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使甲基丙烯酸甲酯50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43份混合溶解后,升温至70℃。其后,添加聚合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22份,在70℃下搅拌,得到含有粘合剂聚合物(binder polymer)的溶液。在所得到的溶液17份中,混合溶解由合成例12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10份、N-乙烯基咔唑[单体(I)]1份、光聚合引发剂(3)(1-羟基环己基苯酮、Irgacure184、汽巴·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1份、聚醚改性硅油SH8400(ト—レシリコ—ン株式会社制造)0.05份之后,用3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所得到的液体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在100℃下干燥,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1次后,进一步使用温度调节万能材料拉伸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ストログラフT)进行1.8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3。
(实施例18)
将由合成例12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10份变更为由合成例13制得的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11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6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3。
(实施例19)
将由合成例12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10份变更为由合成例14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8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6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3。
(合成例15)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三丙二醇38.5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7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34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55.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56.4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接着,在上述聚氨酯溶液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15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16)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三丙二醇19.2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37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7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7.8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乙酸乙酯28.5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接着,在由异佛尔酮二胺10.6份、乙酸乙酯53.2份及异丙醇31.9份构成的混合物中添加上述聚氨酯溶液,于7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溶液。然后,在上述聚氨酯脲溶液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12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17)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66.7份、甲基对苯二酚0.17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9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70.4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5.2份,在氮气流下,于8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实施例20)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使甲基丙烯酸甲酯50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43份混合溶解,其后,升温至70℃。然后,添加聚合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22份,在70℃下搅拌,得到含有本发明的聚合物的溶液。在所得到的含有聚合物的溶液17份中,混合溶解式(IV-4)表示的单体(DCP,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3.5份、由合成例15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10份、光聚合引发剂(3)(Irgacure184、汽巴·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1份、聚醚改性硅油SH8400(ト—レシリコ—ン株式会社制造)0.05份之后,用3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所得到的液体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在100℃下干燥30分钟,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1次后,进一步使用温度调节万能材料拉伸机进行1.8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3。
Figure A200810188403D00661
(实施例21)
将式(IV-4)表示的单体(DCP、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3.5份变更为式(V-2)表示的A-CHD-4E 2.9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0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Figure A200810188403D00662
(实施例22)
将由合成例15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10份、A-CHD-4E 3.1份、光聚合引发剂(3)(Irgacure184、汽巴·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1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份、メガフアツク(F475、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65份混合溶解之后,用3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所得到的液体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1次,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0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23)
将由合成例15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10份变更为由合成例16制得的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11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2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24)
将由合成例15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10份变更为由合成例17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8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2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合成例18)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三丙二醇38.5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7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34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55.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56.4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接着,在上述聚氨酯溶液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15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19)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三丙二醇19.2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37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7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7.8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乙酸乙酯28.5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接着,在由异佛尔酮二胺10.6份、乙酸乙酯53.2份及异丙醇31.9份构成的混合物中添加上述聚氨酯溶液,于7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溶液。然后,在上述聚氨酯脲溶液中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12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20)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66.7份、甲基对苯二酚0.17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9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70.4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5.2份,在氮气流下,于8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实施例25)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使甲基丙烯酸甲酯50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43份混合溶解,其后,升温至70℃。然后,添加聚合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22份,在70℃下搅拌,得到含有本发明的聚合物的溶液。在所得到的含有聚合物的溶液17份中,将式(VI-2)表示的单体(A-BPEF,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1份、由合成例18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10份、光聚合引发剂(3)(Irgacure184、汽巴·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1份、聚醚改性硅油SH8400(ト—レシリコ—ン株式会社制造)0.05份混合溶解之后,用3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所得到的液体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在100℃下干燥30分钟,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1次后,进一步使用温度调节万能材料拉伸机进行1.8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Figure A200810188403D00691
(实施例26)
将由合成例18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10份、A-BPEF 1.3份、光聚合引发剂(3)(Irgacure 184、汽巴·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1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份、メガフアツク(F475、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65份混合溶解之后,用3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所得到的液体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1次,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5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27)
将由合成例18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10份变更为由合成例19制得的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11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6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28)
将由合成例18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10份变更为由合成例20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8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6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合成例21)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17.20份、1,4-环己烷二甲醇11.54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4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7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48.93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45份,滴加结束后,在氮气流下,在90℃下使其反应5小时,冷却至50℃后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2.62份,在50℃下使其反应1小时,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22)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17.20份、1,4-环己烷二甲醇11.54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4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7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48.93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45份,滴加结束后,在氮气流下,在90℃下使其反应5小时,冷却至50℃后滴加在异丙醇15.45份中混合有异佛尔酮二胺0.31份的溶液,在50℃下使其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2.62份,在50℃下使其反应1小时,得到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23)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86.00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4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7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309.26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45份,滴加结束后,在氮气流下,在90℃下使其反应5小时,冷却至50℃后滴加在异丙醇15.45份中混合有异佛尔酮二胺0.31份的溶液,在50℃下使其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2.62份,在50℃下使其反应1小时,得到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
(实施例29)
在由合成例21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20份中混合溶解N-乙烯基咔唑8份、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184、汽巴·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1份、聚醚改性硅油SH8400(ト—レシリコ—ン株式会社制造)0.05份之后,用5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所得到液体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在100℃下干燥30分钟,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1次后,进一步使用温度调节万能材料拉伸机进行3.0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30)
将由合成例21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变更为由合成例22制得的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9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31)
将由合成例21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变更为由合成例23制得的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9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合成例24)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丙二醇(二醇型,平均分子量400)160份、丙二醇7.6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7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37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6.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55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
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80.1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溶液中,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25)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丙二醇(二醇型,平均分子量400)160份、1,4-丁二醇9.0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7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37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6.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62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
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80.1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溶液中,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26)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丙二醇(二醇型,平均分子量400)160份、1,4-丁二醇9.0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7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37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6.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94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然后,在由异佛尔酮二胺42.6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94份构成的混合物中添加上述聚氨酯溶液,在7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溶液。
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80.1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脲溶液中,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27)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丙二醇(二醇型,平均分子量400)160份、三丙二醇(异构体混合物)19.2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7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37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6.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13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
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80.1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溶液中,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28)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丙二醇(二醇型,平均分子量400)160份、三丙二醇(异构体混合物)19.2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7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37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6.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42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然后,在由异佛尔酮二胺42.6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71份构成的混合物中添加上述聚氨酯溶液,在7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溶液。
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80.1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脲溶液中,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29)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丙二醇(二醇型,平均分子量400)160份、1,4-环己烷二甲醇(顺式、反式混合物)14.4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7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37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6.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89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
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80.1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溶液中,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30)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丙二醇(二醇型,平均分子量400)160份、1,4-环己二醇(顺式、反式混合物)11.6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7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37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6.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75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
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80.1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溶液中,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31)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344份、1,6-己二醇11.8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7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37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6.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乙酸乙酯473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
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80.1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溶液中,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32)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344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7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37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6.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乙酸乙酯473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然后,在由异佛尔酮二胺42.6份、乙酸乙酯37份、及异丙醇30份构成的混合物中添加上述聚氨酯溶液,在7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溶液。
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80.1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脲溶液中,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33)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1,4-丁二醇45.0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7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37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6.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62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
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80.1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溶液中,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34)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丙二醇(二醇型,平均分子量400)200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7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37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6.7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317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
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80.1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溶液中,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实施例32)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使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III)]90份、N-乙烯基咔唑[单体(I)]19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55份混合溶解,其后,升温至70℃。然后,添加聚合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493份后,在同温度下进行搅拌,得到含有聚合物(1)的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溶液。在所得到的溶液10份中混合溶解由合成例24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3份、光聚合引发剂(3)(1-羟基环己基苯酮、Irgacure184、汽巴·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1份、聚醚改性硅油SH8400(ト—レシリコ—ン株式会社制造)0.1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0份之后,用5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所得到的液体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在100℃下干燥,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1次之后,进一步使用温度调节万能材料拉伸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ストログラフT)进行1.8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33~42)
将由合成例24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及添加量如表2所示进行变更,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2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表2
 
合成例 添加量(份)
实施例32 24 3.0
实施例33 25 2.4
实施例34 26 1.8
实施例35 27 3.0
实施例36 28 2.4
实施例37 29 2.1
实施例38 30 2.4
实施例39 31 1.8
实施例40 32 2.7
实施例41 33 4.3
实施例42 34 4.5
(合成例35)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17.20份、1,4-环己烷二甲醇11.54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4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7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06.38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45份,滴加结束后,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4小时,冷却至50℃后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2.62份,在50℃下使其反应1小时,得到含有数均分子量为1.2×104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实施例43)
将由合成例33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20.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0份、N-乙烯基咔唑2.0份、光聚合引发剂(3)(Irgacure184、汽巴·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1份、聚醚改性硅油SH8400(ト—レシリコ—ン株式会社制造)0.05份混合溶解之后,用3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所得到的液体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在100℃下干燥30分钟,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1次之后,进一步使用温度调节万能材料拉伸机进行3.0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44)
将实施例43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变更为N-(2-羟乙基)丙烯酰胺,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3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45)
将实施例43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变更为丙烯酰基吗啉,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3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46)
将实施例43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变更为N,N-二甲基丙烯酰胺,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3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47)
将实施例43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变更为N,N-二乙基丙烯酰胺,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3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48)
将实施例43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变更为甲基丙烯酸环己酯,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3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合成例36)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17.2份、1,4-环己二醇11.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7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0.04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48.9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5份,在氮气流下,于50℃下使其反应5小时,得到聚氨酯溶液。然后,加入N-羟乙基丙烯酰胺3.75份,在5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丙烯酰胺溶液。
(合成例37)
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17.2份、1,4-环己二醇11.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7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0.04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48.9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5份,在氮气流下,于50℃下使其反应5小时,得到聚氨酯溶液。接着,将异佛尔酮二胺0.92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溶液中,在5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溶液。然后,在上述聚氨酯脲溶液中添加N-羟乙基丙烯酰胺2.78份,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丙烯酰胺溶液。
(实施例49)
将光聚合引发剂(3)(1-羟基环己基苯酮,Irgacure184、汽巴·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09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44份、聚醚改性硅油SH8400(ト—レシリコ—ン株式会社制造)0.01份混合溶解之后,用5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由合成例36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酰胺溶液16.8份、N-乙烯基咔唑[单体(I)]1.58份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2次之后,进一步使用温度调节万能材料拉伸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ストログラフT),进行3.0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50)
将由实施例49的合成例1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酰胺溶液变更为由合成例2制得的聚氨酯脲丙烯酰胺溶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9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51)
将实施例49的N-乙烯基咔唑[单体(I)]1.58份变更为N-乙烯基咔唑1.38份、式(IV-4)表示的单体(DCP,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2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9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52)
将实施例49的N-乙烯基咔唑[单体(I)]1.58份变更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III)]4.51份、N-乙烯基咔唑[单体(I)]158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9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53)
将实施例5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变更为丙烯酰基吗啉,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2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54)
将实施例51的式(IV-4)表示的单体(DCP,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变更为式(VI-2)表示的单体(A-BPEF,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Figure A200810188403D00801
(合成例38)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20.64份、1,4-环己烷二甲醇5.1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1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13.4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4.67份,滴加结束后,在氮气流下,于90℃下使其反应5小时,然后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1.60份,在50℃下使其反应1小时,得到含有数均分子量为4.0×104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39)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20.64份、1,4-环己烷二甲醇5.1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1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13.41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4.67份,滴加结束后,在氮气流下,于90℃下使其反应5小时,然后加入N-羟乙基丙烯酰胺1.58份,在50℃下使其反应1小时,得到含有数均分子量为4.0×104的聚氨酯丙烯酰胺的聚氨酯丙烯酰胺溶液。
(实施例55)
将由合成例38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66.7份、N-乙烯基咔唑7份、光聚合引发剂(3)(Irgacure184、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造)0.4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0.0份混合溶解之后,用7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所得到的液体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在80℃下干燥15分钟,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650mJ/cm2:365nm)1次之后,进一步使用温度调节万能材料拉伸机进行3.0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56)
将由实施例55的合成例38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变更为由合成例39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酰胺溶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5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57)
将由合成例38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66.7份、N-乙烯基咔唑7份、N,N-二乙基丙烯酰胺(株式会社兴人制造)5份、光聚合引发剂(3)(Irgacure184、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造)0.4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0.0份混合溶解之后,与实施例55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58)
将实施例57的N,N-二乙基丙烯酰胺变更为N,N-二甲基丙烯酰胺(株式会社兴人制造),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7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59)
将实施例57的N,N-二乙基丙烯酰胺变更为丙烯酰基吗啉(株式会社兴人制造),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7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60)
将实施例57的N,N-二乙基丙烯酰胺变更为N-(2-羟乙基)丙烯酰胺(株式会社兴人制造),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7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合成例40)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17.20份、1,4-环己烷二甲醇11.54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4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7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06.38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45份,滴加结束后,在氮气流下,于90℃下使其反应5小时,然后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2.62份,在50℃下使其反应1小时,得到数均分子量为35400的聚氨酯丙烯酸酯2。得到含有3.5×104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实施例61)
将由合成例40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66.7份、N-乙烯基咔唑7份、光聚合引发剂(3)(Irgacure184、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造)0.4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0份混合溶解,得到树脂溶液,之后,用5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该树脂溶液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200mJ/cm2:365nm)1次之后,进一步使用温度调节万能材料拉伸机进行3.0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62)
在由合成例40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50.0份中再混合TF-1425(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05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63)
在由合成例40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50.0份中再混合TS-1425(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0005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64)
在由合成例40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50.0份中再溶解TF-1425(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25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合成例41)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688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558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074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33.4份,滴加结束后,添加乙酸乙酯760份,在氮气流下,于70℃下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然后,在由异佛尔酮二胺85.2份、乙酸乙酯80份、及异丙醇60份构成的混合物中添加上述聚氨酯溶液,在7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溶液。
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160.2份添加到上述聚氨酯脲溶液中,在40℃下搅拌,使其反应,得到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
(合成例42)
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加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平均分子量860)172份、1,4-环己烷二甲醇115.4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4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7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063.8份,在氮气流下进行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4.5份,滴加结束后,在氮气流下,于90℃下使其反应6小时,然后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26.2份,在50℃下使其反应1.5小时,得到含有数均分子量为29800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
(实施例65)
在氮气流下,在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及回流冷却器的反应槽中将由合成例41制得的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600份、N-乙烯基咔唑210份、光聚合引发剂(3)(Irgacure184、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造)12份、聚醚改性硅油SH8400(ト—レシリコ—ン株式会社制造)0.3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480份混合溶解,制作树脂溶液。使用卷对卷(roll to roll)成膜装置将所得到的该树脂溶液以涂敷厚度450μm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在100℃下干燥10分钟,进行UV照射(传送型UV曝光装置:高压水银灯:每1次照射为560mJ/cm2:365nm)1次。使用拉幅机将由此得到的膜通过横向单轴拉伸进行2倍拉伸,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实施例66)
将由合成例41制得的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溶液600份变更为由合成例42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溶液600份,将N-乙烯基咔唑210份变更为165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5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将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示于表4。
表3
 
膜厚(μm) Re(550) Re(450)/Re(550)  Re(500)/Re(550)  Re(600)/Re(550)  Re(650)/Re(550)  Re(750)/Re(550) 
实施例1 63 130 0.81 0.94 1.04 1.08 1.13
实施例2 55 125 0.83 0.94 1.04 1.08 1.12
实施例3 60 124 0.84 0.94 1.05 1.08 1.14
实施例4 62 131 0.83 0.93 1.04 1.07 1.11
实施例5 62 129 0.84 0.92 1.05 1.09 1.13
实施例6 59 131 0.80 0.94 1.05 1.09 1.15
实施例7 60 121 0.79 0.91 1.05 1.08 1.13
实施例8 67 129 0.82 0.91 1.04 1.07 1.10
实施例9 68 134 0.82 0.93 1.05 1.08 1.13
实施例10 65 125 0.84 0.94 1.05 1.09 1.14
实施例11 64 130 0.84 0.94 1.04 1.06 1.08
实施例12 69 125 0.79 0.94 1.05 1.08 1.13
实施例13 45 122 0.81 0.91 1.08 1.14 1.16
实施例14 40 135 0.80 0.90 1.09 1.15 1.18
实施例15 62 95 0.88 0.94 1.05 1.09 1.13
实施例16 45 135 0.86 0.93 1.06 1.10 1.15
实施例17 39 152 0.80 0.90 1.08 1.14 1.17
实施例18 35 122 0.86 0.93 1.05 1.09 1.14
实施例19 55 98 0.90 0.95 1.04 1.07 1.09
实施例20 58 101 0.92 0.96 1.04 1.07 1.09
表4
 
膜厚(μm) Re(550) Re(450)/Re(550)  Re(500)/Re(550)  Re(600)/Re(550)  Re(650)/Re(550)  Re(750)/Re(550) 
实施例21 79 99 0.89 0.94 1.05 1.08 1.11
实施例22 88 188 0.84 0.92 1.07 1.12 1.17
实施例23 75 162 0.88 0.94 1.06 1.10 1.15
实施例24 75 135 0.90 0.95 1.04 1.06 1.08
实施例25 58 212 0.84 0.92 1.08 1.12 1.16
实施例26 62 194 0.86 0.93 1.07 1.11 1.15
实施例27 49 159 0.86 0.93 1.06 1.10 1.15
实施例28 92 151 0.91 0.95 1.04 1.07 1.09
实施例29 38 144 0.84 0.92 1.08 1.12 1.15
实施例30 31 198 0.78 0.89 1.11 1.18 1.23
实施例31 29 128 0.90 0.95 1.05 1.09 1.12
实施例32 54 117 0.90 0.95 1.02 1.06 1.09
实施例33 42 123 0.81 0.91 1.05 1.08 1.12
实施例34 41 129 0.80 0.93 1.04 1.09 1.13
实施例35 51 117 0.88 0.94 1.03 1.06 1.10
实施例36 50 110 0.86 0.95 1.03 1.06 1.12
实施例37 39 129 0.96 0.98 1.02 1.03 1.05
实施例38 38 125 0.88 0.96 1.05 1.07 1.10
实施例39 41 135 0.81 0.92 1.05 1.10 1.14
实施例40 39 133 0.81 0.94 1.06 1.11 1.15
实施例41 44 111 0.95 0.99 1.02 1.04 1.07
实施例42 69 152 0.89 0.94 1.04 1.07 1.11
实施例43 42 219 0.84 0.92 1.08 1.13 1.16
实施例44 44 268 0.86 0.93 1.07 1.12 1.15
实施例45 41 208 0.84 0.92 1.08 1.14 1.17
实施例46 45 198 0.86 0.93 1.07 1.11 1.14
实施例47 46 192 0.86 0.93 1.07 1.11 1.13
实施例48 40 202 0.84 0.92 1.08 1.14 1.16
实施例49 35 143 0.82 0.91 1.09 1.15 1.19
实施例50 38 178 0.86 0.93 1.07 1.11 1.13
实施例51 33 148 0.88 0.94 1.06 1.10 1.12
实施例52 37 153 0.86 0.93 1.07 1.12 1.15
实施例53 41 138 0.88 0.94 1.06 1.09 1.12
实施例54 31 142 0.80 0.90 1.10 1.18 1.24
实施例55 38 121 0.88 0.94 1.04 1.10 1.13
实施例56 56 137 0.88 0.94 1.04 1.10 1.12
实施例57 57 138 0.86 0.93 1.04 1.11 1.14
实施例58 57 136 0.87 0.93 1.04 1.11 1.13
实施例59 58 132 0.87 0.93 1.03 1.11 1.14
实施例60 56 133 0.89 0.94 1.02 1.07 1.10
实施例61 36 166 0.84 0.92 1.08 1.13 1.16
实施例62 35 168 0.89 0.91 1.09 1.13 1.16
实施例63 36 164 0.84 0.92 1.08 1.12 1.15
实施例64 35 162 0.84 0.92 1.08 1.12 1.15
实施例65 45 127 0.88 0.96 1.02 1.03 1.05
实施例66 49 133 0.86 0.94 1.03 1.05 1.07
各实施例的光学膜显示出正的双折射性。
<光学特性>
如表3及表4所示可知,利用实施例1~54的光学膜,透过光学膜的光的波长v nm处的相位差值Re(v)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在整个300~700nm可见光区域中,显示出向右增加的分散。因此,可以在宽波长区域进行相同的偏振光变换。
<经时变化>
对实施例32~40的光学膜评价经时变化。经时变化在拉伸后经过1个月时,通过目测确认来实施外观检查,确认收缩、破裂的有无。此外,在拉伸后经过1个月时,再次利用自动双折射仪来实施光学特性评价,确认光学特性的经时变化。观察实施例32~40的光学膜的经时变化,结果发现不产生收缩、破裂,光学特性均良好。
<耐热稳定性>
将实施例55~60的光学膜在热载台上进行升温,同时测定60℃、80℃、100℃、返回至室温后的相位差。将各温度下的相位差值以及与初期的相位差变化量示于表5。
表5
Figure A200810188403D0088142425QIETU
可以确认,本发明的光学膜的耐热稳定性优异,且显示性能稳定性良好。
<涂膜的均匀性>
对于实施例62~64,使用500μm的间隔的涂布机将树脂溶液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脱模膜上,在00℃下干燥30分钟,用雾度计(HZ-2,Suga Test Instruments公司)测定所得到的涂膜的中心部的雾度、和边缘部的雾度,并将测定结果示于表6。
表6
 
中心部 边缘部
实施例62 0.5 0.5
实施例63 0.7 0.8
实施例64 0.7 0.8
由该结果可知,与涂膜的部位无关,各部位的雾度大致相同,确认了涂膜的均匀性。
<光学膜的均匀性>
将实施例61~64的光学膜的中心部的光学特性和边缘部的光学特性示于表7。
表7
 
膜厚(μm) Re(550) Re(450)/Re(550)  Re(500)/Re(550)  Re(600)/Re(550)  Re(650)/Re(550)  Re(750)/Re(550) 
实施例61 36 166 0.84 0.92 1.08 1.13 1.16
实施例61 42 178 0.92 0.96 1.04 1.06 1.08
实施例62 35 168 0.89 0.91 1.09 1.13 1.16
实施例62 35 168 0.82 0.91 1.09 1.13 1.16
实施例63 36 164 0.84 0.92 1.08 1.12 1.15
实施例63 37 166 0.85 0.92 1.08 1.11 1.14
实施例64 35 162 0.84 0.92 1.08 1.12 1.15
实施例64 37 164 0.83 0.92 1.08 1.12 1.15
(各实施例中,上段:中心部;下段:边缘部)
由这些结果可知,与涂膜的部位无关,各部位均得到大致相同的光学特性,确认了膜的均匀性。
<NZ系数>
切割实施例65及66的光学膜的中心部分50mm×50mm,使用自动双折射仪(KOBRA-WR、王子计测机器公司制造)测定面内的相位差值Ro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然后算出NZ系数。在此,将膜面内垂直相交的两个方向的折射率分别设为nx、ny(其中nx>ny),将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将膜的厚度设为d时,Ro、Rth及NZ系数用以下式子定义。
Ro=(nx-ny)·d
Rth = ( n x - n y 2 - n z ) &CenterDot; d
NZ = n x - n z n x - n y
将评价结果示于下面的表8。
表8
 
nx ny nz Ro(nm) Rth(nm) NZ系数
实施例65 1.6024 1.5995 1.5979 127 137 1.586
实施例66 1.6026 1.5998 1.5981 133 152 1.614
由这些结果可知,NZ系数大于1,且nx>ny>nz,即,它们是具有光学双轴性的膜。

Claims (24)

1.一种光学膜,其中,含有具有如下结构单元的树脂,所述结构单元为:
来自选自式(I)~(VI)表示的单体中的1种以上的单体(1)的结构单元;和
来自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具有能够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2)的结构单元,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21
式(I)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6~20的环状烃基或碳原子数为4~20的杂环基,该环状烃基及杂环基,能够由选自羟基、氧代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环氧丙氧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碳原子数为1~12的酰氧基、氨基、由一个或二个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取代的氨基以及卤原子中的至少一种取代,上述烷基、烷氧基、芳基、芳烷基、酰基以及酰氧基能够由选自羟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酰氧基以及碳原子数为1~6的酰基中的至少一种取代,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22
式(II)中,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4及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者,R4及R5连结能够形成碳原子数为4~6的亚烷基,该烷基及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能够被羟基取代,该烷基及该亚烷基中所含的亚甲基能够被氧原子、硫原子或-NH-取代,R6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2~6的氧化烯基,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31
式(III)中,R7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8表示氢原子、甲基或5~20元环的环状烃基,该环状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能够被羟基、氧代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环氧丙氧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或卤原子取代,该环状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能够被氧原子、硫原子或-NH-取代,该烷基、该烷氧基、该芳基及该芳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能够被羟基或卤原子取代,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32
式(IV)中,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及X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能够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Z1及Z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亚甲基,s表示1或2的整数,t表示0或1的整数,v1及w1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33
式(V)中,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3及X4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能够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Z3及Z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亚甲基,v2及w2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式(VI)中,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5及X6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能够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R61~R7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环氧丙氧基、硝基或氰基,v3及w3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化合物(2)是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以及具有能够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具有能够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是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羟基的丙烯酰胺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是包含具有能够被取代的环己撑骨架的2价基团的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式(B-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51
式(B-1)中,R21表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n表示0~10的整数,当n为2以上的整数时,多个R21各自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多元醇化合物为式(A-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52
式(A-1)中,R32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或者-Q-R32’-、-R32’-Q-或-R32’-Q-R32”-,其中,R32’及R3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5的亚烷基,Q表示-O-、-NH-、-S-、-CO-、-O-CO-、-CO-O-或-O-CO-O-,R33表示碳原子数为1~12的烃基、杂环基、-R33’-CO-R33”-基,其中,R33’及R33”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11的烃基或杂环基,n31表示1~15的整数,当n31为2以上的整数时,多个R32及R33各自相同或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多元醇化合物是选自1,4-丁二醇、1,6-己二醇、三丙二醇、1,4-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聚丙二醇及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式(I)表示的单体是选自苯乙烯、N-乙烯基咔唑、乙烯基萘及乙烯基蒽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式(II)表示的单体是选自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N-(2-羟乙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基吗啉、(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式(III)表示的单体是选自(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2-四氢吡喃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及1-丙烯酰基-4-甲氧基萘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式(VI)表示的单体为式(VI-1)表示的单体,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61
式(VI-1)中,R13、R14、X5、X6、v3及w3与上述表示相同含义。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透过光学膜的透射光的波长νnm处的相位差值Re(ν)满足下述式:
Re(450)<Re(550)<Re(650)。
14.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构成的相位差板。
15.一种组合物,其含有(1)和化合物(2),其中,
(1)选自单体(1)及聚合物(1)中的至少一种以上,
化合物(2)是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具有能够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
其中,单体(1)是选自式(I)~式(VI)表示的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聚合物(1)是将选自式(I)~式(VI)表示的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进行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71
式(I)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6~20的环状烃基或碳原子数为4~20的杂环基,该环状烃基及杂环基,能够由选自羟基、氧代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环氧丙氧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碳原子数为1~12的酰氧基、氨基、由一个或二个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取代的氨基以及卤原子中的至少一种取代,上述烷基、烷氧基、芳基、芳烷基、酰基以及酰氧基能够由选自羟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酰氧基以及碳原子数为1~6的酰基中的至少一种取代,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81
式(II)中,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4及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者,R4及R5连结能够形成碳原子数为4~6的亚烷基,该烷基及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能够被羟基取代,该烷基及该亚烷基中所含的亚甲基能够被氧原子、硫原子或-NH-取代,R6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2~6的氧化烯基,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82
式(III)中,R7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8表示氢原子、甲基或5~20元环的环状烃基,该环状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能够被羟基、氧代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环氧丙氧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或卤原子取代,该环状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能够被氧原子、硫原子或-NH-取代,该烷基、该烷氧基、该芳基及该芳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能够被羟基或卤原子取代,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83
式(IV)中,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及X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能够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Z1及Z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亚甲基,s表示1或2的整数,t表示0或1的整数,v1及w1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91
式(V)中,R11及R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3及X4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能够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Z3及Z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亚甲基,v2及w2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Figure A200810188403C00092
式(VI)中,R13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5及X6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能够被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氧代基或羟基取代,R61~R7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环氧丙氧基、硝基或氰基,v3及w3分别独立地表示0~6的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化合物(2)是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以及具有能够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和乙烯性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还含有光聚合引发剂(3)。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多元醇化合物是含有平均分子量为400以上且10000以下的多元醇化合物(2a)、和与(2a)不同的分子量为50以上且不足400的二醇化合物(2b)的化合物。
19.通过聚合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组合物而成的聚合物。
20.一种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组合物进行成膜化,再进一步拉伸。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将含有组合物的溶液在平滑的面上流延并蒸馏除去溶剂来进行成膜化。
22.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组合物用于制造光学膜的用途。
23.一种化合物,其通过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以及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和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其中,
在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100摩尔%中,具有含2价基团的化合物80摩尔%以上,所述2价基团具有能够被取代的环己撑骨架,
在多元醇化合物100摩尔%中,具有式(A-2)表示的化合物60摩尔%以上,
Figure A200810188403C00111
式(A-2)中,R27及R28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或者-Q-R28’-或-R28’-Q-R28”-,其中,R28’及R28”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5的亚烷基,Q表示-O-、-NH-、-S-、-CO-、-O-CO-或-CO-O-。
24.一种化合物,其通过使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以及选自具有羟基的丙烯酰胺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其中,
具有脂环式烃骨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具有含2价基团的化合物,所述2价基团具有能够被取代的环己撑骨架,
多元醇化合物具有式(A-2)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10188403C00112
式(A-2)中,R27及R28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或者-Q-R28’-或-R28’-Q-R28”-,其中,R28’及R28”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5的亚烷基,Q表示-O-、-NH-、-S-、-CO-、-O-CO-或-CO-O-。
CN2008101884038A 2007-12-21 2008-12-22 光学膜及该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7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9896 2007-12-21
JP2007329894 2007-12-21
JP2007329895 2007-12-21
JP2007329895 2007-12-21
JP2007329897 2007-12-21
JP2007-329894 2007-12-21
JP2007329894 2007-12-21
JP2007-329895 2007-12-21
JP2007329897 2007-12-21
JP2007-329897 2007-12-21
JP2007329896 2007-12-21
JP2007-329896 2007-12-21
JP2008034308 2008-02-15
JP2008-034308 2008-02-15
JP2008034308 2008-02-15
JP2008157487 2008-06-17
JP2008-157487 2008-06-17
JP2008157487 2008-06-17
JP2008-181211 2008-07-11
JP2008181211 2008-07-11
JP2008181211 2008-07-11
JP2008-267259 2008-10-16
JP2008267259 2008-10-16
JP2008267259 2008-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7220A true CN101477220A (zh) 2009-07-08
CN101477220B CN101477220B (zh) 2013-02-20

Family

ID=40995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840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7220B (zh) 2007-12-21 2008-12-22 光学膜及该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116528A (zh)
KR (1) KR20090068137A (zh)
CN (1) CN101477220B (zh)
TW (1) TW200936611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9040A (zh) * 2009-09-18 2012-07-04 Dic株式会社 丙烯酸改性氨基甲酸酯脲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得到的成形品
CN103261238A (zh) * 2011-01-13 2013-08-21 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光压印用树脂组合物、图案形成方法及蚀刻掩模
CN103703074A (zh) * 2012-06-01 2014-04-02 Lg化学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形成的光学膜以及包括该光学膜的偏光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04327488A (zh) * 2014-11-06 2015-02-04 苏州佰格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酸碱聚氨酯密封条
CN104755513A (zh) * 2012-10-23 2015-07-01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高分子以及光学各向异性体
CN105849143A (zh) * 2013-12-27 2016-08-10 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自由基固化性组合物、塑料片、塑料片卷和成型物
CN107099305A (zh) * 2016-01-21 2017-08-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光学膜的组合物、光学膜、抗反射膜和显示装置
CN108780186A (zh) * 2016-03-30 2018-11-09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光学各向异性层叠体、圆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1303612A (zh) * 2019-11-18 2020-06-19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蓝光聚氨酯光学树脂材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8127B2 (ja) * 2010-08-05 2014-07-02 ディーエイチ・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ラジカル重合性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5725335B2 (ja) * 2011-03-16 2015-05-27 Dic株式会社 プリズム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03661B2 (ja) * 2011-12-26 2015-11-04 東亞合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又は光学シート形成用電子線硬化型組成物
JP2015028607A (ja) * 2013-06-26 2015-02-12 Kj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偏光板用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接着剤
JP6519986B2 (ja) * 2014-05-09 2019-05-2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表層膜形成基材、表層膜形成基材の製造方法
JP6886316B2 (ja) * 2017-03-13 2021-06-16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6401A (ja) * 1993-11-25 1995-06-0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レンズシート
JP2001302744A (ja) * 2000-04-26 2001-10-3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
JP2004217809A (ja) * 2003-01-16 2004-08-05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樹脂シート
KR101142628B1 (ko) * 2003-12-24 2012-05-10 코니카 미놀타 어드밴스드 레이어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연신 셀룰로오스에스테르 필름, 하드 코팅 필름, 반사 방지필름, 광학 보상 필름 및 이들을 이용한 편광판 및 표시장치
JP3802544B2 (ja) * 2004-07-29 2006-07-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及び新規ポリマー、及び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1052681A (zh) * 2004-11-08 2007-10-1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放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及其固化物、及其叠层体
JP5057775B2 (ja) * 2006-01-05 2012-10-24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体、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JP4518089B2 (ja) * 2006-07-05 2010-08-04 Jsr株式会社 光導波路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ドライフィルム、光導波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455566B2 (en) * 2006-10-18 2013-06-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aterials leading to improved dental composites and dental composites made therefrom
TWI431375B (zh) * 2007-03-28 2014-03-21 Nippon Steel & Sumikin Chem Co A retardation film and a retardation film laminat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9040B (zh) * 2009-09-18 2014-07-16 Dic株式会社 丙烯酸改性氨基甲酸酯脲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得到的成形品
CN102549040A (zh) * 2009-09-18 2012-07-04 Dic株式会社 丙烯酸改性氨基甲酸酯脲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得到的成形品
CN103261238A (zh) * 2011-01-13 2013-08-21 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光压印用树脂组合物、图案形成方法及蚀刻掩模
CN103261238B (zh) * 2011-01-13 2015-08-26 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光压印用树脂组合物、图案形成方法及蚀刻掩模
CN103703074A (zh) * 2012-06-01 2014-04-02 Lg化学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形成的光学膜以及包括该光学膜的偏光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03703074B (zh) * 2012-06-01 2016-07-06 Lg化学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形成的光学膜以及包括该光学膜的偏光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04755513A (zh) * 2012-10-23 2015-07-01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高分子以及光学各向异性体
CN104755513B (zh) * 2012-10-23 2016-05-1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高分子以及光学各向异性体
CN105849143A (zh) * 2013-12-27 2016-08-10 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自由基固化性组合物、塑料片、塑料片卷和成型物
CN104327488A (zh) * 2014-11-06 2015-02-04 苏州佰格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酸碱聚氨酯密封条
CN107099305A (zh) * 2016-01-21 2017-08-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光学膜的组合物、光学膜、抗反射膜和显示装置
CN107099305B (zh) * 2016-01-21 2022-01-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光学膜的组合物、光学膜、抗反射膜和显示装置
CN108780186A (zh) * 2016-03-30 2018-11-09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光学各向异性层叠体、圆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8780186B (zh) * 2016-03-30 2021-07-1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光学各向异性层叠体、圆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1303612A (zh) * 2019-11-18 2020-06-19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蓝光聚氨酯光学树脂材料
CN111303612B (zh) * 2019-11-18 2022-02-15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蓝光聚氨酯光学树脂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68137A (ko) 2009-06-25
CN101477220B (zh) 2013-02-20
TW200936611A (en) 2009-09-01
JP2010116528A (ja) 2010-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7220B (zh) 光学膜及该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N101493541B (zh) 光学膜及该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KR100939481B1 (ko) 디스플레이용 플라스틱기판 및 표시소자
TWI447521B (zh) 光間隔物之製法
WO2012005120A1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用フマル酸ジエステル系樹脂及びそれよりなる位相差フィルム
WO2020241312A1 (ja) 折りたたみ型ディスプレイ用偏光板
JP2010031163A (ja) 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む光学フィルム及び該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611213B (zh) 立體顯示系統、立體顯示系統用眼鏡及立體顯示系統用顯示裝置
CN113544554B (zh) 偏振元件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06249318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ム
JP2010128417A (ja) 光学フィルム
CN102262250A (zh) 光学膜
CN101452090A (zh) 组合物、由该组合物得到的共聚物和光学膜以及该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JP5566701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
CN101393295B (zh) 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282373A (ja)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227829A (ja) 組成物、該組成物を含む光学フィルム及び該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20090091668A (ko)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전사 재료, 포토 스페이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표시 장치용 기판 및 표시 장치
JP2012097134A (ja)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耐熱透明プラスチック基板
JP2010059343A (ja) 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該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4076426A (zh) 偏振板、液晶显示装置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TW201315760A (zh) 光學樹脂材料、光學樹脂材料的製造方法、光學膜片的製造方法、顯示器用光學膜片、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片、偏光板保護膜片、光學膜片、偏光面光源裝置、透鏡、光屏、光學零件以及光路徑中配置元件
JP2010091676A (ja) 光学異方性積層体、該光学異方性積層体を含む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97682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該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151942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