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6211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6211B
CN101466211B CN2008102146604A CN200810214660A CN101466211B CN 101466211 B CN101466211 B CN 101466211B CN 2008102146604 A CN2008102146604 A CN 2008102146604A CN 200810214660 A CN200810214660 A CN 200810214660A CN 101466211 B CN101466211 B CN 1014662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personal computer
air inlet
exhaus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46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6211A (zh
Inventor
后藤克一
小林园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66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6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6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62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9Detachable key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其包括在一个端部上的进气口和排气口;第二壳体;以及联接部,其以所述第二壳体可以打开和闭合的方式将该第二壳体联接至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电子设备被设置成,使得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分隔开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打开时,所述第二壳体分隔开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空间,由此,防止排出的热气被吸入所述电子设备中。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电子设备来说,需要处理速度的高速化和搭载功能的多样化。要满足这种需求,就要促进电子设备中内置的电子部件的高性能和高密度。结果,在电子设备内产生更高的热量。存在的问题在于,如果热量在电子设备中滞留,则电子部件的性能将劣化。因此,需要有效地散放电子设备中产生的热。
用于散放电子设备中的热量的散热机构被广泛使用,其包括:将空气吸入电子设备的壳体中的进气口;将该壳体中的热量排出的排气口;吸收电子部件中产生的热量并且向排气口传导该热量的散热片;以及使空气吸收散热片中的热量并将该空气从该排气口排出的冷却风扇。例如,日本特开平04-284519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的主壳体的前部上设置进气口而在该主壳体的后部上设置排气口,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以可以将显示装置打开/闭合的方式将该显示壳体联接至该主壳体。日本特开平04-290107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在联接主壳体和显示壳体的枢纽部附近设置排气口。日本特开平03-118622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在分离地设置有键盘、显示装置以及主装置的个人计算机上的显示装置的顶面上设置有进气口而在该显示装置的后部上设置有排气口。从进气口进入的空气通过气路到达设置在远离该进气口的位置处的排气口,并且吸收通过散热片向该排气口传导的热量。而且,设置了用于从排气口排出热气的冷却风扇,使得可以将电子设备中的热量向外部散发。
近年来,电子设备已经日趋小型化。为此,就要求缩减容纳散热片和冷却风扇的空间。在这点上,日本特开平08-263162公开了一种包括设置在主壳体的后部上的进气口和设置在该主壳体的一个横侧上的排气口的个人计算机。该进气口和排气口靠近设置,使得可以紧凑地容纳延伸以联接它们的散热片,从而使得整个设备小型化。
然而,对于在日本特开平08-263162中公开的个人计算机来说,该设备不能被充分小型化。通常来说,理想的是将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在壳体的同一表面上。同时,存在的问题在于,如果将进气口和排气口靠近地设置在同一表面上,则从排气口排出的热气被从进气口吸入壳体中,从而降低了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作出本发明,并且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实现设备的小型化以及散热效率的提高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包括位于一个端部上的进气口和排气口;
第二壳体,以及
联接部,该联接部以所述第二壳体可以打开和闭合的方式将该第二壳体联接至所述第一壳体,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被设置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打开时所述第二壳体分隔开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个端部上。然而,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分隔开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空间。这样,即使从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吸收在所述电子设备中产生的热量并且从所述排气口散发,也会因为所述第二壳体分隔开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而可以防止排出的热气被吸入所述电子设备中。一般来说,以第二壳体可以相对于第一壳体打开和闭合的方式将第二壳体联接至第一壳体的电子设备通常在第二壳体打开的情况下使用。当所述第二壳体打开时,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生成大量热量。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可以确保散放特别是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期间产生的热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进气口在所述一个端部上位于所述排气口上方。
所述进气口通常被设置在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部的位置处。然而,存在的问题在于,如果连续使用所述电子设备,则整个电子设备因诸如CPU的部件生成的大量热量而变热,从而进气口吸入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部附近滞留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散热效率。
根据上述附加特征,所述进气口被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上方,以使所述进气口几乎不会吸入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部附近滞留的热量。因此,即使连续使用所述电子设备,也能够保持散热效率。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壳体是所述电子设备的包含主处理电路的主要部分;并且
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中,使得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主处理电路上方,并且在所述第二壳体闭合时露出。
对于膝上型个人计算机来说,一般而言,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打开位置时使用所述个人计算机。然而,所述个人计算机也可以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处于闭合位置时运行,并且所述主处理电路按和所述第二壳体打开状态相似的方式操作并生成热量。
根据上述附加特征,所述进气口即使在所述第二壳体闭合的情况下也可以露出,使得可以确保散放产生的热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壳体的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的一个端部是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所述联接部的端部侧。
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接合有所述联接部的端部侧上,使得可以容易地实现所述第二壳体分隔开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壳体是所述电子设备的包含主处理电路和冷却风扇的主要部分,所述冷却风扇利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冷却所述主处理电路;并且所述第二壳体是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所述主处理电路的处理结果。
对于包括具有所述主处理电路和所述显示部的主要部分的所述电子设备来说,强烈要求设备的小型化并提高散热效率。因此,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可以产生突出的效果。
优选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上的键盘。
根据这个附加特征,可以有效地散放在诸如设置有键盘的个人计算机的设备中产生的热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可以在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实现设备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的概要图;
图2是示出个人计算机的一个横侧的图;
图3是示出与图2中的个人计算机的一个横侧相对的一侧的图;
图4是个人计算机的内部框图;
图5是示出显示单元相对于主单元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6是沿与个人计算机的纵向垂直的表面截取的显示单元的截面图;
图7是例示显示壳体和主壳体的尺寸的图;
图8是在显示壳体相对于主壳体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突出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9是示出去除显示壳体的前盖的状态的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主壳体的形式与外观印象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1是主单元的内部结构图;
图12是在显示单元相对于主单元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个人计算机的后视图;
图13是主单元的冷却机构附近的内部结构图;
图14是示出容纳在图13所示板下方的电子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气路的图;
图16是在显示壳体相对于主单元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个人计算机的前视图;
图17是在显示壳体相对于主单元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个人计算机的后视图;
图18是示出主单元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19是示出在显示单元闭合的状态下个人计算机的前端部附近的图;
图20是被用于枢纽部的枢纽部件的放大图;
图21是示出在显示单元要闭合的阶段中枢纽部的状态的图;
图22是示出在显示单元相对于主单元处于闭合位置时枢纽部的状态的图;
图23是沿与个人计算机的纵向垂直的表面截取的显示单元的截面图;以及
图24是示出显示壳体的背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型例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的概要图。
个人计算机10包括主单元20和显示单元30。显示单元30通过枢纽部40以可以打开/闭合主单元30的方式联接至主单元20。主单元20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一个示例。显示单元30代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部的一个示例。枢纽部40代表根据本发明的联接部的一个示例。图1示出了在显示单元30打开的状态下个人计算机10的前视图。
主单元20用来执行各种信息处理;主壳体28容纳CPU、硬盘装置等。主壳体28包括顶面上的键盘21、触摸板22、左点击按钮23、右点击按钮24等。在主壳体28的正面,还设置有通过跟踪指尖来执行指纹认证的指纹传感器25和加载小型记录介质的介质加载孔26。主壳体28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壳体的一个示例。
显示单元30显示主单元20中执行的信息处理的结果;显示壳体32容纳平板LCD面板、LCD面板的控制电路、通信天线等。显示壳体32包括前盖32A和后盖32B(参见图2)。LCD面板由前盖32A和后盖32B从前后方向挟持住,显示屏31位于前侧。显示壳体32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壳体的一个示例。显示单元30是宽屏显示装置,其中,不是在LCD面板的横侧,而是其后侧设置各种电子部件,从而显示屏31延伸接近显示壳体32的侧面。
图2是示出个人计算机10的一个横侧的图。
在主单元20的一侧上,设置有钢丝锁的安全槽26a、电源模块的连接器26b、外部监视器的连接器26c、LAN缆线的连接器26d、USB的连接器26e和26f、音频插孔的连接器26g、麦克风的连接器26h、头戴式耳机的连接器26i等。
图3是示出与图2中的个人计算机的横侧相对的一侧的图。
在主单元20与图2中的横侧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加载LAN卡等功能扩展的扩展卡的扩展卡加载孔27a、加载CD或DVD等光盘的光盘加载孔27b、USB连接器27c,以及调制解调器连接器27d。
随后,对个人计算机10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图4是个人计算机10的内部框图。
如图4所示,个人计算机10包括:执行各种程序的CPU101;读出存储在硬盘装置103中的程序并展开以在CPU101上执行的主存储器102;存储各种程序、数据等的硬盘装置103;配备有麦克风、扬声器等的音频装置104;输入来自外部设备的数据的输入接口105;包括键盘21、触摸板22等的控制部106;在显示屏31上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107;同样在图1中示出的指纹传感器25;用于加载小记录介质61并且访问所加载的小记录介质61的小存储器驱动器109;加载CD-ROM62或DVD并且访问所加载的CD-ROM62或DVD的光盘驱动器110;利用扩展卡63执行通信的通信接口111;以及向外部设备输出数据的输出接口112。这些不同部件内置在计算机10中,并且经由总线113彼此连接。
为提供缩减尺寸和重量、改进强度以及改进可操作性的设备而对这个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作出了很多努力。首先,对改进个人计算机10的强度作出的努力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显示单元30相对于主单元20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的图。
如图5所示,在显示壳体32的后盖32B上,设置有凸部210,通过沿个人计算机10的横向在中央部分中折叠板部件而形成该凸部210。采用了汽车的引擎罩结构的凸部210沿个人计算机10的纵向在显示壳体32的两横侧之间延伸。凸部210代表根据本发明的凸部的一个示例。
后盖32B设置有凸部210,以减少后盖32B的挠曲,提高显示壳体32的强度。这样,根据这个实施方式,可以使用薄且重量轻的材料来形成高强度的显示壳体32,使得可以获得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强度的设备。而且,凸部210沿显示壳体32的纵向延伸以联接两个横侧,使得即使不设置多个凸部210也可以充分提高显示壳体32的强度,从而允许设计上的灵活性。
图6是沿与个人计算机的纵向垂直的表面截取的显示单元的截面图。
显示壳体32包括前盖32A和后盖32B。显示壳体32包括:覆盖其上设置有显示屏31的LCD面板200的正面的边缘的前部201;覆盖LCD面板200的背面的背部203;以及联接前部201和背部203的横侧部202。LCD面板200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玻璃装配部件的一个示例并且还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板的一个示例。前部201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前部的一个示例。横侧部202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侧壁部分的一个示例。背部203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背部的一个示例。
背部203的中央部分是在因跌落等原因而施加了撞击时最大程度地弯曲的部件。然而,根据这个实施方式,凸部210被设置在很大程度地弯曲的中央部分中,由此,有效地改进了显示壳体32的强度。对于个人计算机10来说,出于设备小型化的目的,缩减LCD面板200与显示壳体32之间的空间,但显示壳体32的凸部210通过折叠形成,以在凸部210的表面与LCD面板200之间形成间隙S1。因此,即使显示壳体32因个人计算机10上的强烈撞击而弯曲,凸部210也可以防止碰撞LCD面板200,并且间隙S1可以吸收该撞击,以使可以防止破坏LCD面板200。
如上所述,对于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来说,可以使用重量轻且薄的材料来形成高强度显示壳体32,可以实现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强度的设备。
随后,对为提高个人计算机10的强度作出的第二努力进行说明。
对于个人计算机10来说,将平板LCD面板200用作显示装置107并且减小显示壳体32与LCD面板200之间的空间,以在增大显示屏31的尺寸的同时减小设备的尺寸。然而,在玻璃板之间封入LCD元件的LCD面板容易因诸如跌落造成的撞击而损坏。而且,显示屏延伸至显示壳体的侧面附近的宽屏显示装置的问题在于,因跌落造成的撞击无法被吸收,而容易地直接影响LCD面板。努力使个人计算机10减轻这样的缺陷,即,LCD面板200因跌落造成的撞击而破坏。
图7是例示显示壳体32和主壳体28的尺寸的图。
图7用虚线示出了主壳体28的轮廓。在主壳体28中,与枢纽部40接合的后部211平行于前部212,并且前部212的宽度w1'比后部211的宽度w1窄。即,从上方观看壳体28具有梯形形状。主壳体28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壳体的一个示例。后部211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侧部的一个示例。前部212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侧部的一个示例。
在显示壳体32上,与枢纽部40接合的后部221的宽度等于主壳体28的后部211的宽度w1,而前部222的宽度w2比后部221的宽度w1窄。显示壳体32的前部222的宽度w2与主壳体28的前部222的宽度相同。显示壳体32的沿横向的长度h1短于主壳体28的沿横向的长度h2。显示壳体32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壳体的一个示例。前部222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侧部的一个示例。后部221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侧部的一个示例。前部222与后部221之间的区域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侧部的一个示例。
另外,在显示壳体32上,设置有矩形区223和突出部224,该矩形区223具有与前部222的宽度w2相同的宽度,该突出部224在该矩形区223的背面上沿宽度方向突出。矩形区223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矩形区的一个示例。矩形区223的比突出部224更靠近前面的前部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侧部的一个示例。矩形区223的比突出部224更靠近后面的后部和突出部224的组合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侧部的一个示例。
图8是在显示壳体相对于主壳体2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突出部224的附近的放大图。图9是示出去除显示壳体的前盖32A的状态的图。
如图8所示,在显示壳体32上,设置有突出部224的一侧联接至枢纽部40,以使仅突出部224沿宽度方向突出。如图9所示,显示壳体32的后盖32B在图7所示的矩形区223内设置有肋部225,并且相对于后盖32B形成较小间隙。肋部225保持LCD面板200。设置肋部225以使显示壳体32可以容易地容纳LCD面板200,从而减轻制造上的麻烦。肋部225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肋部的一个示例。在与枢纽部40接合的一侧上,因为设置有突出部224,所以在显示壳体32与LCD面板200之间设置有相对较宽的间隙S2。
在个人计算机10中,重心的偏心偏向设置有枢纽部40的一侧。因此,当个人计算机10跌落时,通常来说,因为枢纽部40在个人计算机10跌落时处于最下方位置,所以撞击首先施加至枢纽部40。然而,撞击被显示壳体32与LCD面板200之间的间隙S2吸收,缩减了对LCD面板200的破坏。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中,仅将设置有枢纽部40的一侧形成得宽度较大,使设备的增大和重量增加最小化。
如上所述,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中,仅在与枢纽部40接合的那侧上的显示壳体32与LCD面板200之间设置有大间隙S2,由此,在限制设备扩大的同时还防止了LCD面板200受到破坏。
随后,对为个人计算机10的小型化作出的努力进行说明。
如参照图7所述,对于个人计算机10的主壳体28来说,与枢纽部40接合的后部211宽度大于前部212,以使从上方观看时壳体28具有梯形形状。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主壳体28的形式与外观印象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A)示出了矩形平行六面体,而图10(B)示出了其顶面和底面为梯形的立体并且具有与图10(A)所示矩形平行六面体相同的体积。如图10(B)所示,当以梯形的短边位于前面的方式设置该立体时,它趋于显得比具有图10(A)所示体积的矩形平行六面体小。
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上,枢纽部40接合至梯形的长边。这样,当用户使用该计算机时,以梯形的短边位于前面的方式放置该个人计算机10。因此,其看上去似乎小于具有相同体积的矩形平行六面体装置。
图11是主单元20的内部结构图。
图11用虚线示出了主壳体28的轮廓,并且用交替长划线和短划线示出了具有与主壳体28的梯形的短边相同的宽度的矩形区。如图11所示,主壳体28容纳有:连接至图2所示电源模块的连接器26b的电源控制电路331;连接至外部监视器的连接器26c的显示控制电路332;连接至LAN电缆的连接器26d的通信控制电路333、连接至USB连接器26e、26f以及27c的输入/输出控制电路(图11中未示出);连接至音频插孔的连接器26g、麦克风的连接器26h以及头戴式耳机的连接器26i的音频电路335;连接至图3所示扩展卡加载孔27a的扩展处理电路(图11中未示出);连接至光盘加载孔27b的光盘驱动器110;以及连接至调制解调器的连接器27d的数据转换电路337,并且容纳有散放主壳体28或可充电电池310中产生的热量的各种电子部件(例如,冷却机构320)。图11所示的各种电子部件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电路的一个示例,并且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一个示例。
如图11所示,与枢纽部40接合的主壳体28的背面具有比正面更多的空间。这样,可以在背面上的主壳体28与枢纽部40之间设置吸收撞击的空间,以改进个人计算机10的抗震性。在主壳体28的由交替长划线和短划线表示的矩形区的外侧设置有作为图11所示各种电子部件中的一些的数据转换电路337等。将电子部件设置在主壳体28的后部空间中,以使主壳体28的前部的宽度可以更窄,由此使得个人计算机10的外观更小。
如上所述,将主壳体28形成为前部宽度更窄的梯形形状,以使设备即使在主壳体28的容量增大的情况下看上去仍很小。
随后,对为小型化图11所示冷却机构320作出的努力进行说明。
图12是在显示单元30相对于主单元20处于闭合位置状态下个人计算机10的后视图。
在个人计算机10的背面上,同样在图11中示出的可充电电池310被嵌入到主单元20中,并且设置有作为冷却机构320的部件的进气口412和排气口411。进气口412被设置在排气口411的上方,以使可以减轻进气口412吸入个人计算机10的底部附近滞留的热量的问题,在个人计算机10的连续使用期间保持散热效率。
图13是主单元20的冷却机构320的附近的内部框图。
如图13所示,冷却机构320例如包括:位于电子部件上并且传导从电子部件产生的热量的板431;接合至板431并且将传导给板431的热量传导至排气口411的热管432;利用空气排出通过热管432传导的热量的冷却风扇420。冷却风扇420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风扇的一个示例。
图14是示出容纳在图13所示板431下方的电子部件的立体图。在图14中,与图13所示部分相同的部分被倒置。
热管432延伸至排气口411的附近,并且在板431上联接处理电路433的搭载CPU和控制器的位置。
图15是示出气路的图。
从进气口412吸入的空气如箭头A所示传送到主壳体28中。在如图14所示的处理电路433中产生的热量被传导至板431接着通过热管432传导至排气口411的附近。冷却风扇420向排气口411送出从进气口412吸入的空气。该空气吸收通过热管432传导的热量,以使热气如箭头B所示从排气口411排出。按这种方式,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中,将进气口412和排气口411设置在主壳体28的同一表面上,以使可以紧凑地容纳热管432和冷却风扇420,由此,使整个设备小型化。
图16是在显示单元30相对于主单元20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个人计算机10的前视图。图17是在显示单元30相对于主单元20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个人计算机10的后视图。
在显示单元30打开的状态下,进气口412如图16所示位于显示单元30的前面,而排气口411如图17所示位于显示单元30的后面。仅仅将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在壳体的同一表面上时,进气口会将从排气口排出的热气抽入壳体中,由此,降低散热效率。然而,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中,显示单元30分隔开进气口412与排气口411之间的空间,从而保持散热效率。
如图12所示,此外在显示单元30闭合的状态下,进气口412暴露在个人计算机10的外表面上。这样,即使显示单元30闭合,进气口412也可以吸入空气,以使可以确保向主壳体28外部散放在显示单元30闭合的状态下运行时产生的热量。
如上所述,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可以提供小型化并且改进散热效率的设备。
随后,对为改进个人计算机10的可操作性作出的努力进行说明。
在膝上型个人计算机的情况,不仅在放置在诸如桌子的状态下操作个人计算机,而且还在单手保持的状态下操作个人计算机。对于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来说,进行了用于按这种使用方式快速且容易地打开/闭合显示单元30的努力。
图18是示出主单元20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图。
在主单元20的前部中,设置有指纹传感器25和介质加载孔26。指纹传感器25设置有用于将手指引导至指纹传感器25的引导部25a。主壳体28具有环绕设置有介质加载孔26和引导部25a的部分的凹腔。介质加载孔26和引导部25a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凹腔的一个示例。指纹传感器25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指纹传感器的一个示例。引导部25a代表了在根据本发明的指纹读取操作中的引导部的一个示例。
如图7所示,沿主壳体28的横向的长度h2长于显示壳体32的长度h1。这样,即使显示壳体32闭合,介质加载孔26和引导部25a也暴露在个人计算机10的表面上。主壳体28的前部212还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前端部的一个示例。后部211还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后端部的一个示例。显示壳体32的前部222还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前端部的一个示例。后部221还代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后端部的一个示例。
图19是示出在显示单元30闭合的状态下个人计算机10的前端部附近的图。
如图19所示,主单元20比显示单元30更向前突出,从而介质加载孔26和引导部25a暴露在个人计算机10的表面上。用户可以通过将手指插入至介质加载孔26或引导部25a而容易地打开显示单元30。介质加载孔26被有利地设置在主壳体28的前部,以使在显示单元30闭合时加载小型记录介质。指纹传感器25被有利地设置在主壳体28的前部,以使形成足够长的引导部25a,以改进指纹认证的准确度。而且,个人计算机10的介质加载孔26在个人计算机10的前端部和顶侧开放,以使用户例如可以在操作个人计算机10的同时通过从顶侧观看来确定是否加载了小型记录介质。按这种方式,优选的是,介质加载孔26和指纹传感器25最初就设置在主壳体28的前部。对于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来说,不必重新制备诸如按钮的部件或者在主壳体28上形成空腔,这抑制了设备扩大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并且改进了可操作性。
还努力使个人计算机10的枢纽部40方便显示单元30的打开/闭合操作。
图20是枢纽部40的枢纽部件500的放大图。
枢纽部件500包括:接合至主单元20的主体固定部510;接合至显示单元30的显示固定部520;使显示固定部520以主体固定部510为轴心而转动的旋转轴521;固定至主体固定部510的固定凸轮部531;绕旋转轴521转动的旋转凸轮部532;以及把旋转凸轮部532推向固定凸轮部531的碟形弹簧(belleville spring)540。固定凸轮部531和旋转凸轮部532具有彼此啮合的锥形表面。
图20示出了显示单元30相对于主单元20打开达90度的状态。在显示单元30打开约90度的状态下,旋转凸轮部532的锥形表面完全到了固定凸轮部531的锥形表面的上部,并且锁定旋转凸轮部532沿闭合显示单元30的方向的旋转。
图21是示出枢纽部40在显示单元30要闭合的阶段的图。图22是示出枢纽部40在显示单元30相对于主单元20处于闭合位置时的图。
当显示单元30开始闭合时,显示固定部520转动,以使旋转凸轮部532旋转并且释放锁定。当显示单元30在预定角度内闭合时,旋转凸轮部532沿固定凸轮部531的锥形表面向使二者彼此啮合的方向滑动,并且显示单元30沿相对于主单元20闭合的方向推进。当显示单元20相对于主单元20处于闭合位置时,旋转凸轮部532与固定凸轮部531的锥形表面彼此啮合,如图22所示。
按这种方式,对于个人计算机10来说,在显示单元30闭合到预定程度时,则可以沿闭合方向推进显示单元30,以使它可以由单手容易地进行打开/闭合。
结束对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接着,对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仅覆盖LCD面板的背面的后盖的形式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而其它部件几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因此,和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被指配有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标号相同的标号,并且不再进行描述,而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特征进行描述。
图23是沿与个人计算机10的纵向垂直的表面截取的显示单元30'的截面图。
对于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单元30'来说,在作为后盖32B'的部件的背部203'上设置有凸部210'。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单元30'中,在板材上形成不是通过折叠形成的凸部210',并且在LCD面板200与背部203'之间没有设置如图6所示的间隙S1。
按这种方式,设置在显示壳体上的凸部可以通过除了折叠以外的其它方法来形成。然而,通过折叠,在LCD面板200与背部203之间形成间隙S1,以使因跌落造成的撞击被有利地吸收,或者有利于方便生产。
结束对电子设备的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接着,对电子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同样,在电子设备的这第三实施方式中,仅覆盖LCD面板的背面的背面盖的形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不同。因此,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特征进行描述。
图24是示出显示壳体32_3的背面的图。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壳体32_3的背侧上,设置有沿LCD面板200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凸部210_1,和沿与第一凸部210_1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凸部210_2。
如上所述,除了沿LCD面板200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凸部210_1以外,还设置有沿与第一凸部210_1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凸部210_2,以使可以进一步改进显示壳体32_3的强度。
以上说明引用个人计算机作为在“发明内容”中描述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然而,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计算机、PDA、游戏机、TV、移动电话等。
以上说明还引用LCD面板作为显示板的一个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LCD面板,而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显示板(例如,等离子显示器、场致发射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

Claims (5)

1.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其包括位于一个端部上的进气口和排气口;
第二壳体;以及
联接部,其以所述第二壳体可以打开和闭合的方式将该第二壳体联接至所述第一壳体,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被设置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打开时,所述第二壳体分隔开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是所述电子设备的包含主处理电路的主要部分;并且
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中,使得所述进气口在所述主处理电路上方,并且在所述第二壳体闭合时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进气口在所述一个端部上位于所述排气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设置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所述一个端部是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所述联接部的端部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是所述电子设备的包含主处理电路和冷却风扇的主要部分,所述冷却风扇利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冷却所述主处理电路;并且所述第二壳体是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所述主处理电路的处理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上的键盘。
CN2008102146604A 2007-12-17 2008-09-01 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62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4640 2007-12-17
JP2007324640 2007-12-17
JP2007324640A JP4607170B2 (ja) 2007-12-17 2007-12-17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6211A CN101466211A (zh) 2009-06-24
CN101466211B true CN101466211B (zh) 2012-04-11

Family

ID=40752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466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6211B (zh) 2007-12-17 2008-09-0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99484B2 (zh)
JP (1) JP4607170B2 (zh)
KR (1) KR101009628B1 (zh)
CN (1) CN1014662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35323B2 (en) * 2008-02-13 2019-03-19 Michael Arnouse Portable computing system and portable computer for use with same
US9141139B2 (en) 2012-04-10 2015-09-22 Arnouse Digital Devices Corp. Mobile data center
USRE49124E1 (en) 2008-02-13 2022-07-05 Arnouse Digital Devices Corp. Mobile data center
US11113228B2 (en) 2008-02-13 2021-09-07 Arnouse Digital Devices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ing system and portable computer for use with same
WO2011061857A1 (ja) * 2009-11-20 2011-05-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11067860A1 (ja) * 2009-12-04 2011-06-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3649868B (zh) * 2011-07-29 2017-03-1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散热壳体
US10101769B2 (en) 2012-04-10 2018-10-16 Michael Arnouse Mobile data center
US20140139980A1 (en) * 2012-11-21 2014-05-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2063077B1 (ko) 2013-11-25 2020-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단말기
USD755781S1 (en) * 2014-06-05 2016-05-10 Incipio, Llc Computer case
USD742871S1 (en) * 2014-06-05 2015-11-10 Incipio Technologies, Inc. Computer case
USD798858S1 (en) * 2016-05-30 2017-10-03 Compal Electronics, Inc. Notebook computer
CN107918474A (zh) * 2017-12-23 2018-04-17 广西广付金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组合散热装置
CN109840004B (zh) * 2019-03-31 2021-10-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USD962225S1 (en) * 2020-03-31 2022-08-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uter housing edge
USD962226S1 (en) * 2020-04-14 2022-08-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uter housing edg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8444A (en) * 1995-03-24 1998-05-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frame with cooling air flowing pass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9656U (ja) * 1983-04-26 1984-1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用情報処理装置
JPH0743621B2 (ja) 1989-09-30 1995-05-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装置
US5243549A (en) * 1990-04-11 1993-09-07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er with display in pivotally mounted cover
JPH04284519A (ja) * 1991-03-14 1992-10-09 Fujitsu Ltd 電子機器
JP3000695B2 (ja) * 1991-03-19 2000-0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用情報処理装置の冷却構造
JP3017837B2 (ja) * 1991-05-31 2000-03-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機器装置
DE4323455C2 (de) * 1992-07-17 1995-02-16 Toshiba Kawasaki Kk Kompaktes elektronisches Gerät
US5694294A (en) * 1995-01-27 1997-12-02 Hitachi, Ltd. Portable computer with fan moving air from a first space created between a keyboard and a first circuit board and a second space created between the first circuit board and a second circuit board
JP3663706B2 (ja) * 1995-01-27 2005-06-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JP3382073B2 (ja) * 1995-09-19 2003-03-04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形電子機器
JP3251180B2 (ja) * 1996-10-11 2002-01-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ノートブック型コンピュータの放熱構造
JP2000105635A (ja) * 1998-09-29 2000-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ノート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用冷却装置
JP2000223876A (ja) * 1999-01-29 2000-08-11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3377182B2 (ja) * 1999-03-31 2003-02-17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ファンモータ
US6411505B1 (en) * 1999-11-12 2002-06-25 Apple Computer, Inc. Computer housing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JP2002032150A (ja) * 2000-05-09 2002-01-31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1318732A (ja) * 2000-05-09 2001-11-16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US6577502B1 (en) * 2000-06-28 2003-06-10 Intel Corporation Mobile computer having a housing with openings for cooling
JP2002091614A (ja) * 2000-09-13 2002-03-29 Toshiba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3530151B2 (ja) * 2001-06-08 2004-05-24 株式会社東芝 発熱体を内蔵する電子機器およびこの電子機器に用いる冷却装置
JP2003222098A (ja) * 2002-01-29 2003-08-08 Toshiba Corp 遠心送風装置および遠心送風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TWM242991U (en) * 2002-11-15 2004-09-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Heat sink device with multi-directional air inlets
US6924978B2 (en) * 2002-12-27 2005-08-0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uter system ventilation
JP2004302726A (ja) * 2003-03-31 2004-10-28 Hitachi Ltd ノート型液冷pc
JP2004348650A (ja) * 2003-05-26 2004-12-09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WO2005029299A1 (ja) * 2003-09-19 2005-03-31 Fujitsu Limited 電子装置
JP2005107122A (ja) * 2003-09-30 2005-04-21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US7106585B2 (en) * 2004-02-11 2006-09-12 Cooler Master Co., Ltd. Holding dock for portable computers
JP4551729B2 (ja) * 2004-09-30 2010-09-29 株式会社東芝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2006156786A (ja) * 2004-11-30 2006-06-15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US20070041157A1 (en) * 2005-08-18 2007-02-22 Wang David G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US7692634B2 (en) * 2005-10-24 2010-04-06 Fujitsu Limite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847310B2 (ja) * 2006-08-16 2011-12-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演算装置
US7457113B2 (en) * 2006-10-11 2008-11-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enturi bernoulli heat extraction system for laptop computers
JP4745206B2 (ja) * 2006-11-30 2011-08-10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4929101B2 (ja) * 2007-08-24 2012-05-09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7764493B2 (en) * 2008-01-04 2010-07-27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airflow divider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8444A (en) * 1995-03-24 1998-05-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frame with cooling air flowing pass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65422A (ko) 2009-06-22
US20090154084A1 (en) 2009-06-18
US8199484B2 (en) 2012-06-12
KR101009628B1 (ko) 2011-01-21
JP4607170B2 (ja) 2011-01-05
JP2009146268A (ja) 2009-07-02
CN101466211A (zh) 200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6211B (zh) 电子设备
US5559672A (en) Door apparatus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CN101159161B (zh) 电子设备及其隔声方法
US827015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5228467B2 (ja) 電子機器
CN101472437A (zh) 电子设备
US7137128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disk drive device
CN101763141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US2009015408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813961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0837272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JP4939159B2 (ja) 電子機器
US7532464B2 (en) Access system for a portable device
CN110442189A (zh) 笔记本电脑
JP2006012187A (ja) デスクトップ型コンピュータ
CN213182475U (zh) 一种三屏加固型笔记本电脑
JP2009146270A (ja) 電子機器
US2009015408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8938895U (zh) 一种软件开发用多功能平台结构
CN216596071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及其线路板
CN220820606U (zh) 电子设备
WO2009144823A1 (ja) 電子機器の放熱構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17113142U (zh) 双屏笔记本
TWI69735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338131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2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Personal Compu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