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1907A - 容器装饮料 - Google Patents

容器装饮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1907A
CN101431907A CNA2007800155617A CN200780015561A CN101431907A CN 101431907 A CN101431907 A CN 101431907A CN A2007800155617 A CNA2007800155617 A CN A2007800155617A CN 200780015561 A CN200780015561 A CN 200780015561A CN 101431907 A CN101431907 A CN 101431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echin
quality
beverage
tea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55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1907B (zh
Inventor
佐竹纪彦
岩崎正规
内田裕子
细谷直树
守谷尚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31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1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1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1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38Othe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8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tea constitu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20Removing unwanted subst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7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85/7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edible or potable liquids, semiliquids, or plastic or pasty materia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风味和色调及儿茶素含量的保存稳定性良好的容器装非茶饮料。本发明的容器装非茶饮料是通过配合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小于50质量%的精制绿茶提取物而制成的,含有(A)0.072~1.2质量%的非聚合物儿茶素和(B)0.001~12mg/100ml的没食子酸。

Description

容器装饮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高浓度儿茶素类且风味和色调良好、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保存稳定性良好的容器装饮料。
背景技术
作为儿茶素的效果,报告了α淀粉酶活性阻碍作用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显示这样的生理效果,因为要更简便地摄取大量的儿茶素,所以,希望有在饮料中配合高浓度儿茶素的技术。
作为该方法之一是使用利用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等茶提取物而在饮料中添加儿茶素的方法。但是,已知例如在红茶提取液和碳酸饮料中高浓度地配合儿茶素时,咖啡因和来自绿茶的苦涩味的残留大大地损害饮料的商品价值。
以往就已知对红茶等发酵茶提取液进行鞣酸酶处理,可以抑制在低温冷却时的悬浊,即可以抑制茶奶酪(tea cream)形成。另外,根据在专利文献1中见的方法,即,通过对没食子酸酯体儿茶素进行鞣酸酶处理使其一部分或全部成为没食子酸从而得到儿茶素类和没食子酸的混合物的方法,可以减少成为苦味原因的没食子酸酯体儿茶素类。另外,作为从茶提取物中除去咖啡因等杂质的方法,已知有吸附法(专利文献2~4)、提取法(专利文献5)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31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539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109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33591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2894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容器装非茶饮料,其为通过配合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小于50质量%的精制绿茶提取物而成,并且含有(A)0.072~1.2质量%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和(B)0.001~12mg/100mL的没食子酸。
具体实施方式
由鞣酸酶处理而得到的儿茶素类和没食子酸的混合物有发生酸味·涩味的问题,不能在酸性饮料和运动饮料等非茶饮料中配合。而且,也明确了:在将非聚合物儿茶素类高浓度化而得到的饮料中使用含有较多量没食子酸酯体儿茶素的绿茶提取物时,由于长期保存而使风味发生变化并且色调也变化,因而产生不适合于透明容器装饮料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尽管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浓度高但是苦味也被抑制而且即使长期保存风味和色调及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含量也不变的透明容器装非茶饮料。
于是,本发明人发现:在使用将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调整为小于50质量%的精制绿茶提取物来制造容器装非茶饮料时,如果将没食子酸的含量调整为0.001~12mg/100mL,那么即使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浓度高时,不仅苦味被抑制,而且可以制成长期保存时的风味和色调及儿茶素含量不变的填充在容器中的饮料。
本发明的透明容器装非茶饮料含有对于发挥生理效果而言充分的量的非聚合物儿茶素量,而且苦味被减少,所以,即使制成酸性饮料和运动饮料的形态,也容易制成饮料,而且,即使长期保存,风味和色调及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含量也不变,稳定性优异。
在本发明中,所谓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是综合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非表体儿茶素以及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表体儿茶素的总称。
在本发明中,所谓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是综合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的总称。所谓没食子酸酯体比率,是以百分率表示4种非聚合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的质量之和相对于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质量之和的比例的值。
另外,所谓儿茶素没食子体,是综合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的总称。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通过配合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小于50质量%的精制绿茶提取物而得到。这样的精制绿茶提取物优选通过在绿茶提取物精制工序的任意阶段进行鞣酸酶处理而将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调整为小于50质量%。
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茶提取物,可以列举从绿茶叶中得到的提取液。更具体的,作为使用的茶叶,可以列举从山茶(Camellia)属、例如小叶茶种(C.sinensis)、普洱茶种(C.assamica)和薮北茶种(Yabukita)或它们的杂交种等得到的茶叶制茶而成的茶叶。在制茶而成的茶叶中,有煎茶、番茶、玉露茶、点茶、釜炒茶等绿茶类。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绿茶提取物,优选将从绿茶茶叶得到的提取液干燥或浓缩而得到的绿茶提取物等。
从茶叶中的提取使用水作为提取溶剂,并通过搅拌提取等进行。提取时,可以在水中预先添加抗坏血酸钠等有机酸盐类或有机酸。另外,也可以并用通过煮沸脱气和通入氮气等惰性气体而除去溶解氧并在所谓非氧化性氛围气下进行提取的方法。将这样得到的提取液干燥、浓缩而得到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茶提取物。作为茶提取物的形态,可以列举液体、浆料、半固体、固体的形态。
作为绿茶提取物,也可以使用通过用实施了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接触处理的茶叶进行提取后得到的提取物。
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绿茶提取物,可以在水中溶解或稀释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后使用,也可以并用来自绿茶叶的提取液和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来代替将从茶叶中提取的提取液干燥、浓缩后使用。
在这里,所谓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是将由热水或水溶性有机溶剂从茶叶中进行提取的提取物进行单纯浓缩而得到的浓缩物,例如,指的是由在日本特开昭59—21938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4—2058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5—26090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5—306279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方法调制而得到的浓缩物。另外,对于精制绿茶提取物,可以使用市售的Tokyo Food Techno Co.,Ltd.制的“Polyphenon”、伊藤园社制的「テアフラン」、太阳化学社制的“太阳牌茶多酚”(Sunphenon)等,也可以将这些作为原料再进行精制处理。
对这些绿茶提取物或其浓缩物、精制物进行鞣酸酶处理,从而使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下降。在这里使用的鞣酸酶优选具有通常市售的500~5000U/g的酶活性,如果是500U/g以下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活性,如果是5000U/g以上则因为酶反应速度过快而难以控制反应体系。
作为鞣酸酶,丹宁酰基水化酶EC3.1.1.20是适合的。作为市售品,可以列举商品名“Tannase”Kikkoman公司制和鞣酸酶“三共”三共(株)制等。
作为鞣酸酶处理的具体方法,从非聚合物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减少的效果和以最佳非聚合物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停止酶反应的观点出发,优选在绿茶提取物的水溶液中添加鞣酸酶使其相对于绿茶提取物中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为0.5~1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鞣酸酶浓度是0.5~5质量%,进一步优选是2~4质量%。
鞣酸酶处理的温度优选是得到最佳酶活性的15~40℃,更优选是20~30℃。
为了使鞣酸酶反应终止,必须使酶活性失活。酶失活的温度优选为70~90℃。另外,优选在到达规定的失活温度以后有10秒以上20分钟以下的保持时间。酶反应的失活方法可以通过以间歇式或平板型热交换机那样的连续式进行加热而停止。另外,鞣酸酶处理的失活结束后,可以由离心分离等操作清洗绿茶提取物的水溶液。
另外,从风味、稳定性等方面出发,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精制绿茶提取物优选在鞣酸酶处理前或后进行过精制处理。作为这样的精制处理方法,可以列举单独或组合(1)合成吸附剂处理、(2)由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进行的提取、(3)活性碳处理、(4)活性白土和/或酸性白土处理、(5)固液分离等操作的方法。
作为合成吸附剂处理,可以列举使绿茶提取物吸附在合成吸附剂上接着使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洗脱的方法。更具体地,使绿茶提取物吸附在合成吸附剂上,洗净合成吸附剂,接着,使之接触碱性水溶液,从而使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洗脱。由该合成吸附剂处理,可以减少咖啡因和没食子酸。作为使用的合成吸附剂,可以列举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修饰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母体的合成吸附剂。作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类的合成吸附剂的例子,可以列举三菱化学社制的商品名
Figure A200780015561D00071
 HP-20、HP-21、
Figure A200780015561D00072
 SP70、SP700、SP825、SP-825和Organo Corporation的Amberlite XAD4、XAD16HP、XAD1180、XAD2000、住友化学的Duolite S874、S876等。作为将溴原子进行核置换而增强了吸附力的修饰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类合成吸附剂的例子,可以列举三菱化学社制的商品名SEPABEADS
Figure A200780015561D0007143717QIETU
SP-205、SP-206、SP207等。作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的合成吸附剂的例子,可以列举三菱化学社制的
Figure A200780015561D00073
 HP1MG、HP2MG和Organo Corporation的XAD7HP、住友化学的Duolite S877等。
在合成吸附剂中,特别优选修饰聚苯乙烯类合成吸附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类合成吸附剂。
作为合成吸附剂,具体地可以列举SP207等修饰聚苯乙烯类合成吸附剂(三菱化学社制)、HP2MG等甲基丙烯基类合成吸附剂(三菱化学社制),但特别优选SP207。
对于填充了合成吸附剂的柱,优选预先以SV(空间速度)=1~10[h-1]、相对于合成吸附剂的通液倍数为2~10[v/v]的通液条件下进行95vol%乙醇水溶液的洗净处理,除去合成吸附剂中的原料单体和来自原料单体的杂质等。然后,在此后的SV=1~10[h-1]、相对于合成吸附剂的通液倍数为1~10[v/v]的通液条件下进行水洗,除去乙醇,将合成吸附剂所含的液体置换为水系,由此提高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吸附能力。
作为使绿茶提取物在合成吸附剂上吸附的手段,优选为在填充了合成吸附剂的柱中通过该绿茶提取物水溶液。作为在填充了合成吸附剂的柱中通过绿茶提取物的条件,优选为SV(空间速度)=0.5~10[h-1]的通液速度、相对于合成吸附剂的通液倍数0.5~20[v/v]。如果是10[h-1]以上的通液速度和20[v/v]以上的通液量,则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吸附就变得不充分。
进一步,在使绿茶提取物吸附在合成吸附剂上后进行水洗,优选以SV=0.5~10[h-1]的通液速度,相对于合成吸附剂的通液倍数1~10[v/v],除去在合成吸附剂上附着的没食子酸和杂质。如果以10[h-1]的通液速度和10[v/v]以上的通液量进行水洗,则有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洗脱的情况,如果是1[v/v]以下的通液量则没食子酸的除去就不充分。
作为在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洗脱中使用的碱性水溶液,可以优选使用例如氢氧化钠水溶液、碳酸钠水溶液等。另外,碱性水溶液的pH优选7~14的范围。作为pH7~14的钠类水溶液,可以列举4%以下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N碳酸钠水溶液等。
在洗脱工序中,优选使用pH互相不同的2种以上的水溶液作为洗脱水,可以使这些洗脱水以pH低的顺序接触合成吸附剂。作为这样使用pH互相不同的2种以上洗脱水作为洗脱水的例子,可以列举由pH3~7的洗脱水洗脱后由pH9~11的碱性水溶液洗脱的例子。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合成吸附剂可以在精制处理后通过使用规定的方法再使用。具体而言,将氢氧化钠那样的碱水溶液进行通液·清洗,使在合成吸附剂上残留的水溶性成分全部脱附。
因为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洗脱液是以碱性水溶液洗脱的,所以,从儿茶素类稳定化的观点出发,优选进行中和。作为中和方法,优选为使用可以除去碱金属离子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特别是H型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具体可以使用Amberlite 200CT、IR120B、IR124、IR118、DIAION SK1B、SK102、PK208、PK212等。
除了上述精制处理以外,优选组合进行(1)以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进行提取和(2)活性碳处理,或(1)以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进行提取和(3)活性白土和/或酸性白土处理。进一步特别优选组合(1)以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进行提取、(2)活性碳处理和(3)活性白土和/或酸性白土处理。
为了以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进行提取,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分散绿茶提取物。该分散液中的有机溶剂和水的含有质量比最终成为60/40~97/3,更优选(1)在除去来自茶叶的水不溶性成分,例如在除去纤维素类等时,以60/40~75/25进行处理。另外,(2)在除去来自茶叶的香味成分时,从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绿茶提取物的精制和长时间饮用等方面考虑,优选为85/15~95/5。
作为有机溶剂,可以列举乙醇、甲醇、丙酮、醋酸乙酯等。其中,优选甲醇、乙醇、丙酮的亲水性有机溶剂,特别是如果考虑在食品中的使用,则优选乙醇。作为水,可以列举离子交换水、自来水、天然水等。该有机溶剂和水可以相混合或各自分别与精密过滤过的绿茶提取物相混合,但优选形成混合溶液后与绿茶提取物进行混合处理。
因为可以有效地处理绿茶提取物,所以优选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添加10~40质量份的绿茶提取物(换算为干燥质量)后进行处理,更优选添加10~30质量份,特别优选添加15~30质量份。
更优选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添加结束后,设置10~180分钟左右的熟化时间。
这些处理可以在10~60℃进行,特别优选在10~50℃进行,更优选在10~40℃进行。
作为在活性碳处理中使用的活性碳,只要是一般工业水平使用的活性碳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ZN-50(北越炭素社制),Kuraraycoal GLC、Kuraraycoal PK-D、Kuraraycoal PW-D(KurarayChemcial Co.,Ltd制),白鹫AW50、白鹫A、白鹫M、白鹫C(武田药品工业社制)等市售品。
活性碳的细孔容积优选为0.01~0.8mL/g,特别优选为0.1~0.8mL/g。另外,比表面积优选800~1600m2/g、特别优选900~1500m2/g的范围的比表面积。另外,这些物性值是基于氮气吸附法的值。
活性碳处理优选在上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添加了绿茶提取物后进行。从精制效果、过滤工序中的滤饼阻力小的方面考虑,优选相对100质量份的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添加0.5~8质量份活性碳,特别优选添加0.5~3质量份活性碳。
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共同含有SiO2、Al2O3、Fe2O3、CaO、MgO等作为一般的化学成分,但优选SiO2/Al2O3比是3~12,特别优选是4~9。另外,优选是含有2~5质量%Fe2O3、0~1.5质量%CaO、1~7质量%MgO的组成。
活性白土是以硫酸等无机酸处理天然产出的酸性白土(蒙脱石类粘土)后得到的物质,是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的多孔结构的化合物。
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的比表面积因酸处理程度等而不同,但优选是50~350m2/g,pH(5质量%悬浊液)优选是2.5~8、特别优选是3.6~7。例如,作为酸性白土,可以使用MIZUKA-ACE
Figure A200780015561D0010143858QIETU
 #600(水泽化学社制)等市售品。
另外,并用活性碳和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时的比例,以质量比计,可以为相对1份活性碳是1~10,优选活性碳∶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1∶1~1∶6。
为了提高制品的稳定性,优选根据需要将得到的精制茶提取物进行除浊。作为除浊的具体操作,可以列举由过滤和/或离心分离处理将固体部分和水溶性部分进行固液分离。
以过滤进行固液分离时,作为过滤条件优选温度是5~70℃、更优选是10~40℃。压力优选是所使用的膜组件的耐压范围。例如,优选是30~400kPa、更优选是50~400kPa、特别优选是50~350kPa。从形成规定的浊度方面出发,膜孔径优选是1~30μm、更优选是2~25μm、特别优选是2~20μm。膜孔径的测定方法可以列举使用水银压入法、泡点试验、细菌过滤法等的一般的测定方法,但优选使用以泡点试验求出的值。
另外,离心分离机优选分离板型、圆筒型、沉降式离心机(decanter)型等一般的机器。作为离心分离条件,优选温度是5~70℃、更优选是10~40℃,转数和时间优选是调整成为规定的浊度的条件。例如,在分离板型的情况下,优选3000~10000r/min、更优选5000~10000r/min、特别优选6000~10000r/min,优选0.2~30分钟、更优选0.2~20分钟、特别优选0.2~15分钟。
固液分离优选膜过滤。在膜过滤中使用的高分子膜是烃类、氟化烃类或砜类高分子膜,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高分子膜;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氟化聚烯烃类高分子膜等。可以列举聚砜(PSU)、聚醚砜(PES)等砜类高分子膜等。高分子膜的膜孔径优选是0.05~0.8μm、更优选是0.05~0.5μm、特别优选是0.08~0.5μm。膜孔径过小时过滤速度显著下降,而过大时则不能分离且色调变差。另外,作为膜厚,优选是0.1~2.5mm、更优选是0.3~2.0mm、特别优选是0.3~1.5mm。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精制绿茶提取物在其固体部分中,优选含有25~95质量%、更优选含有40~90质量%、进一步优选含有50~88质量%、特别优选含有60~85质量%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
另外,从抑制苦味方面出发,精制绿茶提取物中的由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的没食子酸酯体在全部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比例必须是小于50质量%,但从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生理效果的有效性和减少苦味方面出发,更优选是0~48质量%、进一步优选是0.1~45质量%、更进一步优选是1~44质量%、更进一步优选是2~4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是3~39质量%、更进一步优选是4~30质量%、特别优选是5~20质量%。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精制绿茶提取物中的咖啡因浓度相对于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优选为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素类(质量比)=0~0.1、更优选0.005~0.05、特别优选0.01~0.035。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含有0.072~1.2质量%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优选含有0.08~0.6质量%、更优选含有0.09~0.4质量%、进一步优选含有0.1~0.3质量%。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含量如果在该范围内,就容易摄取较多量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从风味和色调及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含量的稳定性方面出发也是优选的。
另外,从减少苦味、酸味的效果方面出发,更从风味和色调及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含量的保存稳定性方面出发,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没食子酸含量优选为0.001~12mg/100mL、更优选为0.01~11mg/100mL、进一步优选为0.1~10mg/100mL、特别优选为0.5~9mg/100mL、更特别优选为1.1~9mg/100mL。没食子酸含量的调整通过利用树脂的吸附等进行。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是非茶饮料,作为非茶饮料,可以列举碳酸饮料、非碳酸饮料、强化水、瓶装水、运动饮料、能量饮料、近水(near-water)、等渗饮料(isotonic drink)、低渗饮料(hypotonic drink)、高渗饮料(hypertonic drink)、功能性饮料等形态。
从添加甜味方面出发,制成酸性饮料时的甜味剂含量优选在容器装饮料中为0.005~20质量%、更优选0.05~10质量%、特别优选0.5~5质量%。另外,pH优选是2.0~6.0、更优选是2.1~4.5、进一步优选是2.5~4.0、特别优选是3.0~3.8。
作为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使用的甜味剂,可以使用人造甜味剂类、碳水化合物类、甘油类(例如甘油)。其中,优选使用人造甜味剂。作为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人造甜味剂,可以使用:糖精和糖精钠、天冬酰基苯基丙氨酸甲酯(aspartame)、安赛蜜、甜味素(suclarose)、纽甜(neotame)等高甜度甜味剂,山梨糖醇、赤藓醇、木糖醇等糖醇。作为商品,可以列举由天冬酰基苯基丙氨酸甲酯组成的Slim Up Sugar、含有赤藓醇的LAKANNTO S、由赤藓醇和天冬酰基苯基丙氨酸甲酯组成的PAL SWEET等。
在容器装饮料兼具补充能量功能时,优选使用碳水化合物类的甜味剂。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碳水化合物”的用语,包括单糖、低聚糖、复合多糖和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葡萄糖量优选是0.0001~20质量%、更优选是0.001~15质量%、进一步优选是0.001~10质量%。
作为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碳水化合物类甜味剂,可以使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作为低聚糖,可以列举在体内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等单糖的碳水化合物(即蔗糖、麦芽糖糊精、玉米糖浆(corn syrup)、高果糖玉米糖浆)。在这些糖中,优选二糖。二糖的例子是作为蔗糖或甜菜糖已知的蔗糖。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蔗糖量优选是0.001~20质量%、更加优选是0.001~15质量%、特别优选是0.001~10质量%。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香料,指的是在食品卫生法中定义为“在食品的制造或加工过程中,用于赋予或增强香气而添加的添加物及其制剂”的物质。从提高风味方面出发,在容器装饮料中,香料的含量优选为0.01~5质量%、更优选为0.05~3质量%、特别优选为0.1~2质量%。
本发明可以使用包含香料和果汁的天然或合成香料和果汁。这些可以从果汁、水果香料、植物香料或这些的混合物中选择。特别是和果汁一起组合茶香料,优选组合绿茶或黑茶香料。优选的果汁是苹果、梨、柠檬、酸橙、中国柑桔、柚子、红莓苔、橙、草莓、葡萄、几维果、菠萝、鸡蛋果、芒果、番石榴、木莓和樱桃。最优选柑橘属的果汁、优选柚子、橙、柠檬、酸橙、中国柑桔和芒果、鸡蛋果及番石榴的果汁,或这些的混合物。优选的天然香料是茉莉、母菊、蔷薇、薄荷、山楂、菊、菱、甘蔗、荔枝、笋等。在本发明饮料中,优选含有0.001~20质量%、更优选含有0.002~10质量%的果汁。水果香料、植物香料、茶香料和这些的混合物也可以作为果汁使用。特别优选的香料是包含橙香料、柠檬香料、酸橙香料和柚子香料的柑橘属的香料。除了柑橘属的香料以外,也可以使用苹果香料、葡萄香料、木莓香料、红莓苔香料、樱桃香料、菠萝香料等各种其它的水果香料。这些香料既可以从水果汁和香油那样的天然源衍生,也可以合成。对于香料,可以包含各种香料的混合物,例如,可以包含选自柠檬和酸橙香料、柑橘属的香料的香料等。
在将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制成运动饮料或等渗饮料时,优选含有钠离子和/或钾离子。所谓运动饮料,指的是在身体运动后可以迅速补充作为汗失去的水分、矿物质的饮料。
在主要的生理电解质中,有钠和钾。这些离子成分可以通过添加与它们相对应的水溶性成分或无机盐而含有。它们在果汁和茶提取物中也存在。在本发明饮料中的电解质或离子成分的量是最终能够饮用的容器装饮料中的含量。电解质浓度以离子浓度表示。钾离子成分可以作为钾氯化物、碳酸钾、硫酸钾、醋酸钾、碳酸氢钾、柠檬酸钾、磷酸钾、磷酸氢钾、酒石酸钾、山梨酸钾等或这些的混合物那样的盐,或作为被加入的果汁或茶的成分,而在本发明饮料中配合。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优选含有0.001~0.2质量%、更优选含有0.002~0.15质量%,进一步优选含有0.003~0.12质量%的钾离子。同样地,钠离子成分可以作为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柠檬酸钠、磷酸钠、磷酸氢钠、酒石酸钠、苯甲酸钠等或这些的混合物那样的能够容易得到的钠盐,或作为被加入的果汁或茶的成分,而进行配合。在使由渗透压引起的水的吸收容易的方面,希望钠浓度较低,但是优选不从身体向肠对水进行渗透压吸引的程度。为了进行此所需的钠的浓度优选比血浆钠的情况更低。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优选含有0.001~0.5质量%、更优选含有0.002~0.4质量%、进一步优选含有0.003~0.2质量%的钠离子。除了钾离子和钠离子以外,在本发明容器装饮料中,还可以含有0.001~0.5质量%、优选为0.002~0.4质量%、最优选为0.003~0.3质量%的氯化物离子。氯化物离子成分可以以氯化钠或氯化钾那样的盐的形态进行配合。也可以配合钙和镁、锌、铁那样的其它微量离子。这些离子也可以作为盐进行配合。在饮料中存在的离子的合计量中,包括被添加的离子量和在饮料中天然存在的离子量。例如,添加氯化钠时,该量的钠离子及该量的氯化物离子也包含在与其相对应的各离子的合计量中。
在这里,如果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过低,则饮用时感觉味道不足,不能有效补充矿物质,因而不优选。另一方面,如果过多,则盐类本身的味道变强,长时间饮用时不优选。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如果配合苦涩味抑制剂,就变得容易饮用而优选。作为所使用的苦涩味抑制剂,例如,优选环糊精。作为环糊精,可以使用α—、β—、γ—环糊精和支化α—、β—、γ—环糊精。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可以单独或并用配合抗氧化剂、各种酯类、有机酸类、有机酸盐类、无机酸类、无机酸盐类、色素类、乳化剂、保存剂、调味剂、甜味剂、酸味剂、树胶、乳化剂、油、维生素、氨基酸、蔬菜提取物类、花蜜提取物类、pH调节剂、品质稳定剂等添加剂。
而且根据需要,本发明饮料还可以含有酸味剂。作为酸味剂,可以列举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等食用酸。酸味剂也可以用于调节本发明饮料的pH。本发明饮料的pH优选是2~6。作为pH调节剂,可以使用有机和无机的食用酸。例如,可以以磷酸氢钾或钠、磷酸二氢钾或钠盐那样的形态使用。优选的酸是包括柠檬酸、苹果酸、富马酸、己二酸、磷酸、葡糖酸、酒石酸、抗坏血酸、醋酸、磷酸或它们的混合物的食用有机酸。最优选的酸是柠檬酸和苹果酸。酸味剂也作为使饮料成分稳定的抗氧化剂发挥作用。另外,对于常用的抗氧化剂的例子,可以配合抗坏血酸、EDTA(乙二胺四乙酸)及其盐、植物提取物等。
在本发明饮料中,还可以含有维生素。优选加入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也可以加入维生素D和维生素B那样的其它维生素。在本发明的饮料中,也可以使用矿物质。优选的矿物质是钙、铬、铜、氟、碘、铁、镁、锰、磷、硒、硅、钼和锌。特别优选的矿物质是镁、磷和铁。
另外,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因为色调的保存稳定性良好,所以,作为透明容器装饮料也是有用的。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使用的容器,可以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要成分的成型容器(所谓的PET瓶)、瓶等通常形态提供。在这里所说的容器装饮料指的是不用稀释就可以饮用的饮料。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例如在如金属罐这样的容器中填充后,在可以加热灭菌时,在食品卫生法规定的灭菌条件下进行制造,而对如PET瓶、纸容器这样不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容器,采用预先以和上述同等的灭菌条件、例如用板式热交换器等高温短时间灭菌后冷却到一定温度而在容器中填充等方法。另外,也可以在无菌条件下在被填充了的容器中配合别的成分而进行填充。
【实施例】
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测定
以蒸馏水稀释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组合物,以过滤器(0.8μm)过滤后,使用(株)岛津制作所制的高效液相色谱(型号SCL-10AVP),安装导入十八烷基的液相色谱用填充柱L—Column TM ODS(4.6mmΦ×250mm:财团法人化学物质评价研究机构制),在柱温35℃,通过使用A液和B液的梯度法进行。流动相A液为含有0.1mol/L醋酸的蒸馏水溶液,B液为含有0.1mol/L醋酸的乙腈溶液,在试样注入量为20μL、UV检测器波长为280nm的条件进行。
没食子酸的测定
以和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同样的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型号岛津LC-VP系列)进行。
风味稳定性评价方法
以初期的风味为10,评价在55℃保存加速试验中的风味保存稳定性。
·风味评价分为10~1的10个阶段。
·合格线为5以上。
色调稳定性评价方法
在色调稳定性的色调测定中,使用日本电饰社制的color MeterZE200。
测定初期的色调,评价在55℃保存加速试验中的色调变化。
·以从保存第0日的b值的差分为△b。
·合格线为小于2.5。
苦味的评价方法
以硫酸奎宁的水溶液为标准物质,由功能评价(n=5)进行苦味评价(JIS Z8144,新版功能手册(p.448—449)1990年2月9日第10次发行)。
(1)儿茶素制剂水溶液(A)
对儿茶素含量为30%的绿茶提取物进行鞣酸酶处理(鞣酸酶浓度2%;反应温度20℃),由加热干燥法(spray-dry)使之喷雾干燥。对得到的粉体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水∶乙醇=15∶85)提取儿茶素后,对混合液添加8质量份的活性碳进行精制,得到儿茶素制剂水溶液(A)。得到的儿茶素制剂(精制绿茶提取物)的没食子酸酯体比率是44%。固体部分中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浓度是71质量%。固体部分是23.2%。固体部分中的没食子酸浓度是3.1%。
(2)儿茶素制剂水溶液(B)
对儿茶素含量为30%的绿茶提取物不进行鞣酸酶处理,由加热干燥法使之喷雾干燥。对得到的粉体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水∶乙醇=15∶85)提取儿茶素后,对混合液添加8质量份的活性碳进行精制,得到儿茶素制剂水溶液(B)。得到的儿茶素制剂(精制绿茶提取物)的没食子酸酯体比率是54%。固体部分中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浓度是71质量%。固体部分是23.2%。固体部分中的没食子酸浓度是0.33%。
(3)儿茶素制剂水溶液(C)
对儿茶素含量为30%的绿茶提取物进行鞣酸酶处理(鞣酸酶浓度2%;反应温度20℃),由加热干燥法使之喷雾干燥。在水中溶解所得到的粉体。相对于4Kg儿茶素水溶液,添加1Kg的合成吸附剂(SP70:DIAION
Figure A200780015561D0016144147QIETU
),使儿茶素类吸附在合成吸附剂上。此后,用水流洗合成吸附剂中的绿茶提取物的残渣。相对于1Kg洗净后的SP70,以10Kg的0.1%NaOH进行通液,在碱水溶液中使儿茶素从树脂中洗脱。相对于10Kg儿茶素的碱水溶液,使用0.5Kg离子交换树脂(SK1BH;DIAION
Figure A200780015561D0017152759QIETU
),进行Na离子的除去。接着,对粉体添加8质量份的活性碳进行精制,得到儿茶素制剂水溶液(C)。
得到的儿茶素制剂(精制绿茶提取物)的没食子酸酯体比率是6%。固体部分中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浓度是80质量%。固体部分是10.1%。固体部分中的没食子酸浓度是0.49%。
(4)儿茶素制剂水溶液(D)
对儿茶素含量为30%的绿茶提取物不进行鞣酸酶处理,由加热干燥法使之喷雾干燥。在水中将得到的粉体稀释成为儿茶素浓度为1%。相对于4Kg儿茶素水溶液,添加1Kg的合成吸附剂(SP70:DIAION
Figure A200780015561D0017144207QIETU
),使儿茶素类吸附在合成吸附剂上。此后,以水流洗合成吸附剂中的绿茶提取物的残渣。相对于1Kg洗净后的SP70,以10Kg的0.1%NaOH进行洗净,在碱水溶液中使儿茶素从树脂中洗脱。相对于10Kg儿茶素的碱水溶液,使用0.5Kg离子交换树脂(SK1BH;DIAION
Figure A200780015561D0017152850QIETU
),进行Na离子的除去。接着,对粉体添加8质量份的活性碳进行精制,得到儿茶素制剂水溶液(D)。得到的儿茶素制剂(精制绿茶提取物)的没食子酸酯体比率是55%。固体部分中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浓度是80质量%。固体部分是10.1%。固体部分中的没食子酸浓度是0.18%。
实施例1和比较例1
以表1记载的处方制造酸性饮料(pH3.5)。饮料由UHT灭菌装置98℃灭菌30秒钟,在透明PET瓶中填充。
[表1]
 
实施例1 比较例1
<配合表> 单位
儿茶素制剂水溶液(A) 质量% 0.77
儿茶素制剂水溶液(B) 质量% 0.77
甜味剂 质量% 0.8 0.8
香料、酸味剂 质量% 0.5 0.5
食盐 质量% 0.1 0.1
果汁 质量% 0.1 0.1
环状低聚糖 质量% 0.1 0.1
离子交换水 质量% 余量 余量
总量 质量% 100 100
<分析值>
饮料中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浓度 mg/100ml 127 127
饮料中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浓度 质量% 0.127 0.127
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比率 质量% 44 54
饮料中的没食子酸浓度 mg/100ml 5.5 0.6
苦味的评价 6.5 6.8
<风味稳定性评价>
55℃保存0日 10 10
55℃保存3日 9.4 6
55℃保存5日 7.8 4.3
55℃保存6日 6.8 3.2
<色调稳定性评价(△b值)>
55℃保存0日 0.0 0.0
55℃保存3日 0.1 1.5
55℃保存5日 0.5 2.0
55℃保存6日 0.8 3.2
从表1可明确,没食子酸酯体比率大于50质量%的饮料有苦味,同时,由于保存而使风味和色调变化。相对于此,可知:本发明的将没食子酸酯体比率调节为小于50质量%的饮料,苦味被抑制,同时,即使保存,风味和色调也不变化。
实施例2和比较例2
以和实施例1和比较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酸性饮料。饮料由UHT灭菌装置98℃灭菌30秒钟,在透明PET瓶(350mL)中填充。在55℃保存得到的容器装饮料6日,随着天数的推移测定饮料中的非聚合物儿茶素量。在表2中表示其结果。
[表2]
从表2可知,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即使以55℃的条件长期保存,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含量也不下降,而是稳定的。在这里,所谓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残留率,是以质量百分率表示相对于初期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含量的保存后的含量。
实施例3~6和比较例3~6
以表3的处方和表4的儿茶素制剂组成配制酸性饮料(pH3.4~3.5),和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灭菌处理。
[表3]
             (g)
 
原材料名
各种儿茶素制剂 在表4中记载
甜味剂、糖类 1.20
香料、酸味剂 0.50
抗坏血酸 0.05
食盐 0.10
果汁 0.10
离子交换水 余量
合计 100.00
在玻璃的透明容器中填充得到的饮料。在55℃将其保存6日,随着天数的推移测定饮料中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含量。在表4中表示其结果。
[表4]
从表4可知,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即使以55℃的条件长期保存,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含量也不下降,而是稳定的。
实施例7~9和比较例7~9
以表5的处方配制中性饮料(pH6.0),和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灭菌处理。
[表5]
             (g)
 
原材料名
各种儿茶素制剂 在表6中记载
甜味剂、糖类 1.20
香料、酸味剂 0.50
抗坏血酸Na 0.05
食盐 0.10
果汁 0.10
离子交换水 余量
合计 100.00
在透明容器中填充得到的饮料。在55℃将其保存6日,随着天数的推移测定饮料中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含量。在表6中表示其结果。
[表6]
Figure A200780015561D00211
从表6可知,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即使以55℃的条件长期保存,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含量也不下降,而是稳定的。

Claims (5)

1.一种容器装非茶饮料,其特征在于,
通过配合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小于50质量%的精制绿茶提取物而制成,所述容器装非茶饮料含有:
(A)非聚合物儿茶素类0.072~1.2质量%,和
(B)没食子酸0.001~12mg/100mL。
2.一种容器装非茶饮料,其特征在于,
是配合精制绿茶提取物而制成的容器装饮料,所述容器装非茶饮料含有:
(A)非聚合物儿茶素类0.072~1.2质量%,和
(B)没食子酸0.001~12mg/100mL,并且,其中
(C)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小于50质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装非茶饮料,其特征在于,
还含有0.005~20质量%的甜味剂和0.01~5质量%的香料。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非茶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装非茶饮料的pH是2~6。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非茶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是透明容器。
CN2007800155617A 2006-05-16 2007-05-14 容器装饮料 Active CN1014319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37007 2006-05-16
JP137007/2006 2006-05-16
JP029017/2007 2007-02-08
JP2007029017A JP5140284B2 (ja) 2006-05-16 2007-02-08 容器詰飲料
PCT/JP2007/000512 WO2007132562A1 (ja) 2006-05-16 2007-05-14 容器詰飲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1907A true CN101431907A (zh) 2009-05-13
CN101431907B CN101431907B (zh) 2012-10-31

Family

ID=38693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55617A Active CN101431907B (zh) 2006-05-16 2007-05-14 容器装饮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17252A1 (zh)
EP (1) EP2022346B1 (zh)
JP (1) JP5140284B2 (zh)
KR (1) KR101380539B1 (zh)
CN (1) CN101431907B (zh)
TW (1) TWI413500B (zh)
WO (1) WO20071325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14410B1 (ko) 2006-12-28 2014-07-01 카오카부시키가이샤 차 추출물
JP5162594B2 (ja) * 2007-09-05 2013-03-13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5081028B2 (ja) * 2008-03-24 2012-11-21 花王株式会社 非重合体カテキン類含有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PL2323502T3 (pl) * 2008-09-05 2013-01-31 Unilever Nv Produkty żywnościowe zawierające flawan-3-ol
JP4843119B2 (ja) * 2009-02-27 2011-12-21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
JP4880798B2 (ja) * 2009-02-27 2012-02-22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ほうじ茶飲料
WO2010098390A1 (ja) * 2009-02-27 2010-09-02 株式会社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
CA2759936C (en) * 2009-04-28 2013-12-24 Wm. Wrigley Jr. Company Oral compositions for skin benefits
JP5336340B2 (ja) * 2009-12-09 2013-11-06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5118163B2 (ja) * 2010-01-29 2013-01-16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
JP5118164B2 (ja) * 2010-01-29 2013-01-16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
JP5086380B2 (ja) * 2010-01-29 2012-11-28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ほうじ茶飲料
WO2012029132A1 (ja) * 2010-08-31 2012-03-08 株式会社伊藤園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094224A1 (en) 2013-12-18 2015-06-25 Nestec S.A. Methods for increasing the clarity and refreshing attributes and reducing the bitterness and astringency of green tea
JP6445850B2 (ja) * 2014-11-17 2018-12-26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酵素処理イソクエルシトリン含有容器詰飲料
JP6061314B2 (ja) * 2015-06-09 2017-01-18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加温販売用容器詰ジャスミン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184367A1 (ja) * 2019-03-13 2020-09-17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茶飲料
EP4000413A1 (de) * 2020-11-20 2022-05-25 Red Bull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xtrakts enthaltend gallussäure, wässriges konzentrat enthaltend gallussäure sowie lebensmittel und nahrungsergänzungsmittel enthaltend das wässrige konzentrat
EP4000414A1 (de) * 2020-11-20 2022-05-25 Red Bull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xtrakts enthaltend gallussäure, wässriges konzentrat enthaltend gallussäure sowie lebensmittel und nahrungsergänzungsmittel enthaltend das wässrige konzentra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97757A1 (en) * 2001-09-28 2003-04-02 Kao Corporation Packaged beverage comprising catechins
US20030096050A1 (en) * 2001-05-16 2003-05-22 Kao Corporation Food produ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9384A (ja) 1983-05-30 1984-12-10 Mitsui Norin Kk 天然抗酸化剤の製造方法
JP2740185B2 (ja) 1988-05-16 1998-04-15 愛媛県青果農業協同組合連合会 ウーロン茶の抽出方法
US4946701A (en) * 1989-08-04 1990-08-07 Procter & Gamble Beverages
JPH0420589A (ja) 1990-05-16 1992-01-24 Mitsui Norin Kk 茶ポリフェノールの製造方法
JPH05153910A (ja) 1991-10-01 1993-06-22 Jacobs Suchard Ag 液体、特に生コーヒー水抽出物を脱カフェイン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3115691B2 (ja) 1992-03-17 2000-12-11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低カフェイン含量茶ポリフェノールの製造法
JPH05306279A (ja) 1992-04-07 1993-11-19 Shokuhin Sangyo High Separeeshiyon Syst Gijutsu Kenkyu Kumiai 茶カテキン類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H07112404B2 (ja) * 1992-05-08 1995-12-06 協同組合ティーライフクリエイティブ 緑茶の製茶方法
JP3281733B2 (ja) 1994-10-11 2002-05-13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低カフェイン茶ポリフェノールの製造法
JP2002335911A (ja) 2001-05-21 2002-11-26 Japan Organo Co Ltd ポリフェノール類の濃縮・精製方法
JP3706370B2 (ja) * 2003-04-25 2005-10-12 花王株式会社 タンナーゼ処理した緑茶抽出物
US8088429B2 (en) * 2003-12-02 2012-01-03 Kao Corporation Package drink
JP4883895B2 (ja) * 2004-09-30 2012-02-22 小川香料株式会社 香味料組成物
US20060099318A1 (en) * 2004-11-04 2006-05-11 Kao Corporation Non-tea-based, packaged beverages
KR20070026005A (ko) * 2005-09-01 2007-03-08 카오카부시키가이샤 정제 녹차 추출물의 제조 방법
JP4569965B2 (ja) * 2006-04-17 2010-10-27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6050A1 (en) * 2001-05-16 2003-05-22 Kao Corporation Food product
EP1297757A1 (en) * 2001-09-28 2003-04-02 Kao Corporation Packaged beverage comprising catechins
CN1408280A (zh) * 2001-09-28 2003-04-09 花王株式会社 包装饮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13500B (zh) 2013-11-01
TW200806186A (en) 2008-02-01
EP2022346B1 (en) 2012-11-14
EP2022346A4 (en) 2010-01-06
US20090117252A1 (en) 2009-05-07
WO2007132562A1 (ja) 2007-11-22
EP2022346A1 (en) 2009-02-11
KR20090018050A (ko) 2009-02-19
CN101431907B (zh) 2012-10-31
JP5140284B2 (ja) 2013-02-06
JP2007330253A (ja) 2007-12-27
KR101380539B1 (ko) 201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1907B (zh) 容器装饮料
TWI454222B (zh) 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
JP4897574B2 (ja) 容器詰飲料
CN1893829B (zh) 容器装饮料
KR101414422B1 (ko) 정제 녹차 추출물의 제조법
TWI402041B (zh) Concentrated compositions for reduced beverages
JP4562682B2 (ja)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KR101202565B1 (ko) 용기포장음료
TW200418395A (en) Method of removing caffeine from caffeine-containing catechin compound composition
CN1923022B (zh)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JP4542047B2 (ja)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2007174944A (ja) 容器詰烏龍茶飲料
JP4751204B2 (ja)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JP2009247215A (ja) 容器詰飲料
JP4999761B2 (ja) 容器詰飲料
CN101437405B (zh) 容器装茶饮料
JP4528702B2 (ja)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5295616B2 (ja) 還元飲料用濃縮組成物
JP2005304324A (ja) グレープフルーツ果汁含有飲食品の保存中に生じる異臭の発生を防止する方法
JP4694921B2 (ja) 容器詰烏龍茶飲料
JP4383337B2 (ja) 高濃度カテキン含有容器詰烏龍茶飲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