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8743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8743A
CN101408743A CNA2008101685585A CN200810168558A CN101408743A CN 101408743 A CN101408743 A CN 101408743A CN A2008101685585 A CNA2008101685585 A CN A2008101685585A CN 200810168558 A CN200810168558 A CN 200810168558A CN 101408743 A CN101408743 A CN 101408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 data
band
district
presswork
imag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85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8743B (zh
Inventor
田尾幸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08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8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8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87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4Electronic sequencing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数据存储单元将图像数据划分成规定数据量的区带单位后依次存储,作业管理单元根据印刷设定信息来输出表示首次供纸定时的图像数据的首次供纸区带顺位、以及表示可在首次供纸后且在二次供纸之前将图像数据排出到印刷引擎中的排出定时的排出区带顺位,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从图像数据存储单元依次取得每个区带的图像数据,当取得的图像数据达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时输出首次供纸许可信息,当取得的图像数据达到排出区带顺位时输出排出许可信息,并向印刷引擎输出图像数据;印刷引擎控制单元向印刷引擎输出首次供纸许可信息以及排出许可信息,以控制印刷引擎的首次供纸以及图像数据的排出。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涉及适于复印机或数码复合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以往,当使用复印机或数码复合机等进行复印处理时,如图4所示,从主计算机接受印刷作业的发送,通过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印刷数据,然后对图像形成单元请求图像形成,图像形成单元在接受该请求后进行图像形成,并对印刷引擎发出开始供应纸张的请求,印刷引擎进行在从供纸台首次供应纸张以使纸张到达校准辊之后,进行纸张的二次供应以使纸张经图像的转印和定影处理后排出的顺序控制。
此外,在这些复印机或数码复合机等中,为了加速复印处理,需要在接收或读入印刷作业的过程中发出首次供纸开始请求来提前进行纸张的首次供应,或者加快首次供纸的运送速度,但是印刷作业的容量从大到小多种多样,因此在什么样的时间点开始首次供应来加速复印处理为好,需要特别下功夫研究。
因此,本申请的申请人已在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6-180869号中提出了新的结构。
日本专利文献特愿2006-180869号是如下的技术。将从供纸台首次供应的纸张进行二次供应来将印刷图像转印、定影到纸张上的印刷引擎具有如下结构:在通过印刷作业接收单元从主计算机接收印刷作业的同时开始控制印刷引擎的首次供纸,并在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基于上述印刷作业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印刷作业来形成所述印刷图像并输出给印刷引擎的同时开始控制二次供纸,从而在对从主计算机接收的印刷作业进行处理的打印功能中缩短印刷时间。
上述的技术在所接收的印刷作业过程中同时进行图像数据的开始解析和首次供纸的开始控制,但由于是在图像数据的图像绘制处理完成之后再发出二次供纸请求,因此,例如在对使用PDL(page descriptionlanguage,页面描述语言)描述的码图像数据进行解读来形成图像数据的印刷作业的情况下,解读码图像数据而形成图像数据并将每个图像数据扩展成页单位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时间不仅不确定而且还很长,例如有时需要一个小时以上,因此有时需要将首次供应来的纸张一直停止在传送路径上而不进行二次供应。
此时,就会在不进行供应的状态下持续驱动用于驱动传输路径的马达,并且在不对纸张进行定影的期间也需要将定影辊的定影温度维持为高温。因此,容易消耗掉多余的消耗电能,而且也有可能给定影辊等的机械强度带来恶劣影响。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缩短来自各种输入源的印刷作业的印刷时间从而难以不必要地驱动印刷作业的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缩短来自各种输入源的印刷作业的印刷时间从而难以不必要地驱动印刷作业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印刷引擎,对从供纸台首次供应的纸张进行二次供应,并通过转印、定影来印刷图像数据;印刷作业输入单元,输入具有所述图像数据和印刷设定信息的印刷作业,所述印刷作业至少包括所述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和输入源信息;图像数据存储单元,将所述图像数据划分成规定数据量的区带单位后依次存储;作业管理单元,根据所述印刷设定信息,输出表示首次供纸定时的所述图像数据的首次供纸区带顺位、以及排出区带顺位,所述排出区带顺位表示可在所述首次供纸后且在二次供纸之前将图像数据排出到所述印刷引擎中的排出定时;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从所述图像数据存储单元依次取得每个所述区带的所述图像数据,并且,当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达到所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时,输出首次供纸许可信息,当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达到所述排出区带顺位时,输出排出许可信息,并向所述印刷引擎输出所述图像数据;以及,印刷引擎控制单元,向所述印刷引擎输出所述首次供纸许可信息以及排出许可信息,以控制所述印刷作业中的所述首次供纸以及所述图像数据的排出。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他目的、本发明的具体优点将通过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
图2是图1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管理信息的说明图;
图3是图1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4是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框图。
在图1中,印刷作业输入单元1具备输入各种印刷作业(打印作业、复印作业或传真作业)的功能,例如包括:接收单元3、扫描仪单元5、传真接收单元7、以及解读单元9。
接收单元3具备从作为输入源的主计算机经由网络(均没有图示)接收或输入印刷作业的接口功能,并将所输入的印刷作业输出给解读单元9。
扫描仪单元5是作为输入源的图像读取单元,是从所印刷的多个原稿光学地读入图像并通过滤波器处理等来生成作为图像数据的印刷作业的公知部件。传真接收单元7是作为输入源的通信单元,其经由公众线路而从作为外部单元的传真机(均没有图示)接收作为印刷作业的传真信号。它们都与图像数据存储单元11以及作业管理单元13相连。
解读单元9用于对印刷作业中的以PDL语言描述的码图像数据进行解读来将其转换成图像数据,该解读单元9与图像数据存储单元11以及作业管理单元13相连。
通过这些接收单元3、扫描仪单元5或传真接收单元7输入的印刷作业具有图像数据本身、以及位于该图像数据之前的印刷设定信息,该印刷设定信息包括数据量(数据大小)和输入源信息,该输入源信息表示打印作业、复印作业或传真作业的区别。
图像数据存储单元11与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相连,该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是可读写的硬盘,其将印刷作业当中的图像数据分成预先设定的规定数据量(例如200行)的区带(band)单位,并依次注册存储这些区带。由于图像数据的大小根据印刷纸张大小、分辨率或图像灰度值等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也可以根据每种图像数据来设定每个区带的数据量。
作业管理单元13基于印刷作业当中的印刷设定信息、尤其是基于表示打印作业、复印作业或传真作业的区别的输入源信息来识别这些作业。
内置于作业管理单元13中的页管理单元17具备根据印刷设定信息来计算图像数据的首次供纸区带顺位以及排出区带顺位的功能,其中,所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表示对于后述印刷引擎21的首次供纸定时,所述排出区带顺位表示可在首次供纸后且在二次供纸之前将图像数据排出到该印刷引擎21的排出定时。作业管理单元13与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以及印刷引擎控制单元17相连。
即,作业管理单元13掌握每个印刷作业的图像数据的数据量,计算分配了该图像数据的区带量(数)。另一方面,作业管理单元13具备如下功能,即:在识别印刷作业是打印作业、复印作业或传真作业中的哪一个的同时,根据后述的管理信息,与输入源相对应地计算首次供纸区带顺位(第M区带)以及排出区带顺位(第N区带)。
当进行打印作业时,作业管理单元13如图2的管理信息所示,在将码图像数据向图像数据转换的过程中,计算例如将一页的全部码图像数据的3/4的量完成转换成图像数据的时间点处的区带顺位,来作为第M区带(例如第20区带),并且计算末尾区带附近的区带,例如末尾区带的两区带之前的区带,来作为第N区带。
当进行打印作业时,由于对印刷作业中的以PDL语言描述的码图像数据进行解读并转换成图像数据,因此生成图像数据时需花费一定时间。因此,将首次供纸的定时设定在第20区带来进行延迟,并在此期间内将码图像数据转换成图像数据。通过如上进行控制,能够使首次供应的纸张不会长时间停止于运送路径上。
此外,末尾区带附近大多不存在图像(是空白数据),从这个经验原则出发,作业管理单元13将下述时间点处的区带设为将图像数据排出到印刷引擎21的区带顺位,并计算末尾区带的两区带之前的区带,所述时间点是指将印刷作业中的一页码图像数据中不是空白数据的图像数据的末尾部分也完成了转换的时间点。通过如上进行控制,能够缩短印刷时间,同时能够防止图像数据向印刷引擎21的调出赶不上纸张的二次供应、即所谓的超前(overrun)。
当进行复印作业时,作业管理单元13将第0区带分作第M区带,并根据扫描速度和向印刷引擎21发送图像数据的速度进行计算,例如将第10区带作为第N区带。
当进行复印作业时,由于在按下复印启动按钮后立刻以固定的扫描速度形成图像数据,因此,在按下复印启动按钮后立刻开始首次供纸,而且在达到第10区带的时间点将图像数据排出到印刷引擎21,由此不会使首次供应的纸张长时间停止于运送路径,从而能够缩短印刷时间。这里第0区带表示图像数据存储单元11中没有图像数据的状态,例如表示刚按下复印启动按钮后的状态。此外,所谓根据扫描速度和向印刷引擎21发送图像数据的速度来计算第10区带的值,是指:由于扫描速度慢于向印刷引擎21发送图像数据的速度,因此在考虑它们的速度差的基础上计算图像数据的排出定时、即第N区带的值。如果它们的速度差越大(例如扫描速度慢),则越是容易发生上述的超前,因此,为了防止超前,作业管理单元13计算较大的值来作为第N区带的值。
当进行传真作业时,作业管理单元13计算起始区带附近的例如第5区带,以作为第M区带,并计算出能够取完不是空白数据的图像数据的末尾部分的时间点处的区带,例如末尾区带的两区带之前的区带,以作为第N区带。
当进行传真作业时,由于在首次供纸的定时,直接发来图像数据,因此不需要如打印作业那样考虑用于将码图像数据转换成图像数据的时间,但如果像复印作业那样分配第0区带,又会由于存在因通信时间而引起的时滞,而导致图像数据的接收定时赶不上首次供纸定时。尤其是当发送来的图像数据较大、且传真接收部7中的图像数据的通信速度慢时,首次供应的纸张就会长时间停止在传送路径上。因此,将首次供纸的定时计算并延迟到第五区带,并使得图像数据的接收在该期间内进行。通过如上进行控制,能够使得首次供应的纸张不长时间停止在传送路径上。
此外,作业管理单元13计算出能够取完印刷作业的一页图像数据中不是空白数据的图像数据的末尾部分的时间点处的区带,例如末尾区带的两区带之前的区带,以作为向印刷引擎21排出图像数据的定时。通过如上进行控制,能够缩短印刷时间,并且能够防止上述的超前。
但是,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首次供纸区带顺位以及排出区带顺位不限定于上述的区带顺位。
例如,在打印作业中,作业管理单元13可以根据发送而来的图像数据的数据量来进行判断,将一页码图像数据的1/2以上的量转换成图像数据的时间点处的区带顺位计算作为首次供纸区带顺位。如果图像数据量越大,解读单元9中从码图像数据向图像数据转换的速度就越慢,而且图像数据向印刷引擎21发送的速度变慢,从而需要延迟首次供纸的定时,因此计算较大的值来作为首次供纸区带顺位的值。
当进行传真作业时也一样,作业管理单元13可以根据发送过来的图像数据的数据量来进行判断,由此计算1~10区带,作为首次供纸区带顺位。发送来的图像数据量越大,传真接收部7中的图像数据的通信速度就越慢,而且图像数据向印刷引擎21发送的速度也越慢,因而需要延迟首次供纸的定时,故计算较大的值来作为首次供纸区带顺位的值。
此外,当进行打印作业时,作业管理单元13计算出印刷作业的一页图像数据中不是空白数据的图像数据的末尾部分完成转换的时间点处的区带,例如末尾区带的两区带之前的区带,以作为排出区带定时,但也可以将3~5区带之前的区带计算作为排出区带定时。
当进行传真作业时,作业管理单元13计算出能够取完印刷作业的一页图像数据中不是空白数据的图像数据的末尾部分的时间点处的区带,例如末尾区带的两区带之前的区带,以作为排出区带定时,但也可以将3~5区带之前的区带计算作为排出区带定时。
如上所述,可以至少基于印刷作业的图像数据量和表示打印作业、复印作业、或传真作业的区别的输入源信息,并在考虑印刷引擎21的处理能力(处理速度)等的基础上,计算图像数据的首次供纸区带顺位以及排出区带顺位的值,所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表示对于后述印刷引擎21的首次供纸定时,所述排出区带顺位表示可在所述首次供纸后且在二次供纸之前将图像数据排出该印刷引擎21的排出定时。
接着,返回到图1,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具备从图像数据存储单元11中依次取得每区带的图像数据,并形成例如由每页的图像数据构成的印刷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功能。并且,如果从作业管理单元13利用印刷设定信息发出了图像的加工指示,则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执行这些图像处理以生成印刷图像数据。
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在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达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第M区带)时,向印刷引擎控制单元19输出首次供纸许可信息,在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达到排出区带顺位时,向印刷引擎控制单元19输出排出许可信息。而且,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具备在输出了上述排出许可信息时向印刷引擎21输出印刷图像数据的功能。
印刷引擎控制单元19向印刷引擎21输出来自作业管理单元13的印刷设定信息,例如复印张数等诸多信息。并且,印刷引擎控制单元19具有向印刷引擎21输出来自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的首次供纸许可信息以及排出许可信息,以控制印刷引擎的首次供纸以及图像数据的排出的功能。
印刷引擎21控制放置有纸张23的供纸台25、从该供纸台25首次供应纸张23的辊27,并在中途对首次供应的纸张进行传送定时控制。印刷引擎21包括进行位置校准的校准辊29;将图像转印到从该校准辊29二次供应而来的纸张23上的转印辊31、33;对转印了图像的纸张23进行加热加压的加热辊35和加压辊37的定影单元;以及对这些部分进行驱动控制的电子电路和驱动机构(省略图示)。
在印刷引擎21中,为了易于理解和方便,将纸张23、供纸台25、辊27、校准辊29、转印辊31及33、加热辊35、加压辊37从印刷引擎21中抽出单独进行了图示。
印刷引擎21在接受首次供纸的开始指示后,通过辊27从供纸台25首次供应纸张23并将其运送到校准辊29处。并且,在接受到排出许可信息之后,基于图像数据进行向转印辊31、33转印图像的准备,然后由校准辊29对为了定时控制而处于等待的纸张23进行二次供应。此后,由转印辊31、33向纸张23转印图像,并由加热辊35和加压辊37定影图像后进行排纸。
在印刷作业输入单元1、图像数据存储单元11、作业管理单元13、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作业控制单元19、以及印刷引擎21的各单元中实施的诸功能通过软件来实现。
接着,参考图3对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将打印作业的印刷作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图3中,作业以“Job”一词表示,区带以“band”一词表示,页以“Page”一词表示,图像排出以“Video”一词表示。
由印刷作业输入单元1从作为输入源的打印机接收的印刷作业从码信息被转换成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被排出到图像数据存储单元11,印刷作业中的印刷设定信息(Job信息、Page信息)被输出给作业管理单元13。
图像数据存储单元11将印刷作业中的图像数据划分成预先设定的规定数据量的区带单位,并从1band开始依次注册存储2band~Mband~Nband~Lastband。
另一方面,作业管理单元13对印刷作业中的印刷设定信息、表示打印机的输入源信息进行识别(“检查输入类型”),并基于此将第20区带分配给表示对于印刷引擎21的首次供纸定时的图像数据的首次供纸区带顺位(第M区带),将末尾区带(“Lastband”)的两区带之前的区带计算作为表示可将图像数据排出到印刷引擎21的排出定时的排出区带顺位(第N区带),并向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输出首次供纸区带顺位和排出区带顺位。
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在从图像数据存储单元11依次取得每区带的图像数据的同时,在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达到第M区带时向印刷引擎控制单元19输出首次供纸许可信息,另外在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达到第N区带之前时向印刷引擎控制单元19输出排出(“Video”)许可信息,并且在输出了该排出(“Video”)许可信息时向印刷引擎21输出印刷图像数据。
印刷引擎控制单元19向印刷引擎21输出来自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的首次供纸许可信息以及排出(“Video”)许可信息,以控制印刷引擎的首次供纸以及图像数据的排出。
在印刷引擎21中,根据首次供纸许可信息,从供纸台25首次供应纸张23,在中途由校准辊29等对首次供应的纸张23进行运送定时控制,并在输入排出许可信息之后,从校准辊29以规定的定时二次供应纸张23,并由转印辊31、33转印图像,然后将转印了图像的纸张23在加热辊35和加压辊37的定影单元进行定影后排出。
上述的步骤通过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图像形成方法来执行。此外,在复印作业、传真作业中,也根据图2所示的管理信息来输出首次供纸许可信息以及排出许可信息,并同样地进行处理。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印刷引擎21,对从供纸台25首次供应的纸张23进行二次供应来印刷图像数据;印刷作业输入单元1,输入包括所述图像数据和印刷设定信息的印刷作业,所述印刷设定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和输入源信息;图像数据存储单元11,将所述图像数据划分成规定数据量的区带单位后依次存储;作业管理单元13,根据所述印刷设定信息中的输入源信息来输出有关图像数据的首次供纸区带顺位以及排出区带顺位,所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表示与所述输入源相应的首次供纸定时,所述排出区带顺位表示可在所述首次供纸后且在二次供纸之前将图像数据排出到所述印刷引擎21的排出定时;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15,从所述图像数据存储单元11依次取得每区带的图像数据,并且,当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达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时,输出首次供纸许可信息,当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达到排出区带顺位时,输出排出许可信息,并向所述印刷引擎21输出图像数据;以及印刷引擎控制单元19,向所述印刷引擎21输出所述首次供纸许可信息以及排出许可信息,以控制所述首次供纸以及图像数据的排出。
因此,可缩短来自各种输入源的印刷作业的印刷时间,并且即使延长从印刷作业将图像数据扩展成图像的绘制处理时间,也由于与此相匹配地设定首次供纸定时并进行图像数据的排出,因而不会使得首次供应的纸张不被二次供应而长时间停止于运送路径上。
通常来说,如果纸张在被首次供应后保持此状态停止于运送路径上,则在假定立刻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为了将所述纸张用于该图像形成中,需要持续驱动用于驱动运送纸张用的运送路径上的辊子等的马达,并将定影辊的温度一直保持为高温。
因此,通过本发明,可抑制运送纸张用的驱动马达在不进行供应的状态下的驱动,并且也不需要将定影辊的定影温度一直保持为高温。就是说,可减少功耗,并可防止给传输路径上的辊子或定影辊等的机械强度区带来坏影响。
而且,通过本发明,印刷作业包含打印作业、复印作业或传真作业的区别以作为其输入源信息,并且其作业管理单元取得与这些输入源信息相对应的首次供纸区带顺位以及排出区带顺位,因此可与来自这些输入源的印刷作业相应地缩短印刷时间。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者将它们组合而成的数码复合机,也可应用于各种印刷设备,尤其适于每种印刷作业的容量不同的打印机。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印刷引擎,对从供纸台首次供应的纸张进行二次供应,从而通过转印、定影来印刷图像数据;
印刷作业输入单元,输入具有所述图像数据和印刷设定信息的印刷作业,所述印刷作业至少包括所述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和输入源信息;
图像数据存储单元,将所述图像数据划分成规定数据量的区带单位后依次存储;
作业管理单元,根据所述印刷设定信息,输出表示首次供纸定时的所述图像数据的首次供纸区带顺位、以及排出区带顺位,所述排出区带顺位表示可在所述首次供纸后且在二次供纸之前将图像数据排出到所述印刷引擎中的排出定时;
图像数据输出控制单元,从所述图像数据存储单元依次取得每个所述区带的所述图像数据,并且,当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达到所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时,输出首次供纸许可信息,当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达到所述排出区带顺位时,输出排出许可信息,并向所述印刷引擎输出所述图像数据;以及
印刷引擎控制单元,向所述印刷引擎输出所述首次供纸许可信息以及排出许可信息,以控制所述印刷作业中的所述首次供纸以及所述图像数据的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作业管理单元根据所述输入源信息,输出与所述输入源相应的所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以及所述排出区带顺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印刷作业包括作为所述输入源信息的表示是打印作业的信息,所述作业管理单元将下述时间点处的区带作为所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的值,所述时间点是指所述印刷作业的一页码图像数据的1/2以上完成向图像数据转换的时间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印刷作业包括作为所述输入源信息的表示是打印作业的信息,所述作业管理单元将下述时间点处的区带作为所述排出区带顺位的值,所述时间点是指所述印刷作业的一页码图像数据中的不是空白数据的图像数据的末尾部分完成了转换的时间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印刷作业包括作为所述输入源信息的表示是复印作业的信息,所述作业管理单元将第0区带作为所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的值。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印刷作业包括作为所述输入源信息的表示是复印作业的信息,所述作业管理单元根据扫描仪单元的扫描速度以及向所述印刷引擎发送所述图像数据的速度来计算所述排出区带顺位的值。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印刷作业包括作为所述输入源信息的表示是复印作业的信息,所述作业管理单元根据扫描仪单元的扫描速度与向所述印刷引擎发送所述图像数据的速度之差来计算所述排出区带顺位的值。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印刷作业包括作为所述输入源信息的表示是传真作业的信息,所述作业管理单元将第1~10区带作为所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的值。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数据的数据量越大,所述作业管理单元就越是算出更大的值来作为所述首次供纸区带顺位的值。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印刷作业包括作为所述输入源信息的表示是传真作业的信息,所述作业管理单元将下述时间点处的区带作为所述排出区带顺位的值,所述时间点是指取完所述印刷作业的一页图像数据中的不是空白数据的所述图像数据的末尾部分的时间点。
CN2008101685585A 2007-10-09 2008-09-26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87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2915 2007-10-09
JP2007262915A JP5046844B2 (ja) 2007-10-09 2007-10-09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2007-262915 2007-10-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8743A true CN101408743A (zh) 2009-04-15
CN101408743B CN101408743B (zh) 2011-08-24

Family

ID=40523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855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8743B (zh) 2007-10-09 2008-09-2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55148B2 (zh)
JP (1) JP5046844B2 (zh)
CN (1) CN1014087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8464A (zh) * 2009-05-28 2010-12-01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设备和打印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7147B2 (ja) * 2010-01-07 2014-09-10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213378B2 (ja) * 2013-07-31 2017-10-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459817B2 (ja) * 2015-07-22 2019-0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コピー装置
JP7288582B2 (ja) * 2019-05-23 2023-06-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27046B2 (ja) * 2019-09-27 2023-08-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230054T2 (de) * 1991-07-09 2000-03-30 Canon Kk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ür die Verarbeitung von Bildern
US6362870B2 (en) * 1998-10-26 2002-03-2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mage copier having enhanced duplex capabilities; method of printing a copy of a document to produce a duplex copy product
US6819447B1 (en) * 1999-04-08 2004-1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print control method, and memory medium
JP3496009B2 (ja) * 2001-10-22 2004-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929160B2 (en) * 2003-03-10 2011-04-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age processing and print engine management
US20050200872A1 (en) * 2004-03-15 2005-09-15 Bert Newell Method of processing a print batch in a print device
EP1785838B1 (en) * 2005-11-01 2017-07-05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forming system and image-forming program
JP4644098B2 (ja) * 2005-11-01 2011-03-0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US7417775B2 (en) * 2006-03-14 2008-08-2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006740A (ja) * 2006-06-30 2008-01-1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2008009216A (ja) 2006-06-30 2008-01-1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8464A (zh) * 2009-05-28 2010-12-01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设备和打印控制方法
CN101898464B (zh) * 2009-05-28 2012-07-18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设备和打印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46844B2 (ja) 2012-10-10
CN101408743B (zh) 2011-08-24
US20090092416A1 (en) 2009-04-09
US8055148B2 (en) 2011-11-08
JP2009094755A (ja) 200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874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982889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energization control
TW399185B (en) Apparatus for printing digital image data
CN100367755C (zh) 打印控制装置及打印控制方法
EP126511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refeed of copy sheets
JP2011123680A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処理装置での表示を制御する表示制御方法
CN101827184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数据显示方法
CN102774146B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33055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35809B (zh) 信息处理装置与信息处理系统
CN103529672A (zh) 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方法
JP2002199152A (ja) 複数の画像形成装置を有す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3537108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012380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
JPH11348385A (ja) アレイ型プリンタ
JP2004094349A (ja) 画像出力システム、情報伝達方法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21533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20022527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160910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320497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JP2993146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H06217107A (ja) 複合機
JP2003274079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5094707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9503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