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4769B - 罗马帘 - Google Patents
罗马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94769B CN101394769B CN2007800081844A CN200780008184A CN101394769B CN 101394769 B CN101394769 B CN 101394769B CN 2007800081844 A CN2007800081844 A CN 2007800081844A CN 200780008184 A CN200780008184 A CN 200780008184A CN 101394769 B CN101394769 B CN 1013947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 rail
- mentioned
- cord
- lifting backguy
- l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H—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 A47H5/00—Devices for drawing draperies, curtains, or the like
- A47H5/02—Device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curtai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3—Structure or support of upper box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H—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 A47H11/00—Curtain cord appurtenan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62—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flexibly-interconnected horizontal or vertical strips; Concertina blinds, i.e. upwardly folding flexible scree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H—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 A47H2201/00—Means for connecting curtains
- A47H2201/02—Hook-and-loop fasten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2009/2423—Combinations of at least two screens
- E06B2009/2447—Parallel screens
- E06B2009/2452—Parallel screens moving independently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62—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flexibly-interconnected horizontal or vertical strips; Concertina blinds, i.e. upwardly folding flexible screens
- E06B2009/2622—Gathered vertically; Roman, Austrian or festoon blin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62—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flexibly-interconnected horizontal or vertical strips; Concertina blinds, i.e. upwardly folding flexible screens
- E06B2009/2625—Pleated screens, e.g. concertina- or accordion-lik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罗马帘,即使将第一帘布卷起至顶部导轨附近,也不会有损于第二帘布的美观,且不增加第二帘布的制作工时。第一及第二帘布(11、12)的上端分别安装在顶部导轨(16)上,从顶部导轨可升降地垂下的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21、22)分别与第一及第二帘布(11、12)相连结。第一升降拉线(21)配置在第一帘布(11)的后侧,第二升降拉线(22)越过第二帘布(12)的上端,配置在第二帘布(12)的后侧。此外,沿顶部导轨的后部下缘且向下突出设置延长部件(17),第二帘布的上端安装在延长部件的前面,而且,从第二帘布的正面看,在包括第二升降拉线垂下部分的规定宽度上,设置有未在延长部件前面安装第二帘布上端的非安装部(18),从顶部导轨垂下的第二升降拉线通过非安装部,从第二帘布的前侧向后侧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升降拉线使上端分别安装在顶部导轨的帘布升降的罗马帘。
背景技术
过去,设置在房间的窗口等开口部的室内一侧的罗马帘是为人所知的。该罗马帘是一种使用升降拉线使上端设置在顶部导轨的帘布升降的窗帘,其帘布遮挡开口部,并可根据需要使升降拉线上升以卷起帘布,而可从开口部采光。并且,近年来,使用2块帘布的罗马帘的需求增加。于是,作为将2块帘布设置在单一顶部导轨的罗马帘,提出了分别在顶部导轨的前面和背面设置第一及第二帘布的上端的罗马帘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罗马帘是通过分别在顶部导轨的前面和背面安装帘布而使用多重帘布的罗马帘,从该顶部导轨起,在安装于顶部导轨的前面和背面的第一帘布和第二帘布之间,垂下有第一升降拉线和第二升降拉线两者。并且,在第二帘布的上端附近形成有插通孔,通过使从顶部导轨垂下的第二升降拉线插通该插通孔,在第二帘布的后面侧配置该第二升降拉线。在如此构成的罗马帘中,第一升降拉线及第二升降拉线分别配置在第一帘布和第二帘布的后面侧,所以各升降拉线不从正面侧露出,从而提高了美观度。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79934号公报(权利要求1,说明书0039段落,图3)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罗马帘中,在放下第二帘布的状态下,如果仅将第一帘布卷上至顶部导轨附近,则在第二帘布的上端附近所形成的插通孔会向室内侧露出,从而存在损害第二帘布 的美观性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现有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罗马帘中,必须与第二升降拉线的垂下位置相配合地在第二帘布上形成插通孔,从而存在增加制作第二帘布的工时的问题。
而且,在上述现有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罗马帘中,在放下第一及第二帘布的状态下,如果太阳光等强光照射在第二帘布上,则该光线通过形成在第二帘布上的插通孔呈光点状地照射在第一帘布上,因此,如果第一帘布是较薄的帘布,则上述光点状的强光透过第一帘布进入室内,从而导致室内发生光点状露光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上述现有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罗马帘中,一般情况下是将顶部导轨水平安装在窗户等开口部上方的房间墙壁或天花板上,因此,虽然比较易于在面向室内一侧的顶部导轨前面安装第一帘布的上端,但是,因为顶部导轨背面与房间墙壁面之间的间隙较小,所以导致在面向房间墙壁的顶部导轨背面安装第二帘布的上端的施工需要较多工时的问题。
为解决该问题,可以考虑如下方法,即,事先在顶部导轨背面设置第二帘布的上端,然后,将该顶部导轨安装在房间的墙壁面等之上。但是,与将未设置帘布的顶部导轨安装在房间墙壁面等上的施工相比,事先设置有帘布的顶部导轨安装在房间墙壁面等上的施工的施工性较低。另外,即使如此将顶部导轨安装在房间墙壁面等上之后,需要能根据使用者(居住者)的喜好随时更换第一及第二帘布,以改变花纹或图案等。因为如上所述顶部导轨背面与房间墙壁面等之间的间隙较小,所示导致更换设置在顶部导轨背面的第二帘布的工作繁琐,存在更换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罗马帘,即使将第一帘布卷起至顶部导轨附近,也不会损坏第二帘布的美观,且不会增加第二帘布的制作工时,并且,即使在放下第一及第二帘布的状态下强光照射在第二帘布上,也能够防止向室内产生光点状的光泄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罗马帘,其能够使第二帘布向突出于安装在房间的墙壁面等上的顶部导轨的延长部件的安装及更换变得极其容易。
技术方案1的发明,如图1所示,是对如下的罗马帘的改进,该罗马帘具备:顶部导轨16;上端分别安装在顶部导轨16上的第一及第二帘布11、12;以及从顶部导轨16可升降地垂下并分别连结于第一及第二帘布11、12的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21、22。
其特征构成在于,第一帘布11的上端安装在顶部导轨16的前面,从顶部导轨16垂下的第一升降拉线21配置在第一帘布11的后侧,延长部件17沿顶部导轨16的后部下缘且向下方突出设置,第二帘布12的上端安装在延长部件17的前面,第二升降拉线22从延长部件17前侧的顶部导轨16垂下,从第二帘布12的正面看,在包括第二升降拉线22的垂下部分的规定宽度上,设置有在延长部件17前面未安装第二帘布12的上端的非安装部18,从顶部导轨16垂下的第二升降拉线22越过第二帘布12的上端并通过非安装部18从第二帘布12的前侧配置到后侧。
该技术方案1记载的罗马帘中,从顶部导轨16垂下的第一升降拉线21配置在第一帘布11的后侧,从顶部导轨16垂下而使第二帘布12升降的第二升降拉线22越过第二帘布12的上端配置在其后侧。因此,第二升降拉线22几乎完全与第一升降拉线21分离,第二升降拉线22不会与第一升降拉线21缠绕,即使将第一帘布卷起至顶部导轨附近,因为第二升降拉线22隐藏在第二帘布12后,所以也不会损坏第二帘布的美观。
并且,在该罗马帘中,顶部导轨16安装在房间墙壁面等上,然后,在将第一及第二帘布11、12安装到顶部导轨16等上时,首先将第二帘布12的上端安装在面向室内侧的宽阔空间的延长部件17的前面上,然后将第一帘布11的上端安装在面向室内侧的宽阔空间的顶部导轨16的前面上。现有的罗马帘,因为从安装在房间墙壁面等上的顶部导轨背面与房间墙壁面之间的较小间隙、在顶部导轨的背面安装第二帘 布,所以安装工作繁琐,与这样的现有的罗马帘相比,在本发明中,在安装于房间墙壁面14等上的顶部导轨16的延长部件17的前面,可以极其容易地安装第二帘布12。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延长部件17与顶部导轨16一体设置,且形成为具有与顶部导轨16的长度大致相同长度的板状。
在该技术方案2记载的罗马帘中,因为延长部件17与顶部导轨16一体设置,所以不会增加部件个数。并且,延长部件17形成为具有与顶部导轨16的长度大致相同长度的板状,所以可以通过挤压成型或拉拔成型与顶部导轨16同时形成延长部件17。
技术方案3的发明,如图7所示,是对如下的罗马帘的改进,该罗马帘具备:顶部导轨113;上端分别安装在顶部导轨113上的第一及第二帘布114、115;以及从顶部导轨113可升降地垂下并分别连结于第一及第二帘布114、115的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21、22。
其特征构成是,第一帘布114的上端安装在顶部导轨113的前面,从顶部导轨113垂下的第一升降拉线121配置在第一帘布114的后侧,第二帘布115的上端安装在顶部导轨113的背面,第二升降拉线122以越过第二帘布115的上端的方式被向顶部导轨113的后侧拉出,并在第二帘布115的后侧垂下。
在该技术方案3记载的罗马帘中,第二升降拉线122从上部空间113f被拉向顶部导轨113的后侧,并从第二帘布115的后侧直接垂下,所以,过去所必需的用于向第二帘布115后侧引导第二升降拉线122的插通孔不再需要。因为不再需要该插通孔,对于第二帘布115,可以省去过去所必需的形成插通孔的加工工时。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从顶部导轨113垂下的第一升降拉线121的上部在顶部导轨113内部被沿长度方向引导,并从顶部导轨113的端部向下方垂下,从顶部导轨113垂下的第二升降拉线122的上部,在位于第一升降拉线121上方或下方的顶部导轨113内部,被沿顶部导轨113的长度方向引导,并从顶部导轨113的端部向下方垂下。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顶部导轨113的内部,设置有卷绕第一升降拉线121或第二升降拉线122任一方的滚筒123或124,在顶部导轨113的内部,第一升降拉线121或第二升降拉线122的另一方被沿长度方向引导,并从顶部导轨113的端部向下方垂下。
技术方案9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卷绕第一升降拉线121的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卷绕第二升降拉线122的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在顶部导轨113中收容有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和位于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的上侧的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
在该技术方案5、7、9记载的罗马帘中,在顶部导轨113中,收容有第一升降拉线121或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以及第二升降拉线122或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所以可以使顶部导轨113的宽度与收容单一卷绕滚筒的顶部导轨相同,从而可防止第一帘布114向室内突出的量增加。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其特征在于,第二升降拉线122的上部,在位于第一升降拉线121上方的顶部导轨113内部,被沿顶部导轨113长度方向引导,在顶部导轨113中设置有将内部上下分为2部分的分隔壁113e,通过分隔壁113e,在顶部导轨113内部形成下部空间113g和上部空间113f,所述下部空间113g收容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升降拉线121;所述上部空间113f在下部空间113g的上侧收容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升降拉线122。
技术方案8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顶部导轨113中设置有将内部上下分为2部分的分隔壁113e,通过分隔壁113e,在顶部导轨113内部形成下部空间113g和上部空间113f,所述下部空间113g收容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升降拉线121或卷绕第一升降拉线121的滚筒123;所述上部空间113f在下部空间113g的上侧收容有卷绕第二升降拉线122的滚筒124或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升降拉线122。
技术方案10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顶部导轨113中设置有将内部上下分为2部分的分隔壁113e,通过分隔壁113e,在顶部导轨113内部形成下部空间113g和上部空间113f,所述下部空间113g收容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所述上部空间113f在下部空间113g的上侧收容有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
在该技术方案6、8及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罗马帘中,在由分隔壁113e分隔的下部空间113g中,收容有第一升降拉线121或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在由分隔壁113e分隔的上部空间113f中,收容有第二升降拉线122或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所以,可以防止彼此互相干涉。
技术方案11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6、8或10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引导部件126d,用于将从上部空间113f向顶部导轨113后侧引出的第二升降拉线122向第二帘布115的后侧引导。
在该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罗马帘中,引导部件126d将被引出至顶部导轨113后侧的第二升降拉线122向第二帘布115的后侧引导,所以可避免第二升降拉线122与第二帘布115的摩擦阻力不必要地增加。据此可以减轻在升降第二帘布115时的操作负重。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从顶部导轨垂下的第一升降拉线配置在第一帘布的后侧,从顶部导轨垂下的用于升降第二帘布的第二升降拉线越过第二帘布的上端、配置在其后侧,所以第二升降拉线基本上从第一升降拉线完全分离,第二升降拉线不会与第一升降拉线缠绕。另外,在使第一升降拉线升降的时候,第二升降拉线也位于第二帘布的后侧,所以不会影响第二帘布的美观。此时,如果第二帘布的上端通过未安装在延长部件前面的非安装部,从第二帘布的前侧向后侧引出并配置在第二帘布的后侧,则在使第二升降拉线升降的时候,第一帘布不会随意升降,可切实地仅使第二帘布升降。另外,因为第一及第二帘布的上端分别安装在顶部导轨前面及延长部件前面,所以在将顶部导轨安装在房间墙壁面等上之后,在将第一及第二帘布安装到顶部导轨上时,首先将第二帘布的上端安装在面向室内侧的宽阔空间的延 长部件的前面,然后将第一帘布的上端安装在面向室内侧的宽阔空间的顶部导轨的前面,从而不仅可提高第一帘布的安装工作效率,也可提高第二帘布的安装工作效率。
另外,在放下第二帘布的状态下仅将第一帘布卷起至顶部导轨附近时,在现有的罗马帘中,在第二帘布上端附近形成的插通孔露出于室内一侧而影响美观,并且增加制作第二帘布的工时,与此相比,在本发明的罗马帘中,因为在第二帘布上端附近未形成插通孔,所以在放下第二帘布的状态下即使仅将第一帘布卷起至顶部导轨附近,也不会有损第二帘布的美观并不会增加制作第二帘布的工时。此外,在现有的罗马帘中,在放下第一及第二帘布的状态下,在太阳光等强光照射在第二帘布上时,通过形成在第二帘布上的插通孔的呈光点状的强光透过第一帘布,在室内产生光点状的光泄露,与此相比,在本发明的罗马帘中,因为在第二帘布上未形成插通孔,所以在放下第一及第二帘布的状态下、即使太阳光等强光照射在第二帘布上,也不会有光点状的强光照射在第一帘布上,从而不会在室内产生光点状的光泄露。
另外,在现有的罗马帘中,在房间的墙壁面等上安装顶部导轨之后,在该顶部导轨的背面安装第二帘布时、或更换第二帘布时,因为顶部导轨背面与房间墙壁面之间的间隙较小,所以导致在顶部导轨背面安装或更换上述第二帘布的工作十分繁琐,与此相比,在本发明的罗马帘中,因为是将第二帘布安装在面向室内一侧宽阔空间的延长部件前面,所以在从顶部导轨突出设置的延长部件前面安装或更换第二帘布的工作变得极其容易。
而且,延长部件与顶部导轨一体设置,且形成为具有与顶部导轨的长度大致相同长度的板状,所以不会增加部件个数,并且几乎不会增加延长部件及顶部导轨的加工工时。
另一方面,即使将第一帘布的上端安装在顶部导轨前面,将第二帘布的上端安装在顶部导轨背面,并使第二升降拉线越过第二帘布的上端而从顶部导轨后侧引出且向第二帘布后侧垂下,过去所必需的用于向第二帘布后侧引导第二升降拉线的插通孔也不再需要。因此,由 于不再需要该插通孔,对于第二帘布,可以省去过去所必需的形成插通孔的加工工时。此时,如果在顶部导轨中收容有第一升降拉线或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以及第二升降拉线或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则可以使顶部导轨的宽度与收容单一卷绕滚筒的顶部导轨相同,从而可防止第一帘布向室内突出的量增加。而且,如果在由分隔壁分隔的下部空间中,收容第一升降拉线或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在由分隔壁分隔的上部空间中收容第二升降拉线或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则可以防止彼此互相干涉。更进一步,如果设置引导部件,以将从上部空间向顶部导轨后侧引出的第二升降拉线引导至第二帘布的后侧,则因为该引导部件将被引出至顶部导轨后侧的第二升降拉线向第二帘布的后侧引导,所以可避免第二升降拉线与第二帘布的摩擦阻力不必要地增加。据此可以减轻在升降第二帘布时的操作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罗马帘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2是显示第一及第二帘布安装在该罗马帘的顶部导轨之前的状态的、对应于图1的截面图。
图3是剖开该罗马帘要部的正视图。
图4是该罗马帘的侧视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罗马帘的图6的B-B线截面图。
图6是剖开该罗马帘要部的正视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罗马帘的图8的A-A线截面图。
图8是剖开该罗马帘要部的正视图。
图9是图8的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及图4所示,罗马帘10包括:通过固定用托架13而安装在房间墙壁面14上的顶部导轨16;上端分别安装于该顶部导轨16上 并与顶部导轨16的长度具有大致相同宽度的第一及第二帘布11、12;从顶部导轨16可升降地垂下并分别与第一及第二帘布11、12连结的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21、22。顶部导轨16通过铝合金等金属的挤压成型或拉拔成型而形成为大致倒U字形的横截面,并具有顶板部16a、从顶板部16a的前缘垂下的前壁16b、以及从顶板部16a的后缘垂下的后壁16c。
如图1及图2所详示,第一帘布11通过第一面接合件31安装在顶部导轨16的前面,即,顶部导轨16的前壁16b的前面上。第一面接合件31具有:由具有与顶部导轨16的长度大致相同长度的较厚的硬质塑料等形成的第一带状板31a;在该第一带状板31a的表面上以密集状态排列设置的多个第一钩状突起31b;具有与第一帘布11的宽度大致相同长度的第一带状布31c;以及在该第一带状布31c的表面上以密集状态排列设置的、与第一钩状突起31b可脱离地卡定的多个第一环状突起31d。此外,在顶部导轨16的前壁16b的上部及中央下部,沿顶部导轨16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设置有分别保持上述第一带状板31a的上缘及下缘的一对第一挂钩16d、16d,在第一帘布11的后面上缘缝有上述第一带状布31c。据此,第一帘布11的上端与顶部导轨16的前面可脱离地安装。另外,上述一对第一挂钩16d、16d与顶部导轨16一体设置。
另一方面,在顶部导轨16的后部设置有延长部件17。该延长部件17沿顶部导轨16的后壁16c的下缘且向下方突出设置。此外,延长部件17与顶部导轨16一体设置,且形成为具有与顶部导轨16的长度大致相同长度的大致倒ㄑ字形的板状。第二帘布12经由第二面接合件32安装在上述延长部件17的前面下部。第二面接合件32与上述第一面接合件31大致相同地构成,具有:由较厚的硬质塑料等形成的第二带状板32a;在该第二带状板32a的表面上以密集状态排列设置的多个第二钩状突起32b;第二带状布32c;以及在该第二带状布32c的表面上以密集状态排列设置的、与第二钩状突起32b可脱离地卡定的多个第二环状突起32d。
此外,在延长部件17的中央及下部,沿延长部件17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设置有分别保持上述第二带状板32a的上缘及下缘的一对第二挂钩17a、17a,在第二帘布12的后面上缘缝有上述第二带状布32c。而且,上述第二面接合件32分别沿延长部件17的长度方向以及第二帘布1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在除了规定宽度的非安装部18之外的延长部件17下部前面以及第二帘布12的后面上缘。非安装部18是从正面观察第二帘布12时,包含有从拉线插通部件19垂下的第二升降拉线22的垂下部分的规定宽度的间隙,即为在延长部件17的前面不安装第二帘布12上端的部分。据此,第二帘布12的上端与延长部件17的下部前面可脱离地安装。另外,上述一对第二挂钩17a、17a与顶部导轨16一体设置。此外,上述非安装部18的规定宽度虽然是根据第二帘布12的厚度及第二升降拉线22的粗细来确定的,但设定为1-10cm,优选设定为2-5cm。将非安装部18的规定宽度限定为1-10cm的范围,是因为在不满1cm时第二升降拉线22不能顺利升降,而在超过10cm时、第二帘布12上缘的一部分将脱离延长部件17而导致损害第二帘布12的美观。
另一方面,在由顶部导轨16的顶板部16a、前壁16b以及后壁16c围成的空间16e中,在顶部导轨16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上收容有多个(图3例示为2个)拉线插通部件19。拉线插通部件19可脱离地嵌入上述顶部导轨16的空间,该空间16e被拉线插通部件19分隔为下部空间16f及上部空间16g。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下部空间16f中插入多根第一升降拉线21。这些第一升降拉线21的一端部从对应的规定的拉线插通部件19垂下,插通多个第一拉线环41而向垂下直配置,所述多个第一拉线环41在第一帘布11后面以在垂直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安装,然后,与安装在第一帘布11下端的第一重量杆51或最下端的第一拉线环41相连结(图4中显示为与最下端的第一拉线环41相连结)。此外,第一升降拉线21的另外一端部插通拉线插通部件19,在下部空间16f中被向右引导,在插通设置在顶部导轨16右端下部的作为停止机构的止动部23后,从止动部23垂下与第一操作捏手 61相连结。
另一方面,上述上部空间16g中,插通多根第二升降拉线22。这些第二升降拉线22的一端部从对应的规定的拉线插通部件19垂下,插通在第二帘布12与延长部件17之间形成的规定宽度的非安装部18,然后,插通在第二帘布12后面在垂直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安装的多个第二拉线环42,配置在垂直下方,更进一步与安装在第二帘布12下端的第二重量杆52或最下端的第二拉线环42相连结(图4中显示为与最下端的第二拉线环42相连结的情况)。此外,第二升降拉线22的另外一端部插通拉线插通部件19,在上部空间16g被向右引导而插通止动部23,然后,从止动部23垂下与第二操作捏手62相连结。
上述止动部23构成为分别禁止或允许设置有第一及第二操作捏手61、62的一侧的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21、22上升。具体而言,在设置有第一操作捏手61的一侧的第一升降拉线21下降后又上升时,止动部23禁止第一升降拉线21的上升,而若使被禁止上升的第一升降拉线21暂且下降,则再次允许第一升降拉线21上升。亦即,若使设有第一操作捏手61的一侧的第一升降拉线21上升,则从顶部导轨16的拉线插通部件19垂下并与第一帘布11相连结的一侧的第一升降拉线21下降,反之,若使设有第一操作捏手61的一侧的第一升降拉线21下降,则与第一帘布11相连结的一侧的第一升降拉线21上升,从而可以卷起第一帘布11。
另一方面,在使设置有第二操作捏手62的一侧的第二升降拉线22下降后又上升时,止动部23禁止第二升降拉线22的上升,而若使被禁止上升的第二升降拉线22暂且下降时,则再次允许第二升降拉线22上升。亦即,若使设有第二操作捏手62的一侧的第二升降拉线22上升,则从顶部导轨16的拉线插通部件19垂下并与第二帘布12相连结的一侧的第二升降拉线22下降,反之,若使设有第二操作捏手62的一侧的第二升降拉线22下降,则与第二帘布12相连结的一侧的第二升降拉线22上升,从而可以卷起第二帘布12。根据上述,虽然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21、22可分别独立上下运动,但在第一及第二操作 捏手61、62的上侧,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21、22由连结部件24连结,通过操作该连结部件24,可以使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21、22同时上下运动。
另一方面,固定用托架13具有:形成有前爪71a的第一块体71、以及形成有后爪72a的第二块体72。第二块体72相对于第一块体71可向前后方向移动,前爪71a及后爪72a从前后把持着顶部导轨16。第一块体71通过木螺钉26固定在房间的墙壁面14上(图4)。而且,在顶部导轨16的顶板部16a的前端及后端,分别设置有分别卡定前爪71a及后爪72a的前侧卡定部16h及后侧卡定部16i。第二块体72被未图示的弹簧向使前爪71a靠近后爪72a的方向施力,通过用前爪71a及后爪72a从前后保持着顶部导轨16,顶部导轨16相对于房间墙壁面14大致水平地被固定(图4)。另外,前侧卡定部16h及后侧卡定部16i与顶部导轨16一体设置,前侧卡定部16h兼作为保持第一面接合件31的第一带状板31a上缘的第一挂钩16d。
对如此构成的罗马帘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通过操作与第一或第二帘布11、12相对应地配置在顶部导轨16右侧的第一或第二操作捏手61、62,使第一或第二帘布11、12升降。例如,在使第一帘布11上升时,通过向下方拉第一操作捏手61,拉下设有第一操作捏手61的一侧的第一升降拉线21,同时,与第一帘布11相连结一侧的第一升降拉线21上升,第一重量杆51上升。此时,第一帘布11在相互毗邻的第一拉线环41之间形成皱褶并被卷起。当放松向下方拉第一操作捏手61的力时,止动部23禁止第一升降拉线21的上升,第一帘布11被保持为卷起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放下第一帘布11的时候,稍稍向下拉第一操作捏手61,允许设有第一操作捏手61的一侧的第一升降拉线21上升,然后,缓慢抬起第一操作捏手61。如此,与第一帘布11相连结一侧的第一升降拉线21因第一重量杆51及第一帘布11的自重而下降。另外,与上述第一操作捏手61同样地操作第二操作捏手62可以使第二帘布12升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固定用托架将顶部导轨固定在房间墙壁面上的,但也 可以通过固定用托架将顶部导轨固定在房间天花板上。
在如此构成的罗马帘10中,在将第一帘布11的上端安装在顶部导轨16的前面,将第二帘布12的上端安装在延长部件17的前面,亦即,在将顶部导轨16安装到房间墙壁等上状态下,将第二帘布12的上端安装在面向室内一侧广阔空间的延长部件17的前面,然后,将第一帘布11的上端安装在面向室内一侧广阔空间的顶部导轨16的前面。现有的罗马帘是从安装在房间墙壁面等上的顶部导轨的背面与墙壁面之间的较小间隙,将第二帘布安装至顶部导轨的背面的,与此相比,本发明的罗马帘10,不仅可以提高第一帘布11的安装效率,也可以提高第二帘布12的安装效率。另外,从顶部导轨16垂下的第一升降拉线21配置在第一帘布11的后侧,从顶部导轨16垂下的用于升降第二帘布12的第二升降拉线22,通过第二帘布12的上端未安装在延长部件17前面的非安装部18,从第二帘布12的前侧向后侧引出并配置在第二帘布12的后侧,所以,第二升降拉线22基本从第一升降拉线21完全分离,第二升降拉线22不会与第一升降拉线21缠绕。作为结果,在使第二升降拉线22升降的时候,第一帘布11不会随意升降,可以切实地仅使第二帘布12升降。换句话说,使第二帘布12升降的第二升降拉线22的功能不会产生障碍,在卷起第二帘布12时,可有效避免第一帘布11干涉而导致同时卷起的局面。
另外,在现有的罗马帘中,在放下第二帘布的状态下仅将第一帘布卷起至顶部导轨附近时,存在形成于第二帘布上端附近的插通孔露出于室内一侧而影响美观,并且增加在第二帘布上形成插通孔的工时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罗马帘10中,因为在第二帘布12上端附近未形成插通孔,所以在放下第二帘布12的状态下即使仅将第一帘布11卷起至顶部导轨16附近,也不会有损于第二帘布12的美观,并且不会增加制作第二帘布12的工时。此外,在现有的罗马帘中,在放下第一及第二帘布的状态下,在太阳光等强光照射在第二帘布上时,通过形成在第二帘布上的插通孔呈光点状的强光照射第一帘布上,存在在室内产生光点状的光泄露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罗马帘 10中,因为在第二帘布12上未形成插通孔,所以在放下第一及第二帘布11、12的状态下即使太阳光等强光照射在第二帘布12上,也不会有光点状的强光照射在第一帘布11上,从而不会在室内产生光点状的光泄露。
更进一步,上述第一及第二帘布11、12从室内一侧覆盖房间窗口等的开口部(未图示),虽可使用完全相同的面料,但例如通过用不透明面料形成第二帘布12,用遮光面料形成第一帘布11,可以通过两块帘布11、12来保持遮光效果。但是,并不限于该组合,可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例如,以透明可见的面料形成一个帘布11或12,以不透明面料形成另一个帘布12或11;或者,两块帘布11、12使用互不相同的花纹面料等。因此,即使将顶部导轨16安装在房间墙壁面等上之后,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随时更换第一及第二帘布11、12,以变更其花纹或图案等。在此,在现有的罗马帘中,因为顶部导轨背面与房间墙壁面之间的间隙较小,所以更换已安装在顶部导轨背面的第二帘布的工作比较繁琐,存在更换工作所需时间较长的问题。与此相比,在本发明的罗马帘10中,因为是将第二帘布12的上端安装在面向室内侧的宽阔空间的延长部件17的前面,所以,在延长部件17的前面更换第二帘布12上端的工作变得极其容易。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是在由拉线插通部件19分隔的下部空间16f中插通第一升降拉线21、在上部空间16g中插通第二升降拉线22的例子。但也可以在由拉线插通部件19分隔的下部空间16f中插通第二升降拉线22,在上部空间16g中插通第一升降拉线21。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拉线在顶部导轨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从顶部导轨的端部向下方垂下。但如图5及图6所示,也可以设置多个能够在顶部导轨16的内部可绕出地卷绕第一升降拉线21的滚筒91,通过转动这些滚筒91来上下移动第一升降拉线21。具体而言,在顶部导轨16的内部,沿该导轨16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有多个滚筒支架92,滚筒91由这些滚筒支架92可转动地保持。第一升降拉线21的另一端可卷绕且可绕出地连结于各滚筒91。 第一升降拉线21的一端从相应的规定的滚筒91垂下,在插通多个第一拉线环41而配置在垂直下方后,与安装在第一帘布11下端的第一重量杆51或最下端的第一拉线环41相连结,所述多个第一拉线环41在第一帘布11的后面在垂直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安装。在各滚筒91中插通有单一的转动轴93,这些滚筒91与转动轴93一同转动。转动轴93在顶部导轨16内沿该导轨16的长度方向延伸配置,其左端与第一操作部95相连结。第一操作部95被收容在壳体95a中,由链轮(未图示)、配置在该链轮下部的卡定部(未图示)、及卷绕在该链轮上并从壳体95a的下端垂下的操作链95b构成。在如此构成的罗马帘90中,若操作操作链95b,则链轮及转动轴93转动,进而滚筒91转动,第一帘布11升降。
另一方面,在各滚筒支架92上,分别安装有沿顶部导轨16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销94,在这些销94上分别挂有多根第二升降拉线22。这些第二升降拉线22的一端从相应的规定的销94垂下,插通在第二帘布12与延长部件17之间形成的规定宽度的非安装部18,然后,插通在第二帘布12后面以在垂直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安装的多个第二拉线环42、配置在垂直下方,更进一步与安装在第二帘布12下端的第二重量杆52或最下端的第二拉线环42相连结。此外,第二升降拉线22的另一端部在顶部导轨16内被向右引导,插通止动部23,然后,从止动部23垂下与第二操作捏手62相连结。通过操作第二操作捏手62,可以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地升降第二帘布12。另外,也可以形成如下结构,即,使第二升降拉线22可绕出地卷绕在顶部导轨内的滚筒上,通过转动这些滚筒来上下移动第二升降拉线。此外,在图5及图6中,与图1及图3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部件。
另外,在图5及图6中说明的是,设置在顶部导轨16内部的多个滚筒91可以绕出第一升降拉线21。但也可以是,可通过这些滚筒91绕出第二升降拉线22,通过转动这些滚筒91来上下移动第二升降拉线22,使第一升降拉线21在顶部导轨内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引导。
更进一步,虽然没有图示,也可以在顶部导轨16内部分别设置可 绕出地卷绕第一升降拉线21的多个滚筒91、及可绕出地卷绕第二升降拉线22的多个滚筒,通过转动这些滚筒,来使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21、22分别上下移动。
以下基于图7-图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7及图8所示,罗马帘110具备通过固定用支架111而安装在房间墙壁面112(图7)上的顶部导轨113。该顶部导轨113通过铝合金等金属的挤压成型或拉拔成型而形成,如图7所详示,具有:顶板部113a、从顶板部113a的前缘垂下的前壁113b、以及从顶板部113a的后缘垂下的后壁113c。由顶板部113a、前壁113b以及后壁113c围成的空间,由分隔壁113e分为上下两部分,顶部导轨113的内部空间,由该分隔壁113e在分隔壁113e的上侧形成上部空间113f,在分隔壁113e的下侧形成下部空间113g。于是,在上部空间113f后侧的后壁113c上,形成在长度方向连续的后侧狭缝113n。在下部空间113g中,形成有在其下侧沿顶部导轨113的长度方向连续的下侧狭缝113k。另一方面,固定用支架111具有:形成有前爪111a及卡定凸部111b的前侧块体111c、以及相对于该前侧块体111c可前后方向移动地构成的后爪111d。前侧块体111c由木螺钉111e固定在房间的墙壁面112上。
在顶部导轨113的顶板部113a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分别卡定前爪111a及卡定凸部111b的前侧卡定部113h及卡定凹槽113m,在该顶板部113a的后端,设置有卡定后爪111d的后侧卡定部113i。后爪111d由未图示的弹簧向靠近前爪111a的方向施力,在分别使前爪111a及卡定凸部111b卡定于前侧卡定部113h及卡定凹槽113m的状态下,通过使后爪111d卡定于后侧卡定部113i,从而使顶部导轨113成为相对于房间墙壁面112可固定的结构。另外,前侧卡定部113h、卡定凹槽113m及后侧卡定部113i与顶部导轨113一体设置。
如图7及图8所示,罗马帘110具备上端分别安装在该顶部导轨113上、且具有与顶部导轨113的长度大致相同宽度的第一及第二帘布114、115。在顶部导轨113的前面、即顶部导轨113的前壁113b的前面上部,通过前侧面接合件116安装有第一帘布114。如图7所 详示,前侧面接合件116具有:由具有与顶部导轨113的长度大致相同长度的较厚的硬质塑料等形成的前侧带状板116a;及具有与第一帘布114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长度的前侧带状布116b。而且,虽然未图示,但在前侧带状板116a的表面上以密集状态排列设置有未图示的前侧钩状突起,在前侧带状布116b的表面上以密集状态排列设置有与前侧钩状突起可脱离地卡定的多个未图示的前侧环状突起。此外,在顶部导轨113的前壁113b的上部及中央部,沿顶部导轨113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设置有分别保持上述前侧带状板116a的上缘及下缘的一对前侧挂钩113d、113d,在第一帘布114的后面上缘,缝有上述前侧带状布116b。据此,第一帘布114的上端与顶部导轨113的前面可脱离地安装。另外,上述一对前侧挂钩113d、113d与顶部导轨113一体设置。
另一方面,在顶部导轨113的后面,即,在顶部导轨113的后壁113c的后面下部,通过后侧面接合件117安装有第二帘布115。后侧面接合件117与上述前侧面接合件116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具有由较厚的硬质塑料等形成的后侧带状板117a及后侧带状布117b。而且,虽然未图示,但在该后侧带状板117a的表面上以密集状态排列设置有多个后侧钩状突起,在后侧带状布117b的表面上以密集状态排列设置有与该后侧钩状突起可脱离地卡定的多个后侧环状突起。此外,在顶部导轨113的后壁113c的中央部及下部,沿顶部导轨113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设置有分别保持上述后侧带状板117a的上缘及下缘的一对后侧挂钩113j、113j,在第二帘布115的前面上缘,缝有上述后侧带状布117b。据此,第二帘布111的上端与顶部导轨113的后面下部可脱离地安装。另外,上述一对后侧挂钩113j、113j与顶部导轨113一体设置。
更进一步,罗马帘110具备从顶部导轨113可升降地垂下且分别与第一及第二帘布114、115连结的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121、122。另一方面,在顶部导轨113的内部且在分隔壁113e的下侧形成的下部空间113g中,设置有可卷出地卷绕第一升降拉线121的多个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在顶部导轨113的内部且在分隔壁113e的上侧形成 的上部空间113f中,设置有可卷出地卷绕第二升降拉线122的多个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于是,通过转动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可使第一升降拉线121上下移动,通过转动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可使第二升降拉线122上下移动。
在此,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与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为同样结构,分别被同样结构的滚筒支架125、126所支持。先就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进行说明,如图8及图9所详示,在下部空间113g中,沿该顶部导轨113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有多个滚筒支架125,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可转动地保持在这些滚筒支架125上。滚筒支架125具有:枢轴支撑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两端的一对支承部125a、125b;及连结该一对支承部125a、125b的本体部125c。在该本体部125c的一端,一体形成有引导部件125d,在该引导部件125d中松弛插入上部卷绕在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上的第一升降拉线121,且将该第一升降拉线121从下部空间113g引导至其外部的顶部导轨113的下方。形成在本体部125c的一端的引导部件125d,是截面为方形且具有第一升降拉线121松弛插入的孔的筒体。在该引导部件125d上,设置有正交的引导销125e、125e以将该方形孔114分割。
此外,在该本体部125c的另一端,设有将该本体部125c固定在下部空间113g的任意位置上的固定手柄125f。虽然省略说明固定手柄125f的详细情况,但是该固定手柄125f通过转动90度,可以使该滚筒支架125在下部空间113g的内部沿顶部导轨113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向反方向转动该固定手柄125f90度而恢复原状,可以将该本体部125c固定在下部空间113g中。
形成在顶部导轨113的下部空间113g下侧的下侧狭缝113k,构成为可在顶部导轨113长度方向上插入引导部件125d,为使引导部件125d进入该下侧狭缝113k,在下部空间113g内插入滚筒支架125,通过在任意位置使固定手柄125f恢复原状,从而可在该导轨113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多个滚筒支架125。
如图7所示,在由固定在下部空间113g的任意位置的滚筒支架125保持的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上外嵌有环123a,该环123a与该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一同转动并在轴方向滑动。第一升降拉线121的另一端与该环123a相连结。第一升降拉线121从所对应的规定的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松弛地插入引导部件125d,并从下部空间113g被引导至其外部的顶部导轨113的下方且垂下。另一方面,在第一帘布114的后面,以在垂直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安装有多个前侧拉线环127。从下部空间113g垂下的第一升降拉线121插通前侧拉线环127并配置在垂直下方,然后,其下端与第一帘布114的最下端的前侧拉线环138相连结。
在各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中插通有单一的下级用转动轴129,这些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与下级用转动轴129共同转动地构成。如图8所示,下级用转动轴129在顶部导轨113的下部空间113g中在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一端与前侧操作部131相连结,另外一端与止动部132连结。前侧操作部131收容于壳体131a中,由链轮131b、及卷绕在该链轮131b上并从壳体131a的下端垂下的操作链131c构成。于是,通过上下移动操作链131c,链轮131b与下级用转动轴129共同转动,通过下级用转动轴129的转动,进而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也转动,从而使第一升降拉线121升降。
与下级用转动轴129的左端连结的止动部132,构成为禁止或允许可绕出第一升降拉线121的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的转动。具体而言,若操作操作链131c、使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与下级用转动轴129共同转动,并使第一升降拉线121上升后再下降,则止动部132禁止绕出第一升降拉线121的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的转动。若从该状态开始以使第一升降拉线121再次上升的方式使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稍微转动,然后再次使第一升降拉线121下降,则止动部132允许绕出第一升降拉线121的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的转动。于是,若操作操作链131c使第一升降拉线121上升,则可以卷起与第一升降拉线121相连结的第一帘布114。
另一方面,在上部空间113f中,沿该导轨113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有多个滚筒支架126。这些滚筒支架126与固定在下部空间113g中的支架为同样结构,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可转动地保持在这些滚筒支架126上。因为这些滚筒支架126与保持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的支架为同一结构,故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7所示,形成在上部空间113f后侧的后侧狭缝113n,构成为可在顶部导轨113长度方向上插入滚筒支架126中的引导部件126d,为使引导部件126d进入该后侧狭缝113n,在上部空间113f内插入滚筒支架126,通过在任意位置使固定手柄126f恢复原状,从而在该导轨113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多个滚筒支架126。
在由固定在上部空间113f的任意位置的滚筒支架126所保持的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上外嵌有环124a,该环124a与该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一同转动并在轴方向滑动。第二升降拉线122的另一端与该环124a相连结。第二升降拉线122从对应的规定的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松弛地插入引导部件126d,并从上部空间113f通过后部狭缝113n被引导至其外部的顶部导轨113的后方。在此,形成在滚筒支架126上的引导部件126d,将从上部空间113f拉出到顶部导轨113后侧的第二升降拉线122引导至第二帘布115的后侧,第二升降拉线122以从上部空间113f越过第二帘布115的上端的方式,从顶部导轨113的后侧引出并在第二帘布115的后侧垂下。
另一方面,在第二帘布115的后面,以在垂直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安装有多个后侧拉线环133。以从上部空间113f越过第二帘布115的上端的方式从顶部导轨113的后侧引出并垂下的第二升降拉线122,插通后侧拉线环133并配置在垂直下方,然后,其下端与第二帘布115的最下端的后侧拉线环139相连结。
如图8所示,在各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中插通有单一的上级用转动轴136,这些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与上级用转动轴136共同转动。如图9所示,上级用转动轴136在顶部导轨113的上部空间113f中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一端与后侧操作部137相连结,另外 其另一端与止动部132连结(图9)。后侧操作部137与前侧操作部131具有同一结构并收容于壳体137a内,由链轮137b、及卷绕在该链轮137b上并从壳体137a的下端垂下的操作链137c构成。于是,通过上下移动操作链137c,链轮137b与上级用转动轴136共同转动,通过上级用转动轴136的转动,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也转动,从而使第二升降拉线122升降。
与上级用转动轴136的左端连结的止动部132,构成为禁止或允许可拉出第二升降拉线122的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的转动。具体而言,若操作操作链137c、使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与上级用转动轴136共同转动,并使第二升降拉线122上升后再下降,则止动部132禁止可绕出第二升降拉线122的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的转动,若从该状态,使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转动稍许以使第二升降拉线122再次上升,然后再次使第二升降拉线122下降,则止动部132允许可绕出第二升降拉线122的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的转动。于是,若操作操作链137c使第二升降拉线122上升,则可以卷起与第二升降拉线122相连结的第二帘布115。
另外,后侧操作部137的壳体137a形成为包围顶部导轨113的一端侧端缘周围,在顶部导轨113的另一端侧设有未图示的盖。该盖也形成为包围顶部导轨113的另一端侧端缘周围。顶部导轨113的两端部被如此从周围包围,以防止出现如下事态,即,在长度方向形成在顶部导轨113下侧的下侧狭缝113k、以及在顶部导轨113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上部空间113f后侧的后侧狭缝113n分别扩开。
对如此构成的罗马帘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通过操作对应于第一或第二帘布114、115配置在顶部导轨113右侧的前侧或后侧操作部131、137,使第一或第二帘布114、115升降(图9)。例如,在使第一帘布114上升时,通过操作前侧操作部131中的操作链131c使第一升降拉线121上升,从而使最下端的前侧拉线环138上升。于是,第一帘布114在互相毗邻的前侧拉线环127之间形成皱褶并被卷起。另外,在使第二帘布115上升时,通过操作后侧 操作部137中的操作链137c使第二升降拉线122上升,从而使最下端的后侧拉线环139上升。于是,第二帘布115在互相邻接的后侧拉线环133之间形成皱褶并被卷起。接着,在使被卷起的第一及第二帘布114、115下降时,为了解除止动部132,稍许转动前侧及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124而开放止动部132,以使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121、122再次上升,由此将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121、122从各个滚筒123、124绕出。据此,通过第一及第二帘布114、115的自重,可与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121、122一起使帘布下降。另外,该实施例中是通过固定用托架将顶部导轨固定在房间的墙壁面上的,但也可以通过固定用托架将顶部导轨固定在房间的天花板上。
在如此构成的罗马帘110中,虽然卷绕第一升降拉线121的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与卷绕第二升降拉线122的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是分别设置的,但因为在顶部导轨113中,形成有收容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的下部空间113g、及在下部空间113g的上侧收容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的上部空间113f,所以可使顶部导轨113的宽度与收容单一卷绕滚筒的顶部导轨相同。从而可以防止第一帘布114向室内突出的量增大。
另外,使升降第一帘布114的第一升降拉线121从顶部导轨113垂下并配置在第一帘布114的后侧,使升降第二帘布115的第二升降拉线122从上部空间113f引出至顶部导轨113后侧并导入第二帘布115的后侧而垂下,所以第二升降拉线122几乎完全与第一升降拉线121完全分离,第二升降拉线122不会与第一升降拉线121缠绕。所以,在使第二升降拉线122升降的时候,第一帘布114不会随意升降,可确保仅使第二帘布115升降。换言之,使第二帘布115升降的第二升降拉线122的功能不会产生障碍,在卷起第二帘布115时,可有效避免第一帘布114干涉而导致同时卷起的局面。
另外,在现有的罗马帘中,在放下第二帘布的状态下仅将第一帘布卷起至顶部导轨附近,此时,存在第二帘布上端附近形成的插通孔露出于室内一侧而影响美观的问题,但在本发明的罗马帘110中,因 为第二升降拉线122被从上部空间113f引出至顶部导轨113后侧并被引导至第二帘布115的后侧,第二升降拉线122以从上部空间113f越过第二帘布115的上端的方式、从顶部导轨113后侧引出并在该第二帘布115的后侧垂下,所以,即使在放下第二帘布115的状态下仅将第一帘布114卷起至顶部导轨113附近,也不会损坏第二帘布115的美观。
特别是,在该实施例中,因为设有引导部件126d,以使被从上部空间113f引出至顶部导轨113后侧的第二升降拉线122、被引导至第二帘布115的后侧,所以该引导部件126d将被引出至顶部导轨113后侧的第二升降拉线122引导至第二帘布115的后侧,可避免第二升降拉线122与第二帘布115的摩擦阻力不必要地增大。据此可以减轻在升降第二帘布115时的操作负荷。
另外,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揭示的结构是,通过从周围包围顶部导轨113的两端部,以防止下侧狭缝113k及后侧狭缝113n分别扩开。但是也可以另外准备用于防止下侧狭缝113k及后侧狭缝113n分别扩开的部件,将这样的防止扩开部件在顶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此时,例如也可以在被插入下侧狭缝113k及后侧狭缝113n的引导部件125d、126d上,追加设置用于防止下侧狭缝113k及后侧狭缝113n分别扩开的挂钩125h、126h那样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在将顶部导轨113安装在墙壁面112的托架111上,追加设置用于防止下侧狭缝113k及后侧狭缝113n分别扩开的结构。
另外,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显示的例子是,设置有卷绕第一升降拉线121的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和卷绕第二升降拉线122的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但也可以将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121、122的任何一方或双方的上部在顶部导轨113内部沿顶部导轨113长度方向延伸,并从顶部导轨113的端部向下方垂下。 即便在此时,也可以使顶部导轨113的宽度与收容有单一卷绕滚筒的顶部导轨相同,可防止第一帘布114向室内突出的量增大。而且,通过在由分隔壁113e所分隔的下部空间113g中收容第一升降拉线121或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在 分隔壁113e所分隔的上部空间113f中收容第二升降拉线122或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可以防止其互相干涉。
本发明可以用于一种罗马帘,其通过与第一及第二帘布分别连结的第一以及第二升降拉线,使上端分别安装在顶部导轨上的第一及第二帘布升降。
Claims (10)
1.一种罗马帘,具备:
顶部导轨(16);上端分别安装在上述顶部导轨(16)的第一及第二帘布(11,12);及从上述顶部导轨(16)可升降地垂下并分别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帘布(11,12)连结的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21,22),其特征在于,
第一帘布(11)的上端安装在顶部导轨(16)的前面,
从上述顶部导轨(16)垂下的上述第一升降拉线(21)配置在上述第一帘布(11)的后侧,
延长部件(17)沿上述顶部导轨(16)的后部下缘且向下方突出设置,
上述第二帘布(12)的上端安装在上述延长部件(17)的前面,
第二升降拉线(22)从上述延长部件(17)前侧的上述顶部导轨(16)垂下,
从上述第二帘布(12)的正面看,在包括上述第二升降拉线(22)的垂下部分的规定宽度上,设置有在上述延长部件(17)前面未安装上述第二帘布(12)的上端的非安装部(18),
从上述顶部导轨(16)垂下的上述第二升降拉线(22)越过上述第二帘布(12)的上端并通过上述非安装部(18)配置到第二帘布(12)的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马帘,其中,
延长部件(17)与顶部导轨(16)一体设置,且形成为具有与上述顶部导轨(16)的长度大致相同长度的板状。
3.一种罗马帘,具备:
顶部导轨(113);上端分别安装在上述顶部导轨(113)的第一及第二帘布(114,115);及从上述顶部导轨(113)可升降地垂下并分别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帘布(114,115)连结的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线(121,122),其特征在于,
第一帘布(114)的上端安装在顶部导轨(113)的前面,
从上述顶部导轨(113)垂下的上述第一升降拉线(121)配置在上述第一帘布(114)的后侧,
第二帘布(115)的上端安装在上述顶部导轨(113)的后面,
第二升降拉线(122)以越过上述第二帘布(115)的上端的方式被向上述顶部导轨(113)的后侧拉出,并在上述第二帘布(115)的后侧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罗马帘,其中,
从顶部导轨(113)垂下的第一升降拉线(121)的上部在上述顶部导轨(113)的内部被沿长度方向引导,并从上述顶部导轨(113)的端部向下方垂下;从上述顶部导轨(113)垂下的第二升降拉线(122)的上部,在位于上述第一升降拉线(121)上方或下方的上述顶部导轨(113)的内部,被沿上述顶部导轨(113)的长度方向引导,并从上述顶部导轨(113)的端部向下方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罗马帘,其中,
第二升降拉线(122)的上部,在位于第一升降拉线(121)上方的顶部导轨(113)内部,被沿上述顶部导轨(113)的长度方向引导,
在上述顶部导轨(113)中设置有将内部上下分为2部分的分隔壁(113e),
通过上述分隔壁(113e)在上述顶部导轨(113)的内部形成下部空间(113g)和上部空间(113f),所述下部空间(113g)收容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上述第一升降拉线(121);上述上部空间(113f)在上述下部空间(113g)的上侧收容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上述第二升降拉线(12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罗马帘,其中,在顶部导轨(113)的内部,设置有卷绕第一升降拉线(121)或第二升降拉线(122)中的任一升降拉线的滚筒(123或124);在上述顶部导轨(113)的内部沿长度方向引导上述第一升降拉线(121)或上述第二升降拉线(122)中的另一升降拉线,并从上述顶部导轨(113)的端部向下方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罗马帘,其中,
在上述顶部导轨(113)上设置有将内部上下分为2部分的分隔壁(113e),通过上述分隔壁(113e)在上述顶部导轨(113)内部形成下部空间(113g)和上部空间(113f),所述下部空间(113g)收容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升降拉线(121)或卷绕上述第一升降拉线(121)的滚筒(123);所述上部空间(113f)在上述下部空间(113g)的上侧收容有卷绕第二升降拉线(122)的滚筒(124)或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上述第二升降拉线(12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罗马帘,其中,
设置有卷绕第一升降拉线(121)的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及卷绕第二升降拉线(122)的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
在顶部导轨(113)中收容有上述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和位于上述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的上侧的上述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罗马帘,其中,
在顶部导轨(113)上设置有将内部上下分为2部分的分隔壁(113e),通过上述分隔壁(113e)在上述顶部导轨(113)内部形成下部空间(113g)和上部空间(113f),所述下部空间(113g)收容前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3);所述上部空间(113f)在上述下部空间(113g)的上侧收容后侧拉线用卷绕滚筒(124)。
10.根据权利要求5,7或9所述的罗马帘,其中,
设置有引导部件(126d),用于将从上部空间(113f)向顶部导轨(113)后侧引出的第二升降拉线(122)向第二帘布(115)的后侧引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64016 | 2006-03-09 | ||
JP064016/2006 | 2006-03-09 | ||
JP2006285973A JP4870517B2 (ja) | 2006-03-09 | 2006-10-20 | ローマンシェード |
JP285973/2006 | 2006-10-20 | ||
PCT/JP2007/053148 WO2007102314A1 (ja) | 2006-03-09 | 2007-02-21 | ローマンシェード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4769A CN101394769A (zh) | 2009-03-25 |
CN101394769B true CN101394769B (zh) | 2011-04-13 |
Family
ID=38474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081844A Active CN101394769B (zh) | 2006-03-09 | 2007-02-21 | 罗马帘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31066B2 (zh) |
EP (2) | EP1992262A4 (zh) |
JP (1) | JP4870517B2 (zh) |
KR (1) | KR101053672B1 (zh) |
CN (1) | CN101394769B (zh) |
HK (1) | HK1125806A1 (zh) |
TW (1) | TWI346171B (zh) |
WO (1) | WO20071023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19391A (ja) * | 2006-11-15 | 2008-05-29 | Sanko Shoji Kk | カーテン昇降用コードの接続具 |
JP5329133B2 (ja) * | 2008-06-20 | 2013-10-30 | 株式会社イマイ | 窓遮蔽装置 |
US8474507B2 (en) | 2008-08-22 | 2013-07-02 | Hunter Douglas Inc. | System for confining lift cords in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
TWM355074U (en) * | 2008-08-28 | 2009-04-21 | Ching Feng Home Fashions Co | Detachable Roman curtain |
US8584728B2 (en) * | 2009-03-06 | 2013-11-19 | Hunter Douglas Inc. | Rail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
US20100294438A1 (en) * | 2009-05-22 | 2010-11-25 |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 Roman shade system |
TWM376238U (en) * | 2009-10-20 | 2010-03-21 | Ching Feng Home Fashions Co | Improved construction of window covering |
US8381792B2 (en) * | 2009-11-02 | 2013-02-26 | Horizons Window Fashions, Inc. | Window shad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US8365795B2 (en) * | 2009-11-02 | 2013-02-05 | Horizons Window Fashions, Inc. | Window shad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EP2369119B1 (en) * | 2010-03-26 | 2016-08-31 | Shih-Ming Lin | Window blind assembly |
CN101803852B (zh) * | 2010-04-27 | 2011-12-21 | 湖南科技大学 | 具有安全防犯报警功能的智能窗帘 |
JP2012065685A (ja) * | 2010-09-21 | 2012-04-05 | Toso Co Ltd | 日射遮蔽装置のスクリーン取付構造 |
JP5744456B2 (ja) * | 2010-09-30 | 2015-07-08 |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 たくし上げカーテンの生地取付装置 |
JP5666965B2 (ja) * | 2011-04-08 | 2015-02-12 |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 日射遮蔽装置 |
US9062493B2 (en) | 2011-05-16 | 2015-06-23 | Maxxmar Inc. | Blind assembly with two blind head rail |
US8505607B2 (en) | 2011-07-19 | 2013-08-13 | Horizons Window Fashions, Inc. | Window shade |
US9010399B2 (en) | 2012-05-01 | 2015-04-21 | Horizons Holdings, Llc | Window shade |
US8813807B1 (en) * | 2014-03-25 | 2014-08-26 | Lewis Hyman, Inc. | Window shade lifting apparatus |
JP6385782B2 (ja) * | 2014-10-08 | 2018-09-05 |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 遮蔽材の昇降装置 |
MX2016001493A (es) * | 2015-02-02 | 2016-11-16 | Springs Window Fashions Llc | Sistema de elevacion de persiana y arreglo de carril superior. |
JP6143378B2 (ja) * | 2015-09-30 | 2017-06-07 |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 日射遮蔽装置のスクリーン取付構造 |
JP6143377B2 (ja) * | 2015-09-30 | 2017-06-07 |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 日射遮蔽装置のスクリーン取付構造 |
JP6328297B2 (ja) * | 2017-05-11 | 2018-05-23 |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 日射遮蔽装置のスクリーン取付構造 |
US20190242186A1 (en) * | 2018-02-06 | 2019-08-08 | Tser Wen Chou | Horizontal blind structure |
JP6600036B2 (ja) * | 2018-04-17 | 2019-10-30 |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 日射遮蔽装置のスクリーン取付構造 |
JP6600037B2 (ja) * | 2018-04-17 | 2019-10-30 |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 日射遮蔽装置のスクリーン取付構造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10054Y (zh) * | 2003-03-27 | 2004-04-07 | 瑞安市宝利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罗马帘的收放止滑装置 |
CN2674988Y (zh) * | 2004-01-19 | 2005-02-02 |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整透光率的罗马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99496U (zh) * | 1986-06-11 | 1987-12-18 | ||
KR900003849Y1 (ko) * | 1986-12-03 | 1990-05-03 | 한국동력자원연구소 | 단열커텐의 이중부착장치 |
US5274357A (en) * | 1992-02-05 | 1993-12-28 | Riordan Dennis E | Combined alarm system and window covering assembly |
US5440289A (en) * | 1986-12-12 | 1995-08-08 | Riordan; Dennis E. | Combined alarm system and window covering assembly |
US5205333A (en) * | 1987-03-25 | 1993-04-27 | Verosol Usa Inc. | Shade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
US4953610A (en) * | 1989-03-17 | 1990-09-04 | Ultimate Window Coverings, Inc. | Double window shade assembly with independent shade movement |
USRE34273E (en) * | 1989-03-17 | 1993-06-08 | Ultimate Window Coverings, Inc. | Double window shade assembly with independent shade movement |
US5205335A (en) * | 1990-10-31 | 1993-04-27 | Blind Ambition,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opening a portion of a venetian window blind while closing another portion |
US5054534A (en) * | 1991-02-06 | 1991-10-08 | Amy Hong | Window shade with dual blinds |
US5090466A (en) * | 1991-06-24 | 1992-02-25 | Amy Hong | Pleated window shade |
US5205334A (en) * | 1991-10-03 | 1993-04-27 | Verosol Usa Inc. | Double layer shade |
US5988254A (en) * | 1998-06-29 | 1999-11-23 | Hanright; Connie A. | Washable window shade with removable components |
JP3379934B2 (ja) | 1999-11-26 | 2003-02-24 |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 ローマンシェード |
AU2001251603A1 (en) * | 2000-04-14 | 2001-10-30 | Ren Judkins | Headrail for double shade |
JP2003093220A (ja) * | 2001-09-27 | 2003-04-02 | Yokota Riyouhan Kk | ダブルシェード |
JP3598098B2 (ja) * | 2002-03-12 | 2004-12-08 | 中部インテリア株式会社 | 二重昇降カーテン装置 |
US7063122B2 (en) * | 2002-03-20 | 2006-06-20 | Hunter Douglas Inc. | Bottom-up/top-down retractable cellular shade |
US6964291B2 (en) * | 2003-01-14 | 2005-11-15 | Ren Judkins | Double shade headrail with removable cord collection spools |
JP4125967B2 (ja) * | 2003-01-29 | 2008-07-30 |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 ローマンシェード |
US6988526B2 (en) * | 2003-02-10 | 2006-01-24 | Ren Judkins | Roman shade with liner |
CA2430180C (en) * | 2003-05-21 | 2010-03-16 | Royal Group Technologies Limited | Cascade shade |
TWM251549U (en) * | 2004-01-15 | 2004-12-01 | Nien Made Entpr Co Ltd | Roman curtain with adjustable light transmittance |
JP4066031B2 (ja) * | 2004-04-14 | 2008-03-26 | 株式会社川島織物セルコン | 昇降式二重吊り内装材とストッパー |
US20060027336A1 (en) * | 2004-07-22 | 2006-02-09 | Shih-Ming Lin | Double-layer roman shade |
US7654299B2 (en) * | 2004-08-20 | 2010-02-02 | Lewis Hyman Inc. | Window shade li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20060151126A1 (en) * | 2004-11-29 | 2006-07-13 | Dominique Lampe | Systems and mechanisms for use with double blinds and double shades |
US20060213625A1 (en) * | 2005-03-23 | 2006-09-28 |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 Easily fixable roman blind |
US20060225846A1 (en) * | 2005-04-06 | 2006-10-12 | Marusak Thomas J | Segmented Roman window shade |
US20060225845A1 (en) * | 2005-04-06 | 2006-10-12 | Marusak Thomas J | Segmented Roman window shade |
TWM279722U (en) * | 2005-05-09 | 2005-11-01 | Hsiao-Wei Nien | Structure of individually movable secondary shade for primary shade |
US20070107854A1 (en) * | 2005-11-16 | 2007-05-17 | Hunter Douglas Inc. | Operating system for collapsible covering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
US7520311B2 (en) * | 2005-12-22 | 2009-04-21 | Hunter Douglas Inc. | Threaded lift cord spool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
JP2007185219A (ja) * | 2006-01-11 | 2007-07-26 | Chubu Interior Kk | 二重昇降カーテン装置 |
US20080035277A1 (en) * | 2006-08-14 | 2008-02-14 | Wen-Jui Lin | Retractable window shade with multiple shading gradations |
US7686059B2 (en) * | 2006-09-05 | 2010-03-30 | Hunter Douglas Inc. | Top down/bottom up control system for retractable shade |
US20080223530A1 (en) * | 2007-03-13 | 2008-09-18 | Vincent Grosso | Shade cover attachment for blind |
US7806159B2 (en) * | 2007-03-20 | 2010-10-05 | Newell Window Furnishings, Inc. | Flexible window covering |
US8261807B2 (en) * | 2008-04-28 | 2012-09-11 | Hunter Douglas Inc. | Dual fabric covering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
-
2006
- 2006-10-20 JP JP2006285973A patent/JP4870517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2-21 WO PCT/JP2007/053148 patent/WO200710231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2-21 CN CN2007800081844A patent/CN101394769B/zh active Active
- 2007-02-21 KR KR1020087024547A patent/KR10105367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2-21 EP EP07714648.8A patent/EP199226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2-21 US US12/282,018 patent/US7931066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2-21 EP EP17169124.9A patent/EP3235409B1/en active Active
- 2007-03-02 TW TW096107294A patent/TWI346171B/zh active
-
2009
- 2009-05-15 HK HK09104450.6A patent/HK1125806A1/xx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10054Y (zh) * | 2003-03-27 | 2004-04-07 | 瑞安市宝利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罗马帘的收放止滑装置 |
CN2674988Y (zh) * | 2004-01-19 | 2005-02-02 |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整透光率的罗马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4769A (zh) | 2009-03-25 |
TWI346171B (en) | 2011-08-01 |
EP3235409B1 (en) | 2019-11-06 |
KR20080108123A (ko) | 2008-12-11 |
US7931066B2 (en) | 2011-04-26 |
TW200745440A (en) | 2007-12-16 |
US20090020235A1 (en) | 2009-01-22 |
KR101053672B1 (ko) | 2011-08-03 |
JP2007268246A (ja) | 2007-10-18 |
WO2007102314A1 (ja) | 2007-09-13 |
HK1125806A1 (en) | 2009-08-21 |
EP1992262A1 (en) | 2008-11-19 |
JP4870517B2 (ja) | 2012-02-08 |
EP1992262A4 (en) | 2015-06-10 |
EP3235409A1 (en) | 2017-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94769B (zh) | 罗马帘 | |
US8857495B2 (en) | Blind with head rail and control guides | |
US4813468A (en) | Two and three position over-under window shade | |
US9732555B2 (en) | Cordless shade lift system and headrail arrangement | |
US9695633B2 (en) | Brake device for cordless lift shades | |
US8807192B2 (en) | Blind with multiple panels and controls | |
US20090173454A1 (en) | Double-layer window covering and transverse moving apparatus thereof | |
JP2018109348A (ja) | 横型ブラインド | |
CA2599098A1 (en) | Shade construction | |
US20220049546A1 (en) | Illuminated roller shade and drapery mounting system | |
CN106460456B (zh) | 导轨 | |
TWI567287B (zh) | Horizontal blinds | |
CN2828294Y (zh) | 卷帘固定座结构 | |
JP6883967B2 (ja) | 横型ブラインド | |
WO2020055805A1 (en) | Illuminated roller shade and drapery mounting system | |
CN217266484U (zh) | 一种双杆吊顶晾衣机 | |
CN1408306B (zh) | 双层挽起式窗帘 | |
JP5211280B2 (ja) | 間仕切り装置 | |
JP2022078169A (ja) | 遮蔽装置 | |
JP2749239B2 (ja) | プリーツカーテン | |
KR200320104Y1 (ko) | 직물 쉐이드의 권취장치 | |
JP3844484B2 (ja) | ローマンシェード | |
KR19990087945A (ko) | 상하개폐가가능한수직형블라인드 | |
JP2866777B2 (ja) | プリーツカーテン | |
JP6487138B2 (ja) | 日射遮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58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258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