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8306B - 双层挽起式窗帘 - Google Patents

双层挽起式窗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8306B
CN1408306B CN 02143960 CN02143960A CN1408306B CN 1408306 B CN1408306 B CN 1408306B CN 02143960 CN02143960 CN 02143960 CN 02143960 A CN02143960 A CN 02143960A CN 1408306 B CN1408306 B CN 1408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frame
frame
rearward end
rear side
cur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439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08306A (zh
Inventor
阿保晴也
冈村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KAWA LOUVER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CHIKAWA LOUVER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KAWA LOUVER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CHIKAWA LOUVER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08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8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408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8306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层挽起式窗帘,其框架装在安装托架上,且在该框架上呈下垂支持有能够升降的前侧窗帘布和后侧窗帘布,其中上述框架是由分别各自独立的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构成,且在所说的前端框架上安装有前侧窗帘布及其升降装置,在所说的后端框架上安装有后侧窗帘布及其升降装置;其优点在于其能够简单进行组装,同时,还能够防止窗帘布与窗框之间发生漏光。

Description

双层挽起式窗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关于吊有前后两层窗帘,并使其能够自由升降的双层挽起式窗帘。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挽起式窗帘,是能够在框架上吊有两层窗帘,并通过操作使两层窗帘分别独自升降的结构。
特开2001-211993号公报所记载的挽起式窗帘,是在共通的框架前后两端分别吊有窗帘。控制框架前端窗帘升降的升降控制线通过装在前端下部的引导线延伸至框架的一侧,经过限位装置垂向下方。
另外,控制框架后端窗帘升降的升降控制线通过装在后端下部的引导线延伸至框架的另一侧,经过限位装置垂向下方。
然后,通过操作各升降控制线,可以分别升降2层窗帘。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挽起式窗帘在组装时,必须将一侧窗帘布安装在框架上,同时将其升降控制线插在引导线和限位装置上。接着,在框架上安装另一侧窗帘布,将其升降控制线插在引导线和限位装置上。
由此,因为一侧窗帘布的升降控制线,在必须插通对应的控制线和限制装置相的框架的同时,还要插通与另一侧窗帘布对应的控制线和限制装置,所以在组装时十分麻烦。
另外,由共通的框架垂下的2层窗帘布的宽度,都是在框架的宽度范围之内。由此,当框架装在窗框间的范围内时,会发生窗帘与窗框之间存在有空隙,进而发生漏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简单地进行组装,同时还能够防止窗帘与窗框之间发生漏光的双层挽起式窗帘。
一种双层挽起式窗帘,其框架装在安装托架上,且在该框架上呈下垂支持有能够升降的前侧窗帘布和后侧窗帘布,其中上述框架是由分别各自独立的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构成,且在所说的前端框架上安装有前侧窗帘布及其升降装置,在所说的后端框架上安装有后侧窗帘布及其升降装置。
在本发明所说的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上分别装有多个线引导器和线限制器,其中用于控制前侧窗帘布升降的控制线经过装在前端框架上的线引导器和线限制器垂向下方,用于控制后侧窗帘布升降的控制线经过装在后端框架的线引导器和线限制器垂向下方。
本发明所说的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在以接合部连接的状态下装在上述安装托架上。
本发明所说的接合部是由上部片和下部片、将上部片和下部片以离间方式弹性支撑的弹性支撑装置构成;同时将上部片和下部片的两端部与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的筋板相嵌合,使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呈一体状。
本发明所说的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的上端部上,分别设有筋板,该筋板由安装托架的本体以及滑块支撑。
在本发明所说的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的外侧面上吊有所说的前侧窗帘布和后侧窗帘布,在所说的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的相对面上装有线引导器和线限制器。
本发明所说的前端框架的宽度较后端框架宽,在整个框架宽度的范围内吊有所说的前侧窗帘布和后侧窗帘布;另外,为使所说的前侧窗帘布能够覆盖住窗子,将所说的后端框架设置在窗的纵框间,而所说的前端框架设置在窗的前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简单组装的双层挽起式窗帘。另外,在能够简单进行组装的同时,还能够防止窗帘布与窗框之间发生漏光。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双层挽起式窗帘的正视图。
图2双层挽起式窗帘的侧视图。
图3双层挽起式窗帘的俯视图。
图4双层挽起式窗帘的侧视图。
图5实施例1的断面图。
图6实施例2的断面图。
符号的说明
1a        前端框架
1b        后端框架
5         前侧窗帘布
6         后侧窗帘布
9a,9b    升降装置(升降控制线)
12a,12b  升降装置(线引导器)
13a,13b  升降装置(线限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双层挽起式窗帘的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挽起式窗帘的框架是由同一形状铝制形材的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构成,两框架1a、1b通过多个接合部2连接。
如图5所示,上述接合部2是由上部片2a、下部片2b、和分离上部片2a、下部片2b的弹簧线圈2c构成。
然后,使上部片2a的两端部与在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的上端部所形成的上部连接筋板3相嵌合,使下部片2b的两端部与在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的中间部所形成的下部连接筋板4相嵌合,并通过弹簧线圈2c的伸缩力使上部片2a和下部片2b相互分离,这样则可以使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连接呈一体结构。
另外,前侧窗帘布5的上端部通过面固定器接在前端框架1a的前面,与前侧窗帘布5材质不同的后侧窗帘布6的上端部通过面固定器接在后端框架1b的后面。由此,窗帘布5、6则从框架1a、1b双重垂下。
如图3所示,前端框架1a的宽度大于后端框架1b,而窗帘布5、6的横幅宽度分别等同于框架1a、1b的宽度。
框架1a、1b通过安装托架7固定在窗上沿等的安装面上。而且,如图3所示,后端框架1b是夹在窗的纵框8之间,而前端框架1a的宽度大于纵框8的间隔,并由窗框向室内侧固定。
这样,从前端框架1a垂下的前侧窗帘布5能够完全覆盖住窗面。如图1和图2所示,在窗帘布5、6的下端部分别形成了口袋形状,其中收藏有底轨16a、16b。
前侧窗帘布5的下端部被装在多根升降控制线9a下端的挂钩10a钩住,升降控制线9a穿过在窗帘布5内侧等距离所设置的引导环11a而通向上方,沿着安装在前端框架1a下部的多个线引导器12a,被引向前端框架1a的一端。
然后,操作控制线15a经过前端框架1a上的线限制器13a,从前端框架1a的一端垂下,并通过线平衡器14a进行连接。
这样,如果从线限制器13a引出升降控制线9a的话,就能够使前侧窗帘布5上升;如果根据底轨16a和前侧窗帘布5的重量将升降控制线9a引入线限制器13a内的话,则能够操作前侧窗帘布5的下降。
后侧窗帘布6的下端被装在多根升降控制线9b下端的挂钩10b所钩住,升降控制线9b穿过在窗帘布6内侧等距离所设置的引导环11b而通向上方,沿着安装在后端框架1b的下部的多个线引导器12b,被引向后端框架1b的一端。
然后,操作控制线15b经过后端框架1b上的线限制器13b,从后端框架1b的一端垂下,并通过线平衡器14b进行连接。
这样,如果从线限制器13b引出升降控制线9b的话,就能够使后侧窗帘布6上升;如果根据底轨16b和后侧窗帘布6的重量将升降控制线9b引入线限制器13b内的话,则能够操作后侧窗帘布6的下降。
另外,因为线限制器13b位于后端框架1b的一端,较升降控制线9b更位于中央位置,故在后端框架1b一端垂下的升降控制线9b,通过支持后端框架1b能够自由旋转的引导滚筒17a、17b,被引至线限制器13b。
因此,从线限制器13b垂下的升降控制线9b和操作控制线15b,与从线限制器13a垂下的升降控制线9a和操作控制线15a之间,以保持一定的间隔下垂。
上述线限制器13a、13b的构成具备切换两种选择状态,一是根据升降控制线9a、9b的引出或者底轨16的重量使其能够引入,以此来使窗帘布5、6呈能够升降的状态;二是根据底轨16的重量阻止其进入,来使窗帘布5、6呈能够升降状态。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的两端部安装有罩25。
如上所述的双层挽起式窗帘的组装方法是,首先将前侧窗帘布5装在前端框架1a上,将升降控制线9a插通在前侧窗帘布5、前端框架1a的线引导器12a和线限制器13a上。
另外,将后侧窗帘布6装在后端框架1b上,升降控制线9b插通在后侧窗帘布6、后端框架1b的线引导器12b和线限制器13b上。
接着,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以接合部2来连接,并将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装在预先固定于安装面的安装托架7上。
像这样设置的双层挽起式窗帘,通过操作控制线15a能够使前侧窗帘布5升降,通过操作控制线15b能够使后侧窗帘布6升降。
因此,如果通过操作控制线15a、15b的操作,能够使前侧窗帘布5和后侧窗帘布6分别升降的话,能够对以下状态进行任意选择:如图4所示,前侧窗帘布5和后侧窗帘布6都被完全放下时的状态;如图2所示,后侧窗帘布6被完全放下,而前侧窗帘布5被拉至期望高度时的状态;或者前侧窗帘布5和后侧窗帘布6都被拉至最高点时的状态等。
如上所述构成的双层挽起式窗帘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1)能够升降不同材质的前侧窗帘布5和后侧窗帘布6,来进行采光和遮光的调节;
(2)将前侧窗帘布5、后侧窗帘布6及其升降装置安装在分别独立的框架1a、1b上。由此,由于能够分别进行独立组装,故能够更简单进行组装作业;
(3)框架1a、1b在能够简单地通过接合部2连接,同时,如果通过抵抗弹簧线圈的伸缩力使接合部2的上部片2a和下部片2b间的间距收缩,就能够简单地解除框架1a、1b间的连接;
(4)由接合部2连接的框架1a、1b能够简单地装在安装托架的安装面上;
(5)前端框架1a比后端框架1b长,后端框架1b固定支撑在窗的纵框8间,前端框架1a位于窗的前方并在宽度方向覆盖住窗。因此,从前端框架1a垂下的前侧窗帘布5在宽度方向将窗覆盖住,从而能够确实防止了从窗两侧发生的漏光;
(6)因为升降控制线9a和操作控制线15a与升降控制线9b和操作控制线15b以保持一定间隔而垂下,所以能够防止相互间发生缠绕。
实施例2
图6所示的是实施例2,该实施例的构成是,由安装托架18来决定前端框架17a和后端框架17b的位置。
上述安装框架17a、17b与实施例1的安装框架1a、1b相比,其上端部的筋板19的构成有所不同,但是其他构成还是与上述安装框架1a、1b相同的。
前侧窗帘布5的上端装在上述安装框架17a上,后侧窗帘布6装在安装框架17b上。然后,前侧窗帘布5和后侧窗帘布6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升降装置能够各自独立地进行升降。
安装托架18的构成有由金属板弯折形成的本体20、由合成树脂形成并能在本体20中移动的一对滑块21、和将本体20固定在安装面上的螺丝23。
然后,安装框架1a、1b位于本体20的两端部,在本体20和滑块21之间由筋板19支撑。在此状态下,滑块21被螺丝24所固定,则无法相对于本体20进行移动。
设置这样的双层挽起式窗帘时,首先应将安装托架18固定在安装面上。然后,将预先装有前侧窗帘布5和升降装置的前端框架1a、以及、装有后侧窗帘布6和其升降装置的后端框架1b分别装在安装托架18上即可。
因此,上述构成的双层挽起式窗帘能够取得与实施例1的(1)、(2)、(3)项相同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例也能够进行以下的变更。
·实施例1中的构成也可以是,安装托架仅仅支撑由接合部2连接的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中的任一个。
·实施例1中,亦可以在接合部2设置支撑安装托架7的阻挡部,在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以接合部连接的状态下,该接合部能够由安装托架支撑。

Claims (5)

1.一种双层挽起式窗帘,其框架(1a)(1b)(17a)(17b)装在安装托架(7)(18)上,且在该框架(1a)(1b)(17a)(17b)上呈下垂支持有能够升降的前侧窗帘布(5)和后侧窗帘布(6),其上述框架(1a)(1b)(17a)(17b)是由分别各自独立的前端框架(1a)(17a)和后端框架(1b)(17b)构成,其中在上述前端框架(1a)(17a)上安装有前侧窗帘布(5)及其升降装置,在上述后端框架(1b)(17b)上安装有后侧窗帘布(6)及其升降装置;在上述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上分别装有多个线引导器(12)和线限制器(13),其中用于控制前侧窗帘布(5)升降的控制线(9a)经过装在前端框架(1a)上的线引导器(12a)和线限制器(13a)垂向下方,用于控制后侧窗帘布(6)升降的控制线(9b)经过装在后端框架(1b)的线引导器(12b)和线限制器(13b)垂向下方;而且,上述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在以接合部(2)连接的状态下装在上述安装托架(7)上;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接合部(2)是由上部片(2a)和下部片(2b)、将上部片(2a)和下部片(2b)以离间方式弹性支撑的弹性支撑装置构成;同时将上部片(2a)和下部片(2b)的两端部与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的筋板(3)(4)相嵌合,使前端框架(1a)和后端框架(1b)呈一体状;另外,上述筋板(3)(4)的设置是贯穿上述框架长度方向的全长。
2.一种双层挽起式窗帘,其框架(1a)(1b)(17a)(17b)装在安装托架(7)(18)上,且在该框架(1a)(1b)(17a)(17b)上呈下垂支持有能够升降的前侧窗帘布(5)和后侧窗帘布(6),其上述框架(1a)(1b)(17a)(17b)是由分别各自独立的前端框架(1a)(17a)和后端框架(1b)(17b)构成,其中在上述前端框架(1a)(17a)上安装有前侧窗帘布(5)及其升降装置,在上述后端框架(1b)(17b)上安装有后侧窗帘布(6)及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前端框架(17a)和后端框架(17b)的上端部上,分别设有筋板(19),该筋板(19)由安装托架(18)的本体(20)以及滑块(21)支撑。
3.一种双层挽起式窗帘,其框架(1a)(1b)(17a)(17b)装在安装托架(7)(18)上,且在该框架(1a)(1b)(17a)(17b)上呈下垂支持有能够升降的前侧窗帘布(5)和后侧窗帘布(6),其上述框架(1a)(1b)(17a)(17b)是由分别各自独立的前端框架(1a)(17a)和后端框架(1b)(17b)构成,其中在上述前端框架(1a)(17a)上安装有前侧窗帘布(5)及其升降装置,在上述后端框架(1b)(17b)上安装有后侧窗帘布(6)及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前端框架(1a)(17a)的宽度较后端框架(1b)(17b)宽,在整个框架宽度的范围内吊有所说的前侧窗帘布(5)和后侧窗帘布(6);另外,为使所说的前侧窗帘布(5)能够覆盖住窗子,将所说的后端框架(1b)(17b)设置在窗的纵框间,而所说的前端框架(1a)(17a)设置在窗的前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挽起式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前端框架(1a)(17a)的宽度较后端框架(1b)(17b)宽,在整个框架宽度的范围内吊有所说的前侧窗帘布(5)和后侧窗帘布(6);另外,为使所说的前侧窗帘布(5)能够覆盖住窗子,将所说的后端框架(1b)(17b)设置在窗的纵框间,而所说的前端框架(1a)(17a)设置在窗的前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挽起式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前端框架(1a)(17a)的宽度较后端框架(1b)(17b)宽,在整个框架宽度的范围内吊有所说的前侧窗帘布(5)和后侧窗帘布(6);另外,为使所说的前侧窗帘布(5)能够覆盖住窗子,将所说的后端框架(1b)(17b)设置在窗的纵框间,而所说的前端框架(1a)(17a)设置在窗的前侧。
CN 02143960 2001-09-27 2002-09-26 双层挽起式窗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4083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97365A JP4722348B2 (ja) 2001-09-27 2001-09-27 二重たくし上げカーテン
JP2001-297365 2001-09-27
JP29736/2001 2001-09-2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91041 Division CN1965740A (zh) 2001-09-27 2002-09-26 双层挽起式窗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8306A CN1408306A (zh) 2003-04-09
CN1408306B true CN1408306B (zh) 2010-04-21

Family

ID=191184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91041 Pending CN1965740A (zh) 2001-09-27 2002-09-26 双层挽起式窗帘
CN 0214396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408306B (zh) 2001-09-27 2002-09-26 双层挽起式窗帘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91041 Pending CN1965740A (zh) 2001-09-27 2002-09-26 双层挽起式窗帘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22348B2 (zh)
CN (2) CN196574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0737A (zh) * 2011-05-30 2011-08-24 苏州蕾氏窗饰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窗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7348A (ja) * 1994-02-17 1995-08-29 Sm Ind Co Ltd 幕体吊設具
JP3183800B2 (ja) * 1995-01-24 2001-07-09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ブラケット
JP3379934B2 (ja) * 1999-11-26 2003-02-24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ローマンシェー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093221A (ja) 2003-04-02
JP4722348B2 (ja) 2011-07-13
CN1408306A (zh) 2003-04-09
CN1965740A (zh) 2007-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02544B1 (en) Blind with looped blind sheet for adjusting opacity
US5375642A (en) Venetian blinds
US4813468A (en) Two and three position over-under window shade
EP0999335B1 (en) Screen device
US4557310A (en) Movable sun shade system
CN101394769B (zh) 罗马帘
US20120291963A1 (en) Blind with head rail and control guides
US20040226662A1 (en) Headrail with reversible cord lock position
CN104411910B (zh) 具有两个百叶窗上轨的百叶窗
US20100307698A1 (en) Multiple window shade system and method
CN110047387A (zh) 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设备
US6923236B2 (en) Sector curtain
CN1408306B (zh) 双层挽起式窗帘
US6622770B1 (en) Tape drum for venetian type blinds
JPH0730874Y2 (ja) ブラインドの昇降コード支持装置
JP6235229B2 (ja) 日射遮蔽材昇降装置、サポート部材
JP3018176U (ja) 異方向性ブラインド
JPH06173548A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
CA2278096A1 (en) Two tier venetian blind
JP6038496B2 (ja) 日射遮蔽装置
JPS5865891A (ja) ブラインド
EP1375815A1 (en) Combination curtain and venetian blind arrangement
CN215255938U (zh) 一种防眩晕香格里拉帘
CN103352638B (zh) 一体式窗
CN2921246Y (zh) 帘片的调光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