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4866B - 空调装置和热源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和热源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4866B
CN101384866B CN2007800053628A CN200780005362A CN101384866B CN 101384866 B CN101384866 B CN 101384866B CN 2007800053628 A CN2007800053628 A CN 2007800053628A CN 200780005362 A CN200780005362 A CN 200780005362A CN 101384866 B CN101384866 B CN 1013848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producing medium
outdoor unit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53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4866A (zh
Inventor
小谷拓也
堀喜久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84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4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4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4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wo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wo four-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9Pumping down refrigerant from one part of the cycle to another part of the cycle, e.g. when the cycle is changed from cooling to heating, or before a defrost cycle is star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6Problems to be solv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up of the refrigeration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5Refrigerant lev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一种空调装置,即使在蓄能器的容量较小时,也可抑制因过剩的剩余制冷剂滞留在室外单元内而阻碍顺畅运行。所述空调装置(1)包括多个室外单元(2、102)、室内单元(4)、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以及控制部。室外单元(2)具有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和蓄能器(24)。室内单元(4)具有室内膨胀阀(41)和室内热交换器(42)。当判断为处于运行状态的热源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时,控制部使处于停止状态的其它热源单元启动,或进行在处于运行状态的第一热源单元以外的热源单元中使制冷剂积存在蓄能器内的制冷剂积存控制。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和热源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和热源单元,尤其涉及在一个制冷剂回路内存在多个热源单元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在一个制冷剂回路内具有多个室外单元(热源单元)和许多室内单元(利用单元)的多联式空调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多联式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可在实现多个室外单元的运行时间的均匀化的同时实现多台压缩机的运行时间的均匀化。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多联式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包括: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和蓄能器的多个室外单元;多个室内单元;两个单元共有的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和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以及将室外单元的蓄能器内的液体制冷剂向其它室外单元的室外热交换器供给的旁通回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415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63711号公报 
在这种包括多个室外单元的空调装置中,当制冷剂集中在多个室外单元中的部分室外单元内时,会在该室外单元中产生剩余制冷剂,从而产生制冷剂积留在室外热交换器等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考虑过预先加大蓄能器的容量以可积存大量剩余制冷剂的方法,但这违背了室外单元的紧凑化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蓄能器的容量较小时也可抑制过剩的剩余制冷剂滞留在室外单元内而阻碍顺畅运行的、具有多个室外单元(热源单元)的空调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包括:多个室外单元、室内单元、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以及控制部。多个室外单元中的一个为第一室外单元。室外单元具有压缩机、室外室外热交换器和蓄能器。室内单元具有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内热交换器。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将多个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连接,形成一个主制冷剂回路。当判断为处于运行状态的第一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时,控制部进行使处于停止状态的其它室外单元启动的其它单元启动控制室外。 
在此,在压缩机内被压缩的制冷剂流过主制冷剂回路,并在室内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空气调节。当运行中的第一室外单元内的制冷剂量过剩时,使处于停止状态的其它室外单元启动。若采用其它单元启动控制,则可通过使其它室外单元成为运行状态来使制冷剂从制冷剂过剩的第一室外单元向其它室外单元移动。另外,也可通过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来用其它室外单元进行空气调节,使制冷剂过剩的第一室外单元停止,从而促进制冷剂从第一室外单元向其它室外单元移动。当在其它室外单元中进行制冷剂积存控制时,也可使制冷剂从第一室外单元向其它室外单元移动。因此,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即使在蓄能器的容量较小时,也可抑制过剩的剩余制冷剂滞留在第一室外单元内而阻碍顺畅的运行。 
第2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当在第一室外单元中满足了规定的制冷剂积存条件时,控制部先在第一室外单元中进行制冷剂积存控制,在该制冷剂积存控制中,当判断为第一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时,进行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进行在第一室外单元以外的室外单元的制冷剂积存控制。 
在此,在进行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其它室外单元的制冷剂积存控制之前,先在第一室外单元中基于规定的制冷剂积存条件进行使制冷剂积存在蓄能器内的制冷剂积存控制。因此,当产生剩余制冷剂时,可先通过将剩余制冷剂向蓄能器引导来调整制冷剂量,从而可减少影响其它室外单元的次数。 
第3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在室外单元中,蓄能器 被配置在压缩机的吸入侧。室外单元还具有旁通制冷剂回路。旁通制冷剂回路具有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的旁通流量调节阀,将室外热交换器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之间的制冷剂向蓄能器引导。 
在此,配置在压缩机吸入侧的蓄能器起着使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分离来防止液体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入的作用,可通过旁通制冷剂回路使液体制冷剂流入该蓄能器内。由此,剩余的液体制冷剂能可靠地积存在蓄能器内。 
第4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3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室外单元还具有过冷却器。过冷却器室内从旁通流量调节阀向蓄能器流动的制冷剂,对从室外热交换器通过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送往室内单元的制冷剂进行冷却。 
在此,可室内将剩余的液体制冷剂向蓄能器引导的旁通制冷剂回路来进行液体制冷剂的过冷却。 
第5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当压缩机的排出侧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规定值时,控制部判断为第一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 
在此,当压缩机的排出侧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度减小时,会进行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其它室外单元的制冷剂积存控制,因此,可防止在第一室外单元中存在着过剩的剩余制冷剂的状态下继续运行而导致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入的不良情况。 
第6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4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当旁通流量调节阀全开时、或压缩机的排出侧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规定值时,控制部判断为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 
第7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2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制冷运行时的规定的制冷剂积存条件至少包括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第一条件是指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过冷却度比规定值高的条件。第二条件是指压缩机的排出侧的制冷剂高压压力比规定值高的条件。 
第8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2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室外单元还具有室外膨胀机构。该室外室外膨胀机构包括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之间的膨胀阀。供暖运行时的规定的制冷剂积存条件至少包括室外膨胀机构的 膨胀阀为全开的第三条件。 
第9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当判断为处于运行状态的第一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时,在存在处于停止状态的室外单元的场合,控制部不进行处于运行状态的第一室外单元以外的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积存控制,而是进行其它单元启动控制。 
与对处于运行状态的其它室外单元进行制冷剂积存控制相比,使处于停止状态的其它室外单元启动更有助于消除第一室外单元中剩余制冷剂的过剩状态,因此,在此若其它室外单元中存在处于停止状态的室外单元,则优先使其启动。由此,可尽快消除第一室外单元在存在着过剩的剩余制冷剂的状态下继续运行的情况。 
第10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在已进行制冷剂积存控制的室外单元建立制冷剂积存处理完毕标志。当判断为处于运行状态的第一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时,控制部在未建立制冷剂积存处理完毕标志的室外单元进行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制冷剂积存控制。 
曾进行过制冷剂积存控制的室外单元很可能在蓄能器内积存有较多的液体制冷剂。因此,在此当检测到第一室外单元的制冷剂量过剩时,并不是在建立了制冷剂积存处理完毕标志的室外单元、而是在未建立标志的室外单元进行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制冷剂积存控制。由此,可尽快消除第一室外单元在存在着过剩的剩余制冷剂的状态下继续运行的情况。 
第11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与其它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连接而形成一个主制冷剂回路,在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与室内单元的室内热交换器之间进行热交换。该室外单元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蓄能器和控制部。当判断为制冷剂量过剩时,控制部进行使处于停止状态的其它室外单元启动的其它单元启动控制室外。 
在此,在压缩机内被压缩的制冷剂流过主制冷剂回路,并在内室内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空气调节。当运行中制冷剂量过剩时,使处于停止状态的其它室外单元启动。若采用其它单元启动控制,则可通过使其它室外单元成为运行状态来使制冷剂从制冷剂过剩的室外单元向其它室外单元移动。另 外,也可通过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来使用它室外单元进行空气调节,且使制冷剂过剩的室外单元停止,从而促进制冷剂从室外单元向其它室外单元移动。当进行其它室外单元制冷剂积存控制时,也可使制冷剂从室外单元向其它室外单元移动。因此,在第1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即使在蓄能器的容量较小时,也可抑制过剩的剩余制冷剂滞留在室外单元内而阻碍顺畅的运行。 
第12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11发明的室外单元中,当满足规定的制冷剂积存条件时,控制部先进行在蓄能器内积存制冷剂的自身单元制冷剂积存控制,在该自身单元制冷剂积存控制中,当判断为制冷剂量过剩时,进行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其它单元制冷剂积存控制。 
在此,在进行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其它单元制冷剂积存控制之前,首先在自身(室外单元)中基于规定的制冷剂积存条件来进行在蓄能器内积存制冷剂的自身单元制冷剂积存控制。因此,当产生剩余制冷剂时,可先通过将剩余制冷剂向蓄能器引导来调整制冷剂量,从而可减少影响其它室外单元的次数。 
发明效果 
采用第1发明,可通过其它单元控制或其它室外单元的制冷剂积存控制来使制冷剂从制冷剂过剩的第一室外单元向其它室外单元移动,从而即使在蓄能器的容量较小时,也可抑制过剩的剩余制冷剂滞留在第一室外单元内而阻碍顺畅的运行。 
采用第2、第7和第8发明,当产生剩余制冷剂时,先通过将剩余制冷剂向蓄能器引导来调整制冷剂量,因此,可减少影响其它室外单元的次数。 
采用第3发明,能使剩余的液体制冷剂可靠地积存在蓄能器内。 
采用第4发明,可通过室内将剩余的液体制冷剂向蓄能器引导的旁通制冷剂回路来进行液体制冷剂的过冷却。 
采用第5和第6发明,可防止在第一室外单元中存在着过剩的剩余制冷剂的状态下继续运行而导致处于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入的不良情况。 
采用第9和第10发明,可尽快消除第一室外单元在存在着过剩的剩余制冷剂的状态下继续运行的情况。 
采用第11发明,可通过其它单元控制或其它单元制冷剂积存控制来使制 冷剂从制冷剂过剩的室外单元向其它室外单元移动,从而即使在蓄能器的容量较小时,也可抑制过剩的剩余制冷剂滞留在室外单元内而阻碍顺畅的运行。 
采用第12发明,当产生剩余制冷剂时,先通过将剩余制冷剂向自身的蓄能器引导来调整制冷剂量,因此,可减少影响其它室外单元的次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包括热源单元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图3是制冷时的剩余制冷剂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供暖时的剩余制冷剂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室外循环控制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2、102 室外单元 
4 室内单元 
6 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 
7 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 
10 制冷剂回路 
21、121 压缩机 
23、123 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 
24、124 蓄能器 
25、125 过冷却器 
41 室内膨胀阀(利用侧膨胀机构) 
42 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 
50控制部 
61、161旁通制冷剂回路 
62、162旁通阀(旁通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空调装置的结构] 
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空调装置1是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运行来用于大楼等的室内制冷、供暖的装置。空调装置1主要包括:多个(在此是两个)作为热源单元的室外单元2、102;与其并列连接的多个作为利用单元的室内单元4;以及连接室外单元2、102和室内单元4的作为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即,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剂回路10由室外单元2、102、室内单元4以及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连接而成。 
(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4通过埋入大楼等的室内的顶棚或从其吊下等或者挂设在室内壁面上等进行设置。室内单元4通过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与室外单元2、102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下面对室内单元4的结构进行说明。室内单元4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b。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b主要具有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1和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42。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内膨胀阀41是为了对在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b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等而与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连接的电动膨胀阀。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内热交换器42是由传热管和大量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在制冷运行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在供暖运行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内单元4具有室内风扇43。该室内风扇43将室内空 气吸入到单元内而使其在室内热交换器42内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在之后将其作为供给空气向室内供给。室内风扇43是可以改变对室内热交换器42供给的空气的风量的风扇,在本实施形态中是由直流风扇电动机驱动的离心风扇和多叶片风扇等。 
在室内单元4内设有各种传感器。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设有对制冷剂的温度(即与供暖运行时的冷凝温度或制冷运行时的蒸发温度对应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检测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设有对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在室内单元4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对流入单元中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即室内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46。在本实施形态中,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和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46由热敏电阻构成。室内单元4具有对构成室内单元4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室内单元控制部50c(参照图2)。室内单元控制部50c具有为了控制室内单元4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等,可在与用于单独控制室内单元4的遥控器(未图示)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或在与图2所示的第一室外单元控制部50a和第二室外单元控制部50b之间通过传输线(未图示)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102设置在大楼等的室外,通过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与室内单元4连接,与室内单元4一起构成制冷剂回路10。 
下面对室外单元2、102的结构进行说明。由于第一室外单元2与第二室外单元102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仅对第一室外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至于第二室外单元102的结构,是在表示第一室外单元2的各部分的符号上加上100来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第一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a。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a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外膨胀阀38、蓄能器24、作为温度调节机构的过冷却器25、液体侧截止阀26和气体侧截止阀27。 
压缩机21是可改变运行容量的压缩机,在本实施形态中是由电动机驱动 的容积式压缩机,该电动机的转速由变换器来控制。图1中仅图示了一台压缩机21,但实际上并列连接有两台以上的压缩机。另外,如图1所示,也可由一台压缩机来构成压缩机21。 
四通切换阀22是用于切换制冷剂流方向的阀,在制冷运行时,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被压缩机2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并使室内热交换器42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四通切换阀22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具体而言是蓄能器24)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侧连接(参照图1中的四通切换阀22的实线)。在供暖运行时,四通切换阀22使室内热交换器42作为被压缩机2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并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42内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另外,四通切换阀22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侧连接,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参照图1中的四通切换阀22的虚线)。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外热交换器23是由传热管和大量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在制冷运行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在供暖运行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液体侧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连接。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外膨胀阀38是为了对在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a内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流量等进行调节而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连接的电动膨胀阀。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外单元2具有室外风扇28。室外风扇28将室外空气吸入到单元内而使其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在之后将其向室外排出。该室外风扇28是可以改变对室外热交换器23供给的空气的风量的风扇,在本实施形态中是由直流风扇电动机驱动的螺旋桨风扇等。 
蓄能器24连接在四通切换阀22与压缩机21之间,是可以储藏因室内单元4的运行负载的变动等而在制冷剂回路10内产生的剩余制冷剂的容器。蓄能器24将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分离而仅使气体制冷剂吸入压缩机21,并 使积存在底部的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混合液通过回油管(未图示)吸入压缩机21,使压缩机21内部润滑所需的油量保持合适。 
在本实施形态中,过冷却器25为双重管式热交换器,可对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冷凝后通过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被送往室内膨胀阀41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在本实施形态中,过冷却器25连接在室外膨胀阀38与液体侧截止阀26之间。 
在本实施形态中设有作为过冷却器25的冷却源的旁通制冷剂回路61,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而将制冷剂回路10中除旁通制冷剂回路61以外的部分称作主制冷剂回路。 
旁通制冷剂回路61以使从室外热交换器23送往室内膨胀阀41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从主制冷剂回路分流且返回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形态与主制冷剂回路连接。具体而言,旁通制冷剂回路61具有分流回路61a和汇流回路61b。分流回路61a使从室外膨胀阀38送往室内膨胀阀41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与过冷却器25之间的位置上分流。汇流回路61b以使制冷剂从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制冷剂回路61侧的出口朝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返回的形态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在分流回路61a上设有旁通阀62,该旁通阀62用于对在旁通制冷剂回路61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在此,旁通阀62由电动膨胀阀构成。由此,从室外热交换器23送往室内膨胀阀41的制冷剂在流过过冷却器25时被旁通阀62减压,并被在旁通制冷剂回路61内流动的制冷剂冷却。即,过冷却器25通过旁通阀62的开度调节来进行能力控制。 
另外,该旁通制冷剂回路61还在后述的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中使用,起着使剩余制冷剂向蓄能器24移动的作用。 
液体侧截止阀26和气体侧截止阀27是设在与外部设备、配管(具体而言是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之间的连接口上的阀。液体侧截止阀26与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气体侧截止阀27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 
在室外单元2上设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室外单元2上设有:对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进行检测的吸入压力传感器29、对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进 行检测的排出压力传感器30、对压缩机21的吸入温度进行检测的吸入温度传感器31、以及对压缩机21的排出温度进行检测的排出温度传感器32。吸入温度传感器31设在蓄能器24与压缩机21之间的位置上。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上设有对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即与制冷运行时的冷凝温度或供暖运行时的蒸发温度对应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检测的热交换温度传感器33。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设有对制冷剂的温度Tb进行检测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4。在过冷却器25的靠主制冷剂回路侧的出口设有对制冷剂的温度(即液体管道温度)进行检测的液体管道温度传感器35。在旁通制冷剂回路61的汇流回路61b上设有旁通温度传感器63,该旁通温度传感器63用于对从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制冷剂回路61侧的出口流过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在室外单元2的室外空气吸入口侧设有对流入单元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大气温度传感器36。在本实施形态中,吸入温度传感器31、排出温度传感器32、热交换温度传感器33、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4、液体管道温度传感器35、大气温度传感器36和旁通温度传感器63由热敏电阻构成。室外单元2具有对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第一室外单元控制部50a(参照图2)。第一室外单元控制部50a具有为了进行室外单元2的控制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和控制压缩机21的电动机的变换器电路等,可通过传输线与室内单元4的室内单元控制部50c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即,如图2所示,由室内单元控制部50c、第一室外单元控制部50a(及第二室外单元控制部50b)和传输线来构成对空调装置1整体进行运行控制的控制部50。 
<控制部> 
如图2所示,控制部50以可接收各种传感器29~36、44~46、63的检测信号的形态连接,并以可基于这些信号等来控制各种设备和阀21、22、38、41、62等的形态与各种设备和阀连接。 
[空调装置的动作] 
下面对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制冷运行> 
首先用图1对制冷运行进行说明。 
在制冷运行时,四通切换阀22、122处于图1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成为压缩机21、1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123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缩机21、121的吸入侧通过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与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室外膨胀阀38、138处于全开状态。对各室内膨胀阀41进行开度调节,以使室内热交换器42出口(即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稳定在过热度目标值。 
在本实施形态中,各室内热交换器42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通过从用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用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与蒸发温度对应)来进行检测,或通过将用吸入压力传感器29、129所检测出的压缩机21、121的吸入压力换算成与蒸发温度对应的饱和温度值、并从用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来进行检测。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未采用,但也可以设置对在各室内热交换器42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将与用该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蒸发温度对应的制冷剂温度值从用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来检测各室内热交换器42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另外,对旁通阀62、162进行开度调节,以使过冷却器25、125的靠旁通制冷剂回路61侧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过热度目标值。在本实施形态中,过冷却器25、125的靠旁通制冷剂回路61侧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通过将用吸入压力传感器29、129所检测出的压缩机21、121的吸入压力换算成与蒸发温度对应的饱和温度值、并从用旁通温度传感器63、163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来进行检测。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未采用,但也可以在过冷却器25、125的靠旁通制冷剂回路61侧的入口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将用该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从用旁通温度传感器63、163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来检测过冷却器25、125的靠旁通制冷剂回路61侧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当在该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下启动压缩机21、121、室外风扇28、128 和室内风扇43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即被压缩机21、121吸入并压缩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之后,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122被送往室外热交换器23、123,与由室外风扇28、128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凝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接着,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流过室外膨胀阀38、138而流入过冷却器25、125内,与在旁通制冷剂回路61、161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被进一步冷却成为过冷状态。此时,在室外热交换器23、123内冷凝的高压液体制冷剂的一部分向旁通制冷剂回路61、161分流,并在被旁通阀62、162减压后返回压缩机21、121的吸入侧。在此,流过旁通阀62、162的制冷剂被减压至接近压缩机21、121的吸入压力,因而其一部分蒸发。另外,从旁通制冷剂回路61、161的旁通阀62、162的出口朝压缩机21、121的吸入侧流动的制冷剂流过过冷却器25、125,与从主制冷剂回路侧的室外热交换器23、123被送往室内单元4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接着,成为过冷状态的高压液体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被送往室内单元4。该被送往室内单元4的高压液体制冷剂在被室内膨胀阀41减压至接近压缩机21、121的吸入压力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后被送往室内热交换器42,且在室内热交换器42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蒸发成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被送往室外单元2、102,并经由四通切换阀22、122而流入蓄能器24、124内。接着,流入蓄能器24、124内的低压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压缩机21、121吸入。 
<供暖运行> 
下面对供暖运行进行说明。 
在供暖运行时,四通切换阀22、122处于图1中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即,成为压缩机21、121的排出侧通过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而与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缩机21、1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123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为了将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123内的制冷剂减压至可在室外热交换器23、123内进行蒸发的压力(即蒸发压力)而对室外膨胀阀38、138进行开度调节。为了使室内热交换器42出口处的制冷剂 的过冷度稳定在过冷度目标值而对室内膨胀阀41进行开度调节。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内热交换器42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通过将用排出压力传感器30、130所检测出的压缩机21、121的排出压力换算成与冷凝温度对应的饱和温度值、并从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中减去用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来进行检测。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未采用,但也可以设置对在各室内热交换器42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将与用该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冷凝温度对应的制冷剂温度值从用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来检测室内热交换器42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另外,旁通阀62、162被关闭。 
当在该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下启动压缩机21、121、室外风扇28、128和室内风扇43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即被压缩机21、121吸入并压缩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经由四通切换阀22、122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被送往室内单元4。 
接着,被送往室内单元4的高压气体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2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之后,当流过室内膨胀阀41时,与室内膨胀阀41的阀开度对应地被减压。 
该流过室内膨胀阀41后的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被送往室外单元2、102,并经由过冷却器25、125和室外膨胀阀38、138而被进一步减压,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123内。接着,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123内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与用室外风扇28、128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经由四通切换阀22、122流入蓄能器24、124内。然后,流入蓄能器24、124内的低压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压缩机21、121吸入。 
<制冷运行时的剩余制冷剂控制> 
在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中,当在制冷时产生剩余制冷剂的场合,进行使该剩余制冷剂通过旁通制冷剂回路61、161而积存在蓄能器24、124内的 控制。下面参照图3对制冷运行时的剩余制冷剂控制进行说明。各步骤的主体为控制部50。 
首先,在步骤S11中,对是否满足了规定的三个条件进行判断。第一个条件是指其它室外单元(图中标记为它机)的标志G为0的条件。该标志G在进行后述的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步骤S14~S16)时为1,在未进行时为0。第二个条件是指该室外单元本身(图中标记为本机)的液体制冷剂饱和温度Tcl与室外热交换器23、123的液体制冷剂温度Tb之差、即室外热交换器23、123液体侧的过冷却度比规定值S1大的条件。液体制冷剂温度Tb是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3、123的液体侧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值。第三个条件是指该室外单元本身的高压压力HP超过规定值HPb1的条件。高压压力HP是对压缩机21、121的排出压力进行检测的排出压力传感器30、130的检测值。第二个和第三个条件是在室外热交换器23、123内积存了大量制冷剂时产生的条件。在步骤S11中,若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则过渡到步骤S13,若并不满足三个条件,则过渡到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对是否满足了与步骤S11不同的三个条件进行判断。第一个条件是指其它室内单元的标志G为1的条件,即在其它室内单元中进行了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指其它室外单元的液体制冷剂饱和温度Tcl与室外热交换器23、123的液体制冷剂温度Tb之差、即室外热交换器23、123液体侧的过冷却度比规定值SC1大的条件。第三个条件是指其它室外单元的高压压力HP超过规定值HPb1的条件。第二个和第三个条件是其它室外单元中在室外热交换器23、123内积存了大量制冷剂时产生的条件。在步骤S12中,若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则过渡到步骤S13,若不满足三个条件,则返回步骤S11。 
在步骤S13中,对是否满足了为过渡到步骤S14以后的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所需的其它条件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启动后未经过规定时间时、回油运行后未经过规定时间时、进行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时、进行试运行时、进行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时等,在步骤S13中判断为不能过渡到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这种情况下,返回步骤S11。 
在步骤S13中,当判断为可过渡到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时,过渡到步骤S14。在步骤S14中,将表示正在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标志G设为1,并将表示已实施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标志F设为1。使将液体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23、123与过冷却器25、125之间向蓄能器24、124引导的旁通制冷剂回路61、161的旁通阀62、162的开度比当前开度增大规定的开度。这种旁通阀62、162的开度增大以规定时间间隔反复进行。但是,当在此期间内进行了步骤S15和步骤S16的判断,且判断为已成为规定条件时,从步骤S14~S16的循环中跳出。 
在步骤S15中,对是否满足了两个条件中的任一个进行判断。第一个条件是指压缩机21、121排出侧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度SH(下面称作排出SH)小于规定值SH1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指旁通阀62、162成为全开的条件。在步骤S15中,当判断为满足了任一条件、且仅以该室外单元本身的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很难调整剩余制冷剂时,将与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实施相关的标志G设为0,并过渡到步骤S18的室外循环控制(后述)。另一方面,在步骤S15的任一条件均未满足时,对蓄能器24、124是否有调整剩余制冷剂的余地进行判断,并过渡到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在满足了步骤S11的规定条件而过渡到步骤S14时,在该室外单元本身中对是否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中的任一个进行判断,在满足了步骤S12的规定条件而过渡到步骤S14时,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其它室外单元中对是否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中的任一个进行判断。第一个条件是指液体制冷剂饱和温度Tcl与室外热交换器23、123的液体制冷剂温度Tb之差、即室外热交换器23、123液体侧的过冷却度小于规定值SC2的条件。规定值SC2是比上述规定值SC1小的值。第二个条件是指高压压力HP低于规定值HPb2的条件。规定值HPb2是比上述规定值HPb1小的值。当满足了这些条件中的任一个时,判断为室外热交换器23、123中的制冷剂积留(滞留)已被消除,跳出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经步骤S17返回步骤S11。在步骤S17中,将与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实施相关的标志G设为0。另一方面,在步骤S16的任一条件均未满足时,由于需要继续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来消除室外热交换器23、123中 的制冷剂积留,因此返回步骤S14。 
<供暖运行时的剩余制冷剂控制> 
在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中,在供暖时产生了剩余制冷剂的场合,进行使该剩余制冷剂通过旁通制冷剂回路61、161积存在蓄能器24、124内的控制。下面参照图4对供暖运行时的剩余制冷剂控制进行说明。各步骤的主体为控制部50。 
首先,在步骤S21中,对是否满足了规定的三个条件进行判断。第一个条件是指其它室外单元的标志G为0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指该室外单元本身的压缩机21、121的吸入侧的过热度的目标值SHS小于规定值SH5的条件。第三个条件是指该室外单元本身的室外膨胀阀38、138为全开的条件。第二个和第三个条件是当剩余制冷剂滞留在室内热交换器42内而很难控制室内膨胀阀41时产生的条件。在步骤S21中,若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则过渡到步骤S23,若并不满足三个条件,则过渡到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对是否满足了与步骤S21不同的三个条件进行判断。第一个条件是指其它室内单元的标志G为1的条件,即在其它室内单元中进行了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指其它室外单元的压缩机21、121吸入侧的过热度的目标值SHS小于规定值SH5的条件。第三个条件是指其它室外单元的室外膨胀阀38、138为全开的条件。第二个和第三个条件是当剩余制冷剂滞留在室内热交换器42内而很难控制室内膨胀阀41时产生的条件。在步骤S22中,若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则过渡到步骤S23,若不满足三个条件,则返回步骤S21。 
在步骤S23中,对是否满足了为过渡到步骤S24以后的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所需的其它条件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启动后未经过规定时间时、回油运行后未经过规定时间时、除霜运行后未经过规定时间时等,在步骤S23中判断为不能过渡到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这种情况下,返回步骤S21。 
在步骤S23中,当判断为可过渡到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时,过渡到步骤S24。在步骤S24中,将标志G设为1,并将表示已实施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标志F设为1。使将液体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23、123与过冷却器25、125 之间向蓄能器24、124引导的旁通制冷剂回路61、161的旁通阀62、162的开度比当前开度增大规定开度。这种旁通阀62、162的开度增大以规定时间间隔反复进行。但是,当在此期间内进行了步骤S25和步骤S26的判断且判断为已成为规定条件时,从步骤S24~S26的循环中跳出。 
在步骤S25中,对是否满足了两个条件中的任一个进行判断。第一个条件是指排出SH低于规定值SH1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指旁通阀62、162为全开的条件。在步骤S25中,当判断为满足了任一条件、且仅以该室外单元本身的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很难调整剩余制冷剂时,将与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实施相关的标志G设为0,并过渡到步骤S28的室外循环控制(后述)。另一方面,在步骤S25的任一条件均未满足时,对蓄能器24、124是否有调整剩余制冷剂的余地进行判断,并过渡到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在满足了步骤S21的规定条件而过渡到步骤S24时,在该室外单元本身中对室外膨胀阀38、138是否为规定开度以下或是否满足其它条件进行判断,在满足了步骤S22的规定条件而过渡到步骤S24时,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其它室外单元中对室外膨胀阀38、138是否为规定开度以下或是否满足其它条件进行判断。其它条件是指成为所有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均小于规定开度而足以进行控制的状态的条件、或在满足步骤S22的条件的其它室外单元中排出SH已足够高的条件。当满足了这些条件中的任一个时,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滞留剩余制冷剂的状态已被消除,跳出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经步骤S27返回步骤S21。在步骤S27中,将与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实施相关的标志G设为0,并减小旁通阀62的开度。另一方面,在步骤S26的条件未满足时,由于要继续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因此返回步骤S24。 
另外,即使在多个室外单元中条件均成立,也仅在一个室外单元中进行上述制冷运行时的剩余制冷剂控制和供暖运行时的剩余制冷剂控制中的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其优先顺序被预先确定。当存在多个在步骤S12和步骤S22中满足条件的它机(其它室外单元)时,优先在排出SH大的室外单元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 
<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后的室外循环控制> 
在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中,如上所述,在制冷时和供暖时的剩余制冷剂控制中,当进行在蓄能器24、124内积存剩余制冷剂的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时,一旦排出SH低于规定值SH1或旁通阀62的开度为全开时,即判断为蓄能器24、124中对剩余制冷剂的调整达到极限、且其室外单元中的剩余制冷剂过剩,从而过渡到图5所示的室外循环控制。该室外循环控制包括两种:将上述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动作转移到其它室外单元的循环、以及使处于停止状态的室外单元启动并使剩余制冷剂调整达到极限的室外单元停止的室外循环控制。下面参照图5对上述步骤S18和步骤S28的室外循环控制进行说明。各步骤的主体是控制部50。 
首先,在步骤S41中,对是否在所有室外单元(图5中标记为全机)中均建立了标志F、即是否在所有室外单元中F均为1进行判断,标志F表示已进行了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历史。若在所有室外单元中标志F均为1,则过渡到步骤S42。只要存在一个标志F为0的室外单元,便过渡到步骤S48。 
在步骤S42中,对是否存在处于停止状态的室外单元进行判断。若存在,则过渡到步骤S46,若不存在,则过渡到步骤S43。 
在步骤S43中,对是否存在排出SH大于规定值SH1的室外单元(图5中标记为运行机)进行判断。若存在这样的室外单元,则过渡到步骤S44,若不存在,则过渡到步骤S47。 
在步骤S44中,进行规定动作E。在动作E中,首先使排出SH低于规定值SH1的室外单元或旁通阀62、162全开的室外单元的旁通阀62、162的开度成为规定的小开度(或全闭)。接着,对排出SH比规定值SH1大的室外单元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之后,在满足经过了规定时间等条件时,使旁通阀62、162的开度已成为规定的小开度(或全闭)的室外单元返回通常控制,且对该旁通阀62、162的开度也实施通常控制。另外,当存在多个排出SH比规定值SH1大的室外单元时,优先对排出SH大的室外单元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 
在步骤S45中,对排出SH比规定值SH1大的室外单元是否停止进行判断。当未停止时,返回步骤S44。在停止时,过渡到步骤S46。 
在步骤S46中,进行规定动作D。在动作D中,进行使停止的室外单元启动而使其它室外单元(排出SH低于规定值SH1的室外单元)停止的转换。当该动作D在规定期间内(例如1小时)内反复了三次时,从步骤S46过渡到步骤S47。 
在步骤S47中,进行规定动作A。在动作A中,在排出SH低于规定值SH1的室外单元中使旁通阀62、162的开度成为规定的小开度(或全闭)。接着,在满足经过了规定时间等条件后,使旁通阀62、162的开度成为规定的小开度(或全闭)的室外单元返回通常控制,且对该旁通阀62、162的开度也实施通常控制。 
在步骤S48中,对是否存在处于标志F为0的停止状态的室外单元进行判断。当存在这样的室外单元时,过渡到步骤S51,当不存在时,过渡到步骤S49。 
在步骤S49中,进行规定动作C。在动作C中,首先使排出SH低于规定值SH1的室外单元或旁通阀62、162全开的室外单元的旁通阀62、162的开度成为规定的小开度(或全闭)。接着,对标志F为0的室外单元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之后,在满足经过了规定时间等条件时,使旁通阀62、162的开度已成为规定的小开度(或全闭)的室外单元返回通常控制,且对该旁通阀62、162的开度也实施通常控制。另外,当存在多个标志F为0的室外单元时,优先对排出SH大的室外单元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 
在步骤S50中,对是否存在停止的室外单元进行判断。若存在停止的室外单元,则过渡到步骤S51,若不存在,则过渡到步骤S49。 
在步骤S51中,进行规定动作B。在动作B中,进行使处于标志为0的停止状态的室外单元启动而使其它室外单元(排出SH低于规定值SH1的室外单元)停止的循环。在此,当存在多个处于标志F为0的停止状态的室外单元时,使其依次启动。即使是处于停止状态,也不启动标志F为1的室外单元。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中,若存在未建立表示已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历史的标志F(标志F为0)的室外单元,则控制部使该室外单元优先启动(步骤S41和步骤S51)。若存在未建立表示已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历史的标志F(标志F为0)的室外单元,则使该室外单元 优先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步骤S41和步骤S49)。若存在处于停止状态的室外单元,则并不进行处于运行状态的室外单元的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而是优先使处于停止状态的室外单元启动(步骤S42和步骤S46)。 
不过,上述动作即使作为只有图1所示的两个室外单元2、102作为热源单元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也是适用的,但即使在三个以上的室外单元并列连接时也可直接应用,且在不对室外单元标记符号的情况下进行说明。 
[空调装置的特征] 
(1)如图3或图4所示,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50首先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在该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中,当判断为制冷剂量过剩时(步骤S15或步骤S25),过渡到室外循环控制,也就是使停止中的室外单元启动或对其它运行中的室外单元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这样,由于首先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对产生了剩余制冷剂的室外单元自身进行剩余制冷剂的调整,因此,可将影响其它室外单元的次数控制在最小限度。 
(2)在排出SH低于规定值SH1或旁通阀62、162的开度全开,控制部50判断为蓄能器24、124对剩余制冷剂的调整达到极限、从而判断为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时,过渡到室外循环控制,也就是使停止中的室外单元启动或对其它运行中的室外单元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步骤S15、步骤S25)。采用该室外循环控制,通过使处于停止状态的其它热源单元启动或通过对其它热源单元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可使制冷剂从满足步骤S15和步骤S25的条件、剩余制冷剂过剩的室外单元向其它室外单元移动。因此,采用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的结构,即使将蓄能器24、124的容量设计成较小,也可防止过剩的剩余制冷剂滞留在室外单元2、102内而阻碍顺畅的运行。 
(3)在空调装置1中,作为将剩余的液体制冷剂向蓄能器24、124引导的回路,利用的是作为过冷却器25的冷却源的回路、即旁通制冷剂回路61、161。即,将一个旁通制冷剂回路(第一室外单元中的旁通制冷剂回路61、第二室外单元中的旁通制冷剂回路161)兼用作对从室外热交换器23被送往室内膨胀阀41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用的回路、以及使剩余制冷剂向蓄能器24移动用的回路。由此,可降低室外单元2、102的成本。 
(4)与对处于运行状态的其它室外单元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相比,使处于停止状态的室外单元启动更有助于使制冷剂从剩余制冷剂过剩的室外单元向其它室外单元移动,因此,若其它室外单元中存在处于停止状态的室外单元,则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50优先使其启动(步骤S42和步骤S46、步骤S48和步骤S51)。由此,可尽快消除室外单元在存在过剩的剩余制冷剂的状态下继续运行的情况。 
(5)曾进行过制冷剂积存控制的热源单元在其控制结束时会在蓄能器24、124内积存有较多的液体制冷剂,即使之后制冷剂有移动,也很可能会有许多制冷剂积存在蓄能器24、124内。因此,当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50判断为室外单元的制冷剂量过剩时(步骤S15、步骤S25),若存在未建立表示已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的标志F(标志F为0)的室外单元,则优先使该室外单元启动(步骤S41和步骤S51),或优先使该室外单元进行蓄能器制冷剂积存控制(步骤S41和步骤S49)。由此,可尽快消除室外单元在存在着过剩的剩余制冷剂的状态下继续运行的情况。 
[变形例] 
(A)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利用作为过冷却器25的冷却源的回路、即旁通制冷剂回路61、161来使剩余的液体制冷剂向蓄能器24、124移动,但也可另外设置将剩余的液体制冷剂向蓄能器24、124引导的专用回路。 
(B)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反复进行室外循环控制的步骤S47的动作A时,很可能会对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填充过剩的制冷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发出通知制冷剂过填充的警报。例如,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了规定次数的动作A时,也可在遥控器等中输出引起注意的显示。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有即使在蓄能器的容量较小时也可抑制因过剩的剩余制冷剂滞留在室外单元内而阻碍顺畅运行的效果,适用于在一个制冷剂回路内存在多个热源单元的空调装置。 

Claims (11)

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室外单元(2、102),该多个室外单元(2、102)分别具有压缩机(21、121)、室外热交换器(23、123)和蓄能器(24、124),并至少包括第一室外单元(2);
室内单元(4),该室内单元(4)具有室内膨胀机构(41)和室内热交换器(42);
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该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将所述多个室外单元与所述室内单元连接,从而形成一个主制冷剂回路(10);以及
控制部(50),当判断为处于运行状态的所述第一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时,所述控制部(50)进行使处于停止状态的其它所述室外单元启动的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进行在处于运行状态的所述第一室外单元以外的所述室外单元中使制冷剂积存在所述蓄能器内的制冷剂积存控制,
当在所述第一室外单元中满足了规定的制冷剂积存条件时,所述控制部(50)先在所述第一室外单元中进行所述制冷剂积存控制,在该制冷剂积存控制中,当判断为所述第一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时,进行所述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进行在所述第一室外单元以外的所述室外单元中的所述制冷剂积存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外单元(2、102)中,所述蓄能器(24、124)被配置在所述压缩机(21、121)的吸入侧,
所述室外单元(2、102)还具有旁通制冷剂回路(61、161),
所述旁通制冷剂回路(61、161)具有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的旁通阀(62、162),将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3、123)与所述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之间的制冷剂向所述蓄能器(24、124)引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2、102)还具有过冷却器(25、125),
所述过冷却器(25、125)利用从所述旁通阀(62、162)向所述蓄能器(24、124)流动的制冷剂,对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3、123)通过所述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送往所述室内单元(4)的制冷剂进行冷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缩机(21、121)的排出侧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规定值时,所述控制部50)判断为所述第一室外单元(2、102)中的制冷剂量过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旁通阀(62、162)全开时、或所述压缩机(21、121)的排出侧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规定值时,所述控制部(50)判断为所述室外单元(2、102)中的制冷剂量过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运行时的所述规定的制冷剂积存条件至少包括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所述第一条件是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3、123)的出口处的制冷剂过冷却度比规定值高的条件,所述第二条件是指所述压缩机(21、121)的排出侧的制冷剂高压压力比规定值高的条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2、102)还具有室外膨胀机构,该室外膨胀机构包括配置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3、123)与所述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之间的膨胀阀(38、138),
供暖运行时的所述规定的制冷剂积存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室外膨胀机构的膨胀阀(38、138)为全开的第三条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判断为处于运行状态的所述第一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时,在存在处于停止状态的所述室外单元的场合,所述控制部(50)不进行处于运行状态的所述第一室外单元以外的所述室外单元中的所述制冷剂积存控制,而是进行所述其它单元启动控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50)预先在已进行所述制冷剂积存控制的所述室外单元建立制冷剂积存处理完毕标志,当判断为处于运行状态的所述第一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时,所述控制部(50)在未建立所述制冷剂积存处理完毕标志的所述室外单元进行所述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所述制冷剂积存控制。
10.一种空调装置(1)的室外单元(2),与其它室外单元(102)和室内单元(4)连接而形成一个主制冷剂回路(10),在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与所述室内单元(4)的室内热交换器(42)之间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21);
室外热交换器(23);
蓄能器(24);以及
控制部(50),当判断为制冷剂量过剩时,所述控制部(50)进行使处于停止状态的所述其它室外单元(102)启动的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进行在处于运行状态的所述其它室外单元中使制冷剂积存在该其它室外单元的蓄能器内的其它单元制冷剂积存控制,
当在所述室外单元中满足了规定的制冷剂积存条件时,所述控制部(50)先在所述室外单元中进行所述制冷剂积存控制,在该制冷剂积存控制中,当判断为所述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剂量过剩时,进行所述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进行在所述其它室外单元中的所述制冷剂积存控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外单元(2),其特征在于,当满足规定的制冷剂积存条件时,所述控制部(50)先进行在所述蓄能器(24)内积存制冷剂的自身单元制冷剂积存控制,在该自身单元制冷剂积存控制中,当判断为制冷剂量过剩时,进行所述其它单元启动控制或所述其它单元制冷剂积存控制。
CN2007800053628A 2006-02-20 2007-02-15 空调装置和热源单元 Active CN101384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42558A JP4120682B2 (ja) 2006-02-20 2006-02-20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熱源ユニット
JP042558/2006 2006-02-20
PCT/JP2007/052677 WO2007097238A1 (ja) 2006-02-20 2007-02-15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熱源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4866A CN101384866A (zh) 2009-03-11
CN101384866B true CN101384866B (zh) 2011-03-09

Family

ID=38437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53628A Active CN101384866B (zh) 2006-02-20 2007-02-15 空调装置和热源单元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39175B2 (zh)
EP (1) EP1995536B1 (zh)
JP (1) JP4120682B2 (zh)
KR (1) KR100989623B1 (zh)
CN (1) CN101384866B (zh)
AU (1) AU2007218821B2 (zh)
WO (1) WO20070972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39225A (ja) * 2005-11-15 2007-06-07 Hitachi Ltd 冷凍装置
JP5401806B2 (ja) * 2008-02-29 2014-01-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媒量判定方法
JP2010032104A (ja) * 2008-07-29 2010-02-12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JP2010032105A (ja) * 2008-07-29 2010-02-12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JP4864110B2 (ja) * 2009-03-25 2012-0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
EP2413065B1 (en) * 2009-03-26 2019-05-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JP5484890B2 (ja) * 2009-12-25 2014-05-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484889B2 (ja) * 2009-12-25 2014-05-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409405B2 (ja) * 2010-01-12 2014-02-05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352512B2 (ja) * 2010-03-31 2013-11-2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610843B2 (ja) * 2010-05-24 2014-10-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712213B1 (ko) * 2011-04-22 2017-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2226600B (zh) * 2011-06-10 2012-10-17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双系统热回收多功能泳池一体机
JP5257491B2 (ja) * 2011-06-30 2013-08-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室外機
JP6003160B2 (ja) * 2011-09-30 2016-10-0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KR20130041640A (ko) * 2011-10-17 2013-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JP5746962B2 (ja) * 2011-12-20 2015-07-0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ガス供給方法およびガス供給装置
JP5765278B2 (ja) * 2012-03-21 2015-08-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外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
JP6021943B2 (ja) * 2012-12-13 2016-1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787102B2 (ja) * 2013-01-11 2015-09-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分離型空気調和装置
WO2015059945A1 (ja) * 2013-10-24 2015-04-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291794B2 (ja) * 2013-10-31 2018-03-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6038357B2 (ja) * 2014-01-21 2016-1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751355B1 (ja) * 2014-01-31 2015-07-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04235978B (zh) * 2014-08-22 2017-04-12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蓄冷蓄热型空调机
JP6394683B2 (ja) * 2016-01-08 2018-09-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輸送用冷凍装置
JP6350577B2 (ja) * 2016-03-31 2018-07-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BR112019005821A8 (pt) * 2016-09-30 2023-03-28 Daikin Ind Ltd Condicionador de ar
JP6840870B2 (ja) * 2018-01-24 2021-03-10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575625B1 (ja) 2018-03-22 2019-09-1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US10655878B2 (en) * 2018-07-06 2020-05-1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system with sub-cooling temperature optimization using extremum-seeking control
CN111512102B (zh) * 2018-11-30 2022-01-28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及空调装置
CN111271892B (zh) * 2018-12-05 2021-11-05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
CN115234993B (zh) * 2018-12-11 2023-10-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AU2019429836B2 (en) * 2019-02-22 2022-07-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oor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O2020230603A1 (ja) * 2019-05-14 2020-11-19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
JP6881503B2 (ja) * 2019-05-31 2021-06-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CN116075675A (zh) 2020-09-14 2023-05-05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KR20220040220A (ko) * 2020-09-23 2022-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난방환기 멀티 공기조화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3130B2 (ja) * 1990-03-30 1994-12-14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JP2909190B2 (ja) * 1990-11-02 1999-06-23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JP3163121B2 (ja) * 1991-06-28 2001-05-0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TW212224B (zh) * 1992-02-28 1993-09-01 Sanyo Denki Kk
JP2966641B2 (ja) 1992-04-09 1999-10-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3060770B2 (ja) * 1993-02-26 2000-07-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3289366B2 (ja) * 1993-03-08 2002-06-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H07234038A (ja) * 1994-02-18 1995-09-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多室型冷暖房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H08189719A (ja) * 1995-01-12 1996-07-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3603514B2 (ja) * 1996-12-20 2004-12-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3263343B2 (ja) 1997-08-25 2002-03-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空気調和装置
JPH11108472A (ja) 1997-10-02 1999-04-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H11257762A (ja) 1998-03-12 1999-09-24 Denso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3327215B2 (ja) * 1998-07-22 2002-09-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充填量決定方法
JP3082752B2 (ja) * 1998-11-04 2000-08-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3085296B2 (ja) * 1998-12-25 2000-09-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3598357B2 (ja) 1999-07-28 2004-12-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ルチ形空気調和機
JP2001091071A (ja) * 1999-09-24 2001-04-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多段圧縮冷凍装置
JP3940840B2 (ja) * 2002-11-22 2007-07-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3719246B2 (ja) * 2003-01-10 2005-11-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及び冷凍装置の冷媒量検出方法
JP4459776B2 (ja) * 2004-10-18 2010-04-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KR100640855B1 (ko) * 2004-12-14 2006-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95536B1 (en) 2018-10-10
KR100989623B1 (ko) 2010-10-26
US9239175B2 (en) 2016-01-19
JP2007218558A (ja) 2007-08-30
JP4120682B2 (ja) 2008-07-16
EP1995536A4 (en) 2014-06-18
AU2007218821A1 (en) 2007-08-30
US20090056358A1 (en) 2009-03-05
AU2007218821B2 (en) 2010-05-27
KR20080091397A (ko) 2008-10-10
WO2007097238A1 (ja) 2007-08-30
EP1995536A1 (en) 2008-11-26
CN101384866A (zh) 2009-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4866B (zh) 空调装置和热源单元
CN101512256B (zh) 空调装置
CN100434840C (zh) 空调装置
CN100510583C (zh) 空调机
CN101432584B (zh) 空调装置
CN100504245C (zh) 冷冻装置
EP1762796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0453920C (zh) 制冷装置
EP2503266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method adapted thereto
CN101223405B (zh) 冷冻装置
JP667833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7208938B (zh) 空调装置
JP2009243719A (ja) マルチ形空気調和機の油戻し運転方法およびマルチ形空気調和機
US20060117776A1 (en)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H11248266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凝縮器
JP2005134103A (ja) 冷凍装置
US6807817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compressors of air conditioner
EP1719960A1 (en) Variable capacity modular refrigerating installation by frequency conversion
CN102326036B (zh) 热泵系统
CN100356116C (zh) 空调机
EP2075518A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9520170B (zh) 一种具有双级过冷和液体脉冲融霜功能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0507398C (zh) 冷冻装置
CA2517403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side-load sub-cooler
JP5463995B2 (ja) 多室型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