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4993B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4993B
CN115234993B CN202210719088.7A CN202210719088A CN115234993B CN 115234993 B CN115234993 B CN 115234993B CN 202210719088 A CN202210719088 A CN 202210719088A CN 115234993 B CN115234993 B CN 1152349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defrosting
heating
pressure reducing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190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34993A (zh
Inventor
福井孝史
田中航祐
渡边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7190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34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34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4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34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4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being defrosted alternat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with bypasses
    • F25B2313/0252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with bypasses during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3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5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 F25B2347/021Alternate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具有主回路和旁通回路的制冷剂回路、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旁通回路经由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除霜流路切换装置、以及防逆流装置而与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分别配管连接,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设置于从压缩机的排出配管分支的制冷剂配管,所述除霜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朝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供给的制冷剂的流路,所述防逆流装置配置在除霜流路切换装置与冷热切换装置之间来防止制冷剂向压缩机的吸入侧逆流,控制装置借助除霜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导入制冷剂的流路,由此选择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任一个作为除霜对象,并将由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减压后的除霜制冷剂向选择出的并联室外热交换器供给。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针对申请日为2018年12月11日、申请号为201880099598.0、发明名称为“空调装置”的申请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同时进行制热运转和除霜运转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具有交替地对被分割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各热交换器部分进行除霜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该技术中,在制热运转时成为蒸发器的室外热交换器被分割成多个热交换器部分。而且,与这些热交换部分分别对应地设置有使来自压缩机的排出气体旁通的旁通回路、和控制旁通状态的电磁开闭阀。
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在空调装置的制热运转时不使制冷循环本身反转,而是交替地对分割后的多个热交换部分进行除霜运转,由此实现不间断的制热运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854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4-134851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在持续进行制热运转、并且同时交替地对分割后的多个热交换部分进行除霜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在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时,产生制冷循环状态的较大的变动。然而,构成制冷剂回路的致动器的控制动作无法追随制冷剂状态的变动,而存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的制热能力降低,产生由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吹出空气温度的降低引起的室温的降低,从而使舒适性变差的课题。另一方面,若试图使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的制热能力强行上升,则存在不能确保除霜能力,可靠性变差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能够兼顾并实现通过维持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前后的制热能力来维持舒适性、和通过确保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的适当的除霜能力来保证可靠性的空调装置。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其具有主回路和旁通回路,所述主回路通过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冷热切换装置、室内热交换器、减压装置以及由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构成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配管连接而构成,所述旁通回路经由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除霜流路切换装置、以及防逆流装置而与所述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分别配管连接,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在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配管分支的制冷剂配管处调整从所述主回路分流的制冷剂的流量而进行减压,所述除霜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朝所述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供给的制冷剂的流路,所述防逆流装置配置在所述除霜流路切换装置与所述冷热切换装置之间来防止制冷剂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逆流,所述旁通回路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流;以及控制装置,其对所述压缩机、所述减压装置、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以及所述除霜流路切换装置的动作单独地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借助所述除霜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导入制冷剂的流路,由此选择所述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任一个作为除霜对象,并将由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减压后的除霜制冷剂向选择出的所述并联室外热交换器供给。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能够兼顾并实现通过维持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前后的制热能力来维持舒适性、和通过确保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的适当的除霜能力来保证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构成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构成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状态转变的P-h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状态转变的P-h线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状态转变的P-h线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控制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为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共通。另外在剖视图的附图中,鉴于可视性而适当省略了阴影。此外,说明书全文示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空调装置的设备构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构成图。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0是通过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运转,而用于屋内的制热制冷的装置。空调装置100由热源单元A、和经由成为制冷剂连接配管的液体连接配管6以及气体连接配管9而与该热源单元A并联连接的1个以上的利用单元B构成。在实施方式1中,列举设置有1台利用单元B的结构为例。
作为空调装置100所使用的制冷剂,例如存在R410A、R407C、R404A或R32等HFC制冷剂、R1234yf/ze等HFO制冷剂、将它们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或者如二氧化碳(CO 2)碳氢化合物、氦气或丙烷这样的天然制冷剂等。
<利用单元B>
利用单元B通过嵌入屋内的天花板、悬挂于天花板、或者挂在屋内的壁面等来设置。利用单元B经由液体连接配管6以及气体连接配管9而与热源单元A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
利用单元B构成作为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室内侧的制冷剂回路,并具备室内送风装置8和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7。
室内热交换器7在此由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构成,该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由传热管和多个翅片构成。室内热交换器7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冷却室内的空气,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加热室内的空气。
室内送风装置8是能够变更供给于室内热交换器7的空气的流量的风扇。室内送风装置8例如由通过未图示的DC马达驱动的离心风扇或多叶风扇等构成。室内送风装置8将室内空气吸入至利用单元B内,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7在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作为调节空气供给于室内。
在利用单元B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即,在室内热交换器7的液体侧设置有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5,该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5检测与液体状态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亦即制热运转时的过冷却液体温度Tco、或制冷运转时的蒸发温度Te对应的制冷剂温度。在室内热交换器7设置有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7,该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7检测与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亦即制热运转时的冷凝温度Tc、或制冷运转时的蒸发温度Te对应的制冷剂温度。在利用单元B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设置有室内温度传感器206,该室内温度传感器206检测流入利用单元B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另外,在此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5、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7以及室内温度传感器206均由热敏电阻构成。室内送风装置8的动作由作为运转控制单元的控制装置30控制。
<热源单元A>
热源单元A设置于屋外,经由液体连接配管6以及气体连接配管9与利用单元B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
热源单元A具备:压缩机1、冷热切换装置2、热源侧热交换器亦即构成室外热交换器3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减压装置5a以及减压装置5b、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接收器11、以及内部热交换器13。它们设置于热源单元A的制冷剂回路中的主回路。
热源单元A具备: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以及防逆流装置16。它们设置于热源单元A的制冷剂回路中的旁通回路。
压缩机1是能够变更频率之类的运转容量的压缩机,在此使用容积式压缩机,该容积式压缩机通过由变频器控制的未图示的马达驱动。在此,压缩机1在压缩室的压缩行程的中间部分具有能够进行用于制冷剂导入的喷射的口。例如,液体状或液体与气体混合而成的制冷剂以规定的喷射压被喷射,由此能够防止排出温度的过度升温。压缩机1在此仅列举一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利用单元B的连接台数等,并联连接2个以上的压缩机1。
冷热切换装置2是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阀。冷热切换装置2在制冷运转时,使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作为在压缩机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7作为在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因此,冷热切换装置2切换制冷剂流路,使得将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的气体侧连接,并且将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气体连接配管9侧连接。在该情况下,图1所示的冷热切换装置2为虚线所示的状态。
冷热切换装置2在制热运转时,使室内热交换器7作为在压缩机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并且使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作为在室内热交换器7中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因此,冷热切换装置2切换制冷剂流路,以便将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气体连接配管9侧连接、并且将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的气体侧连接。在该情况下,图1所示的冷热切换装置2为实线所示的状态。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室外热交换器3的构成图。如图2所示,室外热交换器3例如由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构成,该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由传热管和多个翅片构成。室外热交换器3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室外热交换器3被分割成多个并联热交换器,在此被分割成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这两个。
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在热源单元A的框体内,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室外热交换器3分割而构成。该分割也可以为左右分割。但是当左右分割时,朝并联热交换器的每一个的制冷剂入口成为左右两端,配管连接变得复杂。因此如图示那样,优选为沿上下方向分割。因此室外热交换器3以两个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沿上下方向积载的状态收纳于热源单元A的框体内。
如图1所示,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每一个是能够变更向室外热交换器3供给的空气的流量的风扇,例如由通过未图示的DC马达驱动的螺旋桨风扇构成。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每一个将室内空气吸入热源单元A内,将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在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向室外排出。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在此使用2个构成。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以分别向两个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输送室外空气的方式配置于热源单元A的框体内。
接收器11是存积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容器。接收器11存积在制冷循环的运转中成为剩余的液体制冷剂,并且一并具有气液分离功能。在接收器11内,内置有未图示的内部热交换器。内部热交换器以对在连接冷热切换装置2和压缩机1的吸入部的气体连接配管9中循环的制冷剂、与存积于接收器11内的液体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方式连接制冷剂配管而构成。
减压装置5a以及减压装置5b调整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并进行减压。减压装置5a以及减压装置5b与热源单元A的液体侧连接而配置。减压装置5a以及减压装置5b在连接它们的制冷剂流路之间夹装接收器11。
这样,在热源单元A中构成有主回路,该主回路通过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1、冷热切换装置2、减压装置5a以及减压装置5b、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配管连接而构成。在该主回路还包含利用单元B的室内热交换器7作为构成要素,同样用制冷剂配管连接。
在制冷剂回路设置有第一旁通配管21,该第一旁通配管21构成用于将减压装置5a以及减压装置5b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向压缩机1喷射的喷射流路。即,在主回路中设置有第一旁通配管21,该第一旁通配管21从自压缩机1在室内热交换器7中流通的制冷剂配管分支,将从主回路分流的制冷剂向压缩机1喷射。
第一旁通配管21的一端使在减压装置5a以及减压装置5b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分支而设置。第一旁通配管21的另一端经由内部热交换器13而与压缩机1的压缩中途的压缩室所连通的喷射口连接。在第一旁通配管21的中途配置有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该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用于调整在第一旁通配管2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并进行减压。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例如由电磁阀和毛细管之类的细管(Capillary tube)构成,通过基于电磁阀的打开或关闭进行的开闭动作,来调整在第一旁通配管2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
在制冷剂回路中设置有用于将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供给于室外热交换器3的第二旁通配管22。第二旁通配管22的一端使压缩机1与冷热切换装置2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分支而设置。第二旁通配管22的另一端与分割后的室外热交换器3,即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各自的气体侧的制冷剂配管连接。
在第二旁通配管22配置有用于调整在第二旁通配管2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并进行减压的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在第二旁通配管22连接有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的高压侧的制冷剂配管,直到到达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各自的气体侧的制冷剂配管为止。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的低压侧的制冷剂配管,经由第一连接配管41连接于冷热切换装置2与接收器11之间的制冷剂配管。
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是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阀。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在制冷运转时,使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分别作为在压缩机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因此,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切换制冷剂流路,以便将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各自的气体侧连接。在该情况下,在图1所示的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中为虚线的状态。
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在制热运转时,使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分别作为以室内热交换器7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因此,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以连接压缩机1的吸入侧和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各自的气体侧的方式切换制冷剂流路。在该情况下,在图1所示的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中为实线的状态。
另外,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与冷热切换装置2那样的通常的四通阀的使用方法不同,作为将4个部位的流路口中的1个部位关闭的状态即三通阀使用。例如,在图1所示的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中,关闭左侧的流路口。
在制冷剂回路设置有将冷热切换装置2与第二旁通配管22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管42。在第二连接配管42配置有防逆流装置16。
这样,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在从压缩机1的排出配管分支的制冷剂配管处调整从主回路分流的制冷剂的流量,并进行减压。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切换分别朝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供给的制冷剂的流路。防逆流装置16配置在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各自与冷热切换装置2之间的制冷剂配管,防止制冷剂向压缩机1的吸入侧逆流。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以及防逆流装置16配置于制冷剂回路中的旁通回路。
在旁通回路中,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以及防逆流装置16分别与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配管连接,使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流。在旁通回路中,通过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分别切换导入制冷剂的流路,由此选择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的任一个作为除霜对象。在旁通回路中,向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或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供给由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减压后的除霜制冷剂。
在热源单元A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即,在压缩机1设置有检测排出温度Td的排出温度传感器201。在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分别设置有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a以及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b,该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a以及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b检测与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亦即制冷运转时的冷凝温度Tc、或制热运转时的蒸发温度Te对应的制冷剂温度。在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各自的液体侧设置有检测液体状态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a以及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b。在热源单元A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侧设置有作为检测流入框体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即外部空气温度Ta的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单元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a以及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b。
在此,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a、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a以及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a与被分割出的一个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对应地设置。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b、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b以及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b与被分割出的另一个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对应地设置。排出温度传感器201、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a、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b、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a、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b、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a以及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b均由热敏电阻构成。
压缩机1、冷热切换装置2、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的各设备要素的动作由作为运转控制单元的控制装置30控制。
另外,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例如是由电磁阀和毛细管构成的情况,仅通过基于打开或关闭动作进行的单纯的开闭动作,来调整在第一旁通配管2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但是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并不限定于此。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也可以由能够进行精细的开度调整的电子膨胀阀构成来调整流量。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控制框图。在图3中示出进行空调装置100的计测控制的控制装置30、和与控制装置30连接的运转信息以及构成制冷剂回路的致动器类的连接结构。
控制装置30内置于空调装置100。在此,列举在热源单元A中设置有一个控制装置30的例子。控制装置30具备测定部30a、运算部30b、驱动部30c、存储部30d以及判定部30e。
向测定部30a输入由各种传感器类检测出的运转信息,来测定压力、温度或频率等运转状态量。由测定部30a测量出的运转状态量被输入运算部30b。
运算部30b基于由测定部30a测定出的运转状态量,并使用预先给出的公式等,运算例如饱和压力、饱和温度以及密度等制冷剂物性值。运算部30b基于由测定部30a测定出的运转状态量进行运算处理。该运算处理由CPU等处理回路执行。
驱动部30c基于运算部30b的运算结果,驱动压缩机1、冷热切换装置2、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
存储部30d存储由运算部30b得到的结果、预先确定的常数、设备及其构成要素的规格值、以及计算制冷剂的饱和压力、饱和温度及密度等物性值的函数式或表之类的函数表等。存储部30d内的上述存储内容能够根据需要参照或改写。在存储部30d存储有控制程序,控制装置30按照存储部30d内的程序来控制空调装置100。
由此,控制装置30单独地控制压缩机1、冷热切换装置2、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的动作。
判定部30e基于由运算部30b得到的结果,进行大小的比较或判定等处理。
测定部30a、运算部30b、驱动部30c以及判定部30e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存储部30d由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
另外,在上述中,对控制装置30列举内置于空调装置100的结构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作为控制装置30也可以构成为在热源单元A设置主控制部,在利用单元B设置具有控制部的功能的一部分的子控制部,在主控制部与子控制部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来进行协作处理。控制装置30也可以构成为在利用单元B设置有具有全部功能的控制部。控制装置30也可以为在热源单元A以及利用单元B的外部另外配置控制部的方式。
<空调装置100的基本运转动作>
对空调装置100的各运转模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制冷运转>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状态转变的P-h线图。使用图1以及图4对制冷运转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制冷运转时,冷热切换装置2为图1所示的虚线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并且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内热交换器7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此时,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为全开的状态。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与冷热切换装置2同样为图1所示的虚线的状态。
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冷热切换装置2,并经由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到达作为冷凝器的室外热交换器3。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通过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送风作用使制冷剂冷凝液化而成为高压低温的制冷剂。冷凝液化后的高压低温的制冷剂在减压装置5a被减压而成为中压两相制冷剂,经由接收器11,在减压装置5b被进一步减压,并经由液体连接配管6输送至利用单元B。输送至利用单元B的制冷剂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7。减压后的两相制冷剂在作为蒸发器的室内热交换器7通过室内送风装置8的送风作用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低压气体制冷剂经由冷热切换装置2,在接收器11处和减压装置5a与减压装置5b之间的中压两相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再次被吸入至压缩机1。
在此,从热源单元A输送至利用单元B的在减压装置5a被减压的低温的中压两相制冷剂在接收器11内成为饱和液体制冷剂之后,通过和在冷热切换装置2与压缩机1吸入侧之间循环的更低温的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过冷却。为图4中的点D→点E→点F的变化。与此同时,低压制冷剂通过热交换而过热,成为低压的过热气体制冷剂并流入压缩机1。为图4中的点H→点A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接收器11中的热交换作用,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7的制冷剂的焓变小,室内热交换器7的出入口的焓差变大。由此,为了得到规定能力而所需的制冷剂循环量变小,压力损失减少,由此能够提高制冷循环回路的COP。同时,流入至压缩机1的低压制冷剂成为过热气体状态,因此能够避免因向压缩机1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度流入而引起的液体回流状态。
在减压装置5a中,调整开度以使室外热交换器3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成为规定值,而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因此,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成为具有规定的过冷却度的状态。室外热交换器3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以从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a以及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b的检测值减去与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a以及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b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相当的值而得到的值来检测。在此,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也可以将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或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的任一个温度传感器,即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a或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b、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a或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b中的任一个为代表来使用并进行检测。另外,也可以使用上述两者的平均值来进行检测。
在减压装置5b中调整开度,以使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温度成为规定值,来控制在室内热交换器7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量。因此,从压缩机1排出的排出气体制冷剂成为规定的温度状态。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温度由压缩机1的排出温度传感器201或压缩机1的壳体温度传感器208检测。通过这样的减压装置5b的控制,向室内热交换器7流动有与在设置有利用单元B的空调空间中所要求的运转负荷对应的流量的制冷剂。
在制冷运转时,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成为全闭的状态,不向压缩机1喷射。
<制热运转>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运转模式时制冷剂的状态转变的P-h线图。使用图1以及图5对制热运转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制热运转时,冷热切换装置2为图1所示的实线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7的气体侧连接、并且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此时,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为全开的状态。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与冷热切换装置2同样为图1所示的实线的状态。
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冷热切换装置2以及气体连接配管9,输送至利用单元B,并到达作为冷凝器的室内热交换器7。在室内热交换器7中,通过室内送风装置8的送风作用而使制冷剂冷凝液化,成为高压低温的制冷剂。冷凝液化后的高压低温的制冷剂经由液体连接配管6输送至热源单元A。输送至热源单元A的制冷剂在减压装置5b被减压而成为中压两相制冷剂,经由接收器11在减压装置5a被进一步减压,并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3。减压后的两相制冷剂在作为蒸发器的室外热交换器3中通过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送风作用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低压气体制冷剂经由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以及第一连接配管41,在接收器11处和减压装置5a与减压装置5b之间的中压两相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再次被压缩机1吸入。
在此,从利用单元B输送至热源单元A并在减压装置5b被减压的低温的中压两相制冷剂在接收器11内成为饱和液体制冷剂之后,通过与在冷热切换装置2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之间循环的更低温的低压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过冷却。为图5中的点D→点E→点F的变化。与此同时,低压制冷剂通过热交换而过热,成为低压的过热气体制冷剂并流入压缩机1。为图5中的点H→点A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接收器11中的热交换作用,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的焓变小,室外热交换器3的出入口的焓差变大。由此为了得到规定能力而所需的制冷剂循环量变小,压力损失减少,由此能够提高制冷循环的COP。同时,流入压缩机1的低压制冷剂成为过热气体状态,因此能够避免因向压缩机1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度流入引起的液体回流状态。
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为了防止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过度升温,而控制经由第一旁通配管21向压缩机1喷射的制冷剂的流量。在减压装置5b被减压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流到第一旁通配管21,在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中被减压成两相制冷剂。为图5中的点E→点I的变化。在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被减压的两相制冷剂在内部热交换器13与在减压装置5b被减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由此液体与气体的比例中的气体比率较高,即成为干燥度较高的两相制冷剂。为图5中的点I→点J的变化。该干燥度较高的两相制冷剂经由第一旁通配管21被喷射到压缩机1。由此,能够抑制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温度的上升,因此即使在较低外部空气温度条件下,压缩机1也能够以运转频率较高的状态运转,与不进行喷射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较低外部空气温度条件下的制热能力。
在减压装置5b中调整开度,以使室内热交换器7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成为规定值,来控制在室内热交换器7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7中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成为具有规定的过冷却度的状态。室内热交换器7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以从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5的检测值减去与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7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相当的值所得的值来检测。
在减压装置5a中调整开度,以使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来控制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量。因此,从压缩机1排出的排出气体制冷剂成为规定的温度状态。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过热度以从压缩机1的排出温度传感器201或压缩机1的壳体温度传感器208的检测值减去与作为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7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相当的值所得的值来计算。通过这样的减压装置5a的控制,向室内热交换器7流动与在设置有利用单元B的空调空间中所要求的运转负荷对应的流量的制冷剂。
此外,在此,作为制冷剂的冷凝温度,使用设置于各热交换器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但是,也可以在压缩机1的排出侧设置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制冷剂的排出压力,将排出压力的检测值换算成饱和温度换算,用作制冷剂的冷凝温度。
另外,在此在减压装置5a中调整开度,以使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并进行动作说明。但是也可以在减压装置5a中调整开度,以使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温度成为规定值,来控制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量。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温度由压缩机1的排出温度传感器201或压缩机1的壳体温度传感器208检测。
另外,在此以实施向压缩机1的喷射为前提进行了动作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始终全闭,未实施向压缩机1的喷射的情况。
<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状态转变的P-h线图。使用图1以及图6对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动作进行说明。省略与上述的制热运转中的说明重复的部分。
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一边在室内侧持续进行制热运转、一边在室外侧在旁通回路导入除霜制冷剂,交替地对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进行除霜,来同时进行制热运转和除霜运转。
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冷热切换装置2与制热运转同样为图1所示的实线的状态。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被控制为使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支,并导入成为除霜对象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或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的任一个。因此,配置于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或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的任一个的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或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的一个为图1所示的虚线的状态。配置于非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或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的任一个的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或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的另一个为图1所示的实线的状态。
若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或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的任一个除霜完成,则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的状态被切换为相反。通过该切换动作,更换除霜对象侧与非对象侧的关系。由此实施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的交替除霜。
另外,也可以反复实施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的切换动作,反复实施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的交替除霜。
首先,在此对将除霜对象设为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将非除霜对象侧设为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冷热切换装置2以及气体连接配管9而输送至利用单元B,并到达作为冷凝器的室内热交换器7。在室内热交换器7中,通过室内送风装置8的送风作用使制冷剂冷凝液化,而成为高压低温的制冷剂。冷凝液化的高压低温的制冷剂经由液体连接配管6输送至热源单元A。输送至热源单元A的制冷剂在减压装置5b被减压而成为中压两相制冷剂,经由接收器11而在减压装置5a被进一步减压,并输送至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
另一方面,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支到第二旁通配管22侧,在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被减压而成为中压气体制冷剂,经由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并到达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为图6中的点B→点K的变化。流入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的中压气体制冷剂通过除霜与附着于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的霜进行热交换,通过冷凝作用而冷凝液化,成为中压液体制冷剂。为图6中的点K→点L的变化。通过该作用,附着于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的霜被除霜。从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流出的中压液体制冷剂与在减压装置5a被减压的中压两相制冷剂合流,而输送至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为图6中的点L→点G的变化。合流后的两相制冷剂在作为蒸发器的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通过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送风作用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低压气体制冷剂经由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以及第一连接配管41,在接收器11处和减压装置5a与减压装置5b之间的中压两相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再次被吸入至压缩机1。
<空调装置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控制>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控制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基于图7对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若该模式的程序开始,则控制装置30在空调装置100为制热运转状态下,在测定部30a中检测空调装置100的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步骤11)。
作为空调负荷状态检测单元,例如使用测定设置于空调装置100的利用单元B的室内空气温度的传感器、由使用者在操作空调装置100的未图示的控制器设定的室内设定温度、以及测定设置于热源单元A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基于这些检测信息来进行检测,作为空调负荷状态。使用室内温度传感器206作为测定室内空气温度的传感器,使用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a以及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b作为测定外部空气温度的传感器。
作为运转状态检测单元,例如使用设置于空调装置100的热源单元A或利用单元B,测定制冷剂温度或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未图示的传感器。基于这些检测信息进行检测,作为运转状态。
接下来,控制装置30在判定部30e中基于由测定部30a检测出的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判别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开始条件是否成立(步骤12)。在判定为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转入步骤13(步骤12;是)。在判定为开始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暂时结束程序,持续进行通常的制热运转(步骤12;否)。
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开始条件成立判定中,例如使用室内设定温度以及室内温度的偏差或外部空气温度作为空调负荷状态的判定指标,使用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或室外热交换器3的液管温度作为运转状态的判定指标。室外热交换器3的液管温度使用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a以及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b的检测值。
作为开始条件成立判定的具体的判定方法,例如在满足如下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开始条件成立:(1)室内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偏差为规定值以下;(2)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为规定值以下;(3)室外热交换器3的液管温度为规定值以下;以及(4)外部空气温度为规定值以上。另外,在此作为开始条件可列举(1)~(4)为例,也可以变更为除此之外的其他条件或增加设定其他条件。
接着,控制装置30基于由测定部30a检测出的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设定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的致动器的初始控制目标值(步骤13)。初始控制目标值是基于运转模式即将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之前检测出的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的压缩机1、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以及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等中设定的目标值。
初始控制目标值是在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中设定的目标值。在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中,设定为运转模式刚刚从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的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之后的目标值。在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中,设定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持续开阀的初始控制目标值。
在此,上述致动器是指压缩机1、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
作为初始控制目标值的具体的设定方法的例子,压缩机1的初始控制目标值被设定为能够由空调装置100控制的最大频率。
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初始控制目标值被设定为:在将最初的除霜对象侧设为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的情况下,使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停止或减速至能够控制的最小转速。另一方面,非除霜对象侧的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被设定为维持转速或增速至能够控制的最大转速。
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减压装置5a以及减压装置5b的初始控制目标值是考虑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模式切换时的压缩机1的频率增加量、和伴随着成为蒸发器的室外热交换器3的分割的蒸发器的传热性能AK值的减少所引起的制冷剂流量的变化而设定。例如,制冷剂流量Gr能够使用下述公式来计算。
[公式1]
Gr=VST×F×ρS×ηV…(1)
在此,Vst是压缩机1的冲程容积[m3],F是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Hz],ρs是压缩机1的吸入制冷剂密度[kg/m3],ηv是体积效率[-]。压缩机冲程容积Vst和体积效率ηv是压缩机1的规格值或固有的特性值,压缩机吸入制冷剂密度ρs是制冷剂物性值,能够根据制冷剂回路的动作状态来计算。
基于上述制冷剂流量计算式、制冷剂物性值以及空调装置100的设备规格等信息,预先计算与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运转模式切换时的运转状态变化对应的初始控制目标值。例如,以将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以及室内外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温度等运转状态作为参数的运算式等形式,预先存储于存储部30d。而且,基于由测定部30a检测出的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在运算部30b根据上述运算式等信息计算并设定初始控制目标值。
在此,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的初始控制目标值被设定为,在运转模式即将切换之前全闭的情况下设定为全开或规定开度,在运转模式即将切换之前并不是全闭的情况下维持制热运转时的开度。
另外,压缩机1的初始控制目标值也可以设定为:测量从空调装置100的制热运转开始以及压缩机1的起动起的运转时间,并基于该运转时间、外部空气温度以及成为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3的规格信息,推算所需的除霜能力,将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提高该所需的除霜能力的量。
另外,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初始控制目标值也可以基于作为空调负荷状态检测的外部空气温度来变更。例如,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也可以设定为,在外部空气温度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停止或减速至能够控制的最小转速,在外部空气温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维持转速或增速至能够控制的最大转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将相对于非除霜对象侧的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的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控制量设定为维持当前值或增速至最大值。
这样,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动作。
接着,控制装置30通过驱动部30c,将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中的配置于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的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设为图1所示的虚线的状态,将配置于非除霜对象侧的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的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设为图1所示的实线的状态。而且,控制装置30将压缩机1、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各致动器的控制量变更为初始控制目标值(步骤14)。
这样,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开始时,将压缩机1、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以及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等控制为各自的初始控制目标值。
其后,在压缩机1、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以及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等每一个的控制达到初始控制目标值达后,如后述那样,将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以及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等控制为各自的定时控制目标值。
控制装置30在各致动器的控制量达到初始控制目标值而动作完成后,由测定部30a检测空调装置100的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步骤15)。
接下来,控制装置30基于由测定部30a检测出的空调装置100的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设定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的致动器的定时控制目标值(步骤16)。
作为定时控制目标值的具体的设定方法的例子,在减压装置5b中,设定定时控制目标值,以便与制热运转时同样调整开度使得室内热交换器7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成为规定值。
在减压装置5a中,设定定时控制目标值,以便调整开度使得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过热度通过从压缩机1的排出温度传感器201的检测值减去与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7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相当的值所得的值来计算。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的定时控制目标值设定为维持在步骤14变更的控制量的目标值。
即,在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的开度达到初始控制目标值的情况下,将减压装置5a的定时控制目标值设定为使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的开度,将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的定时控制目标值维持在初始控制目标值。
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基于室内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的偏差计算开度修正量,设定定时控制目标值。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的控制目标值例如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公式2]
Sj=SjOtj…(2)
在此,Sj是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的开度目标值,Sj0是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的当前开度,Δtj是基于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偏差的开度修正量。室内设定温度使用由使用者在操作空调装置100的未图示的控制器设定的设定值,室内温度使用室内温度传感器206的检测值。
压缩机1在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并不是全开的状态的情况下,设定当前的定时控制目标值,在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成为全开的状态的情况下,基于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偏差,设定定时控制目标值,以便调整运转频率。
此外,也可以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基于室内负荷状态亦即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偏差,设定定时控制目标值,以便调整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的开度或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中的至少任一个的控制量。
此外,在此,对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维持以初始控制目标值设定的控制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也可以设定定时控制目标值,以便调整开度使得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在这种情况下,减压装置5a设定定时控制目标值,以便调整开度使得压缩机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
压缩机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以从压缩机1的吸入制冷剂温度Ts减去与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a以及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b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相当的值所得的值来计算。此外,压缩机1的吸入制冷剂温度也可以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设置温度传感器来直接检测吸入制冷剂温度Ts。另外,如下上述,也可以根据其他传感器的检测值来推断。
吸入制冷剂温度Ts能够使用将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换算成饱和压力的低压压力Ps亦即相当于压缩机1的吸入压力、将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换算成饱和压力的高压压力Pd亦即相当于压缩机1的排出压力、以及制冷剂的排出温度Td,将压缩机1的压缩行程假定为多变指数n的多变变化,能够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公式3]
在此,Ts、Td是温度[K],Ps、Pd是压力[MPa],n是多变指数[-]。多变指数也可以是常数,例如n=1.2。但是,多变指数定义为Ps、Pd的函数作,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推测压缩机1的吸入制冷剂温度Ts。
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定时控制目标值也可以维持在初始控制目标值,也可以基于作为空调负荷状态检测的外部空气温度,根据初始控制目标值变更。例如,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在外部空气温度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的控制量设定为停止或减速至最小值亦即能够控制的最小旋转速度。相反地,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在外部空气温度比规定值高的情况下,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的控制量也可以设定为增速至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运转模式切换前的制热运转时的旋转速度或最大值亦即能够控制的最大旋转速度。另一方面,非除霜对象侧的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控制量维持在初始控制目标值。
接下来,控制装置30在各致动器的定时控制目标值的设定完成之后,将压缩机1、减压装置5a、5b以及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等控制为基于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设定的各自的定时控制目标值。此时,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动作。而且,控制装置30在判定部30e中判定各致动器的控制量是否达到定时控制目标值(步骤17)。在判定为达到目标值的情况下,转入除霜完成判定(步骤17;是)。在未达到目标值的情况下(步骤17;否),由驱动部30c变更各致动器的控制量(步骤18)。在步骤18的处理后,返回至步骤15。
控制装置30在各致动器的控制完成之后,通过判定部30e判别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的除霜是否完成(步骤19)。在判定为除霜完成的情况下,转入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结束判定(步骤19;是)。在判定为除霜未完成的情况下,转入步骤15(步骤19;否)。
在此,在除霜完成判定中,将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的液管制冷剂温度用作判定指标。液管制冷剂温度使用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a的检测值。作为判定方法,例如在由测定部30a检测出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a的检测值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除霜完成。
控制装置30在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的除霜完成判定完成之后,在判定部30e中判别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步骤20)。
在判定为结束条件为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20;否),进行切换动作,使得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更换为上次处理的步骤14的状态,同时变更控制量,使得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也更换为上次处理的步骤14(步骤21)。在步骤21的处理之后,向步骤15返回。
另外,在该反复动作时,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的除霜对象侧与非除霜对象侧的关系被更换。因此,与其对应地设置的传感器类亦即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a、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b、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a、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b、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a以及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b的关系也被更换。
在判定为结束条件为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暂时结束程序,使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结束(步骤20;是)。
<作用>
根据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能够实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因此不停止室内侧的制热运转,就能够对室外侧的室外热交换器3进行除霜。此时,能够防止以往作为课题的制热运转时不可避的除霜运转所引起的室内侧的排出温度的降低以及室温的降低所引起的舒适性的变差。
根据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基于运转模式即将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之前检测出的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设定制冷剂回路中的各致动器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的初始控制目标值,实施各致动器的控制。由此,能够与伴随着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切换的运转状态变化对应地适当地控制致动器。因此,能够实现维持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切换前后的制热能力、避免室内温度的降低、以及确保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的较高的除霜能力。
根据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由此,能够抑制伴随着从非除霜对象侧向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或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的任一个热交换器中的室外吸入空气的,非除霜对象侧的另一个热交换器中的风量降低所引起的制热能力的降低、和伴随着除霜对象侧的一个热交换器中的较低外部空气时的除霜制冷剂的向外部空气的散热的热损失所引起的除霜能力的降低。
根据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根据外部空气温度条件,变更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或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中的任一个送风装置的控制值。由此,在较低的外部空气时,能够防止伴随着除霜制冷剂的向外部空气的散热的热损失引起的除霜能力的降低。另外,在除霜制冷剂比外部空气温度高的比较高的外部空气温度条件下,能够将来自外部空气的采热用于除霜热量,能够实现较高的除霜能力。
根据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根据室内侧空调负荷状态,变更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以及压缩机1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值。由此,能够根据室内侧空调负荷状态的变化适当地调整制热能力,能防止制热时的室内温度的过度上升或降低。
<实施方式1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空调装置100具备主回路,该主回路通过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1、冷热切换装置2、室内热交换器7、减压装置5a以及减压装置5b、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配管连接而构成。空调装置100具备旁通回路,该旁通回路经由调整从主回路分流的制冷剂的流量并进行减压的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切换供给于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的制冷剂的流路的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切换供给于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的制冷剂的流路的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以及配置于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与冷热切换装置2之间,并防止向压缩机1的吸入侧流入的低压制冷剂的逆流的防逆流装置16。旁通回路与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的每一个配管连接,使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流,通过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切换导入制冷剂的流路,由此选择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的任一个作为除霜对象,而供给由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减压后的除霜制冷剂。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具有主回路和旁通回路。空调装置100具备检测空调负荷状态的空调负荷状态检测单元。空调装置100具备检测制冷剂回路的动作状态的运转状态检测单元。空调装置100具备分别单独地控制压缩机1、减压装置5a以及减压装置5b、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a以及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的动作的控制装置30。空调装置100具有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该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一边在室内侧持续进行制热运转、一边在室外侧在旁通回路中导入除霜制冷剂,交替地对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进行除霜,而同时进行制热运转和除霜运转。控制装置30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将压缩机1、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以及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控制为基于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设定的各自的定时控制目标值。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使用了基于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的反馈控制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因此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能够兼顾并实现通过维持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切换前后的制热能力来维持舒适性、和通过确保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的适当的除霜能力来保证可靠性。
根据实施方式1,控制装置30基于运转模式即将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之前检测出的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设定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的压缩机1、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以及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的初始控制目标值。控制装置30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开始时将压缩机1、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以及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控制为各自的初始控制目标值。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使用了基于运转模式即将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之前检测出的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的前馈控制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开始。因此,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开始时,能够兼顾地实现通过维持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切换前后的制热能力来维持舒适性、和通过确保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的适当的除霜能力来保证可靠性。
根据实施方式1,控制装置30在压缩机1、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以及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每一个的控制达到初始控制目标值后,将减压装置5a、减压装置5b以及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控制为各自的定时控制目标值。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使用基于运转模式即将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之前检测出的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的前馈控制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开始。其后,能够实现使用基于空调负荷状态以及运转状态的反馈控制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因此,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能够兼顾地实现通过维持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切换前后的制热能力来维持舒适性、和通过确保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的适当的除霜能力来保证可靠性。
根据实施方式1,具备分别对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输送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外部空气的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控制装置30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以及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动作。
根据该结构,能防止伴随着从非除霜对象侧向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的任一个热交换器的空气吸入的非除霜对象侧的另一个热交换器中的风量降低所引起的制热能力的降低。另外,能够防止除霜对象侧的一个热交换器钟的较低外部空气时的除霜制冷剂的向外部空气散热的热损失所引起的除霜能力的降低。
根据实施方式1,空调负荷状态检测单元为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a以及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b。控制装置30基于运转模式即将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之前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a以及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b的检测值,将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相对于除霜对象侧的热交换器的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或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控制量,在外部空气温度比规定值低的情况下停止或减速至最小值,将外部空气温度比规定值高的情况下维持当前值或增速至最大值。
根据该结构,在较低外部空气时,能够防止伴随着除霜制冷剂的向外部空气的散热的热损失所引起的除霜能力的降低。另外,在与除霜制冷剂相比,外部空气温度较高的比较高的外部空气温度条件下,从外部空气的采热能够利用于除霜热量,能够实现较高的除霜能力。
根据实施方式1,控制装置30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将相对于除霜对象侧的热交换器的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或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控制为基于外部空气温度设定的定时控制目标值。相对于除霜对象侧的热交换器的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或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定时控制目标值为如下的目标值: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外部空气温度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停止或减速至最小值,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外部空气温度比规定值高的情况下为增速至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运转模式切换前的制热运转时的旋转速度或最大值。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伴随着除霜对象侧的一个热交换器中的较低外部空气时的除霜制冷剂的向外部空气散热的热损失所引起的除霜能力的降低。
根据实施方式1,控制装置30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将相对于非除霜对象侧的热交换器的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a或第二室外送风装置4b的控制量维持当前值或增速至最大值。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伴随着从非除霜对象侧向除霜对象侧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中的一个热交换器的空气吸入的非除霜对象侧的另一个热交换器中的风量降低所引起的制热能力的降低。
根据实施方式1,空调负荷状态检测单元为检测室内空气温度与空调设定温度的偏差的室内负荷状态检测单元。控制装置30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基于室内负荷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偏差的检测值,设定定时控制目标值,以便调整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4的开度、或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至少任一个的控制量。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室内侧的空调负荷状态的变化,适当地调整制热能力,能够防止制热时的室内温度的过度上升以及降低。
根据实施方式1,主回路具有从自压缩机1在室内热交换器7中流通的制冷剂配管分支,向压缩机1喷射从主回路分流的制冷剂的作为喷射流路的第一旁通配管21。主回路具有在第一旁通配管21中调整制冷剂的流量并进行减压的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控制装置30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打开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
根据该结构,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能够增加供给于压缩机1的制冷剂量,不停止室内侧的制热运转,就能够实现室外侧的除霜。由此,即使同时实施除霜运转,也能够补充从压缩机1供给于室内侧的制冷剂量,能够防止以往作为课题的在制热运转时不可避的除霜运转所引起的室内侧的排出温度的降低、和室温降低所引起的舒适性的变差。
根据实施方式1,控制装置30设定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的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的刚刚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运转模式之后的初始控制目标值。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的初始控制目标值在运转模式的切换之前为全闭的情况下设定为全开或规定开度,在运转模式的切换之前并不是全闭的情况下维持制热运转时的开度。
根据该结构,在运转模式从制热运转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时,能够在开始时实现使用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打开的前馈控制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因此,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能够增加供给于压缩机1的制冷剂量,不停止室内侧的制热运转,就能够实现室外侧的除霜。由此,即使同时实施除霜运转,也能够补充从压缩机1供给于室内侧的制冷剂量,能够防止以往作为课题的制热运转时不可避的除霜运转所引起的室内侧的排出温度的降低、和室温降低所引起的舒适性的变差。
根据实施方式1,控制装置30在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的开度达到初始控制目标值的情况下,将减压装置5a的定时控制目标值设定为使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的开度,将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的定时控制目标值维持在初始控制目标值。
根据该结构,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能够增加供给于压缩机1的制冷剂量,不停止室内侧的制热运转,就能够实现室外侧的除霜。另外,防止向压缩机1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度流入所引起的过度的液体回流状态,由此能够避免压缩机1的故障,能够保证空调装置100的可靠性。
根据实施方式1,控制装置30在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的开度达到初始控制目标值的情况下,将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5c的定时控制目标值设定为使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的开度,将减压装置5a的定时控制目标值设定为压缩机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的开度。
根据该结构,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能够增加供给于压缩机1的制冷剂量,不停止室内侧的制热运转,就能够实现室外侧的除霜。另外,防止向压缩机1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度流入所引起的过度的液体回流状态,由此能够避免压缩机1的故障,能够保证空调装置100的可靠性。
根据实施方式1,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以多个热交换器沿上下方向积载的状态收纳于热源单元A的框体内。
根据该结构,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能够小规模地搭载于热源单元A的框体内。
<空调装置100的变形例>
制冷剂的配管连接之类的流路构成、压缩机1、各种热交换器以及各种减压装置等制冷剂回路的要素的构成或配置等内容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2...冷热切换装置;3...室外热交换器;3a...第一并联室外热交换器;3b...第二并联室外热交换器;4a...第一室外送风装置;4b...第二室外送风装置;5a...减压装置;5b...减压装置;5c...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6...液体连接配管;7...室内热交换器;8...室内送风装置;9...气体连接配管;11...接收器;13...内部热交换器;14...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15a...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5b...除霜流路切换装置;16...防逆流装置;21...第一旁通配管;22...第二旁通配管;30...控制装置;30a...测定部;30b...运算部;30c...驱动部;30d...存储部;30e...判定部;41...第一连接配管;42...第二连接配管;100...空调装置;201...排出温度传感器;202a...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2b...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3a...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3b...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4a...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4b...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5...液体侧温度传感器;206...室内温度传感器;207...气体侧温度传感器;208...壳体温度传感器;A...热源单元;B...利用单元。

Claims (15)

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制冷剂回路,其具有主回路和旁通回路,所述主回路通过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冷热切换装置、室内热交换器、减压装置以及由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构成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配管连接而构成,所述旁通回路经由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除霜流路切换装置、以及防逆流装置而与所述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分别配管连接,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在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配管分支的制冷剂配管处调整从所述主回路分流的制冷剂的流量而进行减压,所述除霜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朝所述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供给的制冷剂的流路,所述防逆流装置配置在所述除霜流路切换装置与所述冷热切换装置之间来防止制冷剂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逆流,所述旁通回路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流;以及
控制装置,其对所述压缩机、所述减压装置、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以及所述除霜流路切换装置的动作单独地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借助所述除霜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导入制冷剂的流路,由此选择所述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任一个作为除霜对象,并将由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减压后的除霜制冷剂向选择出的所述并联室外热交换器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该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一边在室内侧持续进行制热运转、一边在室外侧在所述旁通回路中导入所述除霜制冷剂,交替地对所述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来同时进行制热运转和除霜运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空调负荷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空调负荷状态;和
运转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制冷剂回路的动作状态,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将所述压缩机、所述减压装置以及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控制为基于所述空调负荷状态以及所述运转状态设定的各自的定时控制目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运转模式即将从所述制热运转向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前检测出的所述空调负荷状态以及所述运转状态,设定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的所述压缩机、所述减压装置以及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的初始控制目标值,
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开始时,将所述压缩机、所述减压装置以及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控制为各自的所述初始控制目标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压缩机、所述减压装置以及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各自的控制达到所述初始控制目标值之后,将所述减压装置以及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控制为各自的所述定时控制目标值。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负荷状态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室内空气温度与空调设定温度的偏差的室内负荷状态检测单元,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基于所述室内负荷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偏差的检测值,设定控制目标值,以便调整所述除霜制冷剂减压装置的开度或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中的至少任一个控制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室外送风装置,它们对所述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分别输送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外部空气,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单独地控制所述多个室外送风装置的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负荷状态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单元,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运转模式即将从所述制热运转向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前检测出的所述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值,使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相对于除霜对象侧的所述并联室外热交换器的所述室外送风装置的控制量,在外部空气温度比规定值低的情况下停止或减速至最小值,在外部空气温度比规定值高的情况下维持当前值或增速至最大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将相对于除霜对象侧的所述并联室外热交换器的所述室外送风装置控制为基于外部空气温度设定的定时控制目标值,
相对于除霜对象侧的所述并联室外热交换器的所述室外送风装置的所述定时控制目标值为如下的目标值: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外部空气温度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停止或减速至最小值,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外部空气温度比规定值高的情况下增速至从所述制热运转向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运转模式切换前的制热运转时的旋转速度或最大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将相对于非除霜对象侧的所述并联室外热交换器的所述室外送风装置的控制量维持当前值或增速至最大值。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回路具有:喷射流路,其从自所述压缩机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流通的制冷剂配管分支,向所述压缩机喷射从所述主回路分流的制冷剂;和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其在所述喷射流路调整制冷剂的流量并进行减压,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时,使所述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开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设定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中的所述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的刚刚从所述制热运转向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切换运转模式之后的初始控制目标值,
所述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的所述初始控制目标值,在运转模式即将切换之前为全闭的情况下设定为全开或规定开度,在运转模式即将切换之前不是全闭的情况下维持所述制热运转时的开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的开度达到所述初始控制目标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减压装置的定时控制目标值设定为使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过热度成为规定值的开度,并将所述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的定时控制目标值维持所述初始控制目标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的开度达到所述初始控制目标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喷射制冷剂减压装置的定时控制目标值设定为使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过热度成为规定值的开度,将所述减压装置的定时控制目标值设定为使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制冷剂过热度成为规定值的开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并联室外热交换器以沿上下方向积载的状态收纳于框体内。
CN202210719088.7A 2018-12-11 2018-12-11 空调装置 Active CN115234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9088.7A CN115234993B (zh) 2018-12-11 2018-12-11 空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5518 WO2020121411A1 (ja) 2018-12-11 2018-12-11 空気調和装置
CN202210719088.7A CN115234993B (zh) 2018-12-11 2018-12-11 空调装置
CN201880099598.0A CN113167517A (zh) 2018-12-11 2018-12-11 空调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9598.0A Division CN113167517A (zh) 2018-12-11 2018-12-11 空调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4993A CN115234993A (zh) 2022-10-25
CN115234993B true CN115234993B (zh) 2023-10-27

Family

ID=710759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9088.7A Active CN115234993B (zh) 2018-12-11 2018-12-11 空调装置
CN201880099598.0A Pending CN113167517A (zh) 2018-12-11 2018-12-11 空调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9598.0A Pending CN113167517A (zh) 2018-12-11 2018-12-11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885518B2 (zh)
JP (2) JP6965462B2 (zh)
CN (2) CN115234993B (zh)
DE (1) DE112018008199B4 (zh)
WO (1) WO20201214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7566B (zh) * 2018-12-29 2021-09-2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EP3922918A4 (en) * 2019-02-05 2022-02-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DEVICE, OUTDOOR UNIT, RELAY UNIT, HEAT SOURCE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4402172B (zh) * 2019-09-20 2023-07-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US11879678B1 (en) 2020-06-16 2024-01-23 Booz Allen Hamilton In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WO2022172410A1 (ja) * 2021-02-12 2022-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13531834B (zh) * 2021-07-21 2022-07-12 四川虹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制冷防热风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111658A (zh) * 2022-06-14 2022-09-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346281B (zh) * 2023-12-04 2024-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2534A (zh) * 2009-01-15 2011-1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2013363A (ja) * 2010-07-02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4520656A (zh) * 2012-08-03 2015-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813123A (zh) * 2012-11-29 2015-07-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6106211A (ja) * 2016-01-20 2016-06-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6104178A (zh) * 2014-02-27 2016-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源侧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7110547A (zh) * 2015-01-13 2017-08-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07110546A (zh) * 2015-01-13 2017-08-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2300B2 (ja) 1978-04-10 1983-07-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ヒ−トポンプ式冷凍装置
US4332137A (en) * 1979-10-22 1982-06-01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and method having two refrigeration circuits
US4678025A (en) * 1983-08-26 1987-07-07 Oberlander George H Heating/cooling/ventilation unit
JPS6441782A (en) * 1987-08-07 1989-02-14 Toshiba Corp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er
AU636726B2 (en) * 1990-03-19 1993-05-0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H04110576A (ja) * 1990-08-31 1992-04-13 Toshiba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JP3060770B2 (ja) * 1993-02-26 2000-07-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H07234038A (ja) * 1994-02-18 1995-09-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多室型冷暖房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US5771699A (en) * 1996-10-02 1998-06-30 Ponder; Henderson F. Three coil electric heat pump
US6276158B1 (en) * 1998-07-23 2001-08-21 Eaton-Williams Group Limited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EP1197710B1 (en) * 2000-10-13 2006-09-27 Eaton-Williams Group Limited Heat pump equipment
KR100511287B1 (ko) * 2003-05-01 2005-08-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동시 제상 및 난방 운전이 가능한 공기조화기 및 자체제상 사이클을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KR100511286B1 (ko) * 2003-05-01 2005-08-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동시 제상 및 난방 운전이 가능한 공기조화기 및 자체제상 사이클을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KR101013373B1 (ko) * 2003-08-28 2011-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0733295B1 (ko) * 2004-12-28 2007-06-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에어컨의 과냉 장치
JP4120682B2 (ja) * 2006-02-20 2008-07-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熱源ユニット
JP2009085484A (ja) 2007-09-28 2009-04-2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KR20100081621A (ko) * 2009-01-06 2010-07-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상운전방법
JP5213817B2 (ja) * 2009-09-01 2013-06-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1712213B1 (ko) * 2011-04-22 2017-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EP3076094B1 (en) * 2011-06-08 2018-06-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13011364A (ja) * 2011-06-28 2013-01-17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319687B1 (ko) * 2011-10-27 2013-10-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US20130145785A1 (en) * 2011-12-12 2013-06-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JP6085255B2 (ja) * 2012-01-24 2017-0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4192140A1 (ja) * 2013-05-31 2014-1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5723168B (zh) * 2013-10-24 2018-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6688555B2 (ja) * 2013-11-25 2020-04-2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空気調和機
WO2015140951A1 (ja) * 2014-03-19 2015-09-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157723B2 (ja) * 2014-04-04 2017-07-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949831B2 (ja) * 2014-05-28 2016-07-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EP3348937B1 (en) * 2015-09-09 2019-10-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EP3385646B1 (en) * 2015-12-02 2022-08-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6252606B2 (ja) * 2016-01-15 2017-1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6319334B2 (ja) * 2016-01-15 2018-05-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WO2017138108A1 (ja) * 2016-02-10 2017-08-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9154463B (zh) 2016-05-16 2020-11-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8048753A (ja) * 2016-09-20 2018-03-2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2534A (zh) * 2009-01-15 2011-1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2013363A (ja) * 2010-07-02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4520656A (zh) * 2012-08-03 2015-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813123A (zh) * 2012-11-29 2015-07-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6104178A (zh) * 2014-02-27 2016-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源侧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7110547A (zh) * 2015-01-13 2017-08-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07110546A (zh) * 2015-01-13 2017-08-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6106211A (ja) * 2016-01-20 2016-06-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21411A1 (ja) 2021-05-20
DE112018008199B4 (de) 2024-05-16
CN113167517A (zh) 2021-07-23
WO2020121411A1 (ja) 2020-06-18
DE112018008199T5 (de) 2021-08-19
US11885518B2 (en) 2024-01-30
US20210348789A1 (en) 2021-11-11
JP7186845B2 (ja) 2022-12-09
JP2022003302A (ja) 2022-01-11
JP6965462B2 (ja) 2021-11-10
US20240085044A1 (en) 2024-03-14
CN115234993A (zh)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34993B (zh) 空调装置
CN108027179B (zh) 空气调节机
US9709304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9638447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2975338B1 (en) Air conditioner
JP647916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2975335B1 (en) Air conditioner
EP2416093A1 (en) Combined system of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hot-water supply device
JP489588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20150316275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062031A1 (en) Air conditioner
US9857088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2975336B1 (en) Air conditioner
JP4720641B2 (ja) 冷凍装置
CN114127479B (zh) 制冷装置
JP653762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4080529B (zh) 冷冻装置
JP7460877B2 (ja) 熱源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装置
JP2010236712A (ja) 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