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0656A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20656A
CN104520656A CN201280075102.9A CN201280075102A CN104520656A CN 104520656 A CN104520656 A CN 104520656A CN 201280075102 A CN201280075102 A CN 201280075102A CN 104520656 A CN104520656 A CN 104520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old
producing medium
pipe arrangement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51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20656B (zh
Inventor
竹中直史
若本慎一
山下浩司
鸠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20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0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20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0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being defrosted alternat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3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wo thre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5Flow valv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分割室外换热器(5)而构成并列换热器(5-1、5-2),将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交替地供给到并列换热器(5-1、5-2)来除霜,由此,能够连续地进行制热运转,其中,对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减压之后,向除霜对象的并列交换器供给,进行将除霜后的制冷剂向压缩机(1)喷射的中压除霜。具有第1流路切换部(110),将与运转内容相应地使压力变化成高压、中压、低压的并列换热器(5-1、5-2)的各自的压缩机(1)一侧的连接切换到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连接、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及吸入侧都不连接的三种连接的任意一方。通过在第1流路切换部(110)中使高压和低压固定,与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相匹配地使用构造简易的四通阀、电磁阀构成第1流路切换部(110)。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在寒冷地域也将燃烧化石燃料进行制热的以往的锅炉类型的制热器具置换成以空气为热源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的事例逐渐增加。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能够在向压缩机的电气输入的基础上从空气被供给热量,与该热量相应地效率好地进行制热。但是,相反地,在成为低温外部空气时,在成为蒸发器的室外换热器上着霜,从而需要进行使附着在室外换热器上的霜融化的除霜。作为进行除霜的方法,有使制冷循环反转的方法,但在该方法中,在除霜过程中,房间的制热被停止,从而存在损害舒适性的课题。
因此,作为在除霜过程中也能够进行制热的方法之一,开发了如下方法,分割室外换热器,一部分的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期间,其它的换热器还作为蒸发器工作,在蒸发器中从空气吸热,来进行制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在专利文献1中,在将室外换热器分割成多个并列换热器,对一个并列换热器进行除霜的情况下,对设置在另一个并列换热器附近的流量控制装置进行封闭,进一步打开从压缩机的排出配管向并列换热器入口使制冷剂旁通的旁通配管的流量控制装置,由此,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直接流入并列换热器。而且,若一个并列换热器的除霜结束,则进行另一个并列换热器的除霜。此时,另一个并列换热器是在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大致成为压缩机的吸入压力的状态下进行除霜(低压除霜)。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具有多台室外机和至少1台以上的室内机,仅使具有除霜对象的室外换热器的室外机的四通阀的连接与制热时反转,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直接流入室外换热器。此时,在进行除霜的换热器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大致排出压力的状态下实施(高压除霜)。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将室外换热器分割成多个并列换热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交替地流入各并列换热器,交替地对各并列换热器进行除霜,由此,能够不使制冷循环反转地连续地进行制热。而且,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中压除霜,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的制冷剂压力不是排出压力、吸入压力,在以饱和温度换算比0℃稍大的状态下进行除霜,使制冷剂返回喷射压缩机的喷射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85484号公报(第11页,图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71094号公报(第8页,图2)
专利文献3:WO2012/014345号公报(第9页,图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这样的低压除霜是利用在与进行除霜的并列换热器相同的压力带下工作的蒸发器(不进行除霜的并列换热器)从外部空气吸热,从而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低。由此,在进行除霜的并列换热器中,饱和温度成为0℃以下,即使欲使霜(0℃)融化,也不能利用制冷剂的冷凝潜热,除霜的效率差。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的低压除霜中,结束了除霜的室外换热器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过冷却度)大,产生温度分布,不能进行效率好的除霜。另外,该室外换热器内的液体制冷剂的量与过冷大的量相应地增大,液体制冷剂的移动可能花费时间。
专利文献3的中压除霜是将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控制成比0℃稍高的状态(0℃~10℃左右),利用冷凝潜热,并且与专利文献1、2相比,能够使并列换热器整体减少温度不均,效率好地进行除霜。但是,在专利文献3中,切换并列换热器的压缩机侧的连接的流路切换装置的前后的压力在制冷、制热、除霜中大幅度变化。由此,流路切换装置使用无论前后压力如何都能够控制的电磁阀。
但是,电磁阀作为流路切换阀与一般用于空调的四通阀、三通阀等相比,总体来说,Cv值小。具体来说,四通阀一般广泛使用Cv值最大“17”左右的阀,与此相对,在电磁阀中,Cv值一般为最大“3”左右。由此,在将电磁阀作为流路切换阀使用时,存在压力损失大的问题。因此,从压力损失的观点出发,作为流路切换阀,代替使用电磁阀,优选使用四通阀、三通阀这样的简易切换阀。
但是,在四通阀、三通阀中,在其构造方面,需要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成为单方向地进行连接。也就是说,为了使四通阀、三通阀正常工作,一个端口的压力需要始终比另一个端口的压力高。由此,在室外换热器内的压力为制冷的高压、制热的低压、除霜的中压和压力带大幅度变化的部分中,难以使用四通阀、三通阀,不得不使用构造复杂的双方向的电磁阀。
另外,制冷剂向单方向流动的电磁阀与双方向的电磁阀相比,Cv值的范围宽。因此,代替双向电磁阀使用单向电磁阀,能够改善压力损失。但是,单向电磁阀的情况,也与四通阀、三通阀同样地,需要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成为单方向地进行连接,实际上不能使用。
以上,在专利文献3的中压除霜中,具有能够效率好地进行除霜的优点,另一方面,流路切换阀不得不使用构造复杂的双方向的电磁阀,存在导致成本升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不使用构造复杂的双向电磁阀,使用构造简易的四通阀、三通阀、单向电磁阀实现除霜。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其具有:主回路,利用配管连接压缩机、被连接在压缩机的排出配管及吸入配管之间的用于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制冷制热切换装置、室内换热器、第1流量控制装置、和室外换热器而构成;第1旁通配管,室外换热器被分割成多个并列换热器,第1旁通配管的一端与排出配管连接,第1旁通配管的另一端分支,分别与从多个并列换热器向第1流量控制装置一侧延伸的第1连接配管连接,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节流装置中减压之后,向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供给;第2旁通配管,一端被连接在与压缩机的压缩中途的压缩室连通的喷射端口,另一端分支,分别与从多个并列换热器向压缩机这一侧延伸的第2连接配管连接,将通过了并列换热器的制冷剂从喷射端口喷射;第1流路切换部,将多个并列换热器的各自的压缩机一侧的连接切换到与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与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与压缩机的排出侧及吸入侧都不连接的三种连接的任意一方;第2流路切换部,将多个并列换热器的各自的压缩机相反侧的连接切换到第1旁通配管或主回路的主配管;和第3流路切换部,开闭第2旁通配管内的流路,在打开时将多个并列换热器的任意一方连接到喷射端口,第1流路切换部具有:第1连接切换装置,被设置在各第2连接配管上,将第2连接配管的连接目标切换到高压配管或低压配管;和第2连接切换装置,被设置在连接各第2连接配管和高压配管的各配管上,利用第1连接切换装置将第2连接配管的连接目标切换到高压配管一侧的情况下,将第2连接配管的连接目标切换到与高压配管连接或切断,第1连接切换装置在由将第1端口连接于从排出配管分支的高压配管且将第2端口连接于从吸入配管分支的低压配管的三通阀或四通阀构成的高低压切换装置的第3端口上以制冷剂的流动仅能够从第2连接配管侧朝向高低压切换装置的方式串联连接止回阀而构成,第2连接切换装置由单向电磁阀构成的切换装置,或者,由在将第1端口连接于高压配管且将第2端口连接于低压配管的三通阀或四通阀的第3端口上以制冷剂的流动仅能够从该三通阀或四通阀朝向第2连接配管的方式串联连接止回阀而构成的切换装置构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得到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能够不使用构造复杂的双向电磁阀,使用简易的阀,不停止室内机的制热地效率好地进行除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热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热通常运转时的P-h线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热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热除霜运转时的P-h线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流程。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换热器的并列换热器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在图1及后述的附图中,标注了同一附图标记的部分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分,这在说明书全文中是共用的。而且,说明书全文表示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于这些记载。
空气调节装置100具有室外机A和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室内机B、C,室外机A和室内机B、C通过第1延长配管8-1、8-2、第2延长配管9-1、9-2连接。在空气调节装置100中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未图示),控制室内机B、C的制冷运转、制热运转(制热通常运转、制热除霜运转)。
作为制冷剂使用氟利昂制冷剂(例如HFC类制冷剂的R32制冷剂、R125、R134a或它们的混合制冷剂的R410A、R407c、R404A等)或HFO制冷剂(例如HFO-1234yf、HFO-1234ze(E)、HFO-1234ze(Z))。除此以外,作为制冷剂使用CO2制冷剂、HC制冷剂(例如丙烷、异丁烷制冷剂)、氨制冷剂、R32和HFO-1234yf的混合制冷剂这样的所述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等、蒸气压缩式的热泵所使用的制冷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将2台室内机与1台室外机连接的例子,但室内机也可以是1台,也可以并联连接2台以上的室外机。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制冷剂回路结构,通过并联连接3条延长配管,或者在室内机侧设置切换阀,由此,各个室内机能够进行选择制冷、制热的制冷制热同时运转。
这里,对该空气调节装置100中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进行说明。
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具有依次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1、切换制冷和制热的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室内换热器3-b、3-c、自由开闭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和室外换热器5而成的主回路。在主回路上还具有储液器6,但不一定是必须的,可以省略。
压缩机1是能够在将低压的制冷剂压缩到高压的中途喷射中压的制冷剂的压缩机。
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被连接在压缩机1的排出配管1a及吸入配管1b之间,由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例如四通阀构成。在制热运转下,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的连接是沿图1中的实线的方向被连接,在制冷运转下,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的连接是沿图1中的虚线的方向被连接。
室外换热器5被分割成多个并列换热器,这里是2个并列换热器5-1、5-2。并列换热器5-1、5-2是在室外机A的框体内将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室外换热器5分割成两个而构成的。该分割也可以左右分割,但在左右分割时,分别通向并列换热器5-1、5-2的制冷剂入口成为室外机A的左右两端,从而配管连接变得复杂。由此,优选在上下方向上分割。
另外,通过室外风扇17将室外空气输送到并列换热器5-1、5-2。室外风扇17可以分别设置在并列换热器5-1、5-2,但也可以如图1所示地仅通过1台风扇进行。
在并列换热器5-1、5-2的与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连接的这一侧连接有第1连接配管20-1、20-2。第1连接配管20-1、20-2与从第2流量控制装置7-1、7-2延伸的主配管并联地连接,在第1连接配管20-1、20-2上分别设置有第2流量控制装置7-1、7-2。
在并列换热器5-1、5-2的与压缩机1连接的这一侧连接有第2连接配管21-1、21-2,并经由第1流路切换部110与压缩机1连接。
第1流路切换部110将并列换热器5-1、5-2的各自的压缩机1这一侧的连接切换到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连接、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及吸入侧都不连接的三种连接的任意一方。对第1流路切换部110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说明。
另外,在制冷剂回路上还设置有将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为了进行除霜而向并列换热器5-1、5-2供给的第1旁通配管22。第1旁通配管22的一端与排出配管1a连接,另一端分支,分别与第1连接配管20-1、20-2连接。
在第1旁通配管22上设置有节流装置14,将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节流装置14中减压成中压之后,向并列换热器5-1、5-2供给。在第1旁通配管22中分支的支路上设置有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为单方向的单向电磁阀(以下,简称为电磁阀)12-1、12-2。图1中的电磁阀12-1、12-2记载的箭头是阀的能够开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图1中的其他电磁阀记载的箭头也同样。
通过电磁阀12-1、12-2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7-1、7-2形成了将并列换热器5-1、5-2的与压缩机1相反侧的连接切换到第1旁通配管22或主回路的第2流路切换部120。此外,节流装置14也可以是图1所示的毛细管,但只要是能够调整开度的流量控制装置,就能够控制除霜的能力,能够进行效率更好的运转。
另外,在制冷剂回路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从并列换热器5-1、5-2流出的制冷剂向压缩机1喷射的第2旁通配管23。第2旁通配管23的下游侧的一端被连接在与压缩机1的压缩中途的压缩室连通的喷射端口,上游侧的另一端分支,分别与第2连接配管21-1、21-2连接。
在第2旁通配管23上,设置有开闭第2旁通配管23内的流路的、打开时将并列换热器5-1、5-2的一方连接于喷射端口的第3流路切换部130。第3流路切换部130由在第2旁通配管23中分别设置在上游侧的分支的支路上的单向电磁阀(以下,简称为电磁阀)12-3、12-4和止回阀13-1、13-2构成。
以下,对第1流路切换部110进行说明。
第1流路切换部110具有第1连接切换装置111-1、111-2和第2连接切换装置112-1、112-2。
第1连接切换装置111-1、111-2是将第2连接配管21-1、21-2的连接目标切换到高压配管11a或低压配管11b的装置。第1连接切换装置111-1、111-2分别设置在第2连接配管21-1、21-2上,并由切换高低压的连接的四通阀(高低压切换装置)2-2、2-3和止回阀11-1、11-2构成。
四通阀2-2、2-3具有4个端口,将第1端口(高压端口)X连接于从排出配管1a分支的高压配管11a,将第2端口(低压端口)Y连接于从吸入配管1b分支的低压配管11b。而且,将第3端口通过止回阀11-1、11-2连接于第2连接配管21-1、21-2。止回阀11-1、11-2能以使制冷剂的流动仅从第2连接配管21-1、21-2这一侧趋向四通阀2-2、2-3的方式被串联连接在第3端口。而且,第4端口封闭。通过以上的连接,第1端口X被固定在高压,第2端口被固定在低压。
第2连接切换装置112-1、112-2是在通过第1连接切换装置111-1、111-2将第2连接配管21-1、21-2的连接目标切换到高压配管11a这一侧的情况(在图1中,四通阀2-2、2-3被切换到虚线侧的情况)下,对将第2连接配管21-1、21-2的连接目标与高压配管11a连接或切断进行切换的装置。第2连接切换装置112-1、112-2由设置在连接第2连接配管21-1、21-2和高压配管11a的各配管上的单向电磁阀(以下称为电磁阀)10-1、10-2构成。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1流路切换部110,自由地进行将并列换热器5-1、5-2连接于压缩机1的排出侧或连接于压缩机1的吸入侧或与它们都不连接的这三种的选择。而且,在第1流路切换部110中,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吸入侧都不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第3流路切换部130被连接在压缩机1的喷射端口。
这里,在图1中,示出了作为第2连接切换装置112-1、112-2使用电磁阀10-1、10-2的结构,但还能够集中电磁阀10-1、10-2的一个电磁阀10-1和四通阀2-1的功能。因此,作为第2连接切换装置的其他方式,还可以如图2所示地实施。即,在四通阀2-1的封闭的第4端口设置与第2连接配管21-1连接的配管,在该配管上也可以设置止回阀11-3。作为该结构,还能够具有与图1记载的回路同等的功能。此外,在图2中,从简化图示的观点出发,并列换热器5-1、5-2的位置与图1不同,记载成沿风扇17的送风方向并列地配置,但实际的配置与图1同样,沿与风扇17的送风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地配置。这点在后述的附图中也同样。
在制冷剂回路上还具有第3流量控制装置15和内部换热器16。第3流量控制装置15在主回路中对从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流出的制冷剂分支的制冷剂进行减压。
内部换热器16具有高压侧流路和低压侧流路,进行通过高压侧流路的制冷剂和通过低压侧流路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在主回路中从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流出的制冷剂通过高压侧流路。在第2旁通配管23中通过了第3流路切换部130的制冷剂、和在主回路中从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被第3流量控制装置15减压了的制冷剂在合流点P1合流的制冷剂通过低压侧流路。这些第3流量控制装置15及内部换热器16优选为改善制热能力而设置,但不一定是必须的结构,能够省略。
以下,对该空气调节装置100执行的各种运转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空气调节装置100的运转动作具有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这两种运转模式。而且,在制热运转中,具有构成室外换热器5的并列换热器5-1、5-2双方作为通常的蒸发器工作的制热通常运转和制热除霜运转(连续制热运转)。
在制热除霜运转中,继续制热运转,并且交替地对并列换热器5-1和并列换热器5-2进行除霜。即,使一个并列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工作来进行制热运转,并且进行另一个并列换热器的除霜。而且,另一个并列换热器的除霜结束后,这次使该另一个并列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工作来制热运转,进行一个并列换热器的除霜。
在以下的表1中,总结地示出了图1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中的各运转时的各阀的ON/OFF和开度调整控制。此外,表中的四通阀2-1、2-2、2-3的ON表示在图1、图2的四通阀的实线的方向上连接的情况,OFF表示在虚线的方向上连接的情况。电磁阀10-1、10-2、12-1~12-4的ON表示电磁阀打开而制冷剂沿箭头的方向流动的情况,OFF表示电磁阀关闭的情况。
[表1]
[制冷运转]
图3是表示图2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此外,在图3中,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流动的部分采用粗线,制冷剂不流动的部分采用细线。图4是表示制冷运转下的制冷剂的转变的P-h线图。另外,图4的点(a)~点(g)表示标注了图3的相同附图标记的部分中的制冷剂的状态。
在开始压缩机1的运转时,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机1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被排出。该压缩机1的制冷剂压缩过程以如下方式被压缩,即,将制冷剂比以压缩机1的隔热效率的量按等熵线被隔热压缩更进一步加热,并用图4的点(a)至点(b)所示的线表示。
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分支成两方,一方通过四通阀2-1及止回阀11-3从第2连接配管21-1流入并列换热器5-1。另一方通过电磁阀10-2从第2连接配管21-2流入并列换热器5-2。流入并列换热器5-1、5-2的制冷剂加热室外空气而冷却,成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列换热器5-1、5-2中的制冷剂变化是考虑到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损失时,用图4的点(b)至点(c)所示的稍倾斜的接近水平的直线表示。此外,在室内机B、C的运转容量小的情况下等,封闭电磁阀10-2,不使制冷剂向并列换热器5-2流动,其结果,通过减小室外换热器5的传热面积,能够实施稳定的周期性的运转。
从并列换热器5-1、5-2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流入第1连接配管20-1、20-2,通过了全开状态的流量控制装置7-1、7-2之后,合流。合流的制冷剂流入内部换热器16的高压侧流路。从内部换热器16的高压侧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15中被减压之后,流入内部换热器16的低压侧流路。
在内部换热器16中,使流入高压侧流路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和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15中被减压并流入低压侧流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内部换热器16中,高压侧流路的制冷剂通过与低压侧流路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被冷却。该冷却过程用图4的点(c)至点(d)表示。另一方面,在内部换热器16中,低压侧流路的制冷剂从图4的点(f)向点(g)变化,并被喷射到压缩机1。此外,第3流量控制装置15被控制为喷射之后的制冷剂的压缩机排出温度成为70℃~100℃左右。
在内部换热器16中被冷却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第2延长配管9-1、9-2,并流入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在这里被节流而膨胀、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该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中的制冷剂的变化以焓恒定为基础实施。此时的制冷剂变化用图4的点(d)至点(e)所示的竖直线表示。
从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内换热器3-b、3-c。流入室内换热器3-b、3-c的制冷剂冷却室内空气并且被加热,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此外,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以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过热度)成为2K~5K左右的方式进行控制。室内换热器3-b、3-c中的制冷剂的变化是考虑到压力损失时,用图4的点(e)至点(a)所示的稍倾斜的接近水平的直线表示。
从室内换热器3-b、3-c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1延长配管8-2、8-1、四通阀2及储液器6流入压缩机1,并被压缩。
[制热通常运转]
图5是表示图2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的制热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此外,在图5中,在制热通常运转时,制冷剂流动的部分采用粗线,制冷剂不流动的部分采用细线。图6是表示制热运转下的制冷剂的转变的P-h线图。另外,图6的点(a)~点(h)表示标注图5的相同附图标记的部分中的制冷剂的状态。
在开始压缩机1的运转时,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机1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排出。该压缩机1的制冷剂压缩过程用图6的点(a)至点(b)所示的线表示。
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1之后,从室外机A流出。从室外机A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1延长配管8-1、8-2流入室内机B、C的室内换热器3-b、3-c。流入室内换热器3-b、3-c的制冷剂加热室内空气并且被冷却,成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室内换热器3-b、3-c中的制冷剂的变化用图6的点(b)至点(c)所示的稍倾斜的接近水平的直线表示。
从室内换热器3-b、3-c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流入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在这里被节流而膨胀、减压,成为中压的气液二相状态。此时的制冷剂变化用图6的点(c)至点(d)所示的竖直线表示。此外,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被控制成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冷(过冷却度)成为5K~20K左右。
从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流出的中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经由延长配管9-2、9-1返回室外机A。返回室外机A的制冷剂流入内部换热器16的高压侧流路。返回室外机A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为了进行喷射而从主回路分支并由第3流量控制装置15减压(图6的点(d)→点(g)),并流入内部换热器16的低压侧流路。
在内部换热器16中,使流入高压侧流路的制冷剂、和由第3流量控制装置15减压并流入低压侧流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内部换热器16中,高压侧流路的制冷剂通过与低压侧流路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液化。此时的制冷剂变化用图6的点(d)→点(e)表示。另一方面,在内部换热器16中,低压侧流路的制冷剂通过与高压侧流路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被加热,从图6的点(g)向点(h)变化,并被喷射到压缩机1。此外,第3流量控制装置15被控制成喷射之后的制冷剂的压缩机排出温度成为70℃~100℃左右。
通过了内部换热器16的高压侧流路的主回路的制冷剂分支成两方,并流入第1连接配管20-1、20-2。流入第1连接配管20-1、20-2的制冷剂通过第2流量控制装置7-1、7-2节流而膨胀、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此时的制冷剂的变化从图6的点(e)成为点(f)。此外,第2流量控制装置7-1、7-2被控制成延长配管9-1等的中间压的饱和温度成为0℃~20℃左右。
从第2流量控制装置7-1、7-2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并列换热器5-1、5-2,冷却室外空气并且被加热,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列换热器5-1、5-2中的制冷剂变化用图6的点(f)至点(a)所示的稍倾斜的接近水平的直线表示。从并列换热器5-1、5-2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第2连接配管21-1、21-2,通过止回阀11-1、11-2、四通阀2-2、2-3之后,合流。合流的制冷剂通过储液器6并流入压缩机1,被压缩。
[制热除霜运转(连续制热运转)]
制热除霜运转是在制热通常运转中霜附着于室外换热器5的情况下而实施的。着霜有无的判定是通过例如从压缩机吸入压力换算的饱和温度与规定的外部空气温度相比是否大幅度降低等的方法来实施的。
在制热除霜运转中,在并列换热器5-2进行除霜,并列换热器5-1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并继续制热的情况下,和相反地在并列换热器5-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并继续制热,并列换热器5-1进行除霜的情况下,仅通过第2流路切换部120及第3流路切换部130调换并列换热器5-1和并列换热器5-2的制冷剂的流动。因此,以下对并列换热器5-2进行除霜、且并列换热器5-1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并继续制热的情况的运转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图2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的制热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此外,在图7中,在制热除霜运转时,制冷剂流动的部分采用粗线,制冷剂不流动的部分采用细线。图8是表示制热除霜运转下的制冷剂的转变的P-h线图。另外,图8的点(a)~点(k)表示标注图7的相同附图标记的部分中的制冷剂的状态。
在进行制热通常运转时,在检测到需要消除着霜状态的除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未图示)在第2流路切换部120中封闭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2附近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7-2。而且,控制装置(未图示)还在第1流路切换部110中使与并列换热器5-2连接的四通阀2-3的连接成为OFF。由此,并列换热器5-2从主回路分离。
而且,控制装置(未图示)进一步打开第2流路切换部120的电磁阀12-2及第3流路切换部130的电磁阀12-4。由此,依次连接压缩机1→节流装置14→电磁阀12-2→并列换热器5-2→电磁阀12-4→止回阀13-2→内部换热器16→压缩机1的喷射端口而成的中压除霜回路被打开,开始制热除霜运转。
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中压除霜回路,在节流装置14中被减压到中压。此时的制冷剂的变化用图8中的点(b)至点(h)表示。而且,被减压到中压的制冷剂通过电磁阀12-2,并流入并列换热器5-2。流入并列换热器5-2的制冷剂通过与附着在并列换热器5-2上的霜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这样,通过使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并列换热器5-2,能够使附着在并列换热器5-2上的霜融化。此时的制冷剂的变化用图8中的点(h)至点(i)的变化表示。
此外,进行除霜的制冷剂成为霜的温度(0℃)以上的0℃~10℃左右的饱和温度。进行除霜之后的制冷剂通过电磁阀12-4、止回阀13-2,从主回路分支并与由第3流量控制装置15减压的制冷剂(点(g))合流(点(j))。合流的制冷剂在内部换热器16中被加热(点(k))并从压缩机1的喷射端口被喷射。此外,止回阀13-1防止从进行除霜的并列换热器5-2流出的制冷剂向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并列换热器5-1逆流。
在喷射时,不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而在压缩机1中的压缩过程的中途喷射。假设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喷射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节流装置14将用于进行除霜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到吸入压力。但是,如本例这样地在压缩机1中的压缩过程的中途喷射,不需要将用于进行除霜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到吸入压力。通过采用这样的中压除霜,在压缩机1中,仅使在用于进行制热的主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从低压升高到高压即可,关于被喷射的中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从中压升压到高压即可。因此,压缩机1的工作量减少,热泵的效率(制热能力/压缩机工作量)提高。其结果,还有助于节能效果。
通过以上的说明,各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流动变得明确,对切换并列换热器5-1、5-2的压缩机侧的连接的第1流路切换部110和第3流路切换部130的特征进行说明。
(第1流路切换部110)
四通阀或三通阀如上所述地一般来说采用市场流通的产品,但Cv值的范围比电磁阀宽,并且与电磁阀相比价格低。因此,当实现中压除霜时,只要能够代替以往的双向电磁阀使用四通阀、三通阀,Cv值的选择范围宽,能够实现成本削减。另外,只要容易受到压力损失的影响的低压低密度的制冷剂不通过Cv值小的电磁阀而通过四通阀、三通阀地构成回路,就能够期待压力损失的减少。
因此,首先,由于能够使用四通阀或三通阀,所以在第1流路切换部110中,在从排出配管1a分支的高压配管11a和从吸入配管1b分支的低压配管11b上连接有四通阀2-2、2-3。由此,能够使四通阀2-2、2-3的高压和低压固定。
而且,通过止回阀11-1、11-2构成了如下流路,在制热通常运转时及制热除霜运转时,仅使从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并列换热器流出并返回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2-3。从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并列换热器流出并返回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尤其是压力低且制冷剂密度低的制冷剂,容易受到压力损失。因此,以该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2-3的方式构成,从而能够选择Cv值比电磁阀大的四通阀,由此能够实现压力损失的减少。另外,对止回阀11-1、11-2也同样地能够实现Cv值的大口径化。
另外,在制冷运转时,在气体制冷剂通过的配管(高压配管11a和第2连接配管21-1、21-2之间的配管)上,设置有电磁阀(单向电磁阀)10-1、10-2。由于气体制冷剂通过配管或阀时的压力损失大,所以当设置阀时,优选使用Cv值大的阀,但存在Cv值越大价格也越高的倾向。这里,通过电磁阀10-1、10-2的制冷剂是图4的点(b)所示的制冷剂,压力高,制冷剂密度为中等程度,在气体制冷剂中,与低压气体相比,压力损失的影响也小。因此,不一定必须使用成本高的Cv值“大”的阀,能够使用Cv值“中”程度的单向电磁阀。
(第3流路切换部130)
液体制冷剂通过阀时的压力损失的影响小,从而在结束除霜的少量的液体制冷剂所通过的第2旁通配管23上,能够选择使用Cv值小的电磁阀12-3、12-4。此外,电磁阀12-3、12-4置换成例如Cv值小的流量控制装置,只要调整除霜能力,就能够进行更细致的除霜控制。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1中,与流动的制冷剂的特性相匹配地采用四通阀、电磁阀,实现低成本化的制冷剂回路结构。
接着,对第2流路切换部120的特征进行说明。
(第2流路切换部120)
在第1连接配管20-1、20-2中,制冷、制热时都有从冷凝器流出的高压、高密度的液体制冷剂流动。因此,虽然Cv值小,但能够应对双方向的制冷剂的流动,能够使用可进行流量控制的流量控制装置7-1、7-2。另外,在除霜时,也可以代替节流装置14使用电磁阀12-1、12-2对制冷剂节流,从而能够使用小型的电磁阀12-1、12-2,能够成为与流动的制冷剂的特性相匹配的制冷剂回路结构。
最后,对实现这些运转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
然而,关于室外换热器5的分割,如上所述地上下分割地构成并列换热器5-1、5-2的情况下,配置于上侧的并列换热器侧的除霜产生的水流到作为蒸发器工作的下侧的并列换热器。由此,在将室外换热器5上下分割的情况下,与左右分割的情况相比,虽然能够简化配管连接,但在下侧的并列换热器中可能发生结冰。因此,这里,在并列换热器5-1的上方配置并列换热器5-2的情况下,对以不产生结冰的方式按从上侧向下侧的顺序进行除霜的控制进行说明。
[控制流程]
图9是表示图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流程的图。
开始运转时(S1),在室内机B、C的运转模式下,进行是制冷运转还是制热运转的判断(S2),实施通常的制冷运转(S3)或制热运转(S4)的控制。在制热运转时,进行是否满足式(1)所示的除霜开始条件(也就是说,着霜有无)的判定(S5)。
(吸入压力的饱和温度)<(外部空气温度)-x1…(1)
x1被设定成10K~20K左右即可。
在满足式(1)的情况下,开始制热除霜运转(S6)。此时,从室外换热器5的上段侧的并列换热器5-2先进行除霜。进入制热除霜运转之前的制热通常运转下的各阀的ON/OFF成为表1的“制热通常运转”的栏所示的状态。而且,从该状态开始,如表1的“制热除霜运转”的“5-1:蒸发器5-2:除霜”所示地变更各阀的状态并开始制热除霜运转。具体来说,通过下述(a)、(b)的操作,如上所述地使并列换热器5-2从主回路分离,通过(c)、(d)的操作开始除霜(S6)。
(a)第2流量控制装置7-2  封闭
(b)四通阀2-3  OFF
(c)电磁阀12-4  开
(d)电磁阀12-2  开
进行对并列换热器5-2进行除霜、且将并列换热器5-1作为蒸发器的制热除霜运转,直到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2的霜融化并满足除霜结束条件(S7、S8)。在继续制热除霜运转,附着于并列换热器5-2的霜融化时,第2旁通配管23内的制冷剂温度上升。由此,作为除霜结束条件,例如,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2旁通配管23上,如式(2)所示地在传感器温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结束即可。
(喷射配管的制冷剂温度)>x2…(2)
x2被设定成5~10℃即可。
在满足式(2)的情况下,进行并列换热器5-2的除霜的制热除霜运转结束(S9)。具体来说,通过下述(a)、(b)的操作使并列换热器5-2的除霜结束,通过(c)、(d)的操作将并列换热器5-2再连接于主回路(S9)。
(a)电磁阀12-4  闭
(b)电磁阀12-2  闭
(c)四通阀2-3  ON
(d)第2流量控制装置7-2通常的中间压控制
而且,将各阀变更成表1的“制热除霜运转”的“5-1:除霜5-2:蒸发器”所示的状态,这次开始实施并列换热器5-1的除霜的制热除霜运转。(S10)~(S13)与(S6)~(S9)相比仅阀的序号不同,因此省略。
以上,以室外换热器5的上段的并列换热器5-2、下段的并列换热器5-1的顺序进行除霜,由此能够防止结冰。在上段的并列换热器5-2和下段的并列换热器5-1双方的除霜结束,(S6)~(S13)的制热除霜运转结束时,返回(S4)的制热通常运转。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通过制热除霜运转进行除霜,并且能够连续地进行室内的制热,具有以下效果。即,在从排出配管1a分支的高压配管11a和从吸入配管1b分支的低压配管11b上连接有四通阀2-2、2-3。由此,能够使高压和低压固定,在第1流路切换部110中,使用构造简易的四通阀2-2、2-3、三通阀、单向电磁阀10-1、10-2,能够以低成本实现能够高效率地除霜的中压除霜。
另外,在市场一般流通的四通阀、单向电磁阀和双向电磁阀中,Cv值的最大值以该顺序变小,另外,存在价格以该顺序变高的倾向。在本实施方式1中,能够不使用双向电磁阀,与流动的制冷剂的特性相匹配地适当选择四通阀和单向电磁阀组成第1流路切换部110。
另外,在第3流路切换部130中,能够选择Cv值小的电磁阀12-3、12-4来使用,与使用Cv值大的电磁阀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能够不使用双向电磁阀,与流动的制冷剂的特性相匹配地适当选择四通阀和单向电磁阀组成第2流路切换部120。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实施方式1的第1流路切换部110及第2流路切换部120全部由四通阀构成。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以下,以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空气调节装置200,作为实施方式1中的第2连接切换装置112-1、112-2,代替电磁阀10-1、10-2,采用了以下的切换装置112-1a、112-2a。即,切换装置112-1a、112-2a是在将第1端口(高压端口)X连接于高压配管11a且将第2端口(低压端口)Y连接于低压配管11b的四通阀2-1、2-4的第3端口上,以制冷剂的流动仅能够从该四通阀2-1、2-4朝向第2连接配管的方式串联连接止回阀11-3、11-4而构成的。
在空气调节装置200中进一步代替实施方式1的第2流路切换部120具有第2流路切换部120a。第2流路切换部120a代替第2流路切换部120的电磁阀12-1、12-2使用了四通阀18-1、18-2。四通阀18-1、18-2将第1端口(高压端口)X连接于第1旁通配管22且将第2端口(低压端口)Y连接于在主回路中从第1流量控制装置4-a、4-b向并列换热器5-1、5-2延伸的主配管,并将第1连接配管20-1、20-2的连接目标切换到第1旁通配管22或主配管。此外,四通阀2-4、18-1、18-2也可以是三通阀。
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200中,代替实施方式1的第3流路切换部130具有第3流路切换部130a。第3流路切换部130a具有四通阀18-3和止回阀13-1、13-2。四通阀18-3将第1端口(高压)连接于高压配管11a,并将第2端口(低压端口)连接于在第2旁通配管23中不分支的部分。而且,在四通阀18-3的第3端口上,以制冷剂的流动仅能够从第2连接配管21-1、21-2这一侧朝向第2旁通配管23的方式串联连接止回阀13-1、13-2。此外,四通阀18-3也可以是三通阀。
在以下的表2中,总结地示出了图10的空气调节装置200中的各运转时的各阀的ON/OFF和开度调整控制。此外,表中的四通阀2-1、2-2、2-3、2-4、18-1、18-2、18-3的ON表示沿图10的四通阀的实线的方向连接的情况,OFF表示沿虚线的方向连接的情况。此外,第2流量控制装置7-1、7-2在除霜时发挥图1的节流装置14的作用,将制冷剂从高压减压成中压。表2的“开度固定”表示以输出除霜能力的方式固定在事前设定的开度。此外,也可以代替固定开度,与外部空气温度等相应地变化。
[表2]
由于四通阀2-2、2-3、2-4的Cv值是从房间空调的尺寸到大厦用的空调机的尺寸,所以能够进行与制冷剂的状态相应的阀选定。另外,通过利用四通阀18-1、18-2进行室外换热器5的第2流路切换部120的回路切换,能够省略节流装置14,能够利用第2流量控制装置7-1或7-2调整除霜时的制冷剂的节流。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将室外换热器5上下分割而构成了并列换热器5-1、5-2,在制热除霜运转时,以从上侧向下侧的顺序进行并列换热器5-1、5-2的除霜,从而能够防止结冰。
作为室外换热器5的具体构造,能够采用图11所示的结构的换热器。此外,图11表示被分割的一个并列换热器5-1。并列换热器5-2也是同样的结构。该并列换热器5-1具有多个(这里是2个)热交换部53沿空气通过方向即列方向配置的结构。热交换部53具有:多段的传热管51,在内部制冷剂通过,沿与空气通过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段方向多段地设置;和多个翅片52,以空气在空气通过方向上通过的方式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图11中在第1连接配管20-1及第2连接配管21-1附近所示的箭头表示除霜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制冷剂从空气通过方向的上风侧的热交换部53a流入。作为具体结构,将第1连接配管20-1连接于空气通过方向的上风侧的热交换部53a,将第2连接配管21-1连接于下风侧的热交换部53b。由此,在除霜时,制冷剂从空气通过方向的上风侧的热交换部53a流入,然后,制冷剂流入下风侧的热交换部53b。因此,最初在高温的制冷剂流入的上风侧的热交换部53a中,即使制冷剂的热量在除霜过程中向空气散热,向空气传递的热量也传递到下风侧的热交换部53b的霜,能够效率好地进行除霜。
另外,并列换热器5-1、5-2通过使上风侧的热交换部53a的翅片间隔比下风侧宽,能够将上风侧的热交换部53a中散热的热量效率好地传递到下风侧的热交换部53b,能够效率好地进行除霜。此外,室外换热器5的结构不限于图11所示的多列构造,也可以采用一列结构。
在进行除霜的情况下,通常,停止室外风扇17,减少向空气的散热量。但是,根据本结构,即使向多个并列换热器5-1、5-2输送空气的室外风扇17只有1台,不停止室外风扇17也能够进行除霜,能够维持作为蒸发器工作的并列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
此外,在多个并列换热器5-1、5-2中分别设置室外风扇的情况下,通过停止进行除霜这一侧的室外风扇,能够减少向空气的散热量,能够效率好地进行除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使从第1流量控制装置4-b、4-c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旁通并经由第3流量控制装置15通过内部换热器16,然后,向压缩机1喷射,从而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即,使主回路的制冷剂与被第3流量控制装置15减压后的制冷剂在内部换热器16中进行热交换而冷却,由此,主回路的制冷剂的焓降低,能够使制冷剂效率上升该焓降低的量。因此,能够得到制热能力提高的效果。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压缩机,1a排出配管,1b吸入配管,2-1制冷制热切换装置(四通阀),2-2高低压切换装置(四通阀),2-3高低压切换装置(四通阀),2-4四通阀,3-b室内换热器,3-c室内换热器,4-b第1流量控制装置,4-c第1流量控制装置,5-1并列换热器,5-2并列换热器,5室外换热器,6储液器,7-1第2流量控制装置,7-2第2流量控制装置,8-1延长配管,8-2延长配管,9-1延长配管,9-2延长配管,10-1电磁阀,10-2电磁阀,11-1止回阀,11-2止回阀,11a高压配管,11b低压配管,12-1电磁阀,12-2电磁阀,13-1止回阀,13-2止回阀,14节流装置,15第3流量控制装置,16内部换热器,17室外风扇,18-1四通阀,18-2四通阀,18-3四通阀,20-1第1连接配管,20-2第1连接配管,21-1第2连接配管,21-2第2连接配管,22第1旁通配管,23第2旁通配管,51传热管,52翅片,53热交换部,53a热交换部,53b热交换部,100空气调节装置,110第1流路切换部,111-1第1连接切换装置,111-2第1连接切换装置,112-1第2连接切换装置,112-2第2连接切换装置,120第2流路切换部,120a第2流路切换部,130第3流路切换部,130a第3流路切换部,200空气调节装置。

Claims (8)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回路,利用配管连接压缩机、被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配管及吸入配管之间的用于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制冷制热切换装置、室内换热器、第1流量控制装置、和室外换热器而构成;
第1旁通配管,所述室外换热器被分割成多个并列换热器,所述第1旁通配管的一端与所述排出配管连接,所述第1旁通配管的另一端分支,分别与从所述多个并列换热器向所述第1流量控制装置一侧延伸的第1连接配管连接,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节流装置中减压之后,向除霜对象的所述并列换热器供给;
第2旁通配管,一端被连接在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中途的压缩室连通的喷射端口,另一端分支,分别与从所述多个并列换热器向所述压缩机这一侧延伸的第2连接配管连接,将通过了所述并列换热器的制冷剂从所述喷射端口喷射;
第1流路切换部,将所述多个并列换热器的各自的所述压缩机一侧的连接切换到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及吸入侧都不连接的三种连接的任意一方;
第2流路切换部,将所述多个并列换热器的各自的所述压缩机相反侧的连接切换到所述第1旁通配管或所述主回路的主配管;和
第3流路切换部,开闭所述第2旁通配管内的流路,在打开时将所述多个并列换热器的任意一方连接到所述喷射端口,
所述第1流路切换部具有:第1连接切换装置,被设置在各第2连接配管上,将所述第2连接配管的连接目标切换到从所述排出配管分支的高压配管或从所述吸入配管分支的低压配管;和第2连接切换装置,被设置在连接各第2连接配管和所述高压配管的各配管上,利用所述第1连接切换装置将所述第2连接配管的连接目标切换到所述高压配管一侧的情况下,将所述第2连接配管的连接目标切换到与所述高压配管连接或切断,
所述第1连接切换装置在由将第1端口连接于所述高压配管且将第2端口连接于所述低压配管的三通阀或四通阀构成的高低压切换装置的第3端口上以制冷剂的流动仅能够从所述第2连接配管侧朝向所述高低压切换装置的方式串联连接止回阀而构成,
所述第2连接切换装置由单向电磁阀构成的切换装置,或者,由在将第1端口连接于所述高压配管且将第2端口连接于所述低压配管的三通阀或四通阀的第3端口上以制冷剂的流动仅能够从该三通阀或四通阀朝向所述第2连接配管的方式串联连接止回阀而构成的切换装置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流路切换部由设置在所述第2旁通配管中分支的各支路上的具有单向电磁阀和止回阀的切换装置构成,或者,由在将第1端口连接于所述高压配管且将第2端口连接于所述第2旁通配管中不分支的部分的三通阀或四通阀的第3端口上以制冷剂的流动仅能够从所述第2连接配管侧朝向第2旁通配管的方式串联连接止回阀而构成的切换装置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流路切换部由具有设置在各第1连接配管上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和设置在所述第1旁通配管上分支的支路上的单向电磁阀的切换装置构成,
或者,所述第2流路切换部由具有三通阀或四通阀和设置在各第1连接配管上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切换装置构成,所述三通阀或四通阀设置在各第1连接配管上、将第1端口连接于所述第1旁通配管且将第2端口连接于所述主回路中的从所述第1流量控制装置向所述并列换热器延伸的主配管,将所述第1连接配管的连接目标切换到所述第1旁通配管或所述主配管。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被上下分割而构成各并列换热器,在制热除霜运转时,以从上侧向下侧的顺序进行各并列换热器的除霜。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列换热器中,热交换部在作为所述空气通过方向的列方向上配置多列,所述第1连接配管与所述空气通过方向的上风侧的所述热交换部连接,所述第2连接配管与所述空气通过方向的下风侧的所述热交换部连接,所述热交换部具有:多段传热管,制冷剂通过内部,沿与空气通过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段方向设置多段;和多个翅片,以空气在所述空气通过方向上通过的方式隔开间隔地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中,所述空气通过方向的上游侧的所述热交换部的所述多个翅片的所述间隔比所述空气通过方向的下游侧的所述热交换部的所述多个翅片的所述间隔宽。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并列换热器上分别设置有输送空气的风扇。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3流量控制装置,在所述主回路中对从所述第1流量控制装置流出的制冷剂分支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和
内部换热器,使由所述第3流量控制装置减压的制冷剂和通过了所述第3流路切换部的制冷剂合流而成的制冷剂、和在所述主回路中从所述第1流量控制装置流出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CN201280075102.9A 2012-08-03 2012-08-03 空气调节装置 Active CN104520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04956 WO2014020651A1 (ja) 2012-08-03 2012-08-03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0656A true CN104520656A (zh) 2015-04-15
CN104520656B CN104520656B (zh) 2016-08-17

Family

ID=50027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5102.9A Active CN104520656B (zh) 2012-08-03 2012-08-03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6562B2 (zh)
EP (1) EP2889559B1 (zh)
JP (1) JP5791807B2 (zh)
CN (1) CN104520656B (zh)
WO (1) WO2014020651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0117A (zh) * 2017-08-22 2018-0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91748A (zh) * 2016-03-25 2018-07-17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空调运行控制装置、空调系统、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08369039A (zh) * 2015-11-20 2018-08-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1457466A (zh) * 2020-02-14 2020-07-2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设备
CN111503722A (zh) * 2020-02-14 2020-08-0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设备
WO2022110761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15234993A (zh) * 2018-12-11 2022-10-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27623B1 (en) * 2012-11-29 2019-0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KR20150012498A (ko) * 2013-07-25 2015-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히트 펌프 및 유로 전환 장치
CN103759455B (zh) * 2014-01-27 2015-08-1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3112781B1 (en) * 2014-02-27 2019-04-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source sid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6138364B2 (ja) * 2014-05-30 2017-05-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248878B2 (ja) * 2014-09-18 2017-12-2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6090092A (ja) * 2014-10-31 2016-05-2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709900B (zh) * 2015-07-06 2020-04-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EP3370000B1 (en) * 2015-10-28 2022-07-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6252606B2 (ja) * 2016-01-15 2017-1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KR101720495B1 (ko) * 2016-03-15 2017-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GB2565665B (en) * 2016-06-14 2020-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6123203A (zh) * 2016-06-15 2016-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EP3511651B1 (en) * 2016-09-12 2020-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11262106B2 (en) * 2016-09-13 2022-03-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ES2918024T3 (es) * 2017-06-27 2022-07-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condicionador de aire
ES2900352T3 (es) * 2017-09-07 2022-03-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ispositivo de acondicionamiento de aire
WO2019146070A1 (ja) * 2018-01-26 2019-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3760947A4 (en) * 2018-03-30 2021-03-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COOLING DEVICE
EP3705811A1 (en) * 2019-03-08 2020-09-09 Daikin Industries, Ltd. Outdoor unit for a heat pump
AU2019436796B2 (en) * 2019-03-25 2022-1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O2020255192A1 (ja) * 2019-06-17 2020-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1005737A1 (ja) * 2019-07-10 2021-0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SE2250111A1 (en) * 2019-08-23 2022-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4402172B (zh) * 2019-09-20 2023-07-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7191914B2 (ja) * 2020-10-14 2022-1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761687B2 (en) 2020-11-19 2023-09-19 Rolls-Royce North American Technologies Inc. Refrigeration or two phase pump loop cooling system
WO2022195659A1 (ja) * 2021-03-15 2022-09-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US11912105B2 (en) * 2021-10-07 2024-02-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eat pump for a vehicle
LU500777B1 (en) * 2021-10-22 2023-04-24 Marek Jedrzejczak Air-water heat pump system with rotary defrosting unit and method for optimalization of the air-to-water heat pump operation
JP7398582B1 (ja) 2023-02-16 2023-12-1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8331A (zh) * 2001-10-23 2004-05-1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JP2007285545A (ja) * 2006-04-13 2007-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0014344A (ja) * 2008-07-03 2010-01-21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10139097A (ja) * 2008-12-09 2010-06-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WO2012014345A1 (ja) * 2010-07-29 2012-0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22579A (ko) * 2005-07-08 2008-03-11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냉동 장치
JP4948016B2 (ja) 2006-03-30 2012-06-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085484A (ja) 2007-09-28 2009-04-2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JP5710183B2 (ja) 2010-09-07 2015-04-30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パイロット式双方向電磁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8331A (zh) * 2001-10-23 2004-05-1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JP2007285545A (ja) * 2006-04-13 2007-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0014344A (ja) * 2008-07-03 2010-01-21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10139097A (ja) * 2008-12-09 2010-06-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WO2012014345A1 (ja) * 2010-07-29 2012-0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9039B (zh) * 2015-11-20 2020-07-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369039A (zh) * 2015-11-20 2018-08-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291748A (zh) * 2016-03-25 2018-07-17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空调运行控制装置、空调系统、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及程序
US11371764B2 (en) 2017-08-22 2022-06-28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Wuhan)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7560117A (zh) * 2017-08-22 2018-0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34993A (zh) * 2018-12-11 2022-10-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5234993B (zh) * 2018-12-11 2023-10-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US11885518B2 (en) 2018-12-11 2024-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457466A (zh) * 2020-02-14 2020-07-2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设备
CN111503722A (zh) * 2020-02-14 2020-08-0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设备
CN111457466B (zh) * 2020-02-14 2021-08-1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设备
CN111503722B (zh) * 2020-02-14 2021-10-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设备
WO2022110761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91807B2 (ja) 2015-10-07
US20150292756A1 (en) 2015-10-15
EP2889559B1 (en) 2018-05-23
WO2014020651A1 (ja) 2014-02-06
JPWO2014020651A1 (ja) 2016-07-11
EP2889559A1 (en) 2015-07-01
EP2889559A4 (en) 2016-04-27
CN104520656B (zh) 2016-08-17
US10036562B2 (en) 2018-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0656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261815B (zh) 空调装置
CN102575882B (zh) 热泵装置
US9593872B2 (en) Heat pump
CN104813123A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608525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03615495U (zh) 空调装置
CN103917834B (zh) 空气调节装置
KR101638675B1 (ko) 복합 이원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CN100535548C (zh) 一种超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105247302A (zh) 空调装置
CN107110546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842742B (zh) 空调装置
CN105723168A (zh) 空调装置
CN105008820A (zh) 空调装置
WO2015140951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429948A (zh) 热泵系统
CN104350340A (zh) 多室型空气调节装置
JP2016106211A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681464B1 (ko) 인젝션 타입 히트펌프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상운전 방법
CN201583048U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
CN110986440B (zh) 热氟除霜装置、空调机组及除霜控制方法
CN108007010B (zh) 一种热泵系统
JP5447968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9386989A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