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0547A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10547A CN107110547A CN201580072550.7A CN201580072550A CN107110547A CN 107110547 A CN107110547 A CN 107110547A CN 201580072550 A CN201580072550 A CN 201580072550A CN 107110547 A CN107110547 A CN 1071105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frosting
- heat exchanger
- parallel
- heating
- operation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047 saturated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CDOOAUSHHFGWSA-OWOJBTEDSA-N (e)-1,3,3,3-tetrafluoroprop-1-ene Chemical compound F\C=C\C(F)(F)F CDOOAUSHHFGWSA-OWOJBTEDSA-N 0.000 description 2
- FXRLMCRCYDHQFW-UHFFFAOYSA-N 2,3,3,3-tetrafluoropropene Chemical compound FC(=C)C(F)(F)F FXRLMCRCYDHQF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ATUOYWHBWRKTHZ-UHFFFAOYSA-N Propane Chemical compound CCC ATUOYWHBWRK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NNPPMTNAJDCUHE-UHFFFAOYSA-N isobuta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 NNPPMTNAJDCUH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CUZMQPZYCDIHQL-VCTVXEGHSA-L calcium;(2s)-1-[(2s)-3-[(2r)-2-(cyclohexanecarbonylamino)propanoyl]sulfanyl-2-methylpropanoyl]pyrrolidine-2-carboxylate Chemical compound [Ca+2].N([C@H](C)C(=O)SC[C@@H](C)C(=O)N1[C@@H](CCC1)C([O-])=O)C(=O)C1CCCCC1.N([C@H](C)C(=O)SC[C@@H](C)C(=O)N1[C@@H](CCC1)C([O-])=O)C(=O)C1CCCCC1 CUZMQPZYCDIHQL-VCTVXEGH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03 fossil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82 iso-but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94 prop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wo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being defrosted alternate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3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defros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5—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2—Increasing the heating capacity of a reversible cycle during cold outdoor condi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9—On-off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85—Dispositions with two or more expansion means arranged in parallel on a refrigerant line leading to the same evapora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空调装置(100)具有:选择机构(31),该选择机构选择停止制热运转而对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50)进行除霜的逆向除霜运转模式、或者一边继续进行制热运转一边依次对各并联热交换器(50)进行除霜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以及判定是否开始除霜运转的判定机构(32)。判定机构(32)构成为:与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相比,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在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少的状态下开始除霜运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例如空调装置等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代替燃烧化石燃料来进行制热的锅炉式的制热设备而导入在寒冷地区也将空气作为热源的热泵式的空调装置的事例正在增加。热泵式的空调装置除了向压缩机的电力输入之外,还与从空气供热的量相应地能够高效地进行制热。
但是,另一方面,对于热泵式的空调装置来说,屋外等的空气(外部空气)的温度(外部空气温度)越是成为低温,则越容易在作为蒸发器而使外部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上结霜。因此,需要进行使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的霜融化的除霜(defrost)。作为进行除霜的方法,例如有使制热中的制冷剂流动逆向而将来自压缩机的制冷剂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的方法(下面也称为逆循环除霜)。但是,该方法存在如下课题:由于有时在除霜中停止进行室内的制热,因此有损于舒适性。
于是,为了即使在除霜中也能够进行制热而提出了如下的方法:例如对室外热交换器进行分割等,在对室外热交换器的一部分进行除霜期间,使其他的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而从外部空气吸热来进行制热(下面也称为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将室外热交换器分割成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使压缩机排出的高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交替地流入到各并联热交换器,从而对各并联热交换器交替地进行除霜。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装置作为装置整体能够连续地进行制热。此时,在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中,在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比压缩机的排出压力低且比吸入压力高的压力(通过饱和温度换算而成为比0℃稍高的温度的压力)的状态下进行除霜,利用制冷剂的冷凝潜热以较少的制冷剂流量进行除霜。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装置中,进行除霜后的制冷剂流入到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室外热交换器。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装置基于压缩机的吸入压力的下降来识别是否结霜,然后开始除霜。
另外,作为以往的空调装置,也提出了具有旁通回路的空调装置,该旁通回路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支并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专利文献2、3记载的空调装置可进行如下的运转:在保持制热中的制冷剂流动的状态下经由旁通回路将来自压缩机的制冷剂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正循环除霜运转);以及使制热中的制冷剂流动逆向而将来自压缩机的制冷剂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逆循环除霜运转)。该专利文献2、3记载的空调装置成为如下的结构:在正循环除霜运转和逆循环除霜运转这两者中使室外热交换器不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而不能进行制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83867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018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070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仅能进行逆循环除霜运转的以往的空调装置、以及能进行正循环除霜运转和逆循环除霜运转这两者的专利文献2、3记载的空调装置,在除霜运转中,无需在室内进行制热,室外热交换器不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因此,这些空调装置根据与外部空气温度等相应的运转时间、安在室外热交换器的配管等上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等来推定结霜状态,进行使室外热交换器结霜直到能够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限度为止的制热运转,然后开始除霜即可。
另一方面,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在除霜中也有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为了在并联热交换器的除霜开始后也能够使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需要预先在向并联热交换器结霜的结霜量少的状态下开始除霜。另外,由于在外部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下降,所以,为了高效地进行除霜,如以往的逆向除霜那样,存在暂时停止室内的制热而对热交换器整个面进行除霜为宜的可能性。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并没有对用于高效地进行除霜的蒸发器的控制以及除霜开始判定进行探讨。另外,在专利文献2、3中,虽然记载了根据除霜的方法而改变开始判定方法的空调装置,但是在进行不停止室内机的制热而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空调装置中,却没有找到用于高效地进行除霜的开始判定方法的记载。
于是,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制冷循环装置,该制冷循环装置能够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能够进行效率比以往高的除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主回路,该主回路具有:压缩机、切换从该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路的流路切换装置、至少作为冷凝器进行动作的第一热交换器、与该第一热交换器相对应地设置的流量调节装置、以及作为第二热交换器而彼此并列设置的多个并联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至少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除霜回路,该除霜回路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支,并选择多个所述并联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而使制冷剂流入;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多个所述并联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量或者检测对结霜量进行判断时的指标;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和所述除霜回路;所述控制装置具有:选择机构,该选择机构选择逆向除霜运转模式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作为进行对所述并联热交换器除霜的除霜运转的模式,在所述逆向除霜运转模式下,切换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以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相连而对所有的所述并联热交换器进行除霜,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利用所述除霜回路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并联热交换器的一部分,使所述并联热交换器中的该一部分作为除霜对象热交换器进行动作,并使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以外的所述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以及判定机构,该判定机构基于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是否开始所述除霜运转;所述判定机构构成为:与所述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相比,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在所述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量少的状态下开始所述除霜运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高效地对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进行除霜而不会因除霜运转中蒸发器的结霜量过多而导致制热能力或除霜能力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A所具有的室外热交换器5和室外风扇5f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A的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控制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各运转模式下的各阀的打开/关闭以及开度调节控制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通常运转时的P-h线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的P-h线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制热能力Qheat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5中的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通过饱和温度换算而比融化冰的温度低并且不利用冷凝潜热而进行除霜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P-h线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5中的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通过饱和温度换算而比融化冰的温度高并且利用冷凝潜热来进行除霜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P-h线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前后焓差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除霜流量比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制冷剂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与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热交换量Qeva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中进行了逆向除霜运转的情况下的制热能力、制冷剂压力(压缩机1的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以及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中以与开始逆向除霜运转的结霜量相同的结霜量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的制热能力、制冷剂压力(压缩机1的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以及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2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中以比开始逆向除霜运转的结霜量少的结霜量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的制热能力、制冷剂压力(压缩机1的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以及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30进行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控制的顺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个例子,参照附图等对使用了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在此,在包括图1在内的下面的附图中,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的部分是相同或与之相当的部分,在下面所记载的实施方式的全文中是通用的。而且,说明书全文中示出的结构要素的方式不过是例示性的,并不限于说明书所记载的方式。尤其是结构要素的组合不仅限于各实施方式中的组合,其他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要素也能够适用于另外的实施方式。并且,对于用下标或尾号来区分等的多个同种的设备等,在无需特别区分或者特定的情况下,有时省略下标等来记载。另外,在附图中,各结构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的不同。而且,对于温度、压力等的高低,并非特别以与绝对值的关系来确定高低等,而是在系统、装置等中的状态、动作等下相对地确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结构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具有作为热源侧单元的室外机A、以及彼此并联连接的多个室内机(利用侧单元)B和C。通过第一延长配管11-1以及11-2b和11-2c、第二延长配管12-1以及12-2b和12-2c将室外机A与室内机B和C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
空调装置100还具有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通过控制后述的冷热切换装置2和除霜回路等来执行室内机B和C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制热通常运转、逆向除霜运转以及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在此,本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30具有选择机构31、判定机构32和计时机构33。选择机构31选择逆向除霜运转模式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作为进行除霜运转的模式。判定机构32判定是否开始除霜运转。计时机构33计测制热通常运转和除霜运转等的时间。该控制装置30(即、选择机构31、判定机构32和计时机构33)由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控制运算处理机构、以及用于存储将与控制等相关的处理顺序设为程序的数据的存储机构等构成。
在此,作为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能够使用例如氟利昂制冷剂、HFO制冷剂等。作为氟利昂制冷剂,例如有HFC类制冷剂的R32制冷剂、R125、R134a等。另外,作为氟利昂制冷剂,有作为HFC类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R410A、R407c、R404A等。另外,作为HFO制冷剂,例如有HFO-1234yf、HFO-1234ze(E)、HFO-1234ze(Z)等。另外,作为其他制冷剂,能够使用CO2制冷剂、HC制冷剂(例如丙烷、异丁烷制冷剂等)、氨制冷剂、R32和HFO-1234yf的混合制冷剂等那样的上述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等用于蒸气压缩式的热泵回路的制冷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将2台室内机B和C与1台室外机A连接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室内机也可以是1台。另外,也可以并联连接2台以上的室外机。另外,能够并联连接3根延长配管。另外,也可以由如下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通过在室内机侧设置切换阀而能够进行各室内机选择制冷、制热的冷热同时运转。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中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进行说明。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具有用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1、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与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相对应地设置的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以及室外热交换器5(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而成的制冷剂回路作为主回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中,还在主回路中具有储液器6。储液器6用于积存制冷制热时的所需制冷剂量的差量的制冷剂。但是,储液器6并非必须的结构。例如,即便在压缩机1的吸入部以外,只要是在制冷剂回路中具有积存液体制冷剂的容器即可。
在此,冷热切换装置2切换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流路,相当于本发明的流路切换装置。另外,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热交换器。
室内机B和C分别具有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以及室内风扇19-b和19-c。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调对象)的空气的热交换。例如,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调对象)的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气化。另外,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散热器)进行动作,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而液化。室内风扇19-b和19-c例如使室内的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而形成送入室内的空气流动。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例如由电子膨胀阀等构成。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基于来自控制装置30的指示而使开度变化,从而调节例如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内的制冷剂的压力以及温度等。
接下来,对室外机A的结构进行说明。压缩机1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其排出。在此,并没有特别限定,压缩机1可以通过利用例如变频电路等使驱动频率任意变化从而使压缩机1的容量(每单位时间的送出制冷剂的量)变化。冷热切换装置2连接在位于压缩机1的排出侧的排出配管1a与位于吸入侧的吸入配管1b之间,对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流路)进行切换。冷热切换装置2例如由四通阀构成。该冷热切换装置2由控制装置30来控制。控制装置30在制热运转时切换冷热切换装置2的流路以使冷热切换装置2的连接成为图1中的实线的方向。另外,控制装置30在制冷运转时切换冷热切换装置2的流路以使冷热切换装置2的连接成为图1中的虚线的方向。
室外热交换器5进行制冷剂与外部空气(屋外的空气)的热交换。例如,室外热交换器5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进行动作,进行制冷剂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而液化。另外,室外热交换器5在制热运转时(制热通常运转时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进行制冷剂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气化。室外风扇5f将外部空气(屋外的空气)送入室外热交换器5。在本实施方式1中,室外热交换器5和室外风扇5f例如如下构成。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图4是表示搭载了图2所示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室外机A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2所示,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5例如是具有多个传热管5a和多个翅片5b的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5被分割成多个并联热交换器50而构成。上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50彼此并列设置(参照图1)。在此,以将室外热交换器5分割成2个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制冷剂在传热管5a的内部通过,传热管5a在与空气通过方向(图2所示的空白箭头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层方向以及作为空气通过方向的列方向上设有多个。另外,翅片5b隔开间隔地配置成空气沿空气通过方向通过。室外热交换器5在上下方向上被分割成2个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上风侧的传热管5a与第一连接配管13相连,下风侧的传热管5a与第二连接配管14相连。但是,也可以是上风侧的传热管5a与第二连接配管14相连,下风侧的传热管5a与第一连接配管13相连。如后所述,在对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进行除霜时,制冷剂从第二连接配管14流入到被除霜的并联热交换器,制冷剂从第一连接配管13流出。因此,通过将上风侧的传热管5a与第二连接配管14相连、将下风侧的传热管5a与第一连接配管13相连,在除霜时在上风侧向空气散发的热能够在下风侧用于除霜。
如图2那样构成的室外热交换器5(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例如如图3所示那样,被搭载于顶吹型的室外机A。在顶吹型的室外机A的情况下,在室外机A内,上部的风速大于下部的风速。因此,为了使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的AK值一致,将并联热交换器50-2的传热面积形成得比并联热交换器50-1的传热面积大为宜。在此,AK值是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与热通过率之积,是表示每单位温度的热通过率的能力的值[kW/K]。
需要说明的是,翅片5b可以不分割,并联热交换器50-1侧和并联热交换器50-2侧可以分别具有独立的翅片5b。另外,在以并联热交换器50-1侧和并联热交换器50-2侧分别具有独立的翅片5b的方式构成室外热交换器5的情况下,可以例如如图4所示那样构成室外机A。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A的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在以并联热交换器50-1侧和并联热交换器50-2侧分别具有独立的翅片5b的方式构成室外热交换器5的情况下,可以将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分别搭载于不同的室外机A-1和A-2。在此情况下,可以在室外机A-1和A-2分别配置室外风扇5f来独立地进行风量控制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1台室外风扇5f将外部空气送入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但也可以如图4那样针对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分别设置室外风扇5f并独立地进行风量控制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室外热交换器5分割成2个而成为并联热交换器50-1和并联热交换器50-2,但分割数量不限于2个,能够分割成2以上的任意数量。
再次着眼于图1,分别用第一连接配管13-1和13-2将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与第二延长配管12(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连接。在第一连接配管13-1和13-2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7-1和7-2。第二节流装置7-1和7-2例如由电子控制式膨胀阀构成。第二节流装置7-1和7-2基于来自控制装置30的指示而使开度可变。而且,分别用第二连接配管14-1和14-2将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与冷热切换装置2(压缩机1)连接。另外,在第二连接配管14-1和14-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8-1和8-2。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室外机A具有除霜配管15,在例如制热运转中,为了除霜,所述除霜配管15将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5。除霜配管15的一端与排出配管1a相连。另外,除霜配管15的另一端侧分支,分别与第二连接配管14-1和14-2相连。
而且,在除霜配管15上,设有作为减压装置的第一节流装置10。第一节流装置10将从排出配管1a流入到了除霜配管15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减压成中压。被减压了的制冷剂流向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侧。另外,在除霜配管15中,在分支的各配管上分别设有第二电磁阀9-1和9-2。第二电磁阀9-1和9-2对是否使在除霜配管15中流动的制冷剂通过第二连接配管14-1和14-2进行控制。在此,关于第一电磁阀8-1和8-2、以及第二电磁阀9-1和9-2,例如只要是四通阀、三通阀、二通阀等能够控制制冷剂流动的阀等即可,不对其种类进行限定。
在此,除霜配管15、第一电磁阀8-1和8-2、第二电磁阀9-1和9-2、以及第二节流装置7-1和7-2使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支并选择多个上述并联热交换器50中的一部分而使制冷剂流入其中,相当于本发明的除霜回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磁阀8-1和8-2、以及第二电磁阀9-1和9-2的开关由控制装置30来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若预先确定所需的除霜能力(除霜所需的制冷剂流量),则可以将毛细管作为第一节流装置10(减压装置)而设置于除霜配管15。另外,作为第一节流装置10的代替,也可以将第二电磁阀9-1和9-2小型化,以使压力在预先设定的除霜流量时下降到中压。另外,也可以代替第二电磁阀9-1和9-2而设置流量控制装置并且不设置第一节流装置10。
另外,虽然并未图示,但为了由控制装置30来控制压缩机1的频率、室外风扇5f、以及各种流量控制装置等作为执行器的设备,空调装置100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检测机构(传感器)。在此,尤其是对中压除霜的执行以及除霜的结束判定等所需的传感器进行说明。在除霜配管15上,安装有检测该配管内的制冷剂压力(第二电磁阀9打开时并联热交换器50内的制冷剂压力)的压力传感器21。另外,在对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进行除霜时作为制冷剂流出侧的配管的第一连接配管13-1和13-2上,分别安装有测定制冷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2-1和22-2。在对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室外热交换器5)的压力进行控制时,使用压力传感器21的检测值。另外,关于除霜的结束判定所使用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制冷剂流出侧的过冷度SC的计算,使用压力传感器21的饱和液温度与温度传感器22-1和22-2检测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在此,为了检测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并联热交换器50内的制冷剂压力),也可以例如分别在第一连接配管13-1和13-2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来代替压力传感器21。
接下来,对空调装置100执行的各种运转中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控制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空调装置100的运转动作中,有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这两种运转模式。当空调装置的运转开始时(S1),控制装置30根据用户用遥控器等发出的指令,将室内机的运转模式设定为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S2~4)。另外,在制热运转时,控制装置30控制冷热切换装置2、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第二节流装置7-1和7-2、第一电磁阀8-1和8-2、第二电磁阀9-1和9-2、以及第一节流装置10等,来进行制热通常运转(S4)、逆向除霜运转(S13)以及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也称为连续制热运转、S9)。制热通常运转(S4)是构成室外热交换器5的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双方作为通常的蒸发器进行动作的运转模式。逆向除霜运转(S13)是如下的运转模式:切换冷热切换装置2以使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流路与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相连,即停止室内机B和C的制热而对所有的上述并联热交换器(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双方)进行除霜。制热除霜同时运转(S9)是如下的运转模式:利用上述除霜回路使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流入到并联热交换器50的一部分,使并联热交换器中的该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作为除霜对象热交换器进行动作,使除霜对象热交换器以外的并联热交换器50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也就是说,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是一边继续进行制热运转一边对并联热交换器50-1和并联热交换器50-2交替地进行除霜的运转。例如一边使一方的并联热交换器50-1作为蒸发器而进行制热运转,一边进行另一方的并联热交换器50-2的除霜。另外,当并联热交换器50-2的除霜结束时,接下来使并联热交换器50-2作为蒸发器而进行制热运转,并进行并联热交换器50-1的除霜。
逆向除霜运转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是在制热通常运转中制冷循环的低压侧压力和热交换器的检测温度等下降而判断为在室外热交换器5上已结霜的情况下进行的。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各自的除霜的开始判定方法等的详细情况(S4以后的步骤的详细情况),将用图21以后的图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各运转模式下的各阀的打开/关闭以及开度调节控制的状态的图。
在图6中,冷热切换装置2中的打开(ON)表示例如四通阀连接成图1的实线的方向的情况,关闭(OFF)表示连接成虚线的方向的情况。另外,第一电磁阀8-1和8-2以及第二电磁阀9-1和9-2中的打开表示通过阀的打开而使制冷剂流动的情况,关闭表示阀关闭的情况。
[制冷运转]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在图7中,将制冷运转时制冷剂流动的部分用粗线表示,将制冷剂不流动的部分用细线表示。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在此,图8的点(a)~点(d)表示标注与图7相同的记号的部分处的制冷剂的状态。
压缩机1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图8的从点(a)至点(b))。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冷热切换装置2、第一电磁阀8-1和第二连接配管14-1而流入到并联热交换器50-1,或者通过冷热切换装置2、第一电磁阀8-2和第二连接配管14-2而流入到并联热交换器50-2,在加热外部空气的同时被冷却,并冷凝而成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图8的从点(b)至点(c))。
从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第一连接配管13-1、13-2、全开状态的第二节流装置7-1和7-2、以及第二延长配管12-1,进而在第二延长配管12-2b和12-2c分支而通过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通过了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的制冷剂膨胀、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图8的从点(c)至点(d))。
从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在冷却室内的空气的同时被加热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在此,控制装置30控制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以使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度(superheat)成为2K~5K左右(图8的从点(d)至点(a))。
流出了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一延长配管11-2b和11-2c后合流,进而通过第一延长配管11-1,通过冷热切换装置2和储液器6而被吸入到压缩机1。
[制热通常运转]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在图9中,将制热通常运转时制冷剂流动的部分用粗线表示,将制冷剂不流动的部分用细线表示。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通常运转时的P-h线图。图10的点(a)~点(e)表示标注与图9相同的记号的部分处的制冷剂的状态。
压缩机1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图10的从点(a)至点(b))。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冷热切换装置2、第一延长配管11-1,分支到第一延长配管11-2b和11-2c而流入室内机B和C的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在加热室内的空气的同时被冷却,并冷凝而成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图10的从点(b)至点(c))。
从室内热交换器3-b和3-c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膨胀、减压而成为中压的气液二相状态(图10的从点(c)至点(d))。在此,控制装置30控制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以使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冷度(subcool)成为5K~20K左右。
从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流出的中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延长配管12-2b和12-2c后合流,通过第二延长配管12-1,在第一连接配管13-1和13-2分支。此时,通过第二节流装置7-1和7-2。通过了第二节流装置7-1和7-2的制冷剂膨胀、减压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图10的从点(d)至点(e))。在此,控制装置30控制第二节流装置7-1和7-2,以便在恒定开度下例如全开的状态下固定或者使第二延长配管12-1等中的中间压的饱和温度成为0℃~20℃左右。
从第一连接配管13-1和13-2(第二节流装置7-1和7-2)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在冷却外部空气的同时被加热,并蒸发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图10的从点(e)至点(a))。
从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在通过了第二连接配管14-1和14-2以及第一电磁阀8-1和8-2后合流,通过冷热切换装置2和储液器6而被吸入到压缩机1。
[逆向除霜运转]
逆向除霜运转(图5的S13)是在制热通常运转中检测到霜附着在室外热交换器5上并判断为需要实施除霜(图5的S5、S12)、并且已选择逆向除霜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图5的S6)进行的。在外部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例如,低于为了除霜而不再能够获得来自外部空气的热量的0℃的情况、低于向外部空气散失的散热量增多的-5℃的情况等)下,由于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融化霜需要花费时间,所以,选择逆向除霜运转。另外,可以在多次反复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后,为了一次使室外热交换器5成为不结霜的状态而选择逆向除霜运转。
在进行逆向除霜运转的情况下,与制冷运转时同样地连接冷热切换装置2,以使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在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中,制冷剂一边融化层积在翅片5b上的霜一边被冷却。然后,从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二节流装置7-1、7-2、第二延长配管12-1、12-2b、12-2c、流量控制装置4-b、4-c、室内热交换器3-b、3-c、第一延长配管11-2b、11-2c、11-1、冷热切换装置2以及储液器6而被吸入到压缩机1。在此期间,在室内机B和C中,为了防止室内的冷风感,停止室内风扇19-b和19-c以免冷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另外,为了尽量防止将被吸入到压缩机1的制冷剂压力下降,使第二节流装置7-1和7-2、以及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全开。
[制热除霜同时运转(连续制热运转)]
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图5的S9)是在制热通常运转中检测到霜附着在室外热交换器5上并判断为需要实施除霜(图5的S5、S8)、并且已选择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图5的S6)进行的。关于霜附着的检测、以及从制热通常运转切换的切换方法在后面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结构中,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存在进行并联热交换器50-2的除霜并且并联热交换器50-1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而继续制热的情况下的运转。另外,反之,存在并联热交换器50-2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而继续制热并且进行并联热交换器50-1的除霜的情况下的运转。在这些运转中,除了颠倒第一电磁阀8-1和8-2的开关状态以及第二电磁阀9-1和9-2的开关状态并且调换并联热交换器50-1和并联热交换器50-2的制冷剂流动之外,其他的动作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对进行并联热交换器50-2的除霜并且并联热交换器50-1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而继续制热的情况下的运转进行说明。在以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也是同样的。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在图11中,将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制冷剂流动的部分用粗线表示,将制冷剂不流动的部分用细线表示。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的P-h线图。在此,图12的点(a)~点(h)表示标注与图11相同的记号的部分处的制冷剂的状态。
控制装置30当在进行制热通常运转时判定为需要进行消除结霜状态的除霜时,使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2相对应的第一电磁阀8-2关闭。而且,控制装置30进而进行打开第二电磁阀9-2并使第一节流装置10的开度成为预先设定的开度的控制。由此,除了主回路之外,形成依次连接压缩机1、第一节流装置10、第二电磁阀9-2、并联热交换器50-2、第二节流装置7-2以及第二节流装置7-1的中压除霜回路,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当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开始时,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除霜配管15,由第一节流装置10减压到中压。此时的制冷剂的变化用图12中的从点(b)至点(f)来表示。然后,减压到了中压(点(f))的制冷剂通过第二电磁阀9-2而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2。流入到了并联热交换器50-2的制冷剂通过与附着在并联热交换器50-2上的霜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这样,通过使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2,能够使附着在并联热交换器50-2上的霜融化。此时的制冷剂的变化用图12中的从点(f)至点(g)的变化来表示。在此,进行除霜的制冷剂成为霜的温度(0℃)以上的0℃~10℃左右(在R410A制冷剂的情况下,为0.8MPa~1.1MPa)的饱和温度。
另一方面,主回路的制冷剂(点(d))的压力通过增大第二节流装置7-1的开度而变得低于点(g)的压力。由此,能够使进行了除霜后的制冷剂(点(g))通过第二节流装置7-2返回主回路。当第二节流装置7-1的阀的阻力过大时,点(d)的压力变得高于点(g),从而也存在不再能够进行控制以使点(g)的压力通过饱和温度换算而成为0℃~10℃的可能性。于是,需要与主流的制冷剂流量相应地设计第二节流装置7-1的阀的流量系数(Cv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也存在并联热交换器50-1进行除霜并且并联热交换器50-2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情况,所以,可以说对于第二节流装置7-2来说也是同样的。
进行了除霜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二节流装置7-2在主回路合流(点(h))。已合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1,通过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而蒸发。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制热能力Qheat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13中示出计算如下情况下的制热能力Qheat而得到的结果,该情况为在将R410A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空调装置100中、将除霜能力Qdef固定而使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在图13中,已经换算成饱和液温度)变化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中,将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通过饱和温度换算为5℃的情况下的室内的制热能力Qheat作为1来进行计算。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5中的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通过饱和温度换算而比融化冰的温度低并且不利用冷凝潜热而进行除霜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P-h线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5中的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通过饱和温度换算而比融化冰的温度高并且利用冷凝潜热来进行除霜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P-h线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前后焓差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16中示出计算如下情况下的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前后焓差而得到的结果,该情况为在将R410A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空调装置100中、将除霜能力Qdef固定而使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在图16中,已经换算成饱和液温度)变化的情况。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除霜流量比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17中示出计算如下情况下的、除霜所需的制冷剂的流量而得到的结果,该情况为在将R410A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空调装置100中、将除霜能力Qdef固定而使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在图17中,已经换算成饱和液温度)变化的情况。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制冷剂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18中示出计算如下情况下的、储液器6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各自的制冷剂量而得到的结果,该情况为在将R410A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空调装置100中、将除霜能力Qdef固定而使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在图中,已经换算成饱和液温度)变化的情况。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19中示出计算如下情况下的、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制冷剂流出侧的过冷度(subcool)SC而得到的结果,该情况为在将R410A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空调装置100中、将除霜能力Qdef固定而使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在图中,已经换算成饱和液温度)变化的情况。
如图13所示,可知:当使进行除霜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比0℃高且为10℃以下的程度时,制热能力Qheat增大,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制热能力下降。
首先,用图14~图17对饱和液温度为0℃以下的情况下制热能力下降的原因进行说明。为了融化霜,需要使制冷剂的温度比0℃高。由图14的P-h线图和图16可知:当使饱和液温度为0℃以下而想要融化霜时,无法利用制冷剂的冷凝潜热而仅用显热来进行除霜,所以,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前后的焓差变小。此时,当想要与用于除霜的制冷剂的饱和液温度为0℃至10℃的最佳情况(图15)同样地发挥除霜的能力时,为了流入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而所需的流量需要为3~4倍左右(图17)。能够供给到进行制热的室内机B和C的制冷剂流量相应地减少,所以,制热能力下降。因此,当使饱和液温度为0℃以下时,制热能力下降,所以,需要使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通过饱和液温度换算而比0℃高。
另一方面,当使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增高时,如图19所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制冷剂流出口处的过冷度SC增加。因此,液体制冷剂的量增加,制冷剂密度增高。通常的大厦用多联空调制冷时所需的制冷剂量比制热时所需的制冷剂量多。因此,在制热运转时,在储液器6那样的液体存储装置中存在剩余制冷剂。
但是,如图18所示,当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中的压力增大(饱和温度变高)时,除霜所需的制冷剂量增加。因此,积存在储液器6中的制冷剂量减少,在饱和温度为10℃左右时储液器6变空。当储液器6中没有多余的液体制冷剂时,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不足,并且压缩机1的吸入密度下降等,从而导致制热能力下降。
在此,若过度填充制冷剂,则能够提高饱和温度的上限。但是,在其他运转时存在剩余制冷剂从储液器6溢出等的可能性,导致空调装置100的可靠性下降,所以,适当填充制冷剂为宜。另外,还存在如下课题:饱和温度越高,则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与霜之间的温度差越会产生温度不均,出现霜立刻融化完的部位和怎么都无法融化的部位。
根据以上的理由,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中,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中的压力通过饱和温度换算而比0℃高且为10℃以下。在此,当考虑到既最大限度地活用利用潜热的中压除霜又抑制除霜中的制冷剂的移动以消除霜的融化不均时,优选的是,将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中的过冷度SC的目标值设为0K(制冷剂的干燥度为0)。但是,当将用于对过冷度进行运算等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的精度纳入考虑时,优选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通过饱和温度换算而比0℃高且为6℃以下,以使过冷度SC为0K至5K左右。
在此,对使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50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的课题进行探讨。制冷循环的能量平衡利用图14、图15的各热量,用下述式(1)表示
Qeva+W=Qheat+Qdef…(1)。
在此,Qeva是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热交换量,W是压缩机输入,Qheat是制热能力,Qdef是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热交换量(除霜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在式(1)中,省略从热输送中的配管表面的散热、用于不稳定的循环动作探讨的各要素的热容量等。
在此,在停止制热的以往的逆向除霜运转等中,由于Qeva=0、Qheat=0,所以,
W=Qdef…(2)。
也就是说,在停止制热的以往的逆向除霜运转等中,通过压缩机的电力输入来融化霜。
另一方面,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中,从外部空气吸热。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与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热交换量Qeva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20中示出计算如下情况下的、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热交换量Qeva而得到的结果,该情况为在将R410A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空调装置100中、将除霜能力Qdef固定而使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压力变化的情况。
在进行逆向除霜运转的情况下,仅将在制热通常运转中因向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的增大是否还能继续进行制热通常运转的情况纳入考虑,从而切换成除霜运转即可。
另一方面,在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需要事先调节结霜量,以便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处与Qeva相应地从外部空气获得热量。也就是说,需要一边将之后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纳入考虑,一边进行制热通常运转中的结霜量的检测,并进行运转模式的切换判定。尤其是,在中压除霜中,虽然作为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减小,但来自外部空气的吸热量是与通常的制热运转相同的程度,与每单位面积的热交换量增大的量相应地,确立正确的切换判定方法非常重要。
于是,对在制热通常运转中切换成除霜运转模式的方法(除霜开始判定方法)进行探讨。
图2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中进行了逆向除霜运转的情况下的制热能力、制冷剂压力(压缩机1的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以及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中以与开始逆向除霜运转的结霜量相同的结霜量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的制热能力、制冷剂压力(压缩机1的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以及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2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中以比开始逆向除霜运转的结霜量少的结霜量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的制热能力、制冷剂压力(压缩机1的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以及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的时间变化的图。
由图22可知:当以与开始逆向除霜运转的结霜量相同的结霜量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1的结霜量过多,并联热交换器50-1的传热性能大幅下降。因此,通过使低压侧压力(例如吸入压力或蒸发器的压力)下降,制热能力下降或者除霜需要花费时间。于是,如图23所示,以比开始逆向除霜运转的结霜量少的结霜量从制热通常运转切换成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为宜,以便在并联热交换器50-1进行除霜期间并联热交换器50-2也能够进行动作。
在无法用检测机构测量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的情况下,可以用检测机构对判断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时的指标进行检测,从而间接地预测结霜量。例如,作为判断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时的指标,对制热通常运转时间、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制冷剂的低压侧压力)、并联热交换器50的制冷剂温度以及室内机B、C的制热能力(吹出温度)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值的变化来预测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即可。具体地说,在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与逆向除霜运转相比缩短制热通常运转时间、在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制冷剂的低压侧压力)或制冷剂温度高的状态下进行除霜开始判定、或者在室内机的制热能力(吹出温度)的下降量小的状态下进行除霜开始判定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1中,按照例如下面的控制顺序,从制热通常运转模式切换到除霜运转模式(逆向除霜运转模式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
[控制顺序]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30进行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控制的顺序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对与图5相同的步骤,使用相同的记载。
在制热运转(S4)中,作为外部空气温度、负荷条件,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翅片5b的温度成为0℃以下、因积雪等而使得低压侧压力下降、或者预测为在翅片5b表面存在霜的条件下,控制装置30的判定机构32判定为进行除霜(S5)。例如,可以以与后述的S8相同的结构来判定是否除霜。
然后,控制装置30的选择机构31选择逆向除霜运转模式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作为进行除霜运转的模式(S6)。
例如,在实施了规定次数(例如多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的除霜运转时,选择机构31选择逆向除霜运转模式作为下一次的除霜运转的模式。
另外,例如,在外部空气温度比阈值(外部空气温度用阈值)低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的选择机构31选择逆向除霜运转模式作为下一次的除霜运转的模式。作为阈值,例如以外部空气0℃为基准。这是因为:霜的融化温度为0℃,当外部空气成为0℃以下时,不再能够从外部空气获得向霜传递的热量。此外,可以与热交换器的大小相应地将基准设定为外部空气-5℃、外部空气-10℃等。随着外部空气温度下降,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向外部空气散失的散热量增加。由于在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向外部空气散失的散热量比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中的从外部空气吸收的吸热量高的状态下逆向除霜运转模式更有效率,所以,将阈值设定为外部空气-5℃、外部空气-10℃附近。在选择机构31基于外部空气温度来选择除霜运转的模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设置温度传感器24作为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检测机构即可。
另外,例如,控制装置30的选择机构31可以检测在上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在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以及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并基于这些温度的平均值来选择进行除霜运转的模式。这是因为:在该平均温度下,来自外部空气的吸热量与向外部空气散失的散热量取得平衡,可知作为制冷循环整体来说在逆向除霜运转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哪一个更有利。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22-1和22-2作为检测这些温度的检测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例如如图3等那样的室外机的结构的情况下,当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处从外部空气吸热,所以,使室外风扇5f动作。
在选择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作为进行除霜运转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的判定机构32将因由结霜引起的传热和风量的下降而导致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传热性能下降这种情况纳入考虑,来判定是否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也就是说,判定机构32判定是否在室外热交换器5上附着了规定量以上的霜(S8)。
例如,在满足了
(制热通常运转时间)>x1…(3)
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也就是说,作为检测机构的控制装置30的计时机构33检测制热通常运转时间(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50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主回路的运转时间)作为判断室外热交换器5(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的指标。接着,在制热通常运转时间比x1(运转时间用阈值)长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另外,例如,在满足了
(低压侧压力)<(根据外部空气温度算出的饱和压力)-x2…(4)
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也就是说,检测机构检测低压侧压力(流到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作为判断室外热交换器5(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的指标。接着,在低压侧压力比“根据外部空气温度算出的饱和压力-x2”(压力用阈值)低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在此情况下,作为检测机构,例如在第一连接配管13-1和13-2中的至少一方安装压力传感器即可。另外,在制热通常运转时使第二电磁阀9-1和9-2中的至少一方为打开状态(打开),从而也能够将压力传感器21用作检测机构。
另外,例如,在满足了
(并联热交换器50的制冷剂温度)<(外部空气温度)-x3…(5)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也就是说,检测机构检测流到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作为判断室外热交换器5(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的指标。接着,在该制冷剂的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x3”(温度用阈值)低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将温度传感器22-1和22-2中的至少一方用作检测机构。
另外,例如,在满足了
(室内机的吹出温度)<(室内温度)+x4…(6)
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也就是说,检测机构检测室内机B和C中的至少一方的吹出温度作为室内机B和C中的至少一方的制热能力(加热能力)。接着,在该吹出温度比“室内温度+x4”(加热能力用阈值)低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在此情况下,作为检测机构,如图1所示,设置检测室内机B的吹出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3-b、以及检测室内机C的吹出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3-c中的至少一方即可。另外,作为检测室内温度的检测机构,设置对设置有室内机B的室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25-b、以及对设置有室内机C的室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25-c中的至少一方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用于空调装置100以外的情况下,检测机构检测与在作为冷凝器进行动作的热交换器(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热交换对象的温度作为加热能力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是否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判定中,可以采用上述式(3)~(6)的任一个条件,也可以组合来进行判定。在组合上述式(3)~(6)来判定是否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在所采用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成立的情况下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也可以构成为在所采用的条件全都成立的情况下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另一方面,在选择逆向除霜运转作为进行除霜运转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的判定机构32基本上以与S8同样的方法来判定是否开始逆向除霜运转(S12)。
例如,在构成为在S8中基于制热通常运转时间来判定是否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在S12中,在满足了
(制热通常运转时间)>x5…(7)
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逆向除霜运转。也就是说,在制热通常运转时间比x5(运转时间用阈值)长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逆向除霜运转。
另外,例如,在构成为在S8中基于低压侧压力来判定是否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在S12中,在满足了
(低压侧压力)<(根据外部空气温度算出的饱和压力)-x6…(8)
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逆向除霜运转。也就是说,在低压侧压力比“根据外部空气温度算出的饱和压力-x6”(压力用阈值)低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逆向除霜运转。
另外,例如,在构成为在S8中基于并联热交换器50的制冷剂温度来判定是否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在S12中,在满足了
(并联热交换器50的制冷剂温度)<(外部空气温度)-x7…(9)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逆向除霜运转。也就是说,在该制冷剂的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x7”(温度用阈值)低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逆向除霜运转。
另外,例如,在构成为在S8中基于室内机的吹出温度来判定是否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在S12中,在满足了
(室内机的吹出温度)<(室内温度)+x8…(10)
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逆向除霜运转。也就是说,在该吹出温度比“室内温度+x8”(加热能力用阈值)低的情况下,判定机构32开始逆向除霜运转。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中,判定机构32构成为:与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相比,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在室外热交换器5(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少的状态下开始除霜运转。
因此,例如,在构成为基于制热通常运转时间来判定是否开始除霜运转的情况下,设定成x1<x5。例如设定成x1=40分钟、x5=50分钟。也就是说,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的运转时间用阈值(x1)成为比逆向除霜运转时的运转时间用阈值(x5)小的值。即,判定机构32构成为:与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相比,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使用较小的值的运转时间用阈值来开始除霜运转。
另外,例如,在构成为基于低压侧压力来判定是否开始除霜运转的情况下,设定成x2<x6。例如,设定成x2=与饱和温度5℃相当、x6=与饱和温度10℃相当。也就是说,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的压力用阈值(根据外部空气温度算出的饱和压力-x2)成为比逆向除霜运转时的压力用阈值(根据外部空气温度算出的饱和压力-x6)高的值。即,判定机构32构成为:与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相比,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使用较高的值的压力用阈值来开始除霜运转。
另外,例如,在构成为基于并联热交换器50的制冷剂温度来判定是否开始除霜运转的情况下,设定成x3<x7。例如,设定成x3=5℃、x7=10℃。也就是说,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的温度用阈值(外部空气温度-x3)成为比逆向除霜运转时的温度用阈值(外部空气温度-x7)高的值。即,判定机构32构成为:与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相比,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使用较高的值的温度用阈值来开始除霜运转。
另外,例如,在构成为基于室内机的吹出温度来判定是否开始除霜运转的情况下,设定成x4>x8。例如,设定成x4=100%能力时的吹出温度的90%、x8=100%能力时的吹出温度的80%。也就是说,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的加热能力用阈值(室内温度+x4)成为比逆向除霜运转时的加热能力用阈值(室内温度+x8)高的值。即,判定机构32构成为:与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相比,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使用较高的值的加热能力用阈值来开始除霜运转。
通过如上述那样设定各阈值,在下一次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比进行逆向除霜运转时提前进入除霜。需要说明的是,在连续进行制热除霜运转的情况下,并联热交换器50-1先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因此,在构成为基于并联热交换器50的制冷剂温度来判定是否开始除霜运转的情况下,采用并联热交换器50-1的制冷剂温度能够更正确地开始除霜。
当在S6中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并且在S8中判定为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控制装置30开始对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交替地进行除霜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S15)。在此,对按照图2中室外热交换器5的下层侧的并联热交换器50-2、上层侧的并联热交换器50-1的顺序进行了除霜的情况下的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将顺序反过来。
进入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之前的制热通常运转中的各阀的打开/关闭成为图6的“制热通常运转”栏中所示的状态。而且,从该状态起,控制装置30如图6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50-1:蒸发器50-2:除霜”栏中所示那样,将各阀(valve)变更成(a)~(e)的状态并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S16)。
(a)第一电磁阀8-2关闭
(b)第二电磁阀9-2打开
(c)第一节流装置10打开
(d)第二节流装置7-1全开
(e)第二节流装置7-2开始控制
进行对并联热交换器50-2进行除霜并将并联热交换器50-1作为蒸发器的运转,直到判断为满足了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2的霜完全融化这样的除霜完成条件为止(S17)。当继续进行除霜而使附着在并联热交换器50-2上的霜融化时,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2的压力上升、并联热交换器50-2的制冷剂流出口的过冷度SC下降、或者第二节流装置7-2的开度打开。于是,例如在第一连接配管13-2等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在满足了式(11)~式(14)的任一个的情况下判定为除霜完成即可。在此,将x9设定为通过饱和温度换算为10℃左右、x10设定为例如最大开度的50%左右、x11设定为5K左右、将x12设定为2K左右即可。
(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2的压力)>x9…(11)
(第二节流装置7-2的开度)>x10…(12)
(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2的出口的过冷度SC)<x11…(13)
(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2的出口的过冷度SC的最大值减少的减少量)>x12…(14)
在此,在除霜开始的初期阶段(从除霜开始起2~3分钟左右),在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2中不积存制冷剂,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2的制冷剂流出口的过冷度SC变小。为了防止将其误判定为因霜融化而引起的过冷度SC的下降,在从除霜开始起直到经过一定时间(2~3分钟左右)为止,优选不进行基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2的制冷剂流出口的过冷度SC的完成判定。
另外,根据因外部空气温度、外部风的风速、风雪等而导致的结霜状态,即使判定为满足了除霜完成条件,事实上也存在没有完成除霜的情况。于是,即便通过乘上安全系数以使霜完全融化而判定为满足了除霜完成条件,也能够通过使除霜继续进行规定时间(2~3分钟左右)来进行完全除霜,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接着,当判断为满足了式(11)~式(14)的任一个并经过规定时间时,结束并联热交换器50-2的除霜(S18)。当结束并联热交换器50-2的除霜时,控制装置30如下面(a)~(c)那样使第二电磁阀9-2等的状态变化,开始并联热交换器50-1的除霜(S19)。
(a)第二电磁阀9-2关闭
(b)第一电磁阀8-2打开
(c)第二节流装置7-1、7-2通常的中间压控制
此时,控制装置30将各阀(valve)变更成图6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50-1:除霜50-2:蒸发器”所示的状态(S19),这次开始并联热交换器50-1的除霜。控制装置30在(S19)~(S22)中进行的处理与(S15)~(S18)相比仅阀的号码不同,而关于除霜完成条件的成立与否、规定时间经过后的除霜结束等控制处理等,进行同样的处理。控制装置30在并联热交换器50-1的除霜结束时,结束制热除霜同时运转(S22),进行通常的制热运转的控制(S4)。
如上所述,在室外热交换器5中,通过按照位于上层侧的并联热交换器50-2、位于下层侧的并联热交换器50-1的顺序进行除霜,能够防止残留有冰层。
另一方面,当在S6中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并且在S12中判定为开始逆向除霜运转时,控制装置30开始对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同时进行除霜的逆向除霜运转(S13)。
进入逆向除霜运转之前的制热通常运转中的各阀的打开/关闭成为图6的“制热通常运转”栏中所示的状态。而且,从该状态起,控制装置30如图6的“逆向除霜”栏中所示那样,将各阀(valve)变更成(a)、(b)的状态而开始逆向除霜运转。
(a)冷热切换装置2关闭
(b)流量控制装置4-b和4-c全开
进行对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进行除霜的运转,直到判断为满足了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的霜完全融化这样的除霜完成条件为止(S13)。当继续进行除霜而使附着在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上的霜融化时,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的压力和温度上升。于是,例如在第一连接配管13-2等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在满足了式(15)~式(16)的任一个的情况下判定为除霜完成即可。在此,将x13设定为通过饱和温度换算为5℃左右、将x10设定为5℃左右即可。
(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的压力)>x13…(15)
(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出口的温度)>x14…(16)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构成为:与进行逆向除霜运转时相比,在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在室外热交换器5的结霜量少的状态下开始除霜运转。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能够在制热能力高的状态下继续进行制热运转。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构成为:基于制热运转的继续时间、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中的压力以及制冷剂温度等对除霜的开始进行判定。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能够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更正确地对除霜的开始进行判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在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中的压力通过饱和温度换算而成为0℃~10℃的情况下,虽然除霜运转中的制热能力提高,但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处需要大量的吸热量。因此,上述的开始判定更加有效。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控制装置30设定外部空气温度的阈值,在外部空气温度为阈值(例如外部空气温度为0℃、-5℃等)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在外部空气温度不足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室内机B和C的制热而进行对多个并联热交换器50都进行除霜的逆向除霜运转。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能够在制热平均能力高的状态下进行运转。在外部空气温度像例如-5℃、-10℃等那样为0℃以下的低温的情况下,由于本来外部空气的绝对湿度就低,所以,向并联热交换器50结霜的结霜量少。因此,直到向并联热交换器50结霜的结霜量成为规定量为止的通常运转时间延长。因此,即使停止室内机B和C的制热而对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整个面都进行除霜,室内机B和C的制热停止的时间也短。在进行了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情况下,若将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向外部空气散热的情况也纳入考虑的话,则通过根据外部空气温度来有选择地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和逆向除霜运转的任一个,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除霜。
在此,在逆向除霜运转中,如图6所示,将冷热切换装置2设定为关闭,将第二节流装置7-1和7-2设定为全开,将第一电磁阀8-2和8-1设定为开(打开),将第二电磁阀9-1和9-2设定为关(关闭),将第一节流装置10设定为关(关闭)。由此,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冷热切换装置2以及第一电磁阀8-1和8-2,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能够融化附着在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上的霜。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1那样,在并联热交换器50-1和50-2由一体型构成并且将外部空气利用室外风扇5f输送到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情况下,为了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减少散热量,也可以在外部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以降低风扇输出的方式进行变更。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0中,在S8中判定是否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判定方法与实施方式1不同。具体地说,控制装置30的判定机构32使用下式(17)和(18)来判定是否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S8中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开始判定方法]
(制热的运转时间)>x5…(17)
(制热的运转时间)=(制热通常运转时间)+(上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运转时间)×100/(100-x16)…(18)
需要说明的是,x16(权利要求中记载的A)是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AK值相对于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AK值的比例[%]。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热通过率K值,详细地算出时能够更正确地求出开始的判定时间,但是,也可以假定与空气的风量大致成比例而简单地用空气的风量比率来代替。另外,在不清楚空气的风量比率的情况下,风速分布也可以设为均匀。x5是在S12中用于判定是否开始逆向除霜运转的运转时间用阈值。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2的判定机构32,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以及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使用相同的运转时间用阈值(x5)来判定是否开始除霜运转。判定机构32构成为: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在“制热通常运转时间+上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的除霜运转的时间×100/(100-x16)”比运转时间用阈值(x5)长时,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例如在x16为50%的情况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的时间计数成为2倍。这是因为:与制热通常运转时相比,与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传热面积减半相应地,结霜加速。如上述设定那样,运转时间用阈值(x5)不管是制热除霜同时运转还是逆向除霜运转都设定为相同的值,通过以这种方式对运转时间进行计数,在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能够在先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的结霜量少的状态下开始除霜运转,能够简单地进行控制。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100中,在S8中判定是否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判定方法与实施方式1和2不同。具体地说,在实施方式1和2中,在判定是否开始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每次使用相同的值的运转时间用阈值(在实施方式1为x1,在实施方式2中为x5)。相比之下,本实施方式3的控制装置30的判定机构32使用下式(19)和(20),使在下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判定是否开始除霜运转时的运转时间用阈值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100中,S6中的除霜运转模式的选择方法与实施方式1和2不同。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3的控制装置30的选择机构31使用下式(21)和(22)来选择除霜运转模式。
[S8中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开始判定方法]
·如实施方式1那样,在构成为根据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时和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时而使运转时间用阈值不同的情况下,
(制热通常运转时间)>x17…(19-1)
·如实施方式2那样,在构成为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和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使用相同的运转时间用阈值的情况下,
(制热通常运转时间)+(上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运转时间)×100/(100-x16)>x17…(19-2)
需要说明的是,x17由下式(20)求出。
x17=x18+x19…(20)
在此,x18是上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的除霜运转的时间x17old。x19是基于上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的除霜运转的时间而使x17增减的值。
详细地说,在上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的除霜运转的时间比规定时间长的情况下,向x19代入负值。也就是说,将在下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判定是否开始除霜运转时的运转时间用阈值设为比在上一次的判定中使用的上述阈值小的值。由此,在并联热交换器50易于结霜的条件下,能够缩短从上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结束时起直到下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开始为止的制热通常运转时间,能够在平均制热能力高的状态下运转空调装置100。
另外,在上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的除霜运转的时间比规定时间短的情况下,向x19代入正值。也就是说,将在下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判定是否开始除霜运转时的运转时间用阈值设为比在上一次的判定中使用的上述阈值大的值。由此,在并联热交换器50难以结霜的条件下,能够延长从上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结束时起直到下一次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开始为止的制热通常运转时间,能够在平均制热能力高的状态下运转空调装置100。
[S6中的除霜运转选择方法]
如下式(21)那样,在上述运转时间用阈值x17被设定为比选择用阈值x20小的值的情况下,选择机构31选择逆向除霜运转模式作为除霜运转模式。
x17<x20…(21)
另一方面,如下式(22)那样,在上述运转时间用阈值x17被设定为选择用阈值x20以上的值的情况下,选择机构31选择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作为除霜运转模式。
x17≥x20…(22)
通过进行上面的判定,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在并联热交换器50的除霜花费时间且霜容易残留于并联热交换器50的状态下,可以去除通过逆向除霜运转而残留的霜。因此,能够在平均制热能力高的状态下运转空调装置10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对能进行制冷和制热这两者的空调装置100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至少能进行制热的空调装置100,就能够实施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作为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个例子,对使用了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冷藏装置和冷冻装置等其他装置也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1a排出配管、1b吸入配管、2冷热切换装置(流路切换装置)、3-b、3-c室内热交换器、4-b、4-c流量控制装置、5室外热交换器、5a传热管、5b翅片、5f室外风扇、6储液器、7-1、7-2第二节流装置、8-1、8-2第一电磁阀、9-1、9-2第二电磁阀、10第一节流装置、11-1、11-2b、11-2c第一延长配管、12-1、12-2b、12-2c第二延长配管、13-1、13-2第一连接配管、14-1、14-2第二连接配管、15除霜配管、19-b、19-c室内风扇、21压力传感器、22-1、22-2、23-b、23-c、24、25-b、25-c温度传感器、30控制装置、31选择机构、32判定机构、33计时机构、50-1、50-2并联热交换器、100空调装置、A、A-1、A-2室外机、B、C室内机。
Claims (13)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具有:
主回路,该主回路具有:压缩机、切换从该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路的流路切换装置、至少作为冷凝器进行动作的第一热交换器、与该第一热交换器相对应地设置的流量调节装置、以及作为第二热交换器而彼此并列设置的多个并联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至少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
除霜回路,该除霜回路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支,并选择多个所述并联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而使制冷剂流入;
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多个所述并联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量或者检测对结霜量进行判断时的指标;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和所述除霜回路;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选择机构,该选择机构选择逆向除霜运转模式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作为进行对所述并联热交换器除霜的除霜运转的模式,在所述逆向除霜运转模式下,切换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以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相连而对所有的所述并联热交换器进行除霜,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利用所述除霜回路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并联热交换器的一部分,使所述并联热交换器中的该一部分作为除霜对象热交换器进行动作,并使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以外的所述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以及
判定机构,该判定机构基于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是否开始所述除霜运转;
所述判定机构构成为:与所述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相比,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在所述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量少的状态下开始所述除霜运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机构构成为:检测所有的所述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所述主回路的运转时间,作为判断所述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量的指标;
所述判定机构构成为:在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所述运转时间比运转时间用阈值长的情况下,开始所述除霜运转,并且,与所述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相比,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使用较小的值的所述运转时间用阈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机构构成为:检测所有的所述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所述主回路的运转时间,作为判断所述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量的指标;
在将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与热通过率之积定义为AK值、将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的AK值相对于所有的所述并联热交换器的AK值的比例定义为A%的情况下,
所述判定机构构成为:在所述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在所述运转时间比运转时间用阈值长时,开始所述除霜运转,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在“所述运转时间+上一次的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的所述除霜运转的时间×100/(100-A)”比所述运转时间用阈值长时,开始所述除霜运转。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机构构成为:
在上一次的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的所述除霜运转的时间比规定时间长的情况下,将在下一次的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判定是否开始所述除霜运转时的所述运转时间用阈值设为比在上一次的判定中使用的所述运转时间用阈值小的值;
在上一次的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的所述除霜运转的时间比规定时间短的情况下,将在下一次的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判定是否开始所述除霜运转时的所述运转时间用阈值设为比在上一次的判定中使用的所述运转时间用阈值大的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选择机构构成为:
当在下一次的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判定是否开始所述除霜运转时的所述运转时间用阈值比选择用阈值小时,选择逆向除霜运转模式作为进行下一次的所述除霜运转的模式;
当在下一次的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判定是否开始所述除霜运转时的所述运转时间用阈值为选择用阈值以上时,选择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作为进行下一次的所述除霜运转的模式。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机构构成为:检测流到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所述并联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作为判断所述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量的指标;
所述判定机构构成为:在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所述压力比压力用阈值低的情况下,开始所述除霜运转,并且,与所述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相比,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使用较高的值的所述压力用阈值。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机构构成为:检测流到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所述并联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作为判断所述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量的指标;
所述判定机构构成为:在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所述温度比温度用阈值低的情况下,开始所述除霜运转,并且,与所述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相比,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使用较高的值的所述温度用阈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机构构成为:对流过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先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所述并联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机构构成为:检测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加热能力,作为判断所述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量的指标;
所述判定机构构成为:在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所述加热能力比加热能力用阈值低的情况下,开始所述除霜运转,并且,与所述逆向除霜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相比,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使用较高的值的所述加热能力用阈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机构构成为:检测与流过作为冷凝器进行动作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热交换对象的温度,作为所述加热能力。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具有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选择机构根据外部空气温度来选择进行所述除霜运转的模式。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选择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的所述除霜运转实施了规定次数时,选择所述逆向除霜运转模式作为下一次的所述除霜运转的模式。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在所述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模式下,所述除霜对象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的压力通过饱和温度换算而处于0℃~10℃的范围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50697 WO2016113851A1 (ja) | 2015-01-13 | 2015-01-13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10547A true CN107110547A (zh) | 2017-08-29 |
CN107110547B CN107110547B (zh) | 2019-08-20 |
Family
ID=56405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72550.7A Active CN107110547B (zh) | 2015-01-13 | 2015-01-13 | 制冷循环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08826B2 (zh) |
EP (1) | EP3246635B1 (zh) |
JP (1) | JP6320568B2 (zh) |
CN (1) | CN107110547B (zh) |
WO (1) | WO2016113851A1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24679A (zh) * | 2017-11-29 | 2018-06-29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自适应化霜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9000339A (zh) * | 2018-08-01 | 2018-12-14 |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除霜控制装置及空调机组 |
CN109442793A (zh) * | 2018-11-21 | 2019-03-08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融霜系统及空调系统 |
CN110736214A (zh) * | 2019-09-27 | 2020-01-3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CN112066585A (zh) * | 2020-09-16 | 2020-12-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温控设备和双温制冷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2178991A (zh) * | 2020-09-16 | 2021-01-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温控设备和化霜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2629084A (zh) * | 2020-12-22 | 2021-04-09 | 广东美格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除霜运行判定方法及除霜系统 |
CN113167517A (zh) * | 2018-12-11 | 2021-07-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13531776A (zh) * | 2021-07-26 | 2021-10-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的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机组 |
CN113819593A (zh) * | 2021-08-16 | 2021-12-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CN114096792A (zh) * | 2019-07-25 | 2022-02-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循环装置 |
CN114484741A (zh) * | 2022-01-29 | 2022-05-13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除霜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
WO2023213187A1 (zh) * | 2022-05-05 | 2023-11-09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927623B1 (en) * | 2012-11-29 | 2019-02-0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device |
JP6252606B2 (ja) * | 2016-01-15 | 2017-12-2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WO2018047330A1 (ja) * | 2016-09-12 | 2018-03-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EP3514461B1 (en) * | 2016-09-13 | 2024-01-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CN107084561A (zh) * | 2017-06-19 | 2017-08-22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
JP6493460B2 (ja) * | 2017-07-20 | 2019-04-0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CN107504746A (zh) * | 2017-08-22 | 2017-12-22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热泵组件、除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JP6980520B2 (ja) * | 2017-12-28 | 2021-12-15 |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空気調和機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11493260B1 (en) | 2018-05-31 | 2022-11-08 |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sheville) Llc | Freezers and operating methods using adaptive defrost |
JP7148344B2 (ja) * | 2018-09-26 | 2022-10-05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13614463B (zh) * | 2019-03-25 | 2022-11-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JP6594599B1 (ja) * | 2019-04-11 | 2019-10-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WO2020255192A1 (ja) * | 2019-06-17 | 2020-12-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N110779080B (zh) * | 2019-10-10 | 2021-03-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连续制热热回收空调室外系统、热回收空调及其使用方法 |
JP7183447B2 (ja) * | 2019-11-12 | 2022-12-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ES2946066T3 (es) * | 2020-01-31 | 2023-07-12 | Carrier Corp | Sistema de refrigeración |
KR20210132420A (ko) * | 2020-04-27 | 2021-11-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
US11920840B2 (en) * | 2020-10-30 | 2024-03-05 | Heatcraft Refrigeration Products Llc | Unit cooler with staggered defrost on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 coils |
CN114413429B (zh) * | 2022-01-26 | 2023-05-30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JPWO2023218585A1 (zh) * | 2022-05-12 | 2023-11-16 | ||
CN118776175A (zh) * | 2023-04-07 | 2024-10-15 | 开利公司 | 触发除霜的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23264A (ja) * | 1985-11-25 | 1987-06-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空冷ヒ−トポンプ式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N101451779A (zh) * | 2007-11-28 | 2009-06-10 | 海尔集团公司 | 热泵空调除霜控制方法 |
CN103026154A (zh) * | 2010-07-26 | 2013-04-0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装置 |
WO2014192140A1 (ja) * | 2013-05-31 | 2014-12-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64150A (en) * | 1970-12-30 | 1972-05-23 | Velt C Patterson | Hot gas refrigeration defrosting system |
JPH03117866A (ja) * | 1989-09-29 | 1991-05-20 | Toshiba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凍サイクル |
JPH1183117A (ja) | 1997-09-10 | 1999-03-26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2107014A (ja) | 2000-10-04 | 2002-04-10 | Sharp Corp | 空気調和機 |
US7171817B2 (en) * | 2004-12-30 | 2007-02-06 | Birgen Daniel J | Heat exchanger liquid refrigerant defrost system |
JP2008101819A (ja) | 2006-10-18 | 2008-05-01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空気調和機 |
JP5160303B2 (ja) * | 2008-05-20 | 2013-03-13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US9506674B2 (en) * | 2009-01-15 | 2016-11-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a bypass pipeline for a defrosting operation |
WO2010128551A1 (ja) * | 2009-05-08 | 2010-11-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5213817B2 (ja) * | 2009-09-01 | 2013-06-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US9279608B2 (en) * | 2010-07-29 | 2016-03-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Heat pump |
JP5523296B2 (ja) * | 2010-12-15 | 2014-06-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WO2014083650A1 (ja) * | 2012-11-29 | 2014-06-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EP2927623B1 (en) | 2012-11-29 | 2019-02-0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device |
-
2015
- 2015-01-13 WO PCT/JP2015/050697 patent/WO201611385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1-13 CN CN201580072550.7A patent/CN107110547B/zh active Active
- 2015-01-13 US US15/541,062 patent/US105088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1-13 JP JP2016569155A patent/JP6320568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1-13 EP EP15877806.8A patent/EP3246635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23264A (ja) * | 1985-11-25 | 1987-06-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空冷ヒ−トポンプ式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N101451779A (zh) * | 2007-11-28 | 2009-06-10 | 海尔集团公司 | 热泵空调除霜控制方法 |
CN103026154A (zh) * | 2010-07-26 | 2013-04-0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装置 |
WO2014192140A1 (ja) * | 2013-05-31 | 2014-12-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24679B (zh) * | 2017-11-29 | 2020-04-10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自适应化霜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8224679A (zh) * | 2017-11-29 | 2018-06-29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自适应化霜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9000339A (zh) * | 2018-08-01 | 2018-12-14 |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除霜控制装置及空调机组 |
CN109442793A (zh) * | 2018-11-21 | 2019-03-08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融霜系统及空调系统 |
CN113167517A (zh) * | 2018-12-11 | 2021-07-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15234993A (zh) * | 2018-12-11 | 2022-10-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15234993B (zh) * | 2018-12-11 | 2023-10-2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US11885518B2 (en) | 2018-12-11 | 2024-01-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CN114096792A (zh) * | 2019-07-25 | 2022-02-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循环装置 |
US11927376B2 (en) | 2019-07-25 | 2024-03-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CN114096792B (zh) * | 2019-07-25 | 2023-04-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循环装置 |
CN110736214A (zh) * | 2019-09-27 | 2020-01-3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CN112066585B (zh) * | 2020-09-16 | 2024-06-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温控设备和双温制冷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2066585A (zh) * | 2020-09-16 | 2020-12-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温控设备和双温制冷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2178991A (zh) * | 2020-09-16 | 2021-01-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温控设备和化霜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2629084A (zh) * | 2020-12-22 | 2021-04-09 | 广东美格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除霜运行判定方法及除霜系统 |
CN113531776A (zh) * | 2021-07-26 | 2021-10-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的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机组 |
CN113531776B (zh) * | 2021-07-26 | 2022-05-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的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机组 |
CN113819593A (zh) * | 2021-08-16 | 2021-12-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WO2023019946A1 (zh) * | 2021-08-16 | 2023-02-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CN114484741A (zh) * | 2022-01-29 | 2022-05-13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除霜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
WO2023213187A1 (zh) * | 2022-05-05 | 2023-11-09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113851A1 (ja) | 2016-07-21 |
US10508826B2 (en) | 2019-12-17 |
EP3246635A4 (en) | 2018-09-05 |
EP3246635B1 (en) | 2022-03-16 |
JP6320568B2 (ja) | 2018-05-09 |
JPWO2016113851A1 (ja) | 2017-06-29 |
US20170370627A1 (en) | 2017-12-28 |
EP3246635A1 (en) | 2017-11-22 |
CN107110547B (zh) | 2019-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10547B (zh) | 制冷循环装置 | |
CN106104178B (zh) | 热源侧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
JP6017058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7709900B (zh) | 制冷循环装置 | |
CN111201410B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CN105247302B (zh) | 空调装置 | |
JP5984965B2 (ja) |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 |
WO2014083867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08249236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7110546A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JP5274174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15068564A (ja) |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器 | |
WO2019224944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WO2017037891A1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08431526B (zh) | 空调装置 | |
JP6932551B2 (ja) | 熱交換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WO2015177852A1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5272717B2 (ja) | 冷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